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创作好故事是一个大陷阱(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8:2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编剧---创作好故事是一个大陷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编剧---创作好故事是一个大陷阱》。

第一篇:编剧---创作好故事是一个大陷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真理式的格言,比如,怀才就像怀孕,失败乃成功之母等。我们无比的信奉这些格言,它们深入了我们的骨髓,我们不知不觉中是在按照格言行事,而且从未感觉有哪里不对。那么,它们真的就那么正确吗?这里我正是要质疑它们的正确性。它们其实并不一定正确,甚至会误导人。任何看似无比正确的话,都需要一个合适的语境,脱离这个语境,它就不能成立。

在任何场合,在任何人的口中,你都能听到他们以前辈的口吻告诉你,现在真是太缺好故事了,如果你有一个好故事就会一下子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没有什么不对,这也是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坚持的东西。好的创作者,是要靠作品说话的嘛。还有一句话也一直在激励着自己:把事情做到极致,美好的事情自然会发生。我无比的信奉这句话,我觉得应该花费大力气用在打磨极致的作品上。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两年又过去了。我连好故事的味道都闻不到,更别提如何创作出它们了。我陷入了无比的困惑之中,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我在纸上写满了问号,并把它们贴在墙上,但我仍然没有找到答案。直到一天早晨,我脑子里突然蹦出两个字“陷阱”,我的大脑告诉我,创作好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大陷阱!我自己也被这种想法震撼到了。那么,为什么创作好故事是一个大陷阱呢?

一、别让怀才像怀孕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就会被发现。这是看上去多么正确的话。要知道这里还有另外一句话: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这又该如何解释呢?如果你不能解释,那么就先观察一下你看到的一些现象吧。在农村,你总能看到有那么一两个人,他们没什么文化,却总会有十分奇怪的想法,行事十分特别,他们做点小买卖发点小财,过着舒服的小日子。他们脑瓜特别灵活,可惜的是他们生在了一个错误的环境里,不然的话,他们的成就可以堪比马云。再看另外一些人,他们在所属的行业里也有些名气,他们乐于结交社会名流,但是实际上他们自己并没什么才华,甚至连庸才都算不上,但他们依然过的很舒服。比较一下,这两种人,是环境和资源主导了他们,而不是才华。对于那个农村人来说,才华可以让他在农村的环境里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资源才能让他产生质的飞跃。朱之文,唱歌唱红了,但是假如那时候没有山东综艺频道的《我是大明星》这个节目呢?你可以说,互联网时代埋没不了人才,即便没有《我是大明星》和《星光大道》,朱之文也会在其他的媒体上大火起来。这样说也有道理。但是退一步想,假如朱之文在二十岁的时候,就有人发现了他的独特的嗓子,他就可以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学习,为何还要等到四十多岁的时候才火呢?

在这里有一个这样的事实,靠优势资源和机会取得一些成就的人,会更加强调才华的重要性,他们会故意弱化甚至隐去资源和机会带给他们的巨大好处,而把这都归因于自己的才华。所以,我想说的是,不要还那么傻呵呵的信奉才华就是通行证,才华如果在错误的环境里只能产生增量的改变,产生有限的量变。而才华只有遇到合适它的资源,才能产生幂数级别的改变,才能产生质的改变。姜子牙遇到周文王的时候都七十多岁了,那么在遇到周文王之前他就没有才华吗?你非得让自己的才华累积到七十岁才让人知道吗?

