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阶》的意蕴赏析
《台阶》的意蕴赏析
2004 年修订的全国统编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二单元,是一个以“爱”为主题的单元,选编的几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话题———“爱”。小说《台阶》编排在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之后,旨在让学生能够领会父爱的深沉,并且关注那些永远爱着我们的父亲。为了我们,他们在经历着怎样的生活磨难。
小说《台阶》的基本情节是: 父亲觉得自家的三级台阶太低了,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自己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当年父亲年轻气壮,力大如牛,特别能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这个愿望。为造新屋,他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地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起了一座九级台阶的新屋,实现了他一辈子最大的愿望。父亲心头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但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新屋落成了,父亲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小说主题宏大,意蕴厚重,传递着深远的思想意义,同时也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可谓意蕴厚重,美不胜收。本文仅就小说所包含的意蕴作一简要剖析。
一、敦厚质朴,于纯真中见深情
整篇文章洋溢在一片敦厚朴实的气氛之中,如泥土般清新宜人。“我”的父亲是一位十分普通的农民,要不是还有一个造“高台阶”房屋的愿望,甚至是一点也不起眼的人物。
质朴动人的感情体现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上。年轻的时候把用来做台阶的三百来斤重的大石板硬是一口气背回了家,没有叫一声苦,甚至没有感到花了太大的力气,只是可惜把自己一双麻筋草鞋磨破了;大热的天气,父亲担了一担谷子回家,身上淌着满身的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过起烟瘾来,还把烟袋锅子敲得嘎嘎的;半辈子想在心里念在嘴里的就是那一句: 我们家的台阶低。为积累造新屋的材料和费用,一大早出发黄昏时候才能归来的老远的地方砍柴卖,利用农闲的时候去拣鹅卵石。终于到了造屋的那一天,他每天忙活到深夜,只睡三四个钟头,可是始终脸上挂着笑容,放着光彩。父亲在新屋的高台阶上却坐得很不自在,便一步步往下挪,挪到最低的那一级,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坐到门槛上去。
这就是“我”的父亲,可亲可爱又淳朴得跟泥土一样敦厚的父亲,一个只想着把自己家的台阶造得更高一些来提高家庭地位的朴实的父亲。
文章敦厚质朴、情深意切还体现在“我”这个叙述视角对父亲那种质朴纯真的感情饱含深情。只有充满爱心、充满感恩情怀的人面对如此质朴真挚的父亲,才会有这样动人的体验。
二、精雕细刻,于细致中品真味
文章最打动人的,是那些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细节。正是那些细节,撞击着读者的心扉,感动着读者的心灵。为了表现“我”小时候的顽皮,喜欢在台阶上来回蹦跳,最先是跳一级“蹦、蹦、蹦!”,接着跳两级“蹦、蹦!”,最后跳三级“蹦!”。一个“蹦”字随着台阶级数的不同,出现的个数也不同,不仅与具体情形相符合,还造成一种声音上的效果,似乎就真的有“蹦”的画面在眼前轻轻地晃动,有“蹦”的声音在耳边清脆地响起。
新屋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父亲终于可以开始动手砌台阶了!作者这样写父亲在深秋雾气里踏黄泥的情景: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这一段文字,既形象地描绘出了父亲挥汗如雨干活的情景,又于无声处把父亲心头的喜悦泄露了出来,那一颗一颗的汗珠,来自充满巨大成就感的父亲的内心,每一滴都莫不是父亲心头喜悦的见证。
新屋落成了,台阶砌高了,为了庆贺,父亲想放几个鞭炮,可是他不敢放,作者这样写鞭炮响起之后父亲的窘状:“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更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容。”这个细节,作者通过对父亲的动作,准确地刻画出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 本来认为放鞭炮也是简单的事情,就是不好意思去放;本来是高兴的,就是笑不出来;本来自己的心愿在这一瞬间已经实现了,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这种喜悦了。通过这样的细节,一个勤劳本分,甚至有点老实巴交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搬进新屋,只等台阶硬实了,父亲急切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作者便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新台阶砌好了,九级„„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按”了说“硬”了,其实当时还是不能从上面走人的,父亲深知这一点,为了免得我们着急,其实更主要的是告诫自己不要急躁,以免功亏一篑;几天之后,可以用木棍“敲”了,可见确实更“实”了一些,但是现在还是不能踩踏,父亲比我们都要心急;又隔几天之后,他完全放心了,于是整个人走到了台阶上,用大脚板“踩”了台阶的各个部位。我想,要是还是不能踩呢,父亲非急病不可。几个阶段中父亲的动作不同,却可以看出来他的心情是一次比一次更加迫切。
