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所谓思想汇报
一眨眼到了大二尽头,所谓思想汇报。这是一种生活的一半。站在一个结点中间,看看后头,望望前面,有点唏嘘之感了。光阴消长,岁月依然。恍惚时有些东西变了,有些没有变。有一天在饭堂遇到一个小女孩,从她眼前经过。她看着我,我看着她,四目相对。从没有这样与一个陌生孩子相望得这么郑重。走远了,感动不已:那圆圆的、水汪汪的眼睛里似乎藏着一种看透人心的魔力,我以为那一刻我们的灵魂相遇了。她看到了什么?疑惑什么?都说孩子的眼睛是最清澈的,真的,有种净化心灵的震撼力。回想起来,我感到愧疚。和一个孩子比起来,我多了多少不洁的思想,少了多少纯真的心思。也许,岁月不徒长,我就是这样一天天变化着。
这个学期课不多不少,图书馆比较少呆了。英语四级对我并没有太大影响。诺贝尔奖获得者耶利内克认为,语言的界限就是思想的界限。所以学习英语,相当于为我们多开了一扇窗,一扇了解不同文化的人群的窗。学习一门第二语言真的重要,甚至上中药课的老师都在告诫我们,学多一门外语,你的起步就比别人高一点。这个学期因为法语,爱上法国。看了一个电影,名字叫《巴黎,我爱你》。在巴黎18个区发生的18个片段,连成120分钟的“巴黎之爱”。它们或关于爱情,或关于亲情,或关于盲人,或关于吸血鬼,或关于小丑。每一个故事都散发着淡淡的温情,带着这个遥远的国都所特有的浪漫。其实看完很想写点东西留下一点念想的,但是看到网上的妙语连珠,免不了自惭形愧。好电影应该慢慢回味,等考试结束,舒缓心情,慢慢领受其中滋味吧。
现在来谈谈考试。庆幸学院人性化的考试安排,先考选修,再考必修。每一场考试之间有一两天时间供我们深入复习。还真是便宜了我这种临急抱佛脚的坏学生。每一场考试前,必是兵荒马乱的找课件,搜资料,划重点,然后像吃葵瓜子那样一颗颗消灭,像攻打敌人根据地那样一块块攻陷,像侦查疑案那样一点点接近真相。如果时间足够,还可以回头去面壁思过。很多人在复习得焦头烂额的时候,都会抱怨为什么要有考试这种制度。但是从个人角度看来,考试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习的动力,思想汇报《所谓思想汇报》。常常在期末复习的那几天,我才发现,原来在这个学期我是应该接受这么多的知识的,是能够学到这么多东西的。如果没有考试,那恐怕四年一晃而过,回头来很多人都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所以现在起码看了几本书,泡了几次图书馆。
关于看书。今天特意与舍友比了比图书馆的借书记录,结果不相伯仲。这个学期看书明显比以前少了,挺费解。应该是杂事缠身而自己又懈怠了。看来这个暑假应该充电了,一定要把想看的拉下的书看了。每一本书,用心去看,都是值得投入的。当然,除了那些本身就是一种商业或者一种浮躁的纸质印刷品。好书没有必要完美,因为一旦你找到它的局限性,被证明的不仅仅是作家的局限性,更是你的慧心慧眼,更是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你与作者作品的疏离感陌生感。
关于其他。对于世博会,我了解并不多。一个师弟从上海回来送我一张阿拉伯馆的明信片。他说上面盖的章都是从人海大战中争取得来的,意义非凡。明信片上有阿拉伯地区特有的建筑、自然景观,还有一个眼睛澄澈咧着嘴巴笑的小男孩。世博会的一个目的应该就是展示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当大家都说世博会很成功,很有价值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声音说,国家一方面用上亿的财务去举办一个世博会,另一方面要求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去捐款。乍一听说时,的确是这么回事。但是想想,两者是两码事。就像一个富家千金,她喜欢花大把钱买名牌,但是对于路边的乞丐却未必会给予援手。其中自有内情,没有对与错。怎么说都可以,怎么做都可以,别人的选择,我们无从干预。世博会与为穷人捐款这两件事情,性质迥然不同,并不能相提并论。提出这样视角的人,肯定有点愤青倾向。其实对某一种事物不能批评太过,再丑陋的东西都有其美好之处,愤青就是抓住不好的方面进行猛烈抨击而强迫自己忽略其好的方面的人,其实他心里最清楚好在哪里。凡事过则错,于是谓之过错。
思想是破碎的,能够写下的更是破碎。这最后半个学期,谨此记下。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第二篇:所谓策划
我眼中的策划
宋艳
策划意为谋划,计谋也可称之为“策略方案”和“战术计划”。策划就是为达到以最低的投入、最小的代价,让策划对象赢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策划人为实现上述目标在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艺术、手段,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进行全面、细致的构思谋划,从而制定详细、可操作性强的方案,并在执行中不断优化的过程。
房地产策划是在对房地产项目市场调研后形成的,它能使企业决策准确,避免项目在运作中出现的偏差。房地产策划运用个性化营销手段,创新思维,可以增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竞争力,使其在营销过程中赢得主动地位。因此,房地产策划至关重要,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离不开优秀的策划团队。
然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策划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并不是简单的策划出思路、活动方去执行、最终看效果的过程,它需要深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充足的市场信息、市场敏感度以及活动执行经验。我认为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策划,首先必须具备一下几点:
1.策划知识储备。一切脑力活动必须以充分的知识储备为前提,房地产策划也概不例外。策划知识是策划师的必备知识,如果连策划知识(如策划定义、流程、方法等)都不懂,何谈策划方案呢。
2.深入了解市场信息。策划方案必须要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因此,策划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否则就是幻想像空中楼阁,华
而不实、可望而不可即。所以策划师必须从小事做起,了解规划信息、市场信息、项目概况以及竞品概况,当然房子是卖给消费者的,更必须要了解目标客户群的种种特点,以准确定位营销策略。
3.良好的市场敏感度。市场瞬息万变,让人捉摸不透,商场上要想赢得成功,准确的市场预测必不可少。只有把住市场发展大势,并制定随势而变的策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没有良好的市场敏感度,仅凭经验模仿,只会导致思维固化,被市场所抛弃。
