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富宁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2011316)
富宁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富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韦思亮
(2011年3月1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富宁县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富宁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1.72平方公里,呈“一园三区”结构,即: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板仑冶金建材加工区和普阳煤化工区组成。
(一)园区规划情况。富宁县于2009年7月委托中国西部规划研究院编制了《富宁县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当初规划面积为12.62平方公里,主要分板仑冶金建材片区和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该《规划》及可研报告于2010年1月21日通过州级专家评审。为扩展发展空间,我县于2010年7月再次对《规划》进行了第二次修编,增加板仑片区那谢矿业循环经济加工区片区的3.1平方公里。近期将对普阳煤化工区的6平方公里进行规划,总面积达21.72平方公里。
(二)企业入园情况。截止2010年底,进驻工业园区的企业有:永鑫糖业有限公司投资5.1亿元,建成日产处理6000吨甘蔗糖厂;富嘉林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成年产3000
— 1—
吨精制茶油加工厂;双富食用油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成年产茶油750吨的茶油加工厂;云南富州水泥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天宝矿业有限公司、新源矿业有限公司、博奥矿业有限公司铁精粉生产等。2010年,园区工业企业总实现工业总产值1.2亿元,工业增加值0.4亿元,销售收入1.4亿元,利润0.2亿元,上交税金0.2亿元,从业人员达1200余人。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富宁县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已累计投入2500万元,建成一条长1.33公里、宽12米的进园区二级公路的基础和一座长83米、宽15米、高10米的混凝土T形桥梁,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修通。园区内企业自建标准厂房5.45万平方米。其他两个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未启动。
二、采取的措施
(一)注重规划,谋求发展。富宁县工业园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2009年委托中国西部规划研究院编制了12.6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可行性报告,并通过了专家评审,为园区的科学发展提供了规划依据。为拓展工业园区发展空间,我县于2010年7月再次委托中国西部规划研究院对《规划》进行修编,将规划面积由原来的12.62平方公里增加为15.72平方公里,结合富宁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近期富宁县将对规划进行第三次修编,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 — 2—
扩展到21.72平方公里,呈“一园三区”结构,即: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板仑冶金建材加工区和普阳煤化工加工区组成。
(二)加大招商引资,吸引项目入园。围绕园区产业布局,把全县招商引资工作重心转移到园区项目的“落户”上,结合我县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入省内外大型企业进驻园区,促进园区建设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已引进企业有14户,已投产6户,正在建设3户,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5户。协议投资计划22亿元,已投资7.8亿元。“十二五”期间我县拟引进的项目有:云天化集团年产60万吨电石、30万吨PVC及30万吨烧碱项目,州煤业公司投资13亿元,年耗煤70万吨,年产30万吨合成氨、10万吨硫氨、10万吨碳氨、26万吨尿素、3万吨精甲醇等项目,昆钢铁合金公司年产20万吨还原铁和10万吨铁合金项目,云南大山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5亿元,建设年产10万立方中高密度纤维板和8万立方胶合板生产线,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年产20万吨石头纸等重大工业项目。
(三)强化服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对园区内的重点工业项目实行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明确领导及相关部门职责,对重点工业项目进行跟踪问效,协助业主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协调帮助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重点工业项目早日建成,早日投产。富嘉林产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精制茶油第一期工程于2010年1月9日竣工投产;永鑫糖业有限公司日产处理6000吨甘蔗糖厂于2010年12月26日正式竣工。
(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积极向上级申报园区基础设
— 3—
施建设资金项目,帮助永鑫糖业有限公司、富嘉林产科技有限公司等向上申报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申报补助资金达1045.6万元。2010年,富宁县工业园区获得到省级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100万,100万元资金已全部用于园区道路的建设。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用地难。一是受土地占补平衡指标的限制,建设用地报批困难,加之从土地调规到审批为建设用地报批手续繁琐,审批时最快需半年以上,制约着工业项目的实施。二是土地征收成本高。我县工业园区规划用地大部分是高产水田,补偿费用高,加之征收失地农民保障金,致使土地征收成本不断提高。三是工业用地场地平整费用高。我县境内山高坡陡,山区面积占96%,平地和坝子极少,工业用地需开挖山体进行场地平整,基础开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大,导致工业用地场地平整费用高。
(二)园区建设融资难。首先,地方财政资金困难,难以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工业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仅靠向上级争取有限的补助资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以保障;其次,目前工业园区属于空壳子园区,抵押物缺乏,获取银行贷款难,融资困难。
(三)基础设施建设难。由于缺乏资金,我县园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当滞后,特别是板仑片区基础设施严 — 4—
重空白,而归朝片区则采取企业建到哪里基础设施修到哪里的办法,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性。
(四)落实优惠政策难。工业园区如果没有吸引企业入园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再好再大的规划都等于零。而目前我县欠缺的就是工业园区吸引客商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企业综合考察各地园区优惠政策和区位条件后,对进入我县园区发展积极性不高,难以吸引大型企业到我县发展。
(五)协调服务难。园区的协调领导小组以及管委会等相应的机构未设臵,园区管理建设发展的制度未制定,严重制约了园区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出台《富宁特色工业园区管理办法》。明确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目标、机构及相关责任,以指导全县园区管理工作规范运行。
(二)组建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加快推进我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成立富宁特色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工业、国土、财政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建设、环保、国土、交通、财政、水务、林业、农业和经济商务等部门的主要领导为组员的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工业园区建设和相关事务管理。二是组建工业园区管委会,代表县政府对工业园区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管委会按副县级
— 5—
建制。同时成立成立富宁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同时成立管委会党工委,负责园区的党组织工作。三是组建富宁特色工业园区投资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收回富宁县糖业烟酒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资产注入作为公司的注册资本。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园区建设。一是以富宁特色工业园区投资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资产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园区土地征用、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利息由县财政承担。二是县财政预算安排注入。每年财政预算安排500万元直接注入。三是工业园区配套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的出让收入,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授权,及省、州、县级财政历年投入所形成的实物资产,包括土地、道路、标准厂房等各种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四是园区内企业上缴税收地方留成全额返还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部分。五是通过国有战略投资者资本注入、国有资产抵押贷款注入、民间资本投入以及其他资本注入包括工业园区外的一些国有资产注入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园区建设。
(三)完善工业园区规划。富宁特色工业园区主要由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板仑冶金建材加工区、普阳煤化工加工区三片区组成,目前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板仑冶金建材加工区规划已完成并通过州级评审,普阳煤化工加工区规划尚未编制,须尽快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编制并上报评审。
