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语文试题(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15:4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期末语文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期末语文试题》。

第一篇:高一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

A

2012-2013学年度

经过一段时间后,记忆系统放弃一些不太需要的信息,因而提高了它的工作效率。因为信息在大脑中闲置的时间越长,那么将来使用它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总的看来,记忆系统将那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放置一旁是较为明智的。安德逊说遗忘的一般形式已经被大量的实验所证实——遗忘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会减慢——这反映了人们叙述过去的和现在的信息的相似性。依安德逊所言,我们记忆中的东西按照这种规律被选择,并在实质上下了一个赌注,即我们近期没有使用过的信息将来也可能不需要它。对这个赌,我们肯定赢多输少。但是,我们对损失——遗忘所造成的挫折比较敏感,因此永远也无法体会到我们赢得了什么。

这种基本观点与那些研究在自然环境中动物行为的科学家们所说的“平衡”相类似。例如,在一群野餐者附近,一只松鼠勇敢地抓起一点面包碎片,然后跑到附近的树下吃它。这样反复几次,每一次只抓起一点碎面包,把它带到树下后才狼吞虎咽地吃。尽管这不是吃饱肚子的最有效方法,但是,这确保了松鼠较少暴露在敌人面前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发现松鼠在拿碎面包片时——更可能拿的不是大片的而是小片的面包——吃大片面包片的时间比吃小片面包片的时间长,因此会使松鼠面临更多的危险。在吃到更多食物和减少遇到敌人的风险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松鼠的行为表明它在平衡二者的关系。同样,人类的记忆中也存在着平衡。

5.对文中涉及的“健忘的正面效果”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健忘所造成的挫折比较敏感,而健忘所造成的挫折对人是有益的。B.常常想不起事情,会令人沮丧,但这种健忘又是很有必要的。C.健忘能按规律选择记忆中的内容,将无关紧要的信息放置一旁。D.健忘提高了记忆系统的工作效率,使人们更适应周围的环境。6.文章最后说“人类的记忆中也存在着平衡”,这种“平衡”是A.遗忘更多的有效信息和减少遗忘的负面效应之间的平衡。B.遗忘更多的有效信息和记住更多的信息之间的平衡。

C.遗忘更多的近来不用或经常不用的信息和减少遗忘的负面效应之间的平衡。D.遗忘更多的近来不用或经常不用的信息和遗忘更多的有效信息之间的平衡。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事终将被遗忘,并且,容易忘事的人往往是工作效率 更高的人。

B.经常整理图书有助于及时催还图书,这告诉我们,对那些有用的信息,要经常

复习,强化记忆

C.不要为想不起一些事情而沮丧万分,事实上,遗忘使我们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D.为了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人类与别的动物都在不断调整,使自己的行为尽可 能达到平衡。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岁:时间B、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 C、终期.于尽期:期望D、悟.言.一室之内悟言:对面谈话 9.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

从。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D、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10.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生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C、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亦即所谓“畅叙幽情”。D、文章借快乐年华的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试题

高 一 语 文第Ⅱ卷(90分)

三、(20分)

11.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6分)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12、根据原文补写空缺处(每空1分,共6分)(1)长太息以掩涕兮。

(2)真是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

(5)夫夷以近,;险以远。

13、名著导读(每空1分,共2分)

《巴黎圣母院》是伟大的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他为读者塑造了纯洁善良的吉普赛女郎,她是雨果心目中美和善的化身,还有那个面貌丑陋却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作品中的每一个形象都在诉说着“命运”的故事。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

一、二两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3分)。

答: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分)

四、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阳台春秋 周熠

①生活中总有不断变化的流行时尚,且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就像一叶落而知秋那样,有些生活现象一望可知是什么岁月。如人人佩戴毛泽东像章,这必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又如人们烫发,全国山河一片“烫”,那肯定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末。再如青年人染彩发,则是这两三年的事,且眼下风头正劲。还有城市居民的封阳台,这也是近些年的家居时尚。然而我至今末封阳台。

②为什么要封阳台?无非是时尚、漂亮、干净,也相应增加了居室面积。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有一利必有一弊。最明显的问题是,影响光线,限制视野,阻碍空气流通。一句话,花钱买个自我封闭的笼子。一位社会学家说,现代城市是个大笼子,城中的楼房是个小笼子,单元居室则是笼中之笼。那么封了阳台岂不是又把这小小笼子的一扇窗给遮挡了吗?封闭的阳台自成一统,恍若琼楼,或静卧或放歌,何等悠然自得。只是我以为,不封阳台随其自然,开阔敞亮,好风可自至,明月不须期,晴天观日出,下雨读风雨,似乎更合天然情趣。

③不封阳台,虽然浮尘多了些,可通风透光谁比得了。在春夏秋不冷不热之时,特别是下雨的日子,静静地仰靠在阔椅上,听雨听风好是自在。雨丝长长地从高空落下,便有烟一般的水墨图和清润的水腥味儿。淡蓝的雨丝儿随风一颤两颤,便洇在了放于护栏之上的花草上,沙沙沙沙,像春蚕食叶,像鱼儿潮水。再一会儿花儿就像新浴的美人脸,红润得动人了。若是刮起了扭劲风,细细的烟雨上了头脸,那身心就也湿了。《红楼梦》里说的“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想必就近于此种意境吧。至于月夜在阳台望星读月,那也是诗意熏人的。看过新闻联播,在阳台茶几上小备一壶菊花茶、半瓶葡萄酒、几牙月饼与脆枣,就足以赏月起兴了。暮色沉沉中,东天一亮,又大又圆的月悄然亮相了,就可细致体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慢慢地就又见那“天上秋期近,人

间月影清”“月移花影上栏杆”的梦幻动画来。葡萄酒蘸着明月有一口没一口地品着饮着,18.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5分)身心松松地好是舒坦。月上中天,天青一碧,浩空无云,心里越发想把月中若有若无的影痕看个透彻,然而终是枉然。“斫却月中桂,清辉当更多。”可那吴刚的力气太小,一个人如何砍得了500丈高的桂树呢?一片薄云经秋风吹动,轻纱般遮上月儿的半边脸,阳台上起了飒飒的秋声隐隐的寒意。遥想又高又深的广寒宫里的嫦娥,碧海青天夜夜心,真是高处不胜寒啊。还是人间好,热妻美酒都不少。这么想着的时候,赏月成了催眠,阳台成了凉床,月饼下肚,酒意来了,心也圆了,悠悠地迷糊起来„„

④而阳台使我更添兴趣的是,把它改装成瓜棚豆架。春天,我在两个盆里塞下几粒南瓜和牵牛花种子。春温上升春苗争长,顶着两片绿叶的瓜苗在春阳里甩出了嫩泛的龙头,牵牛花也挑着紫茎开始爬上来了。因通风透光水土好,长势甚旺。到五月南风吹时,阳台上已是一汪青翠。团团绿阴里,黄的南瓜花和紫凝的牵牛花,迎风点头,色香动人,生机勃勃。那牵牛花可是不安分,半架阳台盛不下它,将一枝开着紫兰花的龙头窥探到人家阳台。正所谓“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呢。从夏至秋,早间晚间,置身于阳台的瓜架之下,半隐半露,满目青翠,通体清爽„„待中秋一过,瓜叶转黄,疏疏淡淡,渐次地“草木摇落露为霜”了。至入冬,乃一夜霜风凄紧,瓜叶零落。严冬里除了偶尔享受阳光和赏赏飘雪放飞一下心情,那儿是无声的枯寂和乏味的漫长„„

