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写作意蕴

时间:2019-05-15 03:3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探写作意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探写作意蕴》。

第一篇:试探写作意蕴

试探写作教学潜在的人文意蕴

肇庆市德庆县莫村中学刘秋颜

摘要:现代语文的教育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和谐新式,教师应尽最大可能挖掘写作教学中潜在的人文意蕴,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以试题设计关注社会现状,以素材积累丰富知识、思考人生,以深度批改引领个性化潜能发挥,应该成为写作教学人文意蕴挖掘的三个契点。让学生在写作中实现自我人文素养的提升,完善个性与人格的发展,以及增强人生智慧与提高处世能力,理应成为语文写作人文性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写作教学; 人文意蕴;试题设计;素材积累;深度批改

纵观近年来的高中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制度和风气的影响,更多偏重工具性,纯以应试步调策动课堂,教师也更像一个技师式的教书匠了。另外,人文性的失落也导致教师育人这一块领域沦陷,学生求知识时竟然错失了自己人性与良知及处世智慧的培养。事实上,别的科目或可避而不谈人文性教学,语文却不能也不该绕过去。语文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书育人也不该有所偏废。作为现代新生力量的教师队伍理应肩负起教书云的双重职责。现代文明与和谐社会不可否决得依赖整个教育系统的完善与促进,于此,写作教学中应该发挥语文潜在的人文意蕴。

写作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通过作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促进阅读教学的深化,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充分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写作,在写作训练中实现自我人文素养的提升,完善个性与人格,并不断增强人生智慧与提高处世能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教师的努力层面主在试题设计、素材积累和深度批改三个点上。

一、试题设计:关注社会现状,透析心理趋向

人是群居动物,任何人都得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里,承受与应对一些人事,学生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处世能力。因为年轻、无知,所以学生需要得到一些善心人的引导,教师理应负起这一责任。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应该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社会现状,并能准确把握当下的社会热点,看清社会人心趋向。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适当合理地把一些社会现象引入课堂,设计成课堂讨论研究会,形成一个开放自主的表达空间,让学生自由发言,反映自己对时下社会的认

识与态度。教师可由此得知他们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引领他们走出迷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或者,教师可以设计成材料加话题式的作文试题,让学生自立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如针对时下社会上自私成风的现象,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题目:“某位富家小姐随手扔了一个变质的苹果,被一个穷家孩子捡起吃掉,结果坏了肚子,当晚他父亲值班警卫离开了岗位带儿看病,导致小姐父亲厂房失火时无人在场,物资全毁。由此探讨‘与你无关’的内涵”。这主要是告诉学生世间万物存在无形的联系,很多时候都是因小失大,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凡事都需要负责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审题立意时形成一种良性的认知,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体现写作教学的人文性。

当然,人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应予以个性化尊重,让学生自主选择吸收,让他们成为观察、体验生活的主体,教师予以适度的提醒引导,如此更能激发个性潜力,也更符合人性的发展规律。例如:高中生对男女恋爱关系的看法就异彩纷呈,针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趋向,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下关于高中生恋爱的文章。教师必须注意这话题的敏感性与开放性,鼓励学生尊重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必忌讳、隐瞒。这主要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青春期特征,不必躲闪,必须如实认知及接受了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身心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破除偏见,承认青春期渴望恋爱的心理趋向,不能因为一句“为你好”就不给学生选择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歪曲人性、压抑心灵,始终违背教育的终极目标。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都有爱与归属感的需要(马斯洛《动机与人格》),教师应予学生以尊重和自由,让他们在愉悦的心境中积极进取,获得自我提升。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受教模式会让他们的信心和满足感双重增强的,应对人生的能力也加倍提升的。

因为试题涉及的范围与时下社会现状密切相关,学生在处理作文材料,即审题立意时也会显露出他们个人的心理倾向,教师应当关注这个主观性极强的动态,透析其内心世界,适时予以恰当的引导,让他们少走歪路,建立健全的人格与思想。因为这已不再只是写作训练,更多的已成为处事待人的考量。诚如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所言:“教育即生活”,在这个层面上,教育已经完全内化为生活,师生都马虎不起。学生终将也是走向社会群体应对生活的,教师必须提前让他们认知社会,学会面对现实,慎重选择。这是学习与生活双重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

