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原因和语言特色 2
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原因和语言特色
2010级汉语言文学(1)班
章文瑶
学号:1005019059 摘要:《俄狄浦斯王》是文坛史上一颗璀璨的“悲剧之星”。本文将研究《俄狄浦斯王》,并结合作品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从“人物命运”、“悲剧意义”和“语言特色”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释俄狄浦斯人生悲剧的形成原因以及这部悲剧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格里高尔、命运、性格、悲剧性 悲剧是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在古希腊传统悲剧中,命运的超现实性、神秘性和必然性,更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至于人们常常会从中得出人生是命中注定的结论。的确,古希腊悲剧在诞生时,就与命运结下了不解之缘。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观念是与人类天才之歌颂交织起来的,人是在生活派给他的范围中一切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之创造者与建树者,他对命运是信而存疑,因而他创造了一位命运悲剧下的英雄式人物——俄狄浦斯。接下来,将阐述悲剧的形成原因并分析这部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一、无法逃脱的命运成就了俄狄浦斯的“英雄式”
1、“神”们的态度是造成俄狄浦斯命运悲剧的原因之一。正因为阿波罗神曾经预言拉伊俄斯会死在他儿子手里,拉伊俄斯才会将儿子俄狄浦斯仍在喀泰戎山上;当俄狄浦斯成人后,听说自己不是波吕玻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年。本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语丝》周刊第十五期。斯的亲生子而去求阿波罗神谕时,阿波罗只告诉他命中注定会杀父娶母。俄狄浦斯很害怕,于是出走,并导致后来的一系列悲剧。阿波罗神明知道事情发展的走向,却没有给予俄狄浦斯明示;16年后,忒拜城爆发瘟疫,克瑞翁去求神谕,阿波罗答,只有驱逐杀害先王的凶手,忒拜城才能脱离灾难。就这样,俄狄浦斯自始至终都未停止过对命运的反抗——他离家出走,他凭自己的聪明才干登上王位,达到了生命巅峰,却又与此同时一步步走向命运给他设定的圈套。从这可以看出,俄狄浦斯的人生无疑是一个悲剧。
2、英雄的人格是造成俄狄浦斯悲剧人生的原因之二。他是英雄,却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英雄”。由于命运的坎坷,他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虽然,英雄形象是突出形象:不屈、勇敢、聪慧。但他内在的性格也很明显:焦躁、忧虑、胆怯、恐惧。因此一个非脸谱化的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他让我们明白,英雄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样的英雄更加真实可信,更能引发观众对于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怜悯”。他勇敢,却也莽撞——在三岔路口,与老人发生冲突,并失手将他杀死,为自己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第一个伏笔;他聪明——在忒拜城外,他猜中了斯芬克司之谜,并由此得到城邦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娶了先王的妻子,继承了王位,也第二次印证了自己不幸的命运;他智慧并且雄才大略——做国王16年来,城邦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如果不是那场注定出现的瘟疫,他将是一个完美的君主;他充满了责任心和道德感——在终于得知自己身世之谜,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他用已经自缢身亡的王妃所用之胸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因为他无颜在自己犯下如此错后在黄泉之下面对父母。