(四)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园。园区建设必 — 6—
须要有足够吸引企业入园的政策,才能使企业落户园区。为此,我县将针对富宁工业园区,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特别是要从土地价格、各种收费、税收返还等方面考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列入优惠政策的倾斜的重点对象,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园区,增加城镇人口。对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实行零地价。
(五)尽快筹集资金启动板仑那谢冶金加工区进区道路建设,至少修通毛路,以便昆钢铁合金公司年产10万吨铁合金、20万吨还原铁项目、富宁金源铁合金公司18万吨铁合金、花甲锰粉厂5万吨铁合金技改等项目进场动工建设以及水处理厂、供电专线、通信等。
五、恳请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是资金扶持。我县地方财政资金困难,难以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工业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望州政府给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补助。
二是将富宁特色工业园区纳入省级管理。富宁县资源丰富,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恳请州政府将富宁工业园区向上申报纳入省级管理,争取省级资金扶持,加快园区发展。
— 7—
第二篇: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交流
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交流
篇一:浅谈不同时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重点
新形势下不同时期工业园区的发展重点
工业园区是资源高度聚集的工业化载体,能有效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聚集的协同效应的工业发展模式,较之于分散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是政府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本文根据工业园区的发展程度,从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三个时期来分析新形势下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重点。
一、不同时期工业园区的特征
(一)成长期
工业园区成长期是指园区建立至初具规模阶段,具备如下特征:一是生产要素快速聚集。园区建立之初,以政府的优惠政策为驱动,通过低成本导向,吸引一批企业落户园区,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快速聚集。二是产业类型较为单一。因为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较低,入园企业大多为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园区产业也为单一的产品制造和加工。三是园区空间布局简单。为保障土地的低成本,成长期园区一般都会选择单位用地面积上拆迁房屋较少的农村或郊区,与城市基本脱离,且在企业布局上,主要是沿交通轴线布局,单个企业聚集。四是建设资金需求巨大。这个时期的工业园区发展快速,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等各项任务重,在基础设施配套上需投 入大量资金,多有入不敷出的现象。
这个时期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基础期,这个时期的建设发展成果,将直接影响到该园区的后续发展。以益阳长春经济开发区为例,园区建园之初,规划不甚完善,前期投入不足,在规划选址、项目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滞后,且没有完善的项目入园审查机制,入园企业多为传统加工型企业,缺乏支撑作用大、带动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导致产业链抗风险能力较低;此外,该园区区域属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地域正处于农村向城市的转变过程,部分群众仍停留在农民的观念,传统思想较重,且园区因征地拆迁、查违拆违而引发的矛盾较为集中,还有个别群众不愿服从大局,以致形成了发展中的阻力。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长春经开区成长期延长,向成熟期迈进困难重重。
(二)成熟期
工业园区成熟期是指园区达到一定规模后扩张延伸阶段,具备如下特征:一是由项目主导转变为产业主导。该时期园区达到一定规模后,发展重点逐步向产业转移,各类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形成较为稳定的主导产业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具有较好的产业支撑和配套条件。二是入园企业由量转变为质。随着园区的规模化,当地的廉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难以满足整个园区的需求,传统企业的提质转型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促进园区企业附加值不断增加。三是项目由线型布局转变为圈型布局。当园区企业具备龙头效应后,上 下游关联企业围绕龙头核心企业延伸布局,不断形成产业聚集圈,形成一个工业园区内多个特色园中园并存的格局。
这个时期是工业园区发展的提质期,这个时期的园区已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园区效益逐步提升。例如宁乡经开区,通过全力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功能定位,逐步构建了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框架,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色,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土地集约利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具备较为完善的体系。特别是去年底他们推出的中国〃长沙丝绸之路特色产业园、智能家电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绿色建材产业园和妇孕婴童产业园4大特色产业平台项目,使之发展更为成熟。
(三)饱和期
工业园区饱和期是指园区扩张发展到一定程度,项目布局趋于饱满后转型升级阶段,具备如下特征:一是项目重点由新招项目转向已有项目。这个时期工业园区土地、用工等生产要素已基本饱和,无法提供新招项目的落户,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促进企业提质升级成为工作重点。二是园区产业逐步丰满。受生产要素的制约,单一的制造加工产业无法满足园区发展需求,主导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创新型产业,各主导产业间开始产生协同作用,逐步形成研发、制造复合型园区。三是园区功能更趋完善。随着工业园区的不断成熟直至饱满,服务行业开展进驻园区,产业聚集区、人气集中
区、文化扩散区、资本融通区等现代化综合城市功能开始完善,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开始融合,形成现代化产业新城。
这个时期是工业园区发展的成果期,这个时期的工业园区已具备城市功能,成为当地经济文化综合发展的重头戏。例如中关村科技园,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构建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拥有商贸中心、生活服务区、风景区等多功能区,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新常态下工业园区发展趋势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将逐步向形态更高级、层次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其发展内容和特征将逐步迎合经济发展特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趋势:
(一)功能趋向于现代化综合园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已不符合这个阶段的发展需求,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的特征将成为产业园主流,这决定了新的工业园区功能的综合性,不能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需要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 功能。
(二)模式趋向于“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应该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三)产业趋向于科技型集群。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科技研发速度。
(四)定位趋向于环保生态。从当前中央发展理念和国内政策来看,生态型经济的发展是目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大势所趋,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三、新形势下不同时期工业园区发展的重点
(一)成长期工业园区发展重点
工业园区的成长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加强平台建设、奠定发展基础是这一时期工业园区发展的重点。一是要科学规划方向。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明确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例如一个具备充足劳动力资源的工业园区 篇二:推进工业园快速发展经验交流
推进工业园快速发展经验交流
奠基一年,位于开发区的****工业园,迎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凛冽寒风,谱写出快速发展的辉煌篇章——去年7月至今,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27个,17个项目开工建设,10多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初步形成精细磷化工、多晶硅及光伏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全部投产后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速度”
在近1000亩的土地上,望不到边的钢构建筑如森林般向上生长,蔚为壮观。这是总投资110亿元,年产量500万吨、产值300亿元的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施工现场。
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创下了被客商誉为“可与**速度相媲美”的“**速度”。去年11月18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得悉**一大型企业将在内地选址建设该项目,立即带领招商专班登门拜访;紧接着,**市委书记郭有明又带队北上,诚邀客商落户**。三峡人真诚的态度、严谨的论证分析,给客商留下深刻印象。
一周后,**投资方决策层率领30位专家抵达**考察,**工业园的产业配套能力和**的环境获得一致认可。
12月18日,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投资协议正式签订。这个大项目从得知信息到正式落户,用时仅30天!
