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调研(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7:3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收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收调研》。

第一篇:税收调研

随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完善和会计职能的变革,税务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之间的分工越来越明确。鉴于我国税法越来越健全、税收管理越来越严格、计算要求越来越细化。本文作者认为,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将企业税务会计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不仅有可能,而且很有必要。

一、企业税务会计的发展、作用及特征

企业税务会计逐渐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开始的。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企业税务会计被人们当作一门学科加以研究。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指出:“很多小企业,会计的目的是为了编制所得税申报表,甚至不少企业若不是为了纳税根本不会记账。即使对大公司来说,纳税也是会计师们的一个主要问题。……税法对于提高会计实践水准具有极大影响,并促进一般会计实务的改进及一致性的保持。……通过税法还可以促进会计观念的发展。如促进寻求更好的折旧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澄清了计税收益的实质和所应包括的,范围等等。”可见,企业税务会计对于企业利用税法取得合法利益以及确保不固纳税方面的任何疏漏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从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税务管理得到加强。增值税凭专用发票抵扣税额方法的实行,使应纳税额的核算逐步走向规范化。对此,各地税务机关试行了在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中培训办税员,指定取得办税员合格证的会计人员办理纳税事项办法。这一办法,完善了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核算,可以说是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初步探索。

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相比较,企业税务会计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万面:

(一)企业税务会计要在税法的制约下操作

对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处理方法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并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加以选择。但作为企业税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税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运作,受税收规定制约,不能任意选择或更改。例如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上、可在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总和法等几种方法中选择,采用其中一种;在存货核算中,企业可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等五种方法中选择。但企业税务会计只能依照税收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及存货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并需报税务机关批准或备案。也就是说,企业的经济行为和财务会计核算涉及到税务问题时,应以税收规定为依据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要求不一致时,应以税收规定为准绳,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企业税务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企业履行税收义务的工具

企业税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对企业以货币表现税务活动的资金运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因为税收规定的计税依据与企业会计记载反映的依据并不总是一致的,处理方法、计算口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异。对此,企业税务会计应有一套自身独立的处理准则,通过税务会计工作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保证企业的税务活动按照税收规定进行,使应纳税金及时、足额地解缴,防止偷、逃、骗、欠税问题发生,保证企业认真、完整、正确地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不熟悉税收规定、未尽纳税义务而受处罚所导致的损失。

(三)企业税务会计具有税收筹划的作用

企业税务会计不仅仅是对税务资金运动的反映和监督,而且能通过税负因素分析等方法,使纳税人更加明确地利用合法手段来达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具体地说,是指企业税务会计依据税收的具体规定和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筹划企业的经营方式及纳税活动,使之既依法纳税,又可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不多缴税、减轻税负的目的。

二、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一)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差别日趋明显的必然要求目前,企业纳税仍然依赖于财务会计的账簿和报表,其财务人员在申报纳税时,头脑中往往没有税务资金流动的清晰、完整,系统的观念,导致在多层次、多环节、多税利的复合税制下显得无能为力。在较多的情况下只能机械地接受税务机关的指示或处理。在现实情况下,企业税务会计只能成为财务会计的简单附属,而财务会计又不能全面行使税务会计的职能,二者互相牵制,影响了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

现行的税制已日趋完善,它与会计制度的差别越来越明显。(l)目的不同。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除了为综合部门及外界有关经济利益者 服务外,更主要的是为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服务;而企业税务会计则要根据现行税收规定和征收办法计算应纳税额,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例如纳税申报和税款解缴是税收资金运动的结果和终点,是税务会计应反映和监督的重要内容。由于各税种的计税依据和征税方法不同,同一税种在不同行 业的纳税人之间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尽一致,所以反映各种税款缴纳的方法各不相同。企业应按税收规定,结合本行业会计特点进行正确的核算。(2)核算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当前企业会计准则 和财务通则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必须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中选择一种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一经选定,不得更改。而企业税务会计则不同。因为根据税收规定,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既要保证纳税人有立即支付货币资金的能力和税务机关有征收当前收入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征收管理方便,所以税收制度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是实施会计处理的“联合基础”。例如房产税,商品房一经售出,即使购买方未付清房款,房地产商都得按“权责发生制”记入收入;但税法考虑到房地产商支付税款能力,规定根据房地产商是否收到房款来确定纳税时间,即以“收付实现制”作税务会计基础。又如企业计提上缴主管部门管理费时,先按权责发生制加以提存,到年终时,如未付出,按税收规定则应按收付实现制予以冲回,并入本年损益,缴纳所得税。(3)计算损益的程序和结果不同。企业税务会计从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成本费用的标准与财务会计不同。如财务会计把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折款从营业外支出科目中列支,即准予在利润结算前扣除,但税收规定则不允许在计算应税所得时扣除。(4)企业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而这种价值正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进行核算的重要内容。(5)企业税务会计要对纳税申报、税款解缴、税款减免、税收筹划进行专门核算。而企业财务会计则把以上项目作为附属,这些差异,成为税务会计单独设立的前提条件。

(二)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完善税制及税收征管的必然选择

一是企业配备既懂税收规定、又精通会计业务的专门税务会计人员,根据税收规定和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计算、申报纳税,及时、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有助于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上缴。

二是有利于分清税企权责,使税务人员从繁杂的财务账簿、报表检查中解脱出来,利用更少的人力全面高效地履行税务机关应有的职责。

三是有利于税制结构的完善。企业税务会计相对独立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之后,企业税务人员能对企业税务资金的运动情况进行潜心研究,有助于税务机关发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及税制的不完善之处,从而促进税收征管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加速税制完善的进程。

(三)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

企业作为纳税人应忠实地履行纳税义务,不得片面地为了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纳税额的最小化而乱挤成本、扩大费用开支范围、扩大或多报免税产品、转移销售收入、多提专用基金、搞两套账、私设小金库等,更不能搞明拖暗抗、明漏实偷。企业在自身法人地位得到承认的前提下,一方面要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也应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如有权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有权请求税务机关解答有关纳税问题;有权对税务处罚要求举行听证;有权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出复议;对上一级税务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时,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税务人员营私舞弊的行为,有权进行检举或控告;有权在税收规定容许的前提下确定企业类型、企业经营方式,以减轻自身税负等。要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必须熟知税收规定,不仅要熟知税法原理,更应精通各税种的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和补充规定等;不仅要站在征税人角度熟知税收规定,还应站在纳税人角度正确进行有关纳税的会计处理,并适时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明智的财务决策。

