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俄狄浦斯的命运悲剧
浅谈俄狄浦斯的命运悲剧
在很早的时候,就听说了那个有名的斯芬克斯之谜,只是,不知道和它有着密切关系的俄狄浦斯。听老师讲了《俄狄浦斯王》之后,似乎对俄狄浦斯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最典型的古希腊命运悲剧,对于它的悲剧性,除了强烈的震撼之外,也就只剩下同情了,只因他杀父娶母是命中注定要发生的悲剧。
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俄狄浦斯是一个贤明仁慈的君主,他热爱城邦,关心人民疾苦,和王后相亲相爱,一切看起来都十分美好。后来,受俄狄浦斯统治的国家不断有灾祸与瘟疫,因此国王向神请示,想要知道为何会降下灾祸。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他是拉伊奥斯的儿子,终究应验了他之前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
其实悲剧发生的源头,在于俄狄浦斯的命运,虽然,他自身的性格——傲慢、怀疑、完美主义,也正推动了他命运的发展,但也只可以说,这是一部性格导致的命运悲剧。
如果不是俄狄浦斯不听周围的人的劝告非要查出杀害老国王的凶手,故事的结局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悲凉?虽然我们不能这样假设,但在剧中,俄狄浦斯一直是一个主动者,他的追查行动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他的每一步积极行动都使他愈加陷于被动,从而更迅速的走向毁灭。
不可否认,在出生时就有先知预言了他将要杀父娶母,正是为了逃避命运,拉伊奥斯刺穿了他的脚踝,并命令要将他杀死。只是奉命执行的牧人心生怜悯,没有把他杀死,把他丢弃在野外,不过这也是等死。然而,幸运的来临,他被邻近的科任托斯国王收养,当上了快乐的王子,被人们羡慕、尊敬。直到他听说了那个关于自己的预言——杀父娶母。
面对神谕,选择了积极地去抗争,他离开了科任托斯,流浪四方,想远离杀父娶母的悲剧,可,在冥冥中,不知道内情的他却在命运的摆弄下应验了神示。然而,其戏剧性就体现在这里,科任托斯国王并不是他的亲生父亲,逃离其实也就是在靠近。事情的发展还是在按照那个可怕的预言继续,按部就班的发生着,只不过表面上就那么的风平浪静。
他一心要追查杀害老国王的凶手,真相就离他越来越近。也许是他那种傲慢、不信任、完美主义和太爱刨根问底的性格使这出悲剧愈演愈烈,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也许是他那追求完美的天性使他宁可接受惩罚也要明白命运的真相,于是悲剧产生了,但最终还是命运的戏弄。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发现自己无意中犯下的罪恶,然后义无返顾的对自己施加最严厉的惩罚。例如,当他得知真相的时候,他陷入了极度的绝望与痛苦之中,他刺瞎自己的双眼,请求将自己驱逐出境。
人们虽然肯定了俄狄浦斯这种维护道德的献身精神,但是却不得不对这位英雄无法逃脱的命运的安排而表示深深的同情。在这里,人与神的力量的无法抗衡却更进一步地体现出人类无力的一面。
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即使这个人是多么地努力,怎样地坚持。在这场人与神的斗争中,人是注定不能打败神而取得胜利的。这里蕴含着深刻的宿命论思想。即无论一个人怎么抗争,他注定不能逆转他自己的命运,他必须得接受命运的安排,他只能听从于象征神权的统治者。俄狄浦斯的杀父娶母,在社会道德理论上来衡量和判断的话,那便是犯了不可能被宽恕的罪行,而俄狄浦斯在命运的捉弄之下无意犯了这种罪行,尽管是无意识的举行,也无可例外。也就是说,俄狄浦斯的命运是注定的悲剧。
第二篇:《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
《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悲剧
