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诗句看古今名人的各种人生价值观〈14〉
从诗句看古今名人的各种人生价值观〈14〉
〈十四〉
一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或者屈原和陶渊明。其实除上面几个人以外,最不该忘记的,还有刘禹锡和苏东坡。
刘禹锡(公元772年一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生于浙江嘉兴。他一生屡遭贬谪,仕途坎坷,但仍傲岸不屈、百折不回。终其一生,始终保持着奋发向上情志和乐观自信的精神。他的诗歌与自居易齐名,时人号称“刘白”。他与柳宗元友善,时人并称为“刘柳”。他与白居易、韦应物三人先后都在苏州做过剌史,后人又将他们并称为“苏州三杰”。他不仅是诗人,还是中唐时期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思想家、哲学家和优秀散文作家。
贞元二十一年一月,刘禹锡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当年九月失败后,被贬为湖南朗州司马。十年以后,于元和十年二月被召回长安。初回京师,游玄都观,他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中所说的“桃花”,在当时是讽喻世俗的代名词。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对改革的执着和对时政的轻蔑,表现了他对世俗的傲岸不屈。然而正是这首诗,遭到了权贵们的嫉恨,又将他贬到广东连州,不乆又徙重庆夔州、安徽和州。
这一贬又是十二年时间。一直到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永不屈服的他,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虽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艰难困苦,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充满了乐观的心情和生活的信心。
贬谪期间的生活,无疑是困苦的;莫名的寃屈和谗言,也一定使他悲愤难平。但刘禹锡的心里却不只想到这些;他是站在另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遭遇和眼前的这个世界。他在一首《浪淘沙》中写道: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他在他的另一首《浪淘沙》中写道: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他把自己的境遇看成是一种大浪淘沙。过程虽然艰难,但前程无限美好。他认定沙河是通向银河的。到天空银河安家,与牛郎织女为伴,才是他所憧憬的美好境界。
作为唯物主义思想家的刘禹锡,十分关注周围的各种社会现实和各种自然现象,用心研究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他坚信:新生定会代替腐朽,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他用诗的形象化语言,尽情地表达了他的这种信念: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始闻秋声》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
基于这样的信念,所以他随时都以满腔的热情,歌颂人世间的美好事物;抒发自己的进取欲望;一切艰难困苦都不在话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
水朝沧海何时去,兰在幽林亦自芳。
闻说天台有遗爱,人将琪树比甘棠。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答佳贝兄》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人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昼居池上亭独吟》
’
好朋友白居易晚年患有眼疾和足疾,写了一首《咏老赠梦得》(刘禹锡字梦得):
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於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以后,写了一首《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在诗中从自然规律的角度,对人的“衰老”现象作了解释,比白居易的观点更加客观和积极。尤其是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充满了正能量。千百年来,盛传不衰,激励了无数老人正视现实,积极向上,老有所为。
最能代表刘禹锡思想境界的,还有他在十年谪居期间,受到当地策知县的百般刁难,简陋的居室也被迫搬了三次,而且越搬越小。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写成了千古流传的《陋室铭》,并刻竖在门外的石头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居室的荒凉与简陋,是美妙的画境;终日的冷落与孤寂,却是一种高雅的宁静。陋室之陋,阻挡不了龙行天下,仙游四海。德馨四邻,豪情万丈。最后的一句“何陋之有?”有如一声大喝:所有的消极颓废退避千里;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壮志豪情尽在其间。
第二篇:古今名人读书法
《古今名人读书法》读书报告
近日在一个书院闲逛,其周围摆了很多书架,陈列各类书籍,令我读到一本《古今名人读书法》。历来主张好东西要一齐分享,就把读后一点心得写出来,看能否给朋友们一些启发。
该书作者张明仁先生,生于1918年。才22岁从,在如此年轻时,能够取得这样丰硕的研究成果,可不可以说,先生正是读书得法的一个现身说法者。说明读书得法,可以事半功倍,创造人间奇迹。读书不得法,则往往事倍功半,以至终生无所成就。
该书介绍了几百位名人的读书方法,各有特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梁启超的读书法。他的读书法并不是教我们有什么人不费力气可以成功,或者有什么投机取巧的捷径。反而是让我们要下苦功夫、笨功夫去学习、去积累。很多人只看到别人的成功,却看不到成功人士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
当然,方法也还是有的。梁启超先生说:“正如一个极丰富极辽广的矿区,矿苗到处分布,层层堆积,只要你有方法开采、分析、制练,便可以生出许多珍奇高贵的产品。”梁启超把研究法之普遍原则归结为以下五点:
第一,用怀疑精神去发生问题。天下无论大小学问,都发端于“有问题”。一疑便发生问题;发生问题便引着你向前研究;研究结果,多少总得点新见;能解决这问题固好,即不能,最少也可作后人解决的准备资料;甚至只提出问题,不去研究,已经功德不少。
第二,用耐烦工夫去搜集资料。凡研究一个问题,搜集资料的工作,总是居全工作十分之七
八。先有丰富的“长编”,才能有简洁的定稿。
第三,用冷静头脑去鉴别资料。若将假的错的资料作为研究基础,不独自己不会成功,而且贻误别人不少。司马迁的《史记》,公认为中国史学界第一部名著,然而书中所记三代以前事,最少怕有一半错谬。
第四,用致密技术去整理资料。我们对于一个复杂问题,搜集得无数资料,如何才能驾驭这些资料使为我用呢?一是要提挈出他的特点。二是要要善于分类;把所得的资料,察其性质,纵分横分,分为若干组比较研究。三是要求出相互关系;各种资料中,或有主从的关系,或有姊妹的关系,务要寻出线索贯穿他,不令一件一件的孤立。如能常用这三种方法,那么,资料越多越得用。如其不然,会被资料把你弄得头昏哩!
