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评传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8:1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蒋介石评传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蒋介石评传读后感》。

第一篇:蒋介石评传读后感

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

——读《蒋介石评传》有感

从小听着毛主席的事迹长大,我却渐渐对老蒋充满兴趣。也许因为老蒋是浙江人的缘故,我从来没有讨厌过他,甚至可以说,是喜欢的。喜欢那个曾经的出生于浙江奉化溪口镇的瑞元无赖,喜欢那个登上国民党头把交椅的严峻清瘦的枭雄,也喜欢最后退守台湾死于台北的耄耋老者。

看完《蒋介石评传》,第一感想是,宁得罪小人,不得罪文人,特别是如李敖这样的狂人。认识李敖的人,都知道他对老蒋有着非比寻常的仇恨,这种仇恨也正带到这本书中。如果此书还有第二个名字,一定是《李敖大骂蒋介石》。也许李敖也知道世人均了解他对老蒋的偏颇认为由他写出的评传绝对带有个人色彩,于是才又找了位王荣祖共同操刀,由他提供各种资料。几乎每一段讲到蒋介石过去的文段末尾,都会注明其资料的出处,加强了这本书的科学性。

于是,各种关于蒋介石不为人知的一面在李敖犀利的言辞下一一展现了: 谋求权利,陷害异己。就像李敖对老蒋的称呼老王八蛋一样,老蒋就连自己的亲信有时也看不下其作为,想来真是咋舌不止。再加上他对日一向秉持的“不战而败”战略,只求苟全权利,表面上一套,私下又是一套,果真是如那句老话说的一下——三岁看到老。瑞元无赖,即使是长大了,依旧还是改变不了其本性。

虽然李敖的所有言辞都有资料来源,但也难免他“断章取义”,用自己的理解去误导读者。比如文章开头就写了蒋母王采玉因小儿子去世而过度伤心,“甚至这种伤心超过了丈夫去世”,并且在小儿子去世后还为他办了冥婚,然后硬要求蒋介石把蒋经国过继到小儿子名下,以至不让小儿子断后。这一段资料之后,李敖又说,冥婚不道德的,举出了许多例子,更有《周礼》作为其依据,指出了对蒋母这一做法的不认同。然后又写蒋母的这一做法让蒋介石“心有怨恨”,暗暗透露出其实蒋介石与其母亲并不是很好的关系,之后更是对蒋母过于偏心小儿子,而使蒋介石认为自己被轻视从而故意小时候顽劣异常只为吸引母亲的注意力。这样更是显示出了一种蒋母不会教子的感觉。然而,其事实却并非如此。类似诸如此类的“断章取义”,《蒋介石评传》中还有许多。[1]

但是,除去这一点,总的来说,《蒋介石评传》依旧是一本不错的书。有这样一句话,敌人往往是最了解你的人。诚然,李敖恨透了蒋介石,但无疑,他可能也是最了解蒋介石的人也说不定。纵观李敖著作,前前后后就共有九本关于蒋介石的著作,而每一本著作都有大量的资料依据。足以证明李敖对蒋介石的了解。

为了正确看待老蒋其人,我又读了何虎生著作的《蒋介石传》。纵观其戎马一生,老蒋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值得学习的。

一、蒋介石的孝在当今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童年的经历给人的一生定下了主旋律,快乐童年带来积极人格,不快乐的童年一辈子都有阴影。儿时的童真是人类沧桑灵魂在一生悠长岁月中永恒的救赎。

蒋介石的童年是在母亲和兄弟姐妹中度过的。他的父亲,蒋肇聪在蒋介石八岁的时候就逝去,那时年仅八岁的蒋介石也许并不清楚死亡的意义。父亲在他的记忆中,唯有严厉二字的印象。剩下的童年的记忆,便是含辛茹苦的母亲。

他曾说过:“我是在孤儿寡母家庭中长大的,受到过很多委屈,无可神速。母亲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把我抚育成人,母亲的忍耐力是难以想象的,我也深受影响,我的个性就是在这种压迫环境中所形成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就是这样地锻炼出来的。”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是继室,23岁的时候嫁给了45岁的蒋肇聪,31岁的时候,她以一寡妇之身抚养一群稚龄的儿女长大,个中辛酸不是三言两语能够道明。对于蒋介石来说,王采玉既是严师又是慈母。王采玉对孩子的教法很有一套,她不约束蒋介石的天真活泼,只是对他的过失行为施以约束与惩罚。蒋母的通情达理,给了蒋介石一个自由的童年,这对蒋介石的影响可是极为深远的。

另外,蒋母本身也是个孝女,嫁到蒋家之后,不忘照顾娘家,资助两个弟弟读书成家。娘家到蒋家相距25公里,她每年必去接母亲来家,往往住三个月以上,自己虽然家务繁重,但也常要携子女到娘家小住。正是有蒋母如此以身作则的榜样,蒋介石也是极为孝顺。在蒋母卧床五旬时,他朝夕亲侍汤药,事事亲为,可谓至孝。

反观当今呢?

