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场部队工作汇报材料
乘势而上科学发展建立和谐团场—农一师三团汇报材料
农一师三团成立于1956年3月,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与阿瓦提县、柯坪县、阿克苏市毗邻,全团总规划面积77万亩,播种面积14万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占80以上;全团总人口1.75万人,现有基层单位32个。近两年,三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兵、师党委一系列会议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被国家授予“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星火计划——全国首批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首批全国科技试点县”等称号。全团GDP达2.19亿元,较上年增长20,实现利润3400万元,职均收入1.65万元。与2001年相比,籽棉总产增加1153万公斤,增长26.7;庭院经济总产值达1703万元,增长16.6;标畜存栏增加2.15万头(只),增长62。全团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围绕兵师党委决策,理清发展思路
近几年,我们按照兵师党委要求,逐步理清了团场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素质为载体,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建章立制为保证,最终实现“职工管理规模化、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技术信息化、连队组织协会化、团场经营产业化”。
在棉花生产上,加强10万亩优质棉基地建设,推广和实施滴灌节水10万亩,机采棉10万亩,力争皮棉平均单产达到150公斤以上。畜牧业大力实施“千家万户养畜”工程,加快10万只肉用羊基地建设,扶持养殖大户500户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林果业通过荒漠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和自用地种植三大措施,建设2万亩干果基地。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全国信息技术先进团场、兵团红旗团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争创全国先进,使“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二)开拓创新,围绕中心谋发展
1、不断深化改革,提供发展动力
围绕扩大经营自主权,土地固定率达到100%,上缴自理金4546万元,自理率已达98%以上;采取多种形式对基建公司、修造厂、甘草厂进行改革后,累计减亏418万元,为企业增加效益111万元;深化财务制度改革,实施物资比质、比价竞标集体采购和大宗农副产品出售实行拍卖制度,推行项目工程公开招投标制度,实行财务联签,全面实行预算管理,会计实行委派制,各项管理进一步趋向规范化。
2、推进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实力
一是依靠农业高新技术,脚踏实地狠抓棉花。在“棉花稳团”发展理念指引下,积极应用精准农业技术、扩大抗病品种面积、落实高产栽培模式和防虫减灾等多项措施,促使全团12.5万亩棉田,籽棉总产首次突破5000万公斤大关。2004年,实施膜下滴灌技术7.8万亩,平均增产12,涌现皮棉单产150公斤以上棉田7.8万亩;推广新陆中
14、辽棉19、9757等抗病品种6.3万亩,较上年增加4.3万亩,枯黄萎病发病面积下降68;坚持以“水调”为主的生物、化学、肥水、耕作、人工整枝六大综合调控措施,为棉花稳产、高产塑造了合理的群体结构。
二是立足致富职工群众,稳步推进林果畜牧业。以10万只肉用羊基地建设为龙头,以人均5头畜为目标,制定15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职工养畜。目前,全团累计建成以牛、羊、毛驴为主的养殖基地3个,养殖区15个,种羊场1个,新建青贮池3000立方米。各类标畜存栏达5.55万头只,增长4.6,全年共产肉883吨,增长7.6。2004年,造林建园4840亩,果品总产4100吨,完成林果业总产值340万元。
三是庭院经济帮助职工多渠道致富。按照兵团党委“五个必须”要求,划分自用地4645亩,户均2.1亩;大力推进林果草畜一体化建设,把居住区、种植区、养殖区有机结合;实施危旧住房改造工程,创造性地建设了一批“二合一”、“三合一”的“别墅式”庭院,改造面积达到1.84万平方米;全团2700亩自用地争取秋季种植薄皮核桃、桃、杏,间种玉米饲草,形成了“以畜肥田”的发展格局。去年,全团自营经济总户数达到了4038户,从业人员5613人,2004自营经济户均收入4219元,职均收入1367元。
(三)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引进,挖掘发展潜力
积极探索“团办工业民营化、民办工业规范化”道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3年完成项目总投资1.1亿元。2004年,引进580万元新建年产1万吨棉籽加工油脂厂一座,年降低加工费90万元;引资360万元建设8条滴灌带回收再生生产线,年降低生产成本400万元;引资60万元建成废膜回收再生PE管材生产线,年降低管材成本240万元。2004年设计项目18个,正在实施的9个,储备项目14个,已上报项目8个,累计完成项目总投资1730万元,招商引资2503万
元。
(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团场
三团党委坚持以人为本,近三年来,先后投入1.8亿元资金,改善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2004年,投资9700万元,完成了6.3万亩滴灌工程,5公里硬质塑膜双重防渗渠道;投资467万元建设小学教学楼,投资130余万元改造完善医院、幼儿园设施、设备。投资3550余
万元兴建5幢居民楼和文化广场,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建设职工住房4.8万平方米,完成危旧住房改造216户、1.8万平方米,尤其在7连、14连、19连等单位兴建“别墅式”住宅74套,实现种养结合、水电配套,极大改善了职工的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市场经济不断改革的今天,三团党委仍坚持福利于民,坚持平价粮油供应;重大节日给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发放大肉62.6吨、价值94万元,发月饼10吨;人均财政支付转移200元,提供低保金近60万元。
(五)依靠科技,实施“四大工程”促发展
第一,基地示范工程。围绕建设10万亩优质棉基地,与中科院、辽棉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四个专家育种工作站,引进抗病品种试材1000多个,推广种植新陆中
14、辽棉19、9757等抗病品种7万亩次,枯黄萎病发病面积、发病率分别下降45、67。围绕2万亩干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果品,特别是荒漠涌泉灌定植核桃,为治理荒漠提供了成功范例。大力推广冻精冷配、高频繁殖技术,投资70多万元,引进萨福克种羊20只,计划建设种羊繁殖基地80个,以每年改良肉羊1.6万只的速度,用3—5年时间把三团建成10万只肉用羊生产基地。
