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德育论文:有效利用“粉丝”效应开展幼儿德育教育

时间:2019-05-13 09:4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教师德育论文:有效利用“粉丝”效应开展幼儿德育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教师德育论文:有效利用“粉丝”效应开展幼儿德育教育》。

第一篇:幼儿教师德育论文:有效利用“粉丝”效应开展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教师德育论文:

有效利用“粉丝”效应开展幼儿德育教育

摘要:幼儿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让幼儿树立良好道德意识,是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正确地利用“粉丝”效应,为幼儿呈现正面的行为示范,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德育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粉丝”是一个外来词,是英文单词“FUNS”的音译,它的意思就是崇拜者。现在很多电影明星或歌星都拥有数以万计的崇拜者,“粉丝”们对他们崇拜的对象——偶像们极为痴迷,关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学他们的歌、模仿他们的穿戴、关注并模仿迷恋他们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等,这些可以称为“粉丝效应”,“粉丝效应”都是源于崇拜者对他们心中的偶像喜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正确地利用“粉丝”效应,为幼儿呈现正面的行为示范,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教师要善于扮演“明星”,成为幼儿与崇拜的行为偶像

在一次全国幼儿体育教研的交流活动中,曾听一位台湾的林教授说过:“我每次在给孩子们上课前都会绞尽脑汁的想——怎么让孩子们喜欢我?怎么让他们下了课以后还想着下一次还要来和我一起玩?”其实,这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想的问题,这就是做为一名教师应有的魅力。如何让自己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成为孩子们心中崇拜的偶像呢?那就是了解孩子,教师在和孩子接触前都要思考的几个问题:(1)孩子喜欢看什么?(2)孩子喜欢听什么?(3)孩子喜欢吃什么?(4)孩子喜欢玩什么?教师在搞清楚孩子们这些共同的喜好后,就要想办法来包装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们乐于接近,想整天围着你转的“明星”老师。老师在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总能让孩子们感到身心愉悦,老师总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神奇的魔术,意想不到的本领,让孩子产生想成为象老师一样人的想法,让孩子们成为你的铁杆“粉丝”,为后续的教育创造良好的开端。

案例一: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记得初中我的英语老师,一个教学只有两三年经验的年轻男老师。他就是很好的把握了我们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他都是组织的特别吸引我们,从玩的东西到奖励我们的礼物都是我们最感兴趣的。在课堂中每个需要死记的单词,他总能演绎出一小段幽默、滑稽的表演,使我们班课堂笑声不断,让我们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都掌握了。因为我们这位老师的优秀(他还只有一个手臂),让我们班上学生都非常崇拜他(那时还没有“粉丝”的说法),大家都喜欢他上的课,以至于最后学校因工作需要想换老师都遭到了我们学生的联名反对,我们班的英语成绩是全年龄段最好的。那么这样的老师还用发愁“自己上课,孩子都不愿意听”吗? 教师应在幼儿学习和生活中利用“粉丝”效应向幼儿传达积极的信号

幼儿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和强化。当孩子们成为了老师的“粉丝”后,老师说的话,孩子们就愿意听。现在也常听到许多家长说;“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这既说明了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又证明了老师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老师要善于利用幼儿的崇拜,给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从小让幼儿树立良好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尤其是故事和表演中的人物,让幼儿成为作品主人公的“粉丝”,将一些德育教育的内容,如做人的道理、和同伴友好相处的策略、良好的行为规范等融入其中。象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木偶奇遇记》等一些经典作品向幼儿传达了这样的理念:要做一个善良、有同情心、诚实、乐于助人的人。教师把这些内容用孩

子们最感兴趣的手段表现出来,如木偶表演、动画片或幼儿的角色表演游戏,让孩子们能够身临其境,共同去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心情,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歌曲,如《好朋友》、《路边小娃娃》、《小乌鸦爱妈妈》,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只要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能够巧妙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日常生活中注重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真正使孩子思想中种下一个文明“社会人”的种子,那么这些小“粉丝”就会向着“明星”老师指引给他们的路前进。让“粉丝”效应为幼儿树起良好的榜样