摘要:《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十全十美的悲剧”。俄狄浦斯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同“神示”的命运的抗争,想摆脱命运的摆布,但却始终没有逃脱“神示”的结局。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不是因其个人品质的优劣所造成的,而是在被看作是主宰一切力神面前,所表现的一种无可奈何和困惑茫然的意识。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悲剧;命运;宿命论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也是希腊最著名的戏剧之一。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进入民主制阶段,希腊悲剧也进入了繁荣时期。古希腊悲剧常以人命运的斗争为主题,因为命运观念是希腊人意识中的一个传统观念,可是当时的人们受认识能力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规律,因此他们就把这些谜团归结为上天的旨意。这时期产生了著名的三大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就是其中之一,古希腊人认为索福克勒斯的戏剧成就非常高,称他为“戏剧中的荷马”。
在古希腊,神被看作是能主宰一切力量,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人物,剧作同情着这个悲剧英雄的无辜,歌颂着同与生俱来的“神示”的搏斗和抗衡,努力争取改变自己那已被“神”所预示的命运的行动。但是索福克勒斯却没有正面对神进行否定,而是通过对俄狄浦斯王在抗争之后又无可奈何不得不面对悲剧结局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神的意志不可抗拒、不可违背的态度,这种表现是因为作者及其当时的社会深受着严重的宿命论的思想局限。
《俄狄浦斯王》这部剧作作为一种称为“回溯式”的结构式样,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采取倒序的方式变现,为这出戏剧制造了一种悬疑曲折的气氛,使情节紧凑集中,从而使剧情本身有很强烈的戏剧性,更能表现出剧本中复杂的人物的冲突和事件的转折[ 1] 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是许多西方文学艺术的灵感源头,许多西方文艺作品的蓝本均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传说。《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情节取自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神话,他为我们展现了一出让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在《俄狄浦斯王》的开场中, 俄狄浦斯由于道破了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的谜语, 解除了忒拜人的灾难而被忒拜人拥护为王。而当忒拜遭受瘟疫的时候, 为了拯救忒拜, 俄狄浦斯派王后的弟弟克瑞翁去向太阳神阿波罗祈求神示。神示说, 只有严惩杀害先王拉伊俄斯的凶手, 忒拜才能从瘟疫灾害中解脱出来。
凶手是谁? 没人能说清楚。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 在俄狄浦斯的再三逼问下, 先知告知凶手就是俄狄浦斯自己。此时, 俄狄浦斯却开始怀疑先知是被克瑞翁收买, 因为他认为克瑞翁一直觊觎着王位。在俄狄浦斯欲将克瑞翁杀死的时候, 王后好意相劝,并告诉俄狄浦斯, 神示说, 先王将死于其亲生儿子之手, 不料却在寻找儿子的路途中在三岔路口被一伙强盗杀死。听到王后如此叙述, 俄狄浦斯大为震惊。原来, 先王本没有子嗣, 但太阳神预言说他可以得到一个儿子, 但却会死于儿子之手。后来先王的妻子果然生下一个儿子, 这个孩子刚生下来就被丢弃在山中, 后来被人拾得, 而科任托斯国王也无子嗣, 便将其收养, 取名为俄狄浦斯。俄狄浦斯成年后求得神示, 得知自己命中将会杀父娶母, 为了逃避这个神预示的命运, 他离开了科任托斯, 向东方的玻俄提亚而去。路上行至一个三岔路口时与一伙人发生了争执并杀了数人, 而这其中就有先王拉伊俄斯。与此同时, 忒拜正遭受大难, 狮身人面妖怪斯芬克斯危害着忒拜, 凡是猜不出他的谜语的人都要被吃掉。俄狄浦斯刚好流落到忒拜, 他猜出了谜底, 解救了忒拜人民。忒拜人民为了感谢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被拥戴为王, 并且娶了先王的寡妻, 事实上是自己的母亲俄卡斯忒。戏剧由此回到了开场时。
当俄狄浦斯明白了这一切之后惊恐万分, 他终于明白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想要逃脱的神示却在不知不觉中被他应验了。他不仅杀害了自己的父亲, 更是不可饶恕的犯下了娶母的罪行。他跑回自己的宫中, 发现母亲俄卡斯忒已羞愧万分上吊自尽而亡了, 他从母亲身上取了别针, 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他在宫中疯狂的呼喊着希望将自己驱逐出境, 永远带离忒拜这个地方[ 2]。
