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问责制:化解质量风险的制度保证

时间:2019-05-13 09:0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企问责制:化解质量风险的制度保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企问责制:化解质量风险的制度保证》。

第一篇:国企问责制:化解质量风险的制度保证

国企问责制:化解质量风险的制度保证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8年02月01日 14:47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因在产品防火性能上造假,日本百年老字号建材商日明公司总裁川岛吉一于2007年11月底引咎辞职。实际上,这类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引咎辞职的事件在国外屡见不鲜,这些都属于自我问责的范围。本文认为,如果我国国有企业能够真正推行问责制,不仅有助于对重大安全、质量事故,重大社会安定事件责任的追查和惩罚,而且对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避免决策失误有着现实意义。

当今的社会是责任社会,当代的竞争是责任的竞争。如果无论大小责任都有人恰当地承担,社会或组织的运行将更有效率和更具竞争优势。随着我国政府依法对重大安全、质量事故,重大社会安定事件责任的追查和惩罚,“行政问责制”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行政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行政问责制的普遍实施表明我国的政治、社会又向更具效率的现代化迈进了一步。在国有企业中全力推行问责制同样有着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特殊的责任状态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首先是通过市场实现评价和追究责任的。经营不善的企业首先会通过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劳务和经理市场而给予准确而及时的惩罚;为了应对外部市场的无情惩罚,在企业内部会形成一整套严密的问责制度,比如在西方国家的企业治理中,已经形成了经理向董事会、董事会向股东会的逆向逐级汇报,股东会向董事会、董事会向经营层的顺向逐级问责的制度;在管理层面,基层员工向中层管理者负责,中层管理者向高管负责等的完整的问责体制。而且,与此相配套,法律也为问责制提供了强有力的诉讼和惩罚机制。现在看来,这套制度是行之有效的。

因在产品防火性能上造假,日本百年老字号建材商日明公司总裁川岛吉一于2007年11月底引咎辞职。此前,日本第四大汽车制造商三菱汽车公司隐瞒顾客投诉的丑闻导致总裁河添克彦引咎辞职。实际上,这类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引咎辞职的事件在国外屡见不鲜,这些都属于自我问责的范围。

然而,我国的国有企业则情况大不一样。尽管经过多年的改革,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内部的各种制度也有所改变,但是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制度依然未能形成有效的问责体系。

首先,垄断者的身份使市场的问责惩罚机制失效。多年的国企改革使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脱掉了国企的外衣,留存下来的国企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垄断性。垄断就意味着可以以一定程度控制市场。因此,市场往往对这些企业的业绩难以作出准确的评判,市场所具有的客观的问责机制并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

其次,企业的经营者的问责制没有建立起来。尽管现在多数国有企业经过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建立起来了董事会和经营层的分权制衡制度。但是其实施效果却很不理想,甚至这些制度成了花架子或摆设,更糟糕的是它有时还成了推卸责任的一个工具。在管理层面,国有企业中总是存在着两类行为:一是“乱作为”,即不经民主决策而私自拍板,不按制度、程序办事,甚至带头违规、违纪等;二是“不作为”,认为多管不如少管,少管不如不管。或者浮在表面,办事不认真,不深入,不得力。抑或庸碌无能,不思进取,绩效平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扭曲的现象,根源在于国有企业的高管人员是由政府选拔的,他们仅向政府主管部门甚至某些官员负责。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个国企领导在任期间不仅没有把企业搞好,而是相反,甚至把企业搞垮了,而他或他们非但没有承担任何责任,反而被调任其他更重要的岗位。

再次,对普通员工的问责制没有很好的履行。问责制本是企业管理应有的内容,“泰罗制”的实质就是问责制。但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特殊性,企业对不合格员工的辞退权一直难以落实,事实上对员工的问责实际上无法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仅用一些经济惩罚是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

