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中国湿地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9:0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遥感技术在中国湿地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遥感技术在中国湿地的研究》。

第一篇:遥感技术在中国湿地的研究

遥感技术在中国湿地的研究

(李梦桃 资工11003班

学号:201007641)

摘要: 对中国湿地以往的研究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予以回顾,讨论遥感技术近年来在中国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过程中的应用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遥感技术在土壤上的应用。

关键词: 遥感技术 中国湿地 应用 意义 引

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列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湿地是指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或过湿的土地与生长栖息于其上的生物物种构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它不仅在净化环境,调节气候,改善人类居住条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众多的动植物,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中的鸟类,两栖类等生长栖息之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自然土地资源。由于湿地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兼有水,陆生态位,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同时具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群而成为天然的物种库。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而且还有独特的高原湿地。近些年来由于人口与土地资源等原因,中国湿地已经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开垦,或受到干扰和破坏,及时准确的掌握湿地资源的现状和动态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随着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逐渐称谓研究地球表面变化研究的主要手段。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等特点,为湿地环境状况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源;地理信息系统有较强的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能准确分析和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动态分析。因此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对遥感信息处理,分析的强有力支持,使遥感技术成为宏观检测最重要的手段。

遥感技术的方法与原理

2.1对于湿地研究的工作方法

对于湿地的遥感调查,以遥感信息为主,利用遥感技术(RS)波段多、视域广、信息丰富、现势性强等优势,结合已有的地质、水文、土地、湖泊、河流、海洋及环保等与湿地有关的信息资料,采用全球定位系统野外定点方便、精确度高的特点,并采取多源信息相互印证的工作方法,室内解释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解释资料与已知成果相结合,提高了遥感解译的效果和质量。

首先,收集遥感数据和其他专题资料,对遥感数据进行几何纠正、融合、镶嵌和分福等处理,得到具有统一地理坐标、相互配准的多元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各时相湿地的的初步解译结果;然后,结合野外勘察,建立详细解释标志,验证各期湿地初步解译结果,经室内再解译、分析判断、修改补充和整理,获得各期湿地信息提取结果,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技术提取湿地的变化信息,并对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对导致湿地变化的原因进行研究探索。湿地数据处理包括遥感图像几何纠正、图像增强、图形镶嵌等,其主要技术流程包括多时相遥感影像以及其他GIS数据源的坐标配准、湿地信息分类提取、统计分析以及空间分析等。

2.2湿地地物光谱的测量和特性分析

遥感信息的分析识别主要依据地物反射光谱随波长变化情况,即地物反射光谱特性,地 物反射光谱特性是应用遥感图像区别地物目标的物理基础,不同的地物具有不同的反射光谱特性,因而,湿地地物反射光谱的测量分析也是进行湿地遥感应用研究的重要基础,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在中国最大沼泽湿地—三江平原沼泽区,沼泽湿地面积约110多万公顷,占全国沼泽面积的十分之一,是中国沼泽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此进行的沼泽湿地地物光谱测量分析,对湿地地物的识别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中国最大的野生芦苇区—新疆博斯腾湖苇区湖滨湿地面积约为4万公顷,年产芦苇25万吨,且芦苇株高、径粗、叶茂、纤维长,是优质的造纸原料,在此开展的芦苇光谱特性测量分析,为高精度的芦苇分类识别及生物量的估测奠定了基础;中国重要的海滨湿地—江苏海岸带滩涂湿地总面积为756万公顷,约占全国海涂总面积的20%,这一沿海滩涂的地物辐射测量对海滨湿地资源结构的分析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在这些测量分析中得出:湿地植物光谱与盖度、长势有关外,背景环境(微地貌、排水情况)等也有影响;可从光谱反射差异上分辨出植被类型—小叶樟、蒲草、甜茅、苔草、芦苇等[1];在以芦苇产量估测为目标的芦苇反射光谱测量中,符合大多数绿色植物反射光谱特性规律,在可见光区光谱反射率不超过10%,随着波长增加到40%,在近红外区达40%以上。但芦苇叶片的多少、大小等对反射均有影响,不同的生态群落(旱生、湿生、混生等)、叶绿素含量等也导致光谱反射率的差异,由此,可分辨出不同类型和长势等级的芦苇,为芦苇生物量的估测提供了依据[2];在可见光区,芦苇、水、稻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均比较接近,但在近红外区有的升高、有的降低,反射率曲线幅度离散,这种现象为选择陆地卫星近红外波段图像进行芦苇资源调查提供了依据;在海滨滩涂的辐射测量中得出,在0.8~1.1um波段,各种滩涂类型辐射值之间差异较大,可分出草滩、泥滩、粉砂滩等,为海滨湿地空间结构及生物资源分析打下了基础[3]。

2.3湿地土壤含水量的反演

土壤湿度的遥感监测主要从可见光到近红外(380~2500nm)波段,通过建立土壤湿度与反射率的关系对土壤水分进行估计[4]。Bowers等指出,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水分与水分吸收强度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5],当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时,土壤的发射率就会下降。Bowers等[6]还指出,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时,土壤的光谱反射率在整个波长范围内降低,尤其在760nm,970nm,1190nm等水分吸收波段,反射率下降更为明显。对于植被和土壤来说,这是由于入射辐射在水的特定吸收带处被水强烈吸收所致。

1978年Philip等[7]就指出,在光谱的可见光波段,潮湿的土壤与干燥的土壤相比,反射率明显下降,所以在下雨的时候,湿的地方光线总是很暗。而Liu和Baret等[8]的研究表明,土壤光谱反射率在一定的土壤水分临界值之下时随土壤水分的继续增加而增加,而这个临界值通常大于田间持水量。

2.4土壤含水量的光谱反演

湿地土壤由于土壤含水量的不同,具有多种土壤形态,从湿地干土到含水量较大的淤泥,从河岸的滩涂到湿地水体中的悬浮泥沙,都具有不同的光谱响应特征,影响水体的光谱响应。1968年Ben-Gera,Dalal相继利用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准确的测出土壤含水量。1991年Ben-Dor修改了NIRA方法,使其适用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土壤分析。遥感技术在湿地的实际应用

我们结合天津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本着重点突出、确保监测质量、有所创新、不断拓展遥感应用领域的原则,充分利用航天遥感多源、多时相的优势,开展天津市2001 年度湿地保护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工作。

