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8年大连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2008年大连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2008年,大连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海洋经济发展全局,不断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大连市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法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着力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海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海洋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趋突出。
一、大连市海洋经济总体运行基本状况
2008年大连市海洋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全年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海洋经济增加值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08.1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xx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xx亿元,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xx:xx:xx。
但是,由于受到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影响,2008年大连市海洋经济增长速度较全市GDP增长率低2.4个百分点。
二、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
2008年,我市主要海洋经济产业在运行质量、投资力度和项目建设等方面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港口及海洋交通 运输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制造、海盐及盐化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海水利用业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迅速。
(一)港口及海洋交通运输业
大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功能项目,重大港航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大连港总体规划》正式获得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政府的联合批复,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核心功能的规划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全年围绕“航运中心”建设项目12个,总投资869.4亿元,占全市重点项目投资总额的23%。大窑湾二期15#、16#泊位水下工程完工,三期17#、18#泊位建成开始试生产,北航道基本完工,大连港新30万吨级进口原油码头进行水下工程,中石油LNG码头快速推进,大窑湾北航道连接段工程、长兴岛港区公共港区航道一期工程和北岸防波堤主体工程完工,烟大铁路轮渡正式运营,金窑复线铁路全线通车,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完成动迁并开工建设。长兴岛疏港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长兴岛疏港铁路抓紧前期工作,大窑湾区域铁路网络初具规模。2008年,全市新增泊位12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329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20万标箱。
预计全年完成海港货物吞吐量2.5亿吨,同比增长10.3%,集装箱吞吐量45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8.8%,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9.7%,增幅上升34.6个百分点。
(二)海洋渔业
加快海水健康养殖发展步伐。针对我市南部海域功能调整,传统渔业水域减少、水产品产量下降的不利局面,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优质品种生产规模。全年新增优势品种养殖面积30万亩,收获海参、虾夷扇贝、杂色蛤等优势品种产量68万吨,占海水养殖产量的48%。新增49家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总数达到79家,其中部级示范场20家。继续强化苗种生产规范管理及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新增国家级魁蚶良种场1个、省级良种场5个,全年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0项。预计全年完成养殖产量140万吨,实现产值1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21.8%。其中苗种产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推动海洋捕捞稳定增长。修复近岸渔业资源生息环境,促进渔业生态持续向好,建造了金州黑岛、长海小长山两处人工鱼礁示范区,调整放苗品种,增加增殖放流规模,总投资达598万元,较去年增长46.6%。远洋捕捞生产因国际船用柴油价格高企,入渔国条件苛刻及渔场资源变化等影响,低迷徘徊局面未见改观,预计全年仅完成远洋捕捞产量6.8万吨,较上年减少23.6%。继续落实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全年完成244艘报废渔船验收,发放补贴资金1700余万元。预计全年可完成海洋捕捞产量82.5万吨,较上年下降4.1%;实现海洋捕捞产值52.8亿元,较上年增长5%。继续落实捕 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全年验收报废渔船244艘,发放补贴资金1700余万元。
着力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全年新改扩建加工项目100个,其中投资500万以上或增加加工能力500吨以上项目40个,新增加工能力15万吨,总能力达到160万吨;新增产值亿元以上的加工企业10个。旅顺口区龙王塘、甘井子区棉花岛、普兰店市皮口、庄河市黑岛等6大加工园区基本形成规模,水产品加工产值已占全市总量50%左右。对500余万亩贝类生产海域进行划型,确定34个监控区、85个监控点,在国内率先开发了海洋贝类监控系统。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27个、无公害水产品23个。预计全市全年完成水产品加工量113万吨,同比增长9.7%,实现产值116.3亿元,同比增长20.4%。
预计2008年完成水产品产量223万吨,增长1.3%;实现渔业产值204亿元,增长16.7%;渔业社会总产值422亿元,增长13.4%;完成渔业经济增加值208.1亿元,同比增长15.4%。渔民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预计达到13800元。
(三)滨海旅游业
2008年,在金融危机蔓延,日韩等主要客源市场急剧萎缩的严峻形势下,全市滨海旅游业依然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全市继续推动旅游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海 滨浴场。开发区滨海国家地质公园、老虎滩渔人码头、仙浴湾永嘉度假村和大连贝壳馆等36个新、续建旅游项目被列入大连市2008年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计划表,开发区黄金海岸等15个海滨浴场被列入2008年海滨浴场改造提升计划。以金渤海岸度假区为重点的旅游大项目引进落实和建设工程进展顺利,莱茵海岸、世贸嘉年华等重点大项目开工建设。棒棰岛宾馆旅游景区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规范化建设旅游项目取得进展。长海县启动实施长海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奥运在北京,观光到大连”的旅游主题宣传促销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国际沙滩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成为大连旅游的重要标志。继续抓好休闲渔业设施建设,发展渔业“开放式”游、海洋牧场采捕游、垂钓赶海游等旅游产品,实现资源共享。预计全年实现休闲渔业产值9.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流通服务业产值66.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全市初步实现了“产业发展协调、产品特色鲜明、功能设施完备、城市环境友好、国际色彩浓郁、游客市民满意”的良好的滨海旅游发展氛围。
