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社会科学调查版(模版)

时间:2019-05-15 15:4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光明日报 社会科学调查版(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光明日报 社会科学调查版(模版)》。

第一篇:光明日报 社会科学调查版(模版)

问计迤那镇

——关于贫困地区同步小康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调查人:赵克志(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13日 15 版)

走村串户、食宿农家,访贫问苦、问需问计,我深感肩上责任重于泰山,备感后发赶超任务繁重紧迫。在实现贵州同步小康梦的新长征中,我们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忠实务实实干兴省、同心同苦同步小康”为载体,带着深厚的感情顺民意、解民忧,带着小学生的态度听民声、问民计,带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和信心谋民利、惠民生,团结带领四千万各族人民群众奔向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幸福祥和的美好未来!

拔穷根就得大力调结构、转方式动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脱贫、要发展就得把教育抓上去同步小康就得抓好基层党建这个关键

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贵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的一个省份。”贵州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国家“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实现。省委决定,在全省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力争到2020年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全面小康任务最艰巨最繁重的贫困县、困难县而言,怎样把这个决定变为现实,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

6月21日至24日,带着这个问题,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专程赴威宁自治县迤那镇蹲点调研,期间走访了9个村、20多户农民,开了4个座谈会。迤那归来,对于如何帮促像威宁这样的县在同步小康创建中有作为、不掉队,我有了一些系统深入的思考;对于贫困地区如何走上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推动跨越、同步小康的路子更加清晰;对于全省以县为单位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信心更加坚定。

同步小康贵在点燃每个人的激情和信心

我所到的迤那镇属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乌蒙山深处,邻近云南。早在2009年9月,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一篇报道威宁贫穷落后状况的稿件上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确定在威宁开展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栗战书同志任省委书记时把威宁县及迤那镇作为自己的联系点,组织开展了“集团帮扶、整镇推进”扶贫攻坚。经过连续三年的帮扶,威宁县及迤那镇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去年7月,我接过“接力棒”,继续把威宁县及迤那镇作为联系点,并于今年1月8日专程到迤那镇做了调查研究。总的来看,迤那镇扶贫三年取了很大变化,14个行政村都通了油路,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所到之处郁郁葱葱、一派生机。今年,全镇种了3万多亩烤烟、7000亩党参,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土房子正在改建,贫困户吃饭不成问题,有的老百姓生活还很好,一年可以吃两头猪;最感到高兴的是,新建了不少校舍、学生食堂和教师周转房,教学环境逐步改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过去三年的扶贫攻坚取得巨大成效,产生了良好的“聚变”效应,干部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盼发展、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展现出了一种奋发有为、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在迤那镇,基层干部群众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发展,说得最多的词语是项目,市场、品牌、绿色食品、GAP认证等新鲜名词脱口而出,令人耳目一新。

这些可喜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干部的引导。近三年,省委连续开展了干部驻村活动。2010年底,组织开展“四帮四促”活动,要求干部深入基层,帮助基层党员干部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去年,开展“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工作。今年初,又选派3万名干部组成6000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下移工作重心,让干部接地气,让基层增活力。就拿迤那镇来说,派驻的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先后帮助落实项目315个,总投资6.33亿元,已完成投资3.07亿元,扶贫开发效应明显增强,仅农民人均纯收入一项,2012年与2009年相比,就由2762元增加到5795元,由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3元转变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42元。近三年,全省有8个县、194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5%,2012年达到4600元,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3元。实践说明,只要各级干部转变作风,下基层、带头干、带领干、带动干,在群众中树起标杆、树立形象,就一定能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共同推进实实在在的发展。

尽管威宁县及迤那镇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低,实现全面小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党员干部用自己的示范行动,不断点燃各族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和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激情,激发每个人为此而奋斗的信心与干劲。从全省包括迤那的实践来看,基层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完全可以焕发出强大的激情和信心,同步小康再艰巨的任务也是可以完成的。

拔穷根就得大力调结构、转方式

我的“房东”王彦平是位农村中的能人,除了种田还可以做泥水工,每年有3万元的收入,在农危房改造项目支持下,刚刚花了6万元盖起一座二层小楼,添置了新家具,收拾得很整洁。几天朝夕相处,我把自己当作这个家里的一个成员,把住在隔壁的王彦平父母也请来,常常在一起聊聊天。我特意询问,老百姓生活当中,最希望党和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王彦平的父亲王国聪提了一条,希望村里的年轻人都能有份工作,最好就在本地打工。在调研中,我多次听到类似的要求。贫困地区如果产业发展不足,劳动力留不住,就不会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同步小康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贵州地少人多,剩余劳动力多、低收入和贫困人口多,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是件大事,也是件难事。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就业,特别是实现就近就地充分就业呢?

五星村利民生态中药材合作社让我眼前一亮。在社长陈杰的带领下,种植以党参为主的中药材,短短三年时间,发展社员1047户。合作社及社员共种植党参5600亩,按平均每6亩地需要1名常年农业工人计算,就可以吸纳933名常年用工;按每2.5亩地雇用1名临时工计算,就可以在育苗、移栽、收获等环节雇用2240名临时工。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孙苍翠说,像我们这样50多岁的妇女,以前上街赶集只能捏着50元,现在一个月能挣1500元,每天身上都揣着红色的百元大钞。五星合作社与广州一家公司联合,准备在镇上办一个加工厂,包装、加工党参,这将会产生新的用工需求。看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失为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的好途径、好方式、好路子。从全省来看,我们集中打造的酒、烟、茶、特色食品、民族制药“五张名片”,仅茶叶一项,今年上半年已种植552万亩,按照每人管理茶园2亩计算,就可吸纳276万常年用工,按每人每月1000元计算,年收入就有1.2万元,这已经相当于我省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53元的2.5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山地现代特色农业大有可为,我们必须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破“吃饭农业”的传统观念,充分利用垂直气候明显、生态良好的优势,坚持什么赚钱种什么,加

