浅谈新课标理念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时间:2019-05-13 08:4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课标理念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课标理念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第一篇:浅谈新课标理念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信息技术 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何光跃(贵州省册亨县者楼镇前进小学)

新课程开放而富有创新力,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三味书屋》一课时,为使学生领悟教学内容,明白作者的观察方法,我为学生播放了制作的课件。看着直观的画面,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而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颐和园风光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美丽的昆明湖。”“我看到了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我看到了一眼看不到头的长廊。”„„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颐和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优势,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促使学生自主阅读。

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死命背——可结果,收效甚微!事实上,课堂应当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语文学习应当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广读、多读才能有所悟,广读、多读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材料。信息技术教学就可以提供丰富的适合儿童阅读的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信息技术教学维持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网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适合儿童年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黄继光》一文时,网络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战役背景、战斗场面、英雄事迹等。学生的阅读需求随时得到满足,维持了阅读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用。如执教《颐和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走进颐和园,了解颐和园,教学之前,我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上收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颐和园美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我又趁热打铁,提供了颐和园的旅游资源网站,学生在旅游网中自由选择。这些丰富的阅读内容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泛阅读,自由地汲取知识,不仅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综合上例,信息技术教学维持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达到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它,让学生自主阅读更加真实。

三、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探究:你知道太阳光有哪些颜色?通过哪些物体能折射出什么颜色?于是,学生充满好奇的上网查询。通过网上阅读,他们纷纷发言,“我知道了太阳光有赤、橙、红、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它可以通过水、玻璃等物体折射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从而轻松的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中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如在教学《五彩池》一单元时,我请学生为美丽的五彩池设计一个旅游广告,于是孩子们先在网上查阅了五彩池的相关图像资料,认真阅读后进行了交流,然后他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结合成小组,大家写的写、画的画,忙得不亦乐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广告设计出来了。看着孩子们这些充满智慧和想象的广告设计,我感到这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在合作中得到学习、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最向往的乐园,语文教学就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优势,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愿我们的学生快乐自主的学习,愿我们的课堂焕发新的生命。

(作者电话:***;信箱:364028207@qq.com)(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1年3期,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八年级语文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李秀荣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强调终极关怀。首要任务是改变知识传授过重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并且在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作为语文教师,我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逐渐转变了观念,树立了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角色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六年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的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既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果遇到实际教学时间、环节与设计的时间、环节不一致时,我常常是忍痛割爱,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如教学《未选择的路》(七年级下册),原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果多花了20分钟,原因是“学”的环节出彩。这节课本来设计的是“读”、“说”、“写”三大板块,板块之间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内容精细严密,“读”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如重音、节奏和停顿的反复推敲确定;“说”中学生争说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两大对立倾向,双方各执一词。在此情况下再完成“写”已不可能,我决定改变计划引导学生举行一次小型辩论赛,双方引经据典,气氛异常热烈。虽超出原定时间,且“写”的环节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且确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二、针对实际情况,适时变换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许多年来,教师上课都是备课本上备什么,教师就上什么。但“计划没有变化快”,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如果教师此时还是“按部就班”地教,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在此时就根据当时情况,适时变换教学内容,变“不利”为“有利”,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如一次上课时,我刚讲了几分钟,窗外突然暗了下来,并刮起了狂风。这时,原本听得入神的学生眼睛不时向窗外瞟。紧接着,外面竟然下起了冰雹(当时正值夏季),这下教室里可沸腾了。我想此时无论用什么办法,学生也不可能静下心来听讲了。于是,我干脆放下课本,让学生专心去看这奇怪的现象。过了一会冰雹停了,学生也平静了下来,此时,我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和已有的知识谈谈这种现象。教室里再一次沸腾了,学生们踊跃发言,个个说得头头是道,还有学生谈到了环保和农业发展问题。最后,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一篇作文,只见学生们个个下笔如飞,就连平时的写作“困难户”事后也说“原来写作文这么容易呀!”我当时的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多了一次观察自然、了解

自然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写作其实就“这么容易”。

三、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以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付之以行动,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包括

1结合单元总体目标和导语提示自定目标,明确意向;○2自读课文,正音释词,五个步骤:○

3自主作答:4参照课后习题再编自然段序号;○“我认为本文的内容是……,主旨是……”;○

5归纳小结自主学习阶段的疑难问题,整理在预习本上。此阶段总读课文,力求找到答案;○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写,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

