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

时间:2019-05-14 10:3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

第一篇: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

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

一段爱情上演了人间爱情的传奇,后人沿着这条红线永远的追踪下去……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纪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陈鸿为此诗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甚至当时长安妓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①,不仅是作者的自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分为三派:其一,爱情主题说。认为从作品宫中多宠的宪宗;其三,双重主题说。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此外,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长恨歌》的主题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还有《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长恨歌》写作之初,是倾注着作者感情的爱情描写。依照正常的艺术感受,读者是很难从中感受到女人是祸水,李、杨之恋是唐帝国衰亡根由的。

由于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特殊身份和特殊关系,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从唐代开始一直就是从史传到文学极为关注的热门题材,除正史之外,许多野史笔记如《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开天传信记》、《酉阳杂俎》、《国史补》等均有零星记载,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更是开启了李杨爱情故事的文学创作的先河。此后一发不可收,出现了宋代乐史的小说《杨太真外传》,元代关汉卿的《唐明皇哭香囊》、庚天锡的《杨太真霓裳怨》、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与白朴的《梧桐雨》、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屠隆的《彩毫记》等诸多戏曲作品。这其中,对《长生殿》影响最大的是《长恨歌》与《梧桐雨》。《长恨歌》是写作《长生殿》的最早的依据,而《梧桐雨》与《长生殿》两者先后之间是一种直接的继承关系。《长恨歌》是继《孔雀东南飞》、《木兰词》等民间叙事诗后之后,更为工整完美,具有一定传奇色彩的叙事诗。它比较客观地叙述了一个故事,注意故事的情节和结构,以最大的努力追求故事本身的优美动人。在诗中,白居易并不没有把唐明皇与杨贵妃作为一个真实的帝王的形象来描写,作者只是利用了这一个题材,把李、杨由历史人物变成了传奇人物。所以作者一方面美化了他们的爱情,另一方面没把“安史之乱”归罪与杨贵妃,通过他们歌颂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生死不渝的爱情。

白朴的《梧桐雨》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基本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却大有不同。白居易的《长恨歌》涉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关系时,有意掩盖唐明皇夺儿媳的行为,说杨玉环“养在深宫人未识,一朝选在君王侧”。在《梧桐雨》中,白朴一开始就交待了杨玉环是唐明皇儿子寿王的妃子,因具有人间少有的嫦娥之貌,唐明皇一见倾心,先将她度为女道士,然后娶入宫中册为贵妃。可身为贵妃的杨玉环却与唐明皇的义子安禄山有男女私情,安禄山起兵时说:“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白朴这么写显然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两人的爱情。“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成到衰的转折点,他把李、杨两人的爱情故事放到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写的是人世沧桑之感。尤其是剧中第四折,写战乱平息后,历经患难的唐明皇独自面对杨贵妃画像秋夜听雨的描写,把繁华已去,盛景不再,只剩下孤独寂寞时的悔恨和哀怨写得百转千回。这种由盛至衰的人世沧桑的悲剧,通过李、杨爱情故事敷演出来,尤为惊心动魄。

洪昇写了《长生殿》,在1688年完成,至今300多年。他吸收了前人对李杨爱情的抒发和表现,结合了自己完整的思考,主题明确,气势宏伟。他的《长生殿》有50本,现在虽然是27本,但删除了很多。在如此大的规模中,这部戏仍旧是无懈可击。他的价值在于吸收了以前有价值的元素,对李杨的爱情故事做了新的发展。他把故事全部展开,设计了很多新的情节,同时又不违背历史。《长生殿》的主题就被定位在情上。过去我们对它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是表现情的,有人认为是表现女祸的,但现在确定下来《长生殿》就是表现情的。它的情和《西厢记》、《红楼梦》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我认为后者都是年轻人互相爱慕和追求,和现在年轻人谈恋爱一样一见倾心,前者歌颂的是对爱情无论生死,真心到底。《长生殿》最突出的是表现在杨贵妃和唐明皇两个人的塑造,它有3大特点:

1、它不提杨贵妃和寿王的关系,更不提她与安禄山的关系。在历史上,杨贵妃是寿王的妃子,而寿王是唐明皇的侄子。这首先引起人们对杨贵妃的非议,在古代人们只非议女人。洪昇不提这件事是怕有损他们的形象,不利于描写他们的爱情。

