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指引
【发布单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6-05-29 【生效日期】2006-05-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指引
各银监局:
现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指引》印发给你们,请组织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认真学习和落实,并督促农村信用社省(区、市)联合社、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制定实施细则。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及时报告银监会。
二○○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更好满足农村企业客户的有效贷款需求,规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行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 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的社团贷款,是指由两家及两家以上具有法人资格、经营贷款业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合同,共同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贷款。
第三条第三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办理社团贷款业务应遵循“自愿协商、权责明晰、讲求效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
第四条第四条 农村信用社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社(以下简称省级联社)负责指导、监督、协调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展社团贷款。
第五条第五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业务接受银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
第六条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社团贷款业务的经营自主权。
第二章 贷款对象、用途和期限
第七条第七条 社团贷款的借款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参加社团贷款成员社开立基本结算账户;
(二)还款记录良好,近三年内没有发生拖欠贷款本息的情况;
(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关的企业;
(四)符合法律法规对借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第八条 社团贷款投向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地方发展规划、各社经营管理能力确定,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企业流动资金贷款;
(二)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技术更新改造、设备租赁等中期贷款;
(三)现金流量充足、能够按期还本付息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第九条第九条 社团贷款最长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五年。
社团贷款可以展期一次。如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如贷款期限超过一年,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
第三章 社团贷款筹备组织
第十条第十条 社团贷款实行“谁营销、谁牵头、谁评审”的运行模式。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社团贷款前期的筹组由牵头社负责:
(一)接受借款申请书,商谈贷款条件、社团贷款总额、贷款种类和日常监督管理责任;
(二)向有关社发出社团贷款邀请函及借款申请书(副本)和有关材料,规定反馈期限,并集中其反馈意见;
(三)负责社团合作协议的协商、起草等工作;
(四)组织召开会议,签订社团合作协议。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接到客户的大额贷款申请后,在贷前调查基础上,认真分析贷款申请人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贷款申请人拟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预期效益、贷款收益与风险等情况。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借款人应提供经过注册会计或审计中介机构认证的与贷款有关的信息。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经过贷前调查,受理贷款申请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认为需通过社团贷款方式发放贷款的,经与贷款申请人协商后,向其提交附有贷款条件清单的贷款安排建议书。
贷款条件清单中应列明社团贷款的基本条款,主要包括贷款用途、金额、币种、期限、利率、还款方式、贷款担保等内容。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贷款安排建议书经贷款申请人签字、盖章后,表明贷款申请人正式委托受理贷款申请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牵头社,为其组织社团贷款,并接受贷款条件清单中载明的各项贷款条件。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获得贷款申请人的正式委托后,牵头社向其认为有联合承贷意愿的参与社发出社团贷款邀请函,并附上根据贷款申请人提供的资料编制的信息备忘录、贷款条件清单、贷款调查和审查意见。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有参加社团贷款意向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牵头社应召开会议,在协商议定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主要包括以下条款:
(一)签订协议各社的基本情况;
(二)对借款人的贷款总额及各成员社承诺的贷款额;
(三)牵头社、代理社及各成员社的权利与义务;
(四)各成员社与代理社之间的资金划拨方式和时限;
(五)贷款费用支出和利息收入的分配;
(六)贷款损失的承担比例;
(七)确定贷款持续分类与分类后的日常监督管理责任;
(八)社团会议的召集方式、议事规则、决策程序、解决争议方式、违反协议的处罚办法;
(九)各社认为其他应该约定的条款。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社团贷款所发生的各类费用支出,由各成员社按承担贷款的比例分担,或由各成员社商定。各成员社应向牵头社支付前期社团筹组的费用,向代理社支付后期贷款管理的代理费用。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协议签订后社团即告成立。签订协议的社均为社团的成员社。全体成员社参加讨论、议定有关社团贷款问题的会议为社团会议。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代理社是社团贷款的管理人,由牵头社或借款人开立基本结算账户的社担任,全面负责社团贷款的贷后管理事务,具体履行下列基本职责:
(一)严格执行协议,保障社团利益,公平地对待社团各参与社,不得利用代理社的地位损害其他成员社的合法权益;
(二)开立专门账户管理社团贷款资金,统一为借款人划拨贷款资金;
(三)建立社团贷款台账,对贷款本息的发放及收回进行逐笔登记,完善社团贷款档案;
(四)向借款人派驻专门信贷人员,统一负责贷后管理,对社团贷款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落实各项措施,核实借款人财务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有关事项,定期收集并及时、全面、真实地向成员社通报社团贷款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接受各成员社的咨询与核查;
(五)计算、划收贷款利息和费用,回收贷款本金,并按协议约定划转到各成员社指定账户;
(六)对贷款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向成员社进行通报,必要时,提议召开社团会议共同提出解决措施;
(七)根据社团会议决定,管理、清收或处置所形成的不良贷款,积极协助成员社采取保全措施,督促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
(八)办理成员社委托办理的有关社团贷款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组成社团的各成员社均为平等民事主体,任何成员社均有权提议召开社团会议。社团会议对贷款管理的重大事项进行协商,主要包括:
(一)定期或不定期对代理社进行尽职评估;
(二)社团贷款合同重要条款的变更;
(三)借款人、担保人或社团成员社出现的重大违约事件;
(四)不良社团贷款的管理和处置方案。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牵头社和代理社在开展社团贷款业务时,不得损害成员社的合法权益。
对于牵头社和代理社的不尽职行为给成员社带来损失的,应依据各自的过错和损失程度,向成员社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四章 社团贷款管理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社团成立后,牵头社应当尽快与贷款申请人在贷款条件清单的基础上协商议定社团贷款合同的具体条款。贷款条件清单上列明的条款未经贷款申请人和所有成员社一致同意,不得修改。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社团贷款合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借贷当事人;
(二)贷款安排:贷款金额、贷款社及其承担的贷款金额、贷款用途、贷款期限等;
(三)提款:提款期、首次提款前提条件、后续提款前提条件、对提款的有关要求、所提款项入账时间等;
(四)担保:担保方式、担保人等;
(五)还款:还款计划、所还款项到账时间、提前还款条件、展期条件等;
(六)利息:利率、计息方式、利息划付方式等;