4.丰富的活动执行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理来自于实践;还有一句话叫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房地产策划案必须符合实际具备可行性,如果不曾经历,很难想到完备的无漏洞方案,只有真正执行过,才能准确预测哪方面可能会出问题,从而事先做好补丁。因此房地产策划师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活动执行者。
5.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和强健的体魄以及毅力。策划不只是脑力劳动更是一项体力劳动,房地产策划尤甚。策划可能需要熬夜做方案,没有好的身体是不行的;可能周末不休班,而别人在休息,没有乐观的心态和心理调节力是不行;策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项目的关键时期,可能需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数据分析,长时间的熬夜加班,因此没有坚持下去的毅力是不行的。
房地产策划师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必须做好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心理准备,它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好积累,厚积而薄发。
第三篇:所谓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战略执行力是指通过一套有效的系统、组织、文化和行动计划管理方法等把战略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
战略执行力指企业把确定事情做好的能力,强大的战略执行力表明企业能以规范、标准的流程控制业务以高于对手的效率运行,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企业生存的基石。
(1)首先。企业战略执行力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企业战略关注企业的全局性和长远性问题.而战略的执行则是更具体的工作;因此。战略执行力涉及企业管理各个层面,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①是可执行的战略.这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前提和基础;
②有效的实施方案和战略计划系统.可以将企业任务快速高效地分配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③合理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以保证企业各个部门和环节有效地运转及人员的合作协调;
④高素质的执行人才,通过选聘、任用合适的人才。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以实现企业目标:
⑤有效的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以便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随时进行监控.发现偏差。及时矫正;
⑥战略支持性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创造企业的“执行文化”.通过执行文化强化企业的执行意识、态度和责任心。
(2)其次,战略执行力也是竞争优势。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2004年在中国的首次公开演讲时曾说.竞争优势方面的出色表现.可以有两种非常不同的方式.第一个是在运行上做到很有效;第二就是战略的定位.这个差别十分重要。但很多经理把二者实际上混在了一起。这就是说,竞争优势的建立。不仅要有好的战略.而且要有有效的执行。当然.没有很强的执行力也就谈不上有效的执行。
(3)战略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扎扎实实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运营过程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员工都与执行力息息相关.它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体现
1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之中。
[编辑] 战略执行力的构成和流程框架示意图
共识、协同和控制是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关键性环节,同时也是战略执行力的关键性核心构成因素,上述三个构成因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导致战略执行力的低下,进而导致战略执行效果不佳。其具体构成和作用发挥如下图所示:
[编辑] 战略执行力的影响因素[2]
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的不断深入,企业战略执行力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和管理人员所重视。究其原因,战略的制定、组织结构、信息沟通等对战略的执行有较大的影响。
(一)战略制定环境的影响
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战略制定的基础是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综合。所以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该详细评价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尽量使制定的战略具有可执行性。关于企业的战略执行与战略发展的关系,有两个不同的观点:
(1)战略执行是一个独立的选择阶段,与战略的形成没有关系;
(2)战略执行是一个复杂的学习与反馈的过程,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和目标的发展。在制定战略时的选择是不可能完全理性的,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仅仅针对破坏性强的变化来调整已经制定的战略。
笔者认为战略的实施、目标的制定与战略的执行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战略制定的环境变化会影响战略执行力。企业在执行战略过程中,环境的变化会与战略制定中的预期有所差距,环境的反馈要求企业对其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组织结构的影响
