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经典,提升语文素养”推荐书目
“阅读经典,提升语文素养”推荐书目(共100部)
(一)文化经典(5部)
1、《老子》[春秋]老子
2、《论语》[春秋]孔子
3、《庄子》[战国]庄周
4、《孟子》[战国]孟轲
5、《圣经》[基督教]
(二)小说(50部)
6、《水浒传》[明]施耐庵
7、《西游记》[明]吴承恩
8、《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9、《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10、《呐喊》[现代]鲁迅
11、《家》[现代]巴金
12、《子夜》[现代]茅盾
13、《骆驼祥子》[现代]老舍
14、《倾城之恋》[现代]张爱玲
15、《射雕英雄传》[当代]金庸
16、《北方的河》[当代]张承志
17、《芙蓉镇》[当代]古华
18、《活着》[当代]余华
19、《狼图腾》[当代]姜戎20、《尘埃落定》[当代]阿来
21、《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
22、《鲁滨逊漂流记》[英]笛福
23、《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
24、《匹克威克外传》 [英]狄更斯
25、《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汀
26、《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
27、《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
28、《悲惨世界》[法]维克多•雨果
29、《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30、《红与黑》[法]司汤达
31、《茶花女》[法]小仲马
32、《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法]莫泊桑
33、《约翰•克利斯朵夫》[法]罗曼•罗兰
34、《上尉的女儿》[俄]普希金
35、《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俄]契诃夫
36、《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
37、《安娜•卡列尼娜》[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38、《复活》[俄]列夫•托尔斯泰
39、《罪与罚》[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40、《童年》[苏联]马克西姆•高尔基
4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42、《静静的顿河》[苏联]肖洛霍夫
43、《欧•亨利短篇小说》[美]欧•亨利
44、《热爱生命》[美]杰克•伦敦
45、《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
46、《麦田里的守望者》[美]杰洛姆•大卫•塞林格
47、《汤姆叔叔的小屋》[美]斯陀夫人
48、《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49、《红字》[美]霍桑
50、《寂静的春天》[美]蕾切尔•卡逊
51、《愤怒的葡萄》[美国]斯坦贝克
52、《谁动了我的奶酪》[美]斯宾塞•约翰逊
53、《我是猫》[日]夏目漱石
54、《挪威的森林》[日]江上春树
55、《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
(三)诗歌(10部)
56、《诗经》
57、《楚辞》
58、《唐诗三百首》
59、《宋词选读》60、《元明清散曲精选》61、《女神》 [当代] 郭沫若62、《余光中诗选》[当代]余光中63、《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64、《普希金诗选》[俄罗斯] 普希金 65、《草叶集》[美]惠特曼
(四)散文(10部)
66、《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67、《唐宋八大家文钞》[明]茅坤68、《朱自清散文精选》[现代]朱自清
69、《流言》[现代]张爱玲70、《梁实秋散文》[现代]梁实秋71、《写在人生的边上》[现代]钱钟书72、《鲁迅杂文选》[现代] 鲁迅73、《我与地坛》[当代]史铁生74、《毕淑敏散文集》[当代]毕淑敏 75、《文化苦旅》[当代]余秋雨
(五)戏剧(5部)76、《窦娥冤》[元]关汉卿77、《西厢记》[元]王实甫78、《雷雨》[现代]曹禺79、《茶馆》[现代]老舍
80、《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
(六)名人传记(5部)
81、《鲁迅传》 [当代]王晓明82、《毛泽东传》[当代]金冲及83、《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84、《林肯传》[美]戴尔•卡耐基85、《罗素自传》[英]罗素
(七)人生修养(15部)
86、《菜根谭》[明]洪应明87、《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当代] 刘墉88、《人生哲思语编》[当代]周国平
89、《蒙田随笔全集》[法]蒙田90、《培根散文集》[英]培根91、《歌德谈话录》[德]爱克曼
92、《人间词话》[清]王国维93、《语文常谈》[当代]吕叔湘94、《美的历程》[当代] 李泽厚
95、《谈美书简》[当代]朱光潜96、《傅雷家书》[当代]傅雷97、《宽容》[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9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99、《共产党宣言》[德]马克思、恩格斯 100、《美国独立宣言》[美]托马斯•杰弗逊
名家名作推荐
1.余秋雨作品(《文明的碎片》《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2.余光中作品(余光中诗集、散文集等)
3.周国平作品(《周国平散文集》《岁月与性情》《妞妞——一个父亲札记》《安静》《守望的距离》《人与永恒》《各自的朝圣路》等)
4.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5.鲁迅作品(小说、杂文等)6.巴金《随想录》、冰心散文、朱自清散文、沈从文小说等
7.冯骥才散文、毕淑敏散文、贾平凹散文、铁凝作品8.季羡林散文、汪曾祺散文、梁衡散文
9.王小波、余杰、曹文轩的作品10.林清玄散文、刘墉散文、张晓风散文11.孔庆东《正说鲁迅》
12.于丹《论语心得》13.易中天《品三国》14.现当代小说:《平凡的世界》《家》等 15.现当代诗歌:舒婷的诗、海子的诗、艾青的诗等16.散文选本(《时文选粹》《智慧背囊》《感受大家》)