2010年:

武汉名牌大学毕业生张建军只是因为寻找工作不顺,竟把一切缘故归咎于母亲,在发生争执后挥刀相向。

上海青年孙建国因生意纠纷,用锤子尖刀等凶器击打捅刺母亲和弟弟的头面部致使两人死亡。

安徽一名中学生因为母亲阻止他上网,就涌电源线勒死母亲。„„

2011年:

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的15岁少年因为母亲发现他抽烟而动了杀心,将母亲杀害后由于被幼妹发现,又将年仅8岁的妹妹杀死。

台湾男子黄振维由于父母偏心,故冷血杀死哥哥和母亲,并且追杀父亲。„„

甚至是最近,4月1日,发生在上海浦东机场,留学日本的留学生,由于学费和母亲起争执而连刺母亲九刀。是否,在如今科技越发发达的今日,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今日,仁义孝道也随着远去的历史而被人们遗忘?许多人将此归罪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结果,或把关爱化作溺爱,或把棍棒体现教育,结果酿成悲剧。在众人苛责父母教育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作为子女最基本得孝道的逝去?

或许蒋介石有太多过错,但是,在为人子这一点上,他无所愧疚。

二、蒋介石的爱国在当今

关于老蒋是否爱国,这个话题其实很有争议性。在李敖看来,老蒋是极不爱国的,多次对日本不战而退的做法,分裂祖国的做法,甚至那些北伐的年代,在他看来,都是在危害民众的生活。

老蒋治军的军纪在我看来,还是不错的,毕竟他青年的时候曾经去日本留过学,对日本军人的军纪很是向往,并且也这样严格的要求自己。一个能够严以律己的统领,想必,在他率领之下的军人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他平定商团叛乱,平定杨刘叛乱,整顿国民革命军的军纪,分别进行第一次东征和第二次东征,立下赫赫战功,其实从另一点上考虑也是维护了祖国统一的一众做法。

除开这一点不讨论,在老蒋对待日本的态度上,各家有各家的说法。除李敖的看法外,还有人认为老蒋是并不知道日本的意图才一再退让的。但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妥协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就此展开,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打响。

在高中历史的教科书上,也明确的指出了,由国民党率领的军队是主要战场,而由共产党率领的军队则是敌后战场。当时在课上,历史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颇深——如果没有国民党军在主战场的死守,或许中国的抗战可能就会输了。

这句话可能有点偏颇,但也大部分属实。毕竟当时,国共悬殊的差距是众人目睹的,如何分配战力,如何决策也是一目了然的。在这场抗战中,许多国民党名将死于其中,为国捐躯。作为国民党当时的最高决策者,蒋介石,在此时,是爱国的。

他当然是爱国的。青年时,他在保定军校。一名态度傲慢的日本军医教官,在讲课的时候把一块泥土比作中国,然而又说这块泥土中有四亿个微生虫,正如中国的四亿人口。这种侮辱的语言,激起了在场同学们的愤怒,但是却大多敢怒不敢言。就是在此时,蒋介石挺身而出,据理反驳。他箭步上前,将泥土分为8块,对着那位骄横无理的教官讲到:“日本有五千万人口,是否也像五千万寄生虫依附在这八块泥土中呢?”

