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
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大家的心理老师,很高兴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大家觉得有道理,那么共勉之;如果你觉得不对,也可以直接找我来聊一聊,我很期待能够与聪明的同学摩擦出智慧的火花。
今天,我们交流的主题是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和谐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那么如何处理我们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呢?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我们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三类:老师、父母、同学与朋友。
一、与老师相处
程门立雪、张良拜师的故事我相信大家都听腻了,这里我将一个我身边的故事。我有个表妹,经过我的推荐,她跟我读了同一个高中,有一次我就回去问她一些关于学校的情况,我十分喜欢我的高中,本以为她也会喜欢,三中确实有很多好老师,其中我高中的班主任,罗老师是我觉得为数不多的好老师,她对同学非常的慈爱,所教化学也是我最喜欢的课程。每次想起这位老师,心里总是有一股暖流经过,想当年,不是她的提醒,也许我跟很多同学一样早恋去了啊!哈哈跟我
表妹聊起来的时候,我的心就凉了半截,她说她们私下给我敬爱的老师请了一个外号,这个外号就是湖南卫视热播了十几年的《还珠格格》里面的一个角色——容嬷嬷。真是让我无语,为什么我眼中的好老师到你们眼里面就成了容嬷哦?
其实,我来到四中教书已经快一年,总的来说,我觉得学生还是很可爱的,特别是在路上有很多的同学叫老师,很有礼貌,在那一刻我就觉得我的理想完美的实现了,我终于成为一个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当然也有不好的现象,比如说老师我去查寝的时候,也有学生当着老师我的面说心理老师心里有毛病,当时我心里挺有火的,另外学生打老师的情况也存在,当时我在想如果一个学生打我,那会多么的寒心,当然我们学校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情况都是原谅了你们。就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学校的老师大多也是非常可爱多的。
我们如何跟老师相处呢?我觉得很简单的四个字:信赖与宽容。要信赖是因为老师必有老师的传授知识的方法,老师是本着教好我们的良好愿望来教书的;要宽容是因为老师也是平凡的人,也可能会犯普通人的错误。
二、与父母相处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和父母相处融洽吗?()我们相信只有一小部分的同学和自己的父母相处得很融洽,这一点不足为奇。曾经我在长沙县一中实习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就向我咨询过,其中一个女生我印象深刻,一走进咨询室就大吐口水,述说着父母的
种种不是,说父母喜欢唠叨、喜欢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做比较等等,当时我表示理解,因为你们处于这种独立与未独立的状态,渴望自己渴望独立。等她吐完苦水之后呢?我反问了她两个问题,她随后高高兴兴的走出了咨询室。你出去玩父母不断给你打电话,询问你在哪里你觉得很烦,那老师我问你,1、父母想知道你出去玩安全不安全,是不是关心你爱护你的表现?第二,你出去玩有没有做过一些让你父母觉得你懂事了、让他们放心的表现?我问她这两个问题的时候,她一脸的茫然,因为她从来没有想过父母这样做的苦心,其实你们出去玩,父母干涉你们,只是想知道你们安全不安全、会不会学坏,这些从一个父母的角度讲,一下也不为过。如果你出去玩,多父母打个电话,说一句:爸妈,我到那里哪里了,很安全,我相信大多的父母不会继续打扰你。
这里我给你们一些建议:1.对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进入青年期的小学生对父母的崇拜、依恋、顺从减弱,这比称为“离巢”现象。孩子的骤然长大使父母一下子失落很多,心里也空落落的。所以我们要理解这种心情,对父母态度要温和,即使自己不能接受的观点也不要顶撞、闹气,可以装作虚心聆听的样子,即使不能采用,听一下有没什么不好,至少可以给父母一点安慰。其实,他们何尝不知道孩子长大了,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忍不住要说而已。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有礼貌,态度温和他们就知足了。两代人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代沟永远不可能缩小到零,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2.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
父母放心: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手帕都不能洗,上学从来都要父母接送的,突然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经常玩到很晚才回来,怎么不让父母忧心忡忡?这不是父母不放心,是你的表现没法让他们放心。试着去关心父母,帮他们做做家务,谈谈家庭经济,你的理想,让爸妈觉得“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不会过多地干涉你的行动了。3.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要忽略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不管怎么说,长辈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走过来的,他们也经历了“疾风骤雨”时期,以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经历,看问题要成熟得多。我们在慢慢长大,应该学着独立,但独立和成熟都有个过程,不是突然的。坐下来,跟爸爸、妈妈谈谈你的烦恼、你的理想。
相信父母也会很诚恳地与你交谈,从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不要认为和父母谈心是“没长大”善于和父母沟通正是你越来越成熟、独立的表现。在交流沟通中,说不定父母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接受一些年轻人认可的新生事物,那样,岂不是无形中缩小了代沟?
三、与同学与朋友相处
今天,我们重点讲一讲如何与同学和朋友相处。前不久,高二一个男生在QQ上叫我姐姐,当时觉得还蛮亲切,后来一了解,才发现你们很喜欢到处认个老大啊~哥哥啊!姐姐妹妹之类的,开始我就在反思,觉得这样挺好的,因为你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多交一些朋友也挺好,直到有一次,那个学生问我一个英语单词是什么意思?当时我也没有过多的去想,就去告诉他了,直到我知道他们在进行英语考试的时候,我就有了一直被骗的感觉,我不得不从新审视你们的这些关系。其实,我发现很多人到处认亲更多的是形成一中“帮派”,这样并不好,使自己形成一种依赖感,一种从父母的依赖感转向对朋友同学的依赖感。我认为交朋友贵在真诚,在认识别人的同时,更多的是认识自我,健康成长。另外,我想说的另外一件事情也发生在我们四中,可能很多学生都知道,高二的学生叫了外面的学生打了高三的学生,给老师我什么印象呢?用一句话总结: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有句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学生就应该保持我们的纯洁性。另外,让老师看到你们真是太漠视生命,也包括自己的生命,其中还有学生指责老师的不是,本人觉得你们自己拿命去玩,为什么还要指责别人贪生怕死?这里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一个18岁的青年和50岁的小老头在生命选择的时候,你们觉得应该保全谁?(可能很多人在心里嘀咕要保全18岁的青年,因为他们还有大好时光),那我在问你们:如果这个18岁的青年是个杀人犯,而50岁的老头是个科学家,你们觉得又该保全谁?(可能这个时候很多学生会沉默)。生命在任何人身上都是等值的,请大家一定要珍爱他人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测验:测验的主题是你是否受人欢迎?请用"是“与”否作答。
1、在匆忙行走的路上,别人向你打招呼:“你好啊!”你会停下脚步同他们聊聊吗?