“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市召开专题办公会,成立6个项目服务专班,实行倒计时工作制,确保60天内项目开工建设。为此,市长李乐成等领导到武汉等地为项目跑审批、办手续。
时值春节,项目选址地的干部群众打破腊月不搬家的传统,50天内完成4个村的251户村民搬迁,腾出1320亩项目用地。村民姚书宜患胰腺癌正在住院治疗。为支持项目建设,他挂着吊瓶赶到居委会签订搬迁协议。
**上下一心,以超常规的速度完成项目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立项备案、征地拆迁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今年2月28日,全通涂镀板项目按计划准时开工建设。奠基仪式上,项目负责人感动地说:“**人说到做到,做的比说的更好!”
如今,全通涂镀板项目施工进展神速,4个月已完成投资30多亿元,预计8月底可以试生产,再次创造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活力迸发的新平台
“**领改革开放之先,创造了速度与效率的奇迹。**建设**工业园,不是为了贴个好看的标签,而是要真正把**的先进理念和机制引进来,打造更加充满活力的发展平台。”**市领导时时告诫各级干部切实转变观念和作风。
工业园所在的**开发区,把“亲商”理念落实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零距离”的“保姆式”服务之中。
6月19日,在**电池项目工地,刚从**飞过来的董事长黄德勇博士指着正在施工的4万多平方米厂房告诉记者:“我们去年11月开工,今年10月就可投产,与国外大客户销售合同都签好了。”
****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拥有国内领先的专利技术。黄德勇等人去年7月3日应邀前来参加**工业园奠基,被**的投资环境吸引,当天就敲定了投资3亿元的项目协议。此后,**再没有派人到**。而**方面则安排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邹燕专人负责,协调各部门替业主办完各种申报、注册、审批等事务。
黄德勇形象地说:“我们就是拿着种子的农民,哪里的土壤好,我们就选择在哪里播种。**就是一块最理想的土壤。”“大事不含糊,小事做到位,是这里服务的特色。”全通涂镀板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工后,**总部派来的工作班子进驻工地。开发区招商局考虑到他们人生地不熟,专门派来女干部姚雪担任生活顾问和向导,陪他们上街逛市场,寻找采购北方需要的生活物资。
一年来,**全面开展“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再造”,出台扶持企业做强做大等10多项优惠政策,使服务“软环境”得到新的提升。
化危为机创奇迹
珠江长江携手,粤鄂深宜共赢。去年7月3日,**工业园在**开发区奠基时,全球金融危机正愈演愈烈。“克难奋进,**工业园要成为**化危为机的重要支撑!”市委书记郭有明充满信心地发出动员令。
一年来,在规划总面积34.2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发区实行“政府投资、企业带资、银行融资、招商引资”等多措并举,一年内筹资近10亿元,全面展开水、电、气、路和各种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横十一路排洪箱涵、迎宾大道综合改造、金岭路延伸段等工 程建设,综合改造道路6.1公里,完成土地成片开发2900多亩。“危中有机,要到‘冰层下抓大鱼’。”市委书记郭有明、市长李乐成等领导带队东进南下,各种招商活动同步展开。去年7月至今,**先后在全国各地组织大型招商活动20多场次,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大批上市公司、知名企业和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广泛接触。**工业园平均3天接待一批外来客商考察,已引进沿海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项目30个,协议投资总额达246.2亿元。
1月至5月,在****工业园强劲带动下,**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超过50%。篇三:工业园区科技企业经验交流材料
工业园区自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支持园区以来,已经从规划启动阶段,步入形态开发阶段和目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快速发展阶段。
三年来,在省政府、县委县政府及各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园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很大的发挥,并且在农科院和县科技局的帮助下,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及产品,发展了一批外向型企业,同时形成两个产业园区,即电力电器产业园和健康产业园,园区内新兴的如义兴铁塔、日新光伏等科技企业日益壮大。园区的区域性经济得到很大提高。从税收的100多万提高到的1200多万元,工业产值实现5亿元,比建区前增长10倍,今天,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不断集聚着高新技术产业,认真回顾与总结过去的实践,为园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结验,为未来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与保障体系
建立园区之初,县委、县政府就将园区列为本地区发展重点,并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这里的区位优势、经济实力和科技人才优势,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新兴经济区。同时,决定组建园区党组、管委会、开发公司,形成党、政、企三位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三年来,这个组织机构很好地适应了园区开发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出宏观调控、统一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
二、制定规划,提出重点建设目标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在市科委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园区先后制定了-2020年发展规划、九五计划及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经县政府同意实施后,有力调控了生产力布局,明确提出重点建设目标。目前,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建设起步区电力电器产业园和健康产业园,建成以电力电器为主的产业基地和健康产业基地。截止目前,入园企业已达21家,在建项目5个,即将动工兴建项目9个。规划的实施不仅对生产力要素起到调控作用,也起到了很好的环境效果和生态效应。
三、促进科技、经济与金融结合
建区伊始,园区就提出科技、经济与金融要紧密结合的发展思路。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园区取得规模效益的有效出路。
科技与经济结合尤为典型。园区积极与渤海大学、农科院、畜牧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协作关系,这种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使园区科技贡献份额由建区初期的54%,提高到目前的64%。
四、吸纳了一批科技队伍
近年来,民营科技企业在园区悄然崛起,如义兴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与哈尔滨船泊大学合作开发电力钢管铁塔,这项技术在国内属先进水平,并且由于南方雪灾和国家电网大改造之际,对于这种钢管铁塔的需求市场供不应求,企业借助于这项新技术拓展了发展空间和企业生命力。截止末园区吸纳了近300名技术人才,其中高级人才近10%,有近90%的人是外聘来的,为这里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园区内各类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左右。为了确保密集区的发展,我们还将在建立科技咨询、信息服务体系。
五、壮大产业化规模,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辐射和示范作用
园区发展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取竞争的优势能力,必须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产业化规模。并且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使工业步入高科技、大规模、外向型的产业化发展阶段,建成两个产业园,一个是电力电器产业园,重点培育电力电器产业和多种名优系列产品,发展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和一批有相当规模的企业集团。
虽然园区三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处在刚刚发展阶段,需要不断提升自已,在今后园区将继续以科学技术为企业发展动力,努力构建四个平台:
1、自主创新平台
以园区骨干企业为重点,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电力电器产业集群和健康产业集群,拉长激活