(四)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企业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之间分配关系的最佳途径

企业因自身利益的需要在企业会计学科领域中研究企业纳税及其有关的财务决策和会计处理,首先,是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税收规定。不能片面地只为缓缴税、少缴税、不缴税。纳税人应树立牢固的纳税意识和责任感,正确处理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在政策允许下,企业争取获得纳税方面的优惠待遇则属常理。其次,如果现行税收规定中存在某些“灰色地扩,纳税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避重就轻、避虚就实等 策略也属合乎情理和法规之举。目前,国际上合理避税已很普遍,纳税人树立避税意识,既是明智之举,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当然税务机关在税务实践中,对发现的税收立法、执法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堵塞漏洞。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立企业税务会计是强化征纳双方的管理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税法的原则。企业税务会计所反映的企业的税务活动是否合法、正确的标准只能是国家税法。因此,在企业税务会计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税法中有关计税依据与会计处理的规定,这些规定涉及到账簿、凭证、会计基础、会计年度、计算单位和申报制度,特别是涉及到资产会计处理”,这方面的规定更加详细。企业税务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规。

2.灵活操作原则。这里所说的“灵活操作”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企业在进行税务会计活动中,对于那些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而对于那些与企业纳税关系相对次要或无关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纳税资料真实性的情况下,则可适当简化或省略。二是指核算

与监督相结合。因为纳税申报期一般是在企业会计核算终了之后,如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应当在每次预缴所得税的期限内,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年度终了后四个月内,报送年度所得税申报表和会计决算报表。”因此,企业既要在日常的会计活动中正确核算各种应纳税金,又要做到核算和监督相互配合,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税收规定的行为,以免企业遭受处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寻找适度税负原则。税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为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准确的纳税资料和信息,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对此,企业的税务会计人员应深刻理解现行税收规定的有关精神,在符合或不违反的前提下,进行税收筹划。国家的税收政策是根据全国的经济情况制定的,具体到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产品、某一项目,可能因主、客观原因而使经济状况相对悬殊,有的可能获得推迟纳税期或减免税照顾,有的就可能不予照顾。企业一方面要综合权衡各种投资方案、经营方案与纳税方案,使其形成最佳组合,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税务会计活动,从企业经营收入的取得到利润的形成以及计税、纳税都要真实反映、正确核算,不允 许任何隐匿收入和利润的现象发生,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及时、足额地向国家缴纳税款。

4.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即会计核算总体上的客观性、可比性、一贯性原则,会计资料信息质量方面的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原则,会计修订方面的谨慎性、重要性原则。它们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二)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对象、内容及核算方法

具体地说,企业税务会计的对象就是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可用货币表现的与税收相关的经济活动。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税务会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企业税务会计的纳税基础,即税务登记、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注销登记和纳税申报。

2.流转税、所得税两大税金的会计处理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应纳税种的会计处理。

3.企业纳税申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等。

(三)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应遵循的基本制度

1.财务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财务通则》的要求制定的,与其它专业会计一样,税务会计也必须遵照执行。只有当这些制度与税收规定有差别时,才按税收的规定执行。

2.纳税申报制度。纳税申报制度,是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程序,按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应缴税款的制度。企业税务会计应根据各税种的不同要求真实反映纳税申报的内容。

3.减免税、退税与延期纳税的制度。企业可按照税收规定,申请减税、免税、退税和延期纳税。按照税务机关的具体规定办理书面申报和报批手续,应附送有关报表,以供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前,企业仍应申报纳税;减免税到期后,企业应主动恢复纳税。

4.企业纳税自查制度。企业纳税自查,是企业自身监督本单位履行纳税义务,防止和纠正错计税、少缴税、欠税的一种手段。企业内部对账务、票证、经营、核算、纳税情况等进行自行检查,以避免应税方面的疏漏而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四、对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几点建议

要把企业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中分立出来,其中虽然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有些甚至还要补充和修订《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等。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完善和普及,企业税务会计的具体操作并不是一件繁琐的工作。田会计电算化给税务会计所带来的便利、快捷和高效必将成为税务会计迅速普及的巨大推动力。

目前,企业税务会计在我国基本上还处于构想阶段,如何让其初具雏型,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人才方面

如果说税务会计的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那么税务会计的业务素质则是税务会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核心和保证。税务会计作为融会计知识、税务知识、法律知识及其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一体的高智能活动主体,首先需要社会为其提供充足的业务培训机会:

l.在高等教育中开设与“税务会计”相关的课程,培养具有较深会计理论、税收理论及法律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

2.税务机关应给企业税务会计常年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的机会,以使企业税务会计及时掌握最新的税收规定和征管制度。

3.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念,选拔符合税务机关和企业要求人员担任税务会计,并为其提供培训、调研机会,保证税务会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组织方面

健全的组织形式是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就我国现状来看,要设立企业税务会计,还必须建立注册税务会计师协会,定期组织税务会计资格考试,保证企业税务会计具有一定水准的执业素质;并对税务会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税收规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另外,还应制定约束企业税务会计行为的条例或规定,以减少企业税务会计不合法行为的发生。

(三)法治方面

随着税务会计的诞生,企业会计可能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在合法或不违法的情况下为企业制订出最佳的纳税方案上。这便对企业管理及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企业用制度的形式规定税务会计必须遵循的准则,规定企业的其他管理人员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强行要求税务会计做出违法行为,从而为企业税务会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税务人员要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减少税务管理上的人治现象。

第二篇:税收调研文章

论税收法律体系建设

在法律实务领域,我国税收执法与税收司法制度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明确的且具有操作性的立法提供指导,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税收执法与税收司法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刨析,借鉴国外立法以及理论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税收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对我国税收行政执法与税收司法现状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了我国现行税收行政执法与税收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阐述了税收行政执法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税收行政执法制度主要是税收行政执法制度建设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税收执法主体体系及执法权限间的冲突这两个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

