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征文_通往幸福的阶梯
通往幸福的阶梯
“安全是生产的基石,安全是幸福的阶梯”。这句朴素而又浅显易懂的话,对我们企业职工来说是多么平常、却又多么重要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企业职工,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安全第一,警钟长鸣”。我们企业虽然没有管线林立的较高危险作业,但是如果工作过程中麻痹大意,危险也是无处不在的。例如化验室中有许多易腐蚀的酸类,在配制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配制要求进行配制。特别是硫酸溶液,一定要缓缓地加入到水中,不断搅拌,让水慢慢和硫酸溶解,这样温度才不会迅速升高。如果是把水加入到酸中,那么稀释过程中水会迅速升温并沸腾,容易灼伤人。
但是安全第一并不意味着工作中畏首畏尾、停滞不前。要做到胆大心细、心思缜密、思想不要开小差,不要把工作以外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更不要意气用事。纵观国内外,有多少安全事故都是因为在工作中麻痹和懈怠、违章作业引起的。
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容不得丝毫麻痹和懈怠。不要因为它太平常而忽视它、漠视它。它是我们企业生产的基石,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幸福的阶梯。“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和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密不可分的。做到了安全,我们才能获得通往幸福的阶梯。
第二篇:通往天国的阶梯
通往天国的阶梯
这天,教堂里来了个小男孩,五六岁,脸色很苍白,身材瘦小得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吹倒。小男孩怯怯地走近詹姆斯牧师,说:“牧师先生,您能帮我个忙吗?”
詹姆斯摘下礼帽,并做了个绅士式的动作:“我叫詹姆斯,你可以叫我牧师先生或者詹姆斯牧师,很乐意为你效劳。”
小男孩被詹姆斯的幽默逗乐了,他笑着说:“我叫洛克菲勒,我想问您一个问题,不,也许是好多个问题。”
詹姆斯点点头,表示同意。洛克菲勒擦擦脸上的汗珠,稚声问:“人死后会去天堂呢还是会下地狱?”
这是孩子们爱想的问题,詹姆斯随口答道:“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
洛克菲勒蹲下身子坐在地毯上,仰着小脸又问:“那什么又是好人,什么又是恶棍呢?上帝怎么把他们区分开呢?”
詹姆斯沉吟片刻,便说:“上帝会每一个人所做的事记分。谁做了一件好事,那上帝就给他加分;假如这个人后来又做了一件坏事情,那上帝便会扣掉他一些分值。当某个人即将离开人间,上帝就要看这个人的积分情况:假如这个人还有剩余的分数,那就说明这个人一生做的好事比坏事要多,那上帝就会邀请他去天堂,相反就回被赶进地狱。”
詹姆斯暗自为自己完美的解释感到庆幸,心想洛克菲勒肯定没什么再问的了,可他的问题像是打开的话匣子,一个接着一个。洛克菲勒兴奋地说:“有个小孩子的爸爸离开了人间,你能推算出他现在是被上帝邀请到了天堂还是被赶回地狱了吗?”
詹姆斯不是上帝,当然不可能知道答案。但是他不能敷衍孩子,就正了正礼服说:“那你不得不告诉我,这个小男孩的爸爸生前都做过了什么,比如他做了哪些好事和坏事。”洛克菲勒坐在地毯上,从衣兜里掏出一本日记本,边翻边说:“圣诞节的前夕,小男孩的爸爸在码头上做了一夜的搬运工,挣回了50美元。他给小男孩买了价值30美元的外套,仅剩余的20美元,他买了一只火鸡,你知道,那是小男孩最喜欢吃的美食!”
詹姆斯被洛克菲勒讲的故事打动了,他掏出纸笔对洛克菲勒说:“上帝看的见,他是个仁慈的父亲。毋庸质疑,上帝给他加了5分。”说着詹姆斯在纸上写下了数字5。
洛克菲勒接着念起了日记:“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因为付不起房租被房东太太赶出了家门,那个晚上他们住进了厕所里,小男孩的爸爸用仅有的2美元给小男孩买了个面包。”詹姆斯不知不觉地流出了眼泪,他深情地对洛克菲勒说:“真是个仁慈的父亲,上帝不能视而不见,加5分。”说着詹姆斯又在纸上记下了数字5。
洛克菲勒又翻了一页日记说:“小男孩有次病倒了,他的爸爸整整在教堂跪了一夜祈求上帝保佑。后来小男孩脱离了危险。”
詹姆斯动情地说:“你知道,是仁慈的父亲感动了上帝,并继续为他加了5分。”詹姆斯递过手中的积分纸说:“你看,15分了!如过他没有做什么离谱的事情,那肯定会被上帝邀请到天堂。”
洛克菲勒有些激动,可继而又沮丧地说:“可最后小男孩的爸爸抢劫了银行。”
詹姆斯惊诧万分,他惋惜地说:“哦,真是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上帝整整扣了他20分!”