17.《傅雷家书》18.林语堂《苏东坡传》19.朱光潜《谈美书简》
20.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书:《语文,丰富的表情》(上海教育出版社)21.《论语译注》《老子译注》《孟子译注》《庄子译注》等22.《古文观止》23.《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等
24.《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25.《梵高自传》26.《居里夫人传》
27.泰戈尔诗集(《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28.梭罗《瓦尔登湖》 29.世界名著:《简爱》《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复活》《堂·吉诃德》等
30.雨果、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作品 31.《歌德谈话录》 32.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等)33.《沉思录》(温总理天天在读的书)34.《茅盾文学奖作品集》(全国顶级作家的巅峰之作,不可不读)
35.《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集》(高考自主招生必备精品,诞生郭敬明、韩寒等知名作家的摇篮)
36.《三毛作品集》(一位滚滚红尘中奇女子,足迹踏遍世界,作品影响深远)37.《百家讲坛系列》(开拓视野,名家观点,一定会让你心有戚戚焉)
第二篇:《语文素养提升》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素养提升》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读《语文素养提升》这三本书,我的收获很大,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语文素养提升》一共有三卷。第一卷是《失踪的森林王国》,第二卷是《勇敢的少年》,第三卷是《神奇的云朵》。这三卷的内容各有不同。
第一二卷的内容是分主题呈现的。这两卷一共分了很多主题,如大自然、科技、动物、人类情感等等。每个主题下面包含了很多的文章,如大自然主题,里面收集了很多有关花草树木的文章;观察与发现的主题,就是作者通过观察,都发现了什么。
这样分主题呈现的.好处特别多。首先,能让我们全面的了解相关知识。如《勇敢的少年》中第五部分,是关于科技的主题,里面有恐龙、宇宙、太空等很多有关科技的文章。其次,还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类事物。比如,《失踪的森林王国》中的大自然主题,同样是写春天,却又很多不一样的写法,有的写南方的春天,有的是写走进春天等。
每个主题下面都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文朗诵,第二部分是国学经典,第三部分是美文精读。这样既能让我们了解相关诗歌、诗文,也能让我们了解一些传统文化,还能阅读一些优美的文章。
第三卷《神奇的云朵》,主要通过一些写作引导、范文等,教我们怎样更好的写作。
读完这三本书,我既学到了很多主题的相关知识,又学习了怎样更好的写作,收获特别大。我喜欢读这三本书。
【《语文素养提升》读后感】相关文章:
1.提升网络素养的美文
2.个人素养提升计划
3.教师素养提升计划
4.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论文
5.关于语文素养的提升的高考满分作文
6.抓好课堂教学,提升语文素养的作文
7.2016年高考优秀作文: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8.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意义论文
9.大学职业素养提升的黄金计划
第三篇:人文素养书目
1、《周易》参读《周易大专今注》高享编注参读《周易译注》周振甫译注
2、《老子》参读《老子注译及评价》陈鼓应著
3、《墨子》
4、《孙子兵法》参读《孙子译注》郭化若译注
5、《孟子》参读《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6、《左传》
7、《荀子》
8、《庄子》参读《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
9、《史记》参读《史记选》王伯祥选注
10、《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
11、《三国志》晋 陈寿
12、《文心雕龙》 南朝梁刘解
13、《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
14、《神灭论》 范稹
15、《四书集注》朱熹
16、《人间词话》王国维
17、《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18、《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
19、《国史大纲》 钱穆 20、《孙中山选集》
21、《鲁迅选集》
22、《子夜》矛盾
23、《骆驼祥子》老舍
24、《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
25、《哈姆雷特》英莎士比亚著,曹未风译
26、《复活》俄托尔斯泰
27、《城堡》奥卡夫卡
28、《飞鸟集》印泰戈尔
29、《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 30、《浮士德》德国歌德
31、《简` 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32、《红与黑》法国司汤达
33、《悲惨世界》法国雨果
34、《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
35、《汤姆大伯的小屋》美国斯托夫人
36、《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37、《雪国》日本川端康成38、《老人与海》美国海明威著,董衡蟤译
39、《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40、《思想录》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
41、《科学史》英丹皮尔著,李衍译
42、《共产党宣言》
43、《物种起源》英达尔文
44、《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韦伯
45、《精神分析引论》德弗洛伊德
46、《忏悔录》圣。奥古斯丁
47、《伦理学》斯宾诺莎