中年时,他在战场上。

从1927年到1937年,这十年被称为“十年黄金时代”。在1928年的时候,蒋介石领导了二期北伐,之后东北易帜,中华民国获得了初步的统一,走上了“外求和平、内求发展”的历史阶段。刚刚获得初步和平的中华民国需要维护统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很大程度上艰难却胜利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在十年间,军阀武装叛乱,日本公然侵略,苏俄阴谋颠覆,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可为何还被称为黄金时代?自然是因为经济得到了初步恢复的原因。孙中山提出“以建设民生为首要”,因此在此期间,为了建设民生,国民党政府使用私有制,肯定了自由经济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方针,继而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和保护国货的经济政策。也因此将把晚清改革开放所遗留下来的和在民国初年曾获得了巨大发展的民族自由经济,推向了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并产生了傲人的成就。国内曾出版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书中说道:“1928年至1931年世界经济萧条时间,中国新设立的工矿企业就有660家,资本总额达2亿5千2百45万圆,其发展速度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翻开1930年代上海的经济发展史,茅盾曾写过的长篇小说《子夜》中就真实的反应了这一点。由于1930年代中国各阶层知识分子和一般人民收入的这一状况[2],因此那个时代的中国留学生们几乎都愿意学成回国。三十年代的中华民族资本家们,曾拥有过怎样一个志得意满的“黄金岁月”啊!

从1937年开始,中国进入抗战期间。八年抗战的历史,在历史书上却讲的不多。我们所知道的,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晚年时,他在台湾。虽然与大陆的立场不同,但他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有很强的民族意识。“谁搞台独,我要谁脑袋。”这是他曾经说过的话。

反观如今呢?

在如今全球化的今日,爱国主义渐渐成为一个书中的概念,一个符号,一个抽象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曾戴着红领巾在红旗的见证下庄严的宣誓,每个人都曾坚定的写下一份入团申请书,如今,当年的誓言,还记得几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已不是个例,在小学课堂上,当老师问你为什么而读书时,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竟已成为笑谈。小学生尚且年幼的稚龄却事故的说出“为了赚更多的钱而读书”“为了体面才读书”等话语,对于他们,世界观与人生观都尚未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已经刻不容缓。

你可曾听说过“69圣战”[3]?那是一些网络爱国人士自发组建的一场战役,其直接目的是让迷恋他国文化的人清醒。这里所谓的迷恋,指的是那些已经对自己国家产生偏见的歪曲思想。这场战役开始之初,其实只是因为追星而已。可是,当追星这种行为伤害了国家同胞的尊严,而那些追星的人还在为他们背叛自己的国家,继续支持他们,保护他们时,就危害到了国家。

刚远去不久的“69圣战”在所有人心中打响了警钟。但是这场圣战之后却慢慢改变了其初衷,从爱国主义变成了一种“伪爱国主义”,被不良的网络营销利用。我们需要理智的对待那些还不满20岁的粉丝。他们不是恶魔,不是宿敌,他们是被社会文化所牺牲的替罪羊。我们需要明确,是谁给他们灌输了崇洋媚外的思想,是谁在畸形化这个社会。

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决不是“伪爱国主义”——即狭隘的民族主义。一叶障目,不见真理,爱国外衣下的狂热与激进,不比那些地震或者海难更可怕?拒绝日本人入内却使用着松下索尼等各种日本产品是爱国吗?吃肯德基不吃麦当劳是爱国吗?嚼着绿箭口香糖大骂美国霸权是爱国吗?仅仅因为去了靖国神社,姜文就被不问青红皂白地指斥为汉奸,一篇篇的讨伐檄文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他飞来,漫天的唾沫背后,似乎一切关于靖国神社的行为都意味着与日本军国主义亡魂的纠缠。

所谓明媚而又忧伤的青春,当愤怒褪去,当历经人世浮华,当他们再回首曾经的年岁时,是否会被自己曾经那样激烈而张狂的青春置之一笑?这不是愤青。他们只是在宣泄一种毫无正面价值且弊大于利的冲动。他们只是一味的回忆、忧伤、愤怒,可是未来不会在忧伤的回忆中被愤怒创造。而忧伤的他们,却看不透这一点。

当爱国以如此敏感和狭隘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究竟应该庆幸还是悲哀?居心叵测的推断,无聊的口舌之争,又让我们在多大意义上接近爱国的精神内涵?那些过激的言论和行为因为打着“爱国”的旗号而分外冠冕堂皇,似乎只有从那些诸如姜文、赵薇那样“不爱国”的名人们的身上践踏而过,才能证实自己更加爱国。爱国本来无错,但是当人们把爱国当作一场时髦的运动,随便找个靶子吐口水的时候,严肃的热情就异化为滑稽的狂热,爱国就在无聊的炒作中病变了。

无论如何,蒋介石作为一个曾经国民党的最高统帅,不能过于片面的说他好,或者是他坏。虽然在国共的战争中,他输了,但是正如尼采说的那样: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仍旧值得我们崇敬。

