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剪纸

时间:2019-05-13 09:1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乡的剪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乡的剪纸》。

第一篇:家乡的剪纸

家乡的剪纸

化子坪镇中心小学

三年级(3)班

胡佳怡

提起我身边的陕西文化,我的家乡安塞可以说是榜上有名,多次被评为腰鼓之乡、民歌之乡、绘画之乡和剪纸之乡。但我最喜爱的是剪纸艺术。

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常常会贴囍这个字,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我的外婆,她剪纸艺术很高,她会剪腾空而起的猴子,洁白如雪的小鸟,别人都说她是“神剪”。每到佳节来时,人们家家户户窗前都贴上她的剪纸。

每次到外婆家,我就拿起剪刀剪起彩纸来,看起来容易,可学起来难,在外婆的指导下,我也学会了剪一些小动物和小窗花,虽然比不上外婆,但我已满足了,因为我学会了剪纸的基本要领。

我喜爱剪纸艺术,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继承发扬这一我身边的文化,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代代流传,让经典艺术熠熠生辉。

第二篇:家乡的艺术剪纸资料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下面是关于家乡的艺术剪纸资料的内容,欢迎阅读!

艺术剪纸

1艺术剪纸

2艺术剪纸

3艺术剪纸

4艺术剪纸

5艺术剪纸6

艺术剪纸7

艺术剪纸8

艺术剪纸9

剪纸艺术的由来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西汉。当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武帝思念不已,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

剪纸到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在明、清以后广为流传,遍及大江南北。特别是在农村,人们以剪纸来表达吉祥如意的心愿。在春节、结婚时,便把各种寓意祥瑞的剪纸贴在窗格上,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气氛。有的地方,剪纸还曾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是人们用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古老的剪纸以剪刀绞出为主要手法,趣味浑朴天然,后来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为精巧。作品取材于生活周围的风土人情,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门神剪纸简介

门神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版”。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服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用来辟邪。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这个传说,除《山海经》记载外,汉代诸书皆有记载。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然而,真正有史书记载的门神,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短衣大裤长剑的古勇士成庆的画像辟邪。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广泛取代。

秦琼又名秦叔宝,山东历城人,人称: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尉迟恭又名尉迟敬德,武艺高强,日占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秦、尉迟二将帮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后,被封为开国元勋,为什么会充当民间的门神呢?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镇杜伏威等起义军,其间杀人无数。登基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常见妖魔鬼怪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使前后殿宇、36宫72院俱无宁静,李世民惧之,告诉群臣,然宫内殿外上下都全然不知,仅唐太宗李世民一君有感而日夜恐惧。月余后,太宗终受不住恶鬼的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众将提出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门于宫门两旁。是夜,果然无事,太宗和朝廷上下文武官员齐声喝彩。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后世沿袭此法,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

还有一种专贴在后门的门神。后门门神一般只贴一位,为什么呢?因为后门一般多为单扇门。贴谁呢?多为钟馗和大唐丞相魏征。钟馗专捉鬼神,可谓人人皆知,而魏征之所以成为后门门神也有文字记载。小说《西游记》中说: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向唐太宗索命。无奈宫门外有秦琼,尉迟恭二将把守,老龙王冤魂自不敢从双锏双鞭下走过,便转至皇宫的后宰门,砸砖碎瓦。由于秦琼和尉迟恭已在前门,故丞相魏征只好亲自持诛龙宝剑夜守后宰门,时间一长,老龙王的冤魂渐渐地衰落下去,魏征手中那把诛龙宝剑便不再呈高扬之状而垂立一侧了。魏征在隋唐演义中本是一文臣,最早在潞城县二贤庄三清观内当道长,后被民间奉为门神后,其像也仗剑怒目,一派英武气概。