2、与朋友交谈时,你是否总是以自己为中心?
3、聚会中不到人人都疲倦时,你不会告辞,是吗?
4、不管别人有没有要求,你都会主动提出建议,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吗?
5、你讲的故事或轶事是否往往又长又复杂,别人需要耐心去听?
6、当别人在融洽地交谈时,你是否会贸然插话?
7、你是否经常津津有味地与朋友谈起一些他们不认识的人?
8、当别人交谈时,你是否会打断他们的谈话内容?
9、你是否会觉得自己讲的故事要比别人讲给你听的更有趣?
10、你要朋友信守诺言,常提醒他“你记得否„„”或“你忘了吗?„„”如果他们忘记了,你是否坚持说他们一定记得?
11、你是否坚持要朋友阅读你认为有趣或值得一读的东西?
12、你是否打电话时说个没完,让其他人在一旁等得着急?
13、你是否经常发现朋友的短处,并要求他们去改进?
14、当别人谈到你不喜欢的话题时,你是否就不说话了?
15、对自己种种不如意的事情,你是否总喜欢找人诉苦? 评分规则: 每题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得分。你的总分如果超过5分,说明你有许多方面不受人欢迎,在日常交往中要注意改进。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一、要热情交往。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的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的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对别人开放,别人也会对你开放。当双方走出固步自封、自
我封闭的死圈子的时候,你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
二、要理解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与同学较晚的过程中,如果能相互理解族中,大家的关系就容易融洽,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三、要以诚相待。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难以有朋友的。
四、要宽容谅解。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我们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都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处理问题常会有很多不妥之处,同学们在很多问题上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就不会导致敌意。
五、消除依赖感。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中不健康的心态,就是依赖感过强的人,总是希望别人似父母兄弟一样关心自己,凡是都要别人替自己拿注意,这是却反独立意思的表现。过强的依赖感还会发展成为控制欲,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复习功课,向自己报告行动计划,甚至限制别人同其他同学的交往。这是一种人格缺陷,应及时加以纠正。最后,我送大家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小青年,他问上帝:“我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使别人愉快的人呢?”上帝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把自己当别人,(当你痛苦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可以减轻痛苦;当你快乐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可以避免自己过分得意。)第二句、把别人当自己(真正理解别人的需要,同情别人的不幸)
三、把别人当别人(尊重别人的独立性,尊重别人的隐私,不侵犯别人的核心领域)
四、把自己当成自己(尊重自己)。我相信如果你做到以上四点,我相信你就是大家的开心果。谢谢!
第二篇:中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中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讲授:敬飞
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晓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1.教师讲述概念。
2.观看人际交往的有关礼仪片段。
三、教学准备
1.查找人际交往的概念及方法。
2.准备有关礼仪方面的录像。
四、教学步骤
(一)介绍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是需要交往的动物,人际交往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心理学家也曾经做过很多相关誓言,比如将一只猴子置于不锈钢的房子里,温度、空气流通、清洗和喂养等一切工作都是自动化的,即隔绝了猴子的一切交往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剥夺研究发现,被隔绝交往的猴子远比正常交往的猴子恐惧反应强烈,它们在情绪和交往行为上受到了损害,精神是不健全的。交往的缺失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发展。有人研究生活在孤儿院的儿童,他们平静孤单的生活,得不到正常儿童应得的爱抚刺激,更缺乏良好的社会交往,所以不仅在智力(尤其是语言)的发展上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而且社会交往能力更差。他们或是对人冷漠,缺乏交往愿望和能力,或是有另一种极端反应,即表现为情感饥饿,狂热地需要得到他人的爱抚。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交往是人维持精神健康的基本需要。
(二)学习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初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印象往往很深刻,而且对以后的人际知觉会起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其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继续交往的积极性就高,于是就有可能“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朋友”例如一见钟情„„为什么会有首因效应?因为任何最先出现的因素都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定势将影
响着人们对于后来出现的信息的知觉。首因效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偏差。
2.晕轮效应
也叫光环效应或月晕效应;是指由知觉对象的有关特征推及到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形象的心理倾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的实验:他给受试的中学生看一张列有五中品质的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被试想象一个具有者五种品质的人。中学生普遍把这个人想象为一个理想的友善的人。然后,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成“冷酷”,在要求受试的中学生想象,结果发现,这些中学生普遍推翻了原来的想象,而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这表明“热情”和“冷酷”这两种品质产生了晕轮效应,影响了一个人总体的评价。
3.近因效应
指最近的信息对人的认知具有较大的影响。
4.刻板印象
指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有些人一见面就马上把人归类,并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给他。如:对方介绍自己是上海人,你马上就把对方与精明、能干而带有点小气联系在一起。
5.互酬效应
生活中那些相互帮忙的人,其关系总是比较密切,这是互酬效应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互酬效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能力互酬。在人际交往中,能力比较强的人一般总是比较容易成为人们交往的对象。
B 性格互酬:那些乐观、幽默、豁达大度、热情、乐于助人的人总是受欢迎。因为他们给人们带来快乐,提供帮助。
C 感情互酬:同情他人、关心他人、能够听别人倾诉,善于安慰别人,往往朋友比较多,因为他们能给别人带来感情上的满足和补偿。
D 兴趣互酬:兴趣相似会增强彼此交往的欲望。
E 信息互酬:在人际交往中那些见识广,知识面宽,掌握信息多的人往往成为人们喜欢交往的对象,因为他能让人觉得跟他交往有收获,能开阔眼界。当然,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性的信息、感情传导过程,单方面的酬,只能表现为单方面的受欢迎;只有双方面的“互酬”,人际关系才能在密切的互动中逐渐深化。
6.期待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源自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古希腊有一位年轻的国王叫皮格马利翁,擅长雕塑。有一次,他雕塑了一尊美丽少女的雕像,并把它当作有生命的人那样和她说话,爱它。结果发生了奇迹:雕像活了!变成了一位真正的美丽少女,并与他结为伉俪。如果说皮格马利翁的传说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那么,就让我来讲一个真正的故事。有一位男士,他的前妻总怨他不懂感情又没有本事而最终与他分手。他因不打算再“浪费”另一个女人的一生而不想在结婚了。后来经不住朋友的热情撮合,与一位在文化馆工作的女子结了婚。没想到婚后两人感情缱绻,而且他自己也事业有成。他告诉朋友:“前妻老嫌我这也不是那也不行,我对自己也有点失望了。既然我无法使她幸福,就让她找自己的幸福去吧。可现在的妻子却对我挺满意的,使我愿意为她的幸福而付出。其实我还是我呀!”后来听说,他与前妻偶遇,前妻幽怨地说:假如你当初就像现在这样,我也不至于„„!而他则幽默地说:假如你当初就这样看我,我也不至于„„!你们说妙不妙?
