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会考文言文阅读(选择版)
会考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逍遥游》[节选],完成6-9题。[10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怒:奋发B.志怪者也志:记载..
C.适千里者适:往D.小年不及大年年:年月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风之积也不厚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之二虫又何知 ..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去以六月息者也 ..
水浅而舟大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D.蟪蛄不知春秋 ....
9、(1)选文在写法上运用了大量的寓言,请结合文中事例进行赏析。
答:(2)选文在写法上想象十分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文中事例进行赏析。答:
(3)选文在写法上运用大量修辞,请结合文中事例进行赏析。
答:
(二)《滕王阁序》,完成1-4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
B.披绣闼,俯雕甍披:打开、推开 .
C.遥襟俯畅,逸兴遄飞襟:上衣前面的部分 .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困厄,处境艰难 .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2)潦水尽而寒潭清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纤歌凝而白云遏 ..
A、两个“之”相同,两个“而”不同B、两个“之”不同,两个“而”相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而”也相同D、两个“之”不同,两个“而”也不同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典故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
彭泽:指谢灵运,他做过彭泽县令,喜好饮酒。
B.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
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在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C.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阮籍:三国时的诗人。他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处便恸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满与现实的苦闷心情。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传唱的名句,句中的加点词语是怎样生动........
优美的描绘出深秋的景色的?请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兰亭集序》,完成1-5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毕:全都B、列坐其次次:旁边 ..
C、信可乐也信:任凭D、人之相与与:交往 ..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及其所之既倦(2)所以游目骋怀 ..
感慨系之矣以之兴怀 ..
A.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B.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也相同D.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3、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映带(在兰亭的)左右
C、引(轻缓溪流)以为流觞曲水D、每览昔人(对生死)兴感之由
4、下面两句翻译都是错误的一项是()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A.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B.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都会一同消失。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C.①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D.①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都会一同消失。
②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5、文中“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加以解释。答:
(四)阅读《陈情表》,完成1-5题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②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门衰祚薄祚:zuò福分 B.常在床蓐蓐:rú草席 ..
C.责臣逋慢逋:pū逃脱D.不矜名节矜:jīn怜惜 ..
2、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说法的一组是()
①慈父见背②舅夺母志③猥以微贱④愿乞终养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祖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B.逮奉圣朝,(自己)沐浴清化
C.(皇帝恩遇优厚)非臣陨首所能上报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苦衷)不许
4、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以供养无主 .
A.臣具以表闻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C.但以刘日薄西山D.谨拜表以闻 ..
5、从③④两段的文字看,李密申述暂时不应召赴任的理由有哪几条?
第二篇:2011信息技术会考选择判断题
1.二进制数100000对应的十进制数是(B)。
A.16
B.32
C.64
D.128 2.(B)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
A.通信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多媒体技术
D.网络技术 3.信息技术的英文缩写是(D)。
A.OS
B.I/O
C.IE
D.IT 4.下列关于计算机软件版权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不能随便复制
B.正版软件只要解密就能随便复制
C.正版软件太贵,软件能复制就不必购买
D.计算机软件受法律保护是多余的 5.我们常说的英文缩写CAM是指(D)。
A.计算机辅助教学
B.计算机辅助设计
C.计算机辅助管理
D.计算机辅助制造 6.计算机软件系统应包括(A)。
A.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B.数据库软件和管理软件
C.编辑软件和程序
D.程序和数据
7.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储数据的部件,将数据存入存储器称为(A)。
A.写入
B.读入
C.写出
D.读出 8.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只有(D)。
A.高级语言
B.符号语言
C.汇编语言
D.机器语言 9.Windows中“撤消操作”的快捷键是(B)。
A.Ctrl+C
B.Ctrl+Z
C.Ctrl+X
D.Ctrl+A 10.删除Windows桌面上某个应用程序的图标,意味着(B)。
A.只删除了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图标被隐藏
B.只删除了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被保留
C.该应用程序连同其图标一起被删除
D.该应用程序连同其图标一起被隐藏 11.压缩工具的主要功能之一是(A)。
A.使原文件压缩后容量变小
B.改变原文件的类型
C.修补原文件丢失的信息
D.使原文件加密
12.在Windows中,删除文件夹后,该文件夹中的文件将(B)。
A.其它说法都不对
B.被全部删除
C.被部分删除
D.保持不变
13.欲将某软件的序列号保存在一个文件中,使用下面(A)软件所产生的文件最小。
A.记事本
B.Excel
C.Wps
D.Word 14.在Word2000的编辑状态下,操作对象经常是被选定的内容。若鼠标指针在某行行首的左边,成右上角空心箭头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选定该段落(D)。
A.三击鼠标左键
B.单击鼠标左键
C.单击右键
D.双击鼠标左键
15.Word2000中的“格式刷”工具按钮用于复制文本或段落的格式,若要将选中的文本或段落格式重复使用多次,应(A)。
A.双击“格式刷”工具按钮
B.拖动“格式刷”工具按钮
C.单击“格式刷”工具按钮
D.右击“格式刷”工具按钮 16.关于Word2000,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状态栏可以显示文档的当前状态和文字处理过程中的提示信息
B.Word2000默认打开的工具栏是“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
C.在主窗口的右下角,共有五个视图按钮
D.标尺分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
17.在Word2000中删除文档中的一个文字的操作说法错误的是(A)。
A.将光标放在要删除的文字前,然后按一下BACKSPACE键就可以了
B.将光标放在要删除的文字前,然后按一下DELETE键就可以了
C.将光标放在要删除的文字后,然后按一下BACKSPACE键主可以了
D.选定要删除的文字,然后按DELETE键
18.如今,学校或单位内的计算机都组建了局域网,局域网的建立为网内用户共享资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同一个局域网中,如果想让别人都能够共享自己的资源,需要(B)。
A.打开“网上邻居”
B.共享相应的文件夹
