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忠义水浒传的义

时间:2019-05-13 09:2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忠义水浒传的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忠义水浒传的义》。

第一篇:浅谈忠义水浒传的义

浅谈《忠义水浒传》的“义”

《水浒》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大多被逼上梁山,被迫落草为寇,梁山聚集的是一帮叛逆者。他们无君无父,无老亦无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玩就玩,有仇报仇,有恩报恩,他们本领高强,重义气,他们不服世俗权力的管束,不受常理的约束。但就是这样一群在统治者眼中的“造反者”,他们身上却闪烁着世人少有的“忠义”精神。他们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们重兄弟情义,为弟兄两肋插刀;他们仗义疏财,但凡有来投奔他们的人,不论好歹,便留住下。“义”字是《水浒传》中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不把这个概念弄清楚,就不能真正读懂这部小说。

按照一般理解,“义”就是正义的意思。《说文解字》对“义”的解释是:“己之威仪也。从我从羊。”清代段玉裁的注也说:“威仪出于己,故从我。”既然是自己的威仪,当然是正面的意思。所以后来的《康熙字典》等工具书都从此引发,把“义”字解释为“宜”、“正”、“善”的意思。

我读《水浒传》中的“义”,会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分别是见义勇为、团结聚义、江湖义气、仗义疏财,由此来慢慢品悟《水浒》中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义”。

(一)见义勇为

1、见义勇为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见义勇为,顾名思义就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的去做。俗语说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样的解释可以看出见义勇为的几个特点:其一,见义勇为具有偶然性。是那些突然发生的事情,如《水浒》中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是很偶然的到那件酒楼吃饭,偶然间听到隔壁传来的哭声得知镇关西的罪行才由此展开的故事。其二,见义勇为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所救的人可能是相识的,也可能只是路人。《水浒》在当时可以得到共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描写的这些故事都是贴近人们的生活,当时社会黑暗,百姓生活民不聊生,他们也在期盼能有一群素不相识的正义之人能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关于见义勇为的例子在《水浒》中不胜枚举,但是在我看来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人物是鲁达,他就是见义勇为之士的化身。他有一条关于见义勇为的人生信条:“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对待林冲如此,对待金翠莲父女亦如是。他用实际的行动践行着这个人生信条。典型的事例有“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大闹野猪林”。

鲁智深在《水浒》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出场。原本他领着史进、李忠想在酒馆里痛快的喝一场,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喝到正酣时偶然间听到隔壁传来的嘤嘤哭声,于是大发雷霆,但当他把金翠莲父女叫过来问清原委后,鲁达震怒了,回头看着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其实鲁达与金翠莲父女非亲非故,本是八竿子打不着一起的人,但是他的正义之心被完完全全的激起,他不但要帮助金翠莲父女脱离虎口,还要严惩那个所谓的“郑大官人”。于是,“鲁提辖拳 打镇关西”的好戏正式上演了。与想象中不一样的是,鲁达找到郑屠并不当胸揪住挥拳就打,而是假托相公之名,不假手于其它伙计,让郑屠不明就里地剁了二十斤肉馅,存心折腾郑屠。待郑屠回味过来要发火时再把两包臊子劈面打过去,正式摆开教训他的姿势。一拳、两拳、三拳,郑屠由开始的狂妄自大渐渐变得“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动弹不得”,彻底的清除了这个恶棍。

同样在第五回中写道鲁智深在前往东京大相国寺的路程中途经桃花村,知道附近桃花山上的一个强盗二大王要强娶桃花村刘太公的女儿,便假扮太公小女,打了来庄逼亲的桃花山二头领周通。随后在第八回中鲁智深得知林冲被刺配沧州的消息,唯恐途中有失,暗地跟踪至野猪林,看见那两个公人要对林冲下手,就从一旁跳出,将两位公人打了一顿,林冲劝鲁智深饶了他们性命才作罢。而后,鲁智深一直护送林冲到达沧州后才放心离开。这几个事例使鲁智深的“侠义”形象深入人心。

其实,在《水浒传》中,见义勇为的人不止鲁智深一人,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拼命三郎”石秀。石秀在市上挑担卖柴,看见杨雄受到一群无赖的围攻殴打,便主动上去打退无赖,救了杨雄。被戴宗评价道:“端的是好汉!真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第四十三回)石秀自己也说自己是“.....平生执性,路见不平,便要去舍命相护.....”(第四十三回)

2、救人是“本性”还是“心机”?

书中有很多见义勇为的例子,但是细分起来又会发现有些义举是出于“本性”,典型事例有武行者夜走蜈蚣岭。武松在赶路间偶然看见一个先生搂着一个妇人在窗前看月戏笑,见不惯出家人做这等丢人勾当,不由怒从心生,杀了那贼人,无意间救了那个被掳掠来的妇人。武松的此举完全出于本性,没有太多的杂念。

而与之对应的有些义举却是掺杂了太多的心机,如宋江在清风山出手相救刘高之妻就是有意为之,得知了被抢的女子身份,为了卖花荣的人情,便开始劝说王英放了那个女子。劝说理由看似生明大义,其实却有些冠冕堂皇:“兄弟乃顶天立地的好汉,只是暂时屈身于绿林,将来少不了干一番大事业。如今暂居山林,虽做强盗,但也不能失了道义,不如放她下山去,让她夫妻团聚如何?”这番措辞推敲其缘由便不难看出宋江的别有用心,表面上是为了成全王英的道义,其实只是想借此卖刘高、花荣的人情。

3、见义勇为不同于滥杀无辜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见义勇为,对“弱势”一方出手相助,必会对“强势”一方有所损伤。这就存在见义勇为需要合理有度的问题。过了,见义勇为就会变为滥杀无辜。梁山好汉中有见义勇为之人,当然也有滥杀无辜之人。见义勇为的代表人物是鲁智深,这是一个大智若愚,粗中有细的人。就拿鲁智深救助金家父女时,不是先打郑屠逞一时之快,而是先将他们父女俩安顿好,让他们先逃走,并且担心他们跑得不够远,“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 这个脾气火爆的鲁智深,却能稳坐台山一般坐了四个小时,这份耐心却是值得赞佩。再说,鲁智深打了镇关西三拳之后,发现镇关西出的气多,入的气少,采用的脱身之计更是绝妙,一句:“你这厮装死,懒得与你计较。”便顺理成章的逃离了案发现场。