最后,没有一部系统的关于国有企业问责的法律。在已有的关于企业、公司的法律中,我们很难找到关于问责方面的条款,针对国有企业的问责条款就更少。即使有些人有勇气去问责,没有法律的支持也使人们难以付诸实施。

整体而言,国有企业的内部权责依然并不分明,缺乏责任追究的机制和工具,问责制就难以正常运行,责任状态几乎是混乱无序的。当然,我们不否认也有一些国企的内部权责及其问责制做得比较好,但多数企业是不尽人意的。

企业问责制的基本要求

问责制导源于法学。在法理的基本理念中,有法治社会必然是责任社会,任何人必须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自然正义”准则。制度经济学也认为,在任何一项制度中,都有相应的惩罚机制。从组织学的角度看,所谓“问责制”是指这样一种制度:首先,在组织的规则中,有一个事先设计好的汇报体系和程序,通常是在一个多极的委托——代理链条中,由低级向更高一级定期汇报情况;其次,责任追究制度,如果上级领导的下级出现责任事件,或其所管辖的单位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并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组织不仅要对直接行为人、单位按照事先约定的规则追究责任,而且还要求其上级领导本人对相关事宜进行解释、剖析,就自己在其中有无责任、什么责任、责任大小等问题向更高一级组织做出说明,组织并据此作出相应的处理。

从实施方式来看,问责制大致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自我问责,即责任者主动承担责任。例如,自觉检讨、道歉、请求辞职等。二是组织问责。组织问责应根据所发生的问题或事件的情节轻重,规定具体的问责档次,如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调离工作岗位;停职;责令辞职、免职或罢免职务等。通常,已经进行了自我问责,并且其问责程度与组织问责相当的,应当免予组织问责。经济学假定人是经济人,人总会趋利避害和采取机会主义态度,完全依赖自我问责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的。所以,自我问责总是建立在组织问责的基础上。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企业的问责制至少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问责制的实质是一套制度。无论是谁应该向谁汇报,也无论谁具有问责的权力,无非是企业为了实现其既定目标而设置的一套规则,而这套规则具有超越个人的权威性;

第二,问责制强调了对具体责任人的责任追究。问责制与其他制度不同,针对某一事件或事故,它一定要具体到哪个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除了要问当事人的责之外,还要问其主管领导的责任,而不是笼统地谈论责任;

第三,问责制强调对责任的追究。即具有有责必究、有过必罚、有咎必辞的鲜明特征。

国有企业建立质量问责制的途径

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建立问责制的必要性无需多谈,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具体推行这一制度。

对侧重于质量事件的问责制而言,要结合企业的质量管理,在管理领域推行问责制。问责制本身不是目标而是手段,在企业的管理层面,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管理始终是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因此,企业应当围绕质量的所谓“零缺陷”目标实施问责制是很合适的。企业可将问责制纳到已经建立起来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来。比如,某个产品质量失控,企业首先想到这是某个班组的过失,班组长是第一责任人。但队长和车间主任系班组的直接领导,同样难辞其咎,而且责任更大。而主管副总或总工程师虽然并不直接参与生产管理,但作为生产线的最高指挥官,由于用人不当且缺乏检查、监督而造成工作失控,也要负连带责任。

事实上,一些省市已经开始进行问责制的尝试。北京市国资委出台政策规定:一旦国企负责人出现重大经营决策失误,将依据决策失误的大小受到告诫、扣除绩效年薪或延期兑付绩效年薪、免职和禁入等不同程度的处罚。处罚依据造成企业损失金额大小而定。如果企业净资产在25亿元以下,损失数额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以及企业净资产25亿元以上,损失数额占企业净资产1‰至2‰的,对责任人给予告诫、扣除绩效年薪处理;如果企业净资产在25亿元以下,损失数额500万元以上的,以及企业净资产在25亿元以上,损失数额占企业净资产2‰以上的,对责任人给予扣除绩效年薪、给予或建议给予免职处理;经营决策失误有损国家形象和声誉,或者在经营决策过程中故意损害国有资产,弄虚作假并转移、销毁有关证据的责任人,将受到“禁入”处理,不得再在北京国企任职。如果触犯法律的国企负责人还将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任何一项改革或新制度的推行,肯定会触及到某个个体或局部的利益,来自各方的压力不可避免。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有些制度创新无法付诸实施,好的制度不能贯彻到底,大致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由于触及到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遭致强力反对,而使创新或改革搁浅;其二是领导人的更换,由于新的领导者有时并不认可过去领导的做法,而使改革方案搁浅。大量管理案例表明,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实效性,不在于它的技术含金量,而在于执行的长久坚持。

