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鲁忠义(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20:1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 鲁忠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 鲁忠义》。

第一篇:心理学 鲁忠义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心理学》是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心理学》融中小学生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评价、心理健康与教育等内容为一体,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拼凑在一起。具体内容包括动机心理、认知心理、情绪情感心理、个性心理、品德心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群体心理与班级建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小学生的性心理与教育、教学测量与评价、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力求突出以下特色:改变学科本位的状况,实现学生维度和学科维度的有机统一;改变以理论为主的状况,实现由理论到方法的转换;改变儿童心理学科知识拼凑的状况,实现不同学科的融合;改变只以演绎式呈现教材内容的状况,实现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行文力求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具有较好的可读性。编辑推荐

《心理学》的使用对象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本科生和专科生,也可用做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教材。另外,作为一本心理学入门读物,也适合初涉心理学和喜欢心理学的人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学

第二节 心理学与合格中小学教师

本章概要

第二章 中小学生行为的调节 与控制

第一节 行为的动力机制——动机

第二节 意志

本章概要

第三章 中小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上)

第一节 注意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

第三节 记忆

本章概要

第四章 中小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下)

第一节 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节 问题解决

第三节 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节 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与教育

本章概要

第五章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与教育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第三节 情绪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本章概要

第六章 中小学生个性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 中小学生气质与教育

第二节 中小学生性格的培养

第三节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教育

本章概要

第七章 中小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第二节 态度与品德形成和改变的几种理论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中小学生态度、品德形成和改变的条件与教育策略

第五节 中小学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及品德不良的转化

本章概要

第八章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迁移

第二节 学习策略

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本章概要

第九章 中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 人际沟通

第二节 社会认知

第三节 人际关系

第四节 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本章概要

第十章 群体心理与班集体建设

第一节 群体及其形成第二节 学校群体的心理效应

第三节 班集体心理建设

本章概要

第十一章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

第四节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本章概要

第十二章 中小学生性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 性心理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生性心理教育

本章概要

第十三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本章概要

第十四章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程序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本章概要

序言

本书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心理学教材,使用对象为非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公共心理学教材很多,突出什么样的特色才能满足未来的中小学教师的需要,是我们编写本书时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在参阅大量国内外心理学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组进行了多次讨论,一致认为,本书应力求突出以下特色:

(1)改变学科本位的状况,实现学生维度和学科维度的有机统一。许多公共心理学教材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学科本位的思想,考虑的是学科知识的科学性、连贯性和系统性。从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来看,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因而也成为评价一本教材好坏的一个标准。但是,强调学科本位的同时,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的知识经验、学生的发展。心理学的许多研究一再告诉我们,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的名著《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中明确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理论归结为唯一的原理的话,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心理学的知识系统庞杂,不可能在一本心理学教材中,将完整、系统的心理学原理纳入其中,因此,根据学生今后教育教学的需要选择教材的内容,显得尤为必要。当然,以学生本位来组织教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可见,学科本位和学生本位各有其优缺点。因此,本书试图将学生维度和学科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发展为主线,同时考虑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改变以理论为主的状况,实现由理论到方法的转换。我们知道,科学要变成生产力,必须经过技术这个中间环节;同样,从心理学的理论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也必须经过一个中间环节——方法,这一点对公共心理学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公共心理学仅有54学时,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教师不可能像讲专业课那样较为详细地讲解一个结论的来龙去脉;另外,公共心理学的学生也不是将来一定要从事心理学研究的,而是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将心理学的理论转化成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公共心理学教材编写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当然,这样做不是不要理论,要实现由理论到方法的转化,学生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理论,不过这些理论要简明扼要,反映理论的新成果。

文摘

第一章 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

第二节 心理学与合格中小学教师

教师是天底下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唐代大诗人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天的大学生明天就可能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要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心理学对一个人成长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又将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本节的内容将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有助于你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一、合格教师的心理素质

合格教师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如政治上的、道德上的、法律上的、心理上的等,这里只讨论合格教师的心理素质问题。了解合格教师的心理素质可以更好地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以便高效地、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认知、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由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教师所担任的职责决定的,也是教师劳动及职业特点的反映。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如下方面:教师的智力素质、教师的情感素质、教师的意志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教师的人格素质。

?返回商品介绍页

第二篇:心理学知识点归纳鲁忠义版

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

2、解释

3、预测

4、控制

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理论心理学类 1.1普通心理学 1.2实验心理学 1.3生理心理学 1.4发展心理学 1.5社会心理学

2、应用心理学类 2.1教育心理学 2.2咨询心理学 2.3管理心理学 2.4消费心理学

2.5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一、合格教师的心理素质

1、教师的智力素质 1.1敏锐的观察力 1.2丰富的想像力 1.3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4注意分配的能力

2、教师的情感素质 2.1成熟而稳定的情感 2.2爱的情感

2.2.1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2.2.2对学生的热爱 2.2.3对所教学科的热爱

3、教师的意志素质

4、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4.1教师的知识结构 4.1.1本体性知识 4.1.2实践性知识 4.1.3条件性知识

4.2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2.1教学认知能力 4.2.2教学设计能力

第二节心理学与合格中小学教师

4.2.3教学操作能力 4.2.3.1表达能力

4.2.3.2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4.2.3.3运用现在教育技术的能力 4.2.4教学监控能力 4.2.5教学反思能力

4.2.6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 4.2.7获取信息的能力 4.2.8教育科研能力 4.2.9心理教育能力

5、教师的人格素质 5.1浓厚的职业兴趣 5.2正确的动机 5.3健全的自我意识 5.3.1正确的自我认知 5.3.2积极的自我体验 5.3.3良好的自我调控 5.4良好的性格 5.4.1公正无私 5.4.2谦虚诚实 5.4.3活泼开朗 5.4.4独立善断

二、心理学有助于培养合格教师

1、有助于教师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

3、有助于教师运动心理学原理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

4、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5、有助于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科学研究

第二章中小学生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第一节行为的动力机制——动机

一、动机概述

1、动机概念

2、动机功能 2.1激活功能 2.2指向功能

2.3维持和调节功能

3、动机分类

3.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3.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二、动机的理论

1、动机的本能理论

2、动机的驱力理论

3、动机的强化理论

4、成就动机理论

5、奥苏泊尔成就动机理论

6、动机的归因理论

7、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8、班杜拉的动机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

1、明确学习目的和近期目标,引发和强化学习动机

2、通过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4、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动机的迁移。

5、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归因

6、合理组织竞赛与合作

7、及时反馈,合理利用表扬与批评

第二节意志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的目的性

2、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3、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三、意志的心理加工过程

1、采取决定阶段 1.1动机斗争

1.1.1接近-接近型冲突 1.1.2回避-回避型冲突 1.1.3接近-回避型冲突 1.1.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1.2确定行动目的

1.3方法选择和行动计划的制定

2、执行决定阶段

四、意志品质及中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意志品质 1.1自觉性 1.2果断性 1.3坚韧性 1.4自制力