第二,信息化带动工程。从2003年起,先后投资1998万元,引进推广了地埋式自动化测水测肥渗灌系统、微机决策平衡施肥、农作物病虫害自动监测、智能日光温室、可视农业信息监测、AFS采棉机测产系统等12项农业信息技术,提升了我团科技强团竞争力。在科技连1000亩棉田内,对以上技术进行集成、应用,使每位职工的管理定额提高到200亩,节水
23、节肥8以上,职均产值32万元,职均收入可达6万元。
第三,人才开发工程。借智借脑,与14个科研院所及大学进行广泛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新技术合作项目达23个;聘请专家,组建专家工作站,对棉花枯黄萎病进行重点攻关;引进本科生50名,建立了“专家公寓”和“大学生公寓”,给每个人提供价值2000元的生活必需品,安排他们挂职锻炼,重点对他们进行培养,目前已有6人走上领导岗位。2004年引进大学本科毕业生19名,其中16名充实基层领导班子,担任连队农业技术员、政工员。
第四,素质提升工程。以“2005年基层干部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机关干部全部达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为目标,大力实施各级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目前,各级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已占65。积极开展职工全员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连续2年对职工进行军事训练;组织“职工绿色证书”培训,给全团职工发放《棉花苗期诊断图谱》、《棉花高产栽培》等书籍8000余册,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六)真抓实干,突出重点求发展
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近两年,三团之所以打了翻身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把兵、师党委的决策与三团实际紧密结合,在结合中抓创新,在结合中抓落实,取得了一些实效。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兵、师党委关于结构调整、土地长期固定、两费自理、发展庭院经济、危旧住房改造等方面决策中,始终注意与三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照搬照抄,不唯上,不唯书,始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职工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以确保发展为根本目标。
第二,坚持以制度促管理,确保决策的落实。我们以管理规范化为目标,各行各业自上而下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量化、细化标准,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奖罚兑现。如:农业生产上,我们根据阶段生产特点,对挂钩科室、连队和职工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有落实,把管理措施贯穿到阶段工作的始终,使决策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在结构调整方面,在林果畜牧业及庭院经济发展上,从团领导到连队干部以及每一位职工,人人身上都有任务、有指标,有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党委重大决策的落实。
第三,坚持一个落脚点,致富职工不动摇。在2002年起,全团承包职工上缴指标平均下浮7,团里每年少收1550万元,职均增收3500元的基础上;2004年出台9项兑现政策,给职工让利1160万元,职均增收3480元,通过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强化管理,节本降耗,提高单总产水平,发展庭院经济,使职均收入由2001年的1.2万元提高到2003年的2.35万元、2004年的1.65万元。目前,全团职工银行存款达1.4亿元。全团职工生活富裕,上下形成了求发展、讲稳定的大好局面。
纵观2004年的工作有以下六点成功经验:一是脚踏实地抓棉花是团场的发展之本;二是千方百计抓项目是团场发展之策;三是一心为民办实事是团场发展之重;四是敢为人先抓科技是团场发展之计;五是招商引资办工业是团场发展之力;六是政通人和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2005年工作的思路
2005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525218”,即:确保籽棉总产5000万公斤,力争实现5500万公斤;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5亿元,财务利润2000万元,职均收入1.8万元。
(一)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
1、做大棉花:
一是大力实施六项重点措施。大力实施精准农业技术,实施精准播种7万亩,出苗率达到95左右;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好12万亩滴灌,加大培训职工的力度,提高应用水平,降低用水量,提高单产;大力推广抗病品种。今年主栽中——35品种,大力推广新陆中14抗病品种5万亩,9757抗病品种5000亩,99B抗虫棉、高产品种2万亩;大力推行机械采棉,计划购置大型拖拉机5台,采棉机4台,机采棉3——5万亩;大力改造低产田,清理排渠,挖排治碱,拉胶改沙,治理碱斑,油渣还田,培肥地力,实施低产田改造2万亩;大力推广8项农业信息技术,4300亩自动化滴灌技术、病虫害自动化测报、微机决策平衡施肥、推广视频监测作物技术、自动化测水技术、棉花枯黄萎病变异监测技术、机载地理卫星产量模型信息系统、自动化气象农业应用技术。
二是贯彻落实五条成功经验。始终坚持“矮、密、早、匀、膜”技术路线不动摇;始终坚持以“水调”为中心的综合调控技术不走样;始终坚持以精耕细作为目标的管理措施不偏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达到虫害最低水平;坚持在棉花生长与栽培上树立“先搭丰产架子,后塑造合理株型”的栽培理念,重点抓好“四早、两晚”,促早熟、防早衰。
2、畜牧、林果业做强
第一,畜牧业。以实现10万只肉用羊为目标,今年计划完成6万头只,产肉1000吨,畜牧业增长10以上,力争实现人均5头畜目标,培植养殖大户,以点带面发展畜牧业;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通过人工受精、冻精冷配技术,实现良繁快繁,培养40个专业化养殖户,以每年1万只的速度全面推广萨福克羊的杂交改良,力争2008年实现10万只肉用羊发展规模;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推广“三贮一化”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加大投入,健全动物疫病信息预警预防体系,免疫保护率要达到100。
第二,林果业。今年计划造林建园2000亩;完善林权改革制度,深化林权改革;加速果园标准化建设,加快老果园的更新改造,优化品种品质,全面推广疏花、疏果和套袋技术,提高商品率;对新定植的果园,按照矮化密植要求逐一检查,补栽嫁接到位,尽早见产见效;新建果园确保全部矮化密植。将科技连香梨园租赁给阿克苏安利达公司,建立一个优质果品基地,带动林果业发展;要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开展“一园百畜”活动,以园养畜,以畜促林,林草间作,推进林果草畜一体化。