其实,鲁智深并不是要取其性命,错手杀死镇关西后他便注意了见义勇为合理度的问题。所以在后来的桃花山救太公之女和护送林冲时都注意到不伤及无辜,下手太重。但很多好汉却不是这样想的,更不是这样做的。他们变态地追求一种所谓的快意恩仇,往往伤及无辜性命。

滥杀无辜的代表人物当首推“黑旋风”李逵,说起李逵,一个词就可以概括,那就是鲁莽。他的名言是“先打后商量。”但他往往直接将人打死,一点商量的余地也没有。李逵的每一次出场,几乎都会有鲁莽的表现。而且李逵的鲁莽有些夸张,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如江州城劫法场,他杀红了眼,“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这样的滥杀无辜,不得不使英雄这个词,在李逵身上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又如武松血溅鸳鸯楼,道:“一不做,二不休,杀一百个也是一死。”提了刀,见人便杀,多少无辜性命也遭殃及。

所以说来,见义勇为和滥杀无辜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我们在赞扬梁山好汉见义勇为为民除害的同时,也不能否认他们中的个别人罔顾他人性命的残暴行径。

(二)团结聚义

“义”是《水浒》中的一个重要体现。“义”是人类群居的根本,“义”在则人聚,“义”去则人散。我们常说社会底层的人们最讲义气,是因为他们无力独自承担生活中的意外变化,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免遭暴力欺凌,自然产生一种团结御侮的强烈愿望。越是生活窘迫,孤独飘零,这种追求义气的愿望越迫切,以至于后来发展成为小团体主义的哥儿们义气。《水浒传》中的“义”,就是这种生存的需求。穷苦农民生活不下去,以哥儿们互利的“义”去谋取富豪的“不义”之财,理直气壮地宣称“取之何妨”!

“义”字表示山寨团结一致的大事业,还可以从梁山几个建筑物的名称上得到证实。梁山泊的中心建筑原本叫“聚义厅”,后来宋江将其改为“忠义堂”,虽然加强了“忠”的含量,但“义”的意思并没有消失。这个“义”字的含义还可以从旁边的建筑物名称上看出。聚义厅旁有“断金亭”和“雁台”。“断金”二字显然来自《易经·系辞》,“二人同心,利可断金”,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意思。早在晁盖一伙上山后梁山处于事业奠基时期时,小说便写道:“自此梁山泊十一位头领聚义,真乃是交情浑似股肱,义气如同骨肉”。有诗为证:“古人交谊断黄金,心若同时谊亦深。”这里将“义”字与“断金”、“同心”、“股肱”、“骨肉”的关系说得十分清楚。宋江虽然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但“断金亭”的名字却没有改,而且在七十一回大聚义之前,他还给亭子换了一块大匾牌。“雁台”也是在这时修筑的。“雁台”的意思书中没有注明,但应当也是兄弟雁行,团结一致的意思。书中的旁证是,第九十回写智真长老的“当风雁影翩”预言后,不久便说:“宋江等众兄弟,雁行般排着,一对对并辔而行。”宋江自己写的词里也有“六六雁行连八九”的句子,都是表示兄弟团结一致的意思。

“结义”和“聚义”虽然都包含有“义”,但是它们的意思却不完全相同。“结义”是指因为感情好或有共同目的而通过一定形式结为兄弟姐妹。典型的事例有的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而“聚义”是指为正义事业而聚集在一起。在《水浒》的世界里,如果说“结义”只是表示个别好汉之间的友情和团结的话,那么“聚义”则明确是指那些使山寨团结一致的大事业。如第五十八回写史进等四人在少华山落草后,鲁智深对宋江说:“四个在那里聚义。”第七十一回全体好汉一起盟誓要替天行道,称做“大聚义”。包括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等各山寨的议事厅都叫“聚义厅”。在智取生辰纲前,晁盖和吴用商议参与者人选时,吴用说:“我寻思起来,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这里“义胆”的含义就是为了团结合作的事业,可以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正是绿林事业最最需要的品格。又比如第五十三回戴宗到蓟州请求公孙胜出山相助来对付高廉的妖法时说道:“若是师父不肯去时,宋公明必被高廉捉了。山寨大义,从此休矣!”很显然,这个“山寨大义”,就是“山寨的大合作事业”和“山寨的大团结”的意思。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水浒传》中团结聚义的例子有很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第三十九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第五十七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大聚义。正是有了这种众志成城的决心,梁山好汉才会团结一心,大胜高太尉,给腐朽的宋王朝以承重的一击。

(三)江湖义气

1、《水浒》中江湖义气的可贵之处

梁山英雄本来互不认识,但一听到他们仰慕的人物,就立刻作揖下跪,甚至结为异性兄弟。江湖义气体现了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物的一种互相依存、互相救助的现实需求。比如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中写道:林冲被押开封府,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薛霸、董超将林冲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和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而林冲曾在大相国寺结识鲁智深,鲁智深得知林冲被刺配沧州的消息,唯恐途中有失,暗地跟踪至野猪林,看见那两人要对林冲下手,就从一旁跳出,将两位公人打了一顿,林冲劝鲁智深饶了他们性命才作罢。而后,鲁智深一直护送林冲到达沧州后才放心离开。准确说来,林冲和鲁智深只有一面之缘,没有太多的接触,但是就是这匆匆一面,使他们英雄惜英雄,惺惺相惜,甚至可以为对方豁出命去。当鲁智深知道林冲惹上官司之后,就到处找他,知道有人会路上害他,便一路跟随,随时保护林冲的安全。这赶路的艰辛自然不必说,还要随时提防着那些要毒害林冲的人,身体和心里都有着极大的压力。鲁智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大汉,但是他可以为了只见了一面的朋 友颠簸奔走,护其周全,可见江湖情义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难怪有诗为证:“最恨奸谋欺白日,独持义气薄黄金。迢遥不畏千程路,辛苦惟存一片心。”