快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应当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在迤那镇调研中,我了解到该镇从去年初开始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已建成6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吸纳3户小微型企业入驻,返乡农民工江涛投资60万元办起了马铃薯清洗加工厂,并引来同是农民工的李文学投资开办纸箱厂,现在可以吸纳200人就业。从威宁县来看,这个县2010年以前没有工业园区,2011年初规划建设了经济开发区和五里岗、金钟、巴西三个产业园,现已开发7.96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5家,其中,已投产的保龙塔筒制造有限公司、中复连众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已吸纳当地劳动力4396人;在建的玖圣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农业装备产业园等26家企业投产后,还将就地吸纳农村劳动力近万人。就全省而言,近三年通过推进100个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入驻企业6694家,实现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省的62.4%,已经吸纳就业57.9万人。另外,服务业也有很大的就业潜力可挖,仅以旅游开发为例,2012年与2009年相比,全省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由1.04亿人次、805.23亿元增加到2.14亿人次、1860.16亿元,旅游业从业人员也由117万人增加到150万人,净增加了33万人。整个服务业从业人员从345万人增加到407万人,净增加了62万人。借着这一势头,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将尽快使工业、服务业发展快起来、规模大起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农民就近就地稳定就业。城镇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包括迤那镇在内的我省广大乡村能不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的同时,通过城镇化来扩大就业?迤那镇中心村整合农危房改造、村庄整治、扶贫生态移民等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40多户的居民区,家家户户住进了二层小楼,装上了太阳能,大家都说“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迤那是省里确定的100个示范小城镇之一,建成区面积从不足0.5平方公里已扩展到2平方公里,人口从5000人上升到8200人,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设施逐步配套,小商业、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逐步聚集,城镇功能逐步完善。全镇现在每年消耗水泥8000吨、砖2000万块、沙石5万立方米,各类车辆比2010年净增加了865辆,附近的农民在镇里就可以找到活干。从威宁县来看,近三年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城镇人口由28万人增加到38万人,城镇化率由17.5%提高到26.7%。如果引导得好,把小城镇建设、农危房改造和生态移民搬迁等方面的资金整合起来,支持群众改造旧房、集中建设新房,参与到小城镇建设中来,推动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完全可以走出一条以城镇化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村小康的新路子。

我深深地感到,农民就近就地就业问题的背后,是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延缓和滞后。工业化、城镇化滞后是短板中的短板,这是贵州最大的“穷根”。从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山区省份特殊实际出发,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三个集中”,即土地向专业合作社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县城和小城镇集中;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以现代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增强经济发展内生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动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这次蹲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最突出、最集中的困难是水的问题。“老房东”王国聪说:“国家帮助我们盖了房子修了路,现在最缺的就是水。”他家吃水要到两公里以外去拉,来回需要一个小时。

迤那镇有近4万人口,即使正在建设的马家水库建成蓄水,174万方的蓄水量,只能保障2万人的生活用水,城镇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都受到水的严重制约。不只是迤那,威宁也缺

水,全县143万人仍有80万人的安全饮水不能保障。放眼全省,供水能力不足也是一个瓶颈。贵州水资源非常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106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793立方米,但由于水利投入不足、水利建设滞后,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开发利用率仅为9.6%,人均年供水量264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9.2%。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实施,全省需水量还将大幅度增加,缺水矛盾将更加突出。

怎样解决好水的问题?我向迤那的干部群众请教。大家纷纷建言献策,提出需抓住三个要害问题:一是扩大水源,分类保障生产生活用水;二是上马一批水利工程,把水蓄住;三是加强流域治理,恢复生态,涵养水源。带着群众的这些意见和要求,我实地察看了正在建设的茨营海子防洪排涝工程,泄洪隧道已全线贯通,提灌站和9个高位水池已完工,今年8月30日投入使用后,3200亩土地即可达到旱可灌、涝能排,群众非常欢迎。水源建设方面,地矿部门打了6口深井,总出水量每小时可达1800吨,水利、扶贫等部门建设了一批小水窖,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吃水问题。但是深井供水覆盖面有限、小水窖水质差,还得靠加快水库建设确保生产生活用水。

这些年,我省在解决工程性缺水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完成水利投资104.2亿元,“十一五”期间完成233.6亿元,而“十二五”前三年预计可完成400亿元,呈现出不断加速的态势。但与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400亿元也是小数字。对此,我们提出把水利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应立足当前解决吃水问题,着眼长远兴修水利,加大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实施力度,坚持“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调结合”,重点解决好蓄水、用水、防水、节水、养水等问题,加快实施蓄水工程、引排水工程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三大会战”,加快突破水利这一战略瓶颈。

用电也是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事。在迤那镇乡民村走访时,村民朱广能反映他家的电费每度要八角钱,比其他农户多出三角钱,日积月累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随后,每到一户我都要特意问一问电价。乡民村农户朱国太家的电费是七角五分,而中心村林发文家因为供电线路经过改造,每度电只要四角六分五。进一步调查后得知,迤那镇还有8个村子3548户农户用着高价电。我感觉用电“同网同价”是件大事,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尽快解决好。便把电网公司的同志请来,一起听群众的呼声,落实了迤那镇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年内就可以率先实现“同网同价”。电网公司的同志还对威宁农村电网开展全面摸底调查,仍有10万户农户在使用高价电,解决这些农户用电“同网同价”问题需要资金3.4亿元。调研后,电网公司已专门列出计划,每年投资150亿元以上,力争在三年内完成威宁及全省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农村居民用电“同网同价”。

这次在迤那镇看到的贫困户,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用群众的话讲,就是“鸡蛋豆腐不愁,生活问题不大”。记得我第一次到威宁是在2010年9月,印象最深的是秀水乡一位50多岁的回族农民,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看起来就是典型的营养不良,让人心酸。我揭开她家的锅盖,只看到用马铃薯做的饼子,经过仔细了解,她家已经好长时间没有粮食了,全乡类似农户还有20多户。那次回来之后,我们就针对全省20多万户、90多万人仍然存在季节性缺粮的特殊情况,下决心在全省建立了农村低保户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每人每月30斤口粮,由政府拿钱、政府出粮、政府供应,当年就确保91.7万人、2012年有88.6万人不断粮;仅威宁一个县累计有5.5万户、12.4万人受益。

吃水、用电、吃饭等基本生活问题,对群众而言都是天大的事情。这些问题折射出我省农村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还非常落后,群众的基本生活不能保障,同步小康任重道远。对于这些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开动

脑筋、动真感情,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在这个基础上,解决好全省面上的问题,全面小康才会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拥护和认可。

要脱贫、要发展就得把教育抓上去

这次蹲点调研期间,我专程到迤那一中查看了学校食堂、看望了住校学生,召开了部分农村教师、特岗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倾听大家对农村教育的心声。大家集中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我省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多达890万人,其中流出省外530万人。全省留守儿童有116万人,大部分由年迈的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父母与孩子长期不在一起,亲情教育和关爱缺失,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厌学、逃学、辍学,甚至发生了在流浪中失去幼小生命的悲剧,令人无比痛心!二是失学儿童的问题,迤那去年初中毕业生有449人,284人上了普通高中,102人读了中职,仍有63人因不能继续读书而在社会上游荡。过去三年间,全省分别有23万、11.5万、8.5万初中毕业生不能继续读书,令人无比揪心。三是特岗教师的问题,仅就威宁县而言,要足额配齐教师,还需增加3600名特岗教师;已聘用的特岗教师面临着三年服务期满,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等具体问题。因为缺乏教师,我省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2010年底,我们第一次到迤那调研时,发现大山村有两位小学生写作业竟然只会写不会读。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农村教育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育就难以上去,贫困人口的素质就难以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农村青少年提供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今年初在迤那调研回去后,省委专门研究决定,全年全省行政经费一律压缩5%,全部用于教育;在全省实行“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水平,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们读完初中以后,都能够继续上学,有的读高中,有的读职校,毕业之后能直接就业。为此,我们提出,采取优化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教育信息化、建立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扩大中等职校办学规模和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到2015年,实现以县为单位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前,全省新建的100所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全面铺开;专门安排了校舍建设和农村学生食堂建设项目,2012年底全省有9961所学校提供了免费午餐,今年又有3000多所学校建好了简易食堂。仅威宁县近三年教育投资15.5亿元,新增了9所学校,新增校舍68万平方米。迤那镇办起了可容纳2000名学生的第二中学,中小学生都吃上了营养餐。同时,我们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为农村学校招聘特岗教师,鼓励大学毕业的青年人到农村献身教育事业,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省特岗老师增加了4.4万人,仅威宁县就增加了2939名特岗教师。