第二篇:**学院风险化解方案

风险化解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关于坚持底线思维、化解防范风险的决策部署和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改革发展稳定给教育系统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预判,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识,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措施,提升预判应对能力,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断提升师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打造安全、和谐、文明、绿美校园,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70周年,为省市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总体目标:

一是达到“三个提高”:即全面提高师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全面提高学校重大风险隐患防范能力,全面提高依法治校的管理水平。

二是实现“四个到位”:学生教育管理到位;安全稳定风险和隐患排查处置到位;舆情监控和网络管控到位;应急突发事件处置到位。

三是做到“八个严防”:即严防发生涉师涉生重大伤亡事件,严防发生网上网下有悖中央精神的言论炒作事件,严防发生由师生利益导致非正常聚众上访事件,严防发生暴力恐怖及重大治安案件,严防发生游行集会示威请愿事件,严防发生师生宗教团契及校园传教布道事件,严防发生在各敏感时间节点舆论炒作事件,严防发生敌对势力及宗教校园传播渗透事件

工作原则:立足于“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反应迅速、措施上积极稳妥、落实上不折不扣。要按照“谁分管谁负责、谁牵头谁协调”的要求,把风险防控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领域、每个环节、每个责任人,发扬从严从实作风,确保各项措施落得实、落到位。要建立周报、月度、季度、调度通报机制,及时分析研究风险防范化解新情况,严密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完善防控措施,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确保万无一失。

二、风险领域范围

1.政治安全领域:社会热点问题和重要时间节点负面舆情,新疆三股势力向高校渗透,邪教组织及人员进校干扰破坏等。

2.意识形态领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失灵”,“杂音噪音”侵蚀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校园网络舆情领域风险网上错误思潮传播、网络安全风险。

3.社会稳定领域:校园传教渗透,学生参加宗教组织举办的培训班,因民族习俗差异引发的学生矛盾纠纷滋事。

4.经济领域:高校隐形债务风险,建设项目工程欠款产生讨债聚集上访。

5.公共安全领域:重大传染病蔓延,食品安全事件,大型群体性活动安全事件,校车安全事故、大学生传销、校园网贷、校外住宿人身安全风险.6.外部环境领域:赴海外进修讲师、海外孔子学院教师和志愿者,因公临时出镜经教育团组、出国(境)留学生人身安全问题。

7.科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风险、新技术研发应用带来的伦理安全、生命安全风险、科学技术失泄密风险。

8.党的建设领域: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

三、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

1.学校成立重大风险隐患防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风险化解防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工作部暑要求,推动落实责任制,协商解决重大问题。

长:党委书记、校长

常务副组长:主管安全稳定的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

副组长:其他校级领导

成员:各处室、各教学教辅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负责落实领导小组部署安排,沟通协调日常工作,建立研判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密切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任:党政办主任

副主任:各行政处室、教辅单位主要负责人

各部门责任分工:

党政办负责全校重大风险形势研判,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指导开展应急处突演练;遇有重大风险事件时,牵头成立应急组织做好应急处置。安全工作处负责反邪教、校园日常管理、消防治安、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应急事件的风险防范等。组织部负责全校党建领域、中层干部队伍的风险防范。人事处负责教职工工作动态风险防范。工会负责师德师风方面风险防范。宣传部负责宗教、意识形态、校园舆情、对外宣传、统战工作、教工思想状况方面的风险防范。科研处负责讲学、学术报告、专家讲座审核把关风险防范。学工部负责学生方面的风险防范。教务处、教育研究与教学质量监控中心负责课堂教学、实验室、实习实训领域的风险防范。实训中心负责校园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对外文化交流中心负责涉外、外籍教师、留学生管理的风险防范。后勤处负责学校食堂、住宿、食品、公共卫生领域的风险防范。其他单位负责本部门分管领域的风险防范工作。

2.各二级学院相应成立重大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制定方案,压实任务,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排查风险隐患

1.定期研判维稳形势。学校党政办每周召开风险研判碰头会,除常规性工作外,就目前面临的风险防范形势进行研判,分析预测各类不稳定问题的发展走势及风险隐患,及时提出工作对策与建议。坚持每周报告制度。

2.突出排查重点问题。突出抓好六项重点问题的排查:

一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可能危害校园政治稳定的活动苗头;

二是可能引发过激行为的重大矛盾纠纷;

三是学校周边交通、摊点摆放环境治理;

四是各类安全管理。校内的包括食堂、宿舍、公共卫生、实验室、消防设施管理、实习实训管理;学术交流中心、实训中心、机房、图书馆等重点场所安全管理;师生重大群体集会活动;校外的包括校外住宿、实习实训、国内外进修考察学习等。

五是非法网贷校园贷,煽动破坏滋事活动和个别人的极端行为;

六是网络舆情的苗头和隐患。

3.及时做好调处化解工作。要着眼维稳大局,创新方法,在及时掌握预警性、动态性情况方面下功夫,把握主动权,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

1.严格校园日常管理

一是认真落实消防安全工作,全面检查各类消防设施,更换消防设备,检修电器线路,疏通消防通道,加强各类人员扑救技能训练。

二是对重点部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如教学楼、逸夫楼、图书馆、机房、宿舍、食堂等重点部位。

三是加强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监管,防止食物中毒。

四是加强门卫管理,强化对进出校园人员、车辆管控。

五是加强学校集体活动特别是外出实习实训活动的管理。

六是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

七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危化品的管理。

2.校园周边综合治理。主动联系协调辖区政府、办事处,国保、公安、城管、交警等部门优化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三)严密防范渗透

1.严密防范敌对势力向校园渗透。要关注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针对校园活动情况,要加强学校内教学、学术交流、教研、科研工作的管理,防范利用上述活动实施传教。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应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对学生的思想渗透。

2.强化反邪教工作。要严密防范“**”等邪教组织对校园的渗透。

(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结合学校实际,以防范处置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和意外情况为重点,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切实提高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2.落实措施。对排查疏理出来的涉稳问题和重点人员,明确包办领导和分工责任,对确定的重点人、重点事,要掌握行踪,了解动态,掌握工作主动权。

3.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主管领导要在15分钟赶到现场,准确地判断事件性质,协调力量先期处置,并迅速上报,提供建议并全程参与。

(五)打击侵害校园的不法行为

1.摸清情况。严格学生宿舍管理,对可能危害校园安全的人员,包括临时进入学校人员要摸清情况,掌握动向,并制定防范措施,特别要防范别可疑人进入校园滋事。

2.提升自身防范能力。加强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防火、防盗、防范各类诈骗能力。加强校园保安力量,完善安全设施。全体教职工要学会自我保护,各单位要演练各类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情况,能快速反应,科学应对,有效处置。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各处室、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安全重大风险防范工作极端重要性,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看好自己的门。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忧患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利用多种形式,加强系列安全教育,不断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责任和能力,营造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的环境氛围。

2.落实主体责任。二级学院和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是重大风险防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检查、整改制度,开展演练活动。坚持领导带班、值班、重大事件报告请示制度,做好节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安全稳定工作,做好重点部位“三防”工作。建立风险防范工作台账、完善相关档案,做好信息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妥善处置应急突发事件。各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方案纸质版于4月4日报安全处监控室(行政楼119房间),电子版发到

hdxyaqc@163.com)。

3.加强考核和责任追究。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考核制度,将重大风险防范列入考核内容,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对思想懈怠、工作拖沓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批评通报。对工作不负责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严肃追责。