2、中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2.1指导学生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远大志向 2.2引导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2.3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4指导学生从点滴小事入手,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 2.5加强学生耐挫能力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第三章中小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上

第一节注意

一、注意概述

1、什么是注意

2、注意的功能 2.1选择功能 2.2维持功能 2.3调节功能

3、注意的种类 3.1无意注意 3.2有意注意 3.3有意后注意

4、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4.1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鲜刺激所吸引,中学生的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作用

4.2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三、训练注意的方法

1、划销测验

2、舒尔特表法

四、运用组织规律组织教学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 1.1优化教学环境 1.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1.3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1.4考虑学生的情绪状态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1加深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的理解 2.2培养间接兴趣 2.3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2.4加强意志锻炼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

1、感觉概述

2、感觉的种类

二、知觉

1、知觉概述

2、知觉的种类

3、知觉的特性 3.1知觉的整体性 3.2知觉的选择性 3.3知觉的理解性 3.4知觉的恒常性

4、观察与观察力 4.1观察 4.2观察力

4.2.1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4.2.2观察前要作好有关知识的准备 4.2.3教会学生进行观察的程序和方法 4.2.4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

三、中小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和特点

1、中小学生感觉能力的发展

2、中小学生知觉能力的发展

3、中小学生感知觉能力的特点

四、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教学的需要使用教具

2、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使用教具

3、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有正确的言语配合

第三节记忆

一、记忆概述

1、什么是记忆

2、记忆的种类

2.1按照内容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情感记忆、运动记忆。2.2按照有无动机和目的,记忆可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2.3按照记忆方法的不同,记忆可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

3、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3.1从无意记忆为主向有意记忆为主发展 3.2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发展 3.3从形象记忆到抽象记忆的发展

二、记忆的加工系统

1、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三、记忆的加工过程

1、识记

2、保持与遗忘 2.1保持 2.2遗忘

3、再认与回忆 3.1再认 3.2回忆

四、运用记忆规律组织教学

1、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识记效果 1.1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1.2加强学生对识记内容的理解 1.3引导学生选用适当的识记方法

2、根据遗忘规律有效组织复习2.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2.3尝试回忆法的应用 2.4复习方法多样化

3、利用记忆线索提高记忆效果 3.1层次组织 3.2学习情境 3.3主体的姿势

第四章中小学生认知的发展与教育下 第一节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一、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2、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

3、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二、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中小学生的思维水平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3、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提高言语表达水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问题解决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1、目标指向性

2、操作系列性

3、操作认知性

二、问题解决策略

1、算法

2、启发法

2.1手段-目的分析 2.2逆向搜索 2.3爬山法 2.4类比迁移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刺激模式

2、功能固着

3、定势

4、情绪情感

5、动机

第三节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教育

一、创造力与创造型学生

1、什么是创造力

2、创造型学生

二、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1、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1创造性思维能力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 2.2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结构日趋完整

3、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3.1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明显发展起来。3.2中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有很大发展。

3.3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有所发展。

三、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主动解惑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2、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3、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

4、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5、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培养创造个性

四、中学生创造力开发方法

1、头脑风暴法

2、核查表法

第四节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与教育

一、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2、想象的创造性日益增强

3、想像的现实性逐步增强

二、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

2、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丰富学生的情感

4、激发学生的灵感

三、中小学生想象力开发方法

1、粘合法

2、综合法

3、夸张法

4、具象法

5、联想法

6、二元坐标法

第五章中小学生情绪情感与教育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1、情绪情感的概念

1.1情绪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1.2情绪情感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

1.3情绪情感总是伴随着或隐或显的外部表现

1.4与情绪情感相伴而生的还有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即生理唤醒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2.1在起源上,情绪是与生俱来的 2.2情绪具有情景性和暂时性

2.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

二、情绪情感的功能

1、信号功能

2、动力功能

3、组织功能

4、感染功能

5、保健功能

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二、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第三节情绪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1、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深刻

2、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趋于内敛和稳定

3、情绪情感的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二、情绪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情绪情感的感染力

2、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2.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2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目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2.3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4、教会学生保持良好情绪的方法,提高其驾驭自己情绪的能力 4.1合理认知情绪波动的起因 4.2自我排解 4.3他助宣泄

4.4注重休养,提高境界

5、家校结合,共育良好的情绪情感氛围。

第六章中小学生个性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中小学生气质与教育

一、气质的概述

1、气质的概念

2、气质的心理特性 2.1感受性 2.2耐受性 2.3灵敏性

2.4行为的可塑性 2.5情绪兴奋性 2.6向性

3、气质的类型

3.1强而平衡又兼灵活性,“活泼型”。3.2强而不平衡型,“不可遏制型” 3.3强而平衡又兼不灵活性,“安静型” 3.4弱型,又称“抑制性”。

4、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4.1对身心健康的意义 4.2教育的意义 4.3社会的意义

二、中小学生气质差异与教育

1、多血质的学生

2、胆汁质的学生

3、粘液质的学生

4、抑郁质的学生

第二节中小学生性格的培养

一、性格概述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结构 2.1性格的态度特征 2.2性格的意志特征 2.3性格的情绪特征 2.4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类型

3.1根据优势心理机能分类——机能类型说 3.2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分类——向性说 3.3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分类——独立说

3.4根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分类——社会文化类型说 3.5根据性格的成分分类——特质说 3.5.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3.5.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3.5.3吉尔福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3.5.4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3.5.5现代“大五因素”特质理论

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二、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遗传与生理的影响

2、环境的影响

2.1家庭环境和教育对性格影响 2.2学校教育对性格影响

2.3文化与社会风气对性格影响 2.4自然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3、主观能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的作用

三、中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充分发挥教学的作用

3、注意教师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

4、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5、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感染和熏陶

6、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7、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第三节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教育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

2、自我意识的结构 2.1自我认识 2.2自我体验

2.3自我调节和监控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中心期

2、客观化时期

3、主观化时期

三、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2、让学生学会接受自我、悦纳自我,培养自尊、自信心理

3、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

4、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

5、通过角色互换训练增强学生社会认知能力

6、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第七章中小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一、态度的性质

1、态度的定义

1.1态度是心理层面的东西而不是外显行为,它只是外显行为的准备状态和倾向。1.2态度与价值判断有关 1.3态度是学习的结果

2、态度的构成 2.1认知成分 2.2情感成分 2.3行为倾向成分

二、品德的性质

1、品德的定义

2、品德的构成 2.1道德认识 2.2道德情感 2.3道德意志 2.4道德行为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第二节态度与品德形成和改变的几种理论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研究 1.1儿童品德发展阶段划分 1.1.1自我中心阶段 1.1.2权威阶段 1.1.3可逆性阶段 1.1.4公正阶段 1.2两个规律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的含义

2、观察学习的过程 2.1注意过程 2.2保持过程 2.3复现过程 2.4动机过程

3、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3.1儿童发展状态 3.2榜样的特征 3.3榜样的行为后果 3.4后果的预期 3.5目标定向 3.6自我效能感