2008年共接待国内游客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97%;接待海外95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实现旅游总收入400亿元,同比增长23.04%。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26.1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3.26%。
(四)海洋船舶制造业
大连海洋船舶制造业由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了大型化、高档化,提高了附加值,因此面对危机从容不迫,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STX第一条船下水,中远造船、船柴扩建项目快速推进,船舶重工长兴岛修船基地开工建设,长兴岛、旅顺口、甘井子区土城子、大连开发区、金州区三十里堡等五个船舶配套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渤海岸线造船产业带已经形成。
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为代表的大连造船工业,2008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仅大连船舶重工集团2008年交工船舶就达41艘/296.9万载重吨,此外还承接修船合同金额1.4亿元,实现产值1.4亿元。截至2008年底,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手持船舶订单118艘/2058万载重吨/773亿元,生产任务最远排到2012年,连续18个月稳居世界第四位。
正在建设中大连湾、长兴岛、旅顺开发区、金州区三十里堡等四大造船基地功能明确。其中长兴岛建设目标为临港工业聚集区和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已吸引韩国STX、新加坡万邦等落户建厂。旅顺开发区将发展大型造船及配套工业,国家环渤海湾船舶建造基地重点项目——大连中远造船工业有限公司旅顺造船基地项目于2008年7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8月正式开工。该项目依托中远造船工业公司所属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成熟技术,主要建造 18万吨级以上散货船、VLCC油船、VLOC矿砂运输船、10000TEU以上集装箱船等大型高附加值远洋船舶。项目一期规划用地1.8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93亿元,2010年建成后将达到240万载重吨的年造船能力,二期将逐步达到300万载重吨的年造船能力。大连湾主要生产船用大型曲轴、大型海洋工程等专案。金州区三十里堡工业园区将重点发展船用推进器、船用柴油机等船舶配套项目。
预计2008年造船总量达182.3万吨;到2012年,大连的造船能力将达到1100万吨,成为世界级的造船基地。
(五)海盐及盐化工
2008年我市海盐发展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良好。一方面价格逐步回升,另一方面国家从1月起将盐业的资源税由17%调减到12%,增值税由17%调减到13%,使得盐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下达的食盐指令性计划,按月分解下达我市2008年的食盐、渔业盐调拨计划,严格执行食盐计划,保证大连市盐业市场供应稳定。2008年8月,面对资源紧张等因素造成的我市食盐供应告急、面临断供危险的现状,经委盐业管理处积极协调批发经营企业和食盐定点企业,促使复州湾盐场提前扒盐生产食盐,保证了大连市的食盐供应。为确保2008年元旦、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合格碘盐、渔业盐市场的供应,深入盐业公司和实验定点企业统 筹协调,完善食盐营销网络。组织指导18户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制盐生产企业、食盐批发企业和转批发企业的“许可证”年检、年审工作。9月份,大连市盐业公司率先实在辽宁省实现了食盐批发企业质量控制3A达标,确保碘盐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以碳酸钠(纯碱)等产品为代表的盐化工业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进行企业搬迁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消耗、降低排放、提高效益的发展目标。大化集团2008年碳酸钠(纯碱)达到XX万吨。目前,松木岛海洋化工生产基地正抓紧建设,由于该基地与盐场毗邻,投产后可以实现以盐和合成氨为原料的联碱生产的盐碱联合,联碱生产能力将达60万吨/年,大大提高碳酸钠(纯碱)的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能力。
2008年我市完成海盐产量93.63万吨,全面超额完成国家给我市下达的17.9万吨食盐(渔业盐)调拨计划和3.4万吨食盐销售计划。其中食盐调拨计划完成11.4万吨,渔业盐销售13万吨,食盐销售6.05万吨(包括食品加工盐)。
(六)海水利用业
2008年我市继续把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作为城市供水的重要补充,以解决工业用水和海岛等边远地区居民生活用水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水利用,海水直接利用总量继续 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以海水脱硫和冷却的海水直接利用总量正不断增加。大化大孤山热电厂2万吨/日海水淡化装臵工程竣工。庄河电厂一期2万吨/日海水的氨化装臵正在抓紧前期准备,预计将于2010年前竣工。
海洋能利用日益增大。总投资6.5亿元的国家建设部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星海湾海(污)水源热泵供热供冷项目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实现供热、供冷面积200万平方米。小平岛新区海水源热泵前期工程竣工,实现供热、供冷面积50万平方米。初步测算,仅小平岛新区大型海水源热泵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就达122%,节煤率39.1%,每年可节省标煤6370吨,减少粉尘排放量1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0吨,减少氮化物排放量4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9110吨。目前,大连正按照推广应用海水源热泵规划,在沿海地区规划一批建设项目总面积达773万平方米。
2008年,全市直接利用海水的企业达到16家,直接利用海水总量13.74亿立方米/年,主要涉及石油、化工、冶金、造船、建材、水产、电力等行业。全市已投入运行的海水淡化装臵共5座,日淡化能力为11,900立方米。
三、2009年大连海洋经济发展预测
2009年将是我市海洋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根据以上分析判断,我市海洋经济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目前阶段增速有所回落,也属于正常运行状态,但发展态势还是处于稳定发展阶段。随着海洋经济主要产业规划项目陆续完工或投产,增速将有所回升。根据2008年主要海洋产业的运行状况和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分析判断,2009年海洋经济增长速度仍将将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从海洋产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来看:
一是海洋渔业布局和结构正处于调整阶段。长期以来,海洋渔业曾经占据我市海洋经济的“半壁江山”,在支撑我市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市海域功能区划的逐步调整,传统渔业水域规模日益萎缩,渔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渔业经济增速趋缓。
二是港口及海洋运输业尚处资源整合和大规模投资建设阶段。由于港口项目建设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拉动经济较快增长,2009年将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速。
三是海洋船舶制造业还未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的造船技术突飞猛进,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能力逐步增强,海洋船舶制造业呈现较高增长态势,造船完工量超过25%以上,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但是由于我市船舶制造业占海洋经济总量比重还比较小,还难以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海洋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来看:
一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对出口型海洋产业产值收入 造成一定影响。自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15%左右,2008年我市海洋经济中船舶制造业、港航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等涉外产业因出口结汇影响产值近40亿元,预计这种影响还将持续到2009年。
