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经济税收情况调研材料
为切实摸清我市税源结构状况,初步分析经济发展与税收的关系,了解本市的行业税负情况,我们于近期展开了一次经济与税源的全面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济发展推动税收总量增加
1994年来,随着全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新征管法的实施,**经济建设和国税事业有了巨大腾飞。十年来国税共组织税收收
入209315万元,从94年的9951万元上升到2003年的35821万元,翻了近两番,年年圆满完成省局下达的各项税收任务,占财政收入534794万元的39.14%,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税收随经济波动而起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三年gdp增长率有升有降,2001年gdp增长率达28.05,而国税收入增长率为-3.39,与gdp增长率异步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2001年与2000年相比,油田原油产量从70万吨减少到65万吨,平均价格从1500元/吨降到1200元/吨,原油基本无利润可言,与2000年相比所得税减少6000万元左右,同时增值税减少3500万元,这样使国税收入同比减少,呈负增长状,造成税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异步。2002年、2003年税收增幅与gdp基本增幅同步,体现出我市税收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
2、经济与税收收入的主导移位。我市从经济类型来看,非国有经济提供的税收发展迅速,股份制经济已成为我市税收收入的主导。近5年来,我市国有、民营经济稳步发展,股份制经济和涉外企业日益增多,各种经济成份全面发展。股份制经济提供的税收占国税收入比重已由1999年的13.5%迅速上升至2003年67.14%,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提供的税收所占比重由1999年的69.98%降至2003年的20.62%。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税负明显高于非国有经济,内资企业税负高于外资企业。通过上表,我们对不同类型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与其税收收入贡献率进行比较,以衡量这两个比重是否匹配。199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创造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5.9%,其税收收入贡献率却高达76.35%,国有经济承担了国家绝大部分的税收任务。与此相对应,非国有经济创造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4.1%,其税收收入贡献率仅为24%。到2003年这一现象稍有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创造的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9.8%,税收收入贡献率为69.87%,非国有经济创造的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0.2%,税收收入贡献率为30.13%。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税负明显高于非国有经济的税负水平。涉外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9年3.3%上升至2003年的4.45%,而其税收收入贡献率仅由2.53%上升至2.67%。这说明在整个税收收入的分配格局中,由于国家对涉外企业在税收政策上的倾斜,给予了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造成涉外企业的税收负担率要低于内资企业。
3、全市税收增速快于经济增速。2001年两税与gdp弹性系数为0.87,而02、03两年为1.61、1.19均在1以上,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增速,主要原因:
一是政策因素。从2000年来,国税开征“个人利息所得税”,使税收收入每年增收1000万以上,2001年、02、03年分别征收“个人利息所得税”1273万元、1582万元和1802万元。
二是本市经济发展所致。2000年后,我市经济从低谷开始回升,我市纳税大户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扭亏为赢,2000年入库企业所得税11820万元,2001、2002、2003年分别入库企业所得税5674万元、4151万元、4200万元。**制药是我市一家上市企业,由于上市引来了大量资金,通过几期技术改造和设备改造使产品种类和质量上了新台阶,在全国同行业中占居较大优势,三年来入库税收分别为695万元、768万元、1168万元,比2000年480万元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华盛铝电和江钻股份是我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的代表企业,三年来这两个企业累计入库税款分别为5189万元、9830万元,为我市税收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加大征收管理力度。一直以来,我市国税系统始终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政策为方针,大力推进依法治税,打造“申报纳税、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微机监控”新的征管模式,改善税收环境,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依法办税;宣传税法以提高国民纳税意识,依法纳税。信息技术是税收征管强大的工具,从五年前我市国税系统城区就试行电子申报缴款,税款直达,为纳税人提供了方便,使税收申报及时快捷,通过纳税人预存税款,减少了税务部门一定工作量,同时可保证税款及时划解入库,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抓征管质量一直是我税收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通过对基层申报率、入库率等指标的考核,管理与效益挂钩,职务与责任结合,加强重点税监控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和稽查工作的力度,压缩陈欠,杜绝新欠增加了税收,对税收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部份“虚收”税款。
4、百元gdp两税含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1年、2002年、2003年三年全省百元
gdp两税含量平均为3.9、3.98和4.14,而我市分别为2.85、2.97、3.0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一是“两税”税源减少,2001后,我市消费税源骤减,油田石化厂按国家政策停产倒闭,从2001年入库消费税2197万元下降至2003年的349万元,且三年来都是收的往年存欠。二是我市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含量不高,从上表看,工业增加值2001年同比下降18.4%,2002年同比下降14.89%,2003年同比有所回升,三年来我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含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数值见下图),同时工业环节欠税较多。三是商业企业的激烈竞争至使商业企业的毛利率大幅下降,商业税收占总税收含量减少,同时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含在不缴纳增值税的饮食业,也影响了我市百元gdp两税含量。
二、税收政策变化改变了税源结构
1、增值税、消费税税源情况:“两税”额逐年上升,其中增值税上升势头可喜,而消费税骤减,占总收入比例从7.32%下降到1.68%;原因是:根据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2001)第6期会议纪要精神,该厂已于2001年11月25日关闭,停止生产,原加工原油计划17万吨拨给荆门炼油厂。该厂多年来,一直我市的纳税大户,每年加工原油17万吨,实现入库消费税1800万元左右,增值税1300万元左右。该厂的关闭,使一些依赖于石油化工厂的附属企业如江汉油田石化实业公司、江汉油田三江石化实业公司、江汉油田三江石化实业公司油脂化工厂等诸多企业也将随时之关闭。这样,该化工厂的关闭使我市税源直接减少“两税”3300万元左右,其中消费税源1800万元。
2、营业税源情况: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文件,从2000年起,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在国税所纳营业税税率从3%点按每年下降一点执行,到2003年后国税无营业税可纳。营业税入库从2001年384万元下降至2003年0万元。