C.共享相应的文件D.设置相同的工作组 19.以下关于进入Web站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可以通过输入IP地址或者域名
B.需同时输入IP地址和域名
C.只能输入IP地址
D.只能输入域名
20.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时,当鼠标移动到某一位置时,鼠标指针变成“小手”,说明该位置一般有(D)。
A.病毒
B.黑客侵入
C.错误
D.超链接 21.信息无处不在,但不一定都是真实的。A正确
22.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内存储器的存取速度比外存储器要快。B正确 23.在Windows的菜单中灰色显示的命令表示该命令当前不能使用。A正确 24.在Word2000中,要选定一个段落,可以在该段落中任意位置双击。B错误 25.电子邮件是一种方便实时性的联系方式。B错误 26.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不会是(C)。
A.网络化
B.传输的高速化
C.应用的复杂化
D.信息的多媒体化 27.通常所称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指(B)。
A.通过高速公路邮递信息
B.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C.特快专递
D.局域网 28.在计算机中,一个字节用(D)个二进制位表示。
A.1
B.2
C.16
D.8 29.系统软件是(C)、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A.监视
B.处理
C.管理
D.调用 30.(A)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A.字长
B.字节
C.位
D.字符
31.计算机主要的功能之一是数据处理,执行运算、比较、判断等操作的主机部件是(A)。
A.运算器
B.控制器
C.内存储器
D.输入、输出设备 32.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应用软件的是(A)。
A.程序设计语言
B.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C.Wps和Office
D.会计电算化软件 33.关于Windows2000中“我的电脑”功能,错误的说法是(B)。
A.从“我的电脑”可以查看文件目录
B.从“我的电脑”只能查看文件目录,但不能打开文件
C.从“我的电脑”可以打开文件目录
D.从“我的电脑”既能查看文件目录,又能打开文件
34.改变桌面上的墙纸时有三种显示墙纸的方式,它们是(B)。
A.居中、平铺、铺满
B.居中、平铺、拉伸
C.平铺、拉伸、居左
D.居中、拉伸、铺满 35.左手的无名指对应负责的键是(A)。
A.2 W S X
B.3 E D C
C.3 E F C
D.2 W D C 36.Windows系列图形化操作系统是(B)公司于1983年开发的。
A.惠普
B.微软
C.IBM
D.英特尔 3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从“开始”菜单下“运行”菜单选项中可以快速打开最近编辑的文档
B.在Word2000的“文件”下拉菜单的底部列出的最近使用过的文档份数是不能修改的 C.在Word2000的“文件”下拉菜单的底部列出的最近使用过的文档,在默认情况下是四份 D.Word2000的“另存为”选项位于“工具”下拉菜单中
38.在Word2000文档的编辑中,以下不是剪贴板操作命令的是(B)。
A.Ctrl+V
B.Ctrl+A
C.Ctrl+C
D.Ctrl+X 39.Word2000有“插入”和“改写”两种编辑状态,若在“改写”状态下光标现定位于一篇文章中“朱清”两字之间,此时输入文字“自”后则词语变为(B)。
A.朱自清
B.朱自
C.自朱清
D.朱清自
40.在Word2000编辑状态中,最快捷的纠正误操作的方法是(D)。
A.在该行位置右击鼠标
B.使用“恢复”命令
C.不存盘退出再重新打开文档
D.使用“撤消”命令 41.有关网络叙述正确的是(B)。
A.在因特网中,有些专门帮大家进行数据存储的网站被称为搜索引擎
B.Outlook Express是一个电子邮件收发软件
C.显示网页中的图片,不会影响网页的浏览速度
D.398.321.23.333是一个正确的IP地址
42.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来提供各种服务并对网络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称为(A)。
A.服务器
B.网桥
C.工作站
D.网关
43.如果电子邮件到达时,你的计算机没有开机,那么电子邮件将会(B)。A.退回给发信人 B.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上 C.过一会对方再重新发送 D.永远不再发送 44.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应用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B正确 45.安装正版杀毒软件的计算机不会感染病毒。(B 错误)
46.在Windows的菜单中灰色显示的命令表示该命令当前不能使用。A正确
47.在Word2000的编辑状态下,为文档设置页码,可以使用“插入”菜单中的命令。A正确 48.网络中传输文件通常是文件越小,传输时间越短。A正确 49.ASCII码是指(D)。
A.国际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B.中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C.汉字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D.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50.一张1.44MB软盘已保存了共900KB的数据,则下列文件能存入该软盘的是(B)。
A.6144000B的文件
B.500KB的文件
C.700KB的文件
D.0.7MB的文件 51.现在的微型计算机主要采用的电子元件是(D)。
A.电子管
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2.下列不属于操作系统管理功能的是(D)。
A.设备管理
B.作业管理
C.存储器管理
D.人员管理 53.微型计算机硬件中最核心的部件是(B)。
A.主板
B.CPU
C.内存储器
D.I/O设备
54.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年,名字叫做(D)。
A.1964,EAINC
B.1976,EAINC
C.1964,ENIAC
D.1946,ENIAC 55.下列软件哪个不是杀毒软件(B)。
A.360杀毒
B.ProntPage
C.KILL
D.KV3000 56.在键盘操作中,左右手的拇指基本键位在(C)上。
A.换档键
B.控制键
C.空格键
D.回车键 57.在智能ABC输入法中输入词组(A)。
A.既能用完整输入法,又能用不完整输入法
B.只能用不完整输入法
C.只能用完整输入法
D.其它都不对 58.在Word2000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在“文字拼写检查”时,可以检查出英文拼写和语法错误
B.其它说法都不对
C.使用“查找”命令时,可以区分全角和半角字符,但不能区分大小写字符
D.使用“替换”命令进行文本替换时,只能替换半角字符
59.在Word2000的编辑状态下,光标在文档中,没有对文档进行任何选取,设置2倍行距后,其结果是(C)。
A.光标所在行按2倍行距格式化
B.全部文档没有任何变化
C.光标所在段落按2倍行距格式化
D.全部文档按2倍行距格式化 60.以下属于网络设备的是(B)。
A.扫描仪
B.路由器
C.显示器
D.打印机 61.操作系统是用来管理键盘和鼠标操作的系统软件。(B错误)62.在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复制和移动之前,不用选定操作对象。A错误
63.上网就像进入一种虚拟社会,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A错误 64.对于信息社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人们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
B.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C.人们都生活在虚拟的信息空间中
D.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65.学生上历史课时,老师借助于计算机课件讲解历史文化,这属于哪方面的计算机应用(C)。
A.人工智能
B.CAD
C.CAI
D.过程控制 66.下列选项中属于计算机内存储器的是(C)。
A.优盘
B.移动硬盘
C.随机存储器
D.光盘 67.下列不是操作系统的是(D)。
A.UNIX
B.DOS
C.Windows XP
D.Word 2000 68.在Windows中,当用户运行多个应用程序之后,这些应用程序将以按钮形式出现在(D)。
A.状态栏
B.格式栏
C.工具栏
D.任务栏
69.在WindowsXP界面中,有些菜单选项的右侧有“„”标志,这意味着这些菜单选项被单击后(C)。A.可能出现死机现象B.用户要长时间等待C 系统将给出对话框D.该命令将会在后台运行 70.在Word2000的“字体”对话框中,不能设置的字符格式是(C)。
A.更改颜色
B.字符大小
C.三维效果
D.加删除线
71.在Word2000中,想知道某篇文章的字数、行数、段落数、文档编辑所花时间等信息,可通过菜单(C)实现。
A.文件-另存为
B.文件-属性
C.工具-选项
D.工具-属性 72.在Word2000中,关于段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段落中字符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段落”对话框调整
B.同一段落中的文本字体格式完全相同
C.段落是文本中由段落结束标志分隔而成的部分
D.一个段落必须由多行组成 7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D)。
A.下载文件和搜索
B.新闻组和网络聊天室 C.网上浏览和收发电子邮件 D.信息通信和资源共享
74.刘明在进行题为“中朝关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在因特网上利用(A)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①E-mail ②BBS ③QQ ④博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75.信息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不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B错误 76.最早的计算机主要用于数据处理。B正确