3、“不知者亦有罪”这是俄狄浦斯的悲剧原因之三。俄狄浦斯在得知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走上被诅咒的命运的轨迹的时候,他抱着既是自己母亲又是自己妻子的尸体,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悲叹:“你们再也看不见我所受的苦灾难,我所造的罪恶了。”这算是对他自己被诅咒的命运的控诉,他一生光明磊落、正直贤明,却因为被诅咒的命运,令他做下最为人所不齿的行为,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并生育了四个儿女。对于这一切,他一直是要逃避的,只是无从逃脱,而且也无力挽回或者补救什么,这让他感觉自己甚至连自杀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无颜面对已逝的父母,唯一能做的只有刺瞎自己的双眼、流放自己来洗涤自己所犯下的罪恶。俄狄浦斯本身是没有罪的,他也不想“弑父娶母”,但是命运却让他无可奈何,这点也让我们深深地同情。
二、《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义
俄狄浦斯为逃避悲惨的命运一生奔波,却依然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命运的窠臼,成为命中注定的罪人。他用自己的人生见证了命运的残酷,也见证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渺小无力,这是一个英雄以决绝的姿态毁灭的悲剧。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简单的一句话,却概括了悲剧的真谛,道出了悲剧震撼人心之所在:悲剧之所以会悲、会引起人民的同情或者怜悯,就是因为它是将有价值的东西以一种决绝的姿态毁灭了,这种毁灭是彻底的、无可挽回的,因此必然会引起人的惋惜或怜悯,进而给人以一种审美的快感,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净化人的灵魂。俄狄浦斯在无法逃脱的命运面前依然积极反抗,决不妥协,虽然最终挣不开命运的枷锁,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但正是他们的牺牲和毁灭,才换来人类在历史的道路上的前进,这是英雄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的毁灭,也正是悲剧的意义之所在。
三、《俄狄浦斯王》的语言特色
1、《俄狄浦斯王》多以问答形式出现的对白和歌队的合唱平分秋色来完成剧作。例如,俄:你说什么?难道波吕玻斯不是我的父亲? 信:正像我不是你的父亲,他也同样不是。俄:我的父亲怎能和你这个同我没关系的人同样不是? 信:你不是他生的,也不是我生的。俄:那么他为什么称我做他的儿子呢? 信: 告诉你吧,是因为他从我手中把你当一件礼物接受下来。俄:但是他为什么十分爱别人送的孩子呢? 信: 他从前没有儿子,所以才这样爱你。
整部戏充满着如此适合于表现人物个性的质朴自然、富于行动性和潜台词的对白,丝丝入扣、层层递进,明快质朴,与优美的合唱形成相互辉映的“悲剧诗”。合唱包括:进场歌、第一合唱歌、第二合唱歌、第三合唱歌、第四合唱歌,并且配有歌队队长,可见,“白”和“唱”在剧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语言表达方式体现性格化。《俄狄浦斯王》的语言基调先是勃勃向上,激烈的与命运抗争,主人公开始不相信命运,不屈不挠、不放弃任何一个与命运抗争的机会,此时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语气沉、语速适中、声音浑厚有力而且充满激情。但当还是逃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此时又转为语调更低、语气更沉、语速转慢、内心依据丰富,基调充满着悲壮和豪放。当俄狄浦斯王创痛巨深的面对命运所呈现的一切时,他痛彻心扉,绝望而又无助的哭嚎出:
“婚礼啊,婚礼啊,你生了我;生了之后,又给你的孩子生孩子。你造成了父亲、哥哥、儿子,以及新娘、妻子、母亲的乱伦关系:人间最可耻的事。”
四、总结
我觉得俄狄浦斯在与命运的搏斗中,虽然被强大的命运打败了,但却在道义上获得了胜利。虽然命运为他布下天罗地网,但他却并未成为命运手中的提线木偶,也没有被其征服,而是一直拥有着自己自由的生命意识,积极反抗,永不妥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也会有一些不可预知的困难,阻挠我们的成长,例如,成功路上的风雨坎坷,生活中的迷茫与无助,不过我相信“人定胜天”,即使注定了会被打败,我也绝不会被打倒!