在调研中,有教师提出,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还需要进一步形成,建议全省开一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当时,我就同省教育厅的同志协商,决定采纳这条建议,今年在教师节前召开大会,评比表彰一批为贵州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校长和老师,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照这样抓下去,我相信,贫困农村的教育就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人口素质就会逐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就会逐渐增强,走出大山、走出贫困、走向富裕,就大有希望。

同步小康就得抓好基层党建这个关键

农村基层组织是我关注的一个重点。我发现,迤那镇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大都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不少致富能手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乡民村党支部书记王聪荣带领群众办起了生猪养殖合作社,养殖能繁母猪100多头,给全村群众探索出了养殖致富的路子。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李仁兵带领群众发展党参种植,群众收入翻了一番,中等户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

县县达小康,重点在农村,关键看支部。这几年,威宁县按照把支部建在合作社、建在产业链、建在园区里的思路,深入开展发展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增强村党组织发展经济、凝聚群众、造福群众的功能,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迤那镇合心村党支部发动群众种植烤烟,依托党参合作社培育烤烟种植大户,把大户、能人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了支部引路、党员带头,带领全村群众致富的良好局面。这几年,全省通过推进发展型、服务型、富民型党组织建设,选好用好农村党支部书记,坚定发展信心,找对发展路子,许多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我感到,这正是从扶贫攻坚到同步小康跨越最为重要的力量。穷不可怕,落后不可怕,没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好的带头人就非常可怕。有了信心、有了发展路子,再有一个好支部,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即使贫困山区的农民,也能很快富起来,生活也能很快好起来,农村也能很快美起来。

敬启

上期“贯彻群众路线·高端调研”刊于8月6日,是袁纯清同志的《八进砖壁村——包村住村纪实》。下期将刊发李鸿忠同志关于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敬请关注。

第二篇: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服务国企发展 推动文化繁荣

——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掌握我国国企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情况,总结经验、探寻规律,服务企业发展,推动文化繁荣,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成立课题组,赴北京、上海、辽宁、河北、浙江、山西、新疆等省市开展实地调研,先后召开专题座谈会十余次,在全国范围内数十个行业的国企中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开展子课题研究,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近年来国企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

国企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主要力量,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稳定可靠、高效有序的基础服务,提供了全社会所需煤炭的70%、所需石油的92%、所需电力的91%,以及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等基础性服务,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政治保障和社会保障。近年来,伴随着国企的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改进、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得到了企业广大干部员工的普遍认可,积累了诸多成功做法和经验。

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方向

培育先进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广大国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企业改革发展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贯穿到了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保证了国企文化的社会主义特性。企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企业的具体体现,目前绝大多数国企特别是中央企业都确立了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诚信、责任、创新、奉献”。

⒉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重点培育企业特色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广大国企根据自身发展不同时期的阶段性任务,坚持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并不断注入新的体现时代精神和发展要求的文化内涵,在保持已有共识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⒊坚持建设与融入相结合,全面强化企业文化的服务功能

广大国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全面提升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大多数国企特别是中央企业都制定了文化战略,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切实发挥文化引领、护航作用。

⒋坚持塑造与熏陶相结合,重在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以人为本,激发员工创造活力,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根本目标。广大国企坚持精神塑造和文化熏陶的统一,用人文关怀传递高尚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用心理疏导促进心理和谐、增进价值共识,培育形成广大员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实现了以文化人。

⒌坚持领导组织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员工群众的主体作用

人的因素是企业文化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已经证明,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决定于经营管理者的素质,而且决定于广大员工的素质。广大国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全体干部员工的一项共同事业,既坚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率先垂范、热情关心、全力支持,更充分发挥和突出员工的主体作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现企业文化全员共建共享,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⒍坚持参与公益事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过程中,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是由国企的性质和定位决定的,是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08年1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了全面规定,掀起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的一页。目前,已经有超过500家企业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很多国企建立了社会责任部门,积极探索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管理,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显示:2011年国企社会责任指数领先于民企和外企,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增幅最大。

⒎坚持文化发展与制度保障相结合,建立完善企业文化体制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文化发展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固化于制。在大中型国企,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得到了健全和完善,以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普遍建立,普遍明确了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员工行为规范等内容,建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着力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一把手工程,党政一把手重视、领导班子支持、牵头部门负责、各部门积极配合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正在建立,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

⒏坚持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相结合,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融会程度不断加深,二者相辅相成,一体化进程加快。大多数国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整合为一个系统,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之中统筹安排,把企业价值理念作为统一干部员工思想和行动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自觉精神追求,坚持精神塑造和文化熏陶的统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初步实现了优势互补、同频共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企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样,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内生变量,在企业改革发展中起着“变量增效”的重要作用。当前,国企文化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日益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日益迫切,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程度日益深入,企业干部员工队伍思想观念、利益诉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国企文化建设工作呈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深入研究。

⒈从绝对优势到相对主导,国企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在市场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在文化上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随着非公经济的不断壮大,非公企业文化与国企文化在交流交融中存在着交锋,一些不利于国企发展的言论层出不穷,如“国进民退论”、“国企垄断论”、“国企低效论”等,国企文化发展要敢于应对这些挑战。与此同时,国企文化还遇到了国际垄断资本文化的挤压,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制造诸如中国国企搞“新殖民主义”、“掠夺世界”等舆论,国企文化要敢于反击这些言论。如何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中勇于创新,不断增强文化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⒉从单一到多元,员工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

目前,国企已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主体。截至2011年,仅国资委主管的中央企业,就有1200多万员工、700多万农民工、600多万的离退休工人。特别是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干部员工的人员构成、年龄结构、劳动关系、职业角色、收入水平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干部员工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思想特点和文化需求也呈多元、多样化。如“80后、90后”青年员工群体,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普遍接受过义务教育或高等教育,综合素质较高,精神文化生活大多具有“网络化”特点,思想、情绪乃至价值观呈多元多变特征,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发展机会、文化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很多传统的管理方式、陈旧的教育灌输对他们就很不奏效。如何做好企业核心价值观统领和引导工作,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国企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好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充分满足员工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⒊从建设到管理,企业文化的管理特性凸显

