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流行音乐看台湾的爱情价值观
从流行音乐看台湾的爱情价值观:1998-2007
王柏蓁
铭传大学传播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摘要
流行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透过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可以得知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改变。许多研究都发现爱情一直是流行音乐的主题,本研究透过内容分析法,分析1998年至2007年十年间「金曲奖」的「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的128首歌曲中的爱情价值观,结果发现台湾流行音乐中呈现了悲伤、压抑的爱情观,但随着社会脉动呈现了较多元的男女性别从属关系。关键词:流行音乐、爱情、内容分析
壹、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流行音乐是一项重要的大众文化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要吸引最多阅听人,会以人们普遍认同的文字语言来制造出受欢迎的音乐商品。因此流行音乐一方面属于商业体制的一环,另一方面则有传递信息与娱乐的功能,同时更是再现及传递文化价值、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萧苹、苏振升,2001)。许多关于流行音乐的研究都发现,爱情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主要类型(柯永辉,1994;萧苹、苏振升,2001)因此谈到流行音乐,就不能忽视爱情歌曲的重要性,而流行音乐中所反映、呈现的爱情价值观也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主题。从1990年年代开始,台湾渐渐有学者投入流行音乐研究的领域,观察台湾流行音乐的歌词文本,为流行音乐的内容描绘出一个粗浅的轮廓,本研究尤其着重在分析流行音乐中与爱情相关的歌曲,探讨台湾的流行音乐处理和呈现与爱情相关议题与概念的演变。
贰、文献探讨
台湾的流行音乐的内容研究,一直到1990年代以后才渐有出现(赵庭辉,1990;廖炳惠,1991;于静文,1995;方巧如,1996;柯永辉,1994;曾慧佳,1998)。廖炳惠(1991)最早开始关注流行音乐歌词的意涵,她以朱约信和陈明章的音乐为例,分析1990年代台湾抗议歌曲中的内容,发现这两个歌手都以城乡意识的铺陈,发泄对执政当局不满的情绪。
苏振升(2001)以内容分析法和符号学的方法,分析了1989到1998年中台湾流行音乐中的爱情价值观,他发现台湾流行音乐隐含男女性别从属关系:女性常常是附从于男性的角色,除了不断被动地等待男性追求之外,还显现出柔弱、需要照顾的特质;相对地,男性则表现出主导爱情以及想要征服女性的欲望。
陈慧玲(2003)以文本分析研究青少女流行音乐团体「S.H.E」、「ASOS」之「形象、身体文化与情欲流动」,发现两个团体在歌词中,都不约而同的出现少女对爱情关系的主动性,企图挑战传统两性的性别系统,浮现90年代后逐渐改变的青少女爱情观,但仍有为数不少的歌词中呈现了「等待爱情、扮演被动角色」的少女形象。
刘晓燕(2005)探讨2002年到2005年之间台湾流行音乐歌词中的两性图像,他以符号学方法分析歌词中呈现的性别角色与两性互动关系。她发现歌词中,虽然大多依循传统的男女刻板形象及两性对待模式,但也出现「男性在主动积极的特质外时而阴柔感性」、「女性在被动柔弱的特质外偶能坚强理性」的描述。在两者的互动关系中,仍支持传统男性优势的两性互动型态,但有几首歌词内容呈现男性未必在爱情中占有绝对优势、女性未必是爱情关系中弱势的一方,突显出流行音乐透露的两性价值观似乎与社会风气有所相关。
以上研究都是使用质化的文本分析方法,难免涉入研究者的主观意见,唯有苏振升使用内容分析和符号学研究作为研究方法,但研究的样本为10年前的流行歌曲,稍嫌过时,因此本研究以近10年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中的歌曲作为分析对象,试图探讨台湾流行音乐中的爱情价值观有何演变。
参、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根据Bernard Bere1son对内容分析法的定义为以客观、系统及定量的方式叙述明显传播内容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王石番,1992:3)。内容分析法主要把搜集到的文献做分类整理,包括文章本身、作者和文章的背景。通常用抽样的方式执行,分析单位可以是一个字、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或是一篇文章等。优点在于能分析大量的样本数据,能反映当代的社会问题和现象,最常被使用于大众传播等领域。
二、样本描述
本研究以第九届(1998年)至第十八届(2007年)「金曲奖」的「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中的每首歌曲作为抽取样本的来源。剔除虽有歌名但内容只有音乐,以及虽有歌名但内容只有几句口白的歌曲,总共有128首歌。选择「金曲奖」的「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的原因,是因为金曲奖是台湾唱片界最受瞩目的一项大型音乐颁奖典礼,获奖专辑除了可以作为此年度音乐的代表指针之外,并且能从音乐反应出当时的社会价值观。而「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更是从专辑的整体来作为评估的指标,因此本研究从「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奖」中的每首歌曲作为分析母体,试图勾勒出近十年台湾流行中爱情价值观的改变。
