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心得——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谈到:
“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及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为此,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所有的教师以这样的心态面对学生: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并且这种爱护要做到“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那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样一朵娇嫩的花儿。”我感到,这种爱护,如果不是出自一位真正对孩子充满爱,充满期待,充满尊重,对自己的教职满怀敬畏,热忱以及拥有着一种高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那么,它还能从何处而来?——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首先就要信任儿童。因为真正的信任应该是相互的。只有相互的信任才能真正进行心灵的沟通,才有可能产生教育现象中最美的时刻,即如苏氏所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窗边的小豆豆》里,作家黑柳彻子如实地道出了她在巴学园里的求学经历。如果要说伴随她的叙述,作为读者的我经历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我想那只能是一种莫名的感动。我说莫名,是因为我不能确定这所叫作“巴学园”的小学到底具备了怎样一些优良品质,我也无法总结或者罗列它的办学理念、教学手段、管理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凡响之处。它模糊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感到迷惑和惊异,却着实酝酿着这样一种可以让人笃定的、真切感受到的氛围:信任。
这里的信任,尤其指教师对儿童的信任。当然也指向儿童对教师的信任,对学校的信任。这种信任是相互的,是在精神深处交融碰撞着的信任。而且,最为可贵的是,这种信任,如同守护财富一般,被教师悉心爱护着。不仅如此,它还在一种自发流露出的爱的感情中被不断促生,不断滋养着。——因为,在这里,巴学园的信任不是一种个别现象,不是一个特定老师对一个特定学生的好感,也不是一个特定学生对一个特定老师的好感,它是一种可以繁衍,生长的感情,以至无处不在,成为一种空气,一种养料,一种变得越来越丰富但绝不因此变得浑浊和复杂起来的,可以深切体验到的,十分重要的物质和精神。
还记得小林校长和小豆豆第一次见面的那个场景,印象颇为深刻,因为黑柳彻子的叙述打破了我的阅读期待。那一次,不被常规学校接纳的小豆豆“巴学园”校长面前足足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在这四个小时里,小林校长没打一个哈欠,没有流露出一丁点不耐烦,他认真倾听着小豆豆不着边际的话:不但鼓励她说,而且还不时报以好奇的追问,好像饶有趣味的样子。小豆豆虽然才上一年级,但她却从校长先生的专注中感到一种安心、温暖,并且由此心生“永远和他在一起”的想法来。——这种感觉,也许可以说成是一种信任,是儿童对校长以及他的学校的信任。而奇怪的是,校长也产生了同样的感觉,即校长信任她,愿意接纳她成为学校一员。黑柳彻子回忆起当年的这一刻时,觉得校长的这种感觉,对她而言,是一种“幸运”。她在文中就写道:“幸运的是——”。
我强调这几个字,是因为,在一个小孩的心灵世界中,那时候,没有人知道她正在经历一种多么深刻的感情。她会觉得“幸运”,是因为没有料想到校长竟然会以同样的信任回报她。原本她觉得能够遇到一位自己喜欢的校长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事情了,这种幸运让她感到快乐、喜悦,完全属于自己个人的、封闭的喜乐,跟被喜欢的对象仿佛没有关系。——可是,小林校长却以同样的欢喜回报了欢喜,以同样的信任应答了信任。——对儿童来说,经历这样一场心灵体验,也许教师自身都还不曾意识到,在无形之中他馈赠了学生怎样一份值得珍藏的礼物。
这种无形的馈赠同时也是最为宝贵和恒久的。它不仅就是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谓的“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的典范,它更是一种建设,一种主动地给予和创造。因为它悄悄地播下了尊重的种子。在儿童幼小敏感的心灵中,一位教师就以这样一种润物无声、极其自然的方式培育着这一高贵的人性。并且,尤为重要的是,这样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培育,它没有彰显,没有灌输,没有说教,全然摒弃了传授、教导,强制,仅仅在一场平等的交流之中,在一种日常生活意义上的沟通和倾听中就产生了直趋心灵的力量,使之滋生出一种神圣的感情,使之感到“安心”、“温暖”、“想要永不分离”。——不能不使人感慨,相互信任何其重要。而这种信任如果不以尊重为前提,不以平等为基础又何从建立?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这里的尊严感首要的就来自信任与尊重。一个不被信任,一个信任教师和学校而得不到被信任者的爱护,常常遭到辜负的儿童,一个没有平等体验,不能感到被公正对待和尊重的儿童,我不认为他将在人格和人性上拥有一种优良的尊严感。人类的大部分尊严并非与生俱来,环境在尊严感的造就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教育这一外在环境因素正处于首当其冲的地位。使学生具有尊严感,培养他们信任人,并且使人信任以及尊重人,并且被人尊重的最好方式,永远不是说教,而是让他们去经历,去亲身体验。小林校长的做法正是这样。在看《窗边的小豆豆》的后续故事时,我时时感受到这一教育艺术的深入且持久的魅力。这也许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谓的“师生之间每时每刻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之一种吧。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是一种心灵的接触,它是深刻的;让儿童始终体验到尊严感,是达至前者的一条途径,同样也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接触。如果那样的时刻真的发生了,它产生的力量将足以使我们每一个人惊叹。