你说的这些跟创作好故事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好故事是有才华的人创作出来的,而有才华的人不会一下子就创作出好故事,这也是一个积累和蜕变的过程。勃朗特三姐妹也不是一下子就写出《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他们最初的写作也是很糟糕,文笔生硬,只不过他们循序渐进,更有一个合适他们施展才华的环境。糟糕的故事当然不值得

拿出来,但我们也不必非得一下子就要拿出一个绝好的故事。我们坚持要创作出绝好的故事,但是在没有创作出它们来之前,我们完全可以创作出一个一般的故事或者稍微好一点的故事。你看一下,现在很多烂故事都能播的很好,而荧屏上充斥着的一半也不是绝好的故事,而是一般的故事。既然如此,先创作出一个一般的故事又有何羞愧的呢?只是要花心思考虑怎样把一般的故事卖出去。

二、故事的现状

让我们看一下故事的现状,你就更有理由先创作一个一般的故事,而不是着急创作一个绝好的故事企图让所有人都满意,当然你着急也创作不出来。

目前的故事现状是怎样的呢?在这里可以运用一下二八法则,只有两成的故事可以说是很好的故事,另外八成则不属于很好的故事。一半左右的故事只是一般的故事,还有一部分只是烂故事。这里面得有八成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就是拿钱命令编剧写故事,而编剧很有可能对被命的题目没感觉,即便本身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故事,也有可能被发送命令的人给把故事命坏了。命题作文盛行的坏处就是,编剧没有写出自己完全有感觉的故事。也就是说一大半作品并不是因为先有了个不错的故事而后才把它投拍,而是先有了个题目,然后就进行创作,而这个过程中,命题人和被命题的人是不知道最终完成的故事是怎样的,故事最终完成的质量是靠命题人的意见所左右的,而命题人对于好故事的判断是存在一定狭隘性的,他们在赚钱方面上判断力强一些,在对好故事的判断力上则弱一些。这种生产方式,必然会导致出不来那么多的高品质的剧。退一步讲,即便你手里有一个绝好的故事,就一定会怎样吗?你首先要面临的是有人知道你手里有个绝好的故事,然后是有人能够鉴别出这是一个绝好的故事,再然后是有人真正看好这个故事并无损品质的把它拍出来。事实上,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发现一个绝好的故事并无损品质的把它拍摄出来,比成功的制作出一个烂故事要困难多了。目前一个比较现实的例子就是《盗墓笔记》。即便创作出一个绝好的故事,你仍然要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你更没有理由一下子就要创作一个绝好的故事。而实际上,也并不存在让所有人都拍手叫好的故事。如果你一心想创作一个让所有人都拍手叫好的故事,那么你就掉入了他们的陷阱里,你会非常累,而且你根本就没法让所有人都满意,你只需要让愿意投钱并懂你的人满意就行了。

如果你能创作出横空出世的作品,那另当别论。只是,要知道,任何的成功都是正向积累的结果。那些一下子创作出横空出世作品的人,在之前都有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比如,南派三叔,他很小就看故事写故事,在你还发愁怎么写二百字作文的时候,人家就开始写作长篇小说了。在这方面,你是比不过人家的。当然,对于能力的积累还是要继续的。只是,不必等到故事100分的时候才好意思拿出手,如果你的故事能够有60分,70分,你就可以有底气的花心思把它卖出去,这样你就可以快速的获取一些资源,从而进入一个良性的创作循环。而一旦你真正创作出了90分的故事,那么你所面临的资源也是优质的,你可以把这个好故事迅速的变现,而不是被动的去面临那么多的不确定性。

三、故事的窘境

有些人虽然嘴上口口声说缺好故事,但是正是他们亲手把故事推向了深渊。之所以说,先不必着急创作一个绝好的故事,是因为目前的故事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1.大编剧重复模式