国外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重新组合,随意地抽取学生分为甲乙两组。当然每组中都有成绩不等的学生。然后老师暗示甲组学生,让他们认为自己是经过智商测定而被选出的优等生并被学校寄予厚望。而对乙组学生却作相反的暗示。结果令人吃惊:甲组中原先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其努力程度均比乙组中的优等生为高,而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相反,乙组中的优等生大多数不如实验前那样刻苦,成绩徘徊不前,而中等差生的成绩则较明显地呈下降趋势。心理学家把这种因高期望值带来的积极性反馈,以皮格马利翁的名字命名,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由此我们可以这样通俗地诠释人际关系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当你努力发现某人的优点和长处并且由衷地赞美他时,你就会看到他表现得越来越符合你所赞美的那种形象;而你若将某人视为小人或恶棍的话,那么这个人就的确会以你所给他“画”的嘴脸来对待你。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人会被不同的群体作出各异甚至相反的评价的道理。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有正负的。就像心理学家对学生做的实验;也像那位男士与他两任妻子的关系;还像老祖母告诉同山谷回声吵架的孙女那样:“你对它友好,它也会对你友好的!”
7.投射效应
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会不知不觉把自身的缺点或优点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认为他们也是这样。比如善良的人较容易相信周围的人都是善良的,有害人之心的人整天提心吊胆,怀疑他们要害他。
三.教给学生使人悦纳的艺术
在社交中,希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受人尊重,被人悦纳,是人们普遍的心理,也是人们的一种多层次的追求。以下几方面,也许能让你如愿以偿。
1.尊重别人
有个哲人说过,一个尊重别人的人,才是值得尊重的。尊重人首先是尊重人格,包括尊重别人的习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如在别人发表意见时,切不能随意打断话头,即使别人的见解一般,也要让别人把话讲完。其次是,尊重别人的财产权,借了别人(哪怕是好朋友)的东西,要如期归还。再次是尊重别人的隐私权,对于他人不愿公开的内心秘密,不应打听和传播。
2.重诺守言
重诺守言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体现人格的魅力。俗话说“一诺千金”,在人际交往中,许诺的事,应该是自己能够做到而且有必要做到的事;一经许诺,应设法兑现;有些诺言因条件所限一时难以兑现,则应向对方解释。
3.善于发现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视觉“盲点”
自我视觉“盲点”是指在社交中那些为当事人不易察觉的有损社交形象的不足之处,如讲话中“口头禅”的高频率出现,社交场合中一些不雅的“习惯动作”等。克服视觉“盲点”要从信息的反馈着手,善于从别人的异样反应中觉察自己的不当之处,随时予以修正。
4.讲究分寸
分寸是指社交中的适度性。社交的分寸感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与对方只是一般性的工作关系,相互志趣不一,则不妨保持一般的工作关系,素昧平生初次见面,应以礼相待,一般不宜马上称兄道弟,打得火热,无话不说;开玩笑要看对象和场合等。一般说来,说话的随意性与关系的亲疏成正比,关系越亲密,说话越随便。实践证明,有分寸感的人,往往被认为是信得过的人。
四.学生观看录像片段。(网络附件)
五.讨论
以前自己与人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后如何改进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第三篇:教师如何进行良好沟通
教师如何进行良好沟通
一、与家长的初次沟通
教师的职位决定了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该处于一个交流并指导的位置上。既要保持流畅和谐的沟通,又要自然的保持自己的威信与专业形象。可以讲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这就要求老师必备良好的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有的时候因为电话或者第一次面谈时的沟通可以直接影响家长对老师评价。
1、人与人之间的初次交流的时间一般在5到10分钟之间,其实在5到10分钟之间对彼此的认识是很初步的,在这中间影响到对方印象的无非有三方面,外表衣着、肢体语言和说话的内容。而这三面分别对人的影响外表衣着占了55%,肢体语言占了38%说话的内容占了7%,也就是说如果专业形象突出,真正的沟通内容在初次交流中显得并不是太重要。而对老师而言专业形象的概念与服务行业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不是说外表要多亮丽,而是一种内在的涵养与学识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端庄大方得体的衣着,和自信的气质,都是必备的,这样会给家长一个良好的初步印象,信任的程度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2、在与家长初次沟通时深刻的学科认识和对教育的科学理念是能直接博取家长信任的,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都是有目共睹的。但盲目与浮躁的情绪也很强烈,第一次与家长交流时学科方面的特点和相关的学习方法可以多说一些,因为老师在这方面肯定比任何都精通,家长也很容易就信服,信任感一旦产生后续的很多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二、电话沟通
教师在课前给家长电话,是一个主动去了解学生情况和积极备课的主动行为,首先我们的出发点就是积极地,但有时因为沟通的不顺畅反而起到反作用,因其家长的不信任,甚至产生退费,由此可见沟通技巧的重要性,电话毕竟不同面谈,许多家长当着老师面不好意思或者不方便说的话在电话中都可以毫无顾忌的交流,这也是很多老师电话沟通不顺畅的原因。
1、初次电话时,家长会比较关心教师的教育背景等很敏感的问题,往往把老师引到一个很尴尬的境地,这时候我们反而会由主动变为被动,面对家长的滔滔不绝的问题,我们不需要一一解答,或者说一味的家长问什么,我们答什么,在沟通中这样会很被动,我们可以用一两句话很简洁的回答一下,借由回答的过程反被动为主动,马上可以引导家长进入到学生自身的问题中去,这时候家长往往会有很多话题可谈,把家长的注意力从老师身上引导学生身上,在家长述说孩子的问题的同时,给家长一些分析和方法,就可以很好的博取家长的信任了。
2、在电话的语气和语速上也要所注意,不重要的,或者想回避的问题,可以用一种无所谓的语气适当的把语速放快,对于把握性较大的问题分析和引导,可以用一种强调性的语气并适当的把语速放慢。
