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刊文探讨

时间:2019-05-13 16:3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光明日报刊文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光明日报刊文探讨》。

第一篇:光明日报刊文探讨

光明日报刊文探讨: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

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时间:2013-07-06 来源: 被浏览:

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

徐晨光 《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2日 11 版)

徐晨光

编者按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并强调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四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特征和危害主要有哪些?怎样才能清除“四风”之弊?今天,本刊特别邀请湖南、重庆、吉林、山西四省的省委党校负责人就此话题展开研讨。

形式主义居“四风”之首,严重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为强烈。全党必须从党的事业兴衰、人心向背、生死存亡的高度,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从根本上坚决克服形式主义。

深刻洞察形式主义之弊

形式主义,就是凡事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讲究外在形式、不注重实质内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归结起来就是“虚”字当头、“形”字挂帅、“假”“大”“空”横行。在当前,其主要表现有三:

学习上“虚”,不求实效。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然而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理论的学习只停留在会议上、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本本上、停留在宣传报道上,不能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有些党员领导干部表面上热衷学习,实际上却只是摆个架子、做个样子、举个幌子,不能真正做到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看似在学习、在读书,却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解决不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调查时“浅”,不察实情。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制定和实施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并不是要了解真实情况,研究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困难,而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走马观花、浅尝即止、走过场;并不是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体察民情、了解民生,而是“走一圈”、“看一下”、“听一遍”、“讲一通”,图完成任务;并不是轻车简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而是兴师动众,搞层层陪同,图场面热闹。

工作中“假”,不干实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得到贯彻落实。然而在目前工作中,弄虚作假、敷衍塞责、不干实事的却大有人在: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精神时文山会海,雷声阵阵,却不付诸实际行动;谋发展、抓工作时沽名钓誉,哗众取宠,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屑于解决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汇报时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工作中落不到实处,干不出实绩;制度建设喊得凶,但挂在墙上、印在纸上,却不抓督促检查和落实。

高度警惕形式主义之害

“形式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危害党和人民利益,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腐蚀党员干部队伍,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必须高度警惕。

危害党和人民利益。形式主义只讲形式,不干实事,严重影响党和国家的政令畅通,往往使中央和上级的精神、决定和部署流于形式,难以落实到基层。形式主义不注重深入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往往导致信息失灵、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形式主义只图虚名、不务实效,铺张浪费、劳民伤财,往往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丧失发展机遇。形式主义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往往酿成严重后果。形式主义误党误国误民,只会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巨大损害,万弊而无一利。

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然而,形式主义热衷于送往迎来,只摆花架子,不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群众非常反感。形式主义讲排场、比阔气,增加群众负担,群众深恶痛绝。形式主义伤害群众感情,损害党的形象,就像挡在党和人民中间的一座大山,严重违背党的群众路线,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威胁党的生命安全。形式主义诱发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哗众取巧、虚与委蛇的不良倾向。形式主义蔓延,导致弄虚作假之风盛行、务虚不务实的歪风盛涨,败坏党风政风,带坏社风民风,损害党的形象,最终误党误国又害己。形式主义就如同党身体上的毒瘤,如果不坚决挖除,就会严重侵蚀党的细胞和肌体,严重腐蚀党员干部队伍,严重威胁党的生命安全。

坚决戒除形式主义之风

邪风涨则正气衰,正气扬则邪风止。形式主义居“四风”之首,此风不除,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难以得到遏制,党风政风就难以有根本性的转变。

必须从思想源头抓起。形式主义,归根结底是少数党员干部党性不纯、思想不正、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因此,戒除形式主义首先要从思想源头抓起。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教育、党性教育和宗旨教育,引导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自觉清除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部署,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常照思想之镜、时正作风之冠,及时清洗思想上的灰尘,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精神,切实抓好各项工作。

必须从领导干部做起。戒除形式主义,关键是要领导干部带头。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力争做到“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带头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坚决改正不正之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纯化党风政风和社风。

必须从监管查处着力。戒除形式主义,既要对党员干部加强教育,更要对党员干部强化监管,做到软硬兼施,双管齐下。要严肃政治纪律,对那些弄虚作假,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喜欢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者,必须及时提醒,及时教育。要加大监管力度,对那些“虚、假、大、空”、误党误国害民的形式主义做派,必须及时发现,及时查处,问题严重的要按党纪国法论处。要充分发动群众,引导和支持群众同形式主义作斗争,让形式主义在群众监督的阳光之下无立锥之地、藏身之所。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清除官僚主义之弊

吴康明 《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2日 11 版)

吴康明

官僚主义是一种以权力本身作为权力运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背离党性、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当前,中央把集中解决包括官僚主义在内的“四风”问题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深得党心、顺乎民心。

当前官僚主义的表现、特征及危害

尽管官僚主义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但它始终与权力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出发,当前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三种:权力崇拜型。一些领导干部一心追逐个人权力,一味经营个人政治前途,不顾群众意愿,不讲科学发展,唯GDP论政绩;好大喜功、虚报浮夸,大搞所谓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凡此种种,都是权力崇拜的表现;权力滥用型。一些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不讲边界,不讲规则,不讲程序,不负责任,高高在上,独断专行,不作为、乱作为,拍脑袋决策,瞎指挥,凡此种种,都是权力滥用的表现;权力寻租型。一些领导干部把权力作为追求和实现个人利益的资本和筹码,大搞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凡此种种,都是权力寻租的表现。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现实中官僚主义的三种表现并非截然分开,它们在很多情况下相互交叉、集于一体。

当前官僚主义具有五个方面的突出特征:存在领域的广泛性。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和不同层级的权力拥有者身上,是一种“常见病”、“易发病”、“多发病”;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官僚主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甚至不同的个体身上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的复杂性。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危害后果的致命性。官僚主义从根本上损害执政基础,削弱执政能力,最终导致执政地位的彻底丧失。列宁曾尖锐地指出:“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治理过程的长期性。官僚主义源自“官本位”的基础和意识,在权力体系和权力运行中根深蒂固,是一种“顽疾”,因此,对它的预防和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官僚主义危害深远。一是损害党的执政形象。官僚主义背离党的宗旨,扭曲执政行为,疏离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对党的执政形象造成严重玷污。二是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官僚主义不注重深入基层,不注重集中民智,是重大决策失误的“总病根”,是诱发各种腐败现象的“催化剂”,对党的执政能力造成严重危害。三是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官僚主义脱离群众,伤害群众,失去群众拥护和信任。任其盛行,民心“长城”便会轰然坍塌,执政之基便会土崩瓦解。四是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官僚主义损害群众利益,恶化党群关系,迟滞体制改革,降低运行效率,腐蚀党的机体,最终将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前苏联解体和苏共丧失政权即为明证。

