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新类型题难解问题-申论(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18:1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30新类型题难解问题-申论(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30新类型题难解问题-申论(范文模版)》。

第一篇:1130新类型题难解问题-申论(范文模版)

今天介绍的是所谓新类型题难解问题。有关教科书将般在问题中提法有所不同的问题列入新题型。其实没有必要,因为概括类题型万变不离其踪。我们不妨作如下比较。

一、概括的内容看,分概括全部的,部分的,指定的或特定的,自由的或育选择的四大类。其中的概括部分的,指定的,特定的三类的逻辑概念的内涵都相同,只是其外延宽泛度大小不同而己。全部包含所有,是大的概念,局部或部分的对比起指定的,特定的外延大些。而自由选择,有选择的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且其外延更少些而已。二丶概括的内容主旨选择的角度不同。对给定材料的概括,有的要求宏观把握,高度概括,即从材料的表象中抽象出要表达的真正核心内容,但有的则只要求,把握总体概括即可。但是,主旨问题才是关键和核心,没有主旨作为导向的概括,何来概括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审题时,我们一定要弄清出题者要求的写作意图,材料背景和作答要求,否则,将事与愿违。明天重点介绍概括的三大方面要求,请加关注。谢谢!

第二篇:申论新题(本站推荐)

申论新题

一、给定资料

1.简政放权,指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是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阶段,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状况,为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2.近日的一项民意调查指出,83.1%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在户籍、教育、住房、社保、生育等民生领域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在这些领域中,政府的行政审批程序依然繁琐。

3.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从出口导向到内需拉动,事关民生利益。形势倒逼我们必须从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着手,理顺权力运行关系,减少甚至剔除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原生阻力。“把该放的权力放掉”,就是要激发制度和体制潜力,让改革释放出更多更大的活力,让民众享受到改革红利,这是拉动内需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4.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职能转变的第一项就是“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可见放权在此轮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当前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较多,审批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利用审批牟取私利的问题比较突出。“加大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迫切任务。”迟福林说。

当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责划分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但也存在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问题,从而阻碍地方因地制宜主动开展工作。这次改革提出推进向地方放权,既要下放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也要减少专项转移支付。

在此之前。行政审批权下放已进行过成功实践。2012年l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广东省暂时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暂时停止了20项行政审批的实施。

这一改革立竿见影。当年年底,广东省取消约l70项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审批事项.有效减少行政管制,降低创业门槛,充分释放了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权让地方受益的同时,中央部门可以从繁杂的微观事务中退出,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强化宏观管理上,为市场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8.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且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政府之手”不可或缺,但“政府之手”又不可太长.通过“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成为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要务。

当我们的政府部门在下放审批权力的过程中,一方面积极主动地放掉该放的权,另一方面又认真负责地管好该管的事,我们就能够切实从“越位点”退出,把“缺位点”补上,做到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齐推进、相协调,以更有效的“管”促进更积极的“放”。

9.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时说:“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担游戏。”我们相信,随着政府转变职能的成效不断显现,将极大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使改革红利惠及最广大的百姓。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明确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作答要求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3-4”,概括国务院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的重要意义。()

要求:全面准确,言简意赅,语言顺畅;不超过150字。

三、“给定资料9”中提到,“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时说:‘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请结合对这句话及“给定资料”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论证有力;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3~4”,概括国务院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的重要意义。(30分)要求:全面准确,言简意赅,语言顺畅;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国务院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的重要意义如下:

一是能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当前行政审批事项较多,审批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利用审批牟取私利问题突出,简政放权能够使政府重心转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是能够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放权可以有效减少行政管制、降低创业门槛,让民众享受到改革红利.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三是能够激发制度和体制潜力。有利于改变政府现行管理制度不适应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现状,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行政审批改革有哪些启示。要求:内容全面,语言简洁;不超过l50字。

【参考答案】

对我国的启示有: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办事手续,解放生产力的同时约束经济领域的不法行为。二是重视市场和民间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资源调配作用,建立自立、自主、以民为主的社会经济体系。三是加强第三方介入。鼓励非政府组织、中介组织积极参与审批改革,减少腐败事件发生。

三、“给定资料9”中提到,“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时说:‘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请结合对这句话及“给定资料”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2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论证有力;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例文】

“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前形势下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举措,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客观要求。而简政放权,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则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促进中国经济升级的关键。

“简政放权”是权力外放、自我革命的开拓者;是强化管理、保障民生的守护者。它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它能更好地发挥地方的作用,激发内在活力;它能推动经济转型,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内需潜力.形成新动力。