第二篇:浅谈教师,要爱护学生对你的信任
浅谈教师,要爱护学生对你的信任
我真正认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从《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领悟到的。以前只是零零星星读到过他的三言两语,今年我利用周末时间欣赏到了整本书,读他的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与朋友面对面聊天,书中闪光的思想,精辟的语言,以及那丝毫不显过时的教育观点,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干渴的灵魂。特别是书中这一小节“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对我感触颇为深刻。
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
读着这些句子,我不禁想起上学期班里发生的一件事,这件让我至今愧疚并且难以释怀的事虽然过去几个月了,但现在想起我心里仍充满内疚,想对孩子们说声:对不起。
那天下午我们班学生在操场上上体育课,突然有一个学生晕倒,于是办理的学生分头行动,五六个人跑回办公室叫班主任,还有几个学生跑到医务室请校医,班主任忙着联系家长,就让我这个信息老师暂时管理班级,只记得我一进教室,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对我说:“XXX晕倒了,”“李主任背他到医务室了”„我们班有个爱哭的女孩子哭着说:“老师,XXX会不会有事呀,我害怕极了。“我也很关心这个同学,但被他们吵得头昏脑胀,再加上我和班主任商量不想让学生在教室里讨论这件事,于是就对他们说:“好了,都回自己的座位上,班主任已经联系家长了,你们不用担心了。”这时,孩子们还意犹未尽,被我一制止,都很不情愿的回到了座位上。下课时,又有许多学生跑到科技楼去看,我当时听说了急忙叫学生把他们叫回来,孩子们说:“老师,我们就是关心XXX,想看看他怎么样了。”我严厉制止说:“谁都不准去。”当时我心里就认为他们纯属凑热闹。
放学后,我进办公室,陈老师说:“你们班下课在走廊里,有几个孩子对我说‘XXX晕倒了’,眼里还有泪,我对他们说‘不要紧,他父母来接她了,别担心了’,孩子都懂事了,知道关心同学了„”,老师后来说什么我已经听不见了,我只记得我当时心里一颤,顿时内疚起来,孩子们本来是相信自己的老师,才对我诉说,希望从我这里得到安慰,但我却认为凑热闹,不但没安慰,反而阻止他们,于是他们又去找了以前的数学老师,孩子们心里肯定很难过。这件事让我难受了很长时间,我也经常反思我自己的行为,我想由于我这次失误造成的我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可能需要今后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挽回。
读完这篇文章我明白,老师应该是孩子们最信任的人,是能在他们迷惘、失落时一起驱散忧愁、寻找病因;也是能在他们快乐时一块儿分享,并将快乐传给更多的人。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精力的,信任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倍加爱护学生对我们的信任!这样学生就会将这一份感激付诸于日常的行为之中,会默默地支持、配合老师的工作,这远比老师声嘶力竭地去制止其不良行为,有效得多。最后让我们谨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我们的建议吧,请“像爱护娇嫩的花一样爱护我们的学生”。
方晓改
第三篇:四岁教育儿童心得
爱与美的教育
——让我们在幼小的心灵里撒下爱与美的种子
万丈高楼,起于一砖一木,有无数劳动者辛勤的身影;参天大树,源于小小的种子,有多少阳光雨露的滋润。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普通的居室,都有它的用处;大树与小草,都有它生命的光彩。孩子的成长也一样,不能操之过急,盲目地施加压力,过早地让他们成龙成凤,出人头地,甚至以父母之爱的名义,将成年人的梦想强加给他们。成长的过程是美妙的,好好与孩子分享一切,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基础,通过各种生活的小事,教给他们体会自然的奇妙,友情的温暖,将是父母传给他们的最重要的财富。
孩子天生有着敏锐的感受能力,童年的记忆往往伴随他们的一生。在成人的世界里,如何对待工作与生活,都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所造成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先撒下爱与美的种子,教他们体会“爱”,欣赏“美”,是最关键的。
一、耐心+细心+关心=爱心
孩子总是有很多问题,很多情绪,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大的事,一定要留心观察,仔细倾听,小心解答。身边的人跟事,孩子总是有他们天真的一套看法,尤其是自然界的生老病死,已经有一定的体会,要通过多种方式启发他们,爱护大自然,尊重生命。在儿童的世界里,一草一木,花开花落,都有无穷的乐趣,也有无尽的疑问,尝试与他们一起探索这些大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爱心的种子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撒下。
