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实施进展调查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福建省《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实施进展调查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林业局护动函„2011‟99号文的要求,我省于2011年12月下旬选择武夷山、天宝岩、虎伯寮、戴云山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圭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邵武、明溪、沙县、永泰、屏南5个县林业局进行《中国植物保护战略》(以下简称CSPC)3年实施进展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建议总结汇报如下:
一、参加调查的单位认为《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具有较强影响力。10个单位均回答知道CSPC,其中:5个保护区中,有60%认为CSPC非常有影响力,40%认为其有一定影响力;5个县林业局中,60%认为CSPC有一定影响力,20%认为其非常有影响力,20%认为其没有影响力。说明CSPC对野生动植物专业管理部门的影响力强于林业综合管理部门。
二、参加调查的单位三年来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普及和公众教育;注重重要生态区和受胁及濒危物种的就地保护;大力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积极开展中国本土植物物种的调查与编目,制定受胁及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及恢复计划;努力进行植物保护状况的评估和植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的保护,对《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制定的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按照参加调查的单位对CSPC主要目标贡献值自评分(有贡献的目标均得1分、没贡献不得 分)从大到小的顺序,主要贡献目标的顺序为:
1.目标14—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普及和公众教育贡献值最大,得9分。
案例:参加调查的单位,每年均能结合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开展宣传活动;结合保护区宣教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特别是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博物馆,积极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案例2:福州市永泰县林业局依托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中,积极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普及和公众教育,景区内设置珍稀植物和景观物种介绍标牌,向游客推介保护区内的保护植物相关知识,在青云山、天门山、云顶等景区设置了500多面植物标识牌;其次结合造林植树运动,积极与学校配合传播绿色知识,如与永泰青云中学合作在校园里设置植物标识牌,在塔山公园开展“建设生态永泰,从绿色开始”向社会和同学发放传单,唤起社会对绿色的爱护,激发学生对植物的爱好和兴趣。
2.目标4—重要生态地区的保护贡献值第二,得8分。
案例: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端,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光泽县四县(市)的结合部,总面积56527.3hm。是福建闽江水系与江西赣江水系的天然分水岭。保护区是福建省最重要的生态地区,是大量珍贵稀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动植物物种及其生存繁殖地区,是一千多种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是世界少有的巨大的物种基因库,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额:一是我国中亚热带最具典型、保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多样,共分布有11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25个群系组,57个群系,170个群丛组,其中集中连片的一千多亩保存完好的南方铁杉举世无双,非常珍贵;二是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昆虫有4635种,约占全国已定名昆虫的五分之一(全世界昆虫共34个目,中国有33个目,保护区就有31个目);已定名的高等植物种类有267科1028属2466种、低等植物840种。三是众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植物有银杏、南方铁杉等2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水松等20种;野生动物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黄腹角雉、金斑喙凤蝶等57种,属国际候鸟保护网的有101种。四是福建最长的地质断裂带及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景观;以及福建闽江和江西赣江水源地等。因此,1979年7月3日,国务院国发„1979‟169号文批准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由省直接 领导,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近三年来,该保护区通过加强基础实施建设,提高保护能力,规范旅游行为,做好重要生态区位保护。
3.目标15—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建设贡献值第三,得7分。
案例: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区后,根据总体规划,实施了三期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工作人员不断得到充实,机构健全,制度比较完善,干部队伍素质较高,植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特别是2009年保护区管理局全体干部参公后,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得到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目标7—受胁及濒危物种的就地保护贡献值第四,得6分。案例1:屏南县境内所有水松、秃杉、闽楠等珍稀植物大树都已列入名木古树进行管理,对于单株都进行持牌登记;种群列为保护点,全县保护古树名木3225株,建立植物保护小区28处。
5.目标1—中国本土植物物种的调查与编目和目标8—受胁及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及恢复计划贡献值第五,2项均得5分。
案例:藤山自然保护区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加强与外部的技术力量合作与交流,本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中国本土植物物种的调查与编目工作。一在保护区内持续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分别发现了福建省大型藤本植物新纪录种两粤黄檀和小乔木植物柳叶润楠;二与福州市于山管理处、省动植物保护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在区内发现福建省兰科植物一个新分布属(叉柱兰属),6个新记录种(歌绿斑叶兰、中华叉柱兰、三裂羊耳蒜、宋氏绶草、小毛兰、石斛),在厦门大学在我区开展的科考基础上新增了歌绿斑叶兰、中华叉柱兰、三裂羊耳蒜、宋氏绶草、对茎毛兰、绿花斑叶兰、血叶兰、独蒜兰、单叶厚唇兰、无叶美冠兰、直唇卷瓣兰、蛇舌兰、斑叶兰、黄鹤兰、石斛等15种,丰富了藤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物种资源。项目通过了省建设厅的评审,中科院植物所、福建农林大等单位教授组成的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三是与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观鸟会植物组协作在区内开展植物物种资源调查,发现了福建新分布地海椒属的广西地海椒,大陆新记录种黄花庭菖蒲,新增本区植物物种:密花孩儿草、中华锥花、毛药花、毛芒苣苔等。