鉴于目前没有湿地保护分类国家标准,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做如下分类:1 .泻湖湿地;2 .河流湿地;3 .湖泊湿地;4 .海岸滩涂;5 .人工湿地;6 .沼泽湿地;7 .干枯河流。从遥感解译统计数据看,市内六区湿地面积2001 年比1 999 年减少49.9 公顷,年均减少 5.2 % , 全市干枯河面积为7354.2 公顷,除市内六区和宁河县外,人工湿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我市大型水库遥感解译数据看,水库占地面积远大于实际水面面积,其中,北大港水库占地面积为 16400.0 公顷,实际水面面积为 13455.3 公顷,于桥水库占地面积为 11042.0 公顷,实际水面积为 5925.1 公顷,七里海水库占地面积为 5321.0 公顷,实际水面面积为 5081.0 公顷,团泊洼水库占地面积为 16377.0 公顷,实际水面积为 5117.2 公顷。尽管这次遥感动态监测基本涵盖了市域陆地各种湿地(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除外),但遥感监测湿地总面积仍比规划数据少 33008.1 公顷。

卫星遥感湿地保护动态监测数据表明,天津市湿地主要由坑塘洼地构成(含水库、湖泊和人工湿地等),占天津市域湿地总面积的75 %,其次是有水河流,占湿地总面积的11 %,干枯河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4 %,而干枯河占河流总面积的25 %,部分干枯河内已经种植了农作物。

近年来,天津市域湿地萎缩,湿地污染加重,湿地生态遭到破坏。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原因,天津自然界长期演变形成的湿地正在不断退化和丧失。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水库、塘坝拦截了客水,使洼淀的水资源不能及时补充,各地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城乡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海河流域降水减少,水污染对湿地环境的严重影响等,因此,如何尽快摸清我市湿地现状,查找湿地环境恶化成因,制定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湿地规划,已经成为天津湿地保护工作的当务之急。

卫星遥感影像包含大量城市信息,只有将城市遥感监测、解译数据信息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卫星遥感在城市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遥感应用才能实现从信息提取到信息管理、信息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转变。

4.遥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在30多年的时间里,各种遥感数据源都广泛地应用于湿地的研究中。从对湿地范围的变迁、生态系统的演变进行的宏观监测,到湿地组成成分的遥感信息提取、湿地环境因子的反演等,都不断地拓展和探索着遥感数据的应用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实地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在对湿地水体的信息提取,湿地土壤湿度的监测、湿地植被的精细分类以及湿地类型的划分方面作如下展望:

1)遥感技术应用于湿地研究方面的数据源呈现多源化。多源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及其相互之间的融合使用将成为湿地遥感技术研究中的发展趋势;而利用多元遥感数据,发展复合分类法技术,有助于湿地因子提取和湿地分类精度的提高,将进一步促进遥感影像分类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2)高光谱技术在湿地植被生物量估测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3)建立湿地土壤含水量与湿地边界的相关性分析,并通过湿地含水量的反科学界定的湿地范围。

4)湿地植被群落精细分类技术的研究。

5)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因素的干扰,已经造成了许多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湿地资源的严重丧失,大片的自然湿地逐渐分离破碎[9],即使在我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三江平原也已经没有了集中连片的湿地[10],自然湿地在景观上的斑块化和功能退化已经既成事实[11-12],因此,湿地的研究与保护刻不容缓。

我局遥感应用成果,得到了有关部委和天津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成为市政府实施电子政务、数字城市战略,获取城市资源环境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我们将密切注视卫星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紧紧结合城市管理和城市信息化建设需要,努力创新,通过开展卫星遥感新技术、新方法的试验和示范应用,不断拓宽卫星遥感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和范围,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机制和途径,逐步建立城市遥感动态监测和评价体系,为城市信息化、政府科学决策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兴汉.卫星图像在三江平原沼泽资源研究中的应用。见: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遥感

技术研究与应用资料汇编.科技文献出版社,1984,233~238.2.丁 志,刘培君,张 琳.新疆博斯腾湖芦苇光谱特性及其在芦苇资源考察中的应用.见:中

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资料汇编.科学文献出版社,1984,245~251.3.唐文周,孙国清.利用陆地卫星图像和数字资料对江苏海岸带进行了分类的研究.见:中国

科学技术.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资料汇编.科学文献出版社,1984,252~260.4.Priyabrata S,Rabi N S,Bhabani S D,et al.Estimation of soil hydraulic propertites using

proxinmal spectral reflectance in visible,near-in-frared,and shortware-infrared

(VIS-NIR-SWIR)region [J].Geoderma,2009(152);338-349.5.Bowers S A,Smith S J.Spectrophoto metric determination of soil water content[C]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n Proceedings ,1972,36:978-980.6.Stoner E R,Baumgardner M F.Characterristic variations in reflectance of surface soils [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81,45:1161-1165.7.Philip H S,Shirley M D。Remote sensing:the quantitative approach[M].Berkshire: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Book Company,1978:147-168.8.Liu W D,Baret F,Gu X F,et al.Relating soil surface moisture to reflectance[J].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02,81(2/3):238-246.9.刘红玉,张世奎,吕宪国,等.三江平原流域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2):289-295.10.刘红玉,张世奎,吕宪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挠力河流域湿地景观变化过程研究[J].自

然资源学报,2002,17(6):836-841.11.汪爱华,张树清,何艳芳.RS和GIS支持下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研究[J].地理

科学,2002,22(5):636-640.12.刘红玉,张世奎,吕宪国.三江平原湿地景观结构的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04,59(3): 391-400.

