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结构安排
中考作文结构篇——摇曳多姿结构美
【应考知识储备】
春天到来,河边的杨柳呈现出一种亭亭玉立的美感;赛场上,健美运动员完美的形体呈现出一种力量之美;博物馆里,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呈现出一种对人心魄的艺术之美„„这摇曳多姿的美丽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结构之美。
美学家M·李普曼曾说,“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 的确,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作文的结构也是如此,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什么是文章结构呢?
简而言之,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
写作时,只有匠心独运地把材料组织得精巧,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正如德国文学家歌德所说,结构文章“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一个鲜活灵动的有机整体,才能写出好文章。
一、中考中关于“结构” 的要求: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文章的结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基础等级的要求是: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结构完整”是指作文有开头、结尾、主体三大部分,没有残缺不全的毛病;“条理清晰”是指文章的布局周密、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没有颠三倒四的毛病;“详略得当”是指文章祥写和略写的内容安排得很恰当,没有主次不分的毛病。发展等级的要求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
“结构新颖”是指写作时材料的安排和文章的结构形式能不落俗套,给人新鲜之感;“构思巧妙”是指文章情节的构思能做到让人“意想不到”,比如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悬念迭出、一波三折、明暗双线结构,等等。
二、学生作文在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考场作文中,在结构方面的容易问题主要有: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不尊重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即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 25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
五是剪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主要是因为不善于安排答题时间而没有时间写完留下的遗憾)。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除此以外,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文章结构方面还存在着
平铺直叙、呆板生硬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考场作文更上一个台阶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弊端,写出在结构上摇曳多姿的作文来呢?请继续读——
三、考场作文实用技法指导:
考场作文的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从纵向看一篇文章的结构涉及到多各方面的要求,从横向看一个作文题下可以写出多种结构形式的文章。
(一)从纵向看
通常来说,一篇文章的组织材料,结构安排,一般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详写和略写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当时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
2、段落和层次
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
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考场作文中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 25
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3、过渡和照应
俗话说:“过河要架桥。”过渡就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过渡常常用在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的衔接处;由议入叙,由叙入议的变换处;倒叙、分叙、插叙的起讫处。它的任务就是把之章前后的段落、层次连接起来,使人有一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之感。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照应又叫呼应。是指文章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照应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浑然一体,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呼应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首尾呼应、文题呼应、文中呼应等形式,下面分别举例解说。
如课文《背影》开头写“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写道:“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首尾作了很好的呼应,既概括了全文,在结构上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作者在开头、文中、结尾,就曾四写背影,呼应文题。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文中呼应。这就是俗话说的“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文中前后文字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可使结构严密,前后连贯,浑然一体。如2003年广东省中考满分作文《十六岁的我》,在每一段都用相似的句子开头照应主题。这些句子有:十六岁的我,告别了童真,可还保留着童心。十六岁的我,告别了年少的懵懂,开始追求成熟。十六岁的我,告别了花季,步入了雨季。这些句子都是紧扣主题行文的,脉落分明,一目了然。
4、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
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
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例如,这些中考优秀作文的开头: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是喷雾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乐的琴弦,是一路坎坷,一路执著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躯干,舒展了满怀的葱茏,热烈地拥抱蓝天的白杨。(《诚信》)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看到作文考题,我想起这首歌。半年来,每当听到这歌声,我心里总有惶惶的感觉。歌声让我想起父母,想起一包泥土。有时,我也想带上那包泥土。(《有时,我也想带上那包泥土》)/ 25
“阿婆,阿婆,你看这日历,怎么不对呀?”我站在日历边,故作奇怪的大声问道,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意。紧接着,便听到阿婆踢踏踢踏的脚步声。阿婆朝日历看了一眼,马上明白了,伸出手来,轻轻拉拉我的小脸:“你这个小鬼,又偷偷撕日历啦!”笑再也忍不住,偷偷奔腾而出。(《阿婆,你看这日历》)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题记
无尽的黑夜侵蚀着我那无尽的愁思,周围是可怕的静寂,我起身来到窗前。风很冷,绕过起伏的窗帘,刺透了我麻木的神经,我哆嗦了一下,缩了缩脖子。外面的灯光将整个院子充斥成白昼,半秃的树在瑟瑟秋风中颤抖,几片枯黄的树叶顽强地守着岗位,又终于坚持不住,一头栽下来,飘然落在冰冷的水泥板上。(《我依然飞翔》)
再如下列优秀考场作文的结尾:
(首)都说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突然有人叫道:“大虫来了,快跑呀!”众人一听大惊失色,纷纷躲避,只听武松叫道:“老虎在哪?”李逵吼道:“虎在哪里?”待人们惊魂初定,回过神来,哪里有老虎?原来是鼓上蚤时迁干的好事。众人都吁了一口气,突然发现打虎将李忠早已不知去向。(《谁是打虎英雄》: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二)从横向看
在一个作文题目下,可以有很多结构方式可以选择,常见的有:
1、镜头式结构(又叫片断式或串珠式)
这种结构的文章是由一系列有关联的独立画面并立连接而成,有一条主题的线索贯穿其中。利用这种结构有许多好处:一能快速成文,二使结构清晰,三能内容明晰,从而出奇制胜。
常用的拟小标题方法有:直接用一、二、三、四标示;用表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的词语连缀;采用日记格式显现文章结构;引用化用诗歌、名言,名著、名篇书名拟定;根据内容精心概括显示文章内容的短语作为标题;紧扣文题或话题从不同侧面拟出小标题。
如2007年山东满分作文《跟美丽捉迷藏》开头写道:“路过青春,步入花季,总是感觉身边暗淡乏味,心绪低落,鲜少因为发现美丽而感动、欣喜。美,是否在与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正在静静地等待我去把她找寻?”正文使用了镜头式的结构:(一)美,在转身处;(二)美,在凝眸处;(三)美,在你身边。紧扣话题,以“寻觅”为线索,通过摄取生活的几个特定的镜头,用剪贴的形式结构成文,可谓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25
运用镜头式的结构需要注意,这些镜头应该是有机的一个整体,从不同的角度,多个侧面来表现中心,不应该是分散的、无序的。所以在这类文章中,用好线索、做好艺术化的开头、结尾是很重要的。
2、一线贯穿式结构
面对着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如《孔已己》中的“我”,即小伙计),可以是物,可以是中心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
例如上海市2004年的中考作文《我的视线——一把蓝色的雨伞》,作者用一把雨伞串起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小时候妈妈为“我”打伞,一个是长大后“我”为妈妈撑伞,时间地点都变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渐渐长大了,但不变的是那把“蓝色的雨伞”,不变的是母女之间的深深地爱,在这篇文章中,“蓝色的雨伞”这个线索就用得很成功。
3、一波三折式结构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要尽力避免平直,宜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读者。或是悬念设疑法,误会兴波法,或是蓄势陡转法,抑扬生变法,从而激发起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写好这样的文章,一般可采用以下的手法,我们姑且定格成几种结构,以便于同学们的借鉴吧。
(1)欲扬先抑式
在这类结构的文章里,作者把自己准备着力表现的某人、事、物、景,先压一压,就是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但是最后的目的是赞扬他的好的一种构思方法。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头,先缩一缩。这样,击出去,更有力。这种结构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下面的是按先抑后扬的方法写的一个作文片断:
“周末,邻居对回家的女儿迎出老远,‘心肝宝贝’叫个不停。而妈妈对我只是笑了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妹妹在给我装菜时偷吃菜中肉丁更使我火冒三丈。但妹妹的一句话却让我羞愧难当。“姐姐,你不在家,我们尽吃小菜,你一回家,妈妈总是割肉买鱼给你补养身体,你又吃又往学校带,要是你天天在家多好啊!”
这个片断便将深沉的母爱“扬”了起来。同时,这样来写,文章也就曲折生动了。
(2)悬念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唐伯虎应邀出席一家财主婆八十寿宴。当轮到唐伯虎致祝寿辞时,他劈头劈脑一边手指宴主,一边口吟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引得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于是,他趁势口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客们顿时化忧为喜。不待情绪安定,唐伯虎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儿孙和祝寿者们无不惊讶、怒目而视。不料,诗人妙语回天,“偷得蟠桃寿至亲”,顿时,众人开怀大笑掌声轰然。
你是否能从中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实际上,唐伯虎从第一句开始诗人就设置悬念,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直到末句,才完全解开悬念。/ 25
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开头设置悬念,或情节方面的,或感情方面的,或人物方面的,可以使读者怀着探究的心理一直走下去,文章中的包袱一层层被抖开,文章中的脉络越来越清晰,读者在这个悬念的指引下,接受一次又一次的疑虑与惊奇,从而感受到文章的魅力。
大家再来读读这篇小小说:
落棋有声 张新民
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通过民意测验、调查座谈,集中在大黄和小李两人名下。要说工作能力、群众关系,两位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这可把干部科汪科长难住了。几经斟酌,决定不下来,他打算听听新厂长的意见。
厂长略一沉思,出其不意地问道:“还能告诉我一些题外的细节吗?”
“关于他俩?”科长疑惑了。他理了理额前的乱发,突然想了起来:“哦,这两位都是象棋高手。大黄连续三年蝉联全厂冠军;小李呢,虽没有大黄稳定,但去年也得了第三名„„”
厂长颇感
兴趣地站起身来:“好哇,我找他俩赛几盘!”原来厂长也是个棋迷。
为了知己知彼,厂长亲自找不少工 人了解情况,最后正式下了战表。昨晚与大黄下了三局棋。大黄一向出手稳健,素有“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美誉。但昨天他下得不很顺手,接连三局都握手言和。厂长拱拱手,说:“真太过意不去,让你连让三局。” / 25
今天上场的是小李。棋友们给他的外号是“程咬金”。据说他既有开局的“三斧头”,在遇到逆境时,又常常会像“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样,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不胜防。两局下来,厂长就被他凌厉的攻势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老兄,十步之内,解决战斗。”
“唔?”厂长不买账,“要是赢不了呢?”