抓好简政放权.要明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我国在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时,对必须由国家监管的公共资源应继续实行行政审批,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在能由市场进行调节的领域则应弱化行政干预,逐步缩减审批范畴。

抓好简政放权.要鼓励非政府组织、中介组织积极参与审批改革。要在管制和审批改革中,充分发挥公共团体、行业协会的作用,要求它们依照国家法令独自管制,重视地方自治、地方分权,监督政府的行为,为政策调整建言献策。

抓好简政放权。要加强对行政审批的社会监督。随着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步伐,政府的运作方式从全能型、主导型向有限型、服务型转化。可以依靠从社会各界广泛聘请监督人员拾遗补缺.最终实现政府行政审批改革的科学性、有效性。

各部门只有拿出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和勇气,打好政府职能转变攻坚战,才能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创造活力,才能逐渐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三篇:机关事务管理条例》难解“三公”问题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难解“三公”问题

2012-08-08 11:26:55 来源:财新网

参与互动(0)

收藏打印字号: T|T

“三公消费”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三公经费问题由来已久,在建国之初就是财政预算的项目之一。所谓“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三大主要消费项目,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三公经费是国家预算或政府预算,如今公共财政预算中公用经费的主要项目,而并非公用经费全部。

“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甚多,概括来说,主要有:

1、法律没有规定。国家对于财政的法律仅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而预算法中并没有对“三公经费”问题做出规定,就是“三公经费”名称预算法也未能提及。“三公经费”在预算法中只是国家管理费用支出的子项目下的子项目中某项而已。可以说“三公经费”没有法律对其规定,就是一个无法治理的问题。

2、制度没有限制。我国财政体制与制度中,只确定了上下级之间财政收支管理权限,主要是划分收支比例,没有专门对“三公经费”做出限制。根据预算科目分为“类”、“款”、“项”、“目”,“三公经费”并没有体现,去年“两会”提出“三公经费”问题,今年的财政预算、决算才准备增加“三公经费”为一个科目。可以说此前在财政预算决算中并不体现“三公经费”,没有制度限制,也就难以做到限制。

3、权力没有约束。中国从形式上说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国家,事实上,仍然是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比如,当官的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大家都想公仆,不想当主人,一方面是思想觉悟高,另一方面就可能是公仆的权力太大了。还有2011年国务院规定,6月30日是中央部门公务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用向社会公开的最后期限;直至7月16日,人民网《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时间排行榜》显示,98个部门只有24个做了公开。“三公经费”难产暴露了什么问题?难道不是有关部门政令权威性打了折扣吗?老百姓说,一旦成为某个部门一把手,那个部门就是他家。正因为我们的人民公仆权力太大,表现在财政的三公经费支出上同样是“随心所欲”。

4、认识不到位。我们的各级官员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深刻认识到三公经费代表政府形象而产生的巨大影响。或者说他已经能够认识到位,但面对如今市场经济、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是随从大流。三公消费问题不仅是民之所痛,也严重地戳痛老百姓的心。因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和医院的高级病房形成鲜明对比;山区孩子上不起学和官员的吃喝玩乐刺人眼球;接连发生的校车事故和官员不断更换坐骑更扎人心窝;还有山区百姓漏雨的房子和贫困县的气派办公楼更是让人难以接受。还有天价商品的不绝于耳,无一不和三公消费有关。正是由于我国三公消费的治理还停留在行政治理阶段,很多官员,甚至百姓都认为三公消费如同“包二奶”都是政风行风等不正之风,并没有把三公消费提高到法律层面。如果提高到法律层面,那么责任问题自然有了归属,有的负滥用公费之责,有的负监督不力之责,有的负