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的形象工程,塑形在前;关键还在于铸魂,实践中,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产品研发、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融合因企而异,一些企业还存在就文化谈文化,编读本、搞培训的现象,从车间班组到管理层,没有把文化融入管理流程,没有在制度中体现企业的愿景和理念。还有的企业采用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严格有余而人文关怀不足,造成企业内部组织关系紧张、干部员工之间信任度降低等问题,没有较好地运用人文色彩浓郁的文化管理方式有效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部分企业的文化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缺乏科学设计和论证,与企业生产经营绩效关联度偏低,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功能难以体现,游离于企业整体考评体系之外。如何把文化软实力融入管理硬杠杆,加强科学化管理考核,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⒋从个性到共性,企业文化整合融合步伐加速

随着企业改制兼并重组,企业的品牌特点、组织结构、企业规模、经营战略等各有不同,集团公司与所属股份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文化融合是当前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一些重组并购企业和业务整合企业,母公司文化与子公司存在文化理念差异、利益纠结的冲突,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形成负面导向,造成严重后果。如何在认同集团文化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既坚持集团文化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同时又兼顾到子公司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在融合中贯通,兼容并包,和谐发展,实现“同音自相吸,同心自相知”,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⒌从宣贯到落地,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落地生根

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由于过多移植外来文化理念,盲目引入时髦的“先进文化”,导致引进文化的“水土不服”;不适宜的“文化基因”的硬性介入,收效甚微,未形成上下共识。从管理的层级来看,有的企业文化建设源于企业决策层的“个人意愿”,团队管理者“一头热”地推动,普通员工却表现冷淡、冷漠,管理者热情就无法传达,凝聚员工共识成为“奢望”;有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往往集中在开展热热闹闹的企业文化活动、忙于对外宣传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流于形式,疏于深化,华丽有余,实效不足;有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队伍亟待充实,难以胜任工作要求。如何丰富宣贯手段、细化活动载体,引导企业员工自我体验、感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⒍从企业到地方,企业文化的辐射效应显著

一定的企业文化,扎根于所属地域的文化土壤,必然深受地域文化、社会文化、行业文化的影响,如广东岭南的国企文化有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影响,山东的国企文化重视儒家文化的传承,辽宁抚顺电业公司的企业文化具有浓郁的雷锋文化特色等。企业员工也已经从企业人走向社会人,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道德观念对员工的影响是巨大的,八小时的教育管理、文化熏陶可能抵不过社会的一条负面新闻。同时,企业文化对所在地区的文化影响也是巨大的,如大庆油田铁人精神对大庆城市文化影响重大,成为大庆城市文化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何加强社会引导,实现企业文化与属地文化的良性互动、有机融合、共同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今后一段时期国企文化建设工作需重点加强的几个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国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开展企业精神形态文化建设、企业物质形态文化建设和企业制度形态文化建设,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符合,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与企业改革发展要求和干部员工精神文化需求相统一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而又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文化软实力。

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重点培育国企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国企文化建设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融入每个环节,发挥国企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领军作用。国企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践行者、捍卫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总结、深入挖掘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符合时代特点的国企精神,要注重体现爱党爱国的精神,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求实创新的精神,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贯穿于国企改革发展之中;体现拼搏奉献的精神,服务人民甘于奉献;体现诚实守信的精神,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力量;体现和谐包容的精神,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做建设生态文明的表率。

⒉科学界定国企文化的地位,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要把提升国企文化软实力、提高国企的综合实力,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实施推动。随着国企走出国门、开拓业务领域,国企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国企文化应当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国企在与世界各大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必须形成一种能够与跨国公司文化相抗衡的领跑型的企业文化;国企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外在压力和经济风险,国企文化应当树立起抵抗风险、化解风险、共担风险的文化意识,保障国企的文化安全和经济安全,保证健康发展、顺利发展。

⒊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努力形成良好的制度风尚

要让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成为建构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的价值标杆,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做到制度标准与价值准则协调同步,激励约束与文化导向优势互补,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衔接。要注重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培育,健全企业行为规范体系,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更富思想性和人性化,更具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形成自觉遵守制度的企业风尚。要研究企业改制重组中的文化整合融合问题,研究集团文化与下属企业文化的统一共生问题,研究学习型组织与文化建设问题,把文化落地融入企业管理流程再造提升之中,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⒋把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增强企业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元素。针对当前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运行柔性化、联系网络化等发展趋势,适应员工信息来源渠道的新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借助于信息化之翼,加强微博、博客、论坛、播客、聊天室、QQ群等网络平台建设,开发运用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要特别注重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把科学精神转化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丰富企业文化的科技内涵,用科学文化重塑企业精神,使科学精神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上升到企业文化层面。

⒌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实际出发,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国企文化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成效、评价标准,为考评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要坚持评价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实现以评促建,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要实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管理,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纳入企业领导班子任期目标,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绩效作为企业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表彰激励机制,定期、适时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企业优秀文化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目前,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人员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纲要》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并已展开试点工作,希望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科学考评,引领企业确立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指导规范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⒍发挥文化优势,大力加强文化产业企业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运用、整合企业的优势文化资源,调动文化专业人才,不断完善文化企业自身决策、组织、计划、管理、执行等“中枢系统”,培育企业自身的独立思考、识别能力,提升企业的文化厚重感与坚硬度,巩固企业改制成果,打造文化品牌,引领国企文化发展。

⒎加大良好社会环境支持力度,逐步形成国企文化建设的合力

要加强对国企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理论普及工作、典型宣传推广工作,支持鼓励创作反映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崇高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舆论氛围。要积极搭建企业文化交流学习的高层平台,加强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等交流。要集中宣传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进典型,推进诚信文化建设。通过科学决策和有效引导,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开创国企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新局面。

第三篇:《光明日报》征文

《光明日报》征文

发展义务教育,重点在农村,关键在教师。8月5日,本版刊发了《打通合格教师进入乡村的通道—关于特岗教师的调查与分析》,这是《光明调查》“聚焦乡村教育关注乡村教师”系列调研的第一篇。我们将推出后续调研报告,深入调查乡村教师的职业现状、教学环境、待遇情势,以及大学生支教乡村、担当乡村教师情况,深入了解乡村教育的现实处境和面临的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期切实改善乡村教师境遇,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乡村教师要成为体面的职业,需要一笔笔的捐助、一次次的支教、一个个的政策利好,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爱心关注和政策支持将改变中国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窘境,我们期望更多人加入我们这一调研行动。如果您从教于乡村或关注乡村教师,请不吝写下您的感悟和思考发给我们:

一、征文内容:担当乡村教师的感悟,发展乡村教育的建议。

二、征文要求:800字,感悟结合自身经历抒发,建议要有针对性可行性,请注明详细联系方式。

三、征文时间:2014年8月中旬至11月底

四、投稿方式:纸质文稿请投送到: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光明日报策划部谢文收(邮编:100062);电子文稿请投送到:gmrbdcbg@163.com。

我们将在《光明调查》版开设栏目,刊发部分优秀稿件,另推荐部分优秀稿件在光明日报法人微博推送

第四篇:光明日报校训文章

校训雷同,缺失的是什么?

