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延安富县于少堂校长研修体会
责任就是方向,坚守就是信念
--------“2014陕西省校长高级研修”学习心得
延安市富县沙梁初级中学
于少堂
放下繁忙的工作,卸下责任驱使下的压力,我满怀憧憬来到百年老校----西北大学,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研修之旅。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电子信息的介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教育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能够振兴中华民族伟业的人?已经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我这样一个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教育工作者,与时代发展距离越来越大的感觉愈加强烈。虽然自己一直在尽力做好每一件工作,甚至力求把小事做精致,可在教育改革面前,还是显得力不从心,所有的感觉都汇成一个词,那就是学习。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我虚心听取专家的论述,思考同仁的简解,反思自己的工作,可谓收获多多,思考多多。
一、在专家的引领下提升了理论构建,为今后创新工作提供了思维方向。
在本次学习中,以下观点对我的影响最为深刻。
1、管理者的决策决定学校的发展,任何决策都要成本和代价。我们在做任何一个决策前,都要系统思考:这个决策的优势在哪里?机遇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影响决策的根本原因在哪里?这个决策面临的挑战在哪里?解决措施是什么?而且在决策前一定要改善心智模式,以防决策偏差。
2、管理,20%是用制度去约束,80%是用心去理。把事理好了,制度也就化为无形了,这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理的内容包括理人、理事、理环境,一定要在可能发生的前提下有预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教育已经成为公共产品、公益事业,社会关注度高,随之而来的教育责任也就增多,我们只有增强法制意识,明白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才能胸有成竹的解决教育纠纷,不至于处处处于被动地位。
4、理想的学校不是等来的,而是要靠我们去创造。而这个创造的过程,需要校长有敢为人先的气魄,有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的气度。否则永远只能带着镣铐跳看似美妙的教育舞蹈。
5、高效课堂的盲目推行是可怕的,课堂也需要保持新常态,也需要多元化。就好似一件漂亮的衣服,不一定穿在所有人的身上都好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6、没有知识,能力必然有限,但有了知识,不一定有能力。能力的实质就是方法,教育的本质,时间教给学生生活的方法,创新世界的方法。
7、“小题大做”、长期坚持、举轻若重,才能达到举重若轻的境界。一个人只有把事情做到极致,才会得到别人的赏识和尊重。
8、减负是一个教育热词,我们要思考那些负担是应有的、那些负担是不利的。负担合理不合理,关键是看这些负担学生究竟有没有兴趣,能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9、校本研修工作对提升教师素养和教育质量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可以用“速行却不入心”的行政推动与“入心不速行”的非行政力量双管齐下,刺激老师发自内心的思考和变化。
二、在研讨交流中现实与思想碰撞,共同面对教育发展的共性问题。
在研讨中,我聆听了兄弟学校的心声,好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好多无奈和期望也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人思考。
1、教育承载了更多不应该承载的责任。社会、家庭、学校的责任究竟该如何界定。安全责任已经成了校长头上一把随时可能落下来的刀。这把刀已经让校长的心神疲惫占据了职业归属和幸福感,甚至有人不愿意担任校长职务,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发展的畸形形态。
2、校长的责任无限放大,权力却无限缩小。校长没有人事权,行政工作力度降低,激活不了教室内部之间的良性竞争。校长没有财权,好多正当合理的激励措施不能实现,教师也没有积极性。
3、以人为本的反差过大,对学生关注更多的是权力,对教师关注更多的是义务。农村教育中出现了众多的教育无奈。好多年轻教师跳槽转行,中年教师焦虑情绪严重,教师队伍的心里问题不容忽视。
4、评价死板,量化得分,不考虑理想化与现实的差异和辩证,让很多教育行为都成了作秀。而且做的劳累至极。
5、各类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让学校疲于应付,真正用到业务上的时间只有50%。啥时能解除这些枷锁、在业务上多钻研已经成为教师的普遍心声。自主管理与上级干扰之间的矛盾究竟该如何解决?
6、政府诚信缺失,债务转移让校长不堪重负。让更多的校长只能“按兵不动”,从一个创业者变成审时度势的平庸者。
7、应试教育的评价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让校长不知何去何从,大多还是倒向了应试教育的天平,如何实现上丰收,是我们所有教育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虽然学习结束了,但思考的旅程会永远延续,也许我们不会成为教育大军中的杰出者,但我们可以做一个教育信念的坚守者,专家说,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像北京中学的夏青峰校长一样尽自己的本分,勤奋务实、锐意创新,为陕西的教育大业尽心尽力!
第二篇:忘不了校长研修体会
忘不了
——参加小学校长高级研修项目华中师范大学班培训体会
赤壁镇小学 吴以华
忘不了开班典礼上华师党委副书记吴晋生教授热情洋溢的致辞、赤壁市人民政府杨志文副市长的殷切寄语,还有典礼后市教育局徐德福局长与我们推心臵腹的谈心;
忘不了六位专家、教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的讲座;
忘不了三位教育家型校长用先进教育理念、充满睿智的人格品味办人民满意学校的精彩演绎;
忘不了课堂、课间师生之间、学员之间发自肺腑的互动与交流;
忘不了走进两所名校零距离的观摩学习以及学校领导、师生热情的接待; 忘不了调入武汉工作的同事相邀团聚的温馨;
忘不了一场发自35颗洋溢激情、敬业的心灵不断碰撞而闪烁着朵朵智慧火花的校长圆桌论坛;
忘不了结业典礼上的美丽的相约和依依惜别……
——题记
2013年5月16日至21日,我们35名小学校长和学校后备干部,参加了湖北省赤壁市小学校长高级研修项目华中师范大学班培训学习,为期6天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本次培训以实践为导向,主要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式培训、经验分享、互动探讨、观摩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
这次研修培训活动不仅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洗礼,给我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学习,我感受颇多,现将我的收获与思考汇报如下。
纵观9位专家、教授的讲座,我想分别用两个词、八个字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尊敬和赞美,尽管描述得不全面,但我是发自内心的:
应俊峰激情洋溢,旁征博引
吴伦敦温文迩雅,娓娓道来
靳岳滨爱如潮水,情真意切
程斯辉高屋建瓴,纵横捭阖
雷实理论方法,视通万里
李晓燕政策法规,有理有据
夏循藻成功教育,给人启迪
贺清文真人教育,富有张力
孙民实实在在,引人深思
具体说来总体感受是这样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干部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会秘书长应俊峰教授为我们作了第一场报告,专题是《实现“中国梦”与校长使命》,谈到“中国梦”,老教授慷慨激昂,兴奋不已,从他几乎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上,我们完全可以体悟和感受到这位活力与张力四射的高级知识分子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充满无限的期盼和无比的自信!同时,我们更深深懂得:作为一名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宏伟征途中,责任重大,使命神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小些,他关系到千百人学业前途;说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我想,我们唯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规范与创新学校管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才算不辱使命。
华中师大教授、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吴伦敦以《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校长队伍》为题,为我们旁征博引、鞭辟入里地解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通过认真聆听讲座,不断反思,我认为义
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阐述了五个基本理念,这是作为一名校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做到的:一是以德为先,这是道德使命;二是育人为本,这是办学宗旨;三是引领发展,这是角色定位;四是能力为重,这是实践导向;五是终身学习,这是个人素养。
武汉市教科院教授靳岳滨,主讲的是《教师第一:关心、关注、关怀》。还有程斯辉,这位武汉大学教科院院长,我有幸这是第四次听他讲课了。当大家反映他所要讲的专题已经听过,于是,他便临时变更讲授内容,主讲《学校管理如何助推教师幸福地工作》,尽管这一内容我已是第二次听到了,但我依然专心听讲,认真记录,更在边听边对照自己平时在学校管理上的不妥之处。是啊,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而有意义的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综合的、持续的,不幸福的教师培养不出幸福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须全面认识教师,把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遵循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把握教师角色多重特点,学会教师角色转变;把握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提升教师应对压力的本领;把握教育本质,正确认识教师的社会地位;引领自己的教师团队,把握幸福公式,幸福地做教师。程教授的讲座令人常听常新,让我明白一个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大多数师生员工共享一个梦,领导者就是这个梦的守护者“,我们往往追求的是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两位教授的讲座,使我深深懂得:一个人无论怎样锐利创新,工作努力对学校的发展都是有限度的,只有团队的创新和发展才是无穷的。只有整个团队的团结协作,把每个人的智慧和创新都溶入到团队中去,互相协作,善于沟通,充满关怀,才能克
服任何困难。我们每个人不能没有自信,但我们决不能忽视一个团队协作的力量。用信仰去点燃梦想,用榜样去激发梦想,用大爱奠基梦想,用发展支持梦想,只要我们管理者能激发每个教师的梦想并为梦想去奋斗学校就一定会焕发青春的活力。
华中师大教授雷实、华中师大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燕,分别主讲了《学校教育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和《教育政策法规与学校安全》,他们用内容丰富PPT课件和许多生动的案例,为我们今后以法治校,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学校教育,提供了很多理论上政策依据和实际操作方式。特别是雷教授的报告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现实的操作,听完使我热血沸腾。“创新,创新,创新”我们将在创新的思想引领下做好课程基地建设。“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雷教授的做人做事的教导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还有三位校长,他们有思想、有智慧,更有能力和品味,把自己的学校打造成了全省乃至全国都闻名遐迩。他们分别是武汉市光谷一小校长贺清文,光谷八小校长夏循藻,武昌区解放桥小学校长孙民。他们的治校品牌和特色分别是:光谷一小突出“真人”教育,光谷八小体现的是 “成功”教育,而解放桥小学则更多地以“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目标朴素化,德育方法活动化”为导向,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我觉得他们的报告简直是雪中送炭,因为我最近一直在为我们学校特色创建和内涵式发展遭遇瓶颈而苦恼,架子搭好了,表面工作做了,但下面怎么抓实效?怎样上档次?我急需要理论支持和
做法指导。三位校长从文化的角度给我提供了理论支持,从标准和特色载体方面给我们特色学校建设做了点拨。我忽然觉得学校特色工作原来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做,还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
结业仪式上华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洪早清教授给我们全体学员指出了提高自身素质应从三方面入手,同时对当前各项工作的重点做了具体安排。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的具体指导。听后使我们找准了当前修炼自己的方向,工作的目标和具体方法。并要求我们今后与华师的教授们、与学员之间要更多地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一位学者说过:“对培养人的培养,比直接培养人更重要。”这次校长研修,使我更加明确了一个校长应该担当的职责与应有的能力。作为一名校长,一要具有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二要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三要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校长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紧跟课改步伐,对工作有独特见解,敢于尝试、创新,带领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在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我们需要的是更多这样的精神食粮。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一定会把本次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我也希望在实践一段时间以后,能再有机会参加培训,既做一个“思想的实践者“,更要做一个“实践的思想者”让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最后,我想说,这次培训研修,我将永远忘不了。忘不了的除了研修时的点点滴滴,更有肩负的责任。
第三篇:延安红色旅游体会