(七)违约责任及承担方式。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社团贷款利率应综合考虑借款人的财务和信用状况、用款项目的效益和风险状况、货币市场的供求与市场利率状况、竞争状况、筹组和代理费用等因素确定,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计息。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社团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有效担保。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社团的各成员社应共同与借款人、担保人签订社团贷款合同。
社团贷款合同是借贷双方依法签订的单一贷款合同。社团贷款各有关当事人分别在贷款合同上签字、加盖单位印章后,社团贷款合同成立。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社团贷款发放时,各成员社应按协议规定,将款项划至代理社指定的专用账户。代理社按合同约定,统一办理贷款资金划付借款人账户的相关业务。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代理社有权要求借款人向其提供用于评估、审查贷款所需的有关材料。
除牵头社和代理社外,其他成员社应主要以牵头社或代理社提供的借款人资料为依据对社团贷款进行独立评价,除非授权一般不直接向借款人索取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借款人应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保证贷款用途,及时向代理社划转贷款本息,定期如实向代理社提供用于评估、审查项目所需要的有关材料,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通报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借款人应直接向代理社归还贷款本息。代理社收到借款人归还的各期贷款本息后,应严格执行协议约定,在规定时限内,按照各成员社承担的贷款比例同时将资金划付各成员社账户。
代理社不得擅自截留或挪用借款人归还的社团贷款资金。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借款人出现违约行为,代理社应迅速提议召开社团会议,议定对借款人的处理意见,对其采取停止贷款、提前收回贷款、实行联合制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措施。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社团贷款的风险分类档次由代理社统一确定并告知各成员社。各成员社按贷款比例统计反映贷款风险形态,自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当代理社未按协议严格履行职责、损害了社团其他成员社的合法权益时,其他成员社应提议及时召开社团会议,督促代理社立即停止不当行为,并按照合作协议进行处理。
代理社拒不执行社团会议达成的整改意见,其他成员社可以请求省级联社处理或进行法律诉讼。
第五章 不良社团贷款的处置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社团贷款划为不良贷款,或目前虽被划为关注类,但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极有可能影响贷款本息偿还时,代理社应迅速组织召开社团会议。社团会议确定管理和处置不良贷款方案,并委托代理社实施。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社团各成员社的债权如到期无法得到借款人部分或全部清偿,应通过代理社向借款人、担保人进行追索,除非授权不得直接向借款人、担保人追索。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在借款合同规定的借款期内,借款人被宣布破产并被清算,各成员社按债权比例同等受偿。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当借款人逾期还款时,归还的款项不足以清偿所欠贷款的,各成员社按其在社团贷款中所占比例受偿。逾期部分的罚息由代理社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规定统一向借款人计收,并按逾期贷款的额度在各成员社中分配。
第六章 风险管理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展社团贷款业务,应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等各类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成员社不应只依赖牵头社做出的信贷评估,还应自行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及其可接受的风险程度进行独立评估。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牵头社应制定有相应的内部政策和程序,规定在社团贷款认购不足、贷款项目中止或提前还款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时相应的处理措施;在社团贷款项目发起时,牵头社应与贷款申请人在签订的法律文件中做出相应的规定和安排。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成员社应制定有相应的社团贷款内部程序和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内部程序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除代理社进行社团贷款的管理外,其他成员社也可依据实际情况,对每笔社团贷款进行定期的检查及监控,如发现贷款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代理社,要求其及时采取包括增加抵押品在内的等各项措施,防止贷款出现损失。
第七章 外部监督和管理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牵头社应在社团贷款合同生效后十日内,将合作协议和社团贷款合同同时报送省级联社备案,并抄送当地银监局。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社团贷款的会计数据由各成员社分别进行统计,但应加以说明。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代理社所在地的银行业监管部门负责对社团贷款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并设立风险分析预警指标,定期向所在地银监局上报社团贷款情况。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各成员社在社团贷款中的出资额必须符合银监会对该社单户贷款监管的比例和限额规定。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不良社团贷款应及时向省级联社报告。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省级联社应派人对代理社进行尽职调查:
(一)代理社未按合作协议严格履行职责、损害了社团其他成员社的合法权益,且拒不执行社团会议达成的整改意见;
(二)社团贷款形成不良。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省级联社应将尽职调查结论如实通知社团各成员社。如发现代理社未能勤勉尽责的,省级联社可区别不同情形,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一)责令改正;
(二)在全辖进行通报;
(三)对代理社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本指引所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指农村信用社、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本指引所称社是指组成社团的内部成员单位。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本指引中社团的成员社原则上在同一省(区、市),跨省(区、市)组成社团的成员社应经省级联社批准,报当地银监局备案。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各省级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可根据本指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银团贷款,参照本指引办理。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与修订。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本指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4-2-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
款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06‟37号 2006年5月29日)
各银监局(西藏除外):
现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指引》印发给你们,请组织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认真学习和落实,并督促农村信用社省(区、市)联合社、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制定实施细则。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及时报告银监会。请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二○○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更好满足农村企业客户的有效贷款需求,规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的社团贷款,是指由两家及两家以上具有法人资格、经营贷款业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合同,共同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贷款。
第三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办理社团贷款业务应遵循“自愿协商、权责明晰、讲求效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
第四条 农村信用社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社(以下简称省级联社)负责指导、监督、协调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展社团贷款。
第五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团贷款业务接受银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社团贷款业务的经营自主权。
第二章 贷款对象、用途和期限
第七条 社团贷款的借款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参加社团贷款成员社开立基本结算账户;
(二)还款记录良好,近三年内没有发生拖欠贷款本息的情况;
