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作文写作必备的结构模式——日记体
高考作文写作必备的结构模式——日记体
【学习目标】
一、了解日记的格式、特点及要求;
二、能创新形式,掌握技巧,写出较高质量的日记体作文。
【导入学习】
近几年高考作文 “文体自选”的要求,给考生营造了自由宽松的写作环境。日记也成为其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备受考生和阅卷老师的青睐。
【自主学习】
日记是一种用书面语言记录自己比较有意义的所见、所感、所想、所闻的一种短小灵话的文体。日记这种文体,在我国起源较早,可以说,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就是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日记方式,有文字记载的日记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心灵的记录,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是自我鞭策的警钟,是人生道路长跑的轨迹。它的写作对象十分丰富: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科学世界、人生体验,凡是觉得有意义的人、物、事、情、理都可入笔。但在写作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格式,灵活变通
日记的一般写法:第一行中间写年、月、日、星期几及天气情况。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正文对象十分丰富,可社会生活、可自然现象,凡是觉得有意义的人、物、事、情、理都可入笔。写法可以多样,可叙事,可描写,可抒情,可议论,也可以兼而有之。字数不受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考场上,日记的写法不必拘泥于严格的形式,是可以变通的。比如2007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一条游鱼的旅日记》就由四则日记连缀而成。这四则日记没有表明时间。只用A、B、C、D等字母标明是第几则。也达到必要的写作目的。当然,日记的时间、天气,也可利用来做文章,例如可以使表示天气的词语既表示天气,也表人物心情,从而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使之为表现主旨服务。
一条游鱼的旅行日记
(2007年高考浙江卷 “行走在消逝中”话题·浙江考生)A(鱼的自述)
我是一条普通,却很不平凡的游鱼。普通,是因为我有着给我的同伴一样的外表;不凡,是因为我是一条爱探险的鱼,不跟我的同伴一样喜欢群居。我的年龄、种族……我一概不管,我一心只想做的便是自由自在地游玩,然后再写日记……
B 天气温和极了:微风拂起层层粼光,阳光懒懒地躺在水中荡秋千。我开心、温暖极了,我迅速游向海面,努力地把身体往上跃。然后,我看到了不逊于海底的斑斓的色彩——海底有五光十色、色彩绚丽的珊瑚,而地面上也长满了无数的植物。有的开满了花,有的长满了叶,而有的树竟还是光秃秃的:这一切实在太有趣了。我再次落入水中,继续回到大海的怀抱。不过,地面上的景物深深地勾住了我的心,我不断地跳跃、飞翔……
C 时间过得真快啊。每年我都会来到这个美丽的岛上,尽情地享受着自己的天堂般的生活。快乐无忧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不久,我就发现一些稍有异样的情况:原先这里没有那里焚烧森林。后来,我终于从智鱼那里得知那些生物叫“人”。渐渐地,我的食物越来越来少;渐渐地,我感觉体力越来越不支——我几乎不能跃出海面:这是最令我吃惊的。幸亏,我是一条爱探险的鱼,我可以找其他一些美丽的小岛,然后快乐地度假……
D(鱼的绝笺)
情况越来越不对劲了,每次当我接近海面时,我总会闻到一股恶臭味——这太令我作呕了。海底渐渐地变得黯淡无光,我们这一族的图腾——阳光,我都不能充分享受到她带给我的温暖与安慰。一路上,我总会碰到一些鱼的尸体——他们不是被鲨鱼咬死的,至于真正的原因,我也不清楚——这是我探险过程中最悲壮的一幕……
我无处躲避了,这些可恶的发出恶臭的东西竟紧紧地跟在我身后,有的竟出现在我的眼前。它们都像瞪大了眼睛的恶魔,时刻都在侵袭着我,我觉得心闷,我的肺涨得鼓鼓的——我太需要吸一口新鲜空气了。我一鼓作气,用尽全力向海面跃去,但我吸到的却是一口浑浊不堪、污秽难闻的东 西。我彻底的绝望了。我放弃了自己的努力,躺在水面上,平静地过完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痛苦地记住了这时世界上的细节:
岸上,灯红酒绿,霓虹灯闪烁,许多“不夜城”灯火通明,吵闹声震耳欲聋;汽车像一条长龙,它们的背后不时冒出一股股浓烟;我周围又漂来了一大堆垃圾,天空中的飞鸟也痛苦地鸣叫,不时从空中坠下一直只鸟来;海面上仍有成群的巨轮在轰鸣,空中的声音同样是嘈杂不堪……
就在快闭上眼的一刻,我旁边的飞鸟说了一句: “难道这就是我们共同生活过的美好的自然界吗?” 我无语,含着眼泪,我默默地闭上了眼睛。
【亮点剖析】本文作者采用日记的文体形式,以叙述主人公——一条游鱼遍历的足迹为实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写了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写了自己对消逝的环境的悲痛。文章蕴涵丰富,反映问题深刻。文章结尾言已而意无穷。
二.多则组合,形成互补
平常我们写日记,多是一事一记,单一成篇,不受字数限制。而考场上由于诸多的限制,特别是字数的限制,不得少于800字,因此可用多篇组合,至少也要两则组合。这样既可以形成互补,又能够增加行文色彩。如果只用一则日记,形式上难免单调,内容上也显单薄。如2006年高考江苏一考生的《人与路———足迹》采用四则日记组合的形式,把抽象的话题,演绎成有生活化及故事化的片断,突出了人生之路上的忧与乐,并从亲身的生活经历中结晶出“人生的路上只有奋斗的过程是最复杂、最艰难的,而结局往往很简单”这一人生哲理。
三.前后勾连,主题统一
一般说来,考场上的日记文体是由几则日记连缀而成。这几则日记之间,应该在内容相互关联,中间无需叙述的语言连接,情节的发展应暗含于日记的内容之中。但有时前几则日记表面上没有关系,直到后面几则或者是最后一则,才使前面几则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日记发生了联系也是可以的。只有如此,才能紧扣主题。如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因为爱而选择》,写的是“我”大学毕业后打算到急需的医务人员的非洲的一所儿童医院工作的故事,形式上由四则风马牛不相及的日记组合而成,直到结尾的总结才把他们组合成主题鲜明的文章。
四.紧扣题目,不可游离
日记内容要紧扣高考命题和话题,至少要在所给的范围之内,可以明合,也可暗合,但切不可貌合神离,只顾形式而忽视内容。如2003年河北一考生的《心扉感悟》一文,采用日记体的形式,紧扣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在好友的偏见和自己的切身体验中,领悟了不能单凭感情亲疏来认识事物这一主题。特别是四天的天气情况(晴转多云,多云转阴,阴有小雨,小雨转晴)暗合了不同时期的心情,使文章一气贯通,扣题很紧。
【合作学习】
日记体,一般是由几则日记连缀而成。这几则日记之间,应该在内容相互关联,中间无需叙述的语言连接,情节的发展暗含于日记的内容之中。但有时前几则日记表面上没有关系,直到后面几则或者是最后一则,才使前面几则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日记发生了联系。再者日记的时间、天气,也可利用来做文章(例如可以使表示天气的词语既表示天气,也表人物心情,从而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使之为表现主旨服务。下面看看两篇范文: 〖例文一〗
农夫的日记 2003年全国优秀作文 ×年×月×日 风
我是一个孤独的人。
我不想成为后人的笑料——“守株待兔”已很让我脸红了!究竟是什么让我面对众人的讥笑还能苦苦地支撑,是眼前这个很新巧的捕兔袋吧?不敢确信。我只觉得那是黑暗的洞,在一点点吞噬着我的自信。
张三站在我身后,道:“按照我的计划,捕兔应该没有问题——只要再坚持。”我无言,毕竟有谁会相信自己的敌人?这家伙最爱讥笑我“守株待兔”了!可是,我真的该怎么办?
