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缘事析理__学习写得深刻导学案
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二备课组主备人白湘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2、学会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二、思考探究:
(一)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性
作文是思想感情与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这里所说的艺术性,指得是同学们的语言水平,表达技巧和表现效果。深刻性则指同学们思维的质量,思想的深度,以及反映生活,挖掘生活的能力。你对文章的深刻性有什么样的看法?
(二)如何把文章写得深刻
要想写出见解深刻,立意高远的文章,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会观察和思考生活。
请伸出自己的手,张开五指,这东西每天我们都随身带着,永不离身,跟我们的关系可以说是最密切了,你对它有感情吗?你鉴赏过它吗?如果没有,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同时结合平时对它的观察深入思考,它看你能从这个小东西中悟出哪些较深刻的“理”来?
2、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议论文要想从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就必须有一个给人启迪的独到的“深刻”见解。“深刻”见解从何而来?它从思维方式的转变而来。那么,思维方式又该怎么转变呢?如下七个“想一想”非常有助于你的见解“深刻”。
(1)向深处想一想,揭示本质。如:
①中国民众一年的购书费,跟手机短信费基本持平(现象),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讽刺,嘲笑了中国人精神缺失(本质)的现状。
②美国一位参议员说,所有从中国来的船都是满的,所有回中国的船都是空的(现象)。→(深想一步)中国出口的是资源(衍生品),进口的是技术。→(再深想一步)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又好又快”之路。
(2)向前面想一想,探明原因。如:
①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前因),打工最多的劳动者(前因)
②自己丰富(前提)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前提)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前提)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3)向后面想一想,预见发展。如:
①一个学校的质量不仅要看它一年的升学率(现状),而且要看它10年、20年后的成才率(发展结果)。
②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现状),他们才有希望(发展结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现状),那是没有未来的(发展结果)。
③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④将来中国即使发达了,但你看看那些开着豪华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外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没有教育,中国再富裕也不会强大。
(4)比较来想一想,辨明特点。如:
①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
②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③如果你认为学校里的老师过于严厉,那么等你有了老板再回头想一想。
(5)换角度想一想,提出新论。如:
①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旧论)→鸟儿大了,什么林子都有。(新论)
②铁饭碗: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旧论)→铁饭碗: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新论)
(6)合起来想一想,辩证分析。如:
①所谓勇敢,应该包括两个含义:一是迎战不应该害怕的任何东西,二是害怕应该害怕的东西。
②做人学道家,要大气一点;做事学儒家,要实在一点。
(7)拆开来想一想,分清析透。如:
①“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和”的右边是个“口”,就是说人人都有饭吃(物质丰富);“谐”的左边是个“言”,就是人人都可以说话(精神自由)。
②知识分子不但要“知”,还得有“识”,得对这个世界有新的发现。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不过是“知道分子”罢了。
运用上述思维方式方法之一种或几种进行思考,以“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为话题写一个议论片断。(不少于100字)
三、佳作品读
我很重要
毕淑敏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丝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
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蜘蛛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的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唯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字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离去,孩子就失去淳淳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我很重要。
这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载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他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超。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地方„„
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代替别人。
请对本文作一些点评,并说说你读了本文后在“学习写得深刻”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四、阅读链接
一生何求
戴薇薇
曾经在一个偏远的农场,见过一位老人。他的老伴去世后,他放弃了花去他一生积蓄在城里买的三室一厅住房,回到了他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农场。他说,一个人在农场生活,感觉很平静,那条小渠及门前的老榆树,都能勾起他对老伴和青年时代的回忆。他还说,人
既然无法带走任何东西,那么,干脆早些让那些虎视眈眈盯着他的房产的子女们拿去,他只求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宁静。
我还记得,那天洒落在老人白发和身体上的,是一种纯粹的鲜红——透着金属质感的阳光的颜色,沐浴在阳光里的老人显得快乐而满足。
这世上有许多东西是人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的,比如金钱,人人都说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面对金钱炫目的诱惑,世土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不为金钱所动?许多人主动拜倒在金钱的石榴裙下,丑态百出,甚至“前仆后继”、“宁做刀下鬼”。比如权力,钱钟书先生曾挪揄说,权力像树,它让那些爬在高处的猴子们暴露出丑陋可笑的红屁股。但为了能爬上权力之树,世上又有多少人正殚精竭虑,机关算尽,甚至不惜出卖良心、也卖灵魂„„
这世上有许多东西是时间和岁月的河水带不走的,比如真情它像金子般珍贵,默默困守在这个喧嚣尘世的暗处,在沙土的掩盖下倔强地闪着光。在这充满浮躁之声的尘世上,你也许会忘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但你无法忘记曾经感受到的真情,比如爱。真正的爱如傲立于冰山之巅的雪莲,纯洁而高贵,在尘世中可遇而不可求。也许它自始至终珍藏在你心底,没有风花雪月的低吟浅唱。没有如冰淇淋般快速融化的诺言,但只要爱过并被爱过,你便拥有了世界上最值得羡慕的幸福„„
很多人都在抱怨命运不公,其实这世上有许多东西是公平地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比如阳光,比如雨点,比如春夏秋冬„„无论你是贫是富,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雨点的湿滑,四季的分明。
造物主是公平的,哪怕你拥有金山银山,拥有世界最显赫的权力,但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你连一片羽毛都无法带走。
既然已经明白很多东西是无法带走也无法留住的,就像那位老人一样,懂得放弃什么,留住什么。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快乐而充实,让我们人生之旅的每一步都坚定而踏实,让我们的真情如阳光般洒满每个角落,让真爱如甘醇般漫润每个人的心田。那么,无论我们活过多少岁,我们都会毫无遗憾,无愧于这一生。
人生一世,很短,也很漫长。
选择一份随意,该有的,牢牢把握;不该得的,不去强求,把那些所谓的名利、权力、物欲等当作过眼云烟,让他们“淡淡地来,淡淡地去”,知足并快乐地生活,这样的人生,一天胜过一年。
第二篇: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作文升格训练——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编写:杨晓琴 审稿:高2017级备课组
【目标概说】