(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关的企业;
(四)符合法律法规对借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社团贷款投向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地方发展规划、各社经营管理能力确定,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企业流动资金贷款;
(二)企业购臵固定资产、技术更新改造、设备租赁等中期贷款;
(三)现金流量充足、能够按期还本付息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
第九条 社团贷款最长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五年。
社团贷款可以展期一次。如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如贷款期限超过一年,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
第三章 社团贷款筹备组织
第十条 社团贷款实行“谁营销、谁牵头、谁评审”的运行模式。
第十一条 社团贷款前期的筹组由牵头社负责:
(一)接受借款申请书,商谈贷款条件、社团贷款总额、贷款种类和日常监督管理责任;
(二)向有关社发出社团贷款邀请函及借款申请书(副本)和有关材料,规定反馈期限,并集中其反馈意见;
(三)负责社团合作协议的协商、起草等工作;
(四)组织召开会议,签订社团合作协议。
第十二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接到客户的大额贷款申请后,在贷前调查基础上,认真分析贷款申请人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贷款申请人拟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预期效益、贷款收益与风险等情况。
第十三条 借款人应提供经过注册会计或审计中介机构认证的与贷款有关的信息。第十四条 经过贷前调查,受理贷款申请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认为需通过社团贷款方式发放贷款的,经与贷款申请人协商后,向其提交附有贷款条件清单的贷款安排建议书。
贷款条件清单中应列明社团贷款的基本条款,主要包括贷款用途、金额、币种、期限、利率、还款方式、贷款担保等内容。
第十五条 贷款安排建议书经贷款申请人签字、盖章后,表明贷款申请人正式委托受理贷款申请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牵头社,为其组织社团贷款,并接受贷款条件清单中载明的各项贷款条件。
第十六条 获得贷款申请人的正式委托后,牵头社向其认为有联合承贷意愿的参与社发出社团贷款邀请函,并附上根据贷款申请人提供的资料编制的信息备忘录、贷款条件清单、贷款调查和审查意见。
第十七条 有参加社团贷款意向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牵头社应召开会议,在协商议定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主要包括以下条款:
(一)签订协议各社的基本情况;
(二)对借款人的贷款总额及各成员社承诺的贷款额;
(三)牵头社、代理社及各成员社的权利与义务;
(四)各成员社与代理社之间的资金划拨方式和时限;
(五)贷款费用支出和利息收入的分配;
(六)贷款损失的承担比例;
(七)确定贷款持续分类与分类后的日常监督管理责任;
(八)社团会议的召集方式、议事规则、决策程序、解决争议方式、违反协议的处罚办法;
(九)各社认为其他应该约定的条款。
第十八条 社团贷款所发生的各类费用支出,由各成员社按承担贷款的比例分担,或由各成员社商定。各成员社应向牵头社支付前期社团筹组的费用,向代理社支付后期贷款管理的代理费用。
第十九条 协议签订后社团即告成立。签订协议的社均为社团的成员社。全体成员社参加讨论、议定有关社团贷款问题的会议为社团会议。
第二十条 代理社是社团贷款的管理人,由牵头社或借款人开立基本结算账户的社担任,全面负责社团贷款的贷后管理事务,具体履行下列基本职责:
(一)严格执行协议,保障社团利益,公平地对待社团各参与社,不得利用代理社的地位损害其他成员社的合法权益;
(二)开立专门账户管理社团贷款资金,统一为借款人划拨贷款资金;
(三)建立社团贷款台账,对贷款本息的发放及收回进行逐笔登记,完善社团贷款档案;
(四)向借款人派驻专门信贷人员,统一负责贷后管理,对社团贷款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落实各项措施,核实借款人财务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有关事项,定期收集并及时、全面、真实地向成员社通报社团贷款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接受各成员社的咨询与核查;
(五)计算、划收贷款利息和费用,回收贷款本金,并按协议约定划转到各成员社指定账户;
(六)对贷款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向成员社进行通报,必要时,提议召开社团会议共同提出解决措施;
(七)根据社团会议决定,管理、清收或处臵所形成的不良贷款,积极协助成员社采取保全措施,督促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
(八)办理成员社委托办理的有关社团贷款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 组成社团的各成员社均为平等民事主体,任何成员社均有权提议召开社团会议。社团会议对贷款管理的重大事项进行协商,主要包括:
(一)定期或不定期对代理社进行尽职评估;
(二)社团贷款合同重要条款的变更;
(三)借款人、担保人或社团成员社出现的重大违约事件;
(四)不良社团贷款的管理和处臵方案。
第二十二条 牵头社和代理社在开展社团贷款业务时,不得损害成员社的合法权益。对于牵头社和代理社的不尽职行为给成员社带来损失的,应依据各自的过错和损失程度,向成员社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四章 社团贷款管理
第二十三条 社团成立后,牵头社应当尽快与贷款申请人在贷款条件清单的基础上协商议定社团贷款合同的具体条款。贷款条件清单上列明的条款未经贷款申请人和所有成员社一致同意,不得修改。
第二十四条 社团贷款合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借贷当事人;
(二)贷款安排:贷款金额、贷款社及其承担的贷款金额、贷款用途、贷款期限等;
(三)提款:提款期、首次提款前提条件、后续提款前提条件、对提款的有关要求、所提款项入账时间等;
(四)担保:担保方式、担保人等;
(五)还款:还款计划、所还款项到账时间、提前还款条件、展期条件等;
(六)利息:利率、计息方式、利息划付方式等;
(七)违约责任及承担方式。
第二十五条 社团贷款利率应综合考虑借款人的财务和信用状况、用款项目的效益和风险状况、货币市场的供求与市场利率状况、竞争状况、筹组和代理费用等因素确定,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计息。
第二十六条 社团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有效担保。
第二十七条 社团的各成员社应共同与借款人、担保人签订社团贷款合同。
社团贷款合同是借贷双方依法签订的单一贷款合同。社团贷款各有关当事人分别在贷款合同上签字、加盖单位印章后,社团贷款合同成立。
第二十八条 社团贷款发放时,各成员社应按协议规定,将款项划至代理社指定的专用账户。代理社按合同约定,统一办理贷款资金划付借款人账户的相关业务。
第二十九条 代理社有权要求借款人向其提供用于评估、审查贷款所需的有关材料。除牵头社和代理社外,其他成员社应主要以牵头社或代理社提供的借款人资料为依据对社团贷款进行独立评价,除非授权一般不直接向借款人索取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
第三十条 借款人应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保证贷款用途,及时向代理社划转贷款本息,定期如实向代理社提供用于评估、审查项目所需要的有关材料,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通报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
第三十一条 借款人应直接向代理社归还贷款本息。代理社收到借款人归还的各期贷款本息后,应严格执行协议约定,在规定时限内,按照各成员社承担的贷款比例同时将资金划付各成员社账户。
代理社不得擅自截留或挪用借款人归还的社团贷款资金。
第三十二条 借款人出现违约行为,代理社应迅速提议召开社团会议,议定对借款人的处理意见,对其采取停止贷款、提前收回贷款、实行联合制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措施。
第三十三条 社团贷款的风险分类档次由代理社统一确定并告知各成员社。各成员社按贷款比例统计反映贷款风险形态,自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
第三十四条 当代理社未按协议严格履行职责、损害了社团其他成员社的合法权益时,其他成员社应提议及时召开社团会议,督促代理社立即停止不当行为,并按照合作协议进行处理。
代理社拒不执行社团会议达成的整改意见,其他成员社可以请求省级联社处理或进行法律诉讼。
第五章 不良社团贷款的处臵
第三十五条 社团贷款划为不良贷款,或目前虽被划为关注类,但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极有可能影响贷款本息偿还时,代理社应迅速组织召开社团会议。社团会议确定管理和处臵不良贷款方案,并委托代理社实施。
第三十六条 社团各成员社的债权如到期无法得到借款人部分或全部清偿,应通过代理社向借款人、担保人进行追索,除非授权不得直接向借款人、担保人追索。
第三十七条 在借款合同规定的借款期内,借款人被宣布破产并被清算,各成员社按债权比例同等受偿。
第三十八条 当借款人逾期还款时,归还的款项不足以清偿所欠贷款的,各成员社按其在社团贷款中所占比例受偿。逾期部分的罚息由代理社按照人民银行有关规定统一向借款人计收,并按逾期贷款的额度在各成员社中分配。
第六章 风险管理
第三十九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展社团贷款业务,应针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等各类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
第四十条 成员社不应只依赖牵头社做出的信贷评估,还应自行对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及其可接受的风险程度进行独立评估。
第四十一条 牵头社应制定有相应的内部政策和程序,规定在社团贷款认购不足、贷款项目中止或提前还款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时相应的处理措施;在社团贷款项目发起时,牵头社应与贷款申请人在签订的法律文件中做出相应的规定和安排。
第四十二条 成员社应制定有相应的社团贷款内部程序和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内部程序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四十三条 除代理社进行社团贷款的管理外,其他成员社也可依据实际情况,对每笔社团贷款进行定期的检查及监控,如发现贷款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代理社,要求其及时采取包括增加抵押品在内的等各项措施,防止贷款出现损失。