清除官僚主义之弊的重大意义

清除官僚主义之弊是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执政形象的必然要求。只有坚决反对官僚主义,以为民谋利取信于民,以务实为政造福于民,以清廉从政赢得人心,才能真正树立起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的执政形象。

清除官僚主义之弊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只有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实际问题,保持清廉本色,才能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清除官僚主义之弊是不断增强党的“四自”能力的必然要求。只有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清除官僚主义之弊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只有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我们党才能够赢得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才能够凝聚全社会的最大共识,才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集聚正能量。

清除官僚主义之弊的实践路径

在思想观念上,要大力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考量政绩的根本标准,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将政绩镌刻于人民群众口碑。

在态度作风上,要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充分尊重实际情况和实践规律。在态度上,向群众学习要虚心,对群众负责要真心,为群众服务要热心,接受群众监督要诚心。在作风上,要真正深入实际,而不拘泥于文本;要真正深入基层,而不怠惰于机关;要真正深入群众,而不高高在上。

在工作方法上,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大力改进调查研究,努力增强工作实效。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权利,使决策真正体现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维护党的统一纪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坚持科学、正确地开展调查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升工作实效。

在制度机制上,要不断完善权力运行制度,切实保障其有效贯彻落实。要以科学的制度来设定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形成权力之间的有效制衡;要健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务和政务公开制度、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及重大责任追究制度等;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制度意识,带头学习制度,带头执行制度,使遵守制度成为一种习惯;要健全落实监督机制,以经常性、全过程的检查督促推动制度的有效落实。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享乐主义之风当诛

倪连山 《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2日 11 版)

倪连山

反对享乐主义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理性认识当前党内的享乐主义之风的现状及危害,旗帜鲜明反对之,坚决果断铲除之,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弘扬正气,意义重大。

享乐主义之流弊:四种歪风

所谓享乐主义,就是以享乐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以享乐为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是好的,但也要看到,党内一些领导干部深受享乐主义毒害,不能自拔。主要表现为“四种享乐”歪风。

拜金风。以钱为乐的拜金风,把拥有金钱与财富多少当作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人生价值扭曲为金钱价值。一些领导干部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浮躁心理替代了理想信念。有的求金心切,终酿恶果。有的把权力资源和个人好处联系在一起。有的以权寻租,为官一任,实惠捞足。

攀比风。以虚荣为乐的攀比风,不惜代价,追求虚荣。一些领导干部,讲虚荣、好面子,事事攀、件件比,舍我其谁,不甘人后。名烟、名酒、名表、名包、名鞋,名牌享尽。接待比规格,庆典比阔绰。事事求气派,处处讲门面。

玩乐风。以欲为乐的感官主义,片面追求感官刺激、欲望满足,把人之自然属性无限扩张。个别领导干部挟公权之威享乐公款,在吃、喝、玩、乐中纵情声色,从“三多”市长到“性福日记”的秘书长,厚颜无耻,无以复加。

奢靡风。消费时代的到来,使享乐消费日益成为一些人的生活方式,也让个别领导干部陷入精神迷失。有的用不义之财豪赌挥霍,纸醉金迷;有的养尊处优,视俭朴为寒酸,把奢侈当气派。当前,面对治理,奢华低调了,“矿泉水瓶装茅台”等悄然兴起,足见奢靡之风的整治是一场持久战。

享乐主义,流弊种种,花样百出,不一而论。追求对物欲的无限占有,尽享其乐,是本质特征。对于一个肩负长期执政使命的政党来说,这种颓废文化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必须高度警醒。

享乐主义之危害:“四宗罪”

享乐主义片面追求人的自然属性的无限满足,而泯灭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这种物质主义、利己主义人生观,对社会文明进步危害严重、影响深远。

一是浪费财富。享乐主义者沉湎于物欲追逐,造成社会财富巨大消费。在人类资源日益匮乏的现代社会,奢侈性消费、超前消费、非理性消费等享乐主义消费观对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造成巨大隐患。享乐主义肆意泛滥,财富的超前过度透支,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发消耗,必将造成人类生态危机。

二是腐蚀政治。丹尼尔·贝尔说:“各种文明的兴衰史上都出现过这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在崩溃之前,社会总要经历一个标志着衰落的特定阶段,„„这些递变的顺序是从朴素到奢侈,从禁欲到享乐。„„享乐主义的生活缺乏意志和刚毅精神。更重要的是,大家争相奢侈,失掉了与他人同甘共苦和自我牺牲的能力。”历史的进程恰恰证明这一切。从纵欲横行的古罗马帝国到苏共的豪奢,从“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南唐后主到“岂宜重问后庭花”的陈后主,从大清帝国的八旗子弟到国民党在大陆的溃不成军,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无不演绎着由奢而亡的历史悲歌。

三是懈怠精神。享乐消解意志,纵欲萎靡精神。玩物必丧志,古今同理。在奢靡享乐中,有多少人被糖弹击中,信念尽失,理想全无,对待群众麻木不仁,对待责任推诿扯皮,以致造成灾祸。

四是败坏风气。执政者是社会风气风化教化的重要力量。官风正,民风淳;官风不正,民风必乱。领导干部奢靡享乐之歪风,毒化、污染民风、社风,助长社会奢靡,扭曲价值,“万般皆下品,唯有享乐好”,诱发犯罪,危害社会。

享乐主义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畸形文化,给社会带来的是负能量,消解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反对享乐主义要旗帜鲜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享乐主义是腐败的思想根源,害党害国,害民害己。遏制享乐主义泛滥,首先必须铲除党内享乐主义歪风邪气。

领导要做表率。领导干部在塑造社会正气、抵制享乐主义歪风邪气中要发挥表率作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共产党人坦荡胸怀,正人正己,旗帜鲜明地反对享乐主义。

治理要坚决。铲除享乐主义,转变作风是关键。作风治理,一要严。就是要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从严管理;二要久。良好作风不是一朝一夕、一踌而就形成的,要有真金不怕火久炼的意念,锻造党的作风。

制度要健全。道德的约束、民俗的拘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健全法制、强化党纪,充分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把权力关进笼子,规范公权力者所言所行,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享乐之风的蔓延。

舆论功能要充分发挥。思想是人行为的先导。治理享乐主义,也要从总病根上把脉。要充分发挥党的意识形态的导向、引导功能,弘扬优良传统,清理不良习气,旗帜鲜明地批判消极享乐之风,塑造文明进步的正风,以正祛邪。

享乐主义有悖于人类文明进步,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大敌,影响深远,危害严重,必须以猛药除之。

(作者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坚决扫除奢靡之风

李福明 《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2日 11 版)