备注:

[1]如记录其中的蒋介石的《淞沪起义军事计划书》中的某一段,李敖却说这是蒋介石的结论。几乎所有关于蒋介石的人物传记皆是记载蒋介石在计划书提出的首要目标是“夺取肇和、应瑞、通济军舰,然后夺取江南制造局、警察局、电话局等,控制整个上海”,李敖却断章取义的说蒋介石根本没有提到“先攻打海军”,并且最后结论是“在这场起义中,杨虎是主角,蒋介石只是配角”。

[2]1933年,上海工人的月工资一般为20元,双职工家庭年收入为400元以上。技术工人、小学教师、医护人员等家庭的月收入超过50元,达到小康水平;中级职员、工程师、中学教员、医生、记者、作家、律师和一般演员的家庭,月收入一二百元以上,则进入中产阶层。

[3]2010年6月9日 07:00pm 传中国各大网络社区将联合狙击Super Junior,起因为2010年5月30日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韩国馆发生的踩踏事故,史称69圣战,口号:“脑残不灭,圣战不休!”,为2010年中国网络文化冲突之大事。

05月30日 上海世博会Super Junior出席,据了解,这场演出的发票量在5000张左右,其中有部分会提供给韩国团队观众,因此上午的实际发票量在2500张左右。一位执行任务的武警战士告诉记者,像这样“疯狂”的场面在世博开园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因为韩国方面当初说给5000张票,在贴吧耸动大量粉丝去世博,结果到了以后只发几百张票,导致粉丝们暴力行动。出现了打骂武警和志愿者的现象,关键是,他们有人朝武警吐口水,更有甚者脱了自己的衣服说武警非礼。这次事件造成了人员伤亡,虽然很快封锁了消息,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很快在网络传开。就在事情发生的当晚,网民们爆掉SJ官网。于是SJ的粉丝去SJ的韩国官网道歉,而且是代表中国人去道歉。关于踩踏事件,事后韩方坚决认为是中国这边的问题,广大网民群情激愤。

英语10乙班贺若珈 附:上海纱厂工人家庭生活费用表;曹家渡230户家庭食品费的分配

第二篇:《孔子评传》读后感

《孔子评传》读后感

匡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属于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这套丛书由匡亚明先生主编,担任名誉顾问和学术顾问的著名学者众多,其学术价值不可估量。这套丛书荣获多项国家大奖,这套《孔子评传》更是由匡亚明先生亲自执笔撰写,老先生注重社会历史的研究,对商周社会经济也有深入探讨,这使得这部书成为文史哲交汇的巨著,而不仅仅是狭隘的个人评传。在孔子思想的研究方面,可以说匡亚明先生开创了最广泛的范畴,拓宽了研究视野,为后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选择了这本书和我的孩子一起研读。

全书分十章对孔子以仁的人生哲学为核心而展开的伦理、政治、经济、教育等思想全貌及两千多年来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和影响的曲折变化过程,都作了评述。尤其当我读到关于孔子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方法、实践等内容时,更是触动很大。

孔子是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仍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孔子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除了其人格的魅力,思想的精邃及知识的渊博外,也与他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在其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更是亘古不变的教育真理。

通过与孩子一起读这本书,我们有个小小的发现:

孔子善于了解学生们不同的习性和兴趣,循循善诱。他认为一个人不仅应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要乐于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培养起学习兴趣,才能树立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以至学而不厌。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办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论语》中就记载着孔子采用哲理性的比喻来教导学生的事例。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就曾经总结性他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孔子对学生能耐心诱导,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确是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作为家长,我觉得我们应该善于引导我们的孩子发现他们的兴趣,并积极培养。

除此之外,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法;“夫子教人,因材而异”的因材施教的育人方法;以及“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习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在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孔子的教育方法、至理名言,孔子的教学方法,对于今天仍然是有益的、适用的,甚至可以说是需要提倡和强调的。他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是多么精辟的教育观点,是多么辩证而又统一的教育方法。也正因如此,二千多年过去了,他依然被我们牢记,更是被世界所牢记,全球一百多所孔子学院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三篇: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读后感

财管7班沈惟骏091360724

说到蒋介石,我们大概除只知道那场蒋宋联姻的世纪政治婚礼和四大家族,其他的可能了解得很少。我们对蒋介石先生的了解还很模糊,读过的书都是官方教材,要客观正确的了解蒋介石就应该读外国写的历史。打个简单的比方,文革到底发生了什么,历史书上是怎么写的?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政治领袖,蒋介石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一个战略家。他比他的竞争对手们略 高一筹并善于控制他们。但是,尽管他统治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他实际上不了解整个政权的社会基础。