三、情与境谐,于情境中悟真意
文中的环境描写不是很多,但是很有特色,与人物的心境结合得十分和谐。比如文章开头写自家门前台阶的时候,所有的语言都洋溢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和满足感:“台阶上积了水,从堂里望出去,有许多的小亮点。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祥和的气氛温暖的情意,尽在温馨的描绘之中。也许在这个时候,父亲还没有感觉到自家的台阶太低罢? 看完下面这一段话之后,你就会觉得父亲为什么非要穷一生之力来造一座高台阶的新屋了: “乡邻们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正是在这样世俗压力,父亲才会一遍遍地念叨“我们家的台阶低!”,才会一分钱一分钱地积攒,一块石子一块石子地累积,终于用几十年的辛劳作代价换回一座九级台阶的新屋,扎扎实实地给自己和儿女们争了一把光。
父亲是用着怎样的心情去希望并激励自己走上“造新屋”的艰难之路的呢? 这一处环境描写对你的理解或许有帮助: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去父亲那专注的目光。”父亲看着别人家的高台阶,想着自家的低台阶,想着因此而显示出来的低地位,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正是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刺激了父亲的眼睛和神经,让他痛下决心的。这里的“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父亲专注的目光”,都在这一刻幻化成自家高高的台阶。作为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要实现这一个愿望,出路只有一条: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父亲此时的心情和暗自下决心的心理活动。
第二篇:《台阶》课堂实录
《台阶》课堂实录
一、渲染气氛、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教研员就坐、教师入座,学生进入课堂。陈老师播放崔京浩的歌曲《父亲》,展示拉车的父亲图片,配上文字: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引领学生走进情境。
二、上课:
1.导入新课:有一种高度叫海拔,有一种海拔叫父亲。父亲沉默不语,可是父爱却深沉而广博。父亲把痛苦和烦恼深藏,却让儿女在他那温暖的目光中成长。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共同走进父亲那深沉而凝重的精神世界。
2.默读课文,文章当中有许许多多感人的细节,找出令你感动的细节,然后说说从中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老师有两点提示:第一,把自然段号标注清楚,方便交流;第二,右手拿笔,遇到你喜欢的细节,作圈点批注,然后在边上写哪些字里行间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默读时间长达七分钟,期间陈老师有巡视,但是一言不发;有指导,但是窃窃私语。] 3.板书:板书文题、作者和主问题。[学生默读时间进行] 4.课文讲解:
师:文中哪些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您?从中你又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甲: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河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写出了父亲为这个家付出的劳动很多,很辛苦。
师:你说得很好!那么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呢?[生面露难色] 师引导:“你说你读的这一部分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 学生A:对父亲的外貌描写。
师:对,外貌描写,集中在父亲那双开裂的脚上面,那父亲的脚究竟是什么样子?你把关键词再给我们读一下。
生:脚板宽大,裂出许多干沟,沟里渗着沙子被泥土混着。
师:这样一双脚可以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辛苦、勤劳。
[师板书外貌描写,从外貌看出父亲很勤劳] 师:有没有补充?我看见刚才很多同学都画到了这一处——父亲的脚。学生乙:我画的是69页第15段。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师[打断]:父亲的脚。
学生B: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说明了父亲很坚实,很能干而且很勤劳,为这个家庭付出很多。
师:这两个同学找的一处是关于父亲脚的描写,一处是父亲洗脚的情景。我们一起来看看父亲的脚是什么样?脚板宽大的一双脚,上面裂着许多干沟。孩子们,开裂的是父亲的脚,是人的皮肉啊!然后,皮肉里面还嵌着许多沙子和泥土,粗粒的沙子和泥土嵌在肉里面,读到这里,各位同学已经情不自禁地感觉到冷,感觉到疼了。可是比这更疼的在后面呢!父亲还要在过年的时候,还要在洗脚的时候,还要用板刷刷啦刷啦地刷。师:板刷见过吗?干什么用的? 生[共同]见过,刷鞋用的。
师:刷地的,刷鞋的,所以十分坚硬,在刷的时候还要格外用力地去刷。而父亲刷的是自己的那双脚,所以可见有多么的疼!如果你们有这样一个父亲,你们是不是也感到揪心的疼痛呢?信不信疼呀? 生[共同]:心疼!