4.继续实行校领导带班、中层值班和安全处24小时制度,所有中层干部手机24小时开机,保证通信畅通,指挥畅通。中层干部外出严格履行请假手续。

5.建立每周报告制度。全校各单位、各部门每周五上午10:00前上报《风险防范排查表》到安全处监控室,学校党政办每周五下午分别向市教育局高职处、法规处(电话:)上报情况。

中共***学院委员会

***

2019年3月25日

第三篇:如何保证审计质量

如何保证审计质量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审计准则规范体系。

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家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后审计署相继以审计署令的形式出台了一系列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审计准则规范体系。国家审计基本准则,是制定其他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的依据,是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办理审计事项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审计准则提出了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要求,是对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基本约束,为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提供了依据,是全面质量控制的制度保证。《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则是对审计法和审计准则的细化、完善和发展。它既体现了审计准则的原则要求,又符合突出重点、分步推进、讲求实效的精神,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审计署发布的一系列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办法,都是规范审计项目基础工作的重要措施。

(二)坚持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应当严格按照《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审计应有的独立性,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正直、诚实的品质,严谨的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本领从事各项审计工作。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本要求。

(三)编制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

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是强化审计质量宏观控制的要求。审计机关通过编制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努力提升审计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总体质量。审计计划应当紧紧围绕计划确立的审计工作总体目标进行编制,既要体现全面审计,也要突出审计重点,权衡质与量的关系,科学安排审计计划,还应当考虑审计项目的时间、经费和人员要求,做到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统筹协调,合理均衡,使审计计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提供保障。审计计划既要紧跟经济发展形势,认真查处妨碍经济发展的违法乱纪问题,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还要考虑审计项目计划本身的问题,如项目的全面性、项目的影响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同时,还要建立审计计划执行进度报告制度,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以确保审计计划真正落到实处。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人员的素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一般说来,审计人员素质越高,审计质量也越高。审计机关既需要有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以适应审计高层次监督的要求,又需要审计人员在能力上具有层次结构,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审计工作的要求,又能降低审计贡献成本率,审计机关还需要多结构、复合型的专业审计人员,要求不同专业的审计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因此,审计机关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第四篇:工作质量问责制度2

工作质量问责制度

一、目的:

为进一步增强各级员工的责任心,减少工作失误给公司带来的损失,特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从业务接单到成品出货、以及客户使用的全过程中,由于工作失误,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可见损失,或对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带来的隐性损失。

三、事故分类:

1、产品质量事故损失(1000元以上):由于工作失误,导致---客户退货;各种原因产生的制程批量不良,产生返工、报废 ;仓库发货少数、多数;操作不当导致产品/物料受损等。损失计算方法:外部客户退货或扣款损失,按实际应收款价值计算损失金额;内部生产过程的不良,按原料重量*0.8元计算损失金额。

2、公司经济利益损失(1000元以上):由于工作失误,导致---公司财产损坏、遗失;成本额外浪费;重大决策失误导致可见利益受损;大型设备验收1个月未投入生产等。损失计算方法:财务部按实际发生额计算。

3、隐性损失:由于工作失误,导致---客户投诉;未按时按要求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造成交期或工作进度延误、影响总体工作质量;公司利益可能受损但被别人及时发现;出现质量、安全事故不按规定提交检讨报告等。

四、责任赔偿标准:

1、产品质量事故损失或经济利益损失:损失的赔偿标准统一确定为损失总额的20%。主要责任者(问题产生部门)和次要责任者(问题经手部门)分担比例为6:4;如有两个次要责任部门为4:3:3。