门神剪纸与送穷花

剪只雄鸡,爪下踏着妖物(毒虫、鬼头),嘴里叼着灵芝草,鸡身上有蝙蝠、蟾蜍装饰物,贴在门上作为门种;也有只剪只雄鸡、对狮、老虎或骑马舞剑英雄武将作为门神的。

人们为了欢庆春节,前一年腊月二十三除尘以后,开始剪以“送穷花”为主题纹样的窗花、炕窑花、顶棚花、箱柜花。

名称多叫“连年有余”、“招财进宝”、“富贵龙”、“吉兽进宝”、“大白菜”等。表示镇邪消灾、迎福送穷,过个祥和如意年。

据魏《镇原县志·民俗志》中记载:“岁时,正月元日,彻夜燃灯,焚香荐牲设醴,供五祀,祭祖先……五日,未明时,户户剪纸为人并舟车糗饵,送之通衢,名曰:“送穷”。由此可知,剪纸花送穷习俗由来已久。

中国各地方的艺术剪纸

中国剪纸艺术——瑞昌剪纸.瑞昌民间剪纸源远流长,据有关学者从多方面考证,一致的认为是起源于我国的汉代,当“纸”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剪” 的艺术早已存在,只不过是表现为剪帛、剪锦、剪金属、箔等装饰物罢了,当纸在瑞昌一出现的时候,瑞昌的民间剪纸也就应运而生了,距今应该有1900年的漫 长历史了。

民间剪纸艺术属于即逝艺术,之所以能流传,沿革如此漫长的时间,主要是依靠“传承”来达到的,即上辈人通过言教手 教,把一些民俗文化观念和剪纸中的艺术符号(即纹样)以及自己在剪纸创作中的创新和体验传给下一代,这个下一代也可能是自己家的,也可能是别人家的,不计 报酬,完全开放地一代又一代地不断向下传递,从而传承、整合、发展、沿革至今天。其传承的管道是通过农村劳动妇女来完成的。

作为民间艺术的瑞昌剪纸,之所以能够伴随着人类存在几千年而没有消亡,一直沿革至今天,主要是有赖于各种民俗的支 撑。以及瑞昌广大农村的社会崇尚。瑞昌历来素有“三里一乡风、五里一人情”之称。因而瑞昌剪纸自古以来则一直被广大的劳苦大众视如艺术珍宝,长期用来表示 他们“祈事禳灾、祈福增寿、祈求富贵”等美好希求,并以此来表示对节日的庆祝、对宗祖的崇敬、对婚嫁寿诞的美好祝愿、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悼念、对未来理想的 追求等等。可见其涉及面广、应用量大,早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领域,内涵极其丰富多彩。其大量应用是随着各种民间习俗展开的。

中国剪纸艺术——邳县剪纸.江苏省徐州地区流行的剪纸,以邳县的最见特色。其种类有二,刻纸为彩色门笺,多用蜡光纸拼色;剪纸除走方艺人的鞋花外,多为窗花。窗花题材有劳动场面、家禽牛羊、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寿桃、花卉鱼虫、龙凤等。

中国剪纸艺术——高密剪纸.山东高密一带流传的剪纸。从农舍的门窗、棚顶到箱柜、衣橱都有剪纸装饰。制作一般不打草稿而放剪直下,其特色是常用锯齿纹和挺拔的线条相结合来构成形象。

中国剪纸艺术——佛山剪纸.广 东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铜写料最具特色,溶汇了绘、刻、写的技法,使作品苍劲右 拙、金碧辉煌。佛山剪纸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筑、家具雕刻的底稿,后又用于室内装饰。贴在门楣、柱枋上,也用于祭礼、扎作、花钱、炮竹等装饰。

中国剪纸艺术——台江剪纸

贵州省台江苗族的剪纸。以衣袖花、围腰花、帽花等刺绣底样为多。其图案题材虽也有龙凤、牡丹等,但与汉族的花样风格大异。尤其是衣袖花以针刺手法,更使人感到粗中见细的特色。

