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昭平县马江镇熊埠村调研报告
昭平县马江镇熊埠村调研报告
根据按排,2010年我任昭平县马江镇熊埠村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自我县4月27日召开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培训大会以来,我通过驻村工作,采取形式多样,入寨串户,走访党员干部、群众和虚心向前几任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学习请教,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现根据熊埠村的实际,概述如下:
一、熊埠村基本概况
熊埠村位于马江镇西北部,水陆交通发达,沿江公路从村边通过,桂江也从旁边流过,村道硬化1.2公里。全村辖熊埠、底冲、石桥3个自然片,22个村民小组,共596户,总人口2721人。该村成立1个党支部,现有中共党员74名,其中中共预备党员3名;耕地面积2374亩,其中水田面积1221亩,旱地1153亩;山林面积14670亩,其中村集体林场3500多亩。该村盛产茶叶、水果、松脂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养猪、养鸡和宝石加工等事业。全村人均纯收入2800元。村部建有村务公开栏和宣传栏。村委按照上级要求设立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以及附属职能机构。在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各种治安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治保、调解组织;发动群众成立治安联防队,明确职责,建立严密完整的防范体系,增强预防犯罪的能力。治保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努力开创村的各项工作。全村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村级组织建设
1、建设有一个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下,高中文化以上程度占60%以上,两委会成员具备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较强的经济工作能力和组织号召力,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2、培养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党员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通过不定期的多次组织有学习劳动能力的党员进行学习,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授课,自发或组织党员到科技示范户进行观摩等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党员增收致富能力,有劳动能力的党员掌握二门以上多门致富技术达50%以上,其中20以上的党员获得“绿色证书”使党员真正成为先进性的科技致富表率。进一步开展党员增收联动户活动。不仅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自己也能从中得到进步和发展,党员户年收放高于本村户收入1000——2000元以上,以上的村干部达至农民技术员水平,成为本村致富能手,建设青团队伍,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培养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抓好党员队伍发展和教育培训,每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以上,发展新党员2名以上。
三、社会经济、社会事业、农村基础设施
(一)经济发展水平
全村去年粮食总产量105万公斤,人均年有粮380公斤,经济总收入1223万元,人年均收入2800元。其中:农业收入750万元,林业收入13万元,畜牧业收入150万元,建筑业收入12万元,运输业收入160万元,松脂收入120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收入28万元。
1、种植情况:水稻、茶叶、水果等农作物为主。
2、加工业情况:有茶厂7家,总收入1750万元
(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1、教育:全村有1所小学,12个教师,适龄儿童上学率98 %以上。
2、卫生: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90%。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状况良好。
(三)基础设施状况
1、乡村公路:村级水泥路1条1.5公里。
2、农田水利灌溉:三面光渠道灌溉约250亩,其余为农毛支渠灌溉。
3、人畜饮水:自打自来水100%。
4、农村电网通电情况:农户通电100%。
四、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全村有党员74名,特困老党员有5名,外出党员12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
村 “两委”班子成员情况:
韦文源党支部书记***
丁永兰村委会主任***
刘建模挂任党支部副书记***
罗内宗党支部副书记***
丁少模村委会副主任***
五、村级发展长远规划
(一)基层组织建设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三)产业结构调整
(四)社会公共事业
六、意见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熊埠村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不仅是对农村长期形成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扎实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熊埠村由于群众对村内各项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摸底调查和走访群众,熊埠村最急需建设的项目是:村部周围绿化,修建村学校道路路段约300米,路宽2.5米,预算资金2万元,同时规划村体育篮球场一个,长30米,宽18米,约资金3.50万元,同时准备设施全村老龄党员以及复退军人的活动中心,须增设书刊一批椅桌50套,资金约5000元。如果建设这些项目,应发动群众积极投工献料,采取以政府扶持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来建设熊埠村。项目建设完毕,将使熊埠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将焕然一新。