延安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延安,这个陕北的小城,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无数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这个暑假我非常荣幸能来到延安,几天下来,感慨多多,一言难尽。在这几天,我们参观了枣园,革命纪念馆等地,深深的感受着老一辈遗留下来的红色遗产。在枣园,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简陋,阴暗的窑洞里,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绽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而“延安精神”至今在延安人民,甚至全国人民心中,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在革命纪念馆,我们了解了中共中央在延安的一系列努力,一系列成就,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延安之行,使我明白了多少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繁荣富强的中国。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珍惜现今来之不易的生活,也要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好好学习,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理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观延安体会
参观红色革命圣地延安有感
2011年6月27日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一说起延安,人们对它都不会感到陌生。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间,这里曾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地方。近年来,延安又以它独具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方的宾客。
为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于6月16日晚乘坐汽车,前往心中的革命圣地延安。做为一名预备党员,虽对党的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但都局限于书本、电视新闻,今天怀着崇敬的心情,和单位的同志共同走进了这座向往已久的城市。17日早上,刚下汽车我们就草草的吃了些早餐,迫不及待的驶向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下了汽车,首先看到的是纪念广场中央巍然矗立的毛主席铜像,他高举右手,目眺远方。此刻,他高瞻远瞩的伟大形象永刻心中。随着络绎不绝的人流,步入了展厅。参观者都神情贯注地聆听讲解员叙说延安光荣的革命历程。每看到那一幅幅熟悉的图片和实物,仿佛回到了当年的革命时代,每一幅图片每一件实物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有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有依依难舍的军民情,也有艰苦创业的苦辣酸甜。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穿过带补丁的粗布衣、照明用的简易的煤油灯和打仗用的落后枪炮,就能深刻的感受到他们当时斗争生活的艰苦与困难。顽强的斗志和朴素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更明白了延安精神的真谛。
随后,我们参观了杨家岭、枣园革命遗址。在这里,我看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狭小的住所和简易的办公条件让我心中感到很大的震撼。
杨家岭,原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口有明代吏部尚书杨兆的陵墓和祠堂,而因此得名杨家陵。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后,中共中央各机关陆续迁到这里,才改名为杨家岭。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敌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领导全党开展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纪念白求恩》、《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多部光辉著作。并在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1943年,因修建中央大礼堂毛泽东等领导人从这里陆续搬往枣园。
枣园革命旧址又名延园。在陕西延安市西北8公里处。1940年至1942年、1944年至1947年,为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所在地。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改名为“延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在延安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但使我更加明的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延安精神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她使我的灵魂得到新的净化与升华,更加坚定了我的共产主义信念,延安精神永驻我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时时让她鼓励自己、鞭策自己,成为自己永远的精神食粮。
通过延安革命传统教育,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课,使我洗了一次大脑,净化了一次灵魂,吸收了很多精神食粮,使我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力量,鼓舞着我今后工作。
2002年4月1日,江泽民把延安精神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意义伟大,延安精神永载史册,延安精神需要发扬,延安精神需要鞭策创新。以延安精神的“魂”净化心灵,以延安精神的“神”改革创新,以延安精神的“行”始于足下
当年一批批具有坚定信仰的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不畏艰难险阻,来到各方面条件异常艰苦的延安,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而斗争的精神,就是靠这种精神改写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打败了外来侵略,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这种精神就是延安精神,他是我党发展壮大和成就伟业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延安精神都放射着永恒的光芒,充满时代的活力。
当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实践铸就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灵魂;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质;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特征;其中艰苦奋斗作风是毛泽东同志对延安精神基本内涵最初的表述,其所强调的艰苦奋斗,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立足于艰苦,着眼于奋斗,是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才使我党历经严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虽然它形成于当时艰苦的自然环境中,是历史的产物,但当时人们那股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永远也不会过时, 当前,它仍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艰苦奋斗精神的现实意义
艰苦奋斗精神是提倡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是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为人民利益乐于奉献的行为品质,其实质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艰苦奋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但内在本质却是永恒的,它是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推动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动力。历经沧桑巨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盘点成就与现实,我们更该保持清醒:在我们的经济生活、社会发展中,一方面,仍有诸多的迫切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不少突出的矛盾需要化解,另一方面,讲排场、求奢华,大手大脚……各种骄奢之风不时出现。艰苦奋斗是一种作风,对一个政党、民族、国家来说,则是凝聚人心、激励前行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在我国建设史上铸就出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今天、在未来也将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往枣园。
枣园革命旧址
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组织起来》、枣园革命旧址
《两三年内完成学习经济工作》、《学习和时局》、《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对日冠的最后一战》、《关于重庆谈判》、《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等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28篇。在此期间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1944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并进行了两天两夜的会谈,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政府中共给国民政府的五点建议。12月,又在居地会客会见了包瑞德,对国民党的三点建议给予有力批驳。次年8月,他由这里出发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943年,在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中,枣园举行军民纺线比赛,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被评为“纺线能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主持中央工作。9月15日,刘少奇召集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领导同志开会讨论东北问题,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大军挺进东北。9月19日,刘少奇、朱德经请示毛泽东主席,起草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有力地支援了重庆的谈判斗争,对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发展和巩固东北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现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交通方便,终年游客不断。1996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纪之火”火炬传递活动采集“革命之火”火种的仪式在枣园隆重举行。枣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又称延园。这里树木茂密,风景优美,每年重阳,红枣满树,桃李压枝,中共中央书记处1944年至1947年驻此。毛泽东在此写下了《学习和时局》、《关于重庆谈判》等著作。这里现保存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彭德怀等人旧居和书记处小礼堂。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住枣园,社会部搬住后沟。1947年2月国民党侵占延安后,一些建筑遭到破坏,解放后按其原貌进行了修复。进枣园大门沿大路走,首先到中央书记处小礼堂,这是1942年由中共中央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修建的。在小礼堂北有一条当年当地群众和部队战士以及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共同修建的水渠,取名“幸福渠”,至今仍在使用。景点信息
地址: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
门票:21元/人。
交通:在延安市乘1、5、8路公交车或专线车可达。
住宿:延安虽然是革命圣地,但这里的旅馆设施可不象你想象的那么简陋,市内有不少高档的宾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些有当地风情特色的旅馆居住,在延安大学里就有这样的窑洞式旅馆可供选择,价格并不贵,一般只需30元就可以住得很舒适。枣园革命旧址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枣园革命旧址又名延园。在陕西延安市西北8公里处。1940年至1942年、1944年至1947年,为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所在地。枣园大门面东偏南。进门是四方形砖木结构的中央小礼堂。与之相对的一边是作战研究室、休息室和机要办公室三座相类似的平房。礼堂背后的山下,有任弼时、刘少奇、彭德怀的旧居,山上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旧居。西北一幢房子,是苏联医生阿洛夫旧居。下边沟道里的窑洞、房子是中央社会部旧址。沟底河渠边有当年为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开追悼会的土讲台。整个枣园,花木繁茂,风景优美。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毛泽东在这里写有《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文章。朱德在这里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在这里起草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等文章。
1940年中央机关在此兴房屋、窑洞。1943年,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先后迁居枣园,这里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旧居在枣园东北半山坡,与张闻天、朱德旧居左右为邻,是一排五孔石窑洞。1945年8月,毛泽东由这里赴重庆和国民堂进行和平谈判。枣园还有周恩来旧居、刘少奇旧居、任弼时旧居、彭德怀旧居,书记处小礼堂旧址及社会部、作战研究室和机要室旧址等。中共中央书记处于1947年3月撤离延安枣园。