师:可是父亲就是用这样一双脚为这个家带来了温暖,撑起了一起温暖的家!勤劳的父亲!作者李森祥也说过这样的话:在那样的时代,在那样的农村,这样的农民几乎处处可见,他们不仅有一双永远也洗不干净的脚,更有一双不能触碰棉絮的手!他们手上开裂的掌纹只要一触碰棉絮,就会把好端端的棉絮粘扯得一塌糊涂!孩子们,这样的一双手、一双脚,你见过吗? 生[摇头、不语]:没见过。
师:那开裂的松树皮你见过吗?摸过吗? 生[共同]:见过!摸过!
师:那是怎样的一份粗糙啊!但是就是这样一双手和脚在为这个家辛苦地打拼着。2
好,还有没有其它的细节让你为之动容?
学生C:可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那双()草鞋,可是父亲感到心疼,说明父亲的朴素。
师:你能不能把这句话看清楚了,给我们读一遍?
学生C: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那双麻线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了。师:麻什么草鞋,那个字怎么读?体现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共同回答]:节俭!
师:这一处看似不动声色的描写,实际上却饱含深情地……(陈老师穿高后跟鞋差点滑倒)
师灵活应对:太激动了,我也饱攥着感情。实际上却饱含深情地写出了父亲用自己的一身虎虎生气,为我们撑起这样一个温暖的家!
师:还有没有,你们还找到哪处呢?老师这样的深情也不能感染到你,你得让老师“跌得其所”呀!
学生D:我找到的是第15段,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累在墙边。这段话可以看出父亲出去干活时间非常长,干活把鞋磨破也能看出活非常累。
师:鞋不仅破了,还怎样?谁来补充,这位女同学? 学生E:磨穿了底的破草鞋已经堆得高出了台阶。
师:破草鞋堆得已经超过了台阶,用破草鞋堆起的高度来写出父亲的这说明父亲______?
生[共同]:走的路多。
师:走的路多又说明父亲勤劳、辛苦、吃苦耐劳。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父亲用脚丈量山路,向着心中的目标,向着心中的梦想一步步进发。累起的草鞋见证了父亲的辛劳,也是他勤俭持家的一个最好的证据!草鞋有多高,父亲就吃了多少苦,父亲就受了多少累!还有没有其它的细节?
学生F:22自然段中倒数第三行开始。我亲眼看见父亲在用手去拖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一手按着腰。这段话写出了父亲受伤时还去干活的辛苦。
师[追问]:仅仅是辛苦吗? 学生F:勤劳。
师[引导]:我就不让他抬出于儿子对父亲的心疼和关心,他坚持要抬!哪个字特..别有表现力?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 生[共同]:坚持!倔强!
师:之所以这样的倔强,是因为他是一个极其要强的人。所以在抬的时候一只手按着腰,一只手按着腰也说明了父亲老了。原来的父亲是虎虎有生气,他可以一下子抬起300多斤的青石板,并且一口气可以走三次,可是现如今父亲老了!师:还有没有其它的细节?