⑤然而,无论怎么说,开放的阳台对于我总是有诗意和吸引力的。何况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必须早点总结一下,想一想,下一个春天的阳台怎样包容八面来风而更青春更深湛。

(选自《散文选刊》2005年第2期,有删改)15.第1段讲述的三个事例,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

16.作者不封阳台的原因是什么?请整合文中语句,分四点作答。(6分)

17.文章最后一句话中的“更青春更深湛”是什么意思?(3分)

五、语言运用(7分)

19.某餐馆套用一个名句,拟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劝人珍惜粮食。请根据提供的下联填出上联中的空缺部分。(3分),弃之可惜 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20.仿照下面的诗句,要求以“生命”为话题,仿写一首诗,字数可稍有不同。(4分)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六、作文(45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经历了一学期的高中生活,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对高中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独特的感悟,都已经融入了学校、班级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之中,融入了紧张愉悦、高中学习和生活之中。

请以“我的高中生活”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通过一两件事情,写出你对高中生活的的感悟。

要求:①思想内容健康向上,叙述清楚、完整,要有真情实感;

②书写清楚、规范、整齐,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③不少于800字;

第二篇: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评估测试

高一语文试题

2014.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补偿(cháng)

嫡(dí)亲

悚(sǒng)然 撒手人寰(yuán)B.宫绦(tāo)

间(jiàn)或

黔(qián)首

少不更(gēng)事 C.句读(dú)

漩(xuán)涡 跬(kuǐ)步

六艺经传(zhuàn)D.作难(nàn)

便(biàn)宜

庠(xiáng)序 惊诧不已(j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分 沧桑 通情达理平心而论 B.安详 脉搏 巨星陨落 珠光宝器 C.做揖 松弛 委曲求全 绿草如茵

D.寥落 魅丽 突如奇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下面语句的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①为了重温当年横行亚洲的美梦,某些国家的政治家竟然下作到 铁的历史事实的地步。

②那些在青年阶段拒绝学习的人,成年后不仅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连自己的生活也是毫无质量,这已是无可 的事实。

③过去,凡是作弊的行为,都令人,可是今天,小到一般的考试作弊,高一语文

第 1 页

共 8 页

大到学术科研的作弊,有的人竟然习见不惊。④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了足足十五年。A.篡改 置疑 不耻 压制 B.篡改 置疑 不齿 辖制 C.窜改 质疑 不齿 辖制 D.窜改 质疑 不耻 压制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此不以为然,而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国家寻找丰富的矿藏。

B、深秋的翠屏山景色迷人,那色彩缤纷的枫林,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的世界。

C、只要你能身临其境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这次过境外交免遭再次被冷落的命运,陈水扁及其少数台独分子绞尽脑汁,搞了许多小动作,但结果还是极其尴尬。

B.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C.高三复习有三忌:一忌题海战术,二忌查漏补缺,三忌好高骛远。D、年轻时什么都可以拒绝,就是不可以拒绝学习,就象一棵树苗,如果在生长阶段拒绝吸收养分而错过了生长期,未来的这棵树就永远在其他树的遮蔽下。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关于李白诗的风格

李白有‚谪仙‛的称号,这与他的诗歌创作有关。天宝年间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称李白的诗‚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指出:‚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他们都注意李白诗歌纵逸若仙的特征,这一创作特色,又进一步使人们加深了谪仙的印象。

李白的诗歌是极富有个性的,他将自己的一腔热情倾注到描写的对象中,高一语文

第 2 页

共 8 页

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蜀道难》中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犹如乐曲中的主旋律,回旋往复,激荡着读者的心弦。‚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又似亲切的叮咛,一往情深。诗中大量绮丽惊险的描绘,也充满着作者惊讶、赞叹的激情,透过一幅幅色彩斑斓、惊心动魄的画面,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人高大的形象。

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他在诗中很少对生活过程作具体详细的描述,而是‚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让想像神游,将历史、神话传说、梦境、幻觉和人物故事、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逻辑的意象,构成神异奇特、可惊可愕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一连串瑰丽变幻的梦境,已令人惊骇不已,但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引出一个‚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的神仙世界,寄托了诗人的追求和向往。

大胆的夸张也是浪漫诗风的一个表现。《秋浦歌》其十五用‚白发三千丈‛比喻无限愁思,《北风行》用‚燕山雪花大如席‛形容北方的奇寒大雪,《横江词》用‚一风三日吹倒山‛表现狂飙怒吼、洪涛涌起的雄奇景象,《望庐山瀑布》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珠溅玉迸的飞瀑。诗人将极普通的事物,变为令人惊叹的形象,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手法高妙。

诗歌语言方面,李白也有个人特色。李白崇尚道家的自然观,认为‚万物兴歇皆自然‛,反映到创作上,表现为自然率真,反对雕饰造作。他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称赞韦良宰的诗,其实用来说明他的诗,更为恰当。他的诗语言朴实通达,有的简直如同脱口而出的口语,明白如话,如著名的《静夜思》等。同时,李白诗歌的语言又是奔放的,充满激情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都给人奔涌而来,一气直下之感。

由于李白诗歌具有这些特色,直至今日,我们读他的诗篇,仍觉得慷慨激昂,痛快淋漓,感到一种少有的酣畅和满足,一种美的享受。

6.下列关于李白‚谪仙‛称号来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仙‛的称号,与李白的诗歌创作有关。

B.殷璠称李白的诗‚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C.李阳冰指出:‚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D.殷璠、李阳冰等人都注意李白诗歌纵逸若仙的特征,这一创作特色,给高一语文

第 3 页

共 8 页

人们留下了谪仙的印象。

7.下列对李白诗歌语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诗歌语言表现为自然率真,不雕饰造作。

B.韦良宰曾称赞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C.李白诗歌的语言书生味很浓,艰涩难懂。

D.李白诗歌的语言是奔放的、充满激情的。这是因为他注重遣词造句,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缘故。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谪仙‛的称号,李白诗歌的个性、意象、语言等方面对其诗的风格作了概括。

B.李白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将极普通的事物,变为令人惊叹的形象,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手法高妙。

C.李白非常讲究用词技巧,常常‚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

D.李白崇尚道家的自然观,认为‚万物兴歇皆自然‛,反映到创作上,表现为自然率真,反对雕饰造作。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9、下列词语中加横线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端正)

B.下江陵(向下游到)C.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D.渺沧海之一粟(眼泪)

10、下列句中加横线字与例句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高一语文

第 4 页

共 8 页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为其然也 A.托遗响于悲风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2、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第Ⅱ卷

四、(24分)

13、翻译句子(14分)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4分)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5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5分)

14、名句默写,任选5小题,共6小题。(10分)

(1)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师说》)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并序)》)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赤壁赋》)

高一语文

第 5 页

共 8 页

(5)客亦知水与月乎?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赤壁赋》)

(6)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五、(12分)

15、根据以下文字,筛选并整合信息,给‚知识经济‛下一个定义。(6分)(45个字以内)

以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传统产业为经济支柱,以大量损耗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而知识经济则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是一种如旭日东升的经济,不是传统模式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

16、依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有人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让人畅想。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8分)

大 鱼

安石榴

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长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长的大鱼。

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纳斯湖大鱼影响广泛,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为……等一下!