学生个性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正如辜怀箴居士所言:用平静心接受不可改变的东西;用勇敢的心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智慧的心把以上的两件事情做好。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话题,让他们自主选择,适当予以点拨、提醒,这是彼此人文素养与人生智慧的提升过程,是双赢的好事。有了人性与智慧,文章自是思想健康,亮点纷呈,写作教学的人文意蕴也就得到了肯定与挖掘。

二、素材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悟人生

现在的学生习作大多内容贫乏,毫无真情实感,纯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造作。一般流于泛泛而谈,人云亦云的层面。归根到底,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读书太少,胸无文墨;二是不动真心,不思人生;三是懒惰成性,不愿执笔为文。事实上只要肯下功夫,积累素材,一切自能迎刃而解。不过,学生尚且没有系统的自学能力,需要教师予以适当的提醒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所以教师应该成为指路灯。

诚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要想文思泉涌、挥笔如泻,那得胸中先有万卷书才行。此即刘勰《文心雕龙·知音》里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因此教师应该强调学生要扩大阅读面,开拓视野,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容与认识层面,提供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努力的方向可以是:提供一些适合学生心理年龄及认知规律的书目。如高中生可以建议他们去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余华的《活着》,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还有朱自清、汪国真、沈从文、白先勇、龙应台等人的散文集。报刊类则可以推荐《中国读书报》、《中国青年报》等;杂志类则有《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另外,教师最好能够提供一些与人文素养、人生感悟、社会话题、青春心事等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的美文给学生阅读。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开一次阅读讨论会,看看学生阅读的成果,顺便也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个话题自写文章,注意提醒学生必须就所读内容展开论述。这样既能考察学生素材积累的情况,也能窥探他们内心隐蔽的个性选择。教师可以由此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写作教学仲人文意蕴的的教育。

当然,书读多了还不行,还得写出自己个性化的真情实感。其实,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独一无二,只要自己尊重内心的选择,写出自己的见解即可。所谓:“修辞立其诚”,“诗者,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写作必须一切从心而发

方能动人肺腑。教师应该倡导学生常怀赤诚之心观察生活、体味人生,凡事忠于现实,包括人心与自然规律。这是训练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一种切实的人生智慧与良性的心灵习惯。事实上,若能凡事做到佛家所说的:一切如实知,无虚无幻,心性纯一,文章自能清雅脱俗,独擅胜场,无人轻鄙。这是一种人格感召力,无人可破。所以素材积累训练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感受生活,摒除杂念,以澄明心境观照生活的点滴,思考众生的存在形态,多些探究周围人事缘何如斯存在。只有长期坚持投入生活,体味人生,学生才会养成深思习惯,以后遇事也才会三思而后行,自有一种处世的大度风范。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作文也不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学生如斯用心生活,胸中自有无数人事、感悟,行文时也自能信手拈来皆成锦绣文章。素材积累与人文素养相互激扬才是写作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赢。

有了书卷素材与人生感悟还是不够的,写作必须亲手让素材与感悟变成自己的文章才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养成动手执笔为文的习惯才行。让学生写周记或读书笔记是不错的练笔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写周记的方式记载自己的成长历程,留住自己生命刹那间的感动,或宣泄内心不时的抑郁愤懑,当然也可以承载自己的心愿或秘而不宣的心事。总之,让学生自觉用笔进行创作,在文字的流淌中净化心灵,平和心境,提高素养。当然,教师可以开展读书笔记比赛,让学生积极阅读,不断书写自己的感悟,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思维模式,养成深思慎重的生活态度。一句话,让学生在写作中消尽烦躁急进,养成沉静淡定的生活习惯,成为高智慧的能人。这才是写作教学人文意蕴的深层昭示。