×年×月×日 晴
今天天气真好,如我的心情,我已撤回了捕兔的工具,终于感觉不到压力了。至于旁人的讥笑,我已司空见惯。
我相信了儿子的话:“为什么要死死守着那一套呢?曾经的挫败不能说明问题。收回那分执著,我们好好种田吧!”是的,我不再坚持,我听从儿子对事物的判断。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最亲的人呢?
×年×月×日 雨
这真是阴暗的一天!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太没有勇气了!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张三的话。他在我撤走工具的第二天便捕到好几只兔子。
又一次失败!
×年×月×日 多云
我要反思,我应该好好地反思几天的思考,我想应该有收获。
很容易想起《韩非子》的寓言,我也很受启发。人们总是很相信自己的亲人,这是一种感情的依赖感。意气用事,感情就会遮住理智。
有时候,敌人甚至是你成功的伴侣,别因仇恨掩住双耳,听不进“金玉良言”。我不是感谢张三,我终于明白失败的原因。基于正确的客观事实,我才能正确地认知事物,这些于我的儿子和张三都没有关系,正如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识,因为他们只能影响,而无法决定,真正面对的,是我自己。
某些事物不是简单的,要认知它,靠的是自己,别人的建议只是参考,更别说因感情亲疏而区别对待——那真是一个彻底的错误!
我想,我真的应该明白了。愿明天是新的一天!
评点:本文借“守株待兔”的故事,采用日记的形式,借张三和儿子对捕兔工具的撤与不撤的观点,通过农夫之口,讲出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看法。文章语言顺畅、平白,心理描写把握到位。
〖例文二〗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我要自由
人生的起点是无端莫明的恐慌,终点是不可言喻的静默!
——题记
3月21日 星期五 晴
“吱——”紧闭的铁门终于又一次打开了,从外面进来一个我从没见过的人,他们让我叫“先生”。
明白了,他们让他教我知识。
先生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写下了“人”这个字,关告诉我做人的最重要的就是:寻求尊严,捍卫尊严,呵护尊严。可我没能明白!
6月22日 星期一 阴
浑身很痛,不知道他们又给我注射了什么药水,反正我无权知道。可是,先生说过:人都是有权利的!”难道我不是人?噢,不!他们说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
我已经有很大进步了。先生是个好人,他对我非常关心、爱护,特别是他的眼神,是多么的慈爱、热切——是他们从没有过的那种,那种眼神,使我感受到先生给我所描绘的阳光是多么灿烂、美妙。
9月23日 星期四 晴
我已经越来越有智慧了。
现在我可以读好多可爱的书籍,这些都是先生的功劳,他让我原本黯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先生真是个好人,可是,每当我感谢他时,他总会说:“你应该如此!”并用一种无法解读的目光看着我。
12月22日 星期六 阴
终于可以感受到阳光的神奇——皑皑的白雪上洒下了一片光,是多么的惬意和温馨。现在我所拥有的智慧已超过他们中的任何人。他们已不再是神秘的,而是透明的。
事实上,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我是一个克隆人,最重要的是我的脑子里有“爱因斯坦的脑细胞”。他们制造出我,是想研究我,利用我,可我想要的仅仅是自由——尊严的自由、行动的自由、权利的自由……
于是,这天,我冒着被毁灭的危险逃出了那扇铁门,去寻找我的心灵所呼唤的一切自由。评点:本文以第一人称写一位克隆人在真正人(先生)的教导下学习、阅读,并从先生那里懂得了“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寻求尊严,呵护尊严”,懂得了“人都是有权利的”,从而为了自己的尊严和权利,选择了追求自由,“冒着被毁灭的危险逃出了那扇铁门”。一个克隆人,在人类知识、理性的熏陶下,都知道选择自由,维护自己作为“人”的尊严的权利,文章的立意非常深刻。
〖写作启示〗 1.几则日记连缀起来,在内容上要显示出清晰的情节脉络。2.表示时间和天气的词语必须精心设计,为表现主旨服务。3.叙述角度上,必须采用第一人称,注意自我的心理剖析。
【应用学习】2009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
踮起脚尖
×年×月×日 星期日 阴
夜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没有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
一家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不多,却还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还是不愿低头。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单调,却有自己的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二期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在我心中唯一让我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才回来。我多么想有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玩,到那河边吹吹风,可是连这一个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给过我一次机会。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国得耕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悄地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脚步,正一步步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离去……
自始至终,家里的灯没亮一下,也没有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我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流露自己的感受,泪水却一行一行地滑落。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枕头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移动,我凭什么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博聪有博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满分理由】作者巧妙运用了日记体。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表现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盼感悟,切合题意。文章整体思路清晰,情感丰沛,有感染力。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也显示了考生相当不错的素养和能力。文章开笔很简洁地推出一个具体情境,二、三自然段既是“生气”的注脚,也是后文的必要铺垫。父母回家“踮着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符合躺在床上的感受,表述真实。铺写已然充足,情感自然喷发,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档次及得分】(一类卷上)计分: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l0分=60分。格式写法总结:
1、先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有的还要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
2、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转行要顶格。正文一般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有时也可以用议论文的形式来写。不管用什么形式来写,都要正确反映当天遇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反映这一天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日记的内容要真实。诚实,是一种美德,自己怎样想,就怎样写,不要说假话。正文的篇幅可长可短,长的可以写成千字,短的可以只写一两句话。这要看自己所写的内容来决定。如果要详细地记下一件事,既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又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那篇幅就要长些。