3、企业所得税税源情况:全市现有企业所得税征管户151户,监管企业17户,在征管户数中,2002年元月一日以后新办企业113户,原有企业21户。省局下达我市全年所得税收入计划6000万元,共完成4302万元,占年收入计划71.7%。我市的主要所得税税源大户为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钻股份公司**制造厂、湖北省烟草公司**分公司、中石化湖北石油公司**分公司等企业。企业所得税税源结构中,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和江钻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厂,这两户企业占我市所得税收入的96%。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全年共入库所得税4200万元。江钻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厂是从2002年10月划归我市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划归我市征管后共入库税款1035万元。
4、个人利息所得税情况:从2000年下半年开征个人利息所得税以来,累计入库5303万元,该税种税源稳定,总体呈上升趋势。
5、从级次上看市级收入比重加大
三、税源相对集中,地区、企业、行业、经济类型之间差异明显
我市税源分布呈现出四个特点:
1、地区差异
税收主要来源于油田地区,从表中可看出:我市税源主要集中在油田地区,油田地区是我市税源的主体,对我市税收起支柱作用,三年来累计入库税款69978万元,占我市三年总收入97472万元的71.79%,三年来油田税收占总收入比例有一定下降,从76.05%降至2003年的68.86%,主要是**地方企业有了新的发展,城区部份企业经济状况好转,部份乡镇新起了一些小型企业,这些小税源对我市税收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油田地区的税款入库直接影响我市整体税收情况。油田地区代表企业有: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油田财务处、江钻股份、油田盐化工总厂和油田昊江公司,2001至2003年,三年来这五家企业累计入库税收为21452万元、20786万元和22333万元,分别占油田3年来税收总额22845万元、22468万元、24665万元的93.9%、92.5%、90.55%。园林城区是我市需要重点培植税源的地区,三年来城区入库税收占全市总税收比例逐步上升,由2001年的9.14%上升到2003年的15.52%,该地区代表企业有:**制药、**市供电局、**市烟草公司、**市棉花公司、**市石油公司。乡镇税源是我市税源的补充点,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我市19年乡镇、场、办事处每年入库税款占总收入在15%以下,三年来,这部份税收占总额比例处于上升状态,主要是部份乡镇企业有一个新的发展,乡镇企业的代表企业有:华盛铝电有限责任公司、金港化学科学有限公司。
2、企业差异
税收主要来源少数重点企业,重点纳税户是我市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我市总收入的80%以上。省局和市委市政府都很重视重点企业的管理和监控,近几年来,纳入全市重点管理的企业有:晶鹏纺织、环保集团、园林青集团、**制药、化工总厂、金港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幸福实业、华盛铝电、化肥厂、亚利服饰、**盐化厂、摩托车厂、瑞康药业、东方机械厂、江赫医用材料厂(市直企业十六家),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油田财务处、江钻股份、油田盐化、昊江公司、利达公司、供电局、烟草公司、棉花公司、石油公司、江汉棉纺。抓好这些企业的管理和监控,摸清掌握了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就等于抓到了我市税收税源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掌握了我市税源的家底,局领导十分重视重点税源的管理工作,多次反复在会议上强调要抓好重点税源户的管理。总局和省局也十分重视重点纳税户的管理工作,2003年我市纳入省重点纳税户管理的企业有:湖北省烟草公司**市公司,**市供电局,幸福集团铝材厂,湖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石油钻头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厂,湖北华盛铝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盐化工总厂等8家企业。
3、行业差异
我市税收主要来源集中在少数行业,从上表可看出:我市税收主要来源于制造业和采矿业两个行业。其中:制造业税收占增值税总收入的比例从2001年的37.8%上升到2003年的52.20%;采矿业税收占增值税总收入的比例从2001年的46.53%上升到2003年的35.23%。在制造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成为我市重点行业,该行业三年来共入库增值税14182万元占三年增值税总额76149万元的18.62%,这部份税收来源于江钻股份和华盛铝锭两家企业。在采矿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成为我市重点行业,该行业三年来共入库增值税30619万元占三年增值税总额的40.21%,这部份税收来源于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的原油开采。
4、经济类型差异
十年来我市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税收结构也相应改变。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市税收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几年来,股份制企业占我市税收比重越来越大,取代了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国有、集体企业税收比重呈下降趋势,而港澳台外商、私营企业比重略有上升,成为我市税源不可忽视的重要部份,前景十分远大。民营经济税收增长缓慢。至2003年底,我市国税部门登记个体工商户4281户,私营企业88户,实现国税收入3419万元,仅占全市入库税收的9.54%,而全省民营经济税收占国税收入比重为28.2%,而且5年间全市民营经济税收增长仅为51.7%,也大大低于五年来全市国税税收增长率。再加上民营经济往往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税务机关只能对其采取定额征收的方法,目前普遍存在核定税额偏低现象。如此,势必减少民营经济在税收收入中的份额。
四、同全省税收负担率比较我市宏观税负偏低
1999年我市税收负担率为2.86,全省为4.43,2003年我市为3.82,全省为4.8,均低于全省指标。从掌握资料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大的消费税源,由于江汉油田石化厂因政策因素关停,使我市失去主要的消费税源,消费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13.7%降至2003年的1.68%,而全省的平均比重为14.2%。
2、第二产业gdp中,工业附加值低,对增值税影响较大。全市2003年工业总产值为11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仅为37.26亿元,工业附加值率不足33.3%。
3、部分乡镇统计上报的gdp中水分较大,导致税收负担率下降。
4、商业企业税负率低于平均水平。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市商业企业税负率低于平均水平。2002年商业企业增值税税负率为2.99%,2003年商业企业增值税税负率为2.27%。造成商业企业税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一是管理理念与经济环境有待进一步结合。中央要求在三年内使县级财政状况根本好转,而近年来,经济增长向大城市集中,中小城市及农村成了大城市工业品的重要消费市场,但居民消费的产品所负担的税收被大企业通过转移定价和结算方式转变等方法集中到了大城市,现行总分支机构纳税地点规定与这一大环境并未有机结合,产地与销地税收利益分配问题应引起重视。二是政策背离经济现状。民贸供销企业已经名存实亡,其优惠政策依然保留;根据现行政策规定,企业购进免税农产品所开具的收购发票、从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农产品取得的普通发票可依据票面数据按13%抵扣进项税额,企业购进的农业产品是按不含税价格计算进项税额的,当进销价格倒挂时,企业仍有盈利,并有留抵税金。这两条措施导致民贸企业及农产品经营企业税负很低。三是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管理漏洞。农产品和运费进项税额的抵扣以及废旧物资销售发票开具难以控制。从事农产品收购加工的纳税人,其收购凭证是自行开具的,开具的收购发票是否真实难以界定。一些纳税人采取加大收购数量、提高收购等级、扩大收购金额的办法,虚开收购凭证,骗抵进项税额,导致税负低下。四是税收优惠政策过多影响税负率。目前,涉及减免税的税收优惠政策既有法定减免、特定减免、临时性减免,又有针对出口企业的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环节太多,手续繁杂,漏洞也比较大。造成税负低下还影响了税收秩序,造成税负不公和不正当竞争等种种弊端。