三、深度批改:尊重个性化发展,发挥潜能

不少教师应该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但每一次交了作文后都特别希望老师快些批改;一发下来又迫不及待地翻看、甚或传阅、讨论评语,碰上长篇评语的更是忍不住到处炫耀,尤其是肯定赞扬的话,恨不得当众朗诵一番才好。很简单,文章是作者自己内心生活的反映,也是自己能力的一种呈现,教师的评语是对这两者的关注与评价。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尊重的需要”:人们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肯定,他人的接受、认可、关爱、赏识可以助长其自信与优越感、愉悦感。学生当然也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与赞扬,尤其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贴心切实的肯定赏识。曾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与画家,因老师的一句评语“写得不错”而一改颓废心态、甩掉自卑包袱,最终走向成功,所以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得非常用心,特别小心措辞才行。

因为学生年轻,承受挫折的心力尚浅,教师应当多加鼓励,即使批评也要适度与婉转。写作极度依赖个体主观性,一旦学生对它产生抗拒心理,失去自信,那教师将很难引导他投入创作,因此教师在审批作文时要心思细密,洞悉学生内心隐藏的秘密,尽量不要触及其痛处。最好还能就其文章加以人生取向的延伸,引领他们走向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我们教师应该做到这样:告诉学生,即便社会再黑暗,他们仍是被关注被肯定有人爱的一代,应该相信社会相信人生,努力追求真善美,绝对不能湮灭人性之光。如此,学生的文章自能思想健康积极,情感真挚美好,人心也能一片祥和、幸福。

当然,深度批改还意味着从学生习作中发现其写作个性与行为性格,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进行能力发展层级的训练与提升或文体选择取向的提醒,还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如善写散文诗性的建议创作意境深远的抒情散文;善写策论式的则建议创作深刻析理性的议论文;以细腻情切取胜的最好发展其以小事实情动人肺腑的记叙文创作;至于那些取材特别、触觉灵敏、见识超绝的则诱导其创作新式议论文。注意,教师必须万分熟悉学生习作个性,且能透析其发展潜力,又能诱导恰当方能事半功倍,否则诱导失误反失原有阵地,落得个不伦不类的败局。同理,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行为个性,然后予以提醒,让学生自己认清自我处境及潜在个性,再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教师必须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的旁观者,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教师必须走出“为你好”而不给学生选择的霸权主义模式,把选择权交回学生。教师要做的是把事实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告诉他们是非善恶就好。如何选择不是我们说了算,学生会有自己的心境与考量。我们并不能保证自己的一定是对他们最好的选择,那我们就不该剥夺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力。总之,尊重学生个性,让他们最大限度发挥潜能,实现写作教学人文意蕴的影响力就是我们教师的终极追求。

结语

语文是离生活最近的,写作又是联结语文与生活的最佳契合点,教师与学

生的互动也更多集中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利用试题设计、素材积累及作文批改三大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提升,实现教书育人理念,应该成为写作教学的一个新方向新思路。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意蕴仍待深入探究,窃以为拙作若能抛砖引玉也是语文教育的一大幸事。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靳玉乐主编《现代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3]王敏主编《中文教学研究与思考》广东人民出版社

[4]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第二篇:《试探》读后感

读这篇文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贵德曾经说过的:试探显示的是能力,不是弱点。人被试探行恶,作的都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所有的魔鬼对我们的试探都是在我们所能接受的范围内,且有神的允许。在刚大学生活里待了半年,就让我不免感叹,大学里真的是有十分多的诱惑与试探。而作为基督徒的我时常在里面挣扎。大学生们或许是摆脱了许久的束缚,一到大学里就好像飞出笼子的小鸟,在异地又没有那么多的管束。

曾经在上大学之前,有前辈们和我说过大学里面有很多的人逃课在寝室睡觉,有许多的人甚至可以一天都不下床,不出寝室门,在床上解决吃睡,他们活的没有目标,只求考试过罢了,浑浑噩噩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完。到期末考试,打个小抄,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打印成一张缩印,偷偷藏着,为了考试作弊,起早去考场窥探地形,好为下面如何成功实施作弊而作准备。本来对于这些话我是真的不太相信的,且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至少该记得在那些营会自己做过的承诺,在校园里做光做盐,好与世人分别。