4、观察学习理论的应用价值 4.1榜样对人行为的影响极大

4.2观察者看到榜样行为后果是影响其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 4.3强化是影响行为的决定因素,教师可以利用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这三种形式,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4.4依据影响学生观察的因素,提供或优化各种影响因素,以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三、认知失调理论

四、道德价值观辨析轮

1、价值观辨析的理论与基本方法

2、价值观辨析学派的赋值策略

第三节态度与品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二、情感陶冶法

三、榜样示范法

四、自我教育法

五、行为实践法

第四节中小学生态度、品德形成和改变的条件与教育策略

一、态度、品德形成和改变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 1.1学校环境 1.2家庭环境 1.3社会风气

1.4榜样人物或事件 1.5强化与惩罚

2、内部条件 2.1个人信息 2.2认知失调 2.3态度定势

二、品德形成和改变的心理过程与教育策略

1、道德认识的形成与教育策略 1.1道德认识的形成 1.1.1道德概念的掌握 1.1.2道德评价能力发展 1.1.3道德信念的形成 1.2道德认识的教育策略 1.2.1价值澄清法

1.2.2恰当运用单面论据和双面论据 1.2.3小组道德讨论 1.2.4群体规定

2、道德情感的形成与教育策略 2.1道德情感的形成

2.1.1道德情感的内容和作用 2.1.2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 2.2道德情感的教育策略 2.2.1以情育情 2.2.2以知育情 2.2.3以境育情

2.2.4舆论强化,以群促请 2.2.5形象激发,促情共鸣

3、道德意志的形成与教育策略 3.1道德意志的形成 3.2道德意志的教育策略

4、道德行为的形成与教育策略 4.1道德行为的形成 4.2道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4.2.1激发动机 4.2.2行为塑造 4.2.3自我强化 4.2.4适度奖惩 4.2.5榜样示范

第五节中小学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及品德不良的转化

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1、依从阶段

2、认同阶段

3、内化阶段

二、过错行为与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和条件

1、醒悟阶段 1.1消除疑惧 1.2引发其他需要

2、转变阶段 2.1切断不良诱因 2.2故意提供不良诱因

3、巩固阶段

3.1避免歧视和翻旧帐

3.2使犯过者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

第八章中小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学习与学习迁移

一、学习的含义与分类

1、学习的含义

2、人类学习的特点 2.1人类学习的一般特点 2.2学生学习的特点

3、学习的分类

3.1学习的内容分类 3.1.1知识学习3.1.2技能学习3.1.3社会规范学习3.2学习结果分类 3.2.1言语信息 3.2.2智慧技能 3.2.3认知策略 3.2.4动作技能 3.2.5态度

3.3学习方式分类

3.3.1学习进行方式划分 3.3.1.1接受学习3.3.1.2发现学习

3.3.2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关系: 3.3.2.1机械学习3.3.2.2有意义学习

二、学习迁移

1、学习迁移的概述

2、学习迁移的分类 2.1根据迁移发生的领域 2.1.1知识迁移 2.1.2技能迁移 2.1.3态度迁移

2.2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 2.2.1正迁移 2.2.2负迁移

2.3根据迁移的方向 2.3.1顺向迁移 2.3.2逆向迁移

2.4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2.4.1侧向迁移 2.4.2纵向迁移

2.5根据迁移发生的范围 2.5.1特殊迁移 2.5.2一般迁移

2.6根据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程度 2.6.1低路迁移 2.6.2高路迁移

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3.1主观因素

3.1.1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3.1.2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 3.1.3学习者的心理定势 3.2客观因素

3.2.1学习材料的性质 3.2.2教师的指导

3.2.3学习情景的相似性

4、促进迁移的教学 4.1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2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4.3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分析教学内容适合何种迁移 4.4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第二节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含义

1、学习策略的含义

2、学习策略的特征

二、典型的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1.1复述策略 1.2精加工策略 1.3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 2.1自我计划策略 2.2自我监控策略 2.3自我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3.1学习时间的管理 3.2学习环境的管理 3.3努力状态的管理 3.4学业求助策略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 1.学习策略教学原则 1.1主体性原则 1.2内化性原则 1.3特定性原则 1.4生成性原则 1.5有效的监控 1.6个人效能感

2、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2.1增强学生对他人及自我认识过程的意识 2.2指导学生监控评估自己的能力 2.3引导学生写学习日志

第三节几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内涵

2、自主学习的过程与阶段 2.1自主学习的过程 2.2自主学习的阶段

2.2.1自主学习的计划阶段 2.2.2行为或意志控制阶段 2.2.3自我反思阶段

二、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内涵

2、合作学习的要素 2.1积极的相互依赖 2.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2.3个体责任 2.4人际交往技能 2.5小组加工

3、合作技能及其训练

三、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2.1开放性 2.2探究性 2.3实践性

3、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3.1指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

3.2组建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3.3实施研究,得出结论 3.4成果交流,总结反思

第九章中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人际沟通

一、什么是人际沟通

1、人际沟通的概念

2、人际沟通的种类

2.1语词沟通与非语词的沟通 2.2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2.3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 2.4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5自我沟通与人际沟通

3、人际沟通的结构 3.1信息源 3.2信息 3.3通道

3.4信息接受人 3.5反馈 3.6障碍 3.7背景

4、人际沟通的意义

4.1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 4.2能协调人际关系

4.3能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4.4能促进个体社会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二、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

1、沟通双方必须有共同理解的符号系统

2、沟通中信息的传递应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

3、信息的接受人要有心理上的准备

4、在沟通中要充分考虑到背景因素

三、网络中的人际沟通

1、网络中人际关系的特点 1.1开放性 1.2自主性 1.3间接性 1.4匿名性 1.5平等性 1.6失范性

2、如何恰当利用网络

3、网络成瘾的诊断 3.1症状标准 3.2严重程度标准 3.3病程标准

4、网络成瘾的戒断 4.1彻底审慎的思考 4.2记录上网时间 4.3了解上网习惯 4.4认识上网的诱因 4.5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替代 4.6面对现实中的问题

第二节社会认知

一、什么是社会认知

1、社会认知的概念

2、社会认知的过程

二、人际印象的形成

1、印象的形成

2、印象形成的信息加工模式 2.1加法模式 2.2平均模式 2.3加权平均模式

3、人际印象形成中的认知偏差 3.1首因效应 3.2近因效应 3.3刻板印象 3.4投射效应 3.5光环效应

4、印象管理

4.1印象管理的概念 4.2印象管理的策略

4.2.1按社会常模或以对方的好恶整饰自己 4.2.2隐藏自我

4.2.3按社会期待整饰自己 4.2.4投人所好

三、人际认知的内容

1、对他人的认识 1.1对他人情绪的认知 1.1.1面部表情 1.1.2身段表情 1.1.3言语表情

1.2对他人人格的认知

2、对自我的认识

3、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3.1对他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识 3.2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识