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湖中,排好,原木就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只是一幅版画。

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了一头奶牛、两只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园子。

那一次我到伯父家,正是关于大鱼的传说四处播散的时候,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到它。是的,从来没有。

我走进院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正在八月的秋阳里采集蜂蜜。伯父穿着一

高一语文

第 6 页

共 8 页

件半截袖的老头儿衫,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我看得心惊胆战——伯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都有蜜蜂爬来爬去。

我把照相机、摄像机、高倍望远镜等机械,高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没有说一句话,伯父伯母也未理睬我。

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大鱼吗?‛

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好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伯父把‚人‛字说得很重,‚人要是知道了,就不妙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我心里当时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打断大伯,说:‚求您说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然感到不同寻常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刚才还在我身边蹦跳着撒欢儿,这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进窗户下面的窝里去了。几只闲逛的鸡抻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细听,一边高举爪子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去了。

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暗淡,依然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涌起一层白雾,顷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涌来,然后……等一下,你猜对了。

大鱼出现了!大鱼又消失了!一切恢复原样。

我带的几件现代化机器等于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操作。我懊恼地坐在地上,看着鸡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颠儿颠儿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吠,森林里鸟儿们的歌声此起彼伏。我忽然想:其他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伯父却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又说:‚你倒是个有缘的,有时候它几年也不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点头。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都住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熨帖。伯父伯母每天仍然愉快地忙碌着,两只猪、一头牛短促的呻吟和悠长的叹息互相唱和,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一天晚上,伯母拿出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唠着,伯父就给我讲又一个惊人的森高一语文

第 7 页

共 8 页

林故事。野人?外星人?等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一个字。打死也不说。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12)

17.伯父为什么说‚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而且‚把‘人’字说得很重‛?(4分)18.从‚充满探索的欲望‛到‚打死也不说‛,‚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6分)

19.小说题为‚大鱼‛,却始终没有出现大鱼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描述大鱼的。(4分)

20.有人说:人是万物的主宰。文中伯父却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你认同哪种观点?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参与是今天这个社会的一种重要精神。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参与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请以‚参与与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注意: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学校、姓名等个人信息。

高一语文

第 8 页

共 8 页

第三篇:西城区高一期末语文试题

西城区2017—2018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

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24分。8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有些谈佛论道的书中将“执着”与“执迷”混用,窃以为十分不妥。“执迷”,差不多是指异化、僵化、知错不改。何致如此呢?无非“名利”二字。一旦进入温饱甚至富足,价值感常把人弄得颠三倒四。谋利谋到不知所归,其实也是在谋名了——所谓价值感。追求价值感当然没错。问题是,在这个仿佛一切都可以出售的时代,价值的解释权通常属于价格,价值感自然也是亦步亦趋。

价值和价格的差距无从固定,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当然这并非坏事。可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一旦显形为铺天盖地的广告,一旦与认钱不认货的媒体相得益彰,事情就不一样了。只要广告深入人心,东西好坏倒不要紧了——好也未必就卖得好,不好也未必就卖不好。媒体和广告沆瀣一气,价格既已不认价值这门亲,价值感孤苦无靠去拜倒在价格门下,也就不是什么费解的事。而这逻辑,一旦超越经济,走进社会各个领域,耳边常闻的关键词就只有利润、码洋、票房和收视率了,另外还有几个词在悄声附和:房子、车子、股市、化疗。此即执迷。

“执着”与“执迷”不分,本身就是迷途。这世界上有爱财的,有恋权的,有图名的,有什么都不为单是争强好胜的。人们常管这叫欲壑难填,叫执迷不悟,都有贬低之意。但爱财的也有比尔·盖茨,他既能聚财也能理财,更懂得财为何用,不好吗?恋权的嘛,有毛遂自荐的敢于担当,也有种种“举贤不避亲”的言与行,不对吗?图名的呢?谁愿意大家说自己没干好事,不是好人?不过是不图虚名、假名而已。争强好胜也未必就不对,阿姆斯特朗怎么样,就是那位身患癌症还六次夺得环法自行车赛冠军的人?对这些人,大家怎么说?会说他们执迷?当然不,人们会赞美他们的执着——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矢志不渝,都是褒奖。

“执着”与“执迷”分不清,是否正应了佛家的一个关键词——“无明”呢?“无明”就是一种糊涂:顽固不化,朽木难雕,不可教也。(取材于史铁生《放下与执着》)

1.下列词语中的“调”,与“又靠谁来调节它呢”中“调”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风调雨顺

B.众口难调

C.南腔北调

D.调和阴阳

2.对文中划线词语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亦步亦趋:这里借指价值感盲目追随价格的社会现象。B.铺天盖地:这里指当时的广告创意充满正气震撼人心。C.沆瀣一气:这里指媒体和广告商毫无底线地勾结起来。D.矢志不渝:这里赞美秉持执着的人内心的坚定与强大。3.对第二段中“事情就不一样了”一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市场条件下价值和价格的差距有些情况下固定。

B.市场条件下价值和价格的差距可以固定是坏事。

C.市场条件下价值与价格的不匹配超越经济领域。

D.市场条件下价值和价格的差距太大并不是好事。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致如此呢?无非“名利”二字

——运用设问,引发读者思考,也显示了作者内心的担忧。B.市场这只无形之手……

——运用比喻,形象地揭露了市场变化的疯狂和不可理喻。C.价格既已不认价值这门亲

——运用拟人,生动地反映了价格与价值之间关系的反常。

D.这世界上有爱财的,有恋权的,有图名的,有什么都不为单是争强好胜的 ——运用排比,展现了社会生活中人们心态的复杂和多样。

5.根据文意,分别概括“执着”与“执迷”的本质特征。

根据本学期所学知识,完成6-8题。

6.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

B.终不能踰河而北 C.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

D.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 7.下面文言句子中,不属于文言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B.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C.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

D.兵者凶器也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和提出“三美”说的闻一多,都是新月派诗人。

B.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明传奇《牡丹亭》的作者是冯梦龙。C.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种种不幸遭遇,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D.《守财奴》选自《欧也妮•葛朗台》,作者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

二、古代诗词默写。(8分)

9.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古诗词原句。(选作其中8小题)(8分)

①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诗经·伐檀》 ②诚既勇兮又以武。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 ③,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⑤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俯身散马蹄。曹植《白马篇》 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⑦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⑧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⑨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题。(12分。3小题,每小题4分)

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眼见他这种老态的拿侬与克罗旭他们,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可是到了全家戴孝那天,吃过了晚饭,当唯一知道这老人秘密的公证人在座的时候,老头儿古怪的行为就有了答案。

饭桌收拾完了,门都关严了,他对欧也妮说:

“好孩子,现在你承继了你母亲啦,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

“对。”

“难道非赶在今天办不行吗,父亲?”

“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噢!父亲……”

“好吧,那么今天晚上一切都得办了。” “你要我干什么呢?”

“乖乖,这可不关我的事。——克罗旭,你告诉她吧。”

“小姐,令尊既不愿把产业分开,也不愿意出卖,更不愿意因为变卖财产,有了现款而付大笔的捐税,所以你跟令尊共有的财产,你得放弃登记……” “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 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 “让我说呀,葛朗台。”

“好,好,朋友。你跟我的女儿都不会抢我的家私。——对不对,小乖乖?” “可是,克罗旭先生,究竟要我干什么呢?”欧也妮不耐烦地问。“哦,你得在这张文书上签个字,表示你抛弃对令堂的承继权,把你跟令尊共有的财产,全部交给令尊管理,收入归他,光给你保管虚有权……”

“你对我说的,我一点儿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哪儿。”

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

“小乖乖,这张文书送去备案的时候要花很多钱。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承继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弥撒给谁都可以了!……嗯!按月一百法郎,行吗?”

