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关事务管理条例》难解“三公”问题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难解“三公”问题
2012-08-08 11:26:55 来源:财新网
参与互动(0)
收藏打印字号: T|T
“三公消费”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三公经费问题由来已久,在建国之初就是财政预算的项目之一。所谓“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三大主要消费项目,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三公经费是国家预算或政府预算,如今公共财政预算中公用经费的主要项目,而并非公用经费全部。
“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甚多,概括来说,主要有:
1、法律没有规定。国家对于财政的法律仅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而预算法中并没有对“三公经费”问题做出规定,就是“三公经费”名称预算法也未能提及。“三公经费”在预算法中只是国家管理费用支出的子项目下的子项目中某项而已。可以说“三公经费”没有法律对其规定,就是一个无法治理的问题。
2、制度没有限制。我国财政体制与制度中,只确定了上下级之间财政收支管理权限,主要是划分收支比例,没有专门对“三公经费”做出限制。根据预算科目分为“类”、“款”、“项”、“目”,“三公经费”并没有体现,去年“两会”提出“三公经费”问题,今年的财政预算、决算才准备增加“三公经费”为一个科目。可以说此前在财政预算决算中并不体现“三公经费”,没有制度限制,也就难以做到限制。
3、权力没有约束。中国从形式上说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国家,事实上,仍然是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比如,当官的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大家都想公仆,不想当主人,一方面是思想觉悟高,另一方面就可能是公仆的权力太大了。还有2011年国务院规定,6月30日是中央部门公务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用向社会公开的最后期限;直至7月16日,人民网《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时间排行榜》显示,98个部门只有24个做了公开。“三公经费”难产暴露了什么问题?难道不是有关部门政令权威性打了折扣吗?老百姓说,一旦成为某个部门一把手,那个部门就是他家。正因为我们的人民公仆权力太大,表现在财政的三公经费支出上同样是“随心所欲”。
4、认识不到位。我们的各级官员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深刻认识到三公经费代表政府形象而产生的巨大影响。或者说他已经能够认识到位,但面对如今市场经济、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是随从大流。三公消费问题不仅是民之所痛,也严重地戳痛老百姓的心。因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和医院的高级病房形成鲜明对比;山区孩子上不起学和官员的吃喝玩乐刺人眼球;接连发生的校车事故和官员不断更换坐骑更扎人心窝;还有山区百姓漏雨的房子和贫困县的气派办公楼更是让人难以接受。还有天价商品的不绝于耳,无一不和三公消费有关。正是由于我国三公消费的治理还停留在行政治理阶段,很多官员,甚至百姓都认为三公消费如同“包二奶”都是政风行风等不正之风,并没有把三公消费提高到法律层面。如果提高到法律层面,那么责任问题自然有了归属,有的负滥用公费之责,有的负监督不力之责,有的负
知情不报之责等等。即使现在还停留在行政治理阶段,也可以把责任问题搞清楚。可各级官员还没有真正认识清楚。
5、没有信仰与责任制。说到信仰,这里引用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的话说:西方文化认为,人是有原罪的,人心是黑暗的。不少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最黑暗的东西在哪里呢?最黑暗的东西在人的心中。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非常肮脏的一面。西方文化把这个剖露出来,展示出来,批判它,控制它。东方文化是把它包起来,养着它。西方的教堂有忏悔室,进了教堂之后,就把心灵的东西向神述说,把丑陋和肮脏的东西向神诉说了,他就轻松了,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我在美国时曾在教堂外坐了一整天,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情景:人们总是愁眉苦脸地进去,神情轻松地出来。后来我才渐渐了解了其中的奥秘。久而久之,他就变成了一个健康的人,心态和心灵特别健全的人。„„我曾说过中国人基本是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没有信仰,不是指没有信仰的形式。恰恰相反,中国人信的东西最杂,包括气功大师都信。什么都信,恰恰就是什么都不信。中国人心中没有永恒的神的位置,再说深一点,就是没有终极性的文化精神追求!这种人是不会把自己的关心范围扩大到家庭、甚至个人以外的。如果扩大出去,一定就是伤害别人。这样的民族怎么能不是‘一盘散沙’”?特别是中国官员,他们信仰共产主义,可是查出是腐败分子后,又是何种解释呢?实际上他的信仰仍然停留在嘴上,没有真正的信仰,当然也就无责任心了。就算有完善的责任制,也一样会变成摆设,真正承担责任时,可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一直都没有系统的、全面的具体到人的责任制,发现问题,批评一下了事,甚至连批评都懒得进行,又或者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谁批评谁呢?