第七章 外部监督和管理
第四十四条 牵头社应在社团贷款合同生效后十日内,将合作协议和社团贷款合同同时报送省级联社备案,并抄送当地银监局。
第四十五条 社团贷款的会计数据由各成员社分别进行统计,但应加以说明。
第四十六条 代理社所在地的银行业监管部门负责对社团贷款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并设立风险分析预警指标,定期向所在地银监局上报社团贷款情况。
第四十七条 各成员社在社团贷款中的出资额必须符合银监会对该社单户贷款监管的比例和限额规定。
第四十八条 不良社团贷款应及时向省级联社报告。
第四十九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省级联社应派人对代理社进行尽职调查:
(一)代理社未按合作协议严格履行职责、损害了社团其他成员社的合法权益,且拒不执行社团会议达成的整改意见;
(二)社团贷款形成不良。
第五十条 省级联社应将尽职调查结论如实通知社团各成员社。如发现代理社未能勤勉尽责的,省级联社可区别不同情形,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一)责令改正;
(二)在全辖进行通报;
(三)对代理社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指引所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指农村信用社、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本指引所称社是指组成社团的内部成员单位。
第五十二条 本指引中社团的成员社原则上在同一省(区、市),跨省(区、市)组成社团的成员社应经省级联社批准,报当地银监局备案。
第五十三条 各省级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可根据本指引制定实施细则。第五十四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银团贷款,参照本指引办理。第五十五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与修订。
第五十六条 本指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贷款五级分类
摘要:贷款五级分类作为一种国际先进的信贷管理方法,在我国银行业推行了近10年,并于2006年在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全面推开。但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基础和风险管理能力薄弱,从目前一些农村信用社试点的情况看,实施贷款五级分类还存在一些现实障碍,必须在推行的过程中加以解决,否则五级分类的优越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管理;贷款五级分类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现代银行业真实、全面、动态地识别、反映和监控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分类可以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我国从1997年开始试行贷款五级分类,2001年12月在银行中全面推行。考虑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直到2003年12月银监会才印发《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试行)》,并在江苏、广东等地的部分信用社进行了试点。2006年3月22日下发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开始在全国农村信用社全面推开。虽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最后一批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机构,可以充分借鉴国内银行近10年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先天条件薄弱,从目前农村信用社试点的情况看,实施贷款五级分类还存在一些现实障碍,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现实障碍
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层存在思想顾虑和畏难情绪,主动推行五级分类的积极性不高。从近年银行五级分类结果看,五级分类标准比“一逾两呆”要严格,得出的不良贷款率一般要高4至5个百分点。因为五级分类不仅考虑贷款的还本付息情况,还考虑客户本身的各种潜在风险,一些虽未到期或不欠息的“正常”贷款,只要其借款人存在违约风险或财务状况严重恶化,都可能在五级分类时被划入不良贷款。由于农业贷款受自然、社会等条件的影响大、风险高,加上农村信用社原来的一些贷款没有按照市场原则发放,不良贷款包袱沉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两年多来,通过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扶持,在消化历史包袱、化解风险上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2005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按照“一逾两呆”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比改革前的2002年末下降1892亿元;不良贷款率14.79,比2002年末下降22.1个百分点,但仍比国内银行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率高6.2个百分点。据分析,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主要依靠专项票据置换和贷款余额的增加,前者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率是44,后者的贡献率是45,而完全依靠农村信用社自身力量使不良贷款余额下降的贡献率仅有11。如果按五级分类的标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质量必将进一步降低。所以,很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层担心将不佳的贷款分类结果披露出去会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誉和形象。
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层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意义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一些农村信用社和由农村信用社改革脱胎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贷基础工作和管理水平相对薄弱,信贷管理制度性的建设较为落后,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弱。有的分类试点农村信用社未制定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和内部管理办法来规范贷款分类的操作、认定、审核、贷后管理等工作程序及部门人员职责分工,五级分类操作缺乏制度依据。一些省级联社主管部门对全辖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指导不够、监督不力,基层社既缺少来自上级的支持和推动,也缺乏严格执行分类标准的主动性和动力。
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借款客户的特殊性使五级分类工作难以获得完备的财务信息,加大了分类工作的难度。由于五级分类倚重对借款人财务状况的分析,因此,借款人提供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是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这正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展五级分类的难点。与银行不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户、村办和镇属企业以及小私营企业,大部分借款人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农户和小私营企业大多没有财务报表,其资金活动以现金交易为主,游离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结算渠道之外,无法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其收入、财产、对外经济往来等财务信息,贷款是被生产占用了还是被生活挤用了也很难全面准确地区分和监督,分类所需的资料信息难以及时收集,不利于对借款人财务状况、经营管理状况和偿债能力的量化指标分析,不仅增加了贷款五级分类的难度,也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
4.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普遍存在信贷人员数量少,高素质人才少的现状,无法达到贷款五级分类的操作要求。“一逾两呆”分类法是以一维的标准即还款时间作为依据,这种简单的操作完全可以依赖电脑完成。而贷款五级分类法运用多维标准评价贷款质量,是建立在对现金流量、财务比率、担保和非财务因素分析基础上的实践性很强的操作体系,产生的结果不能简单地从账本和电脑上获得,而是要通过综合分析各种财务和非财务的信息,经过规范、标准的程序产生。涉及的知识含量高、技术难度大,需要操作人员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和信贷分析技术,具有丰富的信贷管理经验和敏锐的判断能力。而目前很多基层农村信用社现有的信贷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难以胜任五级分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类质量和效率。
五级分类还要求对贷款动态跟踪,一般至少每半年对全部贷款进行一次分类,个别借款人重要信息发生变化要及时重新分类,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特点是金额小、户数多,五级分类的工作量很大。很多农村信用社不仅缺乏相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且一个信贷人员要管理几十个贷款户,难以抽出精力将五级分类工作做细,人手严重不足。
5.一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考核激励机制和内控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贷款分类的结果可能存在人为调整而失真的问题。很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考核机制设计不合理,忽视对贷款管理过程的考核,而只对贷款分类结果考核,并与信贷管理人员的收入和升迁挂钩,导致相关人员更多关注的是贷款降级会影响利润及贷款质量指标的实现。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在分类时不严格执行分类标准导致分类偏松,人为调整分类结果,严重影响贷款五级分类真实性,不利于充分揭示和暴露自身贷款的真实风险。