2、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

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呢?我尝试过二人组合(同桌)、四人组合(前后两排)、随机组合(设置情景,临时调用,如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教会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如记录员、组长、主持人等。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大而言之,是素质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师的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期望使然。

过去有段时间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讲公开课中,为了课堂出彩,我常常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优秀的学生,如全班最善朗读的去朗读,最善表演的去表演,最善画画的去画画……实际上只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跑龙套”,支撑整堂课框架的只是为数很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沉默不语,课堂上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总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刚进校时活蹦乱跳、畅所欲言的孩子在学校呆了两三年后居然连手都不敢举了。“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递减”。有此教训,我尽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类要求。设计教案时,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有选择性地完成,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后进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和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使学生感到“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增强了自信心,从而也留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各尽其材,各得其所。

其实,深入每个学生,你会发现,他们中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通常,当老师的注意力辐射于后进生之外时,他们就会游离于教学之外,诸如讲小话、玩纸团、做鬼脸、弹皮筋、大声读书、怪调回答……但当他们常常被尊重被包容时,他们的潜能就会苏醒过来,有时会令你大吃一惊。如我教学《生物入侵者》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生物入侵的现象,我有意请平时在课堂爱“搞怪”的同学谈谈他们的“发现”,结果我发现他们平时特别爱观察大自然,爱观察生活,他们的“发现”更丰富多彩。

由此,我领悟到语文教育的确应该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我期待着我的课堂能成为全体学生的情感乐园,是激发全体学生想象的肥沃土壤,是学生心中的伊甸园。

五、坚持学以致用,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新课标在前言部分就开宗明义,强调语文学习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应用,服务于个性发展。大体来说,作为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至于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辅阵地——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联系课内外的纽带,是语文服务

于生活的体现,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捷径。所以,我尽量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地开发课程资源,想千方设百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而使学生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近六年来,我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书刊、电视、网络、图书室等搜集资料,开展过以下活动:口语交际(“成长的烦恼”)、演讲会(每日一讲,课前3分钟)、故事会(“我也追‘星’”)、辩论会(“科学是把双刃剑”)、诗歌朗诵会(“黄河颂”)、竞猜热线(“古今战争知多少”)、歌会(“春天的旋律”)等。虽然以上活动并不是每次都精彩,每次都完美,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至少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活学活用语文,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是最大的收益。

六、坚持教学反思,以反思促教学。

教学反思,也即反思教学,对青年教师尤其重要。反思的过程中,往往真理的大门会怦然开启。在教学实践中,在吸取同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着重反思三个方面。

首先,反思本节课最有创意的细节。就教师方面看,指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理解,新颖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手段,能维持学生兴奋点的提示或暗号等。就学生方面看,指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体验、领悟,可借鉴的学法,收集筛选材料的独特视角等。

其次,反思本节课中最成功的细节。如新颖独到的导入方式,别具一格的情景设置,层次分明的提问,凸现思维的点拨,标新立异的板书,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衔接紧密自然的巧妙过渡,形象活泼的教辅用具,让学生迷途知返的暗号等。

通过反思,以往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如:我所带班级的学生不爱读书,一篇新课文,读个两三遍就不愿再读了。文本不熟悉,又怎么能谈自己的体验呢?为此,我想了很多办法都收效甚微。教《芦花荡》(八年级上册)一文时,我在开课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岁的干瘦老头子,划着一只尖尖的小船,自如地穿梭于鬼子严密的封锁线,给苇塘里的战士运送粮草,护送两个小女孩到苇塘里治病。他手无寸铁,却独自一人打死了十几个鬼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去认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英雄。”我话音刚一落下,就见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大声读起这篇文章来。这堂课同学们学得特别起劲,连一向上课时“默默无闻”的同学也表现得非常踊跃,纷纷举手起来谈论自己对“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的看法。下课铃响后,同学们还意犹未尽:“我还没说呢!怎么就下课了呢?”“这节课怎么过得这么快呀!”……课后,我在备课本中这样写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课前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文本有了兴趣,就不愁他们不读课文。对文本熟悉了,还愁他们没有个人体验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针对文本,结合学生兴趣,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每堂课学生学得都很带劲,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继续探索……

南漳县武安镇武镇初级中学

联系地址:南漳县武安镇武镇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

邮编:441509

E-mail:541617281@qq.com

第三篇: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 的范式而不断扩展变化。新课标下的教学观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那在新课改下应如何有效的教学呢?

