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升初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一、《高贵的施舍》
1、喘 鞠 lǚ xiù
2、高贵——低贱(卑下)慷慨——吝啬(小气)
3、略
4、她要教会乞丐凭自己的力气挣钱
5、意思是:不劳动就接受别人的施舍,对乞丐来说是降低人格的举动,是可耻的;劳动后接受给予者的钱财是凭自己的能力所得,是光荣的。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是平等的。
6、母亲是个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别人,并且很有骨气,自尊自立的人。
7、“高贵”的本义是气质高雅或地位优越;“高贵的施舍”的含义是“不同寻常的,能激励人自强自立的施舍。”
二、《不识字的老师》
1、zhǎng yuán
延
黝
2、柔软(温暖)
硕壮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幽默地写出太阳下山了。
4.痛苦终究会过去。“倒霉”和“痛苦”可以充实人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种人生是幸福、愉快的。(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温柔、包容、善良、助人为乐、幽默、睿智等。
6、因为在无奈下接近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更重要的是他告诉我做人的道理,使我认清了真正的世界。
7、他虽然不识字,但却懂得许多深奥的道理,而且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三、《另起一行》
1、wù
惫
哀
匙
2、略
3、边缘;顶峰
4、想开点,人这辈子不如意的事多着呢,哪能都顺心?改:„„不能都顺心。
5、第⑤段“乡村的空气甜丝丝的„„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没有。他欣赏这个“真正的早晨”的同时,仍耿耿于城市里的失败。
6、不对。尽管农村生活艰苦,大表哥过早地苍老了,但他的生活并不悲哀。因为“大表哥”对生活充满信心,从没有因“虫害”而沮丧过,即使遇到了此类挫折,他也知道该怎样做,活得有精神。
7、遇到挫折不能气馁,应重新振作起来(意对即可)
四、《飘香的生命》
1、xiù
qìn
diāo
mì
2、听完这个故事,我们的眼睛怎能不湿润呢?
3、顾此失彼 扬长避短 若即若离 严寒酷暑
4、引出下文
5、“眼睛都湿润”的原因是“为了那默默行善的老人”,“心湿漉漉”的原因是“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6、生命的美好在于默默地奉献(言之有理即可)。
五、《风的故事》
1、躁
焕
zuàn
2、拟人
3、每当风伤心悲泣的时候,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往事。(只要是表示回忆的语句即可)
4、(1)柔情万千;(2)热情洋溢;(3)沉静和煦;(4)孤独衰老。分析:(4)为衰老疲惫、暴躁也可。
5、(1)感激;(2)欢迎;(3)赞美;(4)置之不理。
6、言之有理即可。
六、父亲是眼睛
1、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对某一事物感情专注。
2、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3、今后,没有人能像父亲那样做自己的眼睛了。
4、(1)父亲教小群认识水,学游泳。(2)父亲为小群解说颜色。(3)父亲给小群买书包。
5、因为父亲不知道书包是绿色的,他觉得对不起孩子,思考自己应该怎样给孩子解释。
6、因为这句话让小群明白了原来父亲也是一个盲人,他非常深切地体会到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热爱和勇气。
7、(1)说明父亲对于小群意义重大,是父亲让小群对世界充满了爱。
(2)对于一个盲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气是十分重要的,就好比拥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
七、《父爱昼夜无眠》
1、溃 缭 锐 酬
2、(1)文中指睡觉的整个过程没有间断
(2)这里指头发掉的多,掉的快
3、如:父爱如山般深沉(海般博大)
4、我先是提出带父亲去看病,当父亲“不肯”时,我“恼火”。所作所为,流露出“我”对父亲的不满和抗议。
5、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寥寥数语勾画出父亲不愿让儿子为自己担心的关怀与体贴之情。
6、“我”响亮地回答“是”,我被父亲感动了,此时对父亲充满了感激与敬爱之情。
八、《我爱秋天》
1、sà 绽 shuò 触
2、B
3、舒服 赏赐
4、略
5、比喻 拟人
6、红枫树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使“我”心中暖意融融;菊花不畏寒霜,给了“我”信心和勇气,这些具有个性的植物,给“我”斗志,鼓起了“我”的勇气。
7、例:秋风萧瑟 金风送爽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秋风引》 【唐】刘禹锡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湘夫人》 【先秦】屈原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汉】刘彻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东汉】曹丕
九、《风雨中的菊花》
1、nòng bó 笼 罚
2、思考(思量)恭敬
3、如“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闷热。
4、小乞丐 在母亲生日这天用讨来的钱买一束鲜花献到母亲坟前。
5、钱放在口袋里的时间长,经常摩挲点数,是靠长期乞讨积攒起来的,得来不易。
6、衣衫褴褛,又黑又脏 无依无靠 艰难困苦
7、有沉重、有难过、更有对母亲的敬重和怀念。
8、多尔先生被小乞丐对母亲的一片真情所感动。“模糊”说明多尔先生被感动得眼中有泪了。
十、《我的小河》
1、gòu,yū,和谐,沐浴
2、A、柔弱,B、厄运
3、昔日被污染的肮脏不堪的小河又变得清澈美丽,谁会不高兴呢?
4、略
5、保护小河,保护环境,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6、略
十一、学溜冰
1、huáng zhōng
2、第一段从开头到“是不是”。第二段从“不要以为”到结尾。第一段:写一位体育教师用椅子教“我”学习溜冰的事。第二段:溜冰故事给人们的启示。
3、“我”在初学溜冰时遇到很多困难,当“我”正需要别人帮助时,教师想通过椅子来帮助“我”掌握溜冰的技巧,尽快学会自己溜冰。
4、因为椅子只是一个过程,要真正地学会溜冰,必须离开椅子在冰上自由滑行。
5、椅子是帮助你、支持你的人;是你依赖、依靠的人。
6、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点明题意。
7、生活中我们不应该一味地依赖别人生活,而应该学会独立而坚强地面对生活。
十二、天堂里的老师
1、炯 脆 yǔn yāo
2、略
3、佩合——配 不曲——屈
4、略
5、生命的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
6、“闪烁的灯光”指阿明不屈的精神。因为精神是抽象的,而用旗帜作比,就将阿明对生命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向人们展示出来了,形象而动人。
7、如:《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原来你离我那样近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因为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工作。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的卡上。她也曾想过要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吃一顿简单的饭。
③她知道自己在心底,其实并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的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大呼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土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看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漫不经心地问她,何时你的父母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与她通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刺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没有想到,她与他,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彼此。
⑥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便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到自己位置上,安心观看电影的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穿了制服的门卫,正拉着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朝外走。到台阶处的时候,门卫用力地将男人一推,男人一个趔趄,便重重跌倒在台阶下的花池旁。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即刻一哄而上,将门卫拉下去。一片混乱的叫嚷声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是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人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的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下花池的那个民工,假说找自己女儿,试图混进去看。门卫当然识破了他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最初看到的那一幕。
⑦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就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觉得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她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
⑧最终,在人群的拥挤里,她没有回头,迅速地走开。但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她的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⑨从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的近,近到不过是几十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5层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动者。
⑩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她的名字。她与父亲,原都是没有勇气的人。只是,她的怯懦,是因为卑微;而父亲的躲闪,则是源自对她最深的爱。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3)
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模棱两可:
2.第⑦段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3.从前文找出与第⑩段画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然后结合文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5)
4.通读文章,谈谈你对“她与父亲,原都是没有勇气的人。只是,她的怯懦,是因为卑微;而父亲的躲闪,则是源自对她最深的爱”一句的理解。(6)
参考答案
1.形容不表示明确的态度,含含糊糊,不愿说明真实的情况。
2.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她听到父亲叫喊自己名字时的震惊心情及是否与父亲相见的矛盾心理。