第二篇: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国内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一、国外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一)伦敦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伦敦湿地公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建造在繁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的湿地公园,其位于伦敦市西南部泰晤士河围绕着的一个半岛状地带,被誉为“一个让人惊异的、奇迹般的地方,使得人类和野生生物在我们美好的城市中相聚”。公园的东临泰晤士河,是牛津与剑桥大学学生划艇比赛的必经之地,南边是大片的绿地,上有网球场、运动场等公共体育休闲设施,其余两面均与居民区相邻。公园占地42.5 hm2,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万7千株。

案例分析:

水库的拥有者泰晤士水务公司与野禽及湿地基金会合作,成功将水库转换成湿地自然保护中心和环境教育中心,为了解决兴建湿地公园的资金问题,国会允许出售少量土地,从而使野禽及湿地基金会与房地产商达成合作协议,经过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三方都赢的目标。

为了实现人和水的和谐共存,湿地公园在设计上针对水体和人流两方面做出精心的处理,如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将整个公园分成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从而构成了公园的多种湿地地貌。

经验总结:

伦敦湿地公园是全球城区湿地开发的典范,在湿地景观保护和旅游实践方面具有全球持续领先的地位。设计者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将整个公园分成了若干的区域和点,使游客在不惊扰生物休养生息、不破坏保护地价值的同时可以近距离观测野生生物。公园良好的绿化和植被营造出了大都市中的美丽绿洲,不仅使公园成为野生生物的天堂,同时也给伦敦市民提供了绝佳的游憩场所,极大地改善了都市的景观环境。

通过在原有的混凝土坝上加筑泥堤,提高了最高水位,使水库原有的水得到保留,另外通过保留、扩展堤坝,以及在一些区域使用泥墙,使每个栖息地区域与水域完全隔绝,构造出了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同时在水域之间设置操作杆,使各个栖息地都具有精确控制水位的能力,确保其可以达到必须的水位变化而不受季节限制。

(二)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 案例简介:

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位于新加坡西北部,是新加坡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受保护的沼泽自然公园,在面积达130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内栖居着超过500种热带动植物,是候鸟途径东南亚的主要中途停留站,已于2003年被列入东南亚国家联盟遗产公园。目前周边建有酒店、SPA中心、纪念碑、高尔夫球场和工业区等设施,是湿地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

案例分析:

保护区集保护、教育、休闲、研究于一体。保护:最大化地增长保护区内鸟类和其它野生生物的承载力;教育:丰富保护区内容,提供自然科学教育服务;休闲:以休闲为诱饵,鼓励游客深度体验大自然之美,进而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致力于拓展和加深地区和国际性鸟类学和生物学知识,开展研究活动。

公园内有黄、橘、紫3条特制路线以及红树林木栈步道。黄色路线全长三公里,由石子路和木质平台共同构成,沿途可观赏红树林的气根现象;橘色路线全长五公里,包括了保护区内最长的木栈道,直捣红树林研究园,面向学校发挥教育功能;紫色路线全长七公里,包含较长的原始土路,可以把游客带到三层楼的观鸟塔,也可近距离探访淡水区的动植物;红树林木栈道长仅500米,使游客在双脚不沾泥的情况下,享受穿越红树林的乐趣。4条路线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多种观光、体验选择。

经验总结:

公园通过最小干预的设计手段,通过木栈道、解说台、观鸟台、瞭望塔、展示馆、服务中心、咖啡馆等简易设施,使游客能够近距离的感受自然。

精心建造观测平台、观察屏幕、休息亭和行人道路,既便于游人从近处观赏园内动植物,又有效保障游人的人身安全,且不会过多干扰候鸟的生活。

用木头建造园内设施,设计原始道路,自然式繁殖花木,从而把对园内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了最低点,极大地保持了园区的原始状态。

对园内的景观小品均进行了精致化的设计,用有趣的文字引导游客观察生态,同时在游客服务中心内设置模拟景观介绍,生动形象的展示园内景观。

在园区开展志愿者活动,协助园内特殊生物物种的保护和调查,以及免费教游客绘画、艺术等技巧,既提高了湿地观光者的兴趣,又美化了园区。

二、国内湿地旅游案例研究

(一)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杭州西溪湿地陆地绿化率高达85%以上,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属于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其包括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个部分,素有“杭州之肾”之称。

案例分析: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还建有湿地科普展示馆,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多处设置观鸟亭,呈现出了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文化底蕴深厚。

西溪民风,淳厚质朴。端午节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有“花样龙舟”之称。“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了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民俗。

经验总结:

既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西溪湿地公园构建了集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典范。

在设施的配套方面,在把握量的控制的前提下,建设高标准、高技术、高效率、生态性和节约型的基础设施共享系统,极大的满足了既定的功能需求。

在业态布局方面,以打造杭州独特的生态旅游精品为目标,配套商业、高品质的生态休闲设施,如会馆、企业总部、主题沙龙、创作基地等。

发展水主题旅游,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完美结合和和谐发展;以西溪湿地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大力引进文化产业,规划设计“西溪国家公园艺术家村落”,实现了湿地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完美和谐和相互促进;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湿地旅游,保存了农业生产元素,实现了农、渔业体验主题旅游开发与湿地保护的完美和谐。

抓住“规划、保护、管理、研究”4个环节,坚持规划先行,构筑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划体系,实施科学保护,调整并规划区内人类活动的强度和容量,注重精心管理,在科学保护与适度利用之间寻找平衡点,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之路。

(二)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江苏中部、江淮之间,国家AAAA级景区,水质好,自然资源优越,生物类型多样,鸟类资源尤为丰富,九条河流自然形成了“九龙朝阙”的奇异景观。溱湖湿地公园作为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过渡区,吴越文化和楚汉文化的连接点,形成了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案例分析:

公园内建成约8000平方米的中国溱湖湿地科普馆,以“寻迹之旅”为主题,为我国首家湿地类主题体验馆,其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现代化手段向游客宣传湿地的有关知识,实现了生态展示、科普教育、生态示范等功能,构成了溱湖湿地公园的独特风景点。

湛蓝的湖泊、交织的河网和星罗棋布的洲滩岛屿,以及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和里下河水乡民俗文化,是其旅游资源的最佳展现,经过开发和利用,现已初步形成以溱湖为主体的水环境景区,以“麋鹿故乡园”为品牌的湿地生态景区,以溱湖温泉资源综合开发而形成的温泉休闲度假区,以及以溱潼古镇、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为代表的湿地文化景区。

经验总结: 以“水、湿地、生态”为内涵,孕育了湖幽水静、林奇兽异、民风浓郁的自然风光。

溱湖为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交汇处,其水域宽阔,水质清淳,水草丰茂,营养丰富,所繁育生长的水生动植物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人体不可缺少的多种维生素,水产品取自天然,加工精细,兼具江淮风味,有“溱湖八鲜”之美誉。

在延续传统的湿地观光旅游产品和一般的娱乐体验项目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资源特色,拓宽旅游产品覆盖面,丰富项目库,形成了享受“喜鹊湖度假、游溱湖美景、品溱湖八鲜、泡三元温泉”的旅游优势,是长三角地市民出行的首选生态之旅。