二、“美”是无处不在的,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还需要一颗童真的心灵不要以为小孩子不懂,他们其实很善于观察与发现,对美有高度的敏感,大人要与他们一起“发现”,一起“欣赏”,还要制造更多的机会一块享受“美”。无论是美丽的风景,优雅的音乐与舞蹈,天真的童话故事,还包括各类艺术展览,都是美,都是心灵成长的源泉。父母应该主动进入他们的世界,以他们的眼光看待这一切。美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第四篇:对当前不尊重不爱护儿童的调研思考
我们提倡尊重儿童、爱护儿童,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成员,儿童应享有与成人平等的权利。他们的人格价值与成人是等值的,成人应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还不成熟,缺乏独立生活、独立行使自由权利,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因而特别需要成人的帮助和爱护。
尽管我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倡导尊重和爱护儿童,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儿童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学校教育当中,不尊重、不爱护儿童的现象却时有发生,这些行为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一)对不尊重、不爱护儿童的问题缺乏观念上的正确认识
社会上之所以仍然存在不尊重、不爱护儿童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一些人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缺乏对儿童准确而深入的认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认为儿童根本就不需要尊重和爱护;而另一部分人虽然知道应该尊重和爱护儿童,但却不知道该怎样去做。前者头脑中有强烈的“成人本位儿童观”,凡事都从成人的角度考虑,把儿童当做是成人的“附属品”。他们往往考虑的不是儿童有什么需要,怎样去满足儿童的需要,而是从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出发,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对待儿童,成人不会意识到他们的行为会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也不会采取措施避免这些不良影响。后者虽然知道应该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却不知道儿童有哪些需要,因此对儿童发展和教育问题的认识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实际行为中“无意”损害了儿童的发展。二者的表现虽然不同,但结果却是一致的。
(二)目前有关尊重、爱护儿童的法律不健全,执法不规范
尽管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儿童的权利,但是对儿童权益的法律保护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方面有关儿童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常常是遇到问题,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来支持,致使“人治”转为“法治”,让相当一部分伤害儿童的人钻了法律的空子。另一方面,在执法问题上还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以情代法”、“徇情枉法”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经常存在。因此,很多伤害儿童的现象发生后。执法者对这种行为处理却缺乏有效性。
(三)与社会文明的发展背道而驰,不尊重、不爱护儿童甚至残害儿童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现代家庭教育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家庭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长自身的受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然而对待孩子却越来越“残忍”:用毒打、罚跪等各种方式来残害孩子;在精神上摧残、虐待孩子;只顾自己玩乐、不关心孩子的生活……这些现象在当今社会上虽然不是主流,但已经发展到了令人痛心的地步。儿童对社会家庭的失望程度越来越高出现儿童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现象。
在幼儿园教育和学校瞧当中,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傻康,还对儿童心理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创伤。这是对儿童最为直接的尊重和不爱护u
(四)受利益的驱使,儿童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
在我国一些农村和贫困地区,许多家长由于短期利益的驱使,或是由于贫困的逼迫,将孩子送往城市或发达地区去做工.剥夺了这些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由于传统观念的的影响.社会和舆论只将此当做“家事”而不予干涉。这些孩子过早地背负了家庭的重担,没有机会和可能去争得自己的权利。
