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金融机构新增涉农贷款奖励的请示范文
关于申请农村金融机构新增涉农贷款奖励的请示
县财政局:
县农村信用社牢固树立“以农为本、为农服务”、服务“三农”的宗旨,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增加“三农”信贷投入,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支持“三农”主力军作用。截止2010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4352万元,在2009年末25196万元的基础上净增9156万元,较年初增长36.34%。其中:涉农贷款33219万元,较2009年末的23938净增9281万元,增长率为38.7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2.43个百分点;余额占总贷款的96.7%,较年初的95%增长了1.7个百分点。全年累放贷款13044万元,同比下降397万元;净投放9156万元,完成计划净投放7000万元的130.8%%。小企业贷款净增额同比增加2110万元,同比增长率为76.6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36.34%的 40.3个百分点。
根据XX藏族财政局关于转发《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奖励试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财建„2011‟4号文件精神,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3561万元,按2%给予奖励,应奖励我县联社71万元,人民币大写柒拾壹万元。
以上情况如无不妥,请批复。
二〇年 月 日
第二篇: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以下简称奖励资金)管理,建立和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长效机制,支持“三农”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是指财政部门对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长幅度超过一定比例,且贷款质量符合规定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对余额超增的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本办法所称县域金融机构,是指县(含县级市,不含县级区,下同)辖区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法人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含农业发展银行,下同)在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以下简称金融分支机构)。
本办法所称涉农贷款,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中“涉农贷款汇总情况统计表”(银统379表)中的“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户消费和其他生产经营贷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农林牧渔业贷款”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支农贷款”等4类贷款。
本办法所称涉农贷款平均余额,是指县域金融机构该每季度末贷款余额的平均值,即每季度末贷款余额之和除以季度数。如果金融机构(网点)为当年新设,则贷款平均余额为其设立之日起的每季度末贷款余额的平均值。
第三条 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可控、管理到位的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是指财政部门建立奖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支持农业发展。
市场运作,是指涉农贷款发放工作遵循市场规律,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
风险可控,是指县域金融机构在增加涉农贷款投放的同时,应当加强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有效控制风险。
管理到位,是指财政部门规范奖励资金的预决算管理,严格审核,及时拨付,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资金安全和政策实施效果。
第二章 奖励条件和比例
第四条 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对年末不良贷款率高于3%且同比上升的县域金融机构,不予奖励。
第五条奖励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东、中、西部地区,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分别为3:
7、5:
5、7:3。东、中、西部地区划分标准按照《关于明确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意见》(财办预[2005]5号)规定执行。地方财政分担的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统筹确定地方各级财政分担比例。
第六条财政部可以根据奖励政策实施效果和中央地方财力情况,适时调整实施奖励政策的地区范围、奖励标准、奖励比例和中央与地方分担奖励资金的比例。
第七条奖 励资金于下一拨付,纳入县域金融机构收入核算。
第三章 奖励资金的预算管理
第八条 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预测和规定的奖励标准,安排专项奖励资金,分别列入下一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
第九条 财政部每年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奖励资金,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规定转拨,由县级财政部门向县域金融机构据实拨付。
第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关于财政资金管理的规定,做好奖励资金的决算。
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拨付奖励资金后,及时编制奖励资金的审核、拨付和使用报告,经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审核后,于财政部拨付奖励资金后3个月内报财政部。
第四章 奖励资金申请、审核和拨付
第十一条 县域金融机构按年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奖励资金。
第十二条 县域金融机构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涉农贷款统计口径和财政部规定的奖励比例,计算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和相应的奖励资金,向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三条 奖励资金申请、审核和拨付,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县域金融机构应当于结束2个月内,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当年奖励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奖励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应当反映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年末不良贷款率及变动情况、可予奖励贷款增量、申请奖励资金金额等信息。金融分支机构以县级分支机构为单位汇总报送。不符合奖励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也应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当年涉农贷款情况表,反映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年末不良贷款率及变动情况等数据。
(二)县级财政部门收到县域金融机构的奖励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
(三)县级财政部门向省级财政部门报送奖励资金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县域金融机构的奖励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涉农贷款发放和奖励资金情况表(表2)和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等。
(四)省级财政部门对奖励资金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后,送专员办审核。
(五)专员办收到省级财政部门的奖励资金申请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并送省级财政部门。
(六)省级财政部门在4月30日之前向财政部报送奖励资金申请材料,包括本省和各县涉农贷款发放和奖励资金情况表(表1及表2),并附专员办审核意见。
(七)财政部审核后,据实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奖励资金。