二、对策建议
从银行开展五级分类的实践看,五级分类从推行到成为信贷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因此,要充分认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推行阶段,特别应该重视分类制度建设、组织实施、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监督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1.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对待贷款风险分类问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级负责人和业务操作人员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不仅是对贷款认定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计量、控制能力,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的需要,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科学发展,实现向现代金融企业过渡的必由之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逐步树立审慎经营理念,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作为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把分类全过程作为贷款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从而自觉地、主动地理解和运用五级分类方法,而不是在监管要求下被动地应付。
2.尽快完善分类基础工作,逐步建立具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特色的贷款分类制度。首先,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既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五级分类试点工作的经验成果,又要立足现实,兼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特点,及时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就贷款分类的操作、认定、审核、管理等工作程序以及相关部门在分类工作中的职责分工作出明确规定。其次,落实责任,组织有效实施。银监会要求成立省联社一把手亲自负责的专门机构,具体组织推动,担负起制定方案、培训交流、部署实施、指导考核等职责,务求做到人员、任务、责任和措施落实。第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作好贷款早期监控和分类的基础工作,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相结合的信贷资料档案库。对贷款进行早期监控包括周期性地动态了解借款人最新的信用、财务信息和现金流动趋势以及根据时价对抵押物作出现实的再估价,从全面、动态、准确的角度收集、保存、更新最基本的信贷资料。第四,深入理解并执行贷款分类的核心原则和相关要求,做到标准严格、认定准确、操作规范、审核合规,真实、准确、审慎反映资产质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分类过程,以提高分类结果的准确度和社会公信度。第五,农村信用社联社要加强对辖内贷款五级分类的指导和监督,注意收集整理基层分类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定期讨论、学习、总结,形成统一、规范的意见和措施指导全辖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在实践中逐步探寻适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五级分类办法。3.加强业务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数量充足的信贷人员队伍。当前要重点做好五级分类的培训工作。银监会通过“一二三”工程重点提高省级联社五级分类工作水平,“一”是指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借调100名业务骨干指导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参与分类方案制定、培训授课、巡查和现场指导;“二”是指从农村信用社选派2000名管理人员到商业银行进行五级分类学习,提高农村信用社分类技能和业务素质;“三”是指完成对农村信用社30000名员工的贷款五级分类培训,使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和分类操作人员思想通、懂常识、善操作、技能强。各银监局也会同省级联社,采取举办培训班、现场培训、案例辅导、检查指导等各种有效形式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技能,尽快掌握贷款五级分类的基本操作方法。农村信用社应将从事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的人员培训纳入全行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鼓励信贷人员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要督促信贷人员树立新的风险观念,掌握科学、严谨的信贷管理模式,更好地运用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对贷款客户信息的追踪收集、授信额度的控制和风险的预警。
同时,在录用新的信贷人员时提高专业标准,将掌握会计、信贷业务,懂得一定的经济、法律、电脑方面知识的人员充实到信贷岗位上,保证有足够数量的信贷人员。
4.监管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辖内各分支机构贷款分类的检查监督,对蓄意弄虚作假者进行严厉的处罚,保证贷款分类结果的真实和准确。
监管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检查指导和督促纠偏工作,为实现“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持续监管思路打好基础。监管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坚持规范、准确使用分类标准,可以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出强有力的信号并产生实质影响,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引导规范作用。同时,监管部门应该把国内外商业银行在分类上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加以推广,促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尽快完成向贷款风险管理的过渡。
5.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将贷款五级分类的风险管理水平作为考核的核心因素,建立良好的考核压力和激励动力相容的双向考核制度和良好的风险文化。贷款分类不但包括分类结果,也包括过程,贷款分类过程本身最能反映银行机构的信贷文化和管理水平。在考核过程中应避免单纯考核五级分类的结果,应注重考核分类的程序是否严格、分类的工具和手段是否可靠、掌握的信息是否全面,使其成为加强信贷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功平主编.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手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8 [2]韩雪萌.贷款五级分类:农信社改革涉足“深水区”[N].金融时报。
第四篇: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12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主办: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承办:广东金融学院、广东省蓝天大学生就业市场经营有限公司
参会单位:东莞、顺德、端州、揭阳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佛山、江门、中山、珠海、惠州、河源、汕尾、清远、肇庆、韶关、湛江地区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招聘对象:省内外高等院校2012年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凭招聘会门票或学生证、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免费入场。
招聘会时间:2011年11月27日(星期日)9:00-16:00
招聘地点:广东金融学院足球场
序号 地区 参会单位全称 参会单位
展位简称 招聘对象学历要求 单位网址东莞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农商行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 中山 中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中山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 珠海 珠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珠海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cn佛山 佛山顺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顺德农商行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 佛山市禅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禅城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 佛山市三水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三水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7 佛山市高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高明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cn江门 