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前黄镇小城镇工作汇报928
前黄镇小城镇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2011年9月29日)
一、工作进展情况
1、成立工作机构。成立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小城镇改革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前黄镇2011年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实施方案》,落实独立的办公场所及设备。根据规定成立镇城镇建设综合执法中队,将受委托部分区级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宣传造势。积极通过标语、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通报小城镇建设总体发展思路。在镇区显要位置设置小城镇建设宣传广告牌和标语,投入近20万元实施镇办公大楼亮化工程和整修镇区路灯工程。组织文字、图片材料,在《中国新闻》刊登宣传专刊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形成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3、抓紧规划设计。3月21日正式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厦门分院对前黄镇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编制。5月上旬完成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中间成果,6-8月份就提升改善镇区总体经济运行质量的中轻物流园区、银泰山庄设计方案进行多次准入论证、修改调整,市规划部门于9月2日组织召开总体规划评审会,总规成果获得审查通过,目前正在抓紧对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等4个单项进行设计。同时正着手研究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科学 1
确定近期建设目标、重点发展区域、各类用地规模和布局以及规划实施步骤与措施,待提交党政会研究后委托设计。9月10日福州锐景模型有限公司联系,洽谈委托制造总规模型展示厅,已基本确定方案,工期50天。
4、加强择商选资。今年共引进项目11个,其中签约6个,投资总额3亿元;意向项目5个,投资总额8亿元,其中明恒纺织四厂、五厂投资6亿元,两处共占地550亩,投产后可年产40万吨直纺长丝和40万吨涤纶短纤维,年产值超10亿元。
5、项目形象进度:力促全镇52个项目全面启动,特别是保证总投资41.64亿的44个小城镇建设项目按时序推进,至9月底己完成5.775亿元,占年度计划7.05亿元的81.91%。
在建省市区重点项目:今年投资20000万元的氯碱公司安全卫生隔离带项目征迁工作已基本完成;投资5000万元的省石化合成橡胶项目开始投料试产;首期投资21亿元的海西物流园区项目完成概念性规划、准入论证工作等相关前期工作,正在着手进行首期500亩土地征用工作;计划投资30亿的海峡银泰山庄完成概念性规划设计和准入论证,正在进行5000亩用地征租工作和相关手续办理;年度投资2800万元的220千伏、110千伏2条高压线路已完成塔基征地工作,架线工程即将完成。
在建镇级重点项目:百川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并购信德皮革实施二期工程,以废旧聚酯瓶为原料年产4万吨色纺涤纶长丝,明年可正式投产,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8亿元,年纳税超5000万元。福建坚石集团投入5000万元完成与德和铁塔的资产重组,新增投资2000万建
设钢管桩生产基地;纳川管材公司上市后积极拓展市场,投入5000万元新增生产线3条,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贡献税收超5000万元;中平神马新增投资1亿多元年产1万吨尼龙66切片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总投资1.8亿元年产值3亿元的明恒三厂厂房设施全面施工,预计年底建成投产;华尔宝树脂二期扩建用地报批手续已完成,正着手扩建工作;新型建材项目中安新型建材投资2500万元,完成技改任务,现已投产。
中心起步区建设:镇中心区商业步行街1-4#、6#楼10000平方米竣工,5#、7#—10#正在招商,年内将全部动建;镇农贸市场己完成18亩用地转购,正在招商和动建准备;镇区通站路己完成1.5公里路段的拓宽设计,夜景和绿化工程己部分完成;占地20亩的镇区文化广场征地工作基本完成,近期即将动建。
房地产项目建设:7个项目正在动工,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5个即将动建,具体有:蓝海国际一期5幢5.6万平方米楼房竣工并通过验收,二期5幢8万平方米即将动建;福鑫星城一期1.5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己完成基础施工,年底可以部分竣工;凯隆花苑一期2.5万平方米的1#、2#和A、B商场正在一层施工;威豪园小区B幢12层1.04万平方米的己封顶正在装修,C幢、D幢正在基础处理;恒基房地产二期
1.2平方米商住楼正在一层、二层施工;占地30亩的龙珠新村项目管理队伍已经入驻,近期将组织基础建设;安达房地产项目已完成打桩工作,正在建设基础工程。前黄新村、凤南新村、凤南1#地、凯凌公司、凤阳工贸已完成前期各项准备。
旧村改造情况:凤山旧村改造项目29亩的一期工程顺
利推进,总计7000平方米的1#楼、5#楼已经封顶,其他5幢正在进行动迁协议签订的扫尾工作,年内可全部动建。凤阳新村二期正在结合南北七路建设拆迁安置抓紧规划设计的调整。占地30亩的前黄新村征地工作基本完成,正在抓紧动建前期的各项工作。
民生工程:总投资500万元的石门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己完成设计、委托招标等,年底前动工建设;总投资450万元的安全饮用水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可惠及8个行政村、2.3万人;投资350万元的镇敬老院已经投入使用;综合文化站、司法所等几个为民办实事项目都已经提前竣工,前黄坝头中心幼儿园已经动工建设。
二、意见、建议
1、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如建立单位主要领导、有关部门定期碰头制度以通报情况、交流经验、解决问题。
2、部门协同配合意识不强,至今基本上没有区直职能部门主动指导、靠前服务、协助解决问题。小城镇试点单位的先行先试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如省市文件规定试点单位受委托履行部分县一级职能至今没有落实。
3、小城镇建设工作前期主要任务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能够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要集中力量严格现场管理、集中资金用于工程核心部位。目前乡镇人手少,项目内容多,环节杂,前期费用大,办事基本走流程,绿色窗口作用发挥不显著,没能特事特办,建议简便手续,采取向区直有关部门报备方式,以不高于市场价格公开简易程序招商、招标,经镇党政会集体研究即可。
4、乡镇融资渠道不多、信誉普遍不高、资金基本紧张,大手笔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力度有限,建议坚持区镇统筹、共建共享的原则,集中资金改造建设道路、通信、电力、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三、总体工作思路
发展目标:打造物流中枢、工业强镇、山水宜居名镇的海西绿色石化新城次中心。
发展战略:在泉港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先行先试适当突破区总体规划谋划全新前黄、聚集要素适度超前建设完善各项城市功能基础设施、统筹兼顾适合镇情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以打造泉港次中心城市要求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努力建设人文生活环境优美、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影响力竞争力突出的前黄镇。
具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交通、防洪排涝、安全用水、通讯等条件,提高医疗、教育及文化等小城镇配套设施,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真正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共享式增长和参与式发展。坚持提升能力,在“好”字优先的前提下注重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重视发展优势产业、传统产业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繁荣镇区中心起步区,大力发展驿峰路工业、商业繁荣带和沿坝头溪生态建设带,带动全镇城市周边商贸服务区、火车站周边仓储物流区、西北部旅游休闲区建设。坚持统筹兼顾,立足毗邻普安园区和地处泉港城乡接合部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火车站、坝头溪等资源,依托“一站、三路、六区”,即火车站,驿峰路、群山路、南北七路,镇中心区、香芹轻工业园区、普安工业园区、站前物流园区、氯碱化工园区、西北部群山生态园区,增强集聚功能、市场功能和服务功能,建设服务泉港中心城区和石化产业的宜居宜业生态城镇。
四、近期工作要点
1、抓紧做好规划工作。全力配合设计院开展工作,10月初完成各项规划,11月初前完成展示大厅。