5、个体和私营企业税收是本市的薄弱环节。主要原因:一是漏征漏管现象的存在导致部分税源流失。目前,由于国税部门机构收缩,对一些偏远地方的日常监控管理相对较弱,对一些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地下经营行为难以控管到位;另外,由于城镇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流动性较大,变动频繁,税务机关的监控手段有限,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漏征漏管的现象。这些都导致了部分税源的流失。二是税款征收的力度不够。一方面个体户的核定税额偏低。由于个体工商户建账建制的水平较低,我们目前对个体户还只能采取定期定额的征收方式,在核定税额的过程中,对纳税人的应税收入只能通过估算,考虑到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承受能力,核定的应纳税额与其实际应承担的税负相比都较轻。从我们今年对摩托车销售市场的税负调查情况来看,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率只有0.97%左右,大大低于法定4%的征收率。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的欠税较大。目前,我市有些企业由于经营状况欠佳,实现的税金难以全部入库,形成较大数额的欠税。三是个体户起征点的调增影响了部分税基。通过两次调增个体户增值税起征点,我市实际纳税的个体户大大减少,目前我市应纳增值税的个体户共有4700户,起征点调整以前,这些纳税人都不同程度地缴纳了税款,起征点调增后,达到起征点的只有924户,只占调整前的19.66%,按照调整前的定税标准,个体税收月税源减少了309195元。四是部分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目前,国家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管理采用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控管措施,有效地规范了一般纳税人的税源监控和征收管理。但对于一些小规模企业,由于大多数都是私营企业,财务制度都不是很规范,税务机关又没有一套很好的办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不少企业采取少申报的方式偷漏税款,也造成了一些税源的流失。
第二篇:民营经济地方税收情况调研
石家庄市民营企业地方税收增长情况调查
张志平
2009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4万亿元投资影响,在全市民营企业税收(含国税)总体减收(下降2.53%)的形势下,受省会“三年大变样”及行业振兴规划直接拉动,石家庄市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地方税收逆势而上,实现了较高增长,在全市地方税收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民营企业受政策和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也给地方税收整体增长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笔者对全市民营企业税收实现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民营企业税收保持较快增长且结构合理
2009年,我市民营企业共实现地方税收55.76亿元,同比增收8.03亿元,增长16.82%,增幅高于平均增幅0.31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地方税收的51.8%,比上年也提高了0.1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税收比重图
私营
13.4
个体经营
20.0外商独资6.4港澳台商独资3.1
混合经济中民营
部分57.1从民营企业税收结构看(见上图),混合经济中民营企业部分实现税收31.82亿元,占民营企业税收的57.1%;个体经营企业实现税收11.15亿元,占民营企业税收的20%;私营企业实现税收7.45亿元,占民营企业税收的13.4%;外商独资企业实现税收35935万元,占民营企业税收的6.4%;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实现税收17481万元,占民营企业税收的3.1%。
从民营企业增长情况看,除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外,其他四类企业均实现了增收。其中混合经济中民营企业比上年增收41125万元,增长14.84%;个体经营企业比上年增收22641万元,增长25.49%;私营企业比上年增收15049万元,增长25.33%;外商独资企业比上年增收7608万元,增长26.86%。港澳台商独资企业比上年减收6140万元,减少25.99%。
从各单位入库情况看,在全市26个征收单位中,除高新局等4个单位减收外,有22个实现增收。其中增收较多的单位有:裕华局增收19175万元,增长61.6%;藁城局增收9968万元,增长36.5%;桥东局增收8319万元,增长24.3%;辛集局增收6910万元,增长23.2%。在减收的4个单位中,高新局减收额最大,减收13522万元,减少30.2%,赞皇、无极、新乐三个局减收较少。
二、民营企业税收虽然总体增长但含有隐忧
2009年,民营企业虽然实现了增收,但从民营企业税源基础、增减收因素等情况分析,民营企业发展形势并不乐观。
一是在经济转好形势下,民营企业税收随地方税收总体增长水涨船高。2009年,我市地方税收总体增长16.51%,民营企业税收增长16.82%,增幅略高于平均税收水平,总量占总税收的51.8%,超过半数。从税收总量和增幅看,民营企业与全市地方税收总体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二是建安房地产业对民营企业税收增长拉动显著。2009年,建安房地产业占我市税收总量的比重为28.44%,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50.2%。其中建筑业增幅为38.55%,房地产业增幅为29.26%;而在民营企业,建安房地产业占民营企业税收的32.25%,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更高达58.94%。其中建筑业增幅达41.24%,房地产业增幅达30.98%,均高于平均增幅。表明民营企业受国家投资和省会“三个大变样”影响更大。
三是税收政策调整和强化征管措施拉动增收。税收政策调整影响最大的是炼油厂,炼油厂因消费税政策调整增收9549万元,仅这一户企业就占民营企业税收增长的11.9%。车船税受征管方式转变及车市行情较好影响,总体增收10383万元,按民营企业占税收比重51.8%计算,民营企业车船税增收5378万元,占民营企业税收增长的6.7%。餐饮业受定额调整影响增收5668万元,该行业中民营企业占主体。另外,强化分税种、分行业征管对民营企业税收增长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是一次性税源占民营企业税收比重较大。一次性税源主要体现在个体经营税收。个体经营企业实现税收111457万元,同比增收22641万元,增长25.49%。主要是在省会“三年大变样”中,个人从事建筑安装等劳务较多,代开票入库临时税款增多。其它较大的一次性税源有: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收回职工股入库个人所得税3867万元,辛集市宾馆破产转让房产入库1507万元,正元化工因上市入库一次性分红1111万元。一次性税源增收额在民营企业增收额中超过40%。
五是民营企业增收主要体现在部分重点税源大户。比如私营企业增收15049万元,其中南海、嘉柏等4户房地产企业增收8925万元。外商独资企业增收7608万元,其中移动石家庄分公司增收4238万元,天山和顺驰房地产各增收1553万元、1418万元。混合经济中民营企业增收41125万元,其中除炼油厂增收9549万元、东华金龙增收4282万元外,计经、国大等8户房地产企业增收24390万元。另外,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减收6140万元也集中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石家庄分公司,两家企业各减收4255万元和1735万元。
三、民营经济税收发展后劲充足且大有希望
一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给民营经济营
造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民营企业已占我市地方税收的一半以上,对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拓宽社会就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扶持、舆论宣传等措施,给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使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为全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强化税收征管,使民营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相适应。财政、发改委、国土资源、国税、地税、房管等政府经济部门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定期通报、协调项目规划、投资等信息,并通过审批、核算等环节联合控管,应收尽收,使经济投入转化为税收增长。特别是对建安、房地产等一次性税源项目要全程监控,实现税收立即入库,防止税款流失。
三是严格落实各项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在落实税收政策上,对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要一视同仁,在规范执法的同时,重点做好税收咨询和纳税服务,给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对下岗人员再就业、大学生创业、吸纳残疾人就业等民营企业要切实将减免税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要让民营企业充分了解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并切实享受到税收优惠。
四是引导民营企业探索并建立现代企业机制。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推进机制创新,实行公司制改造,建立规范化的股权、法人治理结构,使民营企业逐步由家庭式和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过度,运用先进手段在更高的水平上持续发展。利用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快捷的咨询和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和地域优势。