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组织起来》、《两三年内完成学习经济工作》、《学习和时局》、《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对日冠的最后一战》、《关于重庆谈判》、《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等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28篇。
在此期间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1944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并进行了两天两夜的会谈,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政府中共给国民政府的五点建议。12月,又在居地会客会见了包瑞德,对国民党的三点建议给予有力批驳。
次年8月,他由这里出发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943年,在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中,枣园举行军民纺线比赛,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被评为“纺线能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主持中央工作。9月15日,刘少奇召集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领导同志开会讨论东北问题,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大军挺进东北。
9月19日,刘少奇、朱德经请示毛泽东主席,起草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有力地支援了重庆的谈判斗争,对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发展和巩固东北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
现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交通方便,终年游客不断。1996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纪之火”火炬传递活动采集“革命之火”火种的仪式在枣园
昨日早晨,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售票处,索取门票的参观者排起了长队。(宁峰摄)
6月28日上午9时30分,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延安市委共同举办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拉开帷幕,伴随着《延安颂》的乐曲声,来自工厂、机关、学校、军队和各界团体1000余人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敬仰参加了开幕式,同时,还有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数百名群众也早早的来到展览大厅外,等候参观此次展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胡振民,中共陕西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国,中共陕西省省委副书记、省长贾治邦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对此次大型展览进行了剪彩。
随后,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大家怀着对延安精神的怀念,对延安精神的敬仰,一同走进展览大厅进行参观。
记者了解到,当天参观展览的群众有万余人,仅当日预定门票参观的单位和市民就有5万人,此次大型展览将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持续到7月13日结束。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恒的精神财富……
“老战士”的延安情怀
在参观者的队伍里,记者注意到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非常专注地看着展览中展出的每一幅照片,他们就是曾经在延安革命圣地战斗过、生活过的“老延安”,他们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是旁人无法感受的。
76岁的老人郭留英看着南泥湾的微缩景观,抚摸着革命战士在陕北劳动时使用的农具和纺车时,眼睛里含满了泪水。老人对记者说,当他看到这些场景时,他仿佛又回到了战争年代,想起了毛主席带领他们在延安用“延安精神”来战斗和革命的年代,原来郭留英就是当年在南泥湾曾经参加开荒的“三五九旅”战士,他在延安革命生活了十三年。
而另一位老人看到这里展览的内容时,更是百感交集,曾经给毛主席在陕北当过随身译电员的张建民老人对延安的情谊更是深长。83岁高龄的他看到展厅里复原场景中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窑洞时,动情地对记者说,“延安精神”是宝贵的财富,延安是永远的革命家园。“革命熔炉育英才” 感动大学生
还未走入展厅时,你就可以看到一群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和着展厅中播放的南泥湾歌曲小声地哼唱,据记者了解,这个参观的团体就是北京到延安的知青,他们在延安也曾经留下了许多的记忆。一位名叫许诚的北京“老知青”手里拿着一沓照片对记者说,他在延安插队了六年,和当地老百姓一起生活,那里延承着伟大的“延安精神”,正是那种精神伴随着他走到今天,他曾经多次在梦里回到那片黄土地,在此次展览前夕,他终于如愿回到延安,看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并且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次参观“延安精神”大型展览的同时,他将这些照片也带来了,让那些一同在延安多年的老知青看看延安的变化。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200余名大学生和这些北京老知青参观的时候,非常受这些知青的感染,他们看到展馆中“革命熔炉育英才”的内容时,更是对前赴后继的知识青年到艰苦的地方锻炼而感动,北师大的一位学生对记者说,正是在延安的经历让那些当年的热血青年坚定了自己的政治方向,而现在他们有前辈总结的经验和精神,他们将用这种精神来武装自己,一个民族有了伟大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
“延安精神”让小学生学会勤俭节约
在剪彩仪式上,一个名叫袁日涉的五年级小朋友代表少先队员参加了剪彩仪式,作为北京市的十佳少先队员,她在参观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后更是感触颇深,看到展览中一则周恩来总理为了支援前线,自己舍不得吃菜来节约每一个铜板的故事,战争年代物资匮乏,革命战士自己丰衣足食的场面,袁日涉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她要按展览中勤俭节约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并且给她的朋友讲述这些延安的小故事,学习“延安精神”。
同来的北京市其他几所小学的学生,对展览更是出人意料的感兴趣,当他们看到张思德的图片和雕塑时,更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默背起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记者注意到,许多学生都在会场的留言本上认真地写下自己的感受。
展览区里,一个胸前挂满勋章的老人吸引着参观群众的注意,这位尹吉先老人,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获得了多项殊荣,但是说起延安,老英雄仍是怀着崇高的敬意,他曾经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就是想到延安看看,现在他可以先通过展览来了解延安的历史,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了。
入党宣誓将展览推向高潮 当记者随着参观的人群游览时,一阵阵坚定的宣誓声突然传入耳中,原来北京东郊市场的党支部在展览馆的党旗下,举行了党员的入党仪式,大家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宣誓的声音显得更加坚定。东郊市场党支部的党员对记者介绍说,他们得知延安精神大型展览在北京举办,市场的商户都要求到这里参观学习延安精神,党支部决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积极入党的同志在这里宣誓,显得既庄严还非常有教育意义。
一些学生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展区内互动的答题区互相测验,解答关于延安时期的知识问答。售书区更是挤了一群年轻人,在参观完展览后,购买革命书籍,对于他们来讲,一次展览不仅仅是一堂教育课,也是在思想上彻底的感动。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8年3月毛主席东渡黄河前往华北,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在这13年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指挥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领导指挥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这13年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一系列策略原则,产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并和陕甘宁边区的军民团结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杨家岭革命旧址
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隆重举行。枣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延安之行,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坚定了我的信仰,感慨多多,一言难尽!进入新时期、新阶段,要继续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我们要力争做好:
一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在那艰苦的年代,延安的抗战大学吸引了全国无数的人,虽然那里的条件很艰苦,露天食堂、集体宿舍等,但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大家紧密团结,共同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虽然日子越来越幸福了,决不能被裹着糖衣炮弹的“享乐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等思想俘虏。
二是要倡导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延安时期,正是有了用这样的精神武装起来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用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取得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切实做到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革命传统要弘扬,也要创造新办法。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为此,作为农业工作者,要坚持不懈地加强责任心、责任感的培育,多深入基层了解农村的真实发展现状和农民的真实需求,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我省农业快速发展献计献策。
延安之行归来,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深感自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我知道,学习延安精神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现在才刚开始。胡锦涛同志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很重要的就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学习延安精神更重要的在于实践,在于用延安精神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在厅直团委的指导下,我们青年人踏着时代的步伐,齐心协力,深入服务我省农业发展各环节中去,我省农业将会再一次取得重大飞跃
革命博物馆城 --踏访革命圣地延安
说起延安,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人们对它都不会感到陌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间,这里曾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地方。近年来,延安又以它独具的魅力吸引着中外大量的宾客。
近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这座向往已久的城市。
漫步延安街头,轻风拂脸,我们环视四周:昔日的低矮平房和旧式窑洞已被拔地而起的楼群所代替,狭窄、弯曲、高低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各主要街口都修建了花坛和小游园。仰望凤凰山、清凉山、宝塔山,处处花草繁茂、郁郁葱葱。自1956年团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五省(区)植树造林大会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终于使延安市变成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美丽城市。一句“脱下黄布衫,穿上绿衣裳”的话语,既是对延安今昔绿化的真实写照,又是对广大群众绿化延安成果的褒奖。
在延河桥头,一位摄影师讲了这样一个趣闻:1986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彭大将军》电影,其中有一个胡宗南进攻延安的镜头,导演驱车来到延安,看到眼前的景象傻了眼,导演急得来回踱步。后来,还是一位美工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做了一个人造宝塔,让导演另选了一个小镇拍了戏。
说起延安市的经济建设,副市长冯毅兴致勃勃地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延安仅有火柴厂等四家手工小厂,职工总数362人,年总产值不过12万元。农业生产,由于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境内全为山峁沟壑区,耕地中绝大部分是坡度大的山地,易受干旱、暴雨、冰雹等灾害的影响,粮食产量很低,群众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
历史翻到改革开放的新一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吹醒了延安这个革命圣地。
在工业上,延安市不断调整,挖潜和改造旧的工业基础,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拳头产品。如今,已经形成了南部以黄陵县为基地的煤炭工业、北部以延长油田为中心的石油工业、中部以延安为中心的轻纺工业的发展格局。全市企业达到510多家,去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多元,是1949年的400倍。并已查明延安地下的矿产储量有,煤70亿吨,天然气30亿立方米,石油2亿多吨。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延安市政府又制订了发展农业的战略计划:巩固粮食这个基地,发展乡镇企业、多种经营两个经济支柱,加速烤烟、林果和以山羊为主的畜牧业等三个基地建设,并增加了对农业的投资。到去年,全市农民人均产粮保持在500公斤以上。以苹果为主的林果基地建设有了重大突破,被陕西省列为苹果生产基地。
