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安高新区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打算
泰高管发[2007]1号
泰安高新区2006年工作总结及
2007年工作打算
2006年,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总揽全局,以“五个领先”为目标,坚持“三个一切服从服务于”,紧紧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两大任务,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开展文化建设,激发发展活力,实现了高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2006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突出重点,经济工作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大幅增长。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51.7%。实现生产总值(GDP)28亿元,同比增长45.1%。实现工业总产值64亿元,同比增长54.4%。工业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55.2%。规模工业企业新增11家,累计 达到45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0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9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70.1%;占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4%,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完成税收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财政总收入5.94亿元,同比增长39.1%,地方财政收入3.9亿元,比上年增长41.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390万元,增长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3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为2.6:76.3:21.1。高新区经济结构和运行质量进一步得到优化。
2、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全年签约项目32个,计划总投资41.2亿元。实际到位内资28.2亿元,同比增长19.3%。实际利用外资9228万美元,同比增长51.9%。投资6亿元的山东煤机集团总部及煤矿机械生产基地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古河二期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北京奥博华汽车电子配件项目、投资1.2亿元的渗透汽化膜生产项目、投资1.38亿元的东华合创软件项目等相继签约落户。在引进项目上,牢树选商择资的理念,坚持引进“大、高、外、名”项目,完善项目进区会审制,严把项目审批、产业准入、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关口,努力使所引进项目达到“五高”(高投资密度、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回报率、高就业率)标准。在招商方式上,围绕产业规划和转移规律,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坚持有目标地走出去、有重点地请进来,强化蹲点招商,在南方六个城市及周边地区积极 宣传推介高新区。充分利用“泰台经贸洽谈会”、“登山节”等招商平台,广邀国内外客商进区投资,确保了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
3、项目建设得到了扎实推进。至2006年底,新区建设项目达到101个,计划总投资168亿元。年内,山工油缸、东岳重工、泰华生物科技、尤洛卡、中泰矿山、明泰汽配等11个项目相继竣工投产,竣工投产项目累计达到42个,总投资38.5亿元。青年汽车、泰开电气互感器、古河二期工程、京卫药业二期工程、众诚机电、乾洋泵业、丰泽包装等项目相继开工,在建项目达到51个,计划总投资80亿元。进一步壮大了高新区汽车及零配件、输变电设备、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规模,提高了产业聚集力。
4、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一是孵化载体建设取得新成效。近年来,不断加大以高创中心为龙头,泰山科技城、星火科技园为梯次孵化基地,中小科技型企业产业聚集带为依托的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有力地支持了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加快发展。至2006年底,孵化面积累计达12.5万平方米。高创中心累计孵化企业300多家,毕业企业达80多家,其中19家企业在新区建厂扩大规模。二是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市有关部门合作,争取科技部批准认定了高新区“国家火炬计划输变电器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非金属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树立了高新区特色产业品牌。三是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鼓励支持泰开电气等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创建国 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提升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2006年,新报批技术中心3家,技术中心累计达到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3家。加大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与山东科技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协议。四是科技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累计达到116家,其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5家,占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31.4%。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0种,累计达到236种,其中省级44种。为企业争取无偿科技经费264万元。加快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力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加大投入,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协调健康发展 2006年,高新区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努力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一是教育、文体工作上了新台阶。投入860余万元,完成了凤凰小学二期工程。投入60余万元进行了危房改造,在中小学全部消除了危房。引进资金400余万元开工建设了凤凰幼儿园、龙泉幼儿园。提高了教师工资标准,进一步调动了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山东服装职业学院进一步强化特色优势专业,开展品牌建设,学院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增强,2006年招收了全国28个省市区3000多名学生,实现了新的突破。二是卫生、计生工作得到深入开展。认真做好食品卫生工作,加大了食品卫生常规检查,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和整体质量。医疗卫生、免疫防疫、职业病防治等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计生工作方面,按照“四加一创”工作思路,通过加强基层计生组织队伍建设,开展信息核查活动和完善制度机制,各项人口与计划生育指标均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目标。2006年,高新区计划生育率保持在100%,晚婚率达到99.14%,人口出生率为9.6‰、晚育率达到94.71%。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四年获得全市一等奖。民政、残疾人、老龄、武装等工作也得到了扎实有效的开展。
(三)优化提升,投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提高 2006年,高新区始终坚持改善提升软硬环境质量,整体环境素质迈上新的水平。一是城市功能设施得到完善。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了东天门大街、一天门大街、龙腾路延伸段、京卫北支路道路延伸工程。投资1800万元完成了6项电网建设工程和改造任务,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了凤凰岭增压站和1.8公里长的供水主管网建设工程,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6公里长的燃气管线。新城热电顺利投产。投入240万元安装了主要道路交通标识、指示装置。建设完成了职工公寓,解决了部分企业员工居住问题。陆续建成了奥林匹克花园、海普凤栖湾、海天酒店等商住设施。高新区城市形象日新月异,为满足企业和居民需求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执法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提高规划意识和境界,开展了各类控制性规划和专业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全年为20个项目进行了项目选址,办理规划用地许可证15个,面积50万平方米,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0个,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全年共查处各类违法建筑97处,总建筑面积 15989.7平方米,有效遏制了乱搭乱建,打击了违法建设。三是城市管理规范完善。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形成了爱国卫生、市政设施维护与管理、城市环境保护以及全方位环境治理管理格局,区容区貌进一步改善。四是服务软环境得到优化。开展了工作流程再造和创新,各个单位对工作环节和流程进行了梳理,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实行项目报审评议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报审咨询制度。扎实开展了行风政风评议活动,科学性、实效性有了新的提高。五是社会环境更加稳定。严格控制安全生产指标,连续几年获得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针对引发信访案件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预防和疏解工作,通过努力,信访案件比去年下降30%,结案率达95%。公检法等充分发挥职能,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进一步净化了社会环境,平安新区更加稳固。整个环境质量的提高,为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践行宗旨,群众利益得到了发展和保障
按照“333”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入手,积极维护了涉及群众的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一是解决群众难题。2006年,对失地群众发放生活保障金127万元,发放面粉450多万公斤,累计发放生活保障金376万元,发放面粉1329万公斤,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的生活问题。建设了龙泉小区四期、五期工程,实施了驼凹村等村庄的拆迁工作。投入84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共有47602名农村居 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农村群众的基本医疗得到了保障。实施了沿汶河村庄通自来水工程,沿河群众吃上了放心水。出台《关于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和《高新区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对城乡131户低保户给予了保障。全面落实了农村“市、区、镇、村四级联保”供养新机制,成立了高新区残疾人从业扶贫和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利用高新区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农民培训,新安置区内村民就业800余人次。高新区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较好解决。二是搞好管理服务。完善了龙泉、凤凰小区居委会,加强了物业管理和服务。北集坡镇驻地搭建起“五纵四横”的道路框架,建立完善了城镇管理长效机制,被评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设立便民电话,及时答复解决群众提出的建议和问题。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维护了企业职工的合法利益。理顺单位养老保险关系,扩大社会保险征缴面,全年社会保险扩面征缴1500多人。高新区的不断发展,使广大群众利益得到了保障和发展,高新区群众在高新区发展中实现了成果共享、共同进步。
(五)凝心聚力,文化建设赋予了发展新的内涵和活力 2006年,为了塑造高新区文化灵魂和文化品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在区内组织开展了“文化建设年”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①营造了浓厚氛围。区内机关、企业、社区、校园、村镇等各个层面,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开展文化建设大讨论、写文化建设活动心得、开办文化宣传专栏、举办 公益大讲堂、岗位服务竞赛、培育典型、争做“文明单位”等形式的文化建设活动,加深了对文化建设的理解,机关队伍团队精神得到加强,引领了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②涌现出了一批典型。质量技术监督分局结合自身职能,大力加强行政机关文化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以及企业、群众的好评,创造了机关文化的典型经验。③初步形成了高新区文化内涵的框架。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一个目标、两个珍惜、三个一切、四种精神、五个领先、六个坚持、七项修炼”的高新区人文化内涵,亮出了高新区的文化品牌。④赋予了党建工作新的形式和内涵。通过“文化建设年”活动,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党性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以人为本、昂扬向上、别具特色、与时俱进的高新区“文化建设年”活动,在高新区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一年来,坚持以实现科学和谐发展为主题,主要把握了以下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了遵循高新区建设发展规律。根据高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产业生成聚集的一般特点和趋势,提出了以 “461”工程为重点,即以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食品医药、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设备、矿山设备、食品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六大特色产业园区,完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一个体系为重 点,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园区化”的产业聚集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了高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率先提出了产业转移承接力建设的新理念,从各个方面系统地对高新区产业承接力作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为招商引资、聚集产业提供了有力指导,使高新区的产业聚集作用和吸引力得到了增强。
二是更加注重了政策指导发展的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及时了解把握大势,争得了工作的主动权。积极应对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顺利通过审核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2006年底23号公告)。在项目的产业、土地、环保、节能、资金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把关,使落实国家宏观政策与推进高新区具体工作有机统一。特别是近年来持续加大项目清理工作力度,先后有19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因环保、能耗等问题被婉拒,20多个投资达不到合同要求的项目被清退,收回土地近3000亩,确保了集约用地,保证了重点产业和项目的土地需要。在融资方面,全年融资到位1.6亿元,为新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持续有力的资金支持。成立了投融资管理中心,使投融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有效防范了债务风险。通过土地储备、适度融资,设立偿债基金,提高了高新区融资风险防范应对能力。在社会事业方面,不断加大农村教育、卫生、公共设施等投入,使国家政策在高新区得到切实落实。三是更加注重了工作的创新。提出了“创新是高新区的生命”的理念。大力推进“创新型高新区”建设,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群众问题等方面,以行政、市场手段综合运用推动工作,倡导创新工作精神和新的文化理念,积极探索实践。从工作实效出发,面对新的问题创新工作思路措施,面对一般性问题虚心借鉴学习,面对综合性问题科学研究总结提高,创新意识在工作的流程、机制、手段等各个环节得到强化,各项工作在创新中实现了新发展。