五是为民营企业搭建良性融资平台。成立银企关系协调机构,定期召开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议。建立和完善对民营企业的担保体系,改善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状况。金融机构要创造更多更便利的金融衍生工具,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通过多方努力,构建一个银企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六是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运用。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研发、创新项目的财政扶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训并形成机制,重点培养一批会管理、懂技术的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推动科研人员向民营企业流动,科研成果在民营企业形成产业,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作者:石家庄市地方税务局)
第三篇:关于发展壮大我市商会经济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壮大我市商会经济的调研报告
3月21日到27日,在市政协主席**和原副主席*的带领下,调研组深入到市区5个商会及其创办的企业和在建项目,开展“关于发展壮大商会经济”的调研活动。调研组通过听取专题汇报、召开座谈会、深入部分企业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我市商会的发展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商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狠抓民营经济发展中,坚持以商会为载体,把抓商会组建作为增强民营企业家配置资源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来抓,在全市大力营造尊重商会的良好环境氛围,使商会经济成为三明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002年8月,在三明经商的南安籍工商界人士,为了获取更大的投资效益和回报社会,在市领导的积极支持下,经过充分的酝酿,成立了三明市第一家异地商会----南安商会三明分会。商会成立后,当年就促成了南安籍企业家合作投资2.78亿元,开发台江电站项目,在发展经济方面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使有意在三明投资,做大企业的外籍人士看到了希望。
&nbs(来源于新世纪范本网www.xiexiebang.com)p;
我市现有南安、浙江温州、长乐、福清、兴化等五个区域性商会,还有江西商会正在筹建中。据统计,现有会员数1075人,会员涉及我市的房地产、淡水养殖、家禽养殖、广告装饰、教育、工业制造、医药化工、建材运输、环保、旅游餐饮、五金机电、商贸等领域。
www.xiexiebang.com
南安等五个商会成立以来,坚持以服务会员为本、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以招商引资为活动载体,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其影响力正在扩大。目前,各商会通过亲情、乡情、友情积极参与项目竞赛活动,通过整合资本和招商引资,已有112个项目在三明落地,总投资23.8亿元;其中有2个项目被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南安商会通过乡情招商,筹集民间资本3500万元,在三元白沙建成了水果批发市场,63个经营户入驻,生意红红火火,年交易额将超过2亿元,成为闽西北重要的水果集散地;长乐商会通过会员融资正在筹建五金机电城;浙江温州商会集资5000万元,立项兴建服装城。融资办实业成为商会的共性,商会经济成为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认为,商会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商会这种组织形式,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凝聚会员企业的综合实力,共享信息、共闯市场、共同投资、共创品牌、共谋发展,以此壮大会员企业的经济实力,推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形式。发展商会经济能够解决三明经济发展中的三大难题,即,资金不足、人气不旺、市场不大。通过组建商会,能够引导商会成员积极投资三明;通过组建商会,能够把分散的外来客商组合起来;通过组建商会,能够为三明经济的发展带来活力。
--------启动民资。商会的组建,有效地激活了民间资金。就拿我市首家成立的南安商会来说,商会的组建,促进了南安籍企业投资2.78亿元,开发三元区台江电站,并组建了我市首家注册资金超亿元的福建永榕电力集团,集团组建后,利用资金和规模的优势在福州、龙岩、三明等地投资兴建了各类水电设施,成为我省水电建设行业的佼佼者。www.xiexiebang.com 今年以来,我市商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项目竞赛活动,各商会以招商引资为契机,经过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确定投资项目112个,总投资达23.8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极大地促进三明经济的发展。
--------动员民力。长期以来,在明经商的外籍人士基本上是各自为战,这种“零敲碎打”式的经营,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加大投资的成本。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组建的商会,从区域划分上对这种民力进行了重新整合。使他们的经营活动具有团队的精神。搞市场经济就要遵循市场规律,政府的角色是进行宏观调控,单纯以政府行为进行招商,难免有些“孤掌难鸣”,而商会组织在商言商,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追求的是尽可能大的利益,因此,受共同利益的驱使,商会有可能组织起一大批的会员(有些甚至是影响一方的商界人士),这是政府所期望的“虹吸效应”。
--------创造活力。市场最能体现经济的活力。各商会成立后,在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后,都将兴建市场作为首要的大事来抓。南安商会通过乡情招商,筹集民间资本3500万元,在三元白沙建成了水果批发市场,已有63个经营户入驻,年成交额达1.5亿元,成为闽西北最大的水果集散地。浙江温州商会集资5000万元兴建服装商贸城,建成后,将成为闽西北最大的服装交易市场。福清商会的糖酒批发市场正在进行施工,预计建成后,年销售将达亿元。长乐商会的五金电器城正进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新近成立的兴化商会不甘落后,经过调研,决定兴建建材交易市场。这些市场的兴建,客观上起到了协助政府实施“市场带动”战略,繁荣市区经济的作用,一个民营经济发展的“轰动效应”正悄然升温。
二、发展商会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www.xiexiebang.com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商会,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也是维护正当市场竞争和有序市场秩序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或者说中间层次。它比政府更加接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更熟悉工商企业界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能够真正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原则开展工作,在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1.商会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促成全市经济发展的合力。商会成立以来,坚持把发展商会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集智聚力,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项目带动战略和“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商会的引导服务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沟通信息、增进友谊、交流经验、共同发展,吸引民间资本到明投资兴业,努力推动三明与各地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引导鼓励会员单位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为促进三明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我市现有的商会既有一般民间商会的职能,又具有与一般民间商会不同的牵线搭桥,协助政府更多引进内联资金,加快发展三明非公经济的作用;具有依托三明“移民城市”的人文特征和产业、资源优势,协助政府推进“山海协作”,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作用;具有培育产业集群、协助政府实施“市场带动”战略,繁荣市区经济的作用。