(五)教育观念的偏差导致教育方式不当,出现很多“因爱而害”的现象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从人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实施各种“早教计划”:或是给孩子报各种兴趣斑,进行某种特长训练;或是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精神世界的熏陶和培养;或是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缺乏亲于间的理解与沟通。应该说,家长这样做的出发点和初衷是希望孩子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能够生活得更好,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损害。孩子们要么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要么滋生对家长的仇恨情绪,甚至引发极端事件。
(六)“统一”和“成人化”把儿童培养成了“标准产品”
儿童是作为具有独立性的人而存在的,他们是发展的主体,其选择应受到整个社会和成人世界的尊重。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儿童是成人附属品”的观念还在一些成人头脑中牢固存在着。他们不从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应该由儿童自己决定和选择的事情,常常是包办代替,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主体性。这一点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学生们眼中,老师很少蹲下身来听他们说话,很少与他们进行平等的目光交流。有些学校仍然运用成人化的教学方式来教育学生,课堂上采用“填鸭式”教学,考试一定要按照标准答案来答,从而扼杀了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儿童,没有独立性和个性,他们只能是成人所需要的“标准产品”
从社会中存在的不尊重、不爱护儿童的现状来看,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来贯彻《儿童纲要》的要求。
(一)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要
第五篇:全人教育对你说
全人教育,我想说„„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前几天,家里门头房下水管坏了,我回家修水管,修的过程中,我和几个工人师傅拉呱闲聊,其中一个工人师傅说:这年头,还是当老师好啊,工资又高,假期又长。我说还行吧。工人师傅又问你是班主任吗?我说“是”。他说,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吧,我说,说句实在话,和原来相比,现在的学生真不好管,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多,特殊家庭的孩子多,媒体又很发达,孩子们懂得也多,他们也不断创新,所以我们老师管学生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记得头几年学生多的时候,一个班七八十人最多管前30名,有很多学生老师教他一年,也可能记不住他的名字。而现在我们实行小班式教学,一个班30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每个学生都能照顾到,而针对现在的学生不好管这一问题,学校有很多措施、方法,不光靠班主任一人管理,我们还有九加一师生组合,温馨苑,知心姐姐工作室等很多管理学生的科室。我们现在是全人教育,是德育为先,能力并重的教育。最后,工人师傅说,你们学校真不赖。我的反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职业光荣感油然而生。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全人教育理念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记得每年我们学校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老师对管理学生达成的共识:抓学生要抓学生的心,抓心就是抓住学生的思想,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但是如何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下面我就通过几个案例故事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我的几点做法。案例1:我骂的就是你
班上有一个学生,父亲早逝,家境困难,他上课老喜欢说话,尤其是喜欢跟老师上课顶撞,他的行为不是习惯,而是刻意。他特别反感别人说自己的家境和父母。别人的关爱,他一般都不会领情,反而认为是虚伪。他认为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盯着他的眼睛,用很大的声音说:“你这个懦夫,我藐视你!你自己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社会对你不公平,别人的同情、劝说你认为是虚伪,你这是心理扭曲!你这是为自己的不中用找借口!”他一下子懵了,要知道从小到大,他都是在别人的同情中成长的。没人这样直接刺激过他。然后,我从社会、学校、家人、老师等角度跟他细心的分析。自始自终,我没让他讲一句话就让他回了教室,当然,他离开的时候,眼睛早已是红红的了。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没有找他,„„他后来给我写了一封信,里面有这样的词句:“老师,我其实也想上进,只是感觉这个世界能真正给我关心的人不多,他们只是同情我,现在,我从您身上感受到了不同的爱,这种爱是真诚的、像父亲似的爱„„”
我的反思:有时,爱的最高境界,不是同情、施予,而是善意的“骂”!