“这辈子不下棋!”
“一言为定?”
“当然!”
厂长毕竟还有两下子,他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清凉油,抖擞精神,沉着应战,几起几落,终于和了这一局。他笑吟吟地开始收摊,小李猛然抓住他的手:“慢,再来一盘。”
“不是说这辈子不下棋了么?”厂长用含笑的眼睛端详着小李,意味深长地问。
小李不服气地说:“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厂长朗声大笑:“你睡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把小李送出门外,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
这是一篇极有深意的文章。它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方法,吸引读者带着浓厚的兴趣把全文看完。文章开头立即显示悬念: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民意测验、调查座谈的人选集中在小黄和小李的身上,两个人都“各有千秋,不分上下”。二选一将如何产生呢?这可/ 25
是牵涉社会的敏感问题:选拔干部的标准问题。读到此,我们读到这里,不由得都会按照自己的思路,猜测起来。这样的开头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我们要学会在叙事中设置悬念。当然,这里界定的“悬念”是个宽泛的概念,有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将问题或疑团悬在文章的开头或是中间,然后探团解疑,但并不急于揭开谜底,而是蕴蓄较长时间后再解开悬念。
第二,紧扣一个话题,让文中的一方人物对另一方人物的做法产生误解,通过误解,引起矛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也是十分引人入胜的。
第三,让文中的人物身处逆境(重重困难)当中,当解决了一个矛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矛盾;扫除了一道障碍,又出现了一道新的障碍。也就是说,一波不平,一波又起,情节在困难曲折中向前发展,人物形象也随之丰满突立。其实很多电视剧就是这样来安排故事情节的,可谓是紧张而又刺激。
那我们写作文也不妨来试一试吧。
4、总分式结构
顾名思义,先总说后分说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总”,是对“分”或者文章内容的总体概括,往往出现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而“分”,则是对“总”的扩展,是文章内容的具体展开。“总分结构法”在具体的运用中,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灵活选择,它们的最大好处是总提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这种结构方式往往和镜头式结构等综合使用。
实际上,这种结构在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中用得最多。
例如我们以作文“谈勇气”为例:先提出总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然后从三个方面来论证,(1)勇气是开拓进取的前提;分论点;(2)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分论点;(3)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最后提出希望: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培养自己的勇气。主体部分设立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文章总体上是“总分总”式。
5、层递式结构
这也是在议论文写作中经常运用到的,文章总体上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论证思路。
例如还是以上文中提到的“谈勇气”为例。首先诠释“勇气”,提出: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什么),接着论述为什么说勇气很可贵: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为什么),最后再提出→怎样培养自己的勇气:努力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发扬拼搏进取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怎么做)。
这种结构方式,三个部分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一般不宜颠倒。另外,“为什么”和“怎样做”部分都可以分几点来谈。
6、排比段式结构
这种结构一般是指文章的主体部分将剪辑的种种材料采用“排比”这一形式,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段落组合成篇,从而很好地组织起全文的结构框架,使文章体现出一定的新意,并能形成排山倒海之势。
这种方法和镜头式的构思方式有相近之处,可以写完一个侧面,再写另一个侧面,可以在一个平面上自由发挥联想,用不着担心文章结构会不会完整。这种方法在考场作文中/ 25
运用,可以快速构思,快速成文,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则鞭辟入里。
例如,2005年海南省课改区材料半命题“我生活在中”的满分作文《我生活在挑战中》在开头摆出论点后,从“挑战自卑”、“挑战惰性”、“挑战嫉妒心”、“挑战贪念”四个角度分层论述了挑战的四种对象。这种在每一小节开头用一句话引领全节,实际上有类似分论点的作用。或在每一小节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节。这种排比段式的并列结构,显得层次清楚,结构匀称,让人有爽心悦目之感。
再如,2008年桂林市中考满分作文《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见经典考题例析)就是以“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的段首排比的方式结构全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同时有气韵生动,富有气势。
以上几种考场作文的结构,相辅相成,可以交互使用,但无论用什么结构都需要有真情实感,有充实的内容,有深刻的立意„„所以提醒大家注意文章结构也有几个原则:第一,适应文体特点,第二,服从主题需要,第三,考虑驾驭能力„„
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帮助同学们在中考作文时,能快速理解材料,扩展作文思路。如果我们能灵活地运用这些结构技巧,再辅之以勤奋的练习和充实的材料,何愁写不出优秀的考场作文来呢?
【经典考题例析】
1、2008年上海中考作文
2008上海中考语文作文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色彩》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我眼中的色彩 上海一考生
烛光划破黑暗,照亮妈妈的脸,妈妈的手有些颤抖,神态却专注安祥。她每点亮生日蛋糕上的一根蜡烛,就深看我一眼,像是要用尽她全部的心血。1根、2根„„16根!终于,在妈妈的欣慰和希望中,我的面前弥漫开一片灿烂的红色,我的思绪也随之飘远了„„
小的时候,特喜欢围着妈妈转。妈妈每次干活时,我就特爱蹲在旁边,瞧着妈妈的脸。妈妈一千活脸就会变红,特别好看;而我一看/ 25
到妈妈脸上沁出了汗水,就赶紧用我的小手绢帮妈妈擦,每每这时,妈妈就会停下来,笑着亲我一口,这时,她含笑的脸更红,真好看。
渐渐长大了的我。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太精彩,朋友、音乐、明星、服装„„形形色色,常令我应接不暇,于是我不再关注妈妈。这时的妈妈,在我头脑里的印象除了唠叨,就是“不通情理”。记得有一次,因为学校里非常流行穿红色的棉袄,艳艳的,好看极了。望着别人身上的红棉袄,我心里不禁有些痒痒的。于是回家便跟妈妈说:“妈,帮我买件红色的棉袄吧,别人都有!”妈妈笑了笑说:“你那件蓝色的棉袄,不是挺好的吗!去年才买的。孩子,现在不是追求时髦的时候,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想着如何把学习——”
“学习,学习,一天到晚你就只知道用学习来压我,从不关心我的想法。我现在的学习不是挺好的吗?你就知道给自己买好衣服,你真自私——”
“叭”,巴掌落在我的脸上,火辣辣的。
“你给我出去!”妈妈的脸变得通红,双手在不停地颤动。
“出去就出去!谁稀罕!”我捂着被打得通红的脸。夺门而出。我心里难受极了,我只是想要一件衣服,这么低的要求妈妈不愿答应我,还打我,还将我赶出家门„„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我绝不回去”,我暗下决心。可天公偏不作美,待我停下来时,我才发现,夜,是如此阴森,伸手不见五指;风,是如此的刺骨,直往我身上钻;落叶,是如此的可恶,让我总以为有人在走动;鬼魂的传/ 25
说,是如此的可怕,总在我头脑里晃动。远远的好像听到妈妈在呼唤我,我想应又不愿,呼唤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不久又只有风声和落叶声了。我又冷又怕,不知怎的,这时脑子里老是出现妈妈半夜给我盖被子,雨天给我送伞的情景,脚也不自觉地往家里挪,刚到门口,门“咔”的一声便开了,灯光把妈妈红肿的眼睛传给了我。“妈——”我哭着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将我紧紧搂住,一股熟悉的暖流涌上心头,“孩子,妈错了。妈不该那样待你,更不该打你,妈向你道歉!”“不,妈,是我错了,我不该那样对您讲话,是我的错!红棉袄,我不要了”。我哭着说。
第二天放学回家,走进房间,一片耀眼的红闪入我的眼帘。床上,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一件漂亮的红绵袄。我愣住了。“孩子,试试看”,妈妈走了进来,脸上充满了笑容,说着,帮我穿上了那件我心仪已久的红棉袄。“正合适!”妈妈说着,满脸的满足。猛然间,我发现,妈妈脸上的红润不知何时已悄然离去了。奇怪J穿上新红棉袄后,我内心竟没有一点雀跃之情。不,我不能这样自私,我要补偿妈妈。
这一个学期结束了,当我捧着红色的荣誉证书站在妈妈的面前时,妈妈笑了,笑得那样灿烂,红本本映红了妈妈的脸,还像以前一样美。
“孩子,快许个愿吧!”妈妈的声音把我拉回到现实。
“是,妈妈”,我边答应,边偷偷地瞧了妈妈一眼。烛光,映红了妈妈的笑脸,而泪水,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赶紧低下头,闭上眼睛,假装许起愿来。许什么愿呢?不知怎的,头脑里总晃动着妈妈红红的笑脸,对,就许一个愿„„ / 25
〖点评〗
这篇文章构思很巧妙。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重点抓住“妈妈”的脸色,展示“我”的成长历程,展示母女关系的变化过程。正是这样的构思,使红色拥有了全新的内涵,它是年轻美丽的象征,也是幼稚任睦的一代人成长的标志。另外,本文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小作者善于抓住细节来展示人物特点,如小时候女儿给“妈妈”擦汗珠,体现的是女儿对妈妈的爱;“妈妈”红肿的眼睛,则表现了一位母亲的自责与对女儿的担心。
2、浙江温州2008年中考作文
原题:以“下雨天,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例文:
下雨天,真好 温州一考生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淅淅沥沥,沥沥淅淅„„
雨密密地斜织着。伴随着雨,悠扬的箫声萦绕。那样欢快,那样明净。“啪!”箫声戛然而止。父亲如同一头暴怒的狮子,将巴掌扇向他的女儿。“都初三了,还吹,你能吹出个瑞中吗?还不快给我去复习。”说完,粗暴地夺走女儿手中的箫,扔到地上。
女儿呆呆地站着。/ 25
泪水流过红肿的脸颊,滴到地上,溅到心里。
迷茫的眼睛透向窗外。
雨不大,但心中却有一场倾盆大雨„„下雨天,好吗?