李福明

反对奢侈浪费之风、坚持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把“奢靡之风”作为活动要“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的“四风”之一,抓住了当前作风建设的重点,揭示了扫除奢靡之风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紧要性。

扫除奢靡之风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证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古今中外无数执政者兴衰更替的历史都表明,艰苦奋斗是成事之道,奢靡之风是败亡之途。从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延至各国政权的更替,再到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都证明了马克思曾经的判断:“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的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的消费。”这种“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规律,在马克思主义政党身上也不例外。苏共失去执政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执政党领导层和领导干部的生活奢靡、腐化堕落。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看,坚持艰苦奋斗、反对骄奢淫逸,始终是党能够在亿万人民的拥戴下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制胜法宝。

掌握执政权力,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党所处的环境、掌握的权力、可调配的资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世界范围内贪图安逸、追求奢华给执政党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讲排场、比阔气,最后陷入腐败深渊不能自拔的沉痛教训,都一次次警示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贪图享乐、追求奢靡,忘记奋斗、不思进取,无一例外地都会走向衰落。所以,无论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水平,坚持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之风作为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顶住压力、赢得民心、战胜困难的基本操守不能有任何偏离,都必须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硬指标、作为执政党建设的硬任务。

扫除奢靡之风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紧要性,在于党内存在的奢靡之风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造成的危害性。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发展时期,都不断地要求反对奢靡之风,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对防微杜渐、力戒奢靡更是有了新的警觉,并始终坚持了对奢靡之风不调和的批判和斗争,这是党在总体上能够使绝大多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觉抵制奢靡之风的根本原因。

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确实存在着追求享乐、崇尚奢华的奢靡之风,在一些地方和个人那里更是愈演愈烈,并突出表现为:一是公款大吃大喝,“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二是违规建设楼堂馆所,浮华攀比愈演愈烈;三是超规定、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车轮上腐败”的浪费惊人;四是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公款消费有禁不止。

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机关和部分党员干部身上,但为害甚广、为祸甚烈,其一是败坏了党风政风,在社会上产生了极为消极的示范效应;其二是造成了严重的物质浪费,并助长着消极攀比的不良风气;其三是加剧了不满和对立的社会情绪,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听任奢靡之风泛滥而不加控制,必将破坏党的形象、腐蚀党的肌体、侵蚀党的基业。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党必须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示范于民,才能在实现伟大目标的进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信任与支持。

如同消除任何消极社会现象都表现为一个过程一样,扫除奢靡之风是长期性的任务,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使这一特点变得更为突出。多管齐下、常抓不懈,并在实践中努力形成防控奢靡之风的长效机制,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形成抵御奢靡的思想防线。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高度清醒地看到,俭奢之别,表现的是行为之异,本质上是价值观之别。必须把塑造党员干部正确价值观作为扫除奢靡之风的基本举措,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等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在是非、正误、荣辱等一系列价值问题上构筑思想防线,为扫除奢靡之风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要把突出重点作为科学方法,形成以点带面的促进机制。扫除奢靡之风既要“弹钢琴”,也要“牵牛鼻子”,特别要选择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集中整治、取得实效,带动更大范围的治理效果。

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形成科学可行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党纪、政纪和法律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健全有利于厉行节约、不能铺张浪费的制度体系。当前要在深入分析奢靡之风的多发领域、易发人群、突出环节的基础上,查找制度漏洞、体制障碍,制定完善有关公务活动、职务消费以及会风和文风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使其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在制度建设中要特别加强监督的力度,形成扫除奢靡之风的社会监督机制。

要通过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逐步形成崇尚节俭、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奢靡之风不可长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但党政机关与领导干部是关键。必须把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作为扫除奢侈之风的重点,一经发现问题,坚决严肃追究、严格处理,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豪华奢侈人人喊打”的风气,使奢侈之风失去生存的环境。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第二篇:光明日报刊文解答关于公务员工资的10个问题

光明日报刊文解答关于公务员工资的10个问题

2014年02月18日 03: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雪萍

最近,湖南冷水江市财政统发工资信息因密码破解在网上曝光,人们惊讶地发现,公务员工资最高不过4000元,最低只有2000多元,与传说中“高工资”大相径庭。公务员工资一直是舆论关注焦点,媒体一再紧追不放,社会上关于公务员高工资高福利的说法越传越邪乎,以至于一些公务员与同学朋友亲戚聊起工资总被围攻“说假话,怕被借钱”。网络上有个别公务员诉苦水说委屈,却从未换得同情理解,收到的除了嘲讽就是谩骂。什么才是真相?公务员工资究竟有多高?下面10个问题帮你来回答:

原标题:关于公务员工资的10个问题

最近,湖南冷水江市财政统发工资信息因密码破解在网上曝光,人们惊讶地发现,公务员工资最高不过4000元,最低只有2000多元,与传说中“高工资”大相径庭。公务员工资一直是舆论关注焦点,媒体一再紧追不放,社会上关于公务员高工资高福利的说法越传越邪乎,以至于一些公务员与同学朋友亲戚聊起工资总被围攻“说假话,怕被借钱”。网络上有个别公务员诉苦水说委屈,却从未换得同情理解,收到的除了嘲讽就是谩骂。什么才是真相?公务员工资究竟有多高?下面10个问题帮你来回答:

1.过去10年公务员工资没涨过。记忆中公务员上一次涨工资是江总书记时代,朱总理以“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的坦荡胸襟,顶着可能遭致的骂声,给公务员涨了工资。脑子里没有此项记忆的同志可以百度一下,那是2000年、2001年和2002年。2003年由广东、北京等地发轫,全国启动阳光工资改革,2004年北京市(不包括中央在京单位)搞了“3581”的公务员工资改革,工资阳光了,单位的小金库关闭了,福利没有了。即便当时,表面上看起来工资高的,实际上也就是社会中等偏上收入水平。自此之后,公务员没再涨过工资,2006年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对公务员阳光工资进行再规范,“规范”这个词,只要是中国人,都懂得,就是从严处理,边界内的保留,边界上模棱两可的肯定砍掉了。说白了,“不升反降”。从2003到2013,公务员工资原地踏步,物价大幅上涨。目前,一线城市一些基层公务员的收入已经低于社会平均工资,仅仅够糊口而已。结合我个人的情况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工资和湖南冷水江的公务员工资没太大差别。

有些媒体、专家,也不知是故意的,还是真不懂,把部门行政预算、行政支出按部门人员进行平均,认为这就是公务员的年收入,这就不对了。行政运转需要消耗,各种项目都要有花费支出,不能把这些都算到工资里面啊,就像企业不能把费用支出全部算作人员工资一样。老百姓认为公务员工资高,多数是因为看到身边的某某人在某地某机关当个啥领导,“他家里好有钱的”。这和公务员工资也没有关系。这是腐败!大家痛恨腐败可以理解,但是也要看到基层普通公务员也是腐败的受害者,不能让他们再做社会舆论的受害者。