区域性商会的成立,也使三明人看到自身的不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经营理念,商会会员集智聚力搞建设的胆识和气魄势必对三明人的思想和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并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2.商会经济的发展将极大地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商会经济的发展能有效地启动民www.xiexiebang.com 资,解决三明经济发展过程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南安商会的水果、粮油批发市场,温州商会的服装商贸城,长乐商会的五金电器城,福清商会的糖酒批发市场的建设及将来更多、更大项目的建设(有的涉及市政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都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如果单靠政府的财政资金,显然是“杯水车薪”,而通过乡情亲情联结起来的商会组织却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项目的资金问题。3.商会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主导产业的形成。从我市成立的五个区域商会看,都有其突出的行业特色,南安商会以机械加工为主,浙江温州商会以服装加工和贸易为主;长乐商会以五金机电为主;福清商会以水产品加工和房地产为主;兴化商会以建材贸易为主。商会的成立,能大大的缩短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差距。如,浙江温州商会在筹备三明服装商贸交易市场的过程中,积极与70多家国内知名的服装加工企业签订协议,使服装知名品牌在三明落地,这无疑会带动三明市的服装加工业,实现产业对接。4.商会经济的发展将有效地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凭借商会雄厚的资金实力,我市的一些民营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的扩张。作为三明南安商会的会员企业,三明辉煌机械有限公司和三明富兴集团联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共同出资1966万元,收购了三明标准件厂和三明宏业塑胶公司,使企业规模得到了扩张。如果没有商会这个平台,众多的民营企业,就形不成产业规模。
三、发展商会经济的几点建议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深入,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职能必然弱化,很多工作将由商会承担。正因为商会的重要作用,经济发达地区的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商会的www.xiexiebang.com 建设和商会经济的发展。我市目前只有5个商会,商会的影响力和作用还很不够。因此,深化改革,完善商会职能,充分发挥商会的积极作用已迫在眉睫。为此,委员们建议:
1.正确引导,进一步提高对民间商会地位的认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民间商会的作用将日益显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讲,民间商会的作用发挥如何,是一个地区市场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人们认识和社会舆论对商会工作存在一些偏见和认识上的误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实现商会发展的前提。重视和支持商会的组建,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领导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是我市在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商会的地位和作用,纳入议事日程,切实采取措施,加快商会建设步伐,增强其功能,切实发挥其作用。
2.协调到位,确保我市商会组织的民间性和主体性。商会不是政府机构和概略的延伸,更不是政府的附庸,而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只能是多指导少指责,多走访少开会,多服务少干预,多牵线搭桥少下计划任务,力戒将“文山会海”向商会转移。应突出商会的民间性、经济性,而弱化官方色彩。政府要转变职能,完善行业管理,就要明确政府与商会之间的职能划分,要破除“政群不分”思想,建立“理顺归位”观念,避免对商会实行行政化管理,让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商会经济。我市现有商会均为区域商会,主要是以区域(籍贯)为主的商会组织,属于中介组织的范畴,会员跨行业较多,建议政府进一步理顺关系,凸显商会的民间性和主体性,而非某一部门的下属或直属机构,按照行业性质尽快理顺归位,并由政府的相关领导挂点帮扶,相关部www.xiexiebang.com 门如协作办、经贸委等单位作为商会的持钩联系单位。3.政策扶持,为发展商会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商会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我市商会和商会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政府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商会和商会经济,在会员成份上要打破对所有制的限制,使商会成为不受所有制限制的,有各类企业参加的综合性社团,对商会联合投资的项目应给予优惠,在用地、审批等准入条件上给予支持,保护商会的投资热情。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商会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发展,并适时地把行业规划、市场准入、投资决策、职称评聘、职工技能培训、产品价格等职能部分地转移到商会,赋予其一定的自主权,政府则淡出大规模的行政主体招商模式,突出商会招商主体,建立以商招商新机制。4.致力服务,推动我市商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现有商会会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大部分会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建议政府牵头联系,由商会与固定的律师事务所长期挂钩联系,为会员企业发展服务;在举办各类培训时,尽量考虑照顾商会会员的实际需要。同时,政府经济部门在编辑下发相关信息时,除具有一定保密性质的以外,建议将相关文件、信息直接下发到商会,为商会会员提供及时的、必要的信息。目前商会的办公经费是靠会员的会费和捐赞助费维持的,只能用于作为聘用人员工资、设备经费和办公场所的租金,仅能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根本无法考虑如何更好地为会员企业服务。政府应更多地考虑商会的实际困难,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协调有关部门帮忙解决商会的办公场所等一系列实际问题。
www.xiexiebang.com 5.规范建设,打造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商会队伍。我市商会刚成立不久,组织体系尚不完善,各方面工作还没有理顺,并且缺乏工作经验。商会作为一个群众团体组织,如果不强化自身建设就会造成“松散”现象,严重者会流于形式,名存实亡。要有效发挥商会的作用,需要加强商会自身的组织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团队精神;要稳步发展会员,扩大商会力量;要积极打造独具三明特色的商会品牌。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商会的服务职能,拓宽为会员服务的领域,包括专门聘请律师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商事调解,维护会员的合法利益;为会员反映情况,解决问题;开展各类培训交流活动,带动会员企业管理上层次;协助会员办理人员职称评定,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组织会员赴国内外参观、学习、考察;鼓励会员投身光彩事业和参与再就业工程;积极扶持会员的业务拓展,互惠互利共同组建市场网络。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关于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为了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并为其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20xx年,市政府将《**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列为立法调研项目。由此,市发改委、市政府法制办、市环保局、市经委等部门派人组成了调研组,赴宁波、深圳、大连等副省级城市对其循环经济发展及立法情况进行调研;同时,通过网上查询、电话沟通等多渠道对贵阳、厦门、沈阳等城市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详细了解,在对有关城市循环经济立法工作经验进行归纳、汇总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思考。
