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法

时间:2019-05-15 14:4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技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技法》。

第一篇:作文技法

作文的摆关系讲意境技法 摆关系讲意境的技法

是通过文字游戏的方式来讲这个技法的 比如我们说一个句子 说春天来了---

天是蓝色的,树是绿色的。

这两句话,一个是讲天 一个是讲树,一个写的是蓝色 一个写的是绿色。

如果把这两句简单的这样放,还显得力度不够画面与意境都不美 这样写:

春天来了,天是蓝色的,树是绿色的。绿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出了那一份绿色的生机。而蓝天,因为有了绿树,又显得空旷、高远。这样 即把字数凑出来了 又把意境画出来了 我们再举一些例子来体会 比如 我们现在来美化一下妈妈 我们现在来描写一下妈妈

我的妈妈长的很白 她的下巴还有一颗美人痣 一个是脸很白 一个是痣很黑。我们现在来凑点字数 摆一下关系:

我的妈妈长的很白 她的下巴还有一颗美人痣。妈妈的脸因为那颗黑色的痣显得更白。而那颗痣,因为妈妈的白脸 显得更黑,更动人。

恩 刚才 我们讲的是静态的风景,现在 我们再来举个例子来说动态的 比如 我们在《基础篇》中 天,打雷了,下雨了。我们就这句来摆一个关系: 这原句中 一个是声法 一个是色法现在我们这样写:

天,打雷了,下雨了。雨丝催着雷声,雷声促着雨点。好象一首交响乐。

这样 是不是有意境了 是不是字数就凑出来了? 算是一个笑话我们再举个例子 算是一个笑话

我们不写风景 我们写动作 比如 我们一家人吃饭

我们在家里吃饭,妈妈吃菜,妈妈吃肉。这样写 关系没建立起来 我们要重摆一下关系 我们在家里吃饭,妈妈吃菜,爸爸吃肉。妈妈不时喂爸爸一口菜,爸爸就用一口肉回报一下妈妈。

有笑的没?

爸爸就用一口肉回报一下妈妈 哈哈,本来各自独立,现在相映成趣。啊 这样就生动了

刚才有些错别字 可能有些妈妈没看懂 我们重新纠正一下

原句是:我们在家里吃饭,妈妈吃菜,爸爸吃肉。现在我们摆一下关系,改成:我们在家里吃饭,妈妈吃菜,爸爸吃肉。妈妈不时喂爸爸一口菜,爸爸就用一口肉回报一下妈妈。那是不是 吃饭 是框 咋吃是像? 不是

基础的用法是A与B 然后写A与B的关系,或,B与A的关系 这叫摆关系

好 我们最后再举一个例子 是一个孩子的作文 写的是《游抚仙湖》 开头原文是这样写的:略

之后 小作者经过摆关系讲意境的技法,就写成这样:略

在原文中,有阳光与湖的关系

我们通过重新摆这个关系---抚仙湖在阳光的投射下,仿佛是天宫的一面镜子,闪耀着明丽。这样 即增加了字数 又有了意境 那么 我们现在来看 正文:

白云青空以及树木的影子,都在水中荡漾。好一幅活动的图画!

在本文中,水就是一相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于是在本文中 就把白云、青空,还有树木装了进去 就构也了一幅画 理解了吗最后 我们来看

我呼一会新鲜的空气,不自主地说:“已是春天了”---这是脚

是一个香法,就是鼻子闻到的东西 所以 我们再用六根六尘之法的标准来看 本文中,有色法 有香法 有意法 有声法,还有触法。正所谓言之有形 言之有味 言之有声 言之有意,言之有觉。

通过对称的形式 一一展开

本文中,有色法 有香法 有意法 有声法,还有触法。正所谓言之有形 言之有味 言之有声 言之有意,言之有觉。

通过对称的形式 一一展开。

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灵动的画 一幅有声的画,一幅开阔的画

让我们通过文字的形 声 触 香 意,感受到了一个初春的来临。

让人精神抖搂,神清气爽。

《校园绿起来了》

每当春天来了,我们的校园就绿起来了。整个校园变成了绿的海洋,花的世界。

台阶两边,爬山虎和大叶草渐渐睁开眼睛的时候,葵树早就迫不及待地变绿了。它的脚下有许多碧绿的小草伸出尖尖的脑袋簇拥着它。日新楼前,桉树和红花羊蹄甲早就在比谁先长出第一片新叶子。最后还是桉树赢了,它率先长出了嫩绿的叶子,红花羊蹄甲以只开了两朵小小花的战绩败给了对手。

瞧,我们的校园多么春意盎然!作文的题目是《校园绿起来了》 这个题目就是本文的主题

每当春天来了,我们的校园就绿起来了。整个校园变成了绿的海洋,花的世界----这是本文的头 除了内容上各有侧重以外 还有一条主线,就是结称对称 六根六尘 与作文八法 其中结构又是重中之重

我们讲过,全文头身脚 段落帽衣鞋 这是一个基本的架构

我们还讲,作文没有头 接出去斩首 段落没有帽 送出去当被告

讲的就是头与帽的重要性 不能小看 本文的主题 是校园绿起来了

所以本文的开头,就讲“每当春天来了,我们的校园就绿起来了。整个校园变成了绿的海洋,花的世界。” 可谓开门见山

来看全文的脚:瞧,我们的校园多么春意盎然!去头去脚 就是身子

身子,是以两个对称段的形式展开的 一个对称段 是讲的台阶两边的绿 一个对称段 是写的日新楼前的绿

对称,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一个东西:绿 小作者在本文中 选用了两个角度 写的绿 所以可以说结构是严谨的 内容是丰实的角度是多样的但是,通过结构分析

我们就能发现一个小小的硬伤

即然 写提是绿,那么,在头的部分,有一句话---绿的海洋,花的世界。

讲到了花的世界 而在本文的身子中,并没有讲这个花的世界与绿的关系

所以这花的世界,就显得多余 要么去掉

要么就要写出花与绿的关系

我们在《基础篇》中讲了一个观点:

要为主题服务,结构完整,就是:字为句服务 句为块服务 块国段落服务 段落为主题服务

而这一句花的世界,没有服务到主题 所以就有一点问题 理解了吗

我们再来从六根六尘上来分析

台阶两边,爬山虎和大叶草渐渐睁开眼睛的时候,葵树早就迫不及待地变绿了。它的脚下有许多碧绿的小草伸出尖尖的脑袋簇拥着它。

爬山虎和大叶草渐渐睁开眼睛的时候----这是一个意法

意法是什么?就是想象 就是比喻 就是拟人

再看下一句:葵树早就迫不及待地变绿了。它的脚下有许多碧绿的小草伸出尖尖的脑袋簇拥着它。---也是一个意法

由此 我们也可以分析到 在第一个对称段中,小作者是通过两个意法 两个对称块的形式展开的 一个对称块,是爬山虎和大叶草睁开了眼 一个对称块是小草伸出尖尖的脑袋簇拥着葵树 因为了有了意法,所以在本文的这一段中 就生动了许多

再来看 第二个对称段 日新楼前

也是一个意法,用拟人的手法 写出了桉树与红花红花羊蹄甲

所以可以讲 本文 写的生动 写的形象,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六根六尘法中意法的运用 在作文中 意法的运用 相当重要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 或是刚刚学习作文的小朋友 有一个笨办法 叫五句话内必有一个比喻