关键词:有效教学;.经验世界;课堂交往;生成一、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首先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其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它强调时间的合理充分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再次有效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标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教和学生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使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

二、实施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基于上述有效学习的理念,我们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做到以下4点:

1、有效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经验世界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的教学,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的体验的教学才能有效增进学生的发展。

《五彩池》是一篇文辞优美的课文,它向我们展示了四川松潘藏龙山秀丽的风光,如何让多姿多彩的“人间瑶池”在学生脑海里烙下深深的印记呢?教学中,临近课末,我模拟生活场景和生活交际情景,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鱼在天上游,鸟在水中飞。池中凝五色,化作一清水。面对这一派奇异的自然风光,此时此刻,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此时的感受呢?用什么方式向人们介绍五彩池呢?假如你是一位出色的导游,不妨带游客领略这人间仙境。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不妨采访一下游客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位广告策划者,不妨带大家感受一下广告所带来的心动„„

在教学中我们从关注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导游,当小记者采访游客,.为五彩池做广告语等形式,把教材还原中具体的生活场景。在学生中进行广泛真实的对话,从而实现书本语文向生活语文的回归,语文学习向学生生活经验的回归

2、有效教学要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不同方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集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这类文章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从而让人感受到生

第四篇: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理念之阐释

2 3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

理念之阐释

来源: 点击数:3191 次 时间:2004-10-2 13:44:00 录入:wzy4321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彻底改革。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自应有其全新的内容。本文试图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理念予以通俗化的阐释,从感性层面上帮助广大一线教师理解新课标,从可操作性方面增强其实施新语文的信心。

强化教材资源意识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学习的材料。教师应着眼于课程目标,对教学材料要放出眼光来拿,应有所取舍,有所增删。一方面要通过拓宽课外学习资源,如选用报刊图书、电影电视、网络等资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信息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隐性资源于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诸如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高尚的情操,培育科学的思维,学会做人与处事,学会求知与审美,学会谋求生存与发展,等等。①

教材的信息尽管丰富,却是静态化的。由于教材隐含信息的丰富性与隐秘性,教师与学生双方对教材信息的开发都具有能动性。因此,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教与学双方互为作用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明确开发教材隐含信息的意义,在思想上重视对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要有广博的知识,独立钻研与处理教材的能力,善于对教材作深入的研究与开发,要善于总结研究与开发教材信息的方法,并通过由浅入深的适量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方法,从而真正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一方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努力掌握研究与开发教材的方法。

“画蛇添足”是一种发掘教材信息资源的好方法。②所谓“画蛇添足”就是跳出教材谈认识,师生以教材为引子,谈对人生、对社会的新的认识,谈思想上、感情上的新的收获。它最为显著的效果便是能极大地促进学生思辩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与思想修养的提高。教材学完了,教学目标达成了,师生再就教材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作一番“横看成岭侧成峰”式的见仁见智的探究。这种探究完全是自由发挥,独立阐析,不受教材局限,没有统一议题,无方向指点,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长期这样“画蛇添足”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机敏的论辩能力、科学的认知水平必定日见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处世经验必定日见丰富。

体现教学民主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与学习权力。为此,要倡导并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互动,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因素的对话与交流。为促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顺利开展,应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于设计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作者与作品中人物鲜活的心灵。这样,尊重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的意志,彰显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读出作品的生活情境来。③比如阅读小说,只有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思想品质、性格特征等把握清楚,才能给人物准确定性,进而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而要取得这种阅读效果,阅读时必须入境,阅读者要积极调动起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将作品的情节想像成活动的生活镜头,让人物“活”在特定的生活情镜里。按照这样的方式读完小说《老杨同志》后,一个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心灵敏感、感情丰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作家形象便在 我们心中鲜活起来了。阅读文学作品,还要善于读出作者鲜活的灵魂来。④不但要读活作品中的人和事,还应从作品中的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中读出作者鲜活的灵魂,并借以纯洁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灵魂。杨朔的《荔枝蜜》是一篇饱含作者激情和理性思维的优秀散文,细心阅读,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作者杨朔那跳动的思想脉搏,洞悉他鲜活的心态,我们会因此得到一次崇高思想的陶冶,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