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税收法定主义在宪法中缺失。税收法定主义是税法中最重要的原则,也是税法的最高法律原则。目前我国宪法中还没有明确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第二,缺少税收基本法,税收法律体系配套不完整。税收法律体系是以效力层次不同的各种税收法律规范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目前我国税收法律体系配套不完整,没有形成完整配套的税收法律体系;第三,现代税收执法程序没有完全和真正建立。税收执法程序是税收执法的保障,对于行政执法来说,程序就是专为实现法律规定而制定的一套规则、方法和步骤。我国缺少统一的税收程序法。已有的税务行政执法程序的法律规范不仅零散不成体系,而且互有抵触,无法配套;第四,现行税收立法级次低,立法法规化严重。税收立法权法定原则,是指哪些机关拥有税收立法权必须由法律作出明确的规定。这取决于国家的立法权结构,而立法权决定税收立法的档次和税收法律的性质和效率。我国现行税收立法体系以税收行政法规和税收规章为主而不是以税收法律为主,应由税收法律作出的规定而由行政法规等作出。这就直接导致税收立法的混乱;第五,地方立法权限过小。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中,对地方税收立法权限限制较为严格。税收立法权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仅省一级有极个别小税种的立法权。过于强调中央的立法权,忽视地方的立法权,影响了地方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

在执法主体及执法权限方面存在两项问题:第一,税收执法主体多元化。我国税收执法主体过多,执法主体权限缺少法律上的明确划分,对我国税收执法权的规范运作产生极大影响;第二,执法权限划分不明确。我国还没有在法律层面上对税收执法权限进行明确的界定,没有将国、地税两家税收执法主体的权限进行有效、明晰的划分,导致国、地税税收执法权限混乱不清,交叉重叠现象普遍存在,执法成本加大,执法矛盾时有发生。

(二)、阐述了税收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税收司法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构,税收司法保障差强人意。

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收司法缺乏独立性,限制了税收司法权的作用发挥。我国宪法虽然赋予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主体地位,但在法律层面缺少对司法独立的保护,司法机关特别是地方司法机关在人事制度、人员工资等方面相当程度的受制于地方政府,因而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大量的涉税案件审理受到当地行政机关的干涉的情况;二是税收司法人员培养无长效机制,税务司法力量相对不足。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司法部门很少有人能够有效进入税收领域,涉税司法解释的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这使得司法对涉税案件的处理和裁决很难让人信服,司法权威受到挑战。

二、通过对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税收执法及税收司法制度的研究,借鉴其税收管理的先进经验。国外法制发达国家税收行政执法与税收司法体系完整,程序衔接规范,是我们完善税收行政执法与税收司法制度的有益借鉴。

首先,在税收执法体系方面,国外法制发达国家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第一,健全的税收法律制度;第二,立法机关享有税收立法权;第三,高效的税收执法主体;第四,严格的税收执法程序。其次,在税收司法体系方面,国外法制发达国家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一是税收司法审查制度。国外法制发达国家往往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税

收司法权属于法院,法院在规范税收执法、协调税收法律关系方面起重要作用;二是设立税务法庭和税务警察。国外法制发达国家设置专门的税收司法机构,为税收执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通过吸收国外税收管理制度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完善我国税收行政执法与税收司法制度的建议。

(一)、在健全税收执法制度方面强化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完善我国现行税收执法制度。加快税收立法,健全税收法律体系,提升立法层次及水平,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给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二是确立税收执法主体,明确税收执法职权。通过立法,提高税收执法主体设置及主体权限划分的法律化水平,明确税收执法主体;三是合并国税、地税机构,统筹进行税务管理;四是明确征收、管理和稽查工作职责,合并税务稽查局。理顺各执法主体关系,明确各执法主体职权。

(二)、在构建完善的税收司法制度方面提出四项措施: 第一,强化税收司法权,保障税收司法独立性。司法独立是司法权的前提和核心,税收司法独立是税收司法权正常运行的保障,没有税收司法独立,税收司法权的行使和运转就会举步维艰;

第二,建立考核培训机制,强化税收司法人员素质。只

有建立一个长效考核培训机制,培养一批税收司法专门人才,形成一个具有专业技能的税收司法职业群体,才能发挥税收司法的监督制约作用,并强化全社会的税收法律意识、规范执法行为,完善税务执法与税收司法衔接机制;

第三,建立税务警察制度,维护税法的刚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应采取适当的模式建立健全适合中国税收司法状况的税务警察保障机制,健全我国的税收司法体系,维护税收的良好秩序,以强化税收执法权威。

第四,提高税务司法专业化水平,成立税务法庭。为了提高办理涉税犯罪案件起诉、审判的效率和水平,可设立税务法庭,专门审理涉税案件,从速打击涉税犯罪活动。从而有效地震慑犯罪分子,惩治税务犯罪,充分发挥我国税务司法体系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三篇:2018年税收工作思路调研

八措并举

八力同发 推动XX税收工作新发展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九大会议精神的重要体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新时期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税收征管体制和征管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态势,机遇和挑战共存,压力和信心同在。我们税收干部要坚持法治引领、改革创新,推动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通过八大举措、八力同发,奋力实现XX税收‚新作为‛。

一、学习领先,提升素质力。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税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税收干部不仅要精通税收业务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对于每一位税收干部来说,学习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税收事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因此,税收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实践学习‛的新理念,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一体化,充分利用业务能力大比武、中心组学习、干部在线学、平时自学,加大学习力度,努力掌握当前‚营改增‛业务知识、‚金税三期‛业务操作流程等内容,打造‚全能税收团队‛、‚全能局长科长‛、‚全能型税务干部‛。通过不断地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应新时期对税收工作的要求,拓宽税收人生的宽度和厚度,满足纳税人对税收工作的新期待。