我们驱车来到
接待室的同志告诉我们:延安市区有一百多处革命遗址,把延安称为中国的“革命博物馆城”是毫不夸张的。近年来,来延安参观学习的中外来宾与日俱增,去年已突破48万人。在凤凰山,我们正好与郑州铁路局的团员青年相遇。带队的李文刚同志说,组织团员青年到延安来,主要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全国百余所大专院校都把延安作为实习基地。
登上嘉岭山,俯瞰延安城,市容风光尽收眼底。当年的不毛之地已成为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延安--革命的圣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开始放射出新的光彩!(来国华 张怀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及陕西省领导李建国、贾治邦等昨共同为展览开幕式剪彩。
开展首日近万人参观,预约参观人数达5万多人。展览从6月28日起至7月13日结束,为期16天。
昨日上午9时30分,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联合举办的大型展览《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正式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因对延安革命历史有较多了解而入选的北京市东城区东高房小学五年级学生袁日涉,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及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贾治邦等一起为展览剪彩。
开幕式当日清早,天气闷热,但来自北京各个行业的工人、学生、军人、离退休老人等数千人早早就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售票处前,排队领取免费参观门票。开幕式结束后,参观者急切地进入展厅参观。前来参观的老干部、老红军看到那一幅幅熟悉的画面,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每一幅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有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有依依难舍的军民情,也有艰苦创业的苦辣酸甜。参观展览的青少年们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对展品充满了好奇,野菜、粗布让他们知道了老一辈革命家生活的艰苦;顽强的斗志和朴素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明白了延安精神的真谛;领袖们的卓越文采,激发了他们好好学习的热情。更为难得的是展览现场出现了一幕幕延安精神传帮带的喜人画面,很多当年参加革命的老爷爷、老奶奶现场给青少年们讲述历史,用鲜活的事例让他们明白延安精神的伟大和现实意义。
截至下午5时闭馆,共有近万人参观了展览,预约参观人数更是达5万多人。与此同时,参观者纷纷赞扬此次展览办得好,展览具有较强的政治思想性和艺术观赏性,全面地展示了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时、准确地揭示了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为教育青少年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华商报》宁峰)
昨日早晨,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售票处,索取门票的参观者排起了长队。(宁峰摄)
6月28日上午9时30分,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延安市委共同举办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拉开帷幕,伴随着《延安颂》的乐曲声,来自工厂、机关、学校、军队和各界团体1000余人怀着对革命圣地的敬仰参加了开幕式,同时,还有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数百名群众也早早的来到展览大厅外,等候参观此次展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胡振民,中共陕西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国,中共陕西省省委副书记、省长贾治邦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对此次大型展览进行了剪彩。
随后,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大家怀着对延安精神的怀念,对延安精神的敬仰,一同走进展览大厅进行参观。记者了解到,当天参观展览的群众有万余人,仅当日预定门票参观的单位和市民就有5万人,此次大型展览将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持续到7月13日结束。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恒的精神财富„„
“老战士”的延安情怀
在参观者的队伍里,记者注意到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非常专注地看着展览中展出的每一幅照片,他们就是曾经在延安革命圣地战斗过、生活过的“老延安”,他们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是旁人无法感受的。
76岁的老人郭留英看着南泥湾的微缩景观,抚摸着革命战士在陕北劳动时使用的农具和纺车时,眼睛里含满了泪水。老人对记者说,当他看到这些场景时,他仿佛又回到了战争年代,想起了毛主席带领他们在延安用“延安精神”来战斗和革命的年代,原来郭留英就是当年在南泥湾曾经参加开荒的“三五九旅”战士,他在延安革命生活了十三年。
而另一位老人看到这里展览的内容时,更是百感交集,曾经给毛主席在陕北当过随身译电员的张建民老人对延安的情谊更是深长。83岁高龄的他看到展厅里复原场景中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窑洞时,动情地对记者说,“延安精神”是宝贵的财富,延安是永远的革命家园。
“革命熔炉育英才” 感动大学生
还未走入展厅时,你就可以看到一群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和着展厅中播放的南泥湾歌曲小声地哼唱,据记者了解,这个参观的团体就是北京到延安的知青,他们在延安也曾经留下了许多的记忆。一位名叫许诚的北京“老知青”手里拿着一沓照片对记者说,他在延安插队了六年,和当地老百姓一起生活,那里延承着伟大的“延安精神”,正是那种精神伴随着他走到今天,他曾经多次在梦里回到那片黄土地,在此次展览前夕,他终于如愿回到延安,看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并且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次参观“延安精神”大型展览的同时,他将这些照片也带来了,让那些一同在延安多年的老知青看看延安的变化。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200余名大学生和这些北京老知青参观的时候,非常受这些知青的感染,他们看到展馆中“革命熔炉育英才”的内容时,更是对前赴后继的知识青年到艰苦的地方锻炼而感动,北师大的一位学生对记者说,正是在延安的经历让那些当年的热血青年坚定了自己的政治方向,而现在他们有前辈总结的经验和精神,他们将用这种精神来武装自己,一个民族有了伟大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延安精神”让小学生学会勤俭节约
在剪彩仪式上,一个名叫袁日涉的五年级小朋友代表少先队员参加了剪彩仪式,作为北京市的十佳少先队员,她在参观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后更是感触颇深,看到展览中一则周恩来总理为了支援前线,自己舍不得吃菜来节约每一个铜板的故事,战争年代物资匮乏,革命战士自己丰衣足食的场面,袁日涉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她要按展览中勤俭节约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并且给她的朋友讲述这些延安的小故事,学习“延安精神”。
同来的北京市其他几所小学的学生,对展览更是出人意料的感兴趣,当他们看到张思德的图片和雕塑时,更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默背起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记者注意到,许多学生都在会场的留言本上认真地写下自己的感受。
展览区里,一个胸前挂满勋章的老人吸引着参观群众的注意,这位尹吉先老人,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获得了多项殊荣,但是说起延安,老英雄仍是怀着崇高的敬意,他曾经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就是想到延安看看,现在他可以先通过展览来了解延安的历史,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了。
入党宣誓将展览推向高潮
当记者随着参观的人群游览时,一阵阵坚定的宣誓声突然传入耳中,原来北京东郊市场的党支部在展览馆的党旗下,举行了党员的入党仪式,大家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宣誓的声音显得更加坚定。东郊市场党支部的党员对记者介绍说,他们得知延安精神大型展览在北京举办,市场的商户都要求到这里参观学习延安精神,党支部决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积极入党的同志在这里宣誓,显得既庄严还非常有教育意义。
一些学生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展区内互动的答题区互相测验,解答关于延安时期的知识问答。售书区更是挤了一群年轻人,在参观完展览后,购买革命书籍,对于他们来讲,一次展览不仅仅是一堂教育课,也是在思想上彻底的感动。(《三秦都市报》李震平)
中国网综合 2004年06月29日
延安,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延安,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自1935年中共中央奠基陕北那一刻起,延安就成了享誉世界的名城,成了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这座英雄的城市,半个多世纪以来,以她那深厚历史底蕴所蕴藏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发着全国人民战天斗地、创造幸福生活的热情。今年7月,具有穿透时空力量的延安精神,在首都北京又一次掀起撼天动地的红色浪潮。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延安市委主办,延安革命纪念馆承办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后,让首都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受到了一次涤荡灵魂的精神震撼。
精心筹展进北京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8年3月毛主席东渡黄河前往华北,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在这13年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指挥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领导指挥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这13年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一系列策略原则,产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并和陕甘宁边区的军民团结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2003年10月,针对新的形势,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王侠指示有关部门,要加强延安精神的宣传工作。市委宣传部立即抽调人力成立了延安精神大型系列宣传活动策划筹备组。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陕西省举办延安精神展览。随后,中央、省、市联合拉开了赴京举办延安精神大型展览的序幕。
2004年2月,延安开始抽调延安精神研究和陈列展览方面的专家、学者,撰写陈列方案。经过多次研讨,初步确定了陈列方案。随后,省上召开专家论证会,对陈列方案进行修改后,由延安市委副书记王建军,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郝飚进京向中宣部专题汇报,并到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征求意见。4月底,省委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了陈列方案。随后王建军、郝飚带领筹委会工作人员赶赴北京,对展览场馆、设计单位、制作公司进行了确定。至此,开始了紧张而繁忙的展板制作和布展工作。
作为宣传延安精神的主要阵地,延安革命纪念馆承担了这项工作。从方案的撰写,到展板的制作;从文物的运送陈列,到展览的讲解,延安革命纪念馆几十名工作人员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奉献精神,奔波于延安、西安与北京之间,忙碌在展览大厅,累得头晕目眩都毫无怨言。他们说:“只要把展览办好,吃多少苦也愿意。”
为了确保展览的质量,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贾治邦,省委副书记张保庆、杨永茂、省委宣传部长马中平等领导在布展过程中都进行了视察,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为了配合展览,大展组委会还编辑制作了25000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宣传资料和5000册《延安》宣传画册,30万张纪念性免费门票。延安革命纪念馆还为展览提供了数百套《延安革命史》和《领袖在延安生活片断》VCD光盘,以及上万册《圣地》杂志和2000余册延安革命纪念馆宣传画册。
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览大厅内,400多幅历史照片,459件珍贵革命文物和3个复原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延安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展示了延安精神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突出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延安精神内涵的深刻论述。这是一场紧扣时代脉搏的展览。6月28日,展览隆重开幕。首都北京立即刮起了一股“红色旋风”。
魂牵梦萦延安情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引起了当年曾在延安战斗和生活过的老同志的极大关注。尚未正式开展,就有老延安闻讯而来。6月26日上午,张思德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陈耀来到展馆。在张思德背木炭的塑像前,陈耀饱含热泪抚摸着张思德塑像,沉思良久;在张思德烧木炭的老照片前,陈耀久久凝视,并深情地回忆了当年的情景。他对记者说:“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发扬延安精神,要向张思德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精神永不过时!”