产业链,促进产业上下游进一步融合,推进产业化进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新产品领域科技成果中试转化,提升产业总体技术水平。以企业为主导,联合行业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在重点企业实现产业化,形成重大技术的联合开发、成果共享和技术扩展的机制。
2、市场开拓平台
帮助基地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市场开拓平台,在各类重点展会展位分配上适当倾斜。在一些重要经贸活动中设立出口基地专区集中宣传与展示,提高产业基地知名度。有效为企业发布提供国内外展会信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专业展会、洽谈会。
3、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将整合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覆盖全国电力电器等设备制造业的科研与生产单位的网络互动服务平台,包括投融资服务、法律咨询、园区企业信息与产品信息发布、人才与招聘信息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发布、网上交易、科技文献查询等特色互动服务。
4、招商引资平台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到园区发展,推动招商引资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把招商引资与促进电力电器产业和健康产业的聚集紧密结合起来,把潜在的机遇变成现实成果,开展重大项目工业招商、产业招商、产品链配套招商、园区招商和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的以企招商。
第三篇: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经验交流
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xxxx工业园是国内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成功典范,其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篇调研文章对xxxx园区经验作了很好的解读,所提建议也较为实际,有一定参考价值。
xxxx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xxxx工业园是我国第一个与外国政府(新加坡)合作建设的工业园区,经过近20年的建设发展,已成功跻身为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之一。胡锦涛同志2009年曾给予高度肯定:xxxx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新加坡前任总理李光耀也曾高度评价:xxxx工业园区已经取得“青出于蓝”的成绩,是中新双方都满意的项目!现对xxxx工业园的建设发展经验作简单解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粗浅建议,希望对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有所借鉴作用。
一、xxxx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
xxxx工业园位于xxxx市东部,东邻昆山、上海,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2.7万,常住人口72.3万。1994年2月中新两国签署协议,1994年5月破土动工,2002年建成8平方公里启动区,2003年30平方公里建成区实现“九通一平”,2005年率先高水平达到江苏省小康指标,2012年在全国开发区中率先实现现代化,2015年主要发展指标将达到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平。
(一)国际化的工业阵地。至2012年底,全区合同引进外资5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8亿美元,其中去年新增到帐外资19.6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793亿美元;累计引进外企4000余家,投资上亿美元的项目14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有8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45个项目。目前,xxxx工业园来自欧美的项目占49%、日韩占18%、新加坡占6%、港澳台地区占22%,是国内最大的中外合作成片开发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中外技术经济合作的典范。
(二)现代化的经济前沿。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亿元,在省市和全国开发区中率先基本达到现代化发展水平。连续十九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左右。现在,xxxx工业园区以仅占全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榜首,综合发展指数稳居国家级开发区第2位。
(三)园林化的城市片区。从建园开始就高度重视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走集约节约发展之路,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和建设整体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示范区认证,集约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万元GDP能耗为0.284吨标准煤,化学耗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绿地覆盖率达45%,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7.4分,生态环保指标连续4年位列全国开发区首位,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市首批文明城市示范城区。
二、xxxx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主要经验
xxxx工业园之所以能够从经济发展的“追随者”成功转变为“领跑者”,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我个人认为,关键得益于他们的发展理念,即“借鉴创新、圆融共赢”。只有善于借鉴,敢于创新,才有可能实现经济腾飞,这是他们的最可贵之处。
(一)以先进经验指导建设。他们并非简单复制国外发展模式,而是结合国情和xxxx实际,自主地、选择性地参考利用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经济发展、行政管理三个层次的先进经验,做到合作中有特色、学习中有发展、借鉴中有创新。一是创造性定位建设方向。在开发伊始就摒弃了单一发展工业的模式,把园区作为一座新城进行布局,规划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开放型经济为主体,基础先行、工业带头、第三产业配套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现代化工业园,并且耗资3000万元聘请国内外顶尖设计师,制定了科学完善的发展规划,这在90年代初期的中国绝无仅有。二是高标准规划发展目标。1994年就开始制定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例及法规、商业配套和财政金融政策,打造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产权清晰的工商企业,以及和谐的劳、资、政三者关系。计划2014年达到区域生产总值20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亿元,进出口总额 800亿美元,利用外资250亿美元,内外资投入1000亿美元。实际上,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三是高规格搭建管理体系。中新双方共同建立了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即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双边工作委员会、日常联络机构,分层次协商园区开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而园区管委会作为xxxx政府派出机构在辖区范围内全面行使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同时,实行开发主体与管理主体相分离,由中新双方大型财团合资组建公司进行园区建设开发,全面负责基础设
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物业管理、咨询服务、产业开发等业务。
(二)以优良环境提升层次。由于超前的理念指引,在环境建设上始终追求高标准,打造了能与国际市场、国际惯例有效接轨的服务环境和硬件平台,成为国内工业发展借鉴国外经验、认识自我差距、奋力赶超发展的榜样。一是建强“硬”平台。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建