2、侧重描写杨玉环在马蒐兵变已经开始感觉到自己有罪,洪昇着重写了两出戏。其中一出是《情悔》描写的杨贵妃的鬼魂无处安身,既怀念唐明皇又忏悔自己的荒唐。《长生殿》最精彩的是后半段,尤其是《哭像》,描写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洪昇的唱词不是堆砌一些形容词,而是使用一些叠词,在《哭像》中很能表现出来。

洪昇历时十余年对前人的一些作品进行了总结性的加工,写就了他规模巨大的传奇《长生殿》,可以说是前人有关李、杨爱情故事的集大成者。在内容上,《长生殿》直接继承了《梧桐雨》,作为全剧骨架的《密誓》、《惊变》、《埋玉》、《雨梦》就是以《梧桐雨》为底子,其它的如《权哄》、《合围》、《献饭》、《舞盘》、《哭像》等几出也是《梧桐雨》已有描写或者曾经提到的。在此基础上,洪昇对史料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凡史家秽语,概肖不书”(《长生殿·自序》),按照传说的面目给李杨的爱情故事作了新的发展,活灵活现地塑造了李隆基、杨玉环、安禄山、杨国忠等一批中国戏曲历史画廊上的经典人物形象。同时,洪昇又把他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见解和理想寄寓在李、杨的爱情故事之中,使得《长生殿》不仅文辞优美,而且主题深刻,成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

三易其稿的创作过程根据洪昇本人《长生殿·例言》中对该剧创作过程的介绍,他曾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第一稿是因为感慨李白的身世,遂以李白遇唐玄宗写了《清平调》三章为主要关目,大致与屠隆的《彩毫记》相类,取名《沉香亭》。其用意不过借李白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可以推测,这本中李杨情缘会得到描写,但不会占主要地位。后来他的朋友毛玉斯批评《沉香亭》剧本的排场过于熟套,他就删去了李白的情节,增加了李泌辅助康肃宗中兴的内容,这便是第二稿,剧名叫《舞霓裳》。在这一稿中,李杨的情缘已占据主导地位,但作者持否定态度。说明洪昇已经把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从个人的身世感怀上升到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兴亡的思索。第三稿为最后定本,洪昇进一步想到“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并深深为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白朴的《梧桐雨》中李、杨爱情故事所打动,于是再次对剧本大加改动。他去掉了李泌辅佐肃宗中兴的情节,并吸取唐代“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这十余年三易其稿的过程,既是对剧本主题、人物、情节不断酝酿、修改的定稿的过程,也是作者对其个人遭遇、历史与现实的人生哲理认识的不断深化、成熟的过程。洪昇朋友徐材说他“自谓一生精力在《长生殿》”(《天籁集跋》)。

关汉卿《唐明皇哭香囊》、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岳伯川《罗光远梦断杨贵妃》、庾天锡《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华清宫》。明代传奇写李、杨故事亦不乏其人,其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清初洪曻的《长生殿》。

第二篇:古今人对杨贵妃,李杨爱情以及《长恨歌》的评价

古今人对杨贵妃,李杨爱情以及《长恨歌》的评价

一、从唐代文学看人们对杨贵妃形象以及李杨爱情的评价(论文整理)

(一)唐代文学作品(唐诗)

1、盛唐:忧虑与赞颂

唐代的文学作品中,最早反映李杨爱情的作品当为李白的《清平调》,浓墨重彩的描绘了二人的爱情生活。而杨玉环被正式册立为贵妃后,唐玄宗开始荒于政事,文学作品中表现了对李杨爱情的隐忧。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王维《早朝》等作品都对玄宗沉迷声色、不理朝政进行了针砭,“居安思危,在承平的现象中,透视出种种隐忧”。

此阶段作品笔锋较为委婉,并未将矛头直接指向帝妃之恋,而是通过对政事的批判表示出深深地忧虑,并且在当时,诗人们认为她是“祸国妖姬 ”,其中《邯郸宫人怨》一文更是将矛头直接指向杨贵妃,批评其善妒专宠。

2、中唐:伤悼与追思

安史之乱中,杨贵妃在马嵬之变中逝世,自此,唐代文学中对杨贵妃形象的塑造出现了新的格局,总体呈现出悼念和追思倾向。中唐文人,如杜甫《哀江头》作品中,表示出了对杨贵妃命运的哀怜,白居易《李夫人》《长恨歌》等作品,“一方面对那次教训进行严肃的思考, 另一方面又一致对杨玉环表示同情”。