2.关于公务员热高烧不退。其实跟公务员工资关系不大,主要是就业难。一是大多数人看重的还是工作稳定,而且很多人不了解公务员工资工作的实际情况,被媒体和外界误导了,从其他行业辞职考上公务员后悔不已的人非常之多,只是他们“打落牙齿和血吞”,不肯对人说而已。我所在的系统是一个表面很光鲜的中央国家机关,连续两年有3个年轻人考上公务员上班几个月就辞职了,原因是“工资太少,交不起房贷”“原来公务员的高工资只是个传说”。二是考公务员是一条相对公平的路径。现在就业困难,很多大学生、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理想,要改变境遇,考公务员是比较好的选择,第一考试门槛相对不高,没有一些企业招人必须985、211名校啊,必须托福、雅思成绩啊,所以自然报名者众,第二公务员考试录取程序严格,难以走后门、拼爹。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但相对而言,请每个网民扪心自问一下,对于千千万万寒门子弟来说,高考是不是“鲤鱼跳龙门”最公平的路径?而公考,就是其第二条相对公平的上升通道。如果说年轻人考公考就是奔着高工资甚至是奔着腐败去的,这话就太不厚道了。

3.关于公务员隐性福利。过去有些部门曾经较多,有些部门很少;有些地方曾经较多,有些地方很少;有些人曾经较多,有些人很少。这与部门及个人实权大小有关,也与部门领导作风和地方经济水平有关。中央机关不一定有,街道居委会或许还非常多,不能一概而论。这需要通过制度进行规范,不是谩骂能解决问题的。如果说发一箱苹果,发一盒月饼,也算隐性福利,私企逢年过节也给员工发点水果啥的算什么?媒体每每采访总会称“有公务员每年有好几万元的购物卡”“有公务员称自己日常消费基本上都能报销”,强烈建议该媒体向中纪委举报。而且就算有人送礼,难道会送给每个公务员。公务员不等于领导干部,不等于腐败。个别人贪腐,整个公务员队伍“吃瓜落儿”,这是不公平的。现在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审计也一年严过一年,相信不仅单位的高福利没有了,送卡的现象也会得到遏制。

4.关于公务员与企业职工工资比较。不能简单进行个体比较或者群体比较。要与同等学历、同等职位、同等工作年限的职工进行比较,一些外企、央企甚至私企不仅职工工资较高,而且有业绩提成,年终奖几万元、几十万元,少的也有几千块,还有职业年金等。公务员则是死工资,没有年终奖,所谓13个月工资,只是基本工资,多则1000出头,少的只有五六百元。

5.关于公务员养老金。公务员养老金确实比企业退休人员稍高,不少国家都采取这样的做法:让公务员在职时工资较低、退休时养老金较高。这既是遏制腐败的举措,为了养老金不敢贪腐,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手段,需要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事实上,公务员退休金高的相当有限,在我看来,也就是一个“胡萝卜”吧。破除双轨制也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6.关于公务员可以分房或低价购买经济适用房。这确实是最大的福利,但不是所有地方所有部门都享受,很多地方已经实行住房改革了,这一块早已取消。

7.关于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公务员工资相对本地区居民比较高。一是学历原因,三四线城市和县城除了公务部门就是一些低层次产业,无法吸引高学历人才,所以居民收入整体比较低。用低端产业工人、农民等群体的工资与公务员工资进行比较,对公务员不公平。公务员从事的是复杂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前期教育投入巨大,理应获得相应的回报。二是腐败,一些领导干部的亲戚子女通过伪造学历等进入公务员体系,造成社会上严重的不满情绪。所以,腐败才是群众不满的根本原因。

8.关于公务员“不创造价值”。公务员是社会管理者,他们不直接参与创造经济价值,但是就像每一个企业都有管理人员,有办公室,有行政部门一样,没有他们,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他们的工作是整个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的必要保障。

9.关于公务员工作就是“喝茶看报”。这个误解实在比较深,不能否认,有的部门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很多政府部门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公务员加班加点还没有加班费的情况普遍存在,白加黑,5+2的公务员非常多。

10.关于公务员工作能力问题。说公务员只会端茶倒水发文件的人思维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公务员也是一个职业,和任何职业、任何单位一样,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各有不同。低水平的人不少,一般凑合能过得去的也大有人在,专家型的公务员也很多。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都有不少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很高的专家学者型的公务员。大多数公务员如果进入专业对口的企业,做专业对口的工作,同样是优秀人才甚至是拔尖人才。

那么,公务员工资低,为什么不跳槽呢?一是总认为下一年会涨工资的,结果等了10年也没涨;二是人都有职业惯性,在一个单位待久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轻易不愿换工作;三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去处,相信不管在私企、在机关事业单位,都不会轻易离职。现在有专家预测,公务员辞职潮将出现。为什么?归结起来,都是马云说的那句话;“员工离职只有两个原因:

一、钱,没给到位;

二、心,委屈了”。

说来说去,必须把腐败和公务员工资作为两个问题去处理:一是腐败要通过制度改革进行治理,不能让广大基层普通公务员为腐败分子背黑锅,为腐败分子买单;二是国家应该建立合理的公务员工资增长机制,与物价上涨幅度同步,与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同步,这涉及社会公平。

第三篇: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服务国企发展 推动文化繁荣

——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掌握我国国企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情况,总结经验、探寻规律,服务企业发展,推动文化繁荣,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成立课题组,赴北京、上海、辽宁、河北、浙江、山西、新疆等省市开展实地调研,先后召开专题座谈会十余次,在全国范围内数十个行业的国企中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开展子课题研究,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近年来国企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

国企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主要力量,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稳定可靠、高效有序的基础服务,提供了全社会所需煤炭的70%、所需石油的92%、所需电力的91%,以及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等基础性服务,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政治保障和社会保障。近年来,伴随着国企的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改进、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得到了企业广大干部员工的普遍认可,积累了诸多成功做法和经验。

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方向

培育先进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广大国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企业改革发展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贯穿到了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保证了国企文化的社会主义特性。企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企业的具体体现,目前绝大多数国企特别是中央企业都确立了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诚信、责任、创新、奉献”。

⒉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重点培育企业特色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广大国企根据自身发展不同时期的阶段性任务,坚持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并不断注入新的体现时代精神和发展要求的文化内涵,在保持已有共识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⒊坚持建设与融入相结合,全面强化企业文化的服务功能

广大国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全面提升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大多数国企特别是中央企业都制定了文化战略,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切实发挥文化引领、护航作用。