3、在电话回访时,与家长简单沟通一下孩子的近况即可,可以强调家长要多配合的事项,不要向家长过多的汇报孩子的情况,尤其是孩子出现的问题,因为家长如果电话后批评孩子孩子会认为老师在告他的状,而产生对老师的反感情绪,反应问题可以跟家长面谈。重点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的关心他,督促他,引导他这样家长也会觉得老师尽心负责,学生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增进了师生感情。
4、电话不同于面谈,很多情绪会通过电话放大或缩小,而且彼此没有表情和肢体语言的沟通容易产生误解,所以在电话交流中,尽量把情绪放缓和,可以多沟通一些良性的话题,多以鼓励表扬关心为主,容易产生歧义的话题,尽量留在面谈。
三、与家长的日常沟通
实际上,在教育孩子上,家长和老师是有很多共同点的,都渴望孩子健康的成长、不断进步、尽快成才,所不同的仅是教育的方式、具体的要求。因此,教师和家长存在沟通的基础、沟通的必要。在对待家长的要求上,我们要认真倾听,表示理解,充分予以尊重。对于家长不合理的要求和不当的方式,我们有说服和引导的责任。
1、“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2、“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3、当家长不满时
●对待家长的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应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以得到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错了,如果确实是自己不对,要诚恳地向家长道歉。●要始终尊重家长。如果家长的嗓门越大,自己讲话的声调就要越轻,速度要越慢。
●向家长询问一些可以自由回答的问题,如:“这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您是我,应该怎样做才好呢?”尽量不要反问,否则会让家长反感。如:“为什么别的家长没意见?”“为什么你要我这样做?”
●让家长将不满、抱怨甚至愤怒发泄出来,如果家长的言辞带有侮辱性,则暂时找个借口回避,以后再谈,或交给班主任处理。
●一些教师听到家长的指责和抱怨,往往会本能地为自己辩护,这样只会激化矛盾。所以,教师应把“不可能”“我绝对没有说过那种话”等辩解词换成“别着急,我查查看”“让我们看看这件事该怎么解决”“您放心,我一定给您满意的答复”,等等。
●不能因为家长的过激情绪而影响对他孩子的看法,应更加关爱他的孩子,这样做的效果远远胜于表白。
4、当沟通无效时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冷静分析沟通失败的原因,然后尝试采用迂回的沟通策略。不论多难沟通的家长,只要辅以灵活巧妙的方式,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确实是为孩子着想的,就能使沟通获得成功。
●绕开态度强硬、性格固执的家长,主动和孩子家庭中较开明的家长进行沟通。
●在各种建议都无效时,可以说“您想怎么办”或“您有什么要求”等,让家长直接面对问题。● 推荐一些相关的育儿杂志、书籍给家长阅读,或建议、安排家长参加有关专家讲座,以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提高家长的认识。
● 给家长合理性建议和优化的解决方案。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理办法。
三、与学生沟通
教师的特殊就在于与我们打交道的是一群有个性有感情有思想的学生,但他们现在在各个方面发展还不很全面和成熟,他们急需我们的引导和教育。孔夫子早在几千年就提出要“因材施教”,要教育,首先要知道他们是什么“材”。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如何做认识这些“材”呢?我觉得有许多的方法,但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跟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与学生沟通要有针对性
有针对性就是说,你在找学生沟通的时候,心里一定有个谱:我为什么要找你来谈?因为成绩退步了还是因为生活节律还未养成或是与同学交往发生问题,这些班主任一定有清楚。我觉得作为新班主任,很容易陷入一种跟学生无话不谈的迷圈,甚至谈到了吃喝住行方面上来了,表面上似乎与学生沟通无间,实际上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你没大没小,不把你当老师看,那时管理就会出现麻烦。
我说,学生需要一个引导,这个引导必须落实到每个细节上,这个细节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习惯不容易发觉,我们老师就要将它指出来,给他们一些方法上的指导,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有决心去改正。
二、与学生沟通有有目的性
这是承接前一点来说,有目的性就是说,教师心里要有另一个谱:通过谈话之后我要你做到些什么,或者说对方能承诺做到些什么。班里有一位男生,总是跟我吐苦水说,学习总是提不上来,觉得压力好大,于是就什么都想放弃了。我给他提了好多建议,跟他说去找科任老师沟通学习方法,并一再鼓励他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这个回报不是眼前就可实现的,可能是半学期甚至一学期”。可无论我怎么说,他都说:这些大道理我都懂,可是做起来却很难,没看到成绩我就坚持不下去。我一听差点泄了气,可不能浪费了我的口舌啊,于是我作了一个让步,让他回去好好考虑,下周一再给我答复。周一见到他,他似乎已经决定痛定思痛,言行举止间,有一种坚定。
三、与学生沟通要将心比心
将心来比心,学生虽然各有各的特点,但从人的角度来说,他们跟我们一样有优点有缺点,一样需要被尊重。第三周,一位男生在课堂上跟我起了冲突。原因是上课还不到五分钟,他便提出要去上厕所,被我拒绝后,他还是推门走了出去之后又没喊报到就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被我呵斥一声之后,他顶了一句:你不尊重我,我怎么要尊重你啊?一句话堵地我太阳穴突突地动,我只得走教室去呼吸下新鲜空气调整下情绪再回来继续上课。然而之后我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这个学生的确有不定时闹肚子的情况,想想闹肚子这种事是忍不了的。这我是之前知道的,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学生,我当时头脑里想的就是:又想捣乱了!于是事后我觉得理亏了,于是我找了个时间跟他正式道了歉,当着男生的面,我在得到他原谅的同时,也得到了男生的拥护。
除了以上几点心得外,我觉得与学生沟通还需要注意讲求技巧,比如说先让学生自己说,然后再引导,这样能避免偏激;还有与学生沟通要注意场合和时间,学生还是以学业为重,所以沟通的时间最好选在作业比较少的夜修或者在课间,尽量做到言简意赅,收到实效。另外与学生沟通还要追踪调查,沟通不是一次性的,它是一个量的积累,要达到质的改变,还需要长期给学生做工作、作追踪
4、教师如何缓解与学生的“沟通恐慌”?