(三)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长广溪湿地公园位于蠡湖西南岸石塘桥堍,是连接蠡湖和太湖的生态廊道,集生态、休闲、科普、人文于一体的十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公园的建设旨在恢复与重建长广溪周边湿生植被带,带动以长广溪为轴的水系整理,形成由蠡湖至太湖蜿蜒曲折的“溪阔水长”水系结构,恢复其对无锡入湖径流的净化作用,发挥其作为入湖的重要前置水道水域的生态战略价值。

案例分析:

长广溪湿地公园以创造地域性及水生动植物生态栖息地,创造独有的丰富生态系统并维持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民众生态教育及解说设施,提供静态的休憩野趣公园设施,设置水质及生态环境的监控追踪设施为规划设计目标。

公园利用生态净水系统改善水质,溪边湖畔浅水植物挺立,湿地内草木葱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公园内建有湿地科普馆、湿地教育展示中心、雕塑园、露天舞台、儿童乐园等科普教育、服务配套设施,方便游人在休闲自娱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以及获得便利的服务。

经验总结:

以生态恢复为主要目标,旨在利用物理手段恢复湿地的原始功能。在300米的启动段设置沉底过滤、平行过滤、重力过滤、生物过滤四种湿地生态净水过滤系统,通过实验和探索,旨在将长广溪湿地建设成为一个融生态、休闲、科普等功能与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这一举措和理念使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问题向前迈了一大步,对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有指导性的意义,以及对南方发达城市工业化后的环境保护有示范性的意义。

(四)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案例简介: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的长条状地块,曾是上海工业产业时期遗留下来的污染纵横、毫无生气的棕地。而现在这里成为了野生生物的天国、天然的大水操纵体系和都会故乡。

案例分析:

“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其中,“蓝带”为三带一区、三场九园、步道网络形成的总体结构;“四种文明”为“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后工业生态文化。

利用竹子打造公园的休闲栈道,回收并整合从旧场地工业建筑拆下的材料并将其用于新建筑,利用具有工业历史痕迹的残部断片打造悬空花园或是俯瞰平台,实现原材料的充分利用。利用生态友好型岩石重建防洪堤,构造高效的防洪系统。

在这片稻谷作物繁茂、湿地植物丛生的城市农田中,人们享受着季节更替的美景:油菜花在春风中遍野绽放,向日葵迎着夏日艳阳灿烂盛开,稻花和着秋风徐徐飘香,三叶草在冬日里平添点点青翠,成为城市居民体验农耕农产的绝好去处。

经验总结:

在生态重塑的景观基质上,农业和工业的历史记忆与后工业生态文明相互交织重叠。其以一种生命系的姿态证明,生态基础设施可为社会和自然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态水治理和雨洪调控方式。这一独特的、生产性的、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并展现未来生态文明的后工业景观设计,谱写了以低管理成本、高收效景观为基础的新美学赞歌。

景观设计师用再生、更新的设计理念将原场地改造成了具有生产、防洪、水体净化、生态保育、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公园集生态雨洪调控、工业材料回收再利用、城市农业于一身,极大的解决了河水污染问题,实现了整治荒芜之地的目的,为受到严重污染的工业棕地注入了新的景观活力。

第三篇: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土地执法工作中应用的研究

摘 要:当前,传统卫星遥感系统无法满足高分辨率影像需要,无人机遥感技术因其高分辨率、灵活性强、成本少等优点,已成为卫星遥感系统检测技术的补充,广泛运用于土地执法工作中。该文阐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特点及影像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土地执法工作中的运用,旨在促进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土地执法工作的作用,更好地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技术 土地执法 遥感监测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009-05

无人机遥感技术较传统的遥感技术而言,是一种低空遥感技术,它是以获取低空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为目标,操作方便、灵活性强、成本较低的一种专业化遥感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高分辨率的基础地理信息需求越来越大,仅靠以往传统的卫星数据系统获得的遥感信息数据和影像数据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因此,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低成本、高分辨率、易操作的遥感技术自然受到各行业的追捧。当前,无人机遥感系统广泛运用于土地执法监测,这样有助于监测土地利用情况,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无人机遥感技术概述

1.1 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特点

1.1.1 操作简单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其操作也愈显简便化,在使用无人机进行土地执法检查时,可以事先设定好飞行路线,针对空中和地面实际情况,通过校正数据以达到对目标的精确测量;当无人机出现故障时,其系统可以自动进行诊断,一旦出现故障,无人机可以自行返航到起点,以等待排除故障重新进行测量。

1.1.2 灵活方便

无人机不需要专门的场地进行起飞或降落,使用起来极为方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山坡、田地等地域进行起飞,并快速到达预定目标进行测量,完成测量任务后可以通过伞降或滑行方式回收。同时,无人机机身重量较轻,体型不大,携带也较为方便。

1.1.3 高分辨率

相比传统航拍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高分辨率获取影像数据的能力,这是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最大特点,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最高可以达到厘米级,主要得益于其具备面积覆盖、倾斜成像的技术能力。

1.1.4 低使用和维护成本

日常的维护、保养费用低,作业时的成本不高,正常情况下的支出:系统的直接成本很低,只需要设备的折旧费、人员工资、交通开支等。随着大量实验生产的开展,低空遥感技术已日趋成熟,无人机遥感技术以其机动、灵活、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运行成本低等优势,正逐步成为航空遥感系统的有力补充,尤其是在小范围的遥感调查中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已成为影像数据获取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弥补卫星rs的不足。

1.2 无人机遥感的影像处理流程

1.2.1 影像的畸变差纠正

由于无人机遥感系统操作简单、运用灵活,成像分辨率高的特点,便广泛用于航拍领域中。因无人机相机的不同,无人机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大多数情况下无人机遥感系统使用的都是普通相机,其拍摄出来的相片会出现畸变现象,一旦出现畸变,在后期相片数据处理结果上会出现误差,为了保障数据的真实准确性,都会事先纠正影像畸变,常见的处理方式有消除主点偏移、旋转影像等。

1.2.2 影像的三角测量

无人机遥感系统在低空进行航拍时会自动完成影像的三角测量,传统影像的选点和转点工作是由人工完成的,其效率较低,而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自动完成选点和转点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影像中的各个坐标也是自动获取的,其坐标系中密点位置及参数也是自动形成。