77.在资源管理器的文件夹列表中标注“+”号表示该文件夹中还有未显示的子文件夹。A正确 78.信息技术中不涉及的技术是(A)。
A.生物技术
B.通信技术
C.网络技术
D.计算机技术 79.现代社会中,人们把(D)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A.物质、知识、信息
B.物质、能量、知识
C.能量、知识、信息
D.物质、能量、信息 80.下列哪些属于计算机软件(D)。
A.软盘
B.CPU
C.硬盘
D.程序 81.下面文件名正确的是(D)。
A.Kin.PRG
B.Kin?.PRG
C.Kin*.PRG
D.King.PRG 82.各种应用软件都必须在(D)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A.计算机机语言程序
B.字处理程序
C.编程程序
D.操作系统 83.在使用Word2000进行文字编辑时,下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Word允许同时打开多个文档
B.Word可将正在编辑的文档另存为一个纯文本(TXT)文件
C.使用“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可以打开一个已存在的Word文档
D.打印预览文档时,打印机必须是已经开启的 84.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D)。
A.在因特网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B.保存在计算机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和损坏的
C.广播、电视、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 D.有效获取信息后,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保存
85.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A错误
86.只要给计算机设置了密码,就不会被黑客攻击。A错误 87.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工作过程是(C)。
A.处理与存储信息、收集信息、输出信息
B.输出与处理信息、信息存储、收集信息
C.收集信息、处理与存储信息、输出信息
D.输出信息、处理与存储信息、收集信息 88.断电后会丢失信息的存储器是(A)。
A.随机存储器
B.软盘
C.硬盘
D.光盘 89.硬盘属于计算机的(A)。
A.外存储器
B.随机存储器
C.内存储器
D.只读存储器 90.下列设备中,既可作为输入设备又可作为输出设备的是(C)。
A.打印机
B.键盘
C.触摸屏
D.扫描仪 91.在(B)删除文件时,被删文件不会放入“回收站”。
A.我的文档中
B.优盘中
C.桌面上
D.硬盘上
92.我们需要输入双字符键上档字符时,应先按下(A)键,再按下该键。
A.Shift
B.Ctrl
C.Alt
D.Insert 93.在Word2000中,如果文档中每段之间要留有较大间隔,一般应(C)。
A.在两段之间用按 Crtl+回车键的办法添加空行
B.用字符格式设定来增加间距
C.用段落格式设定来增加段间距
D.在两行之间用按回车键的办法添加空行
在Word2000中如何选定任意长方形文字块(D)。
A.按住Shift键后拖动鼠标,鼠标所标志的长方形区域内的文字将被选定
B.按住Ctrl键后拖动鼠标,鼠标所标志的长方形区域内的文字将被选定
C.按住Ctrl+Alt键后拖动鼠标,鼠标所标志的长方形区域内的文字将被选定
D.按住Alt键后拖动鼠标,鼠标所标志的长方形区域内的文字将被选定 95.FTP是指(A)协议。
A.文件传输
B.远程登录
C.电子邮局
D.超文本传输
96.用户利用客户端邮件应用程序从邮件服务器接收邮件时通常使用的协议是(B
A.SMTP
B.POP3
C.HTTP
D.FTP 97.把一个正版电影放在网上允许任何人下载,这种行为是合法的。A错误 9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微机主要性能指标的是(D)。
A.CPU型号
B.内存容量
C.硬盘容量
D.体积大小。)99.以下(A)是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可能途径。
A.运行来历不明程序
B.光盘表面不清洁
C.计算机电源不稳定
D.从键盘输入数据
100.下列关于计算机软件版权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计算机软件受法律保护是多余的 B.正版软件太贵,软件能复制就不必购买
C.正版软件只要解密就能随便复制
D.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不能随便复制
101.下列情况中,最不可能是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症状的是(B)。
A.操作系统无故频繁出现错误
B.有的网页打不开
C.原来运行良好的程序突然出现异常现象或不合理的结果
D.程序文件长度无故增加或磁盘信息严重丢失
102.在“资源管理器”中,要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
A.按住Ctrl键的同时,单击要选择的文件或文件夹
B.按住Delete键的同时,单击要选择的文件或文件夹
C.按住Alt键的同时,单击要选择的文件或文件夹
D.按住Shift键的同时,单击要选择的文件或文件夹 103.Word2000中系统默认的中文、英文字体是(D)。
A.黑体和Times New Roman
B.宋体和Amaze
C.黑体和Amaze
D.宋体和Times New Roman 104.在Word2000的编辑状态下,执行“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后(D)。
A.被选择的内容移到插入点处
B.剪贴板中的内容移到插入点
C.被选择的内容移到剪贴板
D.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到插入点
105.在Word2000中,打印预览状态下也可以编辑文档。B错误 106.所谓信息的载体,是指(C)。
A.计算机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B.计算机屏幕显示的信息
C.表示和传播信息的媒介
D.各种信息的编码 107.Windows中“退出程序”的快捷键是(B)。
A.Esc+F4
B.Alt+F4
C.Shift+F4
D.Ctrl+F4 108.在Windows2000中,当一个窗口已经最大化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A.该窗口可以还原
B.该窗口可以最小化
C.该窗口可以被关闭
D.该窗口可以移动 109.调整Word2000“常用”工具栏中的“显示比例”组合框中的数据会使(A)。
A.文本字号不变
B.文本字号调大
C.文本字号调小
D.文本字号既能调大又能调小
110.按通信距离和覆盖范围来划分计算机网络,其中传送距离最短的是(C)。
A.城域网
B.广域网
C.局域网
D.其它类型 111.如果想保存网页上的一张图片,其正确的操作是(D)。
A.单击该图片,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
B.单击“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命令
C.直接拖拽图片到收藏夹中
D.右击该图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
112.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专门干扰计算机正常工作的程序。(B正确)113.段落的首行缩进就是指段落的第一行左端距离页面左边界的起始位置。A正确 114.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由运算器、(B)、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A.硬盘
B.控制器
C.内存
D.CPU 115.关于中小学生上网问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A.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可以随意发表言论
B.浏览网页要选择有益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信息
C.浏览网页要选择有益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信息
D.上网要有节制,不应终日沉湎于网络
116.在Word2000中选定某句话后,连击两次工具栏中的“B”按钮(B)。
A.这句话呈细体格式
B.这句话格式不变
C.产生出错报告
D.这句话呈粗体格式
117.利用因特网给我们提供的博客服务,我们可以通过申请获得自己的个性博客空间,关于博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博客可以写作“播客”,发帖内容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博客基于网页,采用类似于个人网站的表现形式
C.我们可以通过博客将极富个性化的思想、见闻以及个人收集的知识以“帖子”的形式在网络上发布出来共享
D.博客是一种特殊的网络服务,它是继E-mail、BBS等之后出现的一种网络交流方式 118.如果没有专门的下载工具,就不能从因特网上下载文字、图片以及各种文件资料。B错误 119.对于计算机来说,信息处理其本质就是(B)。
A.控制处理
B.数据处理
C.事件处理
D.资源应用 120.Windows2000提供的文件夹功能错误的说法是(A)。
A.文件夹是存放文件的塑料夹
B.文件夹是可以分类存放文件的工具
C.文件夹可以存放其它的文件夹
D.文件夹可以存放文件和其它的文件夹 121.启动Word2000后,空白文档的默认文件名为(B)。
A.我的文档.DOC
B.文档1.DOC
C.新文档.DOC
D.untitled 122.在Word2000编辑状态下,若要设置左右边界,利用(B)更直接、快捷。
A.格式栏
B.标尺
C.菜单
D.工具栏
123.聋哑人通过手势来交流思想,这不属于信息的传播。A错误
124.在Word2000的编辑状态下,按先后顺序依次打开了四个文档,则当前的活动窗口是第一个文档的窗口。A错误
第三篇:必修一文言文会考复习教案
必修一文言文会考复习教案
主备人
方颜开
【复习目标】熟悉必修一会考必考文言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所有文言现象,熟练翻译课文,并附之以语段训练。
【复习方法】讲练结合,先练后讲。并通过检测进一步巩固落实。【复习课时】五课时。复习三课时,考试并评析二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方颜开
2012届高三会考文言文复习之必修一
一、必修一文言文会考篇目
《劝学》 《师说》