2、江湖义气的不完善

《水浒传》中江湖义气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讲交情,不讲是非;二是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与社会。

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故事。蒋忠倚强凌弱,强占他人地盘,固然不是什么好人。可施恩和蒋忠又有什么区别呢?仅仅从他自己对自己行为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他和蒋忠是同类人物:“小弟此间东门外有一座市井,地名唤做快活林。但是山东、河北客商们,都来那里做买卖,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赌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弃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坊、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第二十九回)施恩分明是看好了快活林这块黄金地带,然后用犯人在那里开店,让所有的店铺都必须来买自己店里的酒肉;不仅如此,那来往的妓女也要留下买路钱方可离去。这明明也是巧取豪夺。所以施恩和蒋忠的矛盾并不是善恶之争,而是黑社会之间的内讧,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弱肉强食。可武松对此善恶问题并不关心,他在打完蒋忠后向邻里宣称:“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不怕!”施恩无论怎么不明道德他都不管,他却非管蒋忠不可。事实上他之所以要参与这件事,是因为施恩给了他好处,是他的上司。如果蒋忠对武松做了施恩同样的事,那挨打的恐怕就是施恩了。可见江湖上的义气有时是只讲交情,不讲是非的。

再以智取生辰纲为例,这次行动被称之为“七星聚义”,可他们作出的事情却很难说是正义的。晁盖一伙要劫取生辰纲,理由是它是梁中书靠巧取豪夺聚敛而来的,又是送给贪官丈人蔡京的生日礼物,因此把它称之为“不义之财”。但是他们取了这笔财物干什么用的呢?如果是用来赈济穷苦百姓,帮助像金翠莲父女那样的人,那这些好汉理应受到赞佩。可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夺取生辰纲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享用,用吴用的话来说,是“取此一套富贵不义之财,大家图个一世快活”。(第十五回)从客观事实而言,在不劳而获,享用“不义之财”这一点上,七位好汉和梁中书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各自攫取的方式不同。而七位好汉在攫取这批“不义之财”时,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后果是怎样的,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什么的影响。可见江湖义气有时会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和社会。

(四)仗义疏财

如果说梁山好汉的“义气”是以金钱为基础的,这话可能不大好听。可事实是好汉们之间的江湖义气的确与金钱不无关系。拿武松醉打蒋门神来说,施恩和蒋忠两人在善恶问题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因为施恩对武松施了恩,给了钱,武松便成了施恩的打手。这种情况在 《水浒传》中并不少见。如李逵对宋江可以说是死心塌地,义气十足,不仅在相识不久就冒着生命危险去江州劫法场,而且在临终时也可以为宋江违心地死去,似乎显得十分崇高和纯洁。不过转念一想起李逵与宋江第一次见面时宋江给了李逵那十两一锭的大银子,便不免对这“义气”的崇高和纯洁性有了几分怀疑。

“仗义疏财”是梁山好汉相互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人能够在江湖享有崇高威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仗义疏财”。其中最突出的是晁盖、宋江和柴进。书中写晁盖“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第十四回);宋江“为人仗义疏财„„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第十八回);柴进村中酒店主人说柴进是“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常常嘱付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第九回)三个人的优点几乎大同小异,只要舍得把钱花在那些不大循规蹈矩的好汉的身上,便不难换来“义”的名声,相当于花钱买义。

让人产生疑问的是,他们疏财的目的是为了解救天下受苦百姓呢?还是为了换取“仗义”的名声?从《水浒传》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写他们赈济贫民百姓的故事大概只有金翠莲父女一个,剩下的便都是写他们用钱财来讨好那些一身本事的强壮好汉。虽然书中写到宋江也“常常见他散施棺材药饵,极肯济人贫苦”,但极少有具体的事例。反而详细的例子都是好汉如何得到好处:如武松如何得到柴进的衣物钱财,收到宋江的银两,享用施恩的酒肉钱财;林冲之所以要拥立晁盖为梁山泊寨主,就是因为他感觉晁盖这个人“作事宽宏,疏财仗义”,值得信任;反之,鲁智深不肯在桃花山落草,就是因为见“李忠、周通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悭吝”。

当然,从绿林豪杰的实际处境来看,一种生死难测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使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考虑,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给自己多留几条后路。因此这些花钱的人不仅得到很高的评价和名声,而且也得到很多实际的利益。如果不是“仗义疏财”,人们就不会兴师动众,攻打曾头市,为晁盖报仇;如果不是“仗义疏财”,人们就不会冒死去江州劫法场,并拥立宋江为山寨之主;如果不是“仗义疏财”,人们就不会拼着性命,从千里之外请来公孙胜,战胜高廉,并冒险从井下救出奄奄一息的柴进。从这个意义上说,“仗义疏财”实在是一种很划算的买卖。虽然如今看来仗义疏财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花钱买义气,但在当时的社会中这样的义举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梁山好汉中真正富裕的没有几人,大多是贫苦百姓,他们不但没有吝啬钱财,反而拿出银子帮助很多有需要的人,这点是值得称赞的。所以我们在贬低花钱买义这种现象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仗义疏财它的可取之处。

总体说来,“义”字在梁山聚义中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统一思想,净化道德,感化了英雄们的情感,升化了英雄们的境界。有这个“义”字,英雄个体才有了精神的富有感和依托感。品悟《水浒传》中的义,其表现的是个人对他人、个人对社会、个人对不特定的受害者的一种仁爱和救助,并且也是升华到思想意识层面上的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这种“义”,在当代也是需要弘扬和倡导的。

第二篇:忠义——《水浒传》读后感

忠义——《水浒传》读后感

我对中国古典名着《水浒传》情有独钟。他引人入胜的连环章节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只需随那一百零八个好汉一齐发威,一齐狂笑,一齐叫骂,在无拘无束的痛快淋漓之中,便能发现其实每一个人物都是作者精神追求与内心情感的寄托。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的威猛仗义,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浪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的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有一种原意为兄弟两面插刀的仗义,那就是忠义。