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克洛泽的评价基本准确,蒋介石确实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性格的悲剧。他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听不进意见,在北伐中,这个性格决定了他如黑马般成功,在孙中山走后的特殊时代,他超越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以其军事胜利主导党务政治;但是在解放战争中,他的性格有为他的失败埋下大祸,苏联和美国都希望一个和平的中国,甚至共产党都希望能牟个一官半职的就行时,他决绝了和平,他不要联合政府要独裁,他的失 败是必然的:苏联大力支持了共产党,将东北的日本武器全部给了共产党;美国停止了对蒋的军事援助,他的武器很紧张。

2、命运的悲剧。他的运气一直不好,从1927年开始,孙中山天真的去北京会冯玉祥,客死北京后,留下的烂摊子孙博士不要再操心了,但蒋却还只是个黄埔军校校长,他要对付党内竞争者,要对付共产党,要对付北伐军阀,要对付外国,一刻也没有停止。攘外必先安内,这没有错,至少他做到了99%,第五次围剿的胜利让共产党快消失了,当日本人救了共产党,蒋介石的 最后一击的胜利被共产党史诗般的长征及北上抗日的宣传给冲淡了,他又面临与其合作的可能,如果再晚半年,小日本再侵华,那历史将重演。

3、体制的悲剧。从一开始的北伐就埋下了祸根,为了尽快在党内竞争中取得胜利和决定权,蒋放弃了革命到底的机会,对冯玉祥、张学良、阎锡山等北伐军阀妥协了,虽然成立了国民政府,其实是军阀的暂时统一,蒋只是最大的一个军阀而已,这个体制注定了时刻的为了利益的反叛,时刻的命令不统一,时刻的党内斗争,无论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都是如此,国民党如同一盘散沙。

其实,总其一生,蒋都不懂中国革命要解决的问题,他都从未真正统治过中国,他只是频于应付,他是一个军人,不是一个政治家;他是一个玩弄权术的军事独裁者,不是一个统治者。看完蒋传,再对比毛传,我突然感觉到,埋头干事情和嘴上唱歌一样重要,甚至在一定时候,会说的比会做事情的更能成功,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从来就不缺乏做具体事情的人,缺的往往是思想家,缺的是信仰。毛解决这个问题,而蒋频于奔命,这就是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个秀才,一个兵,秀才虽然在开始单挑兵是打不赢的,但是秀才号召一群农民把那个兵群

殴了一顿,于是他胜利了,这就是中国近代史。蒋介石先生生活在中国大动荡的艰难岁月,其经历和背景复杂,差之毫厘就会谬之千里。我们不能简单化。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他算得上是位英雄,最起码他风云世纪,影响了后人。

1出生与背景

中国近代史中一号曾叱 风云的人物, 生于淅江奉化溪口.祖父蒋玉表盐贩出身, 日子有天, 生意愈做愈大, 到了晚年就在镇上开设玉泰盐铺, 售卖油, 盐等各样集货.其子蒋明火(即蒋介石生父)将盐铺业务推至顶峰, 在当地算是薄有势力了。蒋明火原配徐氏, 1877年生蒋介卿, 于父亲在1895年死后掌理玉泰盐铺的业务, 这是后话, 容后再谈。徐氏不久便仙游, 蒋明火遂取其副手王贤东之堂妹王采玉为填房 , 她, 就是蒋介石的生母。方才谈到蒋介卿于其父死后掌理玉泰盐铺, 话说蒋介卿为人, 生性暴躁, 仗势凌人, 他平生有三好, 一好嫖妓, 二好骂人, 三好赌博, 于当地风评不佳, 又曾多次与王氏吵架, 母子关系日渐疏远, 但饶是如此, 蒋介石于日后对其兄长仍是照顾有加。

2北伐战争时期

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搞国民革命,受命于危难之际,创办黄辅军校,培养出一批革命的军事人才;率部东征,北伐,打垮北洋军阀,取胜军阀混战,争取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了清朝灭亡后的混战局面,重建自辛亥革命以来几乎崩溃的中央政府,进而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①货币改革