第二篇: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原因和语言特色2
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原因和语言特色
2010级汉语言文学(1)班章文瑶学号:1005019059 摘要:《俄狄浦斯王》是文坛史上一颗璀璨的“悲剧之星”。本文将研究《俄狄浦斯王》,并结合作品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从“人物命运”、“悲剧意义”和“语言特色”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释俄狄浦斯人生悲剧的形成原因以及这部悲剧作品的艺术魅力。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格里高尔、命运、性格、悲剧性
悲剧是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在古希腊传统悲剧中,命运的超现实性、神秘性和必然性,更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至于人们常常会从中得出人生是命中注定的结论。的确,古希腊悲剧在诞生时,就与命运结下了不解之缘。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观念是与人类天才之歌颂交织起来的,人是在生活派给他的范围中一切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之创造者与建树者,他对命运是信而存疑,因而他创造了一位命运悲剧下的英雄式人物——俄狄浦斯。接下来,将阐述悲剧的形成原因并分析这部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一、无法逃脱的命运成就了俄狄浦斯的“英雄式”
1、“神”们的态度是造成俄狄浦斯命运悲剧的原因之一。正因为阿波罗神曾经预言拉伊俄斯会死在他儿子手里,拉伊俄斯才会将儿子俄狄浦斯仍在喀泰戎山上;当俄狄浦斯成人后,听说自己不是波吕玻斯的亲生子而去求阿波罗神谕时,阿波罗只告诉他命中注定会杀父娶母。俄狄浦斯很害怕,于是出走,并导致后来的一系列悲剧。阿波罗神明知道事情发展的走向,却没有给予俄狄浦斯明示;16年后,忒拜城爆发瘟疫,克瑞翁去求神谕,阿波罗答,只有驱逐杀害先王的凶手,忒拜城才能脱离灾难。就这样,俄狄浦斯自始至终都未停止过对命运的反抗——他离家出走,他凭自己的聪明才干登上王位,达到了生命巅峰,却又与此同时一步步走向命运给他设定的圈套。从这可以看出,俄狄浦斯的人生无疑是一个悲剧。
2、英雄的人格是造成俄狄浦斯悲剧人生的原因之二。他是英雄,却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英雄”。由于命运的坎坷,他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虽然,英雄形象是突出形象:不屈、勇敢、聪慧。但他内在的性格也很明显:焦躁、忧虑、胆怯、恐惧。因此一个非脸谱化的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他让我们明白,英雄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样的英雄更加真实可信,更能引发观众对于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怜悯”。他勇敢,却也莽撞——在三岔路口,与老人发生冲突,并失手将他杀死,为自己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第一个伏笔;他聪明——在忒拜城外,他猜中了斯芬克司之谜,并由此得到城邦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娶了先王的妻子,继承了王位,也第二次印证了自己不幸的命运;他智慧并且雄才大略——做国王16年来,城邦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如果不是那场注定出现的瘟疫,他将是一个完美的君主;他充满了责任心和道德感——在终于得知自己身世之谜,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他用已经自缢身亡的王妃所用之胸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因为他无颜在自己犯下如此错后在黄泉之下面对父母。
3、“不知者亦有罪”这是俄狄浦斯的悲剧原因之三。俄狄浦斯在得知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走上被诅咒的命运的轨迹的时候,他抱着既是自己母亲又是自己妻子的尸体,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悲叹:“你们再也看不见我所受的苦灾难,我所造的罪恶了。”这算是对他自己被诅咒的命运的控诉,他一生光明磊落、正直贤明,却因为被诅咒的命运,令他做下最为人所不齿的行为,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并生育了四个儿女。对于这一切,他一直是要逃避的,只是无从逃脱,而且也无力挽回或者补救什么,这让他感觉自己甚至连自杀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无颜面对已逝的父母,唯一能做的只有刺瞎自己的双眼、流放自己来洗涤自己所犯下的罪恶。俄狄浦斯本身是没有罪的,他也不想“弑父娶母”,但是命运却让他无可奈何,这点也让我们深深地同情。
二、《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意义
俄狄浦斯为逃避悲惨的命运一生奔波,却依然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命运的窠臼,成为命中注定的罪人。他用自己的人生见证了命运的残酷,也见证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渺小无力,这是一个英雄以决绝的姿态毁灭的悲剧。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简单的一句话,却概括了悲剧的真谛,道出了悲剧震撼人心之所在:悲剧之所以会悲、会引起人民的同情或者怜悯,就是因为它是将有价值的东西以一种决绝的姿态毁灭了,这种毁灭是彻底的、无可挽回的,因此必然会引起人的惋惜或怜悯,进而给人以一种审美的快感,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净化人的灵魂。俄狄浦斯在无法逃脱的命运面前依然积极反抗,决不妥协,虽然最终挣不开命运的枷锁,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但正是他们的牺牲和毁灭,才换来人类在历史的道路上的前进,这是英雄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的毁灭,也正是悲剧的意义之所在。
三、《俄狄浦斯王》的语言特色
1、《俄狄浦斯王》多以问答形式出现的对白和歌队的合唱平分秋色来完成剧作。例如,俄:你说什么?难道波吕玻斯不是我的父亲?
信:正像我不是你的父亲,他也同样不是。
俄:我的父亲怎能和你这个同我没关系的人同样不是?
信:你不是他生的,也不是我生的。
俄:那么他为什么称我做他的儿子呢?