二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要形式,把农业产加销、农工贸等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实现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农户与农产品市场有效对接,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体系,切实增强农业抗市场风险能力,确保农民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获得收益。产业建设要结合熊埠村委会产业结构单一,仅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立足村情,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上下功夫.迫切希望上级政府能够多发展一些适合熊埠村发展的新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更多新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通过调查发现,农民都迫切希望
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做好引导,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加大培训农民工力度,大力造就新型农民。从总体上看,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有一技之长,使转移就业的农民成为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能手,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非农产业的专业农民,从而增强农民群众自主创新、自我创业、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人力智力支撑。同时,在农村要积极组织一些内容通俗、贴近生活、群众喜欢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四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要善于发现人才,把那些年纪轻、素质高、进取精神强的青年农民培养成农村的各种致富带富的能人,又要把这些能人中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成农村基层干部,充分发挥这些人的组织、领导、示范和带头作用,帮助困难群众致富。要继续巩固和扩大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成果,强化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注重改善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二篇:河洛埠村调研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建设,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并且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新农村建设对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村庄概况
河洛埠村隶属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红石崖街道,下辖龙斗山后自然村,位于红石崖镇政府驻地以东4.1公里处。距离跨海大桥约2.5公里,该村三面为丘陵,共有土地66公顷,365户皆为汉族,有管、纪、薛、王、隋、刘、杨、赵等30多个姓氏。其中以管姓为多。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河洛埠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反面做了很多工作。
二、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河洛埠村大力倡导村民自主经营,并鼓励村民外出打工,因此村民的经济来源从以
前的主要依靠农业生产转变为现在的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和做小生意。村民的经济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不会出现农业生产受制于天气的问题,村民的经济收入较以前更加稳定。另外,因为北部新城的开发以及跨海大桥和隧道的通车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周边工厂的建立,促进了村民的就业率。
二、生活状况
经调查发现,由于周边大量工厂的建立和道路的修建,导致村民的耕地大量减少,大部分的生活必需品,如:蔬菜,面粉、粮油都要通过购买才能满足日常生活,依靠农业生产所获得的远远满走不了需求。而由于耕地被占用村民都获得了数量不等的赔偿款,部分村民土地赔偿款在3到10万之间,由于土地的减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或自主经营一些小买卖,因此村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的提高。
三、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也是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只有基础设施不断地完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经过调查,在近几年新农村建设以来,河洛埠村建设了2处可供村民娱乐休闲的场所,这些场所主要功能是供村民休闲、聊天或健身。另外,河洛埠村还进行了街道的整修,将以前的土路都修成了水泥路,将所有村民乱扔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并建设了若干个专门盛放垃圾的池子,部分地方配置了垃圾桶,并且有专人定期进行清理,在路的两旁种植了树木花草。并且为全村村民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大大的方便了村民的用水。还安装了路灯在村中建立了医务室,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并且医务室工作人员会定期的年给全村的老人测量血压,检查心肺功能,以便及时的发现老年人是否患有疾病,防止由于不注意导致一些小病恶化成严重的疾病,耽误治疗的黄金时期。这一系列的措施从根本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并且彻底告别了以前的贫穷而落后的农村形象,发展成为现在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新农村。
四、文化发展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文化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关键的一步。