2、抓好形象项目建设。推进蓝海国际、凯隆花苑、威豪商住小区、恒基二期、镇区商业步行街、安达、万国、龙珠新村、福鑫星城等10大楼房。加快镇区步行街配套设施建设,争取新开工建设2幢商住楼,至年底初具规模。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从驿峰路景观、镇区沿街建筑立面控制、环境绿化美化、镇容环境卫生等方面加大整治力度,整治违法占用道路以及乱停车、乱设摊点、乱设广告等行为。积极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实施垃圾的分类收集。对照检查要求,加强绿地整理,加快2个公厕建造。
3、明确近期工作重点。要加快进行调查研究确定镇区、起步区发展方向,重点确定3条南北道路建设方案、开发模式,形成向上级报告材料。
4、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发动各方力量,吃透上级赋予小城镇改革发展试点单位的优惠政策,大招商、招大商,积极探索符合前黄实际的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等,增强招商成效,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5、加强检查督促。加强协调服务、加强检查督促,认真抓好存在问题整改,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第二篇:前黄镇老龄工作汇报
前黄镇老龄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前黄镇系1999年泉港区行政区域重新划分时从原山腰镇分离出来成立的,地处泉港区中部,区域面积33.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3所中学、6所小学、1家医院。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3.6亿,财政总收入4600万元。2010年底,全镇总人口41352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4181人,占总人口的10.11%。60~64岁的万8.67人,65~79岁的11.65万人,80~99岁的3.42万人,百岁老人16人。
二、老龄工作情况
1、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⑴ 五保制度得到较好的落实。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渠道随之调整。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后,供养经费又调整为主要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中安排。截止2005年,全市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对象17108人,纳入供养范围的12657人,占应保对象的74%。年人均547.5元。⑵农村低保稳步推进。农村低保自2005年7月实施以来,全市共保障4.6万户8.6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5%,占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低于625元的23.4万人)的36.8%。其中保障贫困老人4.26万人,占贫困老年人口总数的85%。从2007年元月,按照将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865元的全部纳入贫困人口(其中:高于625元低于865元为低收入人口,低于625元为未解决温饱人口)范围,则 全市就有6.83万贫困老年人。⑶农村养老保险缓慢发展。我市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累计59050人,占农村从业人口的13%,收取保费930万元,其中8645人领取了养老金。目前,除照常兑付养老金外,扩面工作已停止,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参保意识淡薄,手头经济紧张,财政补助难以落实,扩面工作举步维艰。
2、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基本保障。一是建立了老年维权网络组织。镇成立了老年维权领导小组,村老年协会设有老年维权组,负责老年维权工作,督促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问题和案件的解决。二是加大了老年法的宣传力度。首先,通过农村和社区老年课堂向老年人宣讲老年法规政策,使老年人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在新闻媒体上对老年侵权典型案例进行报道,以案说法,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再次,借老人节和元旦春节等重大传统节日,组织有关部门上街和下乡开展为老法律咨询活动,向广大老年人和社会各界宣传老年法规政策,普及老年法律知识。三是定期开展老年执法检查。每年市、县区老龄委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基层社区和农村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老年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跟踪督办,限期解决。四是基层法院在审理涉老案件时,采取巡回法庭的做法,审理进村入户,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对贫困老人诉讼费实行减免缓,对涉老案件特别是赡养纠纷案件,做到快立案、快审结、快执行。据统计,2003年以来,市、县(区)老龄办接待老年人来信来访549件,调解涉老纠纷363件。2 各级法院(庭)受理涉老侵权案件162起,结案147起,结案率达91%。五是针对在赡养老人中面临的不同情况,对有赡养能力而不赡养老人的,由村委会和老年协会监督,必须签订赡养协议书;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人和事通过批评教育,使其尽职尽责;对子女间发生赡养争议,导致赡养责任难落实的,通过签订赡养协议书明确各自责任。
3、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一是加快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2006年以来,全镇新兴建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站)项目42个,已正式投入使用,并为发展我市老年福利事业起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新建农村敬老院13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394名。二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全镇共建立农村老年文体站(室)252个,成立了戏曲、秧歌、健身等形式多样的老年活动小组,坚持在节假日、婚丧嫁娶和劳动之余开展活动,使当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三是发挥政府、集体、社区和家庭的作用,共同承担社会福利服务的职能,推动老年福利服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4、加大了农村老龄工作宣传力度。一是以开展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基层、农村涌现的敬老好儿女、好婆媳和敬老模范村、乡镇以及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先进老年人协会、先进个人的突出事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宣传效果。把尊老敬老的具体事例编排成戏曲和文艺节目,深入基层、农村向群众演出,宣传老龄工作,寓教于乐,3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凤阳等村每年都要组织1—2次老年文艺、医疗、法规政策宣传活动,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5、有关部门扎实开展扶贫助老活动。针对老年人的实际困难,民政、扶贫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把符合条件的分别纳入农村低保和农村困难救助范围,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等。对个别生活难以自理的鳏寡孤老,乡镇政府把他们接到敬老院进行集中供养或由自愿承担责任的村民代养,并签订代养协议书,确保他们的生活不发生问题。同时,落实了百岁寿星助养金和90岁以上高龄老人保健金,基本做到按时发放。老龄部门还为2.13万老人办理了优待证和寿星证,督促协调有关部门,积极落实老年人的各项优待政策。
6、老年人广泛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农村老年人多层次、多领域、多行业、多途径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了贡献。一是社会公益型。维护社会治安,调解民事纠纷,宣传计划生育,开展移风易俗;二是自我服务型。老年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互助互济;三是开发型。开发山地资源,植树造林,承包山林,如丹凤县竹林关镇实施开发式助老扶贫,帮助贫困老年人种植板栗、核桃脱贫致富;四是庭院劳动型。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庭院经济,如养猪、养鸡、养羊和食用菌等。