一、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法律、法规等出台情况1999年以来,国家先后在辽宁省、贵州省贵阳市开展了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在广西贵港、山东鲁北、内蒙包头等地针对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行业开展了六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将生态工业理念引入工业门类齐全、经济综合性强的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在华东、华北、西南和东北等十多个城市广泛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批准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五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使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xx年国家确定了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和轻工等七个重点行业为第一批试点行业。目前正在开展以重化工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重化工集聚区、资源循环利用重点领域和农业、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机械制造、食品、纺织等重点行业四个层面的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准备工作。20xx年国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22号)等文件。20xx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循环经济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我国近几年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20xx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使清洁生产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20xx年由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联合,共同开始起草国家循环经济法。20xx年8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循环经济法》的出台将指日可待。
(二)部分城市循环经济法规规章政策等出台情况
国内的一些城市先后制定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对循环经济工作做了明确部署,并出台了一些循环经济相关法规规章及政策,对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深圳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完成地方循环经济立法的城市。深圳经济特区在对循环经济工作的推进上起步较早,成效显著,尤其在法制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近几年先后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20xx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20xx年3月)、《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20xx年4月20日)、《深圳市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认定办法》(20xx年11月)、《深圳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近期实施方案(20xx--20xx)》、《深圳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20xx年12月)、《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20xx年1月)、《深圳市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20xx年5月)等,基本搭建了以《深圳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为核心,包括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用材、节约用地等专项规划在内的循环经济发展法规规章和政策框架。深圳市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筑节能条例》、《计划用水管理办法》、《排水管理条例》正在制定,《政府采购条例》正在修订中。
第五篇:关于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为了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并为其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2007年,市政府
将《**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列为立法调研项目。由此,市发改委、市政府法制办、市环保局、市经委等部门派人组成了调研组,赴宁波、深圳、大连等副省级城市对其循环经济发展及立法情况进行调研;同时,通过网上查询、电话沟通等多渠道对贵阳、厦门、沈阳等城市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详细了解,在对有关城市循环经济立法工作经验进行归纳、汇总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思考。
一、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一)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法律、法规等出台情况
1999年以来,国家先后在辽宁省、贵州省贵阳市开展了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在广西贵港、山东鲁北、内蒙包头等地针对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行业开展了六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将生态工业理念引入工业门类齐全、经济综合性强的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在华东、华北、西南和东北等十多个城市广泛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批准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五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使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5年国家确定了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和轻工等七个重点行业为第一批试点行业。目前正在开展以重化工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重化工集聚区、资源循环利用重点领域和农业、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机械制造、食品、纺织等重点行业四个层面的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准备工作。2005年国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等文件。200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循环经济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我国近几年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使清洁生产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2005年由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联合,共同开始起草国家循环经济法。2007年8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循环经济法》的出台将指日可待。
(二)部分城市循环经济法规规章政策等出台情况