我们在实战篇中 就讲了一句话:作文失去联想,文章将会怎样 就是这个意思

有比喻 有意法 才形象 才生动 我们先来小结一下

本文中,除了花的世界有一点硬伤外 作文写的相当生动也特别有意境

特别是小眼睛 小脑袋 还有比赛 都写出了童言真趣 非常棒

堪称一篇不错的文章

那么 我们接下来的 是要通过这篇小作文 再往上有一个提升

这个提升 不能说是提出的来效果就比作者本人的强

我们只是单纯的从文字上去体会学习小作者是怎么样变成中作文、大作文的。

在此之前 大家一方面 要去比对朱自清的《春》 另一方面 我们在这里 再讲一个大作文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在这个片段中 我们看到 有色有声 有高有低 有动物 有植物

有动有静 有急有缓

所以,这样的一个立体的表达,就显出了百草园的春意盎然 体会到了吗

我们上午的时候也讲到了《春》 在这个春里 也是有声有形 有香有触 有动有静 有大有小 这样的手法 是一致的所以 我们讲 大作文 就是写的多一些 用的多一些

小作文 就是写的少一些 用的少一些 就如盖房一般 大作文盖二十层 小作文盖二层 施工队伍是一样的 现在 我们就本着把小作文变成大作文的原则 来提升

原文:每当春天来了,我们的校园就绿起来了。整个校园变成了绿的海洋,花的世界。

我们先作简单的处理,改成:每当春天来了,我们的校园就绿起来了。

这样开门见山 真奔主题 显得简洁明了 而不拖泥带水

下面的原文: 台阶两边,爬山虎和大叶草渐渐睁开眼睛的时候

这一句,我们用扩句的方式 用对称句的形式来展开

台阶两边的绿,很悠然。爬山虎迈着四方步,一步一个地往上慢慢地爬着。身后留下了绿色的脚印。台阶两边的绿,很悠然。爬山虎迈着四方步,一步一个地往上慢慢地爬着。身后留下了绿色的脚印。大叶草象是被爬山虎的脚步声惊醒了一般,纷纷睁开了眼。微风吹过,还能听到大叶草哗哗啦啦的哈欠声。

好 我们再来看 一下 本段中的全文:

台阶两边的绿,很悠然。爬山虎迈着四方步,一步一个地往上慢慢地爬着。身后留下了绿色的脚印。大叶草象是被爬山虎的脚步声惊醒了一般,纷纷睁开了眼。微风吹过,还能听到大叶草哗哗啦啦的哈欠声。高大的英武的葵树也醒了,他迫不及待地伸起懒腰了。绿色的铠甲,被他抖落着震震作响。它的脚下有许多碧绿的小草,仰起尖尖的脑袋,簇拥着它,崇拜地仰视着它。好 我们接着来看下一段 日新楼前,桉树和红花羊蹄甲早就在比谁先长出第一片新叶子。最后还是桉树赢了,它率先长出了嫩绿的叶子,红花羊蹄甲以只开了两朵小小花的战绩败给了对手。

我们这样来调整一下 用对比的手法来写

日新楼前的气氛,就不那么悠闲了。桉树与红花羊蹄甲吵起来了。

日新楼前的气氛,就不那么悠闲了。桉树与红花羊蹄甲吵起来了。桉树伸出自己的粗肢,挥舞着宽大的绿手掌,大声的叫:看我!绿得盖过你!红花羊蹄甲用自己的细手,指着自己的红脸旦,细声细气地说:看我,红得羞死你!

这样一改,一静一动,错落有致。悠闲对喧闹,妙趣横生。对称法:红 绿,大 小 粗 细

多处意法的运用,文章更生动,更有趣味

好 我们接着开始

把原文中 花的世界用上

这样:整个校园,在春风的号召下,都欢腾起起来了。没绿的叶子,展现了嫩色。淡黄的叶子,展现了墨绿。花儿也不甘示弱,这开一堆,那开一簇。整个校园,在春风的号召下,都欢腾起起来了。没绿的叶子,展现了嫩色。淡黄的叶子,展现了墨绿。花儿也不甘示弱,这开一堆,那开一簇。放眼一望,树因为花显得更绿,花因为树显得更红。绿色的海洋荡着花浪。

最后 我们来看脚:

瞧,我们的校园多么春意盎然!

我们来画蛇添足的增加一些技法的成份:瞧,我们的校园多么春意盎然!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校园的春色是翠的,上课的铃声也变脆了!我们来看一下全文《校园绿起来了》

台阶两边的绿,很悠然。爬山虎迈着四方步,一步一个地往上慢慢地爬着。身后留下了绿色的脚印。大叶草象是被爬山虎的脚步声惊醒了一般,纷纷睁开了眼。微风吹过,还能听到大叶草哗哗啦啦的哈欠声。高大的英武的葵树也醒了,他迫不及待地伸起懒腰了。绿色的铠甲,被他抖落着震震作响。它的脚下有许多碧绿的小草,仰起尖尖的脑袋,簇拥着它,崇拜地仰视着它。

日新楼前的气氛,就不那么悠闲了。桉树与红花羊蹄甲吵起来了。桉树伸出自己的粗肢,挥舞着宽大的绿手掌,大声的叫:看我!绿得盖过你!红花羊蹄甲用自己的细手,指着自己的红脸旦,细声细气地说:看我,红得羞死你!

整个校园,在春风的号召下,都欢腾起起来了。没绿的叶子,展现了嫩色。淡黄的叶子,展现了墨绿。花儿也不甘示弱,这开一堆,那开一簇。放眼一望,树因为花显得更绿,花因为树显得更红。绿色的海洋荡着花浪。

瞧,我们的校园多么春意盎然!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校园的春色是翠的,上课的铃声也变脆了!太抒情啦生动的画卷

最后的一段跟校园的铃联系到了一起。一副美丽,生动,逼真的画面

全文行来,有一种层层递进、逐步高昂的劲头儿,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对称使用。

好 我们简单的讲解一下提升后的全文 按着原文作者的亮点是意法

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的在本文中 作者的意法运用的较大较多 言之有色言之有意

我们在提升中 有意识的加上了声法比如 树叶花花的响声还有上课的铃声 让文字有声意

这样 就又生动了一层

同时 ,还是强化了对句句,强化了对称句 用对称的形式展开全文

就有了悠闲 与吵闹 红与绿 粗大与细小高与矮等对称性的思维及句式

通过对称、对比 就有了明显的比较

第三,我们在这里还运用了摆关系讲意境的技法 把大树与红花的关系 重新进行了安排 在这里 讲了树的绿 讲了花的红一开始 是分别讲的在分别讲的基础上 再重新整合一下 组装一下 再来写红与绿的关系 绿与红的关系

不仅增加了字数 还让文章有了一个统一的画面美 我们举个通俗的例子来让大家消化 比如 小孩与爸爸起在一起,这样写: 爸爸拉着我的手,我很矮 爸爸很高 我的矮在爸爸的高面前显得更矮 爸爸的高在我的矮面前显得更高

把单独的我与单独的爸爸整合在一起 对比在一起就又有了一个新的画面 第四 在本文的结尾: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校园的春色是翠的,上课的铃声也变脆了!