女孩埋葬了箫,埋葬了梦,一头扎进书本„„
从此,树林里少了箫声,课堂中多了提问的声音;山野上少了一个身影,却见教室里有人埋头苦读。她只记得父母的期望,心中只有考上瑞中的呼喊。
大家都夸她懂事,都夸她好学,却不知她在雨天里落了多少泪。
临考前,父亲的身影移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正在出神,父亲轻轻地拍拍她,她仿佛从梦中醒来,震惊地看着父亲。“又下雨了。”父亲说。
女儿无语。
“出去走走吧。”
女儿不相信这是父亲的话。
疑惑的眼神射向父亲。
目光中,父亲那么的和蔼。
“去树林吧!”
她的心中顿时燃起了希望。
她欢快地跑了出去,突然,她转身回来。对,她差点忘了那把尘封的箫。温柔地抚摸着它翠绿的身体,伴随着箫声,女儿的脚印留在/ 25
了树林中的每一个角落。在这雨中,她尽情地吹,尽情地欢笑。雨点不时落到她脸上,手上、箫上,她全然不知。
雨天,她终于找回了遗失许久的自我;她终于从无尽的学习中被释放;她终于能在雨中漫步。
她就像一只羞红的小鸟,在山里大声地笑了„„
雨,淅淅沥沥,沥沥淅淅„„
下雨天,真好!
〖点评〗
故事发生在雨天,雨天使得这个故事别有况味。雨见证了“我”的伤心与失而复得的幸福,情感的雨下得那样细腻、那样汹涌。于是,雨在这里不仅是情节变化的线索,更是情感变化的线索,现实的雨与内心的雨交融得几乎天衣无缝,不仅表现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底,更表现了作者对情感体验的深度。雨落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成长历程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段记忆。
3、2006年浙江省中考作文
原题:品读试卷所选文章,我们看到,生活虽然艰辛,有一类人却活得从容不迫,有滋有味。以快乐心面对人生,于艰难处寻觅快乐,生命便有了亮色。小室虽陋,但有苔痕草色、素琴金经,便自有一番乐趣,何陋之有?东坡妙笔一挥,烦难案件便成了赏心乐事。而《生/ 25
死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生命状态,没有一点乐观精神,又怎能灿烂如此?
请以“乐在其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像,抒发感情,等等。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例文:
快乐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浙江一考生
清晨,精神百倍地走下楼梯,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走出楼门才发现下起了雨,又不得不上楼去拿雨伞,满肚子不高兴,边上楼边想:“今天的体育课肯定又泡汤了,今天中午肯定又回不了家了,又得吃厨上那有盐没醋的饭菜了,一会儿打不上出租,公交也肯定很挤„„”
走出院门,一路上的几个情景却使我的心情渐渐舒畅起来———
镜头一
突然听见一阵哭声,循声望去,一个背着大书包的小男孩滑倒了。早点摊前一位正喝豆浆的阿姨赶紧撂下碗跑过去扶起小男孩,又蹲下身子帮他擦掉衣服上的泥水,重新为他撑好伞,一边嘱咐着,一边送他走过马路„„ / 25
看到这一幕,我微微一笑,原来雨中更能见真情呀!
镜头二
公交车停站,车窗外,一位三十多岁的妈妈不得不跳下自行车,艰难地推着后座上的女儿在人群中穿行。雨披的帽沿下,雨滴顺着这位年轻***发梢一滴一滴地滑落,而她却只顾稳稳地推着车子。多么熟悉的情景!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我的妈妈骑着自行车接送了我六年,风雨中,妈妈发梢的雨滴也是这么一滴一滴滑落的吗?看着自行车后座上那个被雨衣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女孩,我笑了„„
这原本恼人的雨幕竟让我感受到了拥有母爱的幸福和快乐。
镜头三
座位旁边,一位五十多岁的农民吩咐他对面的青年:“今儿赶紧往家打个电话,看咱那儿下了没有!一冬都没下了,春雨贵如油,多下几场这样的雨,省多少浇地的钱呢!”是呀,已经好久没有下雨了,风调雨顺才会有丰年,我有什么理由讨厌这场雨呢?我应该和农民们一起高兴,一起快乐呀!
走下公交车,心里已没了半点烦躁,体育课不能打篮球,却可以在室内看NBA了;中午回不了家,又可以和同学们侃明星了;打不上出租车,坐在公交上不也让我看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真实画面,体味到了幸福和快乐吗?换一种思维方式,幸福快乐原来如此简单!
〖点评〗 / 25
本文构思精巧,运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通过雨中上学路上三个镜头的的抓拍,再现了三个平实普通的场景,揭示了“快乐幸福原来如此简单”的道理。
本文同时还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注意场景设置的烘托效果,先写下雨的不快,再通过三个镜头的逐一展示,缓缓写出自己心情的阴雨转晴,最后点题道出不快消失而幸福和快乐的到来。这种写法,给人以暗香渐来的感觉,开头看似与题无关,但看完结尾,却使人深深感受到快乐无处不在,只要你热爱生活,就会“乐在其中”。这种首尾呼应,结尾点题,突出中心的写法表现出该考生扎实的写作功夫。
4、2004年上海市中考作文
原题: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例文:
我的视线——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上海一考生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25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我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5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点评〗
本文胜在审题、构思。作者把一个永恒的话题——亲情形象地编入“我的视线”,其审题、取材可谓巧妙新鲜,视线集中的对象——雨伞是本文穿越时空的线索,文章构思时截取这亲情之爱的两极,以母爱和对母亲的爱作为落笔详写的点,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情,感人至深。5、2008年江苏南通中考作文
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便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便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 请以“一道风景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5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例文:
一道风景线 南通一考生
爸爸的自行车是一道永远不老的风景线。
夕阳西下,随着一阵轻脆的铃声,我冲出校门,爸爸笑着向我挥手,我一蹦一跳来到爸爸身前,放下书包,坐上爸爸的自行车。我喜欢坐在车子前架上,这样我可以随意的按响车铃。每当我按响车铃,爸爸总是敲我脑袋,说我调皮,引得大家都看这辆破的“凤凰”牌自行车。我可不管这些,爸爸越是说我,我将车铃按的越响。路人都向我看来,这自行车也就成了马路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我的欢声笑语也渗满车轮滚过的路面。
马路上的自行车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很快,我到了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了。于是每当爸爸有空,他就教我骑自行车。我当然无法掌握这个庞然大物,爸爸答应在我身后扶着自行车。可是有时爸爸说话不算数,我骑着骑着爸爸就放了手。于是,我摇摇晃晃地就摔在了地上。爸爸的自行车也摔得一身泥,龙头也弯/ 25
得不成样子。我爬起来,转过身气呼呼地向爸爸走去,刚走到一半,我就忍不住笑了,因为爸爸一直傻乎乎地对我笑。
被摔坏的自行车是最可笑风景线。
还记得那一天,我做完课间正向教室走去,忽然爸爸出现在我面前,他手中拿了个塑料袋,气喘吁吁地说:“你的美术工具,看一下,有没有少。”我接过塑料袋,不禁泪水充满眼眶。我真不应该不信任爸爸,故意将美术课提前了两节课。“没少”我说。“那就好”爸爸转身跨上自行车。我默默凝望远去的自行车,那车虽破旧,但却精神抖擞的自行车。于是,我想起了那辆在风雨中送我去医院的自行车,那辆开学时停放在众多摩托车、汽车间的自行车„„„渐渐的,泪水洒满了我的衣襟.承载着父爱的自行车是最感人的风景线。
马路上的、被摔坏的、承载着父爱的自行车,无一不是一道风景线,而爸爸对我深深的爱则融入在那风景线中。〖点评〗
本文在结构方面特色鲜明,文章用四个段首排比句领起了四个片段,分别是“爸爸的自行车是一道永远不老的风景线”、“马路上的自行车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被摔坏的自行车是最可笑风景线”、“承载着父爱的自行车是最感人的风景线”,四个片段共同汇成一道爱的风景线。很好的表现了主题。/ 25 6、2005年宁波市中考作文
原题:以“沟通”为题写一篇作文。
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沟
通 宁波一考生
黄老汉种了一辈子的地,没想到竟然也培养出了一个当局长的儿子。
儿子工作于县城,又忙,一年中难得回家一趟。
这年中秋,又恰逢黄老汉生日,于是局长儿子百忙之中偷闲赶回老家为黄老汉祝寿。
爷儿俩饭罢,就坐在院子里葡萄架下聊了起来。儿子端起茶杯说:“爸,咱俩好长时间没在一起„„。”“别叫‘爸’,听着耳生,叫‘爹’!”儿子的脸阴了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正常。“爹,咱爷儿俩好久没在一起说说话了。今晚上,咱爷儿俩就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沟通沟通。”
黄老汉点燃烟杆子,默默地听着。
于是儿子问道:“爹,你这一辈子最高兴、最幸福的事是在什么时候?”
黄老汉把烟杆子一放说:“嗯,那得算粮食大丰收的时候。” / 25
“爹,这叫空话、大话、套话,当农民的谁不希望粮食大丰收。”
“那,儿子,你什么时候最幸福、最高兴呢?”黄老汉反问。
儿子答道:“爹,我这辈子最幸福、最高兴的时候嘛,就是下属给我汇报工作情况时。”
黄老汉又点燃烟杆子,叭嗒叭嗒抽了几口后说:“那有什么可高兴的,一个人坐着,听一群人在哪里叽哩呱啦讲个不停。”
儿子马上接口道:“哪里啊,他们都是拣我喜欢听的话,只要他们稍一讲错,那我就敲敲桌子,碰碰茶杯或‘唉’一声什么的,他们就不敢说下去了。”
黄老汉把烟杆子放在石凳上,使劲敲了两下。儿子问:“爹,你咋了?生气了?我没惹您老人家呀?”