“你爱怎办就怎办吧,父亲。”

“小姐,”公证人说,“以我的责任,应当告诉你,这样你自己是一无所有了……”

“嗨!上帝,” 她回答,“那有什么关系!”

“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噢!父亲……”

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孝顺爸爸的姑娘。你现在爱做什么都可以。”

“明儿见,克罗旭,”他望着骇呆了的公证人说,“请你招呼法院书记官预备一份抛弃文书,麻烦你给照顾一下。”

10.结合文意分析,老箍桶匠葛朗台“常在女儿面前哆嗦”的原因是什么?(4分)

11.葛朗台获得原本属于女儿的继承权,用了哪些手段?结合原文作简要说明。(4分)

12.文中欧也妮形象的刻画,对表现葛朗台有什么作用?(4分)

四、经典作品阅读。(6分)

13.在“文化经典解读”和“文学名著阅读”中选定1题,完成相应要求。(6分)

(1)文化经典解读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结合你对《论语》以及孔子思想的了解,简要分析并明确这句话中所表明的“启”“发”得以实现的条件。

(2)文学名著阅读

小说《孔乙己》选自鲁迅的小说作品集《呐喊》。结合你对《呐喊》以及鲁迅创作思想的了解,简要描述并评价《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形象。

第Ⅱ卷

五、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4小题,每小题3分)

策字伯符,与周瑜相友,江、淮间人咸向之。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奇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

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①。康不与,术大怒,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为太守,策益失望。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已据之。时吴景尚在丹杨,繇至,迫逐之。景退舍历阳。策乃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术表策为折冲校尉,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策性阔达,善用人,士民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吴人严白虎等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吴景欲先击破虎等,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据会稽,屠东冶,乃破虎等。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

袁术僭号②,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礼辟③策弟权。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谓曰:“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至夜卒,年二十六。(取材于《三国志·吴书一》)

【注】①斛,古代量具名,当时十斗为一斛。②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此处指建安二年二月,袁术在寿春称帝。③辟,征召,任用。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术甚奇之

奇:引以为奇,器重。

B.比至历阳,众五六千

比:及,等到。C.策单骑出,卒与客遇

卒:最终。

D.公等善相吾弟

相:辅佐,帮助。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更用陈纪

∥ 寿春,术已据之 B.策乃说术

∥ 乃破虎等

C.士民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 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D.呼权佩以印绶

∥ 举贤任能,以保江东 16.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假如我袁术有像孙策这样的儿子,就算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B.景退舍历阳 吴景败退下来,驻扎在历阳这个地方。C.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

刘繇抛弃军队悄悄逃跑,各郡太守都争相把城邑捐献给孙策。D.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

许贡的小儿子和门客逃到江边躲藏起来。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孙策派人到袁术的军营中杀死了逃匿的骑兵,但是袁术并没有公开责怪他。

B.袁术先后两次食言,孙策大失所望,便借出兵历阳的机会与袁术公开决裂。

C.攻破严白虎后,孙策趁势重新安排地方事务,借此取得了主政江东的优势。

D.孙策被任命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也有利于曹操实现对各派势力的牵制。

六、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8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

杂诗①(其六)

曹植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仇亮②不塞,甘心思丧元。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③。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注】①此诗写于魏明帝太和二年。是年冬天,诸葛亮统蜀军伐魏。魏遣张郃拒亮,明帝亲为送行。曹植为此赋诗明志。

②亮:诚然,实在。

③太山,这里是指陕西境内的太乙山。其与终南山相接,正当蜀军入魏的冲要之地。

18.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飞观”,形容楼阁耸立,如飞鸟之在高空,写出楼阁之高,正适宜于远眺。

B.三四句写诗人登高所见,仿佛各个方向都能望到千里之外,视野极为开阔。

C.诗中的“烈士”与曹操“烈士暮年”中的“烈士”,都可理解为写作者自指。

D.最后两句写弦声转急,琴声悲凉,含蓄婉转地传达出诗人昂扬激越的心境。

19.请从诗句中的“悲心”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5分)

七、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20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20-23题。

冬 日 絮 语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在年前便感到岁月一天天变少,直到残剩无多!而一过了年,仿佛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感觉真的大有可为了。

如果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在日历上,还是在行走于窗前的阳光里?

窗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玻璃上的冰雪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茏却幽暗。我忽然对老人这个称谓产生了敬意。大概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样的明彻,才能有如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惟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朋友送来一盆香棒①,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 真的,那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阳光照进并充满香棒的每一片叶子和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是不是可以说,任何事物的出现,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骗子无法骗走的,正是人们内心那无比珍贵的单纯。以此而言,老人是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

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着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闪光的琴音。仿佛鲁宾斯坦②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我想在一张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一句话: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

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

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取材于冯骥才同名作品)

【注】①香棒,又名海芋、滴水观音,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大草本植物。②鲁宾斯坦,二十世纪著名钢琴演奏家。

20.结合文意,理解“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中“明亮”的含意。(4分)

21.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2)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22.文中写“最令人莫解”的冬日天空,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或效果?(4分)23.文中作者谈到了自己的哪些感悟?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自己的感受。(6分)

八、微写作。(10分)

24.前段时间,纪念内地恢复高考40周年相关活动广受社会关注。你有怎样一些与高考相关的记忆?你又会怎样去介绍高考?或者,你对高考又有怎样的期待或评价?

请根据提示,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50字。

第Ⅲ卷

九、文章写作。(50分)

25.以“那一片亮光”为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角度,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

感的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8.1

一、(24分)

1.(3分)C 2.(3分)B 3.(3分)D

4.(3分)B 5.(3分)“执迷”是痴迷于名利本身,“执着”是承担社会责任或展示生命价值。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答“二者的价值观不同”,得1分;只照抄原文“‘执迷’是异化、僵化、知错不改”“‘执着’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矢志不渝”,不得分)

6.(3分)C 7.(3分)A 8.(3分)B

二、(8分)

9.(8分)①河水清且涟猗

②终刚强兮不可凌

③河汉清且浅

④守拙归园田

⑤仰手接飞猱

⑥无边落木萧萧下

⑦水澹澹兮生烟

⑧樯橹灰飞烟灭

⑨三杯两盏淡

⑩江晚正愁予(余)

评分参考:每空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如果10题全作,以前8题为准。

三、(12分)

10.(4分)①他担心女儿不肯放弃继承权而紧张;②他想博取同情以利于获得继承权。

11.(4分)①葛朗台用“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麻痹女儿;②葛朗台用“牵肠挂肚”和“受罪”等拉拢女儿;③葛朗台用“按月付你一百法郎”哄骗女儿。(写出两个方面即可。其他合理理解与分析,也可)

12.(4分)欧也妮善良、天真、单纯、重亲情的特点与葛朗台的贪婪、狡诈、无耻形成对比,突出了(反衬了)守财奴灵魂的丑恶。

四、(6分)13.(6分)