6、监督形同虚设。如今的“三公经费”缺乏透明度等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关键在于监督形同虚设。如一直以来“三公”问题都是政府内部自我监督。看似有监督制度,但政府部门内部很多人都是“三公”受益者,基本上睁一眼闭一眼。又如现在要求“三公经费”陆续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但公开的具体方法、时间、媒体以及编制“三公经费”明细账目的会计事务所、违反规定之后的追偿机制等都没有具体的制度安排。我国监督机制与机构可谓非常健全,有人大、政协,还有审计、监察、检察、稽查,有社会中介机构与人民群众监督,还有各个部门内部的财务、审计、职工代表大会等。可是每年查出来违规违纪违法案件,多数是审计出来的,而审计又不可能包含所有问题,真正存在的问题可能比审计出来的还要多,又有多少人清楚。可见,说我国的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并非过分。违规违纪违法案件层出不穷,三公经费的超标违规问题,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7、信息公开难,透明更难。说到信息公开问题,“三公经费”缺乏透明度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了,这个问题还是源于“三公经费”总是在预算外徘徊。虽然近几年来在各方压力下“三公经费”要纳入预算内,但公开的科目笼统、抽象,信息也是往有利于政府的方面透明,例如什么“基础建设经费”、“科技经费”等又庞大又笼统,也就是一个框架,公众看不懂,其具体使用情况,公众也很难知晓。又或者说是透明了,说是信息完全公开,但很多“不适宜”公开的预算科目仍然隐藏在“其他支出”这个大科目里。既然是要信息透明化,那就应该各个条目“明码标价”地放在那里,这个“其他支出”就是一个“无底洞”,也是政府官员的“摇钱树”。
形式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对于建设公开透明的政府,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方面有深刻影响。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到现在几年来的实践,政府各级主要领导特别是主管官员在思想观念上仍然具有明显的被动性、消极性、推诿性。我国的《政
府信息公开条例》与其他独立法(《保密法》、《档案法》等)之间还存在不配套甚至相互矛盾的关系。这样的主观保密意识与政府财政三公经费信息公布难,甚至缺乏项目细化层级规定,就成为公布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8、没有科学合理的标准。这几年来这么大力度解决“三公”问题,实质是为求一个“公”字。我并不赞同“三公经费”越少越好的观点,在我看来,“三公”消费关键不在多少,而在于合理——对于“三公”消费,公众在乎的并不是“三公”经费花得多少,而是“三公”经费是否花得合理科学,是否把“三公”经费用在了“刀刃”上。如果把“三公”经费花在了官员私人身上,再少公众也会觉得多;如果把“三公”经费都花在公众身上,为公众办事,哪怕花得再多,公众也不会有意见。比如公车经费浪费现象严重。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公车配置越来越高级、公车数量也越来越多。据媒体报道,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每年消费支出已达1500亿—2000亿元,每年车辆购置费增长率为20%以上。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但高配置的公车并没有提高公务员的行政效率,豪华公车只是满足了官员盲目的攀比虚荣心、加剧了地方财政压力。还有,公车私用问题较严重——公车用于办公事的比重仅占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则被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和司机私用。再则,官员公款吃喝消费严重、借出国考察之名行公款旅游现象普遍存在。政府机关吃喝成风——上级检查要招待、开业庆典要吃喝、官员升迁要吃喝„„并且公款招待都是名烟名酒,级别也越来越高。还有,一些政府官员打着公务考察的幌子去公款旅游的丑闻也不时见诸报端。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当前公款吃喝中有多少是出于工作需要而必须接待的?又有多少出国考察是真正为民谋利的?如此“三公”消费既滋生了腐败,又浪费了国家财产。这样的“三公”消费,公众当然认为是越少越好。
新公布的《条例》不足以解决现存问题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已经在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第208次常务会议上通过,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它是我国首部专门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活动的行政法规。我们看到,新公布的《条例》一共有六章35条,有十多条都是关于“三公”的,这也可见中央对于“三公”问题的重视,也希望通过这部《条例》来解决“三公”问题。当然,新《条例》还是解决了一些问题的。比如前些天的温州车改。温州继杭州、昆明等地之后,也走上了“拍卖所有公务车,近程货币化补贴,远程市场化租车”的公车改革之路。且不说这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能否遏制公车消费,就说这个改革方向还是积极的,国内公车应该向市场化、货币化方面改革。又如出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河南省牟县、由县纪委带头,县国资办承办,也公开拍卖了43辆超编公车,成交总金额39.11万元,实现国有资产增值率53.2%。这应该说是响应中央政策号召的一项好的举措,但是公众怀疑的是每辆车的成交价竟然不到1万元,增值率53.2%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没有愚弄公众之嫌吗?
