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黄州赤壁

时间:2019-05-13 09:0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东坡在黄州赤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东坡在黄州赤壁》。

第一篇:苏东坡在黄州赤壁

苏东坡在黄州赤壁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解读,认识苏东坡在黄州的生平事迹,熟悉苏东坡在这个时段的重要作品,体会其人格魅力。

2、研读所选片段,分析传记文学是如何化用材料,再现历史,重现人物形象。

3、了解林语堂,思考在他所写的苏东坡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难点:

1、林语堂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技巧。

2、对材料背后蕴含的林语堂的文学观点、人生观点的感受和理解。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苏东坡传》简介

1936年,林语堂全家赴美,随身携带了大量关于苏东坡以及苏东坡的著作。在对有关苏东坡资料的翔实考证以及对是非善恶有透彻看法的基础上,林语堂对资料进行剪裁取舍,融合西方传记文学的写法,最终完成了这部轰动一时的名著。该书的主要部分按时间段分为四卷:第一卷,童年与青年;第二卷,壮年;第三卷,老练;第四卷,流放。本文节选自第三卷。

二、苏东坡生平

1037 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1057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1059 举家前往京都

1061 仁凤翔判官

1064 任职史馆

1066 父丧,服孝 1069 返京,任职史馆

1071 任杭州通判

1074 任密州太守

1076 任徐州太守

1079 任湖州太守,因乌台诗案入狱

1080 谪居黄州

1084 往常州

1085 往登州(蓬莱)1086 任翰林学士

1089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

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 调定州太守

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1101 往常州,逝世

三、课文初读

1、作为传记文学,作者选择了九则素材来描绘苏东坡,找出九则素材。明确:

第一则:李岩的逸事。第二则:《黄泥坂辞》 第三则:《牛肉与酒》 第四则:《临江仙》词 第五则:《马梦得穷》 第六则:《二措大言志》 第七则:前《赤壁赋》 第八则:后《赤壁赋》 第九则:《记载天寺夜游》

2、这九则素材是围绕课文中的哪一句中心句来写的? 明确:苏东坡现在过的神仙般的生活。

四、课文细读

这九则故事分别体现出苏东坡怎样的形象?

1、第一则:李岩的逸事。

“着时自有输赢,着了并无一物。”经历的大喜大悲后,苏轼认为,凡是都不要过于计较,成败得失,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就像佛家所说的四大皆空。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这首诗和李岩的睡了一回,你们战了几回相映衬,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路旁浓密的百花,色彩灿烂迷人。下了一局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也不知过去多少年了;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这里表现的是道家对时空的空幻感。道教故事里说有人入山中看到两个神仙下棋便站在一旁观看,等看完棋回到家发现已经过了几世了,正所谓“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李岩的故事正表现了苏东坡的生活理想:对生活怀抱散淡的态度。

2、第二则:《黄泥坂辞》

白天在黄泥坂的白云下嬉戏,夜晚睡在雪堂的青色香雾中,鱼和鸟见到我而不受到惊吓,我很高兴,樵夫见到我而不拘礼,我很幸运。

一开始喝酒就歌唱起来,一会放下手杖醉倒了,以草地为席,以土块为枕,梦中还在

享受厅堂的温馨宁静。露水打湿了衣裳,圆月升上了天空。感谢父老乡亲喊醒了我,不然恐怕要被牛羊所践踏。

于是急忙起来,起来就唱歌:月明星稀,迎接我前往为我践行,回家太晚了,草木已经枯萎,回去啊回去啊,黄泥坂虽好,但不是家,不能长久游玩。

总结:苏东坡逍遥的生活,随遇而安。黄泥坂是苏东坡前往东坡的必经之路,为了生存,苏东坡自己耕地,他脱下长袍,穿上短衣,虽然要自给自足,但在他看来,这反而是一种不受拘束的自由生活,他不为自己曾经的士大夫身份所尴尬,也不为经济条件的拮据而困扰,每天饮酒而歌,倒也乐的自在。