二、团结为要,增强凝聚力。团结就是力量。总书记强调:‚团结是党的生命,不团结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当前,税收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重大机遇,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抓住机遇、战胜挑战,不断开创税收事业新局面,需要县局领导班子,以坚强有力的团结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带动全系统上下形成团结干事的生动局面。结合当前税收系统人员结构和工作任务,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探索建立文秘写作、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法律服务、营改增5个工作团队,每个团队明确1名导师型人才,以及5名骨干人员,打造‚1+5+N‛的团队模式,建立数字人事、激励机制,增强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战斗力,不断加大专业化管理的程度,形成‚拳头产品‛。此举可以打破岗位、年龄、序列等界限,将具有一定能力的人员吸纳到团队中来,最大化的发挥个人专长和比较优势,凝聚团队智慧,实施团队攻坚,也为个人成长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三是务实担当,增强战斗力。岗位就是职责,担当义不容辞。敢于担当是每个国家干部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面对严峻复杂的营改增扩围、金税三期上线,肩负改革重任的税收人,更要体现担当的品质。结合岗位职能,履职尽责不是空洞的口号,落实岗位工作关键看成效,根本在担当。在复杂工作面前要敢于担当,在矛盾困难面前要敢于担当,在依法依规管理上要敢于担当。敢于担当,要讲究方法,遵循政策法规,尊重大多数,科学决策。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提高从全局上、战略上思考和谋划工作的能力。敢于担当,既要做到不回避问题,不上交矛盾,不推卸责任,又要做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其位、谋其事,任其职、尽其责。税收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忠诚税业、干净执法、实干担当的老实人,而不是那些是非不分、不干实事、挑拔离间的老好人。每个税收人都要把工作落实力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尺,在工作落实中,不与组织谈条件、讲筹码,才能在全系统营造履职尽责敢担当的工作落实氛围。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不破一次规矩,不搞一次特殊,从每件小事做起,坚守做人做事准则,才能做到光鲜亮丽登场,干净清白退场。四是尊重理解,增强信任力。当前,税收队伍正处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新老干部交替期,职务职级并轨敏感期,税收干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处于急剧的变化中,难免一些税收干部在思想上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针对干部思想多元、需求多样的新特点,需要领导层饱含感情带队伍,多多尊重理解我们的干部,注重心理疏导,帮助调适心态,体现人文关怀,形成善待干部的氛围,增强干部与同志们之间的信任力。一方面要切实把干部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落实到行动上。将干部职工关心最多的职工食堂建设、健康体检、饮水机购置、年轻干部安家立业等问题,一件件落实到位,使基层干部安心扎根基层、乐于为税收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另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围绕发展选人才,凭实绩用干部,积极营造风正劲足、干事创业、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干部之间彼此尊重,干部对领导无限信任,大家成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事,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互相关心的挚友。

五是严管善待,增强亲和力。政之所兴在顺民心。领导干部要增强和同志们之间的亲和力,必须要秉承‚严管+善待‛的管理理念。一方面要坚持从严治税,树立‚严是爱,松是害‛的干部队伍管理理念,教育税收干部珍惜工作岗位,珍惜我局‚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建立健全机制,规范干部行为。针对干部队伍和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整合、建立制度38项,印发《XX税收局制度汇编》,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制度体系,将制度的触角延伸到了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税的良好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让每位干部职工爱局如家,首先,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要时刻关注、关心着干部职工。其次,在政治待遇上,积极推荐条件成熟的干部提任中层干部。在日常生活上,通过开展摄影采风、职工运动会等活动,每两年组织一次体检,在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干部、困难户,干部职工生病住院及时探望,干部职工生日给予温馨祝福,于细微处见真情,努力营造一种健康、融洽、充满温暖和友爱的氛围,促使相互感情交流。

六是与时俱进,增强创新力。创新意识是一种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风貌,体现在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超越前人是创新,推陈出新是创新,创造性地解决难题狠抓落实也是创新。强化创新意识,是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才能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陈旧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和工作套路中解放出来,以创新的精神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创新意识,要有更新观念的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决定一切行动的根源。做事首先在观念上有认识、有想法,认识的高低、想法的强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行动的成败,影响着行动成果的大小。领导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实践者、推动者和落实者,要看到不创新,工作就会趋于平庸,时间长了就会落伍、掉队的现实。要本着对事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带头强化对创新观念的更新,从思想上紧绷创新这根弦,自觉地把对创新的认识提升为一种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动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才能破解当前工作的‚瓶颈‛,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增强创新意识,要有敢于实践的勇气。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改革发展的大局需要‚闯‛和‚冒‛的精神,具体工作同样需要。因此,领导干部要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际,勇于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自己。增强创新意识,要有提高素质的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日之功,主要来自于后天的长期培养和锻炼。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一靠学习、二靠实践。领导干部只有做到了不断地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领导干部只有做到了不断地实践,积极从群众中吸取营养,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另外,还要注重结合,把学与思、思与做、学与做相互统一起来,真正做到‚坐而思、起而行‛,实现知行合一,促成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的‚双创新‛。

第四篇:2015年国际税收调研

目录

一、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2

1.大企业的主体地位...........................................................................................................2 2.税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3

二、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的阶段性成果...........................................................................3

1.应用系统基础建设快速发展...........................................................................................3 2.税源信息监控能力稳步提升...........................................................................................5 3.信息化服务水平显著加强...............................................................................................6 4.信息集中和共享程度不断提高.......................................................................................7

三、国际大企业税源管理现状...............................................................................................8

1.美国的大企业税源监控经验...........................................................................................8 2.澳大利亚的大企业税源监控经验.................................................................................10

四、我国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的不足.............................................................................11 1.税收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完善.........................................................................................11 2.信息化网络建设不健全.................................................................................................12 3.数据采集及应用质量不高.............................................................................................12 4.专业人才缺口较大.........................................................................................................13

五、加强我国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13 1.健全税收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13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14 3.重视应用系统的数据问题.............................................................................................15 4.组建税收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16 参考文献........................................................................................................................................18

中国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

现状研究和国际比较

摘要: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在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托国家财政税收收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税源管理的作用日渐凸显。其中,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标尺和强劲推力,是税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包括我国在内,很多国家的税务机关已成立专门的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对其进行重点管理。税源管理信息化能极大地帮助税务机关对大企业进行税务监管,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税源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本文通过详细阐述我国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与国外的发展现状相对比,进一步剖析我国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的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所贡献。

关键词:税源管理 大企业 信息化

一、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大企业的主体地位

大企业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员工数量、资产总额通常较大,生产经营复杂性、发展速度、信用水平也相应大于其他类型企业。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由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出现,企业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有

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上榜公司的门槛提升至年收入84亿元,总收入达到了30.4万亿元,较去年增长5%;利润达到2.7万亿元,增长6%。从世界企业500强排行榜中也可以看出,上榜企业数量与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基本成正比,另外,美国大企业占比随国家经济优势地位逐年下降,欧盟、中国、日本、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则处于强劲增长的势头。这表明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柱作用,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主导作用,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平台之一。