幼儿的观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千差万别,教师的教育方法就不能千篇一律。教师要细心照顾到他们每一个幼儿,使孩子们心中都能感受到“明星”老师荣耀光环的普照。尤其对于不良品质的改正,更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而不能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有一些调皮的孩子,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老师就不能轻易说出“坏孩子”的这三个字,教师要想办法使这些孩子喜欢自己,愿意听你跟他讲话,让他们也成为自己的“粉丝”,这样老师才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对他进行正面教育或用“曲线救国”的路线,不多说对或错,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或是直接用孩子对老师的崇拜,用“我喜欢你这样做,不喜欢你那样做。”以亲近、疏远的感觉来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

一个“好”的老师,他除了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外,一定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是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这样才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明星”。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才会拥有“粉丝”般的学生。作为幼儿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因为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来自老师和小伙伴的信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小看的。老师的言行,将是让幼儿再次感受和体验好行为、好习惯的巩固方法。这里有几件小事,事虽小却很耐人思考„„

案例二:中午孩子们吃完饭都上床睡觉了,老师们开始吃饭。一位老师从碗夹出一根青菜说道:“哎,我不喜欢吃青菜,得嚼半天才能咽下去„„”虽然声音很轻,但还是被尚未睡着的个别孩子听到了。到了晚上吃饭时,正赶上幼儿的饭菜中也有青菜,有孩子就把青菜挑出来放到了桌上,老师发现说:“吃饭不调食,不浪费,肉菜青菜都要吃,才能长得高长得胖,才是好孩子。”而孩子却说;“青菜不好嚼,咽不下去。李老师就不吃,可李老师也长高了„„?”说得老师哑口无言。

案例三:两个隔壁班,其中一个班的老师到另一个班去借东西,而另一个班的老师正在组织活动,顾不上去拿,同在班上的配班老师就简单的说了声:“我们的也没了!”等那个借东西的老师走后,她却和主班老师偷偷地笑着说,“咱还有点,但一借给她们用,我们就不够用了。”而这样简单的两句话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等到老师讲完课该孩子动手画时,有幼儿的勾线笔没水了,老师说:“你先借你旁边小朋友的用用吧。”可是旁边的幼儿就是不愿意,任凭老师怎样讲“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才是好孩子。”有用吗?

案例四: 一个朋友带她三岁多的儿子打的出来玩,孩子坐在汽车里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和车,嘴里高兴的唱起了幼儿园老师教他的儿歌“大马路宽又宽,警察叔叔站中间,红灯停、绿灯行„„”正在他坐的出租车等红灯时,突然从他们车旁过去了好几辆闯红灯的自行车和电动车,儿子好奇的问妈妈:“妈妈,他们红灯怎么不停啊?”妈妈也是个幼儿教师,她也在为这种学校学到的和社会中看的事情摇头时,出租车司机来了一句:“因为他们不怕死!”在孩子的心中有会对交通规则有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虽然这个故事和我们的“粉丝”效应有点远,但我们却能从故事中领会到给孩子对好行为、好习惯的概念被一些社会环境给混淆了。

上面几件小事,是不是能让我们更加提高警惕?!作为孩子们心中的“明星”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粉丝”们造成深远的影响。如果你这样说,却那样做,对于本身就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们,他们就更不知道该怎样做了。而孩子的思维又处于直觉行动发展阶段,模仿能力极强,那么这种行动的影响、“粉丝”效应将使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说教都化为了泡影。

孩子一个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教育和培养!所以只要是一个社会人,大家都要重视下一代的德育教育,让自己的好言行来影响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好氛围,那么我们国家的未来将真的是一片花的海洋,收益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幼儿教师都施展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明星”吧。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2]王小明.学习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