3、第三则:《牛肉与酒》

今天与几个好友饮酒,纯臣刚到,秋天天气还热,酒呈白色,这虽然是私酒,但是喝下肚了,也无对证。既然和纯臣饮酒,不能没有下酒菜,邻居家的耕牛正好病了,作为了下酒菜。喝醉了,从东坡东边一直走,到了春草亭才返回,已是三更了。

宋朝,酿私酒,杀耕牛都是违法的,但苏东坡却任意而为之,还敢在城门关闭之后,爬过城墙回来,体现了他随性的生活。

4、第四则:《临江仙》词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归来仿佛已是三更。家里的小童鼾声如雷,敲门都不应声,拄着拐杖倾听江水的流动。痛恨在官场身不由己,什么时候可以忘记功利,夜深风静,水波如布纱一样。我愿驾着小舟从此远离尘世,在江海上度过余生。

表现了苏东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5、第五则:《马梦得穷》

马梦得和我同年同月生,比我小八天,这个年代的人没有大富大贵的,而我和梦得是最穷的,如果将我们俩人相比,梦得更穷。

6、第六则:《二措大言志》

两个乞丐的故事:两个贫寒的读书人一起说自己的志向,一个说:我平生最缺少的是吃饭和睡觉。有天成功了,必当吃饱了睡,睡完了再吃。另一个则说:我和你不同,我会吃了又吃,哪有时间去睡觉呢?

两个故事多体现了苏东坡诙谐幽默,能够安贫乐道,在贫穷的生活中有种自嘲的态度。再次读第6节: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透彻而深入。

7、第七则:前《赤壁赋》

回顾之前的学习,体现了苏东坡的旷达。

8、第八则:后《赤壁赋》

摆脱入世思想带来的苦闷,向往道家出世思想带来的解脱。

9、第九则:《记载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体现了苏东坡被贬黄州,宁静欣悦的心情。

五、拓展思考

1、苏东坡过的真的是神仙般的生活吗? 学生讨论。教师补充:

来到黄州,首先是生存问题。元丰三年,也就是苏轼来到黄州的当年的五月,他从刚来黄州时寄居的定惠院搬到临皋亭,住在江边的驿舍,比寺院略好些,但生活依然面临三大难题:

第一难,花销问题。苏轼在黄州所担任的职务是: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团练副使”大体相当于现在人民武装部副部长,但这个副部长没有签字权和行政权,只是个空头官衔。他的身份本质上是由黄州官府代为看管的犯罪官员,除了一份微薄的实物配给之外,没有俸禄薪水。所以到黄州后,一家老小二十多口人的花销就成了大问题。按照当地的物价水平,一个月下来怎么也得4000多文钱(一文=0.2元)。于是他精心计划:今后每天花费不超过150文钱。每月初一取出4500文钱,分为30份,挂在屋梁上,每早用叉子挑一份,然后将叉子藏起来。当天剩余的钱另外存在大竹筒里,作为接待客人的费用。

第二难,吃饭问题。没有足够的钱当然就没有足够的口粮,怎么办?在朋友马正卿的帮助下,苏轼申请到黄州城东旧时营防废地五十亩,他脱下文人的长袍,穿上农夫的短打,自己动手,开荒种地。

第三难,住房问题。按照朝廷规定,苏轼这样的犯官无权享受官府提供的住宅,开始苏轼一家住在江边一个废弃的驿站——临皋亭,这个地方不仅潮湿闷热,而且拥挤不堪。后来,苏轼在种地的东坡园中修建了五间泥瓦农舍。农舍在大雪纷飞的冬季建成,苏轼在厅堂四壁涂白如雪,起居坐卧,四面环顾,俱为雪景,故而美其名曰“雪堂”。

2、既然苏东坡的生活非常的艰苦,为什么林语堂说他的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这种生活的秘诀在哪里?