组织结构决定了一个组织内人员的分组方式。组织结构既可以支持企业战略,又可能破坏企业战略。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能够使管理者扁平化沟通,但也容易使管理者之间责任不清、权利不明。民主性较强的管理模式,能够较好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但管理的约束力较弱。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当地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员工素质及所从事的产业等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但不论何种管理模式,企业领导人必须努力营造管理执行力的有效氛围,形成具有有效执行力的管理团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战略执行力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组织结构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团队整合的程度影响战略执行的效果。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既要鼓励不同部门和不同团队保持独特性从而完成不同任务,还要能够将这些部门和团队整合起来为实现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而合作。企业要在组织结构设计之前,先详细地分析企业战略、组织目标的导向和内涵,然后将其具体化为一套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形式、部门设置、职能分布、岗位设置。这对于企业提高战略实施的能力是非常有用的。
2.组织流程的优化影响战略执行的效率。
在公司战略的基础上建立跨部门的重点业务流程,对市场细分、市场信息收集、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策划与实施等关键业务进行优化。通过多方面、多层面的流程使得组织结构在关键流程上更高效、更灵活,从而使战略执行力得到提高。
3.组织变革的思路影响战略执行水平。
企业战略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对其组织结构进行相应调整,而所有企业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实施其战略的能力。笔者在研究企业的成长结构调整情况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应该反映企业战略意图的调整,否则组织变革会成为战略执行力提高的障碍。
(三)管理沟通的影响
沟通是战略执行的基础之一。从战略执行角度来看,已经制定好的战略依赖于管理沟通活动进行传递和扩散。有学者认为,沟通包括企业内部的沟通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沟通。外部沟通的作用是确保员工的思想意识与外部经营环境保持同步。内部沟通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战略的实施、营运流程和过程的控制,保证执行过程与计划目标的一致。沟通的效果与效率会直接影响战略执行的提高。沟通活动能够将企业的愿景、战略意图、管理者的思考传递到企业实施层面,为短期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另外,战略执行中的沟通能够将宏观的环境信息、竞争情报和微观的客户信息、绩效评估结果、员工满意度等战略执行所产生的信息反馈到企业的战略层面,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依据,从而使得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形成一个闭环。再者,良好的管理沟通系统对于企业组织内部、组织与组织之间知
识的分享、应用和转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沟通可以将员工的个体知识累积为企业的整体知识,这对于企业提高战略执行力有重要意义。
[编辑] 打造和提升战略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上述对战略执行力的相关因素分析可知,打造和提升战略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包括:
一是将打造和提升战略执行力纳入战略管理范畴,与战略体系制定形成进行统一管理。
二是从战略体系制定形成、组织结构调整与变革、企业文化体系培育与建立、内部信息沟通管道设立等方面着手,打造与提升战略执行力。
三是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对战略共识、战略协同与战略控制,实行有效的流程管理与控制。
[编辑] 提升战略执行力的措施[3]
1.建立有效的沟通系统。
建立有效的执行力需要重视组织的内外部沟通。沟通是协调各个人、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沟通也是领导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企业的执行效果和执行能力均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方式、环节、渠道去实现的。沟通包括企业内部的沟通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沟通,实际上就是搭建企业的资源共享平台。外部沟通的作用是确保员工的思想意识与外部经营环境保持同步。内部沟通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战略的实施、营运流程和过程的控制,保证执行过程与计划目标的一致。为做到有效的沟通,不仅需要企业形成从上至下的沟通系统,而且加强横向的沟通交流,确保组织内成员适时地从多渠道收到全方位的信息,有利于解决信息传递中的失真与损耗,避免信息到达最终执行层已经不能起到执行与实施的作用。
2.促进企业执行力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体现在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因此,要想使企业培育和提升执行力,将企业塑造成一个执行力组织,就必须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种执行力文化。执行力文化的核心在于转变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使之能够切实地把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落实到本职岗位与日常工作中去。因此,管理人员要能够通过强化的手段营造一种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环境和氛围,以使企业成员的行为符合企业的目标和要求。比如通过提薪、发奖金、晋升、表扬等正强化手段以及减薪、扣发奖金、批评、处分等惩罚手段来激励员工将企业的意图或要求进行到底。