6.目标2—植物保护状况的评估和目标5—植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的保护贡献值第六,2项均得4分。
案例:福建藤山兰科植物与藏酋猴自然保护区位于闽中永泰县南部,东经118°29′35″~119°09′18″,北纬25°39′58″~25°52′26″,与福清市、涵江区、仙游县交界,地貌属于山地丘陵类型,海拔20~1684 m,多数在600 m上。区内构造复杂,地势陡峭,峭崖连绵,沟壑交错,溪流纵横。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6~20.1‴,1月均温10.3‴,7月均温28.5‴,极端低温-5.4‴,极端高温40.9‴。年降水量平均1400~2000mm。由于福建藤山处泛古热带植物区向北极植物区的过渡地带,这里的沟谷森林层片是热带雨林向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类型,植物区系成分多样复杂,有15个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植物种类繁多,有维管束植物230科826属1916种,占全省植物种类的50.8%;有珍稀濒危植物96种,兰科植物24属68种。因此,是植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为了保护这里的植物多样性,该县于1997年建立了县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兰科植物与藏酋猴自然保护区,使区内野生植物得到了良好的保护。近三年来,该县努力协调好生态保护和旅游的关系,有效地保护了区内的植物多样性资源。
其余8项目标贡献值等于或低于3分,不做详细分析。
三、按自评分值的大小(详见调查汇总表第4个问题),对还没有贡献或贡献相对较小的目标,按贡献由小到大的顺 序排列为:
1.目标3—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应用模式的研究与发掘。
2.目标16—植物保护的网络体系建设。3.目标2—植物保护状况的评估。
4.目标1—中国本土植物物种的调查与编目和目标13—遏止支撑生计的植物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的减少及鼓励中国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的传承和创新。
案例:永泰县林业局于2006年在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近年来组织县域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重点调查了若干种重要野生药用植物的分布和蕴藏情况,并编撰了永泰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资料汇编,旨在为永泰开展野生药用资源利用与开发提供借鉴。但终因资金短缺、相应的知识、技术和信息不足、人力缺乏等原因而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
5.目标6在至少30%的农耕区推介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与方法;目标8受胁及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及恢复计划实施;目标9加强重要社会-经济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的综合保育,维持民间传统利用作物遗传多样性的知识和实践。
6.目标7受胁及濒危物种的就地保护;目标4重要生态地区的保护;目标15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建设。
主要制约因素:一是资金短缺;二是相应的知识、技术和信息不足;三是人力缺乏。有些目标部分参加调查的单位认为不是优先活动的目标,如:目标2—植物保护状况的评估;目标3—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应用模式的研究与发掘;目标9加强重要社会-经济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的综合保育,维持民间传统利用作物遗传多样性的知识和实践;目标12 加强植物原材料产品的可持续利用管理;目标13—遏止支撑生计的植物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的减少及鼓励中国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的传承和创新。
四、参加调查单位作为优先活动的五个目标,按分值的大小排序为:
1.目标14—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普及和公众教育;
2.目标4—重要生态地区的保护; 3.目标7—受胁及濒危物种的就地保护; 4.目标15—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建设; 5.目标5—植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的保护。
五、参加调查的单位提出如下建议:
1.首先,资金短缺是CSPC实施的首要制约因素,因此,要实施好CSPC,必须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在目前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普及和公众教育仍是首选的措施。
2.充实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重视植物保护方面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更新知识结构;组织不同层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巡回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专业人员和基层爱好者的保护能力。
3.在省、市中心区域建立区域性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植物物种调查队伍,以当地区域植物专业人士作为骨干,凝聚 专业以及非专业人员的智力和物力,指导培训业余人员开展植物物种资源调查,掌握植物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并以区域的专业人才为中心建立区域性植物信息平台,为基层或非专业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应用模式的研究,有选择地建立珍稀植物繁殖园,保护濒危物种。
4.根据各个地区差异情况制定具体的目标,增强可操作性。并建立健全植物保护的网络体系,如森林防火远程监控体系,野生植物保护区、小区哨卡、出入口监控体系,关键物种监测网络管理体系等,实现野生植物保护远程监控、网络化管理。
六、福建省实施《中国植物保护战略》的思路和建议
(一)思路
1.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的项目和资金,加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极小种群及其它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力度;二是积极争取发改和财政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大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本省特有野生植物的保护力度;三是积极争取科技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大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育和植物多样性保护科研力度,鼓励保护区和基层单位积极开展多层面、多渠道的科技协作,争取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立项投资,开展相关的科研活动;四 是支持和协助本省从事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争取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组织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开展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和活动;五是鼓励和动员各种社会组织和力量,出资出力保护植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2.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一是充分发挥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的桥梁作用,联系媒体和有关部门、团体,团结各种社会力量,开展宣传和教育公众活动;二是借用“3.12”植树节、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载体,定期宣传野生植物和植物多样性保护;三是积极推动未成年人植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的普及;四是推动野生植物和植物多样性保护向基层、农村深入、普及。