明确:他有着在苦难中寻找快乐的罕见本领。关于《苏东坡传》,这本书是林语堂的英文著作,原名叫The Gay Genius,即快乐天才。在书中,林语堂说到: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

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象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不可否认的,这种混合十分罕见,世上只有少数人两者兼具。这里就有一位!

他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总是微笑接受。

六、林语堂与苏东坡

从林语堂的写作中,你能了解到传记文学在选择素材上有什么基本要求吗?

明确:

1、素材的表现力,选择最能表现主人公形象的代表性的素材。

2、传记作者的主观倾向。

描写苏东坡的作家很多,但是对苏东坡形象的刻画,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苏东坡在黄州的经历,有的作家,比如现代文化学者余秋雨,他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突出的是苏东坡在苦难之中的日渐成熟,而林语堂看来,苏东坡具有着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本领。

所以我们下面要来了解下林语堂,看看为什么他能和苏东坡引起共鸣,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

首先:在人生道路上,都是漂泊流离的。

苏东坡一生政治命运坎坷,因不满时政,多次要求外任,两度受贬。他21岁中进士,名列榜首。宦途上:京都(开封,中进士)-凤翔(判官)-京都(史馆官)-杭州(告院监官、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湖州(太守,入狱)-黄州(谪居,团练副使)-常州-登州(太守)-京都(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京都(吏部尚书)-颍州(太守)-扬州-京都(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定州(太守兼河北军区司令)-惠州(谪居)-儋州(谪居)-常州(卒),他是当朝唯一被流放异域(海南岛)的官员,按宋朝大律,仅次于砍头(因宋朝开国皇帝明令擅杀大臣)。

林语堂从10岁离家开始的70年求学、执教与创作之路:福建漳州-厦门(教会学校免费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接受西式教育)-北京(清华大学任教)-美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法国(赴小城乐魁索,教华工写作,自学德文)-德国(耶拿大学、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北京(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厦大文学院长)-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上海(创办《论语》半月刊,创办杂志《人世间》《宇宙风》)-纽约(写作《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部主任)-新加坡(南洋大学首任校长)-台北-(定居)-香港(1976年去世)。

其次:在政治上,都是不善政治,也无心政治。

苏东坡几次在政治中沉浮,因乌台诗案造成了一生的政治波折。

林语堂一度被认为政治态度不对,他在《人間世》投稿规则中明言“涉及党派政治者不登”,但在左派心中,竟有刊物标榜远离「党派政治」,便认为是右派一支了,而在右派看來,也觉得碍眼,因此他在政治上“左右不是人”。

第三:都是幽默大师。

苏东坡以幽默自嘲的态度看待自己在黄州的生活。

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

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所以,按林语堂的话来说,他们是地地道道的“素食者”:“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一种只管自己的事。另一种管别人的事。前者吃草或素食,如牛、羊及用思想的人是。后者属于肉食者,如鹰、虎及行动的人是。”

正因为如此,林语堂把苏东坡看作是他自己的精神导师,在《苏东坡传》的《序言》中,林语堂说:我写苏东坡的传记没有别的理由,只是想写罢了。多年来我脑中一直存着为他作传的念头。一九三六年我携家赴美,身边除了一套精选精刊的国学基本丛书,还带了几本苏东坡所作或者和他有关的古刊善本书,把空闲的考虑都置之度外。那时候我就希望能写一本书来介绍他,或者将他的一部分诗词文章译成英文,就算做不到,我也希望出国期间他能陪在我身边。书架上列着一位有魅力、有创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具卓见的人士所写的作品,真是灵魂的一大补剂。现在我能动笔写这本书,我觉得很快乐,单单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第二篇: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

苏东坡黄州主要作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原文

版本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版本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一尊还酹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注释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升。登仙:登上仙境。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桂棹兰桨:桂树做的棹,兰木做的桨。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逆流而上。