(1)分析,是指根据语境就“愤”“悱”意义所作的推断或结合孔子相关认识而作的补充;明确,是指将答题内容用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来呈现。评分参考:分析,4分;明确,2分。

(2)描述,是指根据《孔乙己》就孔乙己形象所作的概括或结合《呐喊》整本书而作的补充;评价,是指将自己对形象的认识用鉴赏性的语言表达来呈现。

评分参考:描述,4分;评价,2分。

五、(12分)

14.(3分)C(卒,通“猝”,猛然,突然)

15.(3分)B(A选项中,第一个“已”意为“不久,以后”;第二个为“已经”。C选项中,第一个“为”是介词,替,给;第二个是介词,被。D选项中,第一个“以”为介词,把,拿;第二个为连词,来。B选项中,“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16.(3分)C(“捐”的理解有误,应为“舍弃,放弃”之意)17.(3分)B(“便借出兵历阳之机与袁术公开决裂”于文无据)

六、(8分)18.(3分)D

19.(5分)自己虽有亲赴前线赴难御敌以身殉国的想法,却又不被重视不被任用,内心生出壮志难遂的愤慨。

评分参考:分析情感,3分;结合诗句,2分。

七、(20分)

20.(4分)明彻、安宁,以及这种明彻安宁带给人内心的振奋、享受。

评分参考:两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1)(3分)香棒给严寒中的人们带来温暖美好的感受,让人仿佛在享受着春天的气息,显示出生活中的发现给人的影响之大。评分参考:三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3分)(就像光束能驱除生活中的黑暗一样)那些美妙的琴音和旋律深入人心,化解了人们内心的幽闭和昏暗,表现了艺术对人的感染力之强。

评分参考:三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写冬日天空的莫解和神秘,是对前文写冬日生活思考的一种延伸(或:应合了“冬日絮语”的选材风格),也为自己更开阔的人生驿站的思考作了铺垫。

评分参考:两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3.(6分)触摸岁月,珍惜时光;乐于创造,安宁自享;发现生活中的不平凡,热爱生活;感受艺术,驱除失意;认识自我,勇敢前行。评分参考:感悟,3分;自己的感受,3分。感悟回答出三个即可。意思对即可。有其他合理理解,也可。

八、(10分)(略)

九、(50分)(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孙策字伯符,和周瑜彼此友好,江淮地区的人们都趋向他。孙策的舅舅吴景当时担任丹杨太守。孙策投靠了吴景,并利用这个机会招募士众,得到几百人。兴平元年,他跟随袁术,袁术非常器重他,经常感叹说:“假如我袁术能有像孙策这样的儿子,就算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孙策有个骑兵犯了罪,逃进了袁术的军营。孙策派人追到那里杀了这个骑兵,事情了结之后,孙策到袁术那里谢罪。袁术说:“当兵的人喜欢叛逃,(我们)应当共同痛恨他们,为什么要谢罪呢?”从此军人更加敬畏孙策。

袁术最初许诺让孙策担任九江太守,后来却改用了陈纪。后来,袁术想要攻打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要三万斛米,陆康不给,袁术大怒,就派孙策去攻打陆康,他对孙策说:“以前我不应该用陈纪,每每懊悔自己本来的想法未能实现。现在如果抓到了陆康,庐江就真的归您所有了。”孙策率军攻打陆康,占领了庐江,袁术却再一次任用自己的旧吏为太守,孙策对袁术更加失望。在此之前,刘繇任扬州刺史,扬州过去的治所在寿春。寿春已经被袁术占据。当时吴景还在丹杨,刘繇一到,就把吴景赶走。吴景撤退并宿营在历阳。孙策就游说袁术,请求帮助吴景等人平定江东。袁术上表奏请孙策为折冲校尉,给他的士兵才一千多人,战马数十匹,宾客愿意跟随孙策出征的有数百人。等到了历阳,孙策的队伍就扩充到了五六千人。孙策所向披靡,没有人敢抵挡他的锋芒,他的队伍军令肃整,纪律严明,百姓都很拥戴他。

孙策性情豁达,善于用人,士人百姓没有不对他尽心尽力、乐于为他效命的。刘繇弃军逃跑,各郡太守也都放弃城邑四处逃走。吴郡严白虎等人聚众各有一万多人,到处囤聚。吴景想要先击败严白虎等人,孙策说:“严白虎等人不过是一群强盗,没有什么远大志向,这次出兵一定能擒获他们。”便率领部队渡过浙江,先后攻占了会稽、东冶,于是打败了严白虎等人。(孙策)将各地行政长官全部更换,自己兼任会稽太守,重新任命吴景担任丹杨太守。

袁术僭号称帝,孙策写信斥责他并同他断绝关系。曹操上表朝廷,奏请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这时袁绍势力正在强盛时期,而孙策兼并了江东,曹操的势力还不能控制孙策,想暂且安抚他,以礼征召了孙策的弟弟孙权。(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绍两军相持于官渡。孙策暗中策划袭击许都,迎汉献帝到江东。在他还没来得及派兵时,正巧被原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杀害。在此之前,孙策先杀了许贡,许贡的小儿子和门客逃到长江岸边躲藏起来。孙策独自骑马外出,突然和许贡的门客相遇,许贡的门客把孙策击伤。(孙策)伤势十分严重,他把张昭等人请来对他们说:“中原正陷入混乱,凭借吴越地区的士众,足以坐观天下成败。你们要好好辅佐我弟弟!”他又叫孙权过来,给他佩上印绶,对他说:“在两军对阵之际做出决断,与天下豪杰争胜,你不如我;举荐贤士,任用有才能的人,(使他们尽心尽力)来保卫江东,我不如你。”到了夜间去世,当时他二十六岁。

第四篇: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

中国上古神话有着一些截然不同的父本,据此呈现出驳杂、破碎、重叠、自相矛盾、风格多样的面貌,本土和异族的意识形态,并置于太平洋西岸的广阔空间,却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山海经》似乎是唯一的例外。它采用中国折扇式的空间叙事,将碎片重新拼绘,然后不断折叠与打开,形成一些奇怪的语词褶皱——“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山海经西山经》),诸如此类。这些副词“又”是褶皱的标记,它掩藏起“西四十五里”或“西六十里”的内部缝隙,将空间改造成一组彼此叠加的褶皱,犹如一把被仔细收起的折扇。

褶皱化的拼图,就是东亚失去神话的痛苦征兆。碎片制造了一种“谜语效应”,那些语焉不详的零碎字词,在跟历史叙事混杂之后,语义及其指向变得更加模糊。在战国和两汉的原野上,到处飞扬着从神话树上飘落的枯叶,仿佛是一堆来历不明的生物遗骸。

早期中国神话的破碎本性,盖源于春秋和战国,而非后世儒生所指认的秦朝。这方面的证据来自《孟子》,其中记录了战国时代卫国太宰北宫锜跟孟子的对话。北宫锜求教周朝爵禄如何排列的问题,而孟子则答道:我也不知详情,因为各国诸侯讨厌这些旧典会妨碍自己的作为,把它们全都毁了。正是这番出人意料的对白,揭出了翦灭上古文化的罪魁祸首,那就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们。孟说虽有为儒家贴金之嫌,但它却足以为第一代神话的亡佚,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尽管如此,鉴于上古宗教体系的瓦解和缺席,第二代神话只能长期保持碎片化的容貌,难以形成神话的内在叙事结构。但在今天看来,内在混乱的第二代神话,仍然不失为一种文化瑰宝。它的作者大多为各地移民,引用了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印伊的诸多原型,支离破碎而生气盎然,充溢着明快的童年气息。更重要的是,基于非洲原型的基因力量,第二代神话和第一代神话一样,基本沿用了相同的神名音素标记。正是这种识别标记,维系了两代神话的有限连续性。与此同时,在一个民族觉醒的年代,新神话所提供的素材,足以支撑中国人的价值信念,以重构民族血缘叙事的基本母题。