1、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训练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②训练学生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2、教学重点
思维训练,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等方法分析事例。
3、教学难点
由一事联想到他事,进而分析这些相互联系的其他事例,比较鉴别,形成较深刻的观点。【教学创意】
1、将思维训练与作文训练相结合。课堂中大部分时间深入分析一件事例,在分析的过程中渗透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等方法,学生思维始终围绕一件事例,对该事例进行深入探讨。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套路,这种思考问题的套路同时也是一种作文的模式。
2、采用辩论的方式,激活课堂,增大课堂容量,同时训练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实施过程】
一、故事导入
导语: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出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了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来代替了。
请大家就这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引导: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暂时性遗忘,那一连好几个人记不住这个词就能看出些问题了。
明确:现在许多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社会上重英文轻汉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过渡:大家从一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到它背后蕴藏的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叫——以小见大。
二、解题明旨
过渡: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这样的小事,它们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说理的方法,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什么是缘事析理呢?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三、方法指导
过渡:那么,如何从客观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
前人的经验有很多,今天的课堂为大家介绍这样几种做法: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板书: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结合具体文章讲解这些方法,见附录,可用幻灯片展示,也可印发给学生)
提问:我们先来看一篇杂文《剃光头发微》,这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文章。这篇文章由什么事想到了什么理呢?
明确:由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想到掌权者如何使用权力的问题。
过渡:由理发这样的小事想到的是社会上权力使用的大问题,这就是——以小见大。那么,作者是如何由“理发”想到“权力”问题的?文中几句话表明了作者思维的转换过程,是哪几句?
明确:“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提问:作者在这几段中是如何深入思考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这一事例的?
明确:作者思考理发匠可以任意决定给农民剃什么头的原因,是因为剃头刀在他手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探究因果。
提问:这篇文章作者还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来比较鉴别,如清朝“留发不留头”、旧社会理发工人社会地位低、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许多国家罪犯剃光头,作者这样比较鉴别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比较以突出相同点,头发自古以来就与政治相关,那么,本文由理发想到权力不至于被读者说是小题大作。
(一)想得深刻
1、过渡:在《剃光头发微》中,作者主要运用以小见大、探究因果、比较鉴别三种方法,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例分析得十分深刻。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事例。
(可用课件展示)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你如何看待此事?
提问:请大家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这一事例。
引导: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很有代表性。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
明确: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
2、过渡:同学们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联系的事例呢?(有)你如何看待这些事例?对此有何观点?
引导:近些年对外来文化我们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外来服饰、外来节日、外来影视、外来饮食等。大家来说说你身边外来文化的例子,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请采用“引例——析例——结论”的模式。(可用课件展示)
请缘引你耳闻目睹的 “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的事例发表观点,按以下模式:“引例——析例——结论”。
学生活动:深入思考一两分钟,准备发言。
(对外来文化大肆进入我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会形成完全对立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引例——析例——结论”的模式,并学会对事例作点分析,教师应让尽量多的学生发言。可能的观点如下:)
明确:很多外国品牌的服饰大量进入我国,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这样的服装样式新颖、穿着舒适有品位,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外国产品对国产品牌是一个冲击,很多人宁愿花高几倍的价格去购买洋品牌,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很不利。韩国人就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只购买本国 3 产品来支持民族品牌,应当学习这种精神。
——近几年韩剧日剧大在我国很流行,这些影视作品很感人,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吸引了大批观众,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
——很多青少年喜欢的日本动漫作品充斥着色情与暴力,毒化人们的思想,让缺少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现在流行过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比传统节日更关注亲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不应当制止。
——人们在过洋节的同时忘掉了本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春节在洋节面前也黯然失色,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比如韩国最近端午节申遗成功,它将被国际公认为韩国节日,这正是中国人不重视本国节日的后果。„„
3、(师小结并过渡,引导学生思维横向展开,比较鉴别)刚才大家谈到的都是文化领域中的“入侵”现象,那其它领域,比如生物界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
明确:食人鲳入侵。食人鲳是亚马逊河中一种凶猛的鱼类,被引入我国内陆河流后,食人鲳疯狂地捕食其他鱼种,导致其他鱼种大量减少甚至灭绝。在许多中国人心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腐朽过时的东西,由此可以想到,如果任由外来文化肆虐,对传统文化是不小的冲击,后果十分严重。
——秘鲁国家动物园里,一只重点保护的美洲虎生活在一座占地1500英亩的虎园里,它成天躺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除了吃就是睡。可是自从工作人员把三只豹放进虎园后,它再也没有回过虎房,不是站在山顶长啸,就是冲下山来去草地上游荡。它开始自己捕猎,不再像以前一样只吃管理人员给的肉,身体变得强壮了,行动也颇为灵活了。引入竞争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所以外来文化的进入对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4、(师小结并过渡,引导学生思维纵向发展,探究因果、预测未来)刚才我们从横的角度展开思考,想到了许多与“故宫中的星巴克”相关联的其他事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还可以从“纵”的角度对这一事例本身进行思考。