3.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学术交流,培养人才,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植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一是鼓励保护区和基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和培训班、选派工作人员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班,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队伍素质;二是积极开展闽台、闽港学术交流,举办学术研讨会,或积极参加兄弟省份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拓展工作人员的知识面;三是鼓励基层单位积极开展各个层次的科研及协作活动,鼓励工作人员参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从实践中学习、增长才干,提高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植物多样性保护。
4.发挥非政府植物多样性保护组织的作用,凝聚专业以及非专业人员的智力和物力,指导培训业余人员开展植物物种资源调查,掌握植物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并以区域的专业人才为中心建立区域性植物信息平台,为基层或非专业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在此基础上,依托各级植物园,积极开展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应用模式的研究,有选择地建立珍稀植物繁殖园,保护濒危物种。
5.鼓励野生植物经营利用企业和中医药企业加入到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应用模式的研究行列,利用高新技术开展野生植物种源繁育和迁地保育。
(二)建议
1.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项目的投资和实施力度,增加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项目的实施范围和资金投入。
2.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应主动引进国外的资金、专家学者和经验,举办培训班,直至提供到国外考察培训学习的机会,帮助培训工作人员和林农,指导、协助基层开展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应用模式的研究;开展重要社会-经济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的综合保育,维持民间传统利用作物遗传多样性的知识和实践;遏止支撑生计的植物资源和相关传 统知识的减少,鼓励中国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的传承和创新。
3.将“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改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或设立专门的植物多样性、野生植物保护周(日),改变野生植物保护宣传的弱势状态。
4.对有志于开展植物物种资源调查的保护区和非政府组织及其他社会团体,给予适当的补助和支持,依托他们进行长期性、经常性的资源调查和监测,为建立区域性的种质资源库和信息库提供基础资料。
5.搭建全国性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交流平台和植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
二O一二年一月十日
第二篇: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工作总结精选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工作总结
20××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在学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坚持以加强组织建设、开展学术交流和拓宽学会职能为主线,按照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方针,在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各省级学会、分支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深化学会改革、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学会规章制度、增强服务意识,使学会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学会发展能力
1.召开20××年工作会议
20××年7月27~28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和分支机构负责人以及总会部分领导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主题为: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指导学会工作发展。成卓敏理事长在开幕式上就学会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学会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今后任务作了重要讲话;并传达了中国科协20××年工作要点。会上有关领导传达了中国科协七届二次全委会“关于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的若干意见”以及本会九届四次在京常务理事扩大会的精神。会议对20××年及20××年上半年学会工作作了总结,提出了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对《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试行)》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年学术年会实施方案”、修改分支机构管理办法、高级会员管理办法和发展高级会员以及会员重新登记工作作了研究。2.加强会员管理,加大会员发展力度
在地方学会和分支机构的协助下,加强了对会员重新登记、换发会员证书、缴纳会费和发展会员等工作,目前已有10个省、市、区植保学会,0.8万余名会员完成了此项工作。同时为了加大对会员服务的力度,在中国科协的帮助下学会开发了会员管理系统,建立了会员管理信息库,开展了网上入会和会员参加学术会议等服务项目。
3.规范管理制度,加强自身建设
