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兵马俑(第一课时)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初读课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出示: 秦
解释。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
2、出示:秦兵马俑
“俑”会跟什么有关系?(人)是不是呢?我们看课文就知道了。师解说:秦兵马俑一被发掘就轰动了中国,震惊世界,被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二、学生自学课文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一划: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兵马俑是什么?
4、分一分:试着将课文分成四段。
三、检查初读情况:
1、生字词:
出示(有拼音)学生自由朗读。
2、隐去拼音,指名认读。
享誉世界 所向披靡 惟妙惟肖 跃跃欲试 久经沙场 绝无仅有 身材魁梧
3、说词语意思: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4、找出中心句,说说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
5、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分层次。
四、朗读第2节:
1、学生朗读“规模宏大”一节,为赛读做准备,要求声音读大点,认真读。
(注意姿势)
2、指名朗读
3、多媒体观看“规模宏大”
五、朗读第3-10节:
1、学生朗读“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中的任意一个部分(选择自己喜爱的)。
2、指名学生朗读“类型众多”部分
3、指名读“形象鲜明”部分。
4、多媒体观看“形象鲜明”
六、写字教学
1、出示生字。
2、教师指导如何写正确。
3、学生描红。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3、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二篇: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
14、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部分成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初步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教学难点:
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三课——秦兵马俑(齐读课题)。
2、“秦”是指什么?这里的“俑”是什么?(秦是秦王朝,俑是古代殉葬的偶像,多用泥烧制)
3、说到秦王朝,我们会想起一个皇帝---秦始皇,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位充满霸气的皇帝,实际上从一当上皇帝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直到他死后的两年以后才修建完毕,耗时38年,最多时曾动用过70多万劳工。兵马俑就是他陵墓中的一部分。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后,摸着兵马俑说:“我真担心它会踢我一脚。” 这句话听起来真让人感到自豪啊!
4、下面请大家轻声跟着录音读课文,去西安临潼秦皇陵体验一下兵马俑给我们带来的震憾
5、啊,真伟大呀,让我们满怀自豪地读一读课题:秦兵马俑
二、检查预习
1、听你们读课题这样好,想必课前一定充分地预习了。
2、这里有课文中的一组词语,看谁读得准。出示词语,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请谁来说说那些字在读时要注意?
在写这些生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别人哪个字要注意?
3、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看谁读得又对又流利。
4、读准多音字,再换一个读音组词。
5、同学们,这就是秦兵马俑一号坑,巨大的拱形大厅里,秦朝的勇士们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宏大的规模,威武的气势,一见就使人心潮澎湃,这幅图仿佛把我们带到了2000多年前的战火纷飞的时代。
看了这幅图,你想起了文中的哪些词语?
(规模宏大、鸟瞰、所向披靡、雄兵百万、战车千乘、长方形军阵、绝无仅有)你能把“南征北战”或“所向披靡”换一个词语吗?为什么这样换?(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百战百胜、所向无敌、势如破竹)你喜欢哪一个成语?为什么?
惟妙惟肖----说说意思,文中有一句话说兵马俑无比逼真,你能找出来吗?(轻细的呼吸声一句)
天哪,他活着呢,你听,他在呼吸,在作者的眼里,他就是活着的,还有比这更真的吗?
战车千乘-----什么意思?乘什么意思?老师这儿有一道加法算式,你能算出来吗?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战车一乘等于?战车千乘呢?
绝无仅有---说说意思?课文开始有一个成语和他的意思一样,你知道是什么成语?
8、看看这几幅图,你想起了文中的什么词语,找出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你想说哪幅图?
若有所思-----他在想什么?
跃跃欲试-----它急着想干什么?
神态自若、久经沙场------将军为什么能够神态自若?
二、理清脉络
如果你再读课文,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1、出示学习要求:各学习小组选择组员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说说这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快读课文。
3、你喜欢哪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4、你认为这些自然段中哪些可以合并在一起?3-10
5、刚才我们用了合并的方法给课文分了段,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分段,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句子,它既像一个分水岭,把文章前后分得清清楚楚,它又像一座桥,把前后连接得非常紧密,你知道是哪句话吗?
你能说一下这一句的作用吗?
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创设情境:1978年9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秦兵马俑后留下了这样的赞词:“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2、学习要求: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哪些语句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读书、划词句、说体会、说方法,然后派代表发言。
4、交流:
面积大、数量多、列举数字、作比较
7、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折服,佩服得五体投地,自豪等等 请你再读第二自然段,读出被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的感觉来。
8、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此震撼人心的兵马俑还仅仅是前面两次发掘的结果,就在这个月的6月13日,我国又对兵马俑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到时的兵马俑又是怎样的规模呢?让我样拭目以待吧!
四、学习写字
出示7个生字,怎么写的美观,说说自己的见解。学生描红。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吧!
板书:
秦兵马俑
面积大
列举数字 规模宏大
数量多
作比较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三篇:《秦兵马俑》(第一课时)说课稿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秦兵马俑》一课的第一课时。下面我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我们对于常态课教学中的思考和得到的启示。
一、为什么要选择教学《秦兵马俑》一课?