如果要记的是自己从书本上看到的或从人家那里听到的一个知识,只要写下这个知识的要点,那篇幅就可以短些。总之,只要把该记的写清楚就可以了,可短的不要勉强拉长,可长的不要硬缩短。
第二篇:高考作文写作必备的结构模式——书信体
高考作文写作必备的结构模式——书信体
【学习目标】
一、了解书信的格式、特点及要求;
二、能创新形式,掌握技巧,写出较高质量的书信体作文。
【导入学习】
近几年高考作文 “文体自选”的要求,给考生营造了自由宽松的写作环境。书信也成为其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备受考生和阅卷老师的青睐。
【自主学习】
书信,在文体分类中专家们把它归于应用文一类,而实际上,自古以来许多书信都是著名的文学作品。在古代,一部《古文观止》选文222篇,仅书信类文章就有19篇,约占总数的9%,其中的《报任安书》(司马迁文)、《狱中上梁王书》(邹阳文)、《与韩荆州书》(李白文)、《寄欧阳舍人书》(曾巩文)等,都是脍灸人口的千古美文,至于未收录的古代书信体散文,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等,更是举不胜举。近代和现代作家,有的无意用书信成文,却在不经意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林觉民的《与妻书》,可谓是字字血泪;鲁迅与许广平的《两地书》,让我们洞察到了伟人的内心世界。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则是有意以书信为文的,在亲切而细腻的交谈中,作者把对母爱的颂扬,对童心的赞美,对坎坷人生的咏叹,对大自然的歌颂娓娓道来,在当时的文坛上,特别是在少年儿童中影响很大。
用书信的形式写作文,严格地说不叫形式创新,因为这种形式在高考作文中曾几次被命题人看中。远的如1985年,让考生就澄溪中学被附近的化工厂污染一事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写封信;1989年,让考生就好朋友在高招报志愿时遇到的苦恼和困惑一事给他写一封回信。近的如2008年江西高考作文题,以田鼠或以田鼠天敌的身份给人类写一封信。但总体说来,书信体作文对我们今天的考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一个领域,再加上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日趋多样化,书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已经慢慢地淡出了人际交流的空间,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众人的青睐。现在的中学生对网上聊天、发送电子邮件可能很在行,但却不一定能写出一封像模像样的书信来。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考生能在作文中巧妙地拾起这一将要被人们遗忘的文章样式,并赋予新的内容,来个旧瓶装新酒,则有可能会收到平中见奇的效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近年来,高考考生利用书信体形式写作文而使自己脱颖而出的例子举不胜举。2002年全国三地(全国卷、北京卷、上海卷)高考作文中就有许多书信体优秀作文。《谏屈原书》是全国卷中的优秀作文,作者通过书信体的形式直抒胸臆,与战国时代的大诗人屈原展开心灵的交流。作者向屈子进言,为他提供了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借评说古人古事列举了当今社会中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直面人生,针砭时弊,反映了作者高人一筹的文化素养和关注社会人生的洞察力。全文采用书面语体,切合文题,显得雅致隽永。《我的选择,我的爱》也是全国卷中的优秀作文,作者以女儿给妈妈写信的形式,表现出“我”对“真善美”的崇尚和对西部开发的支持。虽然文章内容稍显平淡,但书信体的形式却较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使母女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诉说显得情真意切。书信体作文因其亲切、诚恳、平易的交流方式而在作文园地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常见的表达形式之一。
【合作学习】
为使这种常见的文体发挥应有的表达效果,我们必须注意哪些问题呢? 用书信形式写作文,一般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一、了解书信的种类,尽可能选择一般人不常运用的书信形式。
书信的种类比较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书信,即写给亲戚朋友的书信,如家书、情书、遗书等;一类是特殊书信,即具有特殊功能的应用文,如慰问信、感谢信、起诉书等。了解了书信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在运用书信体写作文时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不至于千篇一律地去雕饰同一个面孔。2002年北京市高考单独命题,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是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写作文。有位考生采用书信体写了一篇《一封消费者的申诉书》,针对当今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的种种“规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把文章写成申诉书的形式,就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二、掌握书信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书信,基本格式都是一样的,都由以下六部分构成。1.称呼语。
即收信人。如果是长辈,可以在称呼语之前加上“尊敬的”“亲爱的”等词语,如果是平辈或晚辈,可直呼其名。称呼语应写在书信开头的第一行,顶格,其后加冒号作提顿。
2.问候语。
可写可不写。如果写的话,应在称呼语下另起一行写,前面空两格,后面加感叹号。问候语一般不要紧跟称呼语,即不要写成“小明你好”之类的形式。
3.正文。
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的书写要条理清楚,内容少的话写一段即可,如果内容多,可分段分条来写。
4.致敬语。
正文结束后,可在正文之后写些致敬语,也可不写。致敬语一般都成套使用,如“此致 敬礼!、”“致 礼!”、“恭祝 大安!、”“顺祝 夏祺!”等等。致敬语要分两行写,前半部分在正文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半部分再另起一行顶格写,其后应加感叹号。
5.具名。
在致敬语下面另起一行靠右边可直接写上写信人的姓名,也可在名字前加上自己的身份,在身份之后加冒号,与名字构成同位关系,如“好友:××”、“侄儿:××”等。
6.日期。
在名字下面写上 × 年 × 月× 日。严格来说,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
三、让对象成就风采。
书信体作文选择交流的对象是比较宽泛的,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也可以是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如以“交流”为话题作文,可写给自己的同学、老师、父母、亲友等,在书信中可以将许多不便当面陈说的心曲通过写信的形式娓娓道来,从而在心与心之间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还可以写给先贤或当代崇敬的人,叩问大师,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存在的疑惑,甚至有别于先贤们的新的见解,甚至可以是地球人给外星人或外星人给地球人写信。再如《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更直接与物对话,揭示了“标准答案”存在的不足,从而完成了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命题的诠释。因交流对象的身份、职业、年龄、时代不同,在措辞、语气上要特别注意得体,且语言要简洁明快,尽量口语化,以取得最佳效果。
四、使形式服务于内容。