⒋坚持塑造与熏陶相结合,重在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以人为本,激发员工创造活力,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根本目标。广大国企坚持精神塑造和文化熏陶的统一,用人文关怀传递高尚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用心理疏导促进心理和谐、增进价值共识,培育形成广大员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实现了以文化人。

⒌坚持领导组织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员工群众的主体作用

人的因素是企业文化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已经证明,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决定于经营管理者的素质,而且决定于广大员工的素质。广大国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全体干部员工的一项共同事业,既坚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率先垂范、热情关心、全力支持,更充分发挥和突出员工的主体作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现企业文化全员共建共享,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⒍坚持参与公益事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过程中,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是由国企的性质和定位决定的,是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08年1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了全面规定,掀起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的一页。目前,已经有超过500家企业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很多国企建立了社会责任部门,积极探索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管理,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显示:2011年国企社会责任指数领先于民企和外企,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增幅最大。

⒎坚持文化发展与制度保障相结合,建立完善企业文化体制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文化发展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固化于制。在大中型国企,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得到了健全和完善,以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普遍建立,普遍明确了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员工行为规范等内容,建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着力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一把手工程,党政一把手重视、领导班子支持、牵头部门负责、各部门积极配合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正在建立,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

⒏坚持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相结合,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融会程度不断加深,二者相辅相成,一体化进程加快。大多数国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整合为一个系统,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之中统筹安排,把企业价值理念作为统一干部员工思想和行动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自觉精神追求,坚持精神塑造和文化熏陶的统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初步实现了优势互补、同频共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企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样,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内生变量,在企业改革发展中起着“变量增效”的重要作用。当前,国企文化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日益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日益迫切,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程度日益深入,企业干部员工队伍思想观念、利益诉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国企文化建设工作呈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深入研究。

⒈从绝对优势到相对主导,国企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在市场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在文化上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随着非公经济的不断壮大,非公企业文化与国企文化在交流交融中存在着交锋,一些不利于国企发展的言论层出不穷,如“国进民退论”、“国企垄断论”、“国企低效论”等,国企文化发展要敢于应对这些挑战。与此同时,国企文化还遇到了国际垄断资本文化的挤压,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制造诸如中国国企搞“新殖民主义”、“掠夺世界”等舆论,国企文化要敢于反击这些言论。如何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中勇于创新,不断增强文化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⒉从单一到多元,员工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

目前,国企已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主体。截至2011年,仅国资委主管的中央企业,就有1200多万员工、700多万农民工、600多万的离退休工人。特别是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干部员工的人员构成、年龄结构、劳动关系、职业角色、收入水平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干部员工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思想特点和文化需求也呈多元、多样化。如“80后、90后”青年员工群体,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普遍接受过义务教育或高等教育,综合素质较高,精神文化生活大多具有“网络化”特点,思想、情绪乃至价值观呈多元多变特征,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发展机会、文化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很多传统的管理方式、陈旧的教育灌输对他们就很不奏效。如何做好企业核心价值观统领和引导工作,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国企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好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充分满足员工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⒊从建设到管理,企业文化的管理特性凸显

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的形象工程,塑形在前;关键还在于铸魂,实践中,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产品研发、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融合因企而异,一些企业还存在就文化谈文化,编读本、搞培训的现象,从车间班组到管理层,没有把文化融入管理流程,没有在制度中体现企业的愿景和理念。还有的企业采用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严格有余而人文关怀不足,造成企业内部组织关系紧张、干部员工之间信任度降低等问题,没有较好地运用人文色彩浓郁的文化管理方式有效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部分企业的文化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缺乏科学设计和论证,与企业生产经营绩效关联度偏低,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功能难以体现,游离于企业整体考评体系之外。如何把文化软实力融入管理硬杠杆,加强科学化管理考核,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⒋从个性到共性,企业文化整合融合步伐加速

随着企业改制兼并重组,企业的品牌特点、组织结构、企业规模、经营战略等各有不同,集团公司与所属股份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文化融合是当前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一些重组并购企业和业务整合企业,母公司文化与子公司存在文化理念差异、利益纠结的冲突,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形成负面导向,造成严重后果。如何在认同集团文化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既坚持集团文化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同时又兼顾到子公司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在融合中贯通,兼容并包,和谐发展,实现“同音自相吸,同心自相知”,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⒌从宣贯到落地,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落地生根

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由于过多移植外来文化理念,盲目引入时髦的“先进文化”,导致引进文化的“水土不服”;不适宜的“文化基因”的硬性介入,收效甚微,未形成上下共识。从管理的层级来看,有的企业文化建设源于企业决策层的“个人意愿”,团队管理者“一头热”地推动,普通员工却表现冷淡、冷漠,管理者热情就无法传达,凝聚员工共识成为“奢望”;有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往往集中在开展热热闹闹的企业文化活动、忙于对外宣传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流于形式,疏于深化,华丽有余,实效不足;有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队伍亟待充实,难以胜任工作要求。如何丰富宣贯手段、细化活动载体,引导企业员工自我体验、感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⒍从企业到地方,企业文化的辐射效应显著

一定的企业文化,扎根于所属地域的文化土壤,必然深受地域文化、社会文化、行业文化的影响,如广东岭南的国企文化有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影响,山东的国企文化重视儒家文化的传承,辽宁抚顺电业公司的企业文化具有浓郁的雷锋文化特色等。企业员工也已经从企业人走向社会人,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道德观念对员工的影响是巨大的,八小时的教育管理、文化熏陶可能抵不过社会的一条负面新闻。同时,企业文化对所在地区的文化影响也是巨大的,如大庆油田铁人精神对大庆城市文化影响重大,成为大庆城市文化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何加强社会引导,实现企业文化与属地文化的良性互动、有机融合、共同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今后一段时期国企文化建设工作需重点加强的几个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国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开展企业精神形态文化建设、企业物质形态文化建设和企业制度形态文化建设,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符合,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与企业改革发展要求和干部员工精神文化需求相统一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而又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文化软实力。

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重点培育国企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国企文化建设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融入每个环节,发挥国企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领军作用。国企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践行者、捍卫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总结、深入挖掘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符合时代特点的国企精神,要注重体现爱党爱国的精神,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求实创新的精神,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贯穿于国企改革发展之中;体现拼搏奉献的精神,服务人民甘于奉献;体现诚实守信的精神,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力量;体现和谐包容的精神,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做建设生态文明的表率。

⒉科学界定国企文化的地位,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要把提升国企文化软实力、提高国企的综合实力,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实施推动。随着国企走出国门、开拓业务领域,国企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国企文化应当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国企在与世界各大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必须形成一种能够与跨国公司文化相抗衡的领跑型的企业文化;国企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外在压力和经济风险,国企文化应当树立起抵抗风险、化解风险、共担风险的文化意识,保障国企的文化安全和经济安全,保证健康发展、顺利发展。