6月27日,李克农之子、原总参通信部部长李力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将父亲在延安时期拍摄的400多张照片及一件转战陕北时用过的书包捐赠给“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当他看到1941年父亲和全家人的合影时,激动不已。鞍山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80多岁的老延安鲁森,专程从东北赶到北京,于27日参观了展览。老人动情地说:“延安是我的第二故乡。尽管我刚回过延安一趟,但还想再看看展览,再回顾回顾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是革命前辈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深情回忆,这是老延安对战友们的深切缅怀。他们无法忘怀延安时期那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无法忘却革命领袖和战友们留在那片热土上的足迹。那片浸染着烈士们鲜血的土地以及那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他们不尽的回忆。
6月30日,北京迎来了又一个黎明。在潇潇雨声中,20多位老延安相携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他们当中,有原鲁艺学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复君,有李鼎铭的孙女李雪梅,有曾在延安保小、延安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工作过的许多老同志。他们在老照片前或注目凝视,或回忆往事。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往昔的岁月,情不自禁地在军民纺线场景前唱起《南泥湾》、《纺线线》、《兄妹开荒》。满含深情的歌声引来众多观众,激荡人心的旋律把人们又带回到那燃烧着激情与希望的战争年代。
7月7日,毛泽东的女儿李敏走进了军事博物馆,回到了她魂牵梦绕的“延安”。她说,我想念老一辈革命家,看了这个展览,圆了我回延安的梦。7月9日,又有30多位老延安走进了军事博物馆。当年的热血青年,如今的耄耋老者,面对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思绪难平。他们说,延安时期,干群坦诚相待,亲如一家,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平易近人,率先垂范。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共产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爱戴。
延安学习体会
技术发展处 周勇
2009年10月26日-11月2日,我参加了油田公司组织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举行的第四期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课堂学习了“弘扬延安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及其经验”、“延安整风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十七界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辅导”和“延安时期党的局部执政及其经验”;现场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洛川会议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会址”、“边区政府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和“抗大纪念馆”;专题讲授了“洛川会议的伟大意义”、“《论持久战》的伟大战略”、“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刘少奇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张思德精神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讲演”、“弘扬抗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和“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最后,全班围绕“如何继承弘扬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学习贯彻十七界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并交流了学习体会。通过学习和现场感受,使我对当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伟大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塔里木石油会战20年来勘探开发走过的艰辛历程,更加感受到延安精神的伟大。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小变大、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独立自主地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的方针,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克服了敌后抗战最严重的困难;以高超的领导艺术,使中国革命力量获得空前的发展壮大,取得了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性转变意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功地实施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培育出伟大的延安精神;造就了一大批革命的领导人才,积累了治党、治政、治军的一整套丰富经验,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体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培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不畏艰险,奋斗不息。实践证明,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发展壮大和成就伟业的强大精神动力。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延安精神都放射着永恒的光芒,充满着时代的活力。回顾塔里木石油会战20年的艰辛历程,不难发现,塔里木石油人正是延安精神的践行者。
塔里木盆地群山环绕、沙海浩瀚,地质情况复杂,自然条件艰苦,被称作“死亡之海”。但对于我国几代石油人来说,这里始终是魂牵梦绕的希望之海,始终是梦寐以求实现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创业热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石油部就组织力量先后五上塔里木。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能源特别是石油需求快速增长,而东部油田含水上升、递减加剧,稳产增产的难度日益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陆上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石油部加强了西部地区特别是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1989年4月,总公司组织数万石油大军再上塔里木,拉开了石油会战的恢宏序幕。20年来,塔里木石油人始终坚持寻找大场面的信心不动摇,着力扩大加快发展的资源基础。油气资源是油田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是贯彻落实“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方针的核心。塔里木油气勘探历程迂回曲折、起伏跌宕,几度兴奋、几度困惑,充分表明勘探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我们坚持把油气勘探放在首位,紧密围绕勘探发现展开工作,投资和人才优先保障勘探,激励政策优先向勘探倾斜,形成全油田支持勘探的浓厚氛围。我们深刻认识到,勘探贵在坚持、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勘探全过程贯穿着寻找油气大场面的坚定信念。面对每一次勘探低潮,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没有丝毫动摇,始终保持愈挫愈奋、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库车山前在历经五年艰苦探索、付出沉重失利代价后,我们顶住压力、不弃不馁,加大地震攻关力度,一举取得以克拉2为代表的重大突破,实现了勘探开发的重大转折;碳酸盐岩历经15年艰难攻关,迎来轮古和塔中的持续突破,实现储量快速增长;乌什凹陷在国外公司多年勘探无果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一体化攻关取得新发现。事实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寻找大场面的信心不动摇,才能不断取得勘探大突破,才能实现塔里木油田的跨越发展。塔里木盆地的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决定了油气勘探始终是油田的中心任务。我们要以寻找大场面、建设大油气田为目标,坚定信心,集中力量,大打勘探进攻仗,不断夯实加快发展的资源基础。
塔里木石油会战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早在会战准备阶段,大力实施对外开放,引进国外资金和队伍,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并在钻井中尝试甲乙方合同制,为采用新体制组织会战积累了经验。20年来,我们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求新求变、先行先试,既大胆借鉴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先进理论和方法,又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既结合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又联系塔里木的具体实际,确立了“两新两高”、“二十字”方针等会战基本指导方针,形成和发展了以建立油公司为核心的体制机制,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打开一条新路,充分发挥了试验、示范和带头作用。我们在集团公司改革管理的总体框架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通过推行甲乙方战略联盟与融合管理等新模式,不断丰富新体制的内涵。特别是加大科研对外开放力度,建立了开放式、多层次、科研生产一体化攻关体系,吸引国内外210家科研院所、12个国际石油大公司参与科技攻关,使一切有利于解决勘探开发难题的理念、人才和技术在塔里木聚集组合。我们以少人高效为目标,以扁平化管理为手段,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精干高效的运行机制。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推动塔里木油田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抓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有利时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油公司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油田科学发展。
塔里木石油人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育形成以“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五湖四海”为内涵的塔里木会战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推动石油工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赋予了我们战天斗地的决心、披荆斩棘的勇气和顶天立地的豪情。我们培育形成的塔里木会战精神,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塔里木的生动实践。“艰苦奋斗”体现价值原则和精神境界,“真抓实干”体现求实态度和工作作风,“五湖四海”体现大局意识和宽广胸怀。塔里木不仅是地质家无限向往的圣地,更是历练精神品质的熔炉,所有在塔里木奋战过的石油人,都受到这种精神的洗礼和培育。我们坚持把石油精神教育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引导员工立足岗位体会和养成优秀精神;坚持把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同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相结合,形成具有塔里木特色的管理制度。大力弘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崇尚事业、克制物欲”的塔里木人文精神,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经过20年的培育,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塔里木会战精神为核心,甲乙方齐心协力寻找和建设大油气田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塔里木会战精神既是我们过去克服艰难险阻、经受多种考验的法宝,也是今后更好地履行历史使命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在实践中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此激发全油田的创造活力,鼓舞斗志、战胜困难、推动发展。
2008年,塔里木油田油气产量当量突破2000万吨,达到2031万吨,成为我国第四大油气田和最大的天然气区,油田发展跨入新阶段。站在新起点,面临新形势,塔里木石油人又确立了“5511”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累计探明加控制油气地质储量50亿吨、油气产量当量达到5000万吨、合同化用工控制在1万人以内、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大油气田。到这一目标实现之时,塔里木油田将成为油气规模国内靠前、资源基础更加雄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体制机制充满活力、企业文化先进优秀、员工队伍全面发展的一流大油气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塔里木油田广大干部员工要继续弘扬延安精神,继续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塔里木会战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遵循“两新两高”工作方针,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努力把塔里木油田进一步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延安精神学习体会
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公司石化厂 单社刚
2009年10月,我有幸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油田公司第四期中层干部培训班。巍巍宝塔山下,绵绵延河水旁,又让我重温了中国革命那段激昂的历史。凤凰山上,毛主席窑洞里的那盏昏暗的油灯,在我眼里就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的灯塔。白求恩在纷飞的战火中忘我地救治伤员,为我们诠释了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真谛。张思德那一件件尘封的往事,让我们找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源头。领袖们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领袖们的人格魅力,一次次让我眼眶发热。延安的课堂教学和现场体验,一次次让我心灵震撼,一次次让我灵魂净化,一次次让我精神升华。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作风和风范。是在在陕北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与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形成的。它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传统,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之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根本保证。实事求是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人言行的出发点和归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实现党的路线的重要保证。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三个结合:
一是与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相结合,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延安精神当中的白求恩精神最核心的是: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有了用这样的精神武装起来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用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取得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庆会战和铁人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发展,那就是“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石油工人的传统。今天,在塔西南石化厂建设“精、特、好”的精品炼化企业的过程中,迫切需要用这样的精神支撑的员工队伍。为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员工的责任心、责任感的培育,引导员工树立“工作就是从头到尾负责到底”、“工作一阵子,负责一辈子”的理念。要坚持抓好工厂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一支责任心强、技术精的员工队伍。