第五,用谦谨的态度去判断问题。
这种研究法,我认为治文献学唯一的法门,不如此做,便非学问。但应用这种法门也非容易,总要在青年时代养成习惯,最好更得前辈所做过者为之模范。读了梁启超的读书法,真如醍醐灌顶。现在的文坛很少出精品,是大家读书不得法,不肯下苦功夫去积累,不肯下苦功夫去研究问题,不肯下苦功夫去分析问题,不肯下苦功夫去解决解决问题。急功近利,贪图省力。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没有什么新意,甚至错误百出,误人子弟。所以我建议朋友们有时间学一学梁启超和一些前辈们的读书方法,研究方法,应该是会有些益处
第三篇:看淡人生的诗句
看淡人生的诗句
篇一:看淡一切的句子
看淡一切的句子
感悟
06-10 07:23 1.当人生最惨淡的子,失败的时候,其实也没有什么。只要你积极主动地换一下角度,走到失败的另一面去,你就会发现,原来,失败的另一面就是成功!
2.不断寻求挑战激励自己。提防自己,不要躺倒在舒适区。舒适区只是避风港,不是安乐窝。它只是你心中准备迎接下次挑战之前刻意放松自己和恢复元气的地方。
3.人生就是如此,所有的相识,都是真情纯真的;所有的离去,都是默默无声的。烦了,轻轻地把头扭开,累了,慢慢地把手松开。
4.改变你的心态也就改变了你看世界的角度,而当你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时,即使遇到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事,也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
5.人们常因贫穷而产生恶毒之心,那么贫穷的根源究从何来呢?它就是从贪得无厌而不肯布施修福,以致换来贫穷的下场。就像我们虽有很多的钱财,却不懂得拿去投资、储蓄、等到山穷水尽时,我们就成了贫穷的俘虏。所以懂得布施,就是离苦的良方。
6.锻炼自己即刻行动的能力。充分利用对现时的认知力。不要沉浸在过去,也不要耽溺于未来,要着眼于。当然要有梦想、筹划和制订创造目标的时间。不过,这一切就绪后,一定要学会脚踏实地、注重眼前的行动。要把整个生命凝聚在此时此刻。
7.大部分的人过着相同的生活,大部分的人心态不平衡,因为资源是稀有的,优秀是少数的,可真正实现心安理得,内心安宁的也是少数。不是富人,不是大部分人,而是真正有所求,有所得,有所失的愚公。
8.人生,有没有成就都是相对的,展示的是你对人生的生活态度。道路曲折时,静看人生云卷云舒;生活失意时,静品命运苦乐韵味;人生腾达时,静听生命辉煌乐章!因此,人生既平凡又高尚,在黑暗中保持心灵的火种,在失败中保持灵魂的精神,在暴雨中保持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我们前行的脚步更轻盈更稳健!
9.发怒会使人远离真理。常常因为愤怒把事情搞僵,搞糟。愤怒时,极而言之,极而行之,没了后路,没了回旋余地。本来有理,反而变成了没理,本来小事,结果闹成了大事,甚至不可收拾,过后,悔之晚矣。
10.每个人从呱呱落地那天起,就注定了要走一条自己的路,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大成大败千百回。不管怎样的路,到最后都回空空而往。生命的价值在于被别人需要,就如同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
11.爱情是以微笑开始的、以吻生长、以泪结束;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人笑着;生命的尽头,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哭着。
12.对人宽容,对己宽容,洞不在深,有容乃大。每个人都不可能风平浪静地过一辈子,都会碰到坎坷和波折,过往的人和事的确会引得我们辛酸。宽容他们吧,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由于耿耿于怀只能加深对自己的伤害。
13.不要消极接受别人的拒绝,而要积极面对。你的要求却落空时,把这种拒绝当作一个问题:“自己能不能更多一点创意呢?”不要听见不字就打退堂鼓。应该让这种拒绝激励你更大的创造力。
14.淡定是一种好心境,只有那些心态平和、成熟沉稳的人才能做到;淡定是一种大智慧,只有那些理性从容、不骄不躁的人才能做到。淡定是我们获得幸福、快乐、成功的关键。
15.不要追求外表,它会骗人;不要追求财富,它会消失;追求一个让你微笑开颜的人吧!因为微笑会让你灰暗的一天豁然开朗、阳光明媚!