为了加强对会员的管理,更好地为会员服务,完善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制度,不断增强学会对会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对20××年制定的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会员管理条例(试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高级会员管理条例(试行)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团体会员管理条例(试行)作了修改。同时成立了会员管理工作委员会,协助常务理事会审议和决定有关会员发展、管理方面的重要事项,对会员工作的总体规划、发展策略等提出意见和建议。管理工作委员会设在学会秘书处,由一名副秘书长任主任,并配备熟悉信息网络技术的专职工作人员1名协助开展会员管理工作。
二、设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科技部规定的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所有的申报材料,包括申请登记表、制定奖励办法,建立奖励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工作办公室,奖金筹集等。20××年8月3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登记,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证书》,登记证书编号为:国科奖社证字第0169号。
三、搭建高质量的学术平台,促进植物保护学科的繁荣与发展
20××年主办和组织学术交流活动11次,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达到2500人次,交流论文750多篇,正式出版论文集1本。主要学术活动有:
1.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年学术年会
20××年11月23~25日在桂林召开,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和企业的520多位专家、学者和植保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为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有6位专家作了大会专题报告,80多位代表在分会场作了学术报告。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会议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和学者的高等重视。国际植物保护科学协会(IAPPS)秘书长Dr.E.A.Heinrichs应邀参加了年会,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 “Future of IPM-A Global Perspective ” 的报告,对本次年会给予高等评价。有多名外国留学生参加了会议,有的还在会上进行学术交流;来自国内中央和省级农科院的院长、所长,农业院校的院长,植保、植检站站长40余人出席了年会。二是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水平高。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并有许多新的研究进展。三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踊跃在分会场作学术报告。四是结合分会场学术报告召开了“植物保护学科发展学术讨论会”。9个专题研究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普遍反映听了发展研究报告对植物保护学科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且有利于各分支学科的交流、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推动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
2.召开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及现场观摩会
为了加强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针对重大生物灾害积极推广防灾减灾成果。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于20××年8月22日在河北省南宫市召开了“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及现场观摩会”,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科技、生产单位代表500余人参加会议。农业部领导和中央、地方的新闻媒体出席了会议。会议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开幕式后观摩了防治示范现场,并开展了学术交流与研讨。
3.与生产及推广部门联合召开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推广应用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山东省优质棉基地建设管理协会、山东金秋棉花科技推广协会协办,于20××年9月8日-10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召开。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防治处、品种管理处、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新乡科研中试基地、山东省农业厅、德州市有关部门领导及来自山西、陕西和山东省棉花推广应用单位的代表60余人参会并发言。代表参观了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选育的国审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中植棉2号”示范田。郭予元院士就目前棉花病虫害发生及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有关专家和推广应用单位的领导作了报告和发言。本次会议对于加快抗枯黄萎病棉花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为我国棉花稳产丰产起了有力的推动的作用。4.召开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和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
会议于20××年10月9-1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隆重召开。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FAO-China Seminar of Rice Allelopathy)”也同期举行。国际植物化感作用学会(International Allelopathy Society,IAS)主席Yoshiharo Fujii博士、联合国粮农组织植保局官员Ricardo Labrada博士、海南省和农业部有关部门领导到会祝贺。来自科研、高等院校和推广单位的20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美欧亚三洲9国的11位植物化感作用和杂草科学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5.组团参加第16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
20××年10月15-18日,由成卓敏理事长带队,组团参加了由国际植物保护科学协会(IAPPS)主办,在英国格拉斯科(Glasgow)召开的第16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IPPC)。来自科研、教学单位的27名代表参加了本届植保大会。有4位专家分别在有关分会场作了学术报告。其他代表分别以墙报展示了我国在植保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教授李振岐,在大会开幕式上,获得了由国际植物保护科学协会主席Hans Herren 教授向来自美国、中国、以色列、印度等国家的6名科学家颁发的国际植物保护杰出贡献奖。在大会期间我会成卓敏理事长参加了IAPPS理事会,并继续当选为下届理事。
四、积极组织决策咨询项目