三、类目建构单位
在类目建构方面,参考苏振升(2001)将有关爱情的质性概念建构成结构化的编码表,对爱情的意义建构做更细致的编码分类。根据研究问题将内容分析的类目分为三大部分,即歌曲基本数据、歌词整体特性及歌词价值观,以下分别就这三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做叙述说明:
一、歌曲基本数据:包括歌曲的名称、主唱者姓名、歌曲年代、主唱者性别等资料。
二、歌曲的整体特性:包括歌曲主题、歌曲中所叙述的爱情阶段。爱情阶段分为「交往前的爱情」、「交往中的爱情」、「分手 —— 抛弃对方」、「分手 —— 被对方抛弃」、「分手 —— 无法判断谁抛弃谁」、「过去的爱情」、「无叙述」等七个项目。
三、爱情有关的价值观:包括「对爱情的态度」、「爱情的表达方式」、「表达爱情之肢体动作」、「对于分手的描述」,与「爱情的性别角色」等五大类。这五大类又各细分为五种选项,说明如下:
1、对于爱情的态度:包括「爱情是永恒的」、「一见钟情」、「爱情是美好的」、「爱情有强大的力量」、「宿命的爱情」、「爱情难以捉摸」、「爱情是盲目的」、「爱情是人生目标」、「爱情必须专一」、「不能没有爱情」、「相思是痛苦、寂寞」、「爱情必须得到回报」及「其他」等13项。
2、爱情的表达方式:包括「积极、直接表达爱意」、「以暗示方式表达爱意」、「给予对方支持」、「等待对方」、「不敢表达爱意」、「改变自己、牺牲奉献」及「其他」等7项。
3、表达爱情之肢体动作:包括「交换眼神」、「牵手」、「拥抱」、「亲吻」、「性行为」及「其他」等6项。
4、对于分手的描述:包括「命运的安排」、「对爱情失去信心」、「失去生命意义」、「分离是痛苦、寂寞」、「分手从不后悔」、「祝福对方」、「生命重新开始」及「其他」等8项。
5、爱情的性别角色:包括「女性被动」、「女性难以捉摸」、「女性容易受伤害」、「面对更重要的事情时,男性舍弃爱情」、「男性被动」、「男性难以捉摸」、「男性容易受伤害」、「面对更重要的事情时,女性舍弃爱情」及「其他」等9项。
四、信度检验
本研究的前测编码员由本研究者与另一位本校传播管理研究所硕士班的同学担任,并从十届金曲奖的研究样本之中,随机抽出一届得奖专辑共10首歌,作为前测实施的样本。进行编码员的相互信度(intercoder reliability)之检验后,发现各类目的相互信度在 0.91 至 1.00 之间,平均相互信度约为 0.96(参见表一)。由于编码员间的相互信度相当高,因此在检定编码员信度之后即开始进行正式的编码。
表一:分析类目之编码员相互信度检验结果
歌曲 爱情 阶段 10 0 10 1.000 1.000
爱情 态度 21 3 18 0.8571 0.9230
表达 方式 10 1 9 0.900 0.9473
肢体 动作 10 0 10 1.000 1.000
分手 描述 12 1 11 0.9166 0.9564
性别
总类目
主题
应有同意数 10 不同意数 0
完全同意数 10 相互同意度 1.000 信 度 1.000
角色 10 0 10 1.000 1.000
5 78 0.917 0.957
肆、研究结果
一、爱情是台湾流行歌曲最常出现的主题
透过内容分析发现,以爱情为主的歌曲占样本的六成以上(61.7%),在128首歌中,即有79首歌曲谈论爱情,可见爱情依旧是台湾流行歌曲中最重要以及最普遍的主题。而其他主题的歌曲则以抒发情感(15.6%)较多,以黑道风尘为主题的歌曲只有1首(详见表二)。表二:歌曲主题的分布次数与频率 歌曲主题 爱情 性 青春
政治与社会议题 风尘、黑道 励志、打拼 流浪、思乡 抒发情感 其他 合计
次数 79 3 5 8 1 3 4 20 5 128
(%)(61.7)(2.3)(3.9)(6.3)(0.8)(2.4)(3.1)(15.6)(3.9)(100)
二、爱情并不是美好的
本研究将编码表中「对于爱情的态度」的类目中,把「爱情是永恒的」、「一见钟情」、「爱情是美好的」以及「爱情有强大的力量」四项合并为「对于美好爱情的描述」,剩余类目如「宿命的爱情」、「爱情难以捉摸」、「爱情是盲目的」等归类为「对负面爱情的描述」。由表三发现,在1998到2007年之间的爱情歌曲,有五成以上在描述负面的爱情,占51.9%,对于美好爱情的描述仅占13.9%,比无陈述的歌曲还少,颠覆了以往对「美好爱情的重要特质是一生不变」的结论(苏振升,2001)。
表三:台湾爱情歌曲中对于爱情态度描述之分布 爱情态度的描述 美好爱情的描述 负面爱情的描述 无陈述 合计
次数 11 41 27 79
(%)(13.9)(51.9)(34.2)(100)
三、爱情的表达是消极、含蓄的
在爱情的表达方式方面,本研究将其类目分为「积极行为」、「消极行为」、与「无陈述」三者。其中「积极行为」包括了「积极、直接表达爱意」、「以暗示方式表达爱意」、与「给予对方支持」,「消极行为」则包括了「等待对方」、「不敢表达爱意」与「改变自己」。经分析之后所得到的爱情表达方式的分析结果列于表四。在79首的爱情歌曲中,以「消极行为」表达爱情的方式为多,共有43首歌曲,占54.4%,其次才是以「积极行为」来表达爱情,占26.6%。有此可见,台湾的爱情歌曲多半还是以消极、被动的方式表达爱情,较少以积极的方式来表达。
表四:台湾爱情歌曲中爱情表达方式之分布 爱情表达方式 积极行为 消极行为 无 陈 述 合 计
次数 21 43 15 79