第二篇:运用有效策略 实施幼儿德育教育

运用有效策略 实施幼儿德育教育

常熟市古里中心小学幼儿园黄梅华

摘要:

幼儿德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导向力量,它保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正确方向并推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存在着重言语说教,轻实践经验,重逻辑方法、轻情感体验的弊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以人为本”,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依据幼儿德育发展结构、发展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自主性教育进行,避免单一呆板的说教„„”由此我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摒弃陈旧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有效策略,实施幼儿德育教育,以此将幼儿社会教育推向“高而亲社会”的方向发展,达到社会性教育的最高目标。活动中,我们遵循幼儿认知规律,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策略:

一、生活中体验感悟、二、故事中明理激情、三、游戏中扮演转化、四、辩论中判断选择、五、传承中取舍提升、六、回归中内化持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运用有效策略实施幼儿园德育教育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防止片面性,尤其是只重知识、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幼儿德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导向力量,它保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正确方向并推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存在着重言语说教,轻实践经验,重逻辑方法、轻情感体验的弊端。因此,幼儿虽然获得了大量的德育概念,但是很难理解、遵守这些概念并转化为自觉的情感态度,成为内在的情感需要。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人类的心灵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这种现状下,幼儿的价值观更容易产生混淆,单纯采用灌输传授和行为训练的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以人为本”,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依据幼儿德育发展结构、发展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自主性教育进行,避免单一呆板的说教„„”由此我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摒弃陈旧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策略,实施幼儿德育教育,以此将幼儿社会教育推向“高而亲社会”的方向发展,达到社会性教育的最高目标。活动中,我们遵循幼儿认知规律,注重师幼关系的平等沟通和求同存异,坚持目标的价值导向和异质多 1

元、内容的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和传统与现代的转换、策略的有效和灵活多样、过程的积累和“合力效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生活中体验感悟

生活是教育的根,正因为人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才有意义,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平时我们向幼儿灌输了许多品德概念,但是却没有根植于幼儿心目中,是因为没有把它们同幼儿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较抽象,幼儿无法把握并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成为习惯、成为内在的精神需要。而道德观念来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来自于个人的实践和切身的体会,只有让孩子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让幼儿加深对社会的关心,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玩滑滑梯的时候,由于小朋友都想最先轮到,因此常出现拥挤的现象。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就组织幼儿讨论:很多小朋友都想滑滑梯,怎样才能让全体小朋友又快又安全的都滑到?当小朋友提出要排队的时候,我们又提出怎样排队?然后让幼儿来排一排,滑一滑,体验排队以后有良好秩序的滑滑梯真的是又快又安全。最后继续让幼儿开展讨论:那些地方也要排队的?通过实际的讨论和实践,让幼儿知道了如何遵守集体规则和遵守集体规则的意义。又如,区域游戏中,总有乱放玩具材料的现象,针对这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比赛,分组合作整理区域,然后请胜利的小组来介绍自己整理的又快又好的整理方法,最后请小朋友自己再来整理。同时,我们还要求家长配合,凡是幼儿自己能做到的家长绝不包办,从此以后幼儿的秩序意识明显提高,教室里的区域、玩具柜里的东西都是有条不紊。幼儿在切身的经历和感悟中、反复实践和坚持不懈中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都很差,依赖性强也很强,因此我们组织了“扣纽扣、叠被子、穿衣裤”等活动,并开展了《看谁穿得快》的竞赛活动,增添了活动的乐趣,使幼儿从小学会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为了使幼儿自我意识逐渐走向社会化,慢慢地让幼儿学会做一些有益集体的事,我们有意识地让幼儿一起收拾活动室、玩具归类、摆桌椅、整理图书,每天安排幼儿轮流做值日生,为班级服务,使孩子不仅学会了自已的事自己做,同时也愿意为同伴为集体服务,有了初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总之,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注意渗透品德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感悟,以此加深幼儿对良好道德品质的认识。