他是一团火,一团抗争的烈火。在他身,永远体现着自由与无拘无束。一切的封建束缚他都不放在眼里。他要用他那两把板斧砍尽天下不平事。然而,他一生追随宋江,忠义不二,即使对宋江招安的想法不满,最终仍然选择服从,因为在他心中宋江永远是他的大哥,所以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仍说:“到地府也要做哥哥的小鬼。”施耐庵将自己对于正义不得伸张的现实的不满淋漓尽致地挥洒在李逵身上,同时又寄托了自己对反抗和自由的热切向往。

忠与义在《水浒传》中是作者竭力歌颂的,更是贯串这一百二十回章节的无形骨架。他让天南海北分散的人在梁山八百里水泊拧成一股扯不松、砍不断的绳。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忠义似乎已成了古董,成为了信誓旦旦的一句空话,成为了不经世道的人天真的想法。又有谁想过,它是友谊的最高境的境界,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高尚品质?我常常羡慕古人思想的纯洁,是他们,才有了生死与共的真挚情谊。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人,也许回讥笑他们的幼稚,但我们丢掉了多少真挚的、纯碎的情谊呢?

店口二小五年级:蝴蝶泪

第三篇: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摘 要]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故事,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的梁山,直至接受招安政使农民起义失败的全过程,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是宣扬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中的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中最突出的思想倾向。作品中,施耐庵塑造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宋江。作品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重性格人物,而我认为宋江是一个忠义双全的人。又因为宋江是梁山头领,英雄代表,故梁山好汉乃一批忠义之士,这就是作品所盛赞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忠义观。水浒“忠义”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现实意义是积极的,有益的,应该在开发梁山资源、弘扬水浒文化中,不断加以完善、光大。[关键词]《水浒传》 “忠义观” 价值和意义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撰写,它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从小说整体内容看,笔者认为作者写作的目的一是借梁山英雄的侠义行为,抒发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二是希望封建统治阶级能够面对现实,接受教训。换句话说,作者强烈希望改变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但这种强烈希望并不是自上而下来一次彻头彻尾的革命,而只是希望统治阶级的改良运动来实现。正如李贽在《忠义水浒全传·序》中所说:“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它首先把社会上遭人唾弃的“反贼”、“草寇”写成武艺高强、形象可爱的英雄,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替天行道的侠义行为是何等地痛快,历来被人们所颂扬。而最后受招安,使得梁山好汉走的走,亡的亡,从而使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其结局更是令人悲痛伤感,因而人们对《水浒传》忠义思想褒贬不

一、众说纷纭,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下面就本人的理解谈一谈《水浒传》中封建忠义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

一、作者的忠义观。

在《水浒传》中,所谓“忠”就是忠于大宋皇帝,这是《水浒传》所一贯标榜和宣扬的书名《忠义水浒传》,梁山原来的聚义厅后被宋江改成“忠义堂”。作者还特意为宋江安排了“九天玄女授天书”,在这位娘娘的指示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内容,即“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小说同时还指责方腊起义,其理由也不外乎他自立朝廷,违反了“忠”的大伦。甚至最后写宋江临死之际,仍然表白忠心,“宁可朝廷负我,我不可负朝廷。”这种“忠君”思想当然是封建正统思想,它给起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危害,终于使得艰难缔造的义军接受“招安”,导演出悲剧的结束。而《水浒传》中的“义”比之《三国演义》又大不相同,主要在于被压迫者之间的相互帮助的关系。“义”与“不义”,在很大程度上指是否同情与支持被压迫被剥削者,是否参加与坚持革命反抗。具体来说,鲁智深打抱不平,是“义”,李逵误信人言而要杀宋江,也是“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品自始至终均把“义”放在“忠”和“孝”之下,使“义”服从于“忠”,服从于“孝”。由此可见,“忠”与“义”是梁山好汉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如同我国历代文人,思想者一样,“忠义”已经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存在于中华民族所有子女其中也包括梁山好汉们心中,同时,在《水浒传》中,“忠义”的思想内涵又是极为复杂的。《水浒传》第55回说:“忠为君王恨贼臣,义连史弟且藏身,不因忠义心如一,安得团圆八百人”,“忠义”中有“为君”,即把“国”与“皇”等同起来,这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同时“忠”还包括有“保境安民”、“杀富济贫”等更具积极意义的爱国思想和民本思想在内,对“义”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小说自始自终证歌“仗义疏赌,济困扶危”,不仅一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的利益,且更深刻地反映了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扩大,社会道德规范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总之,《水浒传》中的“忠义”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基础,又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现实秩序的一面。这正是小说成书以来,被各阶层普遍接受和广为传颂的原因。

二、《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忠义观。

宋江作为梁山英雄的核心人物,他的思想内涵无疑是整个《水浒传》思想的高度集中,他也就成为了忠义思想的最大承载者。他有别于其他好汉的最大特点是:忠义集之一身又相互矛盾冲突,即努力使之协调又无法真正将二者完美统一。“忠”使他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义”使他倾向革命,不满现实。这种双重性格,不仅造成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整个起义军的悲剧。