信:告诉你吧,是因为他从我手中把你当一件礼物接受下来。
俄:但是他为什么十分爱别人送的孩子呢?
信:他从前没有儿子,所以才这样爱你。
整部戏充满着如此适合于表现人物个性的质朴自然、富于行动性和潜台词的对白,丝丝入扣、层层递进,明快质朴,与优美的合唱形成相互辉映的“悲剧诗”。合唱包括:进场歌、第一合唱歌、第二合唱歌、第三合唱歌、第四合唱歌,并且配有歌队队长,可见,“白”和“唱”在剧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语言表达方式体现性格化。《俄狄浦斯王》的语言基调先是勃勃向上,激烈的与命运抗争,主人公开始不相信命运,不屈不挠、不放弃任何一个与命运抗争的机会,此时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语气沉、语速适中、声音浑厚有力而且充满激情。但当还是逃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此时又转为语调更低、语气更沉、语速转慢、内心依据丰富,基调充满着悲壮和豪放。当俄狄浦斯王创痛巨深的面对命运所呈现的一切时,他痛彻心扉,绝望而又无助的哭嚎出:
“婚礼啊,婚礼啊,你生了我;生了之后,又给你的孩子生孩子。你造成了父亲、哥哥、儿子,以及新娘、妻子、母亲的乱伦关系:人间最可耻的事。”
四、总结
我觉得俄狄浦斯在与命运的搏斗中,虽然被强大的命运打败了,但却在道义上获得了胜利。虽然命运为他布下天罗地网,但他却并未成为命运手中的提线木偶,也没有被其征服,而是一直拥有着自己自由的生命意识,积极反抗,永不妥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也会有一些不可预知的困难,阻挠我们的成长,例如,成功路上的风雨坎坷,生活中的迷茫与无助,不过我相信“人定胜天”,即使注定了会被打败,我也绝不会被打倒!
第三篇:俄狄浦斯王悲剧意识
1、俄狄浦斯王悲剧意识
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影射着雅典奴隶主民主派英雄的历史悲剧。《俄狄浦斯王》一剧中,俄狄浦斯正视现实,刚毅勇敢,体贴民众,敢于承担责任,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也是一
个理想的民主派领袖的形象。这样的英雄和领袖,下场竟如此悲惨,贴切地表现了英雄意志
逃不脱命运桎梏的痛苦惶惑。这里,索福克勒斯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还表达了个人
反抗命运的思想。在俄狄浦斯王身上,寄托着剧作家对民主派领袖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
剧本热烈歌颂了俄狄浦斯的坚强意志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并对当时流行的命运观提出了怀
疑。
2、首先,《伪君子》是一部古典主义创作原则与民间喜剧手法结合的杰作。莫里哀创造性地
运用了“三一律”:剧情围绕揭露达尔杜弗的伪善性格而展开,没有一点旁驰,地点始终是
在奥尔恭家里,时间24小时。莫里哀在吸收了各种戏剧手法的基础上,创造了风格独具的近代喜剧,既严整均衡、单纯集中,又曲折活泼,富有情致。(“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莫里哀的喜剧《伪
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
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失的伪善面目这一点
上。)
3、(1)径向对照
首先是径向对照,即爱斯梅哈尔达与圆周线上各个人物的对照,在图中用径线表示。爱斯梅哈尔达与孚罗诺的对照。他们的矛盾是小说的主要矛盾,贯穿小说始终,因此他们的对照也是人物圆心结构里的中心对照。他们是两种对立的力量,一个是善的化身,一个是恶的代表。这种径向对照,表现了各个人物对爱斯梅哈尔达的不同感情和态度。
(2)弧向对照
其次是弧向对照,即圆周线上各个人物之间的对照,在图中用弧线表示。这种弧向对照,提示了各个人物心灵间的差距。
3)人物自我对照,这种自我对照,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作者的美学追求:以上三种对照归纳起来,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照,它反映了作者的美学
思想,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雨果早在《〈克伦威尔〉序》中指出:“滑稽丑怪作为崇高
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崇高与崇高很难产生对照,人们需要任何东西都要有所变化,以便能够休息一下,甚至对美也是如此。相反,滑稽丑怪