16.人生道路上,在我们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是选择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在你的思想上,你要是学会自我激励了,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17.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否则,你就属于与自己过不去的人,就属于不聪明的人。
18.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不相信自己有力量,就更不可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在自鞭自抑之中,自我完完全全地迷失,这几乎成了必然的结局。唯有学习正确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形象,才有可能让沉睡的能量醒来,才有可能创造一份完全不同的美好的生活。
19.人生可以美好,人生可以悲伤,人生可以充满快乐,人生甚至可以痛苦,人生可以是伟大的理想,人生也可能是意味着一个人,一个好人生是你自己创造的,所以我们要让美丽成为人生的主唱,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20.简单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自足常乐,宽容大度,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杂,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忧人。要 篇二:表示看淡爱情的句子
看淡一切的句子/r/n
1、人生就是这样,挂念着、烦恼着、自由着、限定着;走出一段旅程,转头一望,却也活跃着、瑰丽着;有着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有着你喜好的事和需要你做的事,有着挂念你的人和你挂念着的人;人这一辈子是短暂的,以是要让本身康健着、开心着、幸福着,无意还要醉着。/r/n
2、假如,简朴的对待一切,信赖情人的爱,伴侣的真,遇事往甜头想,坦诚待人,不奢望不强求,天然不会烦恼,着实,快乐就在本身的心中。/r/n
3、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还是那个我,偶尔做做梦,然后开始日复一日地奔波,淹没在这喧嚣的城市里。我不会了解这个世界还有这样的一个你,只有你能让人回味,也只有你会让我心醉。假如人生不曾相遇,我不会相信有一种人可以百看不厌,有一种人一认识就觉得温馨。/r/n
4、看淡,是人生的第三境界。凡事超然物外,凡事看淡,这是大智慧。可以将功名利禄置身度外,将世间的所有看淡,人生经过沉淀和历练之后,或许才能到达这一境界。看淡,或金钱,或名利,都抛之度外。这是何等气度,何等境界。人生短短数十载,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幸福的归属感,超然物外。看淡,是人生的第三境界。/r/n
5、三杯清茶,两盏淡酒,日落,有风。我陪你,和着这万千姿态千百滋味一并饮下。/r/n
6、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r/n
7、人生只有经验才会分明,只有分明才会去珍惜,生平中总会有一小我私人让你笑得最甜,也总会有一小我私人让你痛得最深。健忘一切,就是最好的善待本身,很多工作照旧看淡的好,人生的进程不外就是失与得,看淡了也就轻松了,在一切看淡后我不知道我该垂青什么?/r/n
8、人非贤人,谁能无错,看淡一切,一切也就过眼云烟,假如然的忘不了,就冷静地珍藏在心底的 最深处,藏到光阴的烟尘触及不到的处所??/r/n
9、一直以为幸福在远方,在可以追逐的未来。后来才发现,那些拥抱过的人、握过的手、唱过的歌、流过的泪、爱过的人,所谓的曾经,就是幸福。在无数的夜里,说过的话、打过的电话、思念过的人、流过的眼泪??看见的或看不见的感动,我们都曾经历过,然后在时间的穿梭中,一切都成了永恒。/r/n
10、一切,都只是戏而已,但又是那么真,谁也不是谁生命里的主角,都只是生命里的匆匆过客而已,何必深深在心里牢记呢?/r/n
11、习惯用那虚伪的笑,来掩饰内心的伤痛。/r/n
12、我們掉過的眼淚,其中一些的確毫無意義;但是,有一些眼淚,終歸清明了一雙眼睛;而這些眼淚,大部分是痛苦的眼淚。/r/n
13、我开始一个人的生活,没有爱情的生活,一个人走陌生的路,听陌生的歌,见陌生的人,然而,不知不觉中,我已然忘记了爱情的味道,那所谓的爱情,在我的舞台中华丽谢幕,永久尘封。/r/n
14、生活里,有很多转瞬即逝,像在车站的告别,刚刚还相互拥抱,转眼已各自天涯。很多时候,你不懂,我也不懂,就这样,说着说着就变了,听着听着就倦了,看着看着就厌了,跟着跟着就慢了,走着走着就散了,爱着爱着就淡了,想着想着就算了。/r/n
15、看淡一切,善待自己,每个人曾经都经历过很多事,将来还要去做很多事,所以要学会看淡一些过去的悲伤以及现在的烦恼,好好的珍惜现在。/r/n
16、看淡人生应是心态上的调整:人生在世,当解天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r/n
17、看淡人生,只是安然满足者劳碌有得、家和事顺的慰藉;看淡人生,只是坎坷失意者 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无奈;看淡人生,只是功成身退者门前冷落、世态炎凉的怅叹。/r/n
18、看淡人生,应知足常乐,坦然面对现实,从容应对艰难,淡定承受困苦,少一份失落,少一份困扰,多一份满足,多一份快乐!/r/n
19、看淡人生,应是心情上的纾解:人生如梦,当知天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r/n 20、看淡人生,应是心理上的定位:人生过半,当明天理,山有高低,人有高下。命中若有自会有,命中若无莫强求,/r/n
21、看淡人生,应看淡功名利禄,看轻荣辱得失。富贵无意,荣辱不惊,厚德积福,逸心补劳。/r/n
22、看淡人生,应坚持自我,为自己而活。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坦荡磊落,不卑不亢。不趋炎附势,不摧眉折腰。/r/n