地方政府的一些尝试和努力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我认为通过一部法规就想解决植根很深的“三公”问题恐怕是很困难的,无论是手段、方法上,还是力度上都不够。再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治理“三公”问题上也不是仅靠行政手段、法规就可以的,而是依法治理,发现违法,坚决查处。如在德国有这么一桩丑闻。德国前卫生部长公车私用时丢了车,不但自己丢官,还使得其所在政党在选举中惨败。有这样一个力度和影响度,想必之后就再不会有公车私用的现象了。而我们的条例规定,违反情节较重的才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这其实是一个“不痛不痒”的规定,执行者还是行政机关,相互包庇的倾向是有的,衡量情节严重性的也是政府官员。我们应该跳出这个范围,运用法
律的手段,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我国在解决“三公“问题时还有一些根本性的难点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
一是陋习难改。不仅是公务员接待,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请客吃饭都讲究排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客人或者来访者的尊重度。一个啼笑皆非的事情就是在甘肃省天水市接待办公室门前赫然挂着“接待就是生产力”的标语。这样一个陋习可以说当今文化的一部分,想凭一部法规在短时间内改掉它谈何容易。
二是预算的问题。虽然新条例中也规定了“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或者因公出国”,但老百姓关心的是究竟预算里究竟给“三公”拨了多少经费,都用在哪儿了,利用程度如何,绩效考评如何,哪怕是为了老百姓要不得已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动用了其他预算资金,也必须公开、明确,我想这个问题很多政府官员都还没有意识到。
三是奢靡、浪费风气难消除。政府官员给政府办事,不是给自己办事,因此总有“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作风,铺张浪费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虽然中央多年来一直在强调行政管理厉行节俭,但是执行上却很不严格,很多官员就会认为有规定也没事,这种不良现象这么久了也还是存在着,铺张浪费不只我一个人。也有很多官员为自己辩护,这是人的天性,人都是自私的,在自己的消费上肯定会精打细算,在与自己关系不是那么密切的事情上自然做不到费心尽力,善待纳税人的每一分钱。
总之,面对我国长期的法律空白,《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公布是一个最新最强的约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绝对不足以解决现存的问题。
“三公经费”标准不完善,口径不一致
新《条例》中有一些规定还是比较明确的,比如公用车有一个标准车型、编制的规定,《条例》规定国务院机关事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发布政府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这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一部分购买公用车的经费。这是《条例》中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当然《条例》中很多问题规定不清,也确实是一个事实。这个高档配置、豪华内饰、豪华办公用房的标准是什么确实没有明确出来,虽然条例规定了政府集中采购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应当低于相同货物和服务的市场平均价格,那么政府集中采购高档配置也可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也没有违反规定,至于高档不高档就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有的人会认为沿海经济发达,配置自然应该高一些,西部本身就很贫穷,配置就应该低一些。又或者同一个市的两个县,也会因为财政资金的宽松度不同而对这个高档配置有不同的理解。还有就是豪华内饰、豪华办公用房也没有规定清楚。“豪华”二字不仅指装饰如何富丽堂皇,还涉及到大小、规模、后期是否还会有大量的支出。就比如小办公室安装一个大功率空调,可能价钱上大功率空调不必小功率空调贵太多,或者不是名牌的大功率空调比名牌小功率空调还要便宜,没有违反《条例》规定,但后期的电费、维修费呢?这才是一笔长期又巨大的开支。这些问题都是很模糊的。
《条例》还有规定不清楚的地方就是,对违法违规行为还是用“情节较严重的”和“情节严重的”等不明确的语言来定性和表述。这是我们法律法规条文中经常出现的字眼,也是
最不合理、最影响办事效率的地方。到了实际处罚的时候,什么是“较严重”?什么又是“严重”呢?只要有了一起处罚的案例,人们在处理其他相同案例时自然会参照这个案例,如果此案例处罚的轻,那么其他违规者就有了说辞,这个就是“较严重”,那个才是“严重”。很多时候到后来就谁也说不清,执行者会认为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的事情我何必费力去研究这个度呢,一般依例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目前我国“三公经费”的标准不完善,口径不一致。其实,各级地方政府可以知道自己三公支出的真实情况,要克服他们的“精心打扮,巧妙包装”,需要按照《条例》中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在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总额中的规模和比例。这里的规模和比例并没有规定,我认为应该考虑政府绩效因素、时间因素、支出因素、责任因素、决策因素等,综合考虑确定,不一定科学,但可以节约支出,说服公众。
作者为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财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第二篇:机关事务管理
关于规范机关事务管理的通知