二、故事中明理激情

幼儿年龄小,感性经验不足,有些德育概念和目标与幼儿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差异,幼儿是无法理解和感知的。因此,我们主要通过听故事谈话、故事表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幼儿去理解,从而加深幼儿对道德品质的认识。我们选择适合幼儿的具有良好品德

概念的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例如:《狼来了》教育幼儿要诚实、《公园里的约定》教育幼儿要守信、《司马光》要勇敢,这些故事幼儿都听的津津有味。讲完故事后我们根据教育内容展开谈话讨论,与幼儿直接或间接交流,让幼儿发表议论,讲讲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观点,使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更为透彻,加深了幼儿对品德概念的理解。同时我们还把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一些典型事例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通过这些生活中幼儿能亲身感受到的事例,幼儿一下就明白了什么是诚实守信、什么是勇敢坚毅,怎样做才是有礼貌的孩子,怎样才能尊师敬长等等。我们还经常运用故事表演,通过表演激发幼儿道德情感与道德体验上的共鸣,产生与道德行为主体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进而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为教育幼儿要谦让,我们先让幼儿听了《小熊让路》的故事,接着,布置了小熊让路的场景让幼儿表演这个故事。通过表演使幼儿明白了什么是谦让,知道了互不谦让会有怎样的后果,并且通过观看表演幼儿产生了强烈的道德情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幼儿的道德感得到了内化。

三、游戏中扮演转化

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蕴含着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幼儿在内容健康的社会性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模仿生活中人们的文明行为,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规范的过程,让幼儿更快的理解并遵循社会的行为准则。我们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在游戏区域中设置了许多有利于幼儿交往的角色游戏区域: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医院等等。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孩子”,“孩子”也要尊敬长辈,帮“奶奶”捶捶背,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爱心医院”游戏中,开展“献爱心”活动,免费出诊、为病人看病,使幼儿知道关心同伴,在家人生病时要主动去问候。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模仿逐步认识并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而教师随机适时引导,使幼儿将这些理解及时转化成相应的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反之,如果幼儿在游戏中作了不道德的事,也能及时的引导他们,使幼儿在羞耻,不愉快的体验中懂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这样又将幼儿负性的道德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健康、肯定性的道德情感体验。

四、辩论中判断选择

幼儿园德育的目的并不完全是接受一个社会的绝对价值标准,而是在追求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容忍异质性,引导儿童了解他人道德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并学会接受差异性。我们将幼儿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社会教育联系起来,开展辩论活动,让幼儿利用“理性思考”和情绪体验来审查自己的行为,并同别人进行

价值观念的交流,通过辩论、选择、评价来增进富有理智的价值选择。例如,春暖花开的时候,幼儿园的自然角里常常会饲养小蝌蚪让小朋友观察它的成长过程,对要不要将小蝌蚪抓起来放在鱼缸里饲养,孩子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可以,双方争论不休。于是我们以此为契机开展了辩论活动,设置了两难的问题:“可不可以将小蝌蚪抓起来饲养?”为着眼点,引领幼儿完全自由的按照自己的价值思考进行选择:“我赞成„„我反对„„我的选择是„„。”教师帮助和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澄清自己的价值行为,并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主体性,始终处于价值中立的位置。幼儿在辩论中、亲历体验领悟中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学会了分辨是非,作出了正确选择,真正发展了幼儿的道德判断力,内化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传承中取舍提升

道德以人类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不是超越历史的,而是随社会的文明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是一代代前人在与自然、与社会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对幼儿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我们应该传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一些内容已不再适应这个千姿百态的社会了。因此我们舍其糟粕,取其精华,将美德精神意义和现实意义结合起来,联系当今活生生的现实,激励幼儿自我主体意识,在自主创新中培养新世纪人才,使德育教育进一步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