1.开展“中国农林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对策研究” 针对外来入侵生物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态和人类安全的影响,为了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对策,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外来入侵生物防治规划与策略和法律法规等提供科学依据,由我会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万方浩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通过申请中国科协决策咨询课题获得经费资助。主要开展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类及其分布危害的调查和中国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技术战略发展规划研究,在全面收集、分析、整理我国生物入侵的基础信息,比对国外生物入侵研究与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生物入侵防控技术科学发展计划与对策,为制定入侵生物学深层次的基础科学研究与防控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视点与判据;为建立早期预警、应急控制、阻断扑灭、持续治理的综合防控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2.开展《20××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研究
我会作为中国科协《20××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的总牵头学会,负责起草了“20××年生物灾害分析研讨会”的实施计划,协助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筹备召开了“20××年农业生物灾害分析研讨会”和组织编写《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综合报告和《主要农作物生物灾害发生现状及20××年发生趋势与控制对策》专题报告。并协助中国科协完成了咨询报告的编撰、排版和印刷等工作。
五、编写《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我会通过申请承担了编写“20××年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的工作。聘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郭予元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组织20多位专家编写了植物病理学、植物检疫学、农业昆虫学、病虫害测报学、有害生物化学防治、有害生物生物防治、入侵生物学、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杂草防除等9个分支学科的专题报告和综合报告,报告对20××-20××年国内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现状、研究进展、重大突破和成果进行研究分析、评价和总结;与国外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防灾减灾策略对比分析,提出未来几年我国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以及对策建议。全书有18万字。并于20××年11月23~25日今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年学术年会》召开了学科发展研讨会,对专题报告进行研讨,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将于20××年12月中旬召开“20××年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第三次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定稿。
六、组织20××中国科协年会第九分会场第三单元会场
在湖北省植保学会、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科院的支持下,我会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联合在武汉召开了“20××中国科协年会9.3-生物灾害防控与生态环境单元会场”取得圆满成功。出席会议的代表有51人,收到论文35篇,经学会组织专家评审录用论文25篇。同时组织专家参加了由湖北省地震局、湖北省政府灾害应急办、湖北省灾害防御学会等单位举办的“湖北省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专题论坛活动。我会专家作的“我国农业生物灾害形势及其防控对策”的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
20××年的工作,学会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全国植保领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所增强。但是有些工作与中国科协的要求、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与兄弟学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些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要以××大精神为指引,以××大要求为总纲,以××大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根本出发点,紧密结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工作实际,不断提高学会工作的创新能力,推动学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海原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调查分析
海原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调查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海原县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海原森林覆盖率12%,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1%,草场植被覆盖度为61%,85%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不良一直都是海原县经济社会发展最严重的制约因素。
一、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必要性
海原县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可持续发展能力差,要想实现永续发展,就必须确立生态立县战略的优先地位,从改变生态环境着手。
(一)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
海原县山间盆地、塘川地、黄土丘陵和中、低山交错分布。南部山地仅有少量天然次生林零星分布。中北部沟壑纵横交错,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严重,每年流失地表土1417万吨。降雨量少,多年平均年降水389.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142.8毫米,全年大风日数29天。水资源短缺,县内水资源总量为1.22亿m3,其中地表径流量0.84亿m3。地下水总量0.38亿立方米,人均仅100立方米,干旱地区人口密度临界值每平方千米7—12人。水资源紧张,2012年人均占有水量仅330立 方米(包括地下水、引灌黄河水,地表水),耕地亩均占有水量45立方米。人畜饮水需要外运,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二)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
海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壤结构疏松,容易受风蚀、水蚀和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植被覆盖度低,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总体上非常脆弱,植被破坏后极难恢复。水土流失未能遏制。全县水土流失面积4488平方千米,约占全县总面积81%。裸露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一半,辖区内5条河常年断流,若遇暴雨则泥沙俱下,形成泥石流。