四、偏见及其影响

1、偏见及其特点

2、偏见的成因 2.1动机因素

2.2社会文化因素 2.2.1社会化的因素 2.2.2大众传媒的因素 2.2.3群体间的竞争 2.3认知因素

3、消除偏见的有效方法 3.1重新社会化 3.2群体的交往活动 3.3重新分类

第三节人际关系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一般概念 1.1人际关系的特点

1.2研究和了解中小学教育中人际关系的意义

2、人际关系的建立及发展 2.1人际关系的状态 2.2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2.2.1定向阶段 2.2.2情感探索阶段 2.2.3感情交流阶段 2.2.4稳定交往阶段

二、人际关系的原则

1、交互性原则

2、强化原则

3、功利原则

4、自我价值保护的原则

三、学校中常见的人际关系

1、师生关系

2、同学关系

3、朋友关系

四、学校人际关系中的模仿与暗示

1、什么是模仿 1.1非控制性 1.2表面性 1.3相似性

2、什么是暗示

五、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注意相貌和衣着

2、增加交流

3、互补性

4、改善人格

第四节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一、自卑心理及其消除

1、自卑心理及其表现

2、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2.1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 2.2遭受挫折

2.3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3、自卑心理的消除

3.1要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 3.2要让学生悦纳自己

3.3要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二、嫉妒心理及其矫正

1、嫉妒心理及其特征 1.1潜隐性与行为性并存 1.2等同性与变化性并存

2、嫉妒心理的矫正

2.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2.2教育学生学会羡慕别人 2.3教育学生要有宽阔的胸怀

三、羞怯心理及其克服

1、羞怯心理的类型 1.1气质性羞怯心理 1.2认识性羞怯心理 1.3挫折性羞怯心理

2、造成羞怯的主要原因 2.1心理压力 2.2家庭因素 2.3学校环境影响

3、羞怯心理的克服 3.1要让学生树立信心 3.2要让学生放下包袱 3.3要让学生鼓起勇气 3.4要教给学生交往的技巧

第十章群体心理与班集体建设

第一节群体及其形成

一、群体概述

1、群体

2、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

3、群体类型

3.1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2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二、群体的形成与个体的加入

1、群体形式

2、加入群体

三、群体的心理功能

1、归属功能

2、认同功能

3、支持功能

4、塑造功能

第二节学校群体的心理效应

一、从众心理

1、从众及其实验研究

2、从众的原因

3、不从众

二、社会助长与社会懈怠

1、社会助长

2、社会懈怠

三、去个性化现象

1、匿名效应

2、责任分散

3、自我意识因素

四、群体极化

1、群体极化

2、冒险转移的原因与预防

第三节班集体心理建设

一、班集体

1、班级与班级体

2、班集体的形成

二、班集体凝聚力与班集体心理气氛

1、班集体凝聚力

1.1凝聚力与班集体凝聚力 1.2班集体凝聚力的测量 1.2.1社会计量法

1.2.2社会计量法的实施步骤 1.2.2.1设计 1.2.2.2实施 1.2.2.3结果整理 1.2.2.4资料分析

2、班级心理气氛

2.1班级心理气氛的概念 2.2班级心理气氛的测量

3、影响班级凝聚力和心理气氛的因素 3.1熟悉性和相似性 3.2班级目标的实现 3.3教师班级管理风格

三、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1、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2、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与教育

第十一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者的特征

1、积极的人生态度

2、客观与开放

3、自爱与爱他

4、以责任感为基础的和谐

5、欣赏和审美

6、幽默感

7、人格内在和谐

三、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1、内省经验的标准

2、医学标准

3、统计学标准

4、社会常模与社会适应的标准

四、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1、心理正常

2、心理异常

五、心理健康的意义

第二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一、遗传与生理方面因素

1、生物遗传

2、身体发育

3、生理健康

二、心理和个性方面因素

1、自我认识

2、心理冲突

3、个性特征

三、家庭方面因素

1、非常态家庭

2、家庭环境不良

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4、意外事件及其他因素

四、学校方面因素

1、学生课业负担重

2、教师行为风格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程度

五、社会文化因素

1、价值体系变化

2、社会焦虑、紧迫感产生

3、集体感淡化

4、传媒的影响

第三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

一、对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聘任专业心理辅导老师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在学校日常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与家长、社会资源配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二、心理辅导方法

1、放松技术

2、消退法

3、行为契约法

4、角色扮演法

5、系统脱敏法

6、理性情绪疗法

第四节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一、自卑感

二、厌学 原因

1、学校教育中的失误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3、学习成绩差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网络成瘾

四、考试焦虑

1、正确认识焦虑余学习的关系

2、认知矫正

2.1检查自己的担忧

2.2对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 2.3与担忧质辩 2.4得出合理的反应

3、尝试成功经验

第十二章中小学生性心理与教育

第一节性心理概述

一、性心理及其产生

1、性心理概念

2、中小学生的性心理的产生 2.1性发育自然本能作用

2.2外界的性信息和两性活动对大脑的影响作用

二、中小学生性心理的发展

1、中小学生性心理发展的阶段

1.1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把性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1.1性的反感期

1.1.2向往年长者的时期 1.1.3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1.1.4浪漫的恋爱期

1.2我国心理学家研究,1.2.1盲目无知阶段(出生-10岁)1.2.2异性疏远阶段(11-14岁)1.2.3异性吸引阶段(14-15/16岁)1.2.4恋爱阶段(16岁以后)

2、中小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2.1性心理的朦胧感和神秘感

2.2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 2.3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 2.4性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3、中小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 3.1产生性兴趣 3.2出现性冲动

3.3出现性幻想和性梦

第二节中小学生性心理教育

一、中小学生性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1、青春发育提前,而中小学生对性知识的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

2、性道德观念缺乏,性道德意志薄弱,易出现性偏离行为和性犯罪行为。

3、性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中小学生性心理教育的原则

1、正面教育与丰富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阶段性原则)

3、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4、课堂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5、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原则

三、中小学生性心理教育的内容

1、月经的心理适应

2、遗精的心理卫生

3、正确对待手淫

4、性观念与性角色的教育 4.1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4.2明确两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3进行性别角色教育

5、异性交往

6、早恋问题 6.1早恋概念 6.2早恋的特点 6.2.1纯真性 6.2.2盲目性 6.2.3隐蔽性

6.2.4兴奋性和冲动性 6.2.5不稳定性

6.3早恋的疏导与教育

6.3.1对早恋持一种正确的态度 6.3.2正面引导

6.3.3创设男女生正确交往的环境,引导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 6.3.4尽量减少性信号对中小学生的刺激

7、性道德心理教育

7.1提高性道德的认识水平7.2培养学生健康的性道德情感 7.3培养良好的性道德行为习惯

第十三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1、测量、测验及教学评价

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2.1确定教学目标

2.2确定学生初始的行为水平2.3教学策略的选择 2.4方案的评价

二、有效教学测评的标准

1、效度

2、信度

3、难度和区分度

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3、安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4、最佳表现评价与典型表现评价