围绕“忠义”这一核心,作者大致是按照三个阶段来演绎宋江生活的轨迹:一是侠义英雄时期;二是亡命江湖、落草为寇时期;三是招安以后。

第一个时期是宋江人生的重要铺垫。作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突出描写宋江的“义”。这不仅是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也是整部小说的基础,所以人物出场就为他定下了基调。小说第十八回对宋江有一个总的介绍,写他平生只好结交江湖好汉,一贯地扶危济困,救人之急,有“及时雨”之称。因此,天下不论识与不识,提起宋江来莫不交口称赞,俱以结交宋江为荣。在这一时期,宋江最大的一次义举是私放了劫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虽然他出于“义”救了他们,但内心里又觉得他们犯下了弥天大罪,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可见,其所以之“义”,是以不触及封建专制统治为前提的,但是“义”和“忠”毕竟又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思想。当这两种思想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时,就难免要做出抉择。顾及了对晁盖的义,就不可以顾及对朝廷的“忠”。“忠”和“义”的矛盾本来就潜在,只不过在这一时期没有明朗化罢了。总的来看,侠义英雄时期的宋江,仗义疏财,扶贫济困,是一个心怀忠义,品格完美的英雄人物。潜伏在宋江身上的“忠”和“义”之间的矛盾,从亡命落草到后来的招安这一阶段表现最为明显,斗争最为激烈。当宋江因怒杀阎婆惜逃走江湖、四处流浪,再到后来亡命清风寨时,宋江性格中的反抗思想和兄弟之义占了上风,只是这种状态不久即为宋太公的一封家书所扼杀。出于忠孝,宋江一再拒绝了晁盖等人邀其上山的建议,宁可沦为朝廷的囚徒,也不肯落草为寇与朝廷为敌!这种“孝”的内涵,骨子里是对封建王朝的“忠”,而这种思想上的“忠”与行动上的不忠矛盾地纠缠在一起。落草之后,宋江充分发挥了他的领导才能,整饬山寨,训练队伍,亲率义军攻城掠地,打败官军,严重威胁到宋王朝的生存。为了壮大自己,他又不择手段地笼络人才,将宋朝的统军将领呼延灼、关胜等“逼”上梁山。为了招纳卢俊义上山,一方面,宋江大展“义”举,使卢俊义感激非常,另一方面又派人在他北京家中题下反诗,断其归路。他一方面自称朝廷罪臣,辄称“小吏”,称自己不得已暂居水泊,另一方面,却又轰轰烈烈大造朝廷的反。无论宋江骨子里如何忠于朝廷,他的行动却把他置于统治阶级的对立面,正因为如此,招安以后,四大奸臣始终对宋江心存芥蒂,他们怎么能容忍一个造过朝廷反的人和自己同殿称臣呢?另一方面,正当起义军取得三败高俅,两赢童贯的辉煌胜利之际,宋江的思想与行动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童贯是个大奸臣,按前七十回的原则,梁山英雄一定会抓紧机会杀死童贯以谢天下,可这里的宋江却有意让童贯逃归,童贯手下的大将鄷美也被释放,甚至还求鄷美“望将军回朝,善言解救”。尤其荒唐的是,当梁山好汉将头号大敌高俅抓住后,宋江没有杀他,反而“纳头便拜,口称死罪”,还要“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报”,又是一再设宴,“肉山酒海”地招待,并且“大小头领,轮番把盏于殷勤相助”。对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奸臣如此低三下四,肉麻殷勤,这样的人与奸臣本人又有何异?置兄弟之义而不顾,只为自之落得个忠孝之名,这样的人又何有“义”字可言?别说曾与奸党殊死战斗的英雄不会如此,就是一个清高的封建士大夫也会对这样的奴才嗤之以鼻的。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他在官军不能消灭自己的情况下投降。可见,他是把梁山义军的一切胜利当作了向朝廷投降的资本。招安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为统治者破了大辽,平了方腊,不是一次证明他的忠心吗?可惜这只是宋江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宋徽宗这个无道之君再糊涂,有一点却表现的非常清醒,那就是从未信任过宋江!宋江的悲剧其实在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只不过他并不自觉,反以“义”为借口,让众多梁山兄弟成了“忠”的祭品。自己死之前还为李逵准备了毒酒,在这种情况下,李逵却说出了“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的豪言,而吴用、花荣却在宋江坟头自缢而死,更是让人动容,这是义举,但在我看来,这是“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愚昧,更是悲哀。造过朝廷的反,是为不忠;投降朝廷,任人宰割,是为不智;让众兄弟因他而死,是为不义。而他偏偏以“忠义”相标榜!综上所述,对宋江忠义思想发展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忠义固然是宋江性格的核心,但忠与义的矛盾却始终存在着,只不过在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而 忠对义的主导作用,又使得宋江一人充满悲剧色彩,而《水浒传》也在这种悲剧色彩中落下了帷幕。

林冲可算是在《水浒传》中“忠义”第二个代表人物,他是替天行道的侠义英雄,也就是刘欢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中所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于是就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报仇雪恨,手刃仇敌上梁山,于是也就有了在晁盖起义上梁山而王伦嫉妒贤能,拒不接纳之时,林冲拍案而起,火拼王伦,而后推晁盖为山寨之主,为梁山事业立基石为替天行道立首功!

林冲不只是不意气杀人,而且在被人误解、受气之时,也时时忍让,情愿负辱而行。如在柴进庄中与洪教头比武之时,面对着洪教头的无礼,他一再迟让;在沧州牢城,面对差拨的谩骂,他陪笑脸,送银子;在初上梁山时,他面着着白衣秀士王伦的百般刁难,也只是暗自叹息“命蹇时乖”。也许有人会说,林冲这样一味忍让退缩,真是软骨脓色,怎算得梁山替天得道的英雄好汉?是英雄好汉就必须敢作敢为!确实如此。而林冲这样正是敢作敢为,且敢为人先的英雄好汉!只是他的敢作敢为是当作则作,当为则为,绝不乱作胡为!这正是一个英雄好汉应有的气度。韩信能于市井受胯下之辱,方成就了开辟汉家天下的千古名将,林冲能在屑小之辈前忍隐以行,才有了梁山水浒替天行道的侠义英雄!