2006年的工作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实现了高新区“十一五”规划的开门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得到增强。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①高新区经济总量相对较小,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企业少。项目总体投资规模偏小,在“大、高、外、名”项目的引进上突破不大。项目建设趋缓,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后劲有所减弱。②财政收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待加强。一是税源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差。二是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资金周转紧张,运行的资金保障还十分薄弱。③产业关联度不高。各产业内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产品趋同现象明显,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联系,相互依存的专业协作配套能力差,大企业、大集团的龙头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困难影响越来越明显,给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带来挑战和困难。⑤内部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高新区经 过十几年的发展,因为管理机制、制度落实、人员素质等方面原因,积累了一些遗留问题,需要及时予以解决。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努力加以克服,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二、2007年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2007年是高新区“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高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和谐发展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个领先”为目标,把握高新区“增长点、新城区、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按照“三个一切服从服务于”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拓宽思路,应对挑战,抢抓机遇,争创一流,更加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加大培植主导产业力度,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高新区又好又快的发展。
总的工作要求是:更加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努力争创一流高新区。
(二)主要目标
----高新区GDP39亿元,同比增长39.3%;----技工贸总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45.3%;----工业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38.1%;----地方财政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31.5%;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2亿元,同比增长60.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4.4%,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内资到位35亿元,同比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同比增长62%。
(三)主要措施
1、认清形势,把握规律,进一步推进高新区实现科学和谐发展。2007年,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国家不断加大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高新区进入了发展的转折点和新起点。面对新的形势,一是把握好高新区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更加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保持较高发展速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规避运行风险,夯实发展基础,实现良好效益。二是把握好落实政策与利用政策的关系。加大政策研究,整合政策资源。特别是把握好产业、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促进重点企业和产业发展。三是把握好开发建设与群众利益的关系。继续加大投入,解决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高新区发展成果。四是把握好工作完善创新与争创一流的关系。检视工作质量,弥补工作不足,使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效果更加符合科学和谐发展的要求。强化创新的意识和氛围,改进工作流程,积极推进创新型高新区建设。站在更高的境 12 界和区域,在“五个领先” 工作上再突破,在全面工作上创一流。
2、拓宽思路,抢抓机遇,进一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决定高新区发展的速度,对此要坚定不移继续放在重中之重。按照“发展四大产业,建设六大园区,完善一个体系”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为基本手段,力争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特别是在大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上:一是营造浓厚的氛围。在高新区内,实行部门“一岗双责制”、“一票否决制”,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选派精干、素质高的机关干部到招商局挂职,充实增强专业招商的战斗力。全面形成人人参与招商、人人关心招商、人人支持招商,全社会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二是创造优良的环境。进一步提升软硬环境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优惠诚信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规范的法制环境、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亲和感人的人文环境、配套完善的设施环境,使“投资泰安,稳如泰山”的环境品牌更加响亮。三是加大应对的措施。积极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应对措施,有效化解土地、环评、信贷等矛盾问题,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四是加大必要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招商力量的投入、招商精力的投入和招商资金的投入,为招商引资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五是实行严格的奖惩。继续实行招商引资“同奖同罚”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奖惩规定,充分调动起专业招商人 员、机关干部、区内企业、社会各界的招商积极性,将招商引资真正落到实处。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上:一是积极主动地走出去。靠企业自身的发展欲望和主观能动性,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寻找合作伙伴,不断新上项目、扩张规模、延伸产业链。二是有计划地领出去。管委会将在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目前的“四大产业、六大园区”产业规划,分期分批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寻求合作。三是有重点地推出去。积极扶持一批成长性好、有扩张需求的企业做好上市工作,拓展融资渠道,膨胀企业规模。四是想方设法“逼”出去。对已进区投产但发展质量不高、达不到合同要求的项目,通过积极引导、牵线搭桥,帮其寻找合作伙伴,实现新的发展。特别是对闲置土地厂房、发展欲望不强的项目采取必要的措施,促使其对外的合作。五是有目标地请进来。根据产业发展规划,有重点地选择市外、国外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盯上靠上做工作,千方百计请进来与区内企业进行联姻合作。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完成全年引进内资35亿元、外资1.5亿美元的工作目标。
对项目建设工作,突出大项目,抓关键环节,抓全程服务。继续实行项目包保责任制,坚持“心贴心、面对面、人盯人”服务,及时协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通过以上措施,加快在建的青年汽车项目、山东煤机项目、中关村东华软件项目等10个过亿元的大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内竣工投产。确保已签约的北京奥博华汽车电子、加拿大加华电力等项目全面开工。确保泰开工业园二期、京卫药业等48个续建项目按计划完成建设进度。
3、强化服务,加大监管,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企业运行的质量决定着高新区经济运行的质量。没有好的经济运行质量就没有效益,一切就无从谈起。对现有企业和项目,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法制政府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切入点,依法监管,热情服务。一是建立新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按照管理不包办、监督不干预、服务不添乱、放手不放任的原则,坚持宏观指导与细微服务相结合,依法监管与热情服务相结合,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建立新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二是创新对企业的管理服务。深入研究分析高新区企业发展趋势,把握企业个性特点,在服务扶持政策上增强针对性,加大资源向重点企业倾斜的力度,增强企业同业比较优势,鼓励企业创出品牌形象。同时进一步创新提升高新区服务质量,争创知名服务品牌,叫响“投资泰安、稳如泰山”的环境品牌。组织建立行业企业协会,促进企业交流和合作。三是引导提高企业素质。聘请知名企业管理研究策划机构定期开展企业厂长经理培训活动,组织企业参观交流,增强提高企业经营素质、社会意识、法制意识,提升发展境界。在服务企业发展中,找准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结合点,实现企业与政府的共赢。
4、加大投入,加强管理,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新区的重要任务。一是坚持规划龙头地位不动摇,以建设泰城城市副中心为目标,增强规划意识、精品意识,努力做到规划理念再创新,规划设计上水平,规划执法更严格。二是运用行政的、经济的、市场的手段,聚集市内外优质资源,聚集人气、聚集项目、完善功能,提升新城区吸引力、带动力。三是根据建设发展计划和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村庄拆迁。继续加快完善商贸项目建设进程,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四是以满足需要为原则,着力完善项目所需、城市所用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绿化亮化工程等,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深入开展城市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工作,提升城市形象。五是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统筹考虑经济、社会以及发展要求,在借鉴先进社区经验基础上,完善社区建设、管理、服务、规划发展等一系列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力争将高新区的凤凰、龙泉社区建设成为富有时代特征、体现和谐美好、令人向往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六是在加快高新区新区城市化进程的同时,积极推进北集坡镇的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化进程,打造“经济强镇、和谐新镇”,实现高新区整体协调发展。
5、落实政策,多办实事,进一步把群众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设和谐社会,解决群众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继续坚持“333”工作思路,解决群众的实际 问题,大力发展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在基本解决失地群众吃饭、居住、就业问题基础上,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事业发展管理、投入机制,确保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加快龙泉中学等教育、文化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开展“规范化学校”、“教育强乡镇”和“教育示范区”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事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农村卫生服务、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解决群众问题的工作机制,构建和谐利益关系。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养老、医疗等符合高新区实际的社会保障长效机制,为弱势群体改善生产生活提供扶持,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促进就业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宣传和引导。针对群众思想上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做好释疑解惑、凝聚人心、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坚持舆论宣传和文化建设并重,宣传高新区发展成就和前景,让群众感受、体会到高新区发展带来的切身实惠。引导群众转变小农思想意识,增强市民意识,提高生活方式,做文明市民。
四、深化“文化建设年”活动,为实现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文化是一种形象,是一种理念的积淀,是一个不懈追求的过程,是一种品牌的形成。“文化建设年”活动是推动团队发展与 个人进步的重要载体,是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全面打造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树立高新区形象的重要措施。2007年的“文化建设年”活动,要在巩固去年的“文化建设年”成果基础上,着重在“一个重点、四个结合,六个成效”下功夫。一是抓好“一个重点”。以“素质提高年”活动为重点,深化“文化建设年”活动,着力提升以机关干部为主体全员素质,加强“高、干、创、拼、细、专、廉”七项修炼,进一步提升高新区机关团队精神,提高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责任感。以机关干部素质的提高,带动区内企业和广大群众素质的提高,为高新区注入创业发展的新活力。二是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坚持与党的建设相结合,在突出党的建设重要地位的同时,促进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共同提高。坚持内涵与形式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完善“文化建设年”活动的新形式,展示并营造浓厚的文化建设氛围。坚持与教育相结合,通过文化建设,把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文明市民村民教育、能力素质教育等结合起来,使高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群众素质有新的提高。坚持与典型带动相结合,充分宣传以质量技术监督分局为代表的高新区“文化建设年”活动典型,不断推出各行各业的典型代表。三是努力取得“六个成效”。在加强党的建设上体现新成效。通过完善区内企业组织建设,理顺高新区党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继续加强农村基层班子建设,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工作基础。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党员干 部队伍党性不断提高。在重点工作上体现新成效。面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激烈竞争的局面,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自我加压,敢于挑战,以高昂的斗志和科学的精神,实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的新突破。在服务企业和群众上体现新成效。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三个一切服从服务于”,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在机关内部建设上体现新成效。进一步改进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强化重点工作的考核,在突出抓好重点工作的同时,解决存在问题,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在和谐平安建设上体现新成效。巩固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局面,继续加强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工作,统筹好新区、东区、北集坡镇等基层单位的发展,在高新区创造和谐共荣的发展新局面。在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上体现新成效。点面结合,深化内涵,使高新区新型的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呈现丰富生动的新气象。
二00七年三月十九日
主题词:综合 2006年工作总结 2007年工作打算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 2007年3月19日印 共印48份
第二篇:泰安高新区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8年工作打算
泰高管发[2008]5号
泰安高新区2007年工作总结及
2008年工作打算
2007年,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紧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两大任务,拓宽思路,应对挑战,抢抓机遇,争创一流,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07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重点工作更加突出,经济建设取得新突破