1.3 无人机遥感系统简介

无人机遥感系统分为空中控制、地面控制以及数据处理系统,空中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无人机机身、影像获取系统、控制飞行的动力系统等;地面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无线通信系统及接收系统等,以对无人机进行航线规划及飞行控制。数据处理系统主要是影像数据处理软件。目前无人机遥感系统在国土遥感应用、能源遥感应用、林业遥感应用和农业遥感应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推广,具体无人机航测遥感系统如图1所示。

民用无人机通常分为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多旋翼无人机这3个种类。固定翼无人机是多数民用无人机的主流平台,这种飞行器的发展趋势主要向微型化和长航时发展,当前微型化的无人飞机大小只有巴掌大,长航时无人机能飞行时间大约10小时,起飞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弹射、滑行、车载等等,降落的方式也可以选择伞降、滑行和撞网都可以;无人直升机是灵活性最强的无人机平台,可以原地垂直起飞和悬停;多旋翼(多轴)无人机是消费级和部分民用用途的首选平台,灵活性介于固定翼和直升机中间(起降需要推力),但操纵简单、成本较低。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土地执法工作中的运用

土地执法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依据该行政区域内土地管理法律和法规,通过遥感监测、动态巡查、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掌握该行政区域的新增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护情况,起到发现、制止并监督查处违法用地行为。具体体现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应用、土地管理动态巡查监测、违法土地案件整改情况监测和耕地保护的日常监测等方面的工作。

2.1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应用

国土资源部在2010年颁布了15号令,并且在全国开展了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是指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制成遥感影像图,将同一地域前后两个不同时点的遥感影像图进行叠加对比,可以反映出该地域土地利用的地表变化情况。通过对卫片监测所反映土地利用情况发生变化的地块逐一核查,掌握该行政区域的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发现、制止并查处违法用地行为。这几年持续的土地卫片执法工作使得湖南土地管理和土地合理利用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个人、企业及各地政府依法使用土地的意识有所提高;土地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但是由于卫星影像是全国统一时点获取,获取时间是在土地卫片执法开展前一年的8月份,所以在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时,较发达地区的影像和实地有较大的差别;另外有的地区的卫星影像分辨率不高,影像的清晰度不够,因此,较发达地区的国土资源局为了加强对土地利用情况监督,有效遏制土地违法使用行为,进一步规范土地管理,采取无人机航拍监测方式对该地域进行土地监测。以2015年湖南省岳阳市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为例,2015年4月,岳阳市国土资源局获得了国家下发的2014年8月的2m分辨率彩色卫星影像,但是由于得到的卫星影像部分区域出现被云层,薄雾遮挡,清晰度不够,并且卫片执法开展时间和卫片拍摄时间相差半年,为了保证该市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政府部门采用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对该市区进行航拍取像。在无人机机型中,固定翼无人机是飞行速度最快,续航能力最强的机型,因此,政府部门选用了irsa(中遥)ⅱ固定翼无人机,佳能hf m52相机进行航拍,拍摄的航片影像的分辨率为0.2 m,从线路规划、无人机飞行、航片的快速处理(如图2)和影像的建设用地解译等全部工作共用了15天顺利完成。2.2 土地管理动态巡查监测

近年来,由于土地经济市场繁荣,从而导致违法占用土地、违法建设现象时有发生,基层执法部门任务繁重,在日常巡查过程中,由于受地域条件等因素制约,巡查工作有一定困难,存在对违法用地发现率低、发现不及时等弊端。“无人机航拍监测具有灵活机动、精细准确等特点,不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干扰,能够获得准确的视频和高精度的图片,确保不留盲区和死角,实现对辖区范围的全覆盖。土地执法部门通过无人机对该区域土地进行动态巡查监测,可以全面有效地了解该区域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的情况。通过对制定区域进行无人机监测,对比同一区域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影像数据资料,利用对比软件设备进行解译,最终为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提供数据来源。笔者所在的长沙市国土资源局在开展土地执法的动态巡查工作中,对涉及的违法用地进行了执法检查,对部分违法情况不清楚的地方或者某区域可能存在违法用地行为的,采用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对其进行拍摄,对土地监察动态进行定点巡查,其期限通常为3个月,为了保证航拍影像质量,航拍效率,使用了高质量、高安全性的无人机遥感技术。从而取得清晰的遥感监测图斑。图3为岳阳市某广场的影像对比图,由于2012年的卫星影像分辨率太低,无法有效辨认影像中的一些信息,无法为违法占用土地立案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2013年是用无人机航拍,无人机是运用zc-5型,长2.1 m、翼展2.6 m,可以抵抗五级左右大风,飞行范围一般在2 000 km2,配置相机是佳能5d mark ⅱ、24 mm定焦镜头。在最终形成的清晰航片影像中,可以发现分辨率较高,建设面积和类型非常明显。

2.3 违法土地案件整改情况监测

在土地执法工作中,许多违法占用土地、违法建设案件被发现和查处整改,而土地执法部门在对违法占用土地查处整改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取证时,如果用常规全站仪实地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成图,作业量大,耗费时间长,成本高(每平方公里的费用达到8~15万元),且不宜大面积开展,不仅给土地执法工作带来不便,也严重影响了遏制违法占用土地的行为。相比野外实测,无人机航测具有周期短、效率高和成本低等特点,对于面积较小的大比例尺土地测量任务受天气和空域管理的限制较少,成本较低。而将无人机遥感系统进行工程化、实用化开发,则可利用它机动、快速、经济等优势,在阴天、轻雾天也能获取合格的彩色影像,从而将大量的野外工作转入内业,保证违法土地整改查处情况监测的高效性。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土资源局通过使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违法占用土地面积较大和集中的区域进行航拍摄像,更直观和快捷地了解该区域的实际查处整改情况,而基于无人机机动性能强、不受场地情况限制,并且携带方便,执法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无人机对违法占用土地进行监测摄像,实时记录土地违法案件的整改情况。