经过调查后得知,前几年,河洛埠村村民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成立了秧歌队和小剧团,自编自演一些小节目,主要宣传党的方针路线以及推行政策。每年过年期间村委会请一些戏曲的小剧团到村里唱戏,以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内涵。
五、现存在问题
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村办企业较少,村民经营的主要是小买卖,缺少有一定规模的正规企业和一些能够带动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并且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人,因此村民的经济收入生就集中在打工和做小买卖,经济收入主要还是依靠体力劳动。
生活方面
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缺乏帮助,有的也只是治标不治本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大部分的村民生活水平都是小康,但其中一部分村民由于疾病、事故或其它的原因不能外出打工,经济收入微薄,因为他们不能通过打工提高收入,所以其生活水平很难提高,生活状况也很难得到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设施的数量较少,供村民休息娱乐的地方仅有两处并且规模不是很大。对于基础设施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路灯已经损坏,但没有人维修。
不注重村民素质的培养,对国家推行的政策宣传不到位。村民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村民的素质不高,垃圾乱扔的现象屡禁不止,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纠纷不断,有的甚至对簿公堂,由于轩窗的不到位村民对国家的政策了解度很低,这使很多村民对政府政务的透明度产生了诸多的质疑,大汗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
六、我为家乡献计策
首先,应该建立更多的村办企业,或者是招商引资,走“以
工促农”的道路。寻找好的投资项目并发动村民一起投资,最后分红。
专门拨出一部分资金奖励那些率先踏入创业行业中的人,并设立专门的款项帮助那些想创业但没有资金的人,充分调动村民创业的积极性。
从普通的春种秋收转到种植反季节蔬菜的行列中来,这样既可解决土地资源减少的情况,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收入。
组织没有工作的村民参加培训,学习一定的技能或者是掌握一门手艺,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并组织他们外出打工,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第三篇:昭平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昭平县2011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提高人才应对政策,促进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我局组织人员于5月上旬先后深入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走马乡卫生院等六个单位,就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把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才基本情况
截止2011年12月底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4所(个),其中:公立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乡镇卫生院、分院16所、村卫生室548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1个,民营医院1所、个体医疗诊所(社会办医)41所;共开设床位731张,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1.7张;现有卫生人员15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2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6人,初级职称456人,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77人。另有乡村医生367人。调研单位情况详见各单位报告。
二、近年在人才培养上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走人才兴昭、强昭之路,是发展壮大昭平卫生事业的必然之路。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大投入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硬件建设发生根本性变化,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如何提高卫生队伍专业素质,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要求,我们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增加卫生人才数量和提高卫生人才素质。一是在人才培养上采取了重要的措施。采取“引智、引人、引技、引项”的办法和选优、选专、选高、选特的措施重点培养,重视对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的培养,提高了卫生技术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形成了学历、专业、年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人才梯队。二是采取了县、乡镇内调济、人才流动中心招聘、外出进修、岗位自学、上级对口支援免费技术培训和在职培训、传、帮、带等形式为乡镇级卫生院、分院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人才。近3年,送出区内外培训人员30余人次,在职培训254余人次。三是有计划地组织了25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疑难病例会诊、巡回医疗、健康教育和“三下乡”活动。四是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技术骨干”和“中医农村适 宜技术”培训项目。逐步使乡镇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0%。五是利用卫生厅科技培训项目,对各乡镇的每个村一名乡村医生进行了急诊急救技术、农村合理用药知识和有机磷农药中毒防治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了乡村医生医疗保健技术和服务水平。