3.呼应句子: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就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
作用:前文写了她听到父亲叫喊自己的名字,后文交代了父亲这样做的原因,这样写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4.“她”因为父亲身份卑微,怕被人耻笑而不愿见父亲,目的是维护自己可怜的自尊心;父亲之所以相隔咫尺而不去看女儿,是不愿意给女儿带来精神上的负担,是源自他对女儿深深的爱。(大意正确即可)
生命之芯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③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④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⑤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
⑥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⑦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⑧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⑨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19.阅读第①自然段,请品味“昏睡的葡萄藤醒了”这句话中“醒”字的妙处。(3分)
20.第①、第⑤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1.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分)
22.如何理解“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这句话?(4分)
23.阅读全文,你从葡萄叶子夭折的生命历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4分)
(3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蓄积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时节发芽(睁开叶芽)、长叶(叶子舒展)的生命苏醒状态(充满生命活力),蕴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分)。
20.(4分)结构上起到照应、对比的作用(1分);内容上,用前面葡萄叶生长旺盛的喜悦来反衬后面葡萄叶过早凋落的无奈(1分,答出反衬即可),突出果实是叶子生命的灯芯(1分)。(意思对即可)
21.(3分)十分喜爱——痛惜不已——充满敬意(每点1分)
22.(4分)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命的价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使命的崇敬(2分)。作物是为果实而生的,它们的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一旦果实夭折,作物的生命也就黯淡了,提前进入生命的秋天(2分)。(意思对即可)
23.(4分)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生命的真正目的,为什么生命使命而生活(2分)。我们更应该像以果实为灵魂的葡萄叶那样,把握住美好年华,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人生才有意义;我们应以敬畏生命的态度关注和思考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从中得到人生有益的启迪(2分)。(围绕生命的使命(我们的灵魂)、怎样才能有意义地生活展开即可)(意近即可)
第三篇:现代文阅读答案(定稿)
现代文阅读答案
《龙眼与伞》
21、拟人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
22、亢奋 不快 羞愧
23、“我”的话语让母亲想起了刚才受到的委屈
24、母亲独自在家因委屈而默默流泪 母亲在大雪中为“我”送伞 为让“我”的心情更好母亲宁可自己受委屈
25、B
26、略
《雪地烤红薯》17.(2分)烤 送(每空1分)18.(4分)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每点2分,意对即可)19.(3分)D 20.(3分)暗示时间的推移;交待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21.(3分)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这哪里是一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啊(意对即可)
《雪地里的红棉袄》20.善良(富有爱心)、勤劳、无私(有奉献精神)(答出两点即给2分,意思相同即可。)21.①嫂子给“我”留米粥和鸡蛋;②嫂子暖和了“我”强肿的小手;③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送“我”上学;④嫂子在临开车的时候塞给“我”六个鸡蛋;⑤嫂子抱柴草给“我”烧炕。(答出三点即给满分)22.比喻(1分)。①嫂子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亲人的慈母情怀,培育出了作家、博士,蛤她却为此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卸货分)。②盛赞嫂子的养育之恩(1分)。23.(1)嫂子对“我”、哥哥和父亲的关爱之情;(2)“我”“哥哥和父亲”对嫂子的感激之情。(2分,每点1分)
寄情于物:本文主要表现了嫂子对“我”的关爱,而这份关爱之情,是作者巧借“鸡蛋”来展现的。如文中第5段中嫂子给“我”留鸡蛋,第12段中嫂子给“我”塞鸡蛋,即是通过鸡蛋来表现嫂子对“我”的关注和爱护(2分)。文章还表现了“我”对嫂子的感激之情,而这份感悟的表达,作者主要是通过“红棉袄”留在“我”心中深刻印象来表现的(2分)
环境烘托:文章中有三处地方写到了“风大,雪磊”,突出了天气的恶劣,借此反衬出嫂子的关爱给“我”带来的温暖(2分)。环境描写的烘托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更加突出,更加真切细节描写。
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嫂子“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怀里暖和”、“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的手里”,一个“拉”和一个“塞”表现出了嫂子对我的关爱之情。这些细致而传神的细节描写,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地细腻,更加地感人。一线串珠:标题“雪地里的红棉袄”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它串联起了我8 岁、18岁、38岁等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嫂子的深刻记忆;“鸡蛋”是另一条串联情节的线索,通过“留鸡蛋”、“塞鸡蛋”、“买蛋糕”等情节,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爱和我对嫂子的敬爱之情(2分)。一线串珠的使用使得文章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让整个文章有浑然一体的感觉(2分)
《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13.用材考究,极为奢华;色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图案形象各异,寓意鲜明。(意对即可)。14.以《九龙图》为例,意在说明南京云锦工艺高超,巧夺天工。(意对即可)15.不能删去。“最多”,界定数量,更能准确说明南京云锦织造特别耗时费力。(意对即可)16.B 17.在继承中要有创新;在传统内容中,融入现代元素;使用现代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天窗》18.母亲陪我看星月;为我扇扇子;给我猜谜语,讲故事;为我缝衣服。(答出三点,意对即可)19.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或:运用叠词,使文句形象且有音韵美。(2分,意对即可)(2)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2分,意对即可)20.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意对即可)21.D 22.示例一:《童年》 童年的阿廖沙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外祖母给予他无私的爱,使他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示例二:《名人传》 贝多芬面对耳聋的痛苦不幸,用创作音乐来为自己打开心灵之窗,最终成为不朽的音乐大师。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双目失明,他以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克服重重困准,以顽强的毅力写作。(意对即可)
《种春风》22.(2分)对他人的关爱之心(意思相近即可)23.(3分)①外表的寒酸与心灵的美好形成对比(或用外表的寒酸衬托心灵的美好)②欲扬先抑(意思相近即可)24.(2分)隐隐不安(震惊)别样温暖(意思相近即可)25.(3分)希望人人都能关爱别人,并能把这种爱心传递给每个人。(意思相近即可)
《人性的爱抚》15.(2分)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伺机行窃作铺垫。16.(3分)(1)年轻人向里面探头探脑地张望,被人发现后又突然退了出去。(2)当店主人正要继续打盹的时候,年轻人又探头进来。、(3)当店主人问他买什么的时候,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17.(2分)刻薄(多疑冷漠)友善(信任温和)18.(4分)(1)年轻人的意思是说他家境贫困,无力求学,想通过给人弹琴来赚取学费。(2)这个年轻人确实是一个学琴的孩子,而且琴技高超,他前面所说的话都是真的。19.(4分)见解深刻1分,理由充分2分,语言通顺流畅1分。
《选择》17.鲁米斯为死囚选择逃离海啸的生路;死囚选择自首回报鲁米斯的义举。(大意正确即可)揭示了信任的力量,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大意正确即可)18.形容包围得非常严密。(大意正确即可)【解析】“水泄不通”本义是“好像连水也流不出去”,常用来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这里是说狱警们将监狱长的办公室包围得非常严密。19交代了海啸的可怕,渲染了恐怖的气氛,给人们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压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意正确即可)20.通过对比,衬托出老狱警鲁米斯面对灾难镇定、忠于职守、尊重并善待生命的高尚品质。(大意正确即可)21.海啸造成的损失海啸的来临 海啸消退以后 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在鲁米斯义举的感召下死囚们义无反顾地返回监狱,做出了正确选择,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大意正确即可)22.本文属于先叙后议的形式叙述了鲁米斯在海啸来临过程中的义举及海啸后死囚的真诚回报,揭示了相互信任的可贵的意义,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大意正确即可)
《重读背影》1.相同:都是仔细描写了自己父亲的背影。不同:写作背景不一样。2.如:父母为了子女可以献出一切。或这样娇惯子女可真的可怜。3.写一个细节。适当作点描写。4.(1)5.没有统一答案。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为了我,你们付出了许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好好孝敬你们。
第四篇:现代文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文阅读答案1①我绝没有想到那个深到膝盖的礼是行给我的。
②正午,伏天,高温。我像片枯叶子搭在柜台前,两眼闭着,脑子却是清醒的。前后店门大开着,却没有一丝风溜进来。往水泥地上泼一些水,洇出各种图案,又马上蒸发掉了。天地白亮亮一片,所有东西都藏起自己的影子。