案例2:给学生一点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
这是一位学生写给我的一封信:“我作弊了,其实我是刚将书拿出来,就被你抓住了,你知道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把我叫进办公室后,你一句话没说,只用手指敲了敲那本我考试时来不及打开的书,用一种意味深长的眼光看着我。那眼光深深的印入了我的脑髓,使我至今难忘。那里面有一丝责备,更多的是信任和期待!就这样你看了我足有半分钟之久,然后让我回教室去了。当时,我的眼泪唰的流了下来。没用你说,第二天,我乖乖地交了一份检讨书给你。从那以后,我开始发奋地学习,终于在以后的考试中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真的要感谢你啊!现在我常想:当时,如果你对我采取了过激的处理方式,也许我的命运就完全不同了„„”
我的反思: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十四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以这种宽容的心原谅学生偶尔犯下的错误,给学生一点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这件事也告诉了我,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真是责任重大,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啊!
案例3:让学生明白“越哭越伤心”的道理
讲个故事: 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活见鬼,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
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棺材”真的好灵。
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每个人都必定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消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 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了消极的结果。接下来,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他消极的情绪,从而又使他成为更加消极的思维者,形成恶性循环„„学 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很重要,让学生明白“越哭越伤心”的道理!
案例4:你的参照标准如果错了,那么你眼中的整个世界也就错了
再讲一个故事: 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它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但来到店里,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 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高昂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
他不甚满意。店员最后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辨别瓷器质量的方法。
店员一听,立即取过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他换了碗,再去轻撞其它的碗,声音变得铿锵起来。原来他手中拿着的是一只质地很差的碗,它去轻碰每一只碗,都会发出混浊之音。合作者变了,参照标准变了,一切也就变了。生活也是如此,你的参照标准如果错了,那么你眼中的整个世界也就错了。
我们常常说,这个学生是“好生”,那个学生是“差生”,我们的标准是学习成绩。这个标准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很少去怀疑它本身是对是错。换一个标准,也许,原来的“好生”就变成“差生”,原来的“差生”就变成了“好生”。所以我校的全人教育恰恰符合这一点。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另外一做法:就是利用好教室内的白板——称为白板文化,原来教室文化中包括黑板文化、课桌文化、小组文化等,今年各班又配了一块白板,白板使用比较方便,利用白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白板上的内容就是白板文化。白板文化内容形式在一学年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这一年下来,粗略统计了一下栏目有:班主任寄语、班长给寄语、进步之星、好人好事表扬栏、批评栏、月考、周考、年考单科冠军、各科竞赛冠军、人生感悟、每日提醒、倒计时、名人警句、英语激励名言等等。下面 我举一个例子,我班学生换位,为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有些学生不愿意换,怎么办?于是我给学生说了这几句话:
《相互对抗不如相互合作》
俗话说:“人抬人无价之宝”.相互对抗天地窄,相互合作天地广.相互对抗会相互拆台,就会自设障碍,自己掉入自己设置的陷阱.相互合作就会相互补台,就会共同搭台,大家一起愉快地达到双赢的目的.不要仇视心,多存合作心。并写在南面黑板上
每日提醒:精诚合作,事半功倍。
人生顿悟:扬长避短。写在白板上
通过这种形式,同学们思想通了,那么换位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我在一本教育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摘录下来和老师们共享,老师们也可对对号,你属哪一类或哪几类?