3.打造一支高效的管理团队。
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是管理执行力的关键点。组织战略的实施日益需要这种的中层经理,他们能够领导团队配合关键战略,主动地进行跨部门跨单位以及跨地区的协作。对公司中层来说,执行就是每一层经理都用公司的文化标准去判断和做一件事情。譬如沃尔玛的老山姆的勤俭一直到他的一个店经理狭小寒酸的办公室,无一不体现着沃尔玛的成本观念,也无一不体现着它严格执行对成本的控制。所以培养中层管理干部和形成一个好的团队才能把执行真正贯彻下去。中层经理的执行力有两部分:一是业务执行力;二是管理执行力。培养团队,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营造有效的管理执行力,从客观上讲,要努力营造一种团队协作的整体氛围,强调工作中的三办事原则: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主观上讲,团队成员都要增强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不要强调“自我为中心”,而应该强调整体利益为先导,而发生不协调时,应该求大同存小异,多找出共同点。
4.流程再造奠定执行力基础。
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的更高一个层次。首先,要从管理机构上再造,实行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在当今世界范围广为流行,原因就在于对执行力十分有效。从市场运作看,扁平化管理能够适应市场变化,适应市场的环境,从而使企业不被淘汰;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看,原先的组织结构也不适应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出现消除了信息在企业内流程的障碍。其次,要从领导机制上再造。要倡导领导机制上无为而治。企业的领导者通常应把企业目标、核心业务作为主要问题来考虑。要将财务流程、技术开发流程、营销流程、人力资源流程作为流程再造的重点,从设计、跟进、监督、考核上去确保执行力。再次,重点设计战略流程。战略执行流程通常导致问题或失败的原因是责任分配的不明确。为了避免部门和官僚的权利争斗,企业应该创建一个计划,明确责任分配,考虑到详细的执行活动。
5.有效的利用控制系统。
如何在执行的过程中衡量业绩,这个评估或者控制功能是执行过程的关键部分。而平衡记分卡是实施企业战略的有效工具,它把企业的长期战略和短期行动联系起来,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可靠的执行基础。实施平衡记分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成功实施依靠着众多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平衡记分卡的平衡结构和运行机理,其次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程度、部门协作能力、绩效管理力度、企业1T系统水平等。
第四篇:所谓执行力
什么是执行力,个人该如何提高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能力,通俗一点讲就是按质按量的完成工作的能力。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有关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有30%靠决策,40%靠执行力。正确的决策只有得到完全而彻底的执行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决策执行的偏差会到这目标的偏离。执行力贯穿于整个企业各项业务的始终,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它可以促使企业把执行作为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通过各项业务有效的执行使得组织的使命得到最有效的贯彻落实,使企业和员工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所以,我们要提升个人执行力,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而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态度。那么,如何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我认为,关键是要在工作中实践好“严、实、快、新”四字要求。
一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强弱,决定执行力度的大小;进取心强弱,决定执行效果的好坏。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决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推卸责任。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
二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虽然每个人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能干出一番事业。好高骛远、作风漂浮,结果终究是一事无成。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
三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
每项工作都要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时刻把握工作进度,做到争分夺秒,赶前不赶后,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
四要着眼于“新”,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趋迅猛的今天,创新和应变能力已成为推进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坚决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指令。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总之,提升个人执行力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你按“严、实、快、新”四字要求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成功!