《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06日 08 版)

清华大学校训。CFP 你还记得母校的校训吗?

你是不是对这样的校训特别眼熟?

“团结、进取、求实、创新”“勤奋、仁爱、求实、创新”“严谨、勤俭、求实、开拓”“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乍一看,你或许以为粗心的学生写错了顺序,但实际上,这些差不多的校训分别出自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新疆大学。

“求实”“创新”“团结”„„这些经常出现在校训中的“高频词”,最近也被网友评选为“通用校训万金油”。

近日,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有六成大学生对校训“不感冒”,还有在校工作七年的教师不知所在学校的校训。而在这些高校中,有192所学校的校训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个别大学校训甚至完全相同。一时间,“同质化”“摆设式”成为不少网友对于校训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大学精神、治学思路的指责。

校训怎能“生憋” “别说毕业了,在校时也记不住校训。不过闭着眼我也能想出来,勤奋、求实、创新、爱国„„就那几个词,没什么新意。”毕业才四年,说起校训,王岩一脸漠然。

王岩毕业于兰州一所二本院校,想不起来的校训,比他自己还晚“入学”一年。

“大约是2005年,不知学校是为了迎接评估还是换了领导,面向全校师生征集过校训意见,备选方案不是四词八字,就是两词八字。”王岩因为是班干部,还稀里糊涂地在网上“随便投了一票”,可更多的同学却“连关注都没关注”。“师兄师姐说,2003年也征集过一次,两年不到就又换了。不管是拍脑袋想的,还是大动干戈投的,纯粹瞎折腾。”

朱晓是一名跑教育口的老记者。2006年高校评估季前后,他突然觉得不少过去没有或是不重视校训的学校开始在这上面大做文章,“‘选’的校训大多掺杂求实、创新等时髦词,却一点看不出创新和特色”。

对这些“没新意”的应景校训,网友总结了几大出处,“就是‘生憋’。要么‘寻章摘句老雕虫’,到古老经典里去找;再或者‘征文启事’,由领导凭其偏好打钩。看似句式工整、形式优美、词义明快、朗朗上口,却缺乏历史的厚重,情感的亲切,故事的精彩,榜样的激励。”

“一提大学文化建设,各校校训就跟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还有的学校像割韭菜似的,一茬又一茬,换起来没完。”在王岩看来,如此“应景”的校训被遗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实在太干了”。

“细想,也并非校训干瘪这么简单。”朱晓一直念念不忘采访时听到的故事,“战火燃烧的岁月里,南开大学创办者张伯苓教导学生,‘你不戴校徽出去,也让人看出你是南开的。’校训同理,说到底是大学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当看到校训、走进学校都不知你是哪个学校的人时,折射的是整个大学育人理念、治学思路的盲从与迷失。”

校训要有“特色” 武薇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史专业,她的硕士论文,主题就是校训研究。

“好的校训绝不是‘憋’‘造’出来的,而是从内到外升发出来的。”在武薇看来,“生憋”的校训是“不懂自己历史、不知现时使命、不明未来去向”的简单拼凑。

武薇特别推崇南京大学校训中的“诚朴”精神。“南大的校训其实也一直在变。但从两江师范学堂时期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到另一源头金陵大学的‘诚真勤仁’,大学风骨和治学理念特色一直不变。”

朱晓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全国高校从几百所增加到两千多所,但在他看来,迅速扩张的高校版图,丢失的也恰恰就是“特色”。“千篇一律的校训折射了千篇一律的办学路径。教育者对学生期望同质化,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学校有什么特点,高校的个性化、内涵式发展根本没有内生力。”

校训应是“灯塔”

“校训作为高校文明的标识,体现的就是对人的关注与期许,只有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者和教育体制,才能作出充分而准确的表达。”冷静之余,有声音如此评述校训的真正源泉。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洪成文则认为,对于校训的讨论,意义并不在于让所有的大学重新来一次校训大改革。

“意义在于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真正意识到该做些什么事,培养些什么人,而不是一个模子办校、一个模子育人。”在朱晓心里,校训应该是一所大学的“灯塔”和“精神”,前行路途上一旦偏离,能够起到自动矫正和警醒的作用。

“高校之间都在比‘高’和‘大’,而不是‘学’„„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导致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样化、多元化的,而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单一化的。”痛心之余,90多岁的高等教育学泰斗潘懋元更多的是担忧。“与其耗费精力‘生憋’校训、生造“精神”,不如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办出特色、办出灵魂。”在王岩心里,也并非没有能够激荡人心的校训。“上世纪40年代林语堂在国立西南联大作演讲时说‘联大师生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汪曾祺说他在联大上课时经常得‘跑’警报,躲完空袭再继续上课。联大校训‘刚毅坚卓’也比很多学生‘入学’晚,但它呈现的精神内涵是深远的。这才是大学的力量。”

(本报记者 邓 晖)

校训集萃

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农业大学: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北京师范大学: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北京舞蹈学院:

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国家会计学院:

不做假账

中国政法大学: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北京林业大学: 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

耶鲁大学:

真理与光明

芝加哥大学:

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

柏林大学: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美国大学校训:有精彩有平庸

《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10日 12 版)

好的校训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浓缩一所大学经久传承的办学宗旨与育人思想,凸显这所大学岁月沉淀下来的特色和个性。美国名校林立,校训也多。细细数来,让人过目不忘、为之一振的校训有之;似曾相似、流于平常的校训也不少见。

“让自由之风吹拂”(斯坦福大学),是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则校训。该校训不像其他名校那样援引拉丁文或希腊语经典,而是使用德语,取自16世纪德国人文学者冯·修顿称颂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的言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国内不少人对斯坦福大学使用这一德文箴言很有意见,甚至该校校方也不承认其为正式校训。

一些校训用词和寓意都同样让人回味无穷,如“男性的作为,女性的语言”(马里兰大学),“动脑也动手”(麻省理工学院),“坚持和超越”(纽约大学),“空谷绝音”(达特茅斯学院)等。不过,校训是否隽永上口,断不能成为学校水平的鉴别标准。在美国常春藤名校的校训中,有短小精悍的“真理”(哈佛大学),“光明与真理”(耶鲁大学),也有“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康奈尔大学)这样直白表达办学思想却略显平淡的长句。

美国许多名校的创立都有宗教背景,这一背景在其校训中也有直接体现,如“因为上帝的力量,学校欣欣向荣”(普林斯顿大学),“借汝之光,得见光明”(哥伦比亚大学),“我们祈望上帝”(布朗大学)等。如果没有丰富的宗教知识,恐怕难以领悟这些校训的内涵之美。

从语义来看,称颂知识的作用是美国校训中最为常见的。如“知识本身就是自由”(查尔斯顿学院),“知识是心灵之光”(科尔比学院),“慧心求知”(埃默里大学),“知识为求知者加冕”(雪城大学)等。