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用纸币取代银元(硬通货),由四大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其余货币一律停止使用。国民政府借此统一了货币发行权。同时稳定汇率,法币实行“外汇本位制”,盯住美元和英镑,但以美元为主,1元法币约合0.29美元。国民党政府统一货币发行,从理论上完成了货币近代化的进程。

②改定新约运动

从1928年6月起,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这一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国民政府“改定新约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又很不彻底,其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局限性所在]

③新生活运动

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6年之后,首次投入的一场大规模运动,即旨在改造社会道德与国民精神的“新生活运动”。国民党于三十年代所推出的这场“精神方面的重大战争”(蒋介石语),(“心灵道德建设”“使中国随时代潮流的进展而进步”,“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宋美龄在运动的推行和宣传上扮演了“火车头”)“新生活运动”当作其政治事业来看待,试图使国人在生活习惯和精神上“脱胎换骨”,不要让西方人“看不起我们”,并藉此让国人知道蒋夫人关心大家,其出发点不能说不正确,其用意不可谓不好,但是,这场运动的背景是数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和

贫穷的广土众民,再加上推行的方法不得当,宋美龄领导的这场运动就像许多运动一样,很快地走进历史而成为明日黄花。

④“白色恐怖”

蒋介石杀共产党,围剿红军,大打内战,背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打压、屠杀异己也是有罪的,但站他的角度看,也不必过多非议,毕竟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他不以这些手段对付别人,其他人就可能会以这些手段对付他,那时侯北伐接近尾声,(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附体于国民革命发展自己,并且在行动中急于夺权发动苏维埃革命,破坏和背叛了国民革命。这样附体国民革命的结果,使得中共由1925年的不满千人,爆增至1928年的三万人。)共产党很可能夺权。

4.国共第一次合作

国共两党纲领若干原则的一致性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但二者的阶级利益(党的纲领)不同,又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是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的一致)为共同政治基础,是以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合作是党内合作为特点的。此时的国民党已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为各个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国民党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新三民主义则是在国民革命兴起之时,随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联俄、联共、互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在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具有更明确的反帝思想,民生主义中主张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民权主义则增加了节制资本等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我以为,即使国共合作建立新中国,国民党最终也是共产党消灭的对象;实际上国民党在现代也有其存在的历史条件,中国近由新民主主义过度到社会主义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今年的台湾大选,国民党显示出活力,今后也会有所作为,尤其对于民主政治的进步。有作为国共双方的核心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各有自己的治国方略,假如蒋当政,我们走的就近乎韩国的路线是;民主是需要时间的,蒋由独裁走向民主也是需要时间的>

5.抗日战争时期

①首先要说的是,没有蒋介石就建不了抗日统一阵线。蒋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没有其他人可以取代,比如换了李宗仁白崇禧或者其他什么人,中国就不能抗日,即使抗日也只能失败?②为什么开始不开始抵抗?

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之际,顺应美英等帝国主义“绥靖政策”而

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帝国主义顺利侵占东北后大举侵略中国,以至大片国土沦陷,人民惨遭屠戮┅┅我们想想:难道蒋介石不知道这样会使自己声望扫地、大失民心乃至下台吗?这其中是有战略考虑的。蒋介石学留日本时就对日本国民性有认识,当时中日国力悬虚,国际反法西斯又没形成同盟,中国难靠一己之力战胜日本。蒋介石“深知两方的实力,如即此仓卒应战,只有自取败亡。”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未战胜过世界强国日本,尤其中日甲午战争给中国留下深刻的伤痕,泱泱大国尽打不赢小小日本。1936年6月,蒋介石对英国人李滋罗斯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牵制日本)”。蒋介石曾表示“如果日本支持他完成革命”,则“满蒙问题也容易解决,排日运动当可绝迹”。

第四篇:《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观后感

回顾历史,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之后,这段历史呈现出众多英雄。正如战火弥漫的三国时代,乱世出英雄,亦或者是枭雄。而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人来说,一位不可不提的人物则无可厚非的非蒋介石莫属。

对于蒋介石的印象,从小就接受着“国民党反动派头子”、“美帝国主义的走狗”的熏陶,尤其爷爷奶奶那一代人都认为他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但是,经过这些年来两岸的逐步开放,双方有了更多的交流,对蒋介石的认识也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一个时期的中国领导人,一位曾咤叱风云的人物,对于风雨飘渺的中国有着深刻的影响。