六是各卫生单位每年有计划的选派无学历或低学历医务人员脱产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提高人员专业知识层次。梧州市人民医院响应万名医师下基层服务的号召,派出各科医疗骨干对昭平县人民医院对口服务,支持山区医疗卫生工作。七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县中医院建立中医药特色专科,培养专科专病服务人才,促进了人才成长。拓宽了服务范围。八是加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力度,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乡镇医疗机构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经过不懈努力,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才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夯实,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工作措施不断强化。有效的支撑了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服务保障。
三、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五个方面:一是卫生管理者对医疗卫生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臵,对人才工作缺乏规划,缺乏主动性,在人才的教育、培养、引进、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行动,人才工作相对落后滞后;二是人才严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人才政策和人才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进出的体制性障碍还未从根本上打破,人才环境还不尽如人意,聚集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还不强;四是人才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现象同时存在;五是人才队伍学历普遍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普遍偏高,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后继无人。下面,从五个方面具体谈谈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
1、引进人才困难,主要是没有吸引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主要是工资待遇,人员编制无法解决,医疗条件差,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
2、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我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所处地域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子女教育等生活不理想,此外受体制的影响,人员编制身份不能确定,造成部分人才外流。
3、人才总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高、中级人才短缺,大本以上学历 人员较少,研究生以上人员没有,接受普招毕业的医学类大中专生比例不高,相当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属成人、自考等毕业生,大部分属工人身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尤为突出。
4、各单位的编制配备不规范,编制数严重不足,造成所调研五个的单位普遍存在借调其他单位技术人员工作的普遍现象。借调人员由于编制及待遇多年无法妥善解决,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均受到直接的影响。
5、调研的几个单位的人才培养、引进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制定。目前对人才只重使用,不重培养。从2005年至今,部分机构的中层干部除增加了几个工作人员外,几乎没有大的变动,没有进行任何转岗、换岗,也没有对外进行流动交流。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导致思想的固化、惰性的滋生,也十分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意见和建议
1、创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优势,增强地方吸引力。要借鉴先进地区的人才引进经验,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尽可能地制定优惠政策,以政策吸引人。
2、优化软硬环境,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一要放手让高层次人才干事业。将他们安排到适合他们发挥才能的岗位上,在科研经费、设施等条件方面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二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对贡献突出的高层次人才要予以提拔重用,给他们压担子,尽最大可能发挥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三要落实好福利待遇。以优厚的福利待遇回报他们的突出贡献;四是坚持用人不疑的原则,对选中的高层次人才,工作上要关心、支持他们,让他们放心大胆地施展才华;五是建议县人民政府对高层次人才推行优惠政策,不受编制限制享受现正式职工同等身份待遇;六是加大感情投入,以情动人,使他们愿意来,留得住。
3、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作为人才兴县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要编制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加大培养力度,鼓励本地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和其它形式的继续教育,或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签订协议回来效力等形式,培养“永久牌”高层次人才。通过以上方式,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建立起一支能够支持本地经济卫生事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4、积极发挥县医学会的作用,通过县医学会组织全县卫生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引进技术,开阔视野,共同切磋技艺,相互合作,共谋发展。