大学虽有排名次序或专业强弱上的差异,但教书育人却是殊途同归之目的。因此,众多美国校训中,美好的词汇难免重复。笔者粗略统计发现,在208所美国大学的校训中,竟有28个使用了“真理”一词,有27个使用了“光明”一词,其他词汇如“知识”“服务”“美德”“精神”等,使用频率也比较高。

异校同训的现象,在美国大学中也不鲜见。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均以“知识使你自由”为校训。即使声名显赫如耶鲁大学这样的名校,竟也遭遇校训不能独专其美的尴尬。耶鲁大学的校训“光明与真理”,寓意“启蒙年轻人的心智,用知识向年轻人传递真理”。该校训可以追溯到1736年,不过,耶鲁并不能阻碍后来者使用“光明与真理”。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玛丽埃塔学院、乔万大学等也将“光明与真理”作为自己的校训。去年8月,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校报《耶鲁每日新闻》刊文,就此表达了遗憾之情:虽然“光明和真理”是耶鲁的绝对目标,但“我们对这一信条竟然无法独专其美”。这样的校训同质现象也不难理解。大凡校训,多取乎一方思想、文化、历史和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表述难免雷同。校训的精彩和平庸,也可说是为了解美国高校增添了一个有趣的注解。

(本报华盛顿3月9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

德英大学校训:简短少雷同

《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11日 16 版)

德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校训,校训都是一句简短的拉丁文,依据成立时的理念与理想、历史与传统提炼而成,体现了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期望和要求。

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1386年。该大学成立之初立下的校训是:“面向世界、面向科学”。早在16世纪下半叶,海德堡大学就是欧洲科学文化的中心,成为向世界开放的自由主义大学。这不仅表现在其外国学生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所谓的海德堡精神上,即由20世纪的马克思·韦伯及其挚友、神学家恩斯特·特罗尔切连同其他一批年轻学者所倡导的跨学科的对话精神。

曾任教育部长的洪堡大力推进大学制度改革,他于1810年创建了柏林大学(1949年后更名为洪堡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他倡导独立自由,弘扬求真精神,使该大学以探求真理为宗旨,以传播新知识为己任,成为“现代大学之母”。洪堡把“科学”和“自由”作为大学的校训。他所倡导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的理念是现代大学办学的共同思想渊源。

成立于1477年的图宾根大学的校训最简短:我敢做。这句话可以让人产生许多联想,可以理解为作为学生要在科学上敢于尝试一切,也可认为学生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这一校训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在拥有84000人口的图宾根市,每4人中就有1人是大学生。或许是“我敢做”校训的激励,图宾根大学培育出了众多大家。“天上的立法者”开普勒、德国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德国最伟大的诗人荷尔德林、浪漫主义诗人乌兰德、艺术童话大家豪夫、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与中国文化颇有渊源的黑塞等,都曾在该大学就读。我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也毕业于该大学。

著名的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德国首批被评为国家重点资助的三所“精英大学”之一。“慕工大是巅峰”的口号已经在德国家喻户晓,响彻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该校的校训是:“立足巴伐利亚,成功于世界”。慕尼黑工业大学非常重视扎实的基础教育,世界各国的客座科学家之所以优先选择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因为该大学的科学研究具有独特性。

德国大学的校训主要体现学校的目标与特色,校训内容很少雷同。如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特里尔大学),科学是桥梁(德累斯顿大学),真理会解除一切束缚(弗莱堡大学),突破传统界线,永往直前(莱比锡大学)。

英国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校训都采用拉丁文。校训内容五花八门,个性十足,如:此间为神圣与智慧起源之所(剑桥大学),创意群星(伦敦艺术大学),科学捍卫帝国并为之增光添彩(伦敦帝国理工大学)。

从英国大学的校训大致可以解读出该校的历史、办学思想和宗旨、教学特点风格等。如:思想至高无上(华威大学),教学相长(奇切斯特大学),经验亦良师(德比大学),方法、真理、生命(格拉斯哥大学),知识、智慧、人道(曼彻斯特大学)。

有的校训简洁、通俗易懂,如告诫学生以学为主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南安普顿大学);做你该做的事,做好你的事(伯明翰城市大学);宁静的岁月最适宜增长见识(利物浦大学)。有的则破费思量,需要花时间用心解读,如:从地面到太阳(中央兰开郡大学),吾等紧随光明(埃克塞特大学)。

很多校训都激励学生刻苦求知。如:格物致知(巴斯大学),探求事物本源(伦敦政经学院),学以求变(波恩茅斯大学)。此外,“真理”等词汇也经常出现在校训中,如真理、团结与和谐(卡迪夫大学),真理之门向所有人敞开(兰卡斯特大学)。当然,志存高远的校训是少不了的,如服务全人类(伦敦城市大学)。由于大学与教会的历史渊源,有的校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主的光芒照亮吾辈前程(牛津大学)。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本报驻伦敦记者 戴军 本报柏林伦敦3月10日电)

第五篇:光明日报最新时评

光明网9月最新时评文5篇,多读多记写作有话说!

1、道歉、真相和规则意识,一个都不能少

2、起诉讹人者,了断个人恩怨也是捍卫公道人心

3、抑郁症不是猥亵丑行的挡箭牌

4、单田芳去世,但评书艺术不会衰亡

5、批评滴滴、自如,不是为了回到黑车、黑中介时代

1、道歉、真相和规则意识,一个都不能少

【阅读提示】中国游客遭瑞典警察粗暴对待 文化和旅游部高度关注道歉、真相和规则意识,一个都不能少

光明网评论员:中国游客曾先生及父母赴瑞典旅游,却遭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一事,引起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中国外交部和驻瑞典使馆高度关注在瑞中国公民的安全与合法权益,已就此事向瑞方提出严正交涉。而瑞典当地警方回复称,此案的调查工作已交由检方负责。

围绕此事的舆论争议相当激烈,它很大程度源于前后的信源变化。以曾先生为第一视角的初始版本提到,曾先生及父母凌晨抵达当地预定酒店,未到入住时间,请求旅店让他们付费在大厅椅子上休息被拒,被要求“立刻滚出去”。警方前来执法,曾先生说明父母身体情况并出示服用的药品,依然被“拖出酒店,扔在地上”,并被带到了“几十公里以外的一座坟场”。

这个最初的版本,隐去了冲突的前因后果和细节,建立起了一个中国游客外国无故受辱、被歧视的信息模型,也引发了很多对瑞典警方的批评。

不过随着更多细节浮出水面,舆论出现了一定的“反转”。比如下午入住是当地的惯例,大堂区属于酒店空间,有权拒绝曾先生一家三口的请求,并要求离开;“几十公里以外的一座坟场”也存在夸大,实际离市中心五六公里,不是荒郊野岭,而是世界文化遗产,附近的教堂也接待收容。而流出来的现场执法视频中,两位瑞典警察将家属抬出酒店,但未见有殴打。除了呼天抢地的喊叫外,曾先生在一段视频中,还存在故意摔倒的嫌疑。