滦州布影

有二层涵义。一指河北滦县的皮影,据传兴于明初,但最早文献记载仅见清嘉庆年的《滦州志》。当地人不称滦州影而称“乐亭影”可能因唱腔为“乐亭调”而呼之。一指山东皮影。山东皮影据传也从河北传入,唱腔多为柳琴调。其刻工粗犷,敷色古雅,所演剧目为神话传奇和当地流传的历史故事。中国剪纸艺术——安塞剪纸

陕西省延安北部安塞一带流传的剪纸。其形式很多,有窗花、门画、炕围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围肚花等等。内容分几种,一是用于春节美化环境,吉祥如意的题材很多,如飞禽、花草、牛羊猪狗、狮子老虎等;二是用于婚娶装饰洞房的,多石榴牡丹、成双鸟禽等;三是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底样的,多双石榴、双桃、虎娃等图案;四是用于迷信礼仪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用作招魂的纸人等。

中国剪纸艺术——陇东剪纸

甘肃省庆阳、平凉两个地区流传的剪纸。陇东剪纸历史久远,风格粗犷夸张。东部的正宁、宁县、合水、庆阳、华池、环县等地剪纸较为古朴雅拙;中部西峰、镇原一带风格秀丽工整;西部泾河上游的平凉、泾川、崇信、华亭、庄浪一带风格较为简洁明快。题材上多飞禽走兽、民间故事、戏曲人物、四季花卉等。就其形式看有门花、炕窑花、窑顶花、箱柜花、粮囤花、灯笼花、喜花、吊帘花、礼花、寿花和刺绣用的底样等。

中国剪纸艺术——浮山剪纸

山西的浮山有“剪纸之乡”的美称。其剪纸遍布全县并流行于晋南一带。其形式有窗花、礼花等。最有特色的是十二个月“桥花”串连起来,用于儿童生日庆贺。浮山剪纸广泛用于生活中的服饰、枕头、兜肚、遮裙、钱包、鞋帽、手帕的刺绣底样,以及丧葬、祭礼、祈祷所需的纸幡、金银山、桥马人物、斗旗等。还用于农家门帘、桌围、椅搭、盖巾、被褥、花布的刷印和剪贴图案。

中国剪纸艺术——滨州剪纸

山东省鲁北惠民地区流行的剪纸。多为窗花或刺绣底样。风格上较胶东的粗犷些。其剪纸中以对称(折剪)式的人物很有特色。代表性的剪纸作者有赵秋春、赵恒英、任成英、张玉针、张金娥等。

中国剪纸艺术——蔚县剪纸

河北蔚县剪纸,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吸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题材多取自戏曲人物,也有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吉祥形象。

中国剪纸艺术——南京剪纸

江苏南京的纸,据史载明代已流行于民间。其中以喜花和斗香花著称于世。旧时,南京人婚 嫁喜庆,都在箱、柜、被、枕等嫁妆上缀以用大红纸剪的各种喜花。其图案题材则根据需要和特定的剪纸外形,填满花叶等吉祥纹样。可谓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 中有细,拙中见灵的特色。斗香花的题材则有戏文、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纹样、花卉等。配色一般用金色和大红、桃红、绿、蓝、桔黄、淡黄、黑等七色蜡光 纸组成,有十分强烈的效果。南京剪纸除斗香花和门笺是刀刻外,多数喜花是用剪刀剪成。

中国剪纸艺术——山西剪纸

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山西民间剪纸的风格,总体来说,具有北方地区粗扩、雄壮、简练、纯朴的特点。但是,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木同,各地剪纸又有差异。如晋南、晋中、晋东南、晋西北、吕梁山区的剪纸,多为单色剪纸,风格质朴、粗犷。而流行于雁北地区的染色剪纸,则婉约典雅、富丽堂皇,尤以“广灵窗花”为代表。