师:首先我们来探究原因。前一二十年外来文化在我国就没有如此风行,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明确: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例子。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文化的交流势不可挡。
师:还可以预测未来。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
明确:也许有一天文化大融合,汉民族的文化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同化甚至消失。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现象,比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到现在已经逐渐萎缩消失,被汉文化所同化。
——汉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其他许多国家青睐,其影响遍及全球,如近年来流行的汉语热、儒学热等。汉文化不会被其他文化同化,相反会吸取其他文化所长,继续发扬光大。
5、(过渡语)刚才大家所谈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对外来文化的进入,有的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那么,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下面请大家就此展开课堂小辨论。辩论过程略。
6、刚才大家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辨论十分激烈。其实,对这个问题,不仅是我们青少年学生,就连那些学术的泰斗也是见仁见智,各执一端。请看大屏幕。
(可用课件展示)
现代西方文明为创造一个干枯无味的物质世界而大闹天宫,破坏全球生态,是亘古未有的例外,是世界宇宙观中的异教!面对着欧风美雨的大泛滥,要把筑堤开渠奋不顾身的抗洪的大禹精神,转化为学术文化的道德大勇。
——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杜维明
中国人有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然而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表明,这份遗产非但没有能给我们以惠赠,反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妨碍我们踏上现代新路的阻力。这种文化遗产,虽然可为后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文化基础,同时又妨碍后人对新事物的接纳和对新事物的创造。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湖南师大教授
启良
美人之美,美己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中国社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教授
杨叔子
(二)写得深刻
(过渡语)刚才大家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也了解了文化名人对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的观点。老师又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请看老师的文章《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可用课件展示)
下水文《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教师范读下水文。
提问:将思考问题的过程下笔成文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文章,那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引例、析例、再引例、再析例、结论。
提问:文中运用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四、实战演练
(过渡语)看来,写缘事析理的议论文并不难,大家将事例想深刻了,再把这种“想”的过程落笔成文,就是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了。我们来看下面这则事例。
(可用课件展示)
金鱼是鲫鱼的变种,彻头彻尾是人类驯育的结果。人类对其一贯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鱼的捕食能力却被作为美的代价退化殆尽。不会捕食,危机感便无时不在,它别无选择地必须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细制得可口至极,成为一种其无力抗拒的诱惑,于是不会摇头的金鱼吃啊吃,直到连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
学生根据前面的思维训练方法“缘事析理”,以《金鱼之死的启示》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课后完成)
五、课堂总结
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多是些平凡小事,它们粗看不起眼,细究大有深意。我想通过这堂课让大家学习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等方法去缘事析理,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在练笔本中。我相信,只要大家坚持不懈,一定能写出深刻的文章,最终成为一个目光锐利、思想深刻的人。
附:教师下水作文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
(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
(析例,以小见大)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
(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
(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
(再析例,比较鉴别,分析任其发展的后果)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
(补说一层,论证严密)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
(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这堂作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维训练,通过深入思考一件事例“故宫中的星巴克”来让学生明确,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思考问题不能就事论事,事物又是发展变化的,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由此,我们缘事析理的方法主要就是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等。我觉得本课的教学要注意如下几点:
1、在课堂中凸现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这几种方法,让学生学有所获,举一反三,在分析其他事例时运用这几种方法。
2、选择文化作为议论的话题,对高中生来说有点深,要尽量选择与高中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文化现象,如能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课堂的讨论会更加顺畅深入。
3、对事例的辩论目的不在于形成一致的观点,而在于学会在辩论中辩证地看问题,学会在分析问题时从“对手”的角度思考,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严密深刻。
4、教师例文有较强的示范性,展示例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将自己深入思考事例的过程落笔成文便是一篇深刻的文章。
学生例文
金鱼之死的启示
金鱼玲珑可爱,赢得了不少人的青睐。但它贪恋美食,对人类抛来的美味的鱼饵“来者不拒”,最终饱胀而死,沉于缸底。追根究底,金鱼之死是由于它经不住美食的诱惑。因贪图美味而丧失了生命,悲夫,“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銛钩”。
当今世界,如美食般的诱惑何其多也:名牌服装,铺天盖地;电脑游戏,层出不穷;网络传奇,亦梦变幻;冰毒白粉,触目惊心……
有多少人在这灯红酒绿中醉生梦死!潜意识中对种种诱惑保持警惕的能有几人?彻底与这些诱惑划清界限的又有几人?很多人打着“向新奇领域进军”的旗帜、喊着“享乐在前,吃苦在后”的口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终酿成悲剧,自食恶果。
前几年震惊国人的“大头娃娃”事件,至今回想仍是心有余悸。正是由于厂家经不住高额利润的诱惑,摧毁自己的道德底线,昧着良心生产劣质奶粉,才会 8 导致一个个无辜儿童的伤残甚至死亡。当真相查出,这些不法厂商所受到的不仅是法律的制裁与道德的谴责,更多的是良心的倍受煎熬。当他看到无辜的受害儿童,或许他自责后悔过,但苦果已经酿成,即使含泪也要咽下。
现实生活中,这种因不能抵制诱惑而误入歧途的例子不绝于耳。今天报导某某少年犯原本品学兼优,只因一念之差而迈向深渊,明天传闻某某大官因大肆贪污而受法律制裁……倘若有一天,这个历经沧桑,不曾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的泱泱大国,因为我们这一代人被诱惑消磨了斗志再次落后于世界民族之林,试问我们有何脸面面对艰苦创业的先辈们,又如何配得上“东方雄狮”的美誉。
诱惑的危害由此可见一斑。它看似美丽,让人为之心动,然而一旦被它缠住,便如同饮了慢性毒药,一点点将生命消磨殆尽。古往今来,甘愿“以身试药”的人却络绎不绝。
嫦娥经不住仙丹的诱惑,只身升月,落得“碧海青天夜夜心”的下场;亚当夏娃经不住好奇心的诱惑,偷食禁果,最终受到上帝的惩罚,永离伊甸园;刘阿斗经不住奢侈生活的诱惑,贪图享乐,苟且偷安,终成亡国之君;大贪官刘青山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背弃党章,背弃人民,背弃自己的原则,甘愿沦为金钱的奴隶,最终身首异处,为人不齿……