3、晚唐:遗恨与讽刺

中唐后期,随着人们对政治的愈加不满,帝妃题材的作品,一方面感伤色彩愈加浓烈,另一方面也渐生讽刺。张继《华清宫》,开始为杨贵妃伸冤,李商隐《杨玉环》也点明了杨贵妃不过是政治的牺牲品。此时的杨贵妃形象,已经变为“遗恨”,人们认识到她不过是政治的附庸。

(二)《梧桐雨》

1、贵妃私事与结局

白朴在描写李、杨爱情上毫无隐讳地加入了两个细节:其一,杨玉环本已选为寿王妃,李隆基娶杨玉环是父纳子妃。”父纳子妃在中国重伦理纲常的社会背景下是不能被宽恕的,是乱伦的行为,作者毫不隐讳地由女主人公自报家门,这说明了作者对此是颇有微辞的。

另外在贵妃之死上,《长恨歌》对杨妃之死一笔带过,而《梧桐雨》不同,杨妃在临死前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生欲望,她苦苦地哀求明皇“陛下,怎生救妾身一救?还特意写了马践杨妃的悲惨场面。在对杨妃之死的处理上,白朴一反传统,直面惨淡的世相和人生,敢于走极笔,写真实。

2、对《长恨歌》李、杨爱情的不同观点

学者认为《长恨歌》在描写李、杨之情时,融入了人类爱情婚姻的共性情感,热烈地赞美了他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生死不渝的坚贞和执著。亦有学者认为《长恨歌》中蕴含了白居易本人与湘灵未尽的爱情遗愿,他将湘灵的影子放入贵妃中,对贵妃取自寿邸的史事只字未提,代之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的顺理成章,使李、杨之爱辉映着理想主义的光彩。

(三)、《长生殿》

元代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与清代剧作大师洪昇所著《长生殿》都以李杨爱情为题材进行创作。

1.《长生殿》中的杨贵妃面对惊变表现得多情而又十分镇定、有主见,洪升一遍遍的强调“她的死是为国捐躯。杨贵妃一遍遍自行请死表现了她被缢的冤枉”

2.清代剧作家洪昇笔下杨贵妃的形象成为一个至情至性的女性代表,在《长生殿》自序中,洪昇对前人和时人的同类题材作,颇为反感:“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夜梧桐雨》剧,辄作数日恶。南曲《惊鸿》一记 ,未免涉秽。”他将情字作为《长生殿》一剧主旨。二.古今人对《长恨歌》的评价可联系主题说

第三篇:《长生殿》李杨爱情故事近10年的研究综述(初稿)

《长生殿》李杨爱情故事近10年的研究综述

元明清戏曲创作异彩纷呈,蔚为大观,成为唐诗宋词后中国文学史上的优异代表作新形式。这一艺术成就的形成自然有多方面因素,但是从剧本形成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从元明清西区章所采用的故事的角度对这一艺术样式的生成进行审美观照,在本文献中从戏曲故事的题材类型、本事渊源以及审美意蕴等层面进行论述,以鲜活的实例感受元明清时期戏曲中蕴藏故事的美学魅力,通过李杨爱情故事为个案,考察自唐代以来特别是元明清时代中发展演变的原因,从中揭示一些元明清戏曲故事的时代特征和内涵。

1元明清爱情题材作品主题的分类及典型研究

文学作品研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主题的研究。主题思想的诠释彰显文学作品的深邃内涵,从理论层面上给予研究对象充分的内涵认识。以《长生殿》李杨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的主题趋向多重蕴涵,这就使得其主旨包含了多重解读空间,从而使研究者们陷入了主题意蕴的苦苦求索之中。

第一部有关李杨题材的经典之作——白居易的《长恨歌》一经问世,就引发了主题的争论。陈鸿在《长恨歌传》后即指出其主旨意在“惩尤物,治乱阶,垂于将来”,成为《长恨歌》主题探究的肇始。陈寅恪指出欲解其主旨,“须知当时文体之关系”与“文人之关系”,认为白居易之诗作的完笔实在于《长恨歌传》,即所谓的“歌传合一说”,成为后世“讽喻说”的滥觞。而在日本,则产生了完全相对的“爱情说”,认为《长恨歌》是“根据对两人爱情的深刻同情而创作的”,并在中国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这两种观点的互相对立又均有合理成分的存在,于是又形成了“双重主题说”,认为长恨歌“一方面对李、杨两人的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别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是前两种观点矛盾无法调和的产物。除此之外,尚有另辟蹊径自成一派的“感伤说”、对史实的考辨而形成的“隐事说”等等,都自成一家之言,又有各自的缺陷。直至今日,《长恨歌》的主题之谜,仍是常谈常新,先后形成了二十余种观点,几乎垄断了《长恨歌》的研究领域。