一个是颜色的翠 一个是声音的脆,除了对称以外 我们还运用了一个借音借意的技法 这个技法,结合本文 去学习,体会。

第二篇:作文结构技法

健全“骨骼”强化“血肉”——中考满分作文的结构技法

文章的主题“犹帅也”,如人之“灵魂”,文章的材料犹如人之“血肉”,而文章的结构恰似人之“骨骼”。失去健壮坚实、分布科学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无处寄托。2005年中考满分作文是怎样健全“骨骼”,讲究结构技法的呢?主要经验有下列五条。

一、详略得当,体现合理性。

整体安排、事件选取、例证运用都要注意详略,根据则是看其表现主题证明观点的力度强弱。满分作文的作者都有较强的详略意识和主题意识。2005年浙江省中考考“乐在其中”话题,有位考生拟题《我活着,我快乐》,巧妙地把自己比作“一棵小小的芦苇”“一朵小小的野菊”“小条小小的鱼”。作者没有平均用墨,而是详写野菊享受大自然的愉悦和“既不因秋寒而枯萎,也不因孤独而选择春天”的品质,由自然属性进入社会意义,揭示“我活着,我快乐”的独特内涵,而这正是文旨的闪光之处。这样,略写的“芦苇”“鱼”成为衬笔,让叙写野菊的文字成为演绎主题的主体,体现出谋篇的丰富性与合理性的统一。

二、线索清晰,体现贯通性。

物、事、人、情都能成为文章的线索。串珠成链,才能成为艺术品;将分散的材料贯以一线,文章才能成为有机的整体,呈贯通之美。2005年厦门市中考作文考“流水”话题,有位考生以《乌江水,霸王情》为题,将目光投向项羽的悲壮人生。文章穿越时空,涉及巨鹿之战、鸿门之宴、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历史事件,作者巧妙地以题目为线索串起众多素材,构成“乌江诉说——乌江悲剧——乌江见证——乌江呼喊”这样一条圆润而贯通的艺术金链,“乌江水……似乎在不停地喊:霸王,你拔剑挥动的姿影,依然是气盖山河的铿锵姿影;霸王,你头颅运行的曲线,依然是气贯长虹的优美曲线……”这一结尾,正是这一金链耀眼的闪光。

三、照应紧密,体现严谨性。

这里的照应包括题文照应、首尾照应、图文照应(如看图作文),所供材料与文章照应等。善作照应是优化文章结构的基本功。2005年上海市一位考生以《活力是前人留给我们的财富》为题作文,行文时运用多种方法作照应。首先运用重复法作题文照应,文章中“活力”一词共出现21次;其次运用相同句式法照应,“于是我知道,在那一段岁月里,有种活力叫_________”这一句子出现4次,使前后勾连贯通;文章还运用首问尾答法,开篇提出“我不解”,结尾点明“我终于懂了”,首尾遥相呼应,使全文成为内在联系紧密的严谨整体。

四、过渡自然,体现流畅性。

过渡自然能使文章的各部分之间榫接丝连,显示环环相扣的连贯美与流畅美。中考作文中过渡缺失、生转硬接、随意跳脱的现象仍较普遍。为了克服这些毛病,考生必须学会用自然段过渡、用开头语句过渡等方法。

2005年河南省非课改区作文中考考半命题作文(幸福原来_________),有位考生拟题《幸福原来是一种乐观的态度》,开头两段叙述了一对残疾夫妇自强谋生、笑对磨难的事迹,接着用一自然段过渡:“这就是幸福,一种乐观的态度,一种豁达的胸怀,一种相互扶持的人生佳境。”作者用“这”复指,由实转虚,4句判断句自然地过渡到议论;紧接着两段都用“拥有了这种胸怀,心灵就如……”这一语句开头,由总及分的过渡功能也很明显。上述两种过渡方法的运用,使这篇文章立意鲜明,转接流畅,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五、行文兴波,体现可读性。

悬念、误会、抑扬等等都是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用效笔法。

2005年安徽省课改区中考考材料作文,有位考生拟题《与真理为伴》,阐述由材料引出的观点,虽是议论文,但文章注重内涵的抑扬兴波,将读者步步领入辩证思维的胜境。作者先引秦世王唐太宗例得出“兼听善听则明,则成功”,紧接着用“果真如此吗”这一反问句作“抑”,造成一“折”:于是,但丁、三毛、王选、桂希恩等人的名言或事迹纷纷在作者笔下亮

相,“张扬个性,放飞自我”这一观点又推到读者面前,当读者以为这是“扬”笔,是作者的中心论点时,文章却又一“折”:“面对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我陷入了沉思:……他们都是对的?抑或他们都错了?”

篇末,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辟出新论,造成三“折”:“抬头举目,仰望窗外,七彩的阳光倏地照亮我的心房:漫漫人生旅途,别人的观点时常会左右我的视线,那么,就让真理来擦亮我们的眼睛!驾驶小舟,扬帆起航,不论遇到多大的风浪,只有用事实和真理为你把持航向,你才能到达光辉的彼岸。”一个初中生能如此讲究结构艺术,议论时抑扬、进退、开合得心应手,逻辑思维流程波澜迭起,出人意料却又在辩证法之中,确实难得。

第三篇:初中作文技法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采用赞美颂扬法首先要对植物的能联想到怎样做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并以此贯穿全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赞美的感情抒发出来,要在描写植物中写出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感人。此外还要注意首尾呼应,突出赞颂。

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

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

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明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

第四篇:快速作文技法

一、快速作文训练五步

(一)基础训练------基础

1、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

2、积累写作材料。

所积累的材料,一要典型,二要准确,三要记牢。

3、丰富写作语言。

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的越多,背的越熟,作文就会越通顺,语言就会有文采。

(二)思维训练-------关键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认识是快速思维的定向器和指示灯。

2、加强抽象思维训练

掌握分析、概括、综合、判断等基本逻辑方法和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反向思维、辐射思维等思维方法。

3、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注意观察基本形象,牢记心头,写回忆录。

(三)写作速度训练-----目的

(四)技巧训练

掌握各种文件的写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快速写作的技巧,如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谋篇布局、快速写作、快速修改等技巧。

(五)综合训练

二、快速审题十五法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身体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一)同步审视法

同步审视法要求对题旨、题材、中心、重点、体裁等做同步审视,也就是说,一览无余,同步完成,不能按部就班逐条揣摩。要求简化审题程序,采用扫描的办法,对题目瞥一眼,立即就能决定写什么,表达什么主题,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常规的审题程序:

1、写作对象:事

2、写作范围:一件事

3、取材范围:身边的事

4、题旨的中心:有趣的事

5、文章的体裁:记叙文

思考分析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事情。

同步审视法瞬间判断:写一件新鲜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有意义的事。关键在于同步审视法对“身边的”、“有趣的”、“一件”有明显标志的因素,一览无余,不再思考,而简化为一个,抓住一个“趣”字稍加分析,完成审题任务。

(二)化简因素法

对于多因素的作文题,要化复杂为简单。化多因素为单因素,如《理想和梦想》《树木。森林。气候》《生活的苦涩与甜美》《成功与失败》《四化与文化》《父与子》《师生之间》

用此法审题时,有两个要领:一是合并同类因素,主要要找出二者只的共同因素或共同反映的观点或升华为同一个新的因素。二是去掉无效因素。

(三)掌握重心法

准确把握表意重心,才能迅速明确立意,确定选材范围和写作重点,重心就是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

偏正结构的题型,重心在偏的部分。如《难忘的日子》

独词的题目,表意重心往往在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上。抓住它的本质特点进行思考,或写它的象征意义,或比喻意义,或引申意义,如《桥》、《路》《蜡烛》《黑板》《春风》《攀登》《习惯》