2、损失的赔偿,一般应追究到个人责任,最高赔偿不超过200元。集体计件工资制的责任人为单位(部门、车间、班组)全体员工,最高赔偿不超过500元。

3、同一质量问题,一个月内连续出现3次,则车间现场主管承担连带责任,按此次损失金额的5%赔偿,最高不超过500元。如为长期存在的问题,车间主管应承诺改善完成日期,承诺期间暂不赔偿,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

4、隐性损失:当月内初次发生工作失误带来隐性损失,责任人乐捐50元/次;再次发生,责任人乐捐100元/次。

第五篇:国企薪酬制度

国企薪酬现状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 孙露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企薪酬一直是被大众议论的话题,尤其是向部分国企高管所支付的天价薪酬,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近几年,针对这些方面所展开的治理虽有成效,但是国企高管的薪酬并没有如人们所愿的大幅下降,甚至屡创新高,国企中不合理的支付制度依旧广泛存在。

关键词:国企;薪酬现状;问题弊端

引言

本文结合事实分析国企的薪酬制度,提出国企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情况分析未来国企薪酬的发展趋势。

一、国企的薪酬特征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体系仍以员工的行政等级为导向,将员工的主要收入与其行政等级密切相关,,而专业技术职务级别的工资浮动空间较小,如果不能晋升到高一层行政等级,工资就无法上涨,这就导致以专业技术为主,具备高知识、高能力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收到较大的影响。

按照相关规定,企业负责人基薪根据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结合企业经济规模和收入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绩效薪金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根据经营业绩考核级及考核分数确定,平均为基薪的1.5倍,最低为O,最高3倍封顶。绩效薪金的6%,在考核结束后当期兑现,其余40%根据任期考核结果延期到连任或离任的下一年兑现。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内部薪酬管理制度逐步向市场化发展,国家对企业薪酬管理也从原来的具体事务管理转向宏观指导,国企高管高薪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而针对普通员工来严,员工工资主要是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各种津贴补贴、奖金等构成。大多数国有企业对于员工的基本工资、补贴管理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而对绩效工资和奖金的计算与发放方式比较粗放。常常表现为,员工绩效考核随意性较大,普遍采用平均主义发放奖金,起不到激励员工提升业绩的作用,更体现不出超额劳动或超额价值贡献。

二、薪酬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弊端依然存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犹存,毕竟原来企业作为整个社会计划生产和分配的一部分, 一切按照计划进行,所有的设备生产和工程施工大部分是由计划实现的,在思想认识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不重视,国企内部官本位思想较为严重,导致在这种体制下形成的薪酬制度主要考虑人的行政等级、资历辈分等因素。

其次, 薪酬设计不以工作分析为前提。传统的薪酬制度主要以人的行政等级、资历等为中心进行设计, 根本就没有考虑工作岗位之间的差异, 薪酬本身也就不可能起到激励作用。大多数国有企业虽然基本上都建立起以岗位价值为主、综合绩效因素的薪酬体系。薪酬分配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的差距,但这种差距还不具有足够的激励性,仍然存在平均主义现象,奖励行为也欠缺规范。企业的福利政策缺乏灵活性。福利属于员工薪酬的一部分, 对福利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 在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激励员工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再次, 薪酬分配与绩效管理脱节。公司内部绩效管理虽然名义上在执行, 但实际没有产生什么良好的效果。基于国企文化的熏陶,部分员工对于绩效与薪酬的认识错误。一部分员工认为绩效考核如走过场,另一部分员工认为绩效考核是领导者的管理游戏,目的在于整人。所以对于绩效管理概念的正确宣传是必不可少的,要进行多轮的教育培训,将培训结果作为实际执行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挂钩的铺垫。之后才能逐步促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为公司的长期稳步发展提供保障。

三、国企内部薪酬制度发展趋势

(一)国企在外部积极开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管理模式改革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企业发展为目标,运用科学方式制定薪酬管理模式,制定与其相适应的薪酬管理体系。以最大限度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给之以强大的内在动力和物质奖励。保证员工分配的薪酬与外部市场企业相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行政法规限制国有企业员工薪酬制度性规范加强