(八)省级财政部门收到财政部拨付的奖励资金后,在10个工作日内转拨资金。
(九)县级财政部门收到奖励资金后,在10个工作日内将奖励资金拨付给县域金融机构。
(十)对法人金融机构,县级财政部门直接将奖励资金拨付给该机构;对金融分支机构,县级财政部门将奖励资金拨付给该机构的县级分支机构。
第五章 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仸
第十四条 法人金融机构应当如实统计和上报涉农贷款发放情况。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所属分支机构的监管,县级分支机构应当如实统计和汇总上报县级及以下分支机构涉农贷款发放情况。每季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金融机构应当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本机构该季度涉农贷款发放额和季度末余额等数据,作为财政部门审核拨付奖励资金的依据。
第十五条 法人金融机构应当如实统计和上报涉农贷款发放情况。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所属分支机构的监管,县级分支机构应当如实统计和汇总上报县级及以下分支机构涉农贷款发放情况。每季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金融机构应当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本机构该季度涉农贷款发放额和季度末余额等数据,作为财政部门审核拨付奖励资金的依据。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对行政区域内县域金融机构的奖励资金申请工作进行指导,做好奖励资金审核拨付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反映,保证财政奖励政策落到实处。
第十六条 专员办对辖区内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情况认真审核,出具意见作为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审核拨付奖励资金的依据。专员办应当加强对奖励资金拨付和使用的检查监督,规范审核拨付程序,确保奖励资金专项使用。
第十七条 财政部不定期对奖励资金审核拨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奖励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
第十八条 金融机构不执行国家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和不按时报送相关数据的,地方财政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拒绝出具补贴资金审核意见。
第十九条 县域金融机构虚报材料,骗取奖励资金的,财政部门应当追回奖励资金,取消县域金融机构获得奖励的资格,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对有关单位和责仸人员进行处罚。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和专员办未认真履行审核职责,导致金融机构虚报材料骗取奖励资金,或者挪用奖励资金的,上级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追回已拨资金,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对有关单位和责仸人员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可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奖励资金管理细则。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山东省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山东省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财政厅文件
鲁财金〔2010〕64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
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财政局、省财政直接管理县(市)财政局:
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我省自2010年起,正式开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试点工作。现将《山东省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山东省县域金融机构 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促进财源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10〕61号),积极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激励机制,支持“三农”发展,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10〕116号)有关规定,加强和规范我省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以下简称奖励资金)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是指财政部门对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长幅度超过一定比例,且贷款质量符合规定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对余额超增的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本办法所称县域金融机构,是指县辖(含县级市,不含县级区,下同)区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法人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含农业发展银行,下同)在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以下简称金融分支机构)。
本办法所称涉农贷款,是指《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中“涉农贷款汇总情况统计表”(银统379表)中的“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户消费和其他生产经营贷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农林牧渔业贷款”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支农贷款”等4类贷款。
本办法所称涉农贷款平均余额,是指县域金融机构该每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的平均值,即每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之和除以季度数。如县域金融机构(网点)为当年新设,则涉农贷款平均余额为其设立之日起 的每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的平均值。
第三条 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可控、管理到位的基本原则。政府引导,是指财政部门建立奖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支持农业发展。
市场运作,是指涉农贷款发放工作遵循市场规律,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
风险可控,是指县域金融机构在增加涉农贷款投放的同时,应当加强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有效控制风险。
管理到位,是指财政部门规范奖励资金的预决算管理,严格审核,及时拨付,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资金安全和政策实施效果。
第二章 奖励条件和比例
第四条 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对年末不良贷款率高于3%且同比上升的县域金融机构,不予奖励。
第五条 奖励资金由省财政结合中央补助的奖励资金,按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承担40%、50%、60%,其余由市、县财政统筹确定分担比例。其中,对于省财政直接管理县(市)(以下简称省直管县),省财政结合其财力状况,单独确定补助比例(详见附表1)。
第六条 奖励资金于下一拨付,纳入县域金融机构收到资金的收入核算。
第三章 奖励资金的预算管理
第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和规定的奖励标准测算,安排专项奖励资金,列入下一财政预算。市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省直管县的帮扶力度。
第八条 省财政厅负责申请中央财政资金,并与省级奖励资金一并拨付至市级、省直管县财政部门。市级财政部门收到省级财政资金后,按规定比例予以配套并对下转拨,县级财政部门最终负责向当地县域金融机构据实拨付。
第四章奖励资金申请、审核和拨付