面对神的预示, 剧中俄狄浦斯选择积极的抗争,他离开了自己的国家, 想远离神示所预言的杀父娶母的悲剧, 但冥冥之中不知道内情的他却在命运的摆弄下应验了神示。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即使一个人再怎样努力, 在这场神与人的斗争中, 人注定不能打败神取得胜利, 这里蕴涵了深厚的宿命论思想, 也是当时统治者给人们所灌输的思想, 即无论如何抗衡, 人注定不可能逆转自己的命运, 却只能听命于象征神权的统治者。
俄狄浦斯的“杀父娶母”如果用社会的伦理道德来衡量判断的话, 那便是犯了不能被宽恕的罪行,而俄狄浦斯在命运的捉弄之下无意犯了这种罪行,虽然是无意之举, 但当他和俄卡斯忒得知真相后, 却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绝望之中, 最后俄卡斯忒选择了上吊自杀以解脱, 而俄狄浦斯则刺瞎双眼, 请求将自己驱逐出境。人们肯定了他的这种维护道德的献身精神, 但是却不得不对这位英雄无法逃脱命运安排的悲剧结局产生同情。对于英雄悲剧命运的怜惜, 使这部作品突显出其历史的悲剧性。人与那些超人的神的力量的抗衡, 在这里表现出他无力的一面。
俄狄浦斯是个英雄,他凭借自己的才智破了斯芬克斯之谜,拯救了忒拜城。同时,他又是一个正直的国王,爱护人民、维护国家利益,为了使城邦免于灾祸,他认真追查杀害先王的凶手,即使引火烧身也绝不反悔。人民也非常爱戴俄狄浦斯,把他看做“最高贵的人”。俄狄浦斯的高贵更重要地表现为,他以顽强的意志与自身的命运做斗争。他竭力逃脱杀父娶母的厄运。然而他越是积极地抵抗这可怕的命运,就越深地陷入命运的罗网,他越是真城地消除灾难,就越临近最终的毁灭。俄狄浦斯在不知不觉中触犯了人类文明社会最基本的禁忌———杀父娶母。他在与命运的较量中遭到了彻底的毁灭,由正直的国王变成了罪犯。俄狄浦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古希腊人看来,命运是一种超然的外在的神秘的力量,它与人类为敌,在这个命运面前,人类劫数难逃。
索福克勒斯笔下的英雄已不屈服于命运的控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和要求。他生活在民主制兴盛阶段,所以他歌颂那些与命运搏斗的英雄,一方面相信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又感到无法把握不可知的社会局势,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与现实世界产生冲突,正如剧中的俄狄浦斯一样,有着惊人的力量,却受到命运和神力的支配。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典型的“命运悲剧”, 它借用一个英雄时代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表现了人对命运的抗争, 人的盲目和局限以及命运不可战胜的主题。俄狄浦斯以为远离了自己的家乡便能逃脱“神示”的厄运, 从戏剧开场他便认为自己可以拯救忒拜城并且他可以掌控命运, 这与他认为自己离开家乡便能远离命运的悲剧一样, 但是他错了, 命运总会带来该出现的结局, 当他知道自己真正的出身之后,他才明白, 在与命运的拼搏中, 他输了。
但是,《俄狄浦斯王》的主旨,并不在于表现人在命运面前必然失败的痛苦和绝望,而在于揭示人是自由的生灵,虽然人会遭受挫折甚至牺牲,但在精神上却永不屈服。应该说,当他认识到自己的罪恶,刺瞎双眼自我惩罚的时候,俄狄浦斯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他不再是神与命运的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性的人。人不只是残酷命运的无辜牺牲品,更是具有自由意志的生灵。
《俄狄浦斯王》所展现出的人与命运斗争的主观意志和主人公身上显露出的深刻的悲剧精神, 以及他在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勇于用实际行动来承担自己的责任的态度, 为我们表现出了一种自我救赎的伟大精神, 并显现出了一种人文意义上的先进性[ 3]
[ 参 考 文 献] [ 1] 江曾培, 郝铭鉴, 孙颙.文艺鉴赏大成[M ].上海: 上海 文艺出版社, 1988.[ 2]王佐良, 祝钰, 等.欧洲文化入门[M ].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 1992.[ 3]邵锦娣, 白劲鹏.文学导轮[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2002。