第三,庭院经济。一是强化“五个引导”:引导职工自用地100定植果树;引导全团100的单位建设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入畜率100;引导职工“一亩园、十亩田”思想意识的养成,加大自用地果树的管理,达到85的成活率;引导庭院同类产品尽快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吸引龙头;引导庭院大户走名、优、特、新的发展路子。二是解决好三个突出问题:解决好眼前和长远利益的兼顾问题,支持职工在自用地里自建“
二、三合一”住房,加速“撤栋并户”步伐;解决好分散经营问题,既要坚持自主经营,更要强化市场、信息、技术、订单服务,使庭院经济从自给自足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解决好考核与考评问题,完善考核机制。依托组培室快速繁殖,智能日光温室培育,大棚生产一条龙工厂化生产线,建立100亩蔬菜大棚基地,种植特色苗木、反季节蔬菜、大棚西瓜等。
(二)以改革为动力,全面落实兵、师“1 3”文件精神
第一,全面贯彻兵团“1 3”文件精神。落实“两扩大”和“16字方针”,两费自理率达到100,土地固定100,结合团场实际,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适度扩大职工承包面积,调整分配制度,缩小干群收入差距,减轻职工负担;进一步发展完善“以丰补欠”资金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效果;扩大土地面积,力争人均承包面积60亩,机采80亩,职均收入1.8万元,合理确定职工上缴指标;适当调减低收入和弱势群体、亏损户的上缴指标确保职工收入。
第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按照兵团党委的部署,稳步推进团场机构改革,积极按协会型组织方式推进改革,成立果业、农机2个协会,畜牧、农业推广2个中心、园林、物资供应、水务、广播电视文化4个工作站,保安和防雹大队以及2个社区管委会等组织机构,剥离的机关部门以会员制与相关群体形成利益共同体。
第三,全面推行水权改革。严格执行“计划用水、统一调度、定额配水、节约留用、超用加价”制度,积极推行水权证,稳步推进水票制。
(三)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促进小城镇发展
争取国家重点小城镇建设项目。2005年争取项目资金2100万元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用于集中供暖、供排水、城镇环行公路建设。投资3800万元积极实施39.8公里干渠、8公里支渠、80公里斗渠硬质双防项目,将极大提高水的利用率。积极落实农一师在三团的通团公路项目,4月份将动工修建三团——阿瓦提——16团——阿拉尔3级公路;并为三团团部——二团——金银川火车站道路做好准备。积极争取抗震安居项目,实施100户“抗震安居”房建设。争取二十八土地治理项目2000万元。完成用电线路改造和滴灌泵站的电力设备安装工作。
(四)以人为本,为职工群众办十件好事
一是加大连队基本建设力度,把重心移向连队和职工,2005年基本拆除土建危房,基本拆除土建办公室,新建连队办公室8幢,彻底消灭危房、土块房。
二是投资6000万元,实施60公里干支斗渠“双防”,最大限度提高三团的水利用率。
三是继续实施滴灌2万亩,全团100的棉田实现滴灌。
四是争取资金2100万元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实现小城镇的集中供水、供暖、排水,新建一条长约3.5公里的环城道路;投资400万元建设胡杨公园;投资70万元铺设商住楼街道彩砖路面。
五是引资240万元实施全团47公里的农电网改造,利用国家项目600万元建设信息化农场。
六是投资200万元对基层单位的自来水管道进行全面更新改造。
七是争取6月份完成小城镇广场建设,为职工提供一个休闲、健身场所。
八是投资100万元种树种草,改造各单位的营区面貌。
九是启动三团——阿拉尔的公路建设,促进对外交流。
十是投资800万元再购买4台采棉机,进一步扩大面积,减轻劳动强度。
(五)以实为本,落实好十项具体的工作
一是落实好棉花生产。随着滴灌新技术的推广,转变好“早播种、早促苗、早灌水、早打顶,晚化调、晚施肥”的技术思路。
二是落实好全面推行滴灌工程具体任务,继续组织实施2万亩滴灌工程,基本农田100推行滴灌技术。
三是落实好机采棉推广工作,再购置4台采棉机,机采面积努力达到5万亩以上,争创全兵团机采棉大团。
四是落实好预算管理。2005年财务管理主要突出抓预算管理,抓好连队制造费的预算管理,强化开支范围;抓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严格定编、定员、定经费;抓好基本建设预算管理,严格预算审批程序;抓好项目预算管理,使用好国债资金。
五是落实好项目建设,积极组织攻关,确保已经立项的2000万元的小城镇建设项目,3980万元干渠硬质防渗项目,8公理硬质防渗项目,80公理U型斗渠防渗项目,2000万元的土地治理项,600万元的农业信息化项目,300万元的科技试点县项目,100万元的种苗基地项目,200万元的退耕还林补贴项目。
六是落实好园林业管理。加强果林地承包合同的落实,实现100买断经营,100交足果树款,加强“林随地走”的农田林管理责任考核,防止农田林管理改革之后放任不管。
七是落实好设施农业高效产业。把科技连的日光温室形象工程点亮见实效,带动家家户户温棚发展,继续实施20个温棚,形成蔬菜业的大市场。
八是落实好奶牛场、种羊场、活畜交易为主体的畜牧业。
九是落实好水权证制度的改革。加强渠系自动化测水,计量到连,加强果林地地下水的打井利用,强化水权奖惩制度。
十是落实好团场机构改革。在春播后,逐步落实好机关科室合并整编,尽快落实社区建设,制定定编预算管理制度。
(六)以科技为本,重点推广应用六项科学技术
第一,充分加强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农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数字化农业推广应用研究所,建设数字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开展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全球卫星定位差分基站,实现精准差分定位。二是建立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团精确的农田地块、水利设施、滴灌系统、土壤养分等数字化管理。三是示范田间土壤样品采集G定位,实现土壤样品采集标准化。四是改造喷雾器、施肥机,示范变量施肥,实现精准施肥。五是示范土壤硬度及电导率测试,监测土壤的盐碱度,确定合理的灌溉压碱方案,对不同地块实行特殊管理。六是加强各单位信息网络建设,给单位配备一台电脑,推动自动化办公和电算化。
第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棉花土地面积的遥感测绘,棉花苗情的分类遥感测绘、棉田土壤旱情遥感测绘,使信息技术真正为棉花生产服务。
第三,加大全程机械化和微机决策平衡施肥实施力度,利用信息技术加大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改造,使信息技术和实现技术有效结合。
第四,在全面推广膜下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自动化灌溉的升级改造力度,解决职工传统灌溉模式,对滴灌实施效果的影响。
第五,以建设“全国科技试点县”、“国家农村信息化基地”为契机,利用三团引进人才的优势,抓住机遇成立智能化农技推广站,构建三团科技创新平台。
第六,努力把科技连真正打造成兵团的现代化农业第一连。
三、春耕春播工作情况
三团2005年的春耕春播工作,以精准种子、精准播种、精准滴灌、精准施肥为重点,大力引进新技术、新科学,推广抗病品种7万亩,精准滴灌10.5万亩,超宽膜、高密度、机采棉播种方式8万亩,引进气吸式精量播种机65台,改造半精量播种机76台,加强种子人工精选和包衣拌种,大力实施棉花行间兼种茴香等一系列措施。
在4月6——11日受低温、降雨等天气过程影响下,今年的春耕春播工作仍较往年提前7——10天完成。目前,全团12.5万亩棉花一播全苗,长势喜人。
以上是我团工作的基本情况,敬请各位领导指正。
第二篇:团场部队工作汇报材料