书信是一种相当自由灵活的表达载体,它可以自说自话地倾诉(抒情),也可以侃侃而谈自己的见解(议论),可以描摹出一幅图景(描写),还可娓娓讲述一个故事(叙述)。它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调用相应的语言形式,来为自己的内容服务。这就使书信体作文有了相对自由的语言环境,从而达到不同的写作目的。但同时也可能随意识流行文,不顾选材的详略,不顾叙事的条理。从而使形式不能很好地为内容服务。
五、用真诚铸就灵魂。
书信体缺少真诚,就失去了它感人的魅力。真情与挚诚,是支撑书信体作文不朽的灵魂。林觉民的《与妻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还有《傅雷家书》等脍炙人口的佳作,无不是用真诚的钢筋铺就了连接平凡与伟大的桥梁。所以,用书信体表情达意,当力避虚饰、矫情的词藻堆砌和漫不经心的敷衍,努力用心声在书信体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如此,才能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自己在生活舞台上的角色定位。
【应用学习】
书信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种,话题作文常采用一般书信,因为一般书信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如政治、学术、文艺、家务、世俗、人情世故等各方面。所以书信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描写,可以叙事。它的针对性强,形式灵活。
此外,书信还有固定的格式;称呼、问候、正文、结尾语、具名、日期。它的语言要简明,口语化,还要考虑收信人的身份、经历、文化水平等方面的特点等。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致墨子的一封信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大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只能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余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划出更绚烂的光芒。所以,你总在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息,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这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也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脚踏大地,奔走于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但是,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大地,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
专家组评分: 标卷作文一(一类文上)内容20分表达20分 发展20分总分60分
注:这是一篇较为传统的?旧文化作文?,但同时也是一篇?新文化作文?:从谭蘅君老师关于文化作文的概念来判断,一它具有雅语的特征,是经过雅语训练,并能优美表达的作文。二是不管它运用什么材料,古代也罢,当代也罢,材料只是一种载体或手段,关键是文章里有没有文化精神与文化情怀。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确认:这也是一篇新?文化作文?。
致曹操的一封信
孟德君:
悠悠千载,别来无恙否?千载之后,您的枭雄气慨仍让晚辈钦佩万分,你横槊高歌,你长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时,眉宇中流露出的求才若渴的神情,仍让我想后心有余香。可是——孟德,我仍觉得您性格中有一极大弱点,这虽没阻止您最终成功,却至少使您的时间推后了。
您对?人言?的态度错了!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博望坡?,三把大火烧出了刘氏基业,可是赤壁一战让您狼狈不堪,那把火烧在你的心头啊!您叹息,可您又可曾细想,失败之源是过分相信人言啊——?北兵不善水战,宜用铁链子,船只,则行之平稳,丞相之成功之日亦不远矣?——那个与卧龙齐名的人口舌生花,您敬若神明,可最终…… 的确?常问路的人不会迷路?。但相信一切是一个人致命的错误。
是的,赤壁一役让您清醒了一点,可您又犯了又一种错,那就是——怀疑一切。
杨修乃千古名士,对您又忠心耿耿,偶尔有点恃才放旷,可人无完人啊!您最终以?扰乱军心?之名杀之,使贤良之士心寒。您为什么杀他?是他对着被您?梦中?杀死的近侍痛哭?丞相非在梦中,君在梦中耳?时下的祸根吧? 他说的没错!您怀疑任何人又表现在——杨修细陈?鸡肋?之涵意时,您就该放弃这?食之无味?的一战,可您又过分刚愎自用,执着进军,可最终却几乎丢丁性命。赛纳克说:?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您就犯了这个错误啊!
但丁有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话虽自信,但是却忽略了一件事:人该常听别人的意见。人啊,?应当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所以,孟德君,小女子有一言进上:别人的意见,当听则听,自己的自信,当信才信,别被人言遮望眼,亦防自信扫慧云。
无知晚辈,出言放肆,尚请见谅。无知言论,请君斟酌,认为有理,可信则信!认为无理亦可弃于案头,哂笑即可。顺祝身安!
无知后生:XXX敬上 XX年XX月XX日
所用话题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名师点拨: 用书信形式,采取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的方式,可以拉近阅卷老师的距离,同时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以一?小女子?身份直陈?你对‘人言’的态度错了!?真可谓?出言放肆?!作者注意谏言委婉开篇,先褒扬其功德,在曹操或许沾沾自喜时当头棒喝!虽出言大胆,却又因精熟三国,依靠丰富的论据说得句句在理,字字有情。曹操泉下有知,当为之汗颜。
两封信
河南一考生
(一)第一封
沧海一声笑:
您好,心里很难受,所以提笔和你聊天。窗外阴霾的天空和我的心情一样,灰暗而又不着边际。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
我很勤奋,人人皆知。三更灯火五更明,头悬梁锥刺股的日子伴随着我走过花季。我是如此地热爱着绘画,一张张白纸在我的手下着色、变化,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我的心血与汗水。可是?平庸、暗淡、苍白、平淡?这样的评价却一次次刺向我的心脏。难道我的生活里真的不该拥有绚烂的色彩?
我很执著,人人皆晓。二月杏花八月桂,顶星星戴月亮的岁月陪伴着我越过青春。我是那么喜爱音乐,一个个音符从我的嗓中飞出、飘荡,每一次演唱都浸透了我的情感与理想。然而?单薄、乏味、呆板、杂乱?这样的评价却一回回让我走向绝望。难道我的生命里注定不该拥有曼妙的歌声?
我的追求有错吗?我的努力有错吗?我的拼搏有错吗?
蓝天百声哭 X年X月X日
(二)第二封
蓝天百声哭:
您好,收到您的来信,我的心情也不由得因为您而低沉了许多。那页薄薄的纸儿在我的书桌上沉寂了多日,可我的心灵却为此翻腾了许久。今天,在这样一个晴朗无云、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提笔给你回信。愿我的一叶飞鸿能驱散笼罩你心头的阴霾。
我亲爱的朋友,我想说,你的追求没有错!你的努力没有错!你的拼搏更没有错!你的错在于你没有找到自己的位臵,你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实力,你没有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我亲爱的朋友,并不是所有的鸟儿都能歌唱,并不是所有的花儿都能结出硕果,并不是所有的幼苗都能成为参天大树,并不是所有的土壤都能适合作物生长,并不是所有的角色都适合你去扮演。画家固然令人向往,音乐家固然让人羡慕,可是,我的朋友,或许,这都不是属于你的职业。我知道,你有强健的体魄,你有顽强的毅力,你有敏锐的目光,你有冷静的头脑,所有这一切决定了你或许该成为一个军人、一个科学家、一个企业家。那才是你的位臵。我亲爱的朋友,请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公,你看,那只乌鸦不再盲目地想做翱翔的老鹰,它知道它的聪明才智更应该去运用到怎样获取瓶底的泉水。瞧,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才是聪明的乌鸦啊!