(%)(26.6)(54.4)(19)(100)接下来所要探讨的是爱情中出现的行为,也就是在歌曲中出现的肢体动作。在这里把肢体动作分为「有陈述」与「无陈述」两类,其中「有陈述」的行为又细分为「交换眼神」、「牵手」、「拥抱」、「亲吻」与「性行为」等五项,分布的次数及比例见表五。在表五中可以发现,有六成以上(60%)的爱情歌曲中并没有特别描述肢体动作。而剩下有描述肢体动作的爱情歌曲中,以拥抱为最多,占12.9%,其次是牵手占 8.2%,而描述亲吻及性行为同样占7.1%,描述眼神交换者最少,仅有4.7%。由此可见,虽然没有描绘肢体动作的爱情歌曲占多数,但随着社会风气开放,在描述肢体动作的歌曲中,双方的肢体接触已经不仅是叙述到肢体轻触的程度,而是紧密的肢体接触,如拥抱、接吻。近年来描述性行为的歌曲也渐增,超过以往「交换眼神的」的描述。
表五:台湾爱情歌曲中出现的肢体动作之分布 肢体动作 交换眼神 牵 手 拥 抱 亲 吻 性 行 为 无陈述 合 计
四、分手后充满负面、消极的描述
次数 4 7 11 6 6 51 85 *
(%)(4.7)(8.2)(12.9)(7.1)(7.1)(60)(100) 在79首爱情歌曲中,有六首歌曲出现两次肢体动作,因此合计为85次。爱情阶段 交往前 交往中 分 手
次数 4 21 25
(%)(5.1)(26.6)(31.6)
在分
析时,将描18(22.8)过去的爱情
述爱情的阶(13.9)无陈述
段分为「交
79(100)合 计 往前的爱
情」、「交往中的爱情」、「分手」,与「过去的爱情」等四个阶段。从表六可发现,在79首爱情歌曲中,有13.9%没有陈述爱情的阶段。而在有陈述爱情阶段的歌曲中,「分手」是最常被描述的歌曲主题,占31.6%,其次才是「交往中的爱情」和「过去的爱情」,各占26.6%和22.8%。由此可见多数的爱情歌曲中都在描述分手的阶段,另有将近两成的歌曲在描述交往中的爱情。这与苏振升(2001)的发现相似,他在探讨1989至1998的流行歌曲中发现,大部分的爱情歌曲都将男女之间的故事发展完全化约于爱情、失恋的铺陈。表六:台湾爱情歌曲陈述的爱情阶段之分布
此外表七呈现的是爱情歌曲中对分手的描绘,将分手的描述分为三个部分:「负面消极」、「正面积极」和「无陈述」。「负面消极」的类目包括:「命运的安排」、「对爱情失去信心」、「失去生命意义」、「分离是痛苦寂寞」。「正面积极」的类目包括:「分手从不后悔」、「祝福对方」、「生命重新开始」。其所占的比例列于表七,研究发现在分手的描述中,负面消极的描述(32.9%)高于正面积极的描述(22.8%),由此可见爱情歌曲易于铺设悲情、消极的氛围。
表七:台湾爱情歌曲中分手描述之分布 分手描述 负面消极 正面积极 无陈述 合 计
次数 26 18 35 79
(%)(32.9)(22.8)(44.3)(100)
五、爱情歌曲传达传统的性别角色
最后,针对爱情歌曲中陈述性别角色的研究,本研究将性别角色陈述分为「有陈述」以及「无陈述」两项。其中再把「有陈述」性别角色的歌曲细分为「传统的性别角色」、「非传统的性别角色」两项。「传统的性别角色」的类目包括:「女性被动」、「女性难以捉摸」、「女性容易受伤害」以及「面对更重要的事情,男性舍弃爱情」。「非传统性别角色」的类目则包括:「男性被动」、「男性难以捉摸」、「男性容易受伤害」以及「面对更重要的事情,女性舍弃爱情」。研究结果发现,在「有陈述」性别角色的爱情歌曲中,以描述「传统的性别角色」的歌曲为多,占31.6%,几乎是描述「非传统的性别角色」(15.2%)的两倍(详见表八),因此陈述传统性别角色的歌曲远多于非传统性别角色的歌曲。虽然在部分歌曲有呈现出较为多元的性别角色,却仍依循传统界定的两性角色主轴以描述两性之形象、性格特质,在刘晓燕(2003)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
表八:台湾爱情歌曲陈述性别角色之分布 性别角色 传 统 非传统 无陈述 合 计
次数 25 12 42 79
(%)(31.6)(15.2)(53.2)(100)
伍、讨论
本研究是以萧苹、苏振升在2001年发表「揭开风花雪月的谜雾:解读台湾流行音乐中的爱情世界:1989-1998」的研究结果作延伸研究,本研究结果发现,各项的爱情价值观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内容中长达10年的呈现上,渐渐有明显的变化。以下分为两点说明本研究所发现的台湾流行音乐之爱情世界。
一、台湾流行音乐呈现了悲伤、压抑的爱情观
台湾流行音乐依旧呈现了感情丰富但压抑欲望的爱情世界,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以被动、消极占大多数,充满了东方人含蓄、内敛的被动型态。另外,研究发现,对于爱情态度的描述从「美好爱情的重要特质是一生不变」转变为「爱情并不是美好的」,虽然不再如以往强调「追求永远而唯一的爱」,然而不论是交往前或是交往中,「等待」、「害怕」的心情依旧占歌词的大多数。尤其在描述分手的歌曲中,经常隐含着悲情与宿命的价值观。别离的相思、分手后的寂寞痛苦、都是屡见不鲜的主题。虽然台湾流行音乐充满压抑的爱情,但是研究发现,在肢体接触上,亲密的肢体碰触,如拥抱、亲吻,在歌词中出现的次数有越来越频繁的倾向,将爱情中的私密领域公开似乎渐渐是件普遍的事。特别的是,近年来的爱情歌曲中,性行为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话题,甚至超越以往歌词中常出现的「眼神交换」,并且颠覆苏振升(2001)所称在台湾的爱情歌曲中,描绘的是个「缺乏性欲」的世界。
二、台湾流行音乐随社会脉动呈现较多元的男女性别的从属关系
台湾流行音乐的内容,无论男女都表现了被动而消极的态度,不过仍然可以从中观察出男女性别上的从属关系(苏振升,2001),在128首歌词中,多数歌曲所透露出的两性互动关系仍支持传统男性优势的两性互动型态,但有几首歌词内容突破传统,呈现出男性未必在爱情关系中占有绝对优势、女性未必是爱情关系中弱势的一方。此类歌曲虽然不多,但也突显出流行音乐所透露出的两性观念,随着世界潮流也逐渐在改变。