⒊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努力形成良好的制度风尚

要让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成为建构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的价值标杆,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做到制度标准与价值准则协调同步,激励约束与文化导向优势互补,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衔接。要注重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培育,健全企业行为规范体系,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更富思想性和人性化,更具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形成自觉遵守制度的企业风尚。要研究企业改制重组中的文化整合融合问题,研究集团文化与下属企业文化的统一共生问题,研究学习型组织与文化建设问题,把文化落地融入企业管理流程再造提升之中,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⒋把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增强企业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元素。针对当前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运行柔性化、联系网络化等发展趋势,适应员工信息来源渠道的新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借助于信息化之翼,加强微博、博客、论坛、播客、聊天室、QQ群等网络平台建设,开发运用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要特别注重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把科学精神转化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丰富企业文化的科技内涵,用科学文化重塑企业精神,使科学精神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上升到企业文化层面。

⒌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实际出发,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国企文化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成效、评价标准,为考评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要坚持评价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实现以评促建,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要实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管理,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纳入企业领导班子任期目标,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绩效作为企业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表彰激励机制,定期、适时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企业优秀文化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目前,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人员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纲要》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并已展开试点工作,希望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科学考评,引领企业确立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指导规范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⒍发挥文化优势,大力加强文化产业企业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运用、整合企业的优势文化资源,调动文化专业人才,不断完善文化企业自身决策、组织、计划、管理、执行等“中枢系统”,培育企业自身的独立思考、识别能力,提升企业的文化厚重感与坚硬度,巩固企业改制成果,打造文化品牌,引领国企文化发展。

⒎加大良好社会环境支持力度,逐步形成国企文化建设的合力

要加强对国企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理论普及工作、典型宣传推广工作,支持鼓励创作反映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崇高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舆论氛围。要积极搭建企业文化交流学习的高层平台,加强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等交流。要集中宣传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进典型,推进诚信文化建设。通过科学决策和有效引导,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开创国企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新局面。

第四篇:光明日报最新时评

光明网9月最新时评文5篇,多读多记写作有话说!

1、道歉、真相和规则意识,一个都不能少

2、起诉讹人者,了断个人恩怨也是捍卫公道人心

3、抑郁症不是猥亵丑行的挡箭牌

4、单田芳去世,但评书艺术不会衰亡

5、批评滴滴、自如,不是为了回到黑车、黑中介时代

1、道歉、真相和规则意识,一个都不能少

【阅读提示】中国游客遭瑞典警察粗暴对待 文化和旅游部高度关注道歉、真相和规则意识,一个都不能少

光明网评论员:中国游客曾先生及父母赴瑞典旅游,却遭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一事,引起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中国外交部和驻瑞典使馆高度关注在瑞中国公民的安全与合法权益,已就此事向瑞方提出严正交涉。而瑞典当地警方回复称,此案的调查工作已交由检方负责。

围绕此事的舆论争议相当激烈,它很大程度源于前后的信源变化。以曾先生为第一视角的初始版本提到,曾先生及父母凌晨抵达当地预定酒店,未到入住时间,请求旅店让他们付费在大厅椅子上休息被拒,被要求“立刻滚出去”。警方前来执法,曾先生说明父母身体情况并出示服用的药品,依然被“拖出酒店,扔在地上”,并被带到了“几十公里以外的一座坟场”。

这个最初的版本,隐去了冲突的前因后果和细节,建立起了一个中国游客外国无故受辱、被歧视的信息模型,也引发了很多对瑞典警方的批评。

不过随着更多细节浮出水面,舆论出现了一定的“反转”。比如下午入住是当地的惯例,大堂区属于酒店空间,有权拒绝曾先生一家三口的请求,并要求离开;“几十公里以外的一座坟场”也存在夸大,实际离市中心五六公里,不是荒郊野岭,而是世界文化遗产,附近的教堂也接待收容。而流出来的现场执法视频中,两位瑞典警察将家属抬出酒店,但未见有殴打。除了呼天抢地的喊叫外,曾先生在一段视频中,还存在故意摔倒的嫌疑。

新曝光的细节,让一些支持者转而批评当事人。不过目前整个事件的细节依旧不算清晰,流出的视频只是片段,曾先生和酒店如何交涉也是未知。但论情论理,曾先生父母年迈、身体有疾,哪怕举止过激,警方完全可以提供更人道的安置措施,努力平息事态,而非激化矛盾。后续的反转,固然能分担瑞典警方的部分责任,但受到批评依旧不算太冤。

这两年国人出国游变得普遍,在海外发生纠纷的案例也变多了。出现摩擦往往是对国外的规则和文化缺少尊重所致,比如公共场所吵闹喧哗,违反规定拍照、饮食等。这些行为在国内一些场合可能会被默许,但放到海外,未必会被纵容。而且,置身海外非但不会让国人被区别优待,负面行为举止还可能被放大。此次网友倒戈,也颇有倾泻这种不满的因素在其中。

所谓入乡随俗,就是需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规则,并对违反规则的后果有基本的预判。从这点上来看,当事人违背酒店意愿逗留,在视频中还吵闹叫嚷,属于过度维权。而且事后刻意隐瞒甚至刻意夸大部分信息,以此来换取网友的支持,此等逻辑其实是裹挟舆论。如果真心想诉诸公义,寻求妥善解决,那就应该完整呈现信息。所以本次**也提醒广大中国游客,走出国门,特别是在规则意识强、执法刚性不留情面的地方,更得有规则意识。

这里要重申一点,公民海外遇到纠纷,国家不是遮羞布,也不会不讲是非,一味偏袒护犊。但是具体到这起事件,对权力寄予更高的要求,也应该是基本的评判逻辑。鉴于此,瑞典警方仍然应该为处置不人性承担责任。目前,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官网已经发声,要求瑞典警方对事件进行彻查,及时回应当事中国公民提出的严惩、道歉、赔偿等 要求。完整的真相需要尽快水落石出,给受到刺激的当事人以及关心此事的中国网友一个交代。

2、起诉讹人者,了断个人恩怨也是捍卫公道人心

近日,一篇名为“越觉得幸运,越感到生气(扶老人被讹的网友准备起诉了)”的网帖在网上引发关注。发帖人是浙江金华32岁的滕先生,他在帖中讲述了自己出于好心扶起一名骑车摔倒的老人,被路人指责,被对方报警称其为肇事者,由此陷入一起双方交通事故调查。最终,交警找到事发地点附近的民用监控拍下的事发经过,确认老人的摔倒与滕先生无关。滕先生称,自己终于清白了,并决定起诉老人及指责他的路人。

