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磨课随笔——收获着我的快乐
磨课随笔——收获着我的快乐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硕果累累的美好时节,我们紧紧跟随远程研修的专家,认真观看视频,学习教学新方法,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一路走来一路欢笑。
最后阶段的磨课,忙得我们不亦乐呼,每天的生活更加充实。白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晚上写作业,研讨,探究;就是午餐也不忘讨论磨课。有时忙到半夜,一晚上都坐在电脑前忙于设计教案,修改教案。老公看到这情景,总是和儿子开玩笑说:“王府要出教育‘大专家’喽。”因为磨课,老公和孩子都离我远远的了,说是怕耽误“专家”研究。虽然时间感觉到紧张,家庭的事情也放弃了一些,但真正投入到磨课中,那种过程只有参与的人才能感受到,那是一种收获的喜悦,那是一种登上高山,胜利的快乐。反复的备课,上课,研讨,反思,总结……虽然繁琐,绞尽脑汁,但看到最后的录像课上,孩子们能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开心畅游,汲取更多的营养,我们累并快乐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磨课,享受着这种快乐!
第二篇:在磨课中收获着,进步着
在磨课中收获着,进步着
在磨课的这几周中,我们感受着辛苦劳累,慨叹着时光飞逝,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着进步,品味着成长的快乐。首先,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其次,磨课磨出了教师的创新精神。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思想的碰撞闪出创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鉴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师的课堂展示和磨课材料当中处处彰显教师的创新元素。我们把创新又融合到了一起。
再次,磨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在磨课中我们全力以赴,不断修改教案,无形中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在一次次的修改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我们发现,从教学中的小问题、小细节着手,针对于一个点,深入剖析,长期坚持,就可以一个一个攻破我们教学的难关,一点一点化解我们教学的难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地取其精华,借鉴便于操作的程序步骤,使我们英语教学开展的更加扎实、有实效,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的精彩纷呈。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第三篇:磨课收获
磨课收获
在磨课过程中,有困惑、有新喜、有兴奋、有彷徨,总之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虽然感到有点累,但感到自己收获颇丰,下面我就讲讲自己的收获。
1、磨课营造出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教师们在一起磨课,人人皆能上台展示自己的个人教学成果,教师之间看得也就更准,理解也就更为深刻。因此在一起讨论或交流起来气氛尤为热烈。每位教师都得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每位教师在磨课的整个过程当中显得认真、仔细、小心、专注,经常忘了时间,仿佛是有说不完的话。办公室里、茶余饭后老师们的话题都是磨课。
2、磨课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堂课,经过一遍遍的试教、调整,再试教再调整。在磨课的过程中,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研读教材重要性,越磨越让我们觉得反思自己的教学必要性。通过磨课为我们的反思提供了空间和素材。一次次的磨课,是对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检测,而这样的检测必然带来经验和教训,将经验进行提升、将教训进行转变,课就会越磨越精细。也就在这种互帮互助的教研组评课、议课中,教师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得到了较快的提升。
总之,磨课能指导教师深刻理解教材,能指导教师学会精益求精,能让教师更加沉稳、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课堂。
3、磨课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
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地方及学生实际,如何在几轮的磨课当中更富新意和创意,使得听课学生、教师不感到乏味,教师是决不能照搬教材,必须要对教材有所创新。因此,教师们在备课时拼命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因素。因此每堂课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议课时,教师的点评,是从自己的角度提出的,更是自己的,新颖、独特的。思想的碰撞更能闪出创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鉴又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师的课堂展示和磨课材料当中处处彰显教师的创新元素。
4、磨课磨出教师的写作水平
教师经过磨课、整理和反思,语言的运用变得更为精辟、简练、生动。议课时教师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理论性更强,更为客观实际和具有诊断性、穿透力。可说磨课把教师的嘴皮磨薄了。磨课过程当中必须有教师的成长记录及成果,即教师必须有个人的教学设计、说课稿、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因此教师的笔尖都被磨尖了,加上学校的电脑上网了,教师们更有兴趣更为踊跃在网上发表文章和磨课体会。你说经过这样的锻炼,老师们的教学水平能不提高吗?