继续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培植四大主导产业,完善六大特色园区框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泰安高新区在全省170多家开发区中经严格评选,脱颖而出,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园区,走在了全省开发区的前列。
1、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大幅增长。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40亿元,同比增长42.9%(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增加值分别为0.8亿元、31.4亿元、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47.4%、32.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5:76.23:21.12调整为2:78.5:19.5);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5.2亿元,同比增长45.2%;实现工业总产值98.5亿元,同比增长 53.9%;工业增加值30.7亿元,同比增长47.7%;规模工业企业新增4家,累计达到51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新增6家,累计达到15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3.2亿元,同比增长58.5%,利税8.6亿元,同比增长75.7%;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1.7亿元,同比增长66.2%,占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4.9%,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43%,地方财政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38%,税收比重达到80.96%,同比提高8.86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居全市第一。高新区经济总量有了进一步膨胀,经济结构和运行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2、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在招商引资上,坚持有目标地走出去,有重点地请进来,实行专业招商与全员招商相结合,采取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办法,严把项目产业、环保、土地、节能、投资强度等关口,围绕产业规划积极推进产业招商。成功组织了知名台商泰山行、登山节暨泰山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内外知名客商齐鲁行、苏州客商泰山行等活动,广泛宣传推介了高新区。强化蹲点招商,在青烟威、江浙沪、闽粤三个区域设置了青岛、南京、苏州、广州和福州五个驻点招商组,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布点招商。2007年新签约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58.35亿元,国内市外到位资金13.0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8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南京东扬汽配物流中心、上海神农机械、鲁峰汽车、立德家纺等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在项目建设上,加大服务协调力度,保证项目用地及水电气等设施配套,完善项目落地建设条件。积极争取建设用地增量指标,全年实际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496亩,保证了开工项目的合法用地及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需要。全年共清点土地700余亩,清表 600余亩,保证了泰开“双百万”、鲁峰汽车、青年汽车项目的及时落地开工。加强项目建设现场管理和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监督。年内新开工工程78个,建筑面积44.84万平方米,在监面积近70万平方米;办理竣工备案手续45份,面积22.19万平方米;共发包工程86个,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合同金额36706.87万元;获得省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3个。
至2007年底,新区累计进区项目122项,计划总投资255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48项。年内,泰开电气变压器、东岳重工、尤洛卡、普瑞纳饲料等23个项目相继竣工投产,竣工投产项目累计达到62个;泰开电气“双百万”及超高压电缆、山东煤机、加华电力、渗透汽化膜、奥博华汽车电子、东华合创等16个项目相继开工,计划总投资29.1亿元,在建项目累计达到50个,计划总投资91.8亿元。在高新区规划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中,机械设备、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制造业三个主导产业分别实现产值50.2亿元、16.2亿元、1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1%、16.4%、15.2%,三个产业合计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6%,产业聚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3、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一是孵化载体建设取得新成效。近年来,不断加强以国家级高创中心为龙头,泰山科技城、星火科技园为梯次孵化基地,中小科技型企业产业聚集带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力地支持了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建设完善了公共EDA实验室、孵化信息管理系 统等,以共享资源的方式为在孵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高创中心孵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至2007年底,孵化面积累计达19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57家。目前经过高创中心初次孵化,毕业到新区的企业24家,征地建厂企业12家。星火科技园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年内共引进项目15个,到位资金近5000万元。二是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在2006年争取科技部批准认定了高新区“国家火炬计划输变电器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非金属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的基础上,2007年,泰安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被认定为全省首批12家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之一,与市科技局联合创办的“泰山科技创业园”被列入首批“山东省服务业集约化园区”,高新区特色产业品牌进一步做大。三是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提升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蓝光软件公司被山东省信息产业厅认定为山东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尤洛卡公司建立的“山东省煤矿灾害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泰开电气有限公司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被省经贸委评为省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至2007年底,全区累计拥有企业技术中心9家,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5家,市级技术中心3家。四是科技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26家,其中省级以上58家,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产品20种,高新技术产品累计达到256种,其中省级44种。全年共报批各类科技计划45项、科技奖励18项,共争取科技经费592万元。
4、发展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 策,严把土地、环保等关口,不断提高项目质量,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一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共为49个用地单位完善了用地审批材料,为泰开电器、甬泰钢铁、泰华生物等28个项目单位办理了土地使用权证,保证了项目单位所需。完成了国土资源部第七次土地卫片专项检查、国土资源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以及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土地执法专项行动。启动了全市第一批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完成3宗150余亩工业用地的招拍挂,总成交额2937万元。开展了闲置土地集中清理工作,年内清退项目2个,收回土地159亩,累计清退项目31个,累计收回土地1800余亩,保证了土地的高效合理利用。二是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严把环保审批关,加大监管监测力度,开展了污染物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工作。全年共办理环评审批16件,环保验收17件,实现了项目环评执行率、“三同时”执行率两个100%,在省、市环保局各类突击检查、专项检查中得到了省、市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三是发展后劲持续充足。加强融资工作,全年融资到位2.08亿元,为新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持续有力的资金支持。创新政企关系,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有效监测分析经济运行,把企业扩能、上市和对外合资合作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点,区内企业呈现出发展质量高、后劲充足的良好态势。共落实扩能和对外合资合作企业18家,涉及项目29项,总投资29.4亿元。现已完成4项,在建20项,在谈5项。加强调研,帮助重点企业做好上市准备工作。
(二)经济社会协调推进,和谐发展取得新成效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年用于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支农等方面的支出达到3056万元。一是教育、文体工作上了新台阶。先后实施了规范化学校创建工程和远程教育工程,启动了凤凰小学达省标及庵上小学、北店子小学达市标工作,展开了区内完全中学的筹建工作,扎实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建设完成了凤凰幼儿园、龙泉幼儿园。高等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在校生达到近8000人,泰山医学院等新区内院校蓬勃发展,泰山学院新校区在高新区落地。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体育工作扎实推进。二是卫生、计生工作深入开展。加大食品卫生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了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报销比例和范围,年内共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8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30000余人次。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狠抓晚婚晚育,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在上级下达的控制范围内且均好于上年同期。2007年,高新区计划生育率保持在100%,人口出生率9.2‰,自然增长率2.34‰,晚婚率93.37%,晚育率96.64%。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六年获得全市一等奖。三是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工作有序推进。开展了农村低保扩面提标工作,对低保户实现了应保尽保;完成了北集坡镇敬老院的改扩建工作,达到了省级规范化敬老院标准;成立了高新区慈善协会,健全了三级慈善组织网络;认真落实上级政策,做好各类优抚对象的待遇落实工作;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安置,加大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实施了困难病人康复救助工程,对弱势群体开展了全方位救助。
(三)软硬环境同步完善,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
2007年,高新区始终坚持改善提升软硬环境质量,整体环境素质上了新水平。一是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配套得到进一步完 善。年内投入资金6900万元,完成了高开支路等道路、污水雨水等管网、“四街两路一公园”绿化苗木栽植及小区绿化建设,新栽植各类苗木近8万株,绿化道路长度1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年内投入资金1050万元,完成了35KV汶北线改造、徐家楼配出13条10KV配电线路改造、龙腾路电缆线路建设、110KV凤祥变电站规划设计等电网建设任务。年内投入资金280万元,建成了龙潭路奥林匹克花园段、配天门大街东段、凤天路加华制药至三德段、配天门大街煤机集团段、龙腾路泰鑫薄板至华新建材段等路段的中压燃气管线3700米,累计建设中低压燃气管网近50公里,投资金额总计约3500万元。二是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对高新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完善,全年共初审项目规划87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7个,面积560882平方米,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3个,面积278741平方米,办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11个,面积132356平方米。全年共完成拆迁4.5万平方米,保证了项目落地和新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全年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68起(规划执法案件54起,市容及其它案件114起),处置率达到98.7%;强制拆除13处,面积1098.9平方米,当事人自行拆除或发现制止于萌芽状态31处,面积3135.45平方米;违章建筑发案率降低50%以上,强拆率降低28%以上,自拆率逐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有效遏制了抢搭乱建的势头,确保了高新区建设和拆迁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城市管理进一步规范。开展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检查验收等活动,大力开展城市节能工作,严格查处占道经营、乱设摊点、乱倒垃圾、乱涂乱画、违法设置户外广告等行为,形成了爱国卫生、市政设施维护与管理、城市环境保护以及全方位 环境治理管理格局,区容区貌进一步改善。四是服务软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开展了工作流程再造,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修订完善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建立了《服务质量调查制度》、《投诉处理程序》,为各类项目提供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项目报审咨询服务水平。设立了“经济110”,落实专人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扎实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接受社会全方位的监督。高新区报审咨询服务中心、凤凰社区被列为全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投资泰安、稳如泰山”被评为山东省服务名牌。五是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完善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认真解决群众来信来访问题,市交办重点疑难及非正常信访案件处结率达到91%。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和重点行业整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得到了省安全监督委员会和省安监局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正式确定泰安高新区为全省唯一的区域性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单位。公、检、法等部门充分发挥保驾护航职能,坚持预防打击两手并重,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净化了社会环境,平安新区更加稳固。整个环境质量的提高,为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民生民计更加关注,群众利益得到新保障