(四)向思维法

反向思考才能掌握题旨,如《静静的夜晚》其实不平静,《古老的小镇》要写它的新生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一件平凡的事》要写出事情不平常的意义《一个平凡的人》要写出他不平凡的事迹。

(五)满足要求法

有些作文题,具体规定了写作要求,就按文题的要求写作,让思维程序简化。如某中学附近有一工厂,造成污染严重,学校多次提出意见要求工厂解决,厂方却以种种理由拒绝,就上述内容以“学生会”名义向报社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此信如何写?写什么?只要满足最后三点要求即可。

(六)虚实错位法

虚题实作,实题虚作,即由实写虚,由虚写实。如《路边的小草》《由路边的小草想到的》《路边小草赞》表面看实在用此法审题就会明白此类题不能就事论事写小草,必须采用实题虚作的办法。无论写散文还是议论文(杂感),立意都应该是歌颂路边小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的精神或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者讴歌小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

如《追求》字面看,很虚很大,无从下手,必须采用虚题实作法,定到“谁的追求”一个教师、一个工人、一个战士、一个的学生,也可以自己的追求。

(七)联系背景法

有些作文题,孤立起来看,很难下笔,不知任何立意,但联系背景,不但可以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快,而且题旨把准确,立意不会走题。

如《习惯》看起来,不着边际,但联系1988年,全国从农村到城市,从机关到学校,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就会明白改革是对传统旧习惯的否定,旧习惯不管怎样顽固,最终会被新生活所代替。改革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但最后一定会胜利,新旧习惯的更替,是历史的必然。

(八)数学配方法

就是借用方程的等式两边必须保持平衡的数学原理来审题立意的方法。主要用来审察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

如果作文题出的是一个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它的本体写。如果姨母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的事物来写。简而言之,按数学配方法题目是喻体,写的是本体;题目是象征事物,写的是被象征的事物。

比如〈暖流〉题目,暖流是喻体,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或领导的慰勉,也可以是同志的帮助,还可以配上其他本体来写。

再如〈高高的荷花箭〉一文,荷花箭是象征物,被象征物是白洋淀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这也是文章赞美的内容。

又如〈红叶〉,不是写老树的红叶,而是写老人的红心,所以象〈绿叶赞歌〉〈灯塔〉〈铺路石〉〈巍巍昆仑〉〈松树礼赞〉〈悠悠白云〉等题目初看难,但运用此法,很快把握题旨。

(九)添加因素法

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对此,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旨就显露出来,化难为易,很快完成审题任务。

比如〈哭笑不得〉初看难度很大,哭不得,笑不得,左右为难,写什么好呢?一时找不到

突破口,确实难以把握题旨。如果我们在原题目的基础上,加上人或事的新因素,使原题目变成,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这样题目要求写什么就一目了然。再如〈心事。加上我、老师、奶奶、校长、班主任等新因素,题旨就一目了然。

(十)文字改造法

有些题目,命题者为增加题目的新奇性或文学色彩,故意转弯抹角,甚至故弄玄虚,以增加审题难度。用此法,对原题的文字稍加改造,就可以化神奇为平易,很快明白题旨,完成审题任务。

比如《这是真的吗?》有新奇感,迷惑性。对文字稍加改造,变成《这件事是真的》或《这件事不是真的》,题旨一目了然。

再如《啊,资江水》审题关键在于“啊”的感情色彩理解,可改造为《我赞美资江水》《资江水真美》《我爱资江水》。

(十一)、逆向入题法

对于有些题目,可以正面入题,也可反面入题。在此情况下,有意不从正面入题,改从逆向入题,立意不但求快,而且求新。

比如《谈“好高骛远”》正面立论为“不要好高骛远”,可给人一种人云亦云的感觉,若舍此求异,立论为“好高骛远未必不好,逆向入题,往往能写出创新见解。

再如:《谈“雪中送炭”》正面入题立论为要“提倡雪中送炭”或“雪中送炭就是好”,但如果逆向入题,立论为“送炭何必等下雪”或“雪中送炭非良策”更富有启发性,新奇感。

又如《近墨小议》逆向入题,立论为“近墨者未必黑”比“近墨者黑”的正面入题更富裕创见。

(十二)、超越雷池法

有些作文题目,表面看,写作范围太窄,无法取材,甚至无从下笔。此时,必须大胆进行辐射思维,超越原题目上文字上规定的写作范围取材,就是此法。

如《在今天的课堂上》必须大胆到“今天的课堂”以外广阔天地去取材,平时学生的刻苦练习,老师的认真教学,领导的热心鼓励,家长的殷切期望等材料,都可以用“在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为线索,来联起来写进文章。

又如《今日见闻》写广义的今日,即最近一段时期的见闻,《怎样看待自我》写泛义的自我。

(十三)、就事论事法

就某件事,某个问题,直接论述,不能指东道西或顾左右言其他,主要用于审视议论文中的评论性题目。思想评论、人物评论、事件评论、工作评论、新闻评论及至于文艺评论等。

如《评弃学从商》就弃学从商此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指出其危害,提出克服这种现象的办法。像《我对中学生早恋的看法》《试论阿Q式的革命》《谈谈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台独分子的卑劣表演》《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小议”各人自扫门前雪“》《中学生捐款之我见》《越穷越生我见》写作时,原则必须就事论事,议论其是非,评价其曲直。

(十四)、借题发挥法

与就事论事相反,适用于审视感情式的作文题;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一类题目用此法。如《从鲁迅弃医从文谈起》是感情或议论文题目,不在于评价鲁迅弃医从文对与不对,而在于议论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和教育,阐述自己的感情和体会。可以谈一个人应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可以谈应该怎样实现理想,怎样确定志愿,甚至还可以怎样对待学文与学医、学理的问题。

另外像《从墙内开花墙外红》《有感于人生是一场交易》《看“渴望”有感》《胡服骑射给人的启迪》《谈‘拿来主义’》《读报有感》《有感于社会见闻二三事》《从一则广告谈起》和《旧闻新感》运用借题发挥法一举两得。

用此法掌握两点:一借题,二发挥,借题之精髓,内涵,发己之见解、观点,而且所发观点与所借之题要一脉相传,一线相通。

(十五)、辩明关系法

用辨证思维的方法,辩清楚构成题目的词或词组彼此之间的特殊关系,关系辩明了,审题立意任务基本完成。

如:《自由与纪律》立论“人要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或“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向前看与向钱看》立论“我们要向前看,不能一切向钱看”;《自信、自负、自满》立论“人要有自信心,但不能自负,更不能自满”;《名师与高徒》一般而言,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高,但并不尽然,有的名师出不了高徒,有的高徒并非出自名师。辩明了关系,立论不言而语。

用此法,思维要有明确的方向性,不要走弯路。

三、快速构思十法

构思就是解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那里详写,那里略写,也就是谋篇布局。

1、顺乎天理法

写文章构思时,顺乎天地间万事万物发展的固有规律。如一学生写《恭喜发财》构思线索“过去---现在---将来”像“天上---人间---地下”“东---南---西---北”“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白天---黑夜”“晴天---雨天”“春---夏---秋---冬”“前---后---左---右”“实验---失败---成功”“捣乱---失败---再捣乱---灭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这些事理和物理的固有顺序都可以成为构思文章的顺序。

2、寻根究底法

寻根究底,就是从文章的立意出发,向纵深发问,自问自答,也就是扣住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这根线索来安排层次。