48、《西方的没落》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
49、《人伦》德国卡西尔
50、《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国丹尼尔。贝尔
《麦肯锡方法》(是麦肯锡合伙人所著,对训练条理的思维十分有帮助)
《怪诞行为学》(活生生的案例深刻洞察人的非理性)
《干法》(稻盛和夫著,稻盛和夫是日本商界4圣仅存的一位,一共打造了4家世界500强公司。)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对为人处事十分有益)
《专业主义》(职场素质)
《从菜鸟到销售总监》(销售心得)
《定位》(营销宝典,无论是开公司、找工作还是追MM,定位都十分有用,能让我们学会快速脱颖而出)
《富爸爸穷爸爸》(个人看过讲理财的最棒的书)
《高盛帝国》(高盛历史)
《管理十诫》
《22条商规》(跟定位类似,是一本一级棒的营销书籍。单身的朋友可以尽快看看,学会推销自己)
《经济学原理》(未读,so,木有书评,但肯定是本好书)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是一名心理医生,这书有好几部,对提升心理成熟度、克制消极情绪非常有帮助)
《旁观者》(独特的视角讲独特的故事)
《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心理学》
《赢》(作者韦尔奇是GE前总裁,管理大师)
《影响力》(不解释,你想比以前更擅长说服别人,更擅长推销自己,就看看这本书)《长尾理论》(谷歌、百度、等等一些挣小钱发大财的公司都符合长尾理论)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intel创始人所著)
《货币战争·债务篇》(作者2004年对米国金融危机的预测在此书中全部应验,而且此书对金融危机的预测可不止到2011年。)
《引爆点》(老罗推荐,想看)
《异类》(老罗推荐,想看)
《无价》(老罗推荐,想看)
《博弈论》(斯坦福公开课也有,值得一看)
《伟大的博弈》(讲华尔街的)
《美国宪政历程》(普世性的法律常识)
《致股东信》(巴菲特著)
《穷查理宝典》(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所著。)
《美国种族简史》(看这本书,不但对种族、美国历史有非常全面的了解,而且还能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还能自省中国人身上隐性的种族歧视)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 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就可由文章内容灵活地进行扩展:可以用画面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关注旅游广告语;可以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和父母游览了哪些旅游胜地;还可以以亲近自然的形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进行一次对话,把想对大自然说的话无拘无束地说出来,把收集到的一些有景点特色的广告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会、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是进入新课改以来老师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毋庸讳言,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更多地注意字词句段篇的训练,相对而言,语文自身的人文性特征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实行课程改革以来,这一倾向有了很大的改变。然而,审视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又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轻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片面追求所谓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是当前语文教学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几乎没有提及,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有的老师在教《西湖的绿》时,教学重点不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丰富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而是让学生讨论西湖有哪些美景;接着交流西湖在哪里,你们去过没有,游玩后有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画西湖的画,唱关于西湖的歌等等。一节课可谓是高度地“综合”了,但是,语文学习却为着边际。这在大型的公开课上更为突出,如一节课中既要有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也要有合作性的学习;既要有理解性、吸收性的阅读,也要有批判性、创造性的阅读;既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又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等。上述内容的学习,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环节是可以适当安排的,但是如果刻意追求课堂的“面目一新”,就忽视了语文本体教学任务的落实,影响了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通过和发展。