《赤壁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梳理
1、文学常识
见必修一课本注解。
2、字音:必修一课本的注解很重要。
三、必修一必考文章内容梳理
(一)《劝学》
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第二段)
(中心论点)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达到目标(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
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后天善于学习的结果。)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第三段)
(二)《师说》
1、思路整理: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阐述从师的必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第一段)(中心论点)
批判不从事的坏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第二段)今昔对比 圣益圣,愚益愚
(对比论证)父子对比 择师,耻师
大小对比 小学而大遗
贵贱对比 其智反不能及
举例宣扬从师的好风气(圣人无常师)(第三段)例证,引用论证
交代写作原因,激励后学。(第四段)
(三)《赤壁赋》
1、思路整理
这篇赋的整体构思是:夜游之乐,乐极悲来,因悲生悟。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
《劝
学》练习
Ⅰ、文学常识: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Ⅱ、【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
二、文言虚词 1. 而
(1)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2)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4)连诃,表承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师 说》练习
Ⅰ、文学常识: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常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 在文学上主张继承秦、汉的散文传统,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Ⅱ、【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3.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2)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学习)/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2)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4)形容词作名词。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3)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5)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2.之
(1)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3. 其
(1)代词,那些。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 代词,他。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代词,他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皆出于此乎(5)副词,表反问语气。其可怪也欤
4.于
(1)介词,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介词,向。而耻学于师(3)介词,对于。于其身也(4)介词,从。皆出于此乎(5)介词,被。不拘于时 5.乎
(1)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介词,相当于“于”,表比较,译为“比”。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其皆出于此乎(4)语气助词,表感叹,译为“唉”、“呢”。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也
(1)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其可怪也欤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之”)(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之”)3.倒装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后置)(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赤 壁 赋》练习
Ⅰ、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仁宗嘉祐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Ⅱ、【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介宾短语,向东)(2)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2)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4)名词用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5)形容词用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4)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 于
(1)介词,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2)介词,从。月出于东山之上
(3)介词,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语气词,表示疑问。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2)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3)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三、文言句式 l.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6)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 “其声”)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
4.倒装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第四篇: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劝学
一虚词
1.而
(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
(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2.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3.之
(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
(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
4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
(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二、实词
1.通假字
(1)鞣以为轮(通“燥”,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鞣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
一、虚词 1.而
(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2.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3.之
(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4.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二、实词 1.通假字
(1)鞣以为轮(通“燥”,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鞣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7)輮使之然也(动词作名词)
(8)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
(1)輮(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变式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文:(如果)用刀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 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师说》
一、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3)道
1、有碑仆道(名词,道路)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
5、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
6、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5)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