乘势而上 科学发展 建立和谐团场—农一师三团汇报材料
农一师三团成立于1956年3月,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与阿瓦提县、柯坪县、阿克苏市毗邻,全团总规划面积77万亩,播种面积14万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占80%以上;全团总人口1.75万人,现有基层单位32个。
近两年,三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兵、师党委一系列会议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被国家授予“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星火计划——全国首批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首批全国科技试点县”等称号。全团GDp达2.19亿元,较上年增长20%,实现利润3400万元,职均收入1.65万元。与2001年相比,籽棉总产增加1153万公斤,增长26.7%;庭院经济总产值达1703万元,增长16.6%;标畜存栏增加2.15万头(只),增长62%。全团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围绕兵师党委决策,理清发展思路
近几年,我们按照兵师党委要求,逐步理清了团场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素质为载体,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建章立制为保证,最终实现“职工管理规模化、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技术信息化、连队组织协会化、团场经营产业化”。
在棉花生产上,加强10万亩优质棉基地建设,推广和实施滴灌节水10万亩,机采棉10万亩,力争皮棉平均单产达到150公斤以上。畜牧业大力实施“千家万户养畜”工程,加快10万只肉用羊基地建设,扶持养殖大户500户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林果业通过荒漠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和自用地种植三大措施,建设2万亩干果基地。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全国信息技术先进团场、兵团红旗团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争创全国先进,使“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二)开拓创新,围绕中心谋发展
1、不断深化改革,提供发展动力
围绕扩大经营自主权,土地固定率达到100%,上缴自理金4546万元,自理率已达98%以上;采取多种形式对基建公司、修造厂、甘草厂进行改革后,累计减亏418万元,为企业增加效益111万元;深化财务制度改革,实施物资比质、比价竞标集体采购和大宗农副产品出售实行拍卖制度,推行项目工程公开招投标制度,实行财务联签,全面实行预算管理,会计实行委派制,各项管理进一步趋向规范化。
2、推进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实力
一是依靠农业高新技术,脚踏实地狠抓棉花。在“棉花稳团”发展理念指引下,积极应用精准农业技术、扩大抗病品种面积、落实高产栽培模式和防虫减灾等多项措施,促使全团12.5万亩棉田,籽棉总产首次突破5000万公斤大关。2004年,实施膜下滴灌技术7.8万亩,平均增产12%,涌现皮棉单产150公斤以上棉田7.8万亩;推广新陆中
14、辽棉19、9757等抗病品种6.3万亩,较上年增加4.3万亩,枯黄萎病发病面积下降68%;坚持以“水调”为主的生物、化学、肥水、耕作、人工整枝六大综合调控措施,为棉花稳产、高产塑造了合理的群体结构。
二是立足致富职工群众,稳步推进林果畜牧业。以10万只肉用羊基地建设为龙头,以人均5头畜为目标,制定15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职工养畜。目前,全团累计建成以牛、羊、毛驴为主的养殖基地3个,养殖区15个,种羊场1个,新建青贮池3000立方米。各类标畜存栏达5.55万头只,增长4.6%,全年共产肉883吨,增长7.6%。2004年,造林建园4840亩,果品总产4100吨,完成林果业总产值340万元。
三是庭院经济帮助职工多渠道致富。按照兵团党委“五个必须”要求,划分自用地4645亩,户均2.1亩;大力推进林果草畜一体化建设,把居住区、种植区、养殖区有机结合;实施危旧住房改造工程,创造性地建设了一批“二合一”、“三合一”的“别墅式”庭院,改造面积达到1.84万平方米;全团2700亩自用地争取秋季种植薄皮核桃、桃、杏,间种玉米饲草,形成了“以畜肥田”的发展格局。去年,全团自营经济总户数达到了4038户,从业人员5613人,2004自营经济户均收入4219元,职均收入1367元。
(三)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引进,挖掘发展潜力
积极探索“团办工业民营化、民办工业规范化”道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3年完成项目总投资1.1亿元。2004年,引进580万元新建年产1万吨棉籽加工油脂厂一座,年降低加工费90万元;引资360万元建设8条滴灌带回收再生生产线,年降低生产成本400万元;引资60万元建成废膜回收再生pE管材生产线,年降低管材成本240万元。2004年设计项目18个,正在实施的9个,储备项目14个,已上报项目8个,累计完成项目总投资1730万元,招商引资2503万元。
(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团场
三团党委坚持以人为本,近三年来,先后投入1.8亿元资金,改善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2004年,投资9700万元,完成了6.3万亩滴灌工程,5公里硬质塑膜双重防渗渠道;投资467万元建设小
学教学楼,投资130余万元改造完善医院、幼儿园设施、设备。投资3550余万元兴建5幢居民楼和文化广场,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建设职工住房4.8万平方米,完成危旧住房改造216户、1.8万平方米,尤其在7连、14连、19连等单位兴建“别墅式”住宅74套,实现种养结合、水电配套,极大改善了职工的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市场经济不断改革的今天,三团党委仍坚持福利于民,坚持平价粮油供应;重大节日给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发放大肉62.6吨、价值94万元,发月饼10吨;人均财政支付转移200元,提供低保金近60万元。
(五)依靠科技,实施“四大工程”促发展
第一,基地示范工程。围绕建设10万亩优质棉基地,与中科院、辽棉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四个专家育种工作站,引进抗病品种试材1000多个,推广种植新陆中
14、辽棉19、9757等抗病品种7万亩次,枯黄萎病发病面积、发病率分别下降45%、67%。围绕2万亩干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果品,特别是荒漠涌泉灌定植核桃,为治理荒漠提供了成功范例。大力推广冻精冷配、高频繁殖技术,投资70多万元,引进萨福克种羊20只,计划建设种羊繁殖基地80个,以每年改良肉羊1.6万只的速度,用3—5年时间把三团建成10万只肉用羊生产基地。
第二,信息化带动工程。从2003年起,先后投资1998万元,引进推广了地埋式自动化测水测肥渗灌系统、微机决策平衡施肥、农作物病虫害自动监测、智能日光温室、可视农业信息监测、AFS采棉机测产系统等12项农业信息技术,提升了我团科技强团竞争力。在科技连1000亩棉田内,对以上技术进行集成、应用,使每位职工的管理定额提高到200亩,节水23%、节肥8%以上,职均产值32万元,职均收入可达6万元。