我以为,语文素养与文学鉴赏相比,语文素养是主要的。语文这工具掌握得不好,人文性的理想目标难以实现,人文性对工具性又有导引作用,如果说工具性是雪中送炭,那么,人文性就是锦上添花了.就培养读写听说能力来说,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学得口头语言的机会很多,因此,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应当着重帮助他们学习书面语言、文学语言,增强语感,再学一点古代汉语。在一定的人文氛围中,发挥语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长处,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那么,人文精神就在其中了,它会自然而然地提升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如在学习《长城》时,学到那一句“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老师感慨地说:“多么感人的情景,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令人佩服的古代劳动人们啊!”于是,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声音中充满了骄傲、自豪、佩服的感情。好像自己就在旁边看着劳动人民正在用汗水和血泪修筑长城。孩子们又一次朗读,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作者那颗对古代劳动人民无比敬佩的心。这一环节的教学我们可以说老师是在教朗读,也可以说是在培养孩子们的一种人文精神。因为在反复的朗读中,一方面,孩子们的朗读水平在逐渐提高—这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中渗透了浓烈的情感:孩子们从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中体会到对他们的敬佩,进而体会到为自己中国的劳动人民而感到骄傲、自豪----毫无疑问,这又是人文主义的熏陶。两者是如此和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润物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再拿«小狮子爱尔莎»为例,它不仅语言文字优美,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小狮子的顽皮、可爱,以及作者对它的精心呵护与深深的喜爱.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划出描写小狮子的句子,圈出描写动作的词.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体会.再指名范读,读出你对它的喜爱,谈谈你读时的感受,最后再出示一个填空“这真是一只()的小狮子”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真是一只可爱的小狮子”,“这真是一只淘气的小狮子”……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都通过自己的语言朗读和感悟表达出来.就让学生从听说读写中领悟到了文章的中心.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而语文又是最基础最稳定最传统最民族的学科,应该是千万不能忘记的。抛开传统、食洋不化、生吞活剥人文精神不对,鼓吹精英教育,盲目强调探究性、个性化学习也不对。总之,任凭怎样放言高远,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国情、不能脱离学科、不能脱离文本而天马行空。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讲究实效。
运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要求准确、熟练,才能形成语文能力。形成语文能力又是个慢功,需要反复实践,一点一点积累,养成习惯。孩子刚会说话,学会说妈妈,后来会说爸爸、爷爷、奶奶等,随着语言积累的增加,知道叔叔、阿姨、伯伯等都是对别人的称呼。如果掌握了3500个常用字,扩大词语积累,就可整合成无比丰富的语言材料。再经过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很可以派上用场。其实,就高一个层次而言,积累篇章结构、写作方法也是一步一步来的。至于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要经历一个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更没有终极的关怀。
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生的是什么是善,什么是人性,给学生的范文应该是一些平民生活的优秀作品,要让学生回归到平民立场上去。不要总让那些写英雄人物、写历史大开合的作品唱主角,这种范文常常会给学生一种错觉:只有英雄才值得我们去抒写,作为平凡善良的普通人,是不值一提的。我们要把关心普通人生活的作品、写日常生活的作品放到教材中去,写一些真诚的善良的东西,要把对和平的追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放进去,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教育,了解到自己的人生与社会需要的切合点,通过教育,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人生观念,最后形成自我决断,自我选择,自我造就的信念和勇气。教育的结果不是知识,不是道德,而是一种自我的能力,就是说,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的职业,选择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语文教育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好效果,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
第五篇:传送经典文化 提升语文素养
传送经典文化 提升语文素养
所谓经典,就是指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特定文化的价值理想、思维方式和文化体验的特异结晶。一个民族,它那世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里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体现在其以母语写出的经典文本中。正如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之于英国人,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魂魄的一部分,研读经典文本,具有传承民族精神,提升民族魂魄的无可估量的意义,在如今这个追逐时尚文化,流行文化快餐,泛滥着文化垃圾的“大众化”时代,经典以其提供了庸常大众与伟大心灵对话交流的精神空间,更加凸显了自己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由此想到现在的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可现实中教育的急功近利,师生的浮躁心理还比较严重,整个校园被一种流俗文化所充斥。描述一个人的形象,只有一个字“酷”,表达一份情感,也只有一个字“爽”,哼唱的流行歌曲的句子言不达意,既不合现代语法,也不合古代语法,大多读一些同龄学生作家的作品或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只能做思想幼稚、语言苍白的文字描述。针对这种事实,很有必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经典作品是民族精神的源泉,传授经典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使命。希望教师能像刘心武那样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可以像郭德纲那样不断丰富自己的素养,游刃有余,厚积薄发。