国内的一些城市先后制定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对循环经济工作做了明确部署,并出台了一些循环经济相关法规规章及政策,对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深圳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完成地方循环经济立法的城市。深圳经济特区在对循环经济工作的推进上起步较早,成效显著,尤其在法制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近几年先后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2002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2006年3月)、《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2006年4月20日)、《深圳市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认定办法》(2006年11月)、《深圳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近期实施方案(2006--2008)》、《深圳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2006年12月)、《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2007年1月)、《深圳市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2007年5月)等,基本搭建了以《深圳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为核心,包括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用材、节约用地等专项规划在内的循环经济发展法规规章和政策框架。深圳市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筑节能条例》、《计划用水管理办法》、《排水管理条例》正在制定,《政府采购条例》正在修订中。下一步深圳市将在“四个节约”的框架内制定一些配套规章和政策,如研究起草深圳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办法》、《电子垃圾回收管理办法》、《一次性商品生产使用管理办法》、《建筑垃圾处置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规章,编制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一次性使用产品名录、可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废
弃物目录、强制回收的产品目录,制定循环经济技术利用的鼓励政策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办法等等。
宁波市先后出台了《宁波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意见》、《清洁生产与节能目录导向》、《宁波市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宁波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
进宁波市生态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标准的通知》、《宁波市各县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等,为宁波市循环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大连也出台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及《大连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等一些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厦门市人大会常委会2005年10月26日审议通过《厦门市人大会常委员会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贵阳市人大常委会2004年7月8日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目前正准备重新修订。
(三)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相关法规规章政策等出台情况
我市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和国内其它大中城市一样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大力推行和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课题。1997年我市被批准为全国地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试点城市;1998年《**市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行动方案》编制完成并开始实施;2000年通过《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方案》;2002年编制实施《**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年,在生态市建设中我市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设想,并以南岗区红旗满族乡作为试点,南岗区政府组织编制了《红旗满族自治乡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几年来成效显著。依兰县、阿城区相继编制了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政府重要工作日程。为增强社会公众参与意识,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开展了循环经济专项建议征集活动,收到了许多高质量的建议。在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突出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并设立了循环经济专篇。2005年,市政府启动了《**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07 年4月正式发布实施。
截止目前,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我市已经出台的单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条例》、《**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和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市生态环境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市清洁生产管理办法》,《**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目前尚未制定循环经济地方综合性法规。
二、加强我市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时期城市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我市资源相对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工、农、畜牧业布局相对合理,为创建循环经济链条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同时存在大量的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的工农畜牧业活动。如果不能高效协调的发展循环经济,必然造成产业失衡,甚至污染泛滥,随着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将面临土地和资源的难以为继,面临环境承载力的严重不足。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将循环经济引入法制化的轨道,从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提高资源再利用率,降低污染,减少浪费,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市委、市政府对循环经济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制定下发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工作,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但是,由于缺乏法律法规对循环经济工作的规范,使循环经济管理工作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如对减量化和资源化认识不够,循环经济局限在单纯循环的范畴;将循环经济工作同日常工作割裂开来;个别领域职能不清,出现都管都不管的现象;缺乏资金支持,造成投入渠道单
一、产业发展缓慢;研发投入不够,循环经济技术发展滞后;行业及部门各自为政,使循环经济带有强烈的部门色彩和行业色彩;缺乏鼓励政策,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不高,等等。因此,为了积极鼓励倡导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引导循环经济活动、严格规范循环经济管理工作,有效解决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循环经济法》出台后,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特点,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法律规定,制定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是十分必要的。
三、相关城市循环经济立法值得借鉴的方面