园之初就对工业、住宅、绿地、商务等用地按32%、22%、14%、2.4%的比例作出明确规定,并做到适当超前滚动发展,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1000多亿元,按“九通一平”、设施配套、环境一流的高标准,使8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达到了类似新加坡裕廊镇的基础建设水平,成为xxxx市功能完善、文明现代的新城区。二是创优“软”环境。弘扬开放包容、现代时尚、精致和谐、创新创优的圆融文化,积极发展高水平的社会事业;国内最早倡导亲商、择商理念;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立了高效的政府架构和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坚持体制创新,推行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以及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一站式”服务体系,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秩序和法治环境。可以说,类似发达国家的体制优势在xxxx工业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是破解“难”题目。为缓解工业发展瓶颈,建立了总规模600亿元的国创母基金,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母基金;集聚金融和准金融机构近500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26家,集聚度全省最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启动实施苏通科技产业园、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援建项目、园区和相城合作经济开发区、安徽滁州合作项目等,增强了园区发展空间。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成为全国首个“数字化城市建设示范区”、江苏省首个“两经融合示范区”。
(三)以创新创造推进发展。突破传统、敢试敢干的精神在xxxx工业园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不固守自封,善用人才,积极创新,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大量蓄积人才。实施“姑苏计划”等人才发展战略,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共评选出486个科技人才领军项目;6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引进外国专家1000多名,在园区就业的外籍人才近6000名,4000名海外归国人才创办了400多家企业,大专以上人才总量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一位,被评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同时,专门设立2亿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累计派出2000多人次赴国外学习培训。二是大胆推进创新。大力推进“科技跨越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设立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引进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一批世界名校、国内23所高等院校入驻,建立各类研发机构250个,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33%,建成各类科技载体300多万平米,建成“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2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等20多个国家级创新基地,每年新增科技项目超50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9家。三是大力升级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纳米技术为引领的光电新能源、融合通信、生物医药、软件及创意、生态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精密机械、新材料为主的高新企业群。2012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020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4%,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三、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和推进开发区建设,工业园区投资项目屡创新高,特别是在去年全市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综合考核中位居第一,成绩来之不易。但是,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早日实现“双争”目标,顺利建设“六个公安”,仍需不懈努力,尤其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积极的姿态,借鉴经验,取长补短,加快发展。现从规划、建设、招商、服务、创新等方面对加快我县园区建设发展提出五点建议:
(一)园区规划要体现大气魄。一份好的规划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什么是好的规划,xxxx工业园给出了明确答案:一张规划图管了近二十年没有改变,90年代就是国内外规划的经典,至今仍是经典。我们的园区发展,也要从拥有高质量的规划入手,具体来讲:一是科学定目标。首先要体现胆识,把眼光放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站在全县甚至全市角度,认真分析本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态势和速度,高标准、高规格设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到既有理性的适度超前但又不失压力和动力,还要与城镇的长远发展相适应。其次要多方认可,特别是对于整体布局、产业方向、招商重点、发展目标等要多层次组织专家论证,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周全,把偏差降至最小程度,同时还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本地干部群众的意见,便于今后的顺利操作。二是执行讲规矩。要真正做到以规划统领建设和发展,一张图纸管到底,不允许在规划的落实过程中讲条件,变相执行或者拒不执行,更不允许擅自更改规划,确保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园区发展。同时,要制定落实规划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对违反规划的任何人和事,都要敢于及时、从重严肃查处,从根本上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完整性。三是修编重延续。好的规划应该注重延续性,不能连年修编,更不能边建边修编。当然,对于因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导致不便操作或难以执行的地方,必须有针对性的及时调整,但调整应该是为了更好操作执行而做的修订和补充,而且要在多方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慎重调整,大的框架和方向绝不能轻易变动,避免因规划问题导致经济波动、发展受阻或者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二)硬件投入要坚持大手笔。没有完善的硬件环境,园区招商、企业扩张就不可能得到大的飞跃。虽然我们做不到像xxxx工业园那样每年投入几百亿资金,建设世界一流的良好硬件平台,但完全可以在现在基础上加力度,一年提升一个档次缩短为半年上一层台阶。硬件上去了,我们的招商就更有底气,园区就更具潜力。一是舍得花代价。首先要大胆投入,工业园区是支撑经济、促进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城镇发展的重要部分,更是体现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名片,理应在投入上给予优先安排,大胆建设。其次要舍得投入,要充分合理安排,善用财政蛋糕做长远投资、特别是长远的大投资,及早把发展的平台搭建好,确保企业进得来、快落地,抢先打造最具区域发展竞争优势的高标准工业园区。二是跑步搞建设。当前,各地呈现竞相发展态势,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以园区优势争取招商优势。企业考察项目首先看的就是园区硬件环境,招商机遇可能稍纵即逝,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园区建设慢不得、拖不得,必须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注重建设质量,只有赶在项目进来之前把“巢”筑好筑漂亮,才能吸引更多的“凤凰”,才能引来更大的投资项目。三是设施全配套。在推进园区开发的过程中,物流仓储、污水处理、商务金融、信息平台、员工住宿等配套设施要同步高标准跟进,卫生保洁、治安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要及时予以全覆盖。特别应该注意,在加强设施配套的同时,必须严控企业随意修建临街商铺、职工住房等非生产性设施,从事与企业生产无关的其它经营行为,真正把园区打造成为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经济活跃的集聚地。