我真切的感受到魔鬼对我的试探是在期末考试期间,临近期末,都想着回家,而且自己还有一堆的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杂七杂八的要弄,要给一对一的小朋友上课,还要给他们备课,备完课还要写备课笔记,还要在机构里打扫卫生,还要带作业班,还要参与学堂的事工,周末基本上的时间都不是自己的,复习的时间少的可怜。回到寝室,室友们又在抱怨都没怎么复习,然后就在寝室里谈论如何作弊。在这个时候,“你也打个小抄吧,事情这么多怎么忙的过来,打个小抄就保险多了,考试一定会考的很好的,也不用那么有压力,那么忙。而且你看肯定也会有人作弊的”这个念头在我脑子里一闪而过。我被自己突然出现的想法吓了一跳。“不行,不能这样做,要行合乎神心意的事情,不管怎么样,还有时间的,好好排排时间表,把重点背了,也不是什么难事,还有时间!”晚上向神祷告并且求神的怜悯与饶恕有这样的念头,也求神饶恕室友,因为他们并不晓得。就这样平安的经历了前几门考试,到倒数第二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的想法又出现,这一门要背的东西是最多的且是最复杂的,知识点最多。我不禁有些慌了,但是再一次的我想到了上帝。还是没有决定去作弊,并且顺顺利利的度过了考试。

真的很感恩有圣灵在我身上不断做工,让我走可当行的道,不至于偏离,现在回顾我这一学期所发生的事情,每一件事情我都觉得很好,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美意。或许有的时候我们曾埋怨上帝为什么让我们受这些个试探,为什么不保护我们,为什么允许试探在我们身上发生,但文章中还说了一个与神亲密的人,为什么不会被试探?与神最亲近的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受试探;约伯最敬畏神的人,也在受试探;被神所拣选的大卫,也受试探。我们的试探都是在自己承受范围内的,且是神允许的,或许会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更加坚定的往着这条道路所走去。

第三篇:小学生兴趣作文试探

小学生兴趣作文试探

目前,很多学校小学生习作还存在着编、抄、仿、背的写作方法。教师们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学生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内容贫乏、千题一式、千人一面,没有层次,更谈不上联想与想象。几年来,本人就学生兴趣作文进行探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多鼓励,少批评,激发习作兴趣阅读不少学生作文,总觉得不尽人意。其实,如果仔细品尝学生习作,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优秀地方,只不过我们用成人的标准、个人主观意识去衡量罢了。作为教师,应该做学生习作的引路人,要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应给予肯定,不要一味地戴上眼镜找学生的不足。多鼓励,少批评,可以让学生既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达到“让我学”为“我要学”的目的。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竟然有一位同学写不喜欢我,虽然文采并不好,的确列举了我不少缺点。一般教师也许把这位学生大骂一顿,我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把他的文章作了认真修改,在班下表扬了他敢于正视老师缺点的胆量,还把这篇文章推荐到“小学生网上作文编辑部”发表了。从此这位学生写作兴趣便激发起来了,还经常把自己的作文交给我给他修改。

二、积极撰稿,消除“作文难”《黔江日报》科教周刊开辟了“学生时代”栏目,《今日教育》有“小学生天地”,网络上有“小学生作文网站”。鼓励学生积极向其撰稿,可以消除学生的作文畏难情绪。在农村孩子眼里,写出的文章不被老师批评,就是最大的满足,撰稿,想都不敢想。一年来,我们不断从各年级学生习作中挑选作文推荐到《黔江日报》、《今日教育》、《小学生网上作文》。当一篇篇习作登上了《黔江日报》、《今日教育》,发表于《小学生作文网站》,贴进了学校的宣传窗,各班很快掀起了作文高潮,每天总有不少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作文投向你的办公室。就本学期就有近二十多篇作文发表于不同报刊或网站。