知情不报之责等等。即使现在还停留在行政治理阶段,也可以把责任问题搞清楚。可各级官员还没有真正认识清楚。

5、没有信仰与责任制。说到信仰,这里引用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的话说:西方文化认为,人是有原罪的,人心是黑暗的。不少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最黑暗的东西在哪里呢?最黑暗的东西在人的心中。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非常肮脏的一面。西方文化把这个剖露出来,展示出来,批判它,控制它。东方文化是把它包起来,养着它。西方的教堂有忏悔室,进了教堂之后,就把心灵的东西向神述说,把丑陋和肮脏的东西向神诉说了,他就轻松了,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我在美国时曾在教堂外坐了一整天,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情景:人们总是愁眉苦脸地进去,神情轻松地出来。后来我才渐渐了解了其中的奥秘。久而久之,他就变成了一个健康的人,心态和心灵特别健全的人。„„我曾说过中国人基本是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没有信仰,不是指没有信仰的形式。恰恰相反,中国人信的东西最杂,包括气功大师都信。什么都信,恰恰就是什么都不信。中国人心中没有永恒的神的位置,再说深一点,就是没有终极性的文化精神追求!这种人是不会把自己的关心范围扩大到家庭、甚至个人以外的。如果扩大出去,一定就是伤害别人。这样的民族怎么能不是‘一盘散沙’”?特别是中国官员,他们信仰共产主义,可是查出是腐败分子后,又是何种解释呢?实际上他的信仰仍然停留在嘴上,没有真正的信仰,当然也就无责任心了。就算有完善的责任制,也一样会变成摆设,真正承担责任时,可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一直都没有系统的、全面的具体到人的责任制,发现问题,批评一下了事,甚至连批评都懒得进行,又或者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谁批评谁呢?

6、监督形同虚设。如今的“三公经费”缺乏透明度等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关键在于监督形同虚设。如一直以来“三公”问题都是政府内部自我监督。看似有监督制度,但政府部门内部很多人都是“三公”受益者,基本上睁一眼闭一眼。又如现在要求“三公经费”陆续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但公开的具体方法、时间、媒体以及编制“三公经费”明细账目的会计事务所、违反规定之后的追偿机制等都没有具体的制度安排。我国监督机制与机构可谓非常健全,有人大、政协,还有审计、监察、检察、稽查,有社会中介机构与人民群众监督,还有各个部门内部的财务、审计、职工代表大会等。可是每年查出来违规违纪违法案件,多数是审计出来的,而审计又不可能包含所有问题,真正存在的问题可能比审计出来的还要多,又有多少人清楚。可见,说我国的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并非过分。违规违纪违法案件层出不穷,三公经费的超标违规问题,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7、信息公开难,透明更难。说到信息公开问题,“三公经费”缺乏透明度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了,这个问题还是源于“三公经费”总是在预算外徘徊。虽然近几年来在各方压力下“三公经费”要纳入预算内,但公开的科目笼统、抽象,信息也是往有利于政府的方面透明,例如什么“基础建设经费”、“科技经费”等又庞大又笼统,也就是一个框架,公众看不懂,其具体使用情况,公众也很难知晓。又或者说是透明了,说是信息完全公开,但很多“不适宜”公开的预算科目仍然隐藏在“其他支出”这个大科目里。既然是要信息透明化,那就应该各个条目“明码标价”地放在那里,这个“其他支出”就是一个“无底洞”,也是政府官员的“摇钱树”。

形式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对于建设公开透明的政府,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方面有深刻影响。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到现在几年来的实践,政府各级主要领导特别是主管官员在思想观念上仍然具有明显的被动性、消极性、推诿性。我国的《政

府信息公开条例》与其他独立法(《保密法》、《档案法》等)之间还存在不配套甚至相互矛盾的关系。这样的主观保密意识与政府财政三公经费信息公布难,甚至缺乏项目细化层级规定,就成为公布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8、没有科学合理的标准。这几年来这么大力度解决“三公”问题,实质是为求一个“公”字。我并不赞同“三公经费”越少越好的观点,在我看来,“三公”消费关键不在多少,而在于合理——对于“三公”消费,公众在乎的并不是“三公”经费花得多少,而是“三公”经费是否花得合理科学,是否把“三公”经费用在了“刀刃”上。如果把“三公”经费花在了官员私人身上,再少公众也会觉得多;如果把“三公”经费都花在公众身上,为公众办事,哪怕花得再多,公众也不会有意见。比如公车经费浪费现象严重。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公车配置越来越高级、公车数量也越来越多。据媒体报道,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已达200多万辆,每年消费支出已达1500亿—2000亿元,每年车辆购置费增长率为20%以上。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但高配置的公车并没有提高公务员的行政效率,豪华公车只是满足了官员盲目的攀比虚荣心、加剧了地方财政压力。还有,公车私用问题较严重——公车用于办公事的比重仅占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则被领导干部及其亲属和司机私用。再则,官员公款吃喝消费严重、借出国考察之名行公款旅游现象普遍存在。政府机关吃喝成风——上级检查要招待、开业庆典要吃喝、官员升迁要吃喝„„并且公款招待都是名烟名酒,级别也越来越高。还有,一些政府官员打着公务考察的幌子去公款旅游的丑闻也不时见诸报端。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当前公款吃喝中有多少是出于工作需要而必须接待的?又有多少出国考察是真正为民谋利的?如此“三公”消费既滋生了腐败,又浪费了国家财产。这样的“三公”消费,公众当然认为是越少越好。