二是国际金融危机仍在继续蔓延,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我市经济外向度较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突出,港航物流、船舶制造等重点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如海产品出口锐减、船舶制造业签单速度放缓、甚至出现“弃单”现象等,对我市海洋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尽管我市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的压力和挑战,但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从全球范围来看,海洋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世界海洋国家都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重要发展战略,高新技术已经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海洋石油工业、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世界海洋经济四大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从国内来看,海洋经济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重要时期。我国海洋产业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新兴产业如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制药、海洋信息服务等将不断扩大规模、加快增长速度,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同时区域联合趋势开始显现,三大海洋经济区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产值已占到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的82.3%。预计到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近年我市积极推进海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型,这使我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中央扩大内需政策、中央继续加大对东北振兴的支持力度、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为我市加快重大海洋经济项目建设、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
预期2009年我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300亿元,年增长16.1%。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725亿元,年增长16%。
——港口及海洋运输业。
着力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继续推进大连港与省内各港口的战略合作,整合北良、辽渔及区市县港口资源,建立起以大连港为中心,功能互补、辐射力强的航运中心组合港。完善环渤海内支线和连接东北腹地的海铁联运网络。加快大窑湾集装箱码头和大窑湾、长兴岛核心港区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30万吨原油码头、庄河石城深水港和旅顺新港区海上滚装运输枢纽工程建设,完成金州杏树国家级中心渔港、10万吨油码头及长海陆岛码头建设,启动长兴岛30万吨原油码头建设。加快长兴岛、大连湾疏港高速公路和长山群岛陆岛交通建设。推进大窑湾三期集装箱码头口岸开放申报、长兴岛港口岸和大孤山工业园口岸开放工作,完成旅 顺新港和庄河港的口岸开放验收工作。
——海洋渔业。2009年,我市将充分发挥海洋渔业经济的资源、产业、科技、政策及市场五大优势,调整提升渔业一产、做强做精渔业二产、加快发展渔业三产,在稳定增产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渔业效益和对社会贡献率。
坚持实施远洋增量增效、近海减量增效、加快海洋牧场修复改造。2009年力争远洋捕捞生产渔船达到200艘,产量9万吨,产值8个亿。预计全年完成海洋捕捞产量84.5万吨,产值57.5亿元。继续实施3个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改造海底面积达700亩。加快推进海域容量调查和增养殖规划编制工作。增养殖布局上继续向北三市、长海县调整,结构上向深海和陆地调整,品种上向优质高效品种调整,预计全市新增生产规模10万亩,海水增养殖产量141.8万吨,产值147.4亿元。强化原良种体系建设。引导国家级、省级原良种场扩大优质水产苗种的覆盖面,增加数量,保证种质资源安全。计划新扩建省级以上良种场3个。全面推进健康养殖,新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50个。预计全年实现苗种产值28.1亿元。以精深加工为核心,规范建设加工园区。培植产值超亿元加工龙头企业10个,新改扩建投资额500万元以上或加工能力500吨以上企业30个。长海皮口飞地、旅顺董砣、金州杏树、庄河城关等4大园区启动运转;旅顺龙王塘、甘井子棉花岛、普兰店皮口、庄河黑岛4大园区完善功 能,扩大辐射带动能力。全年完成加工产量130万吨,产值136亿元。创建省标准化示范县3个,新增、复查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50个,无公害水产品30个。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我市裙带菜、河豚鱼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
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将达到226.3万吨,实现渔业产值233亿元,年增长14.2%;将实现社会总产值477亿元,年递增13.1%;渔民人均收入将增加1200元,力争突破15000元。
——滨海旅游业。2009年,我市将力争通过着力培育旅游消费热点、着力提振旅游市场信心、着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等手段,努力做好滨海旅游工作。大连是全国海岸线线最长的城市,北部地区水资源十分丰富,共同形成了我市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资源。要以创新思路整合“海”与“泉”的资源优势,全力规划打造环市旅游产业经济带,激活1906公里海岸沿线中1287.5公里陆岸线旅游资源,在已有不足10个旅游景点基础上(不含南四区和旅顺),再建设50个以上新景点。继续扩大都市休闲渔业,充分利用人工渔礁增殖区,鼓励社会资金建设游钓基地,高起点、高规模建设一批近郊和海岛休闲渔业项目。以钓鱼节、渔民节等渔业节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渔业旅游观光和经贸洽谈活动。以发挥品牌效应为重点,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渔业特色产业专业村或乡镇10个。
预计全年将接待国内游客3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接待海外旅游者105万人次,同比增长10.5%。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旅游创汇7.2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海洋船舶制造业。国家刚刚公布的鼓励发展、重点扶持的9大产业,船舶业位列其中,国家船舶工业振兴计划即将出台,必将推动我市海洋船舶制造业发展。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也已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时局,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大量承揽订单,2008年承接船舶42艘/886万载重吨/291.7亿元,且皆为批量化、系列化的成熟产品,付款方式和价格较好,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盈利水平。预计2009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交工船舶将达到33艘/451.56万载重吨。推进船舶重工、STX、中远、中集、万邦等造修船和海洋工程项目以及重工〃起重船用曲轴扩能、船柴扩建等船舶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中国最大的造船基地。STX大连船用发动机工厂已于2009年1月18日成功生产出第1台船舶发动机。
——海盐及盐化工业。
2009年,我市将继续加强碘盐的生产供应,保证大连市和国家的调拨需求。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的,开发精包装、多样化、系列化的食盐、调味盐、保健营养盐、医疗用盐等 品种系列,积极开发实用多样的畜牧用盐、渔业用盐及公路化雪用盐等。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科技开发力度,研制开发精细化工产品,以溴系列产品为重点,兼顾钾、镁系列产品的开发。按照盐田结构合理化、生产机械化、工艺科学化和扬水、制结晶、坨台集中的原则,对盐田进行万千改造。以大化集团松木岛海洋化工基地热电厂为重点,实现盐碱联合,5万吨/日的海水淡化装臵排放的浓盐水,年产海盐可达35万吨,复州湾盐场盐产量可由现在的80万吨增加到115万吨,也使我市海盐生产能力由160万吨达到195万吨。