第九条 县域金融机构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涉农贷款统计口径和本办法规定的奖励比例,计算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和相应的奖励资金,并于每年3月1日前,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上年奖励资金申请报告、涉农贷款发放及奖励资金情况表(附表2)及相关材料。奖励资金申请报告、涉农贷款发放及奖励资金情况表及相关材料应当反映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年末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可予奖励贷款增量、申请奖励资金金额等信息。金融分支机构以县级分支机构为单位汇总报送。不符合奖励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也应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当年涉农贷款发放及奖励资金情况表,反映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幅、年末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等数据。
第十条 县级财政部门(包括省直管县)收到县域金融机构的奖励资金申请报告后,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汇总填制县(市)涉农贷款发放及奖励资金情况表(附表2),连同奖励资金申请报告一并上报市级财政部门。
第十一条 市级财政部门收到各县(市)的奖励资金申请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汇总填制本市涉农贷发放及奖励资金情况表(附表3,对省直管县单独汇总)。
第十二条
市级财政部门应于每年4月1日之前向省财政厅报送奖励资金申请材料,包括奖励资金申请报告、本市和各县涉农贷款发放和奖励资金情况表(附表2和附表3)。
第十三条 省财政厅对全省的奖励资金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后,向财政部申请配套奖励资金。待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到位后,连同省级奖励资金通过各市、县(区)财政部门逐级转拨至县域金融机构。对法人金融机构,县级财政部门直接将奖励资金拨付给该机构;对金融分支机构,县级财政部门将奖励资金拨付给
该机构的县级分支机构。
第五章 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法人金融机构应当如实统计和上报涉农贷款发放情况。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所属分支机构的监管,县级分支机构应当如实统计和汇总上报县级及以下分支机构涉农贷款发放情况。每季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金融机构应当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本机构该季度涉农贷款发放额和季度末金额等数据,作为财政部门审核拨付奖励资金的依据。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对行政区域内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的监督管理,做好奖励审核拨付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奖励资金的审核拨付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反映,保证财政金融支农资金和政策落到实处。对未认真履行审核职责,导致金融机构虚报材料骗取奖励资金或者挪用奖励资金的财政部门,上级财政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
财政部门不定期对奖励资金审核拨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奖励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第十七条 金融机构不按规定执行国家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和不按时报送相关数据的,各级财政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拒绝出具补贴资金审核意见。
第十八条
县域金融机构虚报材料,骗取奖励资金的,财政部门应追回奖励资金,取消县域金融机构获得奖励的资格,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规定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山东省财政厅负责解释。各市和省直管县财政部门可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奖励资金管理细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表:
1、省直管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奖励资金分担比例 表
2、县(市)涉农贷款发放及奖励资金情况表
3、市涉农贷款发放及奖励资金情况表
第四篇:涉农金融机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13亿人口,其中8亿左右生活在农村地区。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是我国政府最关心的问题。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长期稳定,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金融服务已覆盖了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就,农村存贷款持续增加、金融产品创新出现良好势头、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能力增强,较好地促进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情况
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一般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地区提供的包括存款、贷款、汇兑、保险、期货、证券等在内的各种金融服务。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这些金融服务主要由正规金融机构提供,但也有部分由非正规金融机构提供,即通常所说的民间金融。
(一)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或网点主要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其他形式。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在县域内的分支网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内的分支网点,以及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在农村地区提供服务的政策性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其他形式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小额信贷组织、典当行等。
2007年,全国县域金融服务网点为12.4万个,其中县域大型商业银行机构网点数2.6万个,从业人员43.8万人;中国农业银行县域网点数为1.31万个,占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的比重为10.6%;农村信用社县域网点数为5.2万个,占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的比重为41.5%。
(二)存、贷款等主要金融业务持续增长
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9.11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比重为23.4%,比2004、2005和2006年末分别增加3.36万亿、2.35万亿和1.11万亿元。分地区看,西南、中部地区县域存款增长较快,2007年西南和中部地区县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分别增长17.5%和16.5%。
200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61151亿元(包括粮棉油收购贷款、农产品加工贷款和部分农村基础设施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22%,占GDP的比重为24.8%。
根据不同用途划分,2007年末,全部涉农贷款中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为15055亿元,占涉农贷款比重为24.6%;其他涉农贷款余额为46096亿元,占涉农贷款比重为75.4%。
按照承贷主体划分,2007年末,全部涉农贷款中农户贷款余额为13399亿元,占涉农贷款比重为21.9%;企业贷款余额为42063亿元,占涉农贷款比重为68.8%;各类非企业组织贷款余额为5689亿元,占涉农贷款比重为9.3%。按照发放机构划分,2007年末,国有商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2282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重为36.4%;政策性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12862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重为2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20850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重为34.1%。