在向幼儿讲述《愚公愚山》这个故事后,当幼儿深深地被愚公和他的子孙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动,表示都要向他们学习时,我们向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喜欢愚公吗?”幼儿想了想有些幼儿摇了摇头,我说:“为什么呀?”“愚公很笨呀。”“愚公整天移山,他不累吗?他不做其它的事了吗?”„„我又问:“如果你是愚公你会怎么做呀?”幼儿的话题打开了:“我会把房子造到山的前面,这样比移山方便多了。”“我会在山下钻个隧道。”“山是不能移掉的,山上的景色很美的,我会把房子造到山顶,装个索道,又方便又能看美景” „„通过讨论幼儿深深懂得不仅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更要刻苦学习,乐于动脑,以聪明才智来挑战生活。当我们遇到或察觉美德精神与现实相冲突时,我们不能去回避,而要面对,表明自己的态度,给幼儿以正确的道德导向。

六、回归中内化持恒

从孩子的生活经验中来,到孩子的生活情境中去,是德育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我们开展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使道德品质得以内化持恒。经过长期积累,幼儿已经掌握一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也已经能用语言、绘画、制作等不同方式来表达。但是,我们觉得只有当这些品德准则能回归到幼儿生活活动中,幼儿能得以应用并真情流露时,才能真正说明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幼儿心理内化并得以持恒。“六一”庆祝活动的时候,我们组织开展了亲子活动:请宝宝、妈妈一起搓汤圆。品尝的时候,幼儿亲手把自己搓的汤圆喂给妈妈品尝,浓浓的亲情弥漫开来,妈妈流出了激动的泪花。重阳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时,幼儿自带礼物,自制红花。到了敬老院,又是献礼物,又是表演节目,还要帮爷爷、奶奶捶捶背、搬搬凳子„„爷爷奶奶个个乐开花,弟弟妹妹则忙的不亦乐乎。通过活动使孩子学会了更多——撇去自己的欲望,撇去往日的被动接受,迎来自己的尝试、思考。所以只有将品德教育活动回归现实的生活情景之中,激发幼儿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做人,学会更好地生活,才能使良好的道德情操在幼儿的内心世界生根发芽。

当前,我国正处于迈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时期,而幼儿也正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期,他们的品德是最纯洁、最自然的,稍有不慎就会破坏他们自然的品德,妨碍他们生成健康的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不利于他们的道德成长。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只有运用有效、灵活多样的策略,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练之以行、持之以恒,幼儿的德行品质才能在愉快欢乐、积极向上的体验中获得,在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中得到发展。德育教育才有可能因不再固守在传统概念或者理论中,而变得生动活泼。

当然我们不仅重视德育教育,还注意了幼儿在自我系统、社交系统和社会规则系统三方面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培养。因为幼儿德育只是社会性发展教育中“社会规则系统”的一部分,它不能涵盖社会性发展教育的全部内容。如果只注重幼儿德育而忽视其他三个方面(幼儿在自我系统、社交系统和社会规则系统三方面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培养),将使我们的社会教育陷于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境地。只有这样,才能在德育的导向与推动下,将社会性推向“高而亲社会”的方向发展,使幼儿完成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达到社会性教育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4.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

2、《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

主编:周稽裘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3、《幼儿园课程论文集萃》2002.9

主编:唐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社会》1997.12

主编: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户外游戏活动

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户外游戏活动

文章来源:邮件投稿 文章作者:林金香 收藏本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的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陈鹤琴先生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我园地处农村,在开展游戏活动存在不少问题,如:游戏活动变为一种室内指定性活动,活动区内容长时期不变,活动区设施城市化,游戏远离幼儿的生活实际,成为一种摆设,不能真正提供幼儿动手、动脑的机会。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我们想努力挖掘并运用周围环境的教育资源,开展特色化游戏,把游戏活动延伸到自然、社会、家庭中去,让每个幼儿在环境中获得自主愉悦的发展,真正体现出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教育思想。我们的做法是:

一、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开展户外游戏活动

由于地处农村,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铸就了乡土氛围的形成,乡村中的一条小路、一条水沟、一丛野草、一块泥地、一块石头、田野里的萝卜、青菜、山林间的小道、野果等等都能成为孩子户外活动的游戏材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乡土资源来开展户外活动。这几年的实践中渐渐形成了具有我们乡村特色的户外活动,赢得同行与领导的好评。

我园地处农村,位于黄河岸边,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开展讨论,准备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展户外游戏活动。

1、以身边的自然物开展户外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游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活动,而游戏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物质材料,才能满足幼儿探索的需求。”因此,教师们从实际出发,首先和幼儿一起收集身边的自然材料,并分班分类,形成各班的特色。例如:小班收集棉花、玉米等各种种子制成各种各样的沙包开展背、扔、踢、跳等户外活动;中班利用玉米或高粱秸秆做成镖枪进行投掷或者扎成花轿进行抬花轿的游戏等;大班幼儿用草球做足球,用稻草撮跳绳,用竹筒做梅花桩进行各种户外游戏。这些利用自然物开展的游戏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效地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的积极性、主动性。

2、积极利用废旧物品,开展户外活动

现在的包装材料品种繁多,美观耐用,弃之可惜,而且来源广泛。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认识到现成的玩具已满不了幼儿的需要,教师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不断发掘废旧物品的教育价值,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游戏材料。如废旧自行车轮胎可以钻山洞,也可以做滚圈;汽车轮胎下面装上轮子可以做小车,两边系上绳子可以荡秋千;易拉罐可以在做体育器械“小推车”“踩高跷”,也可以做玩水、玩沙的器具;将挂历纸或旧报纸卷起来还可作成纸棒,做体育游戏;再如利用废旧纸箱做成龙身和龙头玩金蛇狂舞的游戏或者做成小汽车或小船等其他活动器械,幼儿玩的不亦乐乎。总之,废旧物品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利用举不胜举,教师在和幼儿改造废旧物品的同时,鼓励幼儿一物多用,调动幼儿的“发现”兴趣,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地创造。

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丰富户外游戏内容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与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与其生活相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的热爱和劳动成果的尊重。本着这一宗旨,我们将幼儿的游戏活动扩展延伸至社会之中,具体的做法是:

1、运用社区的物质环境,扩展幼儿户外游戏的空间

杜威认为,只有在社会与儿童之间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据此,我们努力利用周围的社会环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离我们幼儿园不远有个砖瓦厂,知道孩子们对这个厂里面的工作比较感兴趣,我们便定期安排带幼儿去砖瓦厂活动。孩子门表现出来的兴趣出乎我们的预料,他们也能模仿和起了泥巴学做砖胚,有的到窑洞里去探个究竟,还有的用废砖头造起了房子,一边造,一边修改设计,俨然一副工程师的模样,还跟老师说下回要戴安全帽才像。在“周围的人怎样工作”这个主题里,老师们组织孩子幼儿园斜对面的摩托车维修站去参观,看到地上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零件,孩子们特别好奇,忍不住地问这问那,有的孩子专注地玩着螺丝螺帽,有的在敲敲打打,别提有多高兴。在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幼儿主动地与环境发生互动,从中了解了物质的诸多属性,激发出探索、创造的欲望。

2、寻找社区的特色,丰富游戏内容

我镇有一家比较大的羊毛衫厂,我们组织幼儿去参观,并利用羊毛衫厂废旧的彩线,在大班开展“毛线变变变”活动,有的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绳子,垫子等物品,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幼儿园的东面到处都是田地,秋天我们组织小朋友去看秋收,教育,激发了小朋友对农民的尊重,同时,我们把稻草带回来,小朋友学起了编草绳,老师利用草绳开展了许多户外活动。