继《长恨歌》之后,元代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这样一出经典的杂剧曲目也同样出现了对于主题的论争。更为相似的是,所持争论的观点也基本相同,“有的认为它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一样,是在歌颂唐明皇、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有的认为作者借以批评和讽喻唐明皇的政治得失;也有的认为此剧主题思想在歌颂和批判中显得矛盾和混乱。”另一方面,由于作品的自出一格的悲剧抒写,“不准备使唐明皇与杨贵妃有何种程度‘重圆’的可能”,这在中国悲剧史上极为罕有,也使得主题的研究分流到悲剧意象及悲剧意蕴之上,如《狞厉之爱与怨悱之痛的悲幻扭结——白朴<梧桐雨>悲剧意蕴再认识》《悲剧中的悲剧——<梧桐雨>杂剧人物形象与悲剧意蕴新论》等等。

关于李杨爱情题材的压轴之作——清代洪昇的《长生殿》,众多研究者也“一直为该剧的双重意向所困惑”。“李杨情爱”是《长生殿》的唯一主题”,还是“《长生殿》也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乐极哀来,垂戒来世”,又或者“作者在描写李杨的生死情缘时,寄托了自己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理想。与此同时,又将李杨的爱情与‘安史之乱’联系起来从而寄寓了作者的劝惩恩想”。大体也是持李杨爱情说、家国兴亡说、或兼而有之或矛盾并立。“其实,这些都不是《长》剧客观主题所在。《长生殿》的基本情调,它给予人们的审美效果,仍然是上述那种人生空幻感。”

有普遍意义的范畴之上。

近10年来对于主题的研究,更多借鉴了对比的方法,主要是对经典作品进行对比,以期得出更为有力的结论。如《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对比研究,通过细致地文本对比分析与“对诗与传的历史因缘”的溯源,不仅为《长恨歌传》提升了地位,也同时为“爱情说”提出了更多有力的证据。再如,《长恨歌》与《梧桐雨》的比较,得出“虽然在对李、杨爱情故事的描述上,《长恨歌》较《梧桐雨》更纯洁、真挚,但这并不影响《梧桐雨》的悲剧程度要比《长恨歌》强烈”,从而在对比的分析中把握不同作品的主旨倾向。又如,《梧桐雨》与《长生殿》的对比,得出“《梧桐雨》较之《长生殿》,其悲剧性质显得更彻底。而悲剧的直接原因就是帝、妃之间婚姻爱情的缺陷”,也从悲剧意蕴的角度揭示出主题的侧重。

事实上,造成主题的多义与复杂,主要是由于李杨爱情题材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着“史学与文学的两股流向”,而研究者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现象。近年来,学术界渐渐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在题材进入文学视野后又产生了文人与民间的两大不同的流向,二者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而或对立、或融合,研究者们没有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往往会对主旨的解释产生偏差。比较文学的兴起为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但我们也看到在这种研究方法下,固然能够提出一些新的有建设性的论据,却容易在对比中关注不同之处,不能准确地概括主旨,而只是提出某种可能性。有关李杨爱情题材作品人物形象的研究

人物形象的研究是继主题之外的第二个研究重点,这首先是因为李杨形象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其次也是由于历代作品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所包蕴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长恨歌>中杨贵妃形象新解》虽然是借分析人物形象来揭示作品主题的,但作者从历[14]李泽厚先生从美学角度将主题再提炼升华到了一个带

史角度、作者角度对杨玉环做了深刻的剖析,但又有以史证诗的嫌疑。如果说《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并不算十分鲜明,那么在后世的两部经典戏剧中的李杨形象则是十分丰满和立体的。《论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详细分析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两个人物形象,细致分析了两人性格中的不同层面。对于《长生殿》中光彩照人的李杨形象,研究成果更具深度。《<长生殿>剧中杨玉环形象再析》一文,以女性意识的角度分析了杨玉环爱情的悲剧。在《论<长生殿>中李隆基形象的人性化》中,作者通过对唐明皇这个形象帝王色彩的逐渐褪去的分析,肯定了李杨之间知音式的爱情。这些对于单篇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有助于深入研究作品,但大多数都还是主题研究的附庸。