“广灵窗花”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色彩艳丽而著称。它的原料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民间巧匠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他们以简单的工具,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龙飞 凤舞地刻制出许多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这样既能使涂上的颜色鲜艳水灵,又能保证剪纸存放较长时间。广灵剪纸以其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声誉,现已销行到法国、美国、日本、波兰等国,成为海外友人珍爱的艺术品。

中国剪纸艺术——杨柳青剪纸

历史悠久的杨柳青剪纸向其他美术品类借鉴表现形式丰富自己。比如这些年兴起的国画形式的剪纸有中堂、条幅、横批、通案、扇面等;内容有花鸟、草虫、人物、山水、脸谱等,还有美术家参与创作的剪纸。其类似年画又不失剪纸趣味,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新颖。特别是在传统年画的风俗日渐衰落之际,剪纸艺人便将百姓喜闻乐见的杨柳青年画图样刻成剪纸,如门神、缸鱼、婴戏娃娃等。传统年画往往不被一些新家庭接受,刻成精美的剪纸后,这种艺术形式不仅能被青年人接受,而且深受喜爱。杨柳青人绣花的“花样子”都是来自于剪纸图案。

这些花样子有门帘、窗帘、墙布(墙围子)、枕套等,还有用于服饰,儿童戴的花兜兜,俗语称“供花”,也有人在祝寿的寿面、寿桃上用福寿等前纸覆盖,俗称“饭花”等。几十年前,杨柳青高家花样子远近闻名,人称“高花样子”。

第三篇:剪纸专题

第一课

一、剪纸的史籍记载

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鹿鹤同春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笺”)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被广泛的记载: 1.唐朝的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

2.唐朝的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彩也就是剪纸。

3.唐朝的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4.南宋的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700多年前,乐清剪纸已很兴盛,乐清剪纸与“龙船灯”有着密切的联系。“龙船灯”是乐清一中特异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它是节日期间用以祛凶纳吉的,每逢新春佳节,村村镇镇都扎起龙船灯,体长约三米,分日龙、夜龙、活动首饰龙三种,象征着生命和力量。乐清剪纸以其挺秀、细致的风格显现出江南海滨特有的风神气韵。与北方剪纸的粗犷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乐清细纹刻纸以“刻”代“剪”,以艺精技绝著称。地域特色鲜明,是南方剪纸的优秀代表,而且乐清细纹刻纸于2006年被选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剪纸在2009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剪纸的象征意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

第二课 对折剪纸-小亭子

二、教学过程:

1,认识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

剪纸符号大致分为:小圆孔、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逗号形、水滴形等等。任何一幅精美的剪纸,都是由这些剪纸符号组合而成的。初学者,要仔细观察、辨认每一种符号的造型与区别,先默记,后临摹,练熟了就能运用自如,组合成变化万千的花样。临摹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画再剪;另一种是不用画稿直接下剪,这样效果更好,只是难度大些。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先简后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习到几种常用剪纸符号的剪制要领,简单列举一下。1.小圆孔

小圆孔在剪纸中是常见常用符号,例如:人物、动物的眼睛,花心、花瓣和浪花的水珠等。剪小圆孔时,首先对准圆孔中心空白处轻轻扎一个眼,然后顺着眼往边沿剪,即逆时针方向转360度。线条要流畅圆滑,不留茬口。

2.月牙形

形状近似月牙,比较容易掌握。先从月牙中心空白处下剪刀,顺着月牙的外轮廓线从左往右剪即可。常用于吉祥字中的眼、口、眉,人物及其他动物的眼睛。3.柳叶形

柳叶形,顾名思义,其形状像柳叶,剪时,从中间空白处下剪刀,自右往左剪,要求线条圆滑。

4.锯齿形

锯齿形是剪纸中高难度的技法。先剪出一半圆线,顺着半圆线右边剪出一条弧线作为开口处(不宜太大),然后,让剪刀在两手之间平衡稳当,右手持的剪刀尖放在左手的食指上,大拇指把剪的花瓣部位压牢,使它不容易错位。剪刀尖不离原处,左右移动,一刀紧挨一刀,排列长短、大小要均匀。两手与剪刀协调配合,使锯齿毛剪成自然圆形,阴与阳、黑与白反差明显,艺术感强。