据银监会统计,2007年末,中国有农户约2.3亿户,有贷款需求的农户约有1.2亿户,其中,获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数超过78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3.2%。
第五篇: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管理办法
吉林省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
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以下简称奖励资金)管理,建立和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长效机制,支持“三农”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是指财政部门对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长幅度超过一定比例,且贷款质量符合规定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对余额超增的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本办法所称县域金融机构,是指县(含县级市,不含县级区,下同)辖区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法人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含农业发展银行,下同)在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以下简称金融分支机构)。具体包括: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不含跨区域经营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县域内的分支机构。2010年新设立的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也纳入奖励范围。
本办法所称涉农贷款,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中“涉农贷款汇总情况统计表”(银统379表)中的“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户消费和其他生产经营贷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农林牧渔业贷款”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支农贷款”等4类贷款。
本办法所称涉农贷款平均余额,是指县域金融机构该每季度末贷款余额的平均值,即每季度末贷款余额之和除以季度数。如果金融机构(网点)为当年新设,则贷款平均余额为其设立之日起的每季度末贷款余额的平均值。
第三条 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可控、管理到位的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是指财政部门建立奖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支持农业发展。
市场运作,是指涉农贷款发放工作遵循市场规律,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风险可控,是指县域金融机构在增加涉农贷款投放的同时,应当加强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有效控制风险。
管理到位,是指财政部门规范奖励资金的预决算管理,严格审核,及时拨付,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资金安全和政策实施效果。
第二章 奖励条件和比例
第四条 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当年符合奖励条件的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对年末不良贷款率高于3%且同比上升的县域金融机构,不予奖励。
第五条 奖励资金由中央、省和县级财政分担,具体比例为,中央财政分担50%,省财政分担30%,县级财政分担20%。
第六条 奖励资金于下一拨付,纳入县域金融机构收入核算。
第三章 奖励资金的预算管理
第七条 省和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预计增量和规定奖励标准,安排专项奖励资金,列入下一省和县级财政预算。第八条 省级财政部门每年向县(市)财政部门拨付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的奖励资金,由县(市)财政部门向县域金融机构据实拨付。
第四章 奖励资金申请、审核和拨付
第九条 县域金融机构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涉农贷款口径,依照财政部规定的奖励口径和比例,计算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和相应的奖励金额,按年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奖励资金。
第十条 奖励资金的申请、审核、拨付,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县域金融机构应当于结束2个月内,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当年奖励资金申请书及有关数据情况表(详见附表一、二)。金融分支机构以县级分支机构为单位汇总报送。不符合奖励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也应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当年有关数据情况表,反映当年涉农贷款有关情况。
(二)县级财政部门收到县域金融机构的奖励资金申请及相关数据后,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对县域金融机构年末不良贷款率,按五级分类法对所有贷款进行统计、计算,由当地银监部门配合审核。
(三)县级财政部门向省级财政部门报送奖励资金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县域金融机构的奖励资金申请书及有关数据情况表的审核意见、涉农贷款发放和奖励资金情况表(详见附表三)。
(四)省级财政部门对县级财政报送的奖励资金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后,送专员办审核。
省级财政审核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有关统计数据时,由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配合审核。
(五)专员办收到省级财政部门的奖励资金申请材料后,出具审核意见并送省级财政部门。
(六)省级财政部门在4月30日之前向财政部报送奖励资金申请材料,并附专员办审核意见。
(七)财政部审核后,据实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奖励资金;省级财政部门收到财政部拨付的奖励资金后,在10个工作日内将财政部拨付的奖励资金连同本级负担的奖励资金拨付到县级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收到省财政拨付的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负担的奖励资金后,连同本级应负担的奖励资金在10个工作日内全额拨付给有关县域金融机构,其中:对法人金融机构,县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该机构;对金融分支机构,县级财政部门拨付给该机构的县级分支机构。
第五章 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法人金融机构应当如实统计和上报涉农贷款发放情况。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所属分支机构的监管,县级分支机构应当如实统计和汇总上报县级及以下分支机构涉农贷款发放情况。每季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金融机构应当向县级财政部门报送本机构该季度符合奖励条件的涉农贷款发放额和季度末余额等数据,作为财政部门审核拨付奖励资金的依据。
第十二条 省和县级财政部门对行政区域内县域金融机构的奖励资金申请工作进行指导,做好奖励审核拨付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奖励审核拨付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反映,保证财政奖励政策落到实处。
县级财政部门应当于拨付奖励资金后,及时编制奖励资金的审核、拨付和使用报告,报省级财政部门。
第十三条 财政部不定期对奖励资金审核拨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奖励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第十四条 金融机构不执行国家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和不按时报送相关数据的,地方财政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拒绝出具补贴资金审核意见。
第十五条 县域金融机构虚报数据,骗取奖励资金的,财政部门应当追回奖励资金,取消该金融机构获得奖励的资格,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规定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