三、改革作文评改方式,让学生自主作文评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并改正。教学中,学生初稿时,教师适时指导、浏览,收集优秀作文和带有普遍性毛病的作文。待学生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欣赏其中的优秀作文和共同评改带普遍性毛病的作文。将选好的典型作文,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评议作文的优缺点,可以从词语、句子及篇章结构等方面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哪些地方不足?你有什么好的意见?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习别人的作文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相互评改,合作学习。把自己的作文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评评你认为好的地方,谈谈不足之处,有利于发现不易发现的毛病,既学到了别人作文的优点,又找到了自己作文的不足,然后针对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在自己的稿纸上任意修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不受任何格式限制。达到欣赏中学习,学习中积累、积累中运用,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为了更好地修改,还可以把修改的作文在小组或班上进行朗读,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借鉴、阅读修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流畅多了。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采用自主写作,合作修改,探究学习,活动起来既轻松,又愉快,何乐而不为?当然,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观、学生观,不但要给学生大胆写、自由练的机会,还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兴趣习作的引路人。

第四篇:初中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试探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试探

第一步:吟读——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诗歌节奏、重音,来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体验对诗歌的最初感受。

在让学生初读感知诗歌时,先结合诗歌的特点,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点击“诗音画”相结合的诗文朗读材料,创设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一方面注意诗文朗读材料中诗歌节奏和重音的处理,另一方面,在阅读诗歌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在网络环境下专题学习网站中,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诗歌相关的诗人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诗歌作品的社会影响等,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亲近教学文本,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注意诗歌的语调、语速和感情等,学生自读后,在全班、吟读,在抑扬顿挫、轻重疾徐的朗读中,可以传达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通过大家评评议议,在反复的吟读中一次次感知诗歌的内容。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吟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

【吟读的具体方法】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语言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代替老师的枯燥的条分缕析,还语文的本来面目。

【吟读符号】逗号、顿号停顿(1拍)分号、句号、省略号停顿(2拍)段与段之间停顿(3拍)连续(⌒)重读(▲)轻音(△)升调(↑)降调(↓)快速(——)慢速(---)等等,有了这些符号,学生便于确定基调、处理轻重、调节停顿、控制语速,更准确地传达出自己对于言语的外部形态和内蕴品格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步:说读——体会感情

所谓说读就是通过意象,运用联想想像把它联成一个完美的意境,感悟诗情,从而体会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在这一环节,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教学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此时、此景中自己会有什么感受,重视对诗歌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模仿诗人在此情此境中诵读诗歌,体验诗人表达的意思、抒发的情感。在学生感悟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再次结合网络学习专题中关于诗人写作的背景,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甚或网络课件中富于启发性的画面等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第三步:品读——领会意境

所谓品读就是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这一环节中请学生自由读诗,引导学生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并把自己体会最深的词、句或诗节用“

美,美在 ”这样的句式表达式出来,学生分小组读后交流,再在全班范围进行讨论,教师随机点拨、小结。

此环节它是诗歌感受鉴赏的实践活动,应充分注重对诗歌的个性解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更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第四步:背读——反馈重构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了共鸣,这时再次利用网络课件播放音画结合的朗读材料,此时一幅幅画面历历在目,一种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回想。再让学生把自己看作诗人来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选用最能表现自己情感的形式朗读,进而成诵,在背读中再次感悟情感,从而达到了“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这样一个鉴赏过程,完成了诗歌的重构,即再创造过程。

在此环节,教师应进行背读指导,引导学生从诗歌结构上发现规律,感受诗歌的建筑美,加深印象,使当堂成诵成为比较容易的事,完成新课学习的反馈。第五步:赏读——延展创新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通常我们的审美过程是从接触(听或看)到文本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而到离开文本时审美的体验并未结束,这种在审美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和感受往往还会跟随着我们,继续保持,甚至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有可能还会加深。例如我前面讲到的学生学习《背影》一课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就保持到现在,接近十年,也许今天他的感受还会更深。