——海水利用业。
按照《大连海洋功能区划》,环绕黄、渤两海,北起瓦房店浮渡河口,东至庄河市南尖镇,沿岸重点行业(如电力、化工、石化等行业)要大力推广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原水。我市兴建的庄河电厂、大孤山大化热电厂、松木岛石化工业园热电厂、长兴岛热电厂等都分布在黄、渤海沿岸,都以海水作为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将达到10亿立方米/日以上。
根据我市黄、渤两海不同海水水质,结合电厂新建或改扩建及温海水排放项目,选择沿岸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规划建设海水淡化装臵。重点是黄海沿岸的大连湾北岸、大孤山半岛以及庄河黑岛和渤海海域的长兴岛、松木岛以及旅顺口区部分地区。这些电厂都充分利用冷却温水采用海水淡化的方法解决锅炉补水,其中,松木岛石化工业园热电厂 已规划建设5万吨/日海水淡化装臵,再加上其它电厂的海水淡化装臵,我市的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10万吨/日以上。
按照我市化工产业的布局,以瓦房店松木岛化工工业园区作为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地区,将其打造成为我国以盐碱产品为主导的溴、镁、钾系列深加工产品以及染料、涂料、医药中间体生产为主的重要生产基地。
海水源热泵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以沿海商务区为重点,供冷供热相结合,逐步扩大推广范围,星海湾商务区一期工程、热电集团北海热电厂再生水利用改造工程、小平岛新区项目、星海湾商务区二期工程、长海县獐子岛镇海水源热泵供热改造项目、长海县大长山岛镇海水源热泵供热改造项目、大窑湾港区二期工程、东特星中环原生污水源热泵工程等一批将在2009年陆续建成或开工建设。
第二篇:海洋经济发展思路
66项政策扶持蓝色经济 西海岸建海洋经济新区 http://.cn2011年06月25日04:40半岛网-半岛都市报省发改委主任、省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超超
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有利于重点城市拓展发展空间,提高行政效率。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经济新区,是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客观需要。建设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等中外合作园区,有利于加强海洋领域的国际合作。“三区”和“三园”建设是规划的亮点,也是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点。6月24日,2011“蓝色经济大家谈”开幕式上,省发改委主任、省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超超,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定位、总体布局、分布重点等,并对主要“涉蓝”政策进行了解读。
建国家级海洋经济学院
张超超说,国务院批复的规划赋予了我省66项重大支持政策和事项,其中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方面,规划从产业发展、财税、投融资、园区建设等方面确立了24项扶持政策,主要包含了五个方面。一是设立了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会,目前已上报发改委,下一步将争取国家尽快批准。二是设立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和国际碳排放交易所。三是建设长岛休闲度假岛和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四是支持区内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公开转让。五是支持各类园区建设,建设具有海洋特色的经济区等。
张超超表示,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方面,出台了包括科技、教育、人才等13项政策。其中,从探索落实区内高等学校设置体制机制,规划建设一所国家级海洋经济学院等方面提出了教育政策。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海洋科教人才培训,建设一批海外留学人员的创业人才基地,建设东北亚地区的海洋人才集聚中心和交流中心等方面提出了人才政策。合理调整重点城市区划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张超超解读说,规划明确了两方面的政策,总共是14项。
一是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中日韩区域合作的实验区。今年5月,温家宝总理在中日韩三国峰会上指出,明年将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在重点
产业开放、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把蓝色经济区打造成为中日韩区域的合作实验区。
二是合理调整重点城市的行政区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经济新区和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等中外合作园区。
规划还提出设立中国青岛国际海洋节。张超超说,设立中国青岛国际海洋节,举办蓝色经济高峰论坛以及海洋经济文化技术国际博览会等方面的国际会展,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
围填海指标对山东倾斜
张超超说,在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规划从加强蓝色经济区保护建设和管理试点,开展海洋生态补偿试点和海洋带综合整治试点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加强海洋生态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
规划还提出,围填海指标等将对山东予以倾斜。其中包括新建董家口等九个集中区域的用海片区,推动填海海域使用权证,支持开展海岛保护试点等,这是增加土地利用指标,节约土地使用问题,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
省委、省政府在近期出台的实施意见中,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明确分工,力争今年完成13项,启动开展39项,研究探索14项,同时省政府将围绕财税、投融资、用地用海、对外开放、科技交易、生态环保等方面研究制定系列的配套政策。
2011年7月26日—27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工作研讨会在东营市举行,省发改委规划处赵锋处长、蓝色经济规划处王智永处长等出席会议,沿海七市蓝色经济规划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对《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了系统解读与学习,讨论修改了七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相关市介绍了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三个海洋经济新区和日照国际海洋城、青岛中德生态园、潍坊滨海产业园三个中外合作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情况。
会议要求,各市要增强全局观、大局观,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主动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衔接配套。
会议对下一步蓝色经济区规划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要做好七市规划的编制指导。目前各市均已完成规划初稿,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争取七月底前报领导小组,经省政府批准印发实施。完成“三区三园”的规划评审,规划要突出海洋新区的概念,打造品牌效应,争取在9月底拿出规划。年底前完成26个专项规划的评审论证报批工作,出台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配套政策。二是分解落实、督导实施66项政策,重点调度执行、落实情况。落实省部协议的重要内容,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三是尽快推动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四个国家级高新区进入“新三板”上市,有关市要做好工作。四是重要课题的研究,要规范化,有章可循,按部就班。近期,要筛选几个重大课题委托出去,争取年底前拿出成果。
第三篇:海洋经济发展培训心得体会
抓住海洋发展新机遇 开创蓝色经济一片天