历史与现实都在提醒我们,面对形形色色如潮水般向我们涌来的诱惑,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果断地向诱惑说“不”。惟有如此,我们才不至于成为那不会摇头最终沉入缸底的金鱼。
【评析】“金鱼之死”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什么?作者探究因果,得出其饱胀而死的原因是经不住美食诱惑,再据此横向展开联想,写到历史现实中不能拒绝诱惑的实例,使文章内容充实。文章的结尾得出结论,面对诱惑,我们青少年要懂得摇头说不,联系现实,事例典型,“嫦娥”一例,可谓妙笔,观点较为深刻。
金鱼之死的启示
灵巧可人的金鱼,在透明的鱼缸内肆意地绽放着它们的美丽。这美的精灵,为饱口福,不遗余力地追逐每一粒人类抛下的食粮。最终饱胀而死,永远地沉入了缸底,如鲜花一般凋谢。
金鱼之死究竟是谁造成的?一定会有人说是金鱼的贪婪杀死了它自己。可是,蝼蚁尚且偷生,失去捕食能力的金鱼,对人类投下的食物,每投必食,何过之有?相比之下,人类似乎更为贪心——有多少人为了追名逐利用尽心机甚至不惜伤害他人利益?金鱼为何不能为了生存而追逐?由此可见,金鱼之死,原因不 9 在于金鱼,而在于人类。是自诩聪明的人类,妄想征服自然,剥夺了金鱼的捕食能力,扼杀了这自然的美丽。
人类从来就不曾放弃征服自然的幻想。青藏铁路的建成使它成为贯穿世界屋脊的中华龙脉,人类不禁得意洋洋,即使高寒缺氧,寸草不生的绝境,人类不也能把它踩在脚下吗?是的,人类的确该为此自豪,然而,在自豪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关心那些藏羚羊去何处产仔?那些波黑劲鹤向何处迁徙?是的,修了路桥过道,而这些真能保证它们的生活不受影响吗?
当今世界,人类的欲壑越来越大,总是千方百计地填补空虚的心灵。于是,人类充分发挥创造力,将鱼困进一个个造型各异的鱼缸,欣赏它们在其中挣扎的姿态;将一个个小昆虫制成项链挂在美丽的脖子上来彰显个性;将一只只小动物关进实验室为人类的科学发展作贡献……
可是,拥有聪慧大脑的人类,却一再忘记,物极必反,任意改变自然,最终必会遭受自然的报复。
巴西昆虫学家为使当地蜜蜂多产蜂蜜,特意引进一种高产蜜蜂与当地蜜蜂杂交,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培育出来的,竟是一只只毒性极强、凶猛异常的杀人蜂。自1957年起,超过1000人被它叮咬而死,被蜇死的家畜更是不计其数。目前杀人蜂向北进入委内瑞拉,向西进入秘鲁和智利,而人类却无计可施,只能默默承受。再如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空气污染,无一不是人类不计后果破坏自然的恶果。
诚然,历史在前进,我们不会再对自然俯首称臣,我们要逐步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但最聪明的改造一定是与自然和谐相处。任何征服自然的做法无异于自掘坟墓!要时刻谨记:自然绝不会任由人类摆布,人类的肆意妄为,必将以自食恶果而告终。
【评析】反弹琵琶,透过材料的表象,指出金鱼的悲剧是人类造成的。人类因为贪欲而造成金鱼的悲剧,而造成大自然的悲剧,最终也将为自己制造悲剧。启示如警钟,令人警醒,观点新颖,且能自圆其说。文章采用“引例——析例——结论”的结构,层次清晰。
附《剃光头发微》
剃光头发微
何满子
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闻。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恍若有悟的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并且,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连家谱都不许上,也就是开除其宗籍,还很为他们不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年轻时在进步的历史书籍里,读到大平天国起义是如何如何正义,但真正佩服太平天国的英雄,却是看到了一副据说是翼王石达开的对联以后。对联曰: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惊叹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感情,不但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卑视,而且还将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们的职业风姿上,真是物与民胞,平等亲切极了。
不料,3月2日读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 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既答不上,也只好避开,置之勿论。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但那是秦制,沿用了千把年,至少到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之类;如果容许用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来一下“大胆假设”,还可能是由于旧社会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怕犯人头发里生虱子,所以干脆让他们牛山濯濯也说不定;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
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这才有人不愿剃。那封读者来信中的“乡下佬”便正是为了怕剃 11 光头太冷,才要求剃平头的。但从认为“乡下佬剃平头,没门”的理发师看来,似乎是“乡下佬”的“模样”不够格,所以才只配剃光头,倒是从美观这方面着眼的。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
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第三篇:《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案设计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训练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②训练学生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教学重点
思维训练,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等方法分析事例。教学难点
由一事联想到他事,进而分析这些相互联系的其他事例,比较鉴别,形成较深刻的观点。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出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了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来代替了。
请大家就这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引导: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暂性遗忘,那一连好几个人记不住这个词就能看出些问题了。
明确:现在许多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社会上重英文轻汉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过渡:大家从一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到它背后蕴藏的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叫——以小见大。
二、解题明旨
过渡: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这样的小事,它们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说理的方法,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什么是缘事析理呢?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三、方法指导
过渡:那么,如何从客观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
前人的经验有很多,今天的课堂为大家介绍这样几种做法: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板书: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下面结合例文讲解这些方法。)请阅读下文: 范文例析: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在描
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析例,以小见大)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
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再析例,比较鉴别,分析任其发展的后果)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补说一层,论证严密)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得出结论)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个事例。出示课件1: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你如何看待此事? 提问:请大家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这一事例。
引导: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很有代表性。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明确: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
过渡:同学们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联系的事例呢?(有)你如何看待这
些事例?对此有何观点?