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一、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3.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2)吾从(之)而师之 3.变式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闻知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赤壁赋》
一、正音
1、壬戌(rãnxū)
2、桂棹(zhào)
3、余音袅袅(niǎo)
4、幽壑(hâ)
5、嫠妇(lí)
6、愀然(qiǎo)
7、山川相缪(liáo)
8、舳舻千里(zhúlú)
9、旌旗(jīng)
10、酾酒(shī)
11、横槊(shuî)
12、渔樵(qiáo)
13、扁舟(piān)
14、匏樽(páo)
15、蜉蝣(fúyï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jí)
18、枕藉(jiâ)
二、通假字
1、举酒属客(嘱)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凭)
3、山川相缪(缭)
4、杯盘狼籍(藉)
三、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2、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3、正襟危坐(使动用法,使„.摆正,使„.端正)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5、方其破荆州(使动用法,使„.被攻破,击破)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
四、特殊句式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
2、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3、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4、夫水,智者乐也。(判断句)
5、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被动句)
6、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
(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4.变式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六国论》
一、古今异义
1、其实(古:是两个词语,其:代词。实:实质,实在内容。/今:副词,表示所说的实际情况)
2、颠覆(古:灭亡。/今: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府)
3、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4、后秦击赵者再(古:第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5、始速祸焉(古:招致/今:指速度快)
6、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今: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7、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古:前例、旧事/今: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二、词类活用
1、日割月削(“日”“月”,名词作状语)
2、以地事秦(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
3、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4、不能独完(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5、李牧连却之(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三、一词多义
非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错误,不对)
3、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
或
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偶或)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
《烛之武退秦师》
一、虚词 1.以
(1)阙秦以利晋(2)焉用亡郑以陪邻(3)越国以鄙远(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5)敢以烦执事(6)以其无礼于晋 2.而
(1)朝济而夕设版焉(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夜,缒而出(4)今急而求子 3.焉
(1)朝济而夕设版焉(2)不阙秦,将焉取之(3)焉用亡郑以陪邻(4)子亦有不利焉 4.之(1)将焉取之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3)因人之力而敝之(4)夫晋,何厌之有(5)是寡人之过也
(6)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7)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其(1)吾其还也(2)失其所与(3)又欲肆其西封(4)君知其难也(5)以其无礼于晋 6.且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二、实词 1.通假字
(1)失其所与,不知(2)秦伯说,与郑人盟(3)不阙秦,将焉取之(4)夫晋,何厌之有(5)共其乏困
(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古今异义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贰于楚也 3.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2)邻之厚,君之薄也(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越国以鄙远(5)阙秦以利晋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2)君知其难也(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疑问句
(1)夫晋,何厌之有(2)焉用亡郑以陪邻(3)不阙秦,将焉取之 3.省略句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许君焦瑕(3)子犯请击之(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变式句(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4)夫晋,何厌之有
四、重点语句翻译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文: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
3.既然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译文: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文: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
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6、不者(“不”通“否”,否则。)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二、偏义复词
1、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是偏义复词,偏“入”)
2、孰与君少长?(“少长”是偏义复词,偏“长”)
三、成语典故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劳苦功高)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副词)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4、沛公„„约为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婚事)
5、亡去不义(古:离开;今:往,前往)
6、所以谴关守将者„„(古:„„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
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沛公);今:现在的人)
8、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五、一词多义(补充)
妇女无所幸(宠爱、宠幸)
沛公军霸上(驻扎)幸
故幸来告良(幸亏)
军
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军营)
卮酒安足辞(推辞)
吾属今为之虏矣(将要)辞
未辞也(告辞、告别)
今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如果)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是古非今(现在)
玉斗一双(酒器)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捧着)斗
外连蘅而斗诸侯(使„斗)
奉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进献)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接合)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
项伯东向坐(坐着)
吾属今为之虏矣(类、们)坐
置之坐上(座位)
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
停车坐爱风林晚(因为)
司命之所属也(掌管)
坐而待毙(坐守)
衡少善属文(撰写)
杀人如不能举(如同、好比)
沛公不胜杯杓(经得起)
如
沛公起如厕(去、前往)
胜
是故百战百胜,百善之善者也(胜利、战胜)
固不如也(本来)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故谴将守关者(特意)
胜友如云(有才智、高明的)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使子婴为相(担任、当)
故