(三)招商选资要紧盯大项目。招商引资很不简单,招商选资更不简单,但xxxx园区经验告诉我们,再难也必须择商、选资。目前,我县已经成立了招商选资专班,对引进的项目进行环境评估,但还应该上升到对投资规模、产业前景、税收贡献等方面的整体把关。招商专班也要调整努力方向,盯住优势项目不放松。一是跟紧大块头。即紧盯大财团、大型企业集团,以大项目促进大建设、大发展。一个投资上亿、几亿的大项目可以带来稳定的税收,带动一个地区的人员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这是小企业无法比拟的。而且这些大型企业实力更雄厚,很少出现融资困难等问题,项目运作也更加规范,更注重技改投入和长远发展,可以把本地经济运行的风险降至最低水平。二是追求高税收。就是要抓住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这类项目可以有效提升当地产业层次,带领与之相关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协调发展。同时,高产值、高利润必将产生高额税收,可以把更多的剩余财富留在当地支持经济发展。一年招引几个低效能企业,不如几年招引一个高税收企业,占用土地更少,在目前园区征地拆迁难度大、可用存量土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更应该作为招商重点。三是算好资源帐。一个地方的资源毕竟有限,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也非常有限,在招商过程中,要算好长远帐,宁可空地等待,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优先招引工艺先进、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环保型企业,确保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因小失大,实现了短暂进步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掠夺,后期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的成本可能更高。
(四)改善环境要敢动大手术。xxxx工业园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集聚了人气、财气,这是他们实现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近年来,我县花大力气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服务无止境,要想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从政府层面着手,在服务上做文章,让客商能够真正安心创业,全心发展。一是大胆顺体制。体制活,思想通,效率高,这是基本行政规律,创造良好的园区建设发展环境,必须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长期努力,必然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协调机制。我县工业经济的绝对份额来自工业园区,开发区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主抓工业园区环境保障的职能部门,应该赋予其更多的监督、协调和惩处职能,同时加强执法部门的职能并转、职能约束,彻底打破部门之间我行我素、互不买帐的局面,不断提升工业发展的软实力。二是及时建制度。要结合县内实际和外地先进经验,再下决心深化现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一条龙”优质服务。要对公共行政服务的各个环节,制定整套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按制度办事,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重拳斩“毒瘤”。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服务工业企业发展优秀个人、优秀单位等评选活动,只要是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要及时采取精神鼓励、经济奖励、政治提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给予充分肯定,树立正面典型和力量。另一方面,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这个毒瘤,必须动大手术、出重拳头彻底铲除,始终以强劲手腕和高压态势确保经济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
(五)加速发展要推动大创新。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要求,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xxxx工业园区能够实现高速发展,离不开他们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要想实现我县园区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必须积极挖掘人才和科技潜能,以创新进步助推经济发展。一是全民造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宏观引导,加大信息服务力度,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鼓励支持各类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实行强强联合,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加大科技创新的宣传评比和考核表彰力度,及时查处各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营造全县上下尊重科技、积极创新的浓厚氛围。二是全力促升级。大力支持企业加强科技投入,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类技改专项资金,强力推进企业主动参与竞争,狠抓新产品开发,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实施推进“两化融合”,努力实现产品由“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型工业产业,不断提升创新型经济在全县工业产值中的占比,增强我县整体竞争实力。三是真心聚人才。要尽快制定专门的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大力扶持和奖励引进各类领军型人才的企业。对引进的高技能型人才,县住建、人社、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其住房、保险、职称评定等相关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要加大本地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使用力度,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最大限度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化地创造经济价值,真正为我县跨越发展、科学发展蓄积持久能量和动力。
第四篇:丁字工业园区建设汇报材料
丁字工业园区建设汇报材料
中共丁字镇委员会
丁字镇人民政府
2008年5月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丁字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丁字现场办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丁字工业园建设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丁字镇地处湘江东岸,全境91.2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镇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京广复线、省道长湘公路南北贯通,规划的四环线东西穿越,新港深水码头、长沙货运火车新站紧临,开福区新港大道已修至我镇边陲。镇域历史悠久人文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世界陶瓷釉下彩发源地长沙窑遗址、著名书法家欧阳父子留下墨宝余香的书堂山等旅游资源。境内盛产麻石,矿产探明储量达37亿立方米,素有“麻石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深入实施“融城强镇,产业兴镇”战略,切实加大 基础设施投入,打造商住发展平台,全力主攻项目建设,致力于产业发展,实现全镇域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特别是丁字工业园区建设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更是成效显著,为下一轮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丁字工业园由丁字工业小区、双桥小区、何桥工业小区组成,总面积规划控制32.37平方公里,并已全部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中,丁字工业小区规划控制面积12.97平方公里,园内纵横两条主干道园区路、桃园路已完成第一期建设,落户的项目有旭霞建材、长沙重型机械厂、大光明路灯灯饰有限公司、京阳物流、中油安达、兴龙玻璃厂、长通鼓风机分厂等16家,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仓储物流为主的产业体系;双桥小区主要是依托开福区青竹湖外商城和长沙货运火车新站而规划建设的,重点发展仓储物流和高档房产两大产业,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目前落户项目有湖南西沃建设有限公司、省供销储运公司、皓宇物流等3家企业;何桥工业小区主要依托长沙电厂专用铁路何桥工业站规划建设,重点发展仓储物流和化工交易市场,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目前落户的项目有长沙化工原料总公司仓储及交易市场、铭伦实业、科视达新能源、中石油储备库、鸿胜仓储等5家企业。随着三个小区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丁字工业园区已经打造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平台,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发展来势十分看好。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随着长沙城市建设不断向我镇推进以及一批重大项目的落户,特别是几个大型物流项目和外贸职业学院的落户,丁字工业园现有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明显与项目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今年,镇党委、政府计划抓好以下几项实事工程,全面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