23、看淡人生,以一种平静恬淡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人生过半,当顺天命,不必对过去懊丧嗟叹,对未来斤斤计较。不必为未知的命运背上沉重的行囊。负重而行。/r/n
24、看淡人生,是一种责任与义务。人生过半,当知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应孝敬父母,夫妇互重,关爱子女,呵护家庭。/r/n
25、看淡人生,是一种境界与豁然。涉世历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争,有所不争,有所求,有所不求。自身利益不轻丢,身外利益不强求。/r/n
26、看淡人生,是一种包容与释怀。持身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渡尽劫难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r/n
27、看淡人生,使心灵不再受世俗的羁绊,潇潇洒洒,淡淡定定,从从容容,快快乐乐。把紧锁的眉头舒展,让久违的笑声从心底传出,开开心心的生活,活出自我,活出从容,活出多彩!/r/n
28、遇到一件事,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变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接受不下,那么处理它;难以处理,那么就放下它。其实,人最难的是“放下”。放下了,就释然了。/r/n
29、在经历了飘移、动荡、不安、彷徨、迷茫以后,自己内心的归属原来就是那么简单——生活原来本应该是渴望踏实而平淡的,是最简单的一粥一饭的幸福、是一起吃苦的幸福、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是相濡以沫的幸福、是含饴弄孙的幸福。/r/n 30、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嘛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r/n 【相关文章】看淡一切的句子/r/n 1.当人生最惨淡的子,失败的时候,其实也没有什么。只要你积极主动地换一下角度,走到失败的另一面去,你就会发现,原来,失败的另一面就是成功!/r/n 2.不断寻求挑战激励自己。提防自己,不要躺倒在舒适区。舒适区只是避风港,不是安乐窝。它只是你心中准备迎接下次挑战之前刻意放松自己和恢复元气的地方。/r/n 3.人生就是如此,所有的相识,都是真情纯真的;所有的离去,都是默默无声的。烦了,轻轻地把头扭开,累了,慢慢地把手松开。/r/n 4.改变你的心态也就改变了你看世界的角度,而当你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时,即使遇到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事,也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r/n 5.人们常因贫穷而产生恶毒之心,那么贫穷的根源究从何来呢?它就是从贪得无厌而不肯布施修福,以致换来贫穷的下场。就像我们虽有很多的钱财,却不懂得拿去投资、储蓄、等到山穷水尽时,我们就成了贫穷的俘虏。所以懂得布施,就是离苦的良方。/r/n 6.锻炼自己即刻行动的能力。充分利用对现时的认知力。不要沉浸在过去,也不要耽溺于未来,要着眼于。当然要有梦想、筹划和制订创造目标的时间。不过,这一切就绪后,一 定要学会脚踏实地、注重眼前的行动。要把整个生命凝聚在此时此刻。/r/n 7.大部分的人过着相同的生活,大部分的人心态不平衡,因为资源是稀有的,优秀是少数的,可真正实现心安理得,内心安宁的也是少数。不是富人,不是大部分人,而是真正有所求,有所得,有所失的愚公。/r/n 8.人生,有没有成就都是相对的,展示的是你对人生的生活态度。道路曲折时,静看人生云卷云舒;生活失意时,静品命运苦乐韵味;人生腾达时,静听生命辉煌乐章!因此,人生既平凡又高尚,在黑暗中保持心灵的火种,在失败中保持灵魂的精神,在暴雨中保持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我们前行的脚步更轻盈更稳健!/r/n 9.发怒会使人远离真理。常常因为愤怒把事情搞僵,搞糟。愤怒时,极而言之,极而行之,没了后路,没了回旋余地。本来有理,反而变成了没理,本来小事,结果闹成了大事,甚至不可收拾,过后,悔之晚矣。/r/n 10.每个人从呱呱落地那天起,就注定了要走一条自己的路,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大成大败千百回。不管怎样的路,到最后都回空空而往。生命的价值在于被别人需要,就如同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r/n 11.爱情是以微笑开始的、以吻生长、以泪结束;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人笑着;生命的尽头,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哭着。/r/n 12.对人宽容,对己宽容,洞不在深,有容乃大。每个人都不可能风平浪静地过一辈子,都会碰到坎坷和波折,过往的人和事的确会引得我们辛酸。宽容他们吧,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由于耿耿于怀只能加深对自己的伤害。/r/n 13.不要消极接受别人的拒绝,而要积极面对。你的要求却落空时,把这种拒绝当作一个问题:“自己能不能更多一点创意呢?”不要听见不字就打退堂鼓。应该让这种拒绝激励你更大的创造力。/r/n 14.淡定是一种好心境,只有那些心态平和、成熟沉稳的人才能做到;淡定是一种大智慧,只有那些理性从容、不骄不躁的人才能做到。淡定是我们获得幸福、快乐、成功的关键。/r/n 15.不要追求外表,它会骗人;不要追求财富,它会消失;追求一个让你微笑开颜的人吧!因为微笑会让你灰暗的一天豁然开朗、阳光明媚!/r/n 16.人生道路上,在我们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是选择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在你的思想上,你要是学会自我激励了,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r/n 17.