引导:近些年对外来文化我们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外来服饰、外来节日、外来影视、外来饮食等。大家来说说你身边外来文化的例子,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请采用“引例——析例——结论”的模式。那么,怎样从生活中的一件事例中缘事析理,我们先完成下面的训练。
训练:阅读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剃光头发微》,回答下列问题: 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闻。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恍若有悟的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并且,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连家谱都不许上,也就是开除其宗籍,还很为他们不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年轻时在进步的历史书籍里,读到大平天国起义是如何如何正义,但真正佩服太平天国的英雄,却是看到了一副据说是翼王石达开的对联以后。对联曰: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像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惊叹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感情,不但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卑
视,而且还将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们的职业风姿上,真是物与民胞,平等亲切极了。
不料,3月2日读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 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既答不上,也只好避开,置之勿论。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但那是秦制,沿用了千把年,至少到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之类;如果容许用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来一下“大胆假设”,还可能是由于旧社会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怕犯人头发里生虱子,所以干脆让他们牛山濯濯也说不定;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
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这才有人不愿剃。那封读者来信中的“乡下佬”便正是为了怕剃光头太冷,才要求剃平头的。但从认为
“乡下佬剃平头,没门”的理发师看来,似乎是“乡下佬”的“模样”不够格,所以才只配剃光头,倒是从美观这方面着眼的。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
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提问:我们学习过的杂文《剃光头发微》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文章。这篇文章由什么事想到了什么理呢?
明确:由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想到掌权者如何使用权力的问题。
过渡:由理发这样的小事想到的是社会上权力使用的大问题,这就是——以小见大。那么,作者是如何由“理发”想到“权力”问题的?
文中几句话表明了作者思维的转换过程,是哪几句?
明确:“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提问:作者在这几段中是如何深入思考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这一事例的?
明确:作者思考理发匠可以任意决定给农民剃什么头的原因,是因为剃头刀在他手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探究因果。
提问:这篇文章作者还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来比较鉴别,如清朝“留发不留头”、旧社会理发工人社会地位低、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许多国家罪犯剃光头,作者这样比较鉴别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比较以突出相同点,头发自古以来就与政治相关,那么,本文由理发想到权力不至于被读者说是小题大作。
可见,在《剃光头发微》中,作者主要运用以小见大、探究因果、比较鉴别三种方法,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例分析得十分深刻。
四、如何做到“深刻”:
那么,同学们如何能把文章写得“深刻”呢?
英国数学家、教育家怀特黑德说过:“分析显而易见的事情需要非凡的思想。”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不会只有一个维
度。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有各自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本质。在事物表现出的众多方面中,有些人仅能看懂孤立的表面现象,有些人却能将此事物的片段与彼事物的另一碎片联系在一起,从而看到事物发展的某些规律。我们在写作文时,就要努力写得深入,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点出本质规律来——也就是努力写得深刻。
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深刻,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观点要深入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些文章,都有自己独特而又新颖的东西。高考作文评分十分注重立意。那此立意高远,见解深刻的精警之作总是备受青睐。反之,立意肤浅,人云亦云的平庸之作,常常被打入冷宫。
要想写出见解深刻,立意高远的文章,同学们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锻炼:
1.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唐代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书》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其实,思想之根、之源,在于生活。因此,我们要写出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就必须关注社会生活,深入地感受生活在,这样才能不停留在生活的表面,使文章逐渐走向深刻。
而文章的立意深远,需要一种问题意识。问题,常常是创新的切入点。问题虽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不仅表现了个体思维品质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科学上有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都是由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开始的。作文有新意,立意要深远,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善
于从生活中挖掘出美与丑。深刻的哲理,来源于生活的提炼与洞察。只有对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才能真正热爱生活。只有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很多有深意的随笔杂文都是由生活现象开始的。比如怡然的《一根牙签能“走”多远》是从读到的一个德国人把在酒店使用过的牙签折断带回家粉碎的故事,以小见大,想到文明的进程中我们还有多少需要注意的细节;余杰的《火与冰:心灵独白
(一)十九》,就由民工看电视的无奈想到知识分子的“失语”。现象常见,但揭示的问题深刻。只有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肤浅的问题,才能让自己的见解深刻,从而写出的文章也让人耳目一新。
2. 作文时善于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做到深刻,也就是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文章的观点对别人有启发作用,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时善于思考,善于朝大处想,朝深处想,朝远处想,朝不同方向去想。当然,这深刻的见解,不是凭空而来,也不能随意引申、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它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在揭示本质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其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或是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并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善于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首先要学会把握现象,分析现象,甚至还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搜集相同的现象,帮助你准确定位,抓住本质,深入本质。其次,就某一个问题而言,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导致某一事情结