1.欣赏图片,交流讨论。

师:看,这座凉亭漂亮吗?,谁会画? 师:如何用剪纸的方法去表现对称的凉亭呢? 预设生:对折法。

师:你说得对。看来亭子的造型对你们来说,太简单了。2.深入探究,创新设计

师:我想考考你们,凉亭上面还可以设计什么图案? 预设(画一些花纹,比如月牙纹,爱心纹,、、、、)

师:真棒!接下来看谁画的最生动,看谁镂空的花纹最美!注意事项: 1.亭子的顶剪成向上的弧线 2.竹子和台阶要建成直线 3.正确使用剪刀

第四篇:三年级11家乡风情12漂亮的剪纸

11、家乡风情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节日风俗习惯;

2、搜集关于节日的儿歌、民间谚语,增强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

投影、搜集的资料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知晓节日风俗

1出示食品图:元宵、粽子、月饼

思考:这都是什么节日的食品?

2、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和食品?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春节:吃饺子;还有清明、二月

二、重阳节„„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读一读。

正月初一过大年,吃着水饺合家欢。

正月十五元宵节,高跷龙灯跑旱船。

二月初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糖豆。

清明节前一两天,扫墓踏青荡秋千。

五月初五吃粽子,端午节日念屈原。

七月初七乞巧节,牛郎织女银河见。

七月十五念祖先,八月中秋庆团圆。

九月九日重阳节,冬至日上过冬闲。

过完腊八过小年,每年腊月二十三。

辞旧迎新过除夕,欢欢喜喜迎新年。

2、学生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及传说。

3、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节日儿歌。

4、推选代表朗读儿歌。

(三)民间农谚

1、出示: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眼经不如手经,手经不如常掇弄。

三日不念口生,三天不动手生。

学生读一读,说说意思。

2、脚力自己搜集的农谚,让其他学生说大体意思。

(四)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定要继承好这一笔民族文化遗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2、漂亮的剪纸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喜欢参加剪纸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剪纸的内容、作用、品种等艺术特色,知道剪纸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之一。

3、了解剪纸的折叠方法,初步尝试用折叠的方法剪出简单的图案造型。(重点)

4、巩固剪刀的正确用法,提高使用剪刀的技能,鼓励学生大胆地、独立地进行图案造型。(难点)

二、活动准备:

1、录音机、民乐磁带、各种剪纸作品展览、有关中国剪纸用途的录像短片

2、教师用:画好底稿的样品若干、简单的线条图案范例、正方形彩色纸若干、剪刀

3、学生用:小剪刀每人一把、塑料小盒每人一个,每桌正方形彩纸若干、大号塑料盒一个

三、活动时间:1课时

四、活动过程:

1、在民乐声中,学生自由参观剪纸作品展。

2、参观后谈话:

(1)你做喜欢哪一幅剪纸作品?

(2)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剪纸作品?剪纸有什么用?(学生讨论后教师利用录像进行小结,初步了解剪纸的基本品种及其艺术特色:窗花——装点环境、渲染气氛、辞旧迎新;装饰剪纸——装饰、暗示生活的理想;特种剪纸——观赏;绣花样子——刺绣的脚本)

(3)你知道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介绍民间剪纸的基本方法:选纸→折叠→选择图案→沿轮廓剪→打开)

(4)你会做这样的剪纸作品吗?想不想试一试?