第三篇:浅析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性
浅见命运的悲剧
——《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性
初等教育学院 汉语言文学09级 罗琳 王贵菊
摘要:文学作品是展现时代的产物,《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最高成就。它着力体现了俄狄浦斯王为逃避命运,却一步步跟着命运的脚步前进。其人物性格和故事结构鲜明,以倒叙的手法,展现了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本文从故事的语言、结构及其俄狄浦斯王的性格来浅解《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
关键字: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
悲剧是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摹仿,情节对行动的摹防是悲剧的基础和灵魂。当人们谈到悲剧时,往往会联想到无助、失望甚至死亡的绝望。这是人们自然而然的对生命的渴求,对生存意义的认识和思考。正因为悲剧是一种摹仿,摹防生活的细节来与观众产生共鸣而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来展现悲剧的目的是对生命的一种反思,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生命是最灿烂的花朵。诞生于古希腊时期的《俄狄浦斯王》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戏剧的震撼,更是给那个时代打下了烙印。接下来将从故事的语言、结构及其俄狄浦斯王的性格来浅见其的悲剧性
一、语言中的命运性
(一)文本内容体现了时代特性
戏剧在古希腊有很高的成就,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然而这些戏剧都与古希腊的神话有关,属于神话的改写。古希腊的神话体现了古希腊人们对宇宙、大自然的认知,可这些认知是不全的就如我们古代一样认为一些超自然的现象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主宰,这股力量主宰了一切甚至是人们的命运。《俄狄浦斯王》就是古希腊的一部典型的悲剧的代表作,也是最典型的诠释命运的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讲述了忒拜城的国王俄狄浦斯为解决忒拜的灾难而开始着手追查前国王之死的真相。从而查出了一系列在命运安排下的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而不知的真相。在真相大白后他承受了莫大的痛苦,在愤怒之余自残双目,最后自我放逐归于毁灭。俄狄浦斯竭尽全力的想逃避命运的安排,可逃避的本身确是在跟着命运的脚步去实现命运安排下的一切。虽然主人公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来反抗,可是人类的心智局限和命运力量的强悍,使他不能逃脱命运只能残酷的接受命运的洗礼。
以至于他发出了声嘶力竭的悲鸣:“天哪!这是多么可怕的神示啊!我成了不应当生我父母的儿子,娶了不应当娶的母亲,杀了不应当杀的父亲。我瞎了眼了!”俄狄浦斯在面对着神秘莫测的命运是多么苍白无力呀。致使他无尽的痛苦失望,他对自己儿女的哀嚎:“什么耻辱你们少得了呢?„你们的父亲杀了他的父亲;把种子撒在生身母亲那里,从自己出生的地方生了你们。你们会这样挨骂的;谁还会娶你们呢?啊,孩子们,没有人会;显然你们命中注定不结婚、不生育、憔悴而死。”
无法逃脱的命运,使之延续到了下一代,成为无法改变的时代悲剧,人性悲剧,(二)语言表达形式与方式的侧重点
1.语言形式的侧重
《俄狄浦斯王》虽然有着对白、独白、旁白和唱等基本方式,但是《俄狄浦斯王》以问答形式出现的对白和歌队的合唱平分秋色来完成剧作。例如:
“俄狄浦斯王:你说什么?难道波吕博斯不是我的父亲?
报信人: 正像我不是你的父亲,他也同样不是。
俄狄浦斯王:我的父亲怎能和你这个同我没关系的人同样不是? 报信人:你不是他生的,也不是我生的。俄狄浦斯王:那么他为什么称我做他的儿子呢?
报信人: 告诉你吧,是因为他从我手中把你当一件礼物接受下来。俄狄浦斯王:但是他为什么十分爱别人送的孩子呢? 报信人: 他从前没有儿子,所以才这样爱你。”
整部戏充满着适合于表现人物个性的质朴自然、富于行动性和潜台词的对白,丝丝入扣、层层递进,明快质朴与优美的合唱形式形成相互辉映的“悲剧诗”。合唱包括:进场歌、当俄狄浦斯王创痛巨深的面对命运所呈现的一切时,他痛彻心扉,绝望而又无助的哭嚎出:“婚礼啊,婚礼啊,你生了我;生了之后,又给你的孩子生孩子。你造成了父亲、哥哥、儿子,以及新娘、妻子、母亲的乱伦关系:人间最可耻的事。”