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完全是平等式、朋友式的,学生要能获到充分的信任与尊重。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三权”,即学生的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只有这样,课堂教学中才既能重视教师的启发、点拨,又会突出学生的讨论、参与,这样的课堂教学少了一味盲从与谨小慎微,多了独立钻研与质疑问难,少了思维被禁锢的烦恼,多了自由创造的喜悦。

笔者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时,通过启发式提问,鼓励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⑤学生围绕教师的提问“女词人为什么‘常记’溪亭日暮、沉醉晚归、迷路惊鸥这样一个生活事件”,先后找出了八种答案。学生每找出一种答案,教师均予以及时评点、肯定,学生自然倍受鼓舞,积极思维,争先恐后举手答题。在兴趣盎然的热情探讨中,学生对女词人的内心活动、思想情感有所洞悉,能真切体会到女词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炽烈情怀。

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倡导在“活动—体验”模式下的“生成本体论”。因此,它更为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更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请看下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例,它由前后连贯、循序递进的五个部分组成。

活动一: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听写下列词语。①分一杯羹 ②江郎才尽 ③世外桃源 ④后羿射日 ⑤风声鹤唳 ⑥篝火狐鸣⑦不求甚解 ⑧嫦娥奔月 ⑨约法三章 ⑩揭竿而起 ⑾投鞭断流 ⑿梦笔生花传阅,互相纠正错别字。

3、评论:谁的字最美观。

活动二:

1、分组讨论,这些词语涉及到哪些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

2、将有关人物用线连接起来。

3、讲述连接的理由。

4、评论理由是否成立。

活动三:每组一人,分别扮演上述人物。

2、扮演者讲述自己所扮演人物的故事。

3、评论:表演者语言、神态、演技。

活动四:分别以上述中的一个人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2、传阅,互提修改意见,作者自改。

3、当众宣读作品。

4、评论。

活动五:每组推荐两篇文章供发表。

2、以编辑的身份写采用或退稿信,说明采用或退稿理由。

3、评论信的质量。

上述这个研究性学习课例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广阔性、深刻性与创新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应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与追求。⑦思维的创新性是建立在思维的敏锐性、广阔性、深刻性基础之上的。课堂提问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异质同化、同质异化,引导学生善作换位思维,敢于破常规,立新论,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标新立异。一个人的兴趣与潜智常常处于沉寂、待开发的状态中,需要依靠外界的刺激与诱发去引爆。兴趣是创造的胚芽。兴趣能否长久保持、持续强化,取决于问题意识与问题能力的强弱。要想有问题,必须勤于思索,必须学会“疑”。所谓“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能够会“疑”,不但要主动“寻问题”,深入理解与钻研。还要有批判眼光、求真精神。在探讨事物的来龙去脉和规律时,要服从于客观事实,坚持真理,不能轻信书本,盲从权威。

关注学生体验与生活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注重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建立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和社区的种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并内化为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转化为个人教养。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对学校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参与,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和反省,突出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化和差异性。

语文教学要为生活服务,将语文教学作生活化处理应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⑧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有机统一起来。所谓社会生活,一方面指生活实际,包括生活事件与社会现状;一方面指思想实际,包括学生的志趣、心理需求以及社会思潮等。无论是密切同生活实际的联系,还是密切同思想实际的联系,都是为着要激发和强化学生积极的学习内驱力,求得语文教学的优质高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积极创设小课堂大社会的宽松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演练“社会角色”,让学生在兴味盎然的“社会角色”演练中既长知识,又增才干,既高效完成课文学习与语文训练任务,又切实增强处事能力。教师既可以创造性地将语文小课堂模拟、还原为生活大舞台,为学生提供表现与增进才干的机会,诸如改编课本剧、即兴讲演、情景对话等,也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深入社会,开展系列语文活动。这样,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化成了学生内在的生存需求,因而“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