(二)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存在问题
1、引进人才不易。一是目前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高期望值,不愿到乡镇卫生院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卫生院工作。二是当前乡镇卫生院经营状况普遍不佳,没有资金用在引进人才上,这就进一步降低了乡镇卫生院对院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更不用说已事业有成的在岗优秀卫生技术人员。三是有的高一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愿意到基层卫生院服务,但乡镇卫生院没有解决各种福利待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四是乡镇卫生院的编制出现严重不足。
2、培养人才困难。一是人员紧张。一人多职,派出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往往会打乱卫生院的全盘工作;若派出学习人员过多,碰到突击性任务,就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人员紧张,往往使卫生院管理者放弃或压缩进修人数。二是经费紧张。外出进修、学习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目前基层卫生院亏损现象异常普遍,财务状况十分严峻。在职工工资都无法完全落实的前提下,也就不可能拿出经费来保证医务人员的进修、学习。三是定位困难。基层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常抱着这样的想法:“外出进修不学疑难病诊疗方法,就学常用诊疗方法,倒不如不去进修。再说,高新技术在乡镇没条件开展,一般技术也就这些。”因此,进修定位非常困难,定得过于普遍,职工兴趣不大,缺乏积极性,且进修时工资奖金比在单位正常上班少,职工都不愿去;定得过高,则学不致用。四是内部传授困难。目前活跃在基层卫生院医疗一线的业务骨干,年龄普遍偏大。他们中有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专毕业生,基本功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有的是子承父业,擅长于治疗某一方面的疾病或拥有家传的秘方、验方,在当地百姓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在传授医术方面还远远不够。乡镇卫生院的医师梯队建设严重脱节,中青年业务骨干极其缺乏。
3、留住人才更难。一是技术留不住人。卫生院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医疗水平普遍较低,有技术有水平的专业人才要想在卫生院有所作为非常困难。因此,一旦有大医院召唤,很少有人能抵得诱惑。二是待遇留不住人。一直以来,卫生院生存艰难,财力有限,入不敷出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过分提高医疗技术骨干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是不可能的。虽然在实行绩效工资后,医疗技术骨干的工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卫生院退休人员工资、防保经费、发展经费都得自行筹措,卫生院要想留住优秀人才,经费无疑成了最大障碍。三是感情留不住人。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团队、绝佳的氛围,但卫生院显然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既缺少医院文化建设,也缺少团队协作氛围。目前基层卫生院职工的劳动强度和数量参差不齐,但工资资金的差距十分有限。长此以往,难免影响业务骨干的积极性。
建 议
1、建立有吸引力的人才机制。要用战略的眼光来构建人才的引、培、留机制,加快人才的梯队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心甘情愿到基层来创业、来发展。同时要大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引进的人才有足够的空间施展才华。虽然目前财务有限,但如果再不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下工夫、投经费,基层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制定培训计划,形成层级培训,每年乡镇卫生院都要负责对所管村医进行培养,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工作需要选派优秀青年医务人员到市、县级医疗机构培训。进修期间派出单位要保证参培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2、规范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目前一些基层卫生院还存在大量的作为职工子弟顶替进入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基本上既没专业学历,也无技术职称。上述人员的存在,一方面占用了卫生院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临床一线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卫生院的发展。因此,尽快地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着力营造“能者进、能者上、劣者下、劣者出”的用人氛围,进一步精简人员,提高在编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人才有序竞争机制的建立,是卫生院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3、积极争取农村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农村培养适宜性人才,使适宜技术在基层得到广泛应用,为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简、便、捷、廉”的医疗服务。
4、制定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待遇无疑在人才的挽留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能者多得、惰者少得,拉大两者之间的差距,充分调动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打造卫生院内部文化特色,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使人才愿意留下来。