(三)经济发展落后,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海原县是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四条占尽。全县人口4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7万人,占全县人口的91.6%,耕地面积229.31万亩,其中水浇地29.4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3%。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工业1.61亿元,建筑业4.2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3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8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25元。城镇化率15.0%。耕地多年平均亩产小麦不到100斤,耕地质量逐年下降,耕地产出效益差。因此急需改变产业发展方式,从生态建设着手,逐步改变当地恶劣的生态环境,二、国内区内改善生态环境的成功做法
(一)以山西省玉右县生态立县为例
山西省玉右县属半干旱地带,曾经是一块不毛之地,年降水量少,境内山口多,狂风裹挟沙尘长驱直入,黄沙漫天,森林覆盖率只有0.3%,经过60多年的努力,目前森力覆盖率已经达到整个县域面积的51%,近90%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全县形成了乔、灌、草立体种植,针、阔叶科学布局,立体化、多功能、复合型的生态植被体系,实现了生态促畜牧、畜牧促经济、经济养生态、生态宜人居的良性循环。
玉右县发展生态产业的基本做法:
一是“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右玉坚持60多年的植树造林,连续17届领导,坚持生态立县,植树造林,将中心工作始终锁定在造林绿化上,将生态列为右玉的立县之本、强县之基。头几任书记植树种草的方法是“哪里能活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重点抓了自然环境的改善;后几任书记着力抓了生态、旅游的综合发展,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促进。其间由易而难、由浅而深、由粗而细、由点到面,一步一个脚印,一任一个台阶,直到达到今天51%的绿化规模。
二是“由小变大”构筑生态农业。一草一木的积累,已使右玉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并彻底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条件。全县在营造防护林的同时,加大了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和灌木林造林比重,增加了落叶松、樟子松、枸杞、山杏等优良树种的种 植面积,先后引进和推广了柠条、大果沙棘、新疆杨等18个新树种。六十多年造就的150万亩的人工造林面积和每年近50万亩的人工种草面积,为发展畜牧养殖业蓄积了雄厚的基础。因此全县把牛羊肉、小杂粮现代化深加工作为主攻方向,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右玉绿色农副产品叫响名头,实现就地转化增值。右玉形成了羊肉、沙棘、苦荞、亚麻油、牛肉、小杂粮等四大类八个系列68种特色农产品,六味斋、汇源等14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技术服务支撑、现代园区示范、市场体系保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日渐成熟。2012年,右玉参加了第二届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蓝天沙棘、臣丰苦荞、中大亚麻油、小杂粮等右玉特色农产品,受到了客商和前来参观的市民亲睐。先后签订了6个项目,总金额10.73亿元。
三是“张扬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右玉县以农家乐生态游、户外特种体育游、西口文化游三大特色游为“藤”,以沿途一批乡村和景点为“瓜”,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正吸引着大量外来的游客。“体育搭台,旅游唱戏。”以竞技体育所特有的魅力,提升旅游品位。右玉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届生态健身旅游节、冰雪旅游节、西口风情文化节,承办了全国大学生越野三项邀请赛汽车短道拉力赛、摩托车越野赛等多项国家级体育赛事。右玉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 “特种旅游基地”“越野摩托车比赛训练基地”,也成为了京津内蒙地区自驾游、生态休闲游的首选之地。“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 右玉农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围绕农家庭院、民俗风情、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着力建设与乡村旅游度假相结合的休闲旅游特色村,一批集休闲、娱乐、体验、旅游于一体的农村游项目,在右玉兴盛起来。2012年,右玉全县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86亿元。
(二)以固原市彭阳县生态立县为例
彭阳县与海原县有一县之隔,干旱少雨,沟壑纵横,与海原同属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全县森林资源保存面积达198.6万亩,森林覆盖率已从建县初的3%提高到24.8%;累计治理小流域1779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11.1%提高到了76.3%。治理程度达到76.3%,年减少泥沙流量680万吨。经果林面积达到48.4万亩,挂果面积20万亩,年产值达到7900万元。
彭阳县发展生态产业的基本做法是:
一是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30年来,先后7届9任领导班子,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政绩写在黄土高塬上。每年春秋两季,干部职工都要上山同群众一道修梯田,造林整地、治理小流域。建县30年来,干部出工3.6万人次,义务植树19.6万亩。
二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彭阳县小流域治理的探索是从建县之初的改土治水开始的,到后来,发展到既把小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水土治理单元,又作为一个经济开发单元,实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他们按照上保(口粮)、中培(种经果林)、下开发(培育经果林产业带)的综合治理模式,采用“山顶沙棘、柠条、山桃戴帽,山坡地埂两杏缠腰,庭院四旁广种核桃、花椒,河谷川台规模发展苹果、梨、桃、杨、柳、椿、槐,下滩进沟上路道,土石质山区封造结合、针阔混交”的林草布局模式,大规模植树造林。
三是围绕科学发展,认真总结经验。该县林业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小流域治理由“穿靴戴帽系带”立体生态模式向“上保中培下开发”生态经济开发模式递进。在大规模造林过程中,探索出了一项旱作林业的整地技术,也是后来被大力推广的“88542”工程,还探索出了诸多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技术。实践出真知,在改山治水过程中,彭阳县的一条条荒沟得到治理,一个个山头变了容颜。白岔、壕沟、阳洼、麻喇湾、小虎洼、南山等小流域成了各个时期流域治理的典型。
四是把生态建设和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把生态建设和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和充实林业后续产业。1996年提出的“两杏一果”建设工程,吹响了经果林建设的号角;2007年又提出了“经营生态”的理念,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发展经济林50万亩,改造提升低产山杏20万亩。2009年,又提出了建设以“大花园、大果园”为蓝图的“生态家园、致富田园、和谐乐园”的宏伟构想。近几年,彭阳县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对山杏进行嫁接改良,建成了长城塬、麦子塬等以优质杏、桃、花椒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基地10万亩。在石头崾岘建成核桃和仁用杏采穗圃300亩,截至目前,经果林面积达到48.4万亩,挂果面积20万亩,年产值达到7900万元。彭阳县因此也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名特优经济林仁用杏之乡。