之前我们提到过,好的故事是附着于高质量的见解之上的,当你没有高质量的见解的时候,你可能就需要不断的重复自己的创意模型下的故事模式,甚至不断的重复别人创意模型下的故事模式。很多人都在这么干,包括一些大编剧。王朔的《私人订制》在重复自己的模式,而那些不断翻拍的金庸剧则是在重复金庸的模式。大编剧尚且没有能力持续创作好故事,你怎么敢说你必须要创作出一个绝好的故事呢?也许会,但可能不是现在。要知道,少数的大编剧不仅仅是在重复模式,有的则是在炮制烂故事烂剧本。他们利用自己的名气,把烂故事和烂剧本卖给一些公司,对于一些公司来说因为名气而找到大编剧,付了钱拿到的却是有失水准的作品,他们肠子都悔青了。如果有下次,他们依然会找大编剧,因为他们不能够从其他方面来判断一个人的创作能力,唯一的方式就是名气。无名小编剧更是入不了他们的法眼。这正是我要说的,越是无名小编剧,越不要指望靠作品说话,因为现在还到不了靠作品说话的地步,前提是必须有人找你写剧本,你的故事被顺利投拍,你才能靠作品说话啊。现在是要告诉别人我干的很好,嗨,我在这里。

2.团队创作

大编剧意味着品牌,品牌意味着质量。所以,当一个编剧慢慢变成大编剧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来找他写剧本,这时候大编剧面临着一个困境,那就是:扩张。他恨不得一下子生出十只手来接活,他一个人没法批量的生产故事。所以,他要组建团队。当他靠团队创作的时候,他就面临着另外的一个困境,质和量的冲突。快,意味着量的增多,而同时意味着质的下降。我不相信任何的创作团队可以持续的快速的创作高质量的故事,因为质和量之间,有团队创作解决不了的冲突,他如果选择对二者进行折中,那么肯定是速度的相对提升和质量的相对下降。而此时,大编剧则不是编剧了,他成了创作总监,他负责大方向上的把控。当越来越多的大编剧选择这样的方式进行创作的时候,则意味着整体的剧作质量是下降的。所以,大编剧出烂剧本也好,大编剧重复模式也好,大编剧团队创作带来的质量的下降也好,这都意味着机会,意味着不是绝好的故事才有机会,一般好的故事就可以有机会。

3.二大爷手里的三味“毒药”

在我们农村老家,如果一个人总是能说出一些看似有道理的话(其实并不是真正有道理),我们会称呼他为明白二大爷。这当然是具有讽刺意味,人们想说的是其实他一点都不明白。在影视圈里,就不乏明白二大爷。他们往往是资源和资本的掌控者,或者是有主导权的人。就目前来看,二大爷们手里握着三味毒药,他们逢人就撒这种毒药,并且为此获得一种优越感,让别人更加确认自己是“明白二大爷”。二大爷手里的三味毒药就是:IP,颜值,话题性。

这三个词其实本身是中性的,而且也能很好的表达一些概念。比如之前的“接地气”,接地气本身是非常形象,非常贴切的,词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很多人过度使用了。那么,为什么说:IP,颜值,话题性,是二大爷手里的三味毒药呢?

因为二大爷们擅长把一些表面现象归结为根本原因,并为自己的这种发现兴奋不已,他们要向别人四处传播自己获得的“真知”,并在传播过程中获得极大的优越感和满足感。可怕的是二大爷们有话语权和故事的主导权,所以二大爷们手里的热词变成了毒药,二大爷们用毒药糟蹋了故事,熏出了歪风邪气。

现状如此,你还有什么理由说非得先要创作一个绝好的故事?除了上述理由以外,这里有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创作好故事,跟入行多久没有关系,跟拜谁为师也没关系,只跟你的悟性和毅力有关系。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可能一辈子都只能创作一般的故事,好故事跟他没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职业生涯里能够有那么一两部作品能够被称为经典,已经十分难得了。所以,创作好故事这件事,更像是实现共产主义,是长远目标,需要靠悟性靠不断的努力还需要靠合适的机会。创作好故事的原则不能变,只是我们不必等到那一天才敢拿出手,我们需要的是当创作出一个稍微好点的故事的时候,就尽快让别人知道。

第二篇:春天是一个大闹钟

春天是一个大闹钟

春天是一副妖娆娇媚面目踏着缓步来了,温煦的春风拂着面,暖洋洋的春光酥软了人的筋骨。周围炫丽的景色浓艳的有点虚幻,恍恍惚惚似乎在梦境,人也变得慵懒倦怠,总感到应该有某些东西来驱逐出这种颓丧和疲累,毕竟春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四射的。