(三)对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一是局机关干部没有参加过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机会少,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基本上都未参加过管理知识的培训,管理知识、管理经验有待增加和丰富。
建议
1、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突出抓好卫生法律法规管理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走多渠道、多形式培训的路子,努力提高管理人才队伍的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
2、强化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一方面,建立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明确干部的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有岗,岗位有责,各尽其才,使每个干部的劳动成果得以彰显,防止人浮于事,克服“大锅饭效应”;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测评、评议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在制定科学标准和指标的前提下,可在干部管理中试行引入末位淘汰制度。
3、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探索促进管理干部合理竞争,能上能下的有效机制。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尊重民意,注重实绩,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大力推进干部年轻化进程,拓宽渠道,引进各类管理人才。
4、保护和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又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解决难题,努力消除干部的不满情绪,切实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一是要尽量落实干部的各项待遇,二是要切实解决干部的实际困难。针对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要以人性化的管理努力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管理人才奋发有为,各尽其才。
(四)人才结构梯度建设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
1、近五年,全县各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因条件落后原因未正式进入过一名全日制大学专科以上的医学临床毕业生。
2、部分非专业人员进入医疗卫生队伍。
3、通过人事部门招聘进入医疗机构的大中专毕业生有的仍没有取得执业资格,实际工作能力受到限制。一些经过医疗机构自身招聘进来的医务人员经培养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但由于受到体制机制的限制,不能享受正式职工待遇,与正式编制职工福利存在差距,同时不能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政策,队伍不稳定。
4、卫生人才流失严重。由于我县医疗机构的业务人员福利待遇普遍较低,人员编制身份不确定、养老、医保、子女就学、工作环境等诸多条件不理想,卫生技术人才流失严重。据抽查的5各医疗机构调查,从2007年 以来共有在编33名卫生技术人员调离我县,自聘人员流出单位23人。
建议:
1、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专业技能,严禁非技术人员进入医疗卫生机构。
2、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公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补充卫生人才队伍,对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按照人事部门的学历,职称工资标准执行,并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优惠政策。
3、建立继续医学教育基金,从各医疗卫生单位提取由县卫生局统一管理,确保卫生人才的培养经费。
4、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向县卫生局上报培训计划,由县卫生局协调组织进修培训。
5、县卫生局协调建立市内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免费培训下级医疗卫生单位人员制度。
6、各医疗单位要根据单位情况加强岗位培训,在职培训、培训率要达到100%。
7、立足医疗机构具体实际,努力提高聘用卫生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做到自聘人员待遇和在岗同类同级别的技术人才同工同酬。为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昭平县卫生局
二O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第四篇:吕埠村调研报告
第三组调研报告
——关于吕埠村花卉苗木产业建设的调研
时间:2012年2月6日—13日
2012年2月6日—13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会第三小组一行人深入嘉泽镇成章上埠村吕埠村民小组,7天的参观实践调查,受到的启发很多,对吕埠的新农村建设和花木产业经济也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一:吕埠村基本情况。
吕埠属于上埠一个试点村,上埠村坐落于拥有近8万亩花木种植面积和全国最大花木市场的“中国花木之乡”——嘉泽镇的西南部,以生产销售花卉苗木为主,是江南水乡一个典型的花木专业村。