果的原因找准了,分析了,无须再用过多的语言旁证,见解往往高人一筹。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无原因的结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一个结果往往是由许多原因引发的,一个原因也会产生多方面的结果,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辩证地进行分析。
文章在内容上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要能给人以思辨的力量和气势。很好地把握辩证分析是文章内容深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另外,对事物的思考,可从横向或纵向两个方面进行。
所谓横向的思考,指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相关的事物,由一种现象联想到另一种相关的现象,这种思考方式能使人视野更为宽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此及彼,这样会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立意自然深刻。所谓纵向的思考,是由某种现象生发开去,对现象进行深入地剖析,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挖掘出事物的本质,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不同的事例,纵向或横向地做出不同的分析,会帮助大家更快地挖掘出事情的本质。
4.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方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深刻。议论文常常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根源,析意义。具体要求为:议论文要有的哲理性,它是诉诸理性的,议论文不仅要有正确、科学的理,而且这个理还要尽量讲得深入,切实,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与洞察要有周密的论辩性,理应是正确的,科学的,但理不能自明,不能自现,要明理、阐理和扬理,就要论辩、阐发和证明,读者通过你周密地谁人背后无人说,道理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才能被发掘出来,才能够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有强烈的说服力,这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本质目标,以理取胜,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让读者真正能够接受你所揭示的“本质”。
人的认识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的思维过程也有踪有寻的。一方面,我们要做有心人,勤于观察和思考;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写作思维训练,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第四篇:《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案设计
一、目标概说
1、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训练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②训练学生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2、教学重点
思维训练,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等方法分析事例。
3、教学难点
由一事联想到他事,进而分析这些相互联系的其他事例,比较鉴别,形成较深刻的观点。
二、教学创意
1、将思维训练与作文训练相结合。课堂中大部分时间深入分析一件事例,在分析的过程中渗透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等方法,学生思维始终围绕一件事例,对该事例进行深入探讨。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套路,这种思考问题的套路同时也是一种作文的模式。
2、采用辩论的方式,激活课堂,增大课堂容量,同时训练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三、实施过程
(一)故事导入
导语: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出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了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来代替了。
请大家就这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引导: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暂性遗忘,那一连好几个人记不住这个词就能看出些问题了。
明确:现在许多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社会上重英文轻汉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过渡:大家从一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到它背后蕴藏的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叫--以小见大。
(二)解题明旨
过渡: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这样的小事,它们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说理的方法,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什么是缘事析理呢?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三)方法指导
过渡:那么,如何从客观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
前人的经验有很多,今天的课堂为大家介绍这样几种做法: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板书: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结合课文讲解这些方法。)
提问:我们学习过的杂文《剃光头发微》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文章。这篇文章由什么事想到了什么理呢?
明确:由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想到掌权者如何使用权力的问题。
过渡:由理发这样的小事想到的是社会上权力使用的大问题,这就是--以小见大。那么,作者是如何由“理发”想到“权力”问题的?文中几句话表明了作者思维的转换过程,是哪几句?
明确:“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提问:作者在这几段中是如何深入思考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这一事例的?
明确:作者思考理发匠可以任意决定给农民剃什么头的原因,是因为剃头刀在他手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探究因果。
提问:这篇文章作者还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来比较鉴别,如清朝“留发不留头”、旧社会理发工人社会地位低、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许多国家罪犯剃光头,作者这样比较鉴别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比较以突出相同点,头发自古以来就与政治相关,那么,本文由理发想到权力不至于被读者说是小题大作。
(四)想得深刻
1、过渡:在《剃光头发微》中,作者主要运用以小见大、探究因果、比较鉴别三种方法,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例分析得十分深刻。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事例。
出示课件1: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你如何看待此事?
提问:请大家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这一事例。
引导: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很有代表性。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
明确: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
2、过渡:同学们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联系的事例呢?(有)你如何看待这些事例?对此有何观点?
引导:近些年对外来文化我们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外来服饰、外来节日、外来影视、外来饮食等。大家来说说你身边外来文化的例子,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请采用“引例--析例--结论”的模式。
出示课件2:
请缘引你耳闻目睹的“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的事例发表观点,按以下模式:“引例--析例--结论”。
学生活动:深入思考一两分钟,准备发言。