又见“扶老人反被讹”的狗血剧情,所幸在交警的调查确认之后,当事人迅速证明了清白。参照过往案例,事已至此,本该告一段落才是。只不过,在本案中,深感委屈的滕先生被老人家属的某些言行彻底激怒,因而最终决定要提起诉讼讨回公道。事实上,在民间司法实践中,“起诉讹人老人”的先例并不算多。也正因为此,此事的后续走向才变得备受关注。

滕先生不无后怕地表示,“讹人的成本太低,扶人的成本太高了。”其实,非但是亲历者有此痛彻体悟,就连普通民众、专业人士等也都有此共识。既有的行政、司法体系,无法给被讹者提供便利的救济和补偿,无法向讹人者施以必要的追责与惩戒。尽管“好人法”的出台,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力挺好人的作用,但“惩罚坏人”的解决方案,却一直未能成型。现实中,社会更多诉诸于舆论动员甚至网络暴力来给讹人者施压,这显然并非合理的解决路径。

为什么起诉讹人者的案例会如此之少?其中,固然有当事人基于时间成本、诉讼费用等实际因素的权衡考量,但更重要的,或许还在于整个的社会文化、司法文化不鼓励类似的诉讼。在不少人的认知中,某些讹人的老人纯属于是“一时糊涂”,年轻人既然证明了清白没受大损失,就不该与老年人一般见识。而就在本案中,办案民警也曾对滕先生耐心说服教育,劝其放弃起诉。其给出的理由是,“个人觉得有点过了”。可以想见,有此想法者并不在少数。

被讹者起诉讹人者,过分吗?尊老爱老是一回事,是非对错则是另一回事。让作恶者付出足够代价,这是捍卫公序良俗的最好方式。滕先生之所以选择起诉,很大一部分乃是因为“气不过”,这实则表明其诉讼初衷还很朴素。尽管滕先生无意被塑造成某种类型化诉讼的先行者,但我们客观上的确应该看到此事的标杆意义。本案最终如何判决很重要,而与之同样重要的是案件审理中举证陈述、诉辩交锋等一系列程序流程。这些都具有关键性的范例价值。

若是恶人得不到惩罚,则好人终将变成冷漠的一群人。通过一场诉讼让个体间的是非恩怨得到了结,以一个有说服力的判决来打捞公道人心——让“家里没矿”的年轻人也敢扶老人,没有什么比这个来得更有效。(然玉)

3、抑郁症不是猥亵丑行的挡箭牌

近日,一则名为《我辛辛苦苦的考大学,摸了一下女生就全没了》的网帖引发热议。据称,今年5月,广东省江门市某大学的学生黄某,偷进女生宿舍实施猥亵后,被校方勒令退学。之后,他写下上述网帖称:“我读了十几年书,好不容易上了大学,摸了女生一下就没了?我不能接受……”并称自己抑郁,有自杀倾向。9月10日,记者致电该大学党委宣传部,得知目前校方正就此事进行调查,如果此事属实,将会对黄某严肃处理。

随着网帖的发布,黄某的渣男形象呼之欲出:猥亵女生的丑行,不仅践踏道德底线,更涉嫌违法犯罪,理应受到相应的惩罚,岂料他非但不认错、反省,反而以“患抑郁症欲自杀”为由,博取舆论同情。有网友称,这是抑郁症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黄某是否患抑郁症并有自杀倾向目前无法确认,但即使情况属实,也不能成为猥亵女生的遮羞布和挡箭牌。拿抑郁症为丑行辩护,法律也不答应。精神健康状况和个人品 行是两码事,有病就要治,不能拿此为自己的品行问题开脱。而假如所谓的抑郁和自杀纯属借口,黄某此举更显荒唐,徒增笑耳。

读了十几年书,考上了大学,却毫无廉耻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大学校园本应是一个安全、干净的地方,不是藏污纳垢之地;大学校园更是一个洋溢阳光的地方,容不得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的存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四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现在警方还没有对黄某此事作出处理决定,学校也尚未定性,但无需讳言,无论是校外人士还是校内师生,谁打猥亵的歪主意,必然都要受到社会谴责和法律惩罚。

此事引发争议后,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建议校方和相关部门直面问题、站稳立场,依法依规处置,别被所谓的“患抑郁症欲自杀”说法所困扰。期待校园里,再无如此恶劣之事。(陈广江)

4、单田芳去世,但评书艺术不会衰亡

9月11日下午3点30分,一代评书艺术家单田芳与世长辞,享年84岁。听单田芳评书的人,上到胡须尽白的老人,下到牙牙学语的孩童,囊括几代人。大家集体怀念这位逝去老人,也足以证明单田芳的评书影响力之大。古人讲,“凡有井水处,皆有歌柳词”,化用此句说“凡有华人处,皆听单田芳”,并不夸张。

通过自传和采访,可以知道单田芳的人生经历,充满跌宕起伏与苦难往昔。单田芳1934年出生于曲艺世家,“从日本人、国民党那年代过来”,灾难频发。1954年他得以登台表演评书,之后定居辽宁省鞍山市,却紧接着遇上文革。单田芳因为说错了话,成为现行反革命分子,被下放到农村。可他不论经历何种现实磨难,都能淡然处之,并始终保持对艺术的追求和人生的平常心。听单田芳的评书,几乎听不到他在评书表演里直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但他说书时刚勇而不失淡然的语言风格,已经在向听众们传达自己的人生哲学。

在曲艺文化中,单田芳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他的去世,容易被解读为评书艺术大势已去的标志,甚至是评书艺术走向衰亡的分水岭。对于此种类似“大师之后再无大师”的说法,笔者不赞同。何况很多放在老艺术家身上的“大师”光环,都是他人安上的。出色的艺术家,谦虚和低调的姿态是其一贯的风格。

关键在于,我们要从逝去的艺术家身上汲取他们的优秀精神,比如单田芳在评书艺术中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专注,以及不慕名利的人生观念等。

评书这类依托于传统平台的艺术形式,真实处境如何?很多年轻人对此兴趣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用“后继无人”来形容评书艺术,确实有些夸张。评书如同相声表演一样,原本是街头和茶楼之间的表演形式,后来随着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的发展,得到更多的普及。但是,现代休闲娱乐方式愈发多样化,评书、相声已不再是很多人的唯一娱乐选择,听众喜欢评书的程度被稀释了。可艺术形式和艺术载体的关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些知名的音频APP上,单田芳评书的下载量依然惊人。这说明,若利用好网络媒介,评书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只不过,评书“新人”们和今天的听众们,很难再找回单田芳那代评书艺术家,一个人、一套桌椅、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就能畅谈古今中外,历史风云的快感了。这种相对静态的艺术形式,虽不如今天诸多娱乐方式那么多彩、热闹,却拥有独到的质朴美感和透彻的生命强度。