7、充分发挥村级老年协会作用。根据老龄工作的重点在基层的实际,把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协会作为推动基层老 4 龄工作的切入点,发挥老年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对不规范的老年协会分期分批进行了整顿。截止目前,全市成立的1260个农村老年人协会,其中:一类老协达到62%,二类保持在30%,三类下降到8%。前黄村等村委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村老年协会的积极作用,他们建立了“一会五站”。“一会”即志愿者协会,它是在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以村民代表包括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复员军人等“五老”为主体、以党员为骨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落建设志愿者协会。“五站”包括:文体活动联络站、卫生环境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解站、互助救助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等。随着老龄组织机构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初步形成了老龄工作齐抓共管、协手互动的社会化格局。
三、老龄工作体会
近年来,我们在农村老龄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也取得了一些经验,这主要是做到“六个坚持”。
1、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农村老龄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强调党政的政策制定、财政投入、资源动员等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各级老龄委成员单位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负其责、各执其事、密切配合、抓好落实是关键。由于老龄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政府不可能完全包办,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中介组织、家庭等社会各方面和老年人自身的作用,注意动员社会力量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广泛参与和 5 大力支持,只有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局面,老龄工作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老龄事业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
2、坚持以老年人为本的老龄工作观。农村老龄工作的主要方面是直接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障、管理、服务等工作。因此,必须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了解老年人的疾苦,关心他们的利益,统筹兼顾,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让老年人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商洛市山阳县城关镇西关村针对年轻人外出务工就业,老年人留守本村,空巢老人增多,老年人生活无人照料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农村社区为老服务的形式和途径,尝试创办村级托老所。由于托老所借助了社区服务中心的资源,使托老所、老年活动室、卫生室为一体,方便了老年人看病就医和多样化的活动,村级托老所受到老年人和子女的热烈欢迎,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老年人养老和生活照料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柞水县部分农村针对中青年外出打工,老年人从事农业劳作强度增大的情况,组织专业“促耕”队,为耕作劳务比较重或无力从事农业劳作的老年人家庭提供有偿播种、收割等一条龙服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子女外出打工的老年人家庭耕作困难的好办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农村贫困地区社会养老保障不健全。目前,农村社 6 会养老保障标准低,与老龄群众的生活需求差距较大。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建设征地增加,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在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解决办法。在城市和县城周围的农村,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传统土地耕作对于农民来讲已经不是主要的生活收入来源,相反村集体利用土地租赁、厂房租赁、村办企业、房地产开发等方式创收,然后集体分红的形式,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失地农民的收入和保障水平,这些失地农民,是一种顺应当地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土地征用致富的自然失地。相对这些地方,多数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农村,采取行政强制的手段,对失地农民采取低水平、一次性补贴的方式,圈占农民用地,导致失地农民,尤其是老年农民在失去作为生活基本保障来源的土地后,又缺乏就业机会,基本生活出现困难,养老保障问题凸显。据统计,前黄镇的失地农民达3.5万人,其中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纳入低保的约1万人,占全市低保对象总数的1/4。据调查,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年人均收入仅为536元,占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的33%,比我国1999年规定满足基本温饱的625元贫困线标准还要低89元。农村贫困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迫切需要加强针对他们的社会救助力度。
2、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问题突出。目前由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农村老年人因病致贫、贫病交加现象严重,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农村发病的主要人群是老年人,很多老年人一病拖垮全家。在目前情况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 7 医疗制度是解决老年人医疗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但是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的制约,患病老龄人报销只能保大病住院的部分费用,不包括日常门诊费用,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下。
3、农村老年人劳作压力增大,家庭照料和老年服务业发展滞后。由于中青年劳动力多外出打工,留守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群体被戏称为“613899”部队,即儿童、妇女和老人。许多地方老年人不仅要承担耕作劳务,还要承担抚养照料孙子女的责任,这些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劳作压力繁重;随着农村地区高龄化速度加快,高龄老年人、抱病卧床的老年人和双代老年人家庭增加,老年人对家庭的生活照料护理需求也随之增加,但由于家庭小型化,代际分离、社会竞争和流动的加剧等原因,传统的家庭照料护理功能不断弱化,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目前老年人托老所、敬老院、福利院等设施匮乏,托老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老年人互助服务等社会化服务项目和形式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老年福利设施和服务业发展远滞后于老年人实际需求。
4、农村老年人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农村老年侵权案例主要集中在赡养方面,但诉诸于司法程序的却很少。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老年人家庭亲情意识强,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不愿意公开走司法程序;其次是由于农村老年人自我维权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是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侵犯。此外,维权专业机构的人员、经费,以及各涉老维权部门之间 8 的协调联动机制不够健全。
5、农村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率低。一是农村文体活动设施匮乏,活动缺乏组织引导。虽然各乡镇设立了农村文化站、部分农村有活动室,其中1/3的文化站配备有兼职文化专干。但由于基层老年人协会缺乏活动经费,很难有效组织老年人开展经常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二是缺乏适合老年人自身特点的文体活动项目。三是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劳作压力大,无暇参加文体活动。
6、农村老年人协会发展举步维艰。农村老年人协会的运作有违一些农村工作实际,尤其是那些边远山区,一个村落方圆几公里,交通不便,很难组织老年人开展有效活动。农村老年人协会的法律地位没有确定。按照民政部《社团管理法》,老年人协会作为社团要进行注册登记、纳入社团管理,并要求有3万元的注册资金。但是大部分村老年人协会成立并未经过注册登记等程序。由于缺乏活动经费,相当一部分村老年人协会只是一块牌子,形同虚设。