学生G:第十自然段。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小票,本来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从这里面看出了父亲对这个家的重视。
师:你先告诉我这是一处什么描写?[师提示今天捡回,明天捡进]然后告诉老师哪些词语非常富有表现力? 学生G:动作描写。捡、塞。
师:这些都是父亲的动作。从捡、塞角票能看出什么呀? 生[共同]:家境贫穷。
师:那父亲是不是就捡回这一块砖、一块瓦呢? 学生G:不是,父亲准备得十分漫长。师: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十分漫长? 学生G:今天和明天。
师:也就如我们刚才说,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这个漫长体现在天天年年的、日复一日的这样的坚持。所以说无数个今天、明天叠加成了父亲这样辛苦努力的岁月。
师:好,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父亲?从这样的动作你可以看出父亲怎样?尽管这些事情很小,微不足道,可是他却做得极其认真。他不曾放弃,几乎虔诚地在做这件事情,你说这是个什么样的父亲? 生[个别]:倔强。
师:除了“倔强”这个词,父亲对自己的目标_______? 4
生[共同]:坚持不懈。
师:执着。[板书]这样的父亲,都在为一个梦想而努力着,他心中的目标是什么? 生[共同]:建新屋。师追问:建什么样的新屋? 生[共同]:建高台阶的新屋子。
师:父亲为什么要建造高台阶的新屋子?谁找到请举手。学生H:台阶越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地提高。
师:换言之,父亲对高台阶的要求就是对高地位的要求,父亲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那当台阶建好了,父亲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我们来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的精彩的细节描写?
学生I:21自然段。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有些尴尬的笑。师:这个句子中那个词语富有表现力?说说它是什么意思。学生I:尴尬,意为“不好意思”。
师:你能不能带我们揣摩一下父亲为什么带有尴尬的笑呢? 生:低头,面露难色。
师[引导]:台阶终于造好了,耗费了父亲大半辈子的努力。现在你揣摩一下父亲是什么心理?
学生I:欣慰,欣慰自己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师:高不高兴呀? 学生I:高兴。
师[引导]既然高兴就应该扬眉吐气、意气风发,应该把胸脯挺得高高的,应该把腰杆儿挺得直直的,可是这个时候父亲是什么表现呢? 学生I:无奈,父亲的背驼惯了,胸无法挺得高。师:你能不能给我们分析一下?
学生I:因为父亲过度劳累,已经驼背习惯了,再要他挺起胸膛很难了。所以,父亲才会露出尴尬的笑。
师:父亲的背由于长期负重所以驼了,不再挺拔了,这个我们可以理解。然后我们注意到父亲的背是驼惯了的。大家比较一下:父亲的背是驼的和父亲的背是驼惯了的,哪个表达的效果好?
生[共同]:驼惯了的。
师:为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说这个好呢?
学生J:长时间地做着一种背负重物的工作,背自然都会往下坠,因为它要承受不了这种重量,而父亲长时间地在忍受这种沉重的重量,体现出父亲干活劳作辛苦,也是他驼背的原因。
师:原来那样高达挺拔的父亲,背驼了并且是驼惯了的,我们看到父亲此时好像变得矮小了。尽管台阶高了,可是父亲却矮小了。我们再看,父亲驼的岂止是他的背,还有什么?他想把身体抬得高,可是挺不高了。矮小的还有什么呀?驼惯了的还有什么呀? 生[共同]:心灵。
师:父亲的尊严和心灵也畏缩了,然后卑微,他没法让自己扬眉吐气,高兴起来。所以呢,在这样一个大喜的日子里,在他的梦想终究实现的那个兴奋的日子里,他却没法做到那样的喜气洋洋。也就是说父亲的精神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所以才会出现那样的尴尬。这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 生[共同]外貌描写。
师:外貌描写,可是我们透过外貌看到的却是心理。九级台阶造好了,父亲的表现怎么样呢?现在大家看26自然段,读完这一段,我们又能够得出什么呢? 学生K:磕了一下,感觉不对,猛然愣住,他突然醒悟,水泥抹成台面不禁磕。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对新建的台阶非常地爱惜非常喜欢这个新造好的台阶,不忍心伤害它。
师:我想问,此时的父亲幸福吗? 生[共同]:不幸福。师:为什么呢? 学生K答不出。
学生L:建造这个新台阶,让他改变了原来的一些旧的习惯。
师:所以他出现了一些不习惯、别扭。文中有个词,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憋”字难不难受啊? 生[共同]:难受!