在研究成果上,比较突出的还是通过对比的方法展示不同作品的人物刻画的不同。有对一类或一代文学中作比较的研究,如《唐诗中杨贵妃形象再解读》,通过对唐诗中杨贵妃形象的解读挖掘出唐人对于这一人物的矛盾心态。也有从历代的经典作品的对照中得出,杨贵妃的形象从一个“惑君误国的红颜祸水”到“可怜可恨的灰色人物”最后升华为“光彩照人的痴心女子”,这样比从同一文本的个别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要更富于研究价值。对于唐明皇形象的分析,《试析唐明皇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例举经典作品,认为从《长恨歌》到《长生殿》,他的形象“具有清晰的演变轨迹”,尤其是感情方面有着明显的拔高与升华。这些研究都对两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了一定的流变的梳理,但我们能够发现现有研究中大多数都将李杨二人分裂开来,事实上在李杨爱情关系中二人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能将他们的形象做一整体来分析,当会有一定收获。有关李杨爱情题材作品的其他对比研究

比较文学的繁荣,为李杨题材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走出自身窠臼的方法。除了上述主题、人物形象的对比之外,还包括其他方面的比较研究。

数量最多的是进行同一体裁的对比,固定选取一种体裁,诗歌或者小说、戏剧,对一系列作品的价值、地位、影响做出明晰的判断。《追忆、反思与怀想——唐代明皇题材小说研究》将唐人小说中有关于唐明皇的作品分为“追忆与怀想”[23][19]、“反思批判”、“具有神话和仙话情节”的三类作品,充分反映了唐人作品中的矛盾倾向。《论李杨题材在中国戏剧中的多重演绎》一文,揭示从元杂剧开始的世俗化在李杨戏剧作品中的展现。还有对同一时代进行对比的研究,如《唐宋时期杨贵妃题材文学研究》,选取李杨爱情题材产生的不远的时代作为分析的对象,详细论述各种体裁的相关作品,将杨贵妃题材列为一个母题来阐述,提出了不少有新意的见解。《元代李杨题材诗歌研究》认为“元代是李杨题材文学演变中的重要

时期”,进而以诗歌为主体,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各类李杨作品。同体裁、同时代的对比研究往往结合在一起,开拓了研究的新的领域。

还有对中外以李杨为题材的不同作品的比较,如《李、杨爱情故事的传承与流变》中,由于“日本古代物语文学中的作品,有不少都是涉及到李杨故事的。但在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中日两国的文学作品却各有特点”,因而将中日之间有关李杨爱情题材的作品做了分析与对比,对于中日文化的比较很有借鉴意义,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李杨题材上表现出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在比较性质的研究中也出现了对李杨爱情这一母题进行整体分析的成果,如《论“李杨爱情”张力性品格》《李杨爱情故事盛传不衰的原因分析》等,从宏观上来把握这一题材的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和人物,为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主要还停留在研究这一现象广泛传承的原因,而不是研究具体的作品。如今,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李杨爱情题材的成果已略见一斑,但其中从整体上来分析李杨文学的研究仍很鲜见。对于一个宏富的题材的流变不能只局限在一个朝代或一种体裁之上,而应当完善对于整体流变上的研究,从中得出更有建设性的成果。

总 结

从上述研究情况可以看出,李杨爱情题材的研究时间跨度长、研究成果多,但也有诸多不足或尚未涉及到的层面。对于主题,有了新的方法,但还缺少新的视角;对于人物形象,存在割裂情感双方关系的问题;对于情节,研究者则极少涉及,多为史学考据,事实上由于民间趣味的增加,情节也总是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对于对比研究,则缺乏宏观历时性的整体分析。鉴于此,应当有效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以民间审美因素的介入为视角,加强文本分析,研究李杨爱情题材作品在不同时期的嬗变过程,也希望藉此,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三个方面做一纵向考察。小清新文章来源——海内论坛: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李杨爱情的悲剧范文

李杨爱情的悲剧

李杨爱情故事从古至今都在流传。李杨之间的爱情似乎是早已经注定以悲剧结尾,在政治江山面前,真的有真正的爱情吗?