本月12至18日,由组织部长黎泽林,副市长李孟志带领我市50多名领导干部,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中国海洋大学学习,主要学习了海洋管理、海洋文化、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等课程,并考察了青岛市和威海市的滨海城市规划、临港经济、滨海旅游等项目,进一步增强了海洋的意识,了解了我国周边的海洋形势,学到了海洋经济的相关新理论、新知识、新举措,增强了发展海洋经济的信心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了我市领导干部发展海洋经济的能力,为推动海洋经济强市建设打下更殷实的基础。以下是我对这次专题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考察市海洋发展简况
青岛市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品牌经济、会展经济、信息服务业、商贸流通及各种生产性服务业,为全省经济发展搭建高端平台。传统工业方面,青岛市在机车车辆、造船海工、电子家电、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橡胶、钢铁、食品酒水、轻工方面形成优势;新兴产业方面,在海洋产业、生物医药、直升机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动漫创意、软件等方面也已具有规模。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威海是一个海洋特色鲜明的城市,连续多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是对海参。鲍鱼等名贵海产品的重要产区、因其气候和环境,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威海也是新兴工业城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57家,初步形成了机电工具,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海洋食品、机械化工等骨干支柱产业。
两个城市作为山东省的海洋经济发展强市,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为日后发展我市海洋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山东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成功,国家的支持及科学、长效的发展规划功不可没。
二、我市海洋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阳江地处广东西南沿海,紧靠珠三角核心区,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和粤西地区面向珠三角的前沿。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阳江追求蓝色崛起的条件得天独厚。据统计,全市海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海岛岸线总长458.6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40个,2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和滩涂面积1624平方公里,宜港岸线长39.1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我市始终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蓝色崛起的思路在科学发展的探索中逐渐明晰。近年来,全市立足海洋资源优势,海洋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滨海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传统海洋渔业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做大做强,临港工业发展方兴未艾,滨海能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阳江吹响踏上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征程的号角,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备。目前,我市已被确定为全省海洋综合开发试点市,在刚出台的《广东海洋经济地图》中,我市“大海陵湾区”被定位为珠三角与粤西之间的重要通道,省委省政府对阳江海洋经济发展寄予厚望。
然而,阳江市发展海洋经济亦面临许多问题,例如:
(一)我市海域尽管拥有丰富海洋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却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整体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二)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广东省海洋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如在第一产业中,传统的海洋渔业已经不适应时代经济的发展需要,远洋捕捞力量相对薄弱、渔港建设不足、部分地区水产养殖技术相对落后等。
(三)滨海旅游格局初步形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本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措施
(一)坚持人海和谐,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严格的节能与环境准入标准,将海洋环境保护纳入沿海地区政府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范围。要集中集约开发利用海域资源和海岛资源,确保海洋资源有序开发。要加大力度开展海洋生态示范区建设,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要强化海洋管理,认真做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要加强海洋行政执法,规范各种用海活动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包括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方面。前者以充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各产业间协调发展、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标志。后者即海洋产业升级,是实现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产业为主的初级产业结构”向“以第二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较高加工度和较高附加值产业为主的中级产业结构”和“以第三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高工度和高加值产业为主的高级产业结构”演进。这就是所谓“费雪-克拉克定理”。在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上,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优化海水养殖结构,扶持发展远洋渔业,推进海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二是以海陵岛为龙头,整合阳西月亮湾、阳东珍珠湾等滨海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同时,充分发挥“南海Ⅰ号”世界级文化名片的效应,打造海洋文化产业基地。在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要以港口为依托,以高新区和丰头港区为重点发展区域,突出发展装备制造、重化工业、船舶修造等产业。在集约发展高端临海产业上,要突出抓好电力能源产业发展,以阳江核电、海上风能等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滨海清洁能源基地。
(三)提高旅游经济意识,优化旅游经济结构。1.阳江的基础设施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差太远,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方面都应加大投资力度。必须继续在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建设、改善卫生条件、信息服务设施等方面上一台阶才行。2.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阳江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方面,需要大量的投资,确却保护好当地丰富的各种自然旅游资源。服务意识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地区旅游市场的兴旺发达,沿海旅游城市无不将此视为重要环节。3.阳江旅游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就是缺乏服务意识,游客所到之处,常常被欺骗和挨宰,导致游客也不爱护当地的风景和设施,乱扔垃圾,乱割乱划,破坏设施,形成恶性循环。优良的服务意识和水平是保持和维护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源泉。4.阳江在推行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小心谨慎地保护古代文明遗址与周边生态环境,不可因城市建设而损坏和毁灭古代建筑及遗迹。当地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使城市建设与文物古迹的保护协调一致。5.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咨询业和中介业将大力发展。同时,完善的咨询和中介业有赖于当地政府的培育和规范管理,唯此方能确保游客在当地的旅游过程中,得到详尽和正确的信息服务,从而加大对游客的吸引力。