据调查,目前很多教师的工作压力并非来自专业知识技能,而是来自与学生们沟通和交流上的不畅。如何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如何沟通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是众多教师们一直在寻找的答案。爱+技巧:成功沟通的关键
教书育人,光靠单纯的技巧是行不通的,只有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前提下的沟通与交流,才有可能促成教育的真正成功。——多用鼓励性而非否定性的语言
学生最在乎老师对他的态度,而且这种态度也影响着他对教师的态度。所以对学生最好“哪壶开了提哪壶。”多表扬学生的进步,少提及学生的缺点。学生回答问题出错了,鼓励他下次努力;学习薄弱学生好不容易完整地写好一篇文章,尽管错字连篇,也要先肯定他的学习态度„„等等。
——语言简单明了,不重复
学生是不喜欢教师反复强调一件事儿的,这样会降低学生对教师能力的信心。所以说话最好干净利落,少重复。——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
听和倾听是不一样的。单纯地听是被动的,而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索并迅速做出判断。遇到事情,不要总是凭自己的判断下结论,多听听学生的想法,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许多师生冲突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双方中任何一方在激烈的情绪中时,先冷静,再交流
老师在气头上时,难免言辞过激,这时先自己在心里数1、2、3、4、5,这个过程是个转移和冷静的过程,等自己心情平静了,再处理事情;学生如正处在激动的情绪中,等他平静了再说。
——善用非言语沟通
教师的目光、动作、体态、手势都是很重要的沟通语言。有时这种言语所产生的效果优于口头语言。教师一个温暖的眼神,会让学生信心百倍;但是一个无意的表情,会让学生认为你不重视他,从而自信下降,怨愤顿生。
教师只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多学习,多交流,应该会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5、优化师生关系,达到有效的师生沟通,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有效表达,适时倾听
有效的沟通应是信息的有效传达和收集,其原理就像人的双手鼓掌一样。我们的一只手代表想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另一只手代表需要倾听别人的观点,当双手击掌时,才会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有效的沟通就是教师向学生传达清晰、有说服力的信息,同时又要通过适时的倾听来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这样的师生沟通才是双向的、平等的。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有真诚、善意的说教而没有倾听,就不会有清脆的击掌声,得不到学生的真实反馈,这只能是单向、被动的教育,也就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变“你向信息”为“我向信息”
由于教师的角色特点,言语习惯上常常不经意地带有命令、警告和训诫等语气,如“你是学生,就应该按时完成作业”、“真不明白你上课都在想什么”、“你为什么这么马虎”。当我们用这样的口吻与学生对话时,往往都是自己一厢情愿地在说,学生并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造成学生的逆反和抵触心理,师生关系势必更加紧张。因为这些言语都是“你向信息”的表达,明显地把问题的重心推给了学生,带有教师强烈的主观意识,使学生在沟通中处于防守位置。
当教师在沟通中减少随意评价的“你向信息”,而更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作评估和价值判断时,学生才会真正领会教师传达的真实信息,即“我向信息”的表达。比如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在随意讲话不听讲时,教师很生气地说:“你们简直太不像话了,这是课堂,不是自由市场。”这是“你向信息” 的表达,它侧重于带有否定的评价,并不能带给学生积极的暗示。反之,教师这样说:“我希望我在讲授时大家都能认真地听,而不喜欢你们和我同时说。” 这就是“我向信息”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表达可以使教师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也使学生清楚当时的状况,理解老师的话针对的是某种情况和行为,而不是学生本人。“我向信息”可以使师生关系引向更具有建设性的方向,因为不涉及评价,不会让学生产生对立情绪,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改变行为,做出积极的应对。——积极关注,真诚同感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人具有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在尊重和信任的气氛中,人都能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发展和改变自己。当教师运用真诚、同感给予学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后,学生会积极地调整自我,主动与教师建立和谐关系。
怎样表达同感呢?同感又称同理、共情,即设身处地体会对方的心理感受,并将这种理解表达给对方。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应专心倾听学生谈话,正确地辨识学生的情绪,并用言语准确表达出自己对学生内心体验的理解。更形象地说,同感就是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
6、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艺术 ▲ 幽默
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畅通了。▲ 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有时候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意见了。▲ 含蓄
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犯错误逃学刚来报到的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级„„”这种说法既不伤同学的面子,也没有被全班同学误解为包庇。
还可以采用“反语”、“模糊”、“沉默”等说话艺术。师生沟通“七要”、“七不” 一要平等待生,不“居高临下”。二要讲知心话,不“空洞说教”。三要有耐心,不“计较抱怨”。四要选择时机,不“急于求成”。五要善于倾听,不“先入为主”。六要做好引导,不“事后批评”。七要以德感生,不“以势压生”。■ 相关评论
管理者要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
第四篇: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中谈话技巧
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中的谈话技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中的谈话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在人际交往中,当你与别人谈话时,必须始终能意识到双方同时兼有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双重角色,意识到言语交往的双向性。换言之,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还应考虑怎样谈才能使对...在人际交往中,当你与别人谈话时,必须始终能意识到双方同时兼有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双重角色,意识到言语交往的双向性。换言之,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是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还应考虑怎样谈才能使对方产生兴趣,易于理解,并根据对方的各种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讲话内容和方式。为此,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人际交往中的谈话技巧
人际交往中的谈话技巧一:选择话题