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否则,你就属于与自己过不去的人,就属于不聪明的人。/r/n 18.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不相信自己有力量,就更不可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在自鞭自抑之中,自我完完全全地迷失,这几乎成了必然的结局。唯有学习正确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形象,才有可能让沉睡的能量醒来,才有可能创造一份完全不同的美好的生活。/r/n 19.人生可以美好,人生可以悲伤,人生可以充满快乐,人生甚至可以痛苦,人生可以是伟大的理想,人生也可能是意味着一个人,一个好人生是你自己创造的,所以我们要让美丽成为人生的主唱,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篇三:看淡人生
看淡人生
尝遍了酸甜苦辣之后,才觉出出“淡”是人生最醇也最久的心灵味觉。有道是,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想一想,身外之物;看不惯的世俗,静一静,顺其自然;生不完的闷气,说一说,心境宽广;接不完的应酬,辞一辞,有利健康;还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前程,缓一缓,漫步人生。生活原不苦,苦的是欲望太多;心灵本不累,累的是攫取太甚。人活一生,心态很重要。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静静的想一想,千方百计得到了多少,精打细算失去了多少,求而不得烦脑了多少,斤斤计较结怨了多少,贪心不没造恶了多少,活在世上,享受了多少,人死灯没带走了多少?世上之人,任尔高贵,抑或卑贱,不过修炼一个“心”字。心静者,必定登高,然后可以开阔,俯瞰众生心愈清;心和者,必仁爱,然后可以济人,包容万物心愈慈;心慧者,自慰慰人,自醒醒人;心和者,自度度人,自救救人;心慧者,自悟悟人,自慧慧人。
摘自黄建国为陈克鑫《修养语丝》所作序
第四篇:从遗嘱看人生
人终有一死,如今写遗嘱成为某些人的时尚。遗嘱怎么写,写什么,不同的人大相径庭。有的人活着写,有的人弥留之际写,有的人自己写,有的人请他人代笔。不管怎么写,关键看内容。而且从遗嘱的内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对人生的态度。
我虽孤陋寡闻,却也知道一些名人和普通人的遗嘱。我认为,最伟大的遗嘱当属孙中山先生。据说,孙中山先生的遗嘱是由他口述,别人记录整理而成,被称为总理遗嘱,是民国时期国人的行动纲领。
总理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40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40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是一个革命者的遗嘱,先生生前致力于民主革命,临死仍念念不忘革命,而且告诫全体同志继续革命。先生的这种革命精神感人至深。记得我上小学时,每天早晨升国旗的时候,全体师生肃立在国旗前,背诵总理遗嘱,从而激发师生们的爱国热情。
我从书本上看到最早的活人留下的遗嘱就是鲁迅。他是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生前他是伟大的战士,死后也不忘斗争。他的遗嘱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无私忘我精神和决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英雄气概: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1.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2.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3.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4.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5.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6.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7.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我从网上查到许多名人的遗嘱,最令我感动的是爱因斯坦的遗嘱。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可谓家喻户晓,誉满全球。但是,他却把自己看成普通人。他的遗嘱,字数不多,字里行间流露出一切从简。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临终前,他很慎重地留下了遗嘱。他在遗嘱中说:我死后,除护送遗体去火化场的少数几位最亲近的朋友之外,一概不要打扰。不要墓地,不立碑,不举行宗教仪式,也不举行任何官方仪式。骨灰撒在空中,和人类、宇宙融为一体。切不可把我居住的梅塞街112号变成人朝圣’的纪念馆。我在高等研究院里的办公室,要让别人使用。除了我的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不死之外,我的一切都将随我死去。这就是爱因斯坦在最后时刻留给世人的嘱咐。遵照他的嘱咐,丧事在没有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按平民方式静悄悄地进行。火化时只有儿子、妻子和遗嘱执行人纳坦、爱因斯坦最忠实的合作者杜卡斯等十二人在场。小教堂里一片寂静。没有奏乐,没有公共集会,免除所有宗教仪式,免除所有花卉布置及所有音乐典礼。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读一位共产党员的遗嘱》,说的是任以沛同志临终前用颤抖潦草的笔迹这样写道:
遗嘱
我因患肺癌,身体极虚弱,特立遗嘱如下:
1.遗体交北京医院或北京医学院作科研或教学应用。其中脏器如眼睛等如可移交其他病人,乐于奉送。骨灰由接受遗体者自行随便扔掉,不给家属,不送八宝山等。
2.病情大恶化时,切勿作紧急抢救和打强心针之类,使本人、生者、医护人员少受损失,国家也省点钱。
3.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不设治丧组织,也不发帖子,可由家属和某某同志商定,给我很熟的亲友发一通知信,一句话即行。油印,限发50至100张,绝不能超过此数,以节省纸张。
4.遗体不必打扮了,卷上送该去的地方,家属不要管了。切忌穿上新衣服火葬。
5.我自入党以来,做了点工作,缺点错误不少。自问无愧于党员称号。希望家里有更多人入党。
这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在弥留之际写下的遗嘱,字里行间,一股浩然正气充塞天地之间,如立明镜,照出这位老共产党员的崇高灵魂,她的心中只有他人,唯独没有自己。
以上遗嘱,均未涉及遗产。倘若涉及遗产,问题就比较复杂多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由遗嘱引起的财产纠纷不胜枚举。但是,有的人,把遗产处理得相当精彩,令人敬佩,令人感叹,令人回味。
瑞典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在逝世的前一年留下遗嘱,将他的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这就是世界最著名的诺贝尔奖。诺贝尔死了,但他的英名永世长存!
我国著名作家茅盾,临终前留下遗言: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其后20多年中,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备受关注,已有20多部长篇小说获奖,影响深远。
还有许多人留下遗言,把自己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捐献给国家或慈善事业,以造福于生活贫困的人们。
现在有一些子女生前不孝敬父母,死后却大挣遗产,甚至闹到法庭。所以,有的老人,宁肯把遗产留给他姓(例如小保姆),也不留给自己的不孝子孙。据说美国有一个贵夫人将自己的亿万家产留给自己的爱犬。
有意思的是,法国卢尔谷镇有一位居民海琳·罗阿特,她多年前从法国巴黎迁此居住,过着无人照顾的生活。她疾病缠身,痛苦不堪,镇上的人不闻不问,好像没有这个人似的,更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但是,镇上的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老人去世前,立下遗嘱:把她200万美元的遗产全部捐赠给小镇上的900多人。老人下葬后,小镇上的人们开始等待分这笔遗产。当律师出示获得遗产的附加条件时,人们傻眼了:领取遗产后,镇上最长的街必须更名为罗阿特大街,镇长办公室里必须悬挂她最喜欢的油画,她的房子必须变卖给来自巴黎的人,还必须将她遗产中的大部分用来建造公寓楼,提供给那些需要帮助的穷人。
小镇上的人不明白,老人为什么这样做。小镇上的一位牧师说,这是一笔会说话的遗产。老人生前没有对小镇上的人说过她的名字,大家不了解她,也没有人关心过她,她就是让人们记住她的名字,知道她的爱好,记住她来自巴黎,还要镇上每个人懂得帮助别人。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闪光的遗嘱,有耐人回味的遗嘱,也有自私的遗嘱。有一老学究,心里只有个人,所以他临死前留下三条遗嘱:必须死在家里;不火化,送回老家按农村习俗安葬;不准老婆改嫁。为了满足他的要求,在他病危时单位用救护车把他从医院接回家;她老婆特地将他的遗体运回老家安葬;她的老婆遵照遗言,过着孤苦伶仃的独居生活。
人必有一死,死后万事皆空,留不留遗嘱无所谓,倒不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诗句),无声无息,不留什么痕迹。如果要留遗嘱的话,最好在清醒的时候写,倘若牵涉到遗产的遗嘱,要慎之又慎,最好请律师协助,还要到公证处进行公正,免得死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第五篇:从作品《人生》看路遥
从作品《人生》看路遥
摘要:任何艺术描写都必然浸润着作家自己的人生看法和审美选择,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家思想意识的外化结果。《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在这部作品中,路遥明显地表现了他的创作思想,使我们能够通过作品的分析,来窥探路遥的内心世界。这部作品对路遥的意义重大,使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作品的分析,来对作家路遥本人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从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到他对黄土的浓烈情结。从五个方面分析后发现,路遥的思想文化传承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正宗——儒家文化。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黄土情结
陕西著名作家路遥逝世已经14年了。对于一个伟大的作家而言,肉体的存在与否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的作品生命的延续。路遥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在他生命终止之后,持续而强烈影响着广大读者。
文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艺术描写都必然浸润着作家自己的人生看法和审美选择,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家思想意识的外化结果。在作品《人生》中,路遥投入了大量的热情、倾诉了大量的心血,可以说,他几乎将自己的一切融入到了这部作品中。