2.4 耕地保护的日常监测

耕地保护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李克强在2015年1月视频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我国人多地少,任何时候都要守住耕地红线,守住基本农田红线。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既要明确其特殊用地政策,又要严格规范用地管理,加强监测督察,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动真碰硬、重点问责。这对土地执法的工作有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认真落实耕地保护,一些政府对于耕地较集中,耕种条件较好的区域开展了无人机遥感的定期巡查。比如常德市政府今年计划对该市区拨款150万元,运用无人机,分辨率为0.5 m的遥感技术,隔两三个月拍一次重点基本农田的保护区,以第一次作为基础,如果地面上有变化,比如耕地变成建设用地,或者耕地变成其他地类而引起耕地被破坏,这样就可以清楚地在内业处理后的航片影像中发现,常德市计划通过此项工作来开展对重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监测和耕地保护的高技术、高效率的推广工作。无人机遥感技术可能存在的问题

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低空航拍影像数据采集的主要方式,其灵活机动、续航时间较长、影像收集实时等优点,已成为卫星遥感系统的有效补充,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运用将更加广泛,然而,基于无人机自身的限制,还需要不断完善无人机系统,以确保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稳定性和抗风险性。

3.1 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

无人机机身较轻,由于飞行高度低,容易受到风速影响,但为了提高无人机的抗风险性,通常情况下都是采取增加无人机机身重量,但是无人机承担量小,如果增加机身重量,其稳定性会下降。因此,如何在机身较低或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通过改善无人机遥感技术来提高无人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性,保证无人机飞行安全是当前无人机遥感技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2 拍摄范围不大

由于是低空飞行,一个架次拍摄的范围较小,并且体积不大,续航时间较短,一般只能飞行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仅适用于小范围区域的调查,对于大面积区域的全天候调查,需要配合大飞机、卫星影像数据开展调查。

3.3 遥感数据的后处理技术

当前使用的无人机遥感摄像设备是一种小型的数字相机,与传统的卫星摄像系统相比,其摄像数据太多,影像篇幅小,从而导致后期数据处理时间较长,因此,针对这类问题,应开发影像自动识别和拼接软件,提供影像数据处理效率,节省数据处理时间。结语

当前,与传统航空遥感系统相比,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使用便利,并且摄像时间短、影像分辨率高,弥补了传统航空遥感系统的不足,从而被广泛运用于土地执法监测领域。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对各类地物信息进行提取,可以有效提供土地利用情况的准确数据。然而,无人机遥感技术作为卫星遥感系统的补充,多运用于一般的小范围区域地形图绘制,加之无人机自身的一些不足和限制,无法满足大范围监测需求,因此,改进无人机系统质量,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抗风险性,改进遥感数据的处理技术等,是下一步无人机遥感技术发展完善的一个方向。

第四篇:美丽中国湿地行汇报提纲

塞上江南·魅力沙湖

——走遍中国〃湿地行沙湖素材提纲

一、赞歌中的沙湖

“金绸子沙滩银绸子水,都说咱宁夏沙湖美;塞上的风光,江南的景,人在沙湖不思归。”这是歌曲《沙湖美》的歌词。

“你是天上飞过的一片彩霞,你是地上长出的传奇,水上有欢歌,水下有笑语,芦荡中飞出花儿的甜蜜……沙里有神秘,沙外有灵气,驼铃声送来少年的敬意。贺兰驰骋的声音,给你胸襟的魂魄。黄河激动的涛声,壮丽慷慨的豪情。”这是另一首歌曲《沙湖放歌》的歌词。

二、名句中的沙湖

2011年9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曾为沙湖写下“水绕沙丘天下绝”的名句。2012年6月,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游览沙湖,赞誉沙湖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前任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曾在人民日报发表《黄河金岸赋》。其中有这样的名句:“塞北风情,江南气象;渔歌互答;塞上江南,山水画廊;贺兰夕照,千载雄浑依旧。”晴日里,近观沙湖,塞上江南的奇景映入眼帘;极目远眺,远山、睡佛;引发无数诗人和摄影爱好者阵阵惊叹。绝美的自然风光,是塞上江南的完美写照;神奇的人文意境,是神奇宁夏的经典诠释。

三、地图中的沙湖

沙湖,是湖中的沙漠,是沙漠中的湖泊。在中国,沙漠中的湖并不少见,但湖中的沙漠又有几个呢?

沙湖原名红渠洼,又称鱼湖;还因其形状恰似一尊元宝,也称元宝湖。沙湖是河流古道型湖泊,属湖泊湿地,是由黄河古河道洼地经过风蚀至地下水面,地下水溢出并汇集,再接受大气降水和地面水的补给便形成了湖泊。

沙湖总面积198平方公里,用于规划保护的区域为80.1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沙漠面积22.52平方公里。金沙、碧水、芦苇、百鸟、游鱼、远山、彩荷七大资源浑然天成,被人们称之为“国内仅有,世间少有”的地方。南沙北湖,大漠风光与江南水乡排在了一道,成为鲜明的对比,既展了塞上之雄浑,又显现了江南之灵秀,构成了一幅奇特的江山风光图。难怪有人认为“沙湖是上天造物的奇迹。”

沙湖水面辽阔,坐在游船上,仰望蓝天白云,俯视碧波万顷,水天一色,仿佛臵身于杭州西湖。实际上沙湖面积比杭州西湖大得多,有将近4个西湖大。奇妙的是在沙湖中还有丛丛芦苇,使人又仿佛来到了苏南沙家浜的芦苇荡。沙湖苇荡,荣登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近些年来,有一种说法渐成共识:不到宁夏,不算游遍天下;到了沙湖,才能心满意足。

四、科考中的沙湖

沙湖的沙与水的来源,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比如沙的来源,曾有天上飞来之说。种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因为如此,才增添了沙湖的神秘色彩。近年来,比较一致 的说法是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屈建军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1、沙的来源

沙湖南岸的沙丘时点缀在绿洲腹地的一景,这片流动沙丘面积约为42.3k㎡,沙丘高度最大可达20m。这片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黄河的冲积物。其形成过程是:黄河水所带的泥沙沉积以后,在该地形成河湖相沉积,在湖水退缩后,其出露的地层在风力作用下,经过长期的侵蚀搬运沉积,其中的粉粒被风带至远方,而将沙粒堆积于当地,沙湖沙的粒径、颜色、矿物近于黄河冲积物。但该地地处贺兰山东侧倾斜平原下端,因此其沙源不能排除有山前平原的物质,但其量也次于黄河冲积沙。