局机关各科室:
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日常事务管理能力,打造规范开型、效率型、节俭型机关,经局党组研究,结合机关工作实际,特作如下通知:
一、机关公务用车管理。
积极响应上级倡导的“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出行方式,进一步提高机关公务用车利用率,坚持“提前预约、集中派车、就近自理”的原则。机关各科室应在每天早8点和下午上班后即到办公室提前预约用车。预约用车时,要说明用途、去向、时间;对到外县、市出发或上级有关部门需调用车辆的,应提前半天向办公室预约。除特殊紧急情况,凡未预约的,办公室一律不在单独派车,由各科室自行解决。
对参加一般性会议、文件领取、上报等能由个人完成的工作,均不派车(恶劣天气除外),一律骑局配备的公用电动车参加、办理。
局配备的公用电动车由值班室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安全科负责做好管理监督工作,建立好骑用登记记录,及时充电,妥善保管。
二、机关卫生管理。
按照机关卫生区划分,综合事务科要组织好卫生打扫和检查。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卫生大扫除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与考核相挂钩,确保机关办公区域和院落整洁、干净。
三、安全管理。
安全科要加强机关值班、值守工作的调度管理,认真落实好夜间值班规定,要重点加强门卫和办公楼内值班情况的督察,开展经常性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安全。
四、基础设施管理。
基建科要加强对局办公用房、院落及绿化管理,美化、绿化、优化办公环境。要着重加强对用水、用电的节约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水、电的跑、冒、滴、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五、办公用品管理。
严格执行局沂交发[2010]4号关于印发《沂水县交通运输局财务管理制度等四项工作制度》的通知要求,办公用品需由局办公室、财务科统一购买、发放。办公用品(包括各类纸张、笔、电脑耗材等)实行计划购买。各单位应在每月30日前将下月所需办公用品数量、品种报办公室汇总,统一购买、发放。对特殊情况计划外购买的,应写出申请,由局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购买。
机关各单位要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注意处处节约,非上报材料应正反面使用纸张;严格复印管理,一次复印10张以上的必须报办公室同意,并由办公室工作人员做好登记,方可复印;对于电脑、打印设备等设备、设施的维修,应先由基建科相关管理人员鉴定后,由办公室通知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维护、维修。
六、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第三篇:机关机关事务管理
机关机关事务管理局
局长徐鸣春
副局长彭金玲唐子敢
2009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内设办公室、政工科、安全保卫科、物业管理科、后勤事务科、产业发展科6个职能科室,在编在岗干部职工18人。
一、机关服务。
1、强化服务意识。围绕“夯实服务基础、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准、创造服务价值”的思路,坚持把服务工作大局和服务机关干部职工作为行动指南,把每一位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当作首要理念,通过开展“优质服务零差错、安全防范零隐患、后勤保障零搁置、接待群众零距离、争先创优零起点、团队成员零隔阂”活动,广大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不断加强,进门笑脸相迎、热情引导,“ 您有需要我们就有服务”,经常能看到服务人员扶老携幼、热心助人的感人场景。领导房间安排节日和生日鲜花祝福,定期征集领导对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年服务满意率达100%,其他服务满意保持在98%以上,全年开展上门延伸服务150多次。在后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行政中心保持“全国物业示范大厦”的最高荣誉。先后有江西、安徽、上海、广州和省内的20多个地级市到该局学习观摩。
2、提高服务水准。后勤服务工作事无巨细,需要后勤人日复一日,严密、认真、扎实、不厌其烦、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每天机关下班后要完成对1100多间办公室的检查和保洁,每天上班之前要对所有设备调试和检查到位,每年的运转记录资料足有10多公斤之重。全年承担会务765场次,处理维修2150次,处理工程问题820个,分送报刊信件84万件,机关设施完好率达100%,维修满意率达98%。中央空调、电梯、强电、弱电、给排水系统、消防、停车场、安全预警系统在持续高负荷运转五年的情况下,保障正常的运行。二级服务机构医疗、超市、食堂、洗车场、园林等服务水平也在逐步得到提高。
3、创造优雅办公环境。机关保洁工作基本做到一丝不苟、一尘不染,园林养护做到精细、到位,节会期间组织机关的氛围装饰,有效规范机关的广告、宣传、标识以及银行MAT柜、广电媒体、移动、电信通讯设施,整治乱搭乱建、私自改造和噪音污染,创建“省卫生文明单位”和“省园林式单位”。
4、开展节能降耗。机关事务局机关节能工作,严格按照《节能降耗管理工作规范》,坚持依靠细致有效的管理,一丝不苟的精神和长期不懈的努力,关好每一次灯,节约每一滴水,在连续4年每年节能降耗15%的基础上,继续完成节能目标,维修支出比上年下降35%。机关的国有资产、公共设施管理完好率达100%。物业管理规范,使用、维护、保养、保管、登记严格到位。进一步整合公共会议室、调剂办公用房50多间。
二、安全保卫。行政中心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办公群楼,外环线长3200米,主要入口26处,保卫任务十分艰巨,该局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人防、物防相