从1999到2007年将近十年的时间,台湾的流行音乐爱情观虽然依旧充满着悲伤、压抑的氛围,但是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自由和女权的思想都渐渐融入歌词元素之中,流行乐中所呈现的爱情观,不再是一个相当保守封闭的爱情世界,或是与现实的世界有相当大的脱离。根据我们对于流行音乐歌词内容的解读,不能就此认为其所建构爱情世界,具有由上而下的意识型态宰制模式。因为爱情如果是一实际运作,它也是一个意义共享的系统,人们可能借着汲取、和转换集体的符号,来理解自已的爱情经验(Illouz, 1997,苏振升译)。根据John Fiske的看法,他强调文化消费者本身使用、刻意误用、颠覆倒置文化商品以创造不同文化意义的过程,来讨论男、女阅听人在唱情歌时,故意颠倒歌词中的性别角色,唱出自己的心声,而成为一种「抗拒式或创造性」的解读方式。
未来爱情歌曲的研究,阅听人如何参与「消费」流行歌曲、与其中包装的爱情,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唱片工业环境下,这些爱情歌曲,对阅听人的性别角色的认同、爱情观念的理解、与行为的反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都值得后续的研究去发挥和了解。
陆、参考文献
王石番(1992)。《传播内容分析法—理论与实证》。台北:幼狮文化。柯永辉(1994)。《解读台湾流行音乐中的女性意涵(1992-1993)》。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陈慧玲(2003)。《青少女流行音乐团体之研究:形象、身体文化与情欲流动》。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研究所。新闻局(2006)。第17届金曲奖专刊(编号:GIO-CH-BL-95-037-1-1)。台北市:作者 廖炳惠(1991)。〈九0年代流行歌曲中的城乡意识—以陈明章和朱约信为例〉,《联合文学》,(7)10﹕115-118。刘晓燕(2005)。《台湾流行音乐歌词中的两性图像(2002-2005)》。国立师范大学公民教育与活动领导所硕士论文。萧苹、苏振升(2001)。〈揭开风花雪月的迷雾:解读台湾流行音乐中的爱情世界(1989-1998)〉,《新闻学研究》,70﹕167-195。
附录:
内容分析编码表
二、□ 语言:1.国语 2.闽南语
三、□ 年代:
(1)1998(2)1999(3)2000(4)2001(5)2002(6)2003(7)2004(8)2005(9)2006
四、□主唱者性别:1.男 2.女 3.男女对唱
五、□歌曲主题:
1.爱情 2.性 3.青春
4.政治与社会议题 5.风尘、黑道 6.励志、打拼 7.流浪、思乡 8.抒发情感 9.其他
六、□爱情的阶段:
0.无叙述
1.交往前的爱情 2.交往中的爱情 3.分手-抛弃对方 4.分手-被对方抛弃 5.分手-无法判断 6.过去的爱情
七、歌词价值观
A.对于爱情的态度 □ 1.无陈述
□ 2.爱情是永恒的 □ 3.一见钟情
□ 4.爱情是美好的
□ 5.爱情有强大的力量 □ 6.宿命的爱情
□ 7.爱情难以捉摸 □ 8.爱情是盲目的 □ 9.爱情是人生目标 □ 10.爱情必须专一 □ 11.不能没有爱情
□ 12.相思是痛苦、寂寞 □ 13.爱情必须得到回报 □ 14.其他
B.爱情的表达方式 □ 1.无陈述
□ 2.积极、直接表达爱意 □ 3.以暗示方式表达爱意 □ 4.给予对方支持 □ 5.等待对方
□ 6.不敢表达爱意 □ 7.改变自己 □ 8.其他
C.表达爱情之肢体动作 □ 1.无陈述 □ 2.交换眼神 □ 3.牵手 □ 4.拥抱 □ 5.亲吻 □ 6.性行为 □7.其他
D.对于分手的描述 □ 1.无陈述
□ 2.命运的安排
□ 3.对爱情失去信心 □ 4.失去生命意义
□ 5.分离是痛苦、寂寞 □ 6.分手从不后悔 □ 7.祝福对方
□ 8.生命重新开始 □ 9.其他
E.爱情的性别角色 □ 1.无陈述 □ 2.女性被动
□ 3.女性难以捉摸 □ 4.女性容易受伤害
□ 5.面对更重要的事情,男性舍弃爱情 □ 6.男性被动
□ 7.男性难以捉摸 □ 8.男性容易受伤害
□ 9.面对更重要的事情,女性舍弃爱情 □10.其他
第二篇:三十年台湾香港流行音乐感想
祝 帅:两岸三地的歌课后感想
祝帅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歌曲文化感悟课,感受很是深刻,当祝老师娓娓道来他的当年听这些三十年来的流行音乐的个人感悟和对其中所代表的文化的解读时,就更加吸引我了。
通过祝老师对三十年来流行音乐的变化的阐述,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文化的解放和对自由的追求,其中“唱自己的歌”活动还表现了不仅仅是台湾人民的对自己的乡土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自我认同的追求,还体现了当时的一种社会潮流,那就是表现自我,彰显自己的存在价值。
其中给我印象很是深刻的一点就是祝老师经常提起一句话,就是这个不是中国人自己创作的歌曲,所以我在推荐列表里没有列出来。这一段话给我一点启发,就是不论是歌曲创作还是科技创作,不管是文学还是纯科学的事物,当一个以创新为特点的事物被精心创造出来,有很大的可能被人珍视。而仅仅是对外国的现有事物进行表观性改造,不一定能出现好的作品(当然好的作品还是有的,不能以偏概全)。
