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伯牙绝弦案例分析(邓伟)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邓 伟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意思。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体会知音深刻含义;然后安排配乐写话,激发学生珍惜朋友间真挚情谊,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累。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琵琶语》的乐曲;伯牙和子期等资料。教法: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点拨引导 学法:自读自悟、以说促悟、以写促悟
课前热身:
教学案例:
一、品“所念”“必得之
(1)想象善鼓的伯牙,还会志在什么地方呢?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志在潇潇细雨、皎皎明月、徐徐清风、皑皑白雪……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出示课件:[仿句练习](2)不管伯牙志在哪里,善听的子期都能从他的琴声里明月他的所想,这就是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板书:所念 必得 这就是知音啊!板书:知音
再想想,善听的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还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心声、情怀、志向、苦恼、快乐……)这就是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这就是知心人。板画心图案。
(3)在遇到钟子期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呢?出示资料[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都是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却能听得懂他的琴声。](4)当伯牙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他心里会怎么想?(欣喜、喜极而泣、异常开心……)带着你的感受读——课件[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二、品“绝弦”,谢知音
(1)无奈世事难料,一年后,当伯牙千里迢迢去江边赴约,却只看到了子期冰冷的坟墓。他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子期不幸去世并留下遗言,把墓修在江边好听朋友的琴声。一瞬间,多少企盼、多少喜悦,都化为无尽的悲伤之中。伯牙此时心情怎样?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呢?出示课件【“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齐读句子。如果你是伯牙,站在子期的墓前,你会对地下的子期说些什么呢?
(2)学生练笔,写下来。学生汇报,老师评价……(3)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现在,你知道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吗?板书:谢知音
千百年来,无数人都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课件:【千金易得,知己难求!酒逢知己千杯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人生苦短,知音难求!】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也许我们没有伯牙子期这样的知音,但生活中应该怎样和同学、朋友相处呢?
教学反思:
审视自己《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有着点滴收获,也有些许不足,总结自我以待提高,反思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每次面对新的文本,我首先考虑的不是设计,而是反反复复地对文本进行透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觉进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但是认真总结这堂课的教学,还有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进一步努力提高: 课堂调控的能力有待于加强。当学生发言不是很充分的时候,我的过渡语言没有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回答的欲望,随机应变能力不够,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得课堂上学生发言略显集中,关注了一部分学生,但也忽视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语言的精练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的时候,我的语言还有些碎,没有达到最凝练的效果,影响了课的精彩。
第二篇:《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团溪镇第二小学
冉启芬
设计理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意思。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体会知音深刻含义;然后安排配乐写话,激发学生珍惜朋友间真挚情谊,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琵琶语》的乐曲;伯牙和子期等资料。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法: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点拨引导 学法:自读自悟、以说促悟、以写促悟 课前热身: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绵绵 】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而且都是描写什么的?齐读这些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师说一个“江水滔滔”,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对写作有一定的帮助。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学生用心倾听。然后谈感受,这就是有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在这个好听的音乐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将要学习这个故事《伯牙绝弦》。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伯牙绝弦
注意指导“弦”的读音,与学生交流伯牙资料。“弦”就是琴弦,“绝”就是断绝,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伯牙既然是春秋时期楚国有名的宫廷乐师,他一定会把自己的琴视为心爱之物,那他为什么要把琴弦挑断呢?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品味韵味
出示课件:【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学生自由的,大声的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3、老师范读课文。
4、学生继续自由练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品词析句,研读文本,初悟绝弦 1.品“善”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分别是——伯牙和钟子期,师板书:(伯牙
子期)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谁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抓住“善、鼓”理解。
2、品“志”“善哉”
(1)文中那句话具体写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学生会读第2句话)(2)你是怎么从这句话中看出伯牙善鼓琴?(伯牙志在高山,就能弹奏出高山;志在流水,就能弹奏出流水来)“志”怎么理解?(想)伯牙想到哪就能弹到哪,想到什么,就能弹出什么,可见善鼓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啊!
(3)你是从哪看出子期善听的?(„„)哪个词说明山高?(峨峨兮)“兮”也是语气词,相当于“啊”,高高啊,意思就是说山非常高,可以说是巍峨挺拔,你能不能通过读表现出来?„„【课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中“善”怎么理解?(太好了、太妙了„„)这个“善”和第一句中的“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就是文言文中的一字多义。谁能把那种太好了、妙极了的赞美之情读出来!【课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从哪个词看出江河浩大无边?(洋洋兮)你能把江河的浩的无边读出来吗?【课件: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品“所念”“必得之”
(1)想象善鼓的伯牙,还会志在什么地方呢?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志在潇潇细雨、皎皎明月、徐徐清风、皑皑白雪„„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出示课件:[仿句练习]
(2)不管伯牙志在哪里,善听的子期都能从他的琴声里明月他的所想,这就是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板书:所念
必得
这就是知音啊!板书:知音再想想,善听的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还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心声、情怀、志向、苦恼、快乐„„)这就是心心相印、心有灵犀,这就是知心人。板画心图案。
(3)在遇到钟子期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呢?出示资料[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都是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却能听得懂他的琴声。]
(4)当伯牙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他心里会怎么想?(欣喜、喜极而泣、异常开心„„)带着你的感受读——课件[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品“绝弦”,谢知音
(1)无奈世事难料,一年后,当伯牙千里迢迢去江边赴约,却只看到了子期冰冷的坟墓。他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子期不幸去世并留下遗言,把墓修在江边好听朋友的琴声。一瞬间,多少企盼、多少喜悦,都化为无尽的悲伤之中。伯牙此时心情怎样?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呢?出示课件【“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齐读句子。如果你是伯牙,站在子期的墓前,你会对地下的子期说些什么呢?