黄老汉接口道:“小子,你爹刚才说得不好,现在我重说。我这一辈子最高兴、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你这个第一个成为村里的大学生的儿子,而现在你却使我失望,你没当几年官,官气倒长了不少,真没想到„„。”
说完,黄老汉站起来要回里屋。突然,黄局长激动地站起来,厉声喝到:“同志,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还没说散会呢!”
〖点评〗
这篇小小说,叙事一波三折,尤其是结尾“突然,黄局长激动地站起来,厉声喝到:‘同志,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还没说散会呢!’”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小说到这儿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主题鲜明/ 25
地表达了黄老汉和儿子之间对“幸福、高兴”存在无法沟通(其实是官民之间)的看法,作者关注现实,针砭时弊,新意迭出。文章在环境、气氛、人物对话和神态描写方面具体形象,入木三分,语言简练而准确。全文行文流畅,结构和谐完美。
【强化精要训练】
一、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要求:
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600字。〖提示〗
以“感动”为话题写作文,就要首先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
材料在一篇文章里如何安排、如何使用,完全可以因文而异。以记叙为主,将上述材料写成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引发必要的抒情或议论,是一种写法;或者用片断式的组合方式把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组合起来,或者依据行文需要,将材料加以梳理,用一根“红线”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写成“形散神凝”的散文,也是一种写法;甚至只有叙事,没有抒情或议论,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尝不可。文无定法,只要文章内容能够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就都合乎题意要求。
二、题目:雨天,我想起了
要求:①注意环境描写,情景交融;②可以写人叙事,也可以联想、想象;③不少于600字。
〖提示〗
看到这个题目首先要放开思绪地想,会想到幸福的时刻,想到美好的场面,想到欢乐的节日,想到愉快的交谈;想到一本喜爱的小说,想到一篇醉人的散文,想到一首沁人心脾的诗歌;想到今天,想到昨天,想到未来„„„ 在此基础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其次要“选”,即根据“雨天”这个特定的条件或者说是特定的环境来进行选材,要明确所写的事、所想的事、所抒的情为什么一定与“雨天”有关而不与其它天气有关。/ 25
再就是要“扣”,一定要扣住“雨天”来写,要注意在文中或用“雨天”来引出内容`,或用“雨天”来设置情景,或用“雨天”来烘托气氛,或用“雨天”来抒发情感,或用“雨天”来结构全文。那么“雨天”在结构上来说就可能成为行文的线索。
三、题目:,牵动我的情思
看到这个题目,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撩拨你刻骨铭心的记忆,牵动你感情的神经,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提示〗
这是道半命题作文,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散文。牵动“我”的情思的,可以是一个难忘的人,可以是一件感人的事,可以是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可以是一处迷人的风景,可以是一件精美的物什„„无论是什么都是文章的线索。
在内容上,可以通过某一个“点”写一种单一的情思,也可以通过几个“面”写一种综合的情感。因而可以选择一线贯穿式的记叙文、散文,也可以写成镜头式的文章,还可以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表现主题,注意通过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写作手法,使文章的叙事摇曳生姿。
四、题目:我们一起走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篇幅在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暗示或透露真实的地址姓名等影响阅卷公正性的任何内容。〖提示〗
首先要注意到本题的一个隐含条件。题目中有“我”但不能只写我,重点应该是“我们”中的“他(她)”或者“你”,并且“我们”一起去经历风雨。“走过”,是走过人生之路,必定是重要的难忘的事情才能让“我”因为我们起走过而自豪、感动和难以忘怀。因而,在选材上可以写学校、家庭甚至是社会生活,可以是我和亲人一起走过,可以是和老师同学一起走过,可以是和社会上的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一起走过„„
在构思上可以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做好铺垫,形成前后对比,从而使叙事跌宕起伏。/ 25
第二篇:中考作文结构安排(范文模版)
中考作文结构安排
【中考凝眸】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失去了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无所依附,灵魂无处寄托。如果你疏于配齐、锻炼文章的‚骨骼‛,就会大大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考场作文中,在结构方面的容易问题主要有: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不尊重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即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阅卷老师说,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打入四类文、五类文之中去。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有心的中考阅卷老师曾做过统计,大约有19.5%的同学分段上都存在段落太长或者过细、内容杂糅等问题。
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这样一来,即使文章内容不错、语言不错,也会因为结构上的不严谨而降入二类文的行列。
五是剪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主要是因为不善于安排答题时间而没有时间写完留下的遗憾)。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造成结构松散和混乱的原因,或者是作者的思路没有理清;或者是没有做到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文章作出通盘的考虑;或者是行文方面着力不准。
【感悟升格】
下面是一篇以‚风‛为话题的作文片段:
顶风而行,就得有高尚的品质。李白困窘,不肯‚摧眉折腰‛;子路家穷,只是背米养亲;张作霖手黑,也可为东三省而死……这些人就凭着一颗正义之心,凭着高尚的人格,凭着‚既吾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顶住了世俗之风,霸权之势。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才会不怕贫穷,不畏强暴,在正义与邪恶之间,选择良知,选择正义。当道义与生命夹击你时,你才会选择‚投死为国,以义灭身‛,当利益之风缚住你的手脚时,你才会恪守‚男儿重义气,何用刀钱为‛;当功名的旋风卷起时,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要我们能够坚守阵地,顽强对抗顶风而行,至死不渝,相信没有正义之风吹不到的地方。
这段文字充满激情,语言优美,但举例没有注意时间性,议论与叙述照应不周,句与句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与衔接,造成思路不清。修改本文段,要调整所举事例的顺序,注意议与叙的对应关系,使文段具有整体感和连贯性。下面是升格文段:
顶风而行,就得有高尚的品质。确实,要顶风而行,一定要有高尚的品质作坚强的后盾。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才会不怕贫穷,不畏强暴,在正义与邪恶之间,选择良知,选择正义。子路家穷,只是背米养亲;李白困窘,也不肯‚摧眉折腰‛;张作霖手黑,也可为东三省而死……这些人就凭着一颗正义之心,凭着高尚的人格,凭着‚既吾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顶住了世俗之风,霸权之势。这样,当利益之风围着你,缚住你的手脚时,你才会恪守‚男儿重义气,何用刀钱为‛;当功名的旋风卷起时,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当道义与生命夹击你时,你才会选择‚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现实生活中,攀比风、吃喝风、行贿受贿风、崇洋媚外风、卖国求荣风……当这些形形色色的歪风邪气朝我们涌过来的时候,只要我们能够坚守阵地,顽强对抗顶风而行,至死不渝,相信没有正义之风吹不到的地方。
改后的文字以“议—叙—议”的思路行文,衔接自然,照应周密,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表意清晰流畅,让读者在慨叹语言的雄辩之风的同时感受到思维严谨之美。
【精彩回放】
1、语文在哪里?在大自然优美的景色里。看古渡横斜,如血残阳,品读‚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秋思;览四季更迭,赏花开花落,领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物春泥更护花‛的襟怀;登泰山之巅,眺红日东升,吟诵‚雄鸡一唱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与阗‛的豪壮……不错的,语文就在你身边,不需要华丽的言词,不需要艳妆的浓抹,是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朴素,是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是那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神秘……一切景语皆情语。
——选自江苏盐城市中考满分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2、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犹如有了源头活水,时时滋润灵动的眼睛,去发现幸福,发现美,欣赏美:姹紫嫣红、草长莺飞是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美。荷败菊谢就大煞风景了吗?为什么不用心去品味‚留得残荷听雨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优美意境呢?在城市,有霓裳倩影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繁华热闹;在乡村,有小桥流水麦浪滚滚蛙声一片的淳朴宁静。这就是乐观,这就是幸福。
——选自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幸福原来就是一种乐观的态度》
3、伴随着铁门开启的‚隆隆‛声,我走进了这座已经荒废很久的庭院,这个养育了我15年的地方。熟悉的老屋、熟悉的铁门,门前门后都留着我生活的足迹,记录着我儿时的故事。沉重的开门声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了十几年前,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选自浙江金华市中考满分作文《想起了往事》
4、是阳光让四季活了起来,是爱让我们活了起来。是爱,使我们焕然一新;是爱,使我们多了理想,也多了惆怅;是爱,使我们与自己的根系缩短了距离;是爱,使我们为了未来的希望甘愿放弃生命;是爱……其实,世界上的爱就如阳光一样多,一样温暖。记住吧!记住四季的阳光,让心中充满爱。
——选自湖北武汉市课改区中考满分作文《四季的阳光》
5、由此看来,长处真是一把双刃剑啊,当剑的一面利刃对着敌人时,另一面利刃却对着自己啊。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了某个长处,就可以拿来到处炫耀了。在使用自己的长处时,大家一定要象用剑一样:学会利用对着敌人的那一面利刃,同时也要小心对着自己那一面利刃啊。
——选自浙江金华市中考满分作文《长处是一把双刃剑》
6、生活是酒,体验就是尽情畅饮:潇洒不羁,激情澎湃。生活是茶,体验就是静心品味:怡然自得,旷远幽静。生活是水,体验就是努力感知:清新无奇,至净至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藏身于不为人知的角落,只有体验过个中滋味,才能发掘出人生最闪亮的一页。
——选自甘肃兰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人生极处是体验》