还有祝老师不仅是想我们提及流行歌曲文化,还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市场化的包装给艺术界带来的危害,其中老师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一点说,台湾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确实在我们华语音乐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承担着改革的先行者形象,但是在这五六年以来,台湾的流行音乐有着过于娱乐化的倾向,这导致了台湾音乐的停滞不前和一些真正的音乐难以重现,给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台湾的流行音乐前景堪忧。这个也引发了我的深思,当一件事物被娱乐话过分包装以后,就失去了他原来的风采,也丧失了原来的质朴。而脱离了本真的思想感情的音乐必然会被腐蚀。
其中对“风告诉我”感受很深。歌词如下。风告诉我
风告诉我春悄悄走 海鸥飞了好远好远 没有人问他从哪里来 蓝天里有多少白云 没有人问他何处去 风告诉我春悄悄走 也许你要说声再见 勿忘我在故乡等着你 如果你在遥远的地方 如果你在遥远的地方 想起我请你呼唤我 小燕儿飞呀飞 可知我深情 告诉我快告诉我 他是否曾在夕阳下 他是否曾在月亮下想念我
故乡的风很是好,所以把歌词抄了下来。故乡的风歌词 南方故乡吹来的风 带着潮水的呼唤 吹着你的秀发 飘散着茉莉的香 茉莉的香哟 南方故乡吹来的风 带着渔船的归航 吹着你的欢畅 吹着渔帆点点醉哟 点点的醉哟
远方的姑娘你是否听见 我的心在嘿哟
你是否盼望美妙的爱语 让它带着你的心哟 你的心哟
南方故乡吹来的风 带着田野的花香 吹着你的热情 吹在我归乡的路上 归乡的路哟 南方故乡吹来的风 带着潮水的呼唤 吹着你的秀发 飘散着茉莉的香 茉莉的香哟 南方故乡吹来的风 带着渔船的归航 吹着你的欢畅 吹着渔帆点点醉哟 点点的醉哟
远方的姑娘你是否听见 我的心在嘿哟
你是否盼望美妙的爱语 让它带着你的心哟 你的心哟
南方故乡吹来的风 带着田野的花香 吹着你的热情 吹在我归乡的路上 归乡的路哟 归乡的路哟 归乡的路哟
总之,在这个过程中获益匪浅。
第三篇:《流行音乐鉴赏:战争&爱情》
流行音乐鉴赏:战争&爱情
——莎拉布莱曼の《斯卡布罗集市》と朴树の《白桦林》
一.《斯卡布罗集市》
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但当听到熟悉的旋律响起,莎拉布莱曼那空灵干净的嗓音萦绕在耳边时,即使不懂音乐,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莎拉布莱曼,有着天使般的面孔,魔鬼般的身材,具有“月光女神”的美誉,但没像麦丹娜和碧昂斯她们一样走性感路线,莎拉布莱曼靠着纯粹的嗓音。那天籁之声像一股清流,在喧哗的世界里给你抚慰,让你浮躁的心平静下来,走进美丽的梦幻中。
爱情是美丽的梦幻的,而生命的脆弱,战争的残酷,又带给人淡淡的感伤。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您去斯卡布罗集市吗?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芜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代我向那儿的一位姑娘问好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她曾经是我的爱人......A soldier cleans and publishes a gun士兵擦拭着他的枪 War bells blazing in scarlet battalion战火隆隆,猩红的枪弹在狂呼。
芜荽,鼠尾草,迷迭香,百里和Ture love,战火,泪珠和坟墓。这些意象仿佛在倾诉什么,细雨敲窗的秋夜,她的倾诉,能把你带进逝去的情感伤痛中,回味曾经拥有的凄美的爱恋;心情烦躁的时候,她的倾诉,能把你带进寂静山林的深处,静坐在纯洁净美的幽谷里冷却自我;春风得意的时候,她的倾诉,能把你带进空灵梦幻苍穹里,感受并憧憬充满希望未来人生。
在斯卡布罗集市蔚蓝的天空下,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一定还在,你是否会问经过身边的路人: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你去过斯卡布罗集市吗)?托去你的问候。
二.《白桦林》
说到战争与爱情,少不了俄罗斯那广袤无垠的白桦林。看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吗?瓦斯科夫准尉和丽达、索尼娅等一群美丽的俄罗斯姑娘,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在这片辽阔的白桦林里同残的法西斯进行殊死搏斗,最后九个姑娘壮烈地牺牲在静悄悄的白桦林里......也许是受到类似情景的启迪,朴树的《白桦林》“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白桦林刻着那两个人名字,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旋律深沉而和谐,歌词以平静的口吻讲述了白桦林中一个朴素凄婉的爱情故事:战火燃烧了,小伙子拿起枪走上战场,姑娘与白桦一起等着远方的恋人。战争毁灭了希望,埋葬了爱情。姑娘的朱颜逝去,白发苍苍,却依然站在白桦林的尽头,默默地守候着自己的爱情。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祥,年轻的人们消失在白桦林。”歌曲在继续。小伙子战死在远方沙场,姑娘默默地来到那片白桦林,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里,相信他一定会来这片白桦林。多么忠贞、圣洁的爱情!