如果说,山神庙手刃三贼的林冲,还有报私仇的因素在内,那么,在梁山寨火拼王伦的林冲,还完全是为了替天行道,容不了王伦的小鸡肚肠,于是林冲替天行道,于是火拼王伦。在此时,林冲决不能忍让,也绝不会退缩,这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林冲,小事可忍,大事敢为,绝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局,为了替天行道!这一点,从林冲火拼王伦后,力推晁盖为山寨之王,而且甘居吴用,公孙胜之后,更可以看出林冲的高风亮节。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了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有这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白地就把对方杀死,而是先问罪责。第三,就是写他杀人的杀法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一样,详略也不一样。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什么叫有身份?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经验。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有思想,那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主次、详略都要搞清楚。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很有章法。

三.“忠义”思想的对于现代意义和价值。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国家,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要使我们赶上并超过欧美国家,重新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倡“忠义”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来看“忠”。从大的方面来讲,忠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有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胆忠心,就会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就会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做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公民。就会做到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事就做,凡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事就不做。这是忠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自觉体现。从小的层面来看,忠可以理解为忠厚、忠诚、忠实,这是一种处世哲学和道德观念。是人与人之间赤诚相见、真诚相待的和谐精神的内在品格。有人说,在当今社会上,“忠”的品质并非所有人都能具有。在“以我为中心”的处世哲学支配下,社会上自我意识强烈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忠厚”、“忠诚”、“忠实”看成是傻瓜的特质。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奸诈、欺骗和谎言,这是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的。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忠厚,少一些奸诈;多一些忠诚,少一些欺骗;多一些忠实,少一些谎言,就是在向构建和谐社会扎实迈进。同时,就“忠”的原始本意来讲,是“尽心竭力为人办事”,这种“忠”,也可以理解为对目标的坚定信念,弘扬的是一种矢志不移的精神。这种坚毅不拔的精神状态,对于克服构建和谐社会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也是非常必须的。再来看“义”。从大的方面来看,是正义感。正义感是一个正人君子内在品格塑造的基石。同时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设想社会上如果人们没有了正义感,还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正义感又引发出责任感。有强烈正义感,必然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对国家、对社会要有责任意识,当然也包括对构建和谐社会要尽职尽责。从小的方面来讲,是对家庭、对亲友都要有责任心。现在不少人责任意识的缺失,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对老人不孝,对婴幼儿遗弃,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社会、转嫁他人。这显然都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干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包括各种商务活动中,“义”更多地表现为“信义”,即诚实守信。要言必信,行必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义”的思想,尤其显得需要。把“忠义”连缀起来解读,其内涵更为丰富。它除了包含“忠”和“义”的全部内容以外,更代表了“忠贞正义”的文化品格。有人认为,“忠义”这个词骨子里透出精粹与刚强,非大丈夫不能称“忠义”。也有人认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最重要的品质是“忠义”。“忠义”是成功人士不容缺失的内在品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需要千千万万的“忠义之士”。

当然,我们今天讨论水浒“忠义”文化的现实意义,提倡所谓的“忠义之士”,是摒弃了宋江忠君、招安等封建糟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的“忠义”思想。作为一方乡土,梁山文化性格中也有一些消极、负面的东西,需要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逐步加以克服。然而,不论有哪些具体的缺憾,从总体上讲,我认为,水浒“忠义”文化的现实意义是积极的,有益的,应该在开发梁山资源、弘扬水浒文化中,不断加以完善、光大。

[参考文献]

1、李贽 《忠义水浒全传·序》 黑龙江出版社2002年出版

2、陈曦钟等的《水浒传》会评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3、袁沛需的《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施耐庵的《水浒传》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

5、罗宗强 陈洪 《中国古代文学史》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出版

6、郑振铎 《中国文学论集》 开明书店1934年版

第四篇:浅谈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浅报名号:000108

姓名:李修玉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精神

内容摘要: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这部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领袖,梁山好汉被黑暗的社会昏暗的朝廷逼上梁山,走上聚义之路,后有在宋江的领导之下接受朝廷的招安,为国家,为皇帝出征,最后在朝廷“以贼灭贼”的政策之下走上失败的道路。一百零八好汉因为义而汇聚在梁山,领袖宋江更是不仅对朋友义气,而且对朝廷也忠心,在他的领导下,梁山好汉保境安民,惩贪官、除恶吏,招安后又外抗大辽,内平方腊,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轰轰烈烈的梁山起义找不到正确的出路,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他们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被奸臣的阴谋诡计害死,最终以悲剧结局。梁山好汉们虽然结局悲壮,但却成为了万人景仰的忠义之士,他们的故事千古传颂。关键词:《水浒传》、忠义、梁山好汉

在宋徽宗时代,也就是北宋末年,当时北宋由盛而衰。在外有少数民族侵扰边境,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在内宋帝贪图享乐,既不勤政,也不爱民,滥用高俅、童贯、蔡京等奸臣,他们对人民大肆压迫,搞得民不聊生,在这种动荡的社会之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就是这时声势最浩大的一支义军,梁山好汉的故事由此而生,并经过历代人的广泛流传,最终由明代作家施耐庵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整理,重新创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讲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好好汉因为在乱世被奸臣所害被迫上梁山聚义,被朝廷招安后赤胆忠心为朝廷南征北战,终因朝廷昏暗不明,被奸臣所害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忠”和“义”是梁山好汉的共同点,是他们行事的基本原则。在皇权天授的封建社会,“忠君”是最基本的道德,梁山泊杏黄旗上的“替天行道”即是梁山好汉的目标。

一、不同的人物所忠于的对象也不同。

封建社会所奉行的基本道德准则有:忠、孝、节、义,其中“忠”是第一位的。“忠”在当时的理解很狭隘,大多数认为“忠君”就是“忠”,但这只是“忠”的一个方面,对皇帝忠心固然是“忠”对祖国、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忠于职守也一样是“忠”,梁山好汉在这一点是共同的。

1、以实现忠君未果为人生目标的英雄好汉。

在这里表现最突出的是宋江,在第三十六回中宋江因杀阎婆惜,事发被断配江州,途中晁盖解救,宋江宁可自刎也不愿随刘唐上梁山落草,这不仅表现宋江为人光明磊落,也表现了他对朝廷的的忠心,宁可自己发配江州,也不愿上梁山过着“大秤分金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图个一世快活”的生活。最后直到在浔阳楼题诗“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而被判死刑才上梁山。黄巢是唐末朝农民起义的领袖,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者看来是造反的代表,而封建统治者最忌讳的也就是造反,宋江题这首诗是犯了封建统治者的大忌。但实际上正好相反,宋江出身小吏受到封建家庭教育的影响,忠于朝廷,忠于皇帝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他想做一个忠君爱国,保境安民的忠臣,但在奸臣当道的时代,他空有一身抱负却报国无门,心中怨气无处发泄,才酒后写下这首诗即使宋江要被砍头,逼上梁山后,也只是想暂时落草,念念不忘的仍然指望有朝一日接受朝廷的招安,为国尽忠,留一世的忠名。