(对外来文化大肆进入我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会形成完全对立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引例--析例--结论”的模式,并学会对事例作点分析,教师应让尽量多的学生发言。可能的观点如下:)
明确:很多外国品牌的服饰大量进入我国,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这样的服装样式新颖、穿着舒适有品位,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外国产品对国产品牌是一个冲击,很多人宁愿花高几倍的价格去购买洋品牌,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很不利。韩国人就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只购买本国产品来支持民族品牌,应当学习这种精神。
--近几年韩剧日剧大在我国很流行,这些影视作品很感人,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吸引了大批观众,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
--很多青少年喜欢的日本动漫作品充斥着色情与暴力,毒化人们的思想,让缺少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现在流行过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比传统节日更关注亲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不应当制止。
--人们在过洋节的同时忘掉了本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春节在洋节面前也黯然失色,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比如韩国最近端午节申遗成功,它将被国际公认为韩国节日,这正是中国人不重视本国节日的后果。
……
3、(师小结并过渡,引导学生思维横向展开,比较鉴别)刚才大家谈到的都是文化领域中的“入侵”现象,那其它领域,比如生物界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
明确:食人鲳入侵。食人鲳是亚马逊河中一种凶猛的鱼类,被引入我国内陆www.xiexiebang.com河流后,食人鲳疯狂地捕食其他鱼种,导致其他鱼种大量减少甚至灭绝。在许多中国人心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腐朽过时的东西,由此可以想到,如果任由外来文化肆虐,对传统文化是不小的冲击,后果十分严重。
--秘鲁国家动物园里,一只重点保护的美洲虎生活在一座占地1500英亩的虎园里,它成天躺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除了吃就是睡。可是自从工作人员把三只豹放进虎园后,它再也没有回过虎房,不是站在山顶长啸,就是冲下山来去草地上游荡。它开始自己捕猎,不再象以前一样只吃管理人员给的肉,身体变得强壮了,行动也颇为灵活了。引入竞争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所以外来文化的进入对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4、(师小结并过渡,引导学生思维纵向发展,探究因果、预测未来)刚才我们从横的角度展开思考,想到了许多与“故宫中的星巴克”相关联的其他事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还可以从“纵”的角度对这一事例本身进行思考。
师:首先我们来探究原因。前一二十年外来文化在我国就没有如此风行,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明确: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例子。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文化的交流势不可挡。
师:还可以预测未来。你觉得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
明确:也许有一天文化大融合,汉民族的文化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同化甚至消失。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现象,比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到现在已经逐渐萎缩消失,被汉文化所同化。
--汉文化源远流长,受到其他许多国家青睐,其影响遍及全球,如近年来流行的汉语热、儒学热等。汉文化不会被其他文化同化,相反会吸取其他文化所长,继续发扬光大。
5、(过渡语)刚才大家所谈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对外来文化的进入,有的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那么,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下面请大家就此展开课堂小辨论。
辩论过程略。
6、刚才大家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辨论十分激烈。其实,对这个问题,不仅是我们青少年学生,就连那些学术的泰斗也是见仁见智,各执一端。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3:
现代西方文明为创造一个干枯无味的物质世界而大闹天宫,破坏全球生态,是亘古未有的例外,是世界宇宙观中的异教!面对着欧风美雨的大泛滥,要把筑堤开渠奋不顾身的抗洪的大禹精神,转化为学术文化的道德大勇。
--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
中国人有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然而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表明,这份遗产非但没有能给我们以惠赠,反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妨碍我们踏上现代新路的阻力。这种文化遗产,虽然可为后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文化基础,同时又妨碍后人对新事物的接纳和对新事物的创造。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湖南师大教授启良
美人之美,美已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中国社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教授杨叔子
(五)写得深刻
(过渡语)刚才大家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也了解了文化名人对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的观点。老师又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请看老师的文章《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出示课件4:
下水文《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教师范读下水文。
提问:将思考问题的过程下笔成文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文章,那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引例、析例、再引例、再析例、结论。
提问:文中运用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六)实战演练
(过渡语)看来,写缘事析理的议论文并不难,大家将事例想深刻了,再把这种“想”的过程落笔成文,就是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了。我们来看下面这则事例。
1、出示课件5:
金鱼是鲫鱼的变种,彻头彻尾是人类驯育的结果。人类对其一贯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鱼的捕食能力却被作为美的代价退化殆尽。不会捕食,危机感便无时不在,它别无选择地必须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细制得可口至极,成为一种其无力抗拒的诱惑,于是不会摇头的金鱼吃啊吃,直到连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
2、学生根据前面的思维训练方法“缘事析理”,以《金鱼之死的启示》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课后完成)
(七)课堂总结
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多是些平凡小事,它们粗看不起眼,细究大有深意。我想通过这堂课让大家学习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等方法去缘事析理,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在练笔本中。我相信,只要大家坚不懈,一定能写出深刻的文章,最终成为一个目光锐利、思想深刻的人。
四、教师下水作文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
(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
(析例,以小见大)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
(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o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
(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
(再析例,比较鉴别,分析任其发展的后果)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