③嗓子里升着一团火,不停地喝水,喝水。那个没有影子的人什么时候站在门外的,我不知道。喝了太多的水,肚子隐隐发胀。出门看到一个人以奇怪的姿势站在我的店门外。一个男人背着一个巨大的旅行包,腰弯成九十度,双手垂放在膝盖上,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南方话。内急,没听清他说什么。方便回来,看到刚才的那个怪人,站在另一家的店前,店主正将一杯水递给他。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刚才是向我讨一杯水喝。我带着歉意招呼他进来,休息一会儿再走。他看我一眼,极干净的眼神,笑着摇摇头,仍就是深及膝盖的鞠躬礼,然后背着行囊渐渐走远。
④心静下来,天气似乎也不再那么热。我抽出一本书,安静地读。书上说,活着,为了行走。行走,为了寻找。寻找,就是快乐。站起来,看着伸向远方的那条路,我的快乐像散在路边的石子,悄悄眨着眼。
⑤晚上,我看到坐在小饭店斜对面的吃面人正是中午的那个过路人。心跳莫名其妙地加快,和他说话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要了一碗面汤,慢吞吞地喝,一小口,一小口,很惬意的样子,像是在品一碗老酒。多么熟悉的神情。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
⑥多少年前,在某个小酒馆,我们就这样面对面地坐着,喝一点酒,说一些话。所有的时间和事物都停下来,听我们讲各自路上遇到的风景。
⑦面端上来,雪白的刀削面,上面漂着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香菜叶。他香甜地吃面,咬着煮成褐色的卤豆腐块。心里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很想坐在他的对面,问一问他这些年过得可好。
⑧终于还是坐在他的对面。我闻着他身上微微带点苦味的汗味。那些味道挟裹着一路的风尘,散在空气里。
⑨你一定走了很多的地方,我说。
⑩他笑了一下说,从最南边来,有海的'地方。
(11)他给我看拍下来的照片,让人吃惊的影像。烽火台,这些苍老的建筑物,披着黄土,沐浴在黄昏里,像一个瘦硬的老人,倔强而又坚忍。金色的向日葵花,像一群少女仰着脸笑意盈盈。而那些垂垂老矣的房子隐在黑暗里,旧得浑身都是故事。
(12)我告诉他,这几年我守着一个店,也守着自己不安分的心。我用时间准备我的旅行,以另一方式开始我的行走。我是一种内心的行走。我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乘车,下车。选择交通工具,选择站台,选择路口,选择朋友。他静静地听我讲,我知道他能听懂我的故事。
(13)碗空了,他站起来,背着包,消失在夜风里。我知道我们还会在很多年后坐在一起,喝一点酒,说一些话。
(选自《中国散文佳作20xx行走的生活》,有删改)
阅读练习
1、用原文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能够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是。(2分)
(2)第(12)段中“我用时间准备我的旅行,以另一方式开始我的行走。”其中“另一方式”指的是。(2分)
2、第②段画线句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3、揣摩下列语句,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6分)
(1)第⑤段中“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3分)
答:
(2)第(11)段中“他给我看拍下来的照片,让人吃惊的影像。”这些“影像”让“我”感到“吃惊”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4、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4分)
答:
参考答案:
1、(4分)(1)活着,为了行走。行走,为了寻找。寻找,就是快乐(2分)(2)内心的行走(2分)
2、(3分)环境描写,渲染了夏日正午天气异常干燥闷热的特点,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答出“环境描写”1分,作用2分)
3、(6分)(1)因为“他”和“我”都是行者,“他”是身体的行走,“我”是内心的行走。我们有相同的追求,心心相通,所以感觉“他似乎是我多年前的一个朋友”(3分,意近即可)
(2)“他”所拍的照片景物特征鲜明,融入了强烈的感情,展示了高超的摄影水平。(3分,“特征”、“感情”、“水平”各1分,意近即可)
4、(4分)他酷爱旅行、谦恭有礼、追求执着、生活简单而快乐。(答出其中3点即可)
现代文阅读答案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1.请简要概括选文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说说运用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是作者记忆中的雪景,记忆中的雪景有实写,有虚写,请找出写虚景的句子,并说说运用虚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描写南国雪景,突出雪的“滋涧美艳”。
2.南国的雪是春的使者,洋溢着青春的美丽和活力。
3.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缚,丰富的色彩渲染了“青春”的气息。
4.“但我的眼前……嗡嗡地闹着”,以虚衬实,充分表现雪的“美艳”。
5.对南国柔雪的怀念、喜爱与赞美,及对故乡的深情。(意对即可)
现代文阅读答案3梅子涵是苇子沟的名医,这是苇子沟的人公认的。
梅家是鼎鼎有名的中医世家。关于梅家的来历有很多版本,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梅子涵的祖父梅春鹤早年是宫里医术高深的御医,后来因为无意被牵扯进宫里的一个事件,不仅丢了差使,还险些丢了性命,就一狠心跑到了东北的苇子沟。
许多年下来,梅家在当地已是屈指可数的殷实人家了。
梅子涵自幼聪颖,勤奋好学,白天从塾师攻读经书,晚上随祖父、父亲学医。他对医学有着特殊的爱好,在弱冠时就已通读了《本草纲目》《千金方》《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这便为日后行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祖父的教导下,梅子涵的医术日臻成熟,各科兼能,得到远近推重。祖父过世后,梅子涵独挑大旗,继续光大着梅家祖传的医德医道。凡是来他医室治病者,不待启口言明病情,他已在视行、听声、切脉、望色中,即能揭示是何病症,言之确凿,就似见到病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一般。对于疑难杂症,有的就在患者平日不良嗜好中找到得救之法;有的并不示方,只告患者谨慎起居饮食,化病于不药之中。
大凡别人医不好的病,到最后就只能求到梅子涵的门下。如果梅子涵再治不好,这个人恐怕就时日不多了。今天来的病人是这样的,家里已经为他备好了入殓的棺木和寿衣,来这里是因为仰慕梅子涵的大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来此一试。
梅子涵一边细听家人讲述病人的病史,一边走上前为病人细细切脉,回头开出一个方子,而这方子外人是难得一见的,只留作自家的医案。随后,梅子涵又亲自到后院自家药房配药,梅家的这一规矩始自于梅春鹤。待药配好后,梅子涵又亲自将药煎好,要病人立时服下。他嘱咐病人的家人:“如果此人能在子夜时分醒来,说明还有存活希望,不然就真的无药可救啦!”
说来也奇,这位病人在服下药不多时,便有了动静,不到子夜时分,只见他已能微张双眼。此后数日,几副药服毕,病人的状况竟一天好似一天,最后竟能自己起身了。病人的家人为此感激不尽,特地将一面写有:“妙手神医起死回生”八个烫金大字的匾额送到了梅子涵的府上。
梅子涵治病救人的奇事轶闻,在苇子沟几乎是妇孺皆知,人们都尊称他为神医,称他的医术为仙术。经他手医好的病人到底有多少,就连梅子涵自己也记不清了。
多年行医下来,有一件事一直深深困扰着梅子涵。这就是他始终没有找到可以传承他医术的合适人选,梅子涵膝下有一儿一女,但这一儿一女对祖传的医术竟都毫无兴趣,谁也不肯去接续梅子涵的衣钵。
岁月如驷之过隙,转眼梅子涵已年届花甲,眼看着祖传的医术就要在他这一代失传,梅子涵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只好登出启示,招徒传艺。最终从应招者中挑选了两个人跟自己学医。这时的梅子涵恨不能在一日里,就把自己的所知所学都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徒弟,但他又深知欲速则不达这个理,这最是急不得的事,只能慢慢来。
不料,天有不测,三年之后,梅子涵突然患病,他自己给自己配了一副药,服下却未见好转。不久,病情竟日益加重。两徒弟见状痛心不已,于是各自小心翼翼为师父切脉、诊病,并各自开出了一个方子,可踌躇半晌,竟都不敢轻易给师父下药,都怕自己药方不当,而延误了师父的病。
几日后,梅子涵病势加重,两徒弟只得跟梅子涵的家人商量,把师父送进省城的一家中医院。一名年轻的中医在诊过梅子涵的病后,马上开出了方子,谁料,不等药煎好,梅子涵就断气了。
师父突然撒手人寰,两徒弟心存疑惑,便追问那位年轻的医生,问自己的师父究竟患的是什么病,竟会这么快就走了!那位医生告诉他们,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难病,只是一般普通的肺热,但因医治不及时,虚火上升转而成了急症,如果当初医治及时是不致搭上性命的。
两徒弟听后立时都红了脸,愧疚地低下头。
后来,当省城的那位年轻的医生得知被自己诊治的人,就是苇子沟大名鼎鼎的梅子涵时,禁不住大惊,继而摇头叹息:“想不到救人于起死回生的一代名医,自己竟然死于轻如鸿毛的小病之上,可悲呀!”
1、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交待“梅子涵是苇子沟的名医”,开门见山,既点明标题,也引出下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B、小说介绍梅子涵的家世,意在说明梅子涵的医术来自家传,没有祖父的悉心教导,他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
C、小说的语言平实朴素,在疾徐有度的叙述中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同时也令人唏嘘的故事。
D、在梅子涵救活垂危病人的情节中,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梅子涵的艺术高超,不负“名医”盛名。
2、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创设“省城年轻医生”这一人物有何作用。(5分)
3、小说以“想不到救人于起死回生的一代名医,自己竟然死于轻如鸿毛的小病之上,可悲呀!”一句结尾,请结合文本说明造成这可悲结局的原因。(6分)
答案
1、B(“没有祖父的悉心教导,他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不当)
2、情节上:是故亊情节发展的一部分,省城的年轻医生诊治,并告知没有大病,使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
人物上:用省城的年轻医生与两个徒弟构成对比。两个徒弟因为师傅的名气,不自信,不敢给师傅用药,以致延误了病情,导致了悲剧。
主题上:最后由年轻医生点明故亊的主旨,一代名医死于小病上,道出故事的可悲性。有讽刺意味。
3、(1)医术传承断档:梅子涵药方不外传,亲自配药,没有及时找到医术传承人。
(2)收徒晚,又不能速成:无奈之中招收两个学生,教授医术只能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
(3)学生不自信,不敢轻易医治:学生小心翼翼地为师父切脉、诊病,都怕自己的药方不当,延误了师父的病。
(4)名医在盛名之下,给别人造成了威慑,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三点即可)
语文阅读答题模板——选择题
1、词语理解题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句子理解题
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如果是判断句子正误,要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换: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
㈠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㈡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
②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
②列举的省略;
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
②特殊含义;
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现代文阅读答案4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1-6题。
鸟语
黄明山
向晚时分,我陪爱人到公园去散步。
这是一座新修的穿越城市中心的公园,狭长,半自然,依水筑路,颇具水乡特色。
突然听到鸟的叫声,清脆而婉转。我一惊,这是我今年也是近年以来听到的最真切的鸟语。如此近距离,不能不让我生出几分感动。
“是什么鸟?”