唐玄宗是一个重色的人,杨贵妃曾是唐玄宗的儿媳妇,但是在一次洗温泉的过程中,唐玄宗无意间见到杨贵妃,被她的美所震撼,于是乎,让她做了自己的妻子。这放在当今的社会上,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可唐玄宗为了美色,仍是封她做了自己的妃子。杨贵妃一进宫,皇上便对他宠爱万分,后宫即使有美人儿三千人,皇上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足以见得唐玄宗对她的宠爱,就连她的家人也得到皇上的恩宠。从此民间出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现象。可即使是这样,唐玄宗真的对杨玉环就是真爱了吗?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在逃亡的过程中,唐玄宗被迫下令让玉环自杀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所以就这样,在马鬼坡这对恋人生死相隔。就像李商隐所说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还不如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剧。

我觉得李杨的爱情一开始就是一场悲剧,自古以来,君王重色无情,江山至上。他们生来便有一种使命,保卫江山。所以自古有句话叫,红颜祸水。李杨的关系必然会导致朝廷内外的谴责,他们认为唐玄宗从开始的励精图治到其后奢侈淫乐的性习相远,完全由杨贵妃所致。所以他们的爱情是不被人看好的,且具有政治色彩。这样的爱情,本身就有很多身不由己,就像唐玄宗纵使不想杀她,也会迫于政治,臣子的压力而不得不杀她。有人说唐玄宗自私,虚伪无情,我却不那么认为,作为天子,本来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虽说万人之上,其实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苦衷不得已。为了大局而放弃自己的妃子,在我看来是件正确的事,但对于李杨来说,这便是他们的悲剧了。

第五篇:从党性修养看杨善洲精神

从党性修养看杨善洲精神

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党性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灵魂、方向,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就是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一、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对党负责是杨善洲精神的精髓

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忧患意识,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上锻炼提高自己,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坚决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立身、处世、从政,时时处处把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大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上,以自己的全部工作为党分忧、为国建功、为民造福,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了坚定的理想信念、非凡的道德勇气和经得起风雨考验的人格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守,杨善洲才做到一生为群众吃苦耐劳、以苦为乐、不懈奋斗。相比之下,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坚持”一阵子之后,人生方向迷失,精神家园失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把党的宗旨丢在一旁。经不住腐朽思想的侵蚀,从灯红酒绿中领略潇洒,到纸醉金迷里寻求刺激,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是杨善洲精神的生命线

共产党人党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特征,是党的生命线和活力所在。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精神、一种政治品格、一种优良作风。一个人在一时、一件事上做到实事求是并不难,难的是始终在所有事情上实事求是。要从自己做起,把实事求是牢记在心,终生实践,做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表率。

杨善洲同志有立党为公的觉悟、情操,不兴伪事,不务虚名。认认真真按规律办事,不做不切实际的事情,不做形式主义的事情,不做违背原则的事情。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己,只唯实。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始终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在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都坚持尊重实践、尊重事实,研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把握“实事”发展的现状、方向和趋势。讲究方法,在“求”上下功夫,提高“求”的水平。在思想方法上,克服片面性、孤立性、表面性、静止性和主观性等错误方法。在工作和领导方法上,将高涨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与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既讲原则性、科学性,又注意灵活性。

杨善洲同志在抓农业生产上,很重视调查研究和搞样板。当时,他在保山县板桥公社、施甸县保场公社有水稻样板田,在施甸县姚关公社、腾冲县明光公社有包谷样板地。他自己通过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亲自动手在样板田、样板地里搞试验,摸索总结出经验后再向整个保山地区推广。在保场公社的样板田上,他采用“三岔九垄”式插秧方法,使亩产量提高了三、四百斤,直到今天,当地群众还在采用 “三岔九垄”的方法插秧。

1980年10月,杨善洲同志到芒宽公社调研。听说新光大队有个叫朱自祥的社员种植咖啡成了“冒尖户”。杨善洲同志来到咖啡园,摸着咖啡树对朱自祥说:“你家光是咖啡这一项收入就差不多2000元,再加上其他经济收入,已经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啦!好啊,你这个典型要推广。”看到杨书记放手让群众搞多种经营,有同志劝他,“还是慢慢来,搞四平八稳的事不会吃亏,位子才坐得稳。” 杨善洲同志说:“群众思变,群众思富,我们就不能拖群众的后腿,如果想什么吃亏、乌纱帽之类的事情,我们就不是共产党的干部!”