大企业在所处国家或地区内普遍具有巨大的规模和影响力,但其认定门槛根据国家和地区不同,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我国内部的衡量标准也因行业、股权、销售额、纳税额等结合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2.税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税源管理信息化以控制管理税源为目的,依靠设立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数据处理中心,构建覆盖税务系统和其他部门的信息采集平台,再由专设的税源管理机构进行整合分析,运用到税收管理乃至国家经济领域。大企业的税源信息数据较为繁琐庞杂,提高税源信息化管理水平能更加实时、准确、全面反映其税收状况,从而有效提高对大企业进行税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二、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的阶段性成果

1.应用系统基础建设快速发展

国税系统广域网运行顺畅,各省市地税局全部与总局联网,大部分地税局开通运行了广域网,硬件配备满足工作要求。2013年2月22日,重庆市地方税务局作为全国首家金税三期试点单位,成功在全市范围内实现金税三期主要征管应用系统的单轨运行。此后,金税工程三期优化版陆续上线各省市,并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了税收征管业务在线上的顺利运行。金税工程三期在业务重组、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业务范围覆盖税收征管、出口退税等所有税收业务,满足省局集中的数据分布模式,以及支持多种数据库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综合征管信息系统作为核心业务系统,功能涵盖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缴款入库、发票管理、稽查管理、会计统计等税收主要环节,应用范围覆盖各级的国税局、地税局。所有办理税务登记的大企业和由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均已纳入该系统管理,逐步建立了事前控制、事中监控和事后核查三大环节紧密相扣的征管数据质量监控体系,为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管理决策等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同时进一步构建了覆盖全国税务系统的行政管理系统,加强了国、地税局和与其他各部门的信息合作。

在人员素质方面上,经过多年的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人才队伍规模逐步扩大。税务系统人员计算机应用技能普遍提高,几十

万工作人员通过了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一批税务干部在学习和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增长了信息应用和管理的才干。国家税务总局于2013年9月制定《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规划

(2013-2022年)》,强调培养全国税务领军人才是党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税收工作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工程。再次督促各级税务机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做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有关工作。2.税源信息监控能力稳步提升

税收管理核心业务子系统进一步细分和强化。出口退税管理信息系统纳入了税务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在大企业跨国税收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将各海关取得的出口报关单数据实时传送到海关总署,海关总署通过电子口岸中心实时将报关单数据传输到税务总局,税务总局再将收到的报关单信息实时逐级下发到各地的退税部门。此过程全程依靠计算机和网络自动实现,保证了税收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及时性。通过实行出口退税的计算机管理,出口退税管理工作信息共享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得到加强,各岗位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和监督,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提高了退税的规范性、严谨性、科学性,工作效率大大提升。2014年,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开发完成并试点成功,便民办税信息化的新举措促进了税务人和纳税人双减负、征管与服务双增效,营改增等税收改革任务得到有效保障并顺利实施。大企业税收征管规范编制取得明显进展,内部管理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等,为打响金税三期工程建设总攻战役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各个应用系统都采取了防火墙、数据备份等措施,税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正在不断加强。

对大企业税源的行政管理也依托信息技术得到了优化。如税收宏观经济分析系统的建立,将整合的各类税收数据应用于税收经济分析,为决策及时提供参考。在实施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增值税转型、消费税改革等措施时,应用该系统进行测算评估,确保了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科学准确。3.信息化服务水平显著加强

目前,我国税务系统对纳税人信息资料实行“一户式”储存管理,网上办税成为纳税人主要的办税方式。部分数据实行总局和省级集中后,加强了数据综合分析和整合利用;积极推行电话申报、网上申报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使用银行卡、电子结算等多种缴款方式。有些地方还探索实现了税库银联网,推行申报缴款同步模式;推进了与有关部门的信息联系,探索企业基础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加强税务网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建设,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纳税咨询辅导水平。我国税务系统正在努力把实体办税服务厅主业务移植到网上,用快递将纳税人网上购领或代开的发票寄至指定地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涉税业务,征纳双方不用见面就能征收缴纳税款,不仅缓解办税前台压力,降低了办公成本,也为偏远地区纳税人提供了方便。

北京市国税局于2015年7月22日首次对全市159户大企业推出“票E送”发票领用便民服务,提供“纳税人网上申领、云平台自动处理、物流限时配送上门”的一条龙发票领用服务,省

去了更多物流配送、人工处理的成本;武汉市“税企通”掌上办税平台,已让11.67万户纳税人轻松自主享受服务;苏州市纳税人有拍照认证、“扫码秒杀”网上零申报、网购发票签收等业务;广州市国税局全功能电子税务局每年减少纳税人上门1000万户次,办税服务厅流量减少80%,纸张减少2000多万张;青岛市地税局研发在线社会媒体涉税信息监控平台,自动抓取散落于互联网的异地法院拍卖、土地招拍挂、产权交易、上市公司股票减持等涉税信息,上半年采集信息上万条,入库税款7亿元;而重庆市地税为大企业设立的税企QQ群等得到了良好反响,地税局“电子税务局”一期工程已于9月1日在5个试点局成功运行,为“互联网+税务”时代的开启奠定了基础。大部分地区地税局已经或计划开通官方微博、微信,方便为纳税人辅导答疑;推出了税务APP,供纳税人足不出户办理纳税;同城通办服务,使纳税人自由选择办税服务厅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事项。无纸化、自动化办公流程提升了管理效率,各地信息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征管资源更加合理有效配置,大企业税源管理更加方便迅速。

4.信息集中和共享程度不断提高

全国省级国税局已全部实现以省级集中模式运行综合征管系统,统一版本、统一推广、统一应用、统一维护。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稽核协查系统等主体应用系统的省级集中与之同步开展,预警分析、纳税评估等系统也普遍投入运行。税收主体应用

系统省级集中格局的形成,为税源管理信息化的统一规范和全面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省局对基层税收征管状况及时有效地监控。与此同时,推广使用数据集中管理系统,直接将数据从省级系统抽取到国家税务总局数据库,部分核心征管数据还实现了实时集中,数据集中的效率、质量大幅提高。国家税务总局与各省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信息交换不断深化,促进了跨地区的税收信息共享,实现了局部信息向全局信息的转变。

三、国际大企业税源管理现状

1.美国的大企业税源监控经验

美国的信息技术一直位居世界之首,因此,美国也较早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税收监管中来,于上世纪60年代组建开始建成并运用税收征管网络。有数据显示,美国82%的税收是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征收的,成为美国税收监管的重要组成。到目前为止,美国共建立10个数据处理中心,该信息中心可处理至少13亿条信息,足见美国税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强大。