在如此惨烈的现实面前、在百般抗争而不可改变命运安排的情况下,俄狄浦斯彻底绝望和崩溃了,声嘶力竭、悲愤至极。俄狄浦斯从出身开始他的命运就是一个被安排好的一个悲剧,无论他如何的抗争、逃脱都不可避免他自身的悲剧性。
二、结构中的悲剧性
(一)悬念中悲剧的闪点
悬念是构成这部戏剧的结构基础。索福克勒斯在这方面展现了他不寻常的才华。《俄狄浦斯王》重视戏剧内部的有机联系,悲剧结构复杂而又和谐,情节越来越紧张可是剧中却没有闲笔,没有断线的地方,然而作者又善于制造悬念,有一个悬念拉开了整个序幕。把俄狄浦斯与先知特瑞西阿斯的争论引出了俄狄浦斯是如何成为弑父娶母的凶手,不仅如此也把俄狄浦斯如何自惩的设计为一个悬念。作者不是一个个悬念单独的描写的而是一个悬念扣一个悬念,使观众不失兴趣的怀着一颗好奇心吧剧作看下去。例如:开场时情景,成立正弥漫香烟,到处是求生的歌声和痛苦的呻吟。忒拜城正遭受瘟疫的洗礼,而作为国王的俄狄浦斯是不会坐视不理的,而引出俄狄浦斯为解决瘟疫去追查前国王的死因。悬念一个一个被揭开,迷雾层层被拨开,而那个一出生就被预言会杀父娶母被抛弃的小孩进入了大家的眼睑。俄狄浦斯也开始了对往事的忧虑和怀疑,他是谁?他不是科任托斯城国王波吕玻斯,王后墨洛珀的儿子吗?他不是为了逃避那个预言才会选择离开的吗?可是当那个牧羊人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一切的秘密都被一一揭开,所有的悬念都被解开。俄狄浦斯始终逃避不了那个
如魔咒般的预言,不顾一切去反抗,鼓起最大的勇气却逃不了命运。
(二)倒叙式的巧妙
《俄狄浦斯王》从戏剧创作的角度开创了戏剧结构的大样式:追溯式又称倒叙式。以倒叙的手法与悬念相会穿插,把《俄狄浦斯王》的高潮安排在戏剧前夕,在正式拉序时高潮已开始了许多,以一种追溯式的方法把所有的一切追溯回来。
《俄狄浦斯王》中的追溯是一种痛苦的追溯,无论是俄狄浦斯,还是王后,或是那个牧羊人,都是想要他们揭开那块不愿揭开的伤疤。为了使国家、人民不再受瘟疫之苦,俄狄浦斯不得不追查前国王的死因,可这一追查不得不牵连出那个想永远被埋葬的秘密。那充满了眼泪、悲伤和痛苦的闸门只好打开,无论是谁在戏剧中那些记忆都是刻骨铭心的痛。
王后抛弃了才出生三天的儿子,忍受着弃子之痛,不久之后丈夫也遭受非命了,都是为了逃避那个预言,可王后怎么也没想到所有的一切都跟着那个预言轨迹在运行。而俄狄浦斯为了逃避那个命运,到头来却不知自己是谁,听到一切如命运所说的自己是杀父娶母的罪人时,又是整个瘟疫的罪魁祸首时,他怎么也不愿相信觉得是那个先知在与克瑞翁谋害他,当牧羊人出来作证时,一切的谜底都被揭开了。可是所有人都在痛,不幸和痛苦成为了追溯的主旋律,成为了悲剧的构成。这一构成给人们带来了冲击,使人不得不承认俄狄浦斯是一个悲剧。
索福克勒斯擅长于结构布局,特别是在情节的整
一、结构的严密、布局的巧妙等方面,堪称希腊悲剧的典范。自我结构上首创倒叙式的范例,剧情从故事将近结尾处展开,在向高潮推进的同时向前回溯,布局谨严,结构紧凑,情节起伏跌宕,发现、突转、悬念等技巧运用得恰到好处。
三、性格里的悲剧性与命运性
俄狄浦斯是一个执着的人,执着于与命运的抗争,可是却被命运那无形的手牵着走,看似已远离命运的轨迹却与命运越来越近。俄狄浦斯听到了他要杀父娶母,他离开了爱他的父母,可谁又知道俄狄浦斯认为的父母并非他亲生的父母呢?这样的离开,这样的意识为他杀父娶母做了一个铺垫。
俄狄浦斯不仅是一个执着的人也是一个年轻气盛的人,年轻人都有一个统一的特点就是冲动。就是因为俄狄浦斯的冲动才会有他杀死忒拜的前国王,看似不经意的杀人,可它却是顺着命运的轨迹在发展下去。看似是自己冲动而杀了一个不相关的人,却是冥冥中给他安排的父亲,一个未曾谋面的父亲。当俄狄浦斯解开了斯芬克洛芬的谜底时,他解救了忒拜城的困苦,因此俄狄浦斯成为了忒拜的国王并且他去了前国王的王后。当俄狄浦斯自认为已远离了那个预言,可他已经顺应着命运的轨迹杀父娶母了。因此才有了开幕时忒拜的瘟疫,作为国王的他不能坐视不理,要为忒拜化解瘟疫而方法就是追查杀害前国王的凶手。俄狄浦斯立下重誓要严惩杀害过往的凶手。当层层谜底揭开后,自己却是凶手,自己还应验了要杀父娶母的预言。自己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自己的命运。自己无论怎样的执着于自己命运的抗争,却因为自己的执着揭开了一块深埋在总人心里的伤。
俄狄浦斯是正直、诚实,为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而四处奔走,力图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说明它具有独立意识和坚强毅力,也说明它遵循高尚的道德原则,敢于反抗神谕,具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然而命运却注定这样一个优秀人物成为罪人。命运真是不可抗拒的悲剧呀!