3、谁愿意先来剪一张给老师和小朋友看一看?(请1—2名学生做示范)

4、小结学生操作情况,教师示范讲解并操作:

(1)选择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边折或对角折至少两次;

(2)在纸的周围任意剪一些半圆或三角形、斜角、长方形等;

(3)把剪下来的碎纸扔在桌上的大号塑料盆中;

(4)将剪好的作品轻轻从有开口的地方打开。

5、学生在民乐声中自由创作:

(1)提示学生边角对整齐,剪的过程中不要打开看;

(2)及时鼓励速度快的幼儿再剪一张不同的作品;鼓励不敢动手的学生大胆创作。

6、展评学生作品:把剪好的作品及时粘贴到展板上。

五、活动建议:

1、次活动以集体活动形式进行时,可将活动重点放在了解、欣赏剪纸作品、激发剪纸的兴趣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时,可将活动重点放在创作上。

2、此活动可以剪窗花为切入点,与新年的主题活动有机结合。

六、活动反思:

这次剪纸活动结束后,美工区曾一度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活动区,其火爆程度超出教师的想象。从开始的简单的图案到后来的较复杂的图案,孩子们在摸索中一步一步成长,孩子们后期创作的剪纸作品,已经能与成人作品相媲美,已经分不出哪个是学生作品,哪个是教师作品。这次剪纸活动在我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大胆的进行创作,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感受到了剪纸的乐趣与神奇。

第五篇:剪纸教研

为了让幼儿感受灿烂的民间剪纸艺术的精华,在他们幼小的的心灵中播撒民间艺术的种子,我园在美术特色活动中开展了剪纸活动,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技能,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为了提高非老师的剪纸教育教学能力,特色组长张冰清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了剪纸教研活动。在教研时,张老师从最基本的剪纸符号着手,给老师们详细介绍,并且每介绍一种剪纸符号,就当场运用该符号剪一件作品,然后让老师们也当场学剪。从剪纸符号到剪纸的折法、类型,及其各种符号在同一件作品中的应用,张老师都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本次学习,老师们对剪纸的符号及应用有了全面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也会加入应用,为幼儿剪纸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在教研中,老师们还探究学习了剪纸教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1、重视幼儿良好剪纸习惯的培养。

2、画中剪、剪中画,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3、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欣赏内容,让幼儿自己确定剪纸的主题。

4、评价幼儿的剪纸作品时要注意多鼓励少批评。评价幼儿剪纸作品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只要幼儿认真去剪了,积极参与了,老师就应该多表扬多鼓励。让幼儿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励幼儿剪出只有幼儿才能剪出的真正幼儿作品。相信通过教师的积极教研,今后幼儿园的剪纸活动会开展的更好!

下载家乡的剪纸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乡的剪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剪纸演讲稿

    剪出快乐,剪出精彩 亲爱的各位剪纸艺术家、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龙都小学的曲靖伟。 每当我看见剪纸艺术家在一张纸上飞快地挥舞着剪刀创作栩栩如生的作品时,......

    剪纸发言稿

    在“剪纸赞党恩——xx市首届剪纸艺术优秀作品展”开展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剪纸艺术家、同志们、朋友们: xx大地,钟灵毓秀;xx文化,源远流长。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剪纸教案

    《剪团花,巧装饰》教学反思 《剪团花,巧装饰》是小学美术第6册第四单元百变剪纸乐园中的一节剪纸课,属于“艺术与生活”取向的课程,课程设计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它是由......

    剪纸课件

    民间艺术 剪纸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苏教版美术书,制定了“剪纸”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回顾上节所讲内容——介绍工具——制作方法——动手制......

    剪纸教案

    剪纸艺术 一课时 任课教师:张春梅 年级:高二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课知识点与第......

    剪纸教案

    剪纸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剪纸的艺术特点和基本技巧。 2、学习用不同的剪纸方法表现人物、动物。 3、进一步培养对剪纸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

    2013剪纸教学计划

    2013年上半年剪纸校本教学计划 杉木小学 陈旖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画,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面、灯笼等上面,以表达喜乐的感情及生......

    剪纸教学计划

    剪纸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 一、教学目标: 剪纸艺术教学能否教学生得法,有效果,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每次亲手剪刻了一些较典型的纸样,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