在这种天气里“远足”应当是很令人陶醉和喜悦吧。然而一开始就急匆匆的脚步就破碎了所有我对此的幻想,立即让我明白这不是一次闲情逸致的散步,而是一次巨大的精神体力的长途跋涉,慵懒闲散的春天似乎一下子紧张急促起来,一下子残忍冷酷起来,我们在春光的烂漫里流汗流泪,接受春天给我们的考验。很有感于一位始终坚韧默默先前的同学,初遇她时,她体力几乎已消耗殆尽,脚已疼痛难忍,涨红的面上纠结着令人不忍面对的痛苦。然而她始终向前,缓缓移动的步伐令人肃然起敬,思绪万千。我曾询问她“干嘛这么拼命,被落下又不丢人,慢慢走就挺好。”他抬起疲惫的头,沉默片刻回答我说“我的身体早已僵硬了,此时只是在机械的运作。我不敢停,我怕一停下来自己也就垮了,我只想向前向前,总会超越一个班又一个班,就这样走啊走啊····”一种愁怨在她眉宇间闪现但随即又消逝了,只留下一种绝望的固执的疲惫,我只隐隐从她颤抖的嗓音里感到她在咀嚼一种难忍的苦痛,然后默默吞咽到她的体内,转化为她生命的一部分,这些艰涩的食物满是荆刺和皮壳,扎着她瘦弱的身躯,却从他眼中喷射出倔强的不屈的火焰。春光明媚,万物骚动喧叫,似乎在努力摆脱一冬的倦怠和阴冷,在柔光抚触下尽情释放生命所有的激情,从严酷的现实世界找寻生命的养分,努力向上向上。喧闹翻腾的春日像一个巨大的闹钟,叫嚷着要敲醒所有我们这些要昏昏欲睡的的灵魂,强硬的塞给我们一个冰冷的现实。目送她的身影渐渐远去在一片红艳的色彩里,她灰色的毛衣显得沉重单调却又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随着距离的不断拉长,那个不断缩小的身影似乎凝成了一座雕塑,象征着所有默默跋涉在烂漫路上坚守一份寂寞和苦痛,努力拼搏的卑微者,伟大就从中孕育和诞生。

春日毕竟是令人心旌摇荡,醉人心魄的,沂河大桥下壮美的水波浮动着春光的耳钻,闪闪烁烁。上下翻飞的白鸟优雅的在平阔的江面上舞蹈跳跃着,显示出速度和力的健美。蓝天上高高的风筝载着童年的梦幻,填充了记忆力空白的一隅,温暖了心中冰封一冬的冷漠,让我们重新回忆起爱、理想、童话这些美丽羞涩的字眼,重新回想起那些充满彩色卡片的时光,那些个无拘无束疯狂的诙谐的交响乐。现实中的阴霾似乎被春天这个大大的闹钟惊跑了,只有欢乐和无可言传的幸福和喜悦。

春日是一个大大的闹钟,它驱散了我们所有的颓丧与困懒,所有的阴霾与烦闷用精神与信念教导人们,将幸福和希望带给人间,春天,可歌可泣的春天。

第三篇:生活是一个大课堂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可以学到很多。学骑自行车这件事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初二的一个暑假,我们家新添了一辆自行车。我快要初三了,连自行车也不会骑,所以妈妈给我买了一辆,一来让我学一学骑车,二来以后出门也方便,又可以用来锻炼身体。正值暑假期间,我有许多时间可以练习。由于晚饭过后有许多人出来散步,在小区里容易撞到人,所以我在中午时间进行练习。