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勤劳、智慧、热情的上埠人洞察商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凭天时、地利、人和,走出一条“花木富民”之路。而今,上埠村正迈步“进军现代化,建设新武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上埠人决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早日建成生态环境良好、乡村特色鲜明、居住条件宜人、观光休闲的新农村。在镇政府和关工委的带领和妇联的支持下,我们对吕埠村进行了重点的调查走访。从吕埠村王主任和村民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吕埠自然村共有四个村民小组,160余户近600居民,弯弯曲曲的成章河绕村而过,村北500米处便是前几年新建的S38常合高速,并且在村头有高速进出口,这就为吕埠村造就了三面环水,一面临路的独特格局。通过发展花木苗木产业和绿化工程,勤劳的吕埠人迅速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家家户户小别墅,汽车已经成了每家的必备交通工具,有的家庭有多辆汽车。村里建有纸盒厂,解决了富余劳动力的问题,有经济头脑的吕埠村民在外面注册成立了园林绿化工程公司,业务发展到了全国各地,而20-30岁的年轻小伙子多从事花木经纪人的工作。上埠农村信用社每日资金流量高达1.2亿。吕埠村民日渐富裕的同时也不忘积极兴办公益事业,做为江苏省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近600吕埠村民在上埠村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齐心协力,主动参与,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努力改善村庄面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的吕埠村村容有了极大的改变:村道路宽阔,纵横交错,交通便捷,实现百分百的硬化和绿化;村里池塘众多,水面清洁,鱼儿嬉戏;粉墙黛瓦,幽静小巷,民居舒适;遍植花木,绿草如茵,树木葱郁,鸟语花香„„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态区是吕埠村建设的重点工作。
吕埠的新农村建设重点突出生态建设这个首要工作。吕埠依托本地的优势产业,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规划。政府积极围绕“五化三有”和“二十字”方针,搞好村内卫生以及绿化。全村建立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每个路口都有封闭式垃圾桶,有专人负责收集并集中处理后送往发电厂充当发电燃料。初春的吕埠虽然笼罩在一片寒意中,但仍处处显露着生机,四季长青的花木生机盎然,迎风傲立的腊梅争奇斗艳。去年以来,以吕埠为中心的上埠村加大了绿化面积53亩。从丁家村民小组到高架桥1100米的道路绿化“110”工程,目前已成为全区绿化
1工作的“样本”之一。整洁的水泥路两旁,高低错落的栽种着广玉兰、樱花、桂花、红叶李、冬青树、松树等5000多棵树木,同时修建了节水渠。对于花木的管理,村民告诉我们,由村里统一花钱买苗栽种,由村民进行日常的养护和管理。同时,统一补偿村民每年800元/亩的土地租用金,保证村民的基本收入。修水渠、铺道路、栽花木,上埠村的惠民工程可圈可点,吕埠村民小组在旧村整治改造后,村民的家前屋后都收拾得整齐干净,原本的低洼地改成了健身广场、篮球场。特别是在6个完成清淤的水塘中都安装了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收集处理居民的生活污水,并在水面上种植绿色植物,净化水环境。面对优美的环境以及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新建公厕、篮球场,娱乐,健身场所等),村民无不赞好。村民表示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出现“钉子户”现象,大多数村民都是积极参加的,只除了极少部分的村民存在一些拆迁问题。但是,在政府部门的积极教育、帮助解说以及其他村民的解说下,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完善的解决。
三:吕埠村花卉苗木产业建设
在对村民的走访和村干部的交流中我们对吕埠村的花卉苗木产业有了详细的了解。吕埠村位于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西南部。沪宁铁路和京杭大运河毗邻而过,据国家一类口岸——常州港仅20多公里,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地势地平,绿树成荫,四季花香,鱼虾肥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是武进区最佳居住地之一。
1994年以来,吕埠村开始步入全面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高潮,完成了从水稻种植向花卉苗木繁育的过渡。而吕埠最早的花木种植则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村里的能人即时发现商机,种植花卉苗木在集市贩卖,村民开始也有小规模的种植,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政治因素,吕埠村的花木种植被迫终止。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潮拉开了吕埠花卉苗木产业建设的大幕。改革开放的东风给吕埠村带来了新的思想,吹响了新的号角,描绘了新的蓝图。截至2012年吕埠村的花卉苗木产业已经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影响力波及周边各省,客户遍布全国,全村建立了完善的花木产供销一条龙综合服务体系。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全村160余户居民,除了极少数从事花卉种植外,其余全部都种植苗木,村里的花卉苗木有石楠、栀子花、腊梅、红枫叶、草皮、桂花等,品种高达2000多种,苗木的殖种工作一般由村里的中年妇人负责,采取插枝和播种的方式在自家田地里进行繁育,插枝一般将枝条剪成5厘米长度进行培养,播种繁育的种子来源主要是自家采集和种子交易市场购买两种途径。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种植密度,有的花木品种每亩种植量高达上万棵。在育苗园我们看到密密麻麻的花卉苗木在塑料薄膜的覆盖下茁壮成长,稍微大一些的苗木就不需要薄膜的保护了,据村民介绍,这些苗木的成长期一般是2年,有的需要3-5年就可以上市交易了。花卉苗木交易的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不做过多的干预。我们在吕埠村徐大爷家的金叶女桢育苗园了解到,就金叶女桢这一个品种,每亩产量就高达3-4万棵,往年行情好的时候金叶女桢每棵售价高达0.7元,最近几年由于种植量的增加,每棵价格已经降低到0.18元。花卉苗木每年每亩平均收益2万多元。村里每个村民平均有耕地1.5亩,一个5口之家每年单苗木销售收入就高达10万元,我们了解到村里还有种植珍稀大型花木的,虽然成长期比较长,但是每棵价格高达几万元,有的甚至十几万元。在花木种植投入方面,物质投入主要是治虫、治病、翻地和施肥的费用,另外人工费用也是较大的一部分,从事花木移植的工人每天的工资在200多元,而技术熟练的花木移植工人每日工资能高达400多元。村民种
植大量的花木,每年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除了直接从事花木种植的村民外,其他村民们早出晚归,青壮年或在镇里与花木相关的绿化工程公司上班或在政府部门工作,也有一部分年轻人远赴全国各地从事花木经纪人的工作。老年人则在农闲时去村中心的广场上健身或者去棋牌室打牌。整个吕埠村在 花木产业的带动下呈现一片祥和的盛世景象。未来吕埠花卉苗木产业的道路怎么走?聪明的嘉泽人已经给我们了一个答案,幸福像花儿一样,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The 8th China Flower Expo)将于2013年9月份在常州嘉泽镇风景秀丽的西太湖畔举办。花博带动,经济先行,花博会最终目标是带动嘉泽人民更好更快的走向幸福。距时嘉泽的花木产业名气会变大,基础设施会改善,土地价值会提升。吕埠也会借花博会的东风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花卉苗木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花博会与村镇发展的共赢。