三、时刻牢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杨善洲精神的实质

共产党人党性坚强的一个根本标尺,就是坚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就是为民族求解放,为社会求进步,为人民求幸福的历史。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公仆意识,强化群众观念。杨善洲同志对人民群众有真感情。他把人民群众真正做为衣食父母。把民众的忧乐和疾苦放在心头,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心时刻贴在群众的脉搏上,倾听了解群众的疾苦。他工作的终极目标是群众的利益,工作不变的方向是群众的需求,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从给村民嫁接果树这样的“小事”到亲自办样板田地、打造“滇西粮仓”这样的大事,凡是能够有利于群众,让人民高兴、方便、得实惠的事情,他都用整个身心去做。对人民群众永远怀着一种谦恭与敬重,把全部的爱奉献给哺

育他成长的土地和人民。1964年秋季,姚关公社遭受水灾,尚未收割的稻谷几乎全部被洪水冲走。眼看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来年要饿肚子了,群众焦急万分。一天,杨善洲同志来到一个生产队查看灾情,提出了“大春损失小春补”。发现那里的群众不会用复合肥给麦种催芽。杨善洲同志就叫人给他弄两挑大粪水来,又叫供销社职工抬上来一包普通过磷酸钙,然后卷起袖子对大家说:“来,我整给你们瞧。”他边说边用手把大粪水、牛屎、钙肥拌在一起,拌一会,感觉稀释度不够,又加入大粪水。再加入小麦种拌入粪中,拌好后再堆起来捂好。弄完后,他说:“这是给麦种催芽的一种好办法,你们都看明白了吗?”

1997年5月,有一天,他看到工人朱家兴托人交来的病假条,一问才知道,朱家兴得了肝硬化,大量腹水,住进了县医院。杨善洲同志连忙赶到医院看望,家里人说:“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我们也没钱再去大医院治了,就准备后事吧”。杨善洲同志一听,着急地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你们就不要操心钱的事,赶快把他转到大医院去抢救。”朱家兴被及时送到市医院,杨善洲同志又特意找到了主治医生,说:“我们这个工人够苦了,没享过一天福。你们要全力抢救,只要对病人有用,要什么药就尽快去调,医药费,我负责!”经全力抢救,朱家兴终于脱离了危险。

四、立足本职作奉献是杨善洲精神的最终体现

共产党人党性的最终体现,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杨善洲同志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对工作尽力,对职位尽责,对事业尽心。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把工作当成事业、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和旺盛的精神状态。谋划工作开阔胸襟、放眼全局、思考长远。勤于政务、勤于正事、勤勉尽责,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敢于决断,勇于负责,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落实好每一项工作。杨善洲同志一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乐于奉献、甘于清贫、勇于牺牲,自觉抵制安于现状、贪图享乐、奢侈浪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的不良思想和作风,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党性。

下载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日记看蒋介石爱情世界---蒋介石日记读后感

    从日记看蒋介石爱情世界---蒋介石日记读后感 学号211655 蒋介石是充满政治野心的一代枭雄,政治和军事成就是他人生的主题,但他的爱情世界也尤为引人注目。从他的择偶观,可以看......

    从流行音乐看台湾的爱情价值观

    从流行音乐看台湾的爱情价值观:1998-2007 王柏蓁 铭传大学传播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摘要 流行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透过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可以得知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改变。许......

    从“李宁”看“中国制造”的崛起

    从“李宁”看“中国制造”的崛起 1989年退役后,李宁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并以赞助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机遇,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从而开创了......

    从大国工匠看职业教育 李宗洋(推荐)

    从《大国工匠》看职业教育 ——李宗洋 “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

    从《安娜卡列宁娜》看爱情的廉价

    从《安娜卡列宁娜》看爱情的廉价 摘要:《安娜卡列宁娜》不仅折射出了爱情的廉价,而且昭示着人们整个情感系统的全面匮乏,包括亲情、爱情和友情。但是这是一部写爱情悲剧的作品,......

    从《诗经》看封建礼教中的女性爱情生活(模版)

    学科代码:2120501011 学 号:082001010016 贵 州 师 范 大 学 求 是 学 院(本 科) 毕业论文 题 目:从《诗经》看封建礼教中的女性爱情生活 院系: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专 业:汉语言文......

    从李天一案辩护看律师职业伦理

    蓟门决策第30期 主题:从李某某案辩护看律师职业伦理 主讲:许身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 点评: 王进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证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吴革(北京中闻律师......

    从李原事件看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道德品质

    从李原事件看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道德品质 1997年4月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工物系肄业博士生李原手持利刃,凶残地杀害了该所著名学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