5、正是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四、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1、教学测评为改进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2、教学测评是学校和家长了解学生状况的主要途径

3、教学测评是教育评价的主要依据

4、教学测评促进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一、标准化成就测验

1、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特点

2、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类型

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选择 3.1目的性 3.2标准化 3.3实用性

二、教师自编测验

1、客观性试题 1.1选择题 1.2是非题 1.3匹配题 1.4填空题

2、主观性试题

三、非测验评价的技术

1、操作性题目

2、案卷分析

3、课堂观察

四、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1、分数

2、合格与不合格

3、字母等级分数

4、评价结果的其他报告方式 4.1个人鉴定 4.2家长会

第十四章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程序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伦理性原则

2、实事求是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1.1选择研究问题 1.2选择研究设计

1.3确定并选取研究对象 1.4制定研究方案

2、心理研究进行中的工作 2.1挑选被试和被试分组 2.2研究变量的控制 2.3注意研究中的真实性

2.4建立研究档案,及时记录研究资料

3、心理学研究结束时的工作 3.1统计分析研究的结果 3.2撰写研究报告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法的种类

1.1从时间上看,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1.2从范围看,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1.3从控制上看,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 1.4从手段上看,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1.5从观察者的参与来看,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2、实施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3、观察法的特点

二、心理实验法

1、心理实验法的种类

2、心理实验设计的方案

2.1随机试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 2.2随机试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 2.3不等组实验、对照组前后测设计 2.4单组时间系列设计

3、心理实验的特点

三、调查法

1、问卷法

1.1问卷法的特点 1.2问卷的编制 1.2.1问卷的构成 1.2.1.1标题 1.2.1.2前言 1.2.1.3指导语

1.2.1.4问题与选择答案 1.2.1.5结束语

1.2.2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

1.2.2.1题目设计与研究目的要一致 1.2.2.2问题的数量及难度要适中 1.2.2.3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1.2.2.4不要涉及社会道德等问题。1.3问卷法的实施

2、访谈法

2.1访谈法的特点

2.2访谈法的一般步骤 2.2.1访谈的准备 2.2.2访谈的实施 2.3访谈的技巧

2.3.1亲切善意的访问态度 2.3.2把握主题,善于引导 2.3.3明确提问,避免误会 2.3.4准确记录访谈内容

2.3.5不要妨碍对方谈话,以免干扰被访者的注意力和真实感受

3、心理调查法的特点

四、测验法

1、心理测验的种类 1.1智力测验

1.1.1维克斯勒儿童量表、幼儿智力量表、成人量表 1.1.2瑞文,非文字的推理能力测验 1.2人格测验

1.2.1英国艾森克人格问卷

1.2.2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 1.2.3爱德华的个性偏好测验

1.2.4美国学者赫兹威与莫金利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1.2.5罗夏克人格投射测验墨迹测验等。1.3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1.3.1scl-90问卷

1.3.2康奈尔健康问卷 1.3.3加州心理量表

2、使用心理测验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时应注意的问题 2.1正确选择测验量表 2.2慎重对待测验的结果

2.3施测人员应经过专门训练,保证施测过程标准化

第三篇:忠义——《水浒传》读后感

忠义——《水浒传》读后感

我对中国古典名着《水浒传》情有独钟。他引人入胜的连环章节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只需随那一百零八个好汉一齐发威,一齐狂笑,一齐叫骂,在无拘无束的痛快淋漓之中,便能发现其实每一个人物都是作者精神追求与内心情感的寄托。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的威猛仗义,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浪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的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有一种原意为兄弟两面插刀的仗义,那就是忠义。

他是一团火,一团抗争的烈火。在他身,永远体现着自由与无拘无束。一切的封建束缚他都不放在眼里。他要用他那两把板斧砍尽天下不平事。然而,他一生追随宋江,忠义不二,即使对宋江招安的想法不满,最终仍然选择服从,因为在他心中宋江永远是他的大哥,所以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仍说:“到地府也要做哥哥的小鬼。”施耐庵将自己对于正义不得伸张的现实的不满淋漓尽致地挥洒在李逵身上,同时又寄托了自己对反抗和自由的热切向往。

忠与义在《水浒传》中是作者竭力歌颂的,更是贯串这一百二十回章节的无形骨架。他让天南海北分散的人在梁山八百里水泊拧成一股扯不松、砍不断的绳。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忠义似乎已成了古董,成为了信誓旦旦的一句空话,成为了不经世道的人天真的想法。又有谁想过,它是友谊的最高境的境界,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高尚品质?我常常羡慕古人思想的纯洁,是他们,才有了生死与共的真挚情谊。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的人,也许回讥笑他们的幼稚,但我们丢掉了多少真挚的、纯碎的情谊呢?

店口二小五年级:蝴蝶泪

第四篇: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摘 要]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故事,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的梁山,直至接受招安政使农民起义失败的全过程,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是宣扬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中的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中最突出的思想倾向。作品中,施耐庵塑造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宋江。作品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重性格人物,而我认为宋江是一个忠义双全的人。又因为宋江是梁山头领,英雄代表,故梁山好汉乃一批忠义之士,这就是作品所盛赞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忠义观。水浒“忠义”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现实意义是积极的,有益的,应该在开发梁山资源、弘扬水浒文化中,不断加以完善、光大。[关键词]《水浒传》 “忠义观” 价值和意义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撰写,它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从小说整体内容看,笔者认为作者写作的目的一是借梁山英雄的侠义行为,抒发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二是希望封建统治阶级能够面对现实,接受教训。换句话说,作者强烈希望改变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但这种强烈希望并不是自上而下来一次彻头彻尾的革命,而只是希望统治阶级的改良运动来实现。正如李贽在《忠义水浒全传·序》中所说:“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它首先把社会上遭人唾弃的“反贼”、“草寇”写成武艺高强、形象可爱的英雄,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替天行道的侠义行为是何等地痛快,历来被人们所颂扬。而最后受招安,使得梁山好汉走的走,亡的亡,从而使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其结局更是令人悲痛伤感,因而人们对《水浒传》忠义思想褒贬不

一、众说纷纭,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下面就本人的理解谈一谈《水浒传》中封建忠义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