王后是一个温柔娴熟的女人。为了化解丈夫和自己弟弟的矛盾不忍心揭开埋葬在自己心中的痛。回忆着:抛弃了自己才出生了三天的孩子,只是预言着这个孩子会杀父娶母。为了孩子不会成为一个没有道德的人而抛弃他。可是事情总是违背着自己的心。最终那个被抛弃的孩子还是杀死自己的丈夫,成为了自己现在的丈夫,自己却即是母亲又是妻子。无法承受的王后最终选择了自尽。带着自己一辈子的伤离开了人世。
在《俄狄浦斯王》中无论是谁都是一个悲剧的种子,那颗种子被创造出来就已经有了自己所要承受悲剧性的命运。
悲剧往往是震撼人心的。给人一种最高的艺术境界。俄狄浦斯拥有独立意志和高尚品质,然而命运却注定这样一个优秀人物成为罪人。那么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怀疑。即使怀疑了有怎样呢?俄狄浦斯始终是一个悲剧,一个不可扭转的悲剧。无论是俄狄浦斯、王后还是先知都在做命运的抗争,可这些抗争只会让命运越走越近。只会注定《俄狄浦斯王》是一个命运安排下所诞生的悲剧。
参考文献:
[1] 罗念生《论古希腊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版。
[2] 陈洪文 水建馥选编《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版。[3] 亚里士多德 《诗学》。[4] 廖客兑 《论古希腊戏剧》。[5] 胡兴亮改写 《俄狄浦斯王》。[6] 尼采 《悲剧的诞生》。
[7] 周安华主编《戏剧艺术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8] 董键、马俊山著《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9] 廖可兑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戏剧学习》,1983年
第四篇:杨舒平浅析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
浅析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与性格悲剧《哈姆雷特》的语言特
点
摘要: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哈姆雷特》由于创作时代不同,它们所展现出的主题思想、人生思考、语言特点等必然各具特色,本文将从两部悲剧的语言文本内容、语言表现形式、语言表达方式三方面浅析二者的不同。
关键词:悲剧;命运;性格;《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
一谈到悲剧,人们往往会想到无助、绝望,甚至死亡,这自然而然会引起人们对生存的渴望与珍惜,对人生存在意义的认识和思考,也许,这就是悲剧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诞生于古希腊时期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下简称《俄》)和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以下简称《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戏剧的震撼,更是两个时代的烙印。无疑,两种悲剧所运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各具特点,接下来将从语言文本内容、语言表现形式、语言表达方式三方面谈谈二者语言上的不同特点。
一、语言文本内容体现时代特点。
古希腊时期人们对宇宙、对自然知之甚少,坚信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主宰命运,于是,悲剧的主人公大都是神或英雄,他们崇尚事迹和精神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戏剧创作也同样与命运的不可改变性有着必然的联系。悲剧《俄》就是一部典型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代表作,‚也是命运悲剧的最高诠释。‛“1”所谓命运‚代表着一种人对其无能为力反而被其支配的巨大的‘客观势力’。‛ “2”这里的客观势力是指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神灵崇拜或族权、君权崇拜至高无上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人们无法克服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实。‚由于在氏族社会时期,人们相信神的力量,认为神主掌一切,因此产生了命运观。‛“3”《俄》我们通常把它称为命运悲剧,讲述的是一位被国人视为救星的俄狄浦斯王在命运的安排下,铸成杀父取母而不自知的大错,一旦真相大白,他经受了巨大的痛苦,愤而自残双目,自我放逐,归于毁灭。主人公虽然不屈不挠的与命运相抗争,但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摆弄。当男主人公俄狄浦斯王面对现实、面对命运,他无能为力,面对两位女儿,他哀鸣:‚什么耻辱你们少得了呢?你们的父亲杀了他的父亲;把种子撒在生身母亲那里,从自己出生的地方生了你们。你们会这样挨骂的;谁还会娶你们呢?啊,孩子们,没有人会;显然你们命中注定不结婚、不生育、憔悴而死。‛
莎翁的《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悲剧作品,这一时期神学的地位不断下降,对人的价值的认知不断提升,尊重人,尊重生命,追求价值等观念深入人心,肯定‚人‛,‚叫人觉醒、发扬主体性的戏剧“4”‛主题表达在戏剧《哈》的台词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此剧是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经典,通常被我们称作是一部性格悲剧。丹麦老王突然驾崩,王子哈姆雷特得知叔叔克劳狄斯继承王位并娶了自己的母亲——王后为妻,心中充满了忧伤和愤怒。父王的鬼魂出现,诉说了克劳狄斯谋杀自己的罪行,要哈姆雷特替父报仇。证实了鬼魂的冤情后,气愤的哈姆雷特却误杀了自己恋人的父亲——大臣波罗涅斯。最终,王子与波罗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决斗,克劳狄斯为王子安排的毒酒被王后误饮而亡,克劳狄斯准备的毒剑刺伤了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刺到了克劳狄斯自己身上。《哈》剧的最大成功在于它对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性格描写。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思想深邃而行动软弱的人,让具有如此典型性格弱点的人作为复仇任务的承担者,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戏剧冲突的曲折性,由于哈姆雷特的性格原因使得剧情异常复杂、激烈、难于琢磨和出乎观众的预料。
二、语言表现形式各有侧重。
两部悲剧作品虽然都有着对白、独白、旁白和唱等基本方式,但二者的侧重大不相同。《俄》多以问答形式出现的对白和歌队的合唱平分秋色来完成剧作。例如:
‚俄狄浦斯王:你说什么?难道波吕博斯不是我的父亲?