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和:同声相应,唱和。怨:哀怨。慕:眷恋。余音:尾声。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

嫠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侣:以……为伴侣,这里为意动用法。麋:鹿的一种。扁舟:小舟。

匏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尊,同‚樽‛。寄:寓托。

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渺:小。

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长终:至于永远。骤:多。

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斯,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卒:最终。消长:增减。

曾不能:固定词组,连……都不够。曾:连……都。

1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地泛光。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臵身于广

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本篇是《前赤壁赋》的继续。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与前篇毫无二致,但是笔墨全不相同。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chán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5‚灌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后来多用‚木‛称‚木材‛,而用本义是‚树立‛的‚树‛作木本植物的总名。

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已而:过了一会儿。

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样对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对待‛‚对付‛的意思。

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时候。薄暮,太阳将落天快黑的时候。薄,迫,逼近。

淞江之鲈:鲈鱼是松江(现在属上海)的名产,体扁,嘴大,鳞细,味鲜美,松小所产的鲈鱼。这是有名的美味。

顾安所得酒乎:但是从哪儿能弄到酒呢?顾,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谋诸妇:谋之于妻,找妻子想办法。诸,相当于‚之于‛。

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不时之须:随时的需要。‚须‛通‚需‛。

7栖鹘:睡在树上的鹘。栖,鸟宿。鹘,意为隼,鹰的一种。

俯冯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冯夷,水神。幽,深。‚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只是说,上登山的极高处,下临江的极深处。

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啸,蹙口作声。

亦:这个‚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从‛说的。上文说,游到奇险处二客不能从;这里说,及至自己发声长啸,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上了。

悄然:静默的样子。

肃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留:停留。

反:同‚返‛。返回。

放:纵,遣。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

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四顾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虚。横江东来: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

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9寤:觉,醒。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xìng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释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3但:只是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第三篇:苏东坡的黄州突围

苏东坡的黄州突围

──读《苏东坡传》有感

近来无事,偶拾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尤对东坡先生隅居黄州一段感触颇深。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苏东坡在黄州条件虽略微艰苦,但精神和身心无疑都是十分之愉悦,醉卧雪堂,锄做东坡,于临皋亭远眺,于黄泥坂闲步。虽没有风花雪月的风流倜傥,却是有独卧高堂的闲情逸志。然而,在我看来,东坡先生在黄州的境遇,虽不致凄风苦雨,恐怕也没有这般清闲惬意。

自庙堂至江湖,苏东坡完成了一次角色的转变,然而这次的转型,似乎并不曾遂了东坡先生的愿。也许有人会讲,乌台案发,他本是一代文豪,朝廷大员,一下子到了黄州这般境遇,又怎会遂愿呢。但在东坡先生声名鼎盛之时,却也不止一次表达了对乡野生活的向往,在杭州,东坡写下“我本糜鹿性,谅非伏辕姿。闻声自决骤,那复受絷维。”由此观之,东坡先生对黄州生活即便谈不上喜爱,但也并不应抗拒。

事实却远非如此,在去往黄州的路途中,东坡先生的心情就一直处于低落茫然之中,既有死里逃生后对生命的思考,还有对黄州生活信心的不足。而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东坡先生的黄州生活却可以说是无忧无虑,也许,是林语堂先生过于喜爱东坡的诗词,由《前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看开去,苏东坡在黄州的精神状态无疑十分良好,但显而易见的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而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东坡先生的自嘲意味就十分明显,他将自己称为闲人,看似闲暇的背后却别有一番深意。自嘲固然是一种旷达,但自嘲的背后,确是对现实的不满和深深的无力感。我相信,在东坡先生自诩为闲人的背后,无疑是“一把辛酸泪”。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也写到,“一代名人也就混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远处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他暂时还感觉不到这个世界对自己的诗文仍有极温暖的回应,只能在寂寞中惶恐。”由此观之,东坡先生在黄州的诗文,也许都带有一丝无奈后的自嘲。