结合,坚持24小时严防死守,启动应急预案20多个,出动巡逻2500多次,登记检查5670人次,检查包裹1876人次,协助处置集体上访67批2300多人次,制止非法打横幅、发状纸、喊口号、堵大门和静坐领导办公室、在行政中心搭棚寄居等事件150多起,处置打架、抢食堂饭菜、冲击领导办公室等重大维稳事件11起,纠正车辆违章400多起,调处交通事故12起,晚间检查未关门、关电760次,组织消防检查12次,纠正私拉乱接7起,切实保障机关的安全有序,杜绝盗窃、治安和消防事故的发生。保障食堂、医务室、商场的食品卫生和医疗安全,内保工作连续四年荣立长沙市集体“三等功”。全年新安装摄像头127个,购置巡逻车2台,配备应急电源,组建和培训应急分队和五个专业小组,进一步增强机关应急保障。
三、科学管理。量化绩效考核,工作实行周安排、日督查、月考核,推行1日4次的上下班指纹考勤制度,实现每天的岗位纪律抽查和每月的工作绩效评分,并与奖金福利挂勾,坚持制度管理、民主监督和人文关怀,倡导和坚持自我学习、组织培训、持续改进的良好风尚,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干事氛围浓厚,工作作风、服务理念、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后勤工作被评为“长沙市先进单位”,并被评为“长沙市优秀法人单位”,并再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绩效考核“红旗单位”。
四、重大活动服务。认真做好人大政协两会和经济工作
会议等重大活动的后勤保障、会务服务工作,积极参加花炮节、佛文化节、一中80周年校庆等重大活动的后勤服务,精心组织11次升旗仪式,组织花炮礼品的采购、分送。参加全市重要接待活动30多次,参加讲解、导游和志愿者250人次,参加重要活动的保卫任务200多人次,礼仪服务105人次。承担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管理和中心工作用房、重大活动的服务工作。牵头组织“全民健身周”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机关工会活动。(穆梦盈)
【后勤保障工作会议】 2009年8月19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唐建新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行政中心后勤保障工作办公会议,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刘旭出席会议。会议听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安全保障、公共机构节能、食堂等方面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充分肯定机关事务管理局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明确,一是机关食堂解困问题,要求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局、友谊宾馆共同协商,拿出方案报政府常务会议审定。二是同意将行政中心电子防控系统纳入“平安浏阳”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建设范围,通过政府采购程序,购买2台电动巡逻车,购置1台500KW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完善行政中心的物防功能,组建一支反应快捷、处置有力的小型应急分队,增强行政中心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明确由工业经济局承担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负责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对接和联系,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行政中心区域内机关单位节能降耗的管理等工作达成一致意见。(穆梦盈)
第四篇:机关后勤事务管理
浅谈我国机关后勤事务管理
国家机关后勤事务活动,其主要职能就是合理合理组织安排财力物力资源,为机关工作提供必要和充分的物质保障和生活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物材工作、基本建设工作、财务工作、生活服务工作、接待服务工作、交通服务工作、安全保卫工作、绿化美化工作,等等。由此可见,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在我国机关后勤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其存在必不可少。
机关后勤服务工作是机关全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机关工作和职工生活的诸多领域、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是保障机关工作高效有序运转的必要条件。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做好了,就解除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就会更好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投身到抓“第一要务”中去,这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机关离不开后勤服务工作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综合服务体系和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确立,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机关后勤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搞好机关建设的内在要求,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每一个从事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同志,不要因“服务”自视低人一等,而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机关后勤服务工作。