报信人: 正像我不是你的父亲,他也同样不是。
俄狄浦斯王:我的父亲怎能和你这个同我没关系的人同样不是?
报信人:你不是他生的,也不是我生的。
俄狄浦斯王:那么他为什么称我做他的儿子呢?
报信人: 告诉你吧,是因为他从我手中把你当一件礼物接受下来。
俄狄浦斯王:但是他为什么十分爱别人送的孩子呢?
报信人: 他从前没有儿子,所以才这样爱你。‚
整部戏充满着如此适合于表现人物个性的质朴自然、富于行动性和潜台词的对白,丝丝入扣、层层递进,明快质朴,与优美的合唱形成相互辉映的“悲剧诗”。合唱包括:进场歌、第一合唱歌、第二合唱歌、第三合唱歌、第四合唱歌,并且配有歌队队长,可见,‚白‛和‚唱‛在剧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哈》则以诗化的性格语言和众多大段的独白见长来揭示人物复杂的心理过程,使人物性格更加深刻丰满。‚从写人到刻画富有个性的戏剧性格,再到描摹独特的灵魂,显示了人类戏剧艺术创作不断深化的趋势,同时也表明了古典戏剧向现代戏剧的历史性转型。‛“5”《哈》剧正是按照人物的身份和处境不同,用不同的语言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人物语言或文雅或粗俗,或哲理或抒情,或朴实或华美。主人公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渴望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但由于早期英国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导致这种人文主义思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性。所以,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既忧郁绝望而又充满理想,既行为踌躇而又语言果断,既向往平等的人际关系又蔑视平民,不懂得发动群众。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导致了他命运的悲剧。例如,第三幕第三场末了哈姆雷特的独白。
哈姆雷特:现在容易动手了, 当他在祈祷时;我现在就下手杀了他..[拔出佩剑]然后他就直接上天堂;这就算是复了仇?这还需三思:一个恶徒杀了我的父亲,而我--父亲的独子--却保送此恶徒登上天堂;什么, 这等於是成全了他;这不算是复仇。
他在我父亲未经悔过、罪恶贯盈时把他杀害;上帝对他的这笔账此时是如何的看法, 除了神之外, 有谁晓得
依凡人之推理, 这应算是个重罪;但是,假如我正当他在忏悔时把他杀死, 那他为此旅程已作了充份的准备工作;我能算是复了仇吗? 不!回鞘去罢, 宝剑呀, 让我寻个更好的机会: ”
此段独白是哈姆雷特犹豫杀不杀克劳狄斯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性格的优柔寡断和行动的软弱,其实是在为自己的不知所措寻找借口,这也使剧情更加具有了戏剧效果。再如:第三幕第一场“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
‚哈姆雷特:{自言自语}
生存或毁灭, 这是个必答之问题:
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并将其克服。
此二抉择, 究竟是哪个较崇高?
死即睡眠, 它不过如此!
倘若一眠能了结心灵之苦楚与肉体之百患,那么, 此结局是可盼的!
死去, 睡去...但在睡眠中可能有梦, 啊, 这就是个阻碍:
当我们摆脱了此垂死之皮囊,在死之长眠中会有何梦来临?