五、做好老龄工作的几点设想
1、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保障农村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要,而且从长远看也是一项“关乎子孙、惠及国运”的工作,在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农业市场化经营风险增大的情况下,解决未来农民养老问题,更多的要依靠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应逐步探索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 9 障体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应量力而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村贫困老人救助工作。不具备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具备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县区,应把贫困老年人优先纳入农村低保救助范围。农村低保的实施,同样要从区域经济不均衡这一基本事实出发,遵循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地方财力不足,不具备推行低保制度的,应实行定期定量救济制度,扩大救助范围。应适当提高对贫困老年人的救助标准,体现出对贫困老年人作为特殊受救助对象的优待。对有劳动能力的低龄老年人,要积极扶持、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从而逐步脱贫,实现劳动自救。
2、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应提高对农民征地赔偿的标准,坚决制止对征地补偿费用的层层折扣行为,确保被征地农民以后的生活不受严重影响,保障其年老后的基本生活需要:①建立对劳动年龄以上人员的养老保险。根据当地土地补偿和安臵补助标准、当地的具体保障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缴费标准,适当提高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比例,一次性缴足保险费用,纳入当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范围。②对劳动年龄阶段内未参加社保的人员,除了采取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外,应从当地征地安臵补偿费中提出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保费,将其纳入农保或城镇养老保险保障范围。
3、切实加强农村老年人的维权工作。农村同城市相比,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深厚,农村老年维权工作比城市问题多,难度大,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 10 老年维权工作的重心所在。农村老年维权工作,应通过宣传教育、道德规范、舆论监督和法律惩戒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农村大力开展创建评选表彰敬老模范单位和先进个人等活动。要通过开展“敬老模范县”、“敬老模范乡镇”、“敬老模范村”和“敬老好儿女、好媳妇”等创建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促进代际和谐。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相关法规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和成年子女敬老养老助老的法律意识。三是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调节、教育作用,不断完善《家庭赡养协议书》的签定、兑现和督促落实工作,妥善处理好家庭赡养纠纷,重点惩治不承担赡养义务,遗弃、虐待甚至残害老年人的违法现象,对情节严重的应加大法律干预力度。
4、建立健全农村基层老龄工作机构。要大力加强农村老年人协会建设。农村老年人协会通过近十年来工作发展的实践证明,老年人协会已经成为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组织载体和抓手。要加快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明确老年人协会的法律地位,多渠道落实工作人员、活动经费、场地,使之成为开展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加强农村老龄工作干部的业务培训,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5、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上级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补贴力度,不断提高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本着“以收定支、11 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确定大病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农村规范竞争的医疗市场,降低医疗成本;国家和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建立基础设施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及稳定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6、加快农村老年福利设施建设,扩大农村为老服务范围。应把农村为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发展老年服务业纳入当地整体规划,统筹考虑,逐步推进。目前,贫困地区农村为老服务设施投入不足、基础差、数量少、标准低,管理不规范,运行成本高。因此,在地方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应努力改造现有为老服务设施,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充分挖掘现有为老服务设施的潜力。同时要结合实际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采取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投资开发老年服务设施和老年服务业,积极推动发展托老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老年人互助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项目。
7、大力发展农村老年文体事业,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各级人民政府应把老年教育事业纳入文化事业和全民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政策上加强引导和鼓励,加大投入力度,创造适应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终生教育体系。切实加强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在 12 老年人中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政府对老年人教育、文体活动设施建设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应制定有利于社会力量投资、捐助老年教育、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注意探索开展农村老年人文体事业的新思路、新方法,把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与农民生产、生活相结合,与增收致富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第三篇:**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属泉州半小时经济圈,晋江东溪横贯全境,省道307线穿越沃野,与南洪、洪
四、洪六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镇面积8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9.2万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其中社区4个,人口总数8.4万多人,海外侨亲5万多人,历来是闽南商品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曾以福建省五大商贸集镇之一闻名于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集镇本身商贸条件难以适应大流通的需要,街道狭窄,甚至停车都困难,管理滞后,配套服务跟不上,商品贸易出现萎缩,**商贸优势日渐削弱,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镇区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各界人士到**投资兴业的信心。为此,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决定按照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合理、具有高生活质量的现代工贸中心集镇的要求加快镇区改建步伐,工贸并举,参照“打开城门、拓宽空间、建改并举、提高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进一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走好经营城市的发展路子,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构筑南安东部中心城镇。