一、作者的忠义观。

在《水浒传》中,所谓“忠”就是忠于大宋皇帝,这是《水浒传》所一贯标榜和宣扬的书名《忠义水浒传》,梁山原来的聚义厅后被宋江改成“忠义堂”。作者还特意为宋江安排了“九天玄女授天书”,在这位娘娘的指示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内容,即“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小说同时还指责方腊起义,其理由也不外乎他自立朝廷,违反了“忠”的大伦。甚至最后写宋江临死之际,仍然表白忠心,“宁可朝廷负我,我不可负朝廷。”这种“忠君”思想当然是封建正统思想,它给起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危害,终于使得艰难缔造的义军接受“招安”,导演出悲剧的结束。而《水浒传》中的“义”比之《三国演义》又大不相同,主要在于被压迫者之间的相互帮助的关系。“义”与“不义”,在很大程度上指是否同情与支持被压迫被剥削者,是否参加与坚持革命反抗。具体来说,鲁智深打抱不平,是“义”,李逵误信人言而要杀宋江,也是“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品自始至终均把“义”放在“忠”和“孝”之下,使“义”服从于“忠”,服从于“孝”。由此可见,“忠”与“义”是梁山好汉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如同我国历代文人,思想者一样,“忠义”已经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存在于中华民族所有子女其中也包括梁山好汉们心中,同时,在《水浒传》中,“忠义”的思想内涵又是极为复杂的。《水浒传》第55回说:“忠为君王恨贼臣,义连史弟且藏身,不因忠义心如一,安得团圆八百人”,“忠义”中有“为君”,即把“国”与“皇”等同起来,这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同时“忠”还包括有“保境安民”、“杀富济贫”等更具积极意义的爱国思想和民本思想在内,对“义”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小说自始自终证歌“仗义疏赌,济困扶危”,不仅一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的利益,且更深刻地反映了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扩大,社会道德规范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总之,《水浒传》中的“忠义”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基础,又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现实秩序的一面。这正是小说成书以来,被各阶层普遍接受和广为传颂的原因。

二、《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忠义观。

宋江作为梁山英雄的核心人物,他的思想内涵无疑是整个《水浒传》思想的高度集中,他也就成为了忠义思想的最大承载者。他有别于其他好汉的最大特点是:忠义集之一身又相互矛盾冲突,即努力使之协调又无法真正将二者完美统一。“忠”使他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义”使他倾向革命,不满现实。这种双重性格,不仅造成宋江的个人悲剧,也造成了整个起义军的悲剧。

围绕“忠义”这一核心,作者大致是按照三个阶段来演绎宋江生活的轨迹:一是侠义英雄时期;二是亡命江湖、落草为寇时期;三是招安以后。

第一个时期是宋江人生的重要铺垫。作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突出描写宋江的“义”。这不仅是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也是整部小说的基础,所以人物出场就为他定下了基调。小说第十八回对宋江有一个总的介绍,写他平生只好结交江湖好汉,一贯地扶危济困,救人之急,有“及时雨”之称。因此,天下不论识与不识,提起宋江来莫不交口称赞,俱以结交宋江为荣。在这一时期,宋江最大的一次义举是私放了劫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虽然他出于“义”救了他们,但内心里又觉得他们犯下了弥天大罪,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可见,其所以之“义”,是以不触及封建专制统治为前提的,但是“义”和“忠”毕竟又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思想。当这两种思想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时,就难免要做出抉择。顾及了对晁盖的义,就不可以顾及对朝廷的“忠”。“忠”和“义”的矛盾本来就潜在,只不过在这一时期没有明朗化罢了。总的来看,侠义英雄时期的宋江,仗义疏财,扶贫济困,是一个心怀忠义,品格完美的英雄人物。潜伏在宋江身上的“忠”和“义”之间的矛盾,从亡命落草到后来的招安这一阶段表现最为明显,斗争最为激烈。当宋江因怒杀阎婆惜逃走江湖、四处流浪,再到后来亡命清风寨时,宋江性格中的反抗思想和兄弟之义占了上风,只是这种状态不久即为宋太公的一封家书所扼杀。出于忠孝,宋江一再拒绝了晁盖等人邀其上山的建议,宁可沦为朝廷的囚徒,也不肯落草为寇与朝廷为敌!这种“孝”的内涵,骨子里是对封建王朝的“忠”,而这种思想上的“忠”与行动上的不忠矛盾地纠缠在一起。落草之后,宋江充分发挥了他的领导才能,整饬山寨,训练队伍,亲率义军攻城掠地,打败官军,严重威胁到宋王朝的生存。为了壮大自己,他又不择手段地笼络人才,将宋朝的统军将领呼延灼、关胜等“逼”上梁山。为了招纳卢俊义上山,一方面,宋江大展“义”举,使卢俊义感激非常,另一方面又派人在他北京家中题下反诗,断其归路。他一方面自称朝廷罪臣,辄称“小吏”,称自己不得已暂居水泊,另一方面,却又轰轰烈烈大造朝廷的反。无论宋江骨子里如何忠于朝廷,他的行动却把他置于统治阶级的对立面,正因为如此,招安以后,四大奸臣始终对宋江心存芥蒂,他们怎么能容忍一个造过朝廷反的人和自己同殿称臣呢?另一方面,正当起义军取得三败高俅,两赢童贯的辉煌胜利之际,宋江的思想与行动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童贯是个大奸臣,按前七十回的原则,梁山英雄一定会抓紧机会杀死童贯以谢天下,可这里的宋江却有意让童贯逃归,童贯手下的大将鄷美也被释放,甚至还求鄷美“望将军回朝,善言解救”。尤其荒唐的是,当梁山好汉将头号大敌高俅抓住后,宋江没有杀他,反而“纳头便拜,口称死罪”,还要“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报”,又是一再设宴,“肉山酒海”地招待,并且“大小头领,轮番把盏于殷勤相助”。对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奸臣如此低三下四,肉麻殷勤,这样的人与奸臣本人又有何异?置兄弟之义而不顾,只为自之落得个忠孝之名,这样的人又何有“义”字可言?别说曾与奸党殊死战斗的英雄不会如此,就是一个清高的封建士大夫也会对这样的奴才嗤之以鼻的。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他在官军不能消灭自己的情况下投降。可见,他是把梁山义军的一切胜利当作了向朝廷投降的资本。招安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为统治者破了大辽,平了方腊,不是一次证明他的忠心吗?可惜这只是宋江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宋徽宗这个无道之君再糊涂,有一点却表现的非常清醒,那就是从未信任过宋江!宋江的悲剧其实在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只不过他并不自觉,反以“义”为借口,让众多梁山兄弟成了“忠”的祭品。自己死之前还为李逵准备了毒酒,在这种情况下,李逵却说出了“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的豪言,而吴用、花荣却在宋江坟头自缢而死,更是让人动容,这是义举,但在我看来,这是“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愚昧,更是悲哀。造过朝廷的反,是为不忠;投降朝廷,任人宰割,是为不智;让众兄弟因他而死,是为不义。而他偏偏以“忠义”相标榜!综上所述,对宋江忠义思想发展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忠义固然是宋江性格的核心,但忠与义的矛盾却始终存在着,只不过在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而 忠对义的主导作用,又使得宋江一人充满悲剧色彩,而《水浒传》也在这种悲剧色彩中落下了帷幕。

林冲可算是在《水浒传》中“忠义”第二个代表人物,他是替天行道的侠义英雄,也就是刘欢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中所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于是就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报仇雪恨,手刃仇敌上梁山,于是也就有了在晁盖起义上梁山而王伦嫉妒贤能,拒不接纳之时,林冲拍案而起,火拼王伦,而后推晁盖为山寨之主,为梁山事业立基石为替天行道立首功!