“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爱人脱口而出,喜形于色,完全不像久病后的康复者。显然是鸟语的作用。
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个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鸟一生中都在歌唱,不管发生什么,即便在呻吟,也不放弃,直到翅膀化作泥土。
有鸟语引路,我的面前打开了一片记忆的天空。
最有乡土情结的要算俗称叫天子的云雀,也叫云燕。光名字就很光彩,很动感。灵如雀,形似燕,飞入云,叫满天。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事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随着吱嘎吱嘎的叫声满天荡漾,大地上全是仰望的目光。许是云雀知道人们在看它,又怕因为速度太快看走了神,先是辽辽远远地叫,然后一动不动地定格在那儿,像依附着什么,只把一双翅膀煽动。云雀的叫声里,溢满了小麦灌浆的醇香。
唧唧喳喳的麻雀,语言简短得像方言。麻雀小,尽往有粮食的地方钻,成群结伙,吵闹声不绝于耳。麻雀的叫声与赶秧雀的姑娘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成为稻草人的音乐天地,也是原野的一大景观。
鸟语给我们幻想,让我们迷惑。鸟语的情感,鸟语的色彩,使我们始终无法穷尽其奥妙。
对鸟语的模拟,大概是艺术家们激发创作灵感的一条通幽的曲径。刘天华是一个用手指抵达鸟语的高人。他创作的二胡曲《空山鸟语》是解读鸟语的一次尝试。两根弦,流淌出山与鸟的和谐之源,天籁之音。在鸟语的招引下,我们感受着乐曲音色的听辨和情绪布陈的风景。空山之空,乃是充盈万物的无穷之大。置身于鸟语的梦幻中,一切都变得纯粹、优雅、安宁。
我到过武汉东湖边的鸟语林。那可真正称得上是鸟语天空。那些悦耳动听的鸟语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鸟语斑斓,直让人顺利地完成了从听觉到视觉的过渡。你看,那么多鸟的花冠,鸟的羽毛,鸟的翅膀与它们个性迥异的叫声相得益彰,成为大自然天造的杰作。以鸣禽为亮色,组成了一个偌大规模的歌剧院。丹顶鹤、绿孔雀、白鹳、红腹锦鸡、金雕、乌雕,还有来自异国的金刚鹦鹉、黑天鹅、火烈鸟……全都云集于巨大的鸟类活动网之下,又不舍其飞翔的自由。我十分欣赏鸟语林的设计宗旨:既求鸟类生态环境,又求造园艺术精美。走进鸟语林,你不能不萌生与鸟们交流的意想与欲望。
众多的鸟语,就像润物的细雨,构成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启蒙教材。鹧鸪喊雨,喜鹊报喜,布谷催耕,雁过留声……鸟语的涉及面和包容量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人间四季,天下六合,鸟语,原来是会歌唱、会飞翔的星辰。
或许生态是一个矛盾体。正是一些矛盾的自然消长,才构成了万物生灵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留住鸟声,让鸟语滋润或者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又成了我们别无选择的一种责任。
我们行走着,月亮出来了,爱人说:“现在鸟的叫声好像多起来了。”
月华如水,鸟语沐之。
1.下面这段话中加粗的“射出”如果改为“飞出”好不好?为什么?
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事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这个句子非常优美,富有韵味,请你作点赏析。
云雀的叫声里,溢满了小麦灌浆的醇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鸟语引路,我的面前打开了一片记忆的天空。”在这片记忆的天空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
例句: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个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
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鸟语旨在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一点感悟。
相关链接:
材料一: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材料二:1962年,蕾切尔o卡逊在其醒世之作《寂静的春天》中指出,人类滥用化学农药、毫无节制地破坏自然环境,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的寂静的春天。——选自周娜等《鸟类——农林业的绿色使者》
材料三:1986年5月,23岁的徐秀娟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事业的梦想,只身来到刚起步不久的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承担起丹顶鹤的繁殖与驯化工作。1987年9月16日,为了寻找前一天迷失的天鹅,她消失在滔滔的流水中……——选自《大自然.黄海湿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好。“射出”写出了云雀的机灵、轻捷,突出了鸟儿飞出速度之快的特点。
2.如:初夏时节,云雀的叫声满天荡漾,田野上小麦抽穗扬花,呈现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不设统一答案)
3.(1)听乡村云雀和麻雀的叫声。
(2)赏刘天华的《空山鸟语》。
(3)游武汉东湖边的鸟语林。
4.如:鸟语如诗,一只鸟就是一个诗人,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不设统一答案)
5.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6.如:鸟语是大自然的天籁,曾经抚慰我们祖先的灵魂,滋养我们的心灵,美化我们的生活,如今鸟鸣声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有义务保护自然环境,让鸟声继续荡漾。(不设统一答案)
现代文阅读答案5①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②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甪直去;他很爱他的家。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我们的办法天然是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
③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④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在杭州待了两个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地回去了;他实在离不开家,临去时让我告诉学校当局,无论如何不回来了。但他却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务印书馆编译部,家也搬到上海。从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现在中间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这些日子,我在浙江乱跑,有时到上海小住,他常请了假和我各处玩儿或喝酒。有一回,我便住在他家,但我到上海,总爱出门,因此他老说没有能畅谈。
⑥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他自己也能作达,所以仍然也许格外是可亲的。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圣陶这几年里似乎到十字街头走过一趟,但现在怎么样呢?我却不甚了然。他从前晚饭时总喝点酒,以半醺为度;近来不大能喝酒了,却学了吹笛前些日子说已会一出《八阳》,现在该又会了别的了吧。他本来喜欢看看电影,现
1.文章第段叙述了什么内容?在文章结构上,本段起到什么作用?(分)
2请结合全文内容,概况叶圣陶先生的性格特点。(分)
3.本文叙述叶圣陶的事例时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其中三处。(分)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有人说本文就是这么一篇大家之作,你如何看待?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分)
阅读答案
1、答案:本段主要通过刘延陵的介绍和自己的亲见,交代作者对叶圣陶的整体印象。(分)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与下文写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形成照应。(分)
2、答案:朴实寡言。如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为我饯行的朋友都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
3、答案:他和蔼沉默的性情与对风潮强硬办法的支持,对妥协论者的愤怒;(分)在杭州与朋友们朝夕不离与拒绝回访学校当局;(分)有规律的生活与为陪朋友们打破生活习惯。(分)
4、答案:我同意这种观点。(分)从语言来看,本文语言质朴平淡,作者始终平平道来,如叙家常,如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等语言,便如同人们的日常对话。(分)从选材来看,作者选取的也都是些日常生活中极平常之事,看似松散,但由于作者对人物非常熟悉,将人物性格特点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却能够写出人物的神韵,写出人物的特色。(分)本文看似结构平朴,语言素淡,却写活了一位质朴亲切的老先生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的思念与敬慕之情,情真意切,淡远幽长。(分)
现代文阅读答案6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世人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绝不会因此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为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化成永恒,这是因为他把你的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变成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1、为什么说“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2、本文中的“光阴”有何特点?请分条概括。(写出三条即可)
3、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成功,试找出一处加以赏析。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化散文,作者以清丽飘逸的笔触,表达了对时间的哲理性思考,告诫人们应该珍惜时间。
B、文中作者以“他”指代时间,使时间成为一个具有神秘力量的人物,从而使难以触摸的事物变得生动可感。
C、本文最值得称道的是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使文章有了诗一般的美感。
D、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第二人称代词“你”,而没有运用第一人称“我们”,表明作者是个珍惜时间的人。
E、本文紧扣“时光”,以时间为序,先写“蓓蕾”,次写“枯黄的树叶”,最后写了自己对光阴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答案】
1、因为光阴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雕刻刀,能使很多事物发生巨大的变化。(意思对即可)
2、①不随人的主观意志改变自己的步伐;②容易消逝;③能改变一切;④能一视同仁。
3、如:“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他,他就化为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这段话深含哲理,运用对比的手法,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时间从我们手中悄悄溜走。(只要找出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4、D E
做阅读的注意事项
1、语文阅读以及作答的时候,一些基本的技巧要掌握。比如段落,掌握段意较为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或者文章的脉络主旨,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阅读理解答题里面也是有很多套路,也就是相对固定的回答方式,总之平时要多留意,梳理总结。
2、阅读作答之后,可以与参考答案作比较:有哪些点是你没想到的?又有哪些点是回答得不够准确的?不要看了答案之后只是“哦,原来是这样”就过了,一定要学会分析你为什么没答上来,比如审错题意、阅读抓取关键信息能力差等方面。
3、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大多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课外阅读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基本的你可以根据课内阅读进行延伸,因为文章,包括阅读理解都会有来源说明。人选书不好选,但书选书就容易多了,你多的书越多,你就越知道怎么选。
对于学生来讲,平时课业也较多,想要大量的课外阅读相对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对于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阅读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练习过的“精英特快速阅读”,掌握到一两千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是非常容易的。
4、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读,要多注意收集摘录,平时一有时间就可以拿来翻翻,久而久之这些故事或名言精句等就会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活跃在你的脑海和文章中。
如何学好初中语文
注意课内积累
课内积累是指如何学习课文并从中获得语文知识。语文课本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库,它上面的课文多是选自古今中外名家作品,很经典也很新颖,有一定的高度,学习语文课本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途径。
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小学的时候,学生普遍不重视预习作用,课程大多都是在课内完成的,所以,不少同学到了初中还是按步而行,几个月下来才发现成绩跟不上了,又找不出什么原因,初中的语文,课程进度快,语文篇幅较长,这就要求一个初中生一定要学会提前预习。
现代文阅读答案7日本歌舞伎界有那么一群人,身份低微,平时被老板和名演员们呼来喝去,受尽了鄙夷的眼光。他们的工作是打杂、布置舞台和提词。为了让观众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全身都穿着象征无的黑衣,连脸部都用黑纱遮盖,故而被称作黑子。
笔十郎就是众多黑子中的一个。今天,笔十郎负责给老板提词。老板是著名的歌舞伎演员,脾气不好,笔十郎经常挨他的骂。这次的脚本是新本子,台词既多又绕口,笔十郎还来不及熟悉。可是老板为了吸引观众,只排练了几天,就赶着要公演。
等到老板忘词需要提词了,躲在暗处的笔十郎用来照亮剧本的手电筒却坏了。他嘴里不自觉地喃喃着:手电筒呢?