与熟人交谈,自然可以开门见山地直接引出各种话题,但与人初次相识,或参加一次社交活动,则应认真考虑如何选择话题。初次见面,难免要作一番自我介绍。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介绍是进行社会交往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如运用得好,可使你在社交活动中百事如意;反之,就可能给你带来种种困难。那么,怎样作自我介绍才能获得交际的成功呢?一般说来,自我介绍要讲究适度。有人喜欢先作一番自我贬低式的介绍,以示谦虚和恭敬,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在通常情况下,对方或许是觉得你是老生常谈,言不由衷;或许可能真的认为你不屑一谈,那就弄巧成拙了。当然,也要避免一开始就炫耀自己博学多才,显得锋芒毕露,令人生畏;或使人觉得你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只有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介绍自己,才能给人以诚恳坦率、可以一谈的印象。
在自我介绍之后,就要选择话题了。为了能使话题成为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和纵情畅谈的开端,话题应达到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讨论的余地,好谈。找话题的方法主要有:
①中心开花法。面对众多的陌生人,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题,围绕人们的注意中心,引出许多人的议论,语花四溅,形成中心开花。
②即兴引入法。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
③投石问路法。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较为自如。
④循趣入题法。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循趣生发,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因为对方最感兴趣的事,总是最熟悉、最有话可谈也最乐于谈的。
人际交往中的谈话技巧二:讲究对话
社交性谈话,既不同于个人的自说自话,也不同于当众演讲,而是交往双方构成的听与讲相配合的对话。对话的本质并非在于你一句我一句地轮流说话,而在于相互间的呼应。真正成功的对话,应该是相互应答的过程: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应是对方上一句话的继续,对对方的每句话都应作出反应,并能在自己的说话中适当引用和重复。这样,彼此间心理上就真正沟通了。
为了能成功地进行对话,应避免以下九种不正确的对话方式:
(1)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扰乱别人的思路;
(2)忽略了使用解释与概括的方法,使对方一时难以领会你的意图;
(3)由于自己注意力的分散,迫使别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
(4)像倾泻炮弹似的连续发问,使人穷于应付;对他人的提问漫不经心,言谈空洞,不着边际;
(5)随便解释某种现象,妄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
(6)避实就虚,含而不露,让人迷惑不解;
(7)不适当地强调某些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细微末节,使人厌烦;
(8)当别人对某个话题兴趣盎然时,你却感到不耐烦,强行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
(9)将正确的观点、中肯的劝告佯称为错误的,使对方怀疑你话中有戏弄之意。
人际交往中的谈话技巧三:转移话题
在两种情况下需要转换话题:
一种情况是自己对谈论的话题已失去兴趣,而对方却谈兴正浓,彼此难以谈到一块。此时,不必硬着头皮去听,而应当通过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接过对方的某一句话,自然地扯到另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问题上。这样,对方的自尊和谈兴都未受到损害,甚至还没有意识到呢!
另一种情况是,自觉、敏感地观察对方的反应,知趣地感受对方的暗示和约束自己的谈兴。例如,当对方表现出厌倦神色时,就该"适可而止了。
人际交往中的谈话技巧四:注意小事
在交谈中,倘若能注意以下小事,当能产生增进人际关系的效果。这些小事是指:
(1)让先。让别人先说,一方面可以表现你的谦虚,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来观察对方,给自己一个测度的时间和从容考虑的余地。
(2)避讳。不论与什么人交谈,都应对对方有所了解,聪明地避开某些对方忌讳的话题,如个人的隐私、疾病及不愿提及的事情,否则会引起对方不快。要学会察颜观色,一旦发现自己不小心触及了对方的忌讳,对方面有不快之色或状极尴介时,应立即巧妙避开。
(3)谦虚。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一般人总不喜欢嘴上老挂着我的人。因此,应避免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学,开口便我如何如何。须知,谦虚的态度,总是易为人所接受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先接受一个人,而后才肯接受他的意见的。
(4)诚恳。交谈的态度以诚恳为宜。油腔滑调,纵然有很好的意见,也难以为人们所接受。
(5)幽默。恰到好处的幽默,能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中,体会到深刻的哲理。幽默运用适当,可为社交增添活跃愉快气氛。但妙趣横生的谈话,来源于一个人修养和才华的有机结合,不可强求。如果仅仅为了追求风趣的结果,而讲些格调不高的笑话,甚至不惜侮辱他人,则只能显出自己的轻薄与无聊。
(6)口头禅。口头禅固然能体现个性,但多数是语言的累赘,即使内容相当吸引人,但如果加上若干个这个那个嗯啊之类的口头禅,就如同在煮熟的白米饭中掺上一把沙子一样,令人难以下咽。所以,对作为语言累赘的口头禅,应当割除。
(7)插话。要尽量让对方把话说完再插话。实在需要中途插话时,也应征得对方同意,用商量的口气说:对不起,我提个问题可以吗?或我插句话好吗?这样可避免对方产生误解。
(8)平衡。如果几个人一起交谈,你要注意不要只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而冷落了其他人。除了你的对话者外,可用目光偶尔光顾一下其他的人。对于沉默者则应设法使他开口,如问他你对这事有什么看法?这样便可打破沉默,机智地引出他的话来。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
第五篇:正确进行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正确进行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Goodafternoon,everyone!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
在讲新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一个刚刚发生过的在“非典”时期的一个实例:前不久,北京大学的校园网上,曾经有过这样一封帖子——“空荡荡的房间里,住着一位上小学的小女孩。她的外婆已经病逝,女孩染上非典,爸爸在医院隔离。每天晚上,她房的灯光一直亮着。只要灯亮着,小女孩就还安全。这灯光,是生命的光„„”这是与小女孩一墙之隔的邻居,一位北大老师发出的帖子,引起了很多网民的关注。为这个小女孩祝福的帖子连续数天登上排行榜前十名。这个小女孩,就是北大附小六年级12岁学生林文天,一个瘦小但坚强乐观的女孩子,因为怕带有传染病毒,一个人独自生活了23个日夜,从未出家门一步。这23天是这样度过的:每天起床后先看书,然后认认真真写作业,她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寂寞。她能趴在阳台上一两个小时地望着外面的风景,望着楼下的小朋友踢毽子、跳绳。隔三四天才能和父母通一次电话,直到妈妈——北大经济学院教师李玫——脱离危险期。在电话里小天天哭了,这是妈妈20多天来第一次听到孩子的哭声。小天天的坚强勇敢鼓励妈妈战胜SARS病魔。“我非常感谢我的孩子。在这段时间里,我的很多亲友曾经惶惶不可终日,但是我的孩子却一直镇定地安慰我,独自生活了23天。”妈妈的话里充满了疼爱和自豪。小天天的坚强勇敢感到了许多人,而小天天却说她的坚强勇敢得感谢许多人:小天天得到不少人的关心。那个发帖子的邻居给她送来饭菜,总是那么准时、可口,还有那个邻居家小男孩在电话中为她用手风琴拉出的“平安夜”是那么让人舒心。学校开辟了网上“真情互动”版块,她每天都能接到来自父母的同事、北大爱心社、老师、同学、亲属的安慰和鼓励。小天天非常感激这些帮助过她的人,她说他们是她“很铁的同盟军”。其实,这只是发生在“非典”时期许许多多感人事例中的一个,SARA病毒袭来时,人们恐惧、担心,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都有所打乱,但人们感叹最多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和了,拉近了,人们重新找回了关心、帮助他人这一中华民族的好传统。我们看到,全民族的卫生习惯从此有了很大改变。