(一)今年10月1日以前,全面完成投资7600万元的桃园路东接线建设工程,实现与开福区太阳山路的对接;认真做好投资近4000
万元的新港大道至丁字工业园的连接线和园区专用码头、电厂专用铁路何桥我镇交通区位优势。
(二)进一步抓好工业园内的配套设施建设,满足招商引资项目生产、发展的需要。一是投资2300万元,从金霞变电站引五条万伏线路(21.9公里),分别架设至丁字新镇、老镇(4.8公里),丁字工业园(6.3公里),对外贸易职业学院(1.2公里),何桥工业小区(5.4公里)和双桥小区(4.2公里),从而彻底解决园区用电问题;二是投资7300万元按城市二级干道标准,完成丁字工业园内纵横两条主干道园区路(长4.8公里、宽36米)和桃园路(长1.5公里、宽48米)的拓宽改造工程;三是投资600万元,完善工业园内一、二级给排水管网的铺设工程。
(三)举全镇之力推进项目建设,实现园区产业的大提升。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请求县委、县政府给予落户丁字工业园的项目享受经开区同等优惠政策,同时,在园区企业税收和项目报建费用返还等政策上也享受经开区同等待遇,并将丁字工业园土地开发收入列收列支,全额返还我镇,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2、请求同意丁字储备商住用地800亩,并将土地招拍挂所得收益全部返还我镇,用于桃园路和园区大道拓改工程建设。
3、请求支持尽快启动金霞变电站直供丁字5条万伏线路的建设工程。
4、请求同意我镇以县城建投的名义,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低息贷款4000万元,用于新港大道连接线建设。同时请求县委、县政府给予我镇工业园区一定的贷款贴息支持。
5、请求县委、县政府在用地指标上向丁字工业园适当倾斜,同时,支持我镇充分发挥省国土厅对口联系的优势,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
6、请求同意我镇成立丁字工业园区管委会,实现职能相对独立,发展体制适应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
第五篇: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及策略
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及策略
蒋义括 重庆诗仙太白酒业(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园区建设是加快我市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工业园区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和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是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快园区建设,推进工业布局调整,全面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是努力实现“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必然选择。2009年8月13日,时任重庆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的黄奇帆同志在督办市政协《办好特色工业园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重点提案时曾说:“搞好工业园区是重庆发展成为我国西部重要工业增长极的需要。”
一、工业园区的特点
1、具有明显的集群效应
工业园区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在城市或城乡结合部划出一定区域,通过财政、税收、金融、产业扶持等经济手段吸引内外资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和比较优势的经济形态。因此,入驻企业都是关联度比较高,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企业,集群效果十分明显。
2、具有较大的经济体量
以重庆为例,目前全市共有43个工业园区,2009年工业产值达到3594.6亿元,基本占到当年重庆市GDP的60%。200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元的有18家,其中两百亿的就达到10家。又比如,全国运行比较成功的苏州工业园区,2009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3000亿元,相当于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2009年GDP的总和。
3、拥有灵活的运行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园区的聚散功能和优势,一般的工业园区都是当地政府的副职挂帅(国家级开发区是分管副市长挂帅,县级一般是分管副县长挂帅)。为了招商引资,很多工业园区在推行“全天候”、“一条龙”、“窗口式”等服务时,把各项服务举措落到实处,把相关工作内容做到细处。所以,众多的开发区能做到突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品位,把为企业提供物流配送、产业配套、劳动用工、信息咨询等产业服务项目作为更高的服务追求。
4、拥有众多的优惠政策
招商引资是工业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打到良好的招商效果,既需要良好的硬环境,更要良好的软环境,还需要一大批综合配套的优惠政策。比如返还土地出让金,城市配套费,税收免二减
三、财政扶持,专项资金扶持等一揽子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很看重这些优惠政策措施。
二、重庆市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重庆市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
据了解,目前重庆已经规划和建设中的工业(科技)园区有诸多不足:一是有的工业园区政府主导不够,规划与布局研究不充分,缺乏科学论证,在布局和建设上存有盲目性。二是起点较低,有的主导产业选择起点低,技术含量不高;有的对工业园区的内涵和应具备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都不清楚或缺乏认知的情况下,就追风仓促上马。三是不落实,有的名曰是已规划或挂牌的工业园区,但其内的土地、项目、资金开发商等均不落实;有的园区主管部门在招商会上竟然印发一些含混不清的宣传品,在客商、专家问及时准也说不清。四是规模偏小,有的园区规模达不到相应的产业聚集要求和起点经济规模。五是有的区县的工业园区纯属官方一厢情愿或个别商家为炒地皮而设,造成土地长期荒废,损害农民利益,群众意见不少,个别的甚至搞权钱交易。六是布局上,主城区多,渝西经济带和三峡库区经济区少,这对加快重庆重新规划的“三大经济区”的产业协调发展和推进全市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很不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重庆市工业园区保持着高增长的态势,发展势头强劲,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如下: a)园区和企业资金严重紧缺
主要体现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入驻企业的流动资金两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工业园区的163项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缺口约356亿元。部分建成企业因缺乏流动资金,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形势十分严峻。
2、金融危机因素还未完全消除
受金融危机影响,重庆市外向型和出口加工型企业严重下滑。比如,长寿化工园区2009年完成总产值74.8亿元,同比下降18.6%。同时,受市场价格不断走低影响,企业利润下降。2009年1—9月,全市工业园区总产值增长率为39%,是历年来最低的,比2008年同期回落41.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仅增长2.1%,比2008年同期回落了56.3个百分点。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滞后
重庆市和各区县的土地修编至今仍未获批准,影响了项目落地和园区建设,特别是一圈内部分重点园区。