老板一听,以为这是台词,跟着说道:手电筒呢?台下登时哄堂大笑。
幕布刚降下,演砸了的老板大骂笔十郎,气恼道:就这样你还想演戏?做梦吧!长久以来,笔十郎的梦想是能脱下黑衣,在舞台上正儿八经地当一回演员。现在,他心里难受极了,感到梦想已经彻底破灭。
可巧,排演《水浒英雄传》时,扮演老虎的演员把腰扭伤了,笔十郎被编剧推荐代演。这可乐坏了笔十郎,他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儿子,并带着他去动物园看老虎,学习老虎的姿势。
作为卑微的最底层,笔十郎年过四十才勉强娶了一个仆妇当妻子,生下儿子一雄。仆妇前几年去世了,笔十郎既当爹又当妈,把一雄拉扯到八岁,孩子正是好动的年龄,整天吵着要爸爸带自己去玩。笔十郎忙于养家糊口,一直没能满足孩子的愿望。
动物园的老虎身上皮毛暗沉,隐约可见根根瘦骨,却还要表演节目。饲养员说:现在正值战争时期,哪有多余的肉给老虎吃?
老虎好可怜呀!站在一旁的一雄突然哭了,爸爸,你演的老虎也是这么可怜吗?笔十郎不知该如何回答。
笔十郎借助向前辈请教、观看默片里的老虎等方式,研究老虎的形态动作,彩排时演得惟妙惟肖。正式演出时,笔十郎把儿子安排在后台台口,让他近距离看自己表演,然后将虎皮往身上一套,嗷嗷猛吼,扑到武松跟前演老虎最重要的就在于一扑、一掀、一剪这三个动作,笔十郎表现得相当不错,懂门道的观众又给出一阵掌声。
老虎三招无效,气也泄了,武松趁此时机,揪住虎头,一顿铁拳猛打,把老虎打得动弹不得。
老虎被武松打死,武松再唱一小段,就能谢幕了。笔十郎趴在地上,屏息静气,等待收场。就在这时,笔十郎突然发现一雄站在台口,眼中满是泪水,边哭边说道:老虎好可怜呀!爸爸好可怜呀!
笔十郎心中一痛,猛地想起那天带一雄去动物园,一雄望着笼子里的瘦老虎,也曾这样哭过。啊,可怜的孩子,从小就没有了母亲,自己又终日为糊口而低声下气,经常被儿子看到怯弱的一面。可儿子不但没有瞧不起自己,还为自己感到心疼不已。笔十郎想,作为父亲,自己真是太不堪,亏欠儿子太多了。今天,我再也不能让儿子失望了。
笔十郎想到这里,牙一咬,忽地两爪一撑,从地上跃起,一声虎啸又朝武松扑了过去。扮武松的演员呆住了,急忙在笔十郎耳边小声说:你已经死了,快躺下,快躺下。笔十郎毫不理会,全力撕咬。武松无奈,只得又抡起拳头,再度大战老虎。可这回怪了,这老虎怎么也打不死,每次将笔十郎摁倒了,他又立即精神抖擞地飞扑上来。两人足足厮打了大半个小时,观众全看傻了,老板气得在后台直跺脚。
终于,扮武松的演员体力耗尽,脚一软,晕了过去,直挺挺地一动不动了。观众席上一片哗然,老虎打死了武松,太稀奇了,大伙儿都乐坏了。
在一片笑声中,突然响起一个稚嫩童声的欢呼:太棒啦,爸爸太棒啦!这才是老虎呀!笔十郎回头望见儿子的笑脸,心中充满了说不出的畅快,随即脚一软,也累瘫在台上。几名黑子急急跑上舞台,将武松和笔十郎抬到后台。
好好的一出戏被演砸了,老板铁青着脸,半晌不言语,最后既愤恨.又轻蔑地对笔十郎说了句:你啊,一辈子都只配当黑子!
笔十郎一言不发,只是将一雄搂在怀里,搂得紧紧的,他已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介绍黑子在日本歌舞伎界的地位、处境、工作任务及待遇,表现了主人公的身份特点和生活境况,为下文写其私改剧情,打死武松作了铺垫。
B.笔十郎获得宝贵的演出机会,他把这个喜讯与儿子分享,并带他去动物园看老虎,学习老虎的姿势,说明他既有事业心,又没有忘记家庭责任。
C.动物园的老虎身上皮毛暗沉,隐约可见根根瘦骨,却还要表演节目;饲养员说现在正值战争期间,没有多余的肉给老虎吃,流露出强烈的反战情绪。
D.小说介绍主人公身份后,表现其由怯弱到勇敢、由忽略儿子到疼爱儿子的变化采用了顺叙手法,还描写了他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表现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入思考。
2作者以永远的黑子为题,所要表达的丰富内涵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3.小说中笔十郎饰演老虎,在正式表演中居然打死了武松,你怎样评价笔十郎的行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6分)
参考答案
1.B项。A项身份低微恰恰表明他没有私改剧情的资格和可能,交待父子相依为命,在动物园中儿子觉得老虎可怜才是下文私改剧情的铺垫。C项流露出强烈的反战情绪属于拔高解读,牵强附会。D项中,描写主人公的肖像、神态,错误。
2.内涵:①点明笔十郎的身份,永远处于社会最底层,身份卑微,突出作者的悲悯情怀。(1分)②抨击不合理的等级制度。笔十郎虽然有梦想,肯用功,但仍然遭到侮辱和打击,只能永远做黑子。(2分)③赞美笔十郎。笔十郎不向命运屈服的反抗精神和对亲情的倾情呵护,让人钦佩,成为一个不朽的黑子。(2分)
3.示例一:应该充分肯定。亲情与做人的尊严要比事业、梦想更为重要。(2分)①笔十郎作为黑子,虽然有梦想,肯用功,但还是受尽鄙夷和辱骂,遭到沉重的打击,他打死武松,虽然把戏演砸了,但在儿子面前赢得了作为父亲的尊严。(2分)②笔十郎的儿子从小丧母,不但没有瞧不起怯弱的爸爸,还对他心疼不已。笔十郎感觉自己对不起儿子,不想让儿子失望,他打死武松,换来儿子的欢呼,感受到亲情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2分)所以,应该肯定。
示例二:笔十郎的行为不合适。他的行为不冷静,不理智,是虚荣和冲动作怪。(2分)①笔十郎的做法是对敬业精神的背叛。角色有分工,就是演配角也要认真对待,这与做人的尊严无关。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私改剧情,分明把职业当儿戏,这样既对不起儿子,也对不起其他演员和剧团。(2分)②笔十郎的做法是一时冲动。儿子的哭声刺激了他,但他的行为很可能使他失去工作,冲动是魔鬼,这会毁了他和孩子的生活的。
现代文阅读答案8忽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不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说:“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来的坚定与信心。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枝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_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1、文章开头和倒数第二段都描写了同一景物,这样描写有何作用?(2分)
2、文中几次描写紫罗兰,作者描写紫罗兰有何作用?(2分)
3、对孩子的心理,作者作了多次描写,请填写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憧憬→ →补偿→
4、怎样理解小说的题目“忽略”?它的含意是什么?(2分)
5、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孩子,现在让你对母亲说上几句话,你将会说些什么?(2分)
答案:
1、开头的景物描写,衬托了孩子心目中美好的憧憬;结尾的景物描写,反衬了孩子内心的失落。(2分)
2、用紫罗兰的美、引人注目来反衬小瓜苗的不被人注意。(2分)
3、把孩子的心理变化用合适的词表达出来,意思对即可,如:憧憬→心痛→补偿→失落)(2分)
4、双重意义:一是妈妈只看到了紫罗兰的美,却忽略了小小的瓜苗;二是妈妈忽略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梦想与憧憬。(3分)
5.略
现代文阅读答案9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③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④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⑤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⑥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1。阅读选文第①~④段,说说老舍先生有哪些生活情趣。(4分)
①爱花成性;②热情好客;③摆杏闻香;④喜好藏画。(一点1分,共4分)
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
“彬彬有礼”在这里形容老舍先生有礼貌地与客人握手、亲自为客人倒茶(1分),表现了老舍先生的热情好客(1分)。
3。本文记叙的是老舍先生的事迹,在第④段却写了齐白石老人的逸事,其作用是什么?(3分)
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1分),说明了老舍先生对齐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和敬重(1分),表现了老舍先生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使老舍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1分)。
4第⑤段写老舍先生提议并组织盲艺人演出的事情有何作用?(4分)
老舍先生提议并组织盲艺人演出,一是为了盲艺人的生活有出路,二是为了不让盲艺人的“玩意儿”绝了(2分)。这既表现了老舍先生的善良和富有爱心,又表现了他自觉保护民间技艺的责任感(2分)。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正面回答问题
最后的发挥题表达思想一定要积极正面。我们都知道的是阅读题的最后一个小题,一般都是自由发挥的题。比如说,谈谈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读文后的感受、与作者交换什么会怎么做等,这些都是考察学生主观思想的题。按理说这些题目都是“送分”的题,属于写就有分不写就没分。但是只拿一两分的考生也大有人在,想拿到满分也不较为困难。那什么样的答案能拿高分呢?那就是积极正面的回答,阅卷老师还是愿意看到积极向上的考生的。
筛选信息类题型
1、文章的线索:一看文章标题,标题往往就是线索;二看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是线索。
2、概括文章(或者段落)内容类题:一找中心句、过渡句,结合记叙文的六要素,将文章主要内容说清楚。二段落内容组合法,即将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组合在一起。
3、概括文章所描述对象的特征类题,例如人物形象的性格及精神品质?此类题同样需要回归原文,结合原文描述对象的所作所为,如果是分析人物形象的话就结合人物事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从中找出关键词总结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等。
现代文阅读答案10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而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2分)
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4分)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4分)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
1、雄心勃勃的黄河得到了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2、(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4)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1)形容词贬义褒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4、第一问:象征。或:托物言志。第二问: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
阅读答案来源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认真阅读文章
在做阅读之前将思绪放平,仔细的阅读这篇文章,尽可能的去了解文中的意思,慢慢摸清文章的主旨。因为文中极有可能出现后面题目的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细心,一字一句的研读,将文中关键的语句记下来,方面之后我们在回来寻找。
2.答题时看准题目
在回答阅读理解的题目是一定不要跑题,在这个位置,出题的老师很容易玩文字游戏。所以要认真阅读题目,不要把中心思想写成某一个词语的意思。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不要过分解读题目。一般小学的阅读理解不会问很深入的问题,有些同学可能读的课外读物很多,会有一些其他的解读。尽量不要把这些角度带到回答中,只要去回答题目表明的意思就好。
3.注意回答格式
其实,这是阅读理解最有技巧的地方。基本上每个题目都会固定的回答格式。比如,题目是:文中提到的“__”词语可不可以更换成其他的词?一般这样的答案都是不可以,后面叙述原因,原因主要说明这个词在这一句中或这一段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很关键,不能随意更换。
4.紧紧抓住文章的主旨