它令我们踌躇……‚
此段独白使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他的烦恼和失望,苦闷和彷徨以及他对周围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三、语言表达方式体现性格化。
性格化的语言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性格化,《哈》剧语言的基调沉闷、压抑和悲愤,主人公哈姆雷特思想的矛盾和性格的优柔应以语调低、语气沉、语速慢的性格化语言表达方式来展现。
而戏剧《俄狄浦斯王》的语言基调先是勃勃向上,激烈的与命运抗争,主人公开始不相信命运,不屈不挠、不放弃任何一个与命运抗争的机会,此时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语气沉、语速适中、声音浑厚有力而且充满激情。但当还是逃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此时又转为语调更低、语气更沉、语速转慢、内心依据丰富,基调充满着悲壮和豪放。当俄狄浦斯王创痛巨深的面对命运所呈现的一切时,他痛彻心扉,绝望而又无助的哭嚎出:
‚婚礼啊,婚礼啊,你生了我;生了之后,又给你的孩子生孩子。你造成了父亲、哥哥、儿子,以及新娘、妻子、母亲的乱伦关系:人间最可耻的事。‛
在如此惨烈的现实面前、在百般抗争而不可改变命运安排的情况下,他彻底绝望和崩溃了,声嘶力竭、悲愤至极。
‚悲剧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不论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或社会悲剧,都充满着高洁甚至神秘的意味,隐含着人生的教训和哲理。[6]‛让我们欣赏悲剧、感动悲剧、思考悲剧,尽情的在悲剧壮美的语言艺术里比较和提炼。
参考文献:
[1]周安华主编《戏剧艺术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2]董键、马俊山著《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3]“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著《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第五篇:俄狄浦斯命运启示
俄狄浦斯命运启示
俄狄浦斯命运启示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王》,被公认为希腊悲剧代表作中的代表作,是人同命运的周旋中最撼动人心的悲剧,其间蕴含了太多的哲学意蕴。在剧中,希腊王子俄狄浦斯为了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而离家远游,却恰恰走上了杀父娶母的不归路。最后俄狄浦斯刺瞎自己的双目,并流放了自己。在离家远游的途中,集智慧勇敢慈悲于一身的俄狄浦斯曾经猜出了斯芬克斯之谜,回答出谜底是“人”,应该说他是那个时代最聪明睿智的人了,但他悲剧性的命运却在于不知道“人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是谁”,终于陷入悲剧的噩运。在这里,命运以其巨大的神秘力量显示:俄狄浦斯的命运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其实是整个人类的永恒困境:人类力量的渺小以及命运的不可抗衡。
在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是自我反思的第一个例证,是阿波罗神庙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的第一次实践。人究竟能否认识自己,把握命运,抗衡命运呢?俄狄浦斯其实一直在探寻命运抗衡命运的:他的离家远游就是一种抗争;他对自己身世的追查其实是人对自己命运的探寻。因此,海德格尔说:这出戏剧的展开就是“在外表(歪曲和遮蔽)和敞开(真实和存在)之间的一场斗争。”这场战争以俄狄浦斯刺瞎双目流放自己宣告了抗争的失败、命运的不可战胜,众神在天上微笑着欣赏着自己的恶作剧。且慢,俄狄浦斯刺瞎自己双目的瞬间,既是对神谕的顺应,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抗争?在他的这一自惩的决绝举动中,蕴含着对于命运勇敢的担当。刺瞎双目的俄狄浦斯实现了自我超越,使俄狄浦斯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如多德所言:“俄狄浦斯是伟大的,但那不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尘世地位——他的尘世地位是一个将如梦一样转瞬即逝的幻觉,而是因为他的内在力量:不惜任何个人代价去追求真实的力量,一旦发现后去接受和承受它的力量。‘这个恐怖是我的,’他喊道,‘除我之外无人能有足够的力量来承受它’。”俄狄浦斯以巨大的勇气面对了真实的自我。
荷尔德林认为,对于俄狄浦斯王来说一只眼睛也许都太多了,而尼采则对俄狄浦斯那“无畏的眼睛”大加赞颂。因为,“纯粹的哲学观照是不需要环视四周的,对于自我存在的意识也不需要尘世的荣耀加以证实。于是,在女儿安提戈涅的陪伴下,失明、落魄和年迈的俄狄浦斯于自我流放的岁月中历经苦难,却仍旧保持着一种精神的高贵和思想的洞彻。”
这种精神的高贵是人性的升华,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殉道精神。令人联想到希腊神话
中不停滚动巨石的西西弗斯,中国神话中精卫填海的故事。人是茫茫宇宙中微若尘芥的一分子,人在自然的命运面前大抵总是渺小、无知、恐惧的,但人作为万物之灵,却有着认识自我,顺应命运的自觉,也有着超越命运的能动性。中国的先哲面对神秘的命运说:“尽人事而知天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同样一种顺应天命而不消极的态度。后来者更有苏东坡之流大呼着:“既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骤得,托遗想于悲风”的洒脱情怀。
人是什么,命运是什么,我是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者一直在探寻的终极命题。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面对问题的态度,我想,这是我读俄狄浦斯故事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