希望看到一个崭新的你!
沧海一声笑 X年X月X日
点评:文章以“两地书”的形式跃然纸上,让人不禁拍案称奇。两封信前呼后应、一唱一和,突出了“人生要认清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的中心。文章十分注意修辞的运用,排比随处可见,比喻、设问、对偶、反复等修辞运用得十分娴熟。(2006年全国I卷)
第三篇:高考作文常用结构模式及其变式
高考作文常用结构模式及其变式
高考作文常用结构模式及其变式
我们反对文章模式化,但我们不能否认“文章有法”,文章的结构模式其实就是做文章的一种“法。任何一种文章的结构模式必有其优越性,所以,就文章结构模式本身来批判模式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很多人写出的文章给人以审美疲劳,甚至面目可憎,把问题归于结构模式僵化了思维,而造成文章写不好,其实若仔细去审视这样的文章,恐怕问题不是文章模式不好,不是模式糟践了文章,而是他的文章糟践了原本很好的一种结构模式。犹如按图索骥找来了癞蛤蟆,却不追究看图之人的愚钝,反埋怨伯乐的书有问题一般。占领关隘的制高点,从而“凭高视下,势如破竹”,这种步兵策略本无可厚非,然而马谡,僵化解读,不顾敌我力量悬殊,所以,注定街亭失守,身首异处。背水部兵、破釜沉舟本是兵家大忌,韩信、项羽却因此名扬天下。所以,在众多人提及作文模式就嗤之以鼻之际,我们仍要谈作文的模式,以期因此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有法,文无定法,贵在得法”。
1、起承转合式
起承转合这个词语本出自元代范德玑得《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作品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说:“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起承转合之间的关系,起中有合,合中有起,这是首尾呼应,而承与转皆兼顾起合,这是上下勾连,一脉相承。所以四者之间 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体现着很强的辩
证关系。
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顺畅为妙,承后之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上乘;合即结尾,或明揭题
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
通俗阐释“起”是起点,发端,在记叙文中指故事情节的开端,感情触发点;在议论文中指开端鲜明的提出观点。“承”是承接,记叙文中指事件和感情的发展部分,在议论文中指从事理上对道理进行论证。“转”是转折,一般是文本的高潮之处,在记叙文中事件突然向相反的方向,呈现情节跌宕起伏,将感情推向高潮。在议论文中指为把道理论证清楚,转而从反面论证。“合”是总结,记叙文中指结尾概括升华主题,在议论文中指结尾照应开头,重申文章论点,使文章
结构完整。
一般而言,“起”是破题,点明主旨,承是承接,用事例或理论进一步支撑论点,转是树立一个对立面然后对反面的观点加以批驳。结就是归纳总结。
起承转合的变式
变式一:文章如果侧重于顺承来论证文章的核心观点,就可以采用分承式,即用两个或三个可采用承接论证的案例,进行写作,忽略转,略写合,基本结构模式为:起+承1+承2+承3+转+合。这种体式容易走向机械的模式化,很多学生的作文囿于这种模式。
变式二:先转后承,即破题点明文章核心观点之后,立刻转至反面论证,而后在承观点,最后归纳总结。
变式三:重转轻承,即破题点明文章核心观点之后,重点反向论证,略写
承的部分,或者把承与合归为一处。
变式四:承转起伏:即破题点明文章核心观点之后,一承一转,再承再转,甚至三承三转而后归纳总结。
变式五:多样起式:即文采较好的作者,运用变化多端的手法来破题,点明文章的核心观点,特别是写说理性散文的时候,譬如引用题记、排比、引用等手法完成起的过程。然后在去承转合,而且,承转合的方法也灵活运用以上变式,也由此可见这些变式在运用的时候,可以交叉并富于变化。
2.引议联结
写作证明某个观点的正确性为目标的议论文,通常可按“引议联结”的常规思路进行写作。一般多
用于就某一材料中的看法或观点进行进行写作论证的文章。
引,就是引用材料,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
摘要,取其精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议,是针对前面提出的观点,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
确立起来。
联,是文章的关键,由材料推开去,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历史,或现实;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结,收尾,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不要故作惊人之语;
强调精练有力,反对尾大不掉。
引,即引论,提出问题,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
(1)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
得高才能看得远”。
(2)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3)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
命价更高”。
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
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议,即本论,分析问题。一般采用几个分论点的形式,如果采用分论点的形式,那么,如何来拟分论点呢?可以采用“类、因、法、果”构思法。“类”——“是什么”,解决的是对象问题,从话题、文题中选关键词提问。如《美丽的梦想》,关键词是“梦想”,可从“梦想是什么”拟三个分论点。“因”——“为什么”,解决的是原因问题,如《美丽的梦想》,“为什么要有梦想”,“折射现实情况如何”并顺此提出分论点。“法”——“怎么
办”,即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从“怎样去实现美丽的梦想”拟三个分论点。“果”——“怎么样”,即问题得以解决后“我”的态度和体验,如《美丽的梦想》,“梦想实现后我会有怎样的表现,或梦想没有实现我会如何坚定地追求”。当然,“类、因、法、果”不需要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只要选择一两个方面即可。用作展开的一两个方面,一定是自己体验最深刻,认识最独到,占有材料最丰富的优势方面。
“议”是文章“猪肚”部分,要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要采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议论,恰当地使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事例作论据。论据要准确、典型、丰富。准确,就是所举事实要真实,不杜撰,不张冠李戴,能用来充分证明其分论点或中心论点。典型,就是有历史代表性。丰富,就是论据要多,要有说服力,使人看后不得不服。事实论据可以是正面的,也可是反面的。要概括、压缩,不堆砌事例。一定要结合论点对事例作针对性分析,且注意事例间的过渡和衔接。事实论据要能证明其论点,不要生拉硬拽,牵强附会,人为地给论据和论点之间架起桥梁。如“尊老爱幼”话题,可举事例:①东汉“黄香温床”,宋代杨时“程门立雪”。今天的山东田世国“捐肾救母”。②陈毅作了元帅亲自为病弱母亲洗衣洗裤。③春秋时,幼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去亲戚家借米为年迈父母煮粥。④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零下20多度天气中跳进冰窟窿勇救朝鲜儿童而献身。⑤感动中国人物林秀贞,30年来先后义务赡养6位非亲非故老人,并资助十多名下岗职工幼小的子女读书。⑥洪战辉十几年如一日赡养病重母亲、疯子爸爸和抚养幼小的妹妹。除了摆事实外,还应有讲道理。可采用事理论据,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等。要有点辩证分析,符合哲学观点,短短几十字,还可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如话题“偏见与关系”,如果论点是“要搞好关系,就不要有偏见”,那么是不是有了偏见就一定搞不好关系呢?再如论点如果是“人必须要有自信”,那么可能有人说自负也是一种自信,所以在议论时必须指出,不能将自信和自负混为一谈。这样,文章严密,无懈可击。讲道理可以巧借名言,把别人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并结合论点进行议论。如论证论点“勤奋,成功的保证”,可以借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来讲道理:“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勤奋。玩耍,只能荒废事业,使人一事无成。”讲道理亦可从反面来分析,从假设来理解。如论证论点“磨砺铸造人生”可这样写:“假如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萎靡不振,经不住挫折,受不起磨砺,他会完
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吗?”