7、‚嘀——!‛裁判一声哨响。队长得球后旋即把它传给了阿×。对方先锋对员已经气势汹汹地过来逼抢了,阿×不慌不忙地把球传给了我。我是右前卫,担负着组织整个球队进攻的重任。我沉住气,缓缓带球前进,寻找着对方阵容的一丝漏洞。突然,对方的前锋对员回防,来抢我的球。‚××,注意!快,后面有人!‛队长和其他队友提醒我。我快速地往脑后瞟了一眼,哇噻,对方两名队员正猛地向我扑了过来。我来不及多想,用了一个转身动作,闪过了一名‚刺客‛,再用一个急刹车,躲开了另一名‚刺客‛。
——选自四川内江市中考满分作文《足球,让人感动》
【实用技法】
下列方法,可用来实现文章结构的快速升级: 一、一线贯穿。面对着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如《孔已己》中的‚我‛,即小伙计),可以是物(如《小橘灯》中的小橘灯),可以是中心事件(如《驿路梨花》中的打听小屋主人是谁),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
二、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它们的最大好处是总提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这种结构方法,纲目清晰,中心突出。
三、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做抑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四、亦问亦答。以提问和作答来组成文章的结构,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五、三水并流。除开头结尾之外用三四个大的段落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一个主题将几件事或某件事的几个侧面并列或交错展开,这种横向并列式的结构方法,就是‚三江并流法‛。注意:‚三水‛或者来自同一个源头,或者汇向同一个大流,或者中间交叉相会。我们熟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种方法运用的代表作。
六、回环反复。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之中(比如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鼓动性和感染力。七、一波三折。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读者。或是悬念设疑法,误会兴波法,或是蓄势陡转法,抑扬生变法,从而激发起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八、首尾出彩。开头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方法,形成一股气势,把后面的内容带动起来。结尾可以运用呼应开头、交代结局、陡转立止写景蕴情、启发鼓励等方法。不论哪种方法,都要力求用得自然、精巧、含蓄、有力,为文章配上一个‚豹尾‛。【结构形式】
1.横式结构
横式结构就是把一组属于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或景象,按照差不多相同的句子结构排列在一起,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主体部分几方面的内容一般是并列的关系,但却存在一定的顺序,或从主到次,或由浅入深,或时间上的先后等。
2.纵式结构
在记叙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通过过程的叙述来写人、叙事、写景,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即通过回忆幼年、外出求学和参加革命等不同时期母亲的表现与经历,赞扬了母亲的品德,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在说明文中,纵式结构常用于说明事物的过程、程序,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叙述了景泰蓝这一手工艺品的工艺流程,介绍了景泰蓝由制胎到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等的全部操作工序。在议论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用显示历史进程和今昔变化的事实为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结构。
3.转折式结构
这种结构模式,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相反的方面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运用转折式结构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符合生活真实。巧合能使作品引人入胜,但要注意情节的真实性。恩格斯指出:‚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因此,设臵巧合要注意符合生活逻辑,使文章的内容真实可信。
(2)要有利于表现主题。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主旨,构思巧合时应在情节的安排上多下工夫。比如,有位同学为反映父子之间思想逐步沟通的过程.描写父亲、儿子不约而同地分别爱上了对方爱唱而自己原先不愿听的歌曲。通过这一巧合,生动地揭示了两代人需要互相沟通、理解以消除代沟的主题。
(3)文章前面的蓄势要充分。蓄势的目的是为了下文的陡转,所以一定要达到效果充分的累积,使读者的心情相当急切,再道出事情的原委和真相。
几种特殊的结构模式
1.小标题式
运用小标题的结构方法,把文章内容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拟制一个精妙的小标题,用这个小标题统领下文的内容,为下文的展开指明写作方向。这样结构文章,脉络清晰,一目了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中考优秀作文《水祭》一文,就分别运用杜牧的绝句《清明》中的四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为文章四个部分的小标题,写出了四个概括性的画面。2.排比段式
排比,本是一种修辞方式,而将这一语言样式扩大化运用在段落之间,就形成了段落排比法。所谓段落排比法,就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当的段落组建一篇文章的主体框架的结构方法。文章各个段落之间关系是并排的,每个段落内容地位平等,互不包含。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常见的方法有:
(1)段首排比法。就是将相似的句型或短语放在文章若干段落的开头,并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的一种写法。这一写法,多用于说理和抒情。用于说理,可以使论点阐述得更为严密、更为透彻;用于抒情,可以使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用这一方法连缀文章,形散而神聚,可以使文章结构突显,脉络分明,展现文章严密的逻辑性和鲜明的条理性。
(2)人物事件排比法。它是将有着某种联系的不同人物的事件各自成段,这几个段落的写法基本一致,形成排比的一种写法。
(3)假设排比法。它是一种用几个假设的情形段落来组成文章的一种写法。如一篇《如果我有……》的作文,主体部分分成四个片段,每个片段均以‚如果我有……可否……‛放在前面,非常醒目。
(4)引用诗文排比法。它是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段落都引用不同的诗句,从而形成排比的一种写法。如一篇以‚快乐‛为话题的考场作文《四季之乐》,主体部分的每一个自然段均引用一句诗来开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引出诗句后,再用大体相同的字数、旬式来描写每个季节的美景和它给人带来的‚乐‛。
当然.要使用好段落排比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使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段落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且有内在的联系。
②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段落应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可按时间,可按空间;可并列,可递进;可横式,可纵式。
③不必拘于段落结构的完全一致。完全一致的几个段落,往往给人单调呆板的感觉,只要大致相同就可以了,这样行文会显得自由、活泼。
3.镜头组合式
所谓镜头组合式结构方法,就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组合成文的一种结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所选择的镜头片段都要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还要注意几个镜头的排列顺序。如下文:
走进历史的画廊里
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边挂满了一幅幅活动着的图画。我迈开步子,观赏起这些多彩的图画来。
第一幕
人声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位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里跳动着火苗。
“说!地球才是中心!”一个黑长衫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为历史添上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第二幕
白色的病床上。一个小女孩艰难地用小手棒翻着书。由于高位截瘫,她只能通过镜子吃力地看着.字是反的,她因此不停地流着眼泪。但她并没有抱怨,她坚持住了,为此露出了多少次发自内心的微笑。当她坐在轮椅上,拉着手风琴低唱着“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时,她已经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张海迪,一张苍白的脸,却为历史添上了一道五彩的生命之景。
第三幕
烈日当空.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伯正在田间忙碌着。低头,弯腰,又站起。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一连串动作,观察着那一株株水稻。突然,他眼睛一亮.笑容顿时爬上了他的脸:“找到啦!可找到你啦!我找了你十年啊,今天终于让我找到了!”说着,他弯下身去,小心翼翼地将那株水稻连根挖起,欣喜若狂地带着它往远处的房子跑去。他就是袁隆平,养活了13亿中国人的伟大农民。坚持了十年,他终于在中国的历史上画上了一道金黄的风景。
尾声
睁开眼,天已大亮,枕头旁放着的书仍翻在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风景。
这篇文章的出彩之处在于运用了‚蒙太奇‛手法,运用剧本特写镜头模式,采用横向排列组合,非常自然地把不同时问、不同地点的历史‚风景‛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作者选取了历史上三位著名人物的故事,布鲁诺被焚、张海迪苦读、袁隆平潜心科研,组成了三幕感人至深的独特风景。三个故事虽‚老‛,但作者用善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境遇中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坚守。在表现手法上也各有侧重.写布鲁诺重在背景的烘托,写张海迪重在内心情感的铺设,写袁隆平重在人物言行的描写,从而使三个人物都显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文章结构常见的误区
1.撇开中心.横生枝节。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中心思想明确,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然而,有些考生在写作时,刚开始还能围绕一个中心写,中途却岔出别的话题,另起炉灶写到其他内容上去,从而造成文章有多个中心,分散了文章的力量。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2.恣意妄为,逻辑混乱。
考场作文的写作需要在动笔之前全面审题,把作文题目、材料选择、结构安排,乃至语言选用等都要想清楚。想清楚了再动笔是考场作文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然而,部分考生却与此相反,粗看题目和要求,稍加思考、贸然确立一个立意方向后就动笔写作,由于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等到写到半途发现无话可说,或者偏离题意,又不能重写,于是要么凑字数,要么硬往主题上扣,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阅卷老师说,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打入四类文之中去。3.层次不清,分段失当
一个层次或一个段落,应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文章分段就应该将同一内容分在一起,而不是将它割裂开来。部分考生在分段上缺乏统一思考,随意分段,或者一段到底,这都是错误的做法。一是把本来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句群硬分成几个段落,七零八落,显得文意不连贯;一是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硬将一个完整的意思拆散到几个不同的段落中去,导致段落松散,段意不集中;一是在某一个段里硬将互不关联的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有心的中考阅卷老师曾做过统计,大约有19.5%的同学分段上都存在段落太长或者过细、内容杂糅等问题。