七月的中午,太阳很火辣辣的照着地面,我一出门就后悔了。在这样的温度下练习,不要脱一层皮啊!果然,下午回到家中我躺在床上爬不起来了。接下来两天无论妈妈怎么说,我都不出去。妈妈说:“只不过天热而已,你就不想练了,又不是什么大困难,做事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听了妈妈的劝说,第三天,我又出去了练习了。我学习的进展很慢,只能一只脚踩在踏板上,另一只脚蹬地。两只脚踩在踏板上根本掌握不了平衡。一开始妈妈帮我扶住车子,不让车子向别的方向倾斜。到了后来就只在一边看着我。没有她的帮助,我根本没法把另一只脚踩在踏板上。平时看路上的人骑车都那么轻松,没想到我学就这么困难。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我尝试着双脚踩两下踏板。谁知没有掌握好平衡,车一下子冲向绿化带。我还来不及放开把手,就连人带车倒在地上。这下可摔得不轻,身上擦破了好多处,腿上还划了个大口子。这下我说什么也不肯练了,车就这样闲置在家中。

转眼间,到了寒假,一天我去房间找东西,看见了那辆车。妈妈看了我一眼,说:“你再试试吧!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我低下头说:“我已经练了一个星期了,还是连两只脚放上去踩几下都不行,怎么可能学会啊!”妈妈微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再去试试,说不定这次行了呢?”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继续练习。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两个星期后,我终于成功地学会了骑自行车。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遇到困难便退缩,不是所有人都敢想象用自己的力量解决它,所以许多人才会对自己还不到的目标顶礼膜拜。但学骑自行车这件事告诉了我,只要坚持就可以获得成功。

第四篇: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大产业

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大产业——关于七台河市农村劳动

力转移情况的调查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日益加大,必须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大产业,这是关系到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七台河市虽然是矿区城市,但农业仍占一定比例。现有农村劳动力12.4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6.29万人,占51%,目前只转移输出3.24万人,仍然闲置3.05万人。从总体上看,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特征:转移规模逐步扩大。转移劳动力总量比1999年增长72个百分点。转移地域较近。多数在就近转移,转移到市外的占15%,转移到国外的仅占2%。转移行业分布较广。在工、商、运、建、服等行业的占68%,在农业内部转移的占32%。转移方式以自行转移为主。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组织转移的分别占3%和15%,经个别人介绍和自行转移的占82%。转移收入差别较大。在外就业靠出苦力的多、靠技能的少,收入差别较大。2002年转移在外地的劳动力总收入1.76亿元,比上年增收0.14亿元,人均5432元,年收入在3000元以内的占13%,3000-5000元的占46%,5000-1万元的占31%,1万元以上的占10%。转移时间不稳定。劳动力对土地的依附性仍然很强,绝大多数仍然保留着土地承包权,农忙季节还要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兼业性,在转移时间上存在着不确定性,转移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占32%,6个月到12个月的占30%,12个月以上的占38%。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七台河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国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资源型城市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煤炭资源优势的发挥,产业链条的逐步延伸,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加大,已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外在拉动力;二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主副换位”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和非农产业,不同产业收入的差异形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推动力;三是民营经济已成为主体经济和立市经济,大户企业群体的崛起,中小企业的竞相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了较强的带动力;四是国外和国内沿海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仍居高不下,对内陆地区农村劳动力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

在审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发现许多制约因素:

(一)自身素质的制约。不同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决定了转移方式和转移方向的不同,导致转移绩效的千差万别。调查显示,全市农村劳动力中有技术特长的仅占10.4%,多数没有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专业技能较差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因素。

(二)思想观念的制约。相当多的农民思想保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重土安迁,小富即安,怕冒风险,缺乏投资意识和创业精神。许多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把种地当做满足生活需求的唯一手段,不敢轻易放弃耕地。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尚未彻底摆脱,大多数农业劳动力聚集在传统种植业的圈子里,向农业产前、产后转移的劳动力较少,开发性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这些落后观念和生产方式已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