目前,阳江市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实现幸福追赶”的核心任务,树立“人海和谐、海陆统筹”的发展理念,以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海洋综合开发水平为主攻方向,以蓝色经济引领未来阳江发展,努力打造临港工业基地、滨海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现代渔业基地、滨海清洁能源基地、海洋文化产业基地、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全面建设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区、海洋生态示范区,推动阳江进入新一轮发展快车道。
阳江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是时势所需的重大使命,是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幸福追赶的必然之选。我们必须抓住这一个契机,加强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力度,努力把我市打造为广东海洋强市,把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作为阳江加快幸福追赶的重要战略来抓。
第四篇:三门海洋经济发展思考
三门海洋经济发展思考
发布时间:2011-10-22信息来源:三门新闻网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给广褒无垠的中华大地吹来了和煦的春风,迅速地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代,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黄金岁月”。
三十年光阴荏冉,三十年沧海桑田,三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今非昔比,我们敢冒敢闯敢为人先的干部、群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创造了名闻遐迩的巨大成就,衣、食、住、医、行等各方面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了中华大地的角角落落。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本版将推出“我见证,我分享,改革开放30年”栏目。对于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作为参与者、创造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的您,应该是感受最真、情意最切、体会最深的。因此,请您拿起笔,与我们一道,回顾和总结这段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
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海洋产业及关联活动。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等22个产业,其相关产业包括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等6个产业。
我县海洋经济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所形成的门类并不多,主要有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这6类。本文从综述我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展望海洋经济的发展未来,分析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并提出政府应尽快着手的几件工作。
一、三门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海洋经济主要集中在海洋产业上,可按海洋一产、海洋二产、海洋三产来阐述。
1、我县海洋一产发展状况
作为浙东的一个沿海县,我县具有较长的海洋捕捞历史,田湾和下万山岛一带曾是著名的大黄鱼捕捞区。然而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我县捕捞业已日益式微,目前捕捞船只主要在舟山嵊泗等浙北近海作业。我县海水增养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在21世纪初达到顶峰,近年养殖面积和产量已开始下滑。2007年,围塘养殖面积约7.2万亩,滩涂养殖面积约
7.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7.8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17.36亿元,增加值6.25亿元。
2、我县海洋二产发展状况
我县海洋二产主要是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电力业。
三门盐场原是我省最大的国营盐场,拥有11750亩盐田,盐业税收曾占据我县财政的半壁江山。由于盐田质量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原因,万亩盐田已于2004年废转。
我县船舶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于21世纪,目前已有浙江皓友造船有限公司、浙江金茂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等6家船厂投产(含部分投产),另外还有浙江勤丰船业有限公司、三门成州船业有限公司等22家船厂在建(其中年底前能投产的还有10多家)。28家船厂全部达产后,年造船能力可达到400万至480万载重吨,年造船完工量可达到200万至250万载重吨,年产值120亿元至150亿元,年创税3亿元至5亿元(2011年前后)。
三门(健跳)核电一期于2004年7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投资规模在350亿元左右,现已累计投入40亿元左右(其中建安工程近10亿元);二期、三期的前期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一期工程计划于2009年3月份正式动工(浇铸第一罐核岛混凝土),第一台机组将于2013年下半年试运行。健跳一、二、三期核电总装机容量为750万千瓦,建成达产后(2020年前后),能为我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3亿元以上。牛山火电项目,国家发改委已出具项目服务联系单,一、二期工程装机总容量为4×100万千瓦。扩塘山核电,规划装机容量4×100万千瓦,作为我国确定的13个新核电备选厂址之一,已列入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临港石化项目,台州三门120万吨/重油制烯烃项目经县四套班子会议讨论同意引入,省发改委以浙发改办外资函〔2007〕28号出具了项目服务联系单,县建设局已出具预选址意见,县国土局也出具了初审意见,县政府以三政办发〔2008〕1号文下发了三门县后坑涂围垦工程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围垦指挥部。
3、我县海洋三产发展状况
我县海洋三产包括海洋运输业和海岛旅游业。海洋运输业尽管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目前我县共有三家经航运部门批准成立的航运企业,分别是:三门海运公司、三门宏达船务有限公司、台州市运盛船务有限公司。共拥有水路运力13.94万载重吨,管理人员35人,年创税收700万元左右,是一个正在逐步兴起的朝阳行业。
我县海岛旅游业于近年起步,主要是蛇蟠岛旅游(五子岛旅游项目尽管已立项但还没有实质性进展)。2007年,实现海岛旅游总收入253万元,相较2005年增长217%。这是一个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行业,预计2020年后,将成为拉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二、三门海洋经济发展展望
我县山多地少,根据《三门县域总体规划》,县境内城镇发展空间条件较好的地区只有252平方公里,其中包含134平方公里的基本农田和12平方公里的集镇建设区,真正可供县域城镇开发建设的土地大约只有67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的优势空间主要为海游东部地区(晏站涂和花鼓漫岛)以及健跳和沿赤区域,也就是我们说的“三港三城”区块。对我县而言,发展海洋经济既是趋势所向,也是必然选择。但是因为《三门县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尚未编制,许多内容还停留在构思或者展望阶段。现就这些构思内容解述如下:
1、三门优势在沿海