新公布的《条例》不足以解决现存问题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已经在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第208次常务会议上通过,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它是我国首部专门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活动的行政法规。我们看到,新公布的《条例》一共有六章35条,有十多条都是关于“三公”的,这也可见中央对于“三公”问题的重视,也希望通过这部《条例》来解决“三公”问题。当然,新《条例》还是解决了一些问题的。比如前些天的温州车改。温州继杭州、昆明等地之后,也走上了“拍卖所有公务车,近程货币化补贴,远程市场化租车”的公车改革之路。且不说这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能否遏制公车消费,就说这个改革方向还是积极的,国内公车应该向市场化、货币化方面改革。又如出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河南省牟县、由县纪委带头,县国资办承办,也公开拍卖了43辆超编公车,成交总金额39.11万元,实现国有资产增值率53.2%。这应该说是响应中央政策号召的一项好的举措,但是公众怀疑的是每辆车的成交价竟然不到1万元,增值率53.2%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没有愚弄公众之嫌吗?

地方政府的一些尝试和努力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我认为通过一部法规就想解决植根很深的“三公”问题恐怕是很困难的,无论是手段、方法上,还是力度上都不够。再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治理“三公”问题上也不是仅靠行政手段、法规就可以的,而是依法治理,发现违法,坚决查处。如在德国有这么一桩丑闻。德国前卫生部长公车私用时丢了车,不但自己丢官,还使得其所在政党在选举中惨败。有这样一个力度和影响度,想必之后就再不会有公车私用的现象了。而我们的条例规定,违反情节较重的才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这其实是一个“不痛不痒”的规定,执行者还是行政机关,相互包庇的倾向是有的,衡量情节严重性的也是政府官员。我们应该跳出这个范围,运用法

律的手段,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我国在解决“三公“问题时还有一些根本性的难点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

一是陋习难改。不仅是公务员接待,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请客吃饭都讲究排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客人或者来访者的尊重度。一个啼笑皆非的事情就是在甘肃省天水市接待办公室门前赫然挂着“接待就是生产力”的标语。这样一个陋习可以说当今文化的一部分,想凭一部法规在短时间内改掉它谈何容易。

二是预算的问题。虽然新条例中也规定了“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用于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或者因公出国”,但老百姓关心的是究竟预算里究竟给“三公”拨了多少经费,都用在哪儿了,利用程度如何,绩效考评如何,哪怕是为了老百姓要不得已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动用了其他预算资金,也必须公开、明确,我想这个问题很多政府官员都还没有意识到。

三是奢靡、浪费风气难消除。政府官员给政府办事,不是给自己办事,因此总有“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作风,铺张浪费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虽然中央多年来一直在强调行政管理厉行节俭,但是执行上却很不严格,很多官员就会认为有规定也没事,这种不良现象这么久了也还是存在着,铺张浪费不只我一个人。也有很多官员为自己辩护,这是人的天性,人都是自私的,在自己的消费上肯定会精打细算,在与自己关系不是那么密切的事情上自然做不到费心尽力,善待纳税人的每一分钱。

总之,面对我国长期的法律空白,《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公布是一个最新最强的约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绝对不足以解决现存的问题。

“三公经费”标准不完善,口径不一致

新《条例》中有一些规定还是比较明确的,比如公用车有一个标准车型、编制的规定,《条例》规定国务院机关事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发布政府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这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一部分购买公用车的经费。这是《条例》中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当然《条例》中很多问题规定不清,也确实是一个事实。这个高档配置、豪华内饰、豪华办公用房的标准是什么确实没有明确出来,虽然条例规定了政府集中采购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应当低于相同货物和服务的市场平均价格,那么政府集中采购高档配置也可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也没有违反规定,至于高档不高档就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有的人会认为沿海经济发达,配置自然应该高一些,西部本身就很贫穷,配置就应该低一些。又或者同一个市的两个县,也会因为财政资金的宽松度不同而对这个高档配置有不同的理解。还有就是豪华内饰、豪华办公用房也没有规定清楚。“豪华”二字不仅指装饰如何富丽堂皇,还涉及到大小、规模、后期是否还会有大量的支出。就比如小办公室安装一个大功率空调,可能价钱上大功率空调不必小功率空调贵太多,或者不是名牌的大功率空调比名牌小功率空调还要便宜,没有违反《条例》规定,但后期的电费、维修费呢?这才是一笔长期又巨大的开支。这些问题都是很模糊的。