笔者在教学韩愈的《马说》一文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评论现实社会,培养其自觉的社会参与意识与责 任感,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生活热情。⑨为了架通课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激活学生的思维,笔者投“石”激“浪”,向学生提问:“千里马为什么不跳?”要求学生不拘一格,自由发表意见。果然,一石激起浪千重,学生的思维火花被这个问题引发出来了。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既结合当时历史,又关注当今现实,将讨论的话题不断推向纵深。

注重人文与科技教育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人文与科技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形成健康的情趣品位,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有个性的发展意义重大。

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大家已深有同感,有所重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无非是要培养学生正直的品质,高尚的情趣,健康的情感,纯洁的心灵,乐观的态度,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深切的同情心,顽强的进取心,培养其大局意识、协作精神与奉献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科技教育,应把握三个重点。⑩首先要引导、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观,树立科学观,培养他们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意识。要善于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科学因素,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解释自然现象,客观地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论;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有关科学原理进行阐述,给学生灌输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第二,要依据教材内容并有所补充,让学生懂得一些科学史,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先进的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第三,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为此,必须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拓宽语文教学思路,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广辟语文教学渠道,切实激发学生的科技创造热情。

注释:

①拙作《加大教材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刊于《冷水滩教研》总第24期,在全国中语会青年语文教师研究中心第3届年会上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②拙作《语文教学应提倡“画蛇添足”》,刊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第3期。

③拙作《读出生活情境来》,刊于河南郑州大学《语文知识》1999年3月号。

④拙作《读出作者鲜活的灵魂来》,刊于湖南教育报刊社《初中生》总第153、154期。

⑤拙作《<如梦令>教学三读》,刊于《冷水滩教育研究》总第32期。

⑥拙作《课堂提问应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全国中语会教学艺术研究中心第12届年会(2000年4月·昆明)上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⑦拙作《试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刊于《冷水滩教研》总第20期,并以《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意味着什么》为题摘要刊于《湖南教育》1998年15期。

⑧拙作《巧投激“浪”之“石”》,刊于河南郑州大学《语文知识》2001年2月号。

⑨拙作《语文教学应加强科技教育》,刊于1996年9月13日《湖南教育报》第243号,“课堂”专刊第25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第五篇: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习作教学

人文社科系小学教育专业2006届林玉婷

指导教师:福州师范学校黄澜(高级)讲师

摘要: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的、综合的表现。《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确立了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审视并解析这些新观念,可以让我们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作文教学获得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习作。”

关键词:习作,传统模式,新课标理念,心理背景,习作兴趣

习作指的是学生主动积累生活素材,调动情感体验,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语文文字的载体进行表达、交流或丰富自我、感悟自我、发展自我的学习行为。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的模式:体现着“教师主体论”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有教师控制,程序僵化,形式死板,没有引发学生的情感思维。哲学家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对于大多数男女都是容易做到的,因为这样无需他们去努力思考„„然而被动接受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却是灾难性的。”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缺乏动态生成,关注的是教师自己怎样教的过程,而不是学生怎样学、如何练的过程,教学模式是:“我教你写、你写我改”、“学生习作、老师批改”构成。显然,这种教师单方面注入式教学,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背离了习作教学的规律。

在此期间,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几位小学一线习作专家教师,综合他们的意见:习作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综合能力训练,新课标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要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文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坚持兴趣为先、发展为本,不断探索,开发学生学习习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通过善积累、乐练笔、多途径”强化习作教学。

那么,新课标理念下的习作教学又是什么样的呢?新课标把学生作为

习作的主体,强调学生要“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教师应极力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思无所忌、畅所欲言,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主体精神得以焕发,习作信心得以增强,表达空间得以舒展。让学生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让其语言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培养。现在我就新课标理念下的习作教学实践,说说自己的想法。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把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放在教学的主要地位。我认为《语文课程标准》这一建议是最关键的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要素。那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我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只有先做到这一点,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此才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一、习作素材的选择,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是克服畏惧心理的关键。《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要充当好“生活导师”把学生引入丰富多才的社会生活中,比如,多组织学生去公园游玩,多让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等,并且指导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以自己的情趣去理解分析社会,发展认识和思维能力。如让学生写观察、记录、小日记、小报告、社会调查等都是较有效的方法。