审视世界各国的重化历程,所有重化企业无一不是围港而设的。我县拥有长达315公里的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其中大陆岸线165公里。大陆岸线中,可建万吨以上码头的大陆岸线(即10米以上深水)有猫头山嘴北侧、洋市涂高湾山嘴岸段、牛山涂黄矛栏嘴至南嘴头岸段;可供万吨以上船舶下水并有后方腹地支撑的(即可供船舶制造区块)有六敖北边涂、健跳港两岸、沿赤牛尾塘嘴至赖屿涂、夹礁塘赤头山至盖头山、扩塘山称钩湾涂等区块。
我县滩涂资源非常丰富,列入2020年前省围垦规划的围垦面积就有8.45万亩(其中2012年前围垦的面积有2.83万亩)。在国家实行日益从紧用地管理政策的今天,掌控有这么大数量的可供围垦的滩涂资源,无疑就是掌控了发展的先机,赢得了发展的“权力”。
2、三门养殖将减少
相对一般陆域资源开发而言,港岸资源开发的经济外部性往往更大也更宽泛。根据省环规院的环评资料,健跳三期核电温排水带来的四度升温水域为6.45平方公里,半月潮一度升温区域波及面积达145平方公里,这意味着一度升温范围西北波及到六敖花鼓漫岛,东西影响到氵里浦石塘湾。如果牛山火电和扩塘山核电先后陆续上马的话,势必会对我县海水增养尤其是对贝类增养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以重化为主要标志的沿海地带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期望具有逆向性。尽管三门目前还有“两个七万多亩”的海水养殖面积,三门青蟹也已创出了一定的市场美誉度,但海水养殖面积及增养量肯定会随着临港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而减少。
3、三门未来在海洋
我县目前的工业用地大数为2万亩,2020年的工业用地大数将随着未利用地的拓展而达到3万亩。届时,核电、火电等中央省属企业将为我们贡献每年7亿元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船舶、机电、橡胶等县属企业也将再贡献7亿元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三门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30亿元以上的规模。我县将通过这十多年的跳跃式发展,步入工业化中后期。
三、我县海洋经济发展的几大瓶颈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要积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建设大乙烯、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等大型石化以及板材类优质钢冶炼和深加工项目,积极发展大型船舶和特色船舶修造产业。相关专项规划和战略研究进一步明确,浙江要积极而有重点发展新型滨海临港重化工业。就我县而言,应重点布局发展的临港产业就是电力、船舶、石化、港口。然而,要实施这样庞大的产业战略,我们将遭遇规划、交通、氛围等多方面的制约。
1、规划的制约
《海洋功能区划》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在健跳港(内港)的功能布设上有冲突;《港口岸线利用规划》与《台州港健跳港区控制性规划》在健跳七市塘的功能布设有待衔接;《港口岸线利用规划》与《海洋功能区划》在夹礁塘的功能布设上有冲突;《港口岸线利用规划》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在多数岸线的功能布设上冲突(健跳港内港和海游港除外);《电力设施布局规划》与《港口岸线利用规划》的衔接也不够紧密。
2、交通制约
甬台温高速从我县擦边而过,加上有岭枫线的衔接,为我县靠近城关地区的群众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港南人员出行依然不方便。目前,群众最迫切的希望就是浦坝大桥和甬台温高速复线的早日开工和尽快建成(相比之下浦坝大桥更紧迫)。另外,74省道城区过境段、铁路场站至健跳的铁路支线等,都有待加快建设。
3、软环境制约
具体表现在:一是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少数机关和部分工作人员服务经济发展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淡薄,主动服务意识较差,为基层、为投资者排忧解难的能力较弱;行政审批改革不彻底,服务效率仍然不高,有些执法部门过分注重部门利益,缺乏全局观。二是企业准入限制较多。正常的审批涉及到发改、经贸、公安、财政、国土、城建等十几个部门且费目庞杂。创业初期的成本高昂,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三是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目前,我县创业者所需的资金来源渠道基本上就是靠个人原始积累、亲朋好友资助、银行贷款三种渠道。由于个人原始积累、亲朋好友资助非常有限,创业者更多的是依赖银行贷款。但是银行实行的是财产抵押贷款制度,创业者没有有效财产抵押,贷款比较困难。近年来,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缩紧银根,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贷款的困难。四是各类人才紧缺。由于区位优势不突出,人才引进难、留住难、流动大,因此,我县职业经理等中高级管理人才奇缺,高级工程师、技术骨干工人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各种人才奇缺的同时,近几年来,我县的橡胶、工艺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普工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人才教育、培训以及素质再提高工作滞后,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后期发展和使用质量。
四、政府应尽快着手的几件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衔接,尽快开展规划调整修编工作。规划是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履行职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为加强规划综合协调,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快出台由县长主持、相关成员单位参加的政府规划协调会议制度,规划协调会议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县政府规划协调会议的会前初审协调和一般专项规划的审议协调工作。当务之急是调整《海洋功能区划》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使《三门港口岸线利用规划》可以落地;同时,要尽快组织编制《三门县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二是加强研究,尽快着手沿海农户转产转业的前期工作。港岸及滩涂资源从一产向二、三产转换,是三门城市化、工业化的必经之路。然而失海、失土农户的转产转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未雨绸缪,从长计议,早做打算。如一些重大项目涉及到的补偿、群众安置等工作,都需要有专业人员参与,进行统筹谋划。在加快发展临港工业的同时,妥善做好农户的安置工作,年轻的如何转岗,年纪大的如何领养老金,政府对此应有通盘考虑。
三是从严把关,实现从招商到选商的有效转变。我县土地亩产较低,这和我们当初所引进的企业质量有关。时过境迁,随着我县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国家用地政策的日益从紧,我县的土地日渐成为紧俏商品,选商的时机也已成熟,可以多引进和安排一些带动性强的整体性产业。
第五篇: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摘 要:舟山是海洋经济大市,而渔业经济又是海洋经济里面重要的一环,海洋渔业及其相关的行业对于舟山的渔村和渔民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进行这次社会调研是十分有必要的。调查发现舟山的海洋经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此浙江省政府也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与支持,我也相信舟山的海洋经济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关键词: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空间;财政税收
1引言
舟山在浙江省而言是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舟山的岛屿众多而与外界相连的公路甚少交通不便导致新鲜的鱼类不能及时的运输出去影响经济的发展;还可能是由于某些技术的局限性从而导致经济不能快速的发展。
下面我们就进入正题谈谈舟山的海洋经济。
2调研安排
2.1舟山简介
舟山是全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下辖2区2县。中国沿海最大的群岛。位于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东的浙江省北部海域。舟山群岛开发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属河姆渡第二文化层年代,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岛上开荒辟野,捕捉海物,生息繁衍,开始从事渔盐生产。舟山群岛岛礁众多,星罗棋布,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整个岛群呈北东走向依次排列。南部大岛较多,海拔较高,排列密集,北部多为小岛,地势较低,分布较散;主要岛屿有舟山岛、岱山岛、朱家尖岛、六横岛、金塘岛等,其中舟山岛最大,面积为502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岛。舟山拥有渔业、港口、旅游三大优势。舟山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中国