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转变观念,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重政务、轻事务”的观念与认识,要按照罗干同志的要求:像重视政治工作、业务工作一样重视后勤工作,加强对后勤工作和改革的领导。要从宏观上加强对机关后勤工作的研究和指导,着力抓好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后勤工作和后勤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后勤部门工作机构,科学合理地界定和转载自百分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完善后勤部门的工作职能,加强后勤部门领导班子和队伍的建设,帮助协调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广大机关后勤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工作,积极投身于后勤改革,为搞好后勤管理、发展后勤经济增砖添瓦。同时,要充分发挥机关事务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横向联系和上下指导,使全省的机关后勤部门真正组成“一条战线”,形成整体合力,推动全省机关后勤工作和后勤体制改革健康发展。
所以,如何做好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如何改善和提高机关后勤服务质量,成为了我国机关事务管理正确发展的重要条件,必须认真对待,不容忽视或轻视。机关后勤工作是为机关正常运转提供服务保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展示机关精神风貌、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窗口。随着形势的发展,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将不断探索走向市场,走向社会服务机构的新路子;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经费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机关对后勤服务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致机关后勤服务工作难度日益增大;同时,随着加强机关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后勤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我局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是所以后勤管理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解决的全新课题。这些既是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是自我发展的新的机遇。
促进我国机关后勤改革,是加快机关后勤发展,改善机关事务管理的重要途径和必经途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端正思想。
要明确新形势下机关管理服务工作的意义,同时要明白机关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是各机关服务中心工作的基本职责,是各机关服务中心展现形象的主要窗口,是保持队伍团结稳定的重要基础。机关服务中心履行的是服务职能,发挥的是保障作用,岗位多、事务多、责任大、要求高,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形象,影响各机关的效能。
二、更新观念。
要紧扣新形势下机关管理服务工作的方向,坚持科学化管理,坚持规范化管理,坚持精
细化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机关管理服务工作,必须要把握住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这三
点,这既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的要求,也是机关管理服务工作的现实需要。
三、创新方法。
要抓住新形势下机关管理服务工作的关键,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并建立严
格的考核机制。服务、管理、保障是机关管理工作三项基本职能。要实现这三项职能,达
到后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关键在于明确岗位职责,实施过程控制,用科学制
度管理人,用岗位职责要求人,用工作成效考核人。
四、建好队伍。
强化新形势下机关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根本,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的队伍,一支学习
型的队伍,一支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的队伍。人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本质的因素,人的素质决定着工作的质量。正确的管理理念最终要靠人来实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后勤
服务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这对机关管理服务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五、落实要求。
打牢新形势下机关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要做到团结协作,勤俭节约,廉洁自律。