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时事。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比如证明论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魂”,可以联想到“嫦娥一号”:“正是许许多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从无到有,开拓创新,踏踏实实,才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扬了军威,长了民族志气。”
结,即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或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和拓展。比如论点是“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可以这样结尾:“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知难而上,不保守,不停滞,勇于进取,不断获得新成果,开拓新领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首尾呼应,发出号召,铿锵有力,引人深思。结尾部分切不可故意拔高作惊人之语,要精练有力,反对尾大不掉。
引议联结的变式
变式一:重“议”少“联”,文章的写作重点放在“议”上,少“联”甚
至不“联”,然后总结全文。
变式二:重“联”少“议”,文章的写作重点放在“联”上,“议”的部
分不单独作文写作的重点,但“联”中本身就包含了“议”。
变式三:先“联”后“议”。引论之后直接“联”,而后再“议”。变式四:“联”“议”起伏,即在论证的时候一联一议,再联再议,乃至
三联三议,这种结构,有时可写成夹叙夹议。
3.板块式结构
所谓“板块式”就是将文章分成几个独立而又互有联系的板块,这种“板块式”有时是自然形成的板块,有时是用小标题隔成若干板块。用板块式模板,便于多角度选材,从不同侧面表现文章的主题,一般来说,文章主体部分最好由2~3个板块组成,每个板块200~300字,板块之间结构,字数大致相当,比例基本均衡。但运用这种结构,一定要保证文章文意贯通、逻辑严密。基本模式是:开篇——板块1——板
块2——板块3——结尾。
板块式结构的变式
变式一:按时间顺序安排各个板块。譬如,童年、少年、青年等。
变式二:递进式安排板块,三个板块内容之间有递进关系。
变式三: 并列式板块。
变式四:小标题式板块,每个板块拟定一个小标题。
变式五:数字序号板块,直接用一、二、三。
变式六:用诗词或歌词引领各个板块。
变式七:直接用人物分板块。
变式八:首句反复式板块,如:“别说你是好心”。
4.两个主体互不雷同式结构
这种结构模式就是将整个文章的主体部分分成两个大的层次,每个层次一个事例或一个方面,他们在内
容、结构、表达等各个方面各具特色,互不雷同。
基本结构模式为:开头——事例1——事例2)——结尾。
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不是僵化的只用两个事例,也可三四个事例,当即便四个事例也基本是两大类,而且
有详略。
两个主体互不雷同式结构的变式
变式一:一点两面,即一件事或一个现象,从两个不同角度看或以不同角色看,角度不同结果迥异,通
过对比与比较得到启发和观点。
变式二:古今式。即文章主体按时间为序,先写古的案例,在写今的案例,展示一种沧桑变迁,或得到某种启示。如《北京的符号》一考生一部分市“古建筑——叙说悠远的历史”“今建筑——预见光明的未
来”。
变式三:点面结合式,即文章主体一部分集中于写某一个点的实际案例,另一部分带动很大一个面,从
而升华文章的观点。
变式四:对比式。
变式五:转折式。
变式六:因果式。
第四篇:语文高考作文[并列式]结构模式
语文:高考作文[并列式]结构模式
语文:高考作文[并列式]
结构模式
高考作文“并列式”结构模式
一.并列式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本论 论证分论点2+论据(事例)+分析论证论证分论点3+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结构纲示例]《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开头部分:起兴,提出总论点
▲第二部分:并列结构
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结尾部分:深化话题 重申观点
[例文]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总论点)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 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起兴,亮出观点,阐明语言对沟通的作用,清晰地让阅卷者看到文章的中心意思)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分论点一)
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呼应标题)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分论点二)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再次————————————————————————————————————————————————————— 呼应标题)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分论点三)
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最后再呼应标题)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重申论题,照应起首)
[点评]这篇文章属于并列式结构的范文。以“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XX的沟通。”作为反复重现的句子格式,从三方面展开论述。这是典型的“三大三小”式的结构形式。所谓“三大”即全文由三大部分组成;“三小”指的第二部分由三个并列的段落组成。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
二.常见错误点拨
1、开头提出的总论点跟各个分论点没有关系。
如:《生命的价值》
总论点:我们要创造出更有意义、价值的生命。
—————————————————————————————————————————————————————
论点一:生命,认识世界的基础
论点二:生命,人类进步的关键
论点三:生命,迈向成功的前提
总结归纳全文
2.分论点分类标准不一致。
论点一:拼搏创造奇迹。
论点二:拼搏铸就成功。
论点三:拼搏源于崇高的信念。
点评;前两个分论点是从拼搏的作用角度来谈的,第三个是从拼搏的来源方面来谈的,分类标准错乱。
3.分论点句式差别太大,影响了文章结构的美观。
例:论点一:淡淡的爱,是对孩子自立能力培养的一种策略。
论点二:淡淡的爱,是对孩子自信心的一种心灵抚慰。
论点三:淡淡的爱,可以创造奇迹。
三、并列式分解
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
例1:勇敢:论点一: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论点二: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论点三: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 原因。
例1:说安: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
论点一: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论点二: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
论点三: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
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论点一: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论点二: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论点三: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练习1:学会宽容。
练习2:质量就是生命
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例1:谈意气:中心:人要有意气。
论点一: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
论点二: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
论点三: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
例2:学会欣赏别人:
论点一: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论点二: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论点三: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练习1:去恶从善
—————————————————————————————————————————————————————
2: 开拓
4、果——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
例1:梅花香自苦寒来
论点一:苦可以激发进取心;
论点二: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
论点三: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例2:爱:
论点一:因为爱,任长霞直面黑暗,九死不悔。
论点二:因为爱,丛飞燃烧自己,点燃希望。
论点三:因为爱,黄伯云亮剑出手,奋斗不息。
5、对象内容法——看这个句子(中心)所涉及到的人、事、物。
例
1、珍惜拥有:
论点一: 珍惜拥有的亲情。
论点二: 珍惜拥有的友情。
论点三: 珍惜拥有的爱情。
例
2、脸。
中心论点:三国戏是一部脸戏。
论点一: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奸绝”曹操的“脸”戏。
论点二:三国戏是一部关于“智绝”孔明的“脸”戏。
论点三: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忠绝”关羽的“脸”戏。
课堂练习:肩膀
—————————————————————————————————————————————————————
特别提醒:
平行排列的各个分论点是按照同一的划分标准概括出来的,各分论点之间具有逻辑性,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矛盾,其排列顺序一般是从主到次,由轻到重,由浅入深,或按人的认识规律来排。
—————————————————————————————————————————————————————
第五篇: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一)——总分式
一、写作步骤: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二、范文借鉴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800字左右。
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诚实就是财富
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总)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分)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宝贵的财富。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分)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真相就等于一事无成。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分)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总)
思路点拨
本文作者采用了总——分——总式的结构方式,从材料中抓住“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一关键句子,引出所要论述的话题——诚实,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诠释诚实的涵义。
首先,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其次,诚实又是处事的原则;诚实也是求知的唯一的途径。最后,总结“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诚实就是财富!