继续按照“333”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入手,积极维护涉及群众的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一是认真解决被征地群众现实问题。在群众生活方面,年内共为18046名占地农民发放面粉近450万斤,为1809名占地60%以上的老年人发放生活保障金127万余元。在群众居住方面,积极稳妥进行了驼凹村旧村改造工作,完成了280户回迁户的分房和入住龙 泉小区工作,启动了凤凰社区三期和龙泉社区四期居民回迁楼建设。在劳动力就业方面,坚持培训、输出、引导自主就业多措并举,委托市劳动局技能培训中心、泰山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学员500多人,就业率达到90%以上。二是切实做好各项管理服务。加强对区内群众的教育,广泛开展文明评选活动,引导居民树立新市民观念,争当文明市民,群众文明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加大凤凰、龙泉小区管理力度,小区整体形象明显改善,凤凰小区被评为“市级花园式小区”。积极妥善处理解决了两个小区水电气等有关遗留问题。全面开展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任务。三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村容村貌发生显著变化,涌现出泉林庄、赵庄等一批典型村,顺利通过了省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检查考评组的检查验收,北集坡镇被市建设局推荐为“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单位”。完成了泉林庄村一期36栋小康楼主体建设、东夏村桥、泰北路北段及朱家埠桥与配天门路连接段等桥梁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新增受益人口3000余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畜牧、林果、苗木、蔬菜等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五)管理培训两手并重,干部队伍建设上了新水平2007年,以开展“素质提高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机关干部培训管理进一步加强。以部门组织开展内训活动为主,围绕各项业务工作,突出实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加强以业务培训为主的内训,适时组织了考试、述学,开展了“五个一”活动,邀请名家举办了“素质提高”专题讲座。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选拔了6名优秀干部到招商一线挂职锻 炼。二是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线,落实党建长效机制,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扎实推进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完成村党支部换届43个,占96%,完成村委会选举41个,占91%。深化“三级联创”,狠抓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着力培育了赵庄、蒙牛乳业两个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加强了村干部培训工作,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完成了党员和党组织信息库建设工作。着力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度,全面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水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达到15个。三是纪检监察和督查工作进一步强化。继续加大纪检监察宣教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杜绝了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对重点工作、重点环节加强了监察审计,实行全过程无缝隙监督,保证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地上附属物清点补偿、拆迁补偿、搬迁分房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紧紧围绕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确保了政令畅通。
2007年的工作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差距。主要是:①项目建设上还没有实现大的突破,“大、高、外、名”项目的引进成效还不明显。②产业关联度还不高,大企业、大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突出。③财源建设离贡献财政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资金保障还比较薄弱。④一些干部的责任感、事业心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努力加以解决,为下一步高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2008年工作打算(一)指导思想
2008年是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 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也是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08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既是高新区又是新城区”的定位,按照“一点两区”的目标,深入落实“五个领先”的要求,紧紧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两大任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开拓创新,拼搏实干,努力站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泰安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
----地方生产总值(GDP)58亿元,同比增长45%;----技工贸总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45.4%;----工业总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45.2%;----规模工业企业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45.5%,----工业增加值44.5亿元,同比增长45%;
----地方财政收入6.14亿元,同比增长22.7%,力争突破7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4.7亿元,同比增长55.2%,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7.9%,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全年新引进10个以上投资过亿元项目。
(三)工作重点
2008年,按照“工业抓项目、城建抓工程、为民办实事”的思路,突出抓好以“工业十大重点项目、城建十大重点工程和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为内容的“310重点工作”,以重点项目突出重点工作,以重点工作促进全面工作开展,推进“经济增长点、泰城新城区、全市示范区”目标的逐步实现。
1、围绕提升产业聚集水平,全力抓好工业十大重点项目。重点抓好泰开电气二期、玻纤新材料工业园、山东煤机集团公司总部及生产基地、青年汽车、鲁峰万辆汽车生产线、商务车和轻型车、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山东蓝景膜、加华电力器材、中高档肉制品深加工等工业十大重点项目。十大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47.5亿元,2008年计划完成投资约60亿元,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5个,续建项目5个,8个项目计划年内建成试投产。
2、围绕加快城市化进程,强力抓好城建十大重点工程。重点抓好嘉和新城、奥林匹克花园四期、皇冠花园、嘉和花园、正兴商业街续建、海普凤栖湾三期、道路绿化、管网配套、道路建设、水系景观规划建设等城建十大重点工程。其中,六个工程为商住房地产项目,计划总投资12.45亿元,总建筑面积80.3万平方米,四个工程为基础设施配套和景观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8749.5万元。
3、围绕执政为民关注民生,切实抓好为民办的十件实事。重点抓好凤凰社区三期和龙泉社区四期居民回迁楼建设、劳动力充分就业、完全中学建设、教育强乡镇创建、凤凰小学省级规范化学校达标、社会保障、城乡医疗保障、职工公寓二期建设、治安防范体系规划建设、文化进村入社区等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十件实事涉及群众居住、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和救助、医疗、企业职工居住、社会治安、文化生活等民生中的方方面面,计划总投入2.7亿元。
(四)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提升发展境界。一是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关于高新区建设的指示和要求。科学把握“既是高新区又是新城区”的定位,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点、泰城新城 区、全市示范区”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落实好“规划实施、发展环境、大高项目、外资引进、投资密度”五个方面领先的要求,确保高新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二是树立“共建、共享、共荣高新区”的意识。以开放的姿态、科学的精神、谦虚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来提升高新区的品质和影响力。“共建”就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市人民的关心下,调动全区上下的积极性,整合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努力开创高新区建设发展的新局面。“共享”就是高新区的发展成果要不断为市本级财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区内群众、区内企业发展作出贡献。“共荣”就是高新区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热切关心的结果,也是高新区人艰苦创业的结果。三是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不动摇。把思想统一到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来,严把土地、环保、节能减排等关口,不断提高进区项目质量。靠科学发展的理念,努力推动高新区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2、更加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在“亮点”、“高点”和“强点”上下功夫。一是狠抓大项目建设,做大亮点。继续突出招商引资对经济工作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大项目战略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坚持有目标地走出去与有重点地请进来相结合,坚持内线与外线协同作战相结合,坚持感情投入与利益共赢相结合,强化招商外线力量,整合驻外招商点,进一步将精力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挑选精兵强将进行全面出击、重点出击、有效出击,提高招商实效。在项目建设上,突出抓好“工业十大重点项目”,逐个项目制定具体方案,量化、细化建设进度,实行动态管理,倒排工期,明确责 任,全力加快建设进度。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赢得高点。坚持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三是加强财源建设,壮大强点。在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强企业宏观管理和指导,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坚持涵养税源和强化征管并重,不断提高综合效益,逐步实现由“发展财政”向“贡献财政”的转变,对全市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四是做好各项保障工作。认真研究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元、过50亿元、过30亿元、过10亿元的企业,使大企业足以支撑起高新区和泰安市的一片蓝天。制定完善企业家队伍建设规划,打造一支一流的职业化企业家队伍,为建设百年企业打下坚实基础。搞好经济战略研究,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把握,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3、继续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建设泰城的新城区。抓好规划、建设、管理和形象四个方面。一是坚持规划的高起点,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按照“规划编制体现水平、规划管理体现效率、规划实施体现刚性、规划监督体现力度”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优势,做好规划的深化细化、管理实施和监督工作,坚定不移地按照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和企业需求对项目进行布局。二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功能配套。以实施“城建十大工程”为抓手,适当加大财政投入,以市场化资金为主,继续搞好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特别是大力发展商贸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是严格管理执法,实现城市管理的高效能。立足“超前规划、超前预防”和“看早、看小、看死、看严”的原则,完善村居违法建设查处联动机制和工作网络,严厉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四是树立先进理念,不断提升新城区形象。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教育,引导居民树立新城区、新市民观念,提升新城区内在形象,实现高新区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的有机统一。
4、深入推进科学发展,争当全面发展的示范区。以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园区为动力,不断创新,勇于开拓,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力争在以下方面作出样板,当好示范。一是土地管理的示范区。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争取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土地管理利用的前列。二是环境保护的示范区。牢固树立环保优先意识,从源头上控制,严把进区项目质量,加强与省、市环保部门的联系沟通,认真总结经验,积极争创环境保护的示范区。三是金融信誉的示范区。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联系合作,保持适度债务规模,规避债务风险,促进融资工作的健康运行,努力争创金融信誉的安全区和示范区。四是安全生产的示范区。以创建全省区域性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监管,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完整的区域性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不断把安全生产工作推向新水平。五是民生民计的示范区。以办好“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民生民计方面走在全市的前列。六是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充分发挥“投资泰安、稳如泰山”的品牌效应,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按照市场化的思路,逐步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建立符合 国际惯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服务机制,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手段来统筹运作和解决高新区发展中的问题。
5、健全制度,强化督查,以科学的激励机制实现干部的人尽其才和脱颖而出。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研究制定新的目标考核体系,激发全体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制定完善领导干部责任制、重点工作连带责任制、干部交流轮岗制、重要岗位竞争上岗制、考核奖惩制、部门末位待岗制等相关制度,在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事业至上、谁行谁上”的用人导向,进一步营造“不怕本事大、不怕名气大、不怕成绩大、不怕有失误”的工作创新氛围,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生机与活力。坚持毫不放松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在建设一流高新区的同时,锻造一支一流素质的干部队伍。
二00八年二月十八日
主题词:综合 2007年工作总结 2008年工作打算 抄报:市委、市政府。
发:各部门、各单位。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办公室 2008年2月18日印 共印60份
第三篇:泰安高新区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打算
泰高发[2010]1号
泰安高新区2009年工作总结及
2010年工作要点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高新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领会、用心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部署要求,努力提升境界标准,大力实施二次创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牢记使命,自我加压,拼搏实干,争先进位,开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2009年工作情况
(一)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按照市委统一部署,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立足自身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务求取得实效。在活动中,把“推进科学发展,开创高新区建设新局面”作为活动主题,把“建设经济高速增长区、高新技术聚集区、集约高效样板区、科学发展示范区”作为活动实践载体。特别是把抓“大、高、新”的好项目建设作
为最大的实践,开展了实施二次创业加快科学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争作贡献活动,策划、引进、建设了一批好项目,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体现在了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上。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到高新区调研指导,对高新区提出了一系列指示要求,为高新区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实践活动,高新区进一步理清了科学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激发了工作干劲,达到了以实干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进位次的目的,整个活动圆满完成、成效明显,得到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