三、海原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可行性
(一)海原县近年来退耕还林工作开展情况
截至2009年林地总面积121万亩。其中林地面积4.4万亩,灌木林61.6万亩;未成林地51万亩;其它林地4.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1%。近年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海原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三大林业工程。1999年到2005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98.08万亩。生态效益明显增强,南华山水源涵养林效果已被社会公认,在北方风沙干旱区,以青龙寺山为代表,植被恢复明显,南部以月亮山为主要代表的六盘山外围水源涵养林功能不断完善,青龙寺山、南华山、月亮山三大生态体系逐步形成。“十一五”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百万亩。增加蓄水300万吨。五年累计完成林业产值38974万元,年平均7795万元,五年林产品收入9272万元,年平均收入1854万元。
2013年,在南华山投资1045.5万元,建成水源涵养林1.2万亩。在西华山大沟门完成小流域投资862万元,治理荒山绿化6千亩,在红羊乡、李俊乡、西安镇、郑旗乡、曹洼乡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造林4.4万亩,其中春季高标准造林4千万亩,雨季直播造林4万亩,在南华山、红羊、李俊半阴 湿地区移民区完成封山育林4万亩。在高崖、七营等乡镇完成特色经济林建设基地建设4千亩。投资650万元,对2005年退耕还林地块13万亩进行全面补植补造,现已完成补植11.2万亩。
(二)生态立县的重要意义
政治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自治区和中卫市也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环境,强力推进生态建设。作为地方政府,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区市相关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关系海原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经济意义。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就是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准和方法,科学统筹各类资源开发和利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有利于提升海原形象和吸引力,吸纳生产要素向海原集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是提升海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强生态建设可以使贫困地区的群众增收致富。通过环境的改善,改变过去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为群众建立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通过合理发展林果、畜牧产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意义。海原县环境干旱少雨,风沙大,通过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逐步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原本恶化、脆弱的生 态得到整治、恢复,构建宁夏的防风固沙屏障。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逐步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至关重要,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突破口。
社会意义。通过生态立县,坚持移风易俗,采用绿色消费生活方式的原则,逐步改变群众旧有的生产观念,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建设生态文明是全县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有利于提高全县人民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海原人民的长远根本利益,是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
(三)实施生态立县的途径
1、从思想上重视,明确生态立县战略为当前发展的第一战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生态优先方针,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环境改善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以建设生态县为主要载体,以创新环保机制为主要动力,以“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为重要原则,通过积极的环境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建设布局、优化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立足实际,编制生态立县战略长远规划。立足海原实际,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因地制宜,着眼长远,编制海 原生态建设20年以上的长远规划,积极推进实施。
3、成立公司,专注于环境绿化。将环境绿化作为当前发展的第一战略,由政府出资设立环境绿化管理公司,实行企业制管理,规定好每年的绿化面积和进度,将原来分散拨付给各单位的绿化资金集中起来并配套一定的财政资金,由绿化公司按照规定自行逐步开展绿化,政府每年对绿化进度和质量进行考核。并通过绿化公司加强生态建设科研力度,培育研发和引进适合山区生长的草、木品种,极力降级生态建设成本,提高绿化质量。
4、发动群众,充分利用好现有退耕和国家支持相关政策。发动群众,按照“谁种、谁管、谁受益”的原则,通过鼓励广大农户承包山林,发展庭院经济,全面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一是利用好现有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确权政策,做好未承保荒山、荒地、林地等农村集体资产清查、确权登记颁证,鼓励已经确权的农村在自有产权荒地、林地开展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二是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创新形式,利用政策补贴,积极鼓励引导农民退耕还林还草,对达到退耕还林质量标准的,延长补助期,并与管护成效挂钩。对继续安排荒山造林给予种苗补助。三是封山禁牧,严厉打击违规放牧,破坏草原植被,确保草原修养生息。
5、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强力推进。利用干盐池羊场特殊体制,先建生态建设试验区,严格落实封山禁牧政策。植被保护实行宜草则草,不把草场强行变为林场。一是采取引洪灌溉、封禁保护等措施,恢复、重建植被;二是采取开渠、植苗插播等方法,以种植沙枣、柠条为主,营造灌木林;三是要封山育林育草,发挥生态的自我恢复功能。加大退化草地治理恢复的力度,继续强化以灭鼠治虫、推广优良牧草、围栏、封育林草和人工种草为主要内容的草地治理和改良措施,通过试验验证生态立县的可行性。