四:花卉苗木与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政党的精神旗帜。建设和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未来。吕埠村以花木产业为支撑,开展了多种全民娱乐活动,村中心有各种现代化健身设施,每晚中心的广场上都有村民伴着音乐跳广场舞、交谊舞,也有村民进行羽毛球等比赛。文化促进经济,经济带动文化,村民们在生活富裕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在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同时有更大的激情投身与花卉苗木的生产。吕埠村民在嘉泽镇党委及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吕埠村迎合着崭新时代的脉动,从花团锦簇的江南沃野水乡踏歌而来,她走遍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中华,走向更宽、更美、更广的缤纷世界,铸就更加辉煌的明天。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吕埠村民的辛勤劳动下,吕埠新农村建设一定会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佘江村情调研报告
佘江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2010 年8月27日是我到板江乡佘江村任职的第一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忙碌的时候。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交谈、召开村务会议等方式搜集村情信息,对佘江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了初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敬请批评指正!
佘江村村情概况
板江乡佘江村位于平江县西北部与岳阳市岳阳县搭界。北接岳阳县改港村,南连倒西村,西临板江村。总的来说,我村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省道S306贯穿佘江村西南,村内沿路两侧形成街道和集市。佘江村临街地带是整个板江乡的贸易中心,有海尔电器、豪爵摩托、神塑管业等商店,距板江乡政府300m。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151户人家,共880人(其中党员22人)。全村适龄劳动人口487人、五保人员13人。地形以丘陵为主属幕阜山群,北高南低,山体连绵。有水田393亩,山林2162亩。山多田少交通不便是制约我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我村经济来源以林业和劳务收入为主,缺乏乡镇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据统计佘江村2009年人均年收入为5451元。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灵”举目望去,大山环抱。以往靠山吃山的产生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村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在党对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支持下和板江乡政府对村民的关怀下。佘江人致富的愿望日益强烈,于是,村委会解放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拓宽门路谋富强。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牲禽养殖业为村民培育出了新的收入增长点。野猪圈养、黑山羊、肉牛、虫子土鸡等产业的发展已粗具规模(肉牛养殖户6户共70-80头,黑山羊养殖8户共200余头,土鸡养殖1000余羽,野猪圈养20多头)。我村十一五计划的村级公路“畅通工程”任务如期完成,2008年8月平江县地方公路所对我村2.12km的毛路进行了路面硬化。另有4.23km水泥路面硬化预计明年4月动工。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村,移动电话用户达207人。宽带网络已经接进村内,家庭电脑用户89户,村委会定期进行远程教育。在校学生142人其中在读大学生15人(本科生5人)。
佘江村目前存在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没有村办企业,村级收入很少,办公经费紧张,办公条件简陋。
(2)产业结构单一。目前我们村主要以林业和畜牧业为主,高效农业方面发展落后,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
(3)远程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村里虽然拥有了远程教育的平台和载体,但是使用率太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4)村民精神文化、娱乐生活单调。村里缺少文化生活的载体,没有相应得娱乐设施,以至于村民们都以打扑克为主要的娱乐生活。
佘江村发展思路分析
1.加大高效农业的推进力度与步伐。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地寻找高效农业的开发商,建设现代化的、高效农业。
2.考虑筹建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入股经营,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一经营的风险,又可以产生规模效应。
3.充分利用村里的网络资源,积极收集有关的致富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积极地与村民分享,努力学习高效农业种植与养殖得技术,当好示范带头作用
4.积极开展村民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强农村图书屋的建设,将致富的法宝送到农民家门口。
结束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同时也又诸多的挑战,作为一名新当选的村官,看到了身上的责任,也看到了农村工作的现实,所需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投入到农村工作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