渔都”之美称。舟山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水深浪平,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富,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2.2调研行程
我们这个调研小组去舟山近距离了解海水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以及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是相当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为我们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的平台,有利于我们通过实践更好的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
第一天到达的是有“海上文物之乡”之称的马岙镇,先对整个镇子进行了实地的走动考察。并且参观了马岙镇博物馆,了解到六千年前海岛居民的生活、劳动等习俗并感受到海岛居民智慧勤劳、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不断发展的经验,是现在开发海洋经济难能可贵的先例。随后在镇委会的支持下,我们对当地居民,特别是小孩子进行有关保护海洋环境的宣传,要在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发展海洋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我们还对当地居民发放问卷,收集当地居民对现在的状况的看法和建议,同时也详细询问了马岙镇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建设方向。
第二天我们前往舟山定海,进一步了解有关海洋经济产业经济方面的现状与发展。暑期社会实践考察团在舟山水产研究所陈主任的带领下,前往舟山著名的富丹旅游食品有限公司和立洲水产有限公司加工厂进行考察。发现在舟山这些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港口中停满了准备起航的大中型的渔船,厂房林立。我们还有幸能够进入加工车间近距离的观察,多条生产线不停的忙碌,经过一道道严格的标准,最后整装待发,出口到欧盟等国家。有些企业积极创新,推动工业食品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能够感受到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
第三天我们也前往舟山普陀区与桃花岛旅游区,考察舟山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这是海洋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调研结果与分析
3.1调研结果
参观了马岙镇博物馆之后真是让我大开眼界,馆内珍藏着200多件考古出土的文物,反映了海岛居民生活、生产、时令、礼仪、文化等风俗。海洋文化气息浓厚,极具知识性、观赏性和教育性,反映了海岛居民的历史演变过程。我希望舟山马岙镇博物馆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一方面能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能让人们对海岛居民有更多的了解。
舟山定海全区形成了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纺服装、船舶修造、塑料化工为主五大主导行业和以金鹰工业园区、金塘塑机螺杆产业带为重点的工业基地。定海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经济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工业主导地位突出,工业园区蒸蒸日上海岛工业不断壮大,效益农业蓬勃发展,海洋渔业焕发新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今日定海已成为各方竞相投资的一方热土。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了解到舟山海洋经济以及海洋环境的现状。舟山在发展传统渔业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将当地旅游文化与渔业相结合,积极投身到水产研究领域,出口海洋产品,统筹自身发展。相信在政府的规划以及人民的支持下,舟山海洋经济将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海洋环境将受到更深层次的保护。
4发展展望
4.1舟山优越地理位置
舟山是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拥有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具有优越的地域与资源优势。所以舟山群岛将打造中国首个群岛海洋经济特区。
4.2舟山群岛新区发展
今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为了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舟山定海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海海域、是舟山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重要基地。定海区经济与信息文化局总经济师杨文跃说,群岛新区的设立,将为当地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杨文跃说:“舟山群岛新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作为
海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下一步随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肯定会面临一些更好的政策机遇。”
目前,舟山市正在制定新区发展规划,初步规划将形成“一体三区诸岛”的总体发展格局。浙江省发改委主任夏文忠介绍说:“我们提出了‘一体三区’‘诸岛一体'是指由跨海大桥连接的舟山本岛,这是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和主体,打造成为整个舟山群岛地区经济的中心,城市的中心。‘三区’是指按舟山群岛产业布局,我们提出了三个核心区,分别形成中部临港制造业核心区、(北部)深水港核心区和东部海洋旅游核心区,还有一些功能性岛屿。”
在加大力度推进经济建设,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同样重要,浙江省海洋经济办公室副主任张善坤介绍。浙江省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建设。张善坤说:“法规要跟上,目前我们国家有海洋生态保护法,省里面也有相关的条例。但是我们也看到,执法力度和体制还需要改进,未来要加大力度,健全海洋综合执法体系。”
5政府支持
作为中国首个群岛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已经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和浙江省都将在财政税收等方面都给予支持。同时,浙江省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浙江省海洋经济办公室副主任张善坤说:“这些政策包括一个是开放方面,一个是财政税收方面,还有用地用海方面,投融资方面。包括保税港区的建设和台湾投资商、台商投资圈等等。财税政策、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对项目支持的补助,省里也出台了30个亿的海洋专项资金,还有安排了10亿的海洋产业基金,同时还有一些对于企业减免税方面的支持。”
6感悟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发现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能够加强中国在港口物流、船舶工业、清洁能源开发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产业发展,增强海上能源、海洋矿产、船舶工业、海洋装备工业等实力,为浙江省乃至中国东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新的空间。
我也衷心的希望舟山的海洋经济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旅游业也能发展的越来越红火。我相信有了浙江省政府的支持舟山群岛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参考文献
[1]杨文跃.舟山群岛打造中国首个群岛海洋经济特区[J].《中国日报》国际在线专稿,2011.(8).[2]夏文忠.舟山群岛发展规划[J].《浙江日报》数字报纸,2011.(6).[3]张善坤.第十一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权募股投资中期论坛[J].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