故幸来告良(所以)
皆且为所虏(被)
两狼并驱如故(原来)
何辞为(呢)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
珍宝尽有之(代词,刘邦)
为
窃 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往)
军中无以为乐(做、干)之
今者有小人之言(的)
且为之奈何(对付)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为击破沛公军(替、给)
(结构助词,无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给/出谋)
六、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在夜间,连夜。)
2、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3、头发上指(向上。)
4、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膀一样。)
5、道芷阳间行(从小路、抄小路。)
6、间至军中(从小路、抄小路。)
7、持剑盾步走(步行、徒步。)(二)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
3、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
4、道芷阳间行(取道。)
5、刑人如恐不胜(施刑。)
6、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讲义气、合于义/告诉、说。)
7、若入前为寿(走上前、上前。)
8、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9、秦地可尽王也(称王。)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名词使动用法。另说意动)(三)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
1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
1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14、常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四)动词作名词
此王秦之续耳(后继者、老路、覆辙。)(五)形容词作名词
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情、老交情。)
2、此其志不在小(小事。)
3、大行不顾细谨(细枝末节。)(六)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七、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亚父者,范增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7、此天子气也
8、此亡秦之续耳
9、此其志不在小
10、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2、客何为者?
(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
1、籍何以至此?
2、今日之事何如?
3、客何为者?
4、沛公安在?
5、大王来何操?
6、何辞为?
(2)定语后置句 玉斗一双,白璧一双(3)状语后置句
1、具告以事
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3、得复见将军于此
4、因击沛公于坐
5、长于臣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三)省略句
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2、若入前为(之)寿
3、为(之)击破沛公军
4、急击(之)勿失(时机)
5、则与(之)斗卮酒
6、则与(之)一生彘肩
7、竖子不足与(之)谋
8、具告(之)以事
9、交戟之士欲止(之)不内
10、毋从(其)俱死也
1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12、加彘肩(于其)上
13、沛公军(于)霸上
14、沛公居(于)山东时
15、置之(于)坐上
16、置之(于)地
17、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18、卫士仆(于)地
19、沛公欲王(于)关中
20、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四)被动句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若属今为之虏矣
(五)固定句
1、孰与君少长?(与„相比,哪一个„)
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的)
3、军中无以为乐(没有用来„的)
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表反问,的呢?)
《陈情表》
一、正音
1、衅(xìn)
2、闵(mǐn)鲜
3、(xiǎn)
4、祚(zuî)
5、期功(jī)
6、茕(qiïng)
7、蓐(rù)
8、洗马(xiǎn)
9、猥(wěi)
10、陨(yǔn)
11、逋慢(bū)
12、矜育(jīn)
13、拔擢(zhuï)
14、优渥(wî)
15、更相(gēng)
二、通假字
1、夙遭闵凶(悯)
2、零丁孤苦(伶仃)
3、常在床蓐(褥)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又)
三、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允许做某事)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到达/今:连词,提及、另外;古:成人自立/今:形成)
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古:浸润/今:洗澡)
4、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明清生员通称)
5、拜臣郎中(古:尚书省,官名/今:中医医生)
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诉说、申诉/今:告知)
7、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古:进退两难/今:窘困)
8、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古:犹豫、徘徊/今:盘旋)
9、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四、词类活用
1、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九岁不行(名词作状语,在九岁时候)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名词作状语,在门外,在家中)
4、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5、察臣孝廉(名词作动词,作孝廉,为孝廉)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7、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名词作状语,向皇上)
8、臣具以表闻(使动用法,让„听到)
9、则以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10、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名词作动词,做官;任职)
11、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12、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13、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14、谨拜表以闻(使动用法,使„„闻)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实在不是我肝脑涂地就能报答得了的大恩大德啊。
2、今臣亡国贱俘——我现在已是个卑贱的亡国之俘虏。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我的苦楚,并不是只有蜀地的人士和梁益二州的长官才清楚„„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
2、则告诉不许——不被允许
(三)、宾语前置句
慈父见背——离开我,即去世
六、成语
1、零丁孤苦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日薄西山
4、气息奄奄
5、朝不虑夕
6、急于星火
7、结草衔环
《逍遥游》
一、正音
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坳堂(āo)草芥(jiâ)夭阏(â)蜩蝉(tiáo)舂粮(chōng)蟪蛄(huì gū)大椿(chūn)斥鴳(chì yàn)泠然(líng)万仞(rân)蓬蒿(gǎo)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溟)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
3、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三、词类活用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图谋)
2、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 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然后图南(名词作动词,南行)
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使动用法,使„.招来)
三、特殊句式
1、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句,凭什么)
2、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到达哪里)
3、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凭借什么)
四、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垂下的云彩。
2、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去了。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高空然后再朝南飞呢?