在总体发展要求的大框架下,实行改造与扩大并举,从提高城镇品位入手,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品位发展,拓改并举,积极推进“一线三区”(一线即东溪风景线,三区即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建设步伐,完善功能配套,把镇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1998年,聘请了天津规划设计院对镇区按高起点规划设计,分步滚动实施开发建设,镇区规划规模从3.2平方公里拓展到9.2平方公里。2003年,聘请江西规划设计院对镇区范围再进行较为完善的规划,同时,经市政府批准,出台了《**镇人民政府关于镇区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定》,规划扩大了镇区规模,将镇区规划调整面积为10.2平方公里,进一步了规范镇区范围内的土地的房屋建设手续,完善城镇建设管理制度,使镇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有章可循,推进了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从1998年开始,镇区改建进行总体规划,1999年进行动员搬迁,2000年实施改建。经过这几年的运作,(1)完成洪东、洪南片区一期和二期改建,其中:一期共拆迁旧区面积5.4万平方米,拆迁500多户,新建面积8.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计500万元;二期改建拆迁旧区4.7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547户,建筑面积13 万平方米,总投资达9000万元。(2)投资2300万元,建设镇区东溪防洪堤2.1公里,评定为优质工程,经受了较大的洪峰的考验,在防堤内配套建设沿防洪堤休闲设施,成为东溪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和人们休闲的好去处。(3)总投资650万元,新建面积5600平方米的美食街一片繁荣,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4)规划建设规模150幢的江滨花苑别墅区初具规模,区内水电、道路、电信、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设施陆续完成,竣工和正在兴建的已有100多幢,进一步提高了镇区品位。(5)总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滨州商住楼已完成两幢大楼外装修。(6)投资650万元,迁建**第一中心小学。(7)完成瑞基广场建设,配套建设150泊位的地下停车场、灯光篮球场、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环形跑道。(8)投入800万,共有摊位200多个的中土炉市场及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杰诚大厦的已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镇区沿街店面乱排摊设点、占道经营的混乱秩序,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镇区现有的商业网点布局,扩大了镇区商贸规模。(9)投入120多万元,完成镇区东大路车站至新大桥段0.8 公里的排水沟扩改工程,从而有效地改变东大路段积涝堵车的现象。
在实施镇区改建中,我镇特别注意将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区建设结合起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规划开发650亩的红宫山工业区、2000亩的东溪工业区、1200亩扬西科技工业园三个工业项目区。东溪、红宫山两个工业区建设,聘请泉州设计院进行道路、排水、排污统一规划,其中东溪工业区按泉州乡镇工业小区示范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并规划建设东林、扬美2个生活小区,以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目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镇注重整合工业区资源,积极做好**、康美工业园区之间的连片衔接,形成新的空间优势。至2004年底,(1)扬西科技项目区已投资1800万元,征地近900亩;红宫山项目区投入360万元,征地60亩。(2)扬西大桥投资250万元,正在吊装桥板,2005年4月份可完工;总投资320万元的洪滨大桥于2005年1月12日完成招投标工作。(3)投入400万元完成省道307复线**扬美至东林段1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和总长6.8公里公路项目的测量工作。(4)投入330万元完成了镇区C3标段1.8公里防洪堤建设。
在过去的五年多里,我镇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进行小城镇建设,镇区改建成绩显著,昔日破旧不堪、污水横流的旧区不见了,代之以设计美观、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群,镇容镇貌涣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日益优化,先后被评为泉州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定中心镇。同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同步协调的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我镇实现企业总产值42.8亿元,比增10.1%,工业产值31.15亿元,比增17.3%,上缴工商税收6800万元,比增 12%,连续三年工商税收完成指标位列南安市第三名,综合实力进入福建省乡镇50强,率先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镇建设;二是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通过镇区改建吸引镇区周边村、周边乡镇的部分群众向镇区聚集,或居住生活或经商贸易,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我镇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通,推动第三产业较大发展;三是促进镇区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镇区规模的扩大,消费需求扩大,为周边村落群众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增加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四是科教文卫事业协调发展。我镇先后通过省“双高普九”和泉州市创建小学“十配套”达标乡镇的验收;学校危房改造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卫生院住院部“群建楼”和门诊大楼相继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医疗条件。
在未来的三年,我镇将继续坚持扩城区、兴工业、振商贸、扶农业、强文教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镇区改建步伐,以东溪为城镇发展的中轴线,撑大城镇支架,扩大镇区规模,为全镇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跃升平台。计划三年内投入资金3亿元拓建镇区,按照条件成熟、依法拆迁、有序安置的原则稳步推进城镇改造。其中2005年计划:
1、重点推进镇区三期改建项目的建设,计划从郊一路口至规划洪梅路口的接口处建设一条24米宽、800米长的福庆街、后廍街,拆旧3万平方米、新建15万平方米,并且,结合镇区第三期拆迁改建,配套建设占地10亩,建筑10000平方米的**镇多功能文化体育娱乐中心,将电影院、老年人活动中心、工人俱乐部、镇文化站的建设合为一体;
2、加大力度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推进洪六公路拓改工程建设;
3、做好总投资额5000万元的明发商业中心的项目建设,今年重点做好手续报批及征地拆迁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4、继续做好**扬美果蔬批发市场的建设,2005年计划投资500万元,完成项目建设的手续报批、征地及土地平整工作,并完成配套设施建设;
5、筹划在街头片区建设占地60亩,总投资3000万元的日用品批发市场,为商品流通搭建便捷交易平台,重振商贸古镇雄风;
6、新建扬美至西林南洪路段长2公里,宽16米,总投资2000万元的西环路,计划投资1700万元,完成路基征地、路坯平整及完成扬西大桥建设,并在十字交叉路口环岛中配套建设投资50万元镇雕;
7、投资320万元,建设洪滨大桥;
8、是推进扬美村至东林村段50米宽、2.5公里长的东环路路基建设;
9、为促进南晶针织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的技改项目的实施,我镇计划在年底前建成西市场往上游长520米,宽23米,投资额180万元的三期防洪堤建设;
10、投入100万元继续做好扬西项目区的防洪堤防浪墙、道路及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篇:**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