任何问题都要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基础,不要偏离了主题。有可能在阅读理解中并没有出现让你回答文章中心思想的题目,但是你可以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在别的题目中。这是一个隐藏的加分项,让阅卷老师了解到这篇文章你读懂了。最起码不会因此而扣分,而且这也充分证明了你的理解能力。
有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一只小乌龟。那只乌龟非常小,只有四厘米长。背上有一个小山似的“盔甲”,两边低,中间高。“盔甲”上有十三块小格子。它的整个身子是淡黄色的,背上有一条浅绿色的线。
乌龟的尾巴很细小,细的像一条小绳儿,不到一厘米长。
乌龟有四条腿可以伸缩爪子的每个趾头中间有蹼
乌龟的脑袋最有趣只占全身的六分之一它的脖子能伸的很长它的眼睛小却很亮一眨一眨的很好玩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乌龟的外形特征。具体写了乌龟小山似的_______________,细小的_______________,可以伸缩的_______________,最有趣的是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的脖子、_______________的眼睛。
2.给第三、四自然段加标点。
参考答案:
1、“盔甲”尾巴四条腿脑袋能伸得很长小却很亮
2、乌龟有四条腿,可以伸缩,爪子的每一个指头中间有蹼(pǔ)。
乌龟的脑袋最有趣,只占全身的六分之一。它的脖子能伸很长。它的眼睛小却很亮,一眨一眨的,很好玩。
文体知识: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
(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5、描写方法:
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细节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
(3)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
(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艺术特色
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
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当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1、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1)表引用(2)反语,表讽刺否定(3)表强调(4)特指
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声音延长(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2)表静默或思考(3)表语言的中断(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2、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3、常见写作方法;
1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15、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6、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
17、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
答题模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把重点放在散文和小说上,说明文考到的可能性不大(我想应该是说明文的解题技巧比较简单用于高考区分度不太大吧)。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主要是把答题技巧给背熟,只有肚子里有点东西才能答题不是吗。虽然老师上课时会慢慢补充相关的答题技巧,不过还是买一本有详细叙述的练习比较好,因为很可能要复习时你都不知道把笔记记在哪里了。
对了,我们老师要我们格外关注小说中的外国小说,说是外国小说和中国小说有很大的不同,手法也有很大差异,遇到不会的外国小说题型时一定要把它记下来并进行归纳整理;遇到看不懂的小说时,概括主题应该往大的方面去概括,大的主题就是指和平、爱情、亲情等永不过时的观点。
现代文阅读答案12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因为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酸雨。酸雨对生态系统影响面板大,它会使土壤酸化,养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坏,树木枯萎;酸雨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酸化,影响鱼类及永生生物的生存;酸雨的腐蚀能力很强,大大加快了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速度。因此,人们把酸雨称为“空中恶魔”。
酸雨沉降会导致大片森林枯亡,树木受酸雨侵蚀以后,叶子脱落,抗病虫害能力下降,然后枯死。在我国南方重酸雨区,已发现一些森林衰亡观象。重庆南山1800公顷马尾松林死亡率达46甲o;四川蛾眉山金顶冷彬死亡率达40%;四川奉节县芳革坝林场6000多公顷华山松96%已死。鼓雨还会毁坏农作物,使之减产。我国受酸雨危害的农田有4000多万亩,每年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
酸雨会造成湖泊酸化,水质酸化会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影响永生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分解。当湖水或河水的pH小于5.5时,大部分鱼类很难生存,当pH小于4.5时,各种鱼类、两栖动物和大部分昆虫消失,水草死亡,水生动物绝迹。
酸雨严重腐蚀着世界各地的古迹,凡是酸雨严重的地区,古迹损坏速度加快。从柬埔寨吴哥窟到意大利威尼斯,从印度泰姬陵到英国圣保罗大教堂,这些珍贵的历史古迹、都曾经受住千百年的风化考验,如今却难以抵挡酸雨的袭击。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空中忍魔”的“恶’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①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②在我国南方重酸雨区,已发现一些森林衰亡现象。重庆南山1800公顷马尾松林死亡率达
46%;四川峨眉山金顶冷彬死亡率达40%;四川奉节县芳草坝林场①①多公顷华山松96%已死。()()
4、从本文的结构看,它属于“总——分”结构,请你在文末的空格内续写一段不超过50字的总结性语段,使其构成“总——分——总”。
阅读答案:
1、酸雨的危害;
2、①使土壤酸化,养分淋溶,肥力降低,植被破坏,树木枯萎;
②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酸化,影响鱼类及水生生物的生长;
③加快建筑物和材料的腐蚀速度。
3、①下定义;②列数字、举例子(有错别字不得分)。
4、能紧扣上文,并且是总结性语段,即可得分。
现代文阅读答案13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强烈)的阳光(照射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有遮阳蔽日之处,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讶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阅读题目
1.用“——”划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3.文中用两个事例来说明吐鲁番的特点。这两个事例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吐鲁番人用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林阴路在中钻天的白杨,可以,栽种桃树、梨树,可以。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
5.人们把横贯整个盆地的一座山称为,理由有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用两个事例来说明吐鲁番的特点。这两个事例是:(1)(2)(3分)
7、吐鲁番人用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林阴路在中钻天的白杨,可以,栽种桃树、梨树,可以。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
参考答案
1、猛烈、照射、别致、惊喜
2、如果……就……不仅……还……
3、酷热1.县长在水缸里办公。2.沙里可以埋熟鸡蛋。
4、植树造林遮阳蔽日解热止渴智慧与创造力
5、八百里火焰山1.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2.在盛夏猛烈的阳光照射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6、县长坐在水缸里看文件;鸡蛋埋在沙坑里,就能煮熟。
7、乘凉;止渴;富有智慧和创造力
现代文阅读答案14舍得
①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 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舍得,《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愿意割舍,不吝惜”,实际意思偏向于“舍”。贾平凹的话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舍。
②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③现实世界纷繁复杂,我们常常面临着舍的考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去割舍。当无法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时,当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们就一定要舍,该舍就舍,是智慧的体现。20xx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面对旗下淘宝网是否收费问题时,他的分析是:“阿里巴巴”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做大规模;同一时间 想做大规模, 想赚大钱,现有能力还做不到。因此,马云最终决定不收费。马云是睿智的,他的舍是为了更大的发展,是为了走得更远.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
④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
⑤列夫·托尔斯泰在《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中写了这样一件事:面对“用脚丈量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多少土地”的诱惑,帕霍姆长时间不停地用脚丈量土地,最终吐血而死。帕霍姆的贪得无厌是造成这一悲剧的真正原因。
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远离混浊的官场,回归田园。他舍去对名利的追求,体现了淡泊名利的品德,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⑦学会舍,我们能拥有人生的智慧,获得成功;学会舍,我们能不被物欲所迷、名利所惑、世俗所左右,就能活得高尚,活得坦荡。
⑧请记住泰戈尔的名言:“当鸟翼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远了。”
16.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 还是 B.既 又 C.不仅 还 D.不是 而是
17.第⑦段中的“左右”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8 .概括第③段的具体事例 ,这—事例证明的观点是 。(4分)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论证结构是 。(6分)
20.下面这段文字能与文中哪一段形成对比论证?请具体阐明理由。(6分)
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后,民众依然希望他担任第三届总统,但为了推动美国的民主进程,无论民众再怎么拥戴,大公无私的他还是毅然做出了谁也无法更改的决定: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他舍弃权利的举动是美丽的,他转身离去的背影亦是人间最动人的。