二是与弘扬油田公司的人文精神相结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艰苦奋斗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他是我们党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自强不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今天,时代进步了,我们的物质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弘扬油田公司倡导的“崇尚事业、克制物欲”的人文精神。一个人如果只是关注物质生活,那将永无止境,既不会有满足感,也不会有幸福感。一个人在基本的物质需要满足后,应更多地关注精神生活,提升内在生活质量。弘扬这一精神,对我们领导干部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精神层面,是要求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在顺利的时候,要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始终保持永不言败的信念。另一个是在物质层面。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节俭的美德。领导干部的行为对一个单位的风气起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使用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但绝不可浪费,绝不可奢侈,更不可腐化堕落。要牢固树立“节俭办一切事情”的理念,努力在建设“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会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三是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延安时期的抗日军政大学,是那个时期,乃至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最为成功的学习型组织。抗大学员“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着最科学的理论”,抗大坚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向实践学习”的办学宗旨,为抗日前线输送一批批革命骨干。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学习型的党组织。为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抗大精神,一方面,要加强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党的基本理论的培训,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广大党员的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党员现代科学技术的本领,真正做到技术水平高于群众,工作业绩高于群众。同时,要坚持学以致用,更加注重向实践学习,努力提高广大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技术业务精湛的党员队伍,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延安精神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学习延安精神更重要的在于实践,在于用延安精神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让延安精神在塔里木油田永放光芒,推动塔里木油田早日实现“5511”发展目标。
发扬延安精神,立足本职,服务油田
——延安干部培训感受
王 云 2009年11月
在建国60周年之际,我怀着作为一个中国人无比的自豪感,与油田38位同志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随后8天的学习中,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充分利用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历史资源,创新的采用“实地参观,现场教学”的模式,使我们重温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辛创业的历程,给我的心灵极大地震撼,一次次被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理想信念、乐观高涨的革命激情、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敬意油然而生。
一、延安精神的内涵
这次学习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当年一批批具有坚定信仰的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不畏艰难险阻,来到各方面条件异常艰苦的延安,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而斗争的精神,就是靠这种精神改写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打败了外来侵略,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这种精神就是延安精神,他是我党发展壮大和成就伟业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延安精神都放射着永恒的光芒,充满时代的活力。
当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实践铸就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灵魂;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质;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特征;其中艰苦奋斗作风是毛泽东同志对延安精神基本内涵最初的表述,其所强调的艰苦奋斗,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立足于艰苦,着眼于奋斗,是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才使我党历经严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虽然它形成于当时艰苦的自然环境中,是历史的产物,但当时人们那股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永远也不会过时, 当前,它仍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艰苦奋斗精神的现实意义
艰苦奋斗精神是提倡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是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为人民利益乐于奉献的行为品质,其实质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艰苦奋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但内在本质却是永恒的,它是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推动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动力。历经沧桑巨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盘点成就与现实,我们更该保持清醒:在我们的经济生活、社会发展中,一方面,仍有诸多的迫切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不少突出的矛盾需要化解,另一方面,讲排场、求奢华,大手大脚„„各种骄奢之风不时出现。艰苦奋斗是一种作风,对一个政党、民族、国家来说,则是凝聚人心、激励前行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在我国建设史上铸就出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今天、在未来也将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的情况下,重提“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并不是要停留在因陋就简的水平上,更不是让大家去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要把有限资源用在打牢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能力上,用在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值得注意的是,骄奢之风、摆阔之气时下在一些单位、部分同志中滋长蔓延,干工作、做事情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拉关系讲排场比阔气,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为了面子,为了显示自己手中有权,一味的追求高档次、超规格,只要够气派,花公家的钱一点也不心痛。这与我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相径庭。艰苦奋斗精神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容易得到发扬,在平常工作中则难保持;在面对艰难曲折时容易得到光大,在一帆风顺下则难坚持。当年,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地告诫我们,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贫穷可怕,富足同样可怕,贫穷时,就怕对困苦难以忍受;富足时,就怕失去艰苦奋斗之志和奋发进取之心。对于事业发展来说,最大的敌人莫过于小进即满、小富即奢、小成即骄。今天,我们正处在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更需要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劲头,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滞,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推进工作。
三、艰苦奋斗精神对我们工作的启示
新的形势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育艰苦奋斗精神,提升艰苦创业能力。我们应该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认清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肩负任务的艰巨性,既看到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更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警惕和防止骄傲自满情绪、不思进取情绪、贪图享受情绪,自觉以艰苦奋斗为荣,工作顺利时不头脑发热,遇到困难时不灰心丧气,取得成就时不为其所累,脚踏实地做工作,开拓创新干事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解决新矛盾中,不断用创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奋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纵观中国的石油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是老一辈石油人在困难的时代、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为源头,在开发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以“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五湖四海”为内涵的塔里木会战精神,忠诚实践了“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铮铮誓言。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塔里木油田不断取得辉煌业绩。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石油企业的经济责任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中石油在美国上市后,管理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效益成为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指标,各项指标不仅要横向、纵向对比,而且还要与国际同行业对比,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成本要压缩,投资要回报,油价无法控制,这种形势下要想完成油田各项指标,仍需我们发扬老一辈石油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技术创新,管理也要创新,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压缩非生产性费用,实现管理性支出和“五项”费用再降低10%的目标。
2、进一步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积极探索大预算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对标分析体系。
3、合理分解各项成本、费用指标,强化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建立成本费用监控和预警机制, 完善成本控制激励约束机制。
4、严格预算考核,以直接责任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为标准进行考核,拉开绩效考核档次,突出预算完成良好部门。
5、理顺成本费用标准化体系,结合市场情况,完善油田价格体系。
6、加强计划管理,无投资计划或超投资计划的项目一律不予结算。
7、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实施油田开发标准化设计,从源头控制油田开发成本。
8、鼓励技术创新,提高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人员的奖励额度。
塔里木的今天寄托了几代石油人的梦想,在历经坎坷、在勘探陷入低潮的时候,就是靠那股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撑,“六上”塔里木,在艰难困苦中建成今天的年产2000万吨级现代化油气生产基地,昔日令人望而止步的“死亡之海”变成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希望之海”,现在面对新的困难,需要我们上下一心,继续发扬艰苦风斗的精神,一切为了寻找油气,一切为了油田的大发展,让我们为这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做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骄人业绩。
珍贵的学习机会 难得的人生洗礼
天然气事业部克拉作业区 卢廷胜
我们第一期塔里木油田公司中层管理培训人员,一行41人于3月20日抵达中国延安干部学院,3月30日培训结束。通过课堂讲课、参观革命旧址并在现场点评,系统了解了我党在延安十三年的活动历程及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通过延安精神、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解读、反腐倡廉与加强作风建设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研讨,在开学典礼上还聆听了中组部李源潮部长的讲话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深得教益。
一、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严谨、规范的办事作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方便的生活条件,从接待到教学安排、从客房到餐饮、从学习到健身、从师资安排到管理,每一细微之处无不体现出严谨、认真和规范,无不体现出严格按计划和制度办事的作风,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开办仪式上各种制度、纪律的贯彻学习让我们迅速适应从领导干部到学员的转变、从工作到学习的转变、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三个转变;开学典礼上亲耳聆听李源潮部长的讲话,为领导干部提出了为“官”的基本“三宽”要求;晚上安排的演出使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学院的独具匠心和陕北高原的风土人情;科学有序的教学安排和主题突出的教学内容使我们对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领导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及其创下的不朽功勋有了更加系统和更加深刻的认识;生动真切的现场体验使我们对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同;老师、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与细心服务使我们亲身体会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特有的文化魅力和工作作风。
我参加过很多次培训班,但没有一个班有延安干部学院安排的这么规范、这样完满,延安干部学院严谨、规范的办事作风,严格按计划执行很值得我们油田学习。
二、在延安学习是一次难得的人生洗礼
十天时间的学习,很短暂,但这是我学习收获做多的十天。在延安学习参观,使我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增强了党性,磨炼了意志,可以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在凤凰山、清凉山和宝塔山,从王家坪、杨家岭到枣园,我们参观了南泥湾、鲁艺和洛川旧址,我们瞻仰了革命圣地,我们感受延安精神,我们走近革命英雄,我们歌唱革命歌曲。老一辈领袖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等等让我们难以忘怀;白求恩、张思德等人更让我们有了学习的榜样。透过这幅英雄画廊,我们感悟到了革命前辈眼观天下、救国为民的伟大胸怀,感悟到了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善于斗争的智慧韬略,感悟到了历史巨人、文化巨匠的高尚追求和人格魅力,更感受到了平凡的人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所做出的那些不平凡的贡献。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整风运动,开办了闻名世界的抗日军政大学,培养造就了大批干部,创造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奇迹,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充分准备。
在革命伟人曾生活工作的一孔孔窑洞前,在七大会址的中央大礼堂里,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前,在一个个斑驳无语的文物前,在聆听解说员凝重的解说时,我们仿佛回到70年前,我的眼睛湿润,一股强烈的情感不时冲击着我的胸怀,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
是什么感动着我?