新曝光的细节,让一些支持者转而批评当事人。不过目前整个事件的细节依旧不算清晰,流出的视频只是片段,曾先生和酒店如何交涉也是未知。但论情论理,曾先生父母年迈、身体有疾,哪怕举止过激,警方完全可以提供更人道的安置措施,努力平息事态,而非激化矛盾。后续的反转,固然能分担瑞典警方的部分责任,但受到批评依旧不算太冤。

这两年国人出国游变得普遍,在海外发生纠纷的案例也变多了。出现摩擦往往是对国外的规则和文化缺少尊重所致,比如公共场所吵闹喧哗,违反规定拍照、饮食等。这些行为在国内一些场合可能会被默许,但放到海外,未必会被纵容。而且,置身海外非但不会让国人被区别优待,负面行为举止还可能被放大。此次网友倒戈,也颇有倾泻这种不满的因素在其中。

所谓入乡随俗,就是需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规则,并对违反规则的后果有基本的预判。从这点上来看,当事人违背酒店意愿逗留,在视频中还吵闹叫嚷,属于过度维权。而且事后刻意隐瞒甚至刻意夸大部分信息,以此来换取网友的支持,此等逻辑其实是裹挟舆论。如果真心想诉诸公义,寻求妥善解决,那就应该完整呈现信息。所以本次**也提醒广大中国游客,走出国门,特别是在规则意识强、执法刚性不留情面的地方,更得有规则意识。

这里要重申一点,公民海外遇到纠纷,国家不是遮羞布,也不会不讲是非,一味偏袒护犊。但是具体到这起事件,对权力寄予更高的要求,也应该是基本的评判逻辑。鉴于此,瑞典警方仍然应该为处置不人性承担责任。目前,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官网已经发声,要求瑞典警方对事件进行彻查,及时回应当事中国公民提出的严惩、道歉、赔偿等 要求。完整的真相需要尽快水落石出,给受到刺激的当事人以及关心此事的中国网友一个交代。

2、起诉讹人者,了断个人恩怨也是捍卫公道人心

近日,一篇名为“越觉得幸运,越感到生气(扶老人被讹的网友准备起诉了)”的网帖在网上引发关注。发帖人是浙江金华32岁的滕先生,他在帖中讲述了自己出于好心扶起一名骑车摔倒的老人,被路人指责,被对方报警称其为肇事者,由此陷入一起双方交通事故调查。最终,交警找到事发地点附近的民用监控拍下的事发经过,确认老人的摔倒与滕先生无关。滕先生称,自己终于清白了,并决定起诉老人及指责他的路人。

又见“扶老人反被讹”的狗血剧情,所幸在交警的调查确认之后,当事人迅速证明了清白。参照过往案例,事已至此,本该告一段落才是。只不过,在本案中,深感委屈的滕先生被老人家属的某些言行彻底激怒,因而最终决定要提起诉讼讨回公道。事实上,在民间司法实践中,“起诉讹人老人”的先例并不算多。也正因为此,此事的后续走向才变得备受关注。

滕先生不无后怕地表示,“讹人的成本太低,扶人的成本太高了。”其实,非但是亲历者有此痛彻体悟,就连普通民众、专业人士等也都有此共识。既有的行政、司法体系,无法给被讹者提供便利的救济和补偿,无法向讹人者施以必要的追责与惩戒。尽管“好人法”的出台,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力挺好人的作用,但“惩罚坏人”的解决方案,却一直未能成型。现实中,社会更多诉诸于舆论动员甚至网络暴力来给讹人者施压,这显然并非合理的解决路径。

为什么起诉讹人者的案例会如此之少?其中,固然有当事人基于时间成本、诉讼费用等实际因素的权衡考量,但更重要的,或许还在于整个的社会文化、司法文化不鼓励类似的诉讼。在不少人的认知中,某些讹人的老人纯属于是“一时糊涂”,年轻人既然证明了清白没受大损失,就不该与老年人一般见识。而就在本案中,办案民警也曾对滕先生耐心说服教育,劝其放弃起诉。其给出的理由是,“个人觉得有点过了”。可以想见,有此想法者并不在少数。

被讹者起诉讹人者,过分吗?尊老爱老是一回事,是非对错则是另一回事。让作恶者付出足够代价,这是捍卫公序良俗的最好方式。滕先生之所以选择起诉,很大一部分乃是因为“气不过”,这实则表明其诉讼初衷还很朴素。尽管滕先生无意被塑造成某种类型化诉讼的先行者,但我们客观上的确应该看到此事的标杆意义。本案最终如何判决很重要,而与之同样重要的是案件审理中举证陈述、诉辩交锋等一系列程序流程。这些都具有关键性的范例价值。

若是恶人得不到惩罚,则好人终将变成冷漠的一群人。通过一场诉讼让个体间的是非恩怨得到了结,以一个有说服力的判决来打捞公道人心——让“家里没矿”的年轻人也敢扶老人,没有什么比这个来得更有效。(然玉)

3、抑郁症不是猥亵丑行的挡箭牌

近日,一则名为《我辛辛苦苦的考大学,摸了一下女生就全没了》的网帖引发热议。据称,今年5月,广东省江门市某大学的学生黄某,偷进女生宿舍实施猥亵后,被校方勒令退学。之后,他写下上述网帖称:“我读了十几年书,好不容易上了大学,摸了女生一下就没了?我不能接受……”并称自己抑郁,有自杀倾向。9月10日,记者致电该大学党委宣传部,得知目前校方正就此事进行调查,如果此事属实,将会对黄某严肃处理。

随着网帖的发布,黄某的渣男形象呼之欲出:猥亵女生的丑行,不仅践踏道德底线,更涉嫌违法犯罪,理应受到相应的惩罚,岂料他非但不认错、反省,反而以“患抑郁症欲自杀”为由,博取舆论同情。有网友称,这是抑郁症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黄某是否患抑郁症并有自杀倾向目前无法确认,但即使情况属实,也不能成为猥亵女生的遮羞布和挡箭牌。拿抑郁症为丑行辩护,法律也不答应。精神健康状况和个人品 行是两码事,有病就要治,不能拿此为自己的品行问题开脱。而假如所谓的抑郁和自杀纯属借口,黄某此举更显荒唐,徒增笑耳。

读了十几年书,考上了大学,却毫无廉耻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大学校园本应是一个安全、干净的地方,不是藏污纳垢之地;大学校园更是一个洋溢阳光的地方,容不得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的存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四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现在警方还没有对黄某此事作出处理决定,学校也尚未定性,但无需讳言,无论是校外人士还是校内师生,谁打猥亵的歪主意,必然都要受到社会谴责和法律惩罚。

此事引发争议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建议校方和相关部门直面问题、站稳立场,依法依规处置,别被所谓的“患抑郁症欲自杀”说法所困扰。期待校园里,再无如此恶劣之事。(陈广江)