(三)劳动力市场的制约。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完善,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保障。不少部门的工作职能转变较慢,工作缺乏主动性。中介组织、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缺乏有效的跟踪服务。外出的农民法制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护,有的农民宁愿呆在家里也不愿外出打工。劳动力市场的不健全、不完善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大障碍。

(四)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制约。长期以来,城乡分隔的社会体制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社会就业管理形成的“先城镇、后农村”的政策惯性仍在起作用,甚至“农民”与“市民”在同等就业岗位上不能享有同等待遇,在子女入托、上学、劳动保险、医疗等方面还存在被歧视现象。受户籍和耕地的束缚,大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区域和转移时间受阻,不得不采取“离土不离乡”的办法,形成兼业型转移或间歇型转移。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出症结。

(五)小城镇建设滞后的制约。小城镇目前还不能充分发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滞后,二、三产业没有形成规模,门类不多、服务面不广。小城镇的聚集效应不强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制约。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今后三年内,再转移出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可以增加1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就可以登上一个新台阶。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充分就业。加大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力度,积极扶持发展经济作物,促进农村劳动力从单一种植业向农业中其他产业转移;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创汇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绿色农业等,提高农产品的优质高效化程度,改变现行传统种植业劳动力偏多的状况,扩大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范围;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劳动力的支柱产业。尽快培植一

批大户群体、养殖小区、专业乡镇和专业村屯,加快畜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大力发展种养加、贸工农为一体、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共同体,稳定吸纳农业劳动力;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吸收部分农业劳动力,在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下,以农民自愿的原则组织起各种协作组织,为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吸收部分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植发展中小企业,推进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就地转移。从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贡献趋势看,农村各种民营企业对劳动力的就业贡献较大,这种类型的企业规模不大,资本有机构成不高,对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不高,所需要的劳动力容易培训,因此,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当前和今后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目前,中小企业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发展中小企业,需要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从国外情况看,许多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对其本国的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多元化推进小城镇建设,拓宽就业领域,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异地转移。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成本低,农民进小城镇有充分回旋余地,因此,小城镇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集散地和乡镇企业规模经营的基地,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城镇化水平。要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新型小城镇,加快小城镇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大容量载体。通过小城镇的集聚效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挥其产业门类多、服务面广、包容劳动力能力强的优势,吸纳大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四)加强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农民要想在城市立足,最终要靠良好的自身素质,特别是青年农民,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二、三产业专业技术培训的机会。政府要有一定的财政投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实践证明,依靠农民“自我提高”时间很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展技术和业务培训。特别是对外出劳务人员进行上岗前的专业和法律等方面的严格培训,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对转移成本、预期收益与风险作出正确判断,提高劳动力择业的自身本领。

(五)创新制度,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真正作为生产要素实行有偿转让。外出务工经商农户可继续保留承包土地经营权,采取转包、转让、租赁、入股等形式进行流转。鼓励有能力的农民进行规模经营,组建家庭农场或经济联合体;尽快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拆除城乡壁垒,给进城农民以市民待遇。将城镇有稳定职业的农民及“城中村”的农户转为城镇户口;探索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接轨,逐步建立起社会化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切实保护好进城务工农

民合法权益,加大对农民劳务合同的监督力度,及时处理合同纠纷。做好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的工作,保证受到损害的农民工依法享有各项工伤保险待遇。

(六)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转移富余劳动力进程中的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规划、指导、协调、服务的作用,按照“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制定近期和长期劳动力转移规划,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大产业,摆上日程,列入各级党委、政府考核内容;市、县、乡、村四级要建立专门机构,成立办公室、设置工作站、确定联络员,随时掌握劳动力市场供需信息;劳动和经济管理部门要发挥“中转站”、“加油站”和“服务站”的职能作用。鼓励和支持发展各类形式的中介组织,逐步形成上下相联、内外相通、适应市场需要的劳务组织网络;加大宣传好经验、好典型的力度,在全社会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

第五篇:我是一个大苹果教案

我是一个大苹果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喜欢听、念儿歌、并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改编儿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使幼儿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活动准备:

实物水果若干,小大苹果图1个、娃娃各一个、魔术盒一个。重难点:

1、重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念儿歌,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2、难点:尝试改编儿歌。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教师出示小口袋(内装有大苹果一个),请幼儿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内是什么?