师:一定是难受的!那些熟悉了的生活习惯,那些过去的生活已经走远了,然后 6
新的生活让他如此的不适应。所以我们说台阶建成了,可是父亲却没有收获应有的幸福和自在。这是他自己的表现,我们再看26自然段——而父亲却熬不住。哪个词最富表现力? 生[共同]:熬。
师:同学们在哪里见过这个词吗? 生:熬夜、煎熬。
师:总之都是痛苦的!那么也就是说其实父亲在建台阶的过程当中,每一天每一天对于他来说都是一种难熬的日子,因为他付出了许多的辛劳。那么台阶建成了,他终于熬不住了!他要享受这份喜悦!坐在高高的台阶上,想一下父亲此时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换句话说,父亲此时最想听见的话语是什么? 生[共同]:你们家的台阶真高!师:哪位同学来赞美一下? 学生M:你们家的台阶真高!
师:如果当时你是这个父亲,你会如何回答呢? 学生N: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
师傅:非常好!老师能够看见这位学生的表情是微笑的。也就是说坐在九级台阶上的父亲觉得他那样的地位应该会有适当的一些客套。所以,说不高不高。也许刚才老师和同学们演练过的场景在父亲的心中演练过上千次、上百次,他日日夜夜盼着有这样一幕出现。我们接着来看27段,第一个词大家一起念出来!生[共同]:“正好。”
师:什么东西正好啊?正好那会有人从旁边走过。这一切都是在朝着咱们上面设想的方向在发展,如果这个人能够说出那样一句话该是多么的让人兴奋啊!这个人真的就朝父亲打招呼了,可是他说了一句什么? 生[共同]:“吃过了吗?”
师:这一切好像跟预料中截然不同了。所以父亲怎么样了?你来读一下。学生0: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可是不知道怎么就答错了。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父亲为什么答错了吗? 学生面露难色。
师[引导]:父亲已经命名准备好了“不高,不高”,他马上就要脱口而出了,我 7
们已经仿佛能够看见他那种急切的眼神,期盼的心情,可是人家却突然来一句“晌午饭吃了吗?”所以,父亲马上把“不”字换成“没”,变成了没吃过。父亲辛劳终生,凝聚父亲一生价值的台阶,别人根本就不在乎,这让父亲情何以堪?所以父亲坐在那里不但自己觉得不自在了,而且还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此时,父亲的精神全部崩塌了。所以,就有了后来的种种表现,哪些?请位同学读一下。
学生P: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蹬蹬蹬,很轻松地跨过了三级台阶。到了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越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咯了一咯。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到了振动,便噶几地惨叫了一声。父亲的身子晃了一晃,水溅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到厨房里,厨房里又传出扁担一声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一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老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粉红色的脸也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让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在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后面刺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连火在桶内过一下,“啪”的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乌黑的血。师:他把整个自然段给我们读了一下,这位同学你可不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这里有没有精彩的细节描写?印象最深刻的、最难忘的。学生P:[默不作声] 师[点名]:旁边不住点头的女同学。
学生Q: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在跨越一道门槛。师[追问]:可是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学生Q:[面露难色] 师[引导]:我们看跨前三级怎么样,你给我们读一下。学生Q: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师:“蹬蹬蹬”是什么?
生[回答杂乱]速度快,拟声词……
师:[手指向一个女生]“很好,是拟声词!”看出了什么?
学生Q:看出父亲上前三节台阶很轻松,但是到第四级台阶的时候脚抬得很高,他好像在跨以前住的那个三级台阶一样。
师:三级台阶对于父亲来说很轻松,他习惯了这种生活,习惯了这种高度。可是到了第四级的时候,他就抬得很高,但是还是被咯了一下。你说父亲难以跨越的仅仅是那道台阶吗?不是,是父亲心理上的那级台阶,那是难以逾越的。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动作,闪了腰了。这一段还有没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学生R:我找的73页最后一句话,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团乌黑的血。乌黑的血,课文中讲父亲砍柴、闪腰、背300多斤石头等等一系列劳作的动作,体现出父亲多年的劳累和辛苦。想象一下如果说你闪了腰,可能就不会再干重活了,而是整天在家里养着。而父亲没有,常年累积下来变成了一摊乌黑的血,体现出父亲伤得很重,也体现出父亲的吃苦耐劳,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
师:这摊乌黑的血是多少年的累积啊!但是带着糟糕身体状况的父亲,可以看出劳动是父亲的命,在漫长的过程当中那种辛劳有没有体验? 生[共同]:没有。
师:一定会有的!但是他都给克服了,他都不以为意,所以才有那摊乌黑的血。还有没有?