(二)积极应对挑战,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持续影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基本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抢抓机遇,积极应对,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引导企业积极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发展,确保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5.2亿元、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47亿元、规模工业利税18.7亿元、规模工业利润12.4亿元,分别增长25.8%、18.1%、65.2%、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亿元,增长25.1%;实现财政总收入17.9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9亿元,分别增长28.55%、44.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7亿元,增长23.14%。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5.1亿元,占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61%。年内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累计达到15家;新认定4家企业技术中心,全区技术中心累计
达到19家,其中省级以上11家;年内新申请专利169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全区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682件,其中发明专利160件;至2009年底,全区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9件,山东名牌12个。
(三)提升境界标准,二次创业全面展开。2009年,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通过采取深入企业、村居等基层单位调研,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高新区的指示要求,组织机关干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措施,进一步认清了使命,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一致认为,目前高新区具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干部队伍“三大基础”,面临各地竞相发展和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两大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经过充分发扬民主、集体研究决策,作出了实施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确定了下步总体工作思路,即按照“四更”的要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全力实施二次创业,奋力争先进位,增创发展新优势。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大、高、新”的好项目建设作为立区之本,当作工作始终如一的重点和核心,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迅速膨胀总量、增加贡献,确保GDP和地方财政收入每年都有较高幅度的增长。同时,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发展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安全平安新区。努力建设经济高速增长区、高新技术聚集区、集约高效样板区、科学发展示范区,争取早日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作出积极贡献。明确了下步的奋斗目标,即到2012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2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分别年均增长40%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
(四)突出工作重点,“大、高、新”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围绕“大、高、新”好项目建设这一重点和核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为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提出的“五个坚持”的要求,切实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注重投入产出分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坚持抓“大”不放“小”,新引进落地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年新签约进区项目19项,计划总投资139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8项,主要包括计划总投资59亿元的国电热电联产、计划总投资11亿元的中国重汽泰安特种车基地工业园、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大型数控船舶成型专用装备制造等项目。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515万美元,国内市外到位资金11.07亿元。二是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保制和项目建设调度制,每个重点项目都明确一名领导全程包保、全权负责,直至建成投产。设身处地为项目单位服务,超前搞好手续办理、土地清表、场地平整等工作,为项目建设赢得宝贵时间,创造了良好环境。全年新开工泰开超高压开关、尤洛卡二期、鲁峰万辆汽车生产线等1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1.6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3项,过亿元项目8项。年内新增莲花竞悦轿车、泰开“双百万”变压器、加华电力二期等8个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61.7亿元,上缴税金6.25亿元。同时,韩国现代重工装载机、双驰汽车、重汽工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得到实质性进展,已陆续
进场或具备了开工条件。三是现有企业技改扩规实现新进展。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在项目审批、建设用地、专项资金、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引导企业实施技改扩规,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批技改、扩规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完成技改投资14.98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8%,有力支撑了高新区的持续快速发展。
(五)强化配套服务,硬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以着力构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提升硬环境配套服务水平为目的,加大投入,完善各类配套工程,加强管理,努力提升城市形象。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南天门大街西延伸段、奥园路、风源路3条道路,全年新增道路1.9公里,面积4.8万平方米,新增污水管网276米。实施路灯改造提升和增设工程,新增路灯506基,新增亮灯里程2.7公里。突出绿化的生态功能,投资1200余万元组织实施了配天门大街立交桥及配天门大街等6条主要路段绿化提升、改造完善工程,种植各类苗木10万余株,新栽植大树1.2万余株,新增绿化面积13.47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完善执法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六)统筹协调发展,和谐新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突出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搞好民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了龙泉派出所、高级中学、凤凰三期、龙泉D区、高铁回迁小区等工程,在建回迁居民楼计61幢2246套,建筑面积18.54万平方米,年内全部完成了主体,预计建成后可满足1158户村民回迁安臵需求。制定并实施了高新区旧村改造和社区建设规划,力争
到2012年完成规划区内2/3以上村庄的改造搬迁任务,到2014年全部完成改造搬迁任务。加大劳力就业安臵力度,新安臵劳力就业1000余人。全年共为2478名老年人发放老年生活保障金288万元,累计发放1059万元;共为20891名被占地群众发放面粉507万斤,累计发放2777万斤。加快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高新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执行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先进单位”,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同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管委会被省政府安委会授予全省唯一的“安全标准化示范园区”荣誉称号,为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七)创新体制机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得到激发和调动。一是创新内部运行机制。成立了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等七个领导小组,以及招商引资六大指挥部,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分别由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或指挥,并赋予其相应权力。二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把全体干部的精力和干部职工的绝大多数放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以此来培养、锻炼、考察干部,推动事业发展,凭干事创业的实绩来选拔、调整、提拔、重用干部。三是创新考核奖惩机制。树立“以成败论英雄,凭业绩定优劣”的考核奖惩导向,把每名机关干部阳光补贴的50%提出来,作为奖惩基金,实行“定期考核,年终算账”的办法,主要依据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实绩,严格兑现奖惩。四是大力加强作风建设。要求每名干部“用心、用脑、用功”,“精心、精细、精准”,不断提高境界标准和工作质量。从班子成员带头做起,讲效率、讲效益,求实务实,真抓
实干,务求实效,在班子和广大干部队伍中营造了“拼搏实干、开拓创新、精诚团结、廉洁自律”的良好氛围。同时,大力加强了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组织实施了“泰山先锋工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上了新水平。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①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②个别项目建设进度仍不够理想,招商引资面临难度增大。③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大、高、新”项目和骨干龙头带动企业依然偏少;产业结构仍需优化,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急需加强。④资金压力仍然较大,融资工作仍需加强。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需完善,发展环境仍需优化,干部队伍素质仍需提高。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二、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是高新区大力实施二次创业的关键年,也是“大、高、新”项目建设的突破年、经济转型升级的奋战年。做好2010年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基础、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取得二次创业的更大成绩、实现高新区更好更快发展至关重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思想更加解放、境界标准更高、发展速度更快、经济效益更好”的要求,以二次创业为总抓手,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牢牢抓住“大、高、新”项目建设不放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奋力争先进位,加快建设“经济高速增长区、高新技术聚集区、集约高效样板区、科学发展示范区”,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做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技工贸总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30%;
——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30%; ——工业增加值39亿元,同比增长15%; ——一般预算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30%; ——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同比增长30%;
——国内市外3000万元以上到位资金12.65亿元,同比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13810万美元;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2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9%;
——外贸进出口总额6380万美元,同比增长10%; ——新引进投资额10亿元以上大项目2-3个,5-10亿元大项目3-5个,1-5亿元项目5-10个,2000万元以上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2个以上;
——开工项目12个,竣工项目10个;
——万元GDP能耗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规模以上万元增加值能耗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工作措施
1、完善提高规划,促进发展境界标准再提升。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对现有各项规划进行完善提高。一是优化完善总体规划布局。按照“既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又是泰城现代化新城区”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功能配套、土地利用等方面,对现有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优化完善。抓好各项单项规划,提高规划的精细化水平。二是认真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转方式、调结构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要求,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新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在高端高质高效产业的引进、培植、发展上取得大成效。同时,做大做强现已具备良好基础的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设备、食品医药等产业,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培植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元、过50亿元的企业。三是提高规划的管理和实施水平。在完善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按照规划要求对项目进行摆布,确保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加快中心区开发建设步伐,在编制完成详细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行整体开发。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确保规划的严格实施,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新城区形象。
2、突出“大、高、新”项目引进建设,促进综合经济实力快增强。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创新招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抓好产业招商,强化企业招商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切实转变观念,更加注重实效,力求以最低的成本追求最大的效益,确保项目引进一个、建成一个、见效一个。二是提速提效搞好项目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对重点项目
建设存在的问题定期调度,逐一分析,明确责任,限期解决,积极主动办好,设身处地服务,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完善项目运作推进机制。继续实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招商引资指挥部的机制,坚持招商指挥部全程跟踪、服务模式,完善重大项目包保制、重点项目调度制,在项目运作推进、督导落实、检查考核等方面强化手段,形成长效机制。通过机制的完善,既确保项目谈得成、谈得好,又确保手续办理快、落地速度快、建设进度快、投产见效快。通过努力,确保新引进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着力推进泰开电气超高压开关、鲁峰汽车、尤洛卡二期、锐驰高端油缸等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全面竣工投产;全面加快中国重汽工业园、双驰汽车、华鲁大型数控船用装备制造、韩国现代重工装载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及早建成投产。