初步理解学习儿歌内容

1、教师模仿大苹果的口气:啊,我是一个大苹果,谁喜欢欢我呀?为什么?

2、(出示图片小朋友)“小朋友们都爱我,瞧,军军也喜欢我,伸出小手想碰我,哎呀,别碰我。”大苹果为什么会这样?大苹果会对军军怎么说?

3、老师带军军洗洗手。欣赏和学念儿歌

1、欣赏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

(1)老师带上大苹果胸饰:“看,我是谁?”(2)大苹果唱歌。

2、幼儿学念儿歌

(1)幼儿一起来唱一唱大苹果的歌。

(2)请幼儿做做大苹果的样子,表演儿歌。尝试仿编儿歌

1、(出示伤心小苹果)看,小苹果怎么啦?发生了什事?你们喜欢小苹果吗?(为小苹果编歌)小苹果笑了。

2、苹果的歌和小苹果的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教师引导幼儿如何仿编儿歌)

3、请个别幼儿摸口袋内的食物,学习仿编儿歌。

4、你除了喜欢大苹果、小苹果,还喜欢哪些好吃的东西?

5、通过请幼儿为“大苹果”的朋友编儿歌尝试改编这首儿歌。

(1)今天,“大苹果”还请来了许多好朋友呢,你们看:(出示背景图片)“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快上来选一个吧。”

(2)请幼儿自己为手里拿的好吃的东西编儿歌。

6、个别幼儿仿编儿歌。

7、请幼儿把编好的儿歌说给客人们听。知识迁移

1、请幼儿吃苹果:“谁想吃?”

2、引导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

3、幼儿品尝苹果。

下载编剧---创作好故事是一个大陷阱(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编剧---创作好故事是一个大陷阱(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音乐 我是一个大苹果

    文档仅供参考 小班音乐 我是一个大苹果 上海市音乐幼儿园 叶老师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念儿歌,尝试改编儿歌。 2、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活动准备:大苹果1......

    我是一个大苹果教案(大全5篇)

    艺术:我是一个大苹果 适合年龄:小班 一、活动内容: 文学:童谣《我是一个大苹果》 音乐:儿歌《大苹果》 美术:涂色——填充苹果颜色 二、活动目标: 1、 能够完整的诵读作品,仿编句子......

    小班语言《我是一个大苹果》说课稿

    小班语言《我是一个大苹果》说课稿 贾川乡中心幼儿园 马文娟 一、设计思路: 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

    教案-我是一个大苹果(精选多篇)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听、念儿歌、并在理解儿歌内容 2、幼儿尝试改编儿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2、幼儿懂得吃东西前要洗手。 活动准备: 许多水果图片、大苹果胸饰1个、......

    《我是一个大苹果》小班语言教案

    《我是一个大苹果》小班语言教案 《我是一个大苹果》小班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1、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2、学习认识苹果的各种状态(形状、颜色、味道);3、学习儿歌:《......

    推进我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是一个大政策

    推进我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是一个大政策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6日 09:56 来源:《红旗文稿》期号:2012/20作者:张春生 杨菊华 过去30年中,中国人口总量增长了0.3倍,而流动人口却增长......

    一单元第2课,《美术是个大家庭》教案

    《美术是个大家庭》教案设计 课题:美术是个大家庭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教师:谢玲玲 年级:初一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

    内儿科团队典型事迹内儿科是一个大的团队[推荐五篇]

    内儿科团队典型事迹 内儿科是一个大的团队,在这个大家庭中有着这样领军人物,她就是我们科的护士长和科主任,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处处为病人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