学生S: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父亲却很粗暴地一把把我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站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到厨房里去。师:你先告诉我,这是一处什么描写? 学生S: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师: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S:从“粗鲁地”可以看出父亲的坚持。
师[引导]:父亲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为什么“粗暴”?
学生S:父亲认为自己还是比较年轻的,还是那么有力。所以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服老。
师:同学们,在这之前我们分析的是父亲坐上台阶,自己觉得别扭了,然后父亲坐在那里又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所以刚才我们说父亲的精神已经崩溃和坍塌了,没有支撑起他的支柱在了,他一辈子的辛苦努力就为了这高台阶,可是 9
他想要的又都没有得到,父亲此时脾气变得暴躁了。我们看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这里为什么要用破折号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没有声响,面露难色] 师[点学生]:你给大家读一下。学生T朗读。
师[不满意]:你试着把破折号读出来。学生T再次朗读。
师[引导]:父亲此时是在挑水,而且还被咯了一下,然后呢?
学生U:我觉得前面“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这块是父亲挑水还以为自己是以前的身体;后面的“动吗”说明父亲不得不承认事实,他已经老了,挑不动那担水。
师[点拨]:所以这里用破折号表示声音的______? 生[共同]:延长。
师[讲解]:是底气不足,气喘吁吁了,真的有点挑不动了。父亲真的已经老了,所以这里有声音的停顿。上面的同学赏析非常好!她还带我们一起赏析了那个叹号。“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句尾不是问号,是叹号,父亲是在感叹真的老了,而这种老是他难以接受的。此时的父亲建好了高高的台阶,可是却远没有收获想象中的喜悦和幸福,因此,整个人变得________? 生[共同]:暴躁。
师:除了“暴躁”,文中还有一个词,好像失去了什么一样,那个词语叫什么? 师生[共同]:若有所失。
师:你说父亲到底失去了什么?失去了生机,失去了青春,失去了目标。父亲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劳动能力,这让他迷失了坐标,怎么了呢? 师生[共同]:父亲老了!
师:这一切都是因为台阶,让父亲若有所失,你说作者对父亲怀有怎样的一种感情呢?
[生说师板书]尊敬。
师:还有什么?如果是你的父亲你会觉得______?
生[共同]:心痛。
师[重复并板书]:同情。父亲是可敬的,但我想说父亲也是伟大的。特级教师王军说过:“父亲的一生是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生命是卑微的,但绝不是失败的!正是像父亲这样的一无所有的可是又艰苦奋斗的这样的草根阶层,他们支撑了中国的精神和脊梁,中华民族也就是在这样坚韧精神的支撑下才能得以繁衍的!”所以,父亲尽管有些可悲,但是他的伟大也绝对超越了他的可悲。
三、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由这样的文中一处又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然后见到了父亲这样一个血肉丰满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同事我们又感悟了那样一种深沉的情感。那么,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要关注细节,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因为细节背后是人生;希望我们关注细节,提升自己心灵的高度。
四、作业布置:
1.回去阅读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还有苏童的《父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些和父亲相关的文章来阅读。
2.用本节课你学到的细节描写的方法来写写你自己的父亲。
第三篇:台阶教案
从旧台阶到新台阶的落成,父亲用了多长的时间?父亲有什么变化呢? 4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
”为话题说一句话。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主备人:景文霞
优秀次备:李锐
审核人:
时间: 2015.10.15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
8.《台阶》教案
教学目标:读懂人物,感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读懂作者,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情感及寄予的希望
读懂自己,学会关心父母,聆听心声。
教学重点:分析父亲的形象,感悟父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对父亲的刻画寄予的感情及希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做好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本中的生字难词;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大意。
教学步骤:
总第23课时
导学
一、播放课件,解说图片台阶中的含义。
1.天坛祈年殿: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台阶的级数用的是阳数,即九的倍数,符合古代九五之尊的说法,表示天子的权威。巍巍中山陵:共392级台阶,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香港宝莲寺大佛: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释迦摩尼青铜像。上去参拜需爬上268级台阶,而且台阶很陡,这样设计体现了大佛的威严,也考验人们的虔诚。
风景名胜中的台阶的级数都有丰富的意义,普通老百姓家的住房也有台阶,它有什么意义呢?下面让我们随着当代作家李森祥老师的步伐,踏上又一个《台阶》。
二、检查预习情况: 给生字词注音。
凹()
凼()
硌()唿()嗒
涎()水
揩()
嘎()熬()住
筹()划
黏()
撬()憋()住
尴尬()
过瘾()门槛()2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方法指导:人物+事件经过+结果)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幸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互动