由于来源于黄河泥沙沉积,其粒度比一般的沙粒度分布范围宽,即从粗砂到极细砂都存在,平均粒径也比其他沙漠沙平均粒径大。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这片沙丘的颗粒有的棱角尖锐,表面Fe2O3积淀较少,颜色发白,与典型的沙漠沙有很大差异,显示出水成的痕迹,有的颗粒表面出现蝶形坑,显示出典型的风成痕迹,这说明沙湖南岸沙丘沙经历了水力沉积和风力沉积。腾格里沙漠来源说应予以否定。腾格里沙漠乃至阿拉善地区,尘源有可能到达该地区,而腾格里沙漠的沙物质决不可能飞跃贺兰山而进入该地,另一方面,腾格里沙漠风成沙的特征也与该地沙丘沙差异甚大。

2、水的来源

沙湖属河成湖,其成因最初是黄河在丰水期时潴水积聚而成。现在的水源仍主要来自黄河水,黄河水补给湖的方式是灌溉时的渗漏水,通过地下水以潜水形式汇集于湖内。沙湖的西面有东一支渠,东面有第三排水沟,周围都是农田,农田灌溉退水,渠道渗漏水,都会汇聚到沙湖。在灌溉期间,由于整个银北地区排水不畅,特别是汛期在黄河水的顶托作用下,排水更加困难,此时沙湖要接纳周围大量农田灌溉退水。由于农田灌溉退水补给量较大,因此湖水保持较好的水质,矿化度仍小于3g/L,但因此造成沙湖水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及化肥农药等残留物超标。根据宁夏环境监测中心站1993年和1994年的枯水期的4月和丰水期的8月对沙湖水质进行的水化学和水生生物监测和调查,沙湖水轻度有机污染,氮、磷含量超标,与黄河水监测结果一致。除黄河水以外,贺兰山前倾斜平原汇集的贺兰山山水也以泉水的形式补给湖区。贺兰山地下潜水对沙湖来说只是间接关系,即贺兰山东麓地下潜水补给农田地下水,农田地下水及灌溉退水补给沙湖。二者相比较,其水源主要来自黄河水,贺兰山前倾斜平原的潜水次之。

五、传说中的沙湖

相传,有一位美丽的蒙古女子名叫贺兰,能文善骑会射。一日,贺兰慕天山原始岩画之名而踏寻之,途中邂逅党项族男青年漠汉。漠汉高大英俊,文武双全,性格豪爽。俩人一见钟情,山盟海誓,私订终身。一年后,双方都传来消息,成吉思汗欲纳贺兰为妾,西夏皇帝也欲定漠汉为驸马。俩人誓死不从,决定私奔。在一个月圆之夜,贺兰骑一青色骏马到初恋地与漠汉相会,双双吃下仙药,女即化作泉湖,男即化作沙漠,相依相偎,永不分离。贺兰的贴身丫环也化作了芦苇。从而形成了沙湖独特的地貌。而贺兰骑的那匹马也化作了贺兰山(贺兰为蒙古语,为青色的骏马之意),现在那匹马的马鞍在山顶上还清晰可见。后人为纪念这个爱情传奇,把这段天山改名为贺兰山。多年后,成吉思汗“冲冠一怒为红颜”,发兵西夏,刀血屠城,从此党项族从历史上消亡,只留下了残美壮烈的王陵和风光旖旎、独具特色的沙湖。

六、舌尖上的沙湖

不到沙湖,如同没到宁夏;不食鱼头,如同没到沙湖。沙湖水产资源蕴藏丰富,湖中常年生长着鲤、鲢、草、鲫几十种鱼,以出产野生大花鲢最为有名,花鲢被称为“大头鱼”,由于头大身子小,因而得名。沙湖鱼头的名声首先来自其体型大,小则10斤8斤,大则三、二十斤以上,曾经被摆上了国宴。由于这种鱼纯属天然生长,以芦苇等天然草和鸟粪为食,因而肉质细腻,味道十分鲜美,鱼头汤味嫩、鲜、肥、白、滑,食过回味悠长。鱼头里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维生素等,被称为天然的“脑黄金”。沙湖大鱼头,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在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展销会上荣膺金奖。

七、人文中的沙湖 1、24前年走来的“高人”

沙湖,不仅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更是农垦人的引以为豪的骄傲。巍巍太行山,红旗渠问鼎人工天河;茫茫西大滩,元宝湖点睛江南塞上。

沙湖被称之为“宁夏旅游业的长子”,既有历史渊源,更有现实佐证。早在1989年,时任自治区主席白立忱在农垦局局长柳登旺前辈的陪同下,到沙湖视察渔业生产,发现并确认了沙湖旅游的价值。白主席叹到:谁说宁夏缺乏旅游资源,这里就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于是就有了沙湖旅游的开发,也就有了宁夏现代旅游的发端。这两位前辈,堪称“深入湿地、探索奥秘,从中获得独特发现的“高人”。

2、穿布鞋开宝马的“达人”

因为与湿地结下不解之缘而改变自身命运的“达人”——刘海云。

3、超越八秒极限“神人”

天外来客变成宠物,娃娃鱼的守护者——与湿中的物种朝夕相处、建立深厚感情的“神人”杨艳梅。

4、以鱼为友,与鸟伴舞的“轴人”

常年执着坚守、不离不弃保护湿地的巡湖团队,堪称“轴人”。

5、鹦鹉学舌之父的时尚“鸟人”

驯鸟表演——时尚代表、文化旅游的代表。背景知识:

2012年3月4日,美国著名媒体CNN近日在其官网评选中国最美40个景点,宁夏沙湖景区入围,并被CNN评价为“中国观鸟首选之地”。

此次与沙湖一同入选的,还有九寨沟、布达拉宫、武夷山、黄山、张家界、黄果树瀑布等知名景区。CNN对宁夏沙湖作了如下赞述:宁夏沙湖,中国观鸟首选之地。每年有各种各样的迁徙鸟类在宁夏这片湿地栖息,数量多达100万只。鸟类栖息的时间段分布为4-5月和9-10月。其他时节,也有200种左右的鸟类在此繁衍生息,其中包括很多受保护物种,如黑鹤和中华秋沙鸭等。这里也是娃娃鱼的栖息地,最大的娃娃鱼可以长到1.6米长。在这片80平方千米的广阔地域上,沙漠、湖水和芦苇荡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有趣的是,本次CNN评选中国最美40个景点并未邀请这些入围景区参加。后来经过了解,才得知有一批美国游客来宁夏,游览沙湖后回国参与了评选,而沙湖之所以能够入选,美国媒体最看重沙湖原生态自然资源与西北相对荒凉的地貌形成鲜明对比。