4.缺乏过渡,忽视照应。
文章的过渡与照应是文章内部层次间、段落间的衔接联系,是前后贯通的纽带。用好过渡与照应,会使文章结构严密,层次清晰,显示出文章的整体性。然而,在考场上,也有部分考生由于安排文章的过渡或照应不当,造成文章条理时断时续,层次似有似无,模糊不清。主要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这样一来,即使文章内容不错、语言不错,也会因为结构上的不严谨而降人二类文的行列。5.剪裁不当,头重脚轻。
文章结构布局要匀称,各部分之间的比例要协调,要做到‚风头、猪肚、豹尾‛。然而,有的考生由于各种原因,安排文章结构时却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自我检测
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回家
从上六年级起,我就来到扬州上学。我刚开始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我常常想回家,因为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是很害怕的。然而我现在是初三学生了,成大姑娘了,我反而不想回家。如果有人听到我这话,肯定会问我为什么不想回家?为了能多交几个朋友?那我就告诉你原因吧。是因为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特别嫌她烦。每次回家不到两分钟,她就问这问那的,问得我都没法活了。虽然我妈有爱唠叨的坏习惯,但我还是挺喜欢她的,因为她对我的关心和爱,我是知道的。
记得上个星期五回家,离冢还有20米,我就看见妈妈站在阳台上。我想,妈妈站在阳台上干什么?我正准备叫她时,她却在我前面抢先一步,说:‚春花,你回来了。‛我妈一边说一边朝我走来,我说:‚是的,妈。‛妈妈很快走快走到我跟前,我便问她:‚妈妈你站在阳台上做什么?‛我妈语重心长地说:‚等你回家啊!’’原来如此。然后,我妈帮我把书包提下来自己背,看到她这样做,我连忙说:‚妈,不用.我自己背。‘没关系,妈妈背得动,看你头上满是汗,一定累坏了吧,走,回家去,妈妈用毛巾帮你擦擦。‛妈说。听到这话,我的心里是温暖的。回到家,妈妈放下书包,就去帮我洗毛巾,然后过来帮我擦汗。擦完汗后,妈妈切了一片大西瓜递给我,我接过西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后,感到凉快多了,我笑眯眯地对妈妈说:‚谢谢你,妈妈。‛听到这话,妈妈在脸上充满了笑容。
回家是一件温暖人心的事。
(1)关于‚回家‛,作者叙述了几件事?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2)你认为这几件事中,那一件事应该详写?为什么?(3)你认为本文该怎样来划分段落才合理?段落之间应该怎样来设臵过渡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4)除段落安排外,本文结构上还有那些失误?从结构安排上。你认为该怎样来提升本文? 参考答案:
(1)关于‚回家‛,作者叙述了这几件事:刚到学校,常常想回家;初三了,反而不想回家,因为‚我妈妈特别唠叨,我特别嫌她烦‛;一个星期五回家的情形。对于回家,作者情感经历了爱回家、怕回家、喜欢回家的变化:对于母亲,我‚特别嫌她烦‛,但我‚还是挺喜欢她的‛,从情感的变化中阐释了‚回家是一件温暖人心的事‛的主题。
(2)本文意图通过回家的描写来阐释母爱的伟大,体现母女(子)情深,因而有关能体现这个主题的细节、事件都应该详写。具体说来,母亲帮我背书包、切西瓜的细节要详写。当然,这篇文章设臵了对比的情节,以使文章波澜起伏,因而有关母亲的‚唠叨‛的细节也应具体展示一两个。
(3)本文的结构安排不是十分合理。段落划分也不是很理想。从提升的角度.结构上可以多分几段,现在的一、二两段都可以至少再剖成两段。文章先要有一个总起段,概括全文内容。第一自然段,可以分为两段.即初到学校爱回家为一段,初三了怕回家为一段。原文第二自然段至少也要分为两段,即初到家门,母亲帮我背书包为一段,到家后母亲为我切西瓜为一段。段落之间用一些领起句衔接,譬如‚起先,我爱回家;后来,我怕回家;现在,回家于我,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
(4)结构安排上,主要是开头、结尾不好,中间部分过渡也不是很好,使得文章有割裂之感。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总是接触过或多或少的书。有些书,可能会勾起你对往事的回忆。还可能让你产生一种想法或观点,等等。
请以‚书的回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选择最佳文体,做到结构合理、完整,开头、结尾有特色,中心突出。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要求写有关书的一段回忆。首先,你要选择书,可以是读一本书的经历,也可以是读几本书的经历.而且,根据题目要求。这本书或这些书‚让你产生一种想法或观点‛,所以,书不能随便选择。要选那些能给自己带来人生启迪的好书。当然.你要选武侠小说,或者游戏书,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将写作重点落实到对自己的人生启发上来,写出读这些书的积极意义。其次。抓住题目中的‚回忆‛二字,重点描绘读书时的情形和个人的感悟。记住,书的内容不是文章的重点。而怎样读的、读后对自己有哪些影响才是要着力刻画的。再次,从文章的结构布局来看。本文题可以采用穿插回放的方式来写作。以读书获得的收获为线索,穿插写几个有关读书的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用议论句衔接。这个议论句既是作者的观点,又是文章的过渡句。
第三篇:结构安排教案
中考专题作文之——安排结构篇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写作谋篇布局的技巧,进而提升作文质量亮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失去了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无所依附,灵魂无处寄托。如果你疏于配齐、锻炼文章的“骨骼”,就会大大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考场作文中,在结构方面的容易问题主要有: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不尊重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即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阅卷老师说,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打入四类文、五类文之中去;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有心的中考阅卷老师曾做过统计,大约有19.5%的同学分段上都存在段落太长或者过细、内容杂糅等问题。
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这样一来,即使文章内容不错、语言不错,也会因为结构上的不严谨而降入二类文的行列。
五、是剪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主要是因为不善于安排答题时间而没有时间写完留下的遗憾)。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造成结构松散和混乱的原因,或者是作者的思路没有理清;或者是没有做到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文章作出通盘的考虑;或者是行文方面着力不准,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列提纲。
二、正课
下列方法,可用来实现文章结构的快速升级: 一、一线贯穿。面对着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如《孔已己》中的“我”,即小伙计),可以是物(如《小橘灯》中的小橘灯),可以是中心事件(如《驿路梨花》中的打听小屋主人是谁),可以是感情变化(如《荔枝蜜》中的“我”对蜜蜂感情的变化)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提纲示例)
开头:我买橘子看望小姑娘
开头:讨厌蜜蜂
一线贯穿式提纲
中间:小姑娘做小橘灯
中间:看望蜜蜂(小橘灯)
小姑娘送小橘灯
赞美蜜蜂
结尾:我提着小橘灯上路
结尾:变成蜜蜂
二、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它们的最大好处是总提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这种结构方法,纲目清晰,中心突出。
三、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做抑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开头:
回忆
联谊会:
赞叹
中间: 考 试:
傻眼、回避
演讲比赛: 鄙视 结尾:
抹去记忆
四、亦问亦答。以提问和作答来组成文章的结构,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设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如:《语文在哪里》提纲 开头:题记点题
问: 语文在哪里
答:在大自然优美的景色里
问:语文在哪里
中间:
答:在人间的真清里
问:语文在哪里
答:在书本里 结尾:照应开头,点题 五、三水并流。除开头结尾之外用三四个大的段落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一个主题将几件事或某件事的几个侧面并列或交错展开,这种横向并列式的结构方法,就是“三江并流法”。注意:“三水”或者来自同一个源头,或者汇向同一个大流,或者中间交叉相会。我们熟知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种方法运用的代表作。如《和谐》提纲
开头:点题
一、公共汽车:让座 中间:
二、学校:解题
三、家中:聊天、娱乐 结尾:点题、照应开头
和谐
和谐,无处不在。它就像我们的朋友、亲人一样,随时都在我们身边。社会中,学校中,家庭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它美丽的身影……但是,它总是爱和我们捉迷藏,需要你去用眼睛发现,用心去感受……
一
妈妈带我坐公共汽车出去,上了车,有空位,我便坐下了。过了没多长时间,有一位满头银发还拄着拐杖的矮个子老奶奶蹒跚地上了公共汽车。恰巧,车上也没有了空位。我想:这不正是我乐于助人的好机会嘛!妈妈也转过头来看着我,她的眼神告诉我,她说:“妈妈相信你能做好的!”于是,我站起来,从容地走到老奶奶身边,温柔地说:“老奶奶,您这样站着很危险的!我把我的座位让给您,您坐吧!”“小姑娘,那…谢谢你啦!”“不用谢不用谢!这 2 是我应该的!”我微笑着说。我感到做完好事以后好快乐啊!我为社会增添了和谐,增添了美丽……我开心地笑了!……
二
“我有道题不会,拜托给我讲一下啦!”我笑着说。“没问题!没问题!什么题啊?本女侠帮你解决!”同学顽皮地说。“唔……这道题!给我讲了啦!”我撒娇地说。“我给你讲啊!你要认真听哦!听不懂就直说!我可以再给你讲!这个题,应该首先……然后……最后……”同学认真地讲着,我也认真地听着。“听懂了吗?”同学问。“嗯嗯!我明白啦!谢谢你啦!”我高兴地说。“不用谢!我们都是朋友嘛!朋友之间用不着这么客气!”同学客气地说。我感到心里暖暖的,同学之间的这种和谐,是那样温馨……
三
在家中,我和爸爸妈妈就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每次餐桌上,总是最热闹的时候!我们会把一天里的新鲜事说出来。快乐的事,大家一起分享;烦恼的事,大家一起解决……这种时光,总是那么快乐!我们还常一起娱乐:打牌、下五子棋、看电视……这都是经常做的事。每次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总是那么温馨,家中,总是那么其乐融融……
和谐,处处皆有。和谐,就是这么容易做到。但同时,和谐也需要我们去创造,去维护……
六、回环反复。(排比并列式)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之中(比如诗歌,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鼓动性和感染力。如:《告别不是悲伤》提纲
开头:点题(总起、诗歌、排比)
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文成公主)中间:
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勾践)
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屈原)结尾:点题(排比)
告别不是悲伤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当挥手告别,我们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我们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他们化离愁为和平,他们化离愁为奋起,他们化离愁为忠心,他们独步汗青,身世人告示:告别不是悲伤。
文成入蕃
她回头,看见秀美的大唐江山在苍茫的古道上渐去渐远,她分明听见家乡那声声亲切的呼喊。但拭干眼泪,她告别繁华,告别亲情,去塞外播种和平的种子。她的韶华在这满目的黄沙中消逝了,她的美貌在这千古的冰凉里黯然失色。回眸,是告别时的坚毅,是那凤冠霞帔后的祝福。漫天的飞沙似在哭泣,枝头的苍鹰似在落泪,谁看了文成那欣慰的面颊?