却似乎是一段稍息的时间,一种比较的对象,一个出发点,从这里我们带着一种更新鲜更敏
锐的感受朝着美而上升。鲵鱼衬托出水仙;地底的小神使天仙显得更美。
第四篇:试论俄狄浦斯悲剧产生的原因
试论俄狄浦斯悲剧产生的原因
《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索福克勒斯最完美的悲剧,它取材于古希腊著名的英雄神话。本文试图从古希腊的英雄观念、命运观念及父权制社会过渡到母权制社会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新的社会伦理观念三个方面分析俄狄浦斯悲剧的原因。一.命运观念
古希腊悲剧往往被人么称为“命运悲剧”。所谓“命运悲剧”,主要是主人公的意志同命运的冲突,其结局往往是无法逃脱命运的罗网。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悲剧命运在他未出生时已经注定了,尽管他努力地挣扎、逃避,有意地避免命运的残酷安排,但结果却都与这个悲剧性的结局越来越近。在两千多年前地古希腊,“命运”被看做是主宰人的一切的一种神秘的力量。那时候,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显得非常渺小和盲目,他们不能驾驭和解释自然,更无法主宰自身的命运。面对无情的命运,俄狄浦斯想尽一切办法逃避不幸,但却陷入更大的不幸。面对命运,俄狄浦斯不断地在逃避,并且最终屈服于命运。在俄狄浦斯长大成人后,他从阿波罗口中得知自己必将杀父娶母,由于误把养父仰慕当做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于是俄狄浦斯逃离了养父母身边,希望能够避免惨剧的发生。当先知告诉俄狄浦斯他杀父娶母的命运已经应验,他仍是选择逃避,认为是克瑞翁为了夺取他的王位而串通先知。但是无论怎样地逃避,事情终归水落石出,当命运完完全全地展现在他面前时,他终究向命运屈服了。俄狄浦斯之所以陷入悲惨命运,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他竭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二.悲剧英雄
英雄主义思想来自荷马史诗,因为荷马所歌颂的是为民族利益和为生存而战斗的英雄人物。经过了希腊波斯战争,这个思想更是深入希腊人的心中。1
但是,古希腊人对于英雄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正如在《荷马史诗》中的阿基琉斯,他是最英勇的武士,刀枪不入,在特洛伊战争中杀死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使希腊军转败为胜。但是,他又因为阿伽门农夺去了他的战利品而任性地罢战,他的性格中又有残暴鲁莽的一面。诗人一方面赞扬英雄们的英勇精神,另一反面又理性地认识到了他们性格中的缺陷。古希腊人对英雄有着深入思考,英雄不是完人,也是有缺陷的。俄狄浦斯正是这样的悲剧英雄。首先俄狄浦斯集美德与缺陷于一身,他有着超人的勇敢与智慧当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阴影笼罩着忒拜城之时,俄狄浦斯勇敢地承担了使命,挺身而出,凭借自己的智慧成功地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挽救了整个忒拜城。当国难当头,瘟疫降临时,面对于苦痛中挣扎的民众,他深表同情,“你们的痛苦,撕裂者我的灵魂”。但是,俄狄浦斯身上又有着多疑、鲁莽的一面。当俄狄浦斯途经一个三岔路口时遇到一位态度粗暴的老人及其随从,俄狄浦斯一怒之下将他们全部杀死,除了一名仆人逃脱。正如克瑞翁对他的评价一样:“你盛怒时是那样凶狠,你让步时也是这样阴沉,这样的性情使你最受苦,也正是活该”。其次,俄狄浦斯集高贵与卑贱于一身。他既是国王的儿子却又是一名弃婴,既是高高在上的国王,1 罗念生全集
索罗克勒斯悲剧四种 却又是一个罪人。他的身上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二重性,双重含义。现有身份是科任托斯王子,实际出生地却是在忒拜城;看上去是波吕波斯和墨洛泊的爱子,事实上却是拉伊俄斯和伊俄卡斯忒加以抛弃的儿子;表面上,他为自卫而杀人在法律上无罪,但死者却是他从未谋面的生父,他的他的行为干渎了天律。杀人凶手要主持正义,明察秋毫,但他却是个“盲人”-----对自己的过错毫无察觉;城邦的拯救者却又是城邦的祸根,他的凶杀行为给城邦带来了灭顶之灾;“最高贵的人”却最终被发现是个卑贱的人。2俄狄浦斯用智慧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自以为是世上最大的智者。