3、着力转型升级,促进集约高效发展上水平。一是把好新项目进区关。从源头抓起,确保引进项目的质量。大力引进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采取成立由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的办法,按照产业政策、投资强度、节能环保、效益分析等方面的要求,对进区项目进行严格评审论证,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区。二是促进现有企业技改提升。引导支持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新产品的研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对现有企业新上项目并达到规定要求的,让其享受招商引资同等政策。同时,引导企业少占地、多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鼓励建设多层厂房,尽最
大可能节约企业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建立实行项目退出机制。成立项目退出领导小组,对区内建成、在建和拟开工的所有项目,按照产业规划、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投资规模、产出效益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认真对照,分情况采取部分退出或全部退出的办法。四是狠抓节能减排。抓好源头控制,强化环境监管,加大查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4、高度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新进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文化、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切实搞好民生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引进社会资金搞好旧村改造和社区建设,加快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启动龙泉社区、凤凰社区二期(续建)、龙泉D区(续建)三个居民回迁小区建设,对丁家洪沟、王家洪沟整村及石灰官庄剩余户实施搬迁。完善机制,落实责任,突出解决问题,重在源头预防,切实抓紧抓好信访稳定工作,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把平安新区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5、推进机制创新,促进发展动力活力新迸发。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保证二次创业取得更大成效的关键和根本来抓,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努力为全市探索经验、做出表率。在成立了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等七个领导小组,以及招商引资六大指挥部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同时,科学设臵内设机构,梳理优化市级委托授权体系,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大力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制、干部交流轮岗制,建立起与实际工作需要相适应、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新机制。
6、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干事创业争先进位见实效。抓好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建设,努力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好干部的学习,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拆迁清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切实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倡树“摸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弘扬“实打实、面对面”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华而不实、推诿扯皮、说多做少,对确定的事项,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加快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锻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为实施二次创业、促进高新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一○年二月十日
主题词:综合 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中共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委办公室 2010年2月10日印 共印55份
第四篇:泰安高新区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打算
泰高发[2009]6号
泰安高新区2008年工作总结及
2009年工作打算
2008年,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建设“经济高速增长区、高新技术聚集区、集约高效样板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战略目标,面对复杂多变、困难和挑战增大的经济形势,科学分析,积极应对,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2008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快速增长
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45.9%;工业总产值139亿元,同比增长47.9%;规模工业企业新增5家,累计达到56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累计达到15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 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48.3%,利税10.8亿元,同比增长2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同比增长52.2%;完成境内财政总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72.8%,地方财政收入分享前8.7亿元、分享后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和53.6%,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比重分享前80%、分享后75%。
(二)“310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年初,党工委、管委会确定了以“工业十大重点项目、城建十大重点工程、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为内容的“310重点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各分工领导任副指挥,各相关部门任成员的指挥部,采取集中会战、各自为战、协同作战的办法,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成效明显。一是“工业十大重点项目”快速建设。工业十大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9.5亿元,完成厂房建设10余万平方米。其中山东煤机集团、加华电力、山东蓝景膜等项目已实现一期投产;泰开电气工业园二期6个项目已有4个项目实现投产,其余2个项目将于近期投产。在工业十大重点项目的带动下,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各类项目完成单体工程建筑面积162.7万平方米;年内新增竣工投产项目17个,竣工投产项目累计达到72个;13个项目相继开工,在建项目达到53个,计划总投资105亿元。到2008年底,新区累计进区项目达到137个,总投资317.6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56个。二是“城建十大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城建十大重点工程涉及的24个工程全部开工,并按计划完成了凤天路供水、龙腾路燃气、配天门大街立交桥、凤天路绿化、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等工程。城建十大重点工程与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1.8亿元。全年完成道路建设2930米,栽植各类树木1.31万株,新增绿地24.36万㎡,敷设供水管道1000米、供气管道2400米、污水管道1312米、强电管线6120组米、热力管道500余米,基本完成了110KV凤祥变电站设备安装,全部完成了10kv二期配网土建工程。130栋75.3万㎡的房地产项目,已完工或基本完工17栋5.08万㎡,剩余单体大部分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个别已封顶。三是“为民办的十件实事”成效明显。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和失地老年人生活保障金标准、职工公寓建设、城乡医疗保障等实事全面完成。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为抓手,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年内共为20339名占地农民发放面粉2147万斤,为2280名占地60%以上的老年人发放生活保障金705万元;开工建设了龙泉C区、D区和凤凰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了主体工程;全年拆迁611户,并进行了妥善安置;培训安置劳动力1100余人次。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口计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北集坡镇争创教育强乡镇工作圆满完成,凤凰小学顺利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管委会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先进单位。在高新区的发展中,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五个结合”,即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有目标地走出去与有重点地请进来相结合,专业招商与全员招商相结合,内线与外线协同作战相结合,感情投入与利益共赢相结合,创新招商模式,整合 优势资源,发起成立了市直十大部门招商联盟,集中优势兵力,突出重点区域,坚持抓“大”培“高”,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突破。全年新签约项目13项,计划总投资154.78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0项,国内市外到位资金10.3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均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任务和年初计划。引进了中材集团新材料工业园、双驰轻型车及商务车、韩国现代重工装载机、中国院士泰山创业基地、雨润食品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2月19日,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高新区被命名为“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园区”。
(四)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完善了以高创中心为龙头,以泰山科技城和星火科技园为两翼,以研发、转化、产业化为梯次的“一体两翼三级孵化”体系。高创中心累计达到192家孵化企业,累计获批78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家。创建了中国院士泰山创业基地,吸引9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投资;电子信息产业园被列为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启动建设了泰安市首家信息服务外包基地;泰山软件园被列为省级软件园。年内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其中8家企业已经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首批认定公示;有5家企业被新认定为技术中心,其中市级4家,省级1家;新申请专利102件,其中发明专利27件,专利授权60件。至年底,全区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5家,其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0家;全区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达到16家,其中省级以上9家,市级7家;全区专利申请累计513件,其中发明专利132件,专利授权367 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9%,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年内新增山东省著名商标2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确认1件,至年底,全区有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9件。
(五)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在硬环境建设上,以“城建十大重点工程”为抓手,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水平,不断完善硬环境建设的“七通一平”,满足了项目落地、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软环境建设上,突出为企业的服务,成立了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健全完善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建成投产企业管理“一个完整链条、三个重点环节”的服务体系。制定的《报审咨询服务工作规范》,被批准发布为省级标准,在全省开发区推广。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成立了高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工作,制定的园区安全生产的14项标准,通过了省专家评审,作为省地方标准在全省推广。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接受社会全方位监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稳定工作,制定了《2008-2012年高新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并由管委会出资100万元设立了治安防范承包基金,组建了农村治安巡逻大队,建立起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治安防控体系,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高新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集体。
(六)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了新强化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创新手段,科学谋划,扎实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提升了广大干部的思 想境界,明确了发展目标,焕发了精神面貌,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了部门内部科学设岗制、重要岗位竞争上岗制、关键岗位交流轮换制、日常管理季度考评制、干部培训培养制、鼓励干部冒尖创新制等“六制改革”。大力营造“不怕本事大、不怕成绩大、不怕名气大、不怕有失误”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倡树“事业至上,谁行谁上”的用人导向,在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按照干部任用程序,提拔、重用、交流了一批干部,为实现高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总结回顾2008年,高新区大事多、难事多、喜事多,取得来之不易的可喜局面,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1、解放思想是加快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高新区的发展历程证明,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抢抓机遇的过程,就是破解难题的过程,高新区始终是在不断解放思想中开拓前进、求得发展的。特别是2008年,高新区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企业面临资金、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难题,高新区偿还到期债务压力巨大,融资形势严峻。解决这些问题,因循守旧不行,固步自封更不行,只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常规,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豪迈的气概直面困难,破解难题。通过上半年市委统一部署开展的“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高新区解开了“疙瘩”,放开了手脚,提升了思想境界和工作标准,强化了创业欲望和创新意识,为应对挑战、化解难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强劲的发展 动力。
2、改革创新是加快事业发展的强力手段。高新区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高新区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创新既是高新区应运而生的前提,也是高新区立区之本。2008年,根据国家宏观形势变化和高新区发展实际需要,高新区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有效化解难题。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大力推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激发了内部活力;在强化市场运作手段上,成立了泰山控股有限公司,搭建起了高新区发展的更大更好平台和载体;在为企业服务上,成立了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健全完善了链条制服务体系;在招商引资上,成立了市直十大部门招商联盟,创新了招商模式,整合了优势资源,并依托北集坡镇设立了高新区第二工业园,开辟了项目落地和发展的新空间;在融资上,搭建梯次完整的融资平台,借力优质企业,建立与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关系,有效破解了融资难题;在产业策划与基地建设上,设立了山东(泰安)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海外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基地、中国院士泰山创业基地,搭建起了产业招商和项目落地的新平台。2008年,高新区被首届中国创新论坛山东年会评为中国最具创新力开发区。