这是一场双向的精神运动:一方面是春 秋战国诸侯消灭古籍、秦始皇焚书坑儒和项羽的火烧咸阳,这些凶险的事变,导致上古神话的逐级瓦解,形成被洗劫一空的作案现场;而另一方面,战国和两汉文人,孜孜不倦地寻找残留的碎片,在捍卫神名音素标记(参见本书第一章)的前提下,以西亚神系和印伊神系为原型,挪用、捡拾、拼贴、填充、重释和新撰,辛勤勾勒第二代神话的模糊轮廓,形成东亚神系的南北两个支系。这种严重分裂的状态,正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文化景观。但鉴于汉儒过于热衷血缘世系叙事,并掀起大规模的篡经运动,导致神话的再度受伤,双向运动虽然有过两个相反的向度,而最终的结局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加速中国神话的湮灭进程。最终,我们只能无力地面对掩埋众神的墓葬。

(摘编自朱大可《破碎的中国上古神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上古神话有着一些截然不同的父本,呈现出本土和异族的意识形态并置的情形,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

B.据《孟子》的有关记载,早期中国神话的破碎本性,并不是来自后世儒生所指认的秦朝,而源于春秋和战国时期。

C.内在混乱的第二代神话,虽然长期保持碎片化的容貌,难以形成神话的内在叙事结构,但一直是一种文化瑰宝。

D.汉儒过于热衷血缘世系叙事,并掀起大规模的篡经运动,导致神话的再度受伤,加速中国神话的湮灭进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山海经》采用中国折扇式的空间叙事,将碎片重新拼绘,然后不断折叠与打开,形成一些奇怪的语词褶皱.B.战国时代卫国太宰北 宫锜跟孟子的对话,出人意料地揭出了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们,才是翦灭上古文化的罪魁祸首。

C.鉴于上古宗教体系的瓦解和缺席,新神话所提供的素材,足以支撑民族觉醒年代中国人的价值信念,以重构民族血缘叙事的基本母题。

D.东亚神系的南北两个支系是战国和两汉文人通过挪用、捡拾、拼贴、填充、重释和新撰而形成的,因此,这两种文化景观处于严重分裂的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褶皱化的拼图,碎片化的“谜语效应”使整个东亚神话失去应有的魅力,使战国和两汉时期的神话与历史叙事混杂,变得语焉不详,更加模糊。

B.一系列凶险的事变的发生,导致上古神话的逐级瓦解,孟说虽有为儒家贴金之嫌,但它为第一代神话的亡佚所做的解释还是合乎逻辑的。

C.第二代神话的作者大多为各地移民,引用了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印伊的诸多原型,且以神名音素标记,维系了两代神话的有限连续性。

D.这场双向的精神运动,虽然有过两个相反的向度,但最终却使中国神话系更加破碎,让人们只能无力地面对掩埋众神的墓葬。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 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易》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和《诗》《书》《礼》《春秋》合称为“五经”。

B.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C.天圣为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有司是指相关官员或有关部门。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5.下列四个选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B.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C.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D.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3分)

(3)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8.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9.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齐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莼鲈之思这个成语现在已经成为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与之相关的两句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刘义隆虽有 的雄心壮志,而最后却落得一个 的结局。

(3)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他在“故国神游”中,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 _,_”的心底悲歌。

(4)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_”不仅是对蔺相如隐忍、退让的行动描写,更为后人留下了“回车巷”的典故,而“_,” 这两句语言描写更体现了相如以国家为重、不记个人恩怨的宽容大度。

(5)《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第(1)一(4)题。

凡忠必愚:冯道

刀尔登

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

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这是一首骂冯道的诗。作者是元朝的“思想家”刘因。

冯道的挨骂,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拿丧君亡国不当一回事儿。但说起来,“梁唐晋汉周,播乱五十秋”,一转瞬之五十几年,中原五次易主,如走马灯;便是同一朝里,亦君臣互噬,父子相残,一镇之内,杀帅夺旄,习为常事;各路兵将尽是虎狼之性,称孤道寡者不过沐猴而冠,借《沙家浜》里一句词,叫做“忠在哪里,义在何方”。此时能知些廉耻的,便自谓胜人一筹,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主辱臣死?从后梁的张文蔚、杜晓,到入宋的范质、吕端,一批名声尚好的大臣,都是前朝旧人,岂独冯道为然?

冯道另 一挨骂处,是奉使契丹,有汉奸之嫌。不过唐代的华夷之防不像后世那么严,安史乱后,更是严也无从严起。陈寅恪曾论河朔藩 镇为“胡化集团”;中原五代,更有三代是沙陀人建起来的。石敬瑭父事契丹,固然无耻,但心甘情愿给他人做奴才的,从古代到今天,难道又少了?石敬瑭不过是“皇帝”,当天下之重,格外地没面子而已。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遗患二百年,罪过不小,但他自己就是沙陀人,“汉奸”两字,用在他身上,原本不伦不类。冯道虽是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又当极废州裂之季,责他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他在契丹的言语,“哄洋鬼子”而已,“弱国无外交”而已;脸皮厚是真的,但脸皮不能如此之厚,他也不用去了。

冯道不以谄媚事人,而能取容于四朝,可见这个人是很滑头的。逢大事则依违两可,不得罪武人,不预废立,这大概就是他的自全之道。冯道善持大体,若说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倒也看不出来。有个人嘲笑他,如果走得快了,怀里一定会掉出兔园策来,他也不以为愧。他的好处是心胸开阔能容人,得罪他的人,他并不报复。诗人杜荀鹤的才能倒高,但刚在朱温那里得宠,便在家中气冲冲地掰着手指头,算计都有谁得罪过自己,准备尽杀之。这等倾险之徒,不如冯道这样的庸人远甚。

五代兵连祸结,黎民深被荼毒,当此之时,忠为下,仁为上。冯道慈悲为怀,活人无数,然而他的口碑居然还不如史弘肇之流的“好汉”,这只能说是老百姓做刍狗做惯了。史弘肇这种人,不逢其会,杀猪屠狗而已。但人如草芥之时,必有视人如草芥者出,选对主子,多杀人,便可为英雄。史上名气最大的,不是大凶大恶之人,就是大仁大善之人,说明社会出了毛病,不是纵人为恶,就是逼人去做常人所难之事。如冯道者,一平常人耳,以其平常混世界,也以其平常挨人骂。

《宋史》批评五代臣子视事君犹如拿钱干活儿,改朝易姓,就像换个东家,一拍两散,——便该如此!司马光骂冯道为奸臣之尤,理由是冯道“求生害仁”。——在司马光的头脑中,“忠”与“仁”已经分不清了。汉代起,忠的地位上升,成为伦常之首。以忠君为大节,把它像草标一样插在头顶上,倒忘了孔子的仁,孟子的义。只知吠非其主,不问善恶是非。这倒省心,最不堪时,至多落顶“愚忠”的帽子——愚忠愚忠,好像还有什么不愚的忠。其实哪里有呢?凡忠必愚。