后勤服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做到统筹安排,加强协调;必须做到严守制度,勤俭节约;
必须做到坚持原则,廉洁自律。
机关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机关服务中心人员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
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努力适应形势变化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求真务
实,开拓创新,切实做到“真诚服务,认真负责,乐于奉献,追求卓越”,不断开创机关后
勤服务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浅谈机关事务管理
浅谈机关事务管理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在整个机关中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我就机关事务的管理从机关文化建设和如何贯彻机关管理制度两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机关文化是机关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引导激励和规范全体机关人员工作的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和行为文化。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对于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创新观念、凝聚人心、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俗话说“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约束人、文化管人成就人”,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可以形成良好的机关氛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能。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一是加强机关学习文化建设。重视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导干部牢固树立学习为本、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境界、一种觉悟和一种责任,努力形成自觉学习、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要切实坚持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不断完善学习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应新的形势。二是加强机关服务文化建设。以提高执行力为着力点,进一步强化干部工作责任心、事业心,不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在工作过程中,要有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态度,创新的方法。落实工作,处理问题反应要快、节奏要快,雷厉风行,争创一流。服从全乡大局,耐心细致,埋头苦干,敢于吃苦,乐于吃苦,有苦不叫苦。奉献不索取,干事不谋利,耐住清苦,守住纪律,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大局,树立我们农业局良好的形象。三是加强机关团队文化建设。加强沟通,加强协作,在工作之余,可以组织参加集体性的活动,举办全局参加的趣味性活动,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全部参与进来,有利于同事直接沟通感情,增加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贯彻落实机关管理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效能 制度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制度是万万不能的,形成良好的制度是一个单位正常运行的关键,但制度的执行直接决定着单位的形象和发展。
贯彻落实机关管理制度,我认为,首先学习好制度,其次是落实好制度,再次是监督好制度的落实。
一是学习好制度。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系统深入地学习、研究规章制度,真正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制度,理解制度制定的依据和制度制定要达到的目的,为制度的执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落实好制度。建立制度落实保障机制,要围绕强化责任,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实的长效机制,促进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不能朝令夕改,无法使制度形成连续性,要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制度执行体制和落实措施。
三是要加强监督,确保制度落实到位。制度好,监督落实也少不了。有了制度,懂了制度,落实了制度,但制度落实的情况也不能忽视。要加强机关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内部监督。健全岗位责任制,完善程序。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纠偏机制的作用,及时发现并纠正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畅通渠道,强化监督职能,接受社会监督,对制度落实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