3、民间游戏与传统节日与户外活动相结合,作为户外游戏新内容。

民间游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乡土气息浓厚,开展幼儿民间游戏能让幼儿在玩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平时注意收集、挖掘民间游戏,作为幼儿游戏的新内容。因此,不管在游戏活动时间还是在自由活动时间,都有孩子玩“贴人”“跳房子”“滚铁环”“丢沙包”等民间游戏。

我们还利用民间传统节日,作为游戏的新内容,如:元宵节舞龙、抬花轿、划旱船、踩高跷等,尽管他们的做工粗糙不太美观,但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分享到了快乐。

三、借助家长的宝贵资源,充实户外游戏活动

目前,农村幼儿的家长们,对幼儿教育开始重视,他们愿意为幼儿买图书、玩具等,对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不过,他们往往忽视自己居住的环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只把教师当成“教育者”,不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的一个纵深层面。

1、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在“家长学校”等活动中,以具体生动的活动事例向家长讲解,以增加家长对活动的认识,如在两人活动中,我们向家长介绍夹球乐,这是一个手脑并用,劳智相长的活动,它不仅能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发育,同时也能促进脑的发育,提高手脑协调技能,家长的认识提高了,也就不再反对孩子瞎胡闹了。在此基础上,我们指导家长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散步、看风景、采野花、放风筝;向家长倡议带孩子们玩他们小时侯玩过的游戏等,为孩子开辟一块属于自己的活动天地

2、把家长本身当作一种教育资源

在农村,家长们相对比较空闲,我们就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特长的家长参与我们的户外活动,如有的家长擅长编织,我们就请他们教编织班的孩子编织户外器械花绳,有的在玩具厂上班,我们就请她带一些废旧的布料给孩子们做各式各样的沙包。还有的家长是体育教师、警察,我们在户外活动时就请他们给小朋友们上课,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有了新的教育观,孩子们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了合力。大运河西畔是我们美丽的家乡,青田绿水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我们将努力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顺应孩子的天性,开展户外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促进他们的身体全面的发展。

第四篇: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户外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户外活动

工业园区幼儿园

张育松

幼儿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幼儿每晌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户外活动能发挥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有利于教师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有效开展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质

在以往的活动中,大多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现在的教改提倡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那么教师就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如:玩跳跃触摸物体时,教师可以将物体悬挂不同的高度,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触摸到物体。也可以多准备几种游戏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选择不同的游戏,从而提高幼儿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体育活动中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能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适时、适度的指导也正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重要思

想的集中体现。

二、从幼儿兴趣着手,提高户外活动的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促进人的大脑和各种感官处于兴奋状态,使人思维敏捷,全神贯注地学习。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开始,开展得好,能使幼儿精神饱满、愉快地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学习。为了提高晨间活动的质量,笔者从幼儿兴趣入手,在内容及形式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轻松、活泼,能让幼儿全身得到均衡锻炼的;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是幼儿感兴趣的,适合晨间活动的体育游戏内容。如:小班游戏“小兔吃青草”,在小兔准备出去吃青草时,首先要走过一座独木桥,然后跨过一条小河(河宽大约20厘米)最后来到青草地吃青草。这时,大灰狼来了,老师启发幼儿如何才能将大灰狼打死?幼儿想出很多办法,最后用石子(准备好的沙包)将大灰狼打死,然后又跨过小河,走过独木桥回到家中。在玩的过程中利用丰富而有趣的内容及形式,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三、多表扬,多鼓励,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 多鼓励、多表扬是培养孩子自信心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孩子有了自信就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如:在一次翻垫子的活动中,笔者为幼儿准备了两组垫子,一组是爬垫子,一组是前滚翻,翻过垫子再跑去摘桃子。幼儿自由选择,刚开始时,有好多幼儿信心不足,都去爬垫子,笔者就鼓励他们去试一试翻垫子,有个别幼儿去翻了,可是怎么也