江门融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江门融和农商行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 江门市新会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新会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 台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台山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 鹤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鹤山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 惠州 惠州市惠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惠城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大专毕业生限惠城区及仲恺高新区户籍 惠州市惠阳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惠阳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大专毕业生限惠阳区户籍惠东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惠东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博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博罗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17 龙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龙门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河源 龙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龙川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19 连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连平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20 和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和平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21 紫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紫金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22 东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东源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汕尾 陆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陆丰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24 海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海丰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揭阳 广东揭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揭阳农商行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 清远 连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连州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27 连南瑶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连南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28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连山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阳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阳山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30 英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英德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31 佛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佛冈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32 清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清新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
清远市清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清城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34 肇庆 高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高要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35 四会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四会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36 广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广宁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37 怀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怀集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38 封开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封开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39 德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德庆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
肇庆市鼎湖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鼎湖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41 肇庆端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端州农商行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
韶关 南雄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南雄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43 始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始兴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44 乐昌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乐昌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45 翁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翁源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
湛江 徐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徐闻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大专(含)以上毕业生47 遂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遂溪联社 2012年全日制应届本科(含)以上毕业生
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资产规模位居全国同业前列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一,也是省内网点最多、服务面最广的金融机构。截至2011年9月末,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拥有7家农村商业银行和92家联社、5609个机构网点、6.3万名员工,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560.7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125.8亿元,存贷款规模在省内各金融机构中均位居第二。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始终秉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以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为己任,在支持广东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截至2011年9月末,广东省农村合作
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669.8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35.1亿元。
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先行、锐意革新”,以勤勉、忠诚、奋进、卓越的创业精神,不断续写信合事业新篇章。面对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面对改革所赋予的历史机遇,广东农信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强化管理、加快发展,竭诚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为构建和谐幸福广东作出更大的贡献。
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诚邀您的加盟!