文章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每一自然段先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让人一目了然 写作训练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有个洋人要做西服,他拿西服样子给中国裁缝,几天后新西服做好了。西洋人一看,中国裁缝仿造得惟妙惟肖。但翻到后面,突然发现挖去一块,又补了一块。西洋人感到奇怪,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裁缝说:“我是完全照你的样式做的呀!”西洋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旧西服后面有个补丁。
要求:结合材料写一篇结构为总分式的议论文,字数800字左右。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二)——并列式
命题人:何龙
一、并列式模式结构
(一):分论点并列式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例文:
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
他是个亿万富翁,他有个幸福快乐美满的家庭,他有权有势有名有利„„多么令人羡慕。一般人认为所谓的幸福人生,总是如此,却忽略了故事背后往往都是那么矛盾、无奈、无助。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互相探讨一下。(不确定论点)
由于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穷一生之力去追求的「幸福」也是一样,故此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首要条件就是知足。(分论点1)虽然我百病丛生,面对着人生的种种障碍,但我有温饱,在家有父母疼,在校有老师爱,无论处于任何角落,都有人支持和爱护。这一切均令我感到庆幸和满足,因为这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拥有的。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乐,何尝不是幸福呢!
正因为幸福不是必然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分论点2)尽管一切美好的事物,我能听得见,但并不等于永恒,因为我的病情会恶化,也许世界上可能又多了一位海伦凯勒。我要把握现在,珍惜每个现在,尽情去听去看,把世上所有最好的全记在脑里,留在心里,才不会虚度,枉过一生。若真是成了聋子、瞎子,还有美好片段回忆着。
然而,人生苦短,不如意的事的确十常八九,如果我们能不斤斤计较,不执着,(分论点3)那该多好。正如李白所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心目中的尽欢是指无忧无虑,陶醉在亲情和师生情里,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例如听文章录音带、写作、放开肚皮大吃母亲做的菜,简直是人生一大享受。
我经历过大小不同的手术,才领悟到要克服和战胜障碍,(分论点4)背后一定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坚持,当痛苦过后,得到一份成功和满足感,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幸福。总的来说,知足者,高枕无忧;珍惜者,无遗憾;不斤斤计较,不执着及有颗克服困难和痛苦之心者,人生可以过得多姿多采啊!
还有许多因素都足以令人生幸福,例如,尽责尽心、爱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等。幸福人生操纵在我们手上,我不容许我的人生过得不快乐、不幸福。要不然生存又有何意义?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就是这样,你们又如何呢?(总结)
二、并列式模式结构
(二):分论据并列式 写作基本要求: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例一 题目:《谈骨气》
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并列论据:(1)齐人不食嗟来之食;
(2)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3)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屈。例二:题目: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中心论点: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
并列论据:(1)、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一次在旅馆里向肖邦学习演奏,突然发生火警,人们夺路而逃。大火扑灭后,人们重返室里,一个仍在演奏,一个仍在凝神倾听,他们对刚才的一切一无所知。
(2)、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想到一个题目,他掏出粉笔,在前面的“黑板”上演算起来。“黑板”动起来,他就追随着演算,直到追不上了,才发现“黑板”是马车车厢的背面。
(3)、陈毅元帅某次在亲戚家做客,大家闲谈时,他躲到主人书房里读书。主人捧来糍粑和砂糖给他吃,他用糍粑沾墨吃,直到大家发现他满嘴是墨时,他才恍然大悟。例文:(略)
三、作文训练:
题目:
1、生命的价值(分论点并列式)。
2、逸豫可以亡身(分论据并列式)。要求:
1、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完成作文。
2、文体:议论文。
3、结构模式:并列式。
4、800字左右。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三)——对照式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一、基本结构
(一):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例一:题目:《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 中心论点:不团结就要被欺侮。
正面:内耗惨重,一盘散沙,致使泱泱大国惨糟日寇蹂躏。
反面:全民族空前团结,打败了侵略者,使我们的民族获得了新生。总结:只要我们能够精诚团结,就永远不会受人家欺侮。例二:题目:《苦难是一种财富》 中心论点:苦难是一种财富。
正面:人需要苦难,需要苦难的磨练。(勾践卧薪尝胆)
反面:温室的幼苗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材料)总结:苦难能磨练出坚强的毅力的超人的勇气。例文: 在人生的岔路口
没有人在笔直的大路上迷路,让我们失去方向的都是岔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决定我们是否迷失的,是我们心灵的选择。(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为了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开蹒跚的第一步,就注定有许多岔路口在往后的岁月里等待着我们。人生的路很长,面对选择,我们的心灵要坚强。
有些人能一直做出正确的选择。当母亲把“精忠报国”刺在岳飞背上,这烙印便一直引领他走向光明的方向。岳飞不为外物迷惑,他短暂的一生里有坚如磐石的信念,(甚至)面临苟活与真理的选择,他也毫不犹豫地踏上后一条路。透过历史的明镜,我们看到他心灵高贵的选择。(正面论据)
有些人也许一念之差误入歧途,却得幸有人拉他回头。当蔺相如选择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不仅自己踏上正确的路途,也让廉颇一度迷失的心幡然醒悟。将相和的故事让后人在两个岔路口看见熠熠生辉的足印。(正面论据)