CNN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NewsNetwork)的英文缩写,由特纳广播公司(TBS)董事长特德〃特纳于1980年6月创办,通过卫星向有线电视网和卫星电视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新闻节目,总部设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

第五篇:浅谈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kedacehui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文献综述学号:1001180810

浅谈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kedacehui

关键词:遥感 测绘 正射影像图 专题图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测绘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 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由于它的科学性、技术性、应用性、服务性涉及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因此,它的应用已深入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 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遥感技术在基础测绘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测绘地形图、制作正 射影像图(DOM)和制作专题图。

1、测绘地形图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面三维信息,常规的方法是立体摄影测量。由于雷达卫星具有全天时, 全天候,不受云雾等恶劣天气和夜暗影响的特性,故随着雷达遥感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SAR)也被用作立体摄影测量。由于斑点噪声的存在,其使用也一度受到影响.近年发展起来的干涉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INSAR),提供了获取地面三维信息的全新方法,即利用干涉雷达提取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DEM)。该方法将大大改进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的传统模式,这是雷达遥感的 最新领域,是遥感和摄影测量科学的前沿。制作正射影像图(DOM)

遥感影像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得的地球表面客体或事物(地物)的图像。正射影像地图在使 用 ERDASIMAGINE 核心模块对遥感影像进行地理配准和图像增强,融合等处理手段,可以生成 具有地理空间坐标的遥感影像,作为影像数据层输入GIS 系统中。还可以快速高效生成正射纠 正的高质量卫星/航摄影像层。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通常是指像素的空间分辨率在10m 以内的 遥感影像。

2.1 卫星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制作原理

DOM 的制作原理是依据其特点应用专业的地理信息遥感软件对原始感遥影像经过辐射校 正、几何校正后,消除各种畸变和位移误差而最终得到具有包含地理信息和各种专题的卫星遥 感数字正射影像地图。DOM 具有一定几何精度的影像。影像植被信息齐全饱满,整体色调清晰 均匀,反差适中。

2.2 卫星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应用

卫星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它可以应用在城市及区域规划、土地利用1

/土覆盖制图、地质和土壤制图、测绘(地形图的修补测及专题地图的制作)、农业、林业、牧 地、水资源、湿地制图、野生动植生态学、考古学、环境评价和地形分析及评价、城市虚拟 景观的制作、等等。制作专题图

遥感专题地图的制作,是指在计算机制图环境下,利用遥感资料编制各类专题地图,这是 遥感信息在测绘制图和地理研究中的主要应用之一。这里就其中一些关键的技术环节作重点 阐释。

3.1 空间分辨率与制图比例尺的选择

空间分辨率即地面分辨率,是指遥感仪器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实地尺寸,即遥感图像上 一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范围的大小。由于遥感制图是利用遥感图像来提取专题制图信息,因此 在选择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时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解译目标的最小尺寸;二是地图的成图 比例尺。空间不同规模的制图对象的识别,在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与地图比例尺有密切的关系。在遥感制图中,不同平台的遥感器所 获取的图像信息,其可满足成图精度的比例尺范围是不同的。因此,进行遥感专题制图和普通 地图的修测更新时,对不同平台的图像信息源,应该结合研究宗旨、用途、精度和成图比例尺 等要求,予以分析选用,以达到实用、经济的效果。3.2 波谱分辨率与波段的选择

波谱分辨率是由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目(通道数)、波长、波段的宽度来决定的。3.3 时间分辨率与时相的选择

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差异很大,用遥感制图的方式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时,不仅要 搞清楚研究对象本身的变化周期,同时还要了解有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遥感信息源。研究植被的 季相节律、农作物的长势,目前以选择landsat-TM 或SPOT 遥感信息为宜。遥感图像是某一瞬间地面实况的记录,而地理现象是变化、发展的。因此,在一系列按时 间序列成像的多时相遥感图像中,必然存在着最能揭示地理现象本质的“最佳时相”图像。“最 佳时相”的涵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为了使目标不仅能被“检出”且能被“识别”,应要求信 息有足够大的强度,还应是地理现象呈节律性变化中最具有本质特性的信息;第二,探测目标 与环境的信息差异最大、最明显。事实上,由于受地物或现象本身的光谱特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目标及对象的 “最佳时相”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如编制地

质地貌专题地图,选择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的图像 最为理想,因为这个时段的地面覆盖少,有利于地质地貌内在规律和分布特征的显示。总之, 遥感图像时相的选择,既要考虑地物本身的属性特点,也要考虑同一种地物的空间差异。

4、总结

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手段,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遥感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随着遥感技术理论的逐步完善和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必将成为地质灾害及其孕灾环境宏观调查以及灾体动态监测和灾情损失评估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给地质测绘工作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和更全面的数据库资料,为“数字中国”提供更翔实的数据和信息,以全面提升行业领域中的综合竞争力,参考文献: 1.孙建中,潘强.城市信息技术与城市航空遥感.上海城市发展.2.萨宾(F.F Sabins)著,杨廷槐译.遥感原理及解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3.朱亮璞编.遥感图象地质解译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4.吕斯骅编著.遥感物理基础.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下载遥感技术在中国湿地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遥感技术在中国湿地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数据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 率将越来越高,生态监测的频次、监测内容和数据精度也会逐步提 高,为遥感技术在水环......

    遥感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

    3. 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3.1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害调查, 可达到及时、详细、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不同地质地貌背景下能监测出地质灾......

    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比比皆是,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环境监测作为控制......

    海绵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合集)

    摘要: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渴望获得更多的高品质环境,湿地生态环境的存在,在对水源的涵养和小区域气候的改善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湿地在对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整体竞......

    电子商务在中国——行业最新研究文章

    电子商务在中国——乱中求变 同学,你逛过商场吗? 已经猜到你的回答了,你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那还用说!” 那么,你逛过网上商场吗? 如果你的回答依然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是紧紧把......

    水资源研究领域中遥感技术的运用论文五篇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所谓遥感,实质上是一种传感装置。遥感技术主要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感应、调査、分 析 ,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并不与实际的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其主要的研究方法为遥......

    谈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应用(精选五篇)

    谈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应用摘要: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中也得到了应用。对于具体应用方式做了分析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利......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当前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应用的意义在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大形势之下,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的一个重要的措施。之所以会产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