参考答案
16.B
17.支配、操纵
18.马云为做大“阿里巴巴”的规模,决定淘宝网不收费 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19.要学会舍 总分
20.第⑤段 这段文字写的是华盛顿拒绝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和帕霍姆的贪得无厌形成对比,与该段论述的“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的观点一致。
现代文阅读答案15①现在都喜欢快递。一封不重要的信,一份有点重要的合同,一包盼望读到的书,一盒扬州包子,一袋山西枣子,都会快递而来,弄得门铃不断,喜气洋洋,很像成功人士。我不但有快递,而且几乎天天有,有时一天多到五六个,喜气洋洋得有点手忙脚乱。
②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上海人都不接电话?刚才是没有听见。”“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他大喊着,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收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了。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我飞快地下楼。我要去问问他想干什么,他这是在送快递还是准备拼命?二楼、一楼,我飞快地走,我极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不让它蹿成歇斯底里。二楼、一楼,我走得快,结果火竟然也被我压得快,散得快,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从三楼到一楼的过程,我把自己锤炼了一次。我不想吵架,没有意思,歇斯底里会不成体统。但是那个大喊的声音想吵,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你好,”我说,“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如果听见我怎么会不接?”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可是他的气不消。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着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锤炼了的克制又一次被粉碎,火“腾”地重新蹿上来!“我不会签的!”我大叫。“你打电话给你们老板,让他和我说话!”我大叫。我也歇斯底里了,锤炼的成果很容易被扔弃,我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③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我站在门口大口喘气,整个上午乃至整个下午的日子,仿佛都已毁坏。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我自以为是地要让他向我道教。我心里的怒火就像是脚底的轮子,可笑极了。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竟然追到了他。他已经到了另外一家的门口,他的助动车停在樟树下,他正在和这一家的女主人吵架。我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上了车。他也许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
④这时,我看到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农场当知青,也被晒得很黑。那时,我不能再读书,他现在也读不了书,干着这样一份按人家门铃,打别人手机,可是别人却可能没有听见的职业。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他的年龄应该比我女儿还小些,是应该叫她姐姐的。女儿正在法国读书,而他呢,骑着助动车,把一包我喜欢的文学书给我送来。我有些难受起来。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 说着,我也流泪了,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⑤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被我们挽救了。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我说:“你骑得慢一点。”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后来,他又来过一次。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你好吗?”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我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我会说:“是你啊,你好 吗?”
15.根据语境,分别用三个词语形容下面两句话中的“样子”。(6分)
(1)第②段最后一句“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2)第④段最后一句“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又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16.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但写法有所不同。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4分)
(1)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从词语角度)
(2)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从修辞角度)[来源:Zxxk.Com]
第(1)句:
第(2)句:
17.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文中画线处小伙子内心的懊悔。(60字左右,4分)
18.读完本文,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4分)
参考答案:
15.(6 分)(1)怒不可遏(愤怒) 声嘶力竭 面红耳赤 气急败坏(意思对即可)
(2)和蔼可亲(和颜悦色) 心平气和 和声细语 包容 理解(意思对即可)
16.(4分)(1)(2分)这句话运用了“腾”这个拟声词(这句话运用了“蹿”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听到快递员粗暴喊叫时心中怒火升腾的情状。
(2)(2分)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快递员怒气冲冲、心急火燎离开时的样子,体现了他急躁和粗暴。
17.(4分)示例:我怎么老是和别人吵架呢?这位长辈对我这么关心,我刚才却对他那么无礼,往后我可不能再把自己焦躁和烦恼的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
18.(4分)联系原文,结合实际谈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第五篇:现代文高三上答案
现代文梳理练习
(五)第五册
《雨巷》
选自《戴望舒诗全编》,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常用象征手法表达朦胧的意境。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雨巷》想象了自己与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在细雨迷蒙中相遇后又分离的过程,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 的意境之美感
虚实相生,运用了象征性的意象创造意境; 富有音乐性(反应在复沓、叠句、重章上。)《雨巷》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意象创造意境。你认为创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雨巷》描绘梅雨时节阴湿、寂寥而又暗香浮动的江南小巷,创造出清新、空灵而凄婉迷茫的意境。诗人用具有特定色、香的“丁香”这一意象来暗示内心情绪,把诗人的美好理想和怅惘的心情表现出来。《荷塘月色》
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文章描写了“我”借着月光离开家庭夜游荷塘的过程,用工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恬淡优美的荷塘月色图。作者描绘荷塘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含蓄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现实社会与诗意境界、独处与群居、生活束缚与心灵自由的矛盾的复杂感情。在文中的感情可以概括为:摆脱内心烦躁,获得暂时安宁的愉悦
结构上起承转合,首尾呼应。融情于景。
语言风格凝练明净,表现在:比喻、比拟和通感等修辞手法丰富灵活(试举一句: ;叠词富有音韵美;用词准确生动(举一处:)。《荷塘月色》(表述清楚,注意语言)
1、完成思考练习二“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之一。分析以下两段文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蕴含在景物描写中的。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妙用通感,以“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写出了若有似无、时断时续的荷花的倾向,有一种悠远柔美的意境。作者借此抒发淡淡的喜悦之情。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写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泻”字与修饰语“静静地”,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的特点,创造出幽静朦胧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沉浸于这朦胧诗意的月光之中,心灵获得了暂时的自由。《宽容》序言
选自《宽容》,作者房龙,荷裔美国人,学者、作家。
本文采用寓言文体说理。通过守旧老人处死漫游者,表现了:谬误与真理是不可调和的,又揭露了保守势力的顽固、冷酷、凶残和虚伪;通过人们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成为杀死漫游者的执行者的展现,说明提高人民群众觉悟和水平的重要;通过写人们觉醒后的忏悔,来揭示呼吁对创新的宽容这一主旨。
艺术手法:象征 《宽容》序言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二:理解文中“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以及“守旧老人”、“村民们”、“漫游者”三类形象的典型意义。
“无知山谷”是一个封建、保守、陈旧、没有生气、没有希望的所在。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一切僵死的传统、法则、定律所统治的地方。“知识的小溪”象征这里没有知识的更新机制,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心如死水,了无生气。小溪“缓缓地流着”,就是说这里的文化发展非常缓慢,社会停滞不前。“守旧老人”象征旧的社会势力,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村民们”象征从愚昧、无知走向悔悟、寻求幸福的人。“漫游者”则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既定观念、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反叛旧世界,开辟新天地。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的死亡,是一出令人叹息的悲剧。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受到人们爱戴、敬仰和歌颂。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三:文中最后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为什么“不过将来”后面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你能举出发生在“过去”、“现在”的“这样的事情”吗?