“磨课”活动虽然即将暂时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思考和研究将在新的起跑线,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第四篇:磨课的收获
磨课的收获
磨课活动的参与,使我进一步明确了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钻研教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分组协作、游戏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中学习英语,提高学习效果。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不过,这磨课的“磨”字就如侠客十年磨一剑、修炼得道一样,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磨课的过程,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对课程标准重新解读的过程;是与同事交流的过程;是分析学情的过程;是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过程;是综合运用教学理论的过程;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过程;是课程整合的过程;是教法学法的最优化选择的过程。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我们全体英语老师渐渐成长了,教研水平得到了提高。
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我们正是在“磨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
我深深体会到,在今后的教学路上不但要善于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还要和大家有沟通,有协调,有合作,有争论,眼界才能更开阔,愿今后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小学英语分层布置作业的好处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使小学英语作业以听说为主,趣味浓厚,形式多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探究合作,使其所学的知识在作业中得以升华,使其技能在作业中得以掌握,使其能力在作业中得以形成,使其思维在作业中得以发展。同时,学生的情感、意志、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培养。通过老师精心的设计,新颖、独特和具有吸引力的开放性、个性化作业,使学生能轻松和愉快地学习,并能学有所用。
英语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分层次。分层作业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课堂表现、掌握程度、已有水平等,设计出不同目标、不同的内容、不同要求并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完成的英语作业,它可以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获得发展:优等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中等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学困生则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在批改时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那么如何来分层次设计作业呢?
首先,对作业对象进行分层,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优等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当然,这三个层次的学生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实施动态管理,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课堂表现、学习成绩的变化,适时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调整。A层次是班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以及潜力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C 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余的为B层次。各层次的人数根据班级情况而定。这样分层、设组的优点是对各类型的学生都顾及到,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层,依据每单元学习目标的不同,可以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和口语作业。对于A类学生,作业应实行口语与书面相结合,加大语篇阅读的同时还要注重口语训练和写作训练。C类学生应识记基本词汇,同时背诵课本上重要的短语,翻译课本上的对话及课文,模仿课本对话编写相类似的对话。B类学生应加大基本词汇的巩固,补充难度低一点的语篇阅读进行训练,编写课本相关话题的对话,用所学的相关短语造句等作业。学生作业内容不同,但对于完成作业的每个学生来说,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三,对作业难度进行分层,以优等生的作业为基准,适当减少中等生难度大的题,用难度中等的题来补足作业量,大量减少学困生难度大的题,用容易的非常基础的题来补足作业量。无论哪一层次的学生,基础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并尽量做到各层次学生作业总量相同。例如,A类作业侧重于动手动脑能力较强的综合运用的作业,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加大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任务型阅读等语篇训练和作文训练。甚至可以让他们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或讲解作业;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如抄写记忆单词、词组和翻译课文,完成练习册中的部分题目,让此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长、学有所乐,逐步积累,稳中求升;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有选择性的写作业,开放性、自主性更强一些。
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应付了事及相互抄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的机会,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外作业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
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均有收获,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都是很有效的。
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A组学生面对强手也不象过去那么大意了,过去那种盲目自满、高傲的优越感打消了,因为稍有不慎,便同样有被降级的危险,这样就把压力变成了动力。B 组的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并尝到了学习英语的甜头,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起来,改变了过去那种“要我学”的被动局面。C 组的学生也觉得被重视起来,不再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对英语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现出积极主动学习的倾向。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总之,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了过去那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促进了班级的良好学习风气,也使得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获得发展能力,张扬个性,拓展空间,挖掘思维的良性发展,就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这也正是我们英语老师的期望。
磨课总结