2003年国资委组建以来,陆续制定出台了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业绩考核、股权激励、职务消费等若干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初步建立了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的制度规范,改变了企业自定负责人薪酬的做法。为企业员工工资合理制定,实现公平“定价”打下了制度基础。

(三)国企内部科学设计各种类型人员的薪酬制度 在具体设计的操作上,按照国企员工工作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其薪酬设计可分为四个层次:经营者年薪制、管理者岗位工资制、专业技术人员项目课题承包制和一般员工绩效工资制。对参评人员的知识背景、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及个人特长发挥作出全面的考核, 以增强可操作性。

(四)国企员工福利项目设计更加合理

福利政策应该是公司整体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完善的福利系统对公司吸引和留住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它也是衡量公司中人力资源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非经济性薪酬指标得到越来越多关注

根据公司对员工的年龄、学历结构以及管理层次的分类调查,对年轻员工、学历较高的员工、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应该在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不会引起员工不满意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其个体需要、获得尊重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等,满足员工多方面的心理需求。

四、小结

虽然国企的薪酬制度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的薪酬制度已经与市场逐步接轨,并且更加相对完善和人性化;通过开展薪酬管理改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员工之间的团结合作和资源共享,进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润,.浅谈我国国企的薪酬管理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2,(10).[2]徐秀杰,.论国有企业薪酬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3]张云华,.后金融危机时代国企薪酬管理改革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0,(6).[4]赵国军,.国企薪酬管理问题剖析[J].人力资源,2009,(7).[5]果靓,.国企薪酬制度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6]赵纯祥,.论国企高管薪酬异化的解决对策[J].经济论坛,2010,(12).[7]浦勇超,.国企高管薪酬失控: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1,(4).[8]刘立煌,剧锦文,.国企薪酬分类管理亟待施行[J].董事会,2011,(6).[9]孙静,.浅谈国企薪酬管理技巧[J].现代商业,2011,(17).[10]吴洁,.关于如何加强国企薪酬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2011,(15).[11]黄勇斌,.国企高管薪酬规制的路径融合[J].探索与争鸣,2010,(6).[12]观鹏程,周昌,宁宇,于甫春,佟晓军.试论国企薪酬管理创新[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下载国企问责制:化解质量风险的制度保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企问责制:化解质量风险的制度保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证药品质量监控工作人员独立性的制度

    保证药品质量监控工作人员独立性的制度 1.高层领导营造良好的经营和药品使用环境;制定战略目标并进行部署具体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采取措施完善组织的管理并对药品质量监控......

    银行防范和化解风险预案

    XXXXX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防范和化解风险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防范和化解XXXXX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行)风险,落实有关岗位和人员的责任,促进本行平稳运行与健康发展,改......

    防范和化解风险预案1

    隆昌兴隆村镇银行 西昌金信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防范和化解风险预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防范和化解西昌金信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行)风险,落实有关岗位和人员的......

    “六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六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负债余额大,有资料估计约为4.1万亿元,其中地级市与区、县两级占61%,约2.4万亿元。这是不是个准确数据,还说不清,因此,要......

    防范化解风险工作小结

    六中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小结 本学期自开学以来,学校十分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校长多次组织召开总支会、行政会、教职工会,安排部署相关校园安全工作,现将本学期本校安全风险防范......

    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我公司是ISO9000贯标认证单位,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及安全保证体系,该体系囊括了从工程项目的投标、签证合同到竣工交付使用,直到交工后保修与回访的全......

    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

    第二章 工程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 第一节、工程质量目标及承诺 本项目质量目标为:响应招标文件的质量要求,执行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及验收规定,一次验收合格,确保该项目达到合格......

    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

    一、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 本工程质量承诺目标为符合国家质量验收标准,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各分项工程的质量保证项目符合规定,基本项目达到优良标准,各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