文明和守旧的斗争就像这故事一样时常发生。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也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说“我们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再发生,表示这仅仅是希望,实际上还可能发生。千百年来科学与愚昧、进步与落后、真理与谎言、创新与守旧的斗争始终存在,如商鞅因变法而被五马分尸;“六君子”因维新而被斩杀;布鲁诺因否定“地球中心说”而遭火刑;达尔文因否定“创造论”而受嘲笑;马寅初因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张而遭到迫害„„ 《激流》总序
选自《巴金全集》。《激流》是巴金所著《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的总名。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主要著作有《灭亡》《激流》三部曲,《寒夜》,散文集《随想录》等。
本文具有总括的性质,是三部小说所共同着力反映的生活内涵和特征认识的总体概括,即生活是激流,只有敢于征服、无所畏惧的人才能在不停歇的探寻和行进中求获生活的真谛。
艺术手法:象征 《激流》总序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文中多次出现“生活的激流”这个短语,联系全文理解它的含义,说说人在“生活的激流”中应当怎么做?
生活的激流中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交相涌起,波跌浪涌。人们永远要与生活搏斗,要征服生活。只有“征服”,才能显示出人生的意义。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三(也可以结合其他作家作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这无疑是青年巴金的生活信念、人生宗旨和生命动力。请结合巴金及其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活中有爱恨、悲欢、苦辣,每个人都在生活中起伏、激荡,只有持着信念不断与生活搏斗,征服生活,才能显示出人生的意义。巴金以一个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用《激流三部曲》这样的作品冲破封建束缚,表达自己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社会理想。他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巴金用自己的头脑与笔杆征服生活,向着“唯一的海”奔涌而去。《世间最美的坟墓》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文艺评论家。
托尔斯泰,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写3部)等。本文以简约节制的文字表达深沉丰厚的情感内涵。多次对坟墓的描写,体现它的“朴素”,再现了托翁之墓,凸现托翁的伟大精神,表达崇敬之情。
艺术手法:寓情于景 对比 《世间最美的坟墓》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如果将本文的题目译成“世间最美丽的坟墓”,你认为如何,为什么?托尔斯泰的墓究竟美在何处?请结合文意,阐述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不好。“美丽”就是好看,漂亮的意思,指的是外表、形式上的。而“美”则宽泛许多,可以指内在的,精神世界的美好。本文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这种美不是托尔斯泰坟墓外表的美丽,而是托尔斯泰本身朴素中蕴含绚烂,平淡中蕴含醇厚的崇高的人格境界。托尔斯泰墓的美,美在“朴素”,这种朴素正是托尔斯泰人格美的体现,所以不能改。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二: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用了很多表示衬托程度的副词加以强调,如“最美”、“更宏伟”、“更感人”中的“最”、“更”等,但在具体描述时却似乎没有与之呼应的浓墨重彩。你觉得以下的描写是否与作者要表达的强烈情感相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学的巨匠之一。这样一个伟人,完全可以在他的墓前塑像、树碑、键馆,可是,对于伟大而朴素的托尔斯泰来说,那些却显得俗气。他的墓除了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除了树木萧萧、风声飒飒外,什么都没有。举世英名与最普通坟墓之间,在一般人们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但瞻仰他的墓,这种反差所激荡起的人们的感情,最终却是一种更深的敬意。《老人与海》
海明威,美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写2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老人与海》。
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三天三夜(多少时间)的打鱼活动。桑提亚哥在海上几天几乎一无所获,后来终于捕到一条马林鱼,却引来一群鲨鱼围攻,经过几天几夜搏斗,桑提亚哥终于将船划回海岸,但巨大的马林鱼却只剩下一副骨架。课文节选了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一段,也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作者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艺术手法:(1)象征(2)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3)叙述风格简约清新 《老人与海》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二,举一例回答:这篇小说大量描写了人物的内心独白,它有时表现为心理活动,有时表现为自言自语。试点评它们的作用。例如:“‘鱼啊,我不应该把船划到这么远的地方去,’他说,‘既不是为了你,也不是为了我。我很不好受,鱼啊。’”,这句自言自语,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与老人“同呼吸共命运”。就人物塑造而言,则表现出老人要挑战的,不仅仅是鲨鱼,他需要战胜的还有黑夜、疲劳、孤独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还有自己信心和勇气的丧失。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三:小说中的桑提亚哥老人、大海、大马林鱼、鲨鱼等,都具有较为复杂的象征意义,试作探究,并加以阐发。
坚强自信的桑提亚哥老人,象征一种永恒的超越时空的战胜命运的意志与力量;那条美丽硕大的马林鱼,象征人生的伟大理想与所要达到的目标;那些邪恶贪婪的鲨鱼,则象征人类所要面临、所要战胜的各种凶险与掠夺;那广阔无垠的大海,象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它美丽、宽广,而又深不可测。《未有天才之前》
本文收入鲁迅的文集《坟》。
此文于当代亦有现实意义,请分析:例如:教育问题不是孤立的,它和社会问题紧密相连;教育改革必须和社会同步甚至以社会改革为前提。
本文是否符合演讲稿的特点,请分析:演讲稿观点鲜明,感染力强。本文始终围绕“没有民众就没有天才”,强调青少年应该要做泥土这一观点展开,集中、鲜明。同时,文章引用生动
事例、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增强感染力。例如:„„
《未有天才之前》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二:作者是如何批判阻碍天才产生的论调和行为的?试以“整理国故”和“恶意的批判”两段为例作具体分析。
作者先提出那种都来“整理国故”的论调,即“中国自有许多好东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正如放弃祖宗遗产一样不肖”,树立起靶子。接着运用比喻类比论证加以否定。一是拿旧马褂未曾洗净叠好之前可以做新马褂,来说明既要整理旧的,也要从事新的学问、新的艺术,然后指出这是要中国永远与世界隔绝,这样的环境中是产生不了天才需要的土壤的,更不用说天才。二是举古董商人称赞古董但并不痛骂画家、农夫和工匠忘记祖宗的例子,再次指出人可以喜好与整理旧的东西,但不能因此贬低别的学问和本领。整段文字,破立结合,破中有立,有力地树立起自己的观点。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三:鲁迅的杂文不仅具有现实性和战斗性,而且充满着艺术性和趣味性,读来酣畅淋漓,妙趣横生。以本文为例说说鲁迅杂文的艺术性与趣味性。
1、引用生动的事例,如本文引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时的豪语。
2、具体形象的描摹,如本文描绘“批评家”的“不平”模样等。
3、精当的动词锤炼,如本文“眼光囚在一国里”、“几乎要缩进旧全套里去”等等。
4、生动贴切的比喻,如本文以“乔木”、“好花”比喻天才,“好土”比喻天才生长的环境,以“旧马褂”比喻国故、“新马褂”比喻新学问新艺术,以“嫩苗”比喻年青的作者,以“一碟子绿豆芽”比喻被扼杀的天才。《简笔与繁笔》
作者周先慎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针对当今创作上存在着偏长的趋向和现实,特别强调要提倡简练为文,反对繁冗拖沓的不良文风,有很强的针对性。
艺术手法:篇幅短小,议论集中,行文自由,语言精辟,充满辩证法。
《简笔与繁笔》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本文的第一段分几个层次,它又是怎样领起全文的? 第1段可分六层:第一层为第1句,提出常见的观点。第二层为第2、3句,进行简单的辨析。第三层为第4句,说简笔有优劣之分。第四层为第5—7句,说繁笔的好处。第五层为第8、9句,说大师们善于适时地发挥繁简的妙处。第六层为第10句,总结观点。
以下的部分,紧紧照应首段的层次:第2段,列举善用繁笔的范例;第3、4段,列举善用繁笔的范例,其中区别了繁笔与啰嗦;第5段,引用名言论述怎样才能做到繁简适当;第6段,提出当前创作中欠洗炼的弊端;第7段,提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