4、单田芳去世,但评书艺术不会衰亡

9月11日下午3点30分,一代评书艺术家单田芳与世长辞,享年84岁。听单田芳评书的人,上到胡须尽白的老人,下到牙牙学语的孩童,囊括几代人。大家集体怀念这位逝去老人,也足以证明单田芳的评书影响力之大。古人讲,“凡有井水处,皆有歌柳词”,化用此句说“凡有华人处,皆听单田芳”,并不夸张。

通过自传和采访,可以知道单田芳的人生经历,充满跌宕起伏与苦难往昔。单田芳1934年出生于曲艺世家,“从日本人、国民党那年代过来”,灾难频发。1954年他得以登台表演评书,之后定居辽宁省鞍山市,却紧接着遇上文革。单田芳因为说错了话,成为现行反革命分子,被下放到农村。可他不论经历何种现实磨难,都能淡然处之,并始终保持对艺术的追求和人生的平常心。听单田芳的评书,几乎听不到他在评书表演里直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但他说书时刚勇而不失淡然的语言风格,已经在向听众们传达自己的人生哲学。

在曲艺文化中,单田芳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他的去世,容易被解读为评书艺术大势已去的标志,甚至是评书艺术走向衰亡的分水岭。对于此种类似“大师之后再无大师”的说法,笔者不赞同。何况很多放在老艺术家身上的“大师”光环,都是他人安上的。出色的艺术家,谦虚和低调的姿态是其一贯的风格。

关键在于,我们要从逝去的艺术家身上汲取他们的优秀精神,比如单田芳在评书艺术中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专注,以及不慕名利的人生观念等。

评书这类依托于传统平台的艺术形式,真实处境如何?很多年轻人对此兴趣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用“后继无人”来形容评书艺术,确实有些夸张。评书如同相声表演一样,原本是街头和茶楼之间的表演形式,后来随着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的发展,得到更多的普及。但是,现代休闲娱乐方式愈发多样化,评书、相声已不再是很多人的唯一娱乐选择,听众喜欢评书的程度被稀释了。可艺术形式和艺术载体的关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些知名的音频APP上,单田芳评书的下载量依然惊人。这说明,若利用好网络媒介,评书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只不过,评书“新人”们和今天的听众们,很难再找回单田芳那代评书艺术家,一个人、一套桌椅、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就能畅谈古今中外,历史风云的快感了。这种相对静态的艺术形式,虽不如今天诸多娱乐方式那么多彩、热闹,却拥有独到的质朴美感和透彻的生命强度。

我们怀念单田芳,正是因为明白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很难被复刻,好在他的表演和音容,已经存于我们的记忆当中,也因为影音记录,永远不会消失。或许,这也是后人对逝去的老艺术家们的唯一慰藉吧。(黄帅)

5、批评滴滴、自如,不是为了回到黑车、黑中介时代

9月8日起,滴滴暂停提供深夜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进行安全大整治。据媒体报道,就在滴滴暂停深夜服务的第一天,各地的乘客就感受到了深夜打车出行难的痛苦。

很多网友分享了滴滴停运第一夜的打车经历,出租车漫天要价、强行拼车、拒载,黑车暴增等等。在北京三里屯,23点刚过,就有黑车司机在路边开始大喊:“今晚没有滴滴!早上车早回家!”有乘客亲身经历平时50元不到的车程,开价150,砍价后120。

滴滴安全大整治,乘客就陷入打车难,固然与当前网约车市场滴滴一家独大,其他网约车平台难以填补滴滴暂时退出而出现的供求缺口有关,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现象。但滴滴整改,承担代价的也不应该是普通消费者。

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网约车这一新业态在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方面的巨大价值。在大城市,出租车的运力难以满足民众的出行需求,其服务水平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际上,很多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正是因为在某一领域公共服务缺位,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而互联网企业找到了民众需求的痛点,利用互联网,用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解决了这些痼疾。就出行领域而言,滴滴一停运,就重现打车难问题,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在网约车快速发展并成功改变民众的出行习惯、改善民众出行体验的同时,传统出行行业,并没有太多的进步。从网友分享的打车经历来看,谁都不愿意回到出租车拒载,黑车横行的时代。

近来,一些互联网平台暴露出了由于快速发展而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发了民众对这类以创新模式改变生活的互联网公司的质疑和批评。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出行领域,在租房领域同样如此。自如等长租公寓,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挤压了黑中介的生存空间,节省了租房者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也降低了租房被黑中介坑的风险成本,同时在提高租房者的居住体验上带来了不少进步。但是其商业模式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比如近期爆发的甲醛超标问题,对租户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这迫切需要平台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整改,但同样,对于租房者来说,谁也不愿意回到黑中介时代。

衣食住行是民生大事,不管是网约车出行,还是大城市租房,抑或是其他民生领域,便捷、高效都是民众的需求,但在便捷、高效之上,安全无疑是最低的底线。民众针对滴滴、自如等企业的质疑与批评,企业必须照单全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舆论场上一些非理性、情绪化的声音,诸如一些自媒体以及网友,一见企业出事,就喊出“xx去死”,仿佛这些曾经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互联网平台,都只是做在一件事情,那就是裹挟着资本的力量无恶不作一般。对于这类情绪化的声音也应该积极引导,而不是任其蔓延。一些自媒体缺少把关人,在评论公共话题时不需要承担任何言责,充满戾气,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性互动的舆论空间,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这种舆论现象,尤其值得关注。

忽视用户安全导致的各类问题,企业必须承担责任,没有辩驳的余地,也无可推卸。但是批评这些企业,批评它们存在的问题,不是要彻底否定它们存在的价值,不是要回到黑中介、黑车时代,而是为了鞭策这些企业守住底线,不断改进服务,为我们带来更安全、更便利的消费体验。

下载光明日报 社会科学调查版(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光明日报 社会科学调查版(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科学

    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 2012-5-23 11:36:40来源:《 人民日报 》( 2012年05月23日 18 版) 以创先争优推进“两个率先”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 江苏......

    社会科学

    第一章 一、社会科学的概念:P2 是从整体上探求社会的起源、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P2-4 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人: 第一,是人的活动;......

    光明日报刊文探讨

    光明日报刊文探讨: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时间:2013-07-06 来源: 被浏览: 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 徐晨光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

    光明日报供稿(佘书记)

    实施全员促就业工程 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佘国华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与高质量就业,事关社会稳定和谐,事关民族复兴大业,同时也事关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湖南科......

    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

    社会科学基础

    1.如何理解政治学最根本的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权是指掌握国家主权机器及其所拥有的权利,以维护社会管理和统治,它是国家的化身。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者:蔡春玲 李 琦 许 晔 一、引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在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

    光明日报-从管理到治理

    光明日报/2014年/3月/11日/第010版 两会特刊 从管理到治理如何实现“一字之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用“社会治理”的概念代替了“社会管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