第五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
引》的通知
(监发„2007‟29号 2007年4月13日)
各银监局(西藏除外):
现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各银监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既要认识到实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加强审慎监管,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需要,又要充分估计到实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摸清非信贷资产风险底数。
二、加强领导。各银监局和省级联社要分工协作,银监局负责督促指导,省级联社负责组织实施。各银监局要高度重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主管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各省级联社要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推进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分类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督促落实工作,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确保标准严格、操作规范、认定准确。
三、认真准备。培训是做好非信贷资产分类工作的基础和关键。银监会将在今年4月中下旬举办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培训班。各银监局和省级联社要在银监会培训的基础上,各负其责,做好对监管人员和非信贷资产分类人员的培训。各银监局要加强对分类前准备工作的指导。各省级联社要尽快制定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并报银监局备案;组织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认真学习•指引‣;组织各县(市)联社结合实际,做好非信贷资产账户清理,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四、按期完成。各银监局和省级联社要结合当地实际,做好人员培训、账户清理、分类操作等工作。各省级联社要在培训和账户清理工作结束后,迅速组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2006年末有关科目反映的非信贷资产实施风险分类,并根据分类进度,及时组成巡查指导组,选派得力人员负责,划片包干,深入现场,检查督导,力争在2007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辖内所有农村合作金融法人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各银监局要在7月20日前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和分类结果报银监会。
五、督导检查。银监会将派出巡视组,对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推进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对推行风险分类进度缓慢、工作不力的机构将予以通报批评。
六、交流信息。各级银行业监管机构和农村合作金融管理机构要重视信息交流和反馈工作,明确专人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及时上报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交流经验和做法。
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及时报告银监会。
请迅速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二○○七年四月十三日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
为规范和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管理,进一步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建立真实、全面、动态反映非信贷资产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的管理体系,增强防范和化解资产风险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特制定本指引。
一、分类目的
(一)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
(二)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非信贷资产质量,充分揭示非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
(三)发现和分析非信贷资产使用、管理、监控、催收、处臵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
(四)为判断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充足性提供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制度。
(五)为计量、监测资本充足率,评价经营管理能力提供依据。
二、适用范围
(一)本指引所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二)本指引适用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各类非信贷资产。
(三)本指引所称非信贷资产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除信贷资产以外的各类资产。
(四)本指引所指非信贷资产根据风险和损失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安全性和风险性两类。其中:
安全性非信贷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及周转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联行款项等非信贷资产项目。
风险性非信贷资产主要包括专项央行票据、同业债权、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投资类资产、委托及代理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历年亏损挂账等非信贷资产项目。
三、分类原则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风险原则。风险分类以非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以预计损失程度为主要分类标准。
(二)真实原则。广泛搜集非信贷资产的各类信息,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与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反映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三)审慎原则。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地分析、评估,科学合理地划分风险类别。对减值迹象判断困难或计量精确性受到影响的,应运用审慎的专业判断和稳妥的分类方法。
(四)动态原则。当出现有可能影响非信贷资产风险的因素时,应适时、动态地对相关资产进行重新认定与分类。
四、核心定义
本指引按照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和预计损失程度,依据一定分类标准和方法,将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非信贷资产。分类标准的核心定义是:
正常类:资产未出现减值迹象,资金能够正常回收,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资产及收益会发生损失。其基本特征为“一切正常”。
关注类:资产未发生减值,但存在一些可能造成资产及收益损失的不利因素。其基本特征为“潜在缺陷”。
次级类:资产已出现显著减值迹象,即使采取各种可能措施,资产仍可能形成一定损失,但损失较小。其基本特征为“缺陷明显,损失较小”。
可疑类:资产已显著减值,即使采取措施,也肯定要形成较大损失。其基本特征为“肯定损失,损失较大”。
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资产仍然全部损失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其基本特征为“基本损失”。
五、分类方法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非信贷资产的形态、对象、权属、账龄等因素,对不同的非信贷资产相应使用风险分类法、账面价值法、可变现净值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和专家判定法等分类方法进行质量分类。
(一)风险分类法。根据资产账龄、交易对手履行合同和债务偿还能力等进行质量分类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专项央行票据、同业债权、投资类资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
(二)账面价值法。根据资产的特性、合同及账面的价值,能直接确认有无损失或损失程度,将资产直接按照账面价值和损失程度进行质量分类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安全性非信贷资产和待处理财产损溢、历年亏损挂账等。
(三)可变现净值法。以风险性非信贷资产账面余额,扣除其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后的差额部分,作为预计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可变现净值是指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预计相关处臵税费后的金额。
预计损失计算: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可(已)变现净值; 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100%。