正因为这部作品对路遥的意义如此重大,使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作品的分析,来对作家路遥本人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从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到他浓烈的黄土情结,扫描之后,我们会发现,路遥,这位从浸透了中国深厚传统文化的黄土地上走出来的作家,其思想深受受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是一位地道的“传统文人”。
一、人生观:积极入世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积极入世,投入生活,做生活的强者,绝不能消极避世。在路遥的人生观中,很明显地流露出儒家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思想。在《人生》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作品人物人生观的表现,作品主要描写了高加林的人生经历,虽然没有写完他的整个人生,但已经足够让我们观察他们的人生观了。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高加林在对待人生态度上是积极入世的,他与苦难命运抗争,勇敢执着地为改变命运而奋斗的行为,正是民族传统中最可宝贵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儒家风范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宝贵精神。
然而高加林的经历也颇具悲剧色彩。高加林读完高中后,当上了小学教师,但最终却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成为一个面朝黄土北朝天的农民。他不甘心在土地上生活,总想有所作为,想见识外面的大千世界,这个愿望如此强烈,以致都产生幻觉了。终于来了一个机会,他在军队的伯父专业到地方当了干部,间接地依靠这个关系,他得以进城,成为国家工作人员记者。对于城里的生活,他十分满意,并凭借他的才能活得有声有色,俨然成了那个城市的明星。然而,好景不常,正当他如鱼得水,尽力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他依靠关系端上国家饭碗的事被告发,命运将他无情打回了农村。仿佛命运让他画了一个圆,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原点。
从高加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他始终以积极入世的态度面对人生,力争做生活的强者,即使面对失败,他也不会选择道德式的“逍遥”,而是永怀希望,永不放弃地走自己认定的路,正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价值观:道德至上
在读这《人生》部著作时,我们时时能感觉到作者正高扬着一把尺子,作为观人衡物的基本准则,作为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准,这把尺子就是伦理道德。作者在写作中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对于作品中的人和事,作者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作出自己的评价,是褒扬还是贬抑,则取决于是否合乎这个道德标准,这种对伦理道德的极度强调,其实表明作者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正宗儒家文化,而对伦理道德的高度重视,正是儒家文化的特点之一。孔子说:“仁者爱人。”冯友兰解释说:“关于人的德性,孔子强调仁和义,特点是仁。义是事之‘宜’,即‘应该’”“但这些义务的本质则是‘爱人’,就是‘仁’。”
路遥在这部著作中,许多人都具有传统美德中“仁爱”“济世”等思想,难能可贵。刘巧珍被高加林冷酷抛弃后却以德报怨,尽力帮助高加林;张克南在得知他妈妈以卑鄙手段报复高加林之后,痛苦万分。路遥对这些行为进行了热烈的赞美,甚至不时以作者的身份站出来歌唱。
把道德作为价值判断的尺度,还体现在人物结局安排上,道德高尚的人,都能幸福地生活,而违背道德必然遭受惩罚。高加林之所以打回农村的悲惨命运,就是因为他抛弃了刘巧珍,转而与黄亚萍恋爱――如果没有抛弃刘巧珍,也就不可能和黄亚萍恋爱,张克南的妈妈也就不会去告状。高加林再次回到农村时,作者安排小孩唱道:“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对高加林进行了沉重的道德谴责。
在作品中,路遥时时强调传统伦理道德的审美规范。路遥这无疑深受中国传统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的影响。伦理道德是数千年来中国文学价值评判的主要标准,路遥是中国文学文以载道传统的自觉继承者,他的作品中,不可避免的体现出了他的价值标准。
三、爱情观: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对爱情的描写,是《人生》的重头戏。路遥在作品中描写了高加林与刘巧珍、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情故事,在这部作品中,纯粹的爱情往往没有好结果,而没有爱情的结合,却往往非常幸福。路遥对这些爱情的描写和结局的处理,表现出了他思想中具有深刻的男权社会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意识。
作者在爱情描写上出现了一对矛盾:一方面是纯真爱情的的无比美好,炽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令人着迷;另一方面,是美好爱情的无情终结,让人惋惜,心痛不已。高加林与刘巧珍的感情纯真美好,超越了世俗的观念,是我们所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爱情,然而他们的爱情却破灭了。这是为什么呢?