**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属泉州半小时经济圈,晋江东溪横贯全境,省道307线穿越沃野,与南洪、洪
四、洪六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镇面积8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9.2万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其中社区4个,人口总数8.4万多人,海外侨亲5万多人,历来是闽南商品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曾以福建省五大商贸集镇之一闻名于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集镇本身商贸条件难以适应大流通的需要,街道狭窄,甚至停车都困难,管理滞后,配套服务跟不上,商品贸易出现萎缩,**商贸优势日渐削弱,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镇区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社会各界人士到**投资兴业的信心。为此,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决定按照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合理、具有高生活质量的现代工贸中心集镇的要求加快镇区改建步伐,工贸并举,参照“打开城门、拓宽空间、建改并举、提高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进一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走好经营城市的发展路子,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构筑南安东部中心城镇。
在总体发展要求的大框架下,实行改造与扩大并举,从提高城镇品位入手,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品位发展,拓改并举,积极推进“一线三区”(一线即东溪风景线,三区即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建设步伐,完善功能配套,把镇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1998年,聘请了天津规划设计院对镇区按高起点规划设计,分步滚动实施开发建设,镇区规划规模从3.2平方公里拓展到9.2平方公里。2003年,聘请江西规划设计院对镇区范围再进行较为完善的规划,同时,经市政府批准,出台了《**镇人民政府关于镇区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定》,规划扩大了镇区规模,将镇区规划调整面积为10.2平方公里,进一步了规范镇区范围内的土地的房屋建设手续,完善城镇建设管理制度,使镇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有章可循,推进了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从1998年开始,镇区改建进行总体规划,1999年进行动员搬迁,2000年实施改建。经过这几年的运作,(1)完成洪东、洪南片区一期和二期改建,其中:一期共拆迁旧区面积5.4万平方米,拆迁500多户,新建面积8.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计500万元;二期改建拆迁旧区4.7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547户,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9000万元。(2)投资2300万元,建设镇区东溪防洪堤2.1公里,评定为优质工程,经受了较大的洪峰的考验,在防堤内配套建设沿防洪堤休闲设施,成为东溪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和人们休闲的好去处。(3)总投资650万元,新建面积5600平方米的美食街一片繁荣,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4)规划建设规模150幢的江滨花苑别墅区初具规模,区内水电、道路、电信、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设施陆续完成,竣工和正在兴建的已有100多幢,进一步提高了镇区品位。(5)总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滨州商住楼已完成两幢大楼外装修。(6)投资650万元,迁建**第一中心小学。(7)完成瑞基广场建设,配套建设150泊位的地下停车尝灯光篮球尝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环形跑道。(8)投入800万,共有摊位200多个的中土炉市场及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杰诚大厦的已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镇区沿街店面乱排摊设点、占道经营的混乱秩序,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镇区现有的商业网点布局,扩大了镇区商贸规模。(9)投入120多万元,完成镇区东大路车站至新大桥段0.8公里的排水沟扩改工程,从而有效地改变东大路段积涝堵车的现象。
在实施镇区改建中,我镇特别注意将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区建设结合起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规划开发650亩的红宫山工业区、2000亩的东溪工业区、1200亩扬西科技工业园三个工业项目区。东溪、红宫山两个工业区建设,聘请泉州设计院进行道路、排水、排污统一规划,其中东溪工业区按泉州乡镇工业小区示范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并规划建设东林、扬美2个生活小区,以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目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镇注重整合工业区资源,积极做好**、康美工业园区之间的连片衔接,形成新的空间优势。至2004年底,(1)扬西科技项目区已投资1800万元,征地近900亩;红宫山项目区投入360万元,征地60亩。(2)扬西大桥投资250万元,正在吊装桥板,2005年4月份可完工;总投资320万元的洪滨大桥于2005年1月12日完成招投标工作。(3)投入400万元完成省道307复线**扬美至东林段1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建设和总长6.8公里公路项目的测量工作。(4)投入330万元完成了镇区C3标段1.8公里防洪堤建设。
在过去的五年多里,我镇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进行小城镇建设,镇区改建成绩显著,昔日破旧不堪、污水横流的旧区不见了,代之以设计美观、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群,镇容镇貌涣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日益优化,先后被评为泉州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定中心镇。同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同步协调的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我镇实现企业总产值42.8亿元,比增10.1%,工业产值31.15亿元,比增17.3%,上缴工商税收6800万元,比增12%,连续三年工商税收完成指标位列南安市第三名,综合实力进入福建省乡
第五篇:前黄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暨思路
前黄镇小城镇建设2011年工作总结
暨2012年工作思路
中共前黄镇委员会 前黄镇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5日)
一、基本情况
前黄镇位于泉港区中部,东与城市中心起步区紧邻,南与山腰街道接壤,西临涂岭镇,北靠后龙镇,区域面积33.3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4.17万人,辖13个行政村、3所普通初级中学(1所民办)、7所完全小学(1所民办)和1家医院(民营)。
前黄镇建制于1999年10月,是在原山腰镇西北山区农村13个行政村的基础上设立的。建镇之初,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766万元,本级工商税收仅38万元。2011年预计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30.92亿元,完成任务数35.4亿的87.34%,比增31.46%。实现本级工商税收3303万元,完成任务的94.37%,比增49.58%。
前黄镇是闽中南著名的革命老区,尤以三朱革命基点村为著,有着光辉的革命历程。境内目前保留着惠北抗捐大同盟指挥旧部址等多处革命斗争遗址。1990年惠安县人民政府在此建立“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现已成为泉州市著名的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和青少年绿色文明园。
前黄镇地势多为丘陵,全镇山地面积21115亩,耕地面积8459亩。境内全区第一大溪坝头溪,两侧的数千亩土地大多为改造后的标准农田。西北部群山连绵,山地广阔,分布着小二型的石门坑水库和前烧水库、昆山水库、丰收水库、四清水库等,发展种养业和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的前景广阔。