4、两翼园区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虽然两翼园区近两年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园区平均水平,但与一圈园区的蝉翼仍然较大。这是由区位和地理环境等很多客观因素决定的。2009年1—9月两翼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占全市园区的比重分别为8.5%、8.8%,比2008年同期仅增加了0.8和0.9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分析
根据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推进园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和全国工业园区建设的形势,在重庆工业园区建设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探求园区建设发展规律
1、进一步加深对园区重要作用的认识。加快园区建设,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园区建设,有助于“节约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助于推广节能技术,按照“三同时”,集中进行工业“三废”的综合治理,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园区建设,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的互动发展格局,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缓解就业压力、拓展致富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创造有利条件。
2、进一步加深对园区功能定位的认识。工业园区是工业集聚和招商引资的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平台,说到底,园区建设是筑巢引凤。因此,园区一要上规模,二要有特色,三要有吸引力。要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环保型方向发展,能够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从而形成区域化生产和专业化协作的发展格局。
3、进一步加深对园区发展规律的认识。要有所为,就是要尊重、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已经设立的园区,尤其是市定重点园区、特色园区和发展前景好的园区,要重点培育和扶持,使这些园区在短时期内上档次、创水平。要有所不为,就是乡镇建设工业园区(小区),要因地制宜,不搞一个模式。防止急功近利,防止超过实际承受力建设园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滚动发展。
(二)加强科学指导,进一步发挥园区产业集聚优势
1、合理优化布局,高起点抓好园区规划。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我市园区规划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使其品位更高、功能更全、后发效应更长、发展空间更大。第一,合理设置全市园区。目前,我市大部分园区规模偏小、起点不高,不利于做大做强。要从实际出发,给全市园区科学定位。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园区发展,可把全市园区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已定的市级以上园区,作为重中之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建设。第二类是县级重点园区,要加大建设力度,边建设边招商,形成规模园区、效益园区。第三类是其它城镇园区,这类实际不是工业园而是工业小区,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健康发展。第二,优化园区内部规划。园区规划坚持与城镇规划、交通规划相结合,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结合,与本地工业远景规划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园区规划,形成一批特色园区、精品园区,努力提升园区的品位。一个园区必须体现内涵和功能、作用和地位,体现它内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以特色的思路来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园区特色优势,构筑园区龙头地位,凸现园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2、立足因地制宜,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良禽择木而栖。优越的硬环境是吸引投资的首要条件,是不争的事实。要高标准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适度超前。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适度超前抓好园区内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因为资金制约就降低建设标准。二是梯度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滚动发展。要依托项目建设园区,根据入园项目的多少、规模的大小,科学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防止开而不发,杜绝“轰轰烈烈圈地、冷冷落落开发”的行为。
3、运用市场法则,高水平经营管理园区。一是创新方式经营园区。采用BOT、BT等方式,将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改过去由政府包揽建设为合资合作建设;尝试公开拍卖园区公共设施的经营权、广告使用权、道路冠名权等,把园区建设变成资本运营过程。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二是创新方式管理园区。建立精干高效的园区管理机构,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模式设置管理委员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统一负责园区管理、对外招商、项目申报、规费收缴等事务。依照《公司法》的规定,依法成立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运用市场法则,通过科学经营管理,增强园区自我运行能力,实现“投入—产出—回报”的良性循环,使园区建设尽可能减轻财政负担,降低财政风险。
(三)几项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园区发展规划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全市工业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园区到2020年的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各区县也要结合自身的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和产业规划做好园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2、重点打造千亿级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建设应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到2012年建成5个千亿级工业园区的要求,进一步论证出台《促进千亿级工业园区建设实施意见》,在现有14个千亿级园区培育对象基础上,明确重点给予扶持。
3、加快两翼工业园区的建设
进一步落实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提出加快两翼贫困区县工业园区建设的扶持措施,用好资金,深化“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整合市级政策性资金支持两翼园区建设,促进全市统筹协调发展。
4、加快园区扩区工作
园区建设面积不足是目前园区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协调国土资源部验收重庆市工业园区土地利用评价,按照《工业园区拓展审批工作意见》,加快园区拓展审批,解决建设空间不足的问题。
5、帮助完善园区产业规划和定位
各区县和园区要按照《园区产业定位实施意见》,结合重庆市工业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编制好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市园区办应积极协同其他单位认真研究各园区的现实和远景,作好园区产业规划的定位。
6、建立全市的工业服务平台 各个园区要充分利用重庆工业服务港这个平台,展示园区形象,将厂房建设,闲置土地、项目需求等信息发布在这里,把企业的需求聚集在这里,让重庆工业服务港成为园区与园区之间,园区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与园区之间交流,沟通,协调的平台。
7、建立科学的园区考评机制
有考评才有动力,有考评才有发展,有考评才有提高。应当尽快建立科学合理、有效地工业园区运行考核评价机制,全面考核园区在经济发展、规划布局、土地利用、产业集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促进园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