那是人民领袖的风采和品格:打补钉的破军服,黝黑消瘦的面孔,坚毅的目光,煤油灯下书写光辉篇章的身影。
那是革命热血青年的献身精神: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他们一批批地从全国的四面八方涌入延安,又一批批地奔赴各地抗日的前线。
那是延安可敬可爱的父老乡亲:他们用小米哺育了党中央,哺育了中国革命。“陕北人民真金子!”。
那是边区良好的干群关系和廉洁的社会风气:团结一心,上下同欲,无坚不摧。“延安作风最终打败了西安作风!”。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三、深刻把握延安精神的时代特征
2002年4月1日,江泽民把延安精神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意义伟大,延安精神永载史册,延安精神需要发扬,延安精神需要鞭策创新。以延安精神的“魂”净化心灵,以延安精神的“神”改革创新,以延安精神的“行”始于足下。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党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指针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坚定信仰就是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相结合,把树立远大理想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中长期国家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传承文明,坚持立党为公,坚持科学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踏实工作,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当前就是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基本战略,以富强、民主、人才为基本路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与时俱进的保证 一方面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思维创新和理论创新,广泛学习、了解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性的共同点,循序渐进,步步为营,防止左倾,不断把各项改革开放事业引向深入;其次要路径创新,有了新的理论、新的纲领,新的方案,不注意达到目标的路径上创新就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反思最近20年的一些改革方案,不注重路径创新,一段时期学欧美,一段时期学“四小龙”,最后是事与愿违,得不偿失,教训深刻。从根本上讲,人类文明成果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出了问题。最后,要注重结果创新,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所有创新的成果要从历史纵深的尺度看,是否经得起检验,是否对得起人民、历史和实践。
另一方面,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求我们面对复杂的世界、全球化的浪潮、信息化的时代、开放的环境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历史地科学地看待问题,察民情、体民意、聚民智、谋民福就显得异常重要。领导干部不但要了解自己管理的单位、地域的情况,还要了解同类型单位和地域的情况,还要了解国际上类似的情形,总之不是单一的,单向的掌握实情,而是要立体的,多维的了解情况,这是基本态度。其次,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在今天做到这一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一领导者要有很强的党性;第二要有胸怀;第三要有不断修正错误的意识。一个人说的问题可以认为是特例,几十人和几百人说的问题就可能是共性的问题,它就有规律可循,就要从规章条例上找问题,就要反思自己原来的决策是否错了,或不合时宜了。
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我们胜利的基础
正确认识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基础。尽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属目的伟大成就,解决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直没有解决的基本问题——饥荒和人民流离失所。以体面的生活大踏步向现代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强国迈进。但我们要有胡锦涛总书记提醒的“三个意识”即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中国整体上还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面临工业化的繁重任务和后工业化的环境要求。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不完全,所有这些不可能短时间内解决,一步登天。
深入认识中国的国情,是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前提。中国人多、资源少、社会经济落后、城乡差异大、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政治改革滞后,封建残余较深,改革开放的时间不长,现代意义上的国民比例较低,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发育程度不高。当今世界已完成现代化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方式、途经多种多样,他们的经验在某一领域、某些行业也许对中国有借鉴作用,但从全局上、整体上不可能对中国有太多的参考价值,历史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带领全体人民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提升,在错误中醒悟,在开拓中发展,走一条独特的发展振兴之路,现代化是买不来的、也是抄不来的,这就要求自力更生的精神和毅力,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但决不能闭关锁国,做井底之蛙。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基层党组织工作与以人为本是什么关系呢?如果用最简洁的语言,可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以人为本,应当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向。基层党组织工作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但是,基层党组织不应当取代行政组织、经营管理者的职能,去指挥经济工作或各项行政管理的业务工作,而是应当定位于做人的工作,并且侧重于从政治角度做人的工作。通过做人的工作,来促进、保证和监督经济工作、各项行政管理业务工作任务的完成。必须强调的是,做人的工作,不仅是为完成上述任务,而且是为人本身,是为了促进人自身在社会实践中的发展。
基层党组织以人为本开展工作,要在落实上下功夫。为此,必须解决好工作方法问题:以尊重人为出发点,建立健全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和依靠人的工作制度,达到凝聚人、实现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的目标。
五、认真领会李源潮部长的讲话精神,以身作则,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
李源潮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从战略高度提出了领导干部眼界要宽、思路要宽、胸襟要宽的要求,对于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宽”全面阐述了对领导干部的新要求。讲话深入具体,系统地阐述了新时期领导干部所应须具备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能力。一是领导干部“眼界要宽”,这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具有战略家的素质和能力:“宽阔的马克思主义眼界”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把握好方向;“宽阔的科学文化眼界”要求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头脑,奠定好基础;“宽阔的全国、全球眼界”要求以长远性、全局性思维运用头脑,把握好战略。二是领导干部“思路要宽”,这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具备实干家的素质和能力:“科学发展的思路要宽”要求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改革创新的思路要宽”要求要创造性地构建新体制、新机制;“尊重实践的思路要宽”要求深入地向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三是领导干部“胸襟要宽”,这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具备政治家的素质和能力:“有为民造福的胸襟”要求要把握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求真务实的胸襟”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清正廉洁的胸襟”要求要具有拒腐蚀永不沾的高风亮节。
我们一定要以“三宽型”干部为标准和目标,自觉加强自身建设,大兴勤奋好学之风、艰苦奋斗之风、真抓实干之风、五湖四海之风、忠于职守之风和清正廉洁之风,以饱满的热情和优良的作风,身体力行党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的要求,团结带领本单位本部门全体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我国重要油气生产基地的伟大事业中去。
延安精神永远是我工作的动力
塔西南公司 阿不力米提〃买买提
我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长的一名少数民族干部,以前我只能从书本里、电影中、报纸上了解延安的光辉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多年来,延安一直成为我心目中久仰的革命圣地。
2008年3月20至3月31日,在油田公司党工委及塔西南公司领导的安排下,我跟油田公司40位领导一起有幸来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习。虽然10天的理论学习和实地教学现场体验时间很短,但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深刻印象,我感慨多多,一言难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理论、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国家级培训基地。延安干部学院紧紧围绕革命传统教育这个主题,结合革命圣地延安的地域特点,采取先进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开展干部培训工作。在本次培训中,课堂教学安排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及其历史经验》、《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权力监督制衡与反腐倡廉》、《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战略任务》,音像教学《延安时代》等内容;现场体验教学安排了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简史陈列”、宝塔山、抗大纪念馆、专题讲授:抗大——驰名中外的窑洞大学、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毛泽东视察南泥湾、凤凰山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等地参观学习;在现场体验教学中专题讲授了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张恩德精神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观看了音像教学专题片《延安时代》。培训期间,全体学员还紧紧围绕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积累的成功经验,如何继承弘扬延安精神,怎样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做到了教学内容丰富,安排紧凑高效,气氛严肃活泼,学员收益匪浅。
延安是陕北的一个小城,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等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在此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开辟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唯一没有丧失的根据地,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没有延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留下了他们辉煌的战斗足迹。怀者崇敬的心情,我们到抗大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闻纪念馆、凤凰山革命旧址、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南泥湾和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七大、洛川会议旧址以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进行了现场体验,聆听了老师们的精彩点评。从亲身体验中更深刻地了解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是我党从小到大,从幼小到成熟,从弱到强,从挫折走向胜利的十三年。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推动革命实现了两次重大转变;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飞速发展;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作风、优良传统,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使中国共产党积累了领导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执政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人才。
“延安精神”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浴血奋战经验教训的总结,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为此,毛泽东同志指出:“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延安精神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绽放新时代的光芒”。在新的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传颂“延安精神”,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为党的事业,为塔里木油田的发展加倍工作。首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重大问题的科学决策能力。其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以身作则,服务企业、服务职工、服务社会。第四,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思想、勤俭节约、清正廉洁。