说着詹姆斯在纸上写上了“—20”。看着洛克菲勒沮丧的神情,詹姆斯有些后悔自己的鲁莽,可他是牧师,不能出尔反尔。
“那小男孩的爸爸被赶回了地狱了吗?”洛克菲勒小心翼翼地问。“也许上帝会网开一面。我说的只是也许。”詹姆斯不得不这样回答。
这时,礼堂的钟声响起,是下午3点钟了。洛克菲勒急忙站起身子说:“我得赶紧回去了,否则珍妮太太会担心的。”
上帝偏爱乖孩子
洛克菲勒掉转头跑出了礼堂。詹姆斯好奇心顿生,他很想知道洛克菲勒究竟想要知道什么,或者有关洛克菲勒的故事。可一连几天,詹姆斯都没有再见到洛克菲勒。詹姆斯甚至有些失望,也许只是个调皮而又有着旺盛好奇心的男孩。可就当詹姆斯即将把这个事情忘却的时候,洛克菲勒又找到了他。
只是洛克菲勒看起来的状况比上次更让人担心,他好象又瘦了许多。洛克菲勒像上次那样坐在了地毯上,又从衣兜里掏出了那个日记本,调皮地对詹姆斯说:“詹姆斯牧师,那个小男孩他活不了多久了,你能不能再推算一下,他会上天堂还是会下地狱?”
像上次一样,洛克菲勒翻开日记本说:“圣诞前夕的那天,小男孩也送了他爸爸一个礼物。他自制了一个暖水瓶,告诉爸爸当他胃痛的时候,就把暖水瓶放到肚子上,那样会减轻疼痛。”
詹姆斯像上次一样拿出了纸笔,写下了5分。“上帝会奖赏一个懂事的孩子。”詹姆斯说道。
洛克菲勒接着说:“小男孩和他爸爸被房东太太赶出家门的那晚上,他们住进了厕所里,小男孩的爸爸用2美元给他买了块面包,小男孩分了一半给他爸爸。”
詹姆斯感觉眼窝发烫,又在纸上记下了5分。
洛克菲勒接着说:“小男孩的爸爸那晚上在教堂跪了一夜,第二天,他的胃病又发作了,小男孩在街上的垃圾桶里收集了50个可乐瓶子换到了2美元,他用2美元买了一盒胃药送给了爸爸。”
詹姆斯终于没能忍住泪水,他激动地对洛克菲勒说:“小男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即使他做了错事情,上帝也能够原谅他,因为他只是个孩子。你知道吗,小男孩死后会被上帝热情地邀请到天堂。”
礼堂的钟声又一次响起,洛克菲勒急忙地站起来告别。还是上次的那个理由,如果回去晚了,珍妮太太会担心的。
詹姆斯被这个奇怪的孩子吸引住了,于是他悄悄地跟在洛克菲勒的身后。洛克菲勒穿过教堂对面的布拉尔广场,然后又穿过了马路,再穿过一片树林后,洛克菲勒径直走进了一家医院。
在一间病房外,詹姆斯透过玻璃窗看到一个护士把洛克菲勒抱上了病床,并在他身上缠上了几根管子。病床旁边坐着一个神态安详的妇人,詹姆斯心想她一定就是珍妮太太了。詹姆斯好像明白了什么,也许洛克菲勒的日记并不是虚构,护士脱掉洛克菲勒上衣的一瞬间,詹姆斯想起了一件往事。
带着所有的疑惑,詹姆斯找到了珍妮太太,珍妮太太说:“可怜的洛克菲勒,因为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被生身父母抛弃了,是一个叫安狄斯的贫苦单身汉收养了他,安狄斯为了给洛克菲勒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最后他不得不铤而走险抢劫了银行,在拒捕过程中被警方当场击毙。最后是我们儿童福利院收留了这个可怜的孩子。”说到这里,珍妮太太已经是泪流满面。
听完珍妮太太的讲述,詹姆斯的心仿佛被锥子扎了一样。一切正如詹姆斯猜测的那样,洛克菲勒故事中的那个小男孩正是他自己。可他为什么会问自己那些奇怪的问题? 请求下地狱
再见到洛克菲勒的时候,詹姆斯显得局促不安。洛克菲勒这次像前两次一样,坐在了礼堂的地毯上,他用天真的眼神看着詹姆斯说:“詹姆斯牧师,你能帮那个小男孩一个忙吗?他想让你帮他在上帝面前求情,假如他死了,就让上帝把他送回地狱。”
詹姆斯惊诧地问:“他疯了吗?地狱可不是游乐场,上帝会安排进地狱的人做苦工,忏悔过错,那是件很痛苦的差事。”
洛克菲勒失望地说:“你知道的,小男孩的爸爸有胃病,他离开的时候忘记了带胃药。小男孩只是想去地狱给他送些胃药。”
詹姆斯又一次为小男孩的话惊诧,他感觉到心仿佛被鞭子狠狠地抽打一样疼痛。半晌,他笑着拿过上次记分用的纸对洛克菲勒说:“你知道吗?上帝会原谅动机善良而不小心犯了错的人,像小男孩的爸爸抢劫银行,他只是为了给儿子筹集到治病的钱,所以上帝没有扣他的分,当他离开人间的时候还拥有15分,所以他被上帝邀请到了天堂。你知道的,天堂里没有贫苦,没有疾病,当然也不会有胃痛。”
洛克菲勒瞪大了双眼问:“你怎么知道这些的?”