路遥在《人生》里,对待爱情的态度,表面上看,非常现代,可以说是前卫而大胆。高加林刘巧珍不顾各自父母的恼怒和阻挠,执着而坚定地确定了他们的恋爱关系,甚至敢于公开挑战长辈的权威和世俗的眼光。他俩在追求爱情的时候,都大胆热烈,能冲破传统樊篱,超越世俗的观念,仿佛表明了作者思想的现代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路遥在写这些爱情的时候,其内心显然是充满矛盾的,现代爱情思想的背后,是更加强大的传统思想,因此,这些美好的爱情都最终不可避免地消亡了。对脱俗的美好爱情的赞美和这些爱情不幸结局的安排,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的矛盾。
路遥在爱情婚姻家庭问题上,把是否合乎道德放在第一位,而且是使用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来进行评判的,对道德和责任的强调往往胜过了爱情本身,并且作品中人物的爱情都无比纯洁,完全剔除了性的因素,可谓“发乎情而止乎礼”的典范。作品中,男女青年的爱情含蓄而纯洁,颇符合荀子关于“礼”的论述:“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辩,辩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
作者写爱情的美好,但如果爱情和道德相遇冲突的时候,作者的安排往往是牺牲爱情而维护道德的完美,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伦思想。这些爱情,实际上承载了太多的考虑、责任、出身等因素,爱本身,反而退居其次了。这种对道德的强调,尤其是在爱情中对道德的强调,正是儒家文化在表现方式之一。
对于高加林的爱情,路遥在描写的时候,给我们留下的是这样的映象:作者认为,高加林在农村的时候适合与刘巧珍恋爱,在城市的时候适合与黄亚萍恋爱,但是,即便是到了城市,高加林也必须与刘巧珍恋爱。这就是爱情与道德的冲突,在这个冲突中,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道德。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路遥在对待爱情的问题上,表现出了他的思想中极为传统的一面,对道德、对女性的定位,以及门第观念,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路遥的思想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儒家传统思想,那些美好的爱情之所以一一破灭,要么是因为不合乎道德规范,要么是门第观念的牺牲品,而且,女性在这些爱情中,往往不能有所作为,他们所能做的,只是顺从——这是路遥在强调他们的妻性。
四、黄土情结
在《人生》中,路遥表现出了深重与浓郁的“黄土情结”。对黄土地的热情讴歌和赞美,和黄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的生活和乡土文化的描写,表现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
路遥的笔触几乎完全固定在那片热情的,古朴的,有着浓厚感情的黄土地上,读来撼人心魄,心肺俱烫。路遥对黄土地上人们的生活,不回避土地上的艰难,不掩饰土地上的落后,更多的是对土地生活和土地上人们的赞美和歌唱。我们不会忘记贫困农民们的艰难生存,同时也对刘巧珍的婚礼、双水村的“打枣节”、田五的段子,还有富有乡土气息的信天游,秧歌留下深刻的映象。
路遥的黄土情结,正是其所承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在作品中的表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历来强调土地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十分看重故乡观念,有所谓“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周易》)和“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礼记》)的说法。在对《人生》作出分析后,我们发现,路遥的人生观,秉承了儒家的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价值观上,是以伦理道德作为其观人横物的基本准则,爱情观上,则有男权思想的痕迹,并且具有强烈而浓郁的黄土情。可见,路遥,这个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作家,其思想文化观念,所承袭的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这种承袭,在《人生》里集中展示了出来。
参考文献:
[1] 何小青.《试论路遥的创作思想》[J].《彬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8月第24卷第4期
[2] 胡辉杰.《路遥:德性的坚守及其偏至》[J].载《作家作品研究》
[3] 韩玉珠.《路遥作品的传统美》[J].载《陕西教育》1997年第4期
[4] 丁红梅 王坚.《男权思想统照下的女性世界》[J].载《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月第18卷第一期
[5] 陈正义.《土,是难以忘记的》[J],载《重庆师专学报》1998年第2期
[6] 马容.《论路遥作品中的儒家思想》[J].载《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6月第24卷第2期
[7] 蒋霞.《激情的文本叙事与深刻的理性思考》[J].载《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月15卷第3期
[8] 赵洁婷.《超越世俗的爱情观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2月第19卷第12期
[9]路遥.《平凡的世界》[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0]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