《条例》还有规定不清楚的地方就是,对违法违规行为还是用“情节较严重的”和“情节严重的”等不明确的语言来定性和表述。这是我们法律法规条文中经常出现的字眼,也是

最不合理、最影响办事效率的地方。到了实际处罚的时候,什么是“较严重”?什么又是“严重”呢?只要有了一起处罚的案例,人们在处理其他相同案例时自然会参照这个案例,如果此案例处罚的轻,那么其他违规者就有了说辞,这个就是“较严重”,那个才是“严重”。很多时候到后来就谁也说不清,执行者会认为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的事情我何必费力去研究这个度呢,一般依例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目前我国“三公经费”的标准不完善,口径不一致。其实,各级地方政府可以知道自己三公支出的真实情况,要克服他们的“精心打扮,巧妙包装”,需要按照《条例》中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在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总额中的规模和比例。这里的规模和比例并没有规定,我认为应该考虑政府绩效因素、时间因素、支出因素、责任因素、决策因素等,综合考虑确定,不一定科学,但可以节约支出,说服公众。

作者为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财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第四篇:申论写作文体类型选择

申论写作文体类型选择

2011-05-03 14:08

“得申论者得天下”,知道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甚至拉开差距,必须重视申论;但是,很多考生恐惧申论,尤其是恐惧申论的文章写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作文。一般老说,申论试题的题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概括题;二是对策题;三是分析题;四是申论文章的写作,多为议论文。四类题型中,申论文章的写作占总分的40%,也就是40分。因此,写好申论文章对与考生最后的成绩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如何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申论文章呢?首先,申论文章文体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当前申论文章的文体要求大都是议论文,对议论文加以细分,可以分为三种重要的文体:一般来说,大作文分为政论文、策论文和评论文。三种类型都要求有鲜明的观点、完整的结构、清晰地逻辑以及流畅而规范的表达。而三者的区别在于,政论文侧重于讲“是什么”,主要的任务在于讲清楚这个问题的表现、原因、危害以及影响等等;策论文侧重于讲“怎么办”,主要的任务在于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措施和方案;评论文侧重于分析“为什么”,主要的任务在于剖析现象或者观点,辩证的、全面把握事实。

在了解了三者类型的联系与区别后,很多考生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正式申论考试中,究竟选择哪种类型会更有利呢?三种文体各有千秋,选择哪种文体进行写作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今天要分享给考生们这样两个选择类型的原则:第一,题目原则,第二,能力原则,第三,大纲原则,第四,自身原则。首先来看题目原则。题目原则的意思是,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设置来取舍大文章的类型,申论考试中很多题目类型虽然没有明确的让你写成什么样类型的申论文章,但是通过题干我们可以有所倾向。例如,2010年国家公务员综合管理类最后一题的题目设置是: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那么,既然是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作答,侧重于如何统筹海洋的保护与开发是比较有利和符合同学们的思维习惯的。也就是说,考生们如果在大作文中侧重写对策,写海洋的保护与开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同样的,2005年国家公务员中,让考生们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文章。那么,针对这个题目设置,同学们可以清晰地判断出,选择评论文类型是相对容易的。

所以,通过两年国考的真题举例,望各位考生们明白选择类型的重要性,切不可拿到题目后急于动笔,选错类型,以至于事倍功半。

那么,如果通过题目无法判断类型,题目原则不起作用的时候,同学们该如何取舍呢?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原则——能力原则。了解申论考试的考生们都知道,申论考试主要考察我们的四大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我们一般写文章的思路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各位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四大能力的掌握进行类型的选择。例如,2008年陕西申论考试的材料主旨是破除潜规则的问题,你可以写成政论文,侧重探究潜规则蔓延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危害,也可以写成策

论文,侧重破除潜规则的具体措施和对策,考生们根据个人能力灵活处理,在文章结构和篇幅上侧重类型下笔即可。

如果这两个原则都不能满足,或者都同时能满足题目要求,我们又将如何选择文体呢?这就是我们的第三个原则——大纲原则。以2010年江苏公务员申论考试大纲为例,它主要考察考生四个方面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所以,文体选择策论文更符合大纲的要求。当我们不能合理的选择哪种文体时,不妨停下笔来,想想申论考试大纲的要求,或许,将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考生各自的情况有所不同,选择文体时,要尽量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考生理论水平比较高,对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比较熟悉,那么选择政论文能很好的表现出考生的政策理论水平,从而取得不错的成绩。