前黄镇地处泉港中心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毗邻泉港普安工业区,在福建炼化一体化的辐射和境内湄洲湾氯碱有限公司、泉港区石化产业发展公司、肖厝火车站、中央粮食储备库等大型企业带动下,几年来的发展态势强劲,现有各类投产企业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辖区主要产业有钢铁制造、化工、伞业、鞋服等。在城市中心和重点项目的辐射下,全镇各类家庭作坊式企业42家,主要从事鞋帽、服装、手套、包袋等来料加工,吸纳当地剩余劳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前黄镇自建镇以来,历届领导班子有效带领全镇人民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各项工作平衡发展。经济、综治、计生、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工作步入全区先进行列,曾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综治工作先进单位”、“三农工作先进单位”。凤阳村被为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福建省第十届文明村。前黄镇创新的“村务公开民主听证”制度被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是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和全省政务公开示范单位。
二、2011年小城镇建设情况 被列为市级试点小城镇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会议精神,精心组织,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奋力拼博,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完善工作机制,营造浓厚氛围。一是成立工作机构。成立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小城镇改革建设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以及规划、工程、综合3个工作部门,落实独立的办公场所及设备。抽调5名骨干人员并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分头开展工作。二是加强宣传造势。积极通过标语、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在镇区显要位臵设臵小城镇建设宣传广告牌和标语。相继召开各类型座谈会,通报小城镇建设总体设想,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形成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小城镇建设周报制度,各挂钩领导、项目组按要求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并在镇政府机关上墙公布。建立半月工作例会制度,由领导小组组长召集,每半个月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布臵下阶段工作任务。建立督促检查制度,镇效能办、纪委等部门定期不定期联合开展明查暗访,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2、明确目标定位,坚持规划先行。依托前黄镇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突出“工业、物流、山水宜居”,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镇总体规划。3月21日正式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厦门 分院,对前黄镇34平方公里的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编制。设计单位遵循泉港石化港口新城总体规划,根据形势的发展,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5月上旬完成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中间成果,8月底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并于9月2日通过专家技术评审。9月上旬我镇与福州锐景模型有限公司联系洽谈制作总体规划模型展示厅等相关事宜,现正在抓紧制作。目前正在抓紧对道路、污水、排水、绿化等4个单项进行设计,同时着手进行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3、坚持项目支撑,加强招商选资。根据城镇发展的目标定位,立足前黄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择商选资工作。今年新引进项目11个,投资总额12亿元,意向项目5个,投资总额8亿元。促成明恒集团投资6亿多元投建占地550亩的四厂、五厂,投产后可年产40万吨直纺长丝和40万吨涤纶短纤维,产值超10亿元。成功引进“前黄客货集散中心”项目,该项目占地约80亩,拟投资9000万元建设客运场站及线路、旅游集散中心和物流园区。项目建成后将镇补前黄客运站配套的空白,加快推进前黄城镇化步伐。
4、致力转变提升,做强支柱产业。主动接受联合石化等大项目辐射,加快发展化工、轻纺等主导产业。协调配合总投资2.5亿元的顺丁橡胶项目正式投产,抓紧投资4亿元的1-4丁二醇和投资3.5亿元的聚醚等技改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促中平神马增资1.2亿元建设2条年产1万吨纺丝级切片生产线,支 持帮助纳川管材新建研发中心和新增1条生产线,全力协调华尔宝树脂二期增资扩营项目的用地报批。帮助百川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增资3.5亿元并购信得皮革建设二厂,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等先进技术,以废旧聚酯瓶为原料年产4万吨色纺涤纶长丝,实现年产值8亿元。加快推进明恒集团纺织产业基地的三厂、四厂建设。
5、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镇形象。全力实施“五大战役”,力促全镇52个项目全面启动,重点保证总投资41.64亿的44个小城镇建设项目按时序推进,预计全年完成投资5.94亿元,占计划7.05亿元的84.26%。总投资30亿占地5000亩的海峡银泰旅游度假山庄概念性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修建性详规逐步修改完善,正在进行相关手续办理。蓝海国际、福鑫星城、隆凯花苑、威豪园小区、恒基房地产、龙珠新村、安达房地产、商业步行街等10大楼盘33万平方米商住房建设加快推进,现已建成16.8平方米。凤山旧村改造项目29亩的一期工程顺利推进,总投资282万元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敬老院已经竣工,总计7000平方米的1#楼、5#楼已经封顶,5﹟6﹟7﹟楼房建设用地已全部签订动迁协议,正在筹划建设。凤阳新村二期正在抓紧规划设计的调整。占地24亩的前黄新村征地工作基本完成,正在抓紧填土和做好动建前期的各项工作。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镇农贸市场己完成18亩用地转购,正在招商和动建准备。镇区大道己完成1.5公里路段的拓宽设计,夜景 和绿化工程己部分完成。占地20亩的镇区文化广场征地工作基本完成,近期即将动建。
6、积极改善民生,致力农民增收。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农村群众新农合、新农保参加率分别达100﹪和93.6﹪。总投资500万元的石门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己完成设计,正在抓紧施工。总投资450万元涉及8个村1.1万群众的安全饮用水工程己完成工程量的82℅。镇敬老院、综合文化站、司法所等惠民项目全面竣工。实施耕地整理1500亩,完成3座水闸和山围塘除险加固,整修排灌水渠和溪流27.5公里。积极引导农民有效进行土地流转,建设凤山、坑内蔬菜基地,发展古县、凤北食用菌项目。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户规模饲养山羊、生猪、肉鸡、蛋鸭、蜜蜂等。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保持了农业的稳步增收。全力协调与入驻企业的关系,组织引导群众到企业就业。积极通过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发展家庭式加工型企业等途径拓宽群众创业就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力965人,有效缓解群众就业矛盾突出问题,预计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0010元,增长12﹪。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瓶颈制约明显。受银根紧缩等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现状还未能彻底改变,建设资金短缺导致项目推进速度放缓,影响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小城镇建设投资大,镇级财力很有限,上级各种项目资金扶持也不多,使 得镇政府难以负担,放不开步伐,特别是己开发建设地段内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而无法跟进完善。
二是发展提速任务艰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相当艰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增收的渠道不多。