3、拼搏实干是加快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08年,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全区上下以实干求实效,围绕加快高新区发展,立足本职,尽心尽力,以区为家,无私奉献,继续保持了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的优良作风,在机关、企业、村居、学校等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批令人感动的先进典型,成为激励高新区人拼搏实干、奋发有为的榜样,也成为了高 新区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高新区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①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显现,部分企业效益下滑,经济增长速度总体放缓。②部分项目建设进度仍不够理想,招商引资面临难度增大。③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大、高”项目依然偏少。④资金压力仍然较大,融资工作仍需加强。⑤干部队伍素质仍需提高,内部运行机制仍需进一步优化。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高新区实现各项预期发展目标。
二、2009年工作打算(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形势,坚定信心谋发展,正视困难变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三四五”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四区”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提高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确保实现高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技工贸总收入基本目标255亿元,同比增长41.7%;争取目标260亿元,同比增长44.4%;
----工业总产值基本目标195亿元,同比增长40.3%;争取目标200亿元,同比增长44%;
8----固定资产投资基本目标40亿元,同比增长43%;争取目标42亿元,同比增长50%;
----境内财政总收入基本目标16.2亿元,同比增长22%;争取目标17亿元,同比增长28%;
----地方财政收入基本目标10.5亿元,同比增长20%;争取目标10.9亿元,同比增长25.1%;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9%,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全年新引进10个以上投资过亿元项目。
(三)工作措施
1、以“310重点工作”为总抓手,确保项目建设速度快速增长。采取“固定模式、动态管理”的办法,继续抓好以工业十大重点项目、城建十大重点工程、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为内容的“310重点工作”,作为突出重点抓工作的模式,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切实抓好国网泰开通用电气开关、中材集团玻纤新材料续建项目、鲁峰万辆汽车生产线、韩国现代装载机、中国重汽工业园、中国院士泰山创业基地等工业十大重点项目,道路工程、龙潭路精品工程、电力二期配网工程、东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嘉和新城续建工程等城建十大重点工程,凤凰小区二期工程建设、龙泉小区C区和D区建设、东河北社区建设、龙潭路派出所建设、泰山高级中学建设、高新区综合展示中心建设等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尤其是突出抓好工业大项目建设,建立管委会领导成员重点项目包保责任制,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全面掀起 项目建设的新高潮。
2、更加科学理性地全员招商,实现项目总量快速增长。面对经济低迷形势,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努力实现高新区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具体采取“六个一”的办法,即理清“要发展就必须要上项目,要上项目就必须要招商引资”这一思路;明确“抓大培高”这一重点;把握通过选准一个好项目和一个好企业家来间接把握形势这一方法;打好“投资泰安、稳如泰山”的投资服务品牌这一王牌;采取产业招商、蹲点招商、联盟招商、社会招商、以商招商、全面招商这一套措施;克服盲目心理、恐惧心理、畏难心理和观望心理,鼓起一股士气。
3、强化对企业的服务,促进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以服务为切入点,通过健全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投产企业服务“一个完整链条、三个重点环节”的服务体系,促进引进项目快速落地、在建项目快速建设、现有企业快速成长。充分发挥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作用,帮助企业研究分析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制定企业发展规划、解决上市融资、市场形势分析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内部管理、技术研发、市场结构优化、人才聚集等方面,帮助企业练好内功,靠提高自身素质而赢得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
4、优化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探索科技创新模式。在现有“一体两翼、三级孵化”这一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实行区中园的叠加式创新体系模式,即以国家级高创中心为龙头,以现有的泰山科技城、星火科技园和泰山院士创业基地等为载体,以已经批准的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园、山东省软件园、山东省节能环 保产业示范基地和正在策划的泰山国际科技产业园等各类区中园为概念模式,形成互联互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自主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高新区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提升环境建设水平,实现软硬环境建设的两个“七通一平”。在硬环境建设上已实现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排污等各类配套,为优质企业发展搭建起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达到“七通一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配套水平,不断提升硬环境质量。同时,在软环境建设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为企业做好信息、资金、人才、服务、政策、法制、生活等方面的服务,搭建起优秀企业家的成长成功平台。通过努力,实现软硬环境的两个“七通一平”,将高新区的环境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6、抓好班子队伍建设,为快速发展提供人气保障。进一步加大力度,创新举措,促进班子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重点加强政治方向把握、大局意识强化、宏观形势分析,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研究对策、应对挑战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面推行干部人事“六制改革”的基础上,总结完善,巩固提高,加大干部队伍管理力度,努力形成科学合理、富有激情活力的体制机制。同时,加强干部队伍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经济、金融、科技及本职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对村级组织进行思想、作风、组织整顿,对重点村进行集中综合整治。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让党的旗帜在高新区每个角落高高飘扬。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两出一不出”即“出成绩、出干部,不出问题”的目标,强化廉政教育,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同时,在全区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过紧日子,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让广大干部为实现高新区的加快发展争做贡献。
二00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主题词:综合 2008年工作总结 2009年工作打算 报:市委、市政府。
发:各部门、各单位。中共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委办公室 2009年1月22日印 共印80份
第五篇:泰安高新区2005总结及打算2006年工作打算)
泰高管发[2006]1号
泰 安 高 新 区
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打算
2005年,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五个领先”的目标,坚持“三个一切服从服务于”,按照“高、干、创、拼、细”的要求,突出两个重点,克服三个难点,打造四个亮点,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奠定了发展的新基础。
一、2005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大幅增长。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6.7亿元,比上年增长85.8%。实现生产总值(GDP)19.3亿元,同比增长63.6%。实现工业总产值41.5亿元,同比增长64.7%。工业增加值13.53亿元,增长65.4%。地方财政收入与市级七三 1 分成后,实现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4%,是继2004年突破亿元后又一次历史性突破,对全市的贡献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新登记各类企业148户,注册资本4.8亿元。
(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有了新提高。全年签约项目38个,计划总投资76.54亿元。实际到位内资26.8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批准外资项目11个,合同利用外资1274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2%;实际利用外资607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至2005年底,累计落地建设项目88项,计划总投资114.5亿元。累计竣工项目39项,总投资35.57亿元。在建项目46项,总投资47.96亿元。年内有23个项目相继开工,11个项目建成投产。
(三)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协调发展。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投资800万元进行了凤凰小学二期工程,启动了凤凰幼儿园、龙泉幼儿园建设。中小学升学率再创新高。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顺利建成招生,为我市再添一所本科院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计划生育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市基层线考核,保持了良好的局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了高新区干部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理顺了职工群众的养老保险关系,全年社会保险扩面征缴1500余人。
(四)群众生活迈上了新水平。2005年继续采取积极措施 解决失地农民的吃饭、住房、就业三大问题。自2004年5月份起,由管委会出资每月为被占地村的60岁以上老人按时发放生活保障金,对被占地60%以上的农户每月免费发放面粉等生活补助物品,至年底,累计发放老年人生活保障金近230万元,发放面粉390万公斤。进行了龙泉小区二期分房工作,投入使用居民回迁房1300多套。至年底龙泉、凤凰两处小区有700多户拆迁居民迁入新居。成立了两小区居委会加强了管理和服务。加大了区内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安臵,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安臵区内村民就业1000余人。至2005年底高新区就业再就业人数达到5000余人。2005年,在全市率先取消农业税,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高新区87.7%的农业人口参加了以大病保险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比例名列全市第一。
通过2005年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整个高新区呈现出经济日益繁荣、社会环境和谐、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局面。回顾全年工作,主要把握了以下方面:
一是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展示了规划建设的高起点。2005年,在严格规划实施的基础上,以城市环境上水平,充分展示新形象为目标,实施了三大城市环境提高工程。一是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沿长城路、龙潭路、南天门大街等主要道路开展了景观整治,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新植绿化苗木、新增绿地、新增路灯安装里程较往年均有大幅增长。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 度,建立联动机制,打击了各类非法建设行为,改善提高了景观形象。二是实施了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工程。遵从“山水成趣、龙凤呈祥”的文化理念,经市政府批准,完成了对高新区各条主干道路的命名工作。有重点地进行了一天门大街、龙腾路、龙潭路延伸段、凤凰支路等18公里道路的续建和建设工作,形成了近百公里长、相互贯通、“七纵七横”的道路网。协调市自来水公司、燃气公司在高新区成立分公司和办事处,加大了管线敷设工作力度,初步缓解了重点项目的供水、燃气急需。三是实施了商住、办公等项目建设促进工程。海普嘉园、职工公寓、海天大酒店、消防指挥中心、财税大厦、政法大厦、国际旅游学院等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使用。通过实施三大工程,高新区新城区的形象有了很大提升,得到了各级各界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在2005年全省科学发展观现场会后,有130多个省内外各级单位到高新区参观学习,进一步扩大了高新区的影响,展示了高新区良好的城市形象。
二是严格进区项目质量,项目总体水平有了新提高。2005年,以“三上一提升”(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升产业结构)为目标,围绕“大、高、外、名”,在项目质量上实施了两个突出。一是突出大项目引进。对引进项目规模、科技、外资并重,计划总投资百亿元的金华青年汽车项目、投资2000万美元的俄罗斯高科技特钢处理项目、投资1450万美元的中韩合资塑 料模具项目、投资1.3亿元的奥奇重工机械项目、投资1.3亿元的CL建筑体系项目等一批规模大、质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相继签约。这些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较好的市场预期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青年汽车项目,经过十几次往返、艰辛的洽谈以及与大城市的激烈竞争,最终使青年汽车零配件工业园项目落户高新区。该项目成功实施后,将极大地带动我市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全市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二是突出项目建设质量。在清理淘汰质量较差、无力发展的项目基础上,对一批高科技含量、高产业聚集的项目进行了重点推动。2005年泰开电气、加华制药、京卫制药、泰华生物、普瑞纳饲料、东岳重工、富源电力、信通电器、星火工业园等34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按照计划预计2006年将有20个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这些项目将进一步促进高新区支柱产业的聚集,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大力培植骨干产业,保持了经济运行的高质量。一是着力扶持骨干产业,工业经济增长迅速。2005年泰开电气、蒙牛乳业两家企业产值均突破10亿元,对高新区的贡献进一步增大,对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4亿元,同比增长74.5%;实现利税3.73亿元,增长52.2%。其中电气设备及机械产品制造业、食品饮料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76.2%。二是进一步优化财政结构,财政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27亿元,同比增长98.5%;地方财政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39%;完成税收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73.3%。以上财税指标增长幅度为全市第一。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至2005年底,高新区各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00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8家,占全市的30.2%。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7亿元,占规模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为38.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高新区整个经济运行保持了健康快速增长的势头。