如一同学《嫉妒之心不可有》提出三个问题;

1、什么是嫉妒之心

2、为什么不能有嫉妒之心

3、怎样克服嫉妒之心。构思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应顺时空法

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来构思文章,他就是按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从所写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为准,发生在前面的,就写在前面,发生在后面的就写在后面。

以空间的转移即地点的转移,也就是作者立足点和观察点的变换,地点和立足点转移了,所写的人物、事情或景物也跟着变化了。

注意根据主题的需要,分清轻重主次,不能罗列现象,记流水帐。

4、分类条陈法

对事物分类陈述,对道理分条陈述,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的构思。比如一同学《怪人李九麻》把其高尚品德分解成关心集体、不图名利、艰苦朴素、大公无私几个部分,分别从名字怪、外貌怪、语言怪、行为怪四方面来叙写,再如《整顿我们班的班风》先提出必要性,然后从整顿思想作风、整顿学习作风、整顿组织作风三方面陈述。

5、冰糖葫芦法

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串连成章,如《秋雨萧萧下》一同学以秋雨为线索,把老师的几个生活片段串连起来,歌颂了老师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老师的无限怀念和爱戴之情。

6、因果颠倒法

先说出结果或结论,然后逐段说原因。因为结果出来后,思维有了立足点,文章有了论证方向,由结论再分析原因可使思维聚合到一点,不再分散精力,不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文凭与水平》一学生先结果“有水平的人不一定有文凭“”有文凭的人不一定有水平“然后才分析原因。

7、思路标志法

不写完整的提纲,只用极简单的字词或特别的符号把思路提纲标志出来,标志的符号越简单越好,文字越少越好。

如《草甸情思》一学生简单构思“草地---乡愁---父母---竹林---前途”。

8、片断组合法

审题立意以后,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断组合成立。主要用来构思抒情散文,也可用于构思记人叙事的文章。

如一学生《瞧我这一家子》就特写“爸、妈、我、妹”一家四人的不同性格和生活情趣。组合方法一为横向组合,如上题,二为纵向组合,如《灯》可以为:先祖点松明灯,祖父点桐油灯,父亲点煤油灯,我们用电灯,将来可能有更先进的灯。如果《灯》用横向组合,可写“家里明亮的电灯,街头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边防线上的探照灯,猫耳洞的战士以烛光为灯。

9、平面抽象法

就是迅速找到道理的议论文构思方法,把要讲的道理分条抽象出来,文章的结构层次也就基本上安排就绪了。

如《正确对待批评》用此法产生不同的论证结构: 第一种:

1、接受

2、反思

3、改正

第二种:

1、不反驳

2、不气馁

3、不报复

第三种:

1、不计较批评者的态度好坏

2、不计较批评者的地位高低

3、不计较被批评的场合4、不计较批评意见是否全正确。

再如一同学〈团结就是力量〉用此法构思抽象三方面的道理:

1、团结能凝聚力量

2、团结能集中智慧

3、团结能战胜困难的敌人。

10、小径漫步法

即自由构思法,审好题目后,任思维自由驰骋,让笔端尽情疾书,想放即放,想收即收,想转就转,想止就止,总而言之,信笔写来,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没有要求让心中言语一吐为快,应遵从唯一原则:不能偏离文章主题。

四、快速行文四法

快速行文即解决怎样写得快的问题

1、进入意境法

给作文创造一种特别情境,并把思维引入到情境中,主动与环境融为一体。进入思维状态,排除内心一切杂念和外来干扰,一切心思集到作文题上,思想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精神高度紧张,内心会充满激情,写作速度会异乎寻常的快速。

2、跳跃障碍法

在写作过程中,遇到障碍写不下去怎么办?比如,字不会写,用哪个词来表达拿不准,句子写不通顺,或写到中途突然思维变得迟钝,思路中断,写不下去了。此时运用跳跃障碍法,硬着头去往下写,笔不能停,不会写的,就空下,只管埋头往下写,不管它通不通。正所谓鲁迅所说“立足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改。”

3、多点切割法

在快速写作中,如果有了论点,没有论据,或者论据不充分,这时写作就会卡壳,不得不把笔停下来,重新考虑。如果这样,势必影响速度,遇到这种情况,不必停笔,可以按照论证,论点的需要,把已有的材料翻新使用,具体办法就是对已有材料实行多点切割,一个材料,其内涵往往具有多重性,其思想往往具有多面性,根据协作时表达中心思想的实际情况需要,可以从不同立足点去观察,可以用不同的观点切割。

比如,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可以用来论证爱国主义论点,也可以用来论证团结就是力量论点,还可以用来论证苦练基本功的论点,或者用来论证吃大苦耐大劳的论点。

再如,张海迪的故事,可以用来论证自学成才的观点,也可以用来论证人生的价值,还可以用来论证人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的观点。

学会多点切割的方法,记牢了几个典型材料,写起来就能灵活多变,左右逢源,不户因为材料不足而中途卡壳,影响成文速度。

4、自然开合法

开指文章的开头,合指文章的结尾。快速作文常采用顺题开头和自然结尾的写法,叫自然开合法。

非快速作文开头方法多种多样,诸如开门见山、气氛烘托、设问、引用、铺垫、呼告、描写等方法,有一定的选择,饿哭四素作文常采用顺题开头,审好题,编好提纲以后,立即动笔写,凭一时的灵感和意念,应顺自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快速作的结尾和开头一样,无话则止,自然结尾,不考虑用什么方法法来结尾。平常所说的“余音绕梁”“归纳不结”“卒章显志”“末尾号召”等结尾方法在快速作文中也可用,但应是自然的,顺理成章的,不是有意识的套用或搬用。

五、快速修改四法

修改是写作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快速作文的修改必须立足于快,只能检查关键的地方,要以最快的速度把文章修改好。

1、三点跳视法

主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就是看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主题是否鲜明。主题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之所在,因此,要快速修改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检查文章的主题是否鲜明。

检查文章主题是否鲜明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运用三点跳视法。三点就是指文章底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跳视就是以极快的速度进行跳跃式阅读,不是逐字逐句地念。

拿议论文的修改来说,首先检查开头,看是否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观点,如没有提,加,如提得不鲜明,加上适当的修饰语;检查了文章的开头以后,接着快速跳视中间部分,主要看有没有照应主题的中心,没有就加;最后检查结尾,看是不是和主题相呼应的句子,也就是看是否做到了首尾呼应。

2、悟感检查法

主要用来检查文句表达方面的毛病。具体的做法是不细细推敲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毛病。只凭语感检查,三位一体。写完后,快速读一遍,顺口顺耳,说明文句通顺。若拗口不顺耳,就是根据具体情况或增或减或调,以语感为标准,好念好听就可以了。

3、对立统一法

快速写作时,审题、构思、立意时间短,行文快,容易出现片面性的毛病,对一个问题,往往谈了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另一个方面,破坏了文章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此方法具体做法是这样的:运用跳视法扫描文章,找到文章中阐明作者的观点的地方,看文章在提出观点或作结论时,是否片面,偏激或说了过头话。修改非常简单,只要在阐述的观点的反面加上一两句做为铺垫的话,文章就会变得无懈可击。

4、病灶切除法

对于文章那些内容重复,语言罗嗦,文理不通顺的毛病,要能快速修改好,也就只有采用外科医生的病灶切除法,具体做法就是发现内容重复的地方,立即毫不留情地将多余的部分删除去,有时文中出现文理似通非通的句子,表现为语言芜杂,前后牵连,结构杂糅,又难以修改不是加减一两个词语就可以修改好,也用此法。