三是发展载体比较匮乏。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我镇沿驿峰路两侧可用土地已被全部征用,剩下的全是交通不便的西北部山地,加上境内有多条高压走廊穿过,可利用土地更显匮乏,择商选资优势明显弱化,经济跨越发展的后劲不足。
四是制约因素未能突破。小城镇建设中融资难、征迁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镇村干部对试点镇政策运用不够活,创新意识不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尤其是城市规划、建筑学专业人员较少,而且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与目前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工作难以取得突破。
五是业务管理水平偏低。一方面由于我镇城镇建设管理人员少,现村镇建设监察中队力量严重不足,监管不到位;另一方面城镇规划与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保等规划衔接不上、规划水平低,执行也不好。土地、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以及流动人口管理未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环境卫生管理缺乏专门的机构,城管人员编制和经费不到位。严重拖了小城镇建设的后腿。
四、2012年工作初步思路
1、抓规划,引领指导全局工作。坚持把规划设计工作贯穿试点建设的全过程。跟踪督促规划编制单位,按照总规评审会会议纪要精神和专家组意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抓紧对总 规进行修改完善,尽快完成并上报市政府批准。同时要跟踪督促道路、供水、排水、绿化等4个单项规划和3平方公里的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确保年底前完成。抓紧总体规划展示厅制作,尽快建成并对外开放和宣传城镇建设蓝图,同时接受社会各界对城镇规划实施的监督。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特别要注意城乡一体发展。坚持小城镇建设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连接城市、辐射乡村的独特作用,做到小城镇建设上与泉港中心城区形成一体,横与周边乡镇形成一体,下与广大乡村形成一体,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抓项目,加快提升城镇形象。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小城镇建设的首要位臵,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朝着“五个百”目标,加速产业集聚,实现跨越发展。
一是着力培植“百亿”化工产值。按照区党代会提出的“产业链条延得长”的工作思路,我镇将以打造“百亿”化工产值为目标,以氯碱公司、福橡化工、纳川管材、德立化工、华尔宝树脂、中平神马、源盛工贸、安鑫石化等规模企业为班底,加快发展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化工企业。重点协调配合总投资12.5亿元的顺丁橡胶和丁苯橡胶项目正式投产,确保年增产值45亿元。抓紧完成投资4亿元的1-4丁二醇和投资3.5亿元的聚醚等技改项目,力争年产值扩至30亿元。力促中平神马增资 1.2亿元建设2条年产1万吨纺丝级切片生产线投产,年产值争取扩至5亿元。支持帮助纳川管材新建研发中心和新增1条生产线,确保年产值扩至3亿元。全力协调华尔宝树脂二期增资扩营项目,确保年产值扩至2亿元。
二是着力打造“百亿”轻纺板块。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帮助现有的百川化纤、佳和服饰、亿盈箱包、兢诚轻工、万家鑫集团等轻纺企业扩大规模,增加产能。重点帮助百川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增资3.5亿元并购信得皮革建设二厂,实现年产值8亿元;促成占地300亩的百川三厂早日落户并建成投产,实现年产值20亿。力争百川三个厂年产值超30亿元。另一方面,持续加大招商选资力度,重点推进明恒集团纺织产业基地的三厂、四厂、五厂建设,力争落户前黄的明恒2—5厂全面投产后年产值达70亿元以上。此外,还要加快推进在建的荣翔化纤、泰安实业等项目竣工投产。
三是着力培育“百家”规模企业。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提升工程”,积极鼓励企业增资扩营、转型创新,实施规模发展,形成规模效益。重点要鼓励和支持机械制造、鞋帽服装等传统产业利用现有厂房、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优势,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进行项目对接和技术合作,加快转型创新,持续增资扩营。另一方面,要认真钻研试点镇的优惠政 策,注重发挥优势和体现特色,灵活开展专业化、个性化、针对性的招商,努力构建央企、民企、外企“三维”项目工作格局,着力引进更多的大企业。力争5年时间全镇规模企业达到100家。
四是着力发展“百亿”商贸物流业。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积极实施镇区拓展策略,立足石化产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加快镇区农贸市场、文化广场、休闲公园和商业步行街等建设。在商贸服务业方面,重点要积极引进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酒店、娱乐城等项目,加快促成金融单位入驻;扎实推进总投资30亿占地5000亩的集高端养生、文化体验、休闲运动、健康娱乐、观光度假、会议接待、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山水田园休闲旅游度假山庄;加快福鑫星城一期25亩的商业街、娱乐城、特色小吃一条街和酒店等建设;着力推进驿峰路经济繁荣带建设,加快沿路第一层面的厂房和地块“工转商”步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在物流运输业方面,重点要依托驿峰路、中央粮库和火车站,加快发展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努力培植仓储、运输、物流业等。加快推进“前黄客货集散中心”项目,尽快建成服务全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客运场站和物流园区;要巩固提高投产的宏德物流、兆丰物流等企业的经营水平,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全力做好规划中占地2000亩的海西物流园区的招商和各项前 期工作,促成项目早日动建。
五是着力建设“百万平”商住楼房。要按照“一心两轴六组团”的前黄小城镇建设构想,瞄准泉港次中心城市目标,加快推动蓝海国际、福鑫星城、隆凯华庭、恒基地产、威豪花苑、瑞景新城等10多个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继续引导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开发上档次、高品位的商住小区,确保5年内新建商住楼房8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要认真按照前黄小城镇总体规划,紧密结合“幸福工程”,抓紧实施村庄整体搬迁。加大改旧建新力度,加快推进凤山、三朱、前黄、凤阳、凤南等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力争五年内通过改造“三旧”和村庄整体搬迁等建设新住房20万平方米。
3、抓要素,全力保障城镇建设。面临资金、土地、人才紧缺问题,我们要坚定信心,有为运作,克难攻坚。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积极争取信贷支持。要多渠道引入社会资金,采取BT、BOT、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小城镇建设。要用好政策性资金,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并且用在关键处。要认真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精心组织实施龙田、凤林等村1500土地整治项目。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实施“造福工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村庄整体搬迁复垦来新增耕地指标,同时使农民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尽量选派专业特长人才来我镇工作,同 时要通过整合机构、理顺职能,把懂管理、懂技术、懂经营的干部充实到工作一线。
4、抓管理,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严格依照政府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安排相应的建设项目,认真执行空间管制要求,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等用地不受侵占。加强农村个人建房的审批和管理,打击和遏制非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加强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参建单位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工程公开招投标制度,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严防工程领域腐败问题。加强镇容卫生保洁管理,加快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建设,实施镇区和驿峰路等主要道路夜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