林冲不只是不意气杀人,而且在被人误解、受气之时,也时时忍让,情愿负辱而行。如在柴进庄中与洪教头比武之时,面对着洪教头的无礼,他一再迟让;在沧州牢城,面对差拨的谩骂,他陪笑脸,送银子;在初上梁山时,他面着着白衣秀士王伦的百般刁难,也只是暗自叹息“命蹇时乖”。也许有人会说,林冲这样一味忍让退缩,真是软骨脓色,怎算得梁山替天得道的英雄好汉?是英雄好汉就必须敢作敢为!确实如此。而林冲这样正是敢作敢为,且敢为人先的英雄好汉!只是他的敢作敢为是当作则作,当为则为,绝不乱作胡为!这正是一个英雄好汉应有的气度。韩信能于市井受胯下之辱,方成就了开辟汉家天下的千古名将,林冲能在屑小之辈前忍隐以行,才有了梁山水浒替天行道的侠义英雄!

如果说,山神庙手刃三贼的林冲,还有报私仇的因素在内,那么,在梁山寨火拼王伦的林冲,还完全是为了替天行道,容不了王伦的小鸡肚肠,于是林冲替天行道,于是火拼王伦。在此时,林冲决不能忍让,也绝不会退缩,这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林冲,小事可忍,大事敢为,绝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局,为了替天行道!这一点,从林冲火拼王伦后,力推晁盖为山寨之王,而且甘居吴用,公孙胜之后,更可以看出林冲的高风亮节。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了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有这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白地就把对方杀死,而是先问罪责。第三,就是写他杀人的杀法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一样,详略也不一样。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什么叫有身份?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经验。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有思想,那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主次、详略都要搞清楚。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很有章法。

三.“忠义”思想的对于现代意义和价值。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国家,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要使我们赶上并超过欧美国家,重新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倡“忠义”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来看“忠”。从大的方面来讲,忠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有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胆忠心,就会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就会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做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公民。就会做到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事就做,凡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事就不做。这是忠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自觉体现。从小的层面来看,忠可以理解为忠厚、忠诚、忠实,这是一种处世哲学和道德观念。是人与人之间赤诚相见、真诚相待的和谐精神的内在品格。有人说,在当今社会上,“忠”的品质并非所有人都能具有。在“以我为中心”的处世哲学支配下,社会上自我意识强烈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把“忠厚”、“忠诚”、“忠实”看成是傻瓜的特质。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奸诈、欺骗和谎言,这是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的。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忠厚,少一些奸诈;多一些忠诚,少一些欺骗;多一些忠实,少一些谎言,就是在向构建和谐社会扎实迈进。同时,就“忠”的原始本意来讲,是“尽心竭力为人办事”,这种“忠”,也可以理解为对目标的坚定信念,弘扬的是一种矢志不移的精神。这种坚毅不拔的精神状态,对于克服构建和谐社会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也是非常必须的。再来看“义”。从大的方面来看,是正义感。正义感是一个正人君子内在品格塑造的基石。同时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设想社会上如果人们没有了正义感,还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正义感又引发出责任感。有强烈正义感,必然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对国家、对社会要有责任意识,当然也包括对构建和谐社会要尽职尽责。从小的方面来讲,是对家庭、对亲友都要有责任心。现在不少人责任意识的缺失,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对老人不孝,对婴幼儿遗弃,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社会、转嫁他人。这显然都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干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包括各种商务活动中,“义”更多地表现为“信义”,即诚实守信。要言必信,行必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义”的思想,尤其显得需要。把“忠义”连缀起来解读,其内涵更为丰富。它除了包含“忠”和“义”的全部内容以外,更代表了“忠贞正义”的文化品格。有人认为,“忠义”这个词骨子里透出精粹与刚强,非大丈夫不能称“忠义”。也有人认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最重要的品质是“忠义”。“忠义”是成功人士不容缺失的内在品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需要千千万万的“忠义之士”。

当然,我们今天讨论水浒“忠义”文化的现实意义,提倡所谓的“忠义之士”,是摒弃了宋江忠君、招安等封建糟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的“忠义”思想。作为一方乡土,梁山文化性格中也有一些消极、负面的东西,需要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逐步加以克服。然而,不论有哪些具体的缺憾,从总体上讲,我认为,水浒“忠义”文化的现实意义是积极的,有益的,应该在开发梁山资源、弘扬水浒文化中,不断加以完善、光大。

[参考文献]

1、李贽 《忠义水浒全传·序》 黑龙江出版社2002年出版

2、陈曦钟等的《水浒传》会评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3、袁沛需的《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施耐庵的《水浒传》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

5、罗宗强 陈洪 《中国古代文学史》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出版

6、郑振铎 《中国文学论集》 开明书店1934年版

第五篇:浅谈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浅报名号:000108

姓名:李修玉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精神

内容摘要: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这部书讲述了以宋江为领袖,梁山好汉被黑暗的社会昏暗的朝廷逼上梁山,走上聚义之路,后有在宋江的领导之下接受朝廷的招安,为国家,为皇帝出征,最后在朝廷“以贼灭贼”的政策之下走上失败的道路。一百零八好汉因为义而汇聚在梁山,领袖宋江更是不仅对朋友义气,而且对朝廷也忠心,在他的领导下,梁山好汉保境安民,惩贪官、除恶吏,招安后又外抗大辽,内平方腊,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轰轰烈烈的梁山起义找不到正确的出路,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他们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被奸臣的阴谋诡计害死,最终以悲剧结局。梁山好汉们虽然结局悲壮,但却成为了万人景仰的忠义之士,他们的故事千古传颂。关键词:《水浒传》、忠义、梁山好汉

在宋徽宗时代,也就是北宋末年,当时北宋由盛而衰。在外有少数民族侵扰边境,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在内宋帝贪图享乐,既不勤政,也不爱民,滥用高俅、童贯、蔡京等奸臣,他们对人民大肆压迫,搞得民不聊生,在这种动荡的社会之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就是这时声势最浩大的一支义军,梁山好汉的故事由此而生,并经过历代人的广泛流传,最终由明代作家施耐庵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整理,重新创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讲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好好汉因为在乱世被奸臣所害被迫上梁山聚义,被朝廷招安后赤胆忠心为朝廷南征北战,终因朝廷昏暗不明,被奸臣所害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忠”和“义”是梁山好汉的共同点,是他们行事的基本原则。在皇权天授的封建社会,“忠君”是最基本的道德,梁山泊杏黄旗上的“替天行道”即是梁山好汉的目标。

一、不同的人物所忠于的对象也不同。

封建社会所奉行的基本道德准则有:忠、孝、节、义,其中“忠”是第一位的。“忠”在当时的理解很狭隘,大多数认为“忠君”就是“忠”,但这只是“忠”的一个方面,对皇帝忠心固然是“忠”对祖国、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忠于职守也一样是“忠”,梁山好汉在这一点是共同的。