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勾践离国 战后失败的哭声仿佛还萦绕在耳际,他一身奴役装,站在城门下。身边是心爱的城池,如今早已断壁残垣。透过层层送别的人影,他没有看到悲伤,那双双呤噙满泪水的眼里是期盼,是支持。是的,他就此告别,坚毅地走向吴王的马棚。他可以受尽凌辱,但不会忘记卧薪尝胆。告别总延续着归来,归来是挥军而下的神勇,是青史留名的豪情。
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屈原投江
独乘小船,渐渐远离了国都。楚怀王冰冷的目光还在脑中闪现。江水,冰凉得让人心寒,他早已无心留恋。站在江边,他看见了百姓们竭力挽留的神情,亦看见孩童高举<离骚>诵读。足矣,受辱不如归去。这是生命最后的告别,他在笑,笑庸君,笑佞臣,笑自己的忠心终将遗留青史。一跃,他被江水吞没。那是凄凉的告别,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延续?
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
鸟儿告别母亲,是去拥抱天空;落叶告别树枝,是去孕育希望;小帆告别海洋,是去接受挑战。
告别不是悲伤。七、一波三折。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读者。或是悬念设疑法,误会兴波法,或是蓄势陡转法,抑扬生变法,从而激发起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猎狮
伊丽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丽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收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尸在狮腹内。——佛莱特。
八、铺垫法。铺垫,是“水涨船高”的表现手法。即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而用另外的人物或事物做“衬垫”。这正如为了让雕像高高地耸立起来,就得把它安放在坚实的基座上,没有合适的基座做为“铺垫”,雕像就将因站得不高而黯然失色。如(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
华雄斩四将
三个铺垫
关羽请战被瞧不起
衬托
关羽的骁勇
曹操叫人温酒
九、串点式(小标题式)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如《感受初中生活》提纲
开头:点题,总起
紧张:生活的主旋律 中间:
牢骚:生活的小夜曲
希望:生活的狂想曲 结尾:点题
初三了,真是个多事之秋。
感受初中生活
——初三进行曲
走进初三,走进生活,体验初三进行曲,体验个中酸酸涩涩、苦苦甜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紧张:生活的主旋律
紧张,不容臵疑。每每看到楼梯口那块中考倒计时牌,心里便会莫名的紧张,甚至焦虑。毕竟八年寒窗,在此一搏啊!
每天,老师的工作已经固定化、一体化。老师抱一叠试卷进教室,不多时又抱着一叠考卷出教室。数学老师刚走,外语老师进来,还有物理老师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小黑板……同学每天每时每节课笔耕不辍,忙着解未懂之题,忙着向老师请教,忙着订正试卷……为了六月的那个未知数,紧张是唯一不变的基调。于是乎,食堂、寝室、教室三点一线是不变的航向;抓紧时间吃饭,抓紧洗衣服、洗澡……只为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然而,紧张并没有吞噬我们。在繁重的学习中,我们体验着生活充实的兴奋,感受着紧张生活的步伐。
牢骚:生活的小夜曲
初三阶段,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
“唉,考试太难了,我看我希望不大。”甲垂头丧气,一脸苦行僧标模样。
“本人已数月不知电视为何物,不知音乐是何味了。”乙苦苦地唉叹着。
“死定!今晚2点35分的足球赛是看不成了。真是……”丙的心境深得球迷们的理解。
“啊呀!差点忘了大事,下午历史课还要模拟考试呢!”丁的一声提醒,惊动了梦中人。于是大家各就各位,赶紧备战。
牢骚,为中考而发;议论,因中考而起。反正牢骚、议论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听多了也就自然了,仿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小夜曲。
希望:生活的狂想曲
“老师说了,今年高中扩招,咱们都大有希望噢!”传播消息的同学眉飞色舞地告诉大家。“对呀,对呀,大家好好努力,一定能行的!”临近中考,大家都诚心诚意地彼此鼓励,彼此加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地努力。特别是接二连三的家长会上,学校一次又一次地发布的扩招信息,更使我们的信心指数不断上升。“对!下定决心,努力拼搏吧!”
初三呀,初三!初三的生活仿佛是人生中一篇最最扣人心弦的乐章。紧张的主调让我们振奋,灿烂的希望与我们同行。走进初三,走进生活,不远的将来,就会走出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说实话,象这样的作文并不好写。如果文章只是按时间顺序,不分主次,像计流水帐式的实录生活,那就显得平淡、肤浅、泛味,读后既不能给人有益的启示,又不能给人健康的情感。
而这篇作文,作者却另辟蹊径,巧妙选择了三个片断,精心设计了三个小标题,在所选择的三个“点”上大做文章。其实,抓住了那个“点”,写起来就不会无从下手,也比较容易把握。这篇文章,通过三个点,写出了初三学生特有的紧张和辛苦,也写出了初三学生特有的兴奋和希望,表现了当代学生的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生命的色彩
生命本没有颜色,生活给了它色彩。
——题记
红〃木棉
文天祥选择了红色,如木棉花鲜艳、热烈的红。如果说文天祥的一生是盛开的木棉,那么 他的母亲便是祖国。
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忧国忧民,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他为了挽救国家灭亡的命运,领兵打仗,百折不挠,直到战败被俘,仍然誓死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他一片火热的赤子之心的真实写照。一代英雄已经远逝,但南国的木棉花依然热烈绽放,花香如故。
白〃菊花
归隐田居的陶渊明总是一袭素衣,我认为只有白色才是他的本色,只有纯洁、高雅的菊花才是他的生命之花。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陶渊明蔑视权贵、淡于功名,关心黎民疾苦,捍卫人格尊严,曾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回乡。劳动、饮酒、赏菊、读书、赋诗,一派淡雅静谧,悠闲自得的生活,你可以体会出“采菊花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脱俗之美!
绿〃小草
绿色,一个充满生机的颜色,一个描写春天的颜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喜欢绘春赞春,还有谁能比他更适合绿色?
从青年时代起,朱自清就一直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呐喊歌吟,上下求索。他关心祖国的命运,盼望新中国的诞生,勇敢而坚定地投身到“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斗争中去。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
《荷塘月色》、《匆匆》、《绿》、《春》不都透着点儿希望的绿吗?
黄〃稻谷
望着田间无边无际的黄澄澄的稻谷,我不由得想起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生活朴实,一生与黄土打交道,那黄色应该是他的本色吧。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水稻。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头儿,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全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养的杂交水稻。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粮食问题基本破解。“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不休,成功最使人陶醉,莫把成果当尽头。”在黄土地里孜孜不倦的他用这首打油诗诠释着生命的执着追求!
人活在世上应该独具眼,在生命的画册上描绘出个性的色彩,世界会因我们而五彩缤纷!
通过上面习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串点”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在作文上“谋篇布局”的水准。当然,文无定法,就是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的,比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另外,在采取这一方法时,也要注意两个问题:
1、选点的数量。一般以三个为宜,或多或少都会或单调,或繁琐。而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
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能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像上一篇作文中,作者就抓住了“紧张”、“牢骚”、“希望”三个“点”,这三个点是很有代表性的,透过这三个点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初三学生整个的生活全貌和精神状态。由此可见,选点不能盲目,要使所选的“点”具有“以点代面”的功能
十、起兴式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起:开头:游泳入水的”三种方法“
兴:中间:联系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结尾:总结观点。
纵身入水
人们在冷天游泳时,大约有三种适应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边,将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适应之后,再进入池子游;有些人则可能先站在浅水边,再试着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渐蹲身进入水中;还有一些人,做完热身运动,便由池边一跃而下。
据说最安全的方法,是臵身池外,先行试探;其次则是臵身池内,渐次深入;至于第三种方法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发心脏病。
但是相反的,最感觉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种,因为臵身较冷的,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
倒是一跃入池的人,由于马上要应付眼前游水的问题,反倒能忘记了周身的寒冷。
与游泳一样,当人们要进入陌生而困苦的环境时,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测,以做万全的准备,但许多人就因为知道困难重重,而再三延迟行程,甚至取消原来的计划。又有些人,先一脚踏入那个环境,但仍留许多后路,看着情况不妙,就抽身而返。当然还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船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由于急着应付眼前重重的险阻,反倒能忘记许多痛苦。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做什么事都过于小心翼翼,十拿来九稳才付诸行动,那往往也就失去机遇了。现在人们都说,庸者丧失机遇,强者抓住机遇,智者创造机遇。而要创造机遇,就必须有“一跃入水”的冒险精神,否则将很难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民展身手。
如果是年轻力壮的人,我鼓励他做第三种人。虽然可能有些危险,但是你会发现,当别人还犹豫在池边,或半身蹲在池边喊冷时,那敢于一跃入池的人,早已浪里白条地来来往往,把这周遭的冷,忘得一干二净了。在陌生的环境,也就由于这种人比别人快,较别人狠,而且敢于冒险,所以往往是成功者。
这篇文章,由入水的“三种方法”作为引子,然后分析各自的利和弊。在此基础上,联系到社会现实生活,最后导出规劝。整个文章,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方式,易于操作,且所说的道理,也便于人们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在前面所说的故事,一定要能起到起兴的作用,后面的延伸内容跟前面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不能油水分离,互不沾边。另外,一定要能做到“由此及彼”,在“彼”上大做文章,作为重点来写。