5、健全措施,多手段强化生态建设。加强教育投入,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力争实现人口总量的“低自然增长”。强化林业发展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教育全体公民从自己做起,形成爱林、护林、人人参与生态建设的社会风气,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使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齐头并进。加快就地城镇化和生态移民,通过人口的集中,使绝大多数土地远离人群,能够自然恢复,也利于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以更小的代价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第四篇: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和政府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坚定决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及健康公平保障体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健康权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公平和全民健康。总书记曾多次谈及健康公平问题,指出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可以说,让健康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
目前,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织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构建起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医学教育体系。政府投入持续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扩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全面加强,全民医保体系已初步形成。党和政府要注重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证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权益;注重对特定区域的政策倾斜,保证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获得;注重对特定群体的非歧视性,有针对地满足特殊的健康需求。把健康事业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建立一个与人民健康需求相呼应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健康公平保障体系,实现不留一块健康短板,不让一个人掉队。
改革创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第十三届全运会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已经落地生根的“全运惠民健康中国”主题口号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办赛理念,也是一次提速健康中国建设的成功实践。如果说,让体育爱好者走上全运赛场是对推动全民健身、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直接呼应,那么在全运会承办地大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则是夯实全民健身基础、落实健康中国建设的得力举措。发挥全运会这一特定平台的特殊作用,汇聚资源、凝聚共识,在实践中积淀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提速健康中国建设的宝贵经验,实现全运惠民,推动全民健身、加快健康中国建设。
不忘初心,不负重托,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新跨越。总书记曾提出:“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民网和健康时报举办以“尊医重卫,倾听800万医者的声音,关爱800万医者的成长”为主题的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2017),就是对这一重要指示的一个系统而深入的学习、贯彻与落实。媒体的作用是独特的,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会出现少数纠纷,这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由于医疗的专业性,一些意外或者事故在事实未清、专业解释未到位的情况下,容易被先入为主地片面理解。在医生和患者中,媒体是很好的桥梁,医患之间需要媒体去求证,去引导,去充当润滑剂。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怀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采取切实措施帮助他们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卫生计生工作者继续满腔热情为人民服务,钻研医术,弘扬医德,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努力开创我国卫生和健康事业新局面。
民之所望,政之所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实现全民健康,加快健康中国建设。
第五篇: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了解大学生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我们开展了这项抽样调查。本调查不记姓名,只用作统计,不会对个人产生不利影响,请放心作答。问题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括号内选出你的答案(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每题只选一个答案)。衷心感谢你的支持与配合!
第1题你学习过可持续发展战略吗?()
A、学过B、没有
第2题你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了解情况怎么样?
A、了解B、不了解
第3题你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实施下去吗?
A、应该 B、不应该 C、不了解
第4题你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民的生产总值有提升作用吗?
A、有B、没有C、不清楚
第5题你对于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
A、经常使用 B、偶尔使用 C、从不使用
第6题电视、电脑长时间不使用时是否待机?()
A、经常B、偶尔 C、从不
第7题你有浪费粮食的行为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第8题校园没有垃圾箱处你会乱扔垃圾吗?()
A、经常这样B、偶尔这样C、从不这样
第9题当看到水房的水龙头在滴水,没有关紧你会去关紧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第10题外出购物时你是否会自备购物袋而不用塑料袋?()
A、经常B、偶尔C、从不
第11题是否使用含汞的电池,含磷的洗衣粉等?()
A、经常B、偶尔C、从不
第12题使用完电池是否保存然后交给专业的回收机构处理?()
A、经常B、偶尔C、从不
第13题你是否将垃圾分类处理?()
B、A、经常 B、偶尔 C、从不
第14题你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到下列哪个阶段?()
A、初步阶段B、成熟阶段C、不了解
第15题你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多吗?()
A、多B、不多C、不了解
第16题你清楚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吗?()
A、清楚 B、稍有了解C、不清楚
第17题请你写下作为大学生如何在生活学习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的调查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你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