(3)学生练笔,写下来。学生汇报,老师评价„„
5、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现在,你知道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吗?板书:谢知音
千百年来,无数人都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课件:【千金易得,知己难求!酒逢知己千杯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人生苦短,知音难求!】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也许我们没有伯牙子期这样的知音,但生活中应该怎样和同学、朋友相处呢?
四、回味绝弦,试背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破琴绝弦谢知音的故事,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动容。后人就用高山流水形容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让我们再次伴着《高山流水》这首动听的音乐,去体会这个故事,一齐试着背背课文。
教学反思:
审视自己《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有着点滴收获,也有些许不足,总结自我以待提高,反思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每次面对新的文本,我首先考虑的不是设计,而是反反复复地对文本进行透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是文言文,学生不是初次见识文言文,五年级的时候就接触了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对于文言文不是很陌生,但在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和字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意,同时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
对于文言文的朗读问题,我考虑到学生只是通过简单通读是无法准确感受文言文朗读的音韵与节奏,为此通过课件把朗读节奏的划分展示出来。教学中,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我也注重了朗读的结合体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可以说课件的运用为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觉进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但是认真总结这堂课的教学,还有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进一步努力提高:
课堂调控的能力有待于加强。当学生发言不是很充分的时候,我的过渡语言没有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回答的欲望,随机应变能力不够,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得课堂上学生发言略显集中,关注了一部分学生,但也忽视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语言的精练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的时候,我的语言还有些碎,没有达到最凝练的效果,影响了课的精彩。
在理解完课文后没有向学生提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但可惜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让学生由文本了解更多的知识,这也是我本节课的一个遗憾。
第三篇:教学案例《伯牙绝弦》
教学案例《伯牙绝弦》:
精妙练习为《伯牙绝弦》续写精彩
在“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的句式教学中,我启发学生:伯牙是个富有表现力的音乐家,他除了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他的琴声里还会表现什么景物呢?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有清风,有明月,有白云,有雨声,有树林,有雷声„„我紧接着问:这些景物,如果像课文中一样,用叠词来形容,怎么形容?如“洋洋的江河”。学生七嘴八舌抢着发言:徐徐清风;皎皎明月;沙沙雨声;轰轰雷声„„这时,学生的自主拓展已水到渠成。我轻松地设问:假如你变成了善听的子期,当“伯牙志在__ ”的时候,你怎么赞美他?试着用以下文中句式说一说(投影示):
伯牙鼓琴,志在 __,钟子期曰:“善哉,__ 兮 若 __!”
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
如: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如: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善哉,沙沙兮若春雨!”
如:伯牙鼓琴,志在树林,钟子期曰:“善哉,幽幽兮若树林!”
如:伯牙鼓琴,志在雷鸣,钟子期曰:“善哉,隆隆兮若雷鸣!”
如:伯牙鼓琴,志在欢笑,钟子期曰:“善哉,爽爽兮若欢笑!”
如:伯牙鼓琴,志在少女,钟子期曰:“善哉,佼佼兮若少女!”
学生们一阵欢笑。我相机引导:你说得很好,除了景物,还想到了人物,还有人的心情表达;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与钟子期情深似海啊!这样的训练,让学生联系旧知,展开想象的翅膀,融合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不光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从“一”到了“三”,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
第四篇:《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采用个人、小组、全班的方式朗读课文。诵读课文。2.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3.以读悟情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3.师范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以读为主。设计了自由读、试有节奏的读师范读、小组读、齐读五个步骤,层层深入体现读的实效性。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理解课文,品知音之情。
1、解说课题。
(1)“绝”是什么意思?(2)“绝弦”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伯牙和钟子期。问题:你了解伯牙和钟子期他们的什么情况?(预设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体会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仔细读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中你能体现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笔标出来。
预设学生画出的句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引导学生理解意思。
4、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钟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5、得出知音:出示课文第四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6、出第五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并理解。
(设计理念: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在通过学生熟读课文后,在从学生的感受设计相应的、能够理解内容及课文所映射出的情感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句子来理解课文。同时,要学生能深一层的理解内容,适当的展开想象,展示相应的资料,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以读为主,适时进行引导,真正的体现文言文的以读促理解。)
四、拓展延伸,深悟“绝弦”。
1、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伴着乐曲,学生再读课文。
(设计理念: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对“绝弦”有进一步的感受,感受知音。再回归课文,让学生在乐曲声中读书,用心去体会知音。)
五、总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六、板书:
伯牙绝弦
伯 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第五篇:伯牙绝弦(本站推荐)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6)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 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 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开设的汉语课程应当教授普通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使用普通话。
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工作基本要求
推广普通话要努力做好四个重点领域的工作:第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城镇学校和幼儿园要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要把普及普通话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出色的示范学校。第二,党政机关要率先垂范,把普通话作为公务用语,并督促和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规定等级。第三,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要成为全社会说好普通话的榜样。第四,提倡商业、旅游、邮政、电信、铁路、民航、金融、卫生等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鼓励从业员工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帮助干部战士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