翻不过去,笔者就一边鼓励一边将他的小屁股轻轻的一带劲,哎,翻过去了。这时,瞧那幼儿一脸高兴自豪的样子,自信心明显增强。而在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也拉近了心理距离,情感相互共鸣,更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要端正态度,找准位置,从观念上转变以往教师教幼儿跟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操作的具体方式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实践,灵活地加以运用,有效组织幼儿活动,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

第五篇:德育论文 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张俊英

【摘要】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现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我认为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各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关系之中的。

【关键字】幼儿德育

渗透

一日活动 【正文】

对3-6岁的幼儿实施德育,其德育的内容和途径是什么?《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现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我认为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各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关系之中的。简而言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其各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实施德育。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

那么,怎样才能有机的和谐的将德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及其各个环节中去呢?

第一,要有强烈的渗透意识。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例如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有了德育的意识,就会不但注重对幼儿构图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绘画习惯,绘画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第二,要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进行渗透。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怎样才能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应当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我们班上有几位小朋友用餐时经常鞭笞变掉饭菜。我利用食堂需要帮忙摘菜的机会,组织全班幼儿去摘豆角。小朋友们很投入,可是时间一久,他们就没有耐心了,有的小朋友喊脚酸,有的喊脚痛。通过这次劳动,让幼儿认识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

第三,要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利用环境来教育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革命。《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应的良好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有两方面:一是指物质环境。二是指精神环境。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在活动时中创设了一个以爱祖国,爱家乡,为内容的活动角,并随着活动的变化,更换不同的内容,是幼儿一进活动室就感受到了五爱教育的气息。我们的环境不能作为一个摆设而是应该与教育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另外,我们除了为诱饵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我们的肩上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栋梁之才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俗话说:“身教胜于眼角”,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幼儿影响最大。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有一次,我在上厕所时不小心踩到一位小朋友的脚,我连忙扶起那位小朋友,赶紧跟他赔礼道歉,或许,这种无声的行动要比你在课堂上讲十次、二十次要凑笑得多。

第四,家、园同步做好德育工作。

3-6岁的幼儿,其道德意识正处于一种朦胧阶段,家长是幼儿第一人教师,家长的品德行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应此,我们要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要求家长配合做到同步教育。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把小朋友用的橡皮拿回家去了,老师找她谈话时,她也勇敢的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明天回园时,把橡皮带回。可当我们把这件事向她妈妈反映时,她妈妈生气的指责老师说,我相信我的女儿,她从来不偷东西的。后来通过我们促膝相谈,消除了她的误会,她也愿意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女儿改正缺点。

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下载幼儿教师德育论文:有效利用“粉丝”效应开展幼儿德育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教师德育论文:有效利用“粉丝”效应开展幼儿德育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英语教学活动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英语教学活动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3-12岁的儿童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内外的许多经验也都证明了学习外语从娃娃抓起效果最好。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对......

    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英语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英语课堂教学 摘要: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这一进程,也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和......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角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角活动 内容提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

    如何有效开展大班幼儿区域活动范文

    如何有效开展大班幼儿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它是将幼儿的学习......

    如何有效组织小班幼儿开展户外活动范文合集

    步步高视频学习机:http:///index.php?c=detail&a=index&share_id=15 幼儿身体的各个系统以及动作的功能在4-6岁已基本完善,因此,这段时期幼儿通过各项活动开始把各个不同的......

    幼儿教师随笔:有效组织幼儿集体教学活动

    幼儿教师随笔:有效组织幼儿集体教学活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是作为和“生活活动、户外活动、游戏活动“相配合、共同构成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一类活动。因此幼儿集体教学活动在整个......

    有效利用多媒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共5篇)

    有效利用多媒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 摘 要: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技术支持,方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得益于多媒......

    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和指导幼儿区域活动

    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和指导幼儿区域活动 纬十附属幼儿园 魏萌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