总之,申论文章三种类型的取舍非常的重要,考生们要善于发现隐藏在题目文字中的关于类型的种种暗示,然后根据自己对于四大能力的掌握进行判断后,再真正构思并且规范成文。这样做,必将让你的申论文章写作过程更为顺畅。以上就是对申论文章如何选择文体,做出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备考有帮助。

4.24公务员联考申论考试应着重把握“十二五”规划

2011-04-18 11:4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公布是中国社会经济领域内发生的主要事件,同时也是考生在准备申论考试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认真阅读这则重要的文件呢?一般说来,很多同学都会将它一段段的割裂来看,将它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但是,如果单纯地将这个报告作为一般的理论热点来读的话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因为,这个意见稿的内容丰富、见地深刻,必须将它作为一个联系地整体来阅读,把握住它内在的脉络。

一、树立问题意识

任何党的主要决议都是针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所以,首先必须明确建议当中的问题意识。那么,建议中的问题是什么?在纲要中有这么一段话,“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归纳起来就是,1:经济与环境的矛盾;

2:投资于消费的失衡;3: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大;4:科技创新力差;5:产业结构不合理;6:农业基础薄弱;7: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拉大;8:就业压力大;9:社会矛盾多,体制机制障碍多。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问题九不会是一个出题点,因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材料不会涉及体制机制的问题,这点请大家注意,以免浪费时间。

二、明确原则和做法

建议里有这么一段话“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总的来说,未来问题的处理,科学发展是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必须把握的,尤其是要弄清楚如何去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必须把握五大原则

如何处理我们的问题呢?那就必须把握五大原则——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些原则是必须把握的重点,也是指引答题的理念性的东西。

总之,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脉络去分析这个事情,将它分析出头绪来,在这样一个框架中去处理这些东西,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这些理论知识。通过对出题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千变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申论考试最终要落足到政府职能,政府应对和处理社会事件、经济事务的能力和作用,要坚持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我们大的时代背景是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的工作指导,考生应该从这些方面去结合去考虑。

最后一点建议不要忽视公文写作

近几年公务员申论考试更强调写调查报告、写工作方案的能力,这些都

是公务员实际工作中的经常遇到的,是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内容,非常能够体现出公务员的能力。

第五篇:辩题类型及其常用思维

(本文作者系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队——南京大学队的教练)

辩题可以有不同的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按辩题的表现形式分类,从辩题的表现形式出发,可将辩题分为绝对型辩题、判断型辩题、比较型辩题、利弊型辩题等。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而具有交叉情况。在审题时,不能将辩题仅仅定位于某一类型,而应该是类型的交叉。

(一)根据辩题所叙述的是事实还是人们的需要意愿、价值取向,可分为事实型辩题与价值型辩题。

1、事实型辩题

这类辩题是从现实出发,根据一定的现实背景,以现实为依据展开讨论。这类的辩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所以入手这类辩题时,应当先进行适当的背景分析,侧重点一定要基于社会现实基础,从事实出发。例如“美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感受”、“电脑是否给人类带来福音”等。就后者而言,它的当今电脑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帮助越来越大,人们对电脑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我们在分析辩题时,就应当立足于现实,看看电脑究竟是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事实命题,要求论述的是该命题与客观事实是否相符。比如:“善心是真善/善行是真善”【对于这个题目,我个人稍有异议,因为事实辩题的判断事项(对于这个题目来说就是“真善”)是不得争议的,比如“必要条件”、“客观存在”、“主观感受”等判断事项词都是固定含义,或者基本确定含义的,然而“真善”二字本身值得讨论,故“将什么视作„真善‟”就构成了这个辩题的争议点。而这本身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牵涉个人的价值取向,故而,个人倾向于将其视作“价值辩题”】、“逆境有利人才成长/逆境不利于人才成长”、“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等。

2、价值型辩题

有一些辩题,主要是从一个问题的价值取向上来看,然后在价值层面上展开讨论的。这类辩题讨论的往往是“应不应该”的问题,比如“人是否生而平等”、“医学的发展有没有伦理界线”等。拿第一个辩题来说,反方可能会较多的从现实出发,用事实讲话,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可以找到很多的论据;而作为正方,要论证的是人生而平等,在事实论据不够强有力的条件下,可以试着换一条思路,从价值层面来分析,即论证人应该生而平等,这样,就会容易许多。