而在《苏东坡传》里,林语堂先生也提到,东坡于黄州练习瑜伽,修行佛道,修身养性,追求精神的解脱,语堂先生也写道:“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但这并不足以证明,苏轼在黄州的境遇让他变得心无旁骛,修身养性,反之,甚至可以说是通过修佛、瑜伽来追求内心的解脱。

余秋雨先生则认为,苏轼在历经了黄州的艰苦生活后,突破了自我,完成了文学史上的大突围。

在我看来,这种观点也不尽然,既然苏东坡“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但看看黄州生涯结束后的苏轼,浪迹琼崖,晚年平复,还是经历着大喜大悲的生活。

在海南,他也有郁郁不乐转而苦中作乐,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又在琼崖完成了新的突围。所以,我认为,苏轼在黄州的所作所为,是习惯后的平静,是守得云开见月明,是于平静中发现美。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完全成熟,二者有重合与相似之处,却又不尽相同。到了海南,东坡依旧经历了一遍新的洗礼。

所以,苏轼突围了黄州的平淡与艰辛,却没有于黄州突破了真正的自我。自始至终,也许苏轼就不是安于田居之人,以他的气魄,胸怀天下才是他一生之所牵挂。所谓的闲适,所谓的突破,都不过是一颗赤忱之心向生活的无奈妥协。

第四篇:苏轼在黄州教案

东坡与黄州

一、导入

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了1000年的12位英雄,包括神圣的古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其中唯一入选的中国人是苏轼。《世界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详细介绍一个中国人的生平,尚属首次。

而苏轼是怎样写自己的一生呢?《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从海南岛儋州贬所北归途经润州(镇江)时,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北宋名画家,苏轼好友)所画东坡像,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慨万千,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

余秋雨在《东坡突围》里说,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黄州之于东坡到底有多深的意义?今天我们来看--------东坡与黄州。

二、东坡与黄州

从“乌台诗案”中走出来,是在太皇太后、张方平、王安石等人的求情之下,从“乌台诗案”中走出来,苏轼来到了黄州,带着生死攸关的心惊胆战,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初到黄州,他这样说:

1、《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自笑”里有无限的辛酸。“逐客”,贬谪之人,“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只惭”句,惭愧的是我对政事已经没有丝毫益处,还要耗费官府的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抵数。

从中,我们读出了苏轼的什么情感呢?

——自嘲,嘲笑自己,是无尽的辛酸。里面有不能有所作为的痛苦,希望有补于世的愿望。可是他终究是寂寞的,请看他的《卜算子》。

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大家看看,从哪些字词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缺月、疏、独、孤、恨、寒枝、寂寞、冷。——孤独。这是精神上的孤独,语言极美,道尽了他精神上的遭遇。日子再贫穷都能有办法解决,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却是他人无法理解,更难以释怀的。

不仅有内心的孤独,还有人情的凄凉。请读读——

3、《答李端叔书》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曾经大名鼎鼎的苏轼也泯然于众了!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和凄凉,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寻找无言的山水,诉说内心。他的心灵在变化在成长,看一看他著名的《定**》。

4、《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本来是生活中的一件普通小事,.......但却写出了词人的处世态度。“莫听”“何妨” “谁怕”“也无风雨也无晴”,无所谓风雨,无所谓天晴。不畏坎坷,安之若素。这是一种人生的豁达,在这里,他的心灵在不断成长。再看——

5、《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上阕写醉态,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无人开门,便“倚杖听江声”。这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下阕写酒醒时的思考:“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化用庄子的“汝身非汝

有也”。长恨身在仕途,身子不归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忘却名利的追逐?(感觉也是一种自我嘲笑)这一句既有哲理又有自己的性情,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可以找学生说说)夜深人静,水波不兴,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江海中了却余生。