不仅如此,美国还具有发达的社会监控网络。该社会监控系统是由1.8万名具有很高权威的税务专家和数据库专业顾问为管理中心的团队组成,同时该网络信息与银行、社保局、人口普查等部分信息共享,以获得更多的纳税人相关信息,以监管纳税人的违法信息。现在,美国又采用“信息挖掘”技术的新征管软件,这种新的征管软件可以在录入时就发现有问题的纳税申报数据

并由此发现纳税违法人,从一开始就发现问题所在,提高税务违法行为人的查处率。美国联邦税务局还有一套“货币——银行——企业”的检查系统,这套检查系统包含了银行、企业和货币使用者的资金流动信息,一旦出现高额(目前美国使用1万美金)资金流,相关专业人员必须填写纳税表格,否则储存的信息就会检测到相关税务违法行为,并为执法人员提供证据,进行处罚。在这样严密的机制下,民众想要偷税漏税很难实际实施,保障了政府的税收收入。

在具有相关机制的同时,需要法律法规来保证该机制的正常运行。美国作为判例法国家,经过几十年的相关判例,已形成比较完成的法律体系,辅之与发达的信用管理机制,建立了完善的信用制度。美国法律规定,银行、社会保障部门等相关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的相关资料不能对税务部门保密,税务部门可以查看纳税人的相关资金信息,并具有执法权,从机构权力上保证了税务部门的权威。因此,美国人民不仅具有很强的信用意识,而且在严密的经济监控之下,一旦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以后的社会生活将会寸步难行,这也促使美国的税务监管的有效实施。

从以上可以看出,美国在税源监控上,一方面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利用其他组织信息提高纳税人资金信息监控和权威的税务机构、严密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美国人民很强的信用意识,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良好的税务监管系统,有效减少了民众的偷税漏税行为。

2.澳大利亚的大企业税源监控经验

澳大利亚税务局的信息化税收征管水平较为高超,以E-tax系统为基础,依托风险管理系统、审计支持系统、欠税处理系统、遵从情报系统和报告系统等,建立了健全的信息化征管体系。

大企业税源管理在澳大利亚又被称为“复杂监控”,有专门设立的管理机构对其实施重点监控。澳大利亚税务局为大企业量身定做优质的纳税咨询、风险评估服务,相应的,也要求大企业必须准确提供税源信息,实施更严格的监控标准。税务机关每年派出高级官员到排名靠前的大企业进行经营和税收方面的沟通交流,同时定期邀请行业专家、经济学家参与税源管理工作,提高官员对大企业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的认知,从而增强税源管理能力。对跨国大企业,更是双管齐下,对海内外的资金收入和经营贸易都实施严格监控,一旦发现偷税避税行为严惩不贷。

除此之外,澳大利亚还有一系列制度做支撑基础,例如统一税务号码制度和信息服务体系等。统一税务号码制度要求每个纳税人获取一个固定、唯一的税务号码,办理各项涉税业务需提供该税务号码,大大提高涉税信息的采集效率;信息服务体系不仅涵盖了税务、保险、金融、法庭、行政等各个领域,也提供电话、互联网、文字出版物等多种信息获取渠道,甚至囊括了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以方便纳税人获取信息。此外,专业的数据处理、审计、财务服务等系统也丰富了澳大利亚的征管体系,为大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管理,也更好地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税收管理相衔接,为据实纳税提供了保障。

四、我国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的不足

尽管我国税收管理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阶段性成果捷报频传,我们仍应看到其中的不足之处。大企业信息化税收管理普遍存在重操作、轻管理、轻数据建设和应用等问题,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仍不成熟,智能化计算机处理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大企业的纳税需求。具体说来,我国针对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1.税收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税收信息化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各自为政现象较为普遍,难以相互协调,缺乏统一性,造成浅层工作过剩而深层挖掘严重不足。(1)组织机构冗杂

我国现行税务机关的组织结构是四级垂直管理的“金字塔”式职能导向型结构,导致管理层级较多,信息传达不畅通,上传下达流程复杂,影响建设效率。此外,我国现行的是国地税分设,地税与国税的分离难免造成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分立,尽管金税三期的上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自为政的问题,但仍难以形成一体化管理。(2)金税三期尚不成熟

由于上线时间不长,金税三期系统仍处于完善改良阶段,只上线

了一部分功能,且系统的使用受到征管机构改革不同步、基础数据缺失等因素制约,导致金税三期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与征管业务不匹配、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如出现系统登陆不上、操作页面不响应、流程说明不明确等现象,给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2.信息化网络建设不健全

仅仅是税务系统的信息共享还远远不够。我国涉税信息管理制度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当前税收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掣肘因素,特别是大企业纳税人往往同时涉及工商、银行、海关、公安等多个部门,信息网络的不畅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税源的监控和征收。各部门之间的系统封闭、系统不兼容等问题,造成严重的“信息孤岛”,税务机关无权查询企业的存款账户等涉税信息,无法获知纳税人的真实情况,不但会使得税务机关征税能力大打折扣,还会使某些新税种面临难以开征的尴尬局面。

3.数据采集及应用质量不高

数据采集是税务机关征税的依据和基础,也是信息化建设最基础的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税务机关的数据采集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一方面,税务机关用于分析和计税的原始数据大部分来源于纳税人的自主报送,囿于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控制不到位、存在税收不遵从行为等,使得数据分析工作受到局限,无法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深层税收服务。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纳税人和基层税收人员等信息录入人员在录入第一手数据时难免会产生失误,在校验程序不够严密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数据的失效,影响数据

质量。此外,数据的笼统、滞后、丢失等问题,也会给数据采集带来相当的困难,拖慢整个数据采集工作的进度。

数据应用方面,一方面,数据采集工作的步履维艰使得数据应用的优势无法完全发挥,影响税务机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应用的积极性,而数据应用功能的缺失也会反过来造成对数据采集工作的轻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数据应用空间的开拓不足,一些部门对于数据的应用仅限于登记、申报、开票、发票管理等简单的基础性工作,而对于数据的整合和分析远远不够,大数据技术对大企业纳税人的管理、监控甚至寻规预测等功能都尚未发挥完全。4.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在税务机关内部,既精通计算机技术又熟悉税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少,大部分工作人员只掌握其中一种知识,容易产生知识壁垒,使得技术与业务无法很好的协调和融合,这就对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造成一定阻碍。此外,税务人员思想和知识的更新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影响了信息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