价值命题,谈论的是人们的主观愿望、价值取向。比如:“乱世应用重典/乱世不应用重典”、“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 环境保护应该以自然为本”等。

【此二分法与通常我所接受并且宣传的三分法不同,在这个二分法里的“事实辩题”包含三分法里的“事实辩题”和“价值辩题”两部分——如“A对于B利大于弊”这一辩题在二分法里属于“事实辩题”而在三分法里属于“价值辩题”。同时,二分法里的“价值辩题”中的一部分即三分法里的“政策辩题”或者“准政策辩题”】

【对辩题进行分类,是为了从一个比较恰当和经常的角度来“审视”一个辩题,往往有“趋向”,但非“绝对的指向”,在实战中将“事实辩题”当作价值辩题来打,或者将“价值辩题”当作“事实辩题”来论述也有实例。

但是,对于这两种辩题的区别和须注意点提出如下:

1、事实辩题的事项词无须争辩;

故而,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法”、“检验方法”尤为重要。

而价值辩题的事项词需要争辩;

故而,对于概念的争辩对于事实辩题而言,是第一个枝节。

2、事实辩题诉诸客观证据;

所以,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为标准,证据推理是胜负的关键。

价值辩题诉诸主观渲染;

因此,抓住观众的心最为关键,即使不利的东西,只要观众接受,那就是对的。】

(二)根据是对事物情况直接作出断定还是在两者之间加以比较,辩题可分为是非型辩题与比较型辩题。

1、是非型辩题

该类型变体的主要特征是对一个命题进行是或非的判断,例如“恶贯满盈的人是否值得同情”、“人类是否有天敌”等。对于这样的辩题,首先要分析其特征,然后建立起逻辑框架和理论与事实的依据。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对于这类辩题,辩论双方的立场都应是十分明确的,不存在相互含糊的成分。是或不是,都必须作为肯定的观点呈现出来。

比如:“钱是万恶之源/钱不是万恶之源”、“人生是一个快乐旅程/人生不是一个快乐的旅程”等。

2、比较型辩题

该类型辩题在内容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自在证明本方立场的同时,也必须证明对方立场的部分合理性。该类辩题在形式上,可分为“轻重之辩”,“主次之辩”,“大小之辩”,其关键词为“更”,“主要”等。比如“谁比谁更重要”,“主要靠什么”,“谁比谁更有利”。等等。在具体辩论中,应该以本方的“更”为实,为对方的“也”为虚,做到虚实相间。但是,在具体的辩论中,双方为了拉开阵式,常常不自觉地将辩题更改为“我重要你不重要”,“靠这不靠那”,“我有利你不利”。这在立论中应该引起重视。

比如:“诚信主要靠自律/诚信主要靠他律”、“天灾比人祸更可怕/人祸比天灾更可怕”、“生命诚可贵价更高/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等。

2.1、利弊型辩题

实际上,利弊型辩题也是比较型的,只是这种比较强调的不是两利相较权其重,而是利弊并存孰大孰小的问题。在具体辩论中,跟上面一样,也存在着将利弊截然分开的情况。利弊型辩题其实主要是对一件事情利大还是弊大而进行的讨论,同比较型辩题类似的是,也得做出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即并非只讨论有利还是有弊,而是要讨论在既有利又有弊的情况下,利大还是弊大。这类辩题有一个前提性的问题需要双方首先论证,同一个事物或者同一个现象针对不同的主体如何评价利和弊。在辩论赛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类的辩题,例如“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外来文化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就前者来说,先要认识到足球比赛引进电脑裁判是既有利又有弊的,在对利和弊进行严格的比较,然后再判断那个多哪个少。这类辩题比较忌讳过于主观和武断,只承认有利或有弊,然后得出利大还是弊大的结论。我们有时能在辩论场上看到这样的局面,以防列举了很多的弊端,对于缺点绝口不提甚至完全否决,最后得出结论:弊大于利。这样的辩论是不客观的,从逻辑上看也是不成立的。所以对于这类辩题,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先肯定利弊兼有,这样给大家的感觉很客观,也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好感。

比如:“艺术商品化利多于弊/艺术商品化弊多于利”、“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等。

【是非型和比较型辩题的划分,是为了划分出“是否需要承认对方观点”以及“承认程度多少”的程度。

一般来说,是非型辩题可以承认与辩题不直接相关的所有证据,但是对于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事实、推理部分,则一般不予承认,但对于比较型命题而言,一般的事实都予以承认。