第五篇:所谓和谐社会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关键词: 稳定有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明确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个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既是静态和谐社会的独立评价指标,又是动态构建和谐社会的操作手段。同时, 这六大特征又构成了四个完整的具有不同功能和价值的方面,即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诚信友爱和充满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安定有序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外在表现。
一: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社会
在我国初步确立市场经济的时期,市场机制还没有成熟的阶段,在市场影响下,多元的利益主体开始产生,追求利益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一些个体或小团体开始了不顾规范的约束、不择手段的进行原始积累。市场产生的各种弊病开始产生,社会失范开始产生。在这样一个时期,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在增长。除了社会基层的矛盾集中外,一些带有宏观性的问题也较突出。当前,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最大风险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政治风险源——腐败,导致政治上人民对执政党和政府权力认同度降低,易产生政治和精神的危机。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如果没有的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必然带来政权的丧失,引起社会的动荡。这一点前苏联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据统计,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一年时间里,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72649件,结案172571件,其中县处级干部6043人,厅(局)级干部441人,省(部)级干部21人。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的8691人,其中县处级412人,省部级干部6人。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惩治腐败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这方面的问题也非常严重。二是经济风险源——失业,导致普通劳动者、弱势群体层面的社会成员利益受损,易产生经济、社会、政治的危机。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国现在面临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实际处于失业状态的问题,下岗职工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突出。三是社会风险源——贫富两极分化,导致一些社会成员产生相对剥夺感,易产生心理和社会的危机。改革开放的20多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一度,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因此,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基于对执政规律和国情的深刻把握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只有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才能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度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二: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当前来看,就是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政府的保障服务职能,健全社会稳定安全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1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倡导谅解与宽容的社会风尚,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提出了七大举措:一是扭转财力过分向上集中的态势,加强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基层财政的困难,这项措施可以直接减轻基层群众,的负担,也可以是基层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各项社会事业;二是继续加强反腐败、反贿赂的力度,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三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税收执法力度,打击非法致富;这两条我理解就是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加大二次分配的力度。四是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减少贫穷;五是促进城市化,改变就业结构;六是变“人口大国”为“人力大国”,这主要指提高人口素质;七是建立全面节约型社会。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既要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内部各种矛盾日益显现且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政府要切实履行政治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积极疏导,有效防范,从完善机制上解决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B】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运用政策、法律、道德、教育、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资源、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其中公正的法律和道德是关键。”德是法的根源,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两个积极性。和谐社会应是充分考虑地方合作的利益要求与服从和顾全大局的统一。
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尊重人权的社会。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只有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国家机构要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各级国家机关应以人民利益为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巩固和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阐明了社会结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的6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既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
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发展与稳定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拓展深化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格局,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系。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也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的任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世界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由于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发展不平衡,城乡矛盾、区域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人与社会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d】党的十六大报告初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e】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的进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凝聚起来,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物质力量,可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也只有把社会建设搞
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广泛的世界意义。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努力使当代人类1/5以上的人口进入和谐状态,这无疑具有世界意义。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将对当代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理想作出新贡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同阶级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信仰的人们,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和崇高理想,相互尊重、平等友爱、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形成的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相互兼容、相互依存、稳定有序、协调运作、共同发展的社会。它应该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的社会,也是稳定有序的社会。
【A】杨连专;;“浅论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法制与经济》;2006年06期河南科技大学
【B】许书枝;;浅析思想道德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效用[J];文教资料;2006年03期鲁东大学政法学院
【C】宋春伟;论依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地质大学
【d】郑翠贤;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D];黑龙江大学;2006年黑龙江大学
[E]于波;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