朱老师这节课的重、难点把握准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时间安排合理。在大容量的课堂内容中,能清晰、明确重难点操作流程。使“重、难”点能充分被消化、理解和吸收。每个环节设计合理,符合文本及文本延伸,紧紧围绕文本展开教学环节。并且前一环节为后一个环节做铺垫,层层展开。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连贯,流畅,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完美结合。朱老师经过多次时间的调整,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无不感染了每个参与者,为我们进行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这次磨课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我们知道,磨课的过程是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磨课”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成果。通过磨课,使我们对教材的剖析更深刻,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都得以提升。
我们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磨练中成熟起来,正是在“磨课”的困惑和痛苦,顿悟和快乐中,我们感受着成长!如何将“磨课”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继续研究、改进;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研中继续深入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在磨课活动中辛苦着,但却收获着,快乐着。这次的磨课活动对于我们来说又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工作,也很少有机会对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小技巧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提升,而磨课活动不断促进我们去反思,不断去修改,不断去钻研教材,最终磨出一堂比较满意的好课。
教学之路是漫长而久远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开拓进取,努力钻研,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整个磨课过程老师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每个人的认真、敬业、独到的见解无时无刻不在让我们感动着。真是“为磨精课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一路走来,我们收获颇多。无容置疑,这次磨课又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次绝佳机会。
第五篇:在磨课中收获
在磨课中收获在赛课中成长 —— “课内比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恩施市小渡船中学张居武
近年来,追求课堂高效的新课改在全国如火如荼展开,被恩施市教育局确定为高效课堂试验学校的小渡船中学,迅速投入到课改浪潮中,探索出了“学、教、练”高效课堂流程在全校推广。本学期以来,学校积极响应省、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活动,让“学、教、练”模式的高效课堂研究进一步落到实处。我作为“全员赛课”中的一员,经历了自选课例、个人主备、组内磨课、试讲、再磨课、再讲、反思、评课的全过程……我终于体验到了破茧成蝶的惊喜。
课前研讨——十指抱拳力千钧
开学初,学校制定出了各学科组赛课的日程安排表,我参加赛课的时间是9月26日。我担任的是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根据赛课日程表我积极投入到导学案的设计中去。我紧紧围绕着导学案要充分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指导科学化”的原则开始了个人主备。经过几天思考,经过几番修改,导学案编写出来了。9月12日下午,我们八年级语文组的全体教师针对我主备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的导学案进行了课前研课。同事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给了我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导学目标要具体,叙述要一目了然;导学过程的编写要重学法指导;检测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等等,经过研课使我的导学案的思路更加清晰,活动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组内磨课——反复切磋求成形
9月17日上午,我们组的全体老师齐聚八四班教室,问诊我的第一次试讲(《记承天寺夜游》)。课堂上,我总是担心学生学不会,讲不清,说不准,浪费时间多,放不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的小组合作也只能是蜻蜓点水,草草收兵。小组展示时,一出现学生吞吞吐吐,思路不清时,我就急于强行介入,一节课下来,教师活动的时间远远超过学生活动的时间。
课后,我们组的老师们再次聚在一起开始了磨课。同事们一针见血地指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有的建议先分任务,然后再开展小组的交流,可节约时间;有的建议将大问题化成小问题,分解难度;有的建议交流一定要充分,全班大展示可有选择性地进行……听了同事们真诚的建议,我的教学思路开阔多了,这为我下一步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了许多参考的依据。但同时也把我带入了一个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觉得这些建议都特别好,因而全盘吸取、不忍舍弃,以为这样就可以使我的课更完美、更精彩。结果在第二天的试讲中,面对导学预设的一连串问题,“学”这一环节却又占用了过多的时间,眼看剩下的预设内容完不成,我只好又来越俎代庖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再次走了过场,根本无法很好的落实。面对再一次的失败,我开始灰心丧气:这哪里是磨课呀,简直是磨人嘛!
下午,教研组成员再次坐到一起,坦诚相待,出谋划策。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重难点的体现,到教学流程的设计,甚至到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同事们各抒已见。在讨论交流中,大家的见解相互摩擦,思想相互碰撞。一致认为,讲台一定要让给学生,黑板一定要腾给学生,话语权一定要还给学生。要充分相信学生,要让他们畅所欲言,不要一味追求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记住了多少内容,而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动起来,思维是否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激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讨论结束后,同事们鼓励我再来试一次,并反复叮嘱一定要严格遵循“学、教、练”的流程。
有了这三次磨课,我终于对语文课堂中的“学、教、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我在整合同事们的意见后,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形成了我最后确定的导学流程,就是将原来那个比较细化、复杂的导学案大胆的简化成了三大版块:有味地朗读——有味的分析——有味的欣赏。
全校展示——蚕蛹破茧终化蝶
9月26日,我开始在八五班面向全校上展示课。上课后,第一组八位同学对作者苏轼和当时的写作背景互相补充,说的说,写的写,配合得非常默契,只花了短短的三分钟时间;第二组同学采用了小组齐读、个别读、重点句子领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每读完一段,还安排了评价环节,针对同学们不同的见解,小组解释得头头是道;第三组到第五组的展示汇报,通过 “对学”和“群学”,对所涉及的问题基本能融会贯通,所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展示起来也显得有理有据,让大家心服口服。最后轮到了第六组和第七、八组同学针对文中关键字词进行赏析时,大家各抒已见。一节课下来,讲台成了他们的地盘,黑板成了他们的舞台,我在教室一角静静地倾听,仔细的观察,在他们展示的精彩处给予真诚的鼓励,在他们迷惑处给他们适时、恰当地点拨……
课后,参与听课的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多维的互动,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悬着的心落地了,心中有了丝丝的惬意。
我知道,这份成功中有我个人的付出,更有同事们的帮助,不论怎样,这都是一种幸福。这种经历了“磨”的阵痛后的幸福,就像蚕蛹化蝶一样的美丽。通过参与这次活动,让我充分认识到“课内比教学”,比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教学能力,更是教研组团队的智慧,它还是我们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