“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来吧!亲爱的来这片白桦林”,若干年后,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临死前对心爱的人说:“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多么撕心裂肺的呼喊!是的,他们生前相逢在那片白桦林,死后也要相聚在那片白桦林。他们永远年轻地相爱着,有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朴树沙哑哽咽的演唱,在我们眼前展现的白桦林、白雪鸽子、村庄、小伙子、姑娘,都是那么宁静、安祥。看到男女主人公的真挚爱情画面,感觉自己也置身其中,与主人公同悲喜。
那茂密的白桦林,见证着那圣洁的爱情,让我们动容!让我们一起戴上耳机,随着朴树,聆听“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这一段段爱情。
第四篇:从受众角度看台湾综艺节目特色
2004年开播的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在台湾每晚收视率为12%—13%,每周吸引了超过500万观看人次,是台湾收视率最高的有线电视台综艺节目。其受欢迎的原因首先在于名称奇特。台湾自康熙皇帝之手收归清朝,完成统一,康熙的名号在台湾人人皆知。《康熙来了》的另一层含意是主持人蔡康永与小s(徐熙娣)的名字集合。蔡康永是台湾知名作家,出身沪上书香门第,又是留美硕士,可以说代表着文化、知性的一面;女主持徐熙娣以搞怪、调皮、反应快著称。
台湾综艺节目为了迎合现代受众喜新厌旧的心理,颠覆了受众分析理论中“精品节目要慎重改版、尽量保持”的原则。无论是《我猜》还是《全民大闷锅》,都在收视率很高且获得电视大奖的时候不断改版。这两档节目的制作人王伟忠有着非常强的创意能力,在《我猜》,除了常有的“真的假不了”、“人不可貌相”两个单元之外,还使用过“男人心海底针”、“学校沒教的事”、“你脑部卡好”以及不定期的特别企划等30多个单元。这种短时间内小范围不断更新、长时间内大范围更新单元的节目制作模式,使改版成为常态化,让受众保持了新鲜感。另外,节目内容的“放任自流”也让《康熙来了》走红。当代年轻人个性解放、自由,《康熙来了》话题不受限的特点正好契合年轻人的个性。大多大陆的综艺节目,都有事前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但是台湾的综艺节目,现场的即兴表演占多数,很少在事前规定节目或者进行节目彩排。《康熙来了》在节目录制现场完全是“放任自流”,几乎没有设计好的问题,完全随着主持人和嘉宾的即兴思路进行。放任自流的风格,让观众在放松的状态获得更大的惊喜。
第五篇:从日记看蒋介石爱情世界---蒋介石日记读后感
从日记看蒋介石爱情世界---蒋介石日记读后感
学号211655
蒋介石是充满政治野心的一代枭雄,政治和军事成就是他人生的主题,但他的爱情世界也尤为引人注目。从他的择偶观,可以看出他的人生理想;从他的描述与各女子交往日记中,可以看出他的感情变化,推测出他在人生各阶段中的人生观的变化。
蒋介石的第一个女人,是他年幼时通过父母媒妁之言迎娶毛氏。那时介石仍是一个求学中的毛头小子。毛氏的家庭在当时算上殷实,其父母对毛福梅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毛氏亦是缠足的小脚妇女。蒋介石和毛氏的结合虽然没有感情基础,但当时懵懂的蒋介石与毛氏也一度有融洽的时候,曾带毛氏赴学伴读,并生下长子蒋经国。但当赴日本求学,见识了花花世界和接触了新颖思想之后的蒋介石,渐渐流露出对村野出身的毛氏的不满。蒋介石也算是一好色之徒,流连风花雪月之所时认识了姚冶诚,1913年正式纳为妻室,之后领养的蒋纬国,便是交由姚冶诚抚养。当时的蒋介石追随陈其美,在军政界小有成就。
1915年,蒋介石开始记日记。个人认为,当时的蒋介石更加确定了自己一生的理想和目标,准备时时以记载自己言行以便鞭策和反省自己。他也深知自己是好色欲之人,但为了雄心壮志,他时时在日记中警戒自己。如1919年2月,他日记中曾写到“好色为自污自贱之端,戒之慎之!”,随之某日又写“见色心淫,狂态复萌,不能压制矣”。但马上当天晚上又反省自己:“介石以日看曾文正书,不能窒欲,是诚一生无上进之日矣!”他在色欲和自制之间挣扎,可谓矛盾的综合体。当时他钟情于一个青楼女子“介眉”,日记中对此颇多记载。他因“船位太污,不愿其送至厦门”而留下与介眉厮混,事后他又懊悔不已,写到:“母病儿啼,私住海上而不一省视,可乎哉?良心昧矣!”。最后,是什么让他决定斩断“情思”呢?当然是他个人志业。1919 年5月25 日,其日记中写到:“蝮蛇蛰手,则壮士断其手,所以全生也;不忘介眉,何以立业!”