然而俄狄浦斯只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人,而并未弄清人是什么;他既没有认识自己,也没有真正认识和主宰外部的世界。在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上,他是无知的。他面对自己的父母,却不认识,做了杀父娶母的事也不知晓,不知道神谕为什么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尽管他拥有超人的智慧和勇气,他努力地逃避命运,他时时感到命运的不公,但却又最终无力挣脱命运的枷锁。俄狄浦斯终于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一个弃儿出生的王子,一个拯救了城邦却又给城邦带了了巨大灾难的人,充满智慧却又无法逃脱命运的罗网。这就是英雄俄狄浦斯的悲剧。正是因为俄狄浦斯身上有着类似于常人的缺陷与苦难,因此悲剧才会带给人恐惧,从而引起人心灵的净化。三.父权观念
在俄狄浦斯的时代,社会已经从母权制时代过渡到父权制时代,当时 2 “不可能”的布局、结构性反讽及其他-----《俄狄浦斯王》的艺术 以父权制为基础的新的社会伦理秩序与道德关系已经确立。3俄狄浦斯的故事体现了从母权制社会向父权制社会的转变。古希腊之前,是一个母权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在这一时期,母性是伦理道德的中心,母子关系是最神圣的。除母亲外,其它一切男、女皆平等。所以,当时的乱伦特指兄妹之间的性关系。到古希腊时,母权文化逐渐衰落,父权文化开始兴起。在母权社会中,弑父娶母并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古希腊神话中,克洛诺斯联合母亲盖亚杀死父亲,取得王位,并娶了母亲盖亚,建立起第二代神统。但同样是杀父娶母,在俄狄浦斯的时代却是有罪的。在父权社会中,父亲是伦理道德的中心,父与子之间形成最为严格的等级。而母成为父的一个附属物,或者说,母是父的一种象征。这样一来,母与子结合就被视为子挑战父的一种讯号,对父权等级制的一种践踏。所以,母子之间的乱伦就成为最不可饶恕的一种罪恶。俄狄浦斯通过神谕知道了自己将会杀父娶母,于是努力逃避这一命运,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杀父娶母是一项严重的伦理犯罪,并积极地希望避免这一犯罪。人们已经认识到父子血缘的权威,并避免这种秩序和关系遭到破坏。俄狄浦斯的逃避就是人们为避免新的伦理秩序和道德关系遭受破坏而做出的努力。但是,新的伦理秩序和道德关系仍然有遭受破坏的可能性,尽管俄狄浦斯做出了种种努力,但仍然无法避免杀父娶母这一罪行的发生。无论这种破坏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但这种可能性在现实社会中不可避免。俄狄浦斯在无意中杀父娶母,这正是新的社会秩序和新的伦理道德关系可能遭 3 伦理禁忌与俄狄浦斯的悲剧 到破坏的证明。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个在伦理和道德上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和自我救赎的悲剧,自始至终都是他的伦理意识在起作用。正是因为他有了强烈的伦理意识,他才能够认识到乱伦犯罪的严重性,才会对伦理犯罪的后果感到恐惧,才会尽力避免伦理犯罪。俄狄浦斯最后还是因为杀父娶母犯下了大罪,他的不幸说明人类在维护新的社会伦理价值方面所付出的悲剧性代价。4古希腊雅典时期是一个由母权社会到父权社会的过渡时期,所以,它极力打击、压制母权文化,突出强调母子之间的等级关系。父权制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惩罚宣告了母权制时代的终结。这就是俄狄浦斯为什么犯下“娶母”之罪的原因。
综上所述,《俄狄浦斯王》植根于悠久的文学传统、古老的民俗民风,在人类文学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伦理禁忌与俄狄浦斯的悲剧
第五篇:《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
《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悲剧