评说人物,古人也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问题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以忠为大,则义为小;以节为上,则仁为下。在司马光、欧阳修看来,冯道所做的善事,只是“小善”——如他的廉俭,如他念诵聂夷中的《伤田家诗》来感悟李嗣源,如他劝耶律德光不事杀掠,如他救下违反买卖牛皮禁令的二十人;如武将把抢来的妇女送给他,他置之别室,访得其家送回去;及随辽北上到恒山,见到被辽兵俘掠的士女,掏钱赎出,设法送归乡里。——在忠字当头的史学家眼里,大节既亏,这些小善也就无足道了。

五代的惨剧,本可换回些出息的。但宋儒纷纷而出,把观念的旧山河收拾起来,重入轮回。此后纷纷攘攘,不出矩。至明亡,才有人认真地琢磨些事情。但——仍以冯道为例——无论是王夫之,还是顾炎武、黄宗羲,都以冯道为小人,批评誉冯道为“吏隐”的李贽为邪妄。在三人者,身为胜国遗老,自然要痛骂不忠之人,好像大家都来做忠臣节士,便有万年不倒的王朝了。见王朝而不见国,见国而不见民,见民而不见人,此其所以翻遍坟典,拍破脑袋,也想不出出路者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冯道在历史上为人唾骂,原因之一在于他历仕四朝十一主,不顾君臣之义。但在作者看来,历史上其实还有一批名声尚好的前朝旧人,因此冯道的行为无可厚非。

B.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冯道作为汉人立身沙陀人之朝,都曾被后人视为汉好,但因当时本来就是乱世,责之以民族大义,是以后世人之所见,责前人之所不见。

C.冯道虽无特殊才能,却心胸开阔;诗人杜苟鹤虽才能出众,却心胸狭隘。在作者看来,杜荀鹤远不及庸人冯道。

D.《宋史》批评五代臣子事君不忠,司马光骂冯道是奸臣之尤,从此“忠”己 成功取代“仁”和“义”,成为儒家的主流价值观。

E.文章以“凡忠必愚”为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凡是无限忠诚于封建君主的臣子都是愚人;其二是凡以“忠”作为唯一价值尺度来评判古人者也都是愚人。

(2)作者刀尔登曾指出“事不宜以是非论者,十居七八;人不可以善恶论者,十居八九。”请结合冯道的有关事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3)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4分)

(4)作者认为“凡忠必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4分)

第II卷(表达题共52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2.下面六句话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三个是(2分)

l.包钢一中曹继森被北大预录取的消息不翼而飞,曹继森很快成了鹿城家喻户晓的明星,人们在赞叹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体育这条升入大学的“捷径”

2.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地质地形复杂,建设难度较大,有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才能做好沿途占用土地和搬迁住宅的工作。

3.这儿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秋季拍卖会上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4.和千千万万对未来充满信心的 大学生一样,从美丽而纯洁的象牙塔迈进光怪陆离的社会,小陆的心底充斥着惶恐不安的动荡感。

5.1946年5月,王云五担任国 民 党行政院的财政部长,对即将到来的币制改革,他踌躇满志可是不到三个月,金圆券贬值,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6.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B.邵逸夫的传奇人生令人感慨,他随兄十几岁时闯南洋,饱尝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之苦,从命运的夹缝里打拼出成功。

C.近年来,政府在户籍管理、土地流转、农民工报酬等方面开始了有利于改善农民工境遇的改革,但从社会基本面观察,国家现行体制还没有为农民工平等的产业工人地位作好全面准备。

D.只有当促 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2分)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 目。而_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①。正因如此,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②。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16.下面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3分)

五、写作(4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围观高考状元成为一道热热闹闹的社会风景线。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有识的教育界人士提醒不应炒作“状元”秀,但是新出炉的“状元”仍为学校、教辅机构、企业家争相追捧,成了商业价值飙升的“小金人”。围观高考状元,到底在围观什么?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千年“状元”情结,有商业时代对明星效应的炒作,有附着在分数崇拜牛的教育公平期待,此外就是人们对于未来可能的杰出人才的期望。

对于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你有那些感受、理解和思考?请就此写 一篇不少于800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五篇:高一期末试题

2011—2012学(上)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其贡献的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设臵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是人性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臵,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乐”

高一语文

共 8页

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10年5月6日,有删改)

1.下列有关“礼”的发展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先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套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开始完备、成熟起来的,其原因就是当时产生了大量的礼乐歌舞形式。

C.周公是礼乐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殷商的礼乐形式,并注入“德” 的因素,使其有较大的发展。

D.先秦的礼乐文明经历代继承发扬和变革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秩序与和谐的内在思想也在与时俱进。

2.下列各项对“礼”与“乐”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人性的基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它能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能陶冶情操,移风易俗。

B.“礼”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

C.在远古传统中,“礼”“乐”并存,涵盖了一切;自从周代以后,“乐”便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D.由于“礼”“乐”的结合,能够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所以孔子常常将礼、乐两个方面相提并论。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礼乐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礼乐仪式。B.夏朝时期,“礼”的意识开始产生,礼仪制度就开始初步建立。

C.孔子不仅整理、传播了儒家经典“六经”,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D.礼乐文明强调通过礼教,让人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高一语文

共 8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臵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课.农桑 课:督促 B.卒奏寝.其事 寝:搁置 C.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要:邀请 D.命有司以礼存.问 存:看望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邵宝性格耿直、不附权奸的一组是()①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 ②有司校勘,独无宝迹 ③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 ④宝至京,绝不与通

⑤无大过,不知所劾 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一语文

共 8页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母亲,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母亲有病,左手麻痹不仁,他早晚奉侍在母亲身边。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4分)(2)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3分)(3)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8.这首词前两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9.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

(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

《离骚》)

(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屈原《离骚》)(4)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

高一语文

共 8页

乙 阅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三叔郁达夫的少年时期 郁风

对于三叔达夫的记忆就像一幅非常熟悉的亲切的画,却是只有色彩没有线条,只有光影没有具像了。

三叔达夫自幼智慧过人,七岁入私塾启蒙,九岁时就能作诗,他后来的《自述诗》有“九岁题诗四座惊”之句。他在一九二七年回顾童年时写道:“我在小学中学念书的时候,学校的功课做得很勤,空下来的时候只读读四史和唐诗古文,当时正在流行的礼拜六派前身的那些肉麻小说,和林畏庐(即闻名翻译家林纾)的翻译小说,一本也没有读过。只有那年正在小学毕业的暑假里,家里的一只禁阅书箱开放了,我从那只箱里,拿出了两本书来,一部是石头记(即《红楼梦》),一部是六才子书。”