三、小结
四、作业
1、给上次拟写的作文题目配上提纲
第四篇:初中作文技巧作文结构安排
12999英语网 en.12999.com
初中作文技巧 作文结构安排
一、文章结构安排有哪些要求?要遵循什么:
1.思路清晰,构思完整
2.有头有尾,布局匀称
3.巧妙衔接,自然过渡
二、中考作文常见的结构模式
1.横式结构
横式结构就是把一组属于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或景象,按照差不多相同的句子结构排列在一起,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主体部分几方面的内容一般是并列的关系,但却存在一定的顺序,或从主到次,或由浅入深,或时间上的先后等。
2.纵式结构
在记叙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通过过程的叙述来写人、叙事、写景,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即通过回忆幼年、外出求学和参加革命等不同时期母亲的表现与经历,赞扬了母亲的品德,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在说明文中,纵式结构常用于说明事物的过程、程序,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叙述了景泰蓝这一手工艺品的工艺流程,介绍了景泰蓝由制胎到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等的全部操作工序。在议论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用显示历史进程和今昔变化的事实为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结构。
3.转折式结构
转折式安排文章的结构模式,就是转折式。这种结构模式,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相反的方面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
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运用转折式结构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符合生活真实。巧合能使作品引人入胜,但要注意情节的真实性。恩格斯指出:“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Q”因此,设置巧合要注意符合生活逻‰链合奎粳灶格,使文章的内容晕馒真塞可信。
(2)要有利于表现主题。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主旨,构思巧合时应在情节的安排上多下工夫。比如,有位同学为反映父子之间思想逐步沟通的过程.描写父亲、儿子不约而同地分别爱上了对方爱唱而自己原先不愿听的歌曲。通过这一巧合,生动地揭示了两代人需要互相沟通、理解以消除代沟的主题。
(3)文章前面的蓄势要充分。蓄势的目的是为了下文的陡转,所以一定要达到效果充分的累积,使读者的心情相当急切,再道出事情的原委和真相。
要全面细致地掌握文章结构,还可以认真学习本章第四节中“记叙文的构思模式”“议论文的构思模式”等相关内容。
三、几种特殊的结构模式
1.小标题式
运用小标题的结构方法,把文章内容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拟制一个精妙的小标题,用这个小标题统领下文的内容,为下文的展开指明写作方向。这样结构文章,脉络清晰,一目了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五篇:初中作文结构安排方法
作文结构安排方法
如果把文章主题比作人之“灵魂”,文章材料比作人之“血肉”,那么文章结构就犹如人之“骨骼”。文章只有骨架挺立、脉络分明,才会造就如模特身材那样婀娜多姿,令人赏心悦目的魅力形体,才能在阅卷场上以熠熠光辉惹醉评卷老师的双眸。
1、清水芙蓉式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西施那天然的骨架身段就惹人眼球,令人心动。清水芙蓉式结构遵循自然天成原则,按照文章结构的基本方式布局。
或横向结构,即按照材料的性质或事件的场面变化和空间转换来安排结构层次,层次间呈并列关系;如《你还会浮躁吗》,运用设问方式,用三个自然段分别追问: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大自然的怀抱中;你还会浮躁吗?在那亦或清婉亦或豪迈的诗词里;你还会浮躁吗?在那历史的年轮里。然后紧扣提问诗意地进行描摹,在江南细雨、诗韵墨香、历史风云中将浮躁驱散,内心慢慢、慢慢地宁静下来。或纵向结构,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事件发生、发展顺序组织材料,或以写作者认知的发展为顺序安排材料;
或横式和纵式有机结合,以时间推移为纵线,每个层次并列安排为纬线,纵横交错地安排文章层次。
如《那微笑改变了我》,采用纵向结构行文:先写自己过去消极的思想观念——“很少会帮助别人,也不希求别人的帮助”;然后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记叙自己遇到困难时得到别人帮助的故事,并着重刻画了那张满含微笑的脸这一细节;最后写这件事改变“我”过去的观念,使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常带着微笑去帮助别人。
2、华丽装束式
“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再美妙的身材还需华美的衣饰装扮。华丽装束式结构讲究精心处置,注意对文章结构的包装。常用的包装方法有配题记或后记,围绕全文中心和题目拟出小标题。在作文中,通过拟小标题来结构全文的形式被广为运用,因为利用小标题形式,一能快速成文,二使结构清晰,三能内容明晰,从而出奇制胜。常用的拟小标题方法有:直接用一、二、三、四标示;用表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的词语连缀;采用日记格式显现文章结构;引用化用诗歌、名言,名著、名篇书名拟定;根据内容精心概括显示文章内容的短语作为标题;紧扣文题或话题从不同侧面拟出小标题。如作文《唐诗宋词千年行》一文,开头配以“张开文学的翅膀,我穿行在千年的唐风宋雨中,感受着诗人真实的呼吸与心跳”的题记,结尾续以“诗词,你这片广阔的天,你叫我如何不想你,你叫我如何离开你。唯愿我,能永远借着文学的翅膀,在你博大的胸怀中遨游”的后记,中间用“
一、雾,二、电,三、月”作小标题,分别表现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愁情,李白如划破天穹的闪电那样无与伦比,独一无二,飘逸地永立于唐诗巅峰,像一轮朗朗的清月,为广阔的宋词天地洒下自己的光辉的李清照。小标题暗合了所写人物的性格,巧引诗词,写活了诗人的性格。
3、一线串珠式
“千里姻缘一线牵”,再美妙的姻缘也需要一根红线搭桥,再精彩的材料也需要一根线索贯穿。一线串珠式,也叫“冰糖葫芦式”。冰糖葫芦本是小生意人把一些小的果实,如山楂、苹果等用一根小棍串起来。在构思时,我们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将与中心有关的材料看成果实,用一根如同小棍的线索将它们串起来,就会快速将这些材料组合成一篇很好的文章。这种结构方法非常有利于打开思路,让思维在广袤的心田中自由驰骋,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可以减少选材的重复性,让创新成为可能。在写作时,寻找合适而用起来顺手的线索,尤其重要。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种:时间线,地点线,感情线,人物线,事物线。如作文《惜》,考生从滕王阁这个背景来观照诗人王勃的生命历程,人线、情线等多条线索交融。第一条线索是人物,文章紧紧围绕王勃的主要经历,展现了他忧伤的生命历程,凭吊诗人,心胸激荡。另一条线索是诗,用诗句分列的方式分割王勃人生不同时期的不同场景,让文章形式和内容找到高度融合。第三条是情感线索,对诗人怀才不遇的怜惜、爱惜、叹惜,用浓郁的笔墨渲染出来,历史的涛声回环出一声声惊叹!
4、剪辑铺排式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尚刀尺”,一幅完美的图画常常来自于绝妙的、创造性的剪裁,一篇奇妙的文章时时源于剪辑的艺术加工。写作时,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可借用电影艺术中剪辑画面、组接镜头的方法,把本来没有直接联系的生活片断(如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或事件或景物片段)巧妙地加以连接,组合成文。镜头剪辑法不依靠事件的贯穿来体现作品的主题,不追求事件的完整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只将生活的片断、典型的细节、多变的场景,甚至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直接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运用这种结构形式,可以突破时空和事件的限制,可以突出主要情节或主要事件、场景情感,省略繁琐的叙述,达到节奏明快、视觉感强、时空跳跃、层次交迭、引人入胜的效果。如作文《我们的心近了》运用片断组合的形式,剪辑生活中的三幅画面,细腻描摹了与同学“紫”心灵靠近的历程:生涩——酸甜各半——甜蜜,这一段情感历程,也是友谊之桥建起的过程。作者还独具慧心,在三组镜头串接全篇的基础上,以情感递进的形式生动作比:将自己和紫交往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分别用青果、橙子、蜜桃作比喻,耐人寻味。
将剪辑的种种材料采用“排比”这一形式,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段落组合成篇,可以很好地组织起全文的结构框架,使文章体现出一定的新意,并能形成排山倒海之势,此为段落排比法。运用此法,可以写完一个侧面,再写另一个侧面,可以在一个平面上自由发挥联想,用不着担心文章结构会不会完整。这种方法在考场作文中运用,可以快速构思,快速成文,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则鞭辟入里。如作文《你还会沉默吗》一文酣畅淋漓,文采飞扬,大气磅礴。文章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了段落排比法构建了三个层次:炎黄子孙,面对鸦片的入侵,没有沉默;中华儿女,面对日军的侵略,没有沉默;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陈水扁的“终统”,没有沉默。三个层次形成排比,从近代、现代,到当代,以时间为序,层次清晰明了,且具历史纵深感,有力地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坚强勇敢、不畏强暴、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优秀品质。每个层次由两个自然段构成,都采用设问手法,引人注意。
5、问答互动式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可以折射人的性格特点。对话自由灵活,内容无所不包;对话分条陈列,层次清晰明朗。作文采用问答对话的形式,是结构的一大创新。采用问答互动方式结构文章,从对话对象看,可以是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幻想中今人与古人的对话,可以是与未来世界中人的对话,甚至让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进行对话。从对话的方式上看,有面对面交谈,打电话交谈,网上交谈等。如作文《我与丑小鸭》,本是一篇读后感,如果采用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能就索然无味。小作者独出心裁,采用话剧式对话互动法结构文章,紧扣话题“翅膀”,虚拟梦境,叙写“我”与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相互倾吐心声的对话,揭示了“光有梦想是不够,还要自信、勇敢、乐观地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生真谛,文章结构疏密相间,人物个性鲜明突出。
6、巧借东风式
“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故事,一缕情思,会有无数个表现形式。新瓶装旧酒,有时可能导致异类之嫌,但曲径通幽处,也可见禅房花木深。文学样式,应用文体,常因独特的形式而结构分明。巧借东风,就是借用其他文体,即借用某种体裁形式来表现另外体裁应承担的思想内容,甚至还可借用别学科、别领域的文字形式、事实过程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情感。不论叙事、抒情,还是说明、议论,不仅可以借助诗歌、小说、戏剧、童话、寓言、科幻等文学作品形式,而且可以借用书信、日记、申请书、辩论稿、合同、说明书、会议纪要、演讲稿、播音稿、启事等应用文体类形式,更可以借用一些特别类型:理化生学科的相关实验报告、成果报告,数学的公式推导、证明或解题过程,法律文书;医生的诊断书、就诊报告,影视剧本、电视栏目,商业策划书、营销方案、招标书、广告,网络个人主页、博客、论坛、QQ聊天以及其他的一些特殊形式,如故事新编、试卷式、通话录音、电话留言、菜肴制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