第三,人才开发工程。借智借脑,与14个科研院所及大学进行广泛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新技术合作项目达23个;聘请专家,组建专家工作站,对棉花枯黄萎病进行重点攻关;引进本科生50名,建立了“专家公寓”和“大学生公寓”,给每个人提供价值2000元的生活必需品,安排他们挂职锻炼,重点对他们进行培养,目前已有6人走上领导岗位。2004年引进大学本科毕业生19名,其中16名充实基层领导班子,担任连队农业技术员、政工员。
第四,素质提升工程。以“2005年基层干部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机关干部全部达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为目标,大力实施各级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目前,各级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已占65%。积极开展职工全员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连续2年对职工进行军事训练;组织“职工绿色证书”培训,给全团职工发放《棉花苗期诊断图谱》、《棉花高产栽培》等书籍8000余册,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六)真抓实干,突出重点求发展
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近两年,三团之所以打了翻身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把兵、师党委的决策与三团实际紧密结合,在结合中抓创新,在结合中抓落实,取得了一些实效。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兵、师党委关于结构调整、土地长期固定、两费自理、发展庭院经济、危旧住房改造等方面决策中,始终注意与三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照搬照抄,不唯上,不唯书,始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职工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以确保发展为根本目标。
第二,坚持以制度促管理,确保决策的落实。我们以管理规范化为目标,各行各业自上而下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量化、细化标准,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奖罚兑现。如:农业生产上,我们根据阶段生产特点,对挂钩科室、连队和职工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有落实,把管理措施贯穿到阶段工作的始终,使决策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在结构调整方面,在林果畜牧业及庭院经济发展上,从团领导到连队干部以及每一位职工,人人身上都有任务、有指标,有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党委重大决策的落实。
第三,坚持一个落脚点,致富职工不动摇。在2002年起,全团承包职工上缴指标平均下浮7%,团里每年少收1550万元,职均增收3500元的基础上;2004年出台9项兑现政策,给职工让利1160万元,职均增收3480元,通过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强化管理,节本降耗,提高单总产水平,发展庭院经济,使职均收入由2001年的1.2万元提高到2003年的2.35万元、2004年的1.65万元。目前,全团职工银行存款达1.4亿元。全团职工生活富裕,上下形成了求发展、讲稳定的大好局面。
纵观2004年的工作有以下六点成功经验:一是脚踏实地抓棉花是团场的发展之本;二是千方百计抓项目是团场发展之策;三是一心为民办实事是团场发展之重;四是敢为人先抓科技是团场发展之计;五是招商引资办工业是团场发展之力;六是政通人和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2005年工作的思路
2005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525218”,即:确保籽棉总产5000万公斤,力争实现5500万公斤;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5亿元,财务利润2000万元,职均收入1.8万元。
(一)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
1、做大棉花:
一是大力实施六项重点措施。大力实施精准农业技术,实施精准播种7万亩,出苗率达到95%左右;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好12万亩滴灌,加大培训职工的力度,提高应用水平,降低用水量,提高单产;大力推广抗病品种。今年主栽中——35品种,大力推广新陆中14抗病品种5万亩,9757抗病品种5000亩,99B
;六是投资200万元对基层单位的自来水管道进行全面更新改造。
七是争取6月份完成小城镇广场建设,为职工提供一个休闲、健身场所。
八是投资100万元种树种草,改造各单位的营区面貌。
九是启动三团——阿拉尔的公路建设,促进对外交流。
十是投资800万元再购买4台采棉机,进一步扩大面积,减轻劳动强度。
(五)以实为本,落实好十项具体的工作
一是落实好棉花生产。随着滴灌新技术的推广,转变好“早播种、早促苗、早灌水、早打顶,晚化调、晚施肥”的技术思路。
二是落实好全面推行滴灌工程具体任务,继续组织实施2万亩滴灌工程,基本农田100%推行滴灌技术。
三是落实好机采棉推广工作,再购置4台采棉机,机采面积努力达到5万亩以上,争创全兵团机采棉大团。
四是落实好预算管理。2005年财务管理主要突出抓预算管理,抓好连队制造费的预算管理,强化开支范围;抓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严格定编、定员、定经费;抓好基本建设预算管理,严格预算审批程序;抓好项目预算管理,使用好国债资金。
五是落实好项目建设,积极组织攻关,确保已经立项的2000万元的小城镇建设项目,3980万元干渠硬质防渗项目,8公理硬质防渗项目,80公理U型斗渠防渗项目,2000万元的土地治理项,600万元的农业信息化项目,300万元的科技试点县项目,100万元的种苗基地项目,200万元的退耕还林补贴项目。
六是落实好园林业管理。加强果林地承包合同的落实,实现100%买断经营,100%交足果树款,加强“林随地走”的农田林管理责任考核,防止农田林管理改革之后放任不管。
七是落实好设施农业高效产业。把科技连的日光温室形象工程点亮见实效,带动家家户户温棚发展,继续实施20个温棚,形成蔬菜业的大市场。
八是落实好奶牛场、种羊场、活畜交易为主体的畜牧业。
九是落实好水权证制度的改革。加强渠系自动化测水,计量到连,加强果林地地下水的打井利用,强化水权奖惩制度。
十是落实好团场机构改革。在春播后,逐步落实好机关科室合并整编,尽快落实社区建设,制定定编预算管理制度。
(六)以科技为本,重点推广应用六项科学技术
第一,充分加强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农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数字化农业推广应用研究所,建设数字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开展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全球卫星定位差分基站,实现精准差分定位。二是建立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团精确的农田地块、水利设施、滴灌系统、土壤养分等数字化管理。三是示范田间土壤样品采集GpS定位,实现土壤样品采集标准化。四是改造喷雾器、施肥机,示范变量施肥,实现精准施肥。五是示范土壤硬度及电导率测试,监测土壤的盐碱度,确定合理的灌溉压碱方案,对不同地块实行特殊管理。六是加强各单位信息网络建设,给单位配备一台电脑,推动自动化办公和电算化。