摘要:《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十全十美的悲剧”。俄狄浦斯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同“神示”的命运的抗争,想摆脱命运的摆布,但却始终没有逃脱“神示”的结局。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不是因其个人品质的优劣所造成的,而是在被看作是主宰一切力神面前,所表现的一种无可奈何和困惑茫然的意识。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悲剧;命运;宿命论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也是希腊最著名的戏剧之一。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进入民主制阶段,希腊悲剧也进入了繁荣时期。古希腊悲剧常以人命运的斗争为主题,因为命运观念是希腊人意识中的一个传统观念,可是当时的人们受认识能力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规律,因此他们就把这些谜团归结为上天的旨意。这时期产生了著名的三大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就是其中之一,古希腊人认为索福克勒斯的戏剧成就非常高,称他为“戏剧中的荷马”。
在古希腊,神被看作是能主宰一切力量,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人物,剧作同情着这个悲剧英雄的无辜,歌颂着同与生俱来的“神示”的搏斗和抗衡,努力争取改变自己那已被“神”所预示的命运的行动。但是索福克勒斯却没有正面对神进行否定,而是通过对俄狄浦斯王在抗争之后又无可奈何不得不面对悲剧结局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神的意志不可抗拒、不可违背的态度,这种表现是因为作者及其当时的社会深受着严重的宿命论的思想局限。
《俄狄浦斯王》这部剧作作为一种称为“回溯式”的结构式样,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采取倒序的方式变现,为这出戏剧制造了一种悬疑曲折的气氛,使情节紧凑集中,从而使剧情本身有很强烈的戏剧性,更能表现出剧本中复杂的人物的冲突和事件的转折[ 1] 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是许多西方文学艺术的灵感源头,许多西方文艺作品的蓝本均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传说。《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情节取自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神话,他为我们展现了一出让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在《俄狄浦斯王》的开场中, 俄狄浦斯由于道破了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的谜语, 解除了忒拜人的灾难而被忒拜人拥护为王。而当忒拜遭受瘟疫的时候, 为了拯救忒拜, 俄狄浦斯派王后的弟弟克瑞翁去向太阳神阿波罗祈求神示。神示说, 只有严惩杀害先王拉伊俄斯的凶手, 忒拜才能从瘟疫灾害中解脱出来。
凶手是谁? 没人能说清楚。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 在俄狄浦斯的再三逼问下, 先知告知凶手就是俄狄浦斯自己。此时, 俄狄浦斯却开始怀疑先知是被克瑞翁收买, 因为他认为克瑞翁一直觊觎着王位。在俄狄浦斯欲将克瑞翁杀死的时候, 王后好意相劝,并告诉俄狄浦斯, 神示说, 先王将死于其亲生儿子之手, 不料却在寻找儿子的路途中在三岔路口被一伙强盗杀死。听到王后如此叙述, 俄狄浦斯大为震惊。原来, 先王本没有子嗣, 但太阳神预言说他可以得到一个儿子, 但却会死于儿子之手。后来先王的妻子果然生下一个儿子, 这个孩子刚生下来就被丢弃在山中, 后来被人拾得, 而科任托斯国王也无子嗣, 便将其收养, 取名为俄狄浦斯。俄狄浦斯成年后求得神示, 得知自己命中将会杀父娶母, 为了逃避这个神预示的命运, 他离开了科任托斯, 向东方的玻俄提亚而去。路上行至一个三岔路口时与一伙人发生了争执并杀了数人, 而这其中就有先王拉伊俄斯。与此同时, 忒拜正遭受大难, 狮身人面妖怪斯芬克斯危害着忒拜, 凡是猜不出他的谜语的人都要被吃掉。俄狄浦斯刚好流落到忒拜, 他猜出了谜底, 解救了忒拜人民。忒拜人民为了感谢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被拥戴为王, 并且娶了先王的寡妻, 事实上是自己的母亲俄卡斯忒。戏剧由此回到了开场时。
当俄狄浦斯明白了这一切之后惊恐万分, 他终于明白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想要逃脱的神示却在不知不觉中被他应验了。他不仅杀害了自己的父亲, 更是不可饶恕的犯下了娶母的罪行。他跑回自己的宫中, 发现母亲俄卡斯忒已羞愧万分上吊自尽而亡了, 他从母亲身上取了别针, 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他在宫中疯狂的呼喊着希望将自己驱逐出境, 永远带离忒拜这个地方[ 2]。