五、加强我国大企业税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健全税收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

成熟健全的管理体系架构是实现税收管理信息化的基石,因此必须不断探索完善税收信息化管理体系。(1)不断加强国地税的合作,推动国地税合并

近年来,国地税即将合并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诸多专家学者也

认为国地税分设已不再适应目前我国的发展需要。国地税合并一方面能够精简办事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的纳税成本,不需要跑两个地方,不需要研究两个税务局的政策,不需要接待两个税务局的检查,不需要接受两个税务局的培训等等。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也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国地税合并有利于形成统一的管理、流程,建立统一的操作系统,从而促进信息的交换,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让各为其政的问题得到解决。(2)进一步完善金税三期系统

金税三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但仍有一些瑕疵等待完善。一方面,要尽快实现金三系统的应用整合,实现应用程序的一体化管理,同时加快所有模块的上线进度;另一方面,也要尽快完善软件功能,例如完善和规范操作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口径,强化核查功能,使得系统操作更便利、更专业。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

信息壁垒是阻碍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打破信息壁垒需要建立内部外部双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促进信息的自由交换和流动,实现信息管税。

(1)对内,应加快建立涉税信息采集平台

一方面,坚持应用统一税号,方便采集大企业纳税人的各项涉税信息,不仅能够提升纳税信息的质量,保证其真实性,更使得“灰色地带”无所遁形,提高税务机关的稽查和风险控制能力。

另一方面,在金税工程内增加一个功能强大的第三方信息收集平

台,科学归纳和整理全社会范围内的涉税信息,并将海量的涉税信息分析处理为有指向性的税源信息,从而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实现涉税信息的有效整合。

(2)对外,应完善信息传递机制,打破信息壁垒

税务机关可以乘着我国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东风,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府牵头督促工商、国土、社保、民政、法院、公安等部门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税务与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合作,在全社会范围内联合建立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3.重视应用系统的数据问题

解决数据问题,主要是依托金税三期系统,做好数据的录入和应用工作,既要尽可能导入和补足历史数据,又要保证以后数据录入的数量和质量,还要尽可能将数据用起来、活起来、新起来。(1)要做好数据录入工作,不断规范和拓展数据来源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可导入系统的历史数据往往残缺不全或真实性存疑,严重影响了数据库发挥应有的作用,制约了税收信息化的进一步建设。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一是要尽可能的还原历史数据,通过查阅备份数据、计算得出数据等等方式补足历史数据,同时检验数据真实性,宁缺毋滥,打好数据库的基础。二是要规范数据录入,强化数据真实性的逻辑性核查,增设审核程序,防止人为录入信息错误;对大企业纳税人设计有针对性的申报表,增设行业信息、关联信息等信息要求;同时引入第三方信息平台,对涉税信息进行采集

和验证。

(2)要创新数据应用技术,完善数据应用机制

信息化建设重在数据的处理和应用,不断提升数据应用深度,拓展广度。通过对税收的宏观分析、区域分析、征管现状分析等,明确把握税收质量情况、行业税源分布、总体风险情况等等,掌握税收基本规律。并通过建立税源信息库及预警机制,对大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自动监测、评估和预警,进行反避税监控,实现“问题找人”、“数据找人”,实现智能化管理,切实提升管理水平。4.组建税收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人如何作为,要通过各种手段组建一批税收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优化人员分配,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着力实现人才强税。(1)强化“选人”

即今后在人员的选拔上,要更加注重人才的专业性和复合性,把好入口关。要不断拓展人才引进渠道,不仅是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中引进,还要从企业、从海外引进,特别应将留学归国人员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一方面可在公开招聘公务员的环节设立针对计算机的专业岗位,在全社会范围内招聘计算机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计划,从各行各业引入既精通计算机技术又精通税收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作为骨干;此外,公务员内部的人才流动也是补充人

才队伍的重要途径,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部门引入相关人才来充实专业人才队伍。(2)强化“育人”

即不断提高税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升工作能力。要建立一套生机勃勃、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育机制,针对不同的人才采用不同的专业培训方式,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脱产与在岗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鼓励税务工作者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要以中青年人为主要培养对象,切实抓好三个方面的人才培育:一是着力培养领导管理人才队伍,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识的领袖是信息化建设的要件;二是要大力培养一般性人才队伍,专业素质过硬、服务意识到位的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三是重点培养特殊人才队伍,对于一些具备特殊专业能力的人才,要开通“绿色通道”,使之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3)强化“用人”

即激发专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活力,发挥最大个人潜能。选人、育人的目的在于用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着力构建绩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将用人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一是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年终考核,细分为信息录入、数据更新与维护、信息技术使用率、纳税人满意度等子项进行分别考核,并与年终奖金、评优等相挂钩,提高税务工作者的重视程度。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实行特殊岗位的津补贴,及时维修更新

设备以改善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在评优评奖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提高技术干部各项待遇,同时,在重大决策上听取信息技术人员的意见建议,给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着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意气风发走进“云时代”——2015年税务工作半年报之一[N].2015-07-28.http:// [2]童光辉,朱志钢.我国税收信息化的成效、问题与建议[J].中国财政.2013,(12).[3]朱广俊,张林海,张景华.税收现代化目标体系建设研究[J].税收经济研究.2015,(03).[4]李智敏.中国大企业的税务管理[J].西江月.2012,(21).[5]何乐.信息化: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方向与保障[N].中国税务报.2014-04-25.[6]吴洁蕙.澳大利亚税源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J].涉外税务.2007,(3)

第五篇:税收地税调研文章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继续推动地税事业科学发展

XX地税局XXX

“十一五”期间,XX地税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税费收入突破十亿大关,“三大工程”及地税文化、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形象建设有力推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何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面对“十二五”新时期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局做出了加强调研的安排。我选取的调研课题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继续推动地税事业科学发展》,我主要从宏观方面对影响和制约发展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调研分析,限于个人能力水平,选取和调研问题的认识都很肤浅,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当前地税工作中需要更加研究和做好的几项工作近年来,市局党组从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能力入手,强力实施“管理强税、人才兴税、信息管税”三大工程,经过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从“十二五”保持地税收入快速增长和队伍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着眼,客观分析有利和不利于发展的因素,我认为,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方式,科学谋划,继续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纳税服务和征管质效提升、地税文化建设、改革创新四个方面的工作。