在学生感悟诗情并能流利地背诵诗歌后,指导学生将诗歌文本与课外搜集的与此风格内容相似的其它诗歌加以对比,进行深层次赏析,扩大学生的阅读积累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在深层次赏析的基础上,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工具书或上网查阅资料,欣赏别人的赏析、评价,进而撰写出个人课外再读的新感受、新体会、新发现,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赏评也在网上发布,与其它不同的见解进行交流。

【模式范例】

下面以《乡愁》一课为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一模式。

课前发动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在网上、报刊、书籍中收集到大量与《乡愁》有关的资料,将其编选入网络课件中,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与“乡愁”有关的信息,亲近教学文本,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性活动的开展。

在进入《乡愁》一课学习之前,利用网络课件播放一组精美的风景画,画面上依次出现“诗音画”、“天地人”“真善美”等字样,并辅以优美的旋律,为后面的诗歌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导语:

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今天我们将要步入诗歌的殿堂,学习一首现代诗《乡愁》。

乡愁历来都是文人墨客说不尽道不完的主题,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郢》中写到:“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说狐狸在死的时候必然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你走得多远,但总犹如风筝一样,有一根用眷眷爱心织成的丝线紧紧地握在母亲手中。你的根是在故园的井土之中,故园暂不能还,便滋生了那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

乡愁啊,乡愁,你是什么模样?为什么千百年来的人们想起你总是心惊魄动,泪水涟涟?下面让我们一起步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

二、学习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领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新奇的比喻所显示的超凡的想象力。

三、(作者简介:)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余光中以一首情韵悠长的《乡愁》饮誉神州,而被称为“乡愁的使者”。他是当代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1928出生于南京,1949年随家赴台湾,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十多种。第一步:吟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并用笔在书上轻轻划出节奏。

2、学生结合专题学习网站中的有关划分节奏的相关知识,自由读诗,教师指导、点拨,注意读出节奏,语调:深沉;语速:缓慢;感情:愁(借诗抒心中之愁)。

3、利用多媒体课件赏读著名主持人陈铎吟读的《乡愁》一诗有助于我们理解诗人内在的情感。

4、赏读后引导学生对四个诗节比较,陈铎朗读时一个诗节比一个诗节沉重(愁怨:一个诗节比一个诗节更深)。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二步:说读——体会感情

下面进行第二步说读:所谓说读就是通过意象,运用联想和想像把它串联成一个完美的意境,从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乡愁本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本诗中,作者是用什么事物把它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地表现出来的?

学生:诗人运用了四个比喻句,把乡愁投射到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事物上,在诗歌当中,我们称这种情感化的客观对应物为意象。我们读诗不能仅仅停留在这四个事物本身,而应该通过这些形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何人在干何事,他心里想到的是什么,想象的时候应注意要和每一个意象有所联系。

比如:第一诗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通过邮票,我们也许会想到这样的画面,小时候,少年的我为了求学,远离母亲,此时正在昏黄的油灯下给母亲写信,信中会说些什么,心中会想起什么呢?(仿佛想起母亲送我到小村外,关心的话儿说不完)“我寄愁心与邮票”,只好托它载去我对母亲的思念。

起名:母子别

邮票——母子情深——依恋

朗读时注意: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还略带“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第二诗节:夫妻别:

少年已成长为青年,由船票想到一位青年在拥挤的船中,手持一张窄窄的船票,不由想起(美丽的新娘,话别时的泪眼,上船时不停的挥手,无限牵挂的文物话语)。真是“一种相思两种闲愁”,可一想到即将与她见面,一丝淡淡的喜悦又涌上心头。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朗读时注意在与妻子分离的淡淡的哀愁中还有一种温馨的思念和似水柔情。)

船票——夫妻恩爱——思念 第三诗节:生死别

由坟墓我们可以想到当“我”归心似箭地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听不见母亲慈爱的呼唤,看不到母亲和蔼的笑容,感受不到母亲温情的爱抚,母亲念儿成疾,也长眠于地下。:“我”跪在坟墓前,后悔当初为何要离开母亲,责怪自己为何不早日归家,内疚自己没有尽到儿子的孝道。哀悼母亲凄凉的一生。这一切只留下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浓浓悲哀,坟墓是矮矮的,而心中的哀怨却是浓浓的。(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朗读时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深深的哀怨。)