第二个故事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沙赫曾做过的一个实验: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酬金聘请人到一个小房间去居住。这个小房间与外界完全隔绝,没有报纸,没有电话,没有电脑、电视,不准写信,也不让其他人进入。最后有5人应聘参加实验,实验结果是:其中一个人在小房间里只呆了两个小时就出来了,另外三个人呆了两天,最后一个人呆了八天。(简单算一下酬金15×24×8=2880$≈23040RMB)这个呆了八天获得了2880$丰厚报酬的人出来以后说:“如果再让我在里面呆一分钟,我就要发疯了。”那么这一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或者说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问?(停顿几秒钟)它表明人都有强烈交往的需要,都害怕孤独,都希望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正确进行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板书)
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人际关系”这一个词是如何提出来的?“人际关系”一词产生比较晚。1924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团在芝加哥某工厂做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实验时,首次发现人际关系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由此提出“人际关系”一词。自此,才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及普通群众关注人际 1
关系。人们也普遍认识到:个人家庭幸福、生活快乐、事业上的成功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美国卡耐基工业大学对10000个个人成功案例分析,他们的智慧、专业技术、经验占成功因素15%,其余85%决定于什么呢?就是人际关系。像我国的一些名言警句“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还有像伟大领导毛主席说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都说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大家欣赏的排球比赛,痴迷的足球运动,靠的都是球队的运动员、教练、医生等等的密切配合。学会人际交往可以使你心情愉快,为你提供机遇,助你事业成功。既然人际交往如此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人际交往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大问题。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板书)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这种社会联系包括父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长幼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上下级关系、老乡关系、战友关系等各种关系,每一个人都必然处在这样一个由各种关系编织成的无形又巨大的关系网中。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处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处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当中,这种社会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构成了人际关系。所以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直接的相互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简单板书)。人际关系以心理联系为特征,即是说,人际关系的变化**影响双方需要及满足程度。如果双方在交往中能获得某钟满足就能促进相互之间关系更加接近;反之就会疏远。人际关系更强调精神、心理上的满足。理解、信任、关心、友爱的人际关系会使人感到温暖、幸福和喜悦,从而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相反,冷漠、冲突、排斥和互相猜忌,会使人产生压抑感、焦虑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大学生一般来讲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心中难免有失落感和孤独感。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也难免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所以作为在校大学生更应该注重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就是第二个大问题。
二、良好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板书)
1、有助于大学生信息交流、智力开发、技能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信息的时代,知识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由于个人自身条件能力的局限性,仅凭个人单枪匹马很难获得更多信息。正如孔夫子说的“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学习必须依靠师生群体,广泛交流才能拓宽知识,获得更多有用信息。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么为什么说人际关系又有利于智力开发和技能提高呢?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有些难题,无论怎样苦思冥敏想都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但经人一点拨,顿时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英国大文学家萧伯纳就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以后,仍然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流,那么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过,他和杨振宁教授合作打破宇称守恒定律,就是在一起吃饭、交谈时获得的灵感。可见人际交往对智力开发、能力提高何等重要。同样,良好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很多**都有这样体会:生活在一个不团结集体里,关系紧张,人情冷漠,互相嫉妒,学习效率不会高。反之,一个班级或宿舍里,人际关系健康、和谐的空气很浓,生活管理有人抓、学习进步有人夸,遇到困难有人帮,在这样一个有向心力、凝聚力的集体里,大家自然感到心情舒畅、学习效率自然提高。为什么我们这个班几乎受到所以任课老师的好评,那就是因为我们这个班的同学团结、热情、活拨、**,大家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习效率自然得到提高,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就顺利。