詹姆斯一副虔诚的样子说:“我还知道这个小男孩不幸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且他很快会康复起来,这些都是上帝告诉我的。”
洛克菲勒惊讶地听完詹姆斯的“神算”,继而又惊喜万分,他欢快地和詹姆斯告别,离开了教堂。
不久后的一天,洛克菲勒收到了一张来自詹姆斯的50万美元的汇款单,詹姆斯卖掉了自己一套乡间别墅,当然詹姆斯是以匿名身份寄出的,因为每每想起洛克菲勒父子,他都没有勇气来面对这个善良的孩子。那次的医院跟踪让病房外的詹姆斯意外看见,护士在脱掉洛克菲勒上衣的时候,他清晰地看见洛克菲勒的小腹上有枚猩红色的“H”形状的胎记。五年前,他遗弃了自己仅有1岁的儿子,仅仅因为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第三篇:通往桃花源的阶梯
通往桃花源的阶梯
“学海无涯‘苦’作舟”,果真如此吗?
我经常回顾,自己在初中时的情境。最记得那时,我可以为一道几何题稳坐2小时不动,不解出题目不罢休。解出题目时的感觉,就像是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大口的喝着蜜,即使上课老师讲解的时候没有机会拿来与大家分享,也不会打击我对几何的热爱。那是一种没有虚荣的由衷的喜爱,那时我是快乐的。再看看我的学生们,他们大多潜意识里逃避上课,能晚回来一分钟就晚回来一分钟,上课能偷着玩一会儿就赚到了。学习如此痛苦难熬吗?
我经常在想,教师和家长经常对学生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对“苦”的解释往往使孩子在未经历体验前,便闻到了涩的味道。对学习之“苦”,真该如此解释吗?“学海无涯苦作舟”,“苦”实则是指学习的方式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个人意志、品质的一种磨练,而不是 “痛苦”。
如何能使学生从错误的认识中走出来?其实古人已经给我们指示的很清楚了。学习的乐趣就好比桃花源,我们作为导师,能够做到桃花源的导游仅仅只是初级阶段,但如果能够像书中所写,我们能够建造“桃花林”、“山中小口”等,激发好奇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只有如此,忽逢桃花源时的喜悦才真正是溢于言表、一生难忘的。
我们做“导游”,其实是抱着学生在走,在课堂上设置一个一个的小问题,一步不漏的设置着“导游指示牌”。学生的确不能迷路,但学生也没有机会自己踩出一条路。更为没有挑战的是,他们已经知道前方是什么了。
同样是问题的设置,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设计,即不用“指示牌”(不直接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什么),而是用“桃花林”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发认知冲突。
例如:我们在讲男女性别遗传的时候,让学生统计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校的男女比例,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通过学习解决问题)。
这其实就是我们说的“驱动性问题”。有了“驱动性问题”的设置,后面的问题便不再用老师一步一步的去精心打造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然就会遇到“山中小口”。这里,学生会有疑问和徘徊(即“初极狭,才通人”)。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考和碰撞就犹如“前方的光亮”一般,吸引着他们进一步去探索。这里出现的问题,我们称之为“核心问题”。核心问题,不是由教师设计的,而是当堂生成的,教师需要做的是适时适当的引导,以便使学生每一步都走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提前做好多向预测,做足功课。否则,很难掌控这样的课堂生成资源。
最后,学生不仅解决了“核心问题”,而且对“驱动性问题”也豁然开朗了。但如果一节课仅仅到此就结束了,那么这节课就拘泥于空间(课本)和时间(课堂)了。一节课的意义在于,能够做到课堂的延展性。延展不仅仅指知识上的延伸,更关键是方法技能、情感态度上要向课外延伸。这就涉及到了“拓展延伸问题”的设置。
例如,我们经常将生物课堂知识与生活中的知识相联系,这样就能很好的做到让知识走出课堂。联系生活,只是走出课堂的第一步,我们还要将其升华。如果能够使学生感悟自然界的“优胜劣汰”的规律、“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的规律、“生物与自然和谐统一”等等规律,并且将它们很好的用于生活实际,相信会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如:《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一课,在课后“拓展延伸问题”设计时,有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身边的同学是你的环境因素之一,当你想安静地学习的时候,周围有的同学在说话或者在玩,你应该怎么办?”“我们人怎样能与环境和谐相处?”,这不就是“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这一生物学规律的对生活的指导实践吗?