当时的蒋介石仕途不明,又因放荡的生活身染病痛,而只能儿女情长的青楼女子显然对其志向无所助益且生性薄凉不会照顾关爱蒋介石,蒋介石选择了与介眉“恩断义绝”。同年,蒋介石认识了商人之女陈洁如,那年,陈洁如才13岁。然而,情场官场失意的蒋介石,急需一个温柔、有文化的新式女性填补他的感情空白。他在给陈洁如的情信中写到:“中国革命尚待完成,但是我,一个革命者,感觉心神沮丧,不能以我的全部精力,贡献于我们的国家。我终日仰望你予我必须的慰藉与鼓励,以安定我的不乐之心。我只要你答允我一件事,然后我才能重新得到力量,以为革命效力……你爱我们的国家,就不会只顾一己,而吝予给国家的一位革命者些许快乐...”可见,蒋介石早就以救国英雄自居,女性的温柔和爱,是抚慰他孤独心灵、助他成就志业的陪衬品。当时,他与原配毛福梅、妻妾姚冶诚仍未离婚,又岁近中年,与13岁的陈洁如实在相差太大,因此,他的追求受到了陈家人的拒绝。而移情别恋的蒋介石,开始在日记中抱怨其妻妾。1919年10月18日的日记上写道:“冶诚嗜赌不休,恶甚,恼甚!”此外,1920年5月16日,他在日记中记述道:“近日冶诚嗜赌而不侍我疾,且出言悖谬,行动乖违,心甚忿恨之。”蒋介石还对姚冶诚缺乏教养很是不满。1923年7月24日,他在日记中说:“冶诚咒外人,终非大家闺范,心滋不悦。”可见,蒋介石追求的是有文化、温顺乖巧、善解人意、擅于持家的大家闺秀。他的择偶,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他的野心和志向服务。在日记中显露出对前任情人的不满,指责别人的不足,以示是别人之错,配不上他,才导致他弃旧人换新人,以便免了他因薄幸而起的自责!对待原配夫人,蒋介石更是自比包办婚姻的牺牲品,与毛福梅犹似深仇大恨。1921年4 月3 日下午写到:“游文昌阁回, 在书室看《通鉴》时,见毛氏与经国擅自城舍归,忿不可遏,与之拼命大闹。余于毛氏平日,人影步声,皆足刺激神经。此次因事寻衅,竟与我对打,实属不成体统。”5月4日:“晨五时起,登文昌阁,伫眺风景。回家见毛氏犹在,为之晕厥,痴呆半晌,又发暴性, 不顾母之有病也。环境难打破,抵有出俗为僧而已。···我待毛氏已甚,自知非礼,但一见心狠,按耐不住。”11月蒋介石母亲丧事一过,他便马上与族人再提离婚之事。其实,我认为,蒋介石只是为了讨好新欢迎娶新欢,而对阻碍的原配憎恨交加。他追求陈洁如时曾向其家人许诺会休离妻妾,迎娶陈洁如,在蒋介石丧母之时,曾多次致信陈洁如。如9月9日下午:“发纬儿谕,惠寄璐妹书。”11月17日:“下午筹办丧事,给讯璐妹。”璐妹是陈洁如本名,可见,丧事进程,与人商议离婚之事的进程,他都会告知陈洁如。
1922年,没有约束的蒋介石与陈洁如感情如胶似漆。在日记中,陈洁如出现频率暴增,多记载他们互访、游玩和信笺往来等。然而,好景不长,豆蔻年华
孩子心性的陈洁如,是无法满足蒋介石膨胀的欲望的。1925年,日记中陈洁如出现的频率又开始增多,但其中不满之意渐长。如4月18日:“晨六时起床,往码头接洁如,未到,甚懊丧。”4月20日:“近日不满意于沽如,亦爱亦憎,情思撩乱。”4月30日:“下午,与洁如游西湖,途中又生气。我为此碧玉,几病神经矣。”5月23日:“昨夜又与洁如吵闹。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而乃一至于此。”6月9日:“早起,百忙中写寄洁如一笺,隐恨无穷。”当时的蒋介石对陈洁如可谓爱恨交加,爱的是她的青春貌美,恨的是她孩子心性,不懂持家助夫,可参考1926年6月20日他日记中记载:“洁如仍是一女孩子,不知治家之道,无奈她何。”
结合蒋介石1926年的政途情况,他通过种种手段,攫取了国民党的的政务和军事大权。地位的变化和权欲的膨胀,使蒋介石的择妻标准有了新的变化。陈洁如缺乏高贵的出身、显赫的门庭,无助于他将来的仕途。可以说,他每往上爬一步,就会丢弃一个女人,而将目光投至与其地位相匹配的新欢。1926年,蒋介石与宋家三姐妹私交更深,出身于权贵家庭,集美貌与才学于一身的宋美龄,无疑成为蒋介石的下一个结爱目标。
在政途上平步青云的蒋介石,终于又厌弃了一个自己当年千辛万苦而追得到手的佳人。他在日记中从未自责,而是指责对方,如1926年7月10日的日记中写到:“...今日,以洁如治家无方,教育幼稚,不胜怨恨。”7月30日中写到:“上午七时后起床,以洁如不谙家事,心甚懊闷,驰函劝令读书。”同日,他在写给蒋介石在写给张静江的信中,吐露了离弃陈洁如之意:“洁如之游心比年岁而增大,既不愿学习,又不知治家,家中事纷乱万状。请属其不管闲事,安心学习五年,或出洋留学,将来为我之助,如现在下去,必无结果也,乃害其一生耳。如何?”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为陈洁如考量,恨铁不成钢的痴人形象,可是确真如此么?