蒋介石从一介草民,自小闯荡江湖,追随孙中山搞国民革命,危难之际受命创办黄辅军校,培养出一批革命的军事人才;率部东征、北伐,打垮北洋军阀,取胜军阀混战,争取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了清朝灭亡后的混战局面,重建自辛亥革命以来几乎崩溃的中央政府,进而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更重要的是,蒋介石政府进行了金融改革,发展经济,领导抗战直至胜利,废除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渐渐成为一个大国„„所有这些贡献是不争的事实。

30年代,蒋介石推动了旨在改造社会道德与国民精神的“新生活运动”,希望用儒家伦理思想加强民众的心灵道德建设,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改造社会。因此,我们在银幕上见到的蒋介石,常常穿着长袍马褂,可见他是个比较传统的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虽然当年的国民党政府是十分腐败的,但蒋介石本人实际上并不贪腐。而且他的民族意识也很强烈,坚定反对台独,不愿国家分裂。所以,蒋介石并不是前几代人所描述的那么十恶不赦。不可否认,蒋介石确实是有很大缺陷的人,他精通战术和权谋,却不是一个战略家。本书作者布赖恩·克罗泽把蒋介石和同时代的另一位伟人毛泽东相比较。蒋介石对宏观局势的分析和把握显得很不精到。这与战略眼光和战术运用娴熟的毛泽东相比,自然逊色多多。在战略上,他错误评估了日本侵略者的目的,认为日军没有殖民中国的企图,只是争取经济利益,于是制订了一个所谓的以空间换时间的计划,主动撤退,保存实力,并致力于“攘外必先安内”,以消灭共产党为首要任务。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他又低估了民众心中那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对外不抵抗 错误的政策使他慢慢地失去了众多民众基础,而共产党顺应中国人民的需求取代了国民党成为民族救亡运动的领导力量,争取到了众多的民众支持。虽然抗战取得胜利,但政府表现出来的日益腐败而 丧失民心,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使国民党完全陷入了被动,最终败退台湾,偏居一隅。

此外,蒋介石的领导方法和艺术也很有问题,埋头军事斗争和巩固政权,不懂得“深入群众”,不太了解底层百姓的疾苦,更忽略对农民这个庞大群体的关心、关怀,似乎习惯于精英政治,擅长自上而下独裁式统治,偏重于经营城市从而忽略了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村,最终共产党依靠农民壮大实力,从农村包围城市,终结了国民党的统治。

纵观全书,蒋介石一生都贡献在政治上,包括了与宋美龄的美满婚姻,最初想法也是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显然,蒋介石在领导才能上,喜欢运用灰色手段进行统治并取得一段时期的成功。但没有正确认识和了解广大中国人民的需要以及错误的判断国际形势使得蒋介石

最终走向衰落。作者布赖恩·克罗泽在书中评价,“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运气糟糕透顶,同样,他的错误也的确是不可估量的。”历史不可复制,个人的特质也无法改变,后人只能望着历史的背影感慨万千。

不过,当历史真实的面纱逐渐被世人揭开时,人们对于蒋介石的评价也将逐步改变,正如前几年对于曹操的评价因为易中天教授而大受关注。蒋介石对于中国的贡献将会使人们信服,国共合作的新时期将不可忘却蒋介石的贡献。

第五篇:蒋介石读后感

蒋介石读后感

从酒店辗转到这里来了之后,每天在学习之余偶尔的空暇之间,一直都在看《蒋介石传》,聊作为精神放松的最佳课外读物,蒋介石读后感。这些天终于看完了。

最后的结局是蒋介石病逝了,其一生的功与过究竟该怎样定论?留下天下后人评说,该书作者最后肯定了蒋的两大历史功绩:坚持抗日战争直到胜利与发展台湾经济,对于蒋氏的评论有这么几个词:坚强,刚毅,固执,以至于暴戾,狡黠,独断专行,自我中心,精力充沛,目光摄人,总是充满信心地战斗,以及奋斗中的悲壮气度。