面对神的预示, 剧中俄狄浦斯选择积极的抗争,他离开了自己的国家, 想远离神示所预言的杀父娶母的悲剧, 但冥冥之中不知道内情的他却在命运的摆弄下应验了神示。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即使一个人再怎样努力, 在这场神与人的斗争中, 人注定不能打败神取得胜利, 这里蕴涵了深厚的宿命论思想, 也是当时统治者给人们所灌输的思想, 即无论如何抗衡, 人注定不可能逆转自己的命运, 却只能听命于象征神权的统治者。
俄狄浦斯的“杀父娶母”如果用社会的伦理道德来衡量判断的话, 那便是犯了不能被宽恕的罪行,而俄狄浦斯在命运的捉弄之下无意犯了这种罪行,虽然是无意之举, 但当他和俄卡斯忒得知真相后, 却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绝望之中, 最后俄卡斯忒选择了上吊自杀以解脱, 而俄狄浦斯则刺瞎双眼, 请求将自己驱逐出境。人们肯定了他的这种维护道德的献身精神, 但是却不得不对这位英雄无法逃脱命运安排的悲剧结局产生同情。对于英雄悲剧命运的怜惜, 使这部作品突显出其历史的悲剧性。人与那些超人的神的力量的抗衡, 在这里表现出他无力的一面。
俄狄浦斯是个英雄,他凭借自己的才智破了斯芬克斯之谜,拯救了忒拜城。同时,他又是一个正直的国王,爱护人民、维护国家利益,为了使城邦免于灾祸,他认真追查杀害先王的凶手,即使引火烧身也绝不反悔。人民也非常爱戴俄狄浦斯,把他看做“最高贵的人”。俄狄浦斯的高贵更重要地表现为,他以顽强的意志与自身的命运做斗争。他竭力逃脱杀父娶母的厄运。然而他越是积极地抵抗这可怕的命运,就越深地陷入命运的罗网,他越是真城地消除灾难,就越临近最终的毁灭。俄狄浦斯在不知不觉中触犯了人类文明社会最基本的禁忌———杀父娶母。他在与命运的较量中遭到了彻底的毁灭,由正直的国王变成了罪犯。俄狄浦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古希腊人看来,命运是一种超然的外在的神秘的力量,它与人类为敌,在这个命运面前,人类劫数难逃。
索福克勒斯笔下的英雄已不屈服于命运的控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和要求。他生活在民主制兴盛阶段,所以他歌颂那些与命运搏斗的英雄,一方面相信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又感到无法把握不可知的社会局势,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与现实世界产生冲突,正如剧中的俄狄浦斯一样,有着惊人的力量,却受到命运和神力的支配。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典型的“命运悲剧”, 它借用一个英雄时代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表现了人对命运的抗争, 人的盲目和局限以及命运不可战胜的主题。俄狄浦斯以为远离了自己的家乡便能逃脱“神示”的厄运, 从戏剧开场他便认为自己可以拯救忒拜城并且他可以掌控命运, 这与他认为自己离开家乡便能远离命运的悲剧一样, 但是他错了, 命运总会带来该出现的结局, 当他知道自己真正的出身之后,他才明白, 在与命运的拼搏中, 他输了。
但是,《俄狄浦斯王》的主旨,并不在于表现人在命运面前必然失败的痛苦和绝望,而在于揭示人是自由的生灵,虽然人会遭受挫折甚至牺牲,但在精神上却永不屈服。应该说,当他认识到自己的罪恶,刺瞎双眼自我惩罚的时候,俄狄浦斯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他不再是神与命运的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性的人。人不只是残酷命运的无辜牺牲品,更是具有自由意志的生灵。
《俄狄浦斯王》所展现出的人与命运斗争的主观意志和主人公身上显露出的深刻的悲剧精神, 以及他在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勇于用实际行动来承担自己的责任的态度, 为我们表现出了一种自我救赎的伟大精神, 并显现出了一种人文意义上的先进性[ 3]
[ 参 考 文 献] [ 1] 江曾培, 郝铭鉴, 孙颙.文艺鉴赏大成[M ].上海: 上海 文艺出版社, 1988.[ 2]王佐良, 祝钰, 等.欧洲文化入门[M ].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 1992.[ 3]邵锦娣, 白劲鹏.文学导轮[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