坟墓——生死悲痛——哀怨 第四诗节:故园别 幼儿时恋母情浓,年轻时思妻情切,与母亲的死别更是人生中无法弥补的伤痛。但不论是生离还是死别,都比不过现在那与祖国大陆分离的乡愁更为深广。有多少像诗人一样的台湾同胞,他们在经历了人生几多沧桑之后,此时已是人生的暮年,他们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站在高山上向大陆眺望,耳旁仿佛传来亲人的呼唤!想渡,却被这浅浅的海峡所阻!这人为的分离,它阻断了多少亲人团聚的梦想,又使多少人肉分离,天人永隔。这海峡的浩荡之水啊,怎比得过千千万万游子的思乡之泪的多、深、重!这是炎黄子孙旷古的乡愁之泪啊!所以海峡浅浅,悲怆深深。

海峡——思乡哀愁——期盼 朗读时注意:第四诗节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读出期盼团聚期盼统一的感情。(每一诗节交流后,教师进行朗读提示,学生自读、齐读,读出感情。)第三步:品读——领会意境

1、请学生自由读诗,体会诗歌语言,并把你的体会最深的一句用“美,美在”这一句式表达出来。

(教师示范,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美,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2、学生自读,讨论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小结。

学生明确:(1)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2)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形容词美,美在反其意而用,表达了作者依依思亲、殷殷思念、浓浓哀怨、深深的期盼之情。(3)“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时间词美,美在它们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步步增强。(4)“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美,美在它们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5)“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6)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第四步:背读——反馈重构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语言,《乡愁》一诗已走入了我们的心中,合上书,一幅幅画面历历在目,一种熟悉的声音回想耳边,我们只需要把这种感受捕捉住,用自己的嘴说出来,一句句诗句就琅琅上口了。从而达到再次背诵的目的。

1、再次听录音,心中默记,口中默念。再次感悟情感。

2、背读指导:

①本诗以时间序列为线索。②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③关情对象:母亲、新娘、母亲、大陆

④显示空间距离感的词是:这头、那头(第三诗节:外头、里头)

3、学生齐背,分小组竞赛背诵完成新课学习的反馈。第五步:赏读——延展创新

1、请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感受到的乡愁是什么?

2、将本诗与余光中的其它“乡愁”诗进行比较,体会本诗的特点。

3、结合工具书或网上资料,撰写个人感受,并在网上发布、交流。

结语:是啊,乡愁是故乡的月,乡愁是陈年的酒,离乡的年岁越长,乡愁滋味就会越浓。今天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余光中先生那如烟似雾,如泣如诉、令人荡气回肠的乡愁。乡愁是依念,乡愁是思念,乡愁是哀怨,乡愁更是一种期盼。它不仅仅是余光中先生个人的情思,更是千千万万台湾同胞共同的心声,它让我们看到了台湾与大陆原本就是血肉相连,血脉相通,这是无论怎样也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坚信两岸一定会统一。

2、将本诗与余光中的其它“乡愁”诗进行比较,体会本诗的特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结合工具书或网上资料,撰写个人感受,并在网上发布、交流。

第五篇: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这沉重的使命。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然而,出路何在?在这里我仅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港、台和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看我们的差距

在港、台和日本及一些西方国家作文训练方式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但题目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刻的。由于所写的东西针对性强,大多是发生在学生身上,比较具体和实际,易于发表看法,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就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避免了那种空发议论的倾向。我们现行的作文训练从命题的形式来看与境外的差别不大,但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范围很狭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极为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有畏难情绪;老师对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卵翼”下写作,培养的是学生的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训练时应注意和教材靠拢,重视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说是练习写作的一条捷径,倍受国外教育界的重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国内由于应试的教育体制,迫使学生围绕几本教科书死记硬背,教材以外的书籍几乎与学生无缘,升学的压力,呆板的教学形式,毫无创造力可言的作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作文训练,认识性和实用性作文较少,以文学性作文(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为主,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模糊不清;而国外的作文训练,以上三种类型都较重视,尤以认识性作文和实用性作文为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国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而国外作文的教学过程是:取材——构思——记叙——推敲——评价,它的特点与学生的写作过程相一致,整个过程体现的是“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创作个性得到良好地发展。

