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乘法计算练习4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乘法计算练习4=
一、直接写得数
3.8×2=10×0.7=13.9×0=508÷100=
5.5×1=1.8×0.5=3.2×3=13.1×0.3= 0.08×1.25=2.5×4=2.5×8=0.5×0.2= 0.6×0.1=0.7×0.8=2.5×8×0=125×0.8=
二、竖式计算
2.8×0.7=13×0.15=0.39×0.6=0.38×600=
7.05×2.4=0.46×7.9=89.3×7.6=60.5×400=
三、混合运算
12.5×8.2×80.23×1.4+0.23×8.60.125×(80+0.8)
0.4×0.16×2.55.6×1017.85×99
1.15×99+1.1516.2×101-16.24.5×7.8+5.5×7.8四、一斤香蕉3.8元,一斤苹果4.2元。强强的妈妈各买回5斤,需要准备多少钱?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
姓名
一、列竖式计算
(1)135×45=
108×25= 54×312= 47×210=
(2)138×54=
126
(3)437×28=
(4)406×23=
(5)46×589=
(6)24×126= 8×89=
×403= 208×23=
×56=
×678= 623×32= ×24= ×57= 624×240= ×45= 85×255= ×137= ×78= ×8=5 ×530=
203 312 82 36 460 305 353 45 479
二、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336÷21
858÷39
372÷45
645÷32 432÷46 966÷23
980÷28
828÷36 689
888÷37 731÷79 618
三、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
300÷25
4000÷125
600÷25
3200÷50 400
1500÷250
2000÷125 9000÷34 ÷88 240÷25 ÷25 ÷125
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小数乘法-竖式计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小数乘法——竖式计算)
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共50个小题。
1.2×7.6=
3.24×2.4=
4.3×1.6=
0.7×3.25=
1.7×5.4=
1.83×0.2=
1.2×1.9=
8.91×5.3=
6.6×0.8=
9.87×4.3=
4.5×1.8=
5.5×1.43=
2.4×1.6=
3.8×5.25=
1.6×3.2=
0.93×1.5=
4.5×1.7=
9.83×3.4=
1.57×4.3=
0.4×1.75=
2.3×4.2=
0.9×1.82=
3.07×2.7=
3.4×1.6=
2.2×1.8=
8.86×2.5=
1.38×0.8=
5.6×2.6=
3.5×2.9=
5.6×3.11=
2.67×0.9=
4.8×1.3=
2.9×5.6=
8.9×3.61=
0.3×1.87=
3.5×1.6=
3.4×1.8=
0.8×3.12=
6.85×2.7=
7.8×2.5=
2.64×0.3=
9.7×5.36=
3.8×0.83=
5.2×1.5=
3.5×1.4=
0.7×2.43=
2.5×1.78=
7.6×3.5=
4.78×0.9=
8.2×1.26=
第四篇:小数乘法简便计算
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一、乘法交换律 基本方法:先交换因数的位置,再计算。
0.25×8.5×4 12.5×0.96×0.8
0.25×0.73×4 0.25×16.2×4
二、乘法结合律 基本方法:先交换因数的位置,再计算。
4.36×12.5×8 0.95×0.25×4
35×0.2×0.5 0.75×50×0.4
三、乘法分配律 基本方法:将括号中相加减的两项分别与括号外的分数相乘,符号保持不变。
(1.25-0.125)×8(20-4)×0.25
(2+0.4)×5(125+2.5)×0.8
四、乘法分配律逆应用 基本方法:提取两个乘式中共有的因数,将剩余的因数用加减相连,添加括号,先行运算。
3.72×3.5+6.28×3.5 15.6×2.1-15.6×1.1
3.83×4.56+3.83×5.44 7.09×10.8-0.8×7.09
27.5×3.7-7.5×3.7 3.9×2.7+3.9×7.3
10.6×0.35-9.6×0.35 7.6×0.8+0.2×7.6
五、乘法分配律拓展应用
4.8×10.1 3.6×102 0.39×199
8.9×1.01 0.32×403 3.65×10.1
0.85×9.9 0.65×101 0.45×99
六、拆分因数
1.25×2.5×32 3.2×0.25×12.5 0.25×36
25×4.4 8.8×1.25
七、添加因数“1”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 基本方法:添加因数“1”,将其中一个数n转化为1×n的形式,将原式转化为两两之积相加减的形式,再提取公有因数,按乘法分配律逆向定律运算。
56.5×99+56.5 9.7×99+9.7 4.2×99+4.2
5.4×11-5.4 1.87×9.9+0.187 12.7×9.9+1.27
八、更改因数的小数点位置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
基本方法:通过小数点移动使得加(减)号的两边都有相同的数,将原式转化为两两之积相加减的形式,再提取公有因数,按乘法分配律逆向定律运算。
6.66×3.3+66.6×67 46×57+23×46
4.8×7.8+78×0.52 3.14×0.68+31.4×0.032
101×0.87-0.91×87 3.65×4.7 -36.5×0.37
2.3×16+2.3×23+2.3 314×0.043+3.14×7.2-31.4×0.15
九、综合练习题 基本方法:观察分析,选定方法,计算结果。5×1.03×0.2 32×1.25 0.45×99
53×10.1 0.125×96 12.5×10.8
25×7.3×0.4 45×21-50×2.1 45×1.58+5.5×15.8
4.2×6.51+3.49×4.2 9.99×2.22+3.33×3.3432×1.25
第五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小数乘法意义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小数乘法意义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大纲倡导对概念性的内容不下准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其内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因此,让学生感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利用已
第 1 页 学的知识基础计算其结果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组织教学。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①,即欣欣文具店全景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如果你来买某种文具,怎样才能知道你该付多少钱呢?”旨在让学生明白要知道购物中需要付多少钱,必须知道物品的单价和所购的数量。待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出示课件②,即文具专柜。在学生观察中提问“你从这个文具柜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第 2 页 吗?”,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二是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从学生提的数学问题中,选择“买3支钢笔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自主解答,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算式2×3表示什么意义?从而为后面小数乘法意义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是在合作交流中,初步感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学生回顾整数乘法意义之后,提问“买三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解决,学生这时应该不难就能列出算式0.2×3,随即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初步感知0.2×3表示的意义。紧接着设问“0.2×3的结果是多少?”,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计算0.2×3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意义、小数加法和将小数转化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用自己的话阐明小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并板书。
第 3 页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闯关题。第一关是试一试:①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②买两把直尺需要多少元?这关是模仿性练习,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关是涂一涂,即根据算式涂涂得出结果。第三关是填一填,即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根据乘法算式写加法算式,这两关是提高性练习。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第四关是想一想:0.2×3=0.6,3×0.2=?这关是深化性练习,一是让学生明白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二是让学生体会一个整数乘小数的意义也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通过这样闯关练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练习中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体会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四)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
总之,本节课这样设计是基于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新知的获取,建立数学模型。能否达到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中对“生成”和“开发”的关注如何,把握如何,调控如何。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