这只是他的愿望,希望精神解脱,可却吓坏了知州徐君猷,几经寻找,却发现他在家里酣眠。这首词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心中的开阔。

三、升华

林语堂:“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方面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无家的小孩。”

这是林语堂心目中的苏东坡,其实,文人的内心往往都有儒家的仁爱,佛家的慈悲,东坡也不例外。但这样的心灵怎能在政治的沉浮中游刃有余呢?东坡为什么被围攻?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其实,苏洵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名二子说》,轼,车前的横梁,没什么用,但人只有扶着它才能高瞻远瞩,故字子瞻。辙,车辙,无功也无过。由着走,跟着走,故,字子由。果然,苏轼有不可掩饰的英迈之气,苏辙则寡言少欲,君子不党。所以,兄弟俩命运也不同,一个处风口浪尖,一个平坦一生。

苏轼在黄州这几年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看他的《洗儿戏作》:“人皆养儿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应该是苏轼的觉醒吧!只可惜,小儿子苏遁还是在去汝州的途中早夭。

苏轼在黄州完成了心灵的成长。尽管如此,我们觉着,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恐怕苏轼还是这个苏轼吧!

苏东坡这个人,之所以了不起,某种意义上讲,他比陶渊明、李白更像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入仕,他担当,他受苦难,但是他在苦难中坚持自己的磊落与旷达,性情铸就不朽。我们可能无法成为他那样的大家,但他的豁达、开阔、乐观与坚持足以让我们痴迷,当我们痴迷于这一切的时候,东坡便是我们心灵上的朋友!黄州也成为了我们仰望东坡的一亩方田!

下节课我们接着说,东坡与黄州,请课下阅读以下几首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

第五篇:苏东坡在儋州教案

苏东坡在儋州

教学目标:

1、了解苏东坡对儋州影响。

2、了解苏轼在海南文化、医药、农业生产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教学意义: 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苏东坡在儋州时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很好的认识苏东坡对于儋州所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介绍苏东坡背井离乡来到儋州;

二、苏东坡对海南文化的影响;

三、苏东坡对海南医药的影响;

四、苏东坡对海南农业的影响;

五、总结

板书设计:

苏东坡背井离乡来到儋州

苏东坡在儋州

文化

医药

不可磨灭的贡献

农业

下载苏东坡在黄州赤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东坡在黄州赤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南历史文化名人:苏东坡在海南范文

    苏东坡在海南 苏东坡一生先后三次遭贬。第一次是发落在黄州,第二次是贬到了岭南的惠州,最后一次是海南岛的儋州。 历史上的海南岛在很长一个时期一直是一个荒岛,地处边陲,孤悬海......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读后感中国共产党喀喇沁旗委党校 刘淑莲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读书要有鉴别,最好读经典。读一本经典能抵得上读几十本普通书籍。"夜阑有梦书为枕,读到更深......

    苏轼与黄州

    苏轼与黄州 一 序言 中国的 黄州,那里牵连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这个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其实,黄州算不上繁华,甚至说的上萧条,颓败;因......

    赤壁

    赤壁 拾起一把断戟,上面还残留着时间所赋予的青铜和血的气息。那种味道,经过历史的洗涤更显沧桑。杜牧一身青衣,恍若一个侠客。他手持断戟,轻轻抚摸着。仿佛能从断戟上找到曾......

    赤壁

    吊古抒怀,抚今追昔 ——《赤壁》、《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濉溪初级中学邵理中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杜牧、张养浩的文学常识;背诵和默写。 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走进......

    浅论苏东坡宦海沉浮

    浅论苏轼宦海沉浮对其性格的影响 冷加利 摘要:“乌台诗案”之前,苏轼是以积极入世的精神进入仕途的。“乌台诗案”后,苏轼创立了超然旷达的“东坡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身处逆境......

    苏东坡(读后感)

    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林语堂先生用“心灵的喜悦”来描述苏东坡的一......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仙子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夜鸣白鹿安在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