5、之二虫又何如?
译文: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6、彼且奚适也?
译文:它将要到哪里去呢?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译文: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这是因为他)能认清自我表现与外物的分别,能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至了。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
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译文: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里遨游的人,他们需要还凭借呢?
第五篇:苏教版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目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1
会考篇目文言文
劝学
一虚词
1.而
(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2)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
(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2.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3.之
(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
(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
4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
(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二、实词
1.通假字
(1)鞣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鞣以为轮 :把„„做成(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3.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7)輮使之然也(动词作名词)
(8)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
(1)輮(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变式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3)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 就能变得锋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文:(如果)用刀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 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师说》
一、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
4、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三、一词多义(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3)道
1、有碑仆道(名词,道路)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
5、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
6、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5)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不拘于时,学于余。(状语后置句、被动句)
一、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 “唉”)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3.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2)吾从(之)而师之 3.变式句
(1)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学习的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译文: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惑师焉,惑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文: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
译文: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闻知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赤壁赋》
一、正音
1、壬戌(rãnxū)
2、桂棹(zhào)
3、余音袅袅(niǎo)
4、幽壑(hâ)
5、嫠妇(lí)
6、愀然(qiǎo)
7、山川相缪(liáo)
8、舳舻千里(zhúlú)
9、旌旗(jīng)
10、酾酒(shī)
11、横槊(shuî)
12、渔樵(qiáo)
13、扁舟(piān)
14、匏樽(páo)
15、蜉蝣(fúyï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jí)
18、枕藉(jiâ)
二、通假字
1、举酒属客(嘱)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凭)
3、山川相缪(缭)
4、杯盘狼籍(藉)
三、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2、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3、正襟危坐(使动用法,使„.摆正,使„.端正)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5、方其破荆州(使动用法,使„.被攻破,击破)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
四、特殊句式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
2、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3、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4、夫水,智者乐也。(判断句)
5、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被动句)
6、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
(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3.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4.变式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六国论》
一、古今异义
1、其实(古:是两个词语,其:代词。实:实质,实在内容。其实:它实际上)
2、颠覆(古:灭亡。)
3、祖父(古:祖辈,父辈。)
4、后秦击赵者再(古:第二次)
5、始速祸焉(古:招致)
6、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
7、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古:前例、旧事)
二、词类活用
1、日割月削(“日”“月”,名词作状语)
2、以地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
3、义不赂秦(“义”作动词,坚持正义)
4、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5、李牧连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三、一词多义
非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错误,不对)
3、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
或
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偶或)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烛之武退秦师》
一、虚词 1.以
(1)阙秦以利晋(2)焉用亡郑以陪邻(3)越国以鄙远(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5)敢以烦执事(6)以其无礼于晋 2.而
(1)朝济而夕设版焉(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夜,缒而出(4)今急而求子 3.焉
(1)朝济而夕设版焉(2)不阙秦,将焉取之(3)焉用亡郑以陪邻(4)子亦有不利焉 4.之
(1)将焉取之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3)因人之力而敝之(4)夫晋,何厌之有(5)是寡人之过也(6)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7)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其
(1)吾其还也(2)失其所与(3)又欲肆其西封(4)君知其难也(5)以其无礼于晋 6.且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二、实词 1.通假字
(1)失其所与,不知(2)秦伯说,与郑人盟(3)不阙秦,将焉取之(4)夫晋,何厌之有(5)共其乏困
(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古今异义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贰于楚也
3.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2)邻之厚,君之薄也(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越国以鄙远(5)阙秦以利晋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2)君知其难也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疑问句
(1)夫晋,何厌之有(2)焉用亡郑以陪邻(3)不阙秦,将焉取之 3.省略句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许君焦瑕(3)子犯请击之(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变式句
(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4)夫晋,何厌之有
四、重点语句翻译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文: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
3.既然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译文: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文: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
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6、不者(“不”通“否”,否则。)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二、偏义复词
1、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是偏义复词,偏“入”)
2、孰与君少长?(“少长”是偏义复词,偏“长”)
三、成语典故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劳苦功高)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古:黄河以南;)
4、沛公„„约为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
5、亡去不义(古:离开)
6、所以谴关守将者„„(古:„„的原因)
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沛公))
8、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五、一词多义(补充)
妇女无所幸(宠爱、宠幸)