“拓展延伸问题”的设置,除了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的,还要 “授之以渔”,“渔”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态度和科学探究一般方法。
如:在进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节实验课时,教师就提到:“我们刚才只是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预测,但如果我们回去培养了一周之后,发现实际结果与我们预测的不符,这时,我们该怎么办?”
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播种“严谨、实事求是”探究精神的种子。再例如,我们生物学上强调“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等这些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运用和实践,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脱离了课本、教师和学校之后,仍然保持有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拥有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也是为这一能力服务的。
说到这里,究竟何谓“桃花源”呢?那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是一个人突破自我后的喜悦;是一个人面对问题时的胸有成竹;是一个人敢于挑战的自信;是一个人受用一生的财富。桃花源不止有一个,桃花源也不是喜悦的终点,更不是我们追寻的结果。真正能让学生发展成长并体会到喜悦的,是追寻桃花源的过程。而正是这种内在的成熟和个人体验,才会使这份喜悦里少了一分虚荣,使人觉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们教师能够做的究竟是什么?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道路上多次“忽逢桃花林”,见识更多的“桃花源”,把“桃花源”种在学生的心里,那么将来他们便也会自己栽种桃花,懂得在心中自制“桃花源”了。
第四篇:挫折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挫折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阳光总在风雨后„„”多么美好的歌词。人生总是在不断地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梦幻甜蜜的台湾歌手张韵涵一出道就被誉为“电眼娃娃”。先是凭借偶像剧《mip情人》成为校园偶像,然后热播的《海豚湾恋人》又为这个清纯灵秀的女孩赢得了更多掌声,更被传媒界奉为最被期待的新生代玉女掌门人。
人生路上,多多少少总会遇上挫折,当你准备在去放弃时,却不知这座上的那边就是大海。我相信,在张韶涵的心中,为了天边那个最真的梦,一切的辛苦流泪都值得。
人生的追求总是在不断地战胜挫折时实现。挫折是什么„„挫折是阶梯,只要你往上爬,就战胜了它。
如果你生活在挫折中,那你就会了坚强。“人生路上艰苦和奋斗,要勇敢的抬头”。
初一:胡紫燕
第五篇:阅读--通往幸福之路
阅读之路,幸福之路
—加强课内阅读的一点浅见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初中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中指出,要注意语感培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会说、会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议了阅读的重要性。文本内容,文本语言,文本主旨,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文本中的填补“空白”。
关键词:阅读内容,语言,主旨,人物形象,填补“空白”。
人生是一个读的过程,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是通往幸福之路的境界。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初中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现代语文教学必须走出按照章节条分缕析,肢解课文的老路,要注意语感培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会说、会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可是我发现许多老师为了赶课,忽视了这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更严峻的问题是中学生对课内阅读出现一些尴尬局面:大多数学生阅读不深入,一篇文章往往只粗略的读一两遍,甚至有的学生因为作业过多,一遍课文都不读,缺乏对文学作品深读的热情。有时,老师花好几节课把作品讲解分析完了,有的学生居然连文本都没有完整地细读过一遍。有学生说:“我已经完全不会读书了,一拿到课文或其他什么文章,就是寻觅其中有无考点,别的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有的干脆不读课文也不听老师的讲解分析,而是看他们自己喜欢的青春偶像作品。中学生“不会读”、“不愿读”、“拒绝读”经典文学选文,他们阅读的内容趋向低俗化,阅读过程趋向粗浅化。这意味着部分中学生文学作品的课内阅读在逐步偏离“语文状态。”
如何在课内实现这一目标呢?现在的初中课本,每个单元都有教学要求,且讲读课文每课都有学习重点,课内自读课文每课都有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这些要求、重点、提示规定了教学任务,给教与学提供了方便。我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内自读时是分单元按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进行的。在开始单元教学之前,我先要学生看“要求”、“重点”、“提示”,再把该单元的文体、教学安排和学习方法告诉学生,让他们根据文体进行自学。每篇课文一般要求学生依次按下列问题进行
初读:(1)标题是什么;(2)作者是谁,写作日期和文章出处;(3)应掌握的字词;(4)文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5)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6)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7)哪些语段是文章的重点语段;(8)文章有什么新思想;(9)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主要特色;(10)记住一些佳句等。指导学生的课内阅读我重点从以下这些方面切入:文本内容,文本语言,文本主旨,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文本中的填补“空白”。