(补说一层,论证严密)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
(得出结论)
五、教学反思
这堂作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维训练,通过深入思考一件事例“故宫中的星巴克”来让学生明确,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思考问题不能就事论事,事物又是发展变化的,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由此,我们缘事析理的方法主要就是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等。我觉得本课的教学要注意如下几点:
1、在课堂中凸现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这几种方法,让学生学有所获,举一反三,在分析其他事例时运用这几种方法。
2、选择文化作为议论的话题,对高中生来说有点深,要尽量选择与高中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文化现象,如能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课堂的讨论会更加顺畅深入。
3、对事例的辩论目的不在于形成一致的观点,而在于学会在辩论中辩证地看问题,学会在分析问题时从“对手”的角度思考,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严密深刻。
4、教师例文有较强的示范性,展示例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将自己深入思考事例的过程落笔成文便是一篇深刻的文章。
六、学生例文
金鱼之死的启示一
金鱼玲珑可爱,赢得了不少人的青睐。但它贪恋美食,对人类抛来的美味的鱼饵“来者不拒”,最终饱胀而死,沉于缸底。追根究底,金鱼之死是由于它经不住美食的诱惑。因贪图美味而丧失了生命,悲夫,“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銛钩”。
当今世界,如美食般的诱惑何其多也:名牌服装,铺天盖地;电脑游戏,层出不穷;网络传奇,亦梦变幻;触目惊心……
有多少人在这灯红酒绿中醉生梦死!潜意识中对种种诱惑保持警惕的能有几人?彻底与这些诱惑划清界限的又有几人?很多人打着“向新奇领域进军”的旗帜、喊着“享乐在前,吃苦在后”的口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终酿成悲剧,自食恶果。
前几年震惊国人的“大头娃娃”事件,至今回想仍是心有余悸。正是由于厂家经不住高额利润的诱惑,摧毁自己的道德底线,昧着良心生产劣质奶粉,才会导致一个个无辜儿童的伤残甚至死亡。当真相查出,这些不法厂商所受到的不仅是法律的制裁与道德的谴责,更多的是良心的倍受煎熬。当他看到无辜的受害儿童,或许他自责后悔过,但苦果已经酿成,即使含泪也要咽下。
现实生活中,这种因不能抵制诱惑而误入歧途的例子不绝于耳。今天报导某某少年犯原本品学兼优,只因一念之差而迈向深渊,明天传闻某某大官因大肆贪污而受法律制裁……倘若有一天,这个历经沧桑,不曾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的泱泱大国,因为我们这一代人被诱惑消磨了斗志再次落后于世界民族之林,试问我们有何脸面面对艰苦创业的先辈们,又如何配得上“东方雄狮”的美誉。
诱惑的危害由此可见一斑。它看似美丽,让人为之心动,然而一旦被它缠住,便如同饮了慢性毒药,一点点将生命消磨殆尽。古往今来,甘愿“以身试药”的人却络绎不绝。
嫦娥经不住仙丹的诱惑,只身升月,落得“碧海青天夜夜心”的下场;亚当夏娃经不住好奇心的诱惑,偷食禁果,最终受到上帝的惩罚,永离伊甸园;刘阿斗经不住奢侈生活的诱惑,贪图享乐,苟且偷安,终成亡国之君;大官刘青山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背弃党章,背弃人民,背弃自己的原则,甘愿沦为金钱的奴隶,最终身首异处,为人不齿……
历史与现实都在提醒我们,面对形形色色如潮水般向我们涌来的诱惑,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果断地向诱惑说“不”。惟有如此,我们才不至于成为那不会摇头最终沉入缸底的金鱼。
“金鱼之死”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什么?作者探究因果,得出其饱胀而死的原因是经不住美食诱惑,再据此横向展开联想,写到历史现实中不能拒绝诱惑的实例,使文章内容充实。文章的结尾得出结论,面对诱惑,我们青少年要懂得摇头说不,联系现实,事例典型,“嫦娥”一例,可谓妙笔,观点较为深刻。
金鱼之死的启示二
灵巧可人的金鱼,在透明的鱼缸内肆意地绽放着它们的美丽。这美的精灵,为饱口福,不遗余力地追逐每一粒人类抛下的食粮。最终饱胀而死,永远地沉入了缸底,如鲜花一般凋谢。
金鱼之死究竟是谁造成的?一定会有人说是金鱼的贪婪杀死了它自己。可是,蝼蚁尚且偷生,失去捕食能力的金鱼,对人类投下的食物,每投必食,何过之有?相比之下,人类似乎更为贪心--有多少人为了追名逐利用尽心机甚至不惜伤害他人利益?金鱼为何不能为了生存而追逐?由此可见,金鱼之死,原因不在于金鱼,而在于人类。是自诩聪明的人类,妄想征服自然,剥夺了金鱼的捕食能力,扼杀了这自然的美丽。
人类从来就不曾放弃征服自然的幻想。青藏铁路的建成使它成为贯穿世界屋脊的中华龙脉,人类不禁得意洋洋,即使高寒缺氧,寸草不生的绝境,人类不也能把它踩在脚下吗?是的,人类的确该为此自豪,然而,在自豪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关心那些藏羚羊去何处产仔?那些波黑劲鹤向何处迁徙?是的,修了路桥过道,而这些真能保证它们的生活不受影响吗?
当今世界,人类的欲壑越来越大,总是千方百计地填补空虚的心灵。于是,人类充分发挥创造力,将鱼困进一个个造型各异的鱼缸,欣赏它们在其中挣扎的姿态;将一个个小昆虫制成项链挂在美丽的脖子上来彰显个性;将一只只小动物关进实验室为人类的科学发展作贡献……
可是,拥有聪慧大脑的人类,却一再忘记,物极必反,任意改变自然,最终必会遭受自然的报复。
巴西昆虫学家为使当地蜜蜂多产蜂蜜,特意引进一种高产蜜蜂与当地蜜蜂杂交,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培育出来的,竟是一只只毒性极强、凶猛异常的杀人蜂。自1957年起,超过1000人被它叮咬而死,被蜇死的家畜更是不计其数。目前杀人蜂向北进入委内瑞拉,向西进入秘鲁和智利,而人类却无计可施,只能默默承受。再如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空气污染,无一不是人类不计后果破坏自然的恶果。
诚然,历史在前进,我们不会再对自然俯首称臣,我们要逐步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但最聪明的改造一定是与自然和谐相处。任何征服自然的做法无异于自掘坟墓!要时刻谨记:自然绝不会任由人类摆布,人类的肆意妄为,必将以自食恶果而告终。
反弹琵琶,透过材料的表象,指出金鱼的悲剧是人类造成的。人类因为贪欲而造成金鱼的悲剧,而造成大自然的悲剧,最终也将为自己制造悲剧。启示如警钟,令人警醒,观点新颖,且能自圆其说。文章采用“引例--析例--结论”的结构,层次清晰。
第五篇: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教案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训练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②训练学生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2、教学重点
思维训练,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等方法分析事例。
3、教学难点
由一事联想到他事,进而分析这些相互联系的其他事例,比较鉴别,形成较深刻的观点。
导语:同学们,我们都听过“”得语文者得高考”,它的下一句呢?得作文者得语文,由此可见,60分作文的重要性。我们平时写作文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有一点,也许是我的作文的共性弊病,浅显,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作之――缘事析理,写作的深刻。(高考)先看这样一则故事:
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出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了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来代替了。请大家就这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引导: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暂性遗忘,那一连好几个人记不住这个词就能看出些问题了。
明确:现在许多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社会上重英文轻汉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过渡:所谓“一粒沙中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能折射出整个世界,生活中,许多小现象蕴涵着丰富的大道理,要学会从细微的现象中提取出深刻的道理,做到“寻常中显本质,微尘中见大千”,这样写出的文字自然蕴涵深意,卓尔不群。 大家从一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到它背后蕴藏的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叫什么?以小见大,这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方式、
总结: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多是些平凡小事,它们粗看不起眼,细究大有深意。我想通过这堂课让大家学习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等方法去缘事析理,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在练笔本中。我相信,只要大家坚不懈,一定能写出深刻的文章,最终成为一个目光锐利、思想深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