这是因为,事实型辩题的每一个证据都具有杀伤力,都是武器;而价值型辩题的证据往往是用来做“铺垫”,往往承认其并无大碍。】

(三)根据正反双方辩题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对立型辩题与矛盾型辩题

1、对立型辩题【即正反双方辩题为“反对关系”】

对立性辩题的基本特征是:双方的观点处于平等的对立状态,例如“爱滋病主要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就其辩题内容而言,不是上述的那种简单的只需证明“是”还是“不是”的问题,它要求在论证本方观点的正确性的同时,还要证明对方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其在语言表述上为“……是……还是……”,即“是A还是B”(A与B对立)。由于双方并非完全矛盾,所以,对于正方,仅仅证明本方观点还不够,还须证明对方观点的不能成立。即边破边立。

比如,“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这个问题来说,我们知道,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并不完全矛盾,所以,作为正方来说,仅仅论证爱滋病是医学问题是不够的,还要证明它不是社会问题,这样才是比较全面的论证,要边破边立,两方面兼顾。

如,“愚公应该移山(愚公应该搬家)”,即对立型辩题,因为在正反双方之间还有第三种情况:不移山也不搬家,而是开发山区。

2、矛盾型辩题【即正反双方辩题为“矛盾关系”】

矛盾型辩题是指辩论双方所持的观点是完全矛盾的,双方论点截然相反,非此既彼。这样的辩题在语言表述上通常为“……是(不是)……”、“……应该(不应该)……”、“……会(不会)……”、“……可以(不可以)……”、“……可能(不可能)……”等。这类辩题,一方只需对本方观点给予充分的证明与阐述即可,而无须论证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实际上,对于这种类型的辩题,在论证本方观点的同时就是对对方观点的有力反驳。拿“网络经济是不是泡沫经济”这个辩题来说,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与不是泡沫经济是完全相背的,肯定一方无异于否定另一方。

如,“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两者之间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不存在中间状态。

(四)根据辩题是否包含“必然”、“可能”等,可分为模态型辩题与非模态型辩题。

模态型辩题 又称预测型辩题,顾名思义,是对将来的一种的预测的争议,他一般是对“必然性”或“或然性”的论证。必然性就是对事物的发展有最终的定位,得出“……必然……”结论:例如“电脑是否必定取代书本”;而或然性辩题则是对可能型的论证,例如:“生态危机有没有可能毁灭人类“。正是因为这一类的辩题是在预测未来的可能发展,所以就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因为对于现在尚不存在的事和尚未实现的目标,人们不可能用现实存在来证明其观点的正确与否以及是否可能、合理,而只能尽可能的在理论上做出严密的推理,用已知的事情发展历程来推断它的发展趋势。

比如:“仁者无敌/仁者未必无敌”、“效率必然牺牲平等/效率不一定牺牲平等”、“真正的爱情一定是天长地久的/真正的爱情不一定是天长地久的”等,但由于此类辩题在实际实际很难把握,故一般比赛很少使用。

下载1130新类型题难解问题-申论(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30新类型题难解问题-申论(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代表类型题

    综合代表类型题 监理理论: 1.设置二级监理组织结构的理由:⑪有利于贯彻分级监理的原则;⑫有利于加强质量控制;⑬有利于提高监理工作效率。 2.总监办的主要职责:主持召开监理交底......

    申论真题

    2012江苏省公务员申论真题解析[1] 1. 请你概括“给定资料1~5”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作答思路】 从题目的要求来看,本题属于归纳......

    申论真题(定稿)

    2011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

    申论真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 “申......

    新媒体广告发展及类型

    媒体与广告形式的关系 广告与媒体的关系 一.概念 要了解广告与媒体的关系,首先要明确两者的概念。 关于广告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专家、不同机构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强调其目......

    环境问题有哪些类型

    环境问题有哪些类型?就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环境问题的实质谈谈你的认识。 一: 环境问题有以下几种: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

    申论模拟真题三十八:农村土地执法问题

    申论模拟真题三十八:农村土地执法问题 一、给定资料 材料一: 山西省翼城县唐兴镇西关村早在十几年前就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小康村,村民衣食无忧,过着平静、快乐的生活。然而,2003年......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公文类型预测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公文类型预测 贯彻执行题是我们2019黑龙江省考申论试卷中常常出现的一类题型,这类题型字数比较多而且这类题目的书写类型也是比较多,由于其本质是应用......