宋江如愿接受招安后终于英雄有用武之地,他带着梁山好汉为朝廷北破大辽,南征方腊立下赫赫战功。可在当时昏暗的朝廷中他的忠心从不曾得到皇帝的信任,他为朝廷南征北战,没有阵亡在沙场上,性命却正是他所忠于的朝廷所夺。哪怕最后喝下毒酒也只道:“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除了宋江之外,忠君报国的梁山好汉还大有人在。在第十六回中,晁盖等七人智取生辰纲后,逃到石碣村对抗公差地围捕,阮小二和阮小七就说过:“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和“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于赵王君。”由此可见梁山好汉们的初衷并不愿造反,只是由于当时朝廷奸臣当道,使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在他们的眼里要想报效国家,替朝廷效力先要铲除奸臣,清君侧,使皇帝不被奸臣所蒙蔽,好让自己有报国的机会。

2、忠于自己的事业,忠于领导者。

在这类忠心的人中,最典型的就是李逵。在他的心中,根本就不忠于皇帝,在他的心中,他所崇拜的领导者宋江远比皇帝的地位重得多。如在第七十一回中,宋江作《满江红》:“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时李逵便圆睁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一脚把桌子踢起并摔碎,宋江酒后恼怒之下欲将其斩首,李逵仍道“哥哥剐我也不怨杀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第一百回中,哪怕知道宋江让他喝下了毒酒仍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他不忠于皇帝,但对晁盖、宋江忠得不能再忠。除了李逵,其他如武松、鲁智深等亦是如此。

谈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二、保家卫国的“大义”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

在封建社会皇帝是一国之君,为皇帝尽忠、为国家出力是无上光荣的,梁山好汉们替老百姓伸张正义、扶危济困义不容辞,保境安民责无旁贷,能够以帝王之师保卫祖国、抗击外族的侵略,使自己一方面能英雄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保家卫国、使老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更是得尝心中所愿。

1、梁山好汉,如林冲、解珍、解宝等等,他们本无心为寇,只因奸臣弄权,贪官当道,对他们赶尽杀绝,他们死里逃生。上梁山只是为了活命,这些人恨的是那些奸臣,而不是国家,因此为国效力,保境安民,他们非但不抵触,反而做为己任。特别是在接受朝廷的招安后,立即投入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去,并且大破辽兵。

2、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梁山好汉的共同性格。梁山聚义之所以能震惊朝野是因为他们为百姓伸张正义,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当时很多老百姓受到贪官、土豪、恶霸的欺压而无力反抗,梁山好汉的正义感使他们绝不袖手旁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不同于其他落草为寇的强盗的地方,也是梁山起义迅速壮大的原因,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夜走蜈蚣岭,都是见到弱小被欺凌而仗义出手相助。

3、仗义疏财,助人于急难中。在梁山好汉中大有重义轻财的人在,首先就是宋江、晁盖、柴进,这些人家中有财,但绝不是吝财之辈,因此无论是谁遇难投奔,他们都仗义相助,扶危济困,尤其是对江湖上的英雄好汉,更是慷慨解禳。因此江湖上英雄好汉人人敬佩,除此之外,更有许多好汉并不富有,但仍然救济弱小,如在第三回中,当鲁达听到金老汉的事后决定替天行道,他并不是马上去找郑屠,而是先将银子安顿金老汉父女,史进也毫不吝啬的出资相助。

4、英雄惜英雄,为朋友两肋插刀。

梁山上的英雄好汉,不仅仗义疏财,更让人钦佩的是他们对朋友都是重义轻生、两肋插刀。首先是史进,他本是地主大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因为抓了陈达,朱武、杨春为救陈达用了苦肉计,史进见他们重义气,放了陈达。朱武、杨春、陈达为感恩,与史进常有来往,事情被官府知道后,史进宁可放弃祖产家业也不出卖陈达、朱武、杨春。

还有鲁智深在野猪林救林冲,还保护林冲,千里迢迢一路护送至沧州,为此得罪高俅,被逼得有寺难投,只得落草。宋江为了救晁盖等七人,“担着海也似的干系”给晁盖他们通风报信,使他们逃入梁山泊,得以保全性命。

正是由于他们对人民对国家的责任心,对兄弟朋友的义气,老百姓才争相投奔,成为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队伍,甚至危及到朝廷,迫使皇帝不得不向梁山招安,重用这些被遗漏在草莽的英雄豪杰。

三、

第五篇:忠义名著《水浒传》读后感(精选)

忠义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导语:《水浒传》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忠义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水浒传》这部书,一想到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心里就涌出一股赞叹,他们有勇有谋,都是一些好汉,但被奸臣所害,被逼上了梁山。《水浒传》里的故事令我回味无穷,如:三打祝家庄,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王教头私走延安府等。但最令我回味的还是那第四十回合: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了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黄文炳道破假回书上破绽,戴宗被打成招,下进牢里,斩首之日,梁山好汉及李逵来救,李逵不分官兵百姓,举斧乱砍,晃盖喝止不听。杀到江边,二十九条好汉在白龙庙聚义。

梁山的好汉绰号也不少,比如说:宋江绰号:及时雨。李逵绰号:黑旋风等等,这些好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中毒箭身亡。

这些好汉令人感到惋惜呀!这一百零八位英雄都是被奸臣逼上梁山的,也是被奸臣所害的,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可被高俅陷害,差点丧命,才被逼上梁山的。这些英雄好汉被我们写进了书里,被我们写进了脑海里,永远都忘不掉的,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可有的人情愿问人民当牛马,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人民会把他们跌倒,那些给人们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这一百零八位好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替天行道!