主要适用于待处理抵债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
(四)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根据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估算投资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
预计损失计算: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100%。主要适用于投资类资产等。
(五)专家判定法。以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实际情况为基础,经专家组综合判研确定预计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
主要适用于资产情况复杂、资料不全、信息有限,不能使用上述分类方法确认损失的资产。专家组可由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也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和有关专家组成。
六、组织机构
(一)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在监管机构指导下,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组织、实施。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实施和分类认定。
(二)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抽调有关部门人员组成风险分类工作小组,负责辖内风险分类的指导、监督工作,对初分意见进行初审,对可疑风险分类进行现场核查。
(三)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风险分类的初分工作。大额非信贷资产计入损失类应向省级联社报备,起点金额由省级联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七、操作规程
风险分类一般分为初分、初审、认定三个程序:
(一)初分。
1.核对会计核算科目。初分人员对会计核算科目的核对要做到准确无误,即各类非信贷资产的账账、账表、账款、账实、账据、内外账务均要相符。2.收集整理资料。初分人员按风险分类要求,收集完善分类信息资料,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分类准备工作。
(1)背景资料。主要包括: 非信贷资产的形成过程及现状;
非信贷资产交易对手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履约意愿等,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有重大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
非信贷资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以往资产处臵、变现损失率等; 非信贷资产有关操作管理情况。
(2)附件材料。指该项资产所涉及有关资料的复印件,主要包括: 主要法律文书;
原始凭证和原始记录;
司法部门或相关政府部门的文件; 本机构已有的调查分析报告; 原认定的风险分类资料,包括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记录、批复文件等。
特殊原因造成权属资料不全、对手信息不全等风险分类依据信息资料不完整时,必须书面说明形成经过和原因,经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签字确认后作为风险分类依据备查。
3.提出初分意见。初分人员依据分类标准,对风险分类作出初步判断,提出初分理由和初步分类意见,并按要求制作工作底稿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
4.上报初分结果。将工作底稿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及其他资料呈交风险分类工作小组进行初审。
(二)初审。
1.审核初分结果。风险分类工作小组对上报的初分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是审核资料完整性、程序合规性、分类理由的充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2.实地核查。根据初分情况选择重点项目进行实地核查,对初分结果不准确或有疑问的,要逐笔实地进行核实,并形成风险分类核查报告。
3.确定初审结果。在•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上签署初审意见。
4.上报初审结果。将初审的结果及相关资料连同核查报告一并上报风险管理委员会。
(三)认定。
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初审结果进行审核,在分类认定表上签署分类认定意见,确定认定结果。
八、管理考核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要按照“落实责任、动态管理、定期分析、科学考核”的要求进行。
(一)落实责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明确理(董)事长为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将职责分别落实到有关责任人员,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省级联社主要负责风险分类工作的指导、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工作;县级联社(行)主要负责组织实施风险分类,提高非信贷资产管理水平;农村信用社(支行)主要负责本社(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和管理工作。
(二)动态管理。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加强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分支机构和基层信用社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原则上,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每年进行一次分类,但对于拆放、投资、抵债资产等风险较大的项目则须按季进行调整。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要与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适时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对于非信贷资产形态发生变化的,要按本指引规定的操作程序,逐笔审核、认定并调整非信贷资产类别。非信贷资产管理人员要随时监测、分析非信贷资产的风险情况,认真收集和补充与非信贷资产有关的信息及资料,并及时提出调整形态的建议。
(三)定期分析。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建立台账,每季度对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将分类结果的异常性变化及其成因、分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等情况及时上报。
(四)科学考核。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根据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要求,合理确定各项考核指标,重点考核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非信贷资产风险的化解情况等,对责任人进行严格考核,并向监管部门和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九、资产减值准备提取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根据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参照•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01‟4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05‟49号)等文件要求,提足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未提足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的资产质量及经营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分年计提计划,报当地监管机构备案后实施。
十、违规处理
对存在下列违规行为的机构及责任人,监管机构和省级联社要根据性质和情节给予通报批评等纪律处分:
(一)由于主观原因,未按规范程序操作,导致分类不准。
(二)不真实反映和报告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
(三)超权限认定风险分类结果。
(四)因主观原因,未按时上报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数据,影响上报和汇总分析。
(五)未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列入常规审计、检查,蓄意隐瞒存在的问题。
(六)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审查不严,检查敷衍了事。
(七)未按照规定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进行会计处理,导致分类结果不真实。
(八)工作不协调配合,相互推诿、扯皮,影响分类质量及分类后续工作管理。
十一、其他
(一)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二)本指引所涉及的非信贷资产包含各级社(行)本部及省级联社办事处的非信贷资产。
(三)本指引所涉及的非信贷资产数据应与“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数据保持一致。
(四)各省级联社要根据本指引,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当地监管机构备案后执行。
(五)本指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 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