通过延安革命传统教育,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课,使我洗了一次大脑,净化了一次灵魂,吸收了很多精神食粮,使我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力量,鼓舞着我今后工作。
总之,本次系统学习党的历史、党的建设及延安精神,我感到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到中央领导把干部学院建在革命圣地延安是非常有眼界的,这是非常必要的,意义非常深刻,油田公司把我们安排到延安去学习表明油田公司领导的眼界也很宽阔、很务实;二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三是对中华文化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四是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更加深刻理解,体会了延安精神的内涵。我要珍惜此次学习和教育,弥补我自身不足,真正深入到自己灵魂深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上多读几本好书,在工作上多思考,在业务上多钻研,在思想上多追求,回到工作岗位有一个新姿态,用充足的干劲,为塔里木油田以及塔西南公司的稳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组织给予我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弘扬延安精神
来源:佚名 作者:不详 编辑: 日期:2009年09月10日 访问次数: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这不仅是因为,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今天我们要在新形势下弘扬延安精神,仍然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切实做到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革命传统要弘扬,也要创造新办法。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就叫作坚持解放思想,这也叫作坚持实事求是。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十二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决定,抓紧在延安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一个根本着眼点就是引导和促进党的干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正如江泽民同志去年在陕西考察时指出的:“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杨家岭革命旧址
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还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现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两处可供参观,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往枣园。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共产党人>发刊词》、《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光辉著作。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讲解词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原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口有明代吏部尚书杨兆的陵墓和祠堂,而因此得名杨家陵。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后,中共中央各机关陆续迁到这里,才改名为杨家岭。
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敌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领导全党开展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7年,胡宗南侵占延安,这里的多数建筑被破坏。解放后陆续按原样修复,并在四周栽植了许多常青树木。
现在这里开放参观的有: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同志的旧居,还有毛泽东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地方等。下面我将带大家陆续参观。中央大礼堂 这是中央大礼堂,由延安自然科学院杨振才同志设计,建成于1942年,是当时延安唯一没有木梁和木柱的大型礼堂。我们可以发现,它采用四个大石拱为主梁,避免了阻挡视线的两排柱子,反映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礼堂内部全部是按照“七大”会场原貌陈列的。那边是主席台,台前是当时中央书记处5位书记的座位,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标语是“七大”时的政治口号。墙上的V字型木架是英文VICTORY即“胜利”的缩写,上面插着的24面党旗,象征着我们党从1921年到1945年所走过的胜利的24年。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会议期间,毛泽东代表中央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还通过了新的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这次会议,使我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这里还举行过其他一些大型活动。1946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在这里为朱德总司令举行了60寿辰的庆祝活动。著名歌剧《白毛女》的首演也在这里举行。中央办公厅楼
这是中央办公厅楼,建立于1941年。因为造型看起来很像飞机,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飞机楼”。
西厅是餐厅。东厅是作战研究室。第二层是办公室。第三层是会议室。中央政治局常在这里召开会议。著名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在这里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后通过的。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这里召开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这幅照片就是当年参加座谈会的全体同志的合影。这次座谈会分三次召开。第一次在5月2日下午,毛泽东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引言部分。第二次在5月8日,毛泽东、朱德等到会听取大家发言,座谈会开得非常热烈。第三次在5月23日下午,当时毛泽东准备做结论,在讲话前问大家是不是还有话要讲。有人站起来要求发言,于是又进行了一个下午的讨论。发言结束后,毛泽东和与会人员在院中合影,留下了门口展出的那张照片。之后,毛泽东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结论部分。“讲话”阐明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和文艺工作者与工农兵相结合的根本道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进一步推动了延安文艺界和全党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在“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进行锻炼和改造,创造了许多好作品。这幅照片就是当时工农兵秧歌队活跃在延安街头的情景。
还有大家熟悉的歌曲《东方红》,就是在文艺座谈会后,农民歌手李有源根据陕北民歌《骑白马》的曲调编唱的。周恩来同志旧居
1943年7月周恩来和邓颖超由重庆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观,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有力的推动了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
这里是周恩来同志旧居。右起第一孔窑洞是寝室,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工作人员住室。周恩来同志生活非常简朴,并且严于律己,始终享受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待遇。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住室几乎没有什么陈设,显现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情怀。这张照片摄于1939年,当年周恩来在延河边骑马时,不慎摔倒,右臂严重骨折,后在苏联医治痊愈,但因损伤过重,留下了终身残疾。这是周恩来从苏联回来后,利用工作间隙锻炼手臂。
1944年11月初,周恩来同志迁往枣园居住。朱德同志旧居
1940年3月,朱德指挥太行山区军民,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5月经洛阳、西安回到延安。
这是朱德同志的旧居。第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第二孔是朱德办公室,第三孔是寝室。
第五篇:延安之行体会
让延安精神世代传承——延安之行体会
2010年7月10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了由学校党委组织的党员红色之旅——延安之行,参观了延安革命历史陈列馆、杨家岭、枣园、延河和宝塔山等革命圣地, 接受了一次红色圣地的精神洗礼。一路走来,感慨良多!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前,首先看到的是一大型广场,平坦开阔,绿茵覆盖。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抚触历史,让人唏嘘。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入驻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亿万优秀青年魂牵梦萦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日渐成熟,实现第一次国共和作,共同抗日„„延安开始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创造中国革命的奇迹,谱写中华民族全新的历史!
在杨家岭旧居、枣园旧址,我被深深地感染和震撼了。在那里我看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期居住的窑洞,窑洞内设施极其简单,一张木板单人床,一把椅子,一张办公桌,院子里的手摇纺线车,还有用几块长青石板搭起的桌凳。一间间普通的窑洞,一张张斑驳的桌椅,一件件简陋的珍贵历史遗物,仿佛无声的历史,向我们倾诉着它们曾经经历过的峥嵘岁月。这些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
人在这个偏僻的地方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过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我在思考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如此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开展大生产运动自给自足;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在那样艰苦、物资匮乏、战火硝烟的环境下,开展整风运动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睿智让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枣园,这里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在这里毛主席领导了抗日战争、全党整风运动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现在这里又修建了新的建筑,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环境幽美,身处其中,就像漫步在山城园林。如今的枣园已经被建设的比较现代化,为当地人带来了富裕的生活,参观中我们见到了昔日的纺车,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了大生产运动。当时,为了战胜解放区财政和经济的严重困难,党中央号召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贫穷的南泥湾也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良田的沃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就是大生产运动的口号,这是一种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改变了当时解放区的面貌,克服了根据地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困难,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改善了军民的生活,为将来积累了经验。
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是延安圣地的标志和象征,战争中由于敌机多次轰炸,要将宝塔炸掉,是毛主席的坚持,才将保塔保留了下来。尽管不能近距离观赏,大家便在远处摄影留念,让宝塔永在身边。延安这片土地上崛起了一代伟人,产生了无数革命志士,他们抛头颅撒热血,创造了一个今天的世界强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使人心里充满敬畏。感受着片孕育新中国的土地,感受着新中国开创者的艰辛和无畏。
今天,延安已经成为精神的化身。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灵魂所在。延安精神告诉我们的已经不仅仅是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含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去传承这样一种时代赋予的特殊的精神文明,如何去体现这种精神所在的价值,而不是还仅限于口头上所喊的,“要艰苦奋斗,要吃水不忘挖井人”,由此我觉得,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亲身经历这样一次红色之旅尤为必要。因为,曾历经那峥嵘岁月里遗留下来的因物而起的感触和感悟,不是我们可以从课堂上通过学习而得到。
此行参观革命圣地,对我们来说更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对灵魂的净化。虽然当年的峥嵘岁月我们只能从照片和文物中想像,那种艰苦卓绝的生活已经远离我们这幸福的一代。但延安精神——这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始终珍藏在我们的心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我将铭记此次延安之行所带来的警示和启迪,为传承延安精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延庆县农民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