一:抓文本内容。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摇曳多姿的。如莫怀戚《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讲的是一家人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故事。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学生在散读这一流程后,获得美好的阅读印象,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有的学生在交流中,谈到了一家人互相包容、互相体谅的精神,谈到了可贵的亲情、温馨的气氛,谈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谈到了春天美丽的景色、生命的气息„„又如教学《羚羊木雕》,在学生自读文本尽情触摸文本后,教师问:你了解到哪些内容?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我了解到了大人的重财轻义;”有的说:“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贵;”有的说:“我了解到了做每件事时应三思而后行等等。”
二:抓文本语言。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说是色香味俱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有的文本语言“如清流,描物写态,细腻动人,脉脉含情;有的如惊雷,议论风生,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质朴无华,平淡实在,耐人寻味;有的如红叶,娇艳华美,色彩斑斓,灿烂迷人„„”但是汉语言又是最具朦胧、模糊,且多义性的特点。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说:“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是朦胧、模糊,它的涵盖面几乎无边无际,暗示性几乎无际无涯。”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从这句话里你能解读出什么深刻含义?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揣摩可以读出,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有的学生
读出了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有学生还读出了世界上每个人都爱自己国家的语言,都认为自己国家的语言是最美丽的。还有《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末句“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作如何理解?它的答案也是多样的:我们都是幸福的孩子,我们都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我们都是美丽的、品质高尚的孩子等等。
三:抓文本主旨。
文学作品主旨的诠释,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对课文达到本质性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思维的健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认识水平,提高其道德境界。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到种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主题。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主题可有多种解读:
1、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2、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3、只要执著追求理想,理想便会实现;
4、热爱生活的人,生活便会恩赐于他。又如《白兔和月亮》寓意可多达五六种:(1)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2)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强求;(3)拥有财富,不能产生患得患失之感;(4)做任何事要量力而行。
四:抓人物形象。
西方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人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好,文本中的人物也好,每个学生都会读出他们心中的独有的那个人。例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有的学生认为他是封建礼教毒害下的殉葬品,有的学生认为他是一个善良可爱的人,有的学生认为他是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有的学生认为他是一个不爱劳动但又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这些观点学生们都可以从文中的找到根据。再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变色”之速,难道不可能出于难言的隐衷?难道他迅速介入“狗咬人”事件,并有一番义愤填膺的言语就没有一点出于公正的动机?学生仔细阅读之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他不断的“变色”过程中反映了当时俄国沙皇统治下的腐朽黑暗。
五:填补文本“空白”。
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许多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去发现、填补和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是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动力机制之一,它能够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与作品和作者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对作品“空白”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更是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语文课也变得空灵和鲜活。《记承天寺夜游》时我提问学生为什么散步的地点选择寺庙?寺庙一般栽的是菩提树,而这里却选择“竹柏”?散步的陪伴是张怀明,却不是其他人?学生通过细读课文,再参考课文注解,结合老师介绍的课文背景。可以填补出这些“空白”。选择寺庙是因为寺庙是清净之地,适合谈心赏月;“竹柏”的选择是竹柏在中华文化中它们象征着坚贞不屈,作者隐喻自己就具有“竹柏”的品格;选择张怀明时因为当时张怀明也和他一样被贬职,两人同病相怜,会有共同的语言。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平庸的,没有智慧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肯定是一个呆板的沉滞的只会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古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虽然今天有许多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可我认为这是一天亘古不变的真理。无论教学方法怎样改变,多读书肯定是错不了的!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具有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幸福!
参考书目:
【1】《语文天地》
【2】 《中学教学参考》
【3】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