第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棉花土地面积的遥感测绘,棉花苗情的分类遥感测绘、棉田土壤旱情遥感测绘,使信息技术真正为棉花生产服务。
第三,加大全程机械化和微机决策平衡施肥实施力度,利用信息技术加大智能化农业机械的改造,使信息技术和实现技术有效结合。
第四,在全面推广膜下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自动化灌溉的升级改造力度,解决职工传统灌溉模式,对滴灌实施效果的影响。[本文出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以建设“全国科技试点县”、“国家农村信息化基地”为契机,利用三团引进人才的优势,抓住机遇成立智能化农技推广站,构建三团科技创新平台。
第六,努力把科技连真正打造成兵团的现代化农业第一连。
三、春耕春播工作情况
三团2005年的春耕春播工作,以精准种子、精准播种、精准滴灌、精准施肥为重点,大力引进新技术、新科学,推广抗病品种7万亩,精准滴灌10.5万亩,超宽膜、高密度、机采棉播种方式8万亩,引进气吸式精量播种机65台,改造半精量播种机76台,加强种子人工精选和包衣拌种,大力实施棉花行间兼种茴香等一系列措施。
在4月6——11日受低温、降雨等天气过程影响下,今年的春耕春播工作仍较往年提前7——10天完成。目前,全团12.5万亩棉花一播全苗,长势喜人。
以上是我团工作的基本情况,敬请各位领导指正。
第三篇:团场部队工作汇报材料
团场部队工作汇报材料
乘势而上科学发展建立和谐团场—农一师三团汇报材料
农一师三团成立于1956年3月,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与阿瓦提县、柯坪县、阿克苏市毗邻,全团总规划面积77万亩,播种面积14万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占80以上;全团总人口万人,现有基层单位32个。近两年,三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兵、师党委一系列会议精神,树立科学 的发展观,不断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被国家授予“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星火计划——全国首批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首批全国科技试点县”等称号。全团GDP达
亿元,较上年增长20,实现利润3400万元,职均收入万元。与2001年相比,籽棉总产增加1153万公斤,增长;庭院经济总产值达1703万元,增长;标畜存栏增加万头(只),增长62。全团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围绕兵师党委决策,理清发展思路
近几年,我们按照兵师党委要求,逐步理清了团场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素质为载体,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建章立制为保证,最终实现“职工管理规模化、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技术信息化、连队组织协会化、团场经营产业化”。
在棉花生产上,加强10万亩优质棉基地建设,推广和实施滴灌节水10万亩,机采棉10万亩,力争皮棉平均单产达到150公斤以上。畜牧业大力实施“千家万
户养畜”工程,加快10万只肉用羊基地建设,扶持养殖大户500户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林果业通过荒漠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和自用地种植三大措施,建设2万亩干果基地。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全国信息技术先进团场、兵团红旗团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争创全国先进,使“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二)开拓创新,围绕中心谋发展
1、不断深化改革,提供发展动力 围绕扩大经营自主权,土地固定率达到100%,上缴自理金4546万元,自理率已达98%以上;采取多种形式对基建公司、修造厂、甘草厂进行改革后,累计减亏418万元,为企业增加效益111万元;深化财务制度改革,实施物资比质、比价竞标集体采购和大宗农副产品出售实行拍卖制度,推行项目工程公开招投标制度,实行财务联签,全面实行预算管理,会计实行委派制,各项管理进一步趋向规范化。
2、推进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实力 一是依靠农业高新技术,脚踏实地狠抓棉花。在“棉花稳团”发展理念指引下,积极应用精准农业技术、扩大抗病品种面积、落实高产栽培模式和防虫减灾等多项措施,促使全团万亩棉田,籽棉总产首次突破5000万公斤大关。2004年,实施膜下滴灌技术万亩,平均增产12,涌现皮棉单产150公斤以上棉田万亩;推广新陆中
14、辽棉19、9757等抗病品种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枯黄萎病发病面积下降68;坚持以“水调”为主的生物、化学、肥水、耕作、人工整枝六大综合调控措施,为棉花稳产、高产塑造了合理的群体结构。
二是立足致富职工群众,稳步推进林果畜牧业。以10万只肉用羊基地建设为龙头,以人均5头畜为目标,制定15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职工养畜。目前,全团累计建成以牛、羊、毛驴为主的养殖基地3个,养殖区15个,种羊场1个,新建青贮池3000立方米。各类标畜存栏
达万头只,增长,全年共产肉883吨,增长。2004年,造林建园4840亩,果品总产4100吨,完成林果业总产值340万元。
三是庭院经济帮助职工多渠道致富。按照兵团党委“五个必须”要求,划分自用地4645亩,户均亩;大力推进林果草畜一体化建设,把居住区、种植区、养殖区有机结合;实施危旧住房改造工程,创造性地建设了一批“二合一”、“三合一”的“别墅式”庭院,改造面积达到万平方米;全团2700亩自用地争取秋季种植薄皮核桃、桃、杏,间种玉米饲草,形成了“以畜肥田”的发展格局。去年,全团自营经济总户数达到了4038户,从业人员5613人,2004自营经济户均收入4219元,职均收入1367元。
(三)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引进,挖掘发展潜力
积极探索“团办工业民营化、民办工业规范化”道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3年完成项目总投资亿元。2004年,引进
580万元新建年产1万吨棉籽加工油脂厂一座,年降低加工费90万元;引资360万元建设8条滴灌带回收再生生产线,年降低生产成本400万元;引资60万元建成废膜回收再生PE管材生产线,年降低管材成本240万元。2004年设计项目18个,正在实施的9个,储备项目14个,已上报项目8个,累计完成项目总投资1730万元,招商引资2503万12全文查看
第四篇:部队半年工作汇报
XXX半年工作汇报
半年以来,我连党支部在上级党委和机关的领导下,结合本单位建设实际,大力加强连队全面建设,确保了行车安全,完成了教学保障、夏季装备换季、“XXX2012”战术演习等大项任务。
一、基本情况