1、以实现忠君未果为人生目标的英雄好汉。

在这里表现最突出的是宋江,在第三十六回中宋江因杀阎婆惜,事发被断配江州,途中晁盖解救,宋江宁可自刎也不愿随刘唐上梁山落草,这不仅表现宋江为人光明磊落,也表现了他对朝廷的的忠心,宁可自己发配江州,也不愿上梁山过着“大秤分金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图个一世快活”的生活。最后直到在浔阳楼题诗“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而被判死刑才上梁山。黄巢是唐末朝农民起义的领袖,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者看来是造反的代表,而封建统治者最忌讳的也就是造反,宋江题这首诗是犯了封建统治者的大忌。但实际上正好相反,宋江出身小吏受到封建家庭教育的影响,忠于朝廷,忠于皇帝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他想做一个忠君爱国,保境安民的忠臣,但在奸臣当道的时代,他空有一身抱负却报国无门,心中怨气无处发泄,才酒后写下这首诗即使宋江要被砍头,逼上梁山后,也只是想暂时落草,念念不忘的仍然指望有朝一日接受朝廷的招安,为国尽忠,留一世的忠名。

宋江如愿接受招安后终于英雄有用武之地,他带着梁山好汉为朝廷北破大辽,南征方腊立下赫赫战功。可在当时昏暗的朝廷中他的忠心从不曾得到皇帝的信任,他为朝廷南征北战,没有阵亡在沙场上,性命却正是他所忠于的朝廷所夺。哪怕最后喝下毒酒也只道:“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除了宋江之外,忠君报国的梁山好汉还大有人在。在第十六回中,晁盖等七人智取生辰纲后,逃到石碣村对抗公差地围捕,阮小二和阮小七就说过:“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和“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于赵王君。”由此可见梁山好汉们的初衷并不愿造反,只是由于当时朝廷奸臣当道,使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在他们的眼里要想报效国家,替朝廷效力先要铲除奸臣,清君侧,使皇帝不被奸臣所蒙蔽,好让自己有报国的机会。

2、忠于自己的事业,忠于领导者。

在这类忠心的人中,最典型的就是李逵。在他的心中,根本就不忠于皇帝,在他的心中,他所崇拜的领导者宋江远比皇帝的地位重得多。如在第七十一回中,宋江作《满江红》:“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时李逵便圆睁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一脚把桌子踢起并摔碎,宋江酒后恼怒之下欲将其斩首,李逵仍道“哥哥剐我也不怨杀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第一百回中,哪怕知道宋江让他喝下了毒酒仍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他不忠于皇帝,但对晁盖、宋江忠得不能再忠。除了李逵,其他如武松、鲁智深等亦是如此。

谈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二、保家卫国的“大义”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

在封建社会皇帝是一国之君,为皇帝尽忠、为国家出力是无上光荣的,梁山好汉们替老百姓伸张正义、扶危济困义不容辞,保境安民责无旁贷,能够以帝王之师保卫祖国、抗击外族的侵略,使自己一方面能英雄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保家卫国、使老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更是得尝心中所愿。

1、梁山好汉,如林冲、解珍、解宝等等,他们本无心为寇,只因奸臣弄权,贪官当道,对他们赶尽杀绝,他们死里逃生。上梁山只是为了活命,这些人恨的是那些奸臣,而不是国家,因此为国效力,保境安民,他们非但不抵触,反而做为己任。特别是在接受朝廷的招安后,立即投入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去,并且大破辽兵。

2、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梁山好汉的共同性格。梁山聚义之所以能震惊朝野是因为他们为百姓伸张正义,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当时很多老百姓受到贪官、土豪、恶霸的欺压而无力反抗,梁山好汉的正义感使他们绝不袖手旁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不同于其他落草为寇的强盗的地方,也是梁山起义迅速壮大的原因,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夜走蜈蚣岭,都是见到弱小被欺凌而仗义出手相助。

3、仗义疏财,助人于急难中。在梁山好汉中大有重义轻财的人在,首先就是宋江、晁盖、柴进,这些人家中有财,但绝不是吝财之辈,因此无论是谁遇难投奔,他们都仗义相助,扶危济困,尤其是对江湖上的英雄好汉,更是慷慨解禳。因此江湖上英雄好汉人人敬佩,除此之外,更有许多好汉并不富有,但仍然救济弱小,如在第三回中,当鲁达听到金老汉的事后决定替天行道,他并不是马上去找郑屠,而是先将银子安顿金老汉父女,史进也毫不吝啬的出资相助。

4、英雄惜英雄,为朋友两肋插刀。

梁山上的英雄好汉,不仅仗义疏财,更让人钦佩的是他们对朋友都是重义轻生、两肋插刀。首先是史进,他本是地主大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因为抓了陈达,朱武、杨春为救陈达用了苦肉计,史进见他们重义气,放了陈达。朱武、杨春、陈达为感恩,与史进常有来往,事情被官府知道后,史进宁可放弃祖产家业也不出卖陈达、朱武、杨春。

还有鲁智深在野猪林救林冲,还保护林冲,千里迢迢一路护送至沧州,为此得罪高俅,被逼得有寺难投,只得落草。宋江为了救晁盖等七人,“担着海也似的干系”给晁盖他们通风报信,使他们逃入梁山泊,得以保全性命。

正是由于他们对人民对国家的责任心,对兄弟朋友的义气,老百姓才争相投奔,成为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队伍,甚至危及到朝廷,迫使皇帝不得不向梁山招安,重用这些被遗漏在草莽的英雄豪杰。

三、

下载心理学 鲁忠义(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 鲁忠义(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度忠义社区服务工作总结(含5篇)

    2010年度忠义社区服务工作总结忠义社区居委会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的领导下,在街道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本着“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

    马忠义-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论 马忠义 我于1982年参加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包头市第一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于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以全脱产方式参加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工民建......

    忠义社区工作情况简介

    忠义社区创建工作情况简介忠义社区地处市区中心,东至东门路,西至燕江中路,南至大同路,北至燕江东路,0.91平方公里,辖区内有20多个企事业单位。常住居民1956户,8336人口,有党委、总支......

    诚信忠义企业文化之我见

    诚信忠义企业文化之我见 挖掘诚信理念内涵 健全企业文化体系 ---------也谈“诚信忠义” 传统的企业管理强调以物为本,把人看做机械化大生产的附属物,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现代企......

    忠义名著《水浒传》读后感(精选)

    忠义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导语:《水浒传》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

    浅谈忠义水浒传的义

    浅谈《忠义水浒传》的“义” 《水浒》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大多被逼上梁山,被迫落草为寇,梁山聚集的是一帮叛逆者。他们无君无父,无老亦无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玩就玩,有仇......

    水浒传里的忠义

    《水浒传》里的忠义世界 卷首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历来倍受大家的欢迎和推崇,许多师生都在共读《水浒传》,本期湿地阅读推出的是龚静娟老师的《水浒传》......

    马忠义-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五篇

    专业技术工作论 马忠义 我于1982年参加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包头市第一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于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以全脱产方式参加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工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