三、圈点评议,细读课文,读懂人物。
1讨论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几十级,自己家的台阶只有3级,被人家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觉得自己没有地位”,想有地位却没有地位,所以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父亲为了台阶做了哪些事情?
拣砖 拣瓦 拣石头
存角票
种田
砍柴
编草鞋
踏黄泥 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语句分析。6 总结父亲的形象:敢想敢做、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朴实厚道、和善谦卑、倔强
五、深入探究,读懂作者。面对这样的一位父亲,作者的用意何在,作者在父亲身上倾注了怎样的感情呢?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六、情感升华,读出自己。1 导入: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得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在你跌倒时,他会扶起你来,教会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无言的大海中,与我们一起分享失败与成功。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2 重温经典,感受父亲的艰辛。想想你的背影
听听你的叮嘱 我感受了坚韧
我接过了自信 抚摸你的双手
凝望你的目光 我摸到了艰辛
我看到了爱心 不知不觉你鬓角露出了白发
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孝顺 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
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 我的老父亲
我的老父亲 我最疼爱的人
我最疼爱的人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
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3、与父亲对话:父亲,我想对您说„„
七、总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达标
八、完成语文练习课堂练习部分。
教学反思
第四篇: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性格和品质;在写“父亲”的过程中增添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文中“父亲”要强、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教学重点:
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写自己父亲的一个侧面。教学难点:感受文中父亲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天,让我们踏上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看父亲是怎样去建构自己的人生高度的。
二、踏上台阶认识父亲
1、投影出示,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2、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吗?
三、品读经典,赏析人物形象
(一)走进父亲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如何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样了?
(二)感悟父亲
请同学们用“父亲是_________的人,由_________可以看出”的句式谈谈你的理解。请谈谈“台阶是父亲的”。
请谈谈“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
四、自主讨论
1、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2、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3、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谈谈你自己的父亲
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亲说吧,请用笔记下你最想对你父亲说的话!
2、读完课文后你有很多感受吧,请说说你的感受吧!
六、小结
七、作业
1.把《我心中的父亲》写在日记本上。
2.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
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
第五篇:台阶读后感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不习惯,不对劲。
我觉得,人有时不可以太要强。太要强了,失望的频率也会比常人高,当自己的能力不如往常时,总会有明显的失落感,使自己心情不悦。文中的父亲,往常总是不服老,但自从闪了一次腰后,“我”便不让父亲挑水了,父亲也总觉得少了什么。这也是人生的无奈。
我们总说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但事实上,生命中总有些事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比如文中的父亲老了,对于这些事,我们应面对现实,并在现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另外,这篇文章也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的爱,单是一句“怎么了呢,父亲老了。”就写出了作者为父亲老了而感到的伤感。
我不由想起了朱自清《背影》中的话“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干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两位老父亲如此的相似,再想想自己年迈的父亲,为家庭为生活又何尝不是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还有那些为社会为家庭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在老境颓唐之时,他们内心的失落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和体会呢?关爱老人吧,让他们在失去青春、失去活力、失去健康之时,得到一些温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