我连共有XXX人,干部XXX人,士兵XXX人(士官XXX人,义务兵XXX人)。其中:四级军士长XXX人;上士16人;中士13人;下士11人。上等兵17人。党员40人,干部党员XXX人,战士党员XXX人(预备党员XXX人)。
二、半年来取得的成绩
4月份团军事技能比武中XXX获三公里第一名、连长XXX获队列指挥第二名、XXX在学院第一届运动会中获得举重第一名、换季先进连队、6月份团拔河比赛第一名、在军区进行的七一表彰中获得先进党支部、“XXX2012”战术演习,全连共有38人参加,其中干部3
人,驾驶员33人,修理工3人。XXX
连队从落实一日生活制度、查铺查哨制度以及请销假制度等制度入手,严抓连队的日常管理工作,特别是着重加强人员课余时间的管理、岗哨履行职责。连队的内务、岗哨履行职责都有了较大的改观。
上半年主要工作
半年以来,支部时时把团结放在工作的首位。严格按照《政工条例》和《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来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在调配班长、评选先进等事关士兵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在战士中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在抓党员队伍建设方面,连队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和计划开展组织生活,搞好党员教育管理,通过严格的组织生活,解决好党员思想上入党的问题。
连队强化了党支部对团支部和军人委员会的指导,党支部指导团支部和军人委员会大力开展适合连队特点的学习成才活动,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完成各项任务中的突击作用,涌现出任玉奇、崔传玉等先进个人。军人委员会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和春节、五一等节假日在战士们中间广泛开展篮球、CS
比赛以及推车入库等战士感兴趣并与我连专业结合紧密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战士们的业余生活,强健了官兵的身体。
为保证演习车辆的安全,连队在演习准备初期成立了演习安全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安全防事故措施,确定了各波次负责人和安全员,签订了《安全防事故责任书》教育全连官兵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注意安全”,时刻绷紧安全弦。演习中,连长严密组织“一日一会”制度,妥善调配好次日车辆保障分工,反复强调“安全驾驶十不准”的重要性,督促驾驶员一定要做到心系安全。在演习过程中,所有人员一直保持联络畅通,互相探讨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有重点的做好安全预想预防,每组都加大检查与监督的力度,并根据安全工作责任制,依据职责分工,承担安全责任,保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四、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保障多,人员进返场频繁,对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内务、形象和一些细小工作抓的力度很大,但是效果不明显。
(二)连队干部少,在没有大项活动时,我连还能严格落实教学保障中干部跟班制度,如果院内有大项活动时,往往不能落实跟班制度。
(三)两场地文化器材、活动场地都受限,去场地参与保障的官兵业余生活单调。
(四)我连人员多,空间少,文体器材短缺,除一张旧乒乓球台外,功放与音响也因年久已经不能使用,连队没有其他的文体娱乐器材。
六、对团队发展、学院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当前各种通知中,经常要求全单位人员观看校园网上某某视频,但目前为止,仅坦克三连给战士配有公用电脑并连接军网,其余连队均只有连部一台电脑可连接军网,无法有效组织集体进行学习。建议将视频资料刻录为光盘下发或在校园网中设置为可下载资源。
(二)将消耗型器材不按照建制发放,而与连队人员数量成正比,防止由于连队人员比例不同,造成“福的撑死,穷的饿死”。
(三)发放文体器材补充连队因器材报废导致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
XXX连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团场改革情况调研检查工作汇报
三十六团2013年团场改革工作汇报
根据师、市党委政研室的安排,就我团贯彻落实师、市党委十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化团场内部改革的基本做法向本次调研检查座谈会进行汇报,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农业种植情况
(一)2013年农林业种植基本情况
三十六团2013年种植总面积7.11万亩。其中棉花面积1.51万亩,红枣面积5.6万亩(其中戈壁滩生态经济林2万亩)。农林业一线承包职工916人,其中棉花承包职工320人,果园种植职工596人。生资费自理总额7300万元,其中棉花1900万元,亩均1258元,果园5400万元,亩均1500元。棉花、果园种植费用实行全额自理。
我团在保障全团职工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有计划的逐步实施退棉进枣工程,红枣种植面积由原来的6000亩地,增加到2013年的54000亩地。
1、在退棉进枣工程实施过程中,把好地退出来种红枣,实现了一播全苗,园像整齐,为红枣丰产打下了基础。
2、从政策上给予优惠,退棉进枣承包职工前两年免交土地承包费,团允许进行枣棉套种,棉花收入为承包户所有解决了职工新建园的收入问题,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
了投资信心。
3、从2013年开始,果园土地承包费由过去交钱调为上交实物。根据不同的土地等级确定上交实物的标准,最高100公斤/亩,最低60公斤/亩,逐步缩小果农与棉农的收入差距,一线承包职工在承包政策上逐步调整。趋于平衡。
4、认真扎实地做好“五清”工作,通过土地面积的清查,承包合同的清理,全团新增种植面积7000亩地,对外来承包土地的非团场户籍人员,承包的地进行了清缴,确保了团场土地资源为团场职工增收、增效。
5、对土地条件差,肥力贫脊的戈壁滩生态经济林实行对外公开发包,发包给有经济实力的公司,实行公司化经营,我团2万亩戈壁滩经济生态林分别发包给若羌金泉枣业公司和好想你枣业集团公司,实行了公司化经营。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大量的优质土地用于种植红枣,在前两年团场免去承包职工给团场交土地承包费,且团场全额给职工承担了团场应承担的“五保三费”。定额承包地土地承包费收入总额,不足支付团场职工的 “五保三费”。
2、一线职工收入增长快,二、三线职工收入偏低,服务行业工作没有人愿做。果园承包职工要求将果园的地上林木产权归承包人所有,在产品销售上不服从团场的统一销售管理。
(三)针对团场在深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所做的几点工作。
结合我团贯彻师党委十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在积极探索统分结合的多种实现形式,有效解决职工自身受益费用刚性增长和两个限额减负要求之间的矛盾,农业人口比重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土地长期固定与农业结构调整之间矛盾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1、组织全团干部、职工分层次认真学习师党委十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黄政委的工作报告,统一思想、吃透精神,把握团场2013年改革的基本方向,机关干部、连队支部一班人都能够知晓师党委的工作大局。团党委根据师、市十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调研,制定了经济责任制,经过三下三上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种植单位根据责任制规定与承包职工签订承包合同。
