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民意识在心中(最终版)
“公民意识在心中”主题宣传
怎样做合格的小公民首先,在家里做孝顺父母、关系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其次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小标兵”;接着在社会和公共场所做,省资源、节水电、爱清洁、讲卫生、有垃圾、不乱扔、爱护公物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学习中,讲方法、德智体美都做好,争做文明好学生,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经纬小学校
一年八班
遇 琪 然
第二篇:“公民意识在心中”主题宣传
“公民意识在心中”主题宣传
——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公民基本素养
小学生公民基本素养:是指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具备“健康生活、遵守规则、学会尊重、担负责任、拥有诚信、具有爱心”等基本意识与能力。
健康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健康生活就是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欣赏、自我激励、自我反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并能学会自己保护。有基本的是非辨别能力和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遵守规则:人的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无论与己、与人、与社会、与环境都是有规则可循的。遵守规则,对人的生活、工作乃至成长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如在学校,就要遵守校规,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随地扔垃圾等。学会尊重:尊重的对象不仅是对人的尊重,如对自己、他人的尊重,也指对物的尊重,如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学会尊重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仅尊重师长、同伴和弱者,而且不计较有过于自己的人或事。
担负责任:担负责任就是每个公民在任何情况下都知道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家庭、学校、社会,现在及将来所担负的责任。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用心去做事,要尽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表现出对人与事、社会与环境、国家与世界的强烈责任感。
拥有诚信:诚信不仅表现在与人的交往中,如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信守承诺努力做到,也要贯穿在自己的整个学习生活中,如在学校生活中,爱学习、守规则就要做到有人在与不在一个样,时刻保持真诚的态度处置学习生活中的一切事情。讲诚信,守信誉,不说谎话。
具有爱心:爱心不仅表现在对他人的爱,主动地关心他人,爱护弱小,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关心和帮助,积极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也要学会善待自己,科学安排学习、生活和休息的时间,积极参加锻炼、强健体魄,珍爱生命,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热爱和平的情感。
哈市经纬小学迟雨欣
第三篇:公民意识在心中主题宣传员
公民意识在心中主题宣传员
经纬小学四年五班王一涵
公民意识是每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主要是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道德意识等。
每个公民都要有人格意识:不要随意嘲笑那些工作、行动不能自主的人,每个人生存都有他不同的方法,只要遵法守法都是好公民。
每个公民都要有自由意识:在这个和平的社会里,人人都是自由的,但这个自由不是随意的,必须养成自由判断、自由选择、自由做出自己的决定并勇敢地承担责任和后果,要养成平等和公正的意识。
每个公民都要有责任意识:做为一个人要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对家人对社会都要有责任,对家和社会都要有爱,不要遇事不理,不要逃避现实要将小爱变成大爱,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信仰,是一种传递。
说到这儿我对社会那些有大爱的人,心中不知有多少个赞字,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爱。连接故事;
宁波好人,顺其自然,隐名捐款15年。
最美奶奶,7年义务清扫停车场,地面清爽,心情舒畅。
沧州最美公交司机,扶老人被赞。
最美放羊老汉,甘敬祖,别人的便宜不能占。
一张出租车票揣了半个月了,只为找到的哥还18元钱。
马鞍山上演了现实版《扶不扶》80后市民,扶,当然扶。
天津大年初三冰河救人。
英勇哥邓振宏,跳湖勇救轻生女。
回家路上遭遇车祸,消防退伍老兵勇救乘客。
两名打工者捡到1.3万元苦寻3月找到失主。
石家庄一私家车自燃,数名公交司机接力救火。
八旬母亲住院掉光牙,孝子嚼烂饭菜喂食。
信义包工头,打工15年还清农民工欠薪。
这些事迹多么感人,多么让人敬仰,多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做为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要继续传递大爱。见义勇为,做好事要从点滴做起,如果我们坚持做一个好人,坚持做一件好事,那么不管是旁观者还是受助者,包括我们自己,都会对这个世界多一份信心,不让善良的人们失望,让我们的爱感动世界。
第四篇:公民意识
怎样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即是公民对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应履行权利和应承担义务的自我认识。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包括国家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责任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命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培养和造就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新型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有很多。
一、当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普遍缺失的原因分析“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与封建社会的“臣民”和“子民”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没有公民而只有统治者和臣民的封建社会,广大农民长期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附属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得到普遍增强,但整体上还是比较淡薄,尤其在广大农村,农民的公民意识普遍缺失,具体表现为:农民的科学文化意识仍需提高,独立主体意识亟待增强,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比较淡薄,民主法治意识相对薄弱,团队协作意识尚需加强。我国农民公民意识普遍缺失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二、农民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困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其标志就是人成为公民并具有公民意识。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凶此,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农民公民意识,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必然要求。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培育农民的科学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民卡意识、法治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和健康意识等公民意识,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公民意识的薄弱直接影响政治运行中制衡机制的形成和完善,阻碍政治的民主化进程。目前,在一个日益市场化的社会中,传统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正在降低,利益的分配和调整,更多不再是通过熟人社会的传统习俗来实现,而是通过制度化的法律实现。因此,要积极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必要的思想文化基础。面对我国农民的法律素质和参政议政意识普遍不高的情况,要通过加强全民普法、送法下乡和对农民的法律援助等普法活动,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保证广大农民群众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不断提高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
总之,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公民而不是臣民,公民身份的觉醒与公民意识的培育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农民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从科教文化、经营管理、卫生健康、思想道德、民主法治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树立农民的崭新形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 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第五篇:论公民意识
论关于学生的公民意识
应用生物技术1201,黄健,201230420031
5公民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地位的自我意识。具体地说,就是公民对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足够的认识,从而使自己树立起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对了整个民族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我主要讨论学生关于公民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公民意识。
一. 公民意识的具体内涵
1.主体意识。
即自觉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而存在;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价值、责任和义务, 参与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等等。
2.权利和义务意识。
公民在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的同时, 还必须相应地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2.民主和平等意识。
公民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关注和实现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权利。遵循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4.公德意识。
它主要调节公共生活中人们的利益关系, 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