(一)在循环经济立法过程中形成新的立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要从过去单纯的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改善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也通过全民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建立绿色生活和消费方式。深圳市在立法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立法理念,在条例中规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应当体现政府、企业、其他组织和公众公平合理分担责任的原则”,“市、区政府应当将各部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市政府应当逐步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等。这些原则、措施的确立和制定,有力的保障了深圳市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循环经济立法既要统揽全局,又要重点突出。循环经济是由若干具体分支组成的系统的、统一的生态经济,各具体分支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发展进程,因此循环经济立法既要有一般综合法的框架,又要突出主要行业(如工业)和重点企业,着力解决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比如,宁波市在制定《条例》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之路,着力于生态建设、清洁生产、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问题,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问题作为《条例》的主线;大连市在循环经济的立法过程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与调整产业机构,优化资源配置作为立法的主旨;深圳市在立法时,充分考虑到其目前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的阶段,把抓好资源利用环节、废弃物生产环节、再生资源形成环节和消费环节作为立法的关键,统筹兼顾地吸纳到所形成的循环经济法律框架中。
(三)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制度。为了准确地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在发展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在循环经济立法时应当建立各项制度。深圳市的循环经济立法框架确立了十多项制度、方法,要求政府编制循环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建立循环经济评价制度并完善统计方法,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以及实行财政补贴示范推广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对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大连市也将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和融资力度,发挥税收和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和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等内容纳入到了循环经济法律框架中,以立法的形式将这些原则、制度确定下来,并保证其长期、有效地执行。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我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法规规章体系。首先要制定我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法规,作为指导、规范循环经济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针对我市循环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确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制度、措施和原则。其次,在制定综合性法规的同时,要抓紧在与之关联紧密的节约能源、产业用地、市场准入、清洁生产、政府绿色采购等方面进行立法,出台相关的实施意见和近几年发展规划等。近期应尽快出台的包括: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定或者实施意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城市资源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处理办法,废旧家电拆解、废旧汽车零部件拆解管理办法,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办法、餐橱垃圾管理办法,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及推广办法。再次,及时修订或者废止已经出台的有关循环经济的单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等。目前我市已经出台的与循环经济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由于制定时间较早,在立法理念、指导思想等方面比较陈旧,许多制度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有些甚至成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调研,对不符合实际需要的及时加以完善,或修订或废止。
(二)在政策上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目前我市循环经济工作刚刚起步,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政府是最重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而政策工具是政府推动循环经济工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各级各类规划的编制,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原则,通过实施规划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其次,通过出台财政政策、投融资政策、收费政策等对循环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如设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用于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的贴息,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管理制度,实施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对环境与生态工程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与循环经济相关的项目从政策上予以倾斜。
(三)在体制和机制上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只有建立起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运行机制,循环经济才能真正发展起来。一方面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在政府的各项具体决策、规划、执行中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要求,同时,应当明确政府各部门在促进循环经济工作中的职责,加强合作与沟通,避免出现都管都不管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把生态环境由过去被作为免费或低价公共物品转变为体现成本原则、用者付费的经济物品,利用价格杠杆和经济规则调节企业和公众行为,建立对循环利用资源、清洁生产、治理环境的补贴制度,遵循“实践者受益、使用者付费、污染者受罚”的原则,让滥用资源、损害环境者付费,让实践资源消耗减量和循环利用的企业有盈利能力,使市场主体能够自觉地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原材料等转为废弃物,合理利用资源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减少产生废物。
(四)加大宣传,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引导全市人民自觉地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加强循环经济科普知识教育,开展循环经济理念和倡导绿色文明生活方式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家庭自觉使用环保产品,减少过量消费和挥霍浪费现象,形成良好的绿色消费的社会氛围,建设循环经济文化体系。
循环经济涉及到经济、环境、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和公众各个层面,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以立法为先导,通过立法来逐步确定循环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机制;加快配套政策的出台,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提供政策支持;加大宣传力度,使循环经济的理念渗透到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促进我市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我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