2、在有效解决职工自身受益费用刚性增长和两限减负要求之间的矛盾上攻坚克难。近几年,团场通过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实施了退棉进枣,积极探索寻求解决矛盾的政策途径,在特色林果业生产上寻求解决刚性增长与两限减负的突破口,及时调整了林果业种植承包职工的土地费交费标准。实现了由交钱变为交物的重大转折。实现了团场增收,职工增效,逐步缩小了农工与非农职工的收入差距。通过改
革的措施解决了这一突出的矛盾。预计2013年全团可缴收红枣700吨。红枣总产干果8000吨。
3、针对农业人口比重高,就业压力大和规模经营相矛盾的特点,适时调整职工承包政策,实现多数人种少数园,使团场承包职工家家户户有一份枣园,实现了棉亏枣补,保证了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化解了一线棉、枣承包收入不平衡的矛盾。棉花承包职工2013年平均每亩上缴费用减少12公斤,亩减近100元。
二、深化团场改革工作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兵、师党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团场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质量,实现资本经营利润最大化,确保两个率先、两个力争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兵团深化团场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三十六团深化团场内部改革实施方案。团场成立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政委、团长任组长,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现改革方案已基本确定,待报师审批后实施
(一)机构设置
成立国有资产经营监管机构。团场注册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公司设综合办公室、财务审计部、资本运营部、产权管理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注册、人事安排等工作由团党委常委副团长李红英具体负责。
(二)通过团场授权,由团国资公司履行团场对外投
资,形成国有股权出资人代表职责,负责整合、组建团场参股企业经营公司。
团场参股企业经营公司下辖:
1、钾盐开发公司。
2、子母河枣业公司。
3、沙石料经营公司。4.米若水库投资公司。
钾盐开发公司、子母河枣业公司、沙石料经营公司米若水库投资公司四个团办工业企业从团场彻底分离出来,按照《公司法》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由原来的团场行政经营管理改为公司法人经营管理,按照国有资产日常的生产管理,按市场规则由公司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团场只按照国有资产参股的比例,享有利益和承担风险。钾盐开发公司、子母河枣业公司、沙石料经营公司的现任领导。团将行政职务存入档案,他们将以独立法人的身份,按照公司法经营。钾盐开发公司、子母河枣业公司、沙石料经营公司、法人及其管理层的其他管理人员,按照公司的职能及生产经营要求,确定岗位获取报酬和利益,实行基础年薪加效益收入工资制,其收益分配按照公司章程由公司承担。效益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公司法人三年一个任期,任期内公司法人的基础年薪、效益工资当年清算,核发70%,每年余留效益工资的30%,任期结束综合考评,按完成任期
目标比例发放。
三、元职工多增收
为贯彻落实兵团党委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部署,根据师、市党委要求,三十六团党委高度重视职工多元化增收工作,组织机关、单位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广泛听取提高职工承包收入,实现职工多元增收的建议,在集思广议的基础上,团党委常委召开两次专题会,研究部署职工多元增收“三年攻坚”计划,确定攻坚目标,下达增收任务,制定三十六团党委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实施方案,确定增收目标。
(一)确定职工多元增收目标。
团党委计划2013年在二师率先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16年率先在二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6年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268万元,人均收入达到43652元。力争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名列全师农牧团场第一。2013年全团职工人均多元增收达到4000元以上,2014年达到6000元,2015年达到8000元,2013年全团工人1631人,全团职工多元增收累计达到900万以上。2014年全团职工累计增收1250万元以上,2015年全团职工累计增收1600万元以上,这是全团的总体目标。团实现职工多元增收的主要目标是如何促进二、三产职工的多元增收,解决农林承包职工和二、三产职工收入差距的问题,因此多元增收政策要向二、三产业倾斜,工作重心要向 二、三产业职工增收转移。
二、三产业职工220人,多元增收的目标是到2015年多元增收占年总收入的50—60%达到人均20000元以上。制定增收的具体措施12条。
(二)建立考核机制,促职工多元增收见实效。党委要求全团各建制单位党支部,要成立职工多元增收领导小组,指定一名领导专项负责此工作。制定单位职工多元增收三年攻坚计划。要首先落实全团职工2013年职均增收4000元目标,规划好2014职均承包、工资外增收6000元、2015年职均承包外、工资外增收8000元的目标。
二、三产业单位,要在团整体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攻坚克难,力争多元增收到2015年占总收入的50%以上,要结合单位特点与实际,分门别类选择好、落实好促进职工增收的项目。其次是做好组织服务,登记造册和数据统计整理工作。
团党委在年终将对单位职工的增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效绩考核收入20%挂钩。同时对完成增收目标的单位,团奖励第一名8000元;第二名6000元;第三名4000元。对没有完成增收任务的单位,最后一名罚8000元;倒数第二名的罚6000元,奖罚标准党政主要领导50%(具体分管领导占30%),其他成员50%。
团党委要求机关各部门,全团各单位高度重视职工多元化增收工作,认真抓落实,做好各方面的协调组织工作,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实干富民,为团党委确定的两个率先,两个力争目标的实现同心同德,积极谋划,努力工
作。确保团党委职工多元增收“三年攻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以上是三十六团2013年团场改革重点工作基本情况汇报,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导。
第二师三十六团
2013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