《秦兵马俑》是语文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教过语教版教材的老师们可能在教学中都遇到过这样的难题:
1.不少课文篇幅较长,含义较深,有些词句对于学生阅读来说比较生涩,老师教学这样的文章难度较大。
2.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很少,几乎没有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朗读磁带、教学光盘等配套的教学资源,致使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文(或状物类的散文),由于课文篇幅长,文中生字词、成语、四字短语、多音字词等非常多,加之本文的内容既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又缺乏生动、有趣的语言,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学习兴趣也不容易被激发起来。老师们教学这样的文章应该是有较多的困惑与难题的。可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忽略它。怎样教学好这一类课文,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很有研讨价值的。因此,我们选择了迎难而上,希望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带给老师们一些思考与启发。
二、为什么要选择教学第一课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省市乃至全国各级各类优质课、竞赛课、观摩课不断地冲击我们的视野,也的确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可是我们也发现,这些公开课、竞赛课等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第二课时(也就是阅读分析课)进行教学,而第一课时几乎成了无人问津的“滞消品”。那么第一课时的教学到底重不重要,又该怎样上好第一课时,恐怕老师们就只能“凭着感觉走”了。反观学生们的作业或考试,我们老师可能又在常常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而焦头烂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这是否与我们平时忽略了第一课时的教学有关呢?这也是我选择上《秦兵马俑》第一课时的主要原因。尽管我与许多老师经过了长时间的集体备课、研讨才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方案,对我个人来说也是收获颇丰,但我仍然有些“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希望更多的老师能与我们一起来关注语文教学中的第一课时,共同研讨更佳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目标
《秦兵马俑》一课基本要用2-3课时完成教学。其全文的教学目标为:
1、自主学习生字词,自主积累本课成语及四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体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4、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根据以上目标,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成语及四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学习作者作比较、列数字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意图
本课教学过程基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语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初步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精读第2自然段,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保障“学生初步自读课文”这一环节落实到位。
我在第一次试教时,由于设计的教学内容多且考虑布置了预习,在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环节走了过场,一部分学生课文没读完,也没来得及认真拼读生字,更没有自我检测,就匆匆进入检查环节。结果,学生读生字词时使劲“猜”,错误百出。尽管我不断纠正,但在接下来的读文和第二课时的理解感悟时,很多学生仍然照错不误,因为我总是要不断的纠正,因此课堂教学感到支离破碎,我也疲惫不堪。原因在哪里?我们冷静地分析,发现有以下几方面:①对学生实际情况认识不足。我们一直认为,生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到五年级基本是“课前自学一下,课上检测一回”。其实,因新课改中一些浮躁与非语文的现象严重“侵蚀”了低中段的生字教学,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多音字,错误率很高。②过高估计学生预习的效果。预习,学习时间前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途径,是我们倡导并追求的目标,但每位学生都能认真预习,目前还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所以我们的定位还是应主要依靠课堂。③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或先入为主效应很重要。学生一但第一次在朗读时形成了错误的印象,后面再想改正过来就十分困难。冷静地分析后,我们调整了教学策略,于是有了如下扎实的自读课文环节:
学生按照自读提示进行自学:轻声读课文,读通读顺。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边读边画出生字、生词和成语(或四字词)。——自学生字,标注出易读错的音、易写错的字,画出难读的句子,再多读几遍。
我尽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读自学,师相机视察、指导,重点关注潜能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以学定教。这样修改后的试教证明,学生认读生字词扎实了,读文就通顺多了,理解感悟的障碍也少了。
2、抓牢基础知识,学好生字词。
虽然新课标中指出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生字词的教学已不再是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是从目前我们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可能由于这个版本教材在编写方面的一些问题或因为我们老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对生字词的教学认识不足等因素,造成学生生字词的学习并不理想,尤其是拼音错误率很高,错别字也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有意加强了对生字词教学的指导,从拼音到朗读到书写、识记,一步步扎扎实实地来做。试教后检测效果表明,学生不仅读得更准了,书写生字词的正确率也大大提高了。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地阅读学习习惯。
我们很多老师可能经常感叹,目前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比较浮躁,学习难以深入。我想,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之一,可能与老师平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有关。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
A.朗读、书写都要有良好的姿势。
B.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做到声音响亮,语句完整,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说话。C.听他人读课文或回答问题时,要学会认真倾听,随时做好标注。
4、读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对于这一类说明文来说是教学中的一项重点。我在教学中并没有把这些写作方法强塞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读文中自己去发掘、体会写得好的语句,感觉其表达方式的好处,再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使学习更加水到渠成,学生的理解也更深入。
第四篇:《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
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第一,角色转换。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
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疑”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是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
第三,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多少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教学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过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然而历史感太沉重,与现代生活的艺术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如将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本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
第五篇:《秦兵马俑》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具准备:
图片、模型、小黑板。教学方法:
指导、讨论、仿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进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出示课题: 秦兵马俑 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