有些人却不幸在失足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商纣王选择了美人的笑靥而弃江山于不顾,慈禧太后为了王朝的苟延残喘而将民族的尊严送给外族去践踏,那些短视的人们作出的选择,留给后世的,除了一个轻蔑的嘲笑,更有太多沉痛的思考。(反面论据)
是非对错,全在心灵的一个选择,我们看着前人的选择,也在思索着自己该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枚指南针,它告诉我们应走的方向。可怕的是心中太多割舍不下的东西掩埋了它,让我们找它不到,又或是名利的沙砾模糊了它的刻度,让我们分辩不清。不要让太多无关紧要的东西羁绊自己的脚步,也不要让浮名小利的沙子钻进自己的眼睛。人生的旅程坎坷而又漫长,不要被装点得富丽堂皇的歧路迷惑,也不要畏惧正道上满布的荆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记得拿出心中的指南针,它会指明通往真理的方向,那个方向,就是我们心灵最睿智的选择。(总结)
那么,就迎向人生所有的岔路口,大步流星地奔向辉煌吧。
二、基本结构
(二):破立结合: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例:题目:《知足常乐》
中心论点:知足常乐。
1、知足常乐这句话常受世人错误的非议,现在我要为它昭雪了。(先正面论述)
2、驳“不知足常乐”:“不知足”者在物质和精神成功之后,享受的是一时之乐而非“常乐”。(反驳)
3、界定“知足者”的内涵:“知足”不是无所追求,“知足”是忘我,忘我则“常乐”。(辨证分析肯定“知足常乐”)
5、虽然能做到“知足常乐”的人并不多,但“知足常乐”的确是至理名言。(总结)例文(略)作文训练
一、题目:节俭是一种美德
二、话题: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我们既要懂得拼搏与竞争,又要学会交流与合作。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一个新的课题。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议论文(题目自拟)。要求:任选上面其中一题进行作文,文体必须是对照式的议论文。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四)——层进式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
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一、基本结构
(一):论述了“为什么”后,进一步指出“怎么样”。例:《谈克制》 中心论点:要克制。(1)为什么要克制?
在广泛的人际关系中,随时保持克制的态度能够创造和谐的气氛,顺利进行交往,有效解决问题。
当人们发生利害冲突时,克制常可以显出其独特的魅力。(2)怎样做到“克制”?
沉默,是克制的妙法。例文(略)
二、基本结构
(二): 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例: 《十九年的启示》
(1)晋文公逃亡奔波十九年,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政治才干,成为五霸之一。
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备极煎熬仍然手持汉节。
司马光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才写成资治通鉴。
归纳:崎岖本是征人路,怀志无须怕磨难。
(2)在建设四化的管理征途中,艰难困苦在所难免,有志者应不怕磨难。参照例文:
贵在坚持
有两个人结伴横过沙漠。至腹地,一人中暑了,又没水喝,不能行动。同伴给他一支手枪,五颗子弹,嘱咐他过了三小时后,每隔一小时鸣一枪,以让他能辨别方向,回来会合。过了8小时,同伴提着满壶清水带着骆驼商旅循枪声找来。结果只见到一具尸体,其头部被一颗子弹穿透了,手枪和五个弹壳草散落在死者周围。他自杀了,没有坚持到还有被救希望的最后一刻。他的沙漠之旅的悲剧结局,从反面向人们提出了一个警示:坚持,再坚持。
(定向引述材料,提出本文中心。)
不论做什么事情,可以说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因为无论大小事情,从开始到终结都有一个过程,只有把全过程都按规定完成了,才是成功。不坚持就意味着半途而废,就必然到达不了成功的终点。大事要坚持,小事要坚持;耗时长的要坚持,耗时短的也要坚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打了8年,解放战争打了3年,没有坚持就没有胜利;每个人的学业,小学6年,中学6年,有的上了大学还需4年,没有坚持就不能毕业。不说这些大事,就说简单得如烧一壶开水,需要5分钟你烧了3分钟就熄火,春天去踏青,要走10里,你走了8里就回程,开水喝不上,美景也赏不成。
(初论坚持的重要意义。先说事理,再举例子。选例有大有小,综合起来就能说明所有的事。)
坚持,在接近成功的最后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因为越接近成功越艰难;二是因为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如果因不坚持而失败,前功尽弃,尤为可惜。水烧到了99度,不坚持就不能沸腾;万米赛跑,跑了9999米不能计算成绩。这位沙漠探险者,已经熬过8个钟头,放弃了最后的坚持,终成戈壁冤魂。我们看过女排惊心动魄的世界比赛,她们在0∶2失利、第三局又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靠了坚持到最后的精神,反败为胜,结果以3∶2夺得胜利;也看到过以2∶0领先,又先得14分把对手逼到绝境的情势下因没有坚持拿到最后1分,结果痛失战机。欢笑与泪水,荣誉与失落,都只隔着一层障碍--坚持。面临险恶,坚持有时能化险为夷,绝处逢生;面临顺境,大意则功败垂成,痛失荆州。坚持可贵,在危险中坚持更可贵,在最后关头坚持,则是最成熟的表现。只有坚持,才没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遗憾。
(这一段把论证推进一层:从一般地说坚持,说到在危险情境和最后关头要坚持。)
坚持是对人的意志力的考验,坚持靠希望来支持。没有毅力就无法坚持。中途生厌倦,见异思迁,改弦易辙,当然无坚持可言。在时间和艰险的考验面前,第一批被击倒的就是那些意志薄弱者。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而一旦失去了希望,就等于砍倒了坚持的双腿,意志再强也得倒下。这位沙漠探险者,在放了最后一枪后,他觉得再也没有招来同伴的希望了,死神逼来,生机断绝,与其多受一阵煎熬再死去,不如自杀快捷而少痛苦,他是在泯灭了希望以后才出此下策的。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把至于险远的条件归纳为志、力、物,他把“志”放在极重要的位置。这里的“志”是心理、意志的总和,希望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竞技没有希望争先了,也就失去了坚持的力量,有的人会逃下阵来;高考,没有录取的希望了,有的同学就放弃努力„„人总是在希望中生存,为希望而奋斗。一旦绝望,坚持就失去了精神的支柱。谁要不屈不挠地坚持,就必须充满信心和希望,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
(再推进一层,论证坚持从何而来。两个源:一是意志力,一是希望。)播种希望,收获坚持,播种坚持,收获胜利。
(简短作结,概括有力。)作文训练
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层层深入地论证,水到渠成地归结出文章的观点。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果泥。
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也不算晚。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