作为教师,首先自己必须热爱经典。老师对经典的态度会感染学生,对经典的理解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品位,对经典的阐释会塑造孩子的灵魂。如果老师不热爱经典,不负责任的对待经典,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也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对一代人的犯罪。阅读对学生而言有三乐:一乐在发现,二乐在有感,三乐在悟道。可以根据这三乐引导学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过以下几点尝试:
第一,重新组合,不局限于教材上固有的顺序和内容,依据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整理成新的体系。比如以“秋”为主题,就可以收集许多作品,仅就诗歌来说,称得上经典的就有以下作品:陶渊明的《饮酒》,杜甫的《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张继的《枫桥夜泊》,白居易的《琵琶行》,王维的《山居秋暝》,刘禹锡的《秋词》,柳永的《雨霖铃》,范仲淹的《渔家傲》,杜牧的《秋夕》,欧阳修的《秋怀》,李清照的《一剪梅》、《声声慢》,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白朴的《天净沙•秋》,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等等。通过对作品内容的比较不难发现,悲秋的篇章占大部分,这和自然界中天高气爽,一片丰收景象的秋天不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因为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许多有志之士的抱负得不到施展,他们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在收获季节,想到自己一无所获,自然有一种悲苦的情绪。进一步引导探讨就可以让学生感悟到在当前美好的时期,一定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将来在自己的人生收获季节成就一番事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要比单纯的学习某一作品效果好得多。
第二,全新视角,不必局限参考资料上所谓的正确结论,要结合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作不同的分析。更要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比如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分析琵琶女形象,以她的经历为切入点,可以更清楚认清她可悲可叹命运的原因。琵琶女的经历可以分为年少得意时期和后来失意时期,通过对她在这两个时期不同的出场情景、弹奏技艺与效果、生活状况与思想状况的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她可悲可叹的命运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现实造成的,然而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她自身,在于她的执迷不悟,一直沉溺于少小时所谓的欢乐生活中,总觉得自己“平生不得志”,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当你受到挫折不能改变环境时,你可以改变自己走出困境。
第三,敢于质疑。在教学过程中,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敢于对文本提出质疑。
比如《师说》第二自然段中用了三组对比说明“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第一组“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之间用的是分号。第二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之间用的也是分号。以此类推,第三组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之间也应用分号,而文中用的却是句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都是如此)。对文本内容和结构仔细分析,是否第三组对比之间用分号更恰当,请方家指正。
第四,关注新的学术观点,把一些和学习联系紧密的学术观点适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比如对《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床”的解释是卧具、坐具抑或是井边的栏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习”的意思是复习呢?还是实践、练习?这些都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引起他们认真的对文本进行重新研读。
语文是民族的根,要想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就必须学好语文。要学好语文,就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用经典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目标,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得到切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