《水浒传》真的令我回味无穷呀!忠义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雪夜上梁山、智取生辰纲、三阮擒何涛、劫狱上梁山、月夜赚关胜……这就是一百零八个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中国的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很简单,就是讲宋朝的徽宗皇帝不好好管理国家大事,发生了很多起农民起义,许多农民起义兵和在一起,再加上许多如林冲、柴进等被逼上梁山的大小官员,形成了有一百零八个大小都头的梁山泊英雄好汉。

《水浒传》这本书完全就是围绕众好汉怎样把其他他们觉得有用的人逼上山下笔的。那一百零八个好汉各有各的特点,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掌管机密的军师智多星吴用了。一说到他,我便会想起他智取生辰纲的事。生辰纲就是梁中书为庆贺蔡太师生辰收买的十万金珠宝贝。当时,好汉们只有七人,还没去梁山,吴用在那时就在帮助头领晁盖,他想了一个办法劫取那十万金珠宝贝。

送生辰纲的杨志带着十多个军汉黄泥岗,坐下来休息,看到一个卖酒的和七个贩枣子的商客,那七个客商买了一桶酒,用枣子下着喝,不一会儿就喝完了,还要饶两瓢,这个人舀了那个又来,那卖酒的赶忙抢过第二个人的瓢,把酒倒回去。众军汉看着眼馋,也买了一桶,大家你一瓢我一瓢地喝完后都变得头重脚轻,倒下了。猜都猜得到,那七个贩枣商客不是别人,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

二、阮小

五、阮小七,卖酒的则是白日鼠白胜。那酒挑上岗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人先吃一桶,刘唐又在另一桶里舀了半瓢吃,让众军汉看了放心吴用又在瓢里装好蒙汗药,当做又来饶酒,瓢伸进桶里时,药就已经搅在酒里了,白胜又把瓢夺过来,倒回去,当做是不让再吃了,其实就再次确保了要在桶里。他们就这样劫取了生辰纲,你说智多星吴用是不是很厉害呀?

看完了,我合上书,闭着眼,深深地思考着这一百零八个大小都头的光辉事迹。

忠义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以前,我一直听别人讲《水浒》的故事,觉得梁山好汉个个英勇无敌,乐于助人。在这几天我就去看了看《水浒传》。

对与现在的法制社会,我认为《水浒传》中的篇章无疑是对法律的藐视。虽然梁山好汉给百姓给人民带来了帮助,但我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我们应该找出除暴力以外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知道了一些任务的个性,林冲——是一个封建统治王朝中的武术教官,他家道一般、乐于助人,行侠仗义。平时安分守法,即使身遭不幸,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终于逼使他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林冲由忍辱求生,苟且偷安而不得,最终被逼奋起反抗,有力地证明了被压迫的人民只有反抗才能生存的真理。李逵——没心计,莽撞,率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型。轻生死 重大义 不惧权贵虽说办事卤莽 但是条汉子逵给我影响最深的是背母亲上梁山的情景。杀老虎的情景很是英雄。力大无穷,性格暴躁,意气用事是他更加鲜活。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脾气不好爱喝酒爱打架重义气重。和三国时期的张飞差不多……

我讲几件里面的事情吧。宋江为人宽厚,待人和气,却因为杀死了一个不守妇道的阎婆惜而遭难,这简直就是不公平了。对于这件事,我只能铁面无私地对那女人说一句:“我很同情你,但你的死是我的快乐,也是宋江大英雄的福音,要是你能自杀那也就更好了。”宋江杀人是应该的,他对阎婆惜如此之好,反招来如此的待遇,能有时光机那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带上一支枪,回到那个时代,替宋江杀死这个女子。

我最喜欢里面的鲁智深,他原名鲁达。是梁山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收服众泼皮,倒拔垂杨柳,在相国寺与林冲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后鲁智深得知林冲被高俅所害,于野猪林救起林冲,将他护送到沧州后离去。高俅怀恨在心,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梁山排名第十三。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

水浒传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

下载浅谈忠义水浒传的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忠义水浒传的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浒传里的忠义

    《水浒传》里的忠义世界 卷首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历来倍受大家的欢迎和推崇,许多师生都在共读《水浒传》,本期湿地阅读推出的是龚静娟老师的《水浒传》......

    说忠义(《水浒传》读后感)[合集五篇]

    说忠义 摘要: 《水浒》号称《忠义水浒传》 ,山寨大厅称忠义堂,堂前更是高树起“替天行道” 杏黄大旗,完全把自己塑造成了忠义的化生。同样是造反派,为什么方腊称帝自立,与赵宋 王......

    《水浒传》读后感——忠义之心,显英雄本色

    《水浒传》读后感——忠义之心,显英雄本色 对于我们来说,自己能风平浪静、与世隔绝的活一辈子就好了。但对于梁山泊那108条好汉来讲,只有让天下老百姓不生活在战乱之中,能够过上......

    《水浒传》读后感——忠义之心,显英雄本色

    《水浒传》读后感——忠义之心,显英雄本色 对于我们来说,自己能风平浪静、与世隔绝的活一辈子就好了。但对于梁山泊那108条好汉来讲,只有让天下老百姓不生活在战乱之中,能够过上......

    读《水浒传》有感:忠义为何物

    忠义为何物——读《水浒传》有感六年一班 刘诺东呼保义宋江、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后面都由后人冠以"忠义"二字,其原因不外乎他们聚焦了......

    义?义!——读《水浒传》有感

    义?义!——读《水浒传》有感 泱泱华夏五千年,多少文化结晶硕果累累,放射出耀眼光芒。而“四大名着”更是瑰宝中的瑰宝。《水浒传》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她既没有......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共5篇)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报名号:1630 考生:李儒有 【内容摘要】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最核心的思想是宣扬忠义思想。 “忠义”思想......

    浅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义”

    浅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思想的体现 内容摘要: “忠义”思想在我国古代向来被视为英雄人物的美德之一,甚至是臧否人物、评价是非的道德标准。《三国演义》和《水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