四是开拓融资新渠道,成功发行了信托计划。2005年,积极探索融资新渠道,以泰山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依托,与新华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3亿元的新华信托〃泰安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及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科学考察论证、严格规范操作、严密防范风险、积极宣传发行的要求,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顺利通过了国家银监委、重庆银监局、山东省及我市银监局的批准,于2005年12月份信托计划顺利发行成功,发行金额2.39亿元。此次利用发行信托计划募集建设资金,是高新区面对难题积极探索创新、坚持不懈努力的成果,充分展示了高新区人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发行信托计划,既达到了融资目的,开创了我市通过发行信托计划融资、进行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的先例,又有力地扩大了泰安市及泰安高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建立了新的招商引资平台。同时,我市广大群众积极购买信托计划,也充分体现了高新区经过几年的发展成长对社会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也体现了全市人民对高新区的关心、支持和对高新区建设的信心。
五是发挥促进带动作用,基层基础工作呈现了新局面。随着高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基层基础工作支持影响带动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一是加快新区旧村搬迁改造进程。在加强完善新区街道管理的基础上,制定了高新区2005-2008年旧村改造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了旧村搬迁改造工作。将王家洪沟村作为试点进行拆迁,拉开了高新区旧村搬迁改造、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序幕。二是抓好北集坡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投资近800万元,对北集坡镇驻地和工业区进行道路整修、绿化、亮化,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配套条件,一改脏乱差的局面。对卫生院进行了改造,完善了医疗条件和设施,改善了群众的就医条件。对中小学危房进行了彻底改造。通过综合整治,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繁荣了乡镇市场,促进了镇村经济发展,加快了高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进一步巩固提高东区。近年来,加大了对城市环境的整治,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条件。同时大力推行精细化服务,为企业解难题,促进了企业整体效益提高,为新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四是理顺山东服装学院管理体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明确了体制、机构和干部配备。学院招生再创新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五是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将建设独具特色、与时俱进、凝聚人心、健康向上的高新区文化提上了重要日程。在高新区机关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做高新区人”集中教育培训活动,引导全体干部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实际工作本领,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这些活动,弘扬了“干事创业、团结奉献、卓越高效、至善服务”的高新区精神,塑造了“艰苦创业、求实创新、奋发有为、廉洁勤政”的高新区人形象,促进了高新区新型的机关团队文化的形成。
市驻区公、检、法,工商、国税、地税,规划、技术监督等部门,以及供电、供水、燃气、公交等单位在工作中贯彻党工委、管委会要求,大力加强自身素质建设,顾全大局,尽心尽责,有力地促进了高新区的各项工作开展,展示了良好的素质和形象。
六是统筹把握工作,为重点工作和全面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认真处理好重大应急性工作。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安全工作扎实到位,保持了平稳势头。圆满完成了禽流感、口蹄疫防治工作以及河砂资源综合整治工作。二是狠抓社会稳定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网底工程及企业周边环境治安秩序综合整治活动,加大信访工作力度,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增强了群众安全感。三是集中力量解决征地工作有关难题。抽调机 关人员上下动员开展了地上物集中清点会战活动,经过近6个月的艰苦工作,共清点土地7152亩,清表2385亩,完成了清点任务,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开工落地。四是强化廉洁从政的监督工作,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清点清表补偿、拆迁安臵补偿、干部选拔等工作实施了全过程监督,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讲座,广大干部职工廉洁勤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2005年的工作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增强了发展的基础,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项目总体投资规模偏小,在“大、高、外、名”项目的引进上突破不大。②水电气等配套不足,仍制约项目的快速建设。③产业链条和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进展不大。④人员素质与高新区发展的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⑤财政方面税源结构单一,基础不牢,资金压力大。⑥在社会环境上,信访稳定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⑦农村基层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⑧发展环境上,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努力加以克服,争得更大支持。
二、2006年工作打算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标志着高新区由起步发展期进入了快速成长的新时期。在新的一年里,指导思想是: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八届五次 全委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领先”目标,坚持“三个一切服从服务于”的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激发斗志,紧紧围绕提高高新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两大任务,继续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两大重点,努力加快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支柱产业的形成,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为实现高新区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工作目标是:
----技工贸总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50%。----工业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55.2%。----地方财政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30%。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内资到位2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
----出口额6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0%。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保障措施是:
(一)坚持“十一五”规划目标,使干事创业精神更加昂扬。一是正确把握发展进程。立足高新区由起步期进入快速成长期的转变、由“既是高新区又是新城区”到“既是新城区又是高新区”定位转变,把握高新区由单纯发展经济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 展转变,由外延式的量的扩张向内涵式的质的提高转变的发展进程,灵活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优化整合各类资源,全面加速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二是努力实现两大任务。遵循泰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全市“十一五”规划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十一五”规划目标决心,立足新起点,振奋新精神,激发新干劲,使高新区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两大任务,在新的基础上更加促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支柱产业的形成,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加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紧紧抓住大项目不放,使重点工作更加突出。在认真总结经验、改进提高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继续突出好大项目的引进、建设。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洽谈、引进的大项目,整合高新区乃至全市资源,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加大投入,确保大项目顺利谈成、快速落地、加快建设、投入生产、形成效益。二是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改进弥补高新区企业招商的薄弱环节,通盘规划,精心策划,突出重点,加大激励引导,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充分发挥专业招商队伍的突击队作用。充分利用好高新区专业招商队伍和我市驻南方六大城市的专业招商团队优势,研究招商规律,广开招商渠道,捕捉准确信息,快速对接洽谈,力求取得更大成效。四是发挥好 园区的载体作用。进一步强化软硬环境的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项目承载力,提升环境形象,增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五是发挥好全员招商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高新区全员招商和市直各部门招商面广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得更多有效准确信息,努力在大项目引进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级高创中心、泰山科技城、星火工业园,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小项目,为其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空间。
(三)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使软环境更加优化。一是将2006年确定为高新区“文化建设年”。以提高干部素质、优化提升软环境为主线,努力建设高新区新型机关文化、新型村镇文化、新型社区文化、新型企业文化、新型校园文化。通过文化建设年活动,弘扬高新区人精神,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力争达到以文化建设坚定理想信念,以文化建设团结凝聚人心,以文化建设提高全员素质,以文化建设优化改善服务,以文化建设营造和谐人文环境、以文化建设创造不竭精神动力、以文化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的理想效果。二是加大服务质量监督。以企业满意作为检验高新区服务水平和投资环境的最高标准,坚决杜绝滋生官衙作风,严肃惩处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三是建设好三支队伍。通过文化建设,为人才成长、建功立业创造环境,提升企业家队伍的驾驭市场、参与竞争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科技人才队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党政人才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 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四是抓好社会稳定。按照不出事、快发展的总要求,超前主动地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确保高新区在和谐稳定中快速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使经济运行质量更加提高。企业运行的质量决定着高新区经济运行的质量。坚持以服务为出发点、以服务为手段,加大对企业的管理服务。一是建立新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按照管理不包办、监督不干预、服务不添乱、放手不放任的原则,坚持宏观指导与细微服务相结合,依法监管与热情服务相结合,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建立新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二是创新对企业的管理服务。深入研究分析高新区企业发展趋势,把握企业个性特点,在服务扶持政策上增强针对性,增强企业同业比较优势,鼓励企业创出品牌形象。三是引导提高企业素质。聘请知名企业管理研究策划机构定期开展企业厂长经理培训活动,组织企业参观交流,增强提高企业经营素质、社会意识、法制意识,提升发展境界,实现企业与政府的共赢。
(五)继续强化规划龙头地位,使城市化进程更快推进。一是认真贯彻全市规划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规划实施领先”的要求,以建设泰城城市副中心为目标,增强规划意识、精品意识,强化规划执行力度,不断提高规划水平。二是根据建设发展 计划和需要,完成王家洪沟村拆迁,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动其它村庄的拆迁。继续加快商贸项目建设进程,完善生活服务设施。三是着力完善项目所需、城市所用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高新区配套设施“硬”起来。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标牌、交通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四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作用,严管市容市貌,深入开展城市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工作,严厉打击违法建设。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事业发展管理、投入机制,确保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让高新区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一是在已批准龙泉、凤凰两居委会的基础上,完善社区管理职能和服务设施,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切实抓好各项社会事务工作。三是重点做好农村、企事业单位和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三是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加快凤凰小学等中小学的建设,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形成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同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四是加快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事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农村卫生服务、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五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坚持“333”的工作思路,解决好吃饭、住房、就业“三大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弱势群体改善生产生活提供扶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促进就业协调发展。
(七)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使发展环境更加和谐稳定。继续巩固“强基工程”成果,以班子建设为抓手,抓好高新区各项基层基础工作。一是统筹基层单位发展。理顺新区社区管理体制,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继续抓好北集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建设新农村进程。进一步巩固提高东区管理服务,促进城市环境改善和经济效益提高。以山东服装学院管理体制理顺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争创全省一流的职业院校。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班子建设。抓好对村两委班子培训,使其适应高新区发展的素质要求,提高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能力,提高群众对高新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建立应对公共危机的社会机制和安全体系。健全完善城市防汛、消防和防疫等安全防御和应急设施。加强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监管,坚决防止事关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发生,建设平安和谐新区。
二00六年二月十三日
主题词:综合 2005年工作总结 2006年工作打算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 2006年2月13日印 共印4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