最受学生喜欢的十种老师
一是严而有度的老师
这种老师往往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又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欢。这种教师认为,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 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予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
二是像妈妈的老师
这种老师多为中年女教师,他们有抚养孩子的经历和体验,知道抚养一个孩子的艰难辛苦,所以对待学生表现出关爱和耐心,体现出一种母爱。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和烦心事告诉妈妈老师,而且在妈妈老师那里总是得到满意的回答和耐心的指点,所以他们对妈妈老师感到特别的亲切,也特别听妈妈老师的话。三是实习老师
这种老师处于实习阶段,把所学的教育理论刚刚用于实践,没有受到教育世俗的影响。他们的年龄与学生很接近,大哥哥大姐姐,所以与学生很合得来。他们受到自己学校的约束,不敢指责或体罚学生,同时又不对学生将来升学负责,代课少,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多,经常跟学生一起玩耍,很知己,自然受学生欢迎,离去后学生念念不忘,保持通信来往。
四是具有宽容心的老师
这种老师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对学生能够宽容的缺点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给学生很好的印象。比如,一个学生上语文课画画,被语文老师发现后,老师指出他画 画选择错了时间和地点是不对的,同时鼓励他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口服心服,这个学生后来不但打好了知识基础,而且发展了个人兴趣和特长,很感激老师。
五是热爱学生的帅哥老师
对长得很帅青年男教师,学生视为青春偶像,但有个前提就是跟他们合得来,是哥们,而且课讲得特好,认为有本事,让人崇拜。痛恨那些动不动叱责甚至体罚学生青年大个子老师,认为他们无能,只会用武力征服学生。
六是温柔的美女老师
欣赏年轻女教师长得漂亮,衣着得体,温柔又大方,感觉这种女教师声音好听,讲课有表情,绘声绘色,上课很轻松,是一种享受。特别喜欢上这种老师的课。对学生有耐心,是学生的知心姐姐。痛恨那种急躁而恶狠狠的青年女教师,背地喊她母老虎,恶鸡婆。
七是风趣幽默的老师
这种教师讲课往往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引入新课,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在学生感到疲劳时就会来几段风趣幽默逗学生快活,让学生乐学。特别善于激 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效率高。讨厌那些讲课枯燥乏味而成天要学生死记硬背的老师。
八是充满爱心的老师
有位老师特别关心贫困家庭学生和离异家庭缺乏家庭温暖的学生。经常将没有饭吃的学生带到自己家吃饭,将自己孩子的衣服给没有衣服穿的学生穿。老师的行动深深地感动和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无限崇敬,自然得到学生的喜欢和爱戴。
九是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
这种老师是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学生一下子难以做到的,从不强求学生。教学生做人,自己首先做好人。总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计划性很强,阶段性很强,大计划往往由小计划组成而逐步实现。教育的针对性很强,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从不好高骛远或简单粗暴。十是真才实学的老师
这种老师并非有多高的学历,而是勤奋学习,严谨治学。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备有一桶水。这水不仅是知识方面所要准备的,也是人格和魅力必须具备的一种 能力,是具体的反映教师的道德观念、面貌和才智。这种老师德才兼备,才要求学生品学兼优,这样的老师是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亲其师,信其道。希望咱们老师都是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最后我对我自己提出四点要求,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到:
1、努力
工作要努力,随随便便过日子过也是过,稍微努力的过也是过,努力的过也是过,何不努力好好的过。
2、虚心学习
多与比自己大的人(长辈)/成功人士交流学习,要虚心听取/认真分析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免自己以后走弯路。
3、惜时。
不要因碌碌无为而悔恨!我常听某某人说:“这一辈子,就象昨天今天一样。”,“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三十六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4、吃苦耐劳
不要怕吃苦。我们出卖的是点脑力活,力气活,年轻人,睡一觉起来什么都恢复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