其实他不过是寻到了对其人生目标和功名更有助益的女子罢了。陈洁如对其是有情有义的。1922 年陈炯明叛变,炮轰大元帅府,蒋介石与陈洁如涉险同登永丰舰,守卫在流亡的孙中山身边。陈洁如以蒋介石夫人的身份活跃于各种社交场合,应付自如,蒋介石也曾为此颇感骄傲。在日记中,蒋亦夸奖陈温顺,有情义,如1925年8月15日:“今早下床,发火气。近日性躁而僻,洁如耐心侍奉,毫无恼怒之态,亦可恕其过往矣。”可见,年轻的陈洁如是有心为蒋介石在完善自我的,然而,努力,也不会敌过宋美龄天生的美貌,从小受的优越教育,更重要的是宋美龄家族滔天的财势。在决心将陈洁如送出国留学之前,蒋介石已是对宋美龄倾心不已,将洁如送走不过是又一次清除障碍的手段。日记中早透露了蒋介石情感的转移,1926年7月2日:“上午,往访美龄。下午,美龄将回沪,心甚依依。”一个准备新的攻势的男人,当然是对旧爱百般挑剔了。不怪我遗弃你,只怪你没跟上我的脚步。这或许就是蒋介石爱情世界的写照。
21岁的陈洁如被自己的男人以爱的名义送到异乡,她苦学英文,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但即使如此,她也再没机会站在蒋身边。回国后,她只能形单影只隐居上海,后又前往香港定居。
从送走陈洁如开始,蒋介石对宋美龄展开了更为猛烈的爱情攻势。1927年宋美龄成为了蒋日记中的绝对女主角。从最初频繁记载与宋美龄的函电往来,到直接表白“情绪绵绵,相怜相爱,惟此稍得人生之乐也”;“近日无论昼夜,心目中但有三妹,别无所思矣。”其实,这些关于热烈爱情的字句,他为他的几个女人都描写过,如介眉,如洁如。
或许,蒋在每一段爱情开始时,都热烈过,只是,当他走上更高的位置,碰到更优秀的女人,他的感情就会很快地变质。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终于抱得美人归,与宋美龄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他当时志得意满,兴奋非常,在日记里记载到,“见余爱姗姗而去,如云飘露荷,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置余身是何处矣”,次日日记又云,“在家与爱妻并坐拥谈,乃知新婚之蜜,非任何事所可比拟”。
婚后的蒋介石与宋美龄,可谓浓情蜜意,但也有过不和谐的时候。蜜月之中,两人就爆发争吵,因为宋美龄外出,蒋介石寂寞难耐,“心甚不乐”,因而与宋怄气,结果宋美龄一气之下回到娘家,蒋“扶病连夜往访,彼甚以不自由为病,复劝余以进德,心颇许之。夜中以心悸惊跳,不能安眠”。
在以后的婚姻岁月中,蒋介石更加地为宋美龄的而个人魅力而倾拜甚至依恋。毕竟宋美龄年轻蒋介石十岁,又有强大的家庭背景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对于蒋介石这样马上得天下的暴发者,有很大的优势。蒋介石一度获得那么高的成就,宋美龄也有极大的助益。宋美龄确实可谓女人中的极品,美貌与才情并集,又有强硬的家族势力,更重要的是她与蒋志向相投,始终对蒋不离不弃,关爱有加。
这样一个女子,在当时中国再无女可比拟。
或许他们结合初始政治投机为主要因素,但在后来的他们的志趣相投,共同扶持,共进退共荣辱中,他们是真心相爱的,他们在各自的事业志向中是互相助益的。
一直到蒋介石病故,他们都维持着一个和谐融洽的婚姻。我认为,蒋介石无法再取得更大成就和宋美龄无法超越的优秀,是使蒋介石对宋美龄保持感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他们的婚姻中,蒋介石其实也曾感情出轨过,如《光明日报》曾披露蒋介石与陈立夫的侄女陈颖搞过风流韵事,但这次事件以宋美龄偷偷将陈颖送到国外,蒋介石无法发火而告终。在1949年底蒋介石日记中,有这样一篇,“近日事务较忙。朝夕各课皆觉心神粗浮而不能精微,而且时起报复之意。此乃虚骄之始,又对过去恩怨亦沉浮无定,而对李氏子青之想念为尤,切相离已卅四年,不知其人实在人世否?奈何恋痴若此,惟此一氏使余终身不能忘情耳。”垂暮之年,身伴贤妻,还对另外佳人念念不忘,不可谓不“多情”!
总之,他的日记中,他自诩痴情汉,却又三番两次找各种原因理由抛弃旧爱。他多情,也自认色心强烈,并同时常常自省,不过我认为他并没有彻底改过自我。他人生不同的阶段,便会寻不同的女人。只有够强大(助他成就霸业),够容忍(他性格孤僻暴躁多疑),够完美(让他无法寻到更好的),能满足他各种欲望(让他产生依恋依赖)的女人,才最后伴他走完一生。他一生抱着统一中国,成就伟业的理想,以万世敬仰的英雄自居,只有能助他成就英雄之名的女人,才不会被其无情抛弃。可以说,他的爱情中,夹杂了太多杂质。一切,都最终匍匐在他的个人欲望和英雄梦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