二、提高认识,创新方式,抓住重点推进发展

1、干部教育培训要注重税收工作需要和提高专业能力两个方面。从税收征管工作需要来看,要更加注重实用人才的培养。按照税收业务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高技能职称专业人才的培养顺序来抓干部业务技能培训,新进人员特别是非税收专业学历人员,要从税收基础知识、税收法规、征管实务与纳税检查实务学起,达到适应工作需要的基本要求。然后,进行税收专业理论知识和财会审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达标培训,进而鼓励取得“三师一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从税收工作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来看,要更加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税收工作要依靠科技和人才实现进步,要达到省内、国内先进水平,各类专业人才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培养现有人员成为专业人才和选择新录用专业人才都应该是今后给予重视的工作。从税收事业长远发展来看,更加注重个人品德和业务才能两方面的培养,把提升能力高质量做好工作与化解压力心理调适结合起来,努力把每一个干部都能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优秀人才。

2、税收征管中要注重纳税服务和提升管理质量效率。税收宣传不到位、纳税服务和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办法告知不及时常常是导致纳税人纳税遵从度下降和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发生争执的原因。税源管理、税费征收、纳税评估与检查、税务稽查等税收征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把

纳税服务置于税收执法之前,在纳税检查和税务稽查之前的税源监控管理、纳税评估、纳税辅导工作中,更加优质地服务于纳税人,以最简捷高效的方式,把税收政策法规及时传送给纳税人,使其及时知晓税收政策法规,及时、准确、全面地履行纳税义务,达到使纳税人没有不及时履行纳税义务的借口的理想状态。在管理、稽查分局、纳税服务大厅和机关业务科增添可以和纳税人随时对话的上网计算机及其查询设备,使其不知晓的税务执法管理行为足不出门在网上或所到之处随时可以查的到,使管理、征收、稽查分局的执法管理行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到所有纳税人,使其无遗漏地知晓税务机关的管理行为,达到使纳税人没有不办理申报纳税的借口的理想状态,以提高效率,节约征管人力。同时,增添满足于税务人员和纳税人需要的纳税服务设施,用一流的硬件设施支持一流的纳税服务工作,创造一流的税收秩序。制定税收征管查全程各环节的纳税服务规范和考核评价办法,用优质的纳税服务促进税收执法管理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3、税务文化建设要切实发挥文化对地税工作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对地税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的具体抓手,坚持不懈地塑造“税魂”,不断加强地税精神文化建设。牢固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地税制度文化建设,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结合起来,达到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地税行为文

化建设,领导的表率行为与干部的工作行为、单位群体行为与干部个人的执法行为等等各层面、各环节都能提炼形成规范约束,养成规范文明、勤政高效的良好公务行为习惯。突出地税特色,不断加强物态文化建设,展示地税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更加注重地税人文的同时,运用具有强烈地税特色的固化的地税规范,影响征纳双方营造更加有利于发展的税收秩序。

4、坚持改革创新,始终保持推动地税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的发展时期,要实现推动地税事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就要在以人为本方面下功夫,在改革创新能力上做文章。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研究提高改革创新能力,一是研究改革创新能力的内涵,二是提高改革创新能力的途径,三是建立健全促进提高改革创新能力的工作机制。改革创新能力是运用理论知识,在科学、艺术、技术、管理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培养提高领导层及其成员的创新能力,应该做到三个方面,要有牢固的创新意识,要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要营造出有利于改革创新的工作环境。对于各级领导和干部来说,提升创新能力要从六个方面做起,一要善于更新政治与业务知识;二要大胆工作,敢于挑战,善于创新;三要善于思考谋划,胸怀全局;四要勤于总结成败得失经验教训;五要善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借鉴他人经验;六要善于群策群力,调动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在健全有利于改革创新工作机制方面,首先,要倡导改革创新工作,支持和加强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培训深造、干部使用方面让有创新能力并创造出好的工作业绩的干部发挥好导向作用。其次,要建立改革创新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制定改革创新工作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奖罚办法,每年选取具有创新成绩的工作项目进行表彰奖励,促进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作用。再次,要建立改革创新型人才使用和优惠待遇制度,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在奖励、休假疗养、外出参观考察等方面制定制度予以鼓励,使创造者有荣誉,劳动者有回报,创新者有价值,进一步激发出全体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形成创先争优、开拓进取、争先发展的良好局面。

下载税收调研(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收调研(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收起征点调研思考

    在我国现行税法中,只有增值税和营业税有起征点的规定,且只适用于个人。税法中起征点的规定,其本质上是一种税收优惠,是对经营规模小的个人纳税人的一种税收照顾。起征点的高低,对......

    砖窑行业税收调研报告

    调研文章砖窑行业税收调研报告砖窑行业是石庙镇传统支柱性产业,也是地方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将近占到全年税收任务的三分之一。认真开展对砖窑企业的税收调研,对确保完成全年税......

    浅谈纳税评估--税收调研

    浅谈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事中税务管理、提供纳税服务的方式之一。通过实施纳税评估发现征收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强化管理监控功能,体现服......

    三台制鞋业税收调研

    探析三台制鞋业产业现状及 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为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安新县三台镇制鞋业税收征管现状,找出三台制鞋业存在的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低下的症结,推动三......

    税收调研文章汇报材料

    正当全局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地税局半年税收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各项税收工作落实之际,我们高兴地迎来了州地税局党组书记**同志一行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且末县地税......

    如何撰写税收调研文章

    如何撰写税收调研文章(转贴)一、如何选题经常有人问,写什么样的调研文章容易被采用?最近领导在关注什么?这就是一个如何选题的问题。新闻讲究时效性,论文也讲究切合当前工作实际。......

    税收调研写作之管见

    税收调研写作之管见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而且也是各级领导正确决策的前提。税务机关作为税收执法部门,担负着为国聚财的重要职责。因此,搞好税收理论、税收政......

    税收征管调研情况综合汇报

    税收征管调研情况综合汇报 税收征管调研情况综合汇报 税收征管调研情况综合汇报 为适应国税新形势和发展的要求,市局下达了相关的调研课题。为此,分局高度重视,召开了局务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