在富阳高小三年级(实际读了两年,十二岁)毕业后到杭州投考杭府中学,被录取了但又因一时学费不够而改入用费较低的嘉兴府中学读了半年,才又回到杭府中学。这时期他的全部爱好都在读“闲书”和游山逛水,仅有的零用钱都送进叫做梅花碑的旧书店里,据他自己在自传中说,当时买来的书中使他狂喜的有数部:一部是《吴诗集览》(清代诗人吴梅村的集子),一部是《庚子拳匪始末记》,这本书“使我满肚子激起了义愤”,还有一部是“署名曲阜鲁阳生孔氏编订的《普天忠愤集》,甲午前后的章奏议论,诗词赋颂等慷慨激昂的文章,收集得很多,读了之后,觉得中国还有不少的人才在那里,亡国大约是不会亡的。”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这些前辈古人的民族正气文章,培育了他的爱国诗人的气质。稍后他又涉猎诗集词曲杂剧,他的《自传》中说:“真正指示我以做诗词的门径的,是《留青新集》里的《沧浪诗话》和《白香山词谱》。……记得《桃花扇》和《燕子笺》是我当时最爱读的两部戏曲。”也可以说受这些作品的感染孕育了浪漫主义的萌芽。这时期的少年达夫已经像着迷似的作些诗词,并且私下里用笔名向报纸投稿,“第一次投稿被采用的,记得是一首模仿宋人的五古,报纸是当时的《全浙公报》”,据他说直至两三年后,觉得投稿已有七八成掌握,才用真名发表。那时的真名可能是“郁文”。

读了两年中学,到了一九一0年十四岁,他认为学校里教的中文已没有什么好读的,科学在当时也不被重视,算来算去只有英文是他所欠缺的,于是就转入了美国长老会办的育英书院。数月后由于参加了反对校长的**而被开除,又转入另一浸礼会办的教会中学,仍旧看不惯那个教务长的奴颜婢膝,谀媚洋人,趾高气扬,压迫同学。他说:“是在这一年的年假放学之前,我对当时的学校教育,实在是真的感到了绝望,于是自己就定下了一个计划,打算回家去做从心所欲的自修功夫”。他的计划就是:订阅上海发行的进步报刊,遍读家里所藏的四部旧籍和在杭州买的许多新书,在已读完第三册文法的基础上自修英文。“若能刻苦用功,则比在这种教会学校里受奴隶教育、心里又气、进步又慢的半死状态,总要痛快一点”。于是真的就住在富阳家乡那所老屋里两年,忍受着亲友长辈的非难和邻人的讪笑,阿太和祖母管不了他,能管他的大哥——我的父亲又不在家,他是完全自由地读自己爱读的书,精读了《资治通鉴》和两部《唐宋诗文醇》和其他典籍,有时一个人到田野间去,接触到农夫疾苦,再就是阅读上海寄来的报刊。他深有体会地说:“实际上这将近两年的独居苦学,对我的高一语文

共 8页

一生,却是收获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预备时代。”

如果说他在日本高等学校时期继续不同程度的搞通了英、日、德、法、俄五国文字,遍览世界名著,吸取了外国文学的成就,那么,在他去国以前的少年时期就已奠定了他的中国文学基础和养成了爱国诗人的气质。

(节选自郁风《一个真正的文人——三叔达夫》)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传记主要是通过郁达夫的侄女郁风的回忆讲述了郁达夫少年时期读书和求学的经历,对正在求学的我们很有启发。

B.在嘉兴府中学和杭州府中求学期间,郁达夫酷爱读书,诗、词、曲、杂剧、小说、史书均有涉猎,并计划遍读家里所藏的四部旧籍和在杭州买的许多新书。

C.中学时,郁达夫对作诗词很着迷,还经常向报纸投稿,但都是用笔名,直到他自己觉得投稿有绝对把握之后,才用真名。

D.郁达夫后来留学日本,在这期间因能读懂多国文字,所以接触了大量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这对他的文学生涯的影响要远远超出少年时期的积淀。E.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强调了郁达夫少年时期的勤学苦读为他后来在文学上取得重要成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郁达夫为什么对当时的学校教育“感到了绝望”?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6分)

(3)第三段写郁达夫中学时期读了许多“闲书”,这些“闲书”对他产生了哪些影

响?简要回答。(6分)

(4)郁达夫的“独居苦学”的经历给你哪些启发?请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经

历简要回答。(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

吧。B.“天河一号”开发团队是一群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年轻人,他们立志在有生..之年..

开发出领先世界水平的超级计算机。C.面对经济危机,中国企业移花接木....,迅速抓住中央政府扩大内需的机会,积极开阔国内市场,使企业走出困境。

D.最近一期的《瞭望新闻周刊》有文章称“消费就是爱国”,有关专家撰文加以嘲笑:我从来没有想到量入为出....的生活方式,居然会成为一种道德瑕疵。

高一语文

共 8页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A.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开封市司法局已组成调查组,就被媒体称为“冲凉死”的开封市劳教所学员穆大民死亡事件展开调查。

B.酸奶比鲜奶更容易消化吸收,它特有的益生菌能够以足够数量直达肠道,并保持更持久的活性,有效改善食物的胃肠通过时间。

C.北大不久前宣称,明年自主招生时将拒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这一举措的目的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

D.虽然现在所学的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功夫,就一定能够学好。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蕴含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

①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各地声腔 ②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③“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 ④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⑤形成了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⑥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

A.④③⑥②⑤① B.②③①⑤④⑥ C.③⑥②①⑤④ D.②①⑤⑥④③ 15.下列句中,加黑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媛这次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1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内容。(3分)(不超过30个字)

5月2日下午4点,载着198名朝鲜红楼梦剧组演员的专列驶入丹东口岸。据了

解,由朝鲜国家级艺术团——血海歌剧团潜心50载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红楼梦》将于5月6日至9日登陆北京电视台大剧院。又有消息说“韩国版古装红楼梦”要上演了。于是,有网民很担心,说“完了,中国四大名著要换国籍了”。17.阅读下面的文字,仔细揣摩划线句子的特点,仿写三个句子。(6分)真正的沉默是一种至高境界的“无言之美”:高山沉默自是一种稳重,月亮沉默自是一种娇羞,松竹沉默自是一种坚强,。

六、作文(60分)

高一语文

共 8页

有这样一个蒲公英的故事:在地中海东岸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特殊的蒲公英,它们不是按常规来伸展自己的生命,如若没有雨,它们一生一世都不发芽、不开花。但只要有一场小雨,不论这雨什么时候落下,它们都会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迅速发芽、开花,并在水被蒸发之前,抓紧时间做完结子、传播等所有的事情。这启示我们:只有善于抓住机会,才能创造奇迹,成为了不起的人。可是,很多人往往生活在抱怨、自负、享乐中,这不值得深思吗?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确定文体,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

共 8页

下载高一期末语文试题(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期末语文试题(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经济生活期末试题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5. 7级地震。民政部决定向云南调运10000床棉被、10000件大衣、5 000顶帐篷等物资。这里的“棉......

    高一政治生活期末试题

    高一思想政治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以下是高一政治生活期末试......

    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共五篇)

    苏州市 2018 年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 高 一 语 文 2018.1 注意事项: 本卷共16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请将所有的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在本卷上答题无效。......

    高一语文试题

    某某市联校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

    高一语文期末工作总结

    高一语文期末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我最初担任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十月下旬开始工作调整,我担任高一(5)班语文教学工作。 这学期的语文课的的教......

    高一语文期末工作总结

    高一语文期末工作总结 高一语文期末工作总结1 一、试题内容和形式:以高一语文H版教材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为主要依据,主要考察学生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其中涉及词语......

    高一语文期末反思

    高一语文教学期末反思弹指之间,站在讲台上的时间已快半年,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太多不足,趁着余味认真反思,以此鞭策勉励自己。 一、研读文本不够透彻。一篇文章只有自己读懂了,才......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模块考试试题6

    民乐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拓(tà)粗糙(zào)修禊(qì) 孱头(cà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