我想少年的蒋介石就已经是特立独行,不同于凡人的了,他有着专横的性格,高昂的斗志,深沉的心智,最深刻的莫过于他对理想的追求,书中写到他对于赴日留学,以及对于国民革命的毫不松懈的追求执着得让我赞叹他的意志坚定,少年时期的他曾于镇上师从蒋谨藩,习读《大学》,《中庸》,《易经》。1904年,十七岁转入宁波箭金学堂,从此开始接受性理学,富国强兵的思想,如《曾文正公集》曾国藩的强邦御辱,定内乱,忍外侵,以及王阳明的唯心思想,这些思想对后来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军事方针有着深刻的影响。青年时期,蒋介石认识到只有学习先进的军事理论才是救国之道只后就一直坚定地历尽磨难赴日留学。在日本认识陈其美,通过其介绍认识孙中山然后积极投身地投入到国民革命的历史浪潮中来。然后为了个人目的耍尽心机随着职位的上升,权力欲望的膨胀和驱使最终走向了领导中国独裁专权的道路,进而影响了中国现代史的进程和发展,成为了历史风云人物,读后感《蒋介石读后感》。

通过蒋介石人生奋斗历程,我认识了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一个人,也许在青少年时期,对于未来的构想是茫然无知的,但是随着对兴趣爱好的尝试,他的目标和理想就会逐渐地清晰坚定。所以我想一个人在他还没踏入社会之前经常为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和担忧是很正常的,因为理想这个东西,也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不是在校园的黄昏下石凳子上和朋友同学坐在一起聊出来的。二,每个成人的思想动向以及行为决策都会受到他青少年的阅读书籍或者其接受的教育的深刻影响。小时候虽贫穷但纯朴的教育或许对于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是这辈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将促使他努力克服今后人生路上各种困难从而成就其非凡的事业。想必蒋介石小时候并不知道什么叫做革命,为什么要革命,直至他青年的时期他也未必真正懂得,但是在自己能够改变许多事情的时候他便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了,怎样做才能达到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而蒋在风云变色,人生潮起潮落的时代更是深受曾国藩“小不忍则乱大谋”王阳明静心修身.等.治国心经的影响,乃至每日必静坐默念咒语,有着良好的作息习惯。此外,他还有一个良好到了读书特点“几十年来,我每日必有日课,每日必有记,虽在造穴颠沛之中,也没有一日间断,在阅读某一种书籍时没有中卷以前是绝不会旁骛其他书籍的。”

至于,在大陆的惨败,蒋显得气愤异常:我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我是被国民党败的。其中不乏他在三大战略上的失误,物价飞涨,军费大增,失去民心,经济的崩溃因素。事已至此,不得不带着长子蒋经国在家乡奉化溪口的母亲坟上最后跪拜,悲壮转身感叹,从此再也没能回到大陆.......退居台湾后蒋介石明显吸取了在大陆失败的教训,但他时刻并没有忘记反-攻大陆,颇有“卧薪尝胆”之志。感到了国民党的日益腐-败,堕落,从此开始大力整顿,实行清明政治和三七五减租,重视农业,发展经济,改革教育,尊师重教,厉行节俭甚至每日三餐总统府的餐桌也只是两菜一汤,他的座驾一直是在大陆上的旧车,衣服也是四套旧衣。这些努力使得台湾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地区亚洲四小龙之一,

下载蒋介石评传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蒋介石评传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戎马一生,他干过很多大事,也犯下许多错误。1937年9月11日,蒋犯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当时他命令少帅张学良,尽可 能地避免和日本人发生任何冲......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传读后感 做为一个历史人物,他是鲜活的。做为一个军人,最终他是失败的。做为一名政治家,他是有相当地位的。蒋介石的一切,说白了其实都是历史赋予他的。脱开历史,脱开当时......

    孔子评传读后感(5篇模版)

    孔子评传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评传读......

    蒋介石传 读后感[最终版]

    《蒋介石传》读后感 摘要:蒋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是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

    《蒋介石与美国》读后感

    《蒋介石与美国》读后感 本书选择的切入点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由此展开这桩政治色彩鲜明的婚姻以及传奇女性宋美龄对蒋介石今后一生政治生涯的影响。 蒋介石由早期的亲日......

    蒋介石传 读后感(精选5篇)

    《蒋介石传》读后感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深刻影响了近观代中国的历史走向。长久以来,人们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呈现多极趋势,但都一致认为其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

    杨绳武评传读后感

    杨绳武是一个基督徒,他小的时候曾经立志要做传教士的,杨绳武和基督教。基督教对他的影响贯穿了他的一生,这一点在《评传》上落墨不多,可以说是《评传》的一个弱点。世界上的人,不......

    司马迁评传

    (《司马迁评传》——黄新亚)之读后感 对于司马迁,一开始只知道他给后人留下一本巨著《史记》,被称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然而并不明白为何被一代作家鲁迅称作是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