2、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与完善。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简单的讲就是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自我评价。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自我孤立、封闭起来,那么他对自己的评价可能就是片面的,或者是错误的,甚至走向极端。这种自我意识就是完全失真的。所以一个人在形成自我意识时候,必须使自己置身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以他人、集体为参照物,为榜样,只有这样,自己才可以感受到:自己哪些是错误的,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哪些想法与社会的需要、他人的要求格格不入,哪些目标、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等等,从而不断地进行调整、纠正,力求达到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的有机统一。比如,02机电工程系的两名同学因煤气中毒四忙,他们所在两个班级的同学配合学校、班级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陪伴、安慰处在极度悲痛中的同学父母,*****。这体现了这个班的同学懂得关爱他们。但更值得宽慰的是:同学们通过这件事懂得了学校严明校规校纪的用心所在,而不再埋怨不让租房住校外是学校跟他们过不去,不再指责学校让学生上晚自习、不要到外面去是多此一举,也学会了珍惜大学时代美好时光。这样,他们就纠正了认识上的偏差,自我意识就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3、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帮助(板书)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有了一件高兴的事,总想立刻告诉最好的朋友,让朋友一起分享喜悦,当自己遇到了不快,遭受了挫折,也想找一个人倾诉,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倾诉”,这对人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所以讲心理健康一章时,还要讲到这个内容。正如培根所说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去一半忧愁。”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体会吗?——对,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大学生过于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在孤独和郁闷中越陷越深,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山东大学有一个女生,由于受到家庭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她不善于与人交往,自我封闭,独来独往,她对学习特别认真,整天把时间、精力全部投在学习上,从不参加集体活动。她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成绩都排在全班第一,但大学三年级一不小心考了第二名,结果她不能接受这个现实,跳楼自杀了。可是乐于与人交往、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是极其有帮助的。
还有上次我给同学们进行“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健康发展”的讲座中**的某大学的甄新喜同学,就是因为自己来自偏远农村,个头矮小,又没有业余爱好。白天低人一等,不愿与同学交往。久而久之,离群索居,内心**,发展到最后竟用浓硫酸将自己同宿舍的几个大学生全毁容,还残忍地用刀捅伤了****。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不善交往,内心闭塞,性格怪僻暴戾,残酷杀害了自己的4位同窗好友。
既然人际关系对个人、对集体意义如此重大,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交往能力,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应遵循哪些原则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人际交往的原则(板书)
人际交往的原则就是指在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的准则和规范。具体来讲,在人与人交往中,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1、尊重原则(板书)
俄国大作家屠格捏夫有一天走在大街上,一个年迈体弱的乞丐向他伸出发抖的双手行乞,屠格捏夫找遍所有的口袋,分文没有,感到惶恐不安,只好上前握住老乞丐那双脏手,深情地说,“对不起,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兄弟!”哪知大作家这两声“兄弟”却远远超过了钱币的作用,立刻使老乞丐泪眼蒙蒙,颤抖着说:“哪儿的话,这已经很感恩,这也是恩惠啊!”这个故事说明,无论什么人,无论地位高低,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定学会尊重别人,包括尊重别人的人格、权利和劳动成果。
2、诚信原则(板书)
诚信原则也就是真诚的原则。真诚待人通常被认为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原则。但恰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缺乏道德,不讲信用,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的现象。正因为如此,党中央在2001年9月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倡导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道德规范就是:明礼诚信,要求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以及公民个人都应以诚待人。海尔集团的走向世界、阜阳商厦的骄人业绩,靠的只有一个秘诀:诚信。中国人民靠着执着、韧劲,****通过艰苦谈判加入了WTO,一切要遵循WTO的游戏规则和国际管理,诚信的原则尤其重要。大学生在交往中一定要真诚坦率,一是一,二是二,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3、宽容原则(板书)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人际关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这时候心胸一定要宽,姿态要高,气量要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下面两句呢?是的,比海洋还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所以说要能够容人之过,容人之短。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忍让,在宽容的基础上,应帮助对方改正错误。
4、互酬原则(板书)
互酬就是互利,在人际交往中,不要只顾归求个人需求的满足,也应该满足对方的需求。这种互惠互利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当自己取得成功,朋友为你祝福高兴,当自己遭遇不快,朋友来安慰、开导你;当朋友有了进步,你也应该送去真心的祝福,遇到挫折时,给予真诚的帮助。当然人际关系中的互酬,强调的是精神上的互酬,在强调互酬的同时,我们更赞扬那种乐于助人,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
5、谦逊原则(板书)
谦虚、谦逊是一种美德。“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好学者,人民总是乐于与之交往,反之狂妄自负,目无他人,人们往往避而远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切勿狂妄自大,那样只能是“井底之蛙”,鼠目寸光。
到这里为止我们就把这节课内容讲完了。下面两点总结一下。人际关系含义、人际交往意义和原则,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自觉运用这些知识理论,不断提高交往能力。当然在交往中还要注意“交友慎,渗择友”。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到:掌握交往的艺术技巧中要讲到的。
布置作业:
1、回去以后搜集一些关于人际交往、友谊等方面的名言警句、典型事例。
下节课我们互相交流学习。
2、请同学们将所发的例题**一下,看一看“你善于焦急吗?”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老师、同学。
附:板书(格式)
第三章 正确进行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含义
人与人直接相互关系社会关系
二、人际关系对学生成才的意义
1、信息交流智力开发技能和学习效率
2、自我意识
3、心理健康
三、交往原则
1、尊重原则
2、诚信原则
3、宽容原则
4、互酬原则
5、谦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