在不同文体的训练形式上,我国大多数语文教师目前仍采用传统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单线文体训练,彼此之间仿佛是独立的学科;而国外一般采用不同体交叉的综合训练方法,三种文体相互穿插,相互渗透。这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是作文教学的共同发展趋势。

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对教师来说也难——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人们常说:“心口如一言文一致”,这从某种角度来说,作文教学的全部工作就浓缩在这八个字里。初中三年要求学生做到嘴上说的,全是心里想的,凡是心里想的,都能说出来,这已经是不容易的了,何况又要求文章与言语的和谐一致,那就更是不容易了。这里涵盖着“思想——言语——文字”之间转化,是个语言心理行为的大工程。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识字、讲读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内容,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的特性。在学生方面,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学习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其实在许多课程的学习中,写作已经在起这样的作用,只不过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抽象地说教,可以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使他们自己去感知生活确实离不开作文。如设计科际之间的作文题,并把学生带进工厂、科研单位实地参观考察,回来后要求他们写产品说明书,或设计一则简短的广告。学生经常在电视里、报纸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使得他们认识到写作课与其他各个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写作正好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基本的学习工具。在思想上对“为什么写”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很快被调动了起来。

二、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一)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任何一种作文命题,无论是何种体裁,也不管是何种形式,都具有限制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应该另外选择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做到“游刃有余”。

(二)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万涂竞萌”,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三)引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青少年学生最少保守思想,他们思想解放,喜欢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但和成年人比,他们还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思想还幼稚,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没有深度。这些特点常常在他们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之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高他们辩证分析能力。通过这样辩证地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寻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确观点,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情,进行评论,文章必然会抓住要领,褒贬得当,就不至于泛泛而谈,单薄无力了。

(四)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五)范文引路,模拟训练传统的教学范文还是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但是,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学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往后的作文教学工作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三、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在我施教的一次题为《我的一点建议》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这样写:“我们在作文时,拿笔就头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因此,“建议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带我们出去看看,玩玩”。这里说明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学生。

在写作教学本体中,教学生“写什么”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就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对写作教学方式作过许多探索,得到公允的开展课外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至今开展课外活动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并且作为教育的一种法则写进了教学大纲,可是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学生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国外的大量资料表明,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引导;二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三是课外科技、文体、社会活动的培育。这后两条途径都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实际上是两条途径,即课内与课外。

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

下载试探写作意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探写作意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试探

    组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是指生活。中学组成教学承担这重任务。这是通过教学的组成,有必要为学生建立知识基......

    试探游戏杂文随笔

    又到年底,人们难免会有一些“小想法”,为了促成改变,就只能使用些“小手段”,但是如果这些手段被识破,就不得不用些“小情绪”来作为后续的招数,按照这样的思路推展下去,一些事情或......

    剪纸的意蕴教案

    剪纸的意蕴 年级:九年级上册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师:张国军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提高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设计并创作出自己......

    剪纸的意蕴教案

    民间剪纸的意蕴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师:张晓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设计并能创作作品。 3、情感、......

    大胆试探型英语求职信

    Dear Mr. xiexiebang,There’s a reason why:• Friends hand me the dinner bill to divvy up• My checkbook always balances at the end of each month• My three kids......

    人心不能试探的说说

    人心不能试探的说说 人心不能试探的说说1 1、人和人之间,不能透支信任。若想得到真心,便真诚去待人。信不过的人,便做点头之交。信得过的人,不要做过多试探。人心是相互的,怀疑一......

    试探督查工作的创新

    试探督查工作的创新刘云督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决策目标确定后,关键在于狠抓工作落实。督查工作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工作落实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对外形象。面对新的形势......

    班级管理工作试探(五篇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初探廉江市营仔镇大同小学梁美玲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小的单位。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全校教育教学整体工作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