六、快速写景状物三法

1、立即抓住主体

“主体”即指作文题目中的描写对象,抓主体也就是抓主要矛盾,抓住了主体,就突出了重点,文章就不会走题。

2、迅速辐射联系

抓住主体物后,要尽快找到主体景物的联系物。光写主体物,文章会显得单调,内容贫乏。写联系物,文章内容会变得丰富多彩。

辐射联系就是说“以主体物为中心,观察点移向主体物的周围事物,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找联系物。

比如写《家乡的石拱桥》除了立即抓住石拱桥这个主体物的特点以外,要迅速进行辐射思维,找到石拱桥的联系物:桥下有流水,流水中有鱼,有船,有倒彩,桥上有行人,有往来车辆,有欢歌笑语,有蓝天白云,桥头与路相连,路旁有店铺,有花草树木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桥的联系物,只要主题需要,都可以选择地写到文章中去。

3、尽快展开联想

有些作文题,光写主题和联系物还不行,所以要尽快展开联想,开拓思维,找到联想物进行描写,可使文章内容具体,绚丽多彩。

快速写景状物的联想,要求从主体物出发,展开思维想象,由此及彼,找到主体物的联想物。为了快速找到联想物,联想思维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顺时间联想,一条是顺空间联想,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而是从特定的立足点出发,沿着特定的思维路线进行,找到主体景物的联系物。

所以,快速写景状物的基本做法:立即抓住主体迅速辐射联系,尽快展开联想。在行文时主要写三个方面:一是写主体物,二是写联系物,三是写联想物。

七、快速抒情达意四法

写景状物其写作目的为了抒情,但不会抒情达意是学生写作的弱点。面对景物无情可述,有

情无法抒发出来,抒情达意的速度很慢。

1、分析景物特点

情从景中来,找到了景物蕴涵的精神,也就是找到了要抒发的感情。不如《粉笔的赞歌》抒发什么感情呢?分析粉笔的特点可知:粉笔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书写工具,它在老师的一笔一画中磨损着自己的身躯,老师借助粉笔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借助粉笔学到了文化科学知识,而粉笔最后却变得粉身碎骨饿饿而毫无怨言,很显然,写粉笔就要赞扬它的无私的奉献精神。

又如《我们的五星红旗》首先分析其特点,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中国的象征;它是粉红的,表示革命来之不易,它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它上面有五颗金黄色的五角星,一大四小,象征中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从分析五星红旗的特点中我们就可以明白,写这个题目,可以抒发爱国之情,也可抒发党之情,还可以抒发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之情。

2、联系现实生活

有些作文题目,初看不知要抒发什么情感,但只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分析,情感就会自然产生。,比如写《冬天里的春天》放眼于社会现实生活,你会发现冬天冰天雪地,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但是广阔的田野上,农民在整理水利,在积肥料,甚至有打着赤膊干的;工厂里更是马达飞转,炉

火熊熊,铁锤叮当,机器轰鸣,热气腾腾;而在街道上,有人在自动打扫卫生,在公共汽车上,青年后生给老年人让座位,所有这一切都是党的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提高了人民的觉悟,扭转了社会风气而出现的新气象,可以歌颂农民的干劲,歌颂工人的热情,歌颂社会新风尚,更可以歌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党的英明伟大。

3、对比历史背景

人的思想会打上历史背景的烙印,文章抒发的情感也往往与时代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比历史背景,也能快速激发作者的情感。

4、注入主观情感

文章中抒发的情感有时来源于作者的主观世界,既然这样,把主观情感注入到描写的景物之中,也就是快速抒情的各个之一。景物本身没有情感色彩,作者可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赋予景物以某种特别的感情色彩。比如《红日》就可抒发对共产党的爱戴,感激,歌颂之情;《红叶》可抒发歌颂老干部,老革命家保持晚节的高尚情操;《小溪》可以注入游子热爱家乡的情感。

八、快速记人三法

1、品德定向

写人的文章,主要是要写出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德。因此,看到记人的作文题目,立即品德定向,确定这个人物什么样的思想品德。

比如《我的爸爸》是表现爸爸办事大公无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高贵品德,还是表现他精明能干,持家有方,治家有道的才能,或表现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可贵精神。

2、因德选材

第二步,按照表现的品德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进行描写,所选的事例要足以表现人物的高尚品德,而且只能选表现人物定向品德的材料,不能表现定向品德的材料,再感人也不能选入。

3、视才布局

前两步完成后,第三步就是根据所选的材料的情况进行布局安排。如果表现人物几个方面的品德,采用分类条陈法谋篇布局;如果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可贵精神,可采用应顺时空法安排材料。

九、快速记事三法

记人和记事很难分开,事在人为,人因事显。但又有区别,重心不同。记人为写人的品德,记事则为突出某一个特定的主题,所以记事必须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及结果写清楚。

1、迅速确定主题

第一步:立即确定主题思想,就像射箭有了靶,登山有了目标。

2、根据主题选材

公式:题目---主题---题材---写作

可见,第二步,迅速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记叙材料,并且对所选定的材料进行剪裁,也要由主题来决定。对一件事的情节,该留该去,该详该略,都要按照主题的要求来决定,总的原则,能表现主题的详写,不能表现主题的略写或不写。

3、应顺失控布局

最后强调:注重细节描写,情节是骨架,细节则是血肉。细节描写尤为重要。

十、快速说理议论四法

议论文的写作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难点,难中之难是怎样快速论证。

1、提论点,阐述清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说理议论时,首先提出要说的道理,也就是提出论点或分论点,接着就对所提出的论点进行阐述或解释,这实际是事理论证。

比如要讲清“要苦练基本功”的道理,提出这个论点以后,接着要对论点进行解释,阐述,说明什么是基本功,怎样才叫苦练,为什么要苦练等方面的道理。

2、讲道理,实力证

前一项完之后,接着就可以举出具体事例进行论证,也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对事例的叙述要简洁明白,二是举出事例以后,一定要对事例进行分析,把事例的内涵思想揭

示出来,使之与论点挂上勾,从而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

3、正面讲,反面论

讲道理时,先从正面讲,再从反面论证,这样不但解决了议论文中无话可写的问题,而且会把道理论证得圆满完整,无懈可击。

4、结尾时,再照应

写到结尾时,再照应开头提出的论点或分论点,可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照应的办法一般是再现论点,即用非常简洁的语言重提论点。

十一、快速写“给材料作文”三法

1、找出材料中心,快速完成立意

快速写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快速领会材料,完成审题立意任务,快速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就是迅速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把材料的中心思想变为所写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展开论证。

2、弄清命题要求,快速确定文体

审视命题作文题,不但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思想,而且要审视材料后面和前面的要求,因为命题要求是确定写作文体的根据,一般来说,给材料写议论文,文体有三类,一是写评论,二是读后感,三是介与评论和读后感之间的一般议论文。

3、概括材料内容,恰当使用材料

另一个诀窍就是要恰当使用所给的材料,怎样恰当使用原材料呢?首先是对材料的引用要高度概括,只要能反映原材料的意旨,文字越精练,越简洁越好,不能照抄原材料;第二要充分发挥原材料的作用A用来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B在论证时作论证使用C用作统帅全文的内在线索。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成文速度;第三是直接引用原材料,不要再介绍出处。