1、走进生活。这是创设良好心理背景的前提。要让孩子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一切,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并且懂得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让孩子自己体验生活,让孩子善于把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2、引导孩子与书本交朋友。“热爱读书,他会使你的生活五彩缤纷,会使你的人生变得光彩灿烂。”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同时要引导学生喜欢阅读。让读书为学生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的习作兴趣变“苦”为“乐”,以克服学生的厌倦心理。要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这是必须的。厌倦和畏惧一样,都是僵化的传统教学旧模式造成的。习作教学要想取得高成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的能力。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要关爱学生,教师要把差生当“朋友”,了解他们在习作中的困难,并给以具体的指导,热情鼓励,学生有所进步,教师就要给予表扬肯定,帮助学生总结成绩,克服失望心理,树立习作信心。这样,学生的习作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三、“观察—分析—表达”三级习作训练的指导思想。

这一观点必须植根于现实,植根于生活,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在中学会观察,观察完成后学会分析,分析结束后要学会互相表达。这个指导思想强调写观察笔记、写分析笔记,持之以恒的训练,既发挥认识能力的培养在训练中的领先作用,又以认识能力的提高带动了表达能力的提高。

做到以上三步,我们已经为学生的习作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但要想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认为以下两步是必不可少的。

四、让学生品尝写作成果,在成功的预约中进行习作。

要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改变习作批改的方式很重要。要变革教师的单一批改为边评边改,或是学生自评、自改,或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批改,或是师生合批合改,或是全班讲评,教师要充分利用习作讲评这契机,激励优生,启发差生,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之感。教师批改时,还要对学生的认识、个性感情方面给予关注、热心指导。

五、习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一)、利用注意。我认为,作为小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注意的特点,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习作指导时,一是唤起儿童的有意注意,让孩子用他们的感官进行细致、具体以及丰富地观察;二是提示观察的顺序,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指导孩子观察事物的细节、重点等;三是把观察、思维、想象、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显然,这个过程培养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理念: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学生的素缚,学生才能自由表达,才能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独特体验,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很有意义的。也就是说要经常指导学生写想象性作文,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那要怎样指导呢?我经过翻阅资料和访问专家教师后,概括如下:

1、指导学生储藏丰富的记忆表象;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3、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4、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题材;

5、在内容上要作适当的铺垫。

习作作为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极力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但说起容易做起难,现在小学阶段还是有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许多的老师也因此想了许多的办法,但收效甚微。我们面对这些,只能通过把那些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而又简单易行的方法,只有摆脱一切为了应试而强加在师生身上的各种导向、各种指令和各种素缚,做到师生互动、共同探索,才能让《语文课程标准》的各种习作策略、各项具体要落到实处。

我相信通过基础课程改革,在今后的小学的习作教学过程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一定会使我们的习作教学走上与众不同的创新道路,我们一定会看见属于习作教学的那道胜利的曙光,习作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一定会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参阅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习作总目标、习作教学建议、习作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周立群庞车养编著

《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 四川大学出版社王晓辉、周娜、严虹焰、何平、严先元编著

《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杨九俊主编

小学教学设计周刊2005年第一期第10页《因材施教,快乐作文》方利民小学语文教学周刊2005年第十一期第4页 《自主习作与有效指导》陆云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5年第十一期

网相关址:

1、习作直通车

http://.cn/xyxzydt/

2、陶杰英提高作文水平的小窍门

http://.cn/200406/ca466217.htm3、用“说”来构思

http://.cn/200406/ca466218.htm4、刘卫国作文要坚持六练

http://.cn/200406/ca466199.htm5、丛野作文歌诀

http://.cn/200406/ca466155.htm6、李炜真为作文积累素材

http://.cn/200406/ca466152.htm

下载浅谈新课标理念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课标理念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下,做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来说要能充分的挖掘小学生的潜能意识,也就是要深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信息......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定义及教学......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定义及教......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福建漳平永福第二初级中学 陈海珍当新课程标准在教改领域并结合新教材在我省我市开展得正如火如荼之时,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贯......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育教学策略浅谈 重庆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高生惠语文教师该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贯彻并实施在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呢?在此,我根据自己的教研实践体会,并结合我区语......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共5篇)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近年来,中考语文阅读题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意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阅读题的课内和课外的比重为1:3。注重......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初探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初探 评价,在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以及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定稿]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丰镇市新城湾小学王贺庆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庆幸,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