幸
故幸来告良(幸亏)
军
沛公军霸上(驻扎)
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军营)
卮酒安足辞(推辞)
吾属今为之虏矣(将要)
辞
未辞也(告辞、告别)
今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如果)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是古非今(现在)
玉斗一双(酒器)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捧着)
斗
外连蘅而斗诸侯(使„斗)
奉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进献)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接合)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
项伯东向坐(坐着)
吾属今为之虏矣(类、们)
坐
置之坐上(座位)
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
停车坐爱风林晚(因为)
司命之所属也(掌管)
坐而待毙(坐守)
衡少善属文(撰写)
杀人如不能举(如同、好比)沛公不胜杯杓(经得起)
如
沛公起如厕(去、前往)
胜
是故百战百胜,百善之善者也(胜利、战胜)
固不如也(本来)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故谴将守关者(特意)
胜友如云(有才智、高明的)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使子婴为相(担任、当)
故
故幸来告良(所以)
皆且为所虏(被)
两狼并驱如故(原来)
何辞为(呢)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珍宝尽有之(代词,刘邦)
为
窃 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往)
军中无以为乐(做、干)
之
今者有小人之言(的)
且为之奈何(对付)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无义)为击破沛公军(替、给)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给/出谋)
六、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在夜间,连夜。)
2、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3、头发上指(向上。)
4、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膀一样。)
5、道芷阳间行(从小路、抄小路。)
6、间至军中(从小路、抄小路。)
7、持剑盾步走(步行、徒步。)(二)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
3、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
4、道芷阳间行(取道。)
5、刑人如恐不胜(施刑。)
6、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讲义气、合于义/告诉、说。)
7、若入前为寿(走上前、上前。)
8、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9、秦地可尽王也(称王。)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名词使动用法。另说意动)(三)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
1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
1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14、常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四)动词作名词 此王秦之续耳(后继者)(五)形容词作名词
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情、老交情。)
2、此其志不在小(小事。)
3、大行不顾细谨(细枝末节。)(六)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七、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亚父者,范增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7、此天子气也
8、此亡秦之续耳
9、此其志不在小
10、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2、客何为者?
(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
1、籍何以至此?
2、今日之事何如?
3、客何为者?
4、沛公安在?
5、大王来何操?
6、何辞为?
(2)定语后置句 玉斗一双,白璧一双(3)状语后置句
1、具告以事
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3、得复见将军于此
4、因击沛公于坐
5、长于臣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三)省略句
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2、若入前为(之)寿
3、为(之)击破沛公军
4、急击(之)勿失(时机)
5、则与(之)斗卮酒
6、则与(之)一生彘肩
7、竖子不足与(之)谋
8、具告(之)以事
9、交戟之士欲止(之)不内
10、毋从(其)俱死也
1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12、加彘肩(于其)上
13、沛公军(于)霸上
14、沛公居(于)山东时
15、置之(于)坐上
16、置之(于)地
17、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18、卫士仆(于)地
19、沛公欲王(于)关中
20、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四)被动句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若属今为之虏矣
(五)固定句
1、孰与君少长?(与„相比,哪一个„)
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的)
3、军中无以为乐(没有用来„的)
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表反问,的呢?)
《陈情表》
一、正音
1、衅(xìn)
2、闵(mǐn)鲜
3、(xiǎn)
4、祚(zuî)
5、期功(jī)
6、茕(qiïng)
7、蓐(rù)
8、洗马(xiǎn)
9、猥(wěi)
10、陨(yǔn)
11、逋慢(bū)
12、矜育(jīn)
13、拔擢(zhuï)
14、优渥(wî)
15、更相(gēng)
二、通假字
1、夙遭闵凶(悯)
2、零丁孤苦(伶仃)
3、常在床蓐(褥)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又)
三、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到达)
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古:浸润)
4、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
5、拜臣郎中(古:尚书省,官名)
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诉说、申诉)
7、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古:进退两难)
8、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古:犹豫、徘徊)
9、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辛酸苦楚)
四、词类活用
1、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九岁不行(名词作状语,在九岁时候)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名词作状语,在门外,在家中)
4、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5、察臣孝廉(名词作动词,作孝廉,为孝廉)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7、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名词作状语,向皇上)
8、臣具以表闻(使动用法,让„听到)
9、则以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10、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名词作动词,做官;任职)
11、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12、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13、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14、谨拜表以闻(使动用法,使„„闻)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实在不是我肝脑涂地就能报答得了的大恩大德啊。
2、今臣亡国贱俘——我现在已是个卑贱的亡国之俘虏。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我的苦楚,并不是
只有蜀地的人士和梁益二州的长官才清楚„„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
2、则告诉不许——不被允许
(三)、宾语前置句
慈父见背——离开我,即去世
六、成语
1、零丁孤苦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日薄西山
4、气息奄奄
5、朝不虑夕
6、急于星火
7、结草衔环
《逍遥游》
一、正音
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坳堂(āo)草芥(jiâ)夭阏(â)蜩蝉(tiáo)舂粮(chōng)蟪蛄(huì gū)大椿(chūn)斥鴳(chì yàn)泠然(líng)万仞(rân)蓬蒿(gǎo)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溟)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
3、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三、词类活用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图谋)
2、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 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然后图南(名词作动词,南行)
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使动用法,使„.招来)
三、特殊句式
1、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句,凭什么)
2、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到达哪里)
3、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凭借什么)
四、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垂下的云彩。
2、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去了。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高空然后再朝南飞呢?
5、之二虫又何如?
译文: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6、彼且奚适也? 译文:它将要到哪里去呢?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译文: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这是因为他)能认清自我表现与外物的分别,能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至了。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
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译文: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里遨游的人,他们需要还凭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