例如:有一材料:

一群小老鼠讨论:如何在猫出现的时候,它们及时逃开,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后,终于得出一条巧计:给猫脖子上系一小铃,可是谁去给猫儿挂小铃呢?小老鼠们又哭丧了脸。

写读后感,题目自拟

第一步找到中心思想,思考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切实可行。第二步确定文体拟题目,定论点。《幻想。空想。理想》《思考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不切实际的办法行不通〉〈脚踏实地与想入非非〉〈由小老鼠挂铃所想到的〉〈有感于小老鼠挂铃〉等。

第五篇:初中作文技法

初中作文技法

一、开头技法

1、开门见山——直截入题

第一,线索式。多用于记叙文的开头。作者为了展开娓娓动人的故事或抒发细腻丰富的情感,往往用亲切的语气,自然而又直接地牵出文章的线索。

第二,要素式。亦多用于记叙类文开头,起笔交代有关记叙内容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使读者在文章的开端即获得对文章内容的大致了解。

第三,情节式。开头扣题而且在不做任何铺垫、不进行任何渲染的前提下直接展开故事情节,从而使文章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趣味。

第四,简介式。文章起笔就介绍与文章中心内容有关的人、事、物、原因、缘由、目的、过程等。这样的入题简捷明快,让人一目了然。

第五,首括式。在文章首段概括全文内容,点明题旨,以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意思。第六,谈话式。以甲、乙或A、B对话的方式直接开头且开头直接入题。对话法主要用语构思科学小品,通过设置对话的方式讲清楚某个科学道理。由于形式的限制、此类文章很少采取由远及近式的开头方式,开篇就接触主要内容,所以有一定的吸引力。

第七,论题式。这是论说文常见的开头方式,它们开宗明义,直接触及正题,或者首句提出论点,或者首段亮出观点,毫不拖泥带水,显出议论、评说的鲜明态度和写作的力度。第八,树靶式。文章一开头摆出敌论,树立驳论的靶子。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头方式主要用于驳论,目的是为了单刀直入,有的放矢。例如:《美丽的生活》:

开头:美丽的生活是什么?音乐家说:美丽的生活是跳动的莫扎特的华美旋律;科学家说:美丽的生活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随意自然;文学家说:美丽的生活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浪漫潇洒……听着他们的解释,我很困惑,也很茫然——美丽的生活离我实在太远、太远了。

结尾:我苦苦追寻着美丽的生活……(开门见山式)

2、进行倒叙(巧设悬念法)

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示文章的布局之美。

(1)先摆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2)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段。

(3)先交代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

(4)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

(5)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6)先显示故事或人物的结局。

3、引用材料

简称引用开头法。它是广泛运用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一种取材丰富、形式多样、表达自由、运用灵活的开头方法,特别适用于考场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一是事例性材料。如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物事迹、真实的现象等等。

二是史例性材料。如历史上的有关盛衰兴亡、言战谈和、交朋结友、修身治学、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材料。

三是语例性材料。如箴言睿语、格言警句、佳词名句以及俗语、谚语、成语以及名人语录。四是文例性材料。如小寓言、小故事、小诗、小散文诗、小哲理诗等。

使用这种开头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平时多积累,名言格言、诗词警句要有充足的“库存”,能做到随用随取;二是所引用的经典话语要与文章内容密切相联,切忌“引不对文”。

4、抒发情感

抒情开头法,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作文,充满抒情色彩的开头,能够构成一种意境,具有生动、美妙、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沉浸在情感的熏陶之中。

第一,直接抒情式。作者直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或褒或贬,或扬或抑,鲜明直率,真切动人。

第二,叙述之中抒情。在介绍人物、叙述事件、说明过程中渗透感情,使笔下的叙述娓娓动人。

第三,描写之中抒情。在人、物、景的描绘,特别是景的描绘中融进深厚浓烈的感情,使文章涂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第四,议论之中抒情。寓情于理,把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使议论成为“饱含感情”的话语。

5、发表议论

用议论法开头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力度,显现出作者冷静而严密的思考,能给读者以振奋之感,也能启发读者认真而严肃地思考问题。

第一,扣题式议论。紧扣文章的标题进行议论,或摆出论点,或提出论题。

第二,人物议论式。文章以议论人物作为开头。从内容上来讲,它可以议论一类人,可以议论人与人之间的某些现象,也可以议论个别人。

第三,事物议论式。以议论事件、议论事物作为文章的开端。它也可以用于各类文章的开头,让作者顺议论事或物之势,表明态度观点,为下文展开议论作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道理议论式。文章开篇便结合全文主体内容进行一番理论的或道理的议论,它们或表现思维的严谨,或表现思想的深刻,或表现独到的感受,或表现不同寻常的经验,总之,它们是给文章以一个立意高远、境界开朗、思想深刻的起始,给读者以响亮深刻的印记。

6、人物描写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往往在开头就让人物“出现”。或详写,或略写;或简笔勾勒,或工笔描画;或动态描述,或静态刻画;或逐一介绍,或集体展现;或单纯描写,或背景烘托,展示出千姿百态、个性各异的人物状貌,从而“先声夺人”,给读者留下鲜明的“第一印象”。人物描写开头法的笔法多种多样,将这些笔法归类,可主要分为三类。

(1)描述式。或从语言,或从行动,或从外貌,或从心理,或从特征,或从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的综合角度,客观地描述介绍人物。

(2)介绍式。从人物性格的角度,人物经历的角度,人物特征的角度,作者与人物关系的角度,介绍作品中的人物。

(3)烘托式。从环境与人物角度描写刻画人物,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展现身手,环境为烘托人物服务,环境和人物共为一体,出现在作文开头。

[练习]

1、指出下面各是哪一种“开头”。

(1)你是严冬里的炭火,你是酷暑里的浓荫,你是湍流中的脚踏石,你是雾海中的航标灯,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你在哪里?()

(2)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3)宋朝杨时,有一次去洛阳见他的老师程颐,不巧程颐正在打盹,他便站在门外等着。那天下大雪,等程颐醒来,门外的雪已积得一尺厚了,而杨时仍在那里肃然而候。这就是广为流传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4)她是谁呀?有三十多岁了,长得可真称得上美丽。高高的身量,典型的鸭蛋脸,挺

直而线条优美的鼻子,沉稳的大眼睛,细长的眼梢,透出一股灵秀之气。

(5)在人生的道路上,烦恼和欢乐交织着。一个人能不沉湎于一己的烦恼,能从人类进步事业中寻求欢乐,那么他的心胸就会宽广,精神就会解放。他的心灵就能升华到一个单纯、高尚的境界,从而全其神,专其一地去钻研他的事业。()

(6)当我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一场惊险的杂技表演时,当我们拜读璀璨的文学名著时,当我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体育健儿技艺高超的表演时,当我们获悉科学家的杰出成果时,怎能不为之高兴呢?高兴之余,人们不禁发问:这些佼佼者是否天生的能人?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2、就“上学路上”这个题目,按下列要求,各写一个“景物描写”式开头。

(1)晨光(2)晚霞(3)春风(4)细雨

(5)秋寒(6)冬雪(7)夏日(8)山路

二、结尾技法

人们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幅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倒好处。如下面的结尾的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突出含义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方法为“自然收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实无华,应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一般来讲,自然结尾法有如下几种主要的表达形式:

(1)叙述式。写人记事结束,文章也随之结束。

(2)描绘式。在写人记事作品中,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来收束全文。

(3)说明式。在说明文中,事物被说清楚了,文章也就结束。

2、呼应篇首

即在结尾处照应开头。这种方法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能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归纳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复现式呼应。文章开头的抒情、议论、人物描写、场景设置、说明要点等等,在结尾重复一次,首尾相比,语句略有不同。由于开头结尾对同一内容反复强调,使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第二,递进式呼应。文章的结尾在文章开头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基础之上,在遥相呼应的同时,表达出更深一层的含义,以此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同时深化文章主题。第三,虚实式呼应。文章开头写实,结尾为了深化文章的中心或者为了突出文章的意境而进行虚化描述。这种虚实式的结尾经常用于记叙文,能给读者以意境之美。

第四,对举式呼应。主要用于那些以“引用”手法开头的文章,即开头引用一种材料,结尾也用一种材料,两段议论首尾并举,共同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并显示出文章的结构之美。

3、卒章显志

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人们也常称这种结尾方法为“篇末点题”。在记叙文、议论文中用此法结尾,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

一为总结评述式。结尾收拢笔势,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述和明确的点示,从而显现作者写作此文的题旨,把作文内容凝聚到鲜明的主题上来,给读者以豁然开朗之感。二而精粹点化式。在对所写人、事、物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极精练的语言,把它们的精髓揭示点化出来。这样的点化,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起到点题作用,又和文中的写人叙事相互映衬,熠熠生辉,从而极好地展现了全文的“灵魂”。

三为蓄势引申式。这种结尾所显之“志”,不是对全文内容的评述、总结、概括或点示,而是将全文的内容引申到一种深刻的意义或深化的意境中去。

四为寓意点破式。专用于寓言。在一篇短短的寓言之后,有时可用寓言中“人物”的语言进行点题,有时则可用作者的旁白进行点破。由于这种点破,寓言的主旨、意趣便赫然显现。五为揭示论题式。有些议论文的写作,也是先“画龙”而后“点睛”:先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充分展开,而又不亮观点,直至文章收笔,才或者亮出论题,或者讲明论点,或者道出意旨。例如:《弯曲的生命》结尾:生命有限,精神永恒。弯曲的生命,不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4、抒情结尾

抒情结尾,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之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其主要角度有:

第一,直抒胸臆。在作文结尾时直接抒发情感。它可以是“我”的情感激流的宣泄,也可以是对抒情对象的热烈呼应、赞美。

第二,写人抒情。在描绘人物的基础上,在记叙、描写之中抒发浓烈的感情。

第三,即事抒情。此法多用于叙事类作文,作者因事动情,寓情于事,寓情于事件发生的场景,寓情于对事件的品评追忆,在叙述、描写或议论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

第四,绘景抒情。这种写法主要用于写景的文章,常用于写人叙事作文。它移情于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使文章的结尾含蓄隽永,意境深刻。

第五,咏物抒情。主要用于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散文,也可用于纤巧秀丽、细腻真切的写人叙事文章。它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蕴含深厚,情深意长。

第六,议论抒情。这种结尾方式寓情于理,是一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抒情,也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

5、发表议论

运用议论,往往能够取得深化作文主题及人物形象、深刻反映社会生活及表达作者情感、增添作品的思考及理性的色彩,赋予读者以警策、鼓舞和力量等等鲜明的表达效果。

一为抒发情感式。或深沉,或奔放;或欢愉,或哀婉;或怀想,或追思,充分的寄托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为总结全文式。这样的议论在总分总结构的文章中经常使用。它一方面总结全文,一方面又以极精粹的语言,再次强调论题,深化全文主要内容。

三为点化题旨式。所谓点题,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话提示文章的中心意思。这样的议论或开掘文意,或引申文意,或点示题意,或明确意义,给读者一启迪和思考。

四为展望号召式。作者饱含激情,或展望未来,或发出号召,同时强烈而鲜明的表达作者的观点及感情,从而震撼读者的心灵。

五为警策哲理式。这种议论方式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多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义深刻的耐人回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

六为立身表态式。此类议论经常出现在习作、考场作文的结尾。作者联系实际,直陈肺腑,倾吐真言,立身表态。使读者透过那热情洋溢的语言,看到作者炽热的情感和跳动的心。七为反诘激问式。此类议论既可用于立论,也可用于驳论。它用反诘的形式,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虽然作者往往不去正面直接回答,但这反诘激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波涛,启发着读者去深思。

[练习]

说说下面这篇文章的结尾方法并分析它的妙处。

早点回家

每到天冷了,胡同口就来了个卖烤红薯的老头。老人穿着件老式黑棉袄,脸上一道道挺深的皱纹刻着岁月的沧桑,下巴上的胡子长得有点像用秃了的牙刷。老人烤的红薯很香,打老远就能闻到,不时有放学的学生和买盐打醋回来路过这儿的大娘称上一两个。老人像个恪尽职守的士兵,差不多每天都是天黑了很久,才借着昏黄的路灯收拾家伙打道回府,即使下雪天也是如此。

有一对年轻的恋人,是这儿的老主顾。每一次路过这里,那个长着一对漂亮的丹凤眼的姑娘都会跑过来拣上两个最大的红薯叫老人称。

“大爷,您烤的红薯真香。”姑娘一边搓着双手一边说。

“只要喜欢吃就常来,姑娘。”老人乐了。

“大爷,每次路过您这儿我都来。”姑娘的声音很清脆,很好听,像柔和的手指弹着夜的琴弦。

一次在路上,她的恋人对她说:“真没想到,你这么喜欢出红薯。老这么吃也不腻?”“哪儿呀,我是想让那位大爷早点回家。”姑娘笑了,笑声敲打着夜空。

(初一,以写人记事为主;初二,以状物说明为主;初三以上以叙述议论为主)

下载作文技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技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作文技法

    作文结构例析 一、例谈记叙类作文的分类结构法 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有了充实感人的内容,再配以完整巧妙的结构,文章就显得更加完美。“分类结构法”是努力使文章达到内......

    作文技法讲义[五篇]

    拟题六法 整体评价一篇作文好不好,主要要从题目、开头、结尾、立意、选材、形式创新、书写几个方面来把握。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一步:拟题 俗话说的好:题好文一半,题目是文章......

    考场作文技法指导

    考场作文技法指导 新课标在“第四学段(7-9年级)(三)写作”中有以下要求: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

    作文开头六技法

    古诗文辅导--54中考总复习之文言虚词 一、之 1、 代词:代人,代事,代物 例:欲报之于陛下也悉以咨之先帝称之曰能肉食者谋之公与之乘 名之者谁天下顺之固以怪之矣 始指异之故为之文......

    作文题记拟写技法

    作文题记拟写技法 翻阅近年来的高考佳作,发现不少考生都把撰写题记,作为提升个人作文档次的一种写作技巧。题记是写在文章的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它具有意......

    状物作文技法

    状物作文技法 姓名:评价: 静物:植物、水果,文具 动物:小动物 观察方法:按照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前到后、时间„„) 植物,一般以四季为序来写。请你选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写一段话。或......

    作文精彩开头技法

    作文精彩开头技法 考纲要求1.基础等级 2.发展等级 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 ②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

    中考作文技法之一

    中考作文技法之一:学会段首排比 1、 2010福建厦门中考满分作文 请以“打开一扇窗”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打开一扇窗 有一句十分著名的话是这么说的,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