我们怀念单田芳,正是因为明白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很难被复刻,好在他的表演和音容,已经存于我们的记忆当中,也因为影音记录,永远不会消失。或许,这也是后人对逝去的老艺术家们的唯一慰藉吧。(黄帅)

5、批评滴滴、自如,不是为了回到黑车、黑中介时代

9月8日起,滴滴暂停提供深夜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进行安全大整治。据媒体报道,就在滴滴暂停深夜服务的第一天,各地的乘客就感受到了深夜打车出行难的痛苦。

很多网友分享了滴滴停运第一夜的打车经历,出租车漫天要价、强行拼车、拒载,黑车暴增等等。在北京三里屯,23点刚过,就有黑车司机在路边开始大喊:“今晚没有滴滴!早上车早回家!”有乘客亲身经历平时50元不到的车程,开价150,砍价后120。

滴滴安全大整治,乘客就陷入打车难,固然与当前网约车市场滴滴一家独大,其他网约车平台难以填补滴滴暂时退出而出现的供求缺口有关,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现象。但滴滴整改,承担代价的也不应该是普通消费者。

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网约车这一新业态在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方面的巨大价值。在大城市,出租车的运力难以满足民众的出行需求,其服务水平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际上,很多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正是因为在某一领域公共服务缺位,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而互联网企业找到了民众需求的痛点,利用互联网,用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解决了这些痼疾。就出行领域而言,滴滴一停运,就重现打车难问题,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在网约车快速发展并成功改变民众的出行习惯、改善民众出行体验的同时,传统出行行业,并没有太多的进步。从网友分享的打车经历来看,谁都不愿意回到出租车拒载,黑车横行的时代。

近来,一些互联网平台暴露出了由于快速发展而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发了民众对这类以创新模式改变生活的互联网公司的质疑和批评。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出行领域,在租房领域同样如此。自如等长租公寓,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挤压了黑中介的生存空间,节省了租房者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也降低了租房被黑中介坑的风险成本,同时在提高租房者的居住体验上带来了不少进步。但是其商业模式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比如近期爆发的甲醛超标问题,对租户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这迫切需要平台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整改,但同样,对于租房者来说,谁也不愿意回到黑中介时代。

衣食住行是民生大事,不管是网约车出行,还是大城市租房,抑或是其他民生领域,便捷、高效都是民众的需求,但在便捷、高效之上,安全无疑是最低的底线。民众针对滴滴、自如等企业的质疑与批评,企业必须照单全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舆论场上一些非理性、情绪化的声音,诸如一些自媒体以及网友,一见企业出事,就喊出“xx去死”,仿佛这些曾经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互联网平台,都只是做在一件事情,那就是裹挟着资本的力量无恶不作一般。对于这类情绪化的声音也应该积极引导,而不是任其蔓延。一些自媒体缺少把关人,在评论公共话题时不需要承担任何言责,充满戾气,并不利于营造一个良性互动的舆论空间,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这种舆论现象,尤其值得关注。

忽视用户安全导致的各类问题,企业必须承担责任,没有辩驳的余地,也无可推卸。但是批评这些企业,批评它们存在的问题,不是要彻底否定它们存在的价值,不是要回到黑中介、黑车时代,而是为了鞭策这些企业守住底线,不断改进服务,为我们带来更安全、更便利的消费体验。

第五篇:《光明日报》征文

《光明日报》征文

发展义务教育,重点在农村,关键在教师。8月5日,本版刊发了《打通合格教师进入乡村的通道—关于特岗教师的调查与分析》,这是《光明调查》“聚焦乡村教育关注乡村教师”系列调研的第一篇。我们将推出后续调研报告,深入调查乡村教师的职业现状、教学环境、待遇情势,以及大学生支教乡村、担当乡村教师情况,深入了解乡村教育的现实处境和面临的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期切实改善乡村教师境遇,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乡村教师要成为体面的职业,需要一笔笔的捐助、一次次的支教、一个个的政策利好,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爱心关注和政策支持将改变中国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窘境,我们期望更多人加入我们这一调研行动。如果您从教于乡村或关注乡村教师,请不吝写下您的感悟和思考发给我们:

一、征文内容:担当乡村教师的感悟,发展乡村教育的建议。

二、征文要求:800字,感悟结合自身经历抒发,建议要有针对性可行性,请注明详细联系方式。

三、征文时间:2014年8月中旬至11月底

四、投稿方式:纸质文稿请投送到: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光明日报策划部谢文收(邮编:100062);电子文稿请投送到:gmrbdcbg@163.com。

我们将在《光明调查》版开设栏目,刊发部分优秀稿件,另推荐部分优秀稿件在光明日报法人微博推送

下载光明日报刊文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光明日报刊文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放军报头版刊文:坚决拥护改革

    解放军报头版刊文:坚决拥护改革 2014年08月11日 03:58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 本报北京8月10日电总政治部日前印发《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解放军报头版刊文 坚决拥护改革(全文5篇)

    解放军报头版刊文 坚决拥护改革 解放军报头版截图 核心提示:总政治部发文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决策指示,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

    光明日报校训文章

    校训雷同,缺失的是什么?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06日 08 版) 清华大学校训。CFP 你还记得母校的校训吗? 你是不是对这样的校训特别眼熟? “团结、进取、求实、创新”“勤奋......

    中纪委网站刊文炮轰中国足球管理乱象

    中纪委网站刊文炮轰中国足球管理乱象 11月2日,2014赛季中超联赛收官。同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组长张化为代表巡视组向体育总局领导班子进行了反馈,体育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鹏主......

    中纪委网站刊文:国企离开党的领导就不是国企

    中纪委网站刊文:国企离开党的领导就不是国企 中纪委网站刊文:国企离开党的领导就不是国企发表时间:2015-07-21 09:59:0613 关键字: 国有企业改革央企腐败中纪委网站巡视组巡视......

    院刊征文

    安静的位置 在这个热闹的世界上,我常自问,我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题记 傍晚的风,尤其是深秋季节的晚风,无声,却又于树梢云端留下点点足迹。带给每一位路人丝丝清凉和无尽的想往......

    院刊通讯稿范文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刊(特刊) ——《大学》成功出版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刊(特刊)——《大学》2013年第2期(总第11期)于近日出版并向学院学生发放。《大学》自创刊以来已连续出......

    院刊策划书

    篇一:院刊策划书